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综地理区域地理毛乌素沙地系列专题复习

合集下载

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3部分 第2章 课时61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3部分 第2章 课时61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课时61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1.生态脆弱区(1)概念:指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弱、易于退化且难以恢复的地区。

(2)主要分布:分布在干湿交替、农牧交错、水陆交界、森林边缘、沙漠边缘等地区。

(3)面临的主要问题: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差,土地易退化,主要表现为土地沙化、石漠化、土壤侵蚀、土壤盐碱化、土壤肥力下降等。

2.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及原因(1)位置特征:位于农区与牧区的过渡地带,也是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

(2)土地退化的原因①自然原因:降水量具有临界性且变率大;多大风。

②人为原因: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不合理的开矿、樵采、道路建设等。

3.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综合治理措施具体表现优化土地利用结构①从土地适宜性出发,宜农则农,宜牧则牧;②合理利用水资源,发展集约化、高效、特色农牧业及农牧产品加工业构筑防护体系利用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式:①草地退化严重地区:采用灌草相结合的方式,适当人工补种植物,固沙防沙;②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严重地区: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以地养地,自然恢复选择部分自然条件较好的地方,人工种植高产牧草,解决牲畜食草问题,从而使退化的草场通过休牧得以自然恢复调整牲畜结构和数量①控制牲畜数量在草场承载力范围内;②调整牲畜结构,减少山羊等对草场破坏严重的畜种比重,增加肉牛等比重控制人口过快发展,提高人口素质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1.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荒漠化的成因(1)自然因素(2)人为因素人为原因大大加剧了荒漠化的发展,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具体如下表所示:主要表现分布地区破坏原因危害过度樵采能源缺乏地区樵采天然植被作为燃料严重破坏植被,造成风沙侵蚀草原地区无计划、无节制地在草原地区采挖药材、发菜等以增加收入铲掉草皮,破坏植被;翻动土层,严重破坏草场过度放牧半干旱的草原牧区、干旱的绿洲边缘为求得短期利益,牧民尽可能多地放牧牲畜超载放牧破坏牧草生长和土壤结构,土地沙化,草场载畜量降低,从而形成新一轮的超载放牧,加速了草场退化和土地沙化的进程过度开垦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地区,特别是沙漠边缘农业生产土壤肥力降低后被弃耕,进而演变为沙地水资源利用不当绿洲地区迫于人口压力,盲目扩大开垦规模,导致生态用水紧张植被退化,绿洲荒漠化问题日趋严重灌溉农业区大水漫灌次生盐渍化工矿交通建邻近城镇或者工矿区工矿区在开发居民点建设用地周围草场退化、设中不注意环保和道路建设中,不重视环境保护,破坏植被、污染水源、弃土弃渣沙化2.“图解法”分析我国不同地区的荒漠化治理措施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生产状况,形成不同的荒漠化问题,具体的分布特点、防治措施也不相同,针对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分析要点如下图所示:拓展延伸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从表面上看,水土流失表现为土壤侵蚀,但水土流失过程是地貌、土壤、生物、水文统一变化的过程。

精品解析: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ⅱ)(解析版)

精品解析: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ⅱ)(解析版)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Ⅱ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地名常和所在地特定时期的地理环境有关。

下图所示区域有1700多个行政村,其中85%以上村名与自然要素或地理方位等有关。

该区域处于毛乌素沙地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与图示区域中地名“河”“梁”“柳”相关的自然要素依次是()A. 水文、地貌、植被B. 地貌、水文、植被C. 植被、地貌、水文D. 水文、植被、地貌2. 图示甲、乙两地区地名中“河”“沟”“湾”等出现的比例很高,表明乙()A. 风俗习惯改变B. 土地利用结构稳定C. 人口迁徙频繁D. 自然环境变化较大【答案】1. A 2. D【1题详解】地名“河”的命名往往是靠近某河流,以河命名,与相关的自然要素是水文;黄土高原地貌沟壑纵横,峁梁相接,沟梁交错,与地名“梁”相关的是地貌;黄土高原地名可以反映当地物产,如榆林因其多种榆树而得名,因此与地名“柳”相关的自然要素是植被;A正确。

故选A。

【2题详解】图示甲、乙两地区地名中“河”“沟”“湾”等出现的比例很高,而图中乙地河流明显比甲地少。

水文类地名的分布可以指示环境变化,乙与现代河流距离较远,可能与气候变干有关,风沙活动加强,地表水环境恶化,一些河流流量减少甚至消失,这些表明乙地自然环境变化较大,D正确。

图中民族没有大变化,风俗习惯改变不大,A错误。

自然环境变化较大,土地利用结构不稳定,B错误。

乙地环境较差,经济落后,人口迁徙不会频繁,C错误。

故选D。

【点睛】黄土高原的米脂县、甘泉县、枣林坡等地是以当地物产命名。

此地命名还受蒙语影响,如毛乌素系蒙古语,意为不好的水。

巢湖平原某地人多地少,原来种植双季稻,越冬作物以油菜为主,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发展、机械化的普及和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这里多种植单季稻,收割后多不经翻耕播种收益较低的越冬作物小麦。

2024届高三地理考备考一轮复习课件: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防治与治理(荒漠化的防治与水土流失治理)

