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程内容整体设计及教材分析
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全书教材分析(必修)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浙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基础教材分析《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浙教版版《高中信息技术基础》紧紧围绕这一总目标编写教材,按照课标要求,学生在学习本教材之后,应该掌握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基本方法;能熟练地操作应用常用信息技术工具,初步形成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能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能理解并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明确社会成员应承担的责任,形成与信息化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健康安全地使用信息技术。
从教材内容设计结构来看,本册教材由7章组成,每一章都有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主题。
其中第一章是概括性的,为后续各章节的学习做一些准备,其后各章是沿着培养信息素养的主线(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交流和评价)有侧重地展开的。
全书课时分配计划如下表所示,大约需要32课时完成。
课时分配计划表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包含“信息及其特征”、“信息的编码”以及信息技术三节。
这一章是高中生信息技术课程的第一讲,通过介绍有关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将学生引入奇妙的信息世界,激发学习兴趣,提升求知欲。
既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过去,也揭示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培养学生产生对生活中新技术的信息敏感度,能够紧跟信息化时代潮流。
同时,通过一定情境案例展示,让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现实应用有所体悟,并且让其养成健康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
本章的重点是能描述信息的基本特征,并能对应实例说出其特征。
本章的难点是理解信息及信息技术的基本含义。
第二章“信息的来源与获取”,本章是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的首要环节,分为四节。
第一节“信息获取的方法”,通过分析和比较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能有效规划信息获取的具体方案,同时让学生知道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其意义,学会选择恰当的方法获取信息;第二节“因特网信息的浏览与获取”,通过搜索引擎的应用,掌握网络信息检索的技巧,学会在网络中高效查找所需信息;第三节“网上资源检索”,掌握运用搜索引擎和主题目录在因特网上检索相关信息资源的方法;第四节“因特网信息资源评价”,了解评价因特网信息资源的三种主要方式与评价标准,初步掌握网络资源评价的基本方法。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案例(优秀9篇)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案例(优秀9篇)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篇一一、教材分析:这节课的内容为课本“信息技术入门”中“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初步认识,教材以两个活动主题为基础,然后以“知识与技能”的形式详细介绍了关于信息与信息技术的相关问题,旨在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教师指导,充分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含义,了解信息的采集与处理方法,这部分内容在全书中占据了主要地位,是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兴趣的基石,是引导学生走进信息技术殿堂的一块敲门砖。
信息技术的宗旨是让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技能去获取、加工处理信息,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所以本节不仅是简单的将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教学内容与其他学科及爱国主义相结合,将一些世界名曲、名画、名作放于多媒体教学中,用一些相关的活动让学生以不同的方式获取信息,亲自体会信息的传递及获取,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增加了常识。
二、教学对象分析初一新同学在小学已接触到计算机,并学会了一些简单的操作,学习兴致较高,但基于他们年龄的特点,他们对理论性强的知识点不易理解,认识较为直观,另外由于个性差异,也使他们的认知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以及知识水平各不相同,形成了不同的层次。
三、学习目标1、认知目标: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含义,了解信息的呈现形式,主要特征及信息的发展与应用。
2、技能目标:通过对信息的了解,能掌握信息的采集处理方法,并能以简单的方式获取和加工信息,提高个人的分析、归纳、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使学生对学习信息技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自主学习、互助学习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含义。
五、教学模式:自主学习分层推进教学模式。
六、教学手段:采多媒体教学网。
