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绿色建筑标准(兼论政策、制度、项目)
中国绿色建筑的政策支持与标准制定
中国绿色建筑的政策支持与标准制定近年来,中国在可持续发展领域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绿色建筑作为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在中国的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为了推动绿色建筑事业的发展,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支持措施,并建立了相关的标准制定体系,以确保绿色建筑的质量和可持续性发展。
一、政策支持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绿色建筑的发展,并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政策来支持和推动其发展。
首先,中国将绿色建筑列为国家战略,明确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一目标。
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的《节能建筑实施方案》,到2020年,绿色建筑在新建建筑市场的比例将达到50%以上。
其次,中国政府鼓励和奖励绿色建筑的建设。
各级政府为符合绿色建筑标准的建筑项目,提供财政政策和税收优惠。
例如,对于通过绿色认证的建筑项目,政府将给予融资贷款利率优惠、建筑用地优惠等政策支持。
同时,政府还设立了专项资金用于支持绿色建筑的研究和示范工程。
另外,中国政府加强了对绿色建筑的监管和评估。
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布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建立了绿色建筑认证体系。
通过对建筑项目进行评估,确定其是否符合绿色建筑的标准,以及是否具备节能、环保等要求。
二、标准制定中国在绿色建筑标准制定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绿色建筑标准可以帮助建筑业界明确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同时也可以为政府提供决策依据,促进建筑行业的规范发展。
中国的绿色建筑标准制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制定了《绿色建筑技术导则》,明确了绿色建筑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该导则从建筑设计、施工管理、室内环境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以指导绿色建筑的实施。
其次,中国政府设立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这些评价标准是根据国家条件和需求制定的,包括能源利用效率、室内环境品质、水资源利用等方面的指标。
通过评估建筑项目是否符合这些标准,可以评判建筑的绿色程度,并提供改进建议。
此外,中国绿色建筑标准逐渐与国际接轨。
绿色建筑及绿色建材文件政策
绿色建筑及绿色建材文件政策1. 引言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绿色建筑和绿色建材成为了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
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绿色建筑以其节能、环保和健康的特点,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推广。
为了促进绿色建筑和绿色建材的发展,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关政策,以规范行业发展和推动技术进步。
本文将对中国的绿色建筑及绿色建材文件政策进行全面详细、完整深入地介绍。
2. 绿色建筑文件政策2.1 建设部发布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为推动中国绿色建筑事业的发展,中国国家发改委与住房城乡建设部于2006年共同发布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该标准是我国首个针对绿色建筑领域制定的评价体系,旨在通过科学评价方法,鼓励和规范我国绿色建筑项目的设计、施工和运营。
该标准主要包括建筑设计、建筑节能、室内环境质量、资源利用和环境管理等五个方面的指标。
其中,建筑设计要求根据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建筑的生态性和适应性;建筑节能要求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和技术手段,降低建筑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室内环境质量要求保证室内空气质量、水质和照明等方面的健康与舒适;资源利用要求合理使用水资源、材料和土地,并提倡循环经济;环境管理要求对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噪音、污染物排放等进行控制。
2.2 国家发改委发布的《绿色建筑行动计划》为了推进绿色建筑在中国的广泛应用,国家发改委于2014年发布了《绿色建筑行动计划》。
该计划旨在通过政府引导、市场推动和科技支撑等手段,全面推进绿色建筑产业链的发展。
该计划明确了未来十年中国绿色建筑发展的目标:到2020年,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50%,绿色建筑技术和产品的市场份额达到30%。
为实现这些目标,计划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加强绿色建筑标准和认证体系的建设、推动绿色建材产业发展、加大政府投资和财政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对绿色建筑项目提供优惠融资等。
3. 绿色建材文件政策3.1 工信部发布的《绿色建材推广应用管理办法》为促进我国绿色建材产业的发展和应用,工信部于2013年发布了《绿色建材推广应用管理办法》。
推动绿色建筑发展的政策法规
上海的绿色建筑数量不 断增加,建筑节能效果 显著,同时带动了相关 产业的发展。
案例比较分析
比较分析
德国的被动式房屋和上海的绿色建筑在政策法规推动方面存 在差异。德国政府通过制定标准和规范来推动被动式房屋的 发展,而上海则通过与住建部合作和给予税收、资金等方面 的支持来鼓励绿色建筑的发展。
结论
实施评价与监督
对绿色建筑进行评价,并对评价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06
案例分析
国外案例:德国的被动式房屋
背景介绍
被动式房屋是德国提出的一种节能建筑理念,通过特殊的建筑设计 和材料使用,达到超低能耗的效果。
政策法规推动
德国政府在建筑设计和材料使用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法规和标准,以 确保被动式房屋的推广和应用。
01
03
02 04
适应性
绿色建筑适应性强,能够适应不 同的环境条件和用户需求,提高 建筑的使用效率和生活质量。
智能性
绿色建筑融入智能技术,实现能 源管理、设备监控等智能化功能 ,提高建筑的可持续性和经济性 。
绿色建筑的分类
按照使用功能分类
包括住宅、办公楼、商业建筑 、文化设施等。
按照建筑规模分类
包括单体建筑、建筑群、城市 综合体等。
推广绿色建材
1 2
促进绿色建材的应用