2024届高三地理考备考一轮复习课件: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防治与治理(荒漠化的防治与水土流失治理)
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 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 恢复荒漠化土地的__生__产__力___
(3)防治原则 ①坚持维护__生__态__平__衡____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 ②坚持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 (4)防治措施 ①合理利用__水__资__源___。 ②利用___生__物__措__施___和__工__程__措__施____构筑防护体系。 ③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④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_能__源___问题。 ⑤控制__人__口__增__长____,提高人口素质。
人类活动 露天开矿 战争和营
造宫殿 滥用土地
产生的影响 开矿时,破坏了植被,使矿区土壤抗蚀能力下 降,并形成水土流失的新的物源和触发机制
大量植被被烧毁或砍伐作为建筑材料
轮荒使地表失去自然植被或农作物的保护,滥挖 窑洞形成水土流失的新物源
2.水土流失的危害分析 从表面上看,水土流失表现为土壤侵蚀,但水土流失过程是地貌、 土壤、生物、水文统一变化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②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
(2)荒漠化的成因 ①自然因素 a.基本条件——气候干旱。 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有利于荒漠化发展。 b.物质条件——地表物质疏松,多沙质沉积物。 c.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接近亚洲高压中心,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从而 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考点 水土流失的治理
治沟造地是陕西省延安市对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区,在传统打坝淤 地的基础上,集耕地营造、坝系修复、生态建设和新农村发展为一 体的“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模式,实现了乡村生产、生活、生态 协调发展(下图)。据此完成(1)~(3)题。
(1)与传统的打坝淤地工程相比,治沟造地更加关注( C )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3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讲荒漠化的防治__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案含解析鲁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3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讲荒漠化的防治__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案含解析鲁教版

第13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讲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一、认识荒漠化[易错提醒] 荒漠化不只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荒漠化主要发生于干旱、半干旱地区,但在一些半湿润地区甚至湿润地区也有发生,如我国华北地区的盐碱化、云贵地区的石漠化。

二、西北地区的荒漠化1.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1)西北地区的地域差异。

(3)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气候异常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

2.荒漠化的人为因素[易错提醒] 西北地区荒漠化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为原因。

其中人为因素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自然因素为这一过程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而人类活动则大大加剧、加速了这一过程。

三、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1.荒漠化的危害土地自然生产力日渐丧失,不仅影响当地区域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而且严重威胁到当地甚至其他地区人们的生存环境。

2.防治内容(1)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

(2)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

(3)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3.防治原则(1)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

(2)坚持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

4.防治措施(1)合理利用水资源。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5)控制人口增长。

,◎(2018·山西太原期末)我国荒漠化类型有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冻融荒漠化、土壤盐渍化等四种。

以下为我国某省级行政区的四类荒漠化比重表,读表完成1~2题。

1A.东部地区B.中部地区C.东北地区D.西部地区2.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方针,下列措施对该省级行政区荒漠化防治最有效的是( )A.禁止采矿B.建设防护林C.实施封沙禁牧D.实施生态移民答案1.D 2.B(2019·四川绵阳一诊)降雨侵蚀力是指由降雨引起土壤侵蚀的潜在危险性,是客观评价由降雨引起土壤分离和搬运的动力指标。

重庆位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区,西北部和中部丘陵、低山为主,东部靠大巴山、武陵山山脉,长江自西南向东北贯穿全境。

2020-2024年高考地理5年真题汇编专题06自然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学生版)

2020-2024年高考地理5年真题汇编专题06自然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学生版)

专题06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考点五年考情(2020-2024)命题趋势考点1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5年27考)2024年(北京、湖北、全国、广西、湖南、吉林、广东),2023年(全国、湖北、河北、浙江、北京、辽宁、江苏、广东、福建),2022年(福建、重庆、河北、湖北、江苏、山东、全国),2021年(海南、北京、广东、辽宁):自然环境要素之间联系,自然要素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影响土壤形成的原因 1. 自然环境要素之间联系是高考考查频率较高的知识,以选择题和综合题的形式出现。

2.考点结合植被、冰川、地域文化、农业生产活动、生物、风沙,考查自然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关系,涉及“一因一果或一因多果”的推理逻辑。

常结合植被如林地、草地、海洋植物、自然带、土壤表层有机碳二等素材考查对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认知。

考点2 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5年30考) 2024年(上海、湖北、浙江、北京)、2023年(江苏、北京、浙江、湖北、浙江)、2022年(北京、辽宁、山东、浙江、江苏)、2021年(江苏、天津、北京、河北、山东、湖南、全国、浙江)、2020年(海南、江苏、山东、浙江、全国、浙江、北京):地方性分异规律,经度和纬度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自然带,林线与雪线 1. 经度和纬度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自然带,林线与雪线是关键考点,需要重点掌握,以选择题和综合题的形式出现。

2.该考点常结合植被类型、山脉、土壤雪线林线及热点事件考查。

一、单选题考点01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2024·北京·高考真题)某中学以本地红花生长与应用为主题,开展跨学科学习系列活动。

图1为活动方案略图,图2示意不同地区的景观。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红色染料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可能是()A.①B.①C.①D.①2.采摘红花时,临近()A.雨水B.小满C.小暑D.处暑3.红花生长期间,同学们可观察的现象是()A.白昼时间先变长后变短B.太阳辐射强度逐渐减弱C.日落方位先南移后北移D.正午旗杆影长逐渐变长(2024·湖北·高考真题)不同类型食物的碳足迹差异显著。