七、教学策略设计:根据教材分析及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分析,在教学中应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探索,在任务的驱动下启发、引导学生主动触摸知识,教师总结指导,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以鼓励为主,分层教学,激发其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四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新纲要云南省实验教材四年级信息技术下册分析昭阳五小四年级信息技术备课组(2021年3月)一、教材分析信息技术课程是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规定的学习领域之一,是由国家规定、省里组织开发、学校实施的课程。
根据我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现状及信息技术教材使用情况,结合当今信息技术的发展,云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组织优秀教师和专家对2005年版新纲要云南省小学信息技术教材进行了全面修订。
本次修订,在原教材的基础上,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核心目标,从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和交流的体验入手,以活动为主线,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中的活动设计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在亲身体验中建构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体系。
教材内容与初中教材内容紧密徐接。
教材内容包括信息的识别与获取、信息的存储与管理、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信息的发布与交流,程序设计初步和初识机器人。
二、本学期的教学总目标学会网络搜索、学会简单的音频视频获取和处理、学习WPS的演示文稿提高。
1、认识百度搜索引擎。
2、使用多个关键词查找所需信息。
3、学会搜索引擎的分类搜索功能。
4、“动画”选项卡设置幻灯片中对象的动画效果。
5、在幻灯片中插入音频、视频。
6、运用“文件打包”功能保存演示文稿。
7、用音频编辑软件“Audacity”录制音频文件。
8、使用“Audacity”软件编辑音频文件。
9、使用“爱剪辑”进行视频加工作品。
10、网络的简单应用,综合应用WPS演示。
三、本学期教学重点学习WPS的演示文稿提高四、本学期教学难点学习WPS的演示文稿提高中涉及动画效果设置、自动播放,以及对一个演示文稿的规划和制作。
五、教学措施:本学期拟采取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实践活动、竞赛活动等。
在教学方式上将采取讲练结合,合作学习,能手示范等形式来完成本学期的教学目标。
本学期将在三、四、五年级中抽选部分学生举行“昭阳区第五小学第二届打字比赛”,并进行评选。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教学设计及万能模板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教学设计及万能模板小学信息技术教案教学设计及万能模板一.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研究,学生应能掌握以下技能和知识:1. 熟悉计算机基本操作,包括开机、关机、文件操作等;2. 了解各种常见的计算机软件及应用,如字处理、图片处理、网络等;3. 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能够全面、准确、及时地获取、处理和交流信息;4. 能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研究、研究和创新,并培养信息技术创新意识。
二. 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内容如下:1. 计算机基本操作- 计算机硬件及配件的认识- 计算机系统软件的认识- 计算机基本操作方法的研究2. 计算机软件应用- 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应用- 图片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应用- 网络应用基础知识的研究3. 信息素养的培养- 信息素养的概念和内涵- 信息的获取、处理和交流- 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4.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及万能模板-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原则-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模板三. 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解法”、“互动式教学法”、“课外实践和任务型研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四. 教学评价本课程主要采用“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其中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课堂作业、课外任务完成情况等内容。
五. 教学资源本课程所需主要教学资源包括:- 计算机硬件,如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等。
- 计算机软件,如字处理软件、图片处理软件等。
六. 参考文献1. 《信息技术教学指导纲要(2011版)》2.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3. 《教师用电脑全攻略》。
信息技术说课稿(通用15篇)
信息技术说课稿(通用15篇)信息技术说课稿1一、教学内容: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辽师大出版社出版的中学信息技术教材第七册的第四单元第一课,〈文稿专家WORD〉。
下面我把自己在实施本课时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思路进行简单的阐述。
