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常见病诊断学查体
临床诊断学——腹部检查
腹部检查第一节腹部的体表标志及分区(一)体表标志肋弓下缘剑突:腹部体表仪表的上界,常作为肝脏测量的标志.脐腹中线:前正中线的延续,此处易有白线疝.腹直肌外缘:相当于锁骨中线的延续,常作为手术切口和胆囊点的定位髂前上棘耻骨联合腹股沟韧带肋脊角:背部两侧第12肋骨与脊柱的交角,为检查肾脏压\叩痛的位置(二)腹部分区1. 九区法:肋弓下缘水平线和髂前上棘水平线, 左右髂前上棘至腹中线连线中点的垂直线将腹部分为:右上、右侧、右下腹;左上、左侧、左下腹;上腹、中腹、下腹部。
2.四区法:通过脐划一水平线和一垂直线,将腹部分为:右上腹、右下腹左上腹、左下腹。
第二节视诊一.视诊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充分暴露腹部,光线宜充足而柔和,医生立于患者右侧,检查时自上而下全面细致观察; 尤其注意腹部外形、腹壁静脉、细小的隆起包块、胃肠型和蠕动波等。
二. 视诊检查的项目: (重点)(一)腹部外形腹部平坦:前腹壁大致处于肋缘与耻骨联合同一平面或略微低凹,健康正常成人;腹部饱满:比腹部平坦稍隆起的外形,健康稍肥胖者及小儿腹部外形较圆;腹部低平:比腹部平坦稍低凹的外形,健康偏瘦者;腹部膨隆:腹部外观明显凸起者,称腹部膨隆,分为全腹膨隆和局部膨隆两种;--全腹膨隆:腹腔积液(腹水):大量积液可形成蛙腹。
常见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右心衰竭等;腹膜有炎症或肿瘤浸润,腹部常呈尖凸型,称为尖腹腹内积气:球形,可见于肠梗阻、肠麻痹、胃肠穿孔或治疗性人工气腹。
腹内巨大肿块:以巨大卵巢囊肿最常见。
腹部凹陷:·常见于严重脱水、明显消瘦及恶病质。
·严重者呈舟状腹,见于恶性肿瘤、结核、糖尿病、神经性厌食等慢性消耗性疾病的晚期。
(二)呼吸运动:正常人可以见到呼吸时腹壁上下起伏,即为呼吸运动。
男性及小儿以腹式呼吸为主,而成年女性则以胸式呼吸为主,腹壁起伏不明显。
(三) 腹壁静脉:门静脉高压:腹壁曲张静脉常以脐为中心向四周分流下腔静脉阻塞: 脐下脐上腹壁静脉的血流方向均向上。
体格检查评分标准—腹部检查
体格检查评分标准—腹部检查标题:体格检查评分标准—腹部检查引言概述:腹部检查是体格检查中的重要一环,通过腹部检查可以了解患者的腹部器官状况,帮助医生做出正确诊断。
本文将介绍腹部检查的评分标准,帮助医护人员更准确地进行腹部检查。
一、观察1.1 腹部形态:观察腹部的形态,是否对称,是否出现膨隆或凹陷。
1.2 皮肤:检查腹部皮肤是否有异常,如瘀斑、皮疹、疱疹等。
1.3 腹壁静脉:观察腹壁静脉是否扩张,是否出现静脉曲张。
二、触诊2.1 腹部肌肉紧张度:通过触诊判断腹部肌肉的紧张度,是否有腹肌紧张。
2.2 腹部压痛:检查患者是否有腹部压痛,是否有明显的压痛点。
2.3 腹部包块:触诊腹部是否有包块,包块的性质、大小、位置等。
三、叩诊3.1 腹部声音:通过叩诊判断腹部是否有异常音响,如鼓音、实音等。
3.2 腹部腹水:叩诊腹部是否有移动性浊音,判断是否有腹水积聚。
3.3 腹部肝脾:叩诊腹部肝脾的位置和大小,是否有肝脾肿大。
四、听诊4.1 肠鸣音:听诊腹部是否有正常的肠鸣音,判断肠道蠕动是否正常。
4.2 血管杂音:听诊腹部是否有血管杂音,是否有动脉瘤或动脉狭窄。
4.3 腹部搏动:听诊腹部是否有腹部搏动,是否有主动脉瘤等疾病。
五、其他检查5.1 肝功能检查:根据腹部检查结果,可能需要进行肝功能检查,了解肝脏功能是否正常。
5.2 彩超检查:如有需要,可以进行腹部彩超检查,更清晰地观察腹部器官结构。
5.3 CT或MRI检查:对于复杂病例,可能需要进行腹部CT或MRI检查,帮助明确诊断。
结论:腹部检查是体格检查中的重要一环,通过观察、触诊、叩诊、听诊等方法,可以全面了解患者腹部器官的情况。
医护人员在进行腹部检查时,应按照标准操作程序,细致入微地检查每个环节,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希望本文介绍的腹部检查评分标准能够对医护人员进行腹部检查提供参考和指导。