鼓励使用高性能、低消耗、低污染的建筑材料, 提高建筑环保性能。
建立绿色建材标准体系
制定绿色建材的标准和规范,确保产品质量和性 能符合要求。
3
加强绿色建材监管
建立健全的绿色建材监管机制,确保产品的环保 性能和安全性能。
实施绿色施工
推广绿色施工模式
采用节能、节水、节材的施工方法和设备,减少施工过程中的环 境污染。
2021年民用建筑绿色建筑标准
2021年民用建筑绿色建筑标准综述一、引言绿色建筑标准一直是建筑行业和城市发展中的热点话题。
随着全球对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重视,绿色建筑标准在民用建筑领域的影响力变得愈发显著。
本文将深入探讨2021年民用建筑绿色建筑标准的相关内容,并结合个人观点和理解,为您呈现一篇全面、深刻和有价值的文章。
二、2021年民用建筑绿色建筑标准概述1. 绿色建筑标准的定义及意义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设计、施工、使用和拆除的全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2021年民用建筑绿色建筑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旨在推动建筑行业向着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低碳排放的方向发展,以满足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2. 2021年民用建筑绿色建筑标准的特点随着社会对环境问题的关注不断增强,2021年民用建筑绿色建筑标准在以下几个方面呈现出新的特点:- 突出“节能减排”:新标准更加注重建筑节能技术和碳排放控制,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能耗指标和碳排放标准。
- 注重“室内环境质量”:标准规定了室内空气质量、采光与通风等方面的要求,以保障建筑内部环境的舒适度和健康性。
- 强调“可持续材料利用”:新标准鼓励使用再生材料和可持续材料,促进建筑材料的循环利用和资源节约。
3. 2021年民用建筑绿色建筑标准的关键内容新标准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主要包括能源利用、材料选择、室内环境、水资源利用、土地利用以及建筑施工和拆除过程的影响等多个方面。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从我的角度来看,2021年民用建筑绿色建筑标准的出台对于城市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绿色建筑标准的实施可以有效推动建筑行业从传统的“消耗型”发展模式转向“循环型”发展模式,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
新标准对建筑的能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助于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绿色建筑标准的引入也可以激发建筑企业和设计师的创新意识,推动技术的进步和产业的升级。
绿色建筑技术标准
环保
减少环境污染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经济效益
环境效益
适用
“健康” “适用” “高效”
社会效益
存在的问题
1、很多人士没有弄清楚绿色建筑的本质含义,根据字面 意思,认为绿色建筑只是将建筑物周围和内部进行绿 化。
2、也有人谈到绿色建筑,立刻联想到高成本、高技术、 高绿化,靠高科技堆砌起来的才是绿色建筑。
3、绿色建筑并不是一定要采用高新技术,它可以利用常 见的健康材料向人们提供一个清洁而舒适的室内环境, 达到居住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协调统一。
四、标准主要内容
本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 1 总则; 2术语; 3 基本规定; 4 绿色建筑规划; 5绿色建筑设计; 6 绿色建筑施工; 7 绿色建筑运营管理;
1 总则;
1.0.1 为贯彻执行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国家技术经济政策,促进 绿色建筑的健康发展,建设环保、高效、安全、舒适的人居环境, 制定本标准。 1.0.2 在绿色建筑的实践过程中,应统筹考虑建筑全寿命周期内, 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满足建筑功能之间的辩证关 系,体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1.0.3 本标准适用于河北省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民用建筑。 1.0.4 绿色建筑的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营管理,除应符合本标准 外,尚应符合国家和我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国家绿色建筑相关推进工作:
➢首次列入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62项中的一项); ➢每年召开国际绿色建筑大会; ➢每二年由政府颁发绿色建筑创新奖; ➢开展绿色建筑科学研究工作; ➢成立了绿色建筑和节能专业技术委员会; ➢用示范工程来推进绿色建筑的发展; ➢绿色建筑星级认证。
河北省在绿色建筑方面开展的相关工作
二、国家相关政策法规、技术标准
GBT50378-2014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Assessment standard for green buildingGB/T 50378-2014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施行日期:2015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408号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公告现批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T 50378-2014,自2015年1月1日起实施。
原《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同时废止。
本标准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4年4月15日前言本标准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1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11]17号)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和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在原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基础上进行修订完成的。
本标准在修订过程中,标准编制组开展了广泛的调查研究,总结了近年来《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的实施情况和实践经验,参考了有关国外标准,开展了多项专题研究,广泛征求了有关方面的意见,对具体内容进行了反复讨论、协调和修改,最后经审查定稿。
本标准共分11章,主要技术内容是:总则、术语、基本规定、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施工管理、运营管理、提高与创新。
