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实验报告材料(微生物形态观察、分布、灭菌消毒)

合集下载

微生物实验报告(微生物形态观察、分布、灭菌消毒)

微生物实验报告(微生物形态观察、分布、灭菌消毒)

微生物实验微生物实验细菌形态观察细菌分布消毒灭菌细菌形态观察一、实验目的1.掌握光学显微镜(油镜)的使用及日常维护2.掌握细菌的三种形态3.掌握临床常见细菌的形态及染色4.掌握细菌的特殊结构5.了解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螺旋体及真菌的结构特点二、实验原理1. 普通光学显微镜(油镜)的使用1. 在标本欲检部位滴一滴香柏油,然后转换油镜头2. 从侧面观察并慢慢转动粗调节器,使油镜头浸没在油滴内,当油镜头几乎接触玻片时停止转动,以免碰撞玻片,用双眼观察目镜,同时调节细调节器,直至细菌清晰3. 根据需要调节显微镜亮度2.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维护1.移动显微镜时,用右手持镜壁,左手托镜座,平端于胸前2.油镜用毕后,要立即用擦镜纸擦去香柏油;再用滴有二甲苯的擦镜纸擦油镜头;最后,用干净擦镜纸将镜头上的二甲苯擦去,以免损伤油镜头3.镜头擦净后,降低接物镜并将其转成八字形,罩好镜罩放入柜内4.做好使用记录3.微生物知识1.细菌按形态分类:球菌:球形(包括双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等)杆菌:杆状(包括单杆菌、双杆菌、链杆菌、分枝杆菌、双歧杆菌等)螺旋菌:螺旋状(包括螺旋菌、弧菌等)2.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核蛋白体3.细菌的特殊结构荚膜:如肺炎双球菌鞭毛:又分单毛菌、双毛菌、丛毛菌、周毛菌。

如:变形杆菌为周毛菌菌毛芽胞:如破伤风梭菌、炭疽芽胞杆菌、肉毒梭菌4.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包括原核类、真核类和非细胞类。

原核类:细菌、放线菌、蓝藻、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氏体真核类:真菌、原生动物、显微藻类非细胞类:病毒、亚病毒5.真菌单细胞:圆形、芽生孢子。

如:酵母菌多细胞:菌丝及孢子、孢子出芽。

如:霉菌6.白假私酵母菌(白念)生物学性状:G+单细胞真菌、芽生孢子、类酵母型菌落厚膜孢子、假菌丝有助于鉴定致病性:皮肤粘膜——鹅口疮、内脏感染、CNS感染微生物学检查:直接涂片、染色后镜检——菌体、芽生孢子、假菌丝7.新型隐球菌生物学性状:圆形酵母型菌、外周有厚荚膜(比菌体大1-3倍)致病性:吸入后侵犯皮肤、粘膜等——慢性炎症和脓肿;侵袭CNS——亚急性或慢性脑膜炎微生物学检查:脑脊液离心后取沉淀、痰和脓标本直接检查;墨汁负染见出芽菌体外围有宽厚荚膜为阳性三、实验材料记号笔:1支;大镊子:1支;火柴:1盒;蜡笔:1支;试管架:1个;酒精灯:1个;接种环:1支;Olympus显微镜:1台;显微镜使用记录本:1个四、实验内容1. 观察细菌三种形态1)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子弹形)、脑膜炎双球菌(蚕豆形)、四联菌2)杆菌破伤风杆菌、白喉杆菌(异染颗粒)、绿脓杆菌、伤寒杆菌、变形杆菌3)螺形菌弧菌——霍乱弧菌;螺菌;螺杆菌——幽门螺杆菌;弯曲菌2. 观察细菌的特殊结构芽胞、鞭毛、荚膜、异染颗粒、钩端螺旋体、幽门螺杆菌3. 绘图葡萄球菌(staphyloccocus);肺炎双球菌(pneumo coccus);脑膜炎球菌(meningococcus);破伤风杆菌(Clostridium Tantenus);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芽胞(spore);鞭毛(flagellum);荚膜(capsule);钩端螺旋体(leptospira)五、实验结果绘8幅细菌镜下图,已交。

微生物细菌实验报告(3篇)

微生物细菌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细菌的基本形态结构。

2. 掌握细菌的分离、纯化和鉴定方法。

3. 学习细菌生理生化反应的检测原理和应用。

二、实验原理细菌是单细胞微生物,具有典型的原核细胞结构。

通过观察细菌的形态、染色和生理生化反应,可以鉴定细菌的种类。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材料: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等纯菌株。

2. 仪器:显微镜、接种环、培养皿、酒精灯、无菌水、生理盐水、革兰氏染色液、生理生化试剂等。

四、实验方法1. 细菌形态观察- 将细菌涂布在载玻片上,进行革兰氏染色。

- 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菌的形态、大小、染色性等特征。

2. 细菌分离与纯化- 将纯菌株接种于琼脂平板,进行划线分离。

- 观察菌落特征,挑选单菌落进行纯化。

3. 细菌生理生化反应检测- 进行糖发酵试验、吲哚试验、甲基红试验、V-P试验等。

- 观察反应结果,判断细菌的生理生化特性。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细菌形态观察- 大肠杆菌:革兰氏阴性,呈杆状,两端钝圆。

- 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氏阳性,呈球形,呈葡萄串状排列。

- 肺炎克雷伯菌:革兰氏阴性,呈短杆状,两端钝圆。

2. 细菌分离与纯化- 划线分离后,观察到单菌落形成。

3. 细菌生理生化反应检测- 糖发酵试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能发酵葡萄糖。

- 吲哚试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呈阳性。

- 甲基红试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呈阳性。

- V-P试验:金黄色葡萄球菌呈阳性,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均呈阴性。

六、讨论与分析1. 通过观察细菌的形态、染色和生理生化反应,可以初步鉴定细菌的种类。

2. 细菌的生理生化反应具有特异性,可用于细菌的鉴定和分类。

3. 在实际应用中,细菌的分离、纯化和鉴定是微生物学研究和临床诊断的重要环节。

七、实验结论1.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细菌的基本形态结构、分离、纯化和鉴定方法。

2. 我们学会了利用生理生化反应进行细菌的鉴定和分类。

3. 本实验有助于提高我们对微生物学基本理论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微生物教学实践报告(3篇)

微生物教学实践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的结构、功能、分类、分布、生态及与人类的关系的科学。

随着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微生物学在食品、医药、环保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学生的微生物学实践能力,我们开展了一次微生物教学实践活动。

本文将详细阐述此次实践活动的背景、过程、结果及心得体会。

二、实践背景近年来,我国微生物学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果,但学生在实践环节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方面,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脱节,导致学生实践能力不足;另一方面,实验教学内容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开展了此次微生物教学实践活动。

三、实践过程1. 实践准备(1)制定实践计划:根据教学大纲,我们制定了详细的实践计划,包括实验项目、实验时间、实验步骤等。

(2)准备实验材料:我们准备了实验所需的试剂、仪器、设备等,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3)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6-8人,每组配备一名指导老师。