二,教材分析:1、本课针对中学生先有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对WORD文档的修饰和排版的各种实用功能进行了简单的介绍,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本单元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2、教学目标:我本着以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学生的知识水平与能力水平为宗旨,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WORD的启动、退出及其文档的打开、存储与关闭的方法(2)能力目标:培养和发展学生信息加工与信息处理的能力。
(3)情感目标:进一步树立学生的信息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创建WORD文稿,并能进行简单的编辑操作。
确定依据: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中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标,重点是掌握计算机的工作特点,并能够正确使用。
难点:根据需要灵活编辑文稿确定依据:当今的社会是是信息的社会,信息技术的应用每天都在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学习编辑文稿,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三、教法阐述:基于本课内容的特点,本课主要采用“自学法、讲解法、演示法、讨论法”。
注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力促课堂教学在生动有趣,愉快的氛围中展开。
四、学法指导:信息技术是操作性比较强,而且是一门发展中的学课,我们的教学目的不是仅仅教会学生某一些操作,某几种软件的使用,而是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信息社会,本课通过自主探索,协作交流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五、教学准备计算机教室,投影仪。
六、教学过程:1、由实例导入新课放映幻灯片,让学生欣赏WORD报刊样例,激发学生对本节课将学知识产生浓厚兴趣。
2、新授知识(1)组织分组将学生分成小组。
学生选择创作报刊的主题。
(2)搜集资料教师组织学生以组为单位搜集与主题相关的资料,也可以向学生推荐网址和文字资料(3)创建报刊借助小组力量熟悉WORD窗口界面,之后将报刊的基本内容输入计算机,形成报刊的初始文稿。
四年级信息技术教材分析及重难点
四年级信息技术教材分析及重难点教材分析
四年级信息技术教材是培养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重要教材之一。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教授相关知识,并帮助学
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该教材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1. 计算机基本知识:教材介绍了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功能
和使用方法,帮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巧。
2. 文字处理:教材详细介绍了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和操作
方法,教授学生如何使用文字处理软件进行文字输入、编辑和格式化。
3. 图片处理:教材介绍了图片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技巧,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对图片进行编辑、裁剪和调整。
4. 网络基础知识:教材讲解了网络的基本概念、功能和使用方法,帮助学生了解互联网的基本原理和安全问题。
重难点分析
在四年级信息技术教材中,存在一些重难点需要特别关注和教学:
1. 计算机操作:对于初学者来说,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是一个重点和难点。
教师需要耐心指导学生,让他们熟练掌握如何打开和关闭计算机,如何使用鼠标和键盘进行操作。
2. 图片处理:图片处理是一个相对较复杂的技能,学生需要学会使用图片处理软件进行编辑、裁剪和调整。
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和练,帮助学生逐步掌握这些技巧。
4. 实际应用: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和研究中。
通过设计一些实际应用的任务,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实践能力。
以上是对四年级信息技术教材的分析及重难点的简要介绍。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针对这些重难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
信息技术教材分析
初中信息技术教材分析初中信息技术七、八年级下册各有两章。
七年级下册是文字处理和和网海漫游;八年级下册是制作多媒体作品和QBASIC编程乐园。
“文字处理”和“制作多媒体作品”教学方式基本一样,都是先拟定创作方案――采集素材――制作作品。
“QBASIC编程乐园”,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给学生讲。
根据七八年级教材的内容,本期我们以七年级下册为例进行教材分析如下:一、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任务根据“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的要求,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是:一是为初中生升入高中做准备;二是通过学习,增强学生寻找信息、处理信息、使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动手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三是让学生初步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学会使用相关的工具和软件;学会应用多媒体工具、相关设备和技术资源支持其它课程的学习;能够与他人协作或独立解决与课程相关的问题;能在他人帮助下学会评价和识别电子信息来源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树立使用信息的安全观念;四是树立正确的知识产权意识,能够遵照法律和道德行为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