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试题(人教版新高考新教材)考点34 生态脆弱区域的综合治理 含答案解析

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试题(人教版新高考新教材)考点34 生态脆弱区域的综合治理 含答案解析

考点34生态脆弱区域的综合治理一、选择题作为一种古老的水利设施,新疆坎儿井与万里长城、京杭运河并称为我国古代三大工程。

这种存世2000多年的“绿色引水工程”是我国新疆各族人民依据当地地形构造特点发明的一种灌溉方式,是新疆历代农民的智慧结晶。

下图为坎儿井工程示意图。

读图,完成第1~2题。

1.坎儿井的主要用途有()①收集雨水②引流地下水③提供生产用水④减少地表径流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2.该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有()①改变土地利用方式,调整产业结构②改进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型农业③改变耕作制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④建设人工草场,提高草场载畜量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鸟取沙丘位于日本鸟取县沿海(如下图所示),东西长约16千米,南北宽约2千米。

沙丘中有巨大的凹地,有时充盈淡水,一簇簇不知名的植物顽强生长着,形成片片“迷你绿洲”。

随着日本政府的重视,人们开始保护“沙丘”,每年需要花大力气整治“迷你绿洲”。

据此完成第3~5题。

3.“迷你绿洲”的出现可以()A.降低风速,进而减轻风沙流对地表的侵蚀B.拦截风沙流中的悬浮颗粒物并出现沙暴C.促进风沙流挟沙能力的增强,从而增大侵蚀D.增加风沙流中颗粒物的含量,从而减少堆积4.当地政府“花大力气”最有可能是指()A.植树种草B.持续除草C.修筑防浪堤D.从外地运沙5.被整治的“迷你绿洲”再次出现的时间最可能开始于()A.3月B.6月C.9月D.12月下图示意晋西黄土残塬沟壑区的刺槐(落叶乔木)、油松(常绿乔木)、华北紫丁香(落叶灌木)三种林地类型土壤含水量垂直变化。

读图,完成第6~7题。

6.下列关于三种林地类型土壤含水量垂直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三种林地深度在20厘米处土壤含水量相差很大B.华北紫丁香林地土壤水分最大值出现在深度约100厘米处C.油松林地土壤含水量垂直变化幅度最大D.林地土壤整体含水量:华北紫丁香>油松>刺槐7.在黄土高原进行植被恢复与重建时,应该()①采取拦蓄和引水措施②提高乔木密度③采用灌草结合种植方式④培育耐旱品种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灌区土壤次生盐碱化的主要原因是地下水位超过了临界水位,再加上强烈的自然蒸发作用,使得含有盐分的地下水沿土壤毛细管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盐分滞留在土壤表层。

2020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限时集训11环境保护(含解析)

2020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限时集训11环境保护(含解析)

专题限时集训(十一)(限时:45分钟)(对应学生用书第149页)1.(2019·内江市三模)毛乌素沙地位于鄂尔多斯高原南部、明长城中段西北的农牧交错带,年降水是250~440 mm,是世界各大沙漠中降水最多的区域。

1959年后,该区域的人们大力兴建防风林改造沙漠,2018年底,沙地消灭变成森林。

研究发现,植被根系会增加地表水下渗.下图示意毛乌素沙地位置。

指出毛乌素沙地变成森林后地表径流的变化,并说明原因。

[解析] 毛乌素沙地变成森林后,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能力增强,截留降水的能力增强,会增加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同时延缓地表径流的汇聚,会导致地表径流变化缩小.[答案]变化:地表径流减少,径流季节和年际变化变小。

原因:植被类型多样,截留降水效果更好;植被覆盖率高,延缓地表径流汇聚,调蓄地表水能力增强;地下根系发达,涵养水源能力强。

2.(2019·武汉市5月模拟)湖泛是富营养化湖泊水体在藻类大量暴发、积聚和死亡后,在适宜的气象、水文条件下,与底泥中的有机物在缺氧和厌氧条件下产生化学反应,形成褐黑色伴有恶臭的“黑水团”,从而导致水体迅速恶化、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破坏的现象。

下图示意2009~2017年4~10月太湖湖泛分布。

说出诱发太湖湖泛的气象条件,并提出防治湖泛的措施。

[解析]根据材料,湖泛是富营养化湖泊水体在有大量藻类遗体条件下,在适宜的气象、水文条件下,与底泥中的有机物在缺氧和厌氧条件下产生化学反应,因此其产生需要藻类过量繁殖、水体富营养化、缺氧、厌氧条件。

其中,持续的高温、低气压较易发生化学反应,图中显示湖泛主要集聚在太湖西北湖区,因此湖泛还需要较稳定的东南风.防治湖泛需要排除藻类过量繁殖条件、避免水体富营养化,减少水体中的藻类,清理底部淤泥,这就需要控制检测污水排放,使其达标后排放,并及时清理藻类,疏浚底泥,并随时监督预警及时调整举措.[答案] 持续的高温、低气压和较稳定的东南风。

高中地理——每日讲1题(毛乌素沙地、干湿分区、我国的气候)

高中地理——每日讲1题(毛乌素沙地、干湿分区、我国的气候)