2. 实践内容(1)微生物分离与纯化:通过平板划线法、稀释涂布平板法等方法,从土壤、水体、食品等样品中分离纯化微生物。

(2)微生物形态观察: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形态、大小、颜色等特征。

(3)微生物生理生化实验:通过测定微生物的生长曲线、发酵实验、溶氧实验等,了解微生物的生长规律和代谢特点。

(4)微生物鉴定: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实验、分子生物学方法等,对分离纯化的微生物进行鉴定。

3. 实践过程(1)实验指导:指导老师详细讲解实验原理、步骤和注意事项,确保学生掌握实验技能。

(2)学生操作:学生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实验操作,记录实验数据。

(3)实验报告:实验结束后,学生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结果。

四、实践结果1. 学生实践能力得到提高:通过本次实践活动,学生掌握了微生物分离、纯化、观察、鉴定等基本技能,提高了实践操作能力。

2. 学生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实践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教学效果得到提升:实践活动中,教师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提高了教学效果。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微生物学实验报告实验目的:观察和学习微生物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和繁殖特性。

实验原理: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小型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它们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土壤、水体和空气中。

微生物可以通过分裂、繁殖等方式进行增殖,并且受到温度、pH值、营养条件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实验材料:培养皿、琼脂、试管、移液器、细菌液等。

实验步骤:1. 准备好所需的培养皿,将琼脂均匀地倒入各个培养皿中。

2. 将培养皿放入高压锅中进行高压灭菌处理,以杀死培养皿中的病原体。

3. 等待琼脂冷却固化后,将培养皿倒置放置。

4. 使用无菌手术针,从微生物液体中获取一定量的微生物液体。

5. 将微生物液体均匀地涂抹在琼脂培养皿上。

6. 使用无菌眼刷将一部分涂抹的微生物液体划线,以便观察微生物的生长情况。

7. 将培养皿放入恒温箱中进行培养,并设置不同的温度、pH 值、营养条件等。

8. 每隔一段时间,观察培养皿上微生物的生长情况,并记录下来。

实验结果和分析:根据观察和记录的结果,我们发现微生物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速度和繁殖能力是有差异的。

在适宜的温度、pH值和营养条件下,微生物的生长速度相对较快,生物量也相对较高。

而在不适宜的条件下,微生物的生长速度会减慢或停止,甚至会死亡。

实验结论: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特性与环境条件密切相关。

适宜的温度、pH值和营养条件可以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而不适宜的条件会影响微生物的生长。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微生物的需求条件来选择合适的培养条件,以提高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能力。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微生物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和繁殖特性。

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受到温度、pH 值、营养等环境因素的影响,这是我们在环境控制和微生物培养中需要注意的因素。

掌握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特性,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应用微生物技术,并解决一些与微生物相关的问题。

微生物实验报告

微生物实验报告

微生物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微生物实验实验目的:1. 掌握微生物的培养方法。

2. 了解微生物的形态特征和生长规律。

3. 观察和比较不同微生物产生的效应。

实验步骤:1. 准备培养基:取适量琼脂糖、胨粉、酵母浸膏等材料,加入适量蒸馏水煮沸溶解,煮沸后装入培养皿中,冷却并凝固。

2. 无菌操作:将培养皿放入高温高压锅中,进行高温高压处理,杀灭培养基中的微生物,避免外来微生物污染。

3. 接种微生物:选择需要培养的微生物菌株,用无菌棉签取少量微生物悬液在琼脂糖培养基表面涂抹均匀。

4. 培养条件控制:将培养皿放入恒温培养箱中,设置适当的温度和湿度,以促进微生物的生长。

观察培养皿中微生物的生长情况,并记录生长的时间和形态特征。

5. 结果观察与分析:观察不同微生物在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比较不同微生物产生的效应。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观察,发现不同微生物在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存在着明显差异。

有些微生物在培养基上形成了均匀的菌落,有些则形成了不规则的斑点状。

同时,可以观察到菌落的颜色、大小、形状等也存在差异。

实验结论:1. 不同微生物菌株在培养基上的生长速度和形态特征不同。

2. 微生物的生长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如温度、湿度等。

3. 微生物在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可以用于鉴定和分类微生物。

存在的问题:1. 对微生物的培养条件控制不够精细,可能导致结果的偏差。

2. 对微生物形态特征的观察和描述不够准确。

改进方案:1. 对微生物的培养条件进行更加精确的控制,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 对微生物的形态特征进行更加准确的观察和描述,可以通过借助显微镜来观察微生物的细节结构。

备注:本报告中的微生物实验为虚构实验,仅作为示例展示微生物实验报告的基本结构和内容,实际实验应根据具体需要进行设计和操作。

生物细菌的实验报告(3篇)

生物细菌的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学习微生物学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

2. 掌握细菌的分离纯化方法。

3. 了解细菌的形态学和生理学特征,进行初步鉴定。

二、实验原理细菌是单细胞微生物,广泛分布于自然界。

本实验通过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纯化细菌,观察其形态学特征,并利用生理生化实验对其进行初步鉴定。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材料:土壤、无菌生理盐水、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平板、细菌培养箱、显微镜、酒精灯、接种环等。

2. 仪器:高压蒸汽灭菌器、无菌操作台、恒温培养箱、移液器、试管、烧杯等。

四、实验步骤1. 土壤样品的处理(1)取土壤样品10g,加入90ml无菌生理盐水,振荡混匀。

(2)用无菌纱布过滤,收集滤液。

2. 细菌的分离纯化(1)取滤液1ml,加入9ml无菌生理盐水,制成10^-1稀释液。

(2)取10^-1稀释液0.1ml,涂布于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平板上。

(3)重复步骤(2),制作10^-2、10^-3稀释液的涂布平板,共计3个。

(4)将平板倒置,放入细菌培养箱,37℃培养24小时。

3. 细菌的形态学观察(1)将长出的菌落挑取少量,制作临时玻片。

(2)在显微镜下观察菌落的形态、大小、颜色等特征。

4. 细菌的生理生化实验(1)将长出的菌落分别接种于下列培养基:a. 硫酸铜琼脂培养基:用于检测硫化氢产生。

b. 硝酸盐还原培养基:用于检测硝酸盐还原。

c. 氧化酶试验培养基:用于检测氧化酶活性。

(2)将接种后的培养基放入细菌培养箱,37℃培养24小时。

(3)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细菌的分离纯化通过平板划线法,成功分离出细菌纯培养。

2. 细菌的形态学观察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菌落呈圆形、表面光滑、边缘整齐、颜色为白色。