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包括:1.将标准适用范围由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中的办公建筑、商场建筑和旅馆建筑,扩展至各类民用建筑。
2.将评价分为设计评价和运行评价。
3.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在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营管理六类指标的基础上,增加“施工管理”类评价指标。
(整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_50378-
一、编制背景在建筑的建造和使用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同时增加环境负荷。
据统计,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及其附属设备。
这些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又消耗了全球能量的50%左右;与建筑有关的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等占环境总体污染的34%;建筑垃圾占人类活动产生垃圾总量的40%。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建筑是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建筑领域的结果,将成为未来建筑的主导趋势。
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绿色建筑的研究,许多国家和组织都在绿色建筑方面制定了相关政策和评价体系,有的已着手研究编制可持续建筑标准。
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和人均资源等条件不同,对绿色建筑的研究与理解也存在差异。
我国政府从基本国情出发,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节约能源,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角度,提出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主要内容是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与环境保护,注重以人为本,强调可持续发展。
从这个意义上讲,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与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提法不同,内涵相通,具有某种一致性,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建筑理念。
我国资源总量和人均资源量都严重不足,同时我国的消费增长速度惊人,在资源再生利用率上也远低于发达国家。
我国各地区在气候、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民俗文化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
中国现有建筑总面积400多亿平方米,预计到2020年还将新增建筑面积约300亿平方米。
在我国发展绿色建筑,是一项意义重大而十分迫切的任务。
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反映建筑领域可持续发展理念,对积极引导大力发展绿色建筑,促进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GBT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条文说明
GBT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条文说明1总则1.0.1建筑活动是人类对自然资源、环境影响最大的活动之一。
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阶段,年建筑量世界排名第一,资源消耗总量逐年迅速增长。
因此,必须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大力发展绿色建筑。
发展绿色建筑应贯彻执行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国家技术经济政策。
制定本标准的目的是规范绿色建筑的评价,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
1.0.2不同类型的建筑因使用功能的不同,其消耗资源和影响环境的情况存在较大差异。
本标准考虑到我国目前建设市场的情况,侧重评价总量大的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中消耗能源资源较多的办公建筑、商场建筑、旅馆建筑。
其他建筑的评价可参考本标准。
1.0.3建筑从最初的规划设计到随后的施工、运营及最终的拆除,形成一个全寿命周期。
关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意味着不仅在规划设计阶段充分考虑并利用环境因素,而且确保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最低,运营阶段能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低耗、无害的活动空间,拆除后又对环境危害降到最低。
绿色建筑要求在建筑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与保护环境,同时满足建筑功能。
这几者有时是彼此矛盾的,如为片面追求小区景观而过多地用水,为达到节能单项指标而过多地消耗材料,这些都是不符合绿色建筑要求的;而降低建筑的功能要求、降低适用性,虽然消耗资源少,也不是绿色建筑所提倡的。
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五者之间的矛盾必须放在建筑全寿命周期内统筹考虑与正确处理,同时还应重视信息技术、智能技术和绿色建筑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与新工艺的应用。
l·0·4我国不同地区的气候、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经济发展与社会习俗等都有着很大的差异,评价绿色建筑时,应注重地域性,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充分考虑建筑所在地域的气候、资源、自然环境、经济、文化等特点。
1.0.5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与相关的标准是参与绿色建筑评价的前提条件。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1]..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编制说明一、编制背景在建筑的建造和使用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同时增加环境负荷。
据统计,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及其附属设备。