知识点我国的干湿分区自东南至西北,我国的年均降水量逐渐降低,影响我国降水的主要因素为:纬度、海陆位置、地形。

①纬度。

纬度较低的南方地区,蒸发旺盛,容易成云致雨;②海陆位置。

距海较近的东部和南部地区,海洋湿润水汽容易到达,降水较多;③地形。

高大山脉的迎风坡,可以抬升暖湿气流,进而成云致雨。

根据年均降水量的不同,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四个区域:干旱区(<200mm)、半干旱区(200mm~400mm)、半湿润区(400mm~800mm)、湿润区(>800mm)。

其中400mm等降水量线是半干旱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同时也是森林植被与草原植被的分界线、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图1 我国的干湿分区我国的气候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纬度与海拔的影响,我国自南向北主要分布着5种不同的气候,各种气候的特点、分布分别为:①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有明显的旱、雨两季;主要分布在海南、云南南部。

②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大致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

③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华北平原。

④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冬季严寒,全年少雨,气温年较差与日较差较大;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高原、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

⑤高原山地气候:气候干燥寒冷,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迎风坡的降水较多;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新疆的高山地区。

图2 我国气候的分布例题图3 例题答案:(1)Ⅰ阶段:湖沼面积有所扩大,风沙活动在波动中略有减弱;Ⅱ阶段:湖沼面积达到最大,并较为稳定,风沙活动先减弱、后增强;Ⅲ阶段:湖沼面积骤减,风沙活动剧烈波动、增强。

关系:湖沼面积与风沙活动此消彼长。

(2)气温无明显变化趋势,降水呈波动增加,有利于当地植被生长,流动沙地趋于固定。

(3)人类活动强度增加,生产生活消耗的水量增加;植树种草增加,导致蒸发(蒸腾)增加,地表水减少。

(4)①赞同。

年降水量已增加到近400mm,气候趋向湿润,自然条件改善,流动沙地逐渐固定;随着科学技术进步,植树造林及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山地景观最终消失。

第22、23讲 人口专题(练习)-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教材新高考)(解析版)

第22、23讲 人口专题(练习)-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教材新高考)(解析版)

第22、23讲人口专题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

(2023·浙江·高三专题练习)下图为毛乌素沙地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略图,该地区约85%以上村名与自然要素相关(具体如下表所示)。

完成下面小题。

地名主要用字出现次数出现比例沟、湾、昨、滩、河、渠、润等71141.73%峁、梁、石、山、塬、崖、岭等52931.04%西、东、南、上、北、下、左等1146.69%柳、芦、麻、枣、木、桃、槐等724.23%红、黑、青、乌、炭等392.29%累计146585.97%1A.地形B.土壤C.水源D.植被【答案】1.C【解析】1.根据表格信息可知,出现次数最多的地名多带有“三点水”的形旁,表明这些聚落主要分布在小溪小河旁边,所以该地区聚落分布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水源,C正确。

根据图文信息可知,该地气候干旱,地形、土壤、植被等均不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ABD错误。

故选C。

(2022·浙江·高三阶段练习)下图为2001~2018年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老龄化率。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下列关于图中信息说法正确的是()A.广东省的老龄人口数量最少B.上海市老龄化率水平较高C.浙江省老龄化率呈下降趋势D.安徽省人口老龄化水平低3.影响两大城市群老龄化率差异的主导因素为()A.生育政策B.医疗水平C.环境质量D.年龄结构【答案】2.B3.D【解析】2.图表中反映出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老龄化率,无法反映出老年人口数量变化,A错误;从图表中可以看到上海市老龄化率水平较高,B正确;在2015年后,浙江省老龄化率呈上升趋势,C错误;与安徽省相比,广东省人口老龄化水平低,D错误。

故选B。

3.生育政策由国家提出,全国施行,不会存在两个城市群差异,A错误;长三角和珠三角两个城市群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医疗水平、环境质量相差不大,BC错误;广东省吸引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劳动年龄人口占比大,使得老龄化率较低,D正确。

(2024版)2024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荒漠化成因和治理措施分析思路

(2024版)2024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荒漠化成因和治理措施分析思路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荒漠化成因及治理措施分析思路一、知识讲解1.结合荒漠化的形成原因分析其治理措施2.土地荒漠化的防治措施(1)合理利用水资源(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5)控制人口增长二、经典高考试题1.下图示意一固定沙丘某年5~9月土壤水分含量(%)随深度的变化。

该沙丘位于毛乌素沙漠的南缘,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

据此完成(1)~(3)题。

(1)该固定沙丘()①浅层土壤含水量低②深层土壤含水量低③6~8月土壤含水量低④6~8月土壤含水量高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2)6~8月,该固定沙丘土壤含水量明显不同于其他月份的原因是()①风速较大②蒸腾量较大③气温较高④降水较少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为维护生态安全,毛乌素沙漠的南缘适合()A.植树B.种草C.栽灌木D.自然演化解析第(1)题,读图,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沙丘深度,曲线代表土壤含水量百分比。

从空间分布上看,随着沙丘深度增加,土壤含水量逐渐增加,说明浅层土壤含水量较低,深层土壤含水量高。

从时间分布上看,5月和9月土壤储水量在7%左右,含水量较高;6~8月土壤储水量在4%以下,含水量较低。

故选C。

第(2)题,读图分析,6~8月土壤含水量较低,从材料提取信息“该沙丘位于毛乌素沙漠的南缘”,该地位于非季风区,夏季不受季风影响,风速较小;该地位于西北半干旱气候区,夏季,气温较高,降水量较多,但水分蒸发量大。