二、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1、初中的信息技术课程不受重视。
可以说,学校的多数领导对信息技术课程处在不懂、不闻、不问的状态,而班主任、主科教师虽然没抢占信息技术课,但是态度很明了,课想怎么上就怎么上,只要把学生看好就行,至于学生学到了什么,大多数教师认为:上这种课不就是玩吗?甚至,到了考试前一周,学习好的学生自然会被教师留在班级学习,而这一科不参加考试,没什么好学的!我们希望在教育中体现信息技术课程的价值,并通过它体现教师自身的价值。
我们应如何提高自身的价值呢?2、教学设备落后,教学工作难于开展经调查发现,大部分学校的机房设备普遍落后。
学校对这块基本上不投资。
设备的落后,必然也影响学生对信息技术科目的兴趣,同时也加大了信息技术老师维护机房的工作量。
由于设备的落后和学校的不支持,信息技术教学基本处于不上或者随便上的状态。
3、从小学到初中,课程教学缺乏衔接性。
七年级《信息技术》下册教材分析及教案
七年级《信息技术》下册教材分析及教案一、教材分析1.1 教材内容简介:《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网络基础知识、信息安全、常用的办公软件等。
通过本册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了解网络的基本知识,提高信息安全意识,熟练使用办公软件,为今后进一步学习信息技术打下基础。
1.2 教学目标:(1)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掌握常用的办公软件。
(2)了解网络的基本知识,提高信息安全意识。
(3)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2.1 计算机的基本操作(1)学习开关机、使用鼠标和键盘。
(2)文件和文件夹的基本操作,如创建、复制、移动、删除等。
2.2 常用的办公软件(1)学习Word的基本使用,如输入文本、编辑、排版等。
(2)学习Excel的基本使用,如输入数据、公式计算、图表制作等。
(3)学习PowerPoint的基本使用,如创建演示文稿、编辑幻灯片、动画设置等。
三、教学方法3.1 讲授法:讲解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办公软件的使用方法和网络知识。
3.2 演示法:通过实际操作演示,让学生直观地学习计算机操作和办公软件的使用。
3.3 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实际应用能力。
四、教学环境4.1 硬件环境:教室配备计算机、投影仪、音响等设备。
4.2 软件环境:安装有相应教学软件的计算机操作系统。
五、教学评价5.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践操作能力等。
5.2 期中期末考试:采用上机操作考试,测试学生对计算机操作和办公软件的掌握程度。
5.3 综合评价:结合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全面评价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
六、教学策略6.1 激发兴趣:通过生动有趣的实例,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6.2 循序渐进:由浅入深,逐步引导学生掌握计算机操作和办公软件的使用。
6.3 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给予适当的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获。
信息化教学设计(12篇)
信息化教学设计(12篇)一、教材分析1、教学主要学问点及其在螺旋上升教材体系中的位置和前后关系;单元专题与本课任务之间的关系。
2、重点3、难点二、教学/学习目标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教师期望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可以学到什么学问技能、把握哪些过程方法、培育那些习惯和情感态度?有些课不仅教授学问单元,而且指向一种或多种思维方式的培育,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促进对专题活动的了解、理解、讨论。
在传统的学科领域范畴内描述学习目标的同时,应描述一下本课规划帮忙学生养成的思维、沟通等方面的技能,例如:推理力量;批判思维力量;制造性的问题解决;观看和分类的力量;小组协作力量;沟通、妥协的技巧等。
以及专题活动所对应的整合学科需要到达的课程标准。
从学问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3个层面简要描述一下本课能到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结果。
三维学问目标结合,切忌割裂;)1、学问与技能:2、过程与方法:3、情感与态度、价值观:三、学习者分析年龄特征及认知特点,学生必备的学问、技能、阅历、态度、心情,以及学生差异、共性特点等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各担当什么角色?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如何?采纳什么教学方法?如何组织教学?教学评价如何考虑?)(一)如何表达课程改革提倡的教学理念,表达教学方式的革新(二)教学策略设计:1、教学方法设计及选择依据2、教学活动设计思路及流程图(三)过程性评价设计五、教学或活动过程(一)教学预备阶段教师的备课和其他预备工作、其中应留意的问题及其处理方法、教师的感受等。
包括1、教学素材、网络资源及网址2、教师如何设计教学情境、如何设置教学任务;3、课件设计意图及大体构造4、技术学问的敏捷运用,并猜测可能发生的问题,操作的留意事项等;5、哪个环节注意过程与方法的培育,采纳什么方法;6、那个环节注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使用什么方法(二)整个教学过程表达1、简要地描述你规划如何组织你的课堂教学或活动过程。
信息技术的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的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作者收集整理的信息技术的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信息技术的教学设计1一课题名称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搜集与处理文字资料二概述1.所用教材: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初中信息技术一年级上册2.所需课时:二课时3.学习内容包括:1).认识Word并掌握一些基本操作。
