统编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 (含答案)
最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质量检测试卷3(附答案)
最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质量检测试卷3(附答案)时间:70分钟满分:100分学校: _________姓名:_________班级:________考号:_________说明:1.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
第Ⅰ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全卷共4页。
考生作答时,须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2.本试卷满分100分,闭卷作答。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林则徐曾上书道光帝:“窃臣等钦遵谕旨,将夷船缴到烟土二万余箱,在粤销毁。
”材料叙述的事件是()A.虎门销烟B.鸦片战争C.广州起义D.武昌起义2.某年4月,巴黎圣母院发生火灾后,一位网友作诗:“巴黎悲失火,怎比百年前。
圣母犹能圣,圆明不复园。
”1860年,火烧圆明园的罪魁祸首是()A.英国军队B.英法联军C.美英联军D.八国联军3.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曾流传着一首歌谣:“天父杀天兄,终归一场空,打起包裹回家去,还是当长工。
”此歌谣中“天父杀天兄”指的是()A.金田起义B.永安建制C.天京事变D.天京陷落4.以下是近代两次侵华战争后开放的通商口岸示意图,其变化反映了()A.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不断减少B.列强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深人到长江中下游地区C.中国从开始论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清政府从“天朝上国”沦为“洋人的朝廷”5.小华同学在图书馆读到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中的一段文字:“变则能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他据此判断康有为主张()A.实行洋务运动B.推行维新变法C.进行暴力革命D.开展新文化运动6.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素养之一。
下列史实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火烧圆明园②割香港岛给英国③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③②①④D.④①②③7.右图是关于甲午中日战争的部分叙述。
这段话陈述了甲午中日战争的()A.背景和人物B.方式和影响C.时间和目的D.方式和人物8.中国近代史上,曾出现过一个人数众多的组织。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期末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八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一、单项选择题(20个小题,共40分,请把选项填在答题栏里)1.(2分)有史学家认为:“十月革命是列宁与布尔什维克发动的一次‘成功的改变’。
”这是因为十月革命()A.推翻了俄国沙皇专制统治B.打破了帝国主义对社会主义的封锁C.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D.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2.(2分)“农民们被准许在公开市场上出售他们的农产品,私人可以经营小商店和小工厂。
对列宁来说,这一政策只是暂时的退却。
”这里的“暂时的退却”是指()A.推行新经济政策B.实现农业集体化C.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确立斯大林模式3.(2分)如图的漫画旨在说明苏联()A.民用经济迅速发展B.二战结束和平到来C.国民经济比例失调D.工业建设成就突出4.(2分)巴黎和会召开期间,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曾在私下说:“我们所起草的和约将为20年后的战争埋下伏笔。
”他这样说主要是因为这一和约()A.不可能带来任何和平局面B.没有消除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C.损害了其他弱小国家利益D.激化了日本与美国之间的矛盾5.(2分)前美国总统奥巴马说过,“美国的真正天赋在于:它懂得改变”。
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中颁布的《国家工业复兴法》即是这一说法的体现。
这一法律颁布的主要目的是()A.恢复银行信用,稳定金融秩序B.开创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C.兴建公共工程,解决失业问题D.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6.(2分)二战中某一事件发生后,希特勒欣喜地说:“现在我们不可能失败了”,丘吉尔如释重负地说:“胜利终究属于我们”,蒋介石轻松地说:“今天晚上去看戏。
”这一事件是()A.德国闪击波兰B.太平洋战争爆发C.苏德战争爆发D.德军轰炸不列颠7.(2分)“我感到战斗打到这种程度时已经不再是一场争夺战略要地的单纯的军事行为。
正是因为这个城市名称的象征性意义,……都下定了拼死争夺的决心,一个坚决要征服,一个誓死不放弃”上述内容描述的战役是()A.中途岛战役B.阿拉曼战役C.斯大林格勒战役D.诺曼底登陆8.(2分)下表是二战后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变化表。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 期末测试(含答案)01
期末测试一、选择题(40分)1.1845年福州官员奏称洋货“充积于厦口(厦门)”。
该现象的出现是因为签订了()A.《尼布楚条约》B.《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2.柳亚子《题太平天国战史》:“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
煮豆燃其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
”诗中的“煮豆燃其”是指()A.北伐失利B.永安建制C.安庆陷落D.天京事变3.吴玉章在回忆录中沉痛地写道:“这真是空前未有的亡国条约!它使全中国都为之震动。