3. 细菌的生理生化实验a. 硫化氢产生实验:菌落周围出现黑色沉淀圈,说明该菌能产生硫化氢。

b. 硝酸盐还原实验:菌落周围出现红色沉淀圈,说明该菌能还原硝酸盐。

c. 氧化酶活性实验:菌落周围出现蓝色,说明该菌具有氧化酶活性。

微生物实验报告

微生物实验报告

实验一环境中微生物的检测一、目的:1.学习制备培养基平板的方法,了解如何进行无菌操作。

2.用实验证明生活中存在各种微生物,并学会菌落的观察统计。

二、原理:微生物的分布广泛,而肉眼却无法看到,因此我们常常忽略它们的存在。

通过制备无菌培养基平板,我们可以接种各种物质中的微生物,使它们在培养基上生长增殖为肉眼可见的菌落,从而观察其菌落形态,鉴别其种类。

三、材料:已灭菌培养基、无菌培养皿、酒精灯。

四、实验步骤:1.制备培养基平板:在点燃的酒精灯火焰附近打开装有培养基的锥形瓶,并灼烧瓶口。

用另一只手在火焰旁边打开无菌培养皿,将适量培养基缓缓倾倒入培养基后合盖,将培养基缓慢放在桌面过程中不能震荡。

静置冷却。

2.接种:(1)取一套培养基平板,打开皿盖,20分钟后盖好皿盖并注明处理方式,写明组别及时间。

(2)取一套培养基平板,打开皿盖,用手指轻触培养基滑动后盖好皿盖并注明处理方式,写明组别及时间。

(3)取一套培养基平板,打开皿盖,将衣服袖口在培养基上方抖动半分钟后盖好皿盖并注明处理方式,写明组别及时间。

(4)取一套培养基平板,用镊子拔下一根头发,打开皿盖,将头发压在培养基上后盖好皿盖并注明处理方式,写明组别及时间。

(5)取一套培养基平板,不做任何处理,注明为对照,以“CK”表示。

3.将所有培养皿倒置,于28℃温箱中培养一周,观察结果。

五、结果与讨论实验结果经观察整理如下表所示:培养皿号菌落数菌落类型菌落大小(单位:cm)菌落形态表面干湿颜色边缘菌落种类数1手145 1 0.55 丝状干白色不规则 42 0.70 圆形湿米黄色不规则3 0.40 圆形湿肉色完整2衣服150 1 0.39 丝状干白不规则92 1.3 圆形干白丝状3 0.6 纺锤湿黄完整3空气53 1 1.2 丝状干中青外白丝状92 1.5 不规则干白不规则3 0.4 圆形湿中黄完整4头发细菌沿头发长成菌苔,无法分辨菌落及数目。

5、CK 0 123从结果我们可以看出,衣服和手的菌落数接近,而衣服中的微生物种类较多。

微生物的观察实训报告总结

微生物的观察实训报告总结

一、实验背景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

为了更好地了解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性,我们进行了微生物的观察实训。

本次实训主要包括显微镜观察、细菌分离纯化、微生物培养特征观察等实验内容。

二、实验目的1. 通过显微镜观察,掌握微生物的基本形态和结构;2. 学习微生物的分离纯化方法,提高实验操作技能;3. 了解不同微生物在液体、半固体、固体培养基上的培养特征;4.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实验设计等综合能力。

三、实验内容与方法1. 显微镜观察(1)实验材料:洋葱表皮细胞、酵母菌、细菌等;(2)实验方法:将实验材料制成切片或涂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和结构。

2. 细菌分离纯化(1)实验材料:土壤、水样、食品等;(2)实验方法:采用稀释平板法、划线分离法等,将样品中的微生物分离纯化。

3. 微生物培养特征观察(1)实验材料:不同微生物;(2)实验方法:将分离纯化的微生物接种于液体、半固体、固体培养基上,观察其在不同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显微镜观察结果(1)洋葱表皮细胞:细胞呈长方形,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结构清晰可见;(2)酵母菌: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细胞壁较厚,细胞质内含有大量细胞核;(3)细菌:细胞呈杆状、球状、螺旋状等,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结构清晰可见。

2. 细菌分离纯化结果通过稀释平板法、划线分离法等,成功分离纯化出多种细菌,如大肠杆菌、乳酸菌等。

3. 微生物培养特征观察结果(1)液体培养基:微生物在液体培养基中生长迅速,形态较为单一;(2)半固体培养基:微生物在半固体培养基中生长较快,形态多样;(3)固体培养基: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菌落,菌落特征各异。

五、实验总结与讨论1. 通过本次实训,我们掌握了微生物的基本形态和结构,了解了微生物的分离纯化方法,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

2. 在显微镜观察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调整显微镜的焦距,观察不同微生物的形态和结构。

自然界中微生物的分布实验报告

自然界中微生物的分布实验报告

实验四自然界中微生物的分布[实验目的]1、了解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存在和分布状况。

2、了解无菌操作在微生物实验中的重要性。

[实验原理]在我们的周围环境中存在着大量微生物,其种类繁多、形态多样、数量庞大。

它们不但广泛分布于室内外的空气、水和土壤中,还分布在我们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物品上。

土壤是微生物栖居的“大本营”,它含有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最多;有些微生物附着于尘埃上漂浮于大气中,此外,人和动物体的口腔、呼吸道和消化道及动、植物体表面都存在着各种微生物。

可以说,微生物是无孔不入、无处不在的。

由于微生物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和肉眼难以观察,如果将这些微生物通过某种方法接种到合适它们生长的营养基质上,在适宜温度下培养后可形成肉眼可见的细胞群体,此即为菌落。

通过平板培养的方法可检查环境中微生物的数量。

不同种的微生物可形成大小、形态各异的菌落,其可作为细菌种属鉴定的依据。

[实验材料]1、样品土壤,自来水,污水,实验室或其他地方室内空气,物体或桌面表面,人皮肤表面等。

2、培养基无菌普通琼脂平板、无菌普通营养琼脂瓶。

3、仪器和其他物品培养箱、酒精灯、试管架、水浴锅、无菌生理盐水(10mL、9mL、5mL),无菌吸管(1mL),无菌空平皿等。

[实验内容]1、标记用记号笔在培养皿底部标记样品名称、组别、日期等内容或写在标签纸上,贴于皿底一侧,避免影响结果观察。

2、空气中微生物的检测选择适当位置,打开无菌平板的皿盖,使培养基暴露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即让空气中含微生物的尘埃或颗粒以沉降法自然接种到培养基表面。

分别经20min、60min后盖上皿盖,37℃ 24h培养。

可选择同一地点不同时间或不同地点同一时间的不同方式。

3、皮肤表面的细菌检测取无菌平板一块,一分为三。

一侧用手指直接在培养基表面涂抹,洗手后再在另一侧涂抹,盖好皿盖。

酒精棉球消毒后用手指直接在培养基表面涂抹,37℃ 24h倒置培养。

4、桌面的细菌检测取无菌平板一块,用无菌棉签在5 mL盐水管中浸湿后直接在培养基表面涂抹,盖好皿盖。

实验室微生物检测报告_

实验室微生物检测报告_

实验室微生物检测报告1.材料与方法1、1 材料1、1、1 培养基肉膏蛋白胨琼脂平板。

1、1、2 溶液和试剂无菌水。

1、1、3 仪器和其他用品灭菌棉签(装在试管内),试管架,煤气灯或酒精灯,记号笔和废物缸等。

1、2 步骤和方法1、2、1 培养基的制作1、2、1、1 称量制作十二个肉高蛋白琼脂平板,约需要称量水200ml,蛋白胨2g,氯化钠1g,牛肉膏0.6g,琼脂3~4g。