故选B。

第(3)题,从材料提取信息该地区“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说明人类活动干扰很小,因此保护该地区生态,最佳办法是顺应自然,让其自然演化,无需人为干涉。

故选D。

答案(1)C(2)B(3)D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所示区域海拔在4 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

专题20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高频非选择题50题)(原卷版)

专题20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高频非选择题50题)(原卷版)

【一轮题型·必刷卷】备战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题型突破训练专题20 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精选高频考题50题·非选择题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若尔盖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境内,地处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主要保护高寒沼泽湿地生态系统和黑颈鹤等珍稀动物,若尔盖湿地平均海拔3400米。

其四周被高耸的群山包围,形成典型的断陷盆地。

流域内河流主要是黄河水系,包括其支流白河等大小河流约430条,区内河网密集,湖泊众多。

若尔盖湿地河流蜿蜒曲折,河曲发育,牛轭湖星罗棋布。

下图为若尔盖湿地略图。

材料二: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于1998年,是中国第一大高原沼泽湿地,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高原泥炭沼泽。

未来我国将实施全国湿地保护规划和湿地保护重大工程,重点建设包括若盖尔在内的一批湿地国家公园。

(1)从水循环的角度,简述若尔盖湿地形成的原因。

(2)简析若尔盖湿地对其下游段黄河水文特征的影响。

(3)说明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对于维护区域生态安全的意义。

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盐荒地是指由于土壤中盐分含量过高,导致无法种植农作物,使土地处于撂荒状态的地区。

在干旱或半干旱地区,强烈的蒸发作用导致土壤中的水分迅速蒸发,溶解在水中的盐分在土壤表层积聚,形成盐碱化。

新疆图木舒克市红旗农场位于河流下游冲积平原上,地势低洼,周边山地岩石盐类物质较多,土壤盐碱化严重。

读新疆图木舒克市红旗农场位置示意图和新疆某盐荒地土壤剖面中全盐量表,回答下列问题。

新疆某盐荒地土壤剖面中全盐量(单位质量水中所含各种溶解盐类的总和)数据,如表下。

土层深度(cm)0-1010-2020-4040-6060-8080-100全盐量(g/kg)9.08.7 6.5 4.7 2.0 1.8(1)说出该盐荒地土壤剖面中全盐量的分布特征并简析该红旗农场盐碱地形成的自然原因。

该红旗农场因地制宜、多措并举,积极治理盐碱地,修建灌渠和排渠配套系统,引进喷灌、滴灌等节水技术,积极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尝试农作物与盐生植物的套种模式等。

专题20 土壤的考察热点及答题技巧解读(解析版)-2024年高考地理二轮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

专题20 土壤的考察热点及答题技巧解读(解析版)-2024年高考地理二轮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

专题20 土壤考察的热点及答题技巧解读土壤是新教材体系的内容,但土壤的考察由来已久,常见的方向是将其作为影响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之一。

在近些年的考察中,土壤成因、剖面特征,土壤的物质组成及变化,土壤质地及与土壤与农业的关系等考频较高。

一、土壤中的物质成因(一)土壤成分及作用:土壤的成分比较复杂,一般由矿物质、有机质、土壤生物、水分和空气组成。

矿物质直接或间接来自岩石风化物,是土壤的“骨骼”。

有机质包括动物和植物的残体,以及其经过微生物作用形成的腐殖质。

有机质比重远低于矿物质,但对土壤肥力影响很大,是衡量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指标。

水分和空气贮存在土壤固体颗粒之间的孔隙中,两者的比例并不固定,常会随着外界气温、湿度、降水等条件的变化而此消彼长。

土壤孔隙也是细菌、真菌等土壤微生物和蚯蚓、线虫类等土壤动物的生存空间。

土壤中的微生物虽小,肉眼无法看到,但其数量十分惊人,而且作用很大,如分解有机质释放出营养元素,供植物利用。

(2)物质的成因1.成土母质2.气候3.地形4.生物1.(2022·湖南·统考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土壤有机质包括腐殖质、生物残体等,大多以有机碳的形式存在。

土壤有机碳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内一定深度的土壤有机碳储量。

海南岛某自然保护区内保存着较完整的热带山地雨林,此地常受台风影响。

下图示意该保护区内一块样地的地形及该样地内部分点位土壤表层(0~10cm)的有机碳密度(单位:kg/m2)。

(1)指出该样地山脊与山谷土壤表层有机碳密度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答案】(1)差异:山脊土壤表层有机碳密度较大,山谷土壤表层有机碳密度较小。

原因:与山谷相比,山脊受台风影响更大,易使植被倾倒死亡、腐烂,树木更新快,增加土壤中有机碳输入。

【解析】(1)首先在等高线图中读出哪里是山谷、哪里是山脊,然后观测山脊和山谷中点位的土壤表层(0~10cm)的有机密度,会发现山脊土壤表层有机碳密度较大,山谷土壤表层有机碳密度较小。

2020高考文综地理试题答案解析(全国2卷)

2020高考文综地理试题答案解析(全国2卷)