腹部体格检查
腹部体格检查腹部体格检查是一种常见的医学检查方法,用于评估腹部器官的健康状况。
该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和监测多种疾病,如肝脏疾病、胃肠道问题和腹部肿瘤。
在进行腹部体格检查时,医生会通过观察、触摸和听诊等手段来评估腹部的外观、形状、压痛和肠鸣音等指标。
腹部体格检查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外观观察:医生会仔细观察患者的腹部外观,包括有无肿块、瘢痕、皮肤变化等。
例如,腹部肿瘤可能导致肿块或凹陷,而腹水可能导致腹部膨胀。
2. 形状评估:医生会观察腹部的形状,如是否对称、是否膨隆或凹陷等。
这些变化可能与腹部肿瘤、腹肌松弛或肠道梗阻等疾病有关。
3. 压痛检查:医生会轻轻按压患者的腹部,以评估是否存在压痛或疼痛感。
压痛可能是腹部炎症、感染或肿瘤的表现。
4. 肠鸣音听诊:医生会用听诊器在腹部不同区域听取肠鸣音。
正常情况下,肠鸣音应该是规律的、连续的。
异常的肠鸣音可能与肠道梗阻、炎症或肠道运动障碍等疾病有关。
5. 脏器触诊:医生会用手轻轻触摸患者的腹部,以检查脏器的位置、大小和质地。
例如,肝脏和脾脏的异常扩大可能与肝脏疾病或脾脏疾病有关。
在进行腹部体格检查时,医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患者的舒适度:医生应确保患者在检查过程中感到舒适和尊重。
在进行压痛检查时,医生应掌握力度,避免给患者带来过多的疼痛。
2. 患者的隐私:腹部体格检查需要患者暴露部分身体,医生应提供足够的隐私,确保患者感到安全和尊重。
3. 仪器的消毒:医生在进行触诊和触摸时,应确保双手清洁,并在需要时使用消毒酒精或手套。
4. 结果的记录和解读:医生应将腹部体格检查的结果记录在患者的病历中,并根据患者的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解读。
腹部体格检查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可以帮助医生初步评估腹部器官的健康状况。
然而,它并不能替代其他更具体的检查方法,如超声波、CT扫描或MRI 等。
因此,如果医生怀疑患者存在腹部问题,可能需要进一步的检查来确诊和治疗。
腹部体格检查
腹部体格检查引言概述:腹部体格检查是一种常见的医学检查方法,用于评估腹部器官的健康状况。
通过仔细观察、触摸和听诊腹部,医生可以获取重要的诊断信息。
本文将介绍腹部体格检查的五个部分,包括外观检查、触诊、听诊、叩诊和肠鸣音评估。
一、外观检查:1.1 腹部形状:观察腹部的形状,包括是否对称、是否膨隆或凹陷等。
异常的腹部形状可能与脏器肿瘤、腹水或腹肌松弛等疾病相关。
1.2 皮肤状况:检查腹部皮肤的颜色、纹理、湿度等。
黄疸、皮疹或瘀斑等皮肤病变可能与肝脏、胆囊或肾脏疾病有关。
1.3 腹部脐部:观察脐部的位置、形状和颜色。
脐疝、脐部炎症或脐部出血可能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二、触诊:2.1 表面触诊:用手轻轻触摸腹部表面,检查是否有异常的肿块、硬结或压痛。
这些异常可能与肿瘤、炎症或脏器扩大等疾病有关。
2.2 深部触诊:医生会用手指轻压腹部,检查脏器的位置、大小和硬度。
脾脏、肝脏、肾脏和肿块等疾病可能通过深部触诊来评估。
2.3 手法触诊:医生会使用特定的手法,如反跳痛和肌肉紧张等,来评估腹部器官的功能和疼痛反应。
三、听诊:3.1 肠鸣音:医生会用听诊器听取腹部的肠鸣音。
正常的肠鸣音是连续且均匀的,异常的肠鸣音可能与肠道梗阻、炎症或肠胃功能紊乱等有关。
3.2 血管杂音:医生还会检查腹部的血管杂音,以评估动脉和静脉的血流情况。
异常的血管杂音可能与血管狭窄、血栓形成或动脉瘤等有关。
3.3 腹部听诊:医生会在腹部不同区域进行听诊,以检查是否有腹部腹水、气体或肠鸣音异常。