1、2、1、2 熔化按上述顺序将材料分别放到一大烧杯中混合加热至其熔化。

1、2、1、3 调节PH值待琼脂熔化后,调节溶液PH至7.0~7.2。

1、2、1、4 转移灭菌将溶液从烧杯中转移至锥形瓶中,塞上棉塞加牛皮纸包裹后同洗净的培养基和放有棉塞的试管一同放入高压灭菌锅里,灭菌20min左右。

1、2、1、5 接种最后,将锥形瓶中溶液在酒精灯火焰旁转移至灭菌后的培养皿中,等待其冷却固定后便可接种。

1、2、2 微生物的获取和接种1、2、2、1 编号并保留空白将做好的十二个培养基分别编号1~12,保留其中第一个作为空白对照。

1、2、2、2 分梯度制作空气培养基按时间顺序每隔五分钟打开9、10、11、12号培养基,分别是18:10,打开9号培养基,18:16,打开10号培养基,18:21,打开11号培养基到18:29合上培养皿,12号培养基大约18:26打开,9、10、12号培养基一直到实验结束(约18:35)才合上。

1、2、2、3 接种环境中微生物将第9号培养基打开后使用灭菌处理后的棉棒沾一下地面,再在火焰旁在2号培养基上按一下,之后分别使用同样的方法,用无菌棉棒获取了实验台、纸币、口腔、自来水和手指上的微生物,培养基编号分别为3、4、5、7、8五个,6号培养基直接将一根头发放到培养基上;在以上过程中,分别按顺序打开10、11、12三个培养基,使其均暴露于空气中,时间从短到长分别是12、11、10、9号培养基。

1、2、3 微生物恒温培养将十二个培养基均放入恒温培养箱中在37°C条件下恒温培养两天左右,即可进行观察。

观察微生物实验报告

观察微生物实验报告

观察微生物实验报告观察微生物实验报告引言:微生物是一类微小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它们广泛存在于我们周围的环境中。

通过观察微生物,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它们的特点和行为,对于生物学研究和医学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结合实验报告,探讨观察微生物的过程和结果。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观察不同类型的微生物,并记录它们的形态、生长特点以及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通过这些观察,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微生物的生存方式和影响因素。

实验方法:在实验中,我们选择了三种常见的微生物进行观察:大肠杆菌、酵母菌和嗜热菌。

首先,我们在培养皿中分别加入适宜的培养基,并接种相应的微生物。

然后,将培养皿置于恒温箱中,控制温度和湿度,观察微生物的生长情况。

实验结果:在观察过程中,我们发现不同微生物的生长速度和形态特征存在明显差异。

大肠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呈现出棒状的形态。

它在培养基上形成了许多圆形的菌落,呈现出灰白色。

酵母菌则是一种真菌,呈现出单细胞的圆球形态。

在培养基中,酵母菌形成了许多白色的菌落。

嗜热菌则是一种耐高温的细菌,它能在较高的温度下生长。

在观察中,我们发现嗜热菌形成的菌落呈现出黄色。

进一步观察发现,不同微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也存在差异。

大肠杆菌对温度和湿度的要求相对较低,适应范围较广。

酵母菌对温度和湿度的要求较高,只能在适宜的环境中生长。

嗜热菌则对高温环境适应能力较强,能够在高温下存活和繁殖。

讨论与结论:通过观察微生物实验,我们得出了一些结论。

首先,不同微生物的形态和生长特点存在差异,这与它们的分类和生物特性有关。

其次,微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也不同,这与它们的生存策略和生态环境有关。

最后,观察微生物的过程需要耐心和细心,只有准确记录和观察,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

微生物的观察对于科学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在生物学研究中,观察微生物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生物多样性和进化规律。

在医学应用中,观察微生物可以帮助我们诊断疾病和开发药物。

食品微生物实验报告

食品微生物实验报告

食品微生物实验篇一:霉菌的培养与形态学观察:实验一真菌培养基的配制与灭菌实验目的:〔1〕了解培养基的配置原理和方法,掌握别离培养微生物的有关准备工作。

〔2〕掌握高压灭菌方法及原理实验原理:〔1〕培养基的制备原理:培养基是供微生物生长、繁殖、代谢的混合养料。

从营养角度分析:营养:碳源、氮源、能源、生长素、水分和无机盐等;适宜的酸碱度(pH值)和一定缓冲能力;一定的氧化复原电位;适宜的渗透压。

琼脂是从石花菜等海藻中提取的胶体物质,是应用最广的凝固剂。

加琼脂制成的培养基在98~100℃下融化,于45℃以下凝固,不容易被微生物污染。

但屡次反复融化,其凝固性降低。

〔2〕湿热灭菌原理-高压蒸汽灭菌在密闭的蒸锅内,其中的蒸汽不能外溢,压力不断上升,使水的沸点不断提高,从而锅内温度也随之增加。

在0.1MPa的压力下,锅内温度达121℃。

在此蒸汽温度下,可以很快杀死各种细菌及其高度耐热的芽孢。

实验材料与方法配制培养基所需器材实验设备:高压蒸汽灭菌器。

实验器材:500ml三角烧瓶、蓝盖瓶、5ml刻度吸管、培养基、天平、砝码、称量纸、药勺、500ml、100ml量筒、牛皮纸、硫酸纸、橡皮筋、铁丝筐、平皿、剪刀等。

培养基等集中放讲台前高压桶内,送到洗刷室统一高压灭菌条件及考前须知高压灭菌条件:121.3℃,15min。

含糖培养基113℃,15min。

倒平板电炉加热灭菌好的培养基翻开平皿包装倒平板〔10块〕考前须知:空气环境无菌〔应在酒精灯火焰周围无菌区〕。

a.在酒精灯火焰处,倾斜翻开瓶口。

b.瓶口要过火焰。

c.左手掀开平皿小口。

d.倾注满皿底再多一点,约10ml〔7cm直径平皿〕。

e.推放一边要轻缓,不能晃起琼脂挂壁,易在培养过程中污染杂菌。

f.完全凝固再翻转平板放塑料筐内,4℃备用。

分析与讨论〔1〕如何证明培养基灭菌是否彻底把灭菌后的培养基按灭菌锅内的不同位置,每处抽取数管(瓶),标上记号,置25℃~30℃培养一周左右进行检查。

中护微生物实验3细菌分布检查与消毒灭菌实验

中护微生物实验3细菌分布检查与消毒灭菌实验

4.常用消毒灭菌器及除菌滤器介绍
高压蒸汽灭菌器 干烤箱(干热灭菌器) 滤器
三、药物敏感实验(纸片法)
方法:
1. 取琼脂平板一个用记号笔在平板底部标记贴抗生素纸片的位置。 2. 点燃酒精灯。用棉签蘸取菌液,在琼脂平板上密集而均匀地涂布。 3. 待培养基稍干后,无菌操作用镊子分别取抗生素纸片按标记位置贴
因此可逐渐扩散到周围的培养基中其浓度将随与纸片距离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从而形成了以纸片为中心药物浓度逐渐减小的浓度剃度
中护微生物实验3细菌分布检查与消 毒灭菌实验
实验目的
1.学会不同部位细菌的检查方法。 2.掌握常用的消毒灭菌方法及其仪器的使用。 3.了解药敏实验的结果及意义。
实验内容与方法
2.咽喉部细菌的检查
(1)咽喉拭子法:
材料:血平皿、咽拭子 方法:
1. 用干净棉签咽部取材; 2. 将取得样本以分区划线形式接种在血平皿上; 3. 37℃ 温箱内孵育24小时后观察结果。
(2)咳碟法
• 取血平板一个,将盖打开,置于距口腔10厘 米处,用力咳嗽数次,然后盖好,置37度温 箱培养18-24小时观察结果。
3.紫外线杀菌实验
材料:琼脂平板、细菌培养物、灭菌长方形纸片 方法: 取普通琼脂平板一个,密集画线接种大肠埃希菌。 用无菌镊子把灭菌长方形纸片贴于平板表面中央。 打开平皿盖的2/3,置于紫外灯下距离约20-30厘米
处照射30分钟, 除去纸片,盖好平皿盖,置37度温箱培养24小时观察
结果。 原理:损伤DNA,阻止DNA的复制
3. 37℃ 温箱内孵育24小时后观察结果。 意义:为临床针对性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药敏试验
抑菌圈消消毒 Nhomakorabea毒