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材料中的“亡国条约”是()A.《南京条约》B.《瑗珲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4.被军迷誉为“中华神盾”的长沙舰是由江南造船厂建造的,而江南造船厂的前身则是江南制造总局。
那么,江南制造总局创建于下列哪一时期()A.洋务运动时期B.戊戌变法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D.新文化运动时期5.武昌起义后,孙中山结束长期海外流亡生活,回到上海。
轮船刚一靠岸,孙中山就被记者团团围住,有人问他:“您这次带了多少钱来?”孙中山回答说:“予不名一文也,所带者革命之精神耳!”孙中山的“革命精神”应该是()A.改良立宪B.“实业救国”C.民主共和D.维新变法6.范文澜在《中国近代史》中评说,“光绪帝是满洲皇族中比较能接受新思想的青年皇帝,颇想有所作为”。
能支撑这一结论的史实是光绪帝()A.提倡办洋务,推进全盘西化B.提倡办实业,奖励发明创造C.提倡兴共和,推行民主政治D.提倡新文学,倡导文学革命7.19世纪中后期,地主阶级洋务派和资产阶级维新派都主张学习西方,他们所进行的近代化探索活动()A.极大地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B.彻底否定了中国传统文化C.加速了政治民主化的进程D.有利于传播西方先进思想8.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连续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论文。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试卷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6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5分)1、下图是某历史兴趣小组自制的一把近代列强侵华大事年代尺示意图,“?”(问号)处没有完成。
请根据图示帮他们完成正确选项()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2、设计表格,归纳知识,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
某同学设计了如下表格,其中正确的一项是:()重大事件相关史实A.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虎门销烟B. 1841年初,英军占领台湾鸦片战争C.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D.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这是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给我们的警示。
其中,标志着清政府完全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的不平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4、牢记历史,勿忘国耻。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并劫掠鼠首、兔首铜尊等大量珍贵文物发生在()A.鸦片战争中 B.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C. 甲午中日战争中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5、马克思说:“俄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从中国)”得到更多的好处。
这句话指的是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A.取得协定关税特权B.掠夺圆明园大量珍宝C.获取中国大量赔款D.割占中国大片领土6、“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
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诗中描写的历史事件应是()A.曾国藩镇压太平军 B.林则徐广州禁烟C.邓世昌英勇抗敌D.左宗棠收复新疆7、对下面年代尺上提供的时间,解读准确的是()A.1842年,中英之间爆发鸦片战争B.1895年,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1901年,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D.1901年,中国被迫签订《辛丑条约》8、清末著名诗人丘逢甲《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诗中“往事”是指什么战争的失败()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9、中国近代化的历程艰难曲折,起步层层推进,步步深入。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历史卷(含答案)
期末测试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1.“(1840年)在炮口的逼迫下,中国社会蹒跚地走入了近代。
……随后的一百余年里,……外国人通过条约‘合法’地剥夺榨取、管束控制中国。
”材料表明近代中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 )A.解放思想文化B.发展近代工业C.推翻反动政府D.反侵略反封建2.马克思在《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中写道:“中国的连绵不断的起义已经延续了约十年之久,现在汇合成了一场惊心动魄的革命;不管引起这些起义的社会原因是什么……推动了这次大爆发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
”这段论述中的“革命”爆发的标志是( )A.虎门销烟B.金田起义C.鸦片战争D.五四运动3.1880年,左宗棠创办了兰州织呢局,这是我国机器毛纺织工业的雏端。
中国近代纺织业、发电厂、机器缫丝厂等,都是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建立起来的。
这表明洋务运动( )A.实现了富国强兵B.推动了近代工业发展C.抵制了列强侵略D.结束了半殖民地性质4.对比同类历史事件有助于探寻历史的规律。
对比下列历史现象,能够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现象一:《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现象二:《马关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厂。