四、叩诊:4.1 针对腹部不同区域进行叩诊,医生会用手指敲击腹部,以评估脏器的位置、大小和密度。
异常的叩诊音可能与肝脾肿大、腹水或肿块等有关。
4.2 叩击边界:医生会在腹部不同区域找到脏器边界,如肝脏、脾脏和肾脏等,以确定其大小和位置是否正常。
4.3 叩诊音:医生会根据叩诊音的不同,判断腹部脏器是否正常,如鼓音、浊音或实音等。
五、肠鸣音评估:5.1 频率和强度:医生会用听诊器听取腹部的肠鸣音,并评估其频率和强度。
腹部体格检查
腹部体格检查腹部体格检查是一种常见的医学检查方法,用于评估腹部器官的健康状况。
本文将详细介绍腹部体格检查的标准格式及相关内容。
一、检查目的:腹部体格检查旨在评估腹部器官的形态、大小、位置、触痛和包块等情况,以匡助医生判断腹部疾病的可能性和进一步诊断方向。
二、检查步骤:1. 患者准备:- 患者应空腹,避免进食2小时以上。
- 患者应松开腰带和衣物,以便医生进行触诊和听诊。
2. 检查位置:- 患者应平卧在检查床上,双膝微曲,双脚平放或者稍微抬起。
- 患者的上半身应稍微抬起,以使腹部肌肉放松。
3. 视诊:- 医生应先观察腹部的外观,注意是否有皮肤变色、疤痕、脱发等异常情况。
- 医生还需要观察腹部的膨隆、凹陷、肿块等异常现象。
4. 触诊:- 医生应先用手平稳地按压腹部,以检查是否有压痛或者包块。
- 医生可以采用浅层触诊和深层触诊的方法,以评估腹部器官的大小、形态和位置。
- 在进行触诊时,医生需要分别检查腹部的四个象限,并注意观察患者是否有疼痛或者不适感。
5. 听诊:- 医生可使用听诊器检查腹部的肠鸣音和血管杂音。
- 医生应在腹部不同区域进行听诊,以评估肠鸣音的频率和强度。
6. 其他检查:- 根据需要,医生还可以进行其他进一步的腹部检查,如敲击、反跳痛检查等。
三、记录结果:医生在进行腹部体格检查时,应详细记录以下内容:1. 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等。
2. 检查日期和时间。
3. 患者的主诉和病史。
4. 视诊的结果,包括腹部外观、皮肤变化等。
5. 触诊的结果,包括压痛、包块等情况。
6. 听诊的结果,包括肠鸣音的频率和强度。
7. 其他检查的结果,如敲击、反跳痛等。
四、注意事项:1. 医生在进行腹部体格检查时,应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和尊严。
2. 医生应使用干净的双手进行触诊,以避免交叉感染。
3. 医生应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如疼痛或者不适感,及时住手检查或者采取相应的措施。
4. 医生在记录结果时应准确、清晰地描述所见情况,以便后续的诊断和治疗。
腹部诊断学
3、胆囊触诊 方法:单手滑行触诊法, 钩指触诊法(Murphy征检查) 部位:右肋缘下腹直肌外缘 胆囊肿大:梨形,卵圆形,张力较高,随 呼吸上下移动 囊性,压痛-急性胆囊炎 囊性,无压痛-壶腹周围癌 实性感-胆囊结石,胆囊癌
Murphy征;胆囊触痛阳性
4、肾脏触诊 方法:双手触诊法,平卧位或立位
(六)膀胱叩诊:判断尿潴留 (七)脊肋角叩痛:肾炎、肾盂肾炎、肾 结石、肾结核、肾周围炎
六、腹部常见病变的主要症状和体征
2、脾脏触诊
方法: 单手、双手 体位:平卧位、侧卧位
测量方法
第Ⅰ线(甲乙线) 第Ⅱ线(甲丙线) 第Ⅲ线(丁戊线)
记录 轻度肿大:肋下<2cm 中度肿大:肋下2cm至脐水平线以上 高度肿大:超过脐水平线或前正中线- 巨脾(需加测第Ⅲ线) 其他:质地、边缘、表面、压痛、摩擦感
脾肿大常见病因: 轻度肿大:急慢性肝炎、伤寒、感染、败血症、 急性疟疾、感染性心内膜炎、急性白血病、MDS 中度肿大:肝硬化、慢性溶贫、慢性白血病、 恶性淋巴瘤、慢性感染、SLE等。 高度肿大:慢粒、骨髓纤维化、血吸虫病、 慢性疟疾、黑热病等。 压痛:脾脓肿、脾梗死 摩擦感:脾周围炎、脾梗死
注意点: 1.体位:仰卧,头低枕,下肢屈曲,腹肌放松, 平静呼吸,两上肢置于躯干两侧。 2.手法:医师站于病人右侧,手温暖柔和,手指 并拢,先以全手掌放于腹壁,感受紧张度。 先浅部触诊法,后深部,浮沉,双手触诊法 3.顺序:从左下腹开始,逆时针方向,先健康 部位。
