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基础PPT课件:生产理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在短期中,根据要素的可变性,我们把所 有投入要素分为两大类:固定投入和可变投入。
✓ 长期指的就是在这段期限中厂商可以改变 所有的投入,也就没有不变投入和可变投入的 区别。
短期: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
1、定义: (1)投总入产量量相(对To应ta的l 最Pr大od产uc量t,。TPL):指与一定的可变要素劳动的
公式:TPL=f(L)
(2) 平均产量(Average Product,APL ):是指平均每一单位可 变要素劳动投入量所生产的产量。
公式:
APL
=
TPL L
(3)边际产量(Marginal Product,MP):是指增加一单位可变要 素投入量所增加的总产量。
公式:
MPL
=
TPL L
▪ 根据以上的定义和公式,可以看出,总产量 、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都是随劳动要素投入 量的变动而变动。
二、生产函数表达式
✓ 生产函数,描述的是在既定的生产技 术条件下,各种可行的生产要素组合和可 能达到的最大产量之间的技术联系。
✓ 假定投入的生产要素劳动(L)、资本 (K)、土地(N)等,目前的技术状况为T, 则生产函数可表达为:
Q f (L, K, N,T,)
✓ 在生产函数中,产量Q是指一定投入 要素的组合所能生产出来的最大产量, 也就是说,投入要素的使用是有效率的。
✓ 假定只有两种投入要素:劳动L和资 本K,因此生产函数可写成:
Q f (L, K)
生产函数的基本特征
✓
第一,若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同,则
产品的产出量也不同;
✓ 第二,厂商采用的生产技术决定厂商 生产函数的具体形式,生产技术与生产函 数之间存在对应关系。
短期和长期
✓ 所谓短期,指的是至少无法改变某些要素 投入的那段时期。其中无法改变投入量的那些 要素我们称之为固定投入。
▪ 边际产量是呈递增的趋势。
当达到最佳配合比例后,再增加可变要素的投 入,可变生产要素的边际产量就是呈递减趋势。
对“规律” 理解的几点注意
▪
第一,以技术不变为前提,如果生产技术
在要素投入变动的同时也发生了变化,这一规
律也就会发生变化;
▪
第二,它是以其他生产要素固定不变,只
有一种生产要素的变动为前提;
MP、AP和 TP的关系
Q B
G TP
A
E
F
AP
O
L1 L2 L3
L MP
TP,AP,MP都是 倒U型 曲线;
MP与TP之间关系: MP>0, TP↑
MP=0, TP最大 MP<0, TP↓
如果连续增加生产 要素,在总产量达 到最大时,边际产 量曲线与横轴相交
MP与AP之间关系: 当MP>AP, AP↑ 当MP<AP, AP↓
▪ 在短期生产函数中,产量与可变要素投入量 之间的这种关系,可以用下面的案例及表来 说明:
案例
用3台机床加工转盘,开始只用1名工人,由于既要操作机床, 又要作必要的辅助工作,使机床效率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日产量 只有6件。当增加一个工人后,有1人做辅助工作,另外1人能够把 大部分时间放在操作机床上,日产量增加至17件,人均8.5件,边 际产量为11件。再增加1个工人后,就能够2人操作2台机床,另外1 人做辅助工作,日产量增加到31件,人均10.3件,边际产量为14件 ,再增加1个工人,就能够3人操作3台机床,充分发挥了3台设备的 效率,日产量增加到46件,人均11.5件,边际产量15件,总产量以 递增的速度增加。当增加到5人时,由于第5人没有具体的分工,看 哪个环节紧张就到哪儿帮忙,总产量虽然增加至60件,但边际产量 却下降了。当增加到第6个人时,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相等,平均 产量达到最大,总厂量继续上升。此后,随着劳动力不断增加,不 但剩余时间越来越多,而且因为工人互相干扰,废品率也上升,结 果平均产量不断下降,边际产量下降更快。直到总劳动力为9人时 ,总产量达到最大,边际产量降为0,总产量以递减的速度增加。 当继续增加劳动力,便出现人浮于事、互相扯皮的现象,废品率进 一步增加,导致边际产量为负,平均产量继续下降,总产量也开始 下降。
这一规律是前述消费选择理论中边际效用递 减法则在生产理论中的应用,或其转化形态。
边际产量递减规律原因
▪ 生产中,可变要素与不变要素之间在 数量上都存在一个最佳配合比例。
即最佳技术 系数
▪ 开始时,由于可变要素投入量小于最佳配 合比例所需数量,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 逐渐增加,越来越接近最佳配合比例。
生产理论
讲述内容
1. 成本概念 2. 边际产量(收益)递减规律 3. 成本分类 4. 长期生产理论 5. 规模经济
▪ 为什么经济学家与会计师使用不同的成本 概念?