A.列强侵华步步加深B.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C.多国策划联合侵华D.中国被迫开始进行近代化的探索5.康有为认为,洋务派购船置械可谓之变器,设邮使、开矿务,可谓之变事,虽都有图强意愿,然都是“小变”,日本改定国宪,变法之全体也,是为“大变”。
康有为这一言论意在强调( )A.日本明治维新的世界意义B.政治改革是救亡图存的关键C.要发动革命改变封建制度D.维新运动是洋务运动的发展6.列强炮制出《辛丑条约》的基本框架后,直接强加给清政府,且“不容改易一字”。
《辛丑条约》要求清政府单方面承担各种苛刻的“义务”,而列强作为一个整体,则享有种种权利。
这反映了( )A.列强实现瓜分中国目的B.晚清时社会矛盾尖锐C.中国主权开始遭到践踏D.帝国主义的强权本质7.辛亥年的最后一天,天安门对外开放,昔日天子脚下的臣民,第一次以公民的身份登上紫禁城,第一次借用皇帝的视角,眺望这座帝都。
【试题】2017-2018学年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期末试题(一)(含答案)
【试题】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期末试题(一)(含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
下图中反映的历史现象中,哪一项直接对中国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2.中国近代史是一部西方列强的侵华史,也是一部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富国强兵的探索史,以下侵略与探索史实对应正确的一组是()A.鸦片战争——洋务运动B.第二次鸦片战争——辛亥革命C.甲午战争——戊戌变法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新文化运动3.“历史不因大清帝国的孤傲和拒绝改变进程,鸦片战争使中国遭遇千年未遇的大变局。
”“大变局”是指()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C.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殖封建社会D.中国完全沦为大英帝国殖民地4.电影《十二生肖》讲述了成龙扮演的杰克四处寻找“圆明园”十二生肖中失散的最后四个兽首的故事。
这些精美的艺术珍品流失海外是在()A.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C.甲午中日战争时期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5.马克思在论及太平天国运动发生的原因时说道“推动了这次大爆炸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在此,马克思旨在强调()A. 两次鸦片战争激化了国内的阶级矛盾B. 英国侵略是太平天国兴起的唯一因素C. 英国领先于世界的军事是矛盾的根源D. 太平天国的斗争矛头最主要指向英国6.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探索救国方案,右图是网友归纳的救国方案截图,虽不是很准确,但有些道理。
其中的“李鸿章说:我学”,是指李鸿章等人学习西方技术而开展()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7.“割台湾,赔两亿,中国人民争口气。
开口岸,设工厂,清朝政府无法管。
”这首顺口溜便于我们记忆哪一不平等条约的内容()A.《南京条约》期B.《马关条约》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8.梁启超曾说:“唤起吾国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
2023-2024学年部编版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八年级上册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东莞市鸦片战争博物馆《虎门销烟》展厅,陈列着一张“林则徐戒鸦片烟方”:“生洋参五钱、白术三钱、当归二钱……”这反映了当时林则徐禁烟( )A.措施多样B.行动迅速C.阻力巨大D.影响广泛2.1862年,湘军开始围困天京,洪秀全相信天灵庇佑,认为“朕天生真命主,不用兵而定太平一统”,这反映了洪秀全( )A.军事才华卓越B.反清意志坚定C.后期迷信自大D.生活奢侈腐化3.1860年恭亲王奕䜣处理议和时收到英国参赞巴夏礼的亲笔中文信,信上有英文数行,但朝廷中无人认识,后于天津找到广东人黄惠廉辨识,才知英文只不过是巴夏礼的签名及年月日,一去一来,延误多日,影响了战和大局。
由此可见,当时急需( )A.培养新式人才B.实现自强求富C.进行政治变革D.推动思想解放4.《马关条约》的赔款,约为1842年及1860年对英、法赔款的七倍,超过当时中国全年收入的两倍。
由此可见,《马关条约》使( )A.中国的国力遭到严重损耗B.中国领土完整遭到破坏C.中国军事危机进一步加重D.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5.1873年,同治帝接见外国使节时,国书由亲王代递至皇帝御案上,1901年,清朝与列强签订《辛丑条约》时,列强用条约形式将清朝觐见礼仪强行西方化,国书须由皇帝亲手接受。
这反映了( )A.文明开化之风的进一步发展B.清朝政府外交手段日益成熟C.列强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控制D.外国侵略方式发生根本变化6.比较以下两首关于蝴蝶的诗歌,从胡适的诗歌中可以看出他提倡( )A.新道德B.白话文C.科学D.民主7.五四运动后,全国各地在一定程度上宣传过社会主义的刊物达200多种,其中宣传马克思主义最有影响力的《星期评论》销量从最初1000份,增加到十几万份,由此可见当时( )A.社会主义思潮成为社会主流思想B.中国共产党诞生有了一定思想基础C.中国工人阶级已经登上历史舞台D.反帝反封建运动进入新的发展阶段8.北伐战争期间国民革命军粮食运输困难,国民党将领唐生智让人寻求毛泽东帮助。
部编本人教版2019---2020学年度八年级历史(上)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密学校 班级姓名 学号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部编本人教版2019—2020学年上学期八年级历史(上)期末测试卷及答案(总分:100分 时间: 90分钟)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在谈到道光皇帝(1821—1850年在位)为什么把他的墓修筑得比清代其他帝王墓都要矮小时,历史学家龚书铎说:是因为“在他手上打败仗丢了土地,没有面目见先帝”。