触诊内容
腹壁紧张度 压痛及反跳痛 脏器触诊 腹部包块 液波震颤 振水音
肠鸣音减弱:1次/数分。见于老年性 便秘、低血钾、胃肠功能低下、腹膜 炎等。 肠鸣音消失:持续3-5分未听到。见 于麻痹性肠梗阻或急性腹膜炎。
腹部检查方法
腹部检查方法
腹部检查是临床医学中常见的一种体格检查方法,对于诊断腹部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腹部检查方法主要包括观察、触诊、叩诊和听诊四个方面,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些方法的具体操作步骤。
首先是观察。
在腹部检查时,患者应该处于仰卧位,医生站在床边,用肉眼观察患者腹部的外形、腹壁的肿胀、皮肤的颜色、瘀斑、褥疮等情况。
观察时应该注意腹部的对称性,是否有腹壁静脉曲张、腹壁肿块等异常情况。
其次是触诊。
触诊是腹部检查中最重要的一环,通过触摸腹部来了解腹部脏器的大小、形状、质地和活动度。
医生应该用手轻轻按压腹部,观察患者是否有腹痛、压痛等不适感觉。
同时,医生还可以进行深度触诊,以了解腹腔内脏器的情况。
叩诊是腹部检查中的另一个重要环节。
医生应该用手指轻轻叩击患者的腹部,通过听觉和触觉来了解腹腔内脏器的情况。
叩诊可以帮助医生判断腹腔内是否有积液、气体等情况,对于诊断腹部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是听诊。
医生可以用听诊器在患者腹部进行听诊,以了解腹腔内脏器的蠕动声、血管杂音等情况。
通过听诊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肠鸣音减弱、血管杂音等情况,对于诊断腹部疾病具有一定的帮助。
总结来说,腹部检查方法主要包括观察、触诊、叩诊和听诊四个方面。
通过这些方法的综合运用,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腹部的情况,对于诊断腹部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在进行腹部检查时,医生应该严格按照操作步骤进行,以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腹部体格检查的内容
腹部体格检查的内容腹部体格检查是临床医学中常见的一种体格检查方法,通过观察和触诊腹部,可以帮助医生初步判断患者的腹部状况,从而为后续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腹部体格检查主要包括外观检查、触诊检查、听诊检查和叩诊检查等内容,下面将逐一介绍。
首先是外观检查,医生应该观察患者腹部的外形、皮肤颜色、皮下脂肪分布等情况。
正常情况下,腹部应该呈现对称、平坦的外观,皮肤颜色均匀,无明显的皮下出血或皮下肿块。
如果发现腹部外观异常,如腹部肿胀、皮肤发红等情况,可能提示存在腹部器官疾病或炎症。
接下来是触诊检查,医生应该用手轻轻触摸患者的腹部,以了解腹部肌肉紧张度、腹部压痛情况等。
正常情况下,腹部肌肉应该松弛,无明显的压痛点。
如果触诊时发现腹部肌肉紧张、压痛点明显,可能提示存在腹部疾病或炎症,需要进一步检查和诊断。
然后是听诊检查,医生应该用听诊器仔细听取患者腹部的肠鸣音。
正常情况下,腹部应该有规律的肠鸣音,反映着肠道蠕动情况。
如果听诊时发现肠鸣音减弱或消失,可能提示存在肠道梗阻或肠道炎症等问题。
最后是叩诊检查,医生应该用手指轻轻叩击患者的腹部,以了解腹部内脏的位置和大小。
正常情况下,叩击腹部应该听到清晰的鼓音,腹部内脏应该有规律的移动。
如果叩击时发现腹部鼓音异常或腹部内脏位置异常,可能提示存在腹部内脏肿瘤、积液等问题。