这些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又消耗了全球能量的50%左右;与建筑有关的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等占环境总体污染的34%;建筑垃圾占人类活动产生垃圾总量的40%。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建筑是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建筑领域的结果,将成为未来建筑的主导趋势。
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绿色建筑的研究,许多国家和组织都在绿色建筑方面制定了相关政策和评价体系,有的已着手研究编制可持续建筑标准。
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和人均资源等条件不同,对绿色建筑的研究与理解也存在差异。
我国政府从基本国情出发,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节约能源,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角度,提出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主要内容是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与环境保护,注重以人为本,强调可持续发展。
从这个意义上讲,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与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提法不同,内涵相通,具有某种一致性,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建筑理念。
我国资源总量和人均资源量都严重不足,同时我国的消费增长速度惊人,在资源再生利用率上也远低于发达国家。
我国各地区在气候、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民俗文化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
中国现有建筑总面积400多亿平方米,预计到2020年还将新增建筑面积约300亿平方米。
在我国发展绿色建筑,是一项意义重大而十分迫切的任务。
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反映建筑领域可持续发展理念,对积极引导大力发展绿色建筑,促进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24年绿色建筑新标准
主要内容与特点分析
节能要求提升
相比以往标准,新标准对建筑的节能性能要求更高,包括更严格的能 耗限值和更高的能效水平。
环保材料推广
鼓励使用环保、可再生、低碳的建筑材料,减少建筑生命周期内的环 境影响。
室内环境改善
注重室内空气质量、噪音控制、自然采光和通风等室内环境因素的改 善,提高居住者的舒适感和健康水平。
市场接受度
新标准的推广和实施需要得到 市场的认可和接受,需要一定 的时间和宣传努力。
监管力度
新标准的实施需要政府部门的 监管和执法支持,如何确保标 准的严格执行也是一大挑战。
03 节能与环保技术应用
高效节能系统设计策略
优化建筑布局和朝向
利用自然采光和通风,减少能源消耗。
高效节能空调系统
采用空气源热泵、地源热泵等节能技术,提 高空调能效比。
3
国内外政策法规对比分析
对国内外绿色建筑政策法规进行对比分析,总结 各自的优势和不足,提出我国绿色建筑政策法规 的改进建议。
绿色建筑认证体系及标准解读
绿色建筑认证体系概述
介绍绿色建筑认证体系的概念、作用和意义 ,包括国内外主要的绿色建筑认证机构和认 证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解读
详细解读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包括节能、环保、健 康、可持续性等方面的指标和要求,以及评价方法 和程序。
低室外噪音的传入和室内噪音的产生。
采取隔声措施
02
对建筑内的噪声源进行隔声处理,如设备隔声罩、管道消声器
等,减少噪声对室内环境的影响。
合理规划室内空间
03
通过合理规划室内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区,降低不同区域之间的
噪声干扰。ຫໍສະໝຸດ 空气净化及温湿度调节方案室内空气净化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技术和实施
绿色建筑相关激励政策
国 家
4、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连片推广示范。 我省推荐了9个连片示范区域。 5、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城市级示范 8000万元奖励资金,2年内完成400万平方米的既有建筑改造。 6、国家正在制定《绿色建筑发展纲要》 拟考虑在税收、购房政策、容积率奖励、资金补贴等方面给 予全面支持。
绿色建筑相关技术
绿色建筑的技术体系
• 围护结构(墙、窗、屋面、可调外遮阳) • HVAC(分区控制、能效、部分负荷系数、水系统、风系统末端可调)、 • 照明、可再生能源、能源分项计量、热回收、蓄能技术、集中能源系统等
•褐地、旧建筑利用 •人均用地、地下空间利用 •绿化率、物种配置 •室外风环境、热导效应 •场地保水及雨洪控制 •施工水土保持 •公共设施共享
铺装采用透水砖、植草 砖等。
2、节能与能源利用
本着减少能耗、提高能效的原则,对建筑围护结构和设备
系统进行合理设计及优化。
充分考虑通风、日照和采光,提高围护结构热工性能。 根据当地气候资源条件,合理选用太阳能、地热能、风能 等可再生能源。
活动外遮阳
墙体、屋 面保温
固定 外遮阳
进行外墙、屋面的保温设计,窗墙比、外窗及遮阳等的合理选择与设计;选用高 能效比的空调采暖系统冷热源——《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热 源 设 备 冷 机
冷 却 塔 风 机 冷 却 泵 冷 冻 泵
空调 箱、新 风机 组风 机
风 机 盘 管
分 体 空 调
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水资源短缺是当前影响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统筹管理各种水资源,减少用水量和污废水排放量。
通过减少用量、梯级用水、循环用水、雨水利用等措施,
提高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一 二 三 四
修编概况简介 第1章 总则 第3章 基本规定 第11章“提高与创新”的评价要求
修编概况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是我国第一部绿色建 筑综合评价标准。该标准明确了绿色建筑的定义,评价指标和评 价方法,确立了我国以“四节一环保”为核心内容的绿色建筑发 展理念和评价体系。自2006年发布实施以来,已经成为我国各级、 各类绿色建筑标准研究和编制的重要基础,有效知道了我国绿色 建筑时间工作。截至2013年底,累计评价绿色建筑项目1446个, 总建筑面积超过16271万㎡。 “十二五”以来,我国绿色建筑快速发展。绿色建筑的内涵 和外延不断丰富,各行业、各类别建筑践行绿色理念的需要不断 提出,2006年版的这本标准已不能完全适应现阶段绿色建筑实践 及评价工作的需要。因此,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其列入《2011年 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建标[2011]17号)由原主 编单位负责修订。
3 基本规定
3.1 一般规定 3.1.1~3.1.4 3.2 评价与等级划分 3.2.1~3.2.9