2).搜集文字资料并对文字处理和保存。
3).编辑加工文字资源(文字的修饰、文本框的边框和底纹、段落的设置)。
三教学背景:(一)教材分析教材目标是想运用word以“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为题制作一个环境保护的板报,以此来使学生掌握word文字编辑软件,让同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掌握文字处理的知识和技能。
同时,本课中也涉及到了网上获取相关信息的部分,进而加深学生对互联网的使用,扩展学生对网络的认识。
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的焦点问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了环境的许多问题。
因此,通过此课中环保板报的制作对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也有很大的作用。
(二)学生分析在如今飞速发展的社会中,学生对周围环境的变化有很深刻的认识,计算机的发展为人类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因此,对掌握向word这种文字处理软件的技能是必不可少的。
同时,学生对网络也并十分不陌生,因而,通过网络获取一些有关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应用也不是一个难题。
由观察我了解到学生的水平不一,有的学生已经对Word有了很高的认识,然而有的学生并没有接触过,学生原有掌握知识不同。
所以,在授课时我必需给不同起跑线上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三)教学策略1.对教材的处理以教材“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板报为主题,遵循教材中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应用word进行文字编辑的能力。
同时,让学生学会应用网络获取资源并应用有用信息的方法。
2.课时安排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是初次接触word,因此对word的一些基础知识及使用方法要详细的讲述,同时也要配以学生自己的动手实践,理论与实践结合,加深学生的认识。
安徽小学信息技术第五册教案教材分析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普及和发展,计算机编程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技能。
因此,越来越多的小学开始将信息技术课程列入到教学计划中。
安徽小学信息技术第五册教案教材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的。
本文旨在对安徽小学信息技术第五册教案教材进行分析,从教材编写出发,探讨如何提高小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和实际应用能力。
一、教材情况安徽小学信息技术第五册是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设计的教材。
之前的教材主要关注于基本的计算机应用知识,如Word和Excel的基本操作。
而这本教材则着更多的重点放在了编程学习方面。
教材内容由五部分组成:1.Scratch编程启蒙Scratch是基于图形化编程语言的在线编程平台。
它简单易学,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
教材通过多个实例来深入浅出地讲解Scratch平台的使用方法。
2.Python编程入门Python是一种流行的编程语言。
相较于其他编程语言,Python的语法比较简单,易于学习。
这部分教材主要介绍Python语言的基础知识和语法。
3.微信小程序开发微信小程序是小程序应用开发的一种流行形式。
这部分教材介绍了如何使用微信开发者工具,以及构建一个基本的微信小程序。
4.网页设计基础网页设计是学习信息技术的另一个方面。
这部分教材详细介绍了网页设计的基础知识和技巧,如HTML和CSS等。
5.信息安全和网络安全信息安全是信息技术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这部分教材主要介绍了如何保护个人信息和网络安全的重要性。
二、教案分析教案的编写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
在这本教材中,教案是由老师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和需求设计的。
教案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教材概述教材概述部分介绍了教材的编写背景和教学目标。
同时,它也呈现了学生将要学到的知识点。
教材概述的编写非常重要,因为它可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教材内容,并在知识点学习过程中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
2.预设问题和解析教案中的预设问题是指那些帮助学生思考和理解知识点的问题。
信息技术教材分析及设计思路.doc
信息技术教材分析及设计思路本课是下年级下期最后一课,也是画图模块学习完成后的一个大综合。
重点应放在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和用画图表达的能力。
1、知道目标(1)观察范画后,能说出范画创作中使用了哪些画图工具和创作技巧;(2)知道什么是桌面背景,并能熟练地将自己创作的画图设置为桌面背景;2、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孩子们善于观察、发现身边美好的事物,并学会用语言、画图等多种形式表达。
3、情感目标通过引导孩子们从生活中去观察美、发现美,从而培养孩子们热爱自然、热爱生活,从小形成安康的人格品质。
引导孩子们用语言表达某次郊游观察到的美好景色,从中提炼出印象最深、兴趣最浓的画面,并学会用画的形式表达出来。
用画图的形式表达观察到的事物。
本环节意图:主要是调动孩子们的兴奋点,引导孩子们将自己郊游时看到的景象表达出来)师:孩子们,你们喜欢郊游吗?生:喜欢。
(这一定能得到非常肯定的答复)师:老师知道,孩子们小脑袋里装了许多美好的郊游记忆,请同学们仔细地回快一下,对你印象最深、兴趣最浓的一次郊游,再把它编成一个小故事,讲给大家听听。
生讨论、编故事、讲故事。