总之,腹部体格检查是临床医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种体格检查方法,通过观察和触诊等手段,可以帮助医生初步判断患者的腹部状况,为后续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在进行腹部体格检查时,医生需要仔细观察患者的腹部外观、轻轻触摸腹部、听取腹部肠鸣音和叩击腹部等步骤,以全面了解患者的腹部情况,及时发现和诊断腹部疾病。
希望本文对腹部体格检查有所帮助。
体格检查评分标准-腹部检查
体格检查评分标准-腹部检查标题:体格检查评分标准-腹部检查引言概述:体格检查是医生诊断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中腹部检查是常见的体格检查项目之一。
本文将介绍腹部检查的评分标准,帮助医生和医学生更好地进行腹部检查。
一、外观观察1.1 腹部形态:观察腹部是否对称,是否有膨胀或凹陷等异常现象。
1.2 皮肤:检查腹部皮肤是否有异常色素沉着、皮疹或溃疡等情况。
1.3 脐部:观察脐部是否有异常突出、凹陷或分泌物等。
二、触诊检查2.1 压痛:用手指轻轻按压腹部不同部位,观察患者是否有压痛反应。
2.2 包块:检查腹部是否有明显的包块或肿块,触诊时应注意包块的大小、质地和移动性。
2.3 肝脾肿大:通过触诊检查肝脾是否肿大,注意肝脾的大小、质地和是否可触及下缘。
三、听诊检查3.1 肠鸣音:用听诊器听取患者腹部肠鸣音,观察肠鸣音的频率和音调。
3.2 血管杂音:检查是否有腹部血管杂音,注意杂音的位置、性质和传导方向。
3.3 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观察患者是否有肠鸣音减弱或消失的现象,提示肠梗阻或肠麻痹等情况。
四、叩诊检查4.1 腹部共鸣音:用手指轻轻叩击腹部,观察共鸣音的强度和音调。
4.2 肝浊音界:叩诊检查肝浊音界位置和范围,注意肝浊音是否扩大或移位。
4.3 肠气囊音:叩击腹部时听取是否有肠气囊音,观察气囊音的性质和分布。
五、特殊体征检查5.1 腹部静脉曲张:观察患者是否有腹部静脉曲张,注意曲张的位置和程度。
5.2 腹部脉搏:检查患者的腹部脉搏是否规整,注意脉搏的频率和节律。
5.3 腹部肿块搏动:触诊时观察是否有腹部肿块搏动的现象,提示动脉瘤等情况。
结论:腹部检查是诊断腹部疾病的重要手段,医生在进行腹部检查时应按照标准的评分标准进行,全面观察和检查患者的腹部情况,以提高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
希望本文对读者有所帮助。
腹部体格检查
腹部体格检查引言:腹部体格检查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查方法,用于评估腹部器官的状况。
通过仔细观察、触诊和听诊等手段,医生可以获取关于腹部器官的重要信息,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腹部体格检查的四个主要部分,包括外观观察、触诊、听诊和叩诊。
一、外观观察:1.1 腹部皮肤的观察:仔细观察腹部皮肤的颜色、光滑度和有无异常变化。
正常情况下,腹部皮肤应该呈现均匀的色泽,光滑而无明显异常。
异常表现可能包括黄疸、皮疹、瘢痕等。
1.2 腹部凸起的观察:观察腹部的外形和凸起情况,了解是否存在异常。
正常情况下,腹部应该平坦或稍微凸起,没有明显的肿块或变形。
异常表现可能包括腹部肿块、脐疝等。
1.3 腹部脉络的观察:观察腹部表面的脉络情况,了解是否存在异常。
正常情况下,腹部表面的脉络应该平稳、不突出。
异常表现可能包括腹部静脉曲张、动脉瘤等。
二、触诊:2.1 腹部肌肉的触诊:用手指轻轻触摸腹部肌肉,了解肌肉的张力和有无异常。
正常情况下,腹部肌肉应该有一定的张力,没有明显的压痛或异常感觉。
异常表现可能包括肌肉紧张、压痛等。
2.2 腹部脏器的触诊:通过触摸腹部不同区域,了解脏器的位置、大小和有无异常。
正常情况下,肝脏、脾脏和肾脏等腹部脏器应该在特定位置可触及,并且没有明显的肿大或异常感觉。
异常表现可能包括肿块、肝脾肿大等。
2.3 腹部压痛的触诊:通过适度的压力触摸腹部不同区域,了解是否存在压痛反应。
正常情况下,腹部应该没有明显的压痛感。
异常表现可能包括腹膜炎、胆囊炎等。