这里所说的“土地”是指( ) A .广州 B .台湾 C .香港岛 D .辽东半岛2.对比是学习中经常运用的方法,请你判断《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相似点是( ) ①都有割地条款②都有赔款条款③都规定了帝国主义可以在华设厂④都规定了开放通商口岸 A .①③④ 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①②④3.历史大戏《台湾1895》曾在央视一套热播,剧中李雪健饰演的李鸿章在1874年说出“八国联军刚刚火烧了圆明园”的台词,被笑指犯下了低级的历史错误。
这是因为( ) A .李雪健与李鸿章在形象上差异很大 B .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 .李鸿章没有经历过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 .圆明园是中日甲午战争后为日军所烧 4.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的标志是( ) A .定都天京 B .太平军北伐 C .天京事变 D .天京陷落5.近代以来,腐败的清政府多次被西方列强“惩罚”。
观察漫画《“惩罚”中国》,此次中国被“惩罚”导致了( )A .中国领土主权开始遭到破坏B .中国开始被卷进世界资本主义的漩涡C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D .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6.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A.学习西方先进技术B.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C.抵制外国经济势力入侵D.维护清朝统治7.下列四部反映晚清历史的影视作品,按历史事件的发生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末代皇帝》②《鸦片战争》③《甲午风云》④《火烧圆明园》A.①②③④B.②④③①C.③④①②D.④①②③8.戊戌变法是一批爱国知识分子为挽救民族危亡而掀起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下列人物不属于维新变法人士的是()A.李鸿章B.梁启超C.康有为D.谭嗣同9.他是20世纪中国走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个伟人,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
上海市杨浦区2023-2024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
2023-2024学年上海市杨浦区八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一、书籍中的古代科技(8分)1.(8分)某班级开展“中国古代科技图片展”的主题活动,其中一个小组搜集到如图图片。
A.《伤寒杂病论》书影B.《徐霞客游记》书影C.《水经注》书影D.《本草纲目》书影E.《齐民要术》书影F.《农政全书》书影(1)小组成员根据图片反映的内容布置了三个展区,请帮助他们将展品补充完整。
(填写字母)展区一:农学展区二:医学展区三:地理学展品:E、 展品:D、 展品:B、 (2)小组成员决定为每个展品配解说词。
组长以展品E的解说作为示范:《齐民要术》是北魏贾思勰撰写的农业科学技术著作,书中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仿照示例,为展品D《本草纲目》配上解说词。
(3)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概括中国古代科技的特征。
二、博物馆中的世界文明(10分)2.(10分)大英博物馆(The British Museum)成立于1753年,收藏了世界各地的文物和珍品,藏品之丰富为全世界博物馆所罕见,以下皆为该馆馆藏。
藏品①楔形文字记录板藏品②《女史箴图》唐摹本藏品③拉美西斯二世法老雕像藏品④帕特农神庙浮雕(1)上述藏品反映了不同地区的文明成果,将其序号填入下列《古代亚非欧区域文明示意图》相应的空格中。
(填写序号)(2)博物馆中的藏品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
藏品③拉美西斯二世法老雕像的简介是:雕像仅上半身便高2.5米,重达7吨,所使用的花岗岩采自阿斯旺,距雕像所在的神殿超过150公里。
它使用了整块巨石雕琢,原石重量应超过20吨。
据此,写出藏品③的历史内涵。
(3)该馆的藏品主要是英国于18世纪至19世纪获得。
中国的部分文物也是在这一时期流失到英国。
结合所学,简要说明出现这一现象的历史背景。
(4)经学者考证,清政府曾长期视英国为“蛮夷”。
19世纪上半期英国传教士创造了汉译名称“大英”,后被广泛使用。
近年来,有学者主张将“大英博物馆”改译成“英国国家博物馆”,你是否同意?简要说明理由。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测试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测试题(含答案)【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共50分)1.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得出此结论的主要依据()A.中国市场大门被打开B.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C.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D.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2.有人说,英法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的扩张”,给中国文化和人类文明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以下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A.获取大量赔款B.洗劫并焚毁圆明园C.增加新的通商口岸D.允许外国在中国开设工厂3.据“以农民为主体的群众运动、暴力革命、反对列强侵略、反对封建主义”等关键息确定的主题是()A.太平天国运动B.鸦片战争C.义和团运动D.台湾民众的抵抗4.“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提携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后,江南海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这说明洋务运动()A.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B.使中国开始走上富强道路C.刺激了近代民族工业产生和发展D.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5.下列哪一历史鞭子打在清政府身上迫使他开始研究西方政治制度()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6.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后,康有为又几次上书光绪帝,陈述民族危机的严重和维新变法的重要。