3 基本规定
3.1一般规定 3.1.1 绿色建筑的评价应以单栋建筑或建筑群为评价对象。评价单栋建 筑时,凡涉及系统性、整体性的指标,应基于该栋建筑所属工程项目的 总体进行评价。 3.1.2 绿色建筑的评价分为涉及评价和运行评价。涉及评价应在建筑工 程社工图涉及文件审查通过后进行,运行评价应在建筑通过竣工验收并 投入使用一年后进行。 3.1.3 申请评价方应进行建筑全寿命期技术和经济分析,合理确定建筑 规模,选用适当的建筑技术、设备和材料,对规划、设计、施工、运行 阶段进行全过程控制,并提交相应分析、测试报告和相关文件。 3.1.4 评价机构应按本标准的有关要求,对申请评价方提交的报告、文 件进行审查,出具评价报告,确定等级。对申请运行评价的建筑,尚应 进行现场考察。
绿色建筑介绍及相关政策
绿色建筑介绍及相关政策
概念:
绿色建筑(Green Building)是指有针对性地采取最新技术和环保材料,以节约资源、减少碳排放,同时减轻对地表环境及全球气候的影响的
建筑物。
无论是住宅、商业建筑或者公用设施,都可以是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的重点在于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在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采
用环境友好的材料,做到能耗节约、碳排放减少、减少垃圾产生及利用本
地资源等,以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定义:
绿色建筑是指以节约资源、减少碳排放,同时减轻对地表环境及全球
气候的影响为目标,采用最新技术和环保材料,做到节能降耗的建筑物。
特征:
绿色建筑有很多特点,其中包括:
1、节约能源:采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地热等)以及高效节能
设备(如热泵、空气压缩机等),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消耗;
2、环保材料:采用环保材料(如低碳水泥、可回收材料等),以减
少污染,改善大气质量;
3、有效利用自然资源:采用节水节电设施,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
资源;
4、环境友好建筑:采用低碳、低化学污染的材料,以减少环境污染,有利于健康;。
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房地产-
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室内环境质量:
➢ 声环境控制 ■ 噪声等级 • 根据不同建筑形态,控制噪声要求 • 建筑围护结构隔声性能,包括门、窗、玻璃等 ■ 噪声控制 • 降低声源噪声,包括设备选用及减振措施 • 控制噪声传播途径
- 远离噪声源 - 利用绿化带、地形及屏障等
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室内环境质量:
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2011年10月
中国绿色建筑Biblioteka 价标准绿色建筑定义:GB/T50378-2006
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 ■ 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
节地 节能 节水 节材 ■ 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 ■ 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 ■ 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标示:
➢ “设计标示” - 仅设计阶段 ➢ “评价标示” - 包括设计、施工及运营阶段(通过工程验收,并使 用一年以上)
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室内环境质量:
➢ 热环境控制 ➢热环境包括温度、湿度、风速、平均辐射温度 ■ 控制建筑物内外表面结露、发霉现象 • 合理的保温隔热措施 • 减少窗/窗框的热桥部位传热损失 • 合理的室内环境温度 • 利用特殊的吸湿性强、表面不透水的材料 ■ 自然通风 • 平面布局及朝向有利于夏季和过渡季节自然通风 • 注意建筑间距及布置方式、高度等影响 • 诱导气流方式,如导风墙、拔风井等
➢ 空气环境质量控制 ■ 空气环境质量 • 室内新风量 • 空气污染物浓度,如甲醛、苯、氨、氡及TVOC等 ■ 控制措施 • 空气质量监控系统,CO2控制新风量需求 • 空气检测报告 • 建筑装修材料控制
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运营管理:
■ 最终实现绿色建筑的过程
主要方针:“四节一环保” 节能/节水/节地/节材 + 环境保护
GBT50378-2014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Assessment standard for green buildingGB/T 50378-2014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施行日期:2015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408号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公告现批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T 50378-2014,自2015年1月1日起实施。
原《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同时废止。
本标准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4年4月15日前言本标准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1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11]17号)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和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在原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基础上进行修订完成的。
本标准在修订过程中,标准编制组开展了广泛的调查研究,总结了近年来《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的实施情况和实践经验,参考了有关国外标准,开展了多项专题研究,广泛征求了有关方面的意见,对具体内容进行了反复讨论、协调和修改,最后经审查定稿。
本标准共分11章,主要技术内容是:总则、术语、基本规定、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施工管理、运营管理、提高与创新。
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包括:1.将标准适用范围由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中的办公建筑、商场建筑和旅馆建筑,扩展至各类民用建筑。
2.将评价分为设计评价和运行评价。
3.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在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营管理六类指标的基础上,增加“施工管理”类评价指标。