一、成本概念 ▪ 经济学家与会计师是如何看待成本的
经济利润
隐性成本
收益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总
机
会
显性成本
成 本
会计利润
显性成本
收益
▪ 农民麦克讲授小提琴课每小时20美元,有一 天在自己的土地上用10个小时种了价值 100美元的种子,他引起的机会成本是多少? 他的会计师衡量的成本是多少.如果这些种 子将产生价值200美元的作物,他赚了多少 会计利润?他赚到了经济利润吗?
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
资本投入量 (K)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劳动投入量 (L)
1 2 3 4 5 6 7 8 9 10
总产量(TP) 边际产量 (MP)
6
6
17
11
31
14
46
15
60
14
72
12
81
9
86
5
86
0
80
-6
平均产量(AP)
6 8.5 10.3 11.5 12 12 11.5 10.8 9.6 8
▪
第三,它是在可变要素增加到一定程度之
后才出现;
▪
第四,它假定所有的可变投入要素是同质
的,即所有劳动者在操作技术、劳动积极性等
各个方面都没有差异。
Q MP>AP AP
Ⅰ
MP=0 TP最大
MP=AP, AP最高,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于AP曲线 的最高点
(二)边际产量(收益)递减规律(Law of
Diminishing Return)
1、含义: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当把一种可 变的生产要素投入到一种或几种不变的生产要素 中时,最初这种生产要素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 当它的增加超过一定的限度时,增加的产量将要 递减,最终还会使产量绝对的减少。
✓ 长期指的就是在这段期限中厂商可以改变 所有的投入,也就没有不变投入和可变投入的 区别。
短期: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
1、定义: (1)投总入产量量相(对To应ta的l 最Pr大od产uc量t,。TPL):指与一定的可变要素劳动的
公式:TPL=f(L)
(2) 平均产量(Average Product,APL ):是指平均每一单位可 变要素劳动投入量所生产的产量。
公式:
APL
=
TPL L
(3)边际产量(Marginal Product,MP):是指增加一单位可变要 素投入量所增加的总产量。
公式:
MPL
=
TPL L
▪ 根据以上的定义和公式,可以看出,总产量 、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都是随劳动要素投入 量的变动而变动。
二、生产函数表达式
✓ 生产函数,描述的是在既定的生产技 术条件下,各种可行的生产要素组合和可 能达到的最大产量之间的技术联系。
✓ 假定投入的生产要素劳动(L)、资本 (K)、土地(N)等,目前的技术状况为T, 则生产函数可表达为:
Q f (L, K, N,T,)
✓ 在生产函数中,产量Q是指一定投入 要素的组合所能生产出来的最大产量, 也就是说,投入要素的使用是有效率的。
✓ 假定只有两种投入要素:劳动L和资 本K,因此生产函数可写成:
Q f (L, K)
生产函数的基本特征
✓
第一,若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同,则
产品的产出量也不同;
✓ 第二,厂商采用的生产技术决定厂商 生产函数的具体形式,生产技术与生产函 数之间存在对应关系。
短期和长期
✓ 所谓短期,指的是至少无法改变某些要素 投入的那段时期。其中无法改变投入量的那些 要素我们称之为固定投入。
▪ 边际产量是呈递增的趋势。
当达到最佳配合比例后,再增加可变要素的投 入,可变生产要素的边际产量就是呈递减趋势。
对“规律” 理解的几点注意
▪
第一,以技术不变为前提,如果生产技术
在要素投入变动的同时也发生了变化,这一规
律也就会发生变化;
▪
第二,它是以其他生产要素固定不变,只
有一种生产要素的变动为前提;
MP、AP和 TP的关系
Q B
G TP
A
E
F
AP
O
L1 L2 L3
L MP
TP,AP,MP都是 倒U型 曲线;
MP与TP之间关系: MP>0, TP↑