光绪帝深受震动,表示“不能为亡国之君”,令康有为等人筹划变法。
由此可见戊戌变法发生的主要原因是()A.《马关条约》的签订B.民族危机的加剧C.维新思想的传播D.“实业救国”的推动7.小明暑假去北京旅游,参观了圆明园遗址,导游说北京在近代曾经两次遭到外国列强的入侵和劫掠,大量珍贵文物至今流失海外。
你知道是哪两次吗?()A.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C.鸦片战争和甲午战争D.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8.孙中山是中百姓主革命的先行者。
以下选项与他直接有关的有()①建立兴中会②建立中国同盟会③倡导三民主义④举行武昌起义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9.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政治上、思想上的大解放。
2019--2020学年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2篇)
2019-2020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试卷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50分)1.“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
”下定这一禁烟决心的是()A.魏源B.林则徐C.曾国藩D.左宗棠2.中国称这场战争为“鸦片战争”,而英国一直称之为“适商战争”,在这场战争中割让给英国的是()A.广州B.厦门C.上海D.香港岛3.中国近代史是一部西方列强的侵华史,也是一部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富国强兵的探索史,以下侵略与探索史实对应正确的一组是()A.鸦片战争﹣﹣洋务运动B.第二次鸦片战争﹣﹣辛亥革命C.甲午战争﹣﹣戊戌变法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新文化运动4.李鸿章认为:“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自强,尤先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
”能够体现其上述思想的企业是()A.安庆内军械所B.创办轮船招商局C.创办江南制造总局D.设立京师大学堂5.丘逢甲《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这首诗写于()A.1843年B.1894年C.1896年D.1902年6.在某次战争之后,列强欣喜若狂,声称“第二次发现了中国”。
英国一家报纸评论道:“中国为东方一团大物,势已动摇……今欧洲之人,虽田夫野老,无不以瓜分中国为言者。
”这次战争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7.近代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方式有()①发动侵略战争②签订不平等条约③割占中国领土④扶植代理人⑤进行商品和资本输出⑥掠夺战争赔款。
A.①②③⑥B.①②③④⑤⑥C.①②③⑤⑥D.①②③④⑥8.戊戌变法的主要功绩在于()A.挽救民族危亡B.否定君主专制C.追求民主科学D.促进思想启蒙9.如下“百日维新”的主要措施中,最具“民主”气息的是()A.奖励创造发明B.允许官民上书言事C.设立京师大学堂D.裁汰旧军,精练新军10.“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洋鬼子全杀尽,大清一统定江山。
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期末试题(含答案)
(3)
①民主、科学(2分)
②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或学习西方优秀文化,或不能全盘西化,或洋为中用等)。(2分)
(4)感悟:①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②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③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答出第①点得2分,②、③两点任答一点可得2分。共4分)
②人民解放军的英勇作战。
③国统区中国共产党地下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积极配合。
④解放区人民的大力支援。
4. 图片承载着历史。下列图片反映了八国联军侵华史实的是( )
5. 对下面图示解读准确的是( )
A. 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程 B.中国逐步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程
C. 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历程 D.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历程
6. 毛泽东曾说:“讲重工业,不能忘了张之洞”。这主要指张之洞创办了( )
(2)根据材料二提供的内容,请你说出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是(2分)
(3)材料三中的西安事变的发动者是(2分)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平解决的主张,提出这一主张的出发点是(1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重大历史意义是(3分)
(4)抗日战争的胜利洗刷了百年的国耻,战争胜利是在年。(1分)
27.(10分)毛泽东的诗词是记载中国革命伟大历程的史诗。认真阅读以下诗词:
A. 侯德榜 B. 张謇 C. 詹天佑 D. 茅以升
20. 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史上两次国共合作相同之处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都以北洋军阀为斗争对象
B. 都以新三民主义为合作的政治基础
C. 都由中国共产党倡导和推动
D. 在两次合作中孙中山都起了重要的作用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期末学情评估卷(含答案 )