微生物的检测实验报告

微生物的检测实验报告

微生物的检测实验报告微生物的检测实验报告一、引言微生物是一类微小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它们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各个角落,对人类生活和环境具有重要影响。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不同样本中微生物的检测,了解微生物的分布情况以及它们对我们的健康和环境的影响。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 不同样本(如自来水、空气、土壤、食品等)- 培养基(如琼脂、营养琼脂等)- 培养皿- 培养箱- 显微镜2. 实验方法:1) 样本采集:从不同来源采集样本,如自来水龙头、室内空气、户外土壤等。

2) 样本处理:将样本加入适量的生理盐水中,进行均匀悬浮。

3) 培养基接种:将悬浮液均匀涂抹在培养基上,并在培养皿上标记样本来源。

4) 培养皿培养:将培养皿放入培养箱中,设置适当的温度和湿度,培养一定时间。

5) 观察和记录:观察培养皿中微生物的生长情况,记录不同样本中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

6) 显微镜观察:选取培养良好的菌落,进行显微镜观察,进一步确认微生物的形态和结构。

三、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1. 自来水样本中微生物的检测结果显示,其中主要存在细菌类微生物,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

这些微生物可能来源于自来水处理过程中的不洁操作或管网污染。

这提示我们在饮用自来水时应注意消毒和过滤,以防止微生物对我们的健康造成威胁。

2. 空气样本中微生物的检测结果显示,其中存在真菌类微生物较多。

这些真菌可能来自于室内的潮湿环境、室外的自然环境等。

有些真菌可能对人体呼吸道有刺激作用,特别是对过敏体质的人。

因此,保持室内干燥、通风,定期清洁和消毒是预防室内真菌感染的重要措施。

3. 土壤样本中微生物的检测结果显示,其中存在丰富的细菌和真菌类微生物。

这些微生物对土壤的肥力和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对土壤微生物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土壤的质量和健康程度,为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4. 食品样本中微生物的检测结果显示,其中存在细菌、真菌等微生物。

微生物检测_实验报告

微生物检测_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微生物检测实验日期:2023年X月X日实验目的:1. 掌握微生物检测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学习使用微生物培养基进行微生物分离和纯化。

3. 了解微生物的形态学特征,并能进行初步鉴定。

实验原理:微生物检测是通过对微生物的分离、培养、鉴定等过程,来评估样品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本实验采用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微生物分离和纯化,并通过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形态学特征进行初步鉴定。

实验材料与试剂:1. 实验材料:土壤样品、自来水样品、食品样品。

2. 试剂: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琼脂、生理盐水、酚红指示剂、革兰染色液、显微镜等。

实验步骤:1. 样品处理:- 将土壤样品、自来水样品和食品样品分别进行称重,并加入适量的生理盐水进行稀释。

- 将稀释后的样品进行10倍系列稀释。

2. 微生物分离和纯化:- 将稀释后的样品分别涂布于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平板上,并进行平板划线分离。

- 将分离得到的单菌落分别接种于新的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平板上,进行纯化。

3. 微生物形态学观察:- 将纯化后的微生物进行革兰染色,观察其染色结果。

- 使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形态学特征,如菌体大小、形状、颜色等。

4. 微生物鉴定:- 根据微生物的形态学特征和革兰染色结果,对微生物进行初步鉴定。

实验结果:1. 样品处理:- 土壤样品、自来水样品和食品样品均进行了10倍系列稀释。

2. 微生物分离和纯化:- 在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平板上,成功分离得到多种微生物。

- 通过平板划线法和纯化,得到纯菌落。

3. 微生物形态学观察:- 观察到多种微生物的形态学特征,如球形、杆形、螺旋形等。

- 革兰染色结果显示,部分微生物为革兰阳性菌,部分为革兰阴性菌。

4. 微生物鉴定:- 根据微生物的形态学特征和革兰染色结果,初步鉴定为以下几种微生物:- 革兰阳性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等。

- 革兰阴性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等。

实验讨论:1. 微生物检测是食品卫生、水质监测和疾病防控的重要手段。

环境微生物实验报告

环境微生物实验报告

环境微生物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探究不同环境条件对微生物生长和群落结构的影响,通过实验结果分析微生物的生态适应性和生长规律。

二、实验材料和方法1. 实验材料:- 高温热带雨林土壤样品- 高山冷极地土壤样品- 淡水水样- 海水样品2. 实验方法:(1) 采集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样品,并进行处理消毒;(2) 将处理后的样品接种在含有富集培养基的琼脂平板上;(3) 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培养微生物菌落;(4) 观察并记录不同环境条件下微生物菌落的形态和数量。

三、实验结果1. 高温热带雨林土壤样品:- 微生物种类多样,菌落数量较大;- 菌落形态呈现丰富多样性。

2. 高山冷极地土壤样品:- 微生物种类相对较少,但种群密度较高;- 菌落形态较为单一。

3. 淡水水样:- 微生物菌落数量较大,种类较为丰富;- 菌落分布均匀,密度适中。

4. 海水样品:- 微生物种类繁多,但数量相对较少;- 菌落形态呈现出细长分散分布的特点。

四、讨论与分析通过实验结果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 不同环境条件对微生物的分布和种类产生显著影响,表明微生物在适应不同环境下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2. 高温热带雨林中的土壤微生物种类繁多,表明热带环境对微生物生长具有促进作用;而高山冷极地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类较少,但数量较多,可能与恶劣的环境条件下微生物竞争力增强有关。

3. 淡水和海水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差异较大,淡水中微生物分布相对均匀,海水中微生物种类繁多但数量稀少,这也与水生环境的特点有关。

五、结论本实验结果表明,微生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存在显著的适应性和生长规律,进一步揭示了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针对不同环境的微生物群落结构,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利用微生物资源,为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六、参考文献- Smith, J. K., & Jones, L. M. (2018). Microbial diversity and function in soil: from genes to ecosystems. Current Opinion in Microbiology, 45, 269-273.- Wang, Y., Shurin, J. B., & Rodriguez, P. (2019).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and the ecology of Food and waterborne pathogens. Trends in Ecology & Evolution, 34(8), 643-655.。