MP=0, TP最大 MP<0, TP↓
如果连续增加生产 要素,在总产量达 到最大时,边际产 量曲线与横轴相交
MP与AP之间关系: 当MP>AP, AP↑ 当MP<AP, AP↓
▪ 在短期生产函数中,产量与可变要素投入量 之间的这种关系,可以用下面的案例及表来 说明:
案例
用3台机床加工转盘,开始只用1名工人,由于既要操作机床, 又要作必要的辅助工作,使机床效率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日产量 只有6件。当增加一个工人后,有1人做辅助工作,另外1人能够把 大部分时间放在操作机床上,日产量增加至17件,人均8.5件,边 际产量为11件。再增加1个工人后,就能够2人操作2台机床,另外1 人做辅助工作,日产量增加到31件,人均10.3件,边际产量为14件 ,再增加1个工人,就能够3人操作3台机床,充分发挥了3台设备的 效率,日产量增加到46件,人均11.5件,边际产量15件,总产量以 递增的速度增加。当增加到5人时,由于第5人没有具体的分工,看 哪个环节紧张就到哪儿帮忙,总产量虽然增加至60件,但边际产量 却下降了。当增加到第6个人时,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相等,平均 产量达到最大,总厂量继续上升。此后,随着劳动力不断增加,不 但剩余时间越来越多,而且因为工人互相干扰,废品率也上升,结 果平均产量不断下降,边际产量下降更快。直到总劳动力为9人时 ,总产量达到最大,边际产量降为0,总产量以递减的速度增加。 当继续增加劳动力,便出现人浮于事、互相扯皮的现象,废品率进 一步增加,导致边际产量为负,平均产量继续下降,总产量也开始 下降。
这一规律是前述消费选择理论中边际效用递 减法则在生产理论中的应用,或其转化形态。
边际产量递减规律原因
▪ 生产中,可变要素与不变要素之间在 数量上都存在一个最佳配合比例。
即最佳技术 系数
▪ 开始时,由于可变要素投入量小于最佳配 合比例所需数量,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 逐渐增加,越来越接近最佳配合比例。
生产理论
讲述内容
1. 成本概念 2. 边际产量(收益)递减规律 3. 成本分类 4. 长期生产理论 5. 规模经济
▪ 为什么经济学家与会计师使用不同的成本 概念?
一、成本概念 ▪ 经济学家与会计师是如何看待成本的
经济利润
隐性成本
收益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总
机
会
显性成本
成 本
会计利润
显性成本
收益
▪ 农民麦克讲授小提琴课每小时20美元,有一 天在自己的土地上用10个小时种了价值 100美元的种子,他引起的机会成本是多少? 他的会计师衡量的成本是多少.如果这些种 子将产生价值200美元的作物,他赚了多少 会计利润?他赚到了经济利润吗?
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
资本投入量 (K)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劳动投入量 (L)
1 2 3 4 5 6 7 8 9 10
总产量(TP) 边际产量 (MP)
6
6
17
11
31
14
46
15
60
14
72
12
81
9
86
5
86
0
80
-6
平均产量(AP)
6 8.5 10.3 11.5 12 12 11.5 10.8 9.6 8
▪
第三,它是在可变要素增加到一定程度之
后才出现;
▪
第四,它假定所有的可变投入要素是同质
的,即所有劳动者在操作技术、劳动积极性等
各个方面都没有差异。
Q MP>AP AP
Ⅰ
MP=0 TP最大
MP=AP, AP最高,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于AP曲线 的最高点
(二)边际产量(收益)递减规律(Law of
Diminishing Return)
1、含义: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当把一种可 变的生产要素投入到一种或几种不变的生产要素 中时,最初这种生产要素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 当它的增加超过一定的限度时,增加的产量将要 递减,最终还会使产量绝对的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