期末学情评估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1. “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一步。
”“这场战争”是指()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观察下图目录,省略号代表的标题是()A.出超与入超B.侵略与反抗C.自强与求富D.民主与科学3.辛亥革命……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变革。
这是因为辛亥革命() A.引进了西方科技B.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C.形成了三民主义D.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4.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为启发工人的阶级觉悟,创办刊物《劳动界》。
《劳动界》很快从上海传播到多地,1920年9月至1921年3月间成为湖南销量最大的新文化刊物。
这说明,当时()A.马克思主义传播广泛B.工人成为新文化运动主力C.中国共产党已经诞生D.北伐战争成舆论关注热点5.国民党一大选出了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和候补委员,共产党员李大钊、毛泽东、林伯渠等10人当选,约占总数的四分之一。
这反映出()A.共产党取得国民革命领导权B.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精神C.共产党掌握独立的革命武装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6.影片《西安事变》中,蒋介石与周恩来互称“蒋校长”和“周主任”,源于他们曾共事于()A.京师同文馆B.工农革命学校C.京师大学堂D.黄埔军校7.秋收起义受挫后,毛泽东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
材料说明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A.开天辟地,引领航向B.实事求是,勇闯新路C.冲破围剿,战略转移D.生死攸关,走向成熟8.20世纪30年代,红军反“围剿”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支援。
鄂豫皖根据地中的湖北黄安流行一首歌谣:“小小黄安,人人好汉;锣鼓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将送饭。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解析
部编版上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历史试卷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同治十三年,李鸿章奏:“轮船电报之速,瞬息千里;军器机事之精,功力百倍,炮弹所到,无坚不摧,水路关隘,不足限制,又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
”为应对“强敌”,他主要的策略是()A.固守传统之道,以静制动B.学习西方技术,以图自强C.改革政治体制,确立民权D.运筹外交谋略,以夷制夷2.下图所示学校创办于()A.洋务运动期间B.辛亥革命期间C.义和团运动期间D.戊戌变法期间3.26集福州原创动画《少年林则徐》(下图)播出后,在全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尤其是得到广大中小学生的广泛喜爱。
下列表述与林则徐有关的一项是()A.虎门销烟,意志坚强B.坚守虎门,战死炮台C.收复新疆,捍卫主权D.黄海大战,以身殉国4.曾以“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自勉并完成了收复新疆大业的是()A.林则徐B.左宗棠C.李鸿章D.曾国藩5.“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这个把民族利益看得高于一切的人物是()A.道光帝B.邓世昌C.林则徐D.李鸿章6.红军长征的起止时间是()A.1934年10月—1936年10月B.1934年10月—1935年1月C.1935年1月—1936年10月D.1935年10月—1936年10月7.“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
左右偏差能纠正,天空无限任飞扬。
”这首诗是朱德为纪念遵义会议而作。
“群龙得首”是指遵义会议确立了谁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A.博古B.陈独秀C.毛泽东D.邓小平8.“Democracy”(民主)和“Science”(科学)是近代中国从西方请进来的两位“先生”,它们成为近代中国哪一场思想解放运动的重要旗帜()A.洋务运动B.新文化运动C.戊戌变法D.辛亥革命9.1934年,张学良为东北大学校刊题词:“现在唯一救国之方,是明确决心,把我自己无条件的贡献给社会和我的国家。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D.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历程
8.梁启超在《变法通义》中叙述了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的一段话为“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长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源,其在此乎?”梁启超叙述这段话的根本意图是
——《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辛丑条约》规定赔款4.5亿两白银.4.5亿,是个意味深长的数字,根本就没有经过核算,纯粹是对国人的侮辱,合计当时大清国一人一两.老太后的一时糊涂,板子却打在大清国每个子民的屁股上.
(1)这场战争指的是什么战争?“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伟大传奇”对中国革命产生的影响是什么?
(4)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共产党曾两次与国民党合作建立统一战线,请写出两个统一战线的名称.在第二个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国共两党在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相互配合,请各举一例正面战场、敌后战场取得胜利的著名战役.
(5)毛泽东讲这段话的背景是什么?哪一事件后,国民党的主力基本被消灭?
(3)图三是徐州抗战纪念馆中的雕望,纪念在徐州地区抗击日本侵略取得重大胜利的将领.雕塑中的人物是谁?他指挥的哪一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利?