三、听诊:3.1 肠鸣音的听诊:用听诊器放在腹部不同区域,听取肠鸣音的频率和音质。
正常情况下,肠鸣音应该有规律且清晰。
异常表现可能包括肠鸣音减弱、增强或消失。
3.2 血管杂音的听诊:用听诊器放在腹部血管区域,听取血管杂音的有无。
正常情况下,腹部血管应该没有明显的杂音。
异常表现可能包括动脉狭窄、静脉血栓等。
3.3 腹部器官震颤的听诊:用听诊器放在腹部不同区域,听取器官震颤的有无。
腹部体格检查
腹部体格检查引言概述:腹部体格检查是临床医学中常用的一种检查方法,用于评估腹部内脏器官的状态和功能。
通过子细观察、触诊、听诊等手段,医生可以获取关于腹部器官的重要信息,从而辅助诊断和治疗。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腹部体格检查的内容和意义。
正文内容:1. 腹部外观检查1.1 腹部形态:观察腹部的外形、大小、形态是否正常,是否有膨隆、凹陷等异常情况。
1.2 皮肤状况:检查腹部皮肤是否有异常变化,如色素沉着、瘢痕、湿疹等,这些症状可能与内脏疾病相关。
1.3 腹壁肌肉张力:通过触诊来评估腹壁肌肉的张力,异常的肌肉张力可能提示腹腔内压力的改变。
2. 腹部触诊检查2.1 表面触诊:用手掌轻轻触摸腹部,检查是否有肿块、包块、压痛等异常感觉。
2.2 深部触诊:医生用手指按压腹部各个部位,检查内脏器官的大小、形状、质地等情况,包括肝脏、脾脏、肾脏等。
2.3 腹部回声检查:医生通过手掌敲击腹部,借助声音的传导来判断腹腔内是否有积液或者气体。
3. 腹部听诊检查3.1 肠鸣音:医生用听诊器在腹部各个部位听取肠鸣音,评估肠道蠕动情况,异常的肠鸣音可能与胃肠道疾病有关。
3.2 血管杂音:医生用听诊器检查腹部血管,寻觅是否存在异常的血管杂音,这可能与血管狭窄或者瘤体有关。
4. 腹部压痛检查4.1 浅表压痛:医生用手指轻轻按压腹部各个部位,观察是否有疼痛反应,这可能与腹腔内炎症或者感染有关。
4.2 深部压痛:医生用手掌加大力度按压腹部,评估是否有深部压痛,这可能与肾脏结石、胰腺炎等疾病相关。
5. 腹部超声检查5.1 腹部脏器检查:通过超声波扫描,医生可以详细观察腹部内脏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包括肝脏、胆囊、胰腺、脾脏等。
5.2 血管检查:超声波还可以用于检查腹部血管的血流情况,评估是否存在血管狭窄、栓塞等异常。
总结:腹部体格检查是一种重要的临床检查方法,通过观察、触诊、听诊等手段,可以获取关于腹部内脏器官的重要信息,辅助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诊断学—腹部检查
常见于急性腹膜炎、膈肌麻痹、大量腹水、腹腔内巨大 肿物及晚期妊娠
腹式呼 吸增强
癔症、大量胸腔积液、气胸
(三)、腹壁静脉
腹壁静脉曲张的病因及特点
病因
肝静脉门静脉高压
特点
以脐为中心向四周伸展呈“水母头”
下腔静脉阻塞
曲张的静脉分布在腹壁两侧
上腔静脉阻塞
曲张的静脉分布在腹壁两侧
血流方向
正常,脐上向上、脐下向下 脐上、脐下均向上 脐上、脐下均向下
腹部触诊
触诊体位: 方向: 右下腹
正常开始
逆时针 病变部位
脐部
对被检查者—— 1. 仰卧体位、曲膝、垫枕。 2. 腹部充分暴露。
对检查者—— 1.右侧站立;手臂与腹部表面同一水平。 2.边检查,边谈话,减少患者紧张。 3.先左下-逆时针;先正常后异常部位。
二、腹部触诊
触诊的基本方法 浅部触诊(light palpation) 深部触诊(deep palpation) 深部滑行触诊:腹腔包块、器官。 双手触诊:肝、脾、肾等。 深压触诊: 确定疼痛部位与反跳痛。 冲击触诊: 适用于腹部大量积液者。
回肠下端、盲肠、 阑尾、淋巴结、女 性右侧卵巢及输卵 管、男性右侧精索
十二指肠、空肠、回 肠、下垂的胃及结肠、 肠系膜、输尿管、腹
主动脉、大网膜
回肠、乙状结肠、 输尿管、胀大的膀 胱、女性增大的子
宫
降结肠、空肠、回 肠、左肾
乙状结肠、淋巴结、 女性左侧卵巢及输卵 管、男性左侧精索
腹部分区
目录
CONTENTS
谢 谢 聆 听!