我国的绿色建筑标准体系
我国的绿色建筑标准体系包括以下内容:
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9):该标准是绿色建筑评价的基础性标准,规定了绿色建筑的评价指标、评价方法、评价等级和标识管理等内容。
2.《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GB/T 50878-2013):该标准适用于工业建筑,规定了绿色工业建筑的评价指标、评价方法、评价等级和标识管理等内容。
3.《绿色办公建筑评价标准》(GB/T 51189-2016):该标准适用于办公建筑,规定了绿色办公建筑的评价指标、评价方法、评价等级和标识管理等内容。
4.《绿色商业建筑评价标准》(GB/T 51192-2016):该标准适用于商业建筑,规定了绿色商业建筑的评价指标、评价方法、评价等级和标识管理等内容。
5.《绿色乡村住宅建筑评价标准》(T/CCMA 0053-2019):该标准适用于乡村住宅建筑,规定了绿色乡村住宅建筑的评价指标、评价方法、评价等级和标识管理等内容。
6.《绿色医院建筑评价标准》(T/CCMA 0054-2019):该标准适用于医院建筑,规定了绿色医院建筑的评价指标、评价方法、评价等级和标识管理等内容。
2021年民用建筑绿色建筑标准
2021年民用建筑绿色建筑标准1. 介绍在当前社会环保意识日益增强的背景下,绿色建筑标准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概念,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民用建筑绿色建筑标准,作为绿色建筑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建筑环保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深入探讨2021年民用建筑绿色建筑标准的相关内容,为读者深入了解和理解该标准提供参考。
2. 什么是民用建筑绿色建筑标准民用建筑绿色建筑标准,简称建筑绿标,是根据国家关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要求和建筑行业对环保、节能的高要求,制定的一系列关于民用建筑环保要求的标准体系。
通过对建筑设计、施工、使用等环节进行严格规范,促进减少能源消耗、水资源浪费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从而实现节能环保的目的。
2021年的民用建筑绿色建筑标准,在之前的标准基础上有了新的调整和更新,更加注重建筑的可持续性和节能减排等方面的要求。
3. 民用建筑绿色建筑标准具体内容(1)建筑设计在2021年的民用建筑绿色建筑标准中,对建筑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是在选址方面,要求建筑应尽量选择阳光充足、通风良好的地段,以减少对人工能源的依赖。
其次是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要求尽量选择节能环保的材料,减少对资源的浪费。
另外,在建筑外墙、屋顶的设计上,也提出了更多新的节能环保要求。
(2)建筑施工在建筑施工过程中,2021年的民用建筑绿色建筑标准对施工工艺、施工材料等方面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在施工噪音、扬尘控制方面有了更为严格的规定,旨在降低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另外,在节能材料的使用、施工废弃物的处理等方面也有了更详细的规定。
(3)建筑使用在建筑的使用阶段,2021年的民用建筑绿色建筑标准更加注重建筑的节能环保性能。
要求建筑在供暖、通风等方面要尽量减少对外部能源的依赖,提高建筑的自给自足能力。
在水资源利用、废弃物处理等方面也有了更严格的要求。
4. 个人观点和理解对于2021年的民用建筑绿色建筑标准,我认为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举措。
绿色建筑 政策汇总
绿色建筑政策汇总
绿色建筑政策是指国家、地方政府或相关部门出台的,旨在促进和支持绿色建筑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绿色建筑政策的汇总:
1. 能效标准:各个国家和地区制定了建筑能效标准,要求建筑符合一定的能效要求。
例如,美国的LEED认证、欧洲的能源性能证书等。
2. 能源补贴:政府给予绿色建筑项目额外的能源补贴,以鼓励建筑物的能源效率提升和可再生能源的使用。
3. 建筑废弃物管理:政府鼓励和推动建筑物废弃物的再利用和回收利用,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4. 税收抵免:政府通过对绿色建筑项目的税收抵免,推动企业和个人投资绿色建筑,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5. 绿色金融支持:政府通过出台相关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向绿色建筑项目提供贷款和融资支持。
6. 技术支持和研发资助:政府向绿色建筑行业提供技术支持和研发资助,推动绿色建筑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7. 教育和培训:政府通过教育和培训计划,提高建筑业从业人员的绿色建筑意识和能力。
8. 建筑节能评估:政府要求绿色建筑项目进行节能评估,并提供相关的技术指导和支持。
9. 绿色建筑示范项目:政府通过建立绿色建筑示范项目,进行宣传和推广,引导和激励其他建筑项目朝着绿色发展的方向迈进。
10. 绿色建筑奖励:政府每年评选出优秀的绿色建筑项目,并给予相应的奖励和表彰。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绿色建筑政策的汇总,具体的政策内容和执行情况可能有所不同,还需针对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具体情况进行深入了解。
绿色建筑有关国家标准(国内)
与绿色建筑节能相关国家规范1 总则1.0.1为贯彻执行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国家技术经济政策,推进可持续发展,规范绿色建筑的评价,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用于评价住宅建筑和办公建筑、商场、宾馆等公共建筑。
1.0.3绿色建筑的建设与评价应因地制宜,统筹考虑并正确处理建筑全寿命周期内,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满足建筑功能之间的辩证关系。
1.0.4绿色建筑的建设与评价应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与相关的标准,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2 术语2.0.1绿色建筑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 、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2.0.2热岛强度热岛效应是指一个地区(主要指城市内)的气温高于周边郊区的现象,可以用两个代表性测点的气温差值(城市中某地温度与郊区气象测点温度的差值)即热岛强度表示。
本标准采用夏季典型日的室外热岛强度∆T hi(居住区室外气温与郊区气温的差值,即8:00~18:00之间的气温差别平均值)作为评价指标。
2.0.3可再生能源指从自然界获取的、可以再生的非化石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
2.0.4非传统水源指不同于传统市政供水的水源,包括再生水、雨水和海水。