2020高考全国2卷文综地理试题答案解析
地名常和所在地特定时期的地理环境有关。

下图所示区域有1700多个行政村,其中85%以上村名与自然要素或地理方位等有关。

该区域处于毛乌素沙地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图示区域中地名“河”“梁”“柳”相关的自然要素依次是()
A.水文、地貌、植被
B.地貌、水文、植被
C.植被、地貌、水文
D.水文、植被、地貌
2.图示甲、乙两地区地名中“河”“沟”“湾”等出现的比例很高,表明乙()
A.风俗习惯改变
B.土地利用结构稳定
C.人口迁徙频繁
D.自然环境变化较大
【答案】1.A 2.D。

高考文综地理区域地理--毛乌素沙地系列专题复习

高考文综地理区域地理--毛乌素沙地系列专题复习

注意毛乌素沙地、科尔沁沙地、小腾格里沙地、呼伦贝尔沙地、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位置28.读下列材料回答(13分)材料一甲、乙两幅区域图。

材料二凌汛是冬季封河期和春季的开河期,冰凌对河水阻碍,使河水水位抬升而形成的水位上涨现象。

(1)比较甲、乙两图所示区域内的相关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3分)(2)试分析江汉平原湖泊面积缩小对周围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

(3分) ▲ , ▲ , ▲ 。

(3)试解释黄河在本区河段易发生凌汛现象的原因。

(4分) ▲ , ▲ 。

(4)请根据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将乙图中贺兰山以西荒漠化自然因素(大气、3分)A .下渗减弱,径流加强、蒸发加强B .地面变干燥C .植被蒸腾减弱,空气湿度减少28.(1)(2)气候大陆性增强(气温变化增大、降水减少、变率增大)、对河流调节作用下降、水体净化能力下降、影响水生生物生存、湿地景观演化为陆地景观(任答三点) (3)冬季气候寒冷,河流有结冰期;河流从低纬度向高纬度流动 (4)从上至下依次为A 、B 、C读某地区经纬网和等高线图,回答26—28题。

26.图中A地区土地盐碱化较轻、耕地质量较好的自然原因是()A.人类长期耕作,形成了肥沃的水稻土B.多为紫色土,冲积土壤比较肥沃C.土壤中水、肥、气、热协调较好,肥力高D.土壤中含钙较多,黑土分布广27.图中B地区的经济作物、水果、林木主要有()A.甘蔗和柑橘B.甜菜和柑橘C.花生和苹果D.棉花和茶树28.下图中能反映上图M地地表盐度的曲线是()A.①B.②C.③D.④下图中①——④表示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据此回答29—30题。

29.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A.过度放牧.过度樵采、水资源利用不合理、过度农垦B.水资源利用不合理、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农垦C.过度樵采、水资源利用不合理、过度农垦、过度放牧D.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水资源利用不合理30.防治西北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是()A.保塬、护坡、固沟B.跨流域调水C.恢复自然植被D.秸秆还田.CCCDC29.(10分)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分析回答。

学术情境试题138:毛乌素沙漠固定沙丘

学术情境试题138:毛乌素沙漠固定沙丘

学术情境试题138:毛乌素沙漠固定沙丘一、真题呈现(2016海南地理,16-18)下图示意一固定沙丘某年5~9月土壤水分含量(%)随深度的变化。

该沙丘位于毛乌素沙漠的南缘,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

据此完成l6-18题.16.该固定沙丘①浅层土壤含水量低②深层土壤含水量低③6~8月土壤含水量低④6~8月土壤含水量高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17.6~8月,该固定沙丘土壤含水量明显不同于其他月份的原因是①风速较大②蒸腾量较大③气温较高④降水较少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8.为维护生态安全,毛乌素沙漠的南缘适合A.植树B.种草C.栽灌木D.自然演化【教育部考试中心的试题分析】——教育部考试中心编.高考文科试题分析:2017年版.文科综合分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12:181-182.本组试题以毛乌素沙漠南缘一固定沙丘土壤水分含量(%)的变化为题材(这里的变化包括随时间的变化和随深度的变化两个方面),考查考生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读图),以及通过获取的地理知识分析判断并进行决策的能力。

毛乌素沙漠地处我国北方沙漠-沙地过渡地带,共以西为沙漠分布区,以流沙为主;以东则多称为沙地,以固定和半固定沙丘为主。

毛乌素沙漠向东南则过渡到黄土高原,气候上处于季风尾闾区,介于200毫米和400毫米年降水量之间,处于湿润-干旱的关键过渡地带,是反映东亚季风变化的敏感区域。

当夏季风强盛时,带来丰沛的降水,河流发育,湖泊扩张;当夏季风退缩时,冬季风逐渐强盛,强大的风力导致风沙地貌发育。

毛乌素沙漠自身呈现出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与固定沙丘交错的景观,面积大约各占1/3。

(图片来源网络)(图片来源网络)毛乌素沙漠属于生态脆弱地区,土壤水分含量对于该地区的生态系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土壤水分受多种因素控制,大尺度决定于降雨和蒸发格局,小尺度则主是决定于土壤、地形、植被和根系结构。

自然状况下降雨是土壤水分的主要来源,土壤水分及其空间变异、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往往与降雨息息相关。

每天练练手(十二) 高三地理专题复习

每天练练手(十二)     高三地理专题复习

每天练练手(十二)一、选择题我国毛乌素沙漠东南缘的萨拉乌苏河流域,地处黄土高原与毛乌素沙漠的过渡带,蕴藏着丰富的晚第四纪气候环境演变的地质信息。

下图为距今2.3~1万年期间萨拉乌苏河流域米浪沟湾地层剖面示意图,其中黑垆土是发育于黄土母质上的一种土壤。

读下图完成1~3题。

1.根据材料推测距今1.9万年时期萨拉乌苏河流域的自然环境可能是()A.气候湿热,出现雨林B.气候干热,沙漠扩张C.气候暖湿,湿地增加D.气候干冷,出现针叶林2.沉积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的沉积物厚度。