……师:同学们讲得真好。
(注意有针对性的点评,同时注意评价的多元化和语言的艺术性,千万不能范范而谈)师:我们来看看课文,课文的小主人一次郊游后,不仅把自己所看到的用优美的语言写成了日记,而且还配上了美丽的连环画。
师:下面我们请同学有感情地读一读小主人翁的日记。
生:读课文……师:请孩子们对照小主人翁的日记和画,先看看日记中写出了他所看到的哪些景物?生答复:……(提示:第一句,整体描述了作者郊游出行时所看到的景色;第二句,重点描述了游玩中的一个景点的一幅画面;第二自然段讲述了作者回家路上观察到的景色。
)师:书上小主人翁所画的三幅图在时间顺序上有什么联系?作者描绘出了郊游的哪几个时间段?生答复:……师:从三幅画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生答复:……本环节意图:过程范画的分析让孩子们懂得如何找特征、抓重点并综合应用画图技巧表达大自然的美。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及教案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及教案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及教案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崭新的形态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
怎么设计信息技术教学呢?下面是的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资料,欢迎阅读。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篇1课题:信息与二进制编码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方法:讲练法教学用具:课件、投影、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实施传统的“讲练”法模式,使学生了解信息编码;使用计算机的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能对二进制做简单计算。
教学重点:计算机的安全使用;使用计算机的良好首先的培养。
教学难点:二进制的计算。
课前准备:1、复习计算机系统的结构图;储存容量的基本计算;2、课件、多媒体教室的试用。
教学过程一、复习:(5分钟)师:们,通过上节课的,我们知道计算机能够正常工作不但需要有硬件部分,还需要软件来支持,否则配置再高的计算机也如同一堆毫无生机的废品。
下面请同学思考一下,试着画出计算机系统的结构图。
(可以请同学在黑板上画。
)师:通过大家的演示,再对比一下老师所给的正确结构图。
(看大屏演示)(师生共同讨论总结)计算机系统的组成:运算器中央处理器控制器主机随机存储器内存诸器只读存诸器硬件部分输入设备外部设备输出设备计算机系统外存储器系统软件软件部分应用软件师:问题二,表示存储器存储容量的基本单位,常用的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KB= B 1MB= KB 1GB= MB生:回答。
二、新课导言:师:大家在日常中是否能见到一些只存在两种状态的事或物存在?能否例举出来? 生:例举事物……师:能从大家所例举的事物中看出只存在两种状态的事物多存在于电子器件上,这是为呢?(由于学生为初一年级的学生,知识含量有限,所以由老师做以下简单的解答)电子器件最易形成两种稳定状态,如电压的高低、电流的通断。
所以我们在计算机中采用了以0和1两个数字组成的二进制数的形式来表示计算机中所有的信息。
(在大屏幕上展示十进制数的运算法则:逢十进一。
启发学生说出二进制的运算法则。
2023-2024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1)计算机的发展史:学生对于历史上的事件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可能难以理解和记忆,需要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图片帮助学生形象地把握。
(2)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学生对于硬件设备和软件产品的概念和作用可能难以理解,需要通过实物展示和讲解帮助学生熟悉。
(3)操作系统的使用:学生对于操作系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感到困惑,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任务驱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基本操作。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们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硬件和软件的关系以及计算机的基本组成这两个重点。对于硬件和软件的关系这个难点部分,我会通过讲解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2)视频:播放关于计算机发展史和操作系统的使用教程视频,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知识。
(3)在线工具:利用在线工具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如模拟操作系统、硬件组成展示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实物展示:展示计算机硬件设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硬件组成,增强学生的实践体验。
五、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讲授法、演示法、任务驱动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同时,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通过生动有趣的案例和实际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道德等信息技术核心素养。通过学习计算机的发展史、基本组成和操作系统的使用,使学生能够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认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组成,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计算思维。