(4)如果将图片中涉及的入物归为一个专题,请你为它起一个合适的专题名称.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材料五:1947年3月,毛泽东对前来送行的西北野战兵团的领导千部们说:“我军打仗,不在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在于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
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2023—2024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期末冲刺卷时间:50分钟满分:6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历史学习中要关注目录和章节标题,以便把握历史阶段特征。
根据提供的关键词,请你为其选择一个最恰当的单元主题()第1课……鸦片战争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加剧C.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2.甲午战争后,中国出现了一个被认为是外资兴业的时代。
此前帝国主义在华投资总共不过2、3亿美元,此后到1902年,各国对华投资总额达到15亿美元。
据此判断,当时()A.外国侵略势力由沿海深入到内地 B.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加剧C.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D.美国和日本成为侵华的主要国家3.“这一条约还不同于以往的不平等条约。
一方面,条约没有规定割让领土、开放口岸的条款;另一方面,却进一步设立军事据点和占领区。
”这一条约()A.成为中国近代历史的开端B.刺激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C.开启列强资本输出的先例D.使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4.从1911年10月到11月下旬,全国已有湖北、湖南、广西、四川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
这是响应()A.黄花岗起义的爆发 B.北伐战争的进行C.武昌起义的胜利D.护国战争的发动5.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提出,“今日之中国,当造今日之文学”“白话文学为中国文学之正宗”,并批判了一些旧文学技巧,代之以新技巧。
由此可见,他倡导()A.政治革命 B.军事革命 C.文学革命 D.科技革命6.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梦想起航的地方,展现了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即()A.五四精神 B.红船精神 C.井冈山精神D.长征精神7.如图材料说明()A.日军制造九一八事变B.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C.抗日战争全面爆发D.抗日战争全面胜利8.由于国民党战略方针的失误,导致在正面战场节节败退;中国共产党逐渐成为抵御日军主要力量,越来越成为人们心目中的抗战主心骨。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测试卷(附答案)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测试卷(附答案)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测试卷(附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鸦片战争的爆发揭开了侵略与对抗、中西社会冲突的帷幕,中国从此被轰出中世纪,进入近代,产生了前所未有的一系列变化。
鸦片战争爆发于A。
1840年。
2.“中国的首都几次被西方的武装力量所占领,这是近代中国最痛苦的一个时期。
”“中国的首都”曾在下列哪两次战争中被“占领”①鸦片战争②第二次鸦片战争③甲午中日战争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为D.②④。
3.“XXX毅然下令,开足马力,直冲敌舰,决心与敌人归于尽。
”有此场景的史实是C.黄海大战。
4.某同学将课本内容整理如下,其中“XXX”适合填写于哪一横线处?为走救国路,A多次上书;不做亡国之君,B下诏变法;反对变法维新,C发动政变;以血唤醒民众,D慷慨就义。
答案为B。
5.1902年,北京城一茶馆里有四位汉人在聊天。
XXX说:“我看过XXX赴法场。
”XXX说:“我参加过XXX。
”XXX 说:“我家现住在东交民巷。
”XXX说:“我在总理衙门当过差。
”他们中肯定有一个人在说谎。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说谎人是B.XXX。
6.古城南京是中国历史的一位特殊“见证者”,它见证了①中华民国的建立②五四运动的爆发③日军大④蒋家王朝的覆灭。
答案为A.①②③。
7.研究了辛亥革命一课后,归纳XXX的重要革命活动是“从国外起步到南京结果”,并按其关键活动地点梳理成线,下列答案正确的是B.檀香山——武昌——南京。
8.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以下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是①五四运动②XXX就任临时大总统③创办XXX④谭嗣同英勇就义。
答案为C.①③②④。
9.XXX的召开标志着XXX的诞生。
最能体现XXX诞生的历史意义的词语是B.生死攸关历史转折。
10.2017年有许多周年纪念事件定格在时间轴上,留下了永恒的记忆。
1927年应该是中国革命史上的“惨烈一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
八年级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满分为100分。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相应区域内,写在其它区域无效。
3.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答题,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5分)1.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清政府割地、赔款、丧权辱国。
最先割占中国领土及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分别是
A.美国、日本B.英国、法国C.俄国、美国D.英国、俄国2.为了扩大侵略权益,英、法两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下列属于其侵略行径的是A.火烧圆明园B.屠杀义和团团民C.攻陷威海卫D.攻陷吴淞炮台3.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
下列太平天国运动发展过程中的大事,按发生的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A.金田起义→天京事变→定都天京→永安建制
B.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定都天京→天京陷落
C.永安建制→金田起义→天京事变→天京陷落
D.金田起义→定都天京→永安建制→天京陷落
4.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是
A.禁烟运动B.洋务运动C.维新变法运动D.国民革命运动5.2015年10月3日,国家文物局专家基本确认,在黄海海域发现的“丹东一号”沉舰应为北洋舰队的致远舰,致远舰官兵英勇抗击侵略者是在那次战争中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6.右图《时局图》深刻形象的反映了中国面临被瓜分豆剖的严重危机,
该图描绘的是哪一条约签订后的情景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7.在《时务报》上发表《变法通议》,强调“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号召变法图强的是
A.洪秀全B.李鸿章C.梁启超D.奕䜣
8.毛泽东说:讲到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讲到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