根据材料分析,萨拉乌苏河流域米浪沟湾平均沉积速率最大的时期为()A.距今2.34~1.93万年B.距今1.93~1.9万年C.距今1.9~1.45万年D.距今1.45~1.0万年3.地层剖面示意图中甲时期的大气环流特点是()A.西北季风影响增强B.东南季风影响增强C.东南信风影响增强D.河陆风影响增强解析:1.C 2.B 3.B第1题,读图可知,距今1.9万年时期萨拉乌苏河流域的地层为湖沼相,因此当时的自然环境可能是气候暖湿,湿地增加。

纬度较高,不会出现雨林,故选C。

第2题,根据四个选项给出的时间段,结合图中剖面深度、地质年龄等数据,观察比较分析可知,萨拉乌苏河流域米浪沟湾平均沉积速率最大的时期为距今1.93~1.9万年。

故选B。

第3题,读图可知,甲地层为河流相,说明该流域在甲时期河流发育相对较好。

可推测,影响我国的东南季风在甲时期比较强盛,降水量大,河流流量大,河流相明显。

故选B。

下图是我国1998年~2008年城镇人口增长折线图与住宅投资增长柱状图。

据此完成4~5题。

4.图示期间我国()A.城镇住宅投资持续增加B.城镇人口比重持续下降C.农村住宅投资持续减少D.城镇人口数量持续减少5.图示期间城镇发展,使我国()A.城市等级提高,数量减少B.步入逆城市化阶段C.城市数量增加,分布均匀D.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解析:4.A 5.D第4题,从图中信息看城镇住宅投资年平均增长率一直为正,所以说城镇住宅投资持续增加,A对;城镇人口增长率一直为正值,说明城镇人口比重持续上升,B错;图中看不出农村住宅投资持续减少,C错;城镇人口增长率一直为正值,说明城镇人口比重持续上升,城镇人口数量持续增加,D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意毛乌素沙地、科尔沁沙地、小腾格里沙地、呼伦贝尔沙地、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位置
28.读下列材料回答(13分)
材料一甲、乙两幅区域图。

材料二凌汛是冬季封河期和春季的开河期,冰凌对河水阻碍,使河水水位抬升而形成的水位上涨现象。

(1)比较甲、乙两图所示区域内的相关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3分)
(2
)试分析江汉平原湖泊面积缩小对周围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


3分) ▲ , ▲ , ▲ 。

(3)试解释黄河在本区河段易发生凌汛现象的原因。

(4分) ▲ , ▲ 。

(4)请根据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将乙图中贺兰山以西荒漠化自然因素(大气、3分)
A .下渗减弱,径流加强、蒸发加强
B .地面变干燥
C .植被蒸腾减弱,空气湿度减少
28.(1)
(2)气候大陆性增强(气温变化增大、降水减少、变率增大)、对河流调节作用下降、水体净化能力下降、影响水生生物生存、湿地景观演化为陆地景观(任答三点) (3)冬季气候寒冷,河流有结冰期;河流从低纬度向高纬度流动 (4)从上至下依次为A 、B 、C
读某地区经纬网和等高线图,回答26—28题。

26.图中A地区土地盐碱化较轻、耕地质量较好的自然原因是()A.人类长期耕作,形成了肥沃的水稻土
B.多为紫色土,冲积土壤比较肥沃
C.土壤中水、肥、气、热协调较好,肥力高
D.土壤中含钙较多,黑土分布广
27.图中B地区的经济作物、水果、林木主要有()A.甘蔗和柑橘B.甜菜和柑橘
C.花生和苹果D.棉花和茶树
28.下图中能反映上图M地地表盐度的曲线是()
A.①B.②
C.③D.④
下图中①——④表示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据此回答29—30题。

29.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
A.过度放牧.过度樵采、水资源利用不合理、过度农垦
B.水资源利用不合理、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农垦
C.过度樵采、水资源利用不合理、过度农垦、过度放牧
D.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水资源利用不合理
30.防治西北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是()
A.保塬、护坡、固沟
B.跨流域调水
C.恢复自然植被
D.秸秆还田
.CCCDC
29.(10分)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分析回答。

材料一:甘肃省民勤县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经民勤盆地。

从上世纪50年代至今,石羊河流域的水量减少近1/3,石羊河流域的人口却由90万增加到近230万,灌溉面积由300万亩增加到了500万亩。

材料二:石羊河流域示意图
(1)请根据图文中的信息,简析石羊河水量减少的主要原因。

(4分)
(2)近半个多世纪以来,民勤地区在农业土地开发利用中,对土地产生了哪些不良影响?(3分)
(3)为使民勤不致变成第二个“罗布泊”,你认为当地政府应采取哪些措施?(3分)
29.(1)自然原因:全球气候变暖,(1分)祁连山冰川萎缩,冰雪融水量减少。