微生物的观察实验报告

微生物的观察实验报告

微生物的观察实验报告微生物的观察实验报告引言:微生物是一类极小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它们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各种环境中,对人类和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微生物的特征和行为,加深对微生物世界的认识。

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 显微镜- 高倍显微镜镜片- 细菌培养基- 细菌培养皿- 酵母菌粉末- 滴管- 洗净的玻璃片2. 实验步骤:1. 准备细菌培养基:按照说明书的要求制备细菌培养基,并倒入细菌培养皿中。

2. 取一小撮酵母菌粉末,加入适量的水中搅拌均匀,得到酵母菌悬浮液。

3. 使用滴管取一滴酵母菌悬浮液,滴在洗净的玻璃片上。

4. 将玻璃片放在显微镜下,逐渐调节放大倍数,观察酵母菌的形态和运动情况。

5. 重复步骤4,观察细菌的形态和运动情况。

实验结果与讨论:1. 酵母菌观察:在显微镜下,我们可以清晰地观察到酵母菌的形态和结构。

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通常呈椭圆形或圆形,大小约为5-10微米。

酵母菌的细胞壁坚韧,外观光滑,呈现出浅黄色或乳白色。

在观察过程中,我们还发现酵母菌能够进行分裂繁殖,通过菌落的形成,酵母菌能够形成新的个体。

2. 细菌观察:细菌是一类非常微小的微生物,通常需要高倍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其形态和结构。

在实验中,我们观察到细菌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包括球状、杆状、螺旋状等。

细菌的大小通常在1-10微米之间。

在观察过程中,我们还注意到细菌具有高度的运动性,通过鞭毛或纤毛的摆动,细菌能够在液体中迅速移动。

3. 实验结果的意义:通过这次微生物观察实验,我们对微生物的多样性和特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参与了许多生态过程,如分解有机物、氮循环等。

同时,微生物也与人类的健康密切相关,有些微生物能够引起疾病,而另一些微生物则可以应用于工业生产、食品加工等领域。

结论:微生物观察实验通过显微镜的使用,使我们能够观察到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和运动情况。

微生物实验报告:微生物形态观察

微生物实验报告:微生物形态观察

实验一微生物形态观察一、实验目的1.巩固显微镜的使用方法,重点练习油镜的使用;2.认识细菌、放线菌和霉菌的基本形态特征和特殊结构;3.练习手绘微生物图片。

二、实验原理1.细菌基本形态细菌是单细胞生物,一个细胞就是一个个体。

细菌的基本形态有3种:球状,杆状和螺旋状,分别称为球菌、杆菌、螺旋菌。

球菌根据细胞分裂后排列方式的不同分为单球菌、双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等。

杆菌分为单杆菌、双杆菌、链杆菌等,是细菌中种类最多的。

螺旋菌分为弧菌和螺菌。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特殊形态的细菌。

2.细菌特殊结构细菌的特殊结构包括荚膜、鞭毛、菌毛、芽孢等。

荚膜是某些细菌向细胞壁表面分泌的一层厚度不定的胶状物质,具有抗干燥、抗吞噬和附着作用。

鞭毛是某些细菌表面着生的1至数根由细胞内伸出的细长、波曲的丝状体,具有运动功能,在菌体上的着生位置、数目因菌种而异。

菌毛(又称纤毛)是在细菌体表的比鞭毛更细、更短、直硬,且数量较多的丝状体,与细菌吸附或性结合有关。

芽孢又称内生孢子,是某些细菌生长到一定阶段,在菌体内部产生的圆形、椭圆形或圆柱形休眠体,具有极强的抗热、抗辐射、抗化学药物和抗静水压等特性。

3.真菌的结构特征菌丝是构成真菌营养体的基本单位,是一种管状细丝。

可伸长并产生许多分枝,许多分枝的菌丝相互交织在一起,就叫菌丝体。

根据菌丝中是否存在隔膜可分为无隔膜菌丝和有隔膜菌丝。

为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和更有效地摄取营养满足生长发育地需要,许多真菌的菌丝可以分化成一些特殊的形态,这些特化的形态称为菌丝变态。

比如吸器、假根、子实体。

4.放线菌的结构特征放线菌的形态比细菌复杂些,但仍属于单细胞生物。

链霉菌是典型的放线菌,其细胞呈丝状分枝,菌丝直径很小,在营养生长阶段,菌丝内无隔,故一般呈多核的细胞状态。

当其孢子落在固体基质表面并发芽后,就不断伸长、分支并以放射状向基质表面和内层扩展,形成大量色浅、较细的具有吸收营养和排泄代谢废物功能的基内菌丝,同时在其上又不断向空间方向分化出颜色较深、直径较粗的分枝菌丝,这就是气生菌丝。

微灭菌实验报告

微灭菌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微灭菌实验二、实验目的1. 掌握微生物培养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术。

2. 熟悉微生物培养基的制备和灭菌方法。

3. 了解微生物纯化技术,学会使用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微生物的分离纯化。

三、实验原理微生物培养是微生物学实验的重要基础,其目的是使微生物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生长繁殖,以便于研究微生物的生理、生化特性。

微生物培养基的制备和灭菌是保证微生物纯培养的关键步骤。

本实验通过制备和灭菌微生物培养基,使微生物能够在无菌条件下生长。

四、实验材料1. 菌种: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2. 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LB培养基3. 试剂:无菌水、无菌盐水、无菌蒸馏水、无菌甘油、无菌酚红指示剂、无菌琼脂4. 仪器:高压蒸汽灭菌器、电子天平、无菌操作台、无菌培养皿、无菌移液管、无菌接种环、酒精灯、镊子、剪刀、试管、试管架、水浴锅等五、实验步骤1. 培养基制备(1)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称取牛肉膏10g、蛋白胨10g、NaCl 5g、琼脂15g,加入1000ml无菌水,加热溶解,调节pH值至7.0-7.2,分装于试管中,每管15ml,封口后进行高压蒸汽灭菌(121℃,20min)。

(2)LB培养基:称取酵母提取物5g、NaCl 10g、蛋白胨10g,加入1000ml无菌水,加热溶解,调节pH值至7.0-7.2,分装于试管中,每管15ml,封口后进行高压蒸汽灭菌(121℃,20min)。

2. 培养基灭菌将制备好的培养基放入高压蒸汽灭菌器中,设定121℃,灭菌20min。

灭菌后,待培养基冷却至50℃以下,加入适量酚红指示剂,观察培养基颜色变化,确保灭菌效果。

3. 微生物纯化(1)平板划线法:取一无菌培养皿,倒入少量LB培养基,待凝固后,用无菌接种环挑取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液,在平板上划线,置于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h。

(2)稀释涂布平板法:取一无菌培养皿,倒入少量LB培养基,待凝固后,用无菌移液管取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液,进行一系列稀释,取适量稀释液涂布于平板上,置于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h。

微生物实验报告同济医学院

微生物实验报告同济医学院

微生物实验报告同济医学院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对不同环境样品的微生物培养和观察,了解微生物的生长特点和对不同环境的适应能力。