2.0.5可再利用材料指在不改变所回收物质形态的前提下进行材料的直接再利用,或经过再组合、再修复后再利用的材料。
2.0.6可再循环材料指已经无法进行再利用的产品通过改变其物质形态,生产成为另一种材料,使其加入物质的多次循环利用过程中的材料。
3 基本规定3.1 基本要求3.1.1本标准着重评价与绿色建筑性能有关的内容,实施本标准时,尚应符合经国家批准或备案的有关标准。
3.1.2应以节约和适用的原则确定建筑标准。
3.1.3 绿色建筑的建设应对规划设计、施工与竣工阶段进行过程控制。
3.1.4绿色建筑建设应选用质量合格并符合使用要求的材料和产品,严禁使用国家或地方管理部门禁止、限制和淘汰的材料和产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绿色建筑标准(兼论政策、制度、项目)叶凌工学博士/副研究员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中国建设标协绿色生态委DGNB注册高级咨询师主要内容Contents1. 标准背景2. 标准体系3. 标准应用4. 标准展望2017/12/42一、标准背景绿色建筑标准政策导向的落实科研成果的转化技术实践的总结2017/12/43《民用建筑节能条例》(2008)(见后)1980s 1990s 2000s 《节约能源管理暂行条例》(国发[1986]4号)《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26-86)《城市建设节约能源管理管理实施细则》墙体材料革新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关于加快墙体材料革新和推广节能建筑意见》(国发[1992]66号)(1992& 2005)《建筑节能“九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建办科[1995]80号)(1995, 2002 &2012)《节约能源法》(1997 & 2007)《中国21世纪议程》(国发[1994]37号)《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第143号部令)(2000 & 2005)2010s《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28号)《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国发[2007]17号)建筑节能→ 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 绿色建筑(四节一环保)1.1 标准落实政策导向“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国发[2011]26号) 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国发[2012]9号) “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国发〔2012〕28号) 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国发〔2012〕40号) 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国发〔2013〕2号) 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国发〔2013〕5号) 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国发〔2013〕30号)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国发〔2013〕36号)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3〕37号)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中发〔2014〕4号)1.1 标准落实政策导向•终极目标•尊重环境•因地制宜•功能要求•有居-宜居-乐居•理论核心•缺一不可•时间前提全寿命期四节一环保与自然和谐共生健康适用高效简约适度、绿色低碳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引用源:《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编制总述》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1.1 标准落实政策导向1.2 标准转化科研成果“十五”项目“绿色建筑关键技术研究”“十一五”项目“现代建筑设计与施工关键技术研究”“十二五”项目“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与标准规范技术研发” “十二五”项目“绿色建筑规划设计关键技术体系研究与集成示范”“十二五”项目“建筑工程绿色建造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十二五”项目“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十二五”项目“公共机构绿色节能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十二五”项目“西部生态城镇与绿色建筑技术集成研究与工程示范”“十二五”项目“中新天津生态城绿色建筑群建设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1.2 标准转化科研成果“十三五”“绿色建筑及建筑工业化”重点专项项目基于实际运行效果的绿色建筑性能后评估方法研究及应用目标和效果导向的绿色建筑设计新方法及工具地域气候适应型绿色公共建筑设计新方法与示范基于多元文化的西部地域绿色建筑模式与技术体系经济发达地区传承中华建筑文脉的绿色建筑体系基于全过程的大数据绿色建筑管理技术分专业分阶段不同地域和建筑类型实际效果和运行性能我国最早的绿色建筑中文论文:1994年,《工程建设标准化》杂志译文《绿色建筑的到来》,介绍ASTM、AIA、USGBC、NIST等机构对绿色建筑的定义和活动1.3 标准总结技术实践1.3 标准总结技术实践2010s2000s 1990s 科技部建筑节能示范楼,2005五台山佛光寺,857应县木塔,1056中意清华环境节能楼,2005朗诗布鲁克被动房, 2014中德生态园被动房技术体验中心《绿色保障性住房技术导则》(建办[2013]195号) 《绿色农房建设导则(试行)》(建村[2013]190号) 《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技术导则(试行)(居住建筑)》(建科[2015]179号)《绿色建筑后评估技术指南(办公和商店建筑版)》(建办科[2017]15号)1.3 标准总结技术实践《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2001《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2004《绿色建筑技术导则》,2005二、标准体系指标体系建设规范评价标准2017/12/412标准名称标准编号相同相似率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GB/T50640-2010既有建筑绿色改造评价标准GB/T51141-2015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烟草工业绿色工房评价标准GB/T50878-2013YC/T396-2011绿色办公建筑评价标准GB/T50908-201388%绿色商店建筑评价标准GB/T51100-201583%绿色医院建筑评价标准GB/T51153-201579%绿色饭店建筑评价标准GB/T51165-201692%绿色博览建筑评价标准GB/T51148-201691%绿色铁路客站评价标准TB/T10429-2014绿色生态城区评价标准GB/T51255-2017绿色校园评价标准国家标准某省市区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地方标准相同72%,相近22%•现行绿色建筑评价国家标准约10部2.1 