(1分) 人为原因:人口增长过快,(1分)工农业生产的发展,用水量不断增加。

(1分)
(2)①该地区气候干旱,垦荒和过度放牧,导致土地沙漠化(荒漠化、土地退化);(1分)
②不合理的引水灌溉,导致土壤盐碱化;(1分)③湿地面积缩小等。

(1分)
(3)①节约用水,合理用水;②培育和推广耐旱作物;③调整产业结构;④科学规划农林牧用地,退耕还林,还牧;⑤防止过度垦殖、过度放牧;⑥有计划地控制人口增长等。

(每
个要点1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共3分)
“我爱我的宁夏美,塞上明珠放光辉;高峡出平湖,大坝多奇伟;千里河套歌甜花香,广阔平原牛壮羊肥……”,20XX 年9月23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分析下列图表资料回答:
资料二:图27,宁夏沙坡头经过50
年不懈的治沙努力,成果卓著,1994年被联合国授予“全球环保500佳单位”的光荣称号。

(1)读资料二,Q 处有一重要的南北走向山脉 ,在古代称之为“朔方之保障,沙漠之咽喉”,原因是什么?
(2)Q 处年降雪日数的范围是 ,不同于周边地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读资料三,回答:
① 图中铁路和被沙障直接阻隔的沙漠分别是 (填正确项字母)。

A.包兰铁路、腾格里沙漠 B.京包铁路、腾格里沙漠 C.包兰铁路、毛乌素沙漠 D.兰新铁路、毛乌素沙漠 ② 沙坡头地区治沙工作卓有成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正确项字母)。

A.利用麦草、稻草等材料扎设方格状的挡风墙可以削减风速,截留水分
图26
图27
B.方格状沙障能大量吸收地下水,促使植物生长,固定沙丘
C.方格状沙障固沙成本低,费工小,应大规模推广
D.利用麦草、稻草等材料扎设方格状的挡风墙,属于生物固沙
②简要分析宁夏的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比江苏多的自然和人为原因?
【参考答案】(1)贺兰山;该山削落了西北风的侵袭;阻挡了沙漠的东移;
(2)10—15日;地势较高,气温较低,易形成降雪天气;
(3)①A;②A。

②自然原因:宁夏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量比江苏少得多,而蒸发又比较旺盛;
人为原因:灌溉方式不合理(或灌溉技术落后、或水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
[选修6—环境保护]
图12为某流域示意图。

该流域是我国实施环境综合整治的重点区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说出甲、乙地区环境保护的侧重点,并说明理由。

(7分)
(2)针对甲地区近年来水资源供需紧张的形势,提出水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的措施。

(8分)
C.(1)甲地区以防治污染、保护湿地为主。

位于下游三角洲,人口、城镇与工业密集。

乙地区以保护森林、水土保持等生态保护为主。

位于上游山区,地形起伏大。

(2)加强水污染防治和污水的处理与利用;依法保护水资源,开展生态环境建设;提高节水意识,全面推广节水措施,提高水的利用率;在上游修建水库,开渠引水;在三角洲地区全理开发利用地下水,防止水的倒灌。

33.(30分)根据材料和图9,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新疆罗布泊水面在古代曾经超过3000平方千米,100多年前尚存500多平方千米,1972年完全干涸。

塔里木河曾经是罗布泊的主要水源。

20世纪后半期,塔里木河流域修建水库200多座,耕地面积扩大约1倍。

(1)指出自A地至B地地势的变化,并说明理由。

(8分)
(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三角洲位置变化的主要过程。

(10分)
(3)简述罗布泊的干涸对干旱区流域开发的启示。

(12分)
33.(30分)
(1)地势逐渐降低。

自A地至B地湖岸线由老到新,湖面逐渐萎缩,老湖岸线海拔高,新湖岸线海拔低。

(也可根据水流方向或湖盆地势特点判断)
(2)地理环境是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的整体;受气候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注入罗布泊的水量减少,湖泊水位下降,河流人湖口向湖心延伸,三角洲位置前移;后来,河流水量锐减,搬运作用显著减弱,三角洲位置后退。

(3)充分考虑流域地理环境整体性,因地制宜进行综合开发。

统筹上、中、下游用水,协调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关系;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和资源开发规模,调整产业结构,节约和合理利用水资源。

(1)澳大利亚中部降水稀少,主要原因是受▲控制。

(1分)
(2)澳大利亚高度发达的商品农牧业主要分布在▲,这里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中主要的有利条件▲。

(4分)
(3)墨累河流域是荒漠化很快的地区之一,简要分析原因▲。

(4分)
(4)墨累河流域水资源缺乏,为此澳大利亚政府实施了“东水西调工程”,试分析淡水资源的调入,对墨累河流域经济和生态产生的影响。

▲(4分)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28.(1)
(2)气候大陆性增强(气温变化增大、降水减少、变率增大)、对河流调节作用下降、水体净化能力下降、影响水生生物生存、湿地景观演化为陆地景观(任答三点)
(3)冬季气候寒冷,河流有结冰期;河流从低纬度向高纬度流动
(4)从上至下依次为A、B、C
29.(1)副热带高压带
(2)东南部地区光热充足、降水丰富、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地形平坦(任三点)(3)降水量较少、气候干燥、降水变率大;全球变暖;高强度开发(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不合理用水(自然和人为原因各答一点)。

(4)(经济)缓解农业用水紧张的局面,促进农业发展;(生态)缓解土地荒漠化压力,有利于生态维护(从经济、生态两方面各答一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