同时,通过实际操作和任务驱动,提高学生的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此外,培养学生遵守信息道德,安全、合法地使用计算机和网络,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信息技术六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信息技术六年级下册教材分析一、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学习计算机有一定的基础,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还比较理想,但大部分学生在计算机的应用方面还是比较狭窄,对于windows系统的基本操作还不够熟练或者不规范,少部分学生正确使用计算机的习惯还没形成,考虑到六年级学生本学期的上课特点,所以,本学期将继续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外,着重引导对计算机理论和多媒体课件的学习及制作,让学生能尽量熟悉和使用powerpoint,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的应用能力。
二、教材分析本学期采用的教材总共三个单元,第一单元主要内容是制作多媒体报告,共4课,通过对幻灯片的认识,完成一些与学生学习生活相关联的任务,进而掌握完成这些任务所需要的操作技能;第二单元主要内容是信息技术综合应用,共4课,让学生在第一单元基础上对powerpoint的操作更进一步。
第三单元共3课时,主要是了解机器人的一些故事。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史,了解计算机工作的过程。
认识计算机各部分组成,理解工作原理。
掌握powerpoint基本命令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
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和社会等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手手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计算机的演示操作,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措施1、认真备课:明确教学重点、难点及关键,写好教案。
领会大纲精神,钻研教材内容,从学生实际出发。
2、认真上课:以启发式教学为原则,以操作训练来强化概念,形成技能、技巧,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精讲多练,前后连接,板书规范清楚,教态亲切、自然,采用多种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及时总结,做好教学后记。
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上)教材分析及教案
教材分析:随着信息技术教育在中小学的不断普及,以及满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本门课程所用的教材为侵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小学三年级起始册》。
全书介绍了计算机的基础只适合基本操作,以丰富多彩的活动和循序渐进的人去为导引,每课都配以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实例和素材,寓教于乐,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掌握信息技术,提高动手能力。
本教材强调积极向上的思想性,重视客观严谨的科学性,依据学科和知识的系统性,突出求实创新的实践性,明确各阶段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目标要求。
学情分析: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开的学科,学生开始学习时怀着神秘兴奋的心情,对此学科非常的感兴趣,好奇心很强。
有极少数同学对计算机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大多数学生对计算机非常陌生,有畏惧感,不敢尝试。
针对以上情况,教师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习兴趣,给学生创造自己它浓缩的而学习机会,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在能力方面也获得发展。
教学目标: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
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的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吧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基础。
主要的教学目标:1、了解计算机的外部组成,熟悉鼠标和键盘的操作。
2、通过画图软件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利用画图工具,绘画出完整的图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3、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4、知道应负责任的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上)》教材的主要内容是Word文本处理及编辑排版,也结合了电子邮件的相关知识技能及网页浏览和资料下载的相关技能,整册内容分成了三个相对独立的单元,由浅入深、从易到难。
【完整版】-信息技术教材分析
信息技术教材分析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缺少现成教学经验,教材编写得也很不完善。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因此,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应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主线,要体现出信息技术的时代性和基础性。
一、现行的教材分析1、现行的教材多按学科的系统性、科学性、完整性来组织编排教材内容,对学生的生活经验、认知规律与内容的有机结合研究不足,基本上是先讲计算机的基本知识,然后是操作系统,接着是办公软件、网络操作等。
这样的教材一般是按线性方式来组织教学内容,多是字典式的功能讲解,成了软件的操作手册和使用说明书。
按照这种顺序来教,许多概念、名词、术语学生都理解不了,学习起来很困难,教师也没法教。