临床意义
改变方位 扩大 缩小
消失(代之鼓音) 上移 下移
常见疾病 肝癌、肝脓肿、肝炎、肝淤血、多囊肝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内 容:
➢
检查腹部有无抵抗感(腹壁的紧张
➢ 度)、压痛、搏动、包块和脏器肿大等。
➢ 步 骤:
➢
先行浅触诊(下压约左右),然
➢ 后行深触诊(下压约 ),对大量腹水
➢ 病人可采用浮沉触诊。
.腹壁紧张度 .压痛及反跳痛 .脏器触诊 .腹部肿块 .液波震颤 .振水音
➢ 正常人:紧张度适中(触之柔软,虽稍有阻
➢ 左腰部、脐周皮肤蓝褐色斑: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为血液自腹膜后间隙渗到侧腹
➢ 壁皮下所致(-征)、脐
➢ 周或下腹蓝褐色斑(C征)见
➢ 于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
❖ 腹 纹:白纹—肥胖、妊娠 ❖ 紫 纹—皮质醇增多症 ❖ 瘢 痕—外伤、手术、皮肤感染的遗迹
❖ 疝:由于腹内压增高,腹腔内容物
❖
经腹壁或骨盆壁的间隙或薄弱
➢ 检查时:态度和蔼,手掌温暖,动作
➢ 轻柔,由浅入深。
➢ 顺 序:从左下腹开始,逆时针方向,由 ➢ 下向上,先左后右,仔细触诊。 ➢ 注 意:观察患者反应与表情,对精神紧 ➢ 张者,通过交谈转移注意力, 减少腹肌 ➢ 紧张。 ➢ 方 法:右手四指并拢,手掌平放于腹部, ➢ 利用掌指关节和腕关节的弹力, 柔和地 ➢ 进行滑动触摸。
➢ 腹腔积液:呈蛙腹(外形随体位而变)
➢ 腹内积气:呈球形(不随体位变化)
➢ 腹内巨块: ➢ (足月妊娠、巨大卵巢囊肿、畸胎瘤)
.局部膨隆
上腹中部:肝左叶肿大、胃 癌、胰腺肿瘤等
右上腹:肝大、胆囊肿大、 结肠肝曲肿瘤
左上腹:脾肿大、结肠脾曲 肿瘤、巨结肠
.腹部凹陷 )全腹凹陷:
舟状腹、吸气时凹陷(膈肌麻 痹、上呼吸
第六章
腹部检查
➢ 学习目的:了解腹部检查是全身体格检查 ➢ 的一个重要部份。
➢ 学习要求:掌握腹部检查的内容、方法、步 骤及临床意义。
➢ 学习重点:腹部脏器的检查(内容、方法、
➢
步骤及临床意义)。
➢ 学习难点:腹部脏器的触诊。
腹腔内有很多重要脏器: 消化、泌尿、生殖、 内分泌、血液、血管系统
问 题:
❖ 上腹部搏动: ➢ 正常搏动: ➢ 多由腹主动脉传来,瘦者可见。
➢ 异常搏动: ➢ 上腹明显搏动可见于:右室肥大, ➢ 主动脉瘤,肝血管瘤。
➢ 体 位:
➢
患者仰卧位,头垫低枕,两手
➢ 平放于身体两侧,两腿曲起稍分开
➢ 使腹肌松弛,做平静腹式呼吸。医
➢ 生位于患者右侧,手前臂应与患者
➢ 腹部表面在同一水平。
道梗阻)、早期急性弥漫性腹 膜炎、膈疝
)局部凹陷:
腹部视诊
、腹部外形 、呼吸运动 、腹壁静脉 、胃肠型和蠕动波 、腹壁其他情况
➢ 正常人:
➢
男性及小儿以腹式呼吸为主
➢
女性以胸式呼吸为主
➢ 腹式呼吸减弱消失:
➢
见于腹膜炎、腹水、剧烈腹痛、
➢ 腹内巨块、妊娠、膈肌麻痹。
➢ 腹式呼吸增强:
➢
见于癔病、胸水。
、腹部外形 、呼吸运动 、腹壁静脉 、胃肠型和蠕动波 、腹壁其他情况
胃肠型:胃肠道梗阻 蠕动波:
腹部视诊
、腹部外形 、呼吸运动 、腹壁静脉 、胃肠型和蠕动波 、腹壁其他情况
❖ 皮 疹:
❖
充血性或出血性皮疹,常见于高