实验材料:1.紧口试管2.琼脂培养基3.培养皿4.放大镜5.滴管6.高温灭菌器实验步骤:1.收集不同环境的样品,如土壤、水源、食品等。

2.在实验室中进行样品的处理,将每个样品分别放入紧口试管中。

3.使用滴管将琼脂培养基注入紧口试管中,确保培养基完全覆盖样品。

4.用棉花塞住紧口试管,并将其标记以便后续观察。

5.将标记好的紧口试管放入高温灭菌器中,以杀死可能存在的外来微生物。

6.将灭菌后的试管放入培养皿中,观察培养皿上是否有菌落形成。

7.使用放大镜观察菌落的形状、颜色和大小,并记录下来。

实验结果:经过观察,发现不同环境样品中都出现了不同形状、颜色和大小的菌落。

其中,土壤样品中的菌落较为丰富,颜色多样且形状不规则;水源样品中的菌落较少,颜色较为单一且形状较规则;食品样品中的菌落数量较多,颜色和形状各异。

实验结论:微生物在不同环境中具有不同的适应能力和生长特点。

土壤样品中的微生物较为多样化,可能受到土壤中的丰富养分和适宜的生长条件的影响;水源中的微生物数量较少,可能受到水质的限制;食品样品中的微生物数量较多,可能与食品中的营养成分和储存条件有关。

实验改进:为了得到更准确的结果,可以在实验中增加对样品的处理步骤,如使用过滤器过滤样品,以排除可能的外来微生物。

同时,可以增加样本数量和重复实验次数,以提高实验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注意事项:在进行微生物实验时,需要严格遵守实验室的安全操作规范,包括戴手套、口罩和实验室服等。

同时,实验后需要正确处理实验废弃物,确保实验室的环境卫生和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实验微生物实验细菌形态观察细菌分布消毒灭菌细菌形态观察一、实验目的1.掌握光学显微镜(油镜)的使用及日常维护2.掌握细菌的三种形态3.掌握临床常见细菌的形态及染色4.掌握细菌的特殊结构5.了解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螺旋体及真菌的结构特点二、实验原理1. 普通光学显微镜(油镜)的使用1. 在标本欲检部位滴一滴香柏油,然后转换油镜头2. 从侧面观察并慢慢转动粗调节器,使油镜头浸没在油滴内,当油镜头几乎接触玻片时停止转动,以免碰撞玻片,用双眼观察目镜,同时调节细调节器,直至细菌清晰3. 根据需要调节显微镜亮度2.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维护1.移动显微镜时,用右手持镜壁,左手托镜座,平端于胸前2.油镜用毕后,要立即用擦镜纸擦去香柏油;再用滴有二甲苯的擦镜纸擦油镜头;最后,用干净擦镜纸将镜头上的二甲苯擦去,以免损伤油镜头3.镜头擦净后,降低接物镜并将其转成八字形,罩好镜罩放入柜内4.做好使用记录3.微生物知识1.细菌按形态分类:球菌:球形(包括双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等)杆菌:杆状(包括单杆菌、双杆菌、链杆菌、分枝杆菌、双歧杆菌等)螺旋菌:螺旋状(包括螺旋菌、弧菌等)2.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核蛋白体3.细菌的特殊结构荚膜:如肺炎双球菌鞭毛:又分单毛菌、双毛菌、丛毛菌、周毛菌。

如:变形杆菌为周毛菌菌毛芽胞:如破伤风梭菌、炭疽芽胞杆菌、肉毒梭菌4.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包括原核类、真核类和非细胞类。

原核类:细菌、放线菌、蓝藻、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氏体真核类:真菌、原生动物、显微藻类非细胞类:病毒、亚病毒5.真菌单细胞:圆形、芽生孢子。

如:酵母菌多细胞:菌丝及孢子、孢子出芽。

如:霉菌6.白假私酵母菌(白念)生物学性状:G+单细胞真菌、芽生孢子、类酵母型菌落厚膜孢子、假菌丝有助于鉴定致病性:皮肤粘膜——鹅口疮、内脏感染、CNS感染微生物学检查:直接涂片、染色后镜检——菌体、芽生孢子、假菌丝7.新型隐球菌生物学性状:圆形酵母型菌、外周有厚荚膜(比菌体大1-3倍)致病性:吸入后侵犯皮肤、粘膜等——慢性炎症和脓肿;侵袭CNS——亚急性或慢性脑膜炎微生物学检查:脑脊液离心后取沉淀、痰和脓标本直接检查;墨汁负染见出芽菌体外围有宽厚荚膜为阳性三、实验材料记号笔:1支;大镊子:1支;火柴:1盒;蜡笔:1支;试管架:1个;酒精灯:1个;接种环:1支;Olympus显微镜:1台;显微镜使用记录本:1个四、实验内容1. 观察细菌三种形态1)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子弹形)、脑膜炎双球菌(蚕豆形)、四联菌2)杆菌破伤风杆菌、白喉杆菌(异染颗粒)、绿脓杆菌、伤寒杆菌、变形杆菌3)螺形菌弧菌——霍乱弧菌;螺菌;螺杆菌——幽门螺杆菌;弯曲菌2. 观察细菌的特殊结构芽胞、鞭毛、荚膜、异染颗粒、钩端螺旋体、幽门螺杆菌3. 绘图葡萄球菌(staphyloccocus);肺炎双球菌(pneumo coccus);脑膜炎球菌(meningococcus);破伤风杆菌(Clostridium Tantenus);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芽胞(spore);鞭毛(flagellum);荚膜(capsule);钩端螺旋体(leptospira)五、实验结果绘8幅细菌镜下图,已交。

六、思考与讨论1.显微镜高倍镜使用时看不清楚的常见原因(1)未滴加镜油(2)镜头不干净(3)标本放置反了,所以达不到对焦平面(4)制片问题:标本太厚、染色误差等细菌分布一、实验目的1. 掌握固体培养基的制备2. 掌握机体常见部位及环境中的细菌采样、培养、及初步鉴定3. 掌握革兰氏染色方法及结果判定二、实验原理1. 培养基:1.细菌生长所需营养物质:水、碳源、氮源、无机物和生长因子2.培养基分类:(1)根据营养物质:营养培养基、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2)根据物理性质:液体培养基、固体培养基和半固体培养基3.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状况:表面生长、均匀浑浊生长、沉淀生长2. 革兰氏染色:革兰阳性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peptidoglycan)层较厚,经乙醇处理后使之发生脱水作用而使孔径缩小,通道弯曲,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保留在细胞内而不被脱色;而革兰阴性细菌的肽聚糖层很薄,脂肪含量高,经乙醇处理后孔径仍可使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通过,因而将染料洗去而被脱色。

三、实验材料咽拭子、羊血培养皿:1套/人;大号普通培养皿:1块/2人;载玻片:1片/人;A、B菌:6套/桌;NS:1份/人;滤纸:1张/人;消毒液:4套/桌;三角瓶、电天平、营养琼脂、称药纸、称药勺、量筒:1套/桌四、实验内容1. 培养基制备1)按产品要求称取营养琼脂2)每实验桌制备200ml3)高压蒸汽灭菌后,在洁净工作台内倒平皿4)所制备的普通平皿用于空气培养2. 机体不同部位的细菌采样、培养1)咽部正常菌群的采样、培养咽拭子擦拭咽部,平行划线法接种于羊血平皿。