一开始就给三年级的小学生介绍硬件、软件、主机、键盘、内存、芯片、操作系统以及文件、文件夹的概念及相应操作等,对于从未接触过计算机的小学生来说,打开教材就接触到这么多抽象的概念,很快就被搞糊涂了,特别是像文件、文件夹这些抽象的概念,学生根本就理解不了,学生对计算机的第一印象就是计算机太难学,甚至会打退堂鼓。
2、教材缺乏趣味性。
教材的风格、内容不能适合学生的口味,学生连课本都不愿多看,也就谈不上对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了。
3、缺乏课程整合信息技术课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将信息技术用于他们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之中。
发达国家已不再专门开设信息技术课,他们已将信息技术溶入其他学科的教学之中,这也将是我国信息技术教学的方向,因此,要在教材中体现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与日常生活的结合,引入语文、数学、美术、常识等知识,让学生真切体会到信息技术的时代性和基础工具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技术课程内容整体设计及教材分析
随着国家教育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学校已开设了信息教育技术课程,为了更好地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更好地指导教学,我认为已从以下几方面谈起:
一.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特点
1.每课时容量有限,但总课时数不少。
小学阶段每节课时间一般是40分钟,周课时数一般为每周1课时。
因此每节课的教学内容不可能很多,也不可能很复杂。
但如果从三年级到六年级都开设信息技术课,以每学年30课时计算,4个学年就有120课时,远远超过《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规定的课时数。
2.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但遗忘率较高。
小学生天性爱玩,好奇心比较强。
对玩计算机的兴趣普遍比较高,从而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也比较浓。
但由于周课时数少,往往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到下一周学习时,能回忆起来的很少。
因此信息技术课也是小学各科中遗忘率较高的课程之一。
3.学生的差异和分化开始显现。
小学信息技术虽然基本上都是三年级开始开设的,但由于社会和家庭的计算机普及程度不同,有的学生从幼儿园就开始玩电脑,上网、画画、写作等在学前就已学会,而有的学生只有在学校里才有机会接触计算机,导致学生在信息技术起始学习时就有差异。
容量适中。
这包括两方面:一是每一课容量适中,要照顾到各层次学生,同时尽量有明确的、
可测量的任务,便于教师评价;二是每册教科书的总量控制,总课数不超过15课,与总课时数相对应。
二、小学信息技术教材设计原则
小学信息技术在教材设计时,除了遵从一般教材编写的常规要求以外,由于学科的特殊性,我们认为还要把握好以下几个原则。
1.技术与应用的统一性原则。
技术是为应用服务的,而应用则应围绕技术的掌握而展开。
小学信息技术是打基础的时段,学生从一张白纸开始,学习各项信息技术技能,有了扎实的技能作基础,才有可能实践和创新,因此教材编写时,一些必要的技术,包括硬件和软件,该写的还是要写清楚,一些技能技巧该教的还是要教。
但这并不意味着教材编写就会成为软件说明书或软件使用手册,甚至沦为某种产品的宣传册,技术学习完全可以伴随着应用而展开,使学生在学习技术时就能体会到这种技术的作用,能够逐步领会在生活和学习中应用。
在具体撰写教材时,首先要有明晰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目标要求,然后在此基础上,再精心选择恰当的、有助于技术学习的应用项目,同时兼顾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体现。
如有关文字信息处理、多媒体信息处理等技能,在小学阶段可以结合作文集制作、小报制作、小课题研究成果展示时的演示文稿制作等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应用来展开,而有关文件、文件夹等操作系统方面的知识则可以让学生先用,在学生有了感性认识以后,再具体表述,从而达到技术性与应用性的统一。
教材是教学的资源,也是重要的教学依据,一本教材往往集中了很多专家和教师的智慧,一般不建议轻易改变教材内容。
虽然现在提倡“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但“用教材教”是有前提的:即教师必须对教材有充分的了解,对教材所要表达的思想和理念理解全面,对教材的整体目标非常清晰,同时教师自身的专业功底也要比较强,这样才能在处理教材时心中有底,用教材时游刃有余。
教材分析和处理得当是上好课的基础,也是备课时的第一步。
如何分析和使用教材呢?一般可以有以下几个策略:
1.有大局观。
备课时,先通读教材,有条件的话,最好先把整套教材都看一看,整体了解教材体系结构和设计思想,然后再分册、分单元、分课进行分析。
2.抓住重点。
进行每一课教材分析时,要根据教材内容并参考教师用书,领会教材编写这一课的意图,先抓住这一课的教学重点,确定关键的教学目标,然后再分析其他的目标。
3.用好范例。
信息技术教材编写一般采用任务驱动方式,每一课都会有一个范例,这些范例的设计,在教材编写时一般都会有一定的原则,如强调思想性,照顾到不同地区的差异性,前后课的联系性等,同时也会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情况,尽量找一些趣味性、思想性都具备的例子。
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对教材中的范例应该加以重视,取舍要恰当,既不能盲从,也不能完全抛之一边。
4.与时俱进。
由于信息技术发展迅速,教材有一定的滞后性,在处理教材时,要及时根据技术的最新发展,适时补充、完善教材内容,这样
既能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也更能让教学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对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都具有很大的益处。
总之,教无定法,但教学有方。
小学信息技术还是一门很年轻的学科,待研究的领域很多,发展的空间也很大,无论是课程体系还是教材内容,都还不成熟,需要我们在实践不断研究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