❖ 热性疾病或某些传染病如(麻疹、猩
❖ 红热、斑疹伤寒)、及药物过敏等。
❖ 色 素: ➢ 正常人腹部皮肤颜色较暴露部位稍淡 ➢ 散在点状深褐色素沉着可见于血色病 ➢ 皮肤皱摺处(如腹股沟及腰带部位)有 ➢ 褐色素沉着可见于病
❖
部分,向体表突出而形成。
➢ 成人—腹股沟斜疝、股疝
➢ 婴儿—脐疝
➢ 脐部异常情况: ➢ 脐分泌物为浆液性、脓性 ➢ 有臭味 —炎症 ➢ 水样有尿味—脐尿管未闭 ➢ 脐部溃烂—结核 ➢ 脐部溃疡、坚硬、固定突出—癌
➢ 腹部体毛: ➢ 男性阴毛分布—呈正三角形尖端向上 ➢ 女性阴毛分布—呈倒三角形尖端向下 ➢ 女性阴毛呈男性分布—皮质醇增多症
➢ 压痛点:局限于一点的压痛如阑尾点、胆 ➢ 囊点、季肋点、上输尿管点、中输尿管点、 ➢ 肋脊点、肋腰点。
➢ 反跳痛:如触诊腹部出现压痛后,迅速将 ➢ 手抬起,腹痛加重,称反跳痛。 ➢腹膜刺激征:压痛反跳痛肌紧张
.腹壁紧张度 .压痛及反跳痛 .脏器触诊 .腹部肿块 .液波震颤 .振水音
单手触诊
➢ 病 人:仰卧位,两膝关节屈曲,双上肢 ➢ 置于身体两侧,较深的腹式呼吸。
➢
力但易压陷)。
➢ 紧张度增加:揉面感—结核性腹膜炎、癌性腹
➢
板状腹—胃肠穿孔所致的急
➢
性弥漫性腹膜炎
➢ 紧张度减低或消失:
➢
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经产妇,瘦弱的
➢ 老年人,或刚放过大量腹水的病人;脊髓损伤、
➢ 重症肌无力。
.腹壁紧张度 .压痛及反跳痛 .脏器触诊 .腹部肿块 .液波震颤 .振水音
➢ 正常腹部触诊时:不引起疼痛,如由浅入 ➢ 深触诊发生疼痛,称压痛。一般表示该区 ➢ 域的脏器有病变。
腹部检查前应作好哪些准备?
➢ 病人取仰卧位,小枕置于头下,使 ➢ 双腿弯曲腹肌松弛。
➢ 正确暴露腹部,从乳房至耻骨联合, ➢ 对女病人应盖住乳头。
➢ 嘱病人解小便,排空膀胱。
认识下列解剖标志,有助于描述病变部位:
体
肋弓下缘、胸骨剑突、脐、
表
髂前上棘、腹股沟韧带、
标
志
耻骨上缘、 腹中线、腹直肌外缘。
➢ 光线充足、柔和、从前方入投射。
腹部视诊
、腹部外形 、呼吸运动 、腹壁静脉 、胃肠型和蠕动波 、腹壁其他情况
正常
➢ 平 坦:平卧位时腹前面处于肋
➢
缘至耻骨联合平面略低
➢ 饱 满:小儿及肥胖者腹部较圆,
➢
略高于肋缘。
➢ 低 平:消瘦者腹部下凹低平
异常
、腹部膨隆:(明显高于肋缘耻骨平面) ().全腹膨隆:呈球形或扁园形,见于:
为了便利于描述腹部器官的病 变,通过几条假想的线将腹部划分 成几个区。
四区分法: 右上腹部、右下腹部、左上腹 部、左下腹部
九区分法: 右季肋部、右腰部、右髂部、 上腹部、脐部、 耻骨上部、左季肋部、左腰部、
检查内容
视诊、听诊、触诊、叩诊
一、视 诊:
➢ 医生站于患者右侧 ➢ 病人仰卧位、充分暴露腹部、注意 ➢ 避受凉。
腹部视诊
、腹部外形 、呼吸运动 、腹壁静脉 、胃肠型和蠕动波 、腹壁其他情况
➢ 正常人:
➢
不显露、瘦者略可见。
➢ 腹壁静脉曲张:
➢
见于门静脉高压、下腔静脉梗阻。
➢ 检查其血流方向有鉴别意义
门静脉梗阻腹壁浅静脉 血流分布和方向
下腔静脉梗阻腹壁浅静 脉血流分布和方向
丙
乙
甲
检查静脉血流方向示意图
腹部视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