评价标准2.1 评价标准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办公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商店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医院建筑评价标准绿色饭店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博览建筑评价标准绿色校园评价标准GB/T50878-2013GB/T50908-2013GB/T51100-2015GB/T51153-2015国家标准(报批)GB/T51148-2016 GB⁄ 51165-20162.2 建设规范GB/T50905-2014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规范绿色建筑竣工验收标准(协会标准在编)T/CECS465-2017既有建筑绿色改造技术规程既有社区绿色化改造技术规程(行标在编)JGJ/T229-2010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民用建筑绿色性能计算标准(行业标准在编)JGJ/T391-2016绿色建筑运行维护技术规范绿色建筑检测技术规程(协会标准在编)绿色建筑运营后评估标准(协会标准在编)JGJ /T328-2014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及管理技术规程绿色照明检测及评价标准(国家标准在编)近年来,又进一步发展了健康建筑、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等有关标准和导则。
2.2 建设规范2.3 指标体系3层、3类项的指标体系,3重控制、3星级的评分体系三、标准应用评价标识强制推广创新示范2017/12/4183.1 评价标识序号文件名称发文号1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试行)建科〔2007〕206号2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实施细则(试行修订)3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使用规定(试行)建科综〔2008〕61号4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专家委员会工作规程(试行)5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申报指南建科综〔2008〕63号6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申报指南7绿色建筑评价标识证明材料要求及清单(住宅)建科综〔2008〕68号8绿色建筑评价标识证明材料要求及清单(公建)9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补充说明(规划设计部分)建科〔2008〕113号10一二星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试行)建科〔2009〕109号11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补充说明(运行使用部分)建科函〔2009〕235号12关于加强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和备案工作的通知建办科〔2012〕47号13关于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建办科〔2015〕53号14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试行)建科〔2015〕108号3.1 评价标识全国共有7235项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总建筑面积超过8亿m2(截至2016年底)3.2 强制推广2013年《绿色建筑行动方案》2014年起,政府投资的国家机关、学校、医院、博物馆、科技馆、体育馆等建筑,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省会城市的保障性住房,以及单体建筑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的机场、车站、宾馆、饭店、商场、写字楼等大型公共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到2015年末,20%的城镇新建建筑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要求。
2013年北京市、深圳市、2014年上海市等城市和地区2015年《江苏省绿色建筑发展条例》、《浙江省绿色建筑条例》新建民用建筑(农民自建住宅除外):一星级绿色建筑标准;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其他公共建筑:二星级 2017年《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十三五”规划》3.3 创新示范绿色建筑创新奖2010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重新制定了《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实施细则》和《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评审标准》(建科〔2010〕216号)。
3.3 创新示范绿色建筑示范工程节能省地型科技示范工程(2005~2010)88项 一百项绿色建筑示范工程与一百项低能耗建筑示范工程(2007~)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示范工程:绿色建筑示范、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示范、低能耗绿色建筑(园)区示范、建筑工程和市政公用科技示范、绿色施工科技示范、绿色照明科技示范、信息化工程示范、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城乡建设及有关事业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基础建筑本体城乡建设所服务事业全产业链升级转型和生态圈内跨界融合的促成要素阶段性能跨界建筑提升品质与性能、丰富优化供给的主要手段全生命期性能要求适用对象四、标准展望Strengths 绿色、生态理念标准数量覆盖面技术衔接、协调Weaknesses 滞后于市场需求适用范围有交叉国际化程度Opportunities 标准工作改革推行第三方评价多地强制执行Threats 政府标准精简市场恶性竞争监督检查范围四、标准展望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绿色建筑与生态城区专业委员会⏹正副主任:王清勤、程志军、鹿勤、林波荣、林常青⏹顾问专家:王有为、毛志兵、李迅、程大章、韩继红⏹专业组:绿色建材、数字智慧、更新改造⏹发展目标:填补空白、细化支撑、更高要求⏹标准发展重点:●针对特殊形态的绿色建筑及区域的评价标准和建设标准●绿色建筑全生命期中建设流程上的重要节点标准●绿色建筑发展所涉及的重点专项技术标准四、标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