2)手指消毒前后细菌的采样培养未消毒手指平行划线法接种于普通平皿;同一手指碘酒、酒精消毒后平行划线法接种于普通平皿。

3. 环境中细菌采样培养1)空气培养将培养皿打开暴露于空气中,20分钟后盖好平皿盖儿2)流通纸币(或硬币)的细菌采样培养将硬币正反面分别在培养基上充分接触3)采样结束后,将培养皿底部朝上放入铁丝筐,统一置培养箱:37℃18-24小时4. A、B、C菌鉴定(革兰氏染色法)1). 细菌涂片制备程序:(1)取一干净玻片,火焰上方缓缓通过三次去油(2)蜡笔画线将玻片分割为A、B、C三区域(3)接种环取生理盐水分别滴入A、B两区域各一滴(4)分别取少许A、B 、C菌,与生理盐水充分混匀成菌液,风干后形成菌膜(5)固定(火焰上方缓缓通过三次)(6)革兰氏染色(7)滤纸吸干水分,油镜观察2). 革兰氏染色:(1)细菌涂片、火焰固定(2)结晶紫初染1min(3)卢戈氏碘液媒染1min(4)95%乙醇脱色30-40s(5)沙黄复染1min五、实验结果A:G+,球菌,推测为金黄色葡萄球菌;B:G-,短杆菌,推测为大肠杆菌;六、思考与讨论1.影响革兰氏染色的因素:(1)细菌本身因素:菌龄:如果菌龄太大,可能出现假阴性(2)操作因素涂片:取菌应适量,涂片要均匀,如果某个部分菌层太厚,可能在脱色时达不到,会导致局部假阳性固定:固定温度太高或时间太长都会导致细菌结构破坏而出现假阴性;但是固定不够,细菌会在水洗时被冲掉初染:初染时间虽然说是1分钟,但是可以适当延长,时间太短会出现假阴性;染色滴加不均匀可能出现半阴半阳媒染:和初染一样脱色:脱色时间不能过长,基本上用酒精滴过之后马上水冲就可以了,否则容易出现假阴性复染:复染时间需足够长,否则可能会染不上消毒灭菌一、实验目的1. 了解实验室常用消毒灭菌方法及其原理2. 掌握实验中所用仪器的使用方法3. 掌握机体常见部位及环境中的细菌培养物的初步鉴定4. 强化革兰氏染色技能二、实验原理1.口咽部及皮肤正常菌群鼻咽部及扁桃体: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肺链、溶血及非溶血性链球菌、奈瑟菌等口腔:链球菌多见、放线菌、螺旋体、G-杆菌等皮肤:表皮葡萄球菌、丙酸杆菌、类白喉杆菌、铜绿假单胞菌2.溶血类型α溶血:现象:草绿色溶血环常见菌种:机会致病菌(甲链、肺链)原理:细菌产生过氧化氢将血红蛋白氧化成深绿色的高铁血红蛋白β溶血:现象:透明溶血环常见菌种:致病菌(乙链)原理:细菌释放溶血素使红细胞破裂,血红蛋白释放三、实验材料咽拭子培养物:1套/人;空气、纸币、手指消毒前后培养物:1套/2;载玻片:1片/人;NS:1支/人;滤纸:1张/人四、实验内容1. 常用消毒灭菌方法:(示教讲解)1).热力灭菌:(1)干热灭菌法:焚化、烧灼、干烤(160 ℃,2小时)(2)湿热灭菌法:煮沸(2%Na2CO3,105 ℃);高压蒸汽灭菌(103.4kPa,20分钟,121℃,临床运用最广的灭菌方法)2). 紫外线(Ultraviolet radiation):波长265nm-266nm(DNA吸收光谱)杀菌能力最强。

紫外光穿透力差,一般只用于不耐热物品表面的消毒。

3). 过滤(filtration)用物理阻流的方法除去液体或空气中的细菌,用于不耐热物质的灭菌(血清、毒素、抗生素等)滤菌器:薄膜滤菌器、玻璃滤菌器、石棉滤菌器、素陶瓷滤菌器4). 低温保存菌种(冷冻真空干燥法)5).常用的化学消毒剂6).实验室常用化学消毒剂:70-75%乙醇洁净台消毒:来苏水擦拭防腐剂:三氯甲烷、硫柳汞、叠氮钠2.细菌分布结果鉴定1)观察菌落2)取部分菌落的细菌进行革兰氏染色并观察五、实验结果1. 咽部正常菌群的采样、培养结果:在羊血培养皿上出现四种菌落:(1)数目多,划线沿线都有;针尖大小;无色、光滑、湿润、透明、圆形。

周围出现草绿色溶血环,发生了不完全溶血即α溶血。

(2)数目较多,划线沿线都有;较小;乳白色、光滑、湿润、半透明、圆形。

(3)少,只出现在四个点;中型;乳黄色、光滑、半湿润、不透明、形状不规则。

在此种菌落下方的培养基出现了透明溶血环,发生了完全溶血即β溶血。

(4)1个菌落;较大;乳白色、光滑、湿润、半透明、圆形。

粘稠。

取(1)、(2)、(3)进行革兰氏染色,结果如下;(1)G+,链球菌,根据不完全溶血推断,为甲型链球菌。

(2)G-,球菌,细胞个体小,形状像金黄色葡萄球菌,但是染色为阴性。

(3)G-,球菌。

2. 手指消毒前后细菌的采样培养结果:1)消毒前:仅出现2个菌落,较小;乳白色、光滑、湿润、有光泽、圆形。

革兰氏染色结果:G-,杆菌2)消毒后:无菌落出现。

3. 硬币正反面的细菌采样培养结果:1)正面三种菌落:(1)13个菌落;较小;乳白色、光滑、湿润、有光泽、圆形。

和手指消毒前的菌落一样。

(2)1个菌落;较大;白色、光滑、湿润、近似圆形。

(3)5个菌落;较大;中央乳黄色边缘颜色变浅、光滑、湿润、中间凸、不规则、边缘光滑取其中(2)、(3)进行革兰氏染色,结果如下:(2)G-,杆菌。

和手指消毒前的细菌一样(3)G-,链杆菌。

形态较大,形状像炭疽芽胞杆菌,但是没有芽孢且染色为阴性。

2)反面两种菌落:(1)2个;较大,乳白色、光滑、湿润、有光泽、圆形。

(2)多个,沿硬币边缘线连成一片;针尖大小、无色、光滑、湿润、透明。

4. 空气培养结果平皿敞开在实验室的窗台上放置了约20分钟,当时阳光照在上面:平皿出现了五种菌落:(1)11个;中等大小;白色、光滑、湿润、半透明、圆形(2)2个;较大;周围白色,中间有一个透明圈,光滑、湿润、中间凹的圆饼状(3)1个;较大;周围黄色,中间有一个透明的圆形区域,半湿润、没有光泽(4)1个;较大;边缘橘黄色,中央偏白、明显凸起、干燥、形状不规则(5)1个;较大;边缘透明,中央乳黄色,光滑、湿润、半透明、圆形取其中(3)、(4)进行革兰氏染色,结果如下:(3)G-,杆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