张之洞、张謇创办的近代民族工业分别是
A.汉阳铁厂安庆内军械所B.汉阳铁厂大生纱厂
C.江南制造总局大生纱厂D.轮船招商局大生纱厂
9.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新文化运动中提出的口号是
A.自强求富B.君主立宪C.民主共和D.民主与科学10.北伐战争是国民革命洪流中的最强音。
下列最能体现这一时代“最强音”的是A.外争主权内除国贼B.打到列强除军阀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D.众志成城共赴国难
11.当今许多节日都与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有关,下列与“建军节”有直接关系的是A.武昌起义B.南昌起义C.秋收起义D.井冈山会师12.“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下列关于红军“远征”描述正确的是
A.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第五次“围剿”B.是一次主动的战略转移
C.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D.召开遵义会议是胜利的标志
13.右图是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下列有关九一八事变叙述错误的是
A.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
B.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
C.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D.东北军进行了顽强的抵抗
14.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是
A.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B.一二·九运动
C.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D.重庆谈判
15.解放战争中,下列哪一事件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A.北平解放B.天津解放C.南京解放D.沈阳解放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2小题,共30 分)
16.材料一如下图
图一图二
材料二1919年6月3日,北京学生再次走上街头,展开大规模的爱国宣传活动,遭到军警镇压,先后有800多名学生被捕。
消息传出,6月5日,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
罢市风潮随即席卷全国几十个商业中心城市。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的图一是五四运动中的口号,引发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图二是五四运动时期的纪念章,它最让我们铭记的五四精神是什么?(4分)
(2)从材料二看,五四运动在6月以后发生了什么变化?(4分)
(3)请简述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8分)
17.材料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病逝于北京,蔡元培书写挽联纪念:
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
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中“三民”是指三民主义,三民主义包括哪三大主义?(6分)
(2)材料中的哪一句话说明了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功绩?辛亥革命的性质是什么?(4分)
(3)“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说明革命尚未成功,那么,谁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辛亥革命没有完成的根本任务是什么?(4分)
三、简答题(10分)
18.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后,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配合、协同作战,都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2分)
(2)1938年进行的哪次战役成为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2分)
(3)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指什么?1940年下半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在敌后战场发动了哪次大规模战役?(4分)
(4)中国军民在抗战中体现了哪些精神?(2分)
四、探究题(15分)
19.自中国共产党诞生起,就肩负着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1)哪一理论的传入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2分)
(2)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时间和标志是什么?简述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意义。
(7分)
(3)毛泽东开辟了一条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权政权的道路,我们称之
为什么道路?(2分)
(4)上述内容给我们哪些启示?(至少写出两点)(4分)
八年级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
一、
16.(1)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五四运动(2分);爱国主义精神(2分)。
(2)工人阶级成为运动的主力(2分),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2分)。
(3)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2分)。
在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展现了伟大的力量(2分)。
一些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分)。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2分). 17.(1)“民族”(2分)“民权”(2分)“民生”(2分)。
(2)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2分);是一次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2分)。
(3)袁世凯(2分);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没有完成(2分)。
三、简答题(10分)
18.(1)“七七事变”或“卢沟桥事变”(2分)。
(2)台儿庄战役(2分)。
(3)平型关大捷(2分);百团大战(2分)。
(4)体现了不畏强暴、不甘被凌辱的自强团结精神;为民族利益献身的自我牺牲精神;以及不屈不挠、英勇抗争、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2分)。
四、探究题(15分)
19.(1)马克思主义(2分)。
(2)1921年(1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或中共一大的召开)(2分)。
意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2分)。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2分)。
(3)井冈山道路(2分)。
(4)启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事;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言之有理即可,一个要点2分,共4分)。
部编八上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