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式的性质说课稿(公开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2《等式的性质》说课稿
莲花学校黄金明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很高兴有这次机会和大家一起学习交流。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第二节《等式的性质》的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下面我将从说教材、教学策略与方法、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教学得失等方面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在掌握了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初步应用后,需要解决的是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教材从对于比较复杂的方程难以直接求解切入,引出对等式性质的讨论,为后面逐步过渡到用等式的性质讨论方程的解法进行铺垫。学生探究等式的性质过程中所涉及的转化思想、归纳方法是学生研究数学乃至其它学科所必备的思想。
2、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分析,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1知识与技能:理解并能用语言表述等式的两条性质,能用等式的两条性质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经历等式的两条性质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自信心和合作交流意识;在运用等式的性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化归的数学思想.
3、重、难点
为了使学生能比较顺利地达到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等式的概念和等式的两条性质,并能运用这两条性质解决简单问题.
(2)难点:由具体实例抽象出等式的性质.
4、教学准备:天平、导学案及多媒体课件
二、说教学策略与方法分析: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利用学生动手操作、多媒体展示,通过观察法、实验法、合作交流、归纳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遵循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的规律,发现等式的性质,并能用等式的性质解决问题,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们在探索、交流中理解和运用等式的基本性质;
三、教学过程分析: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什么是方程?什么是方程的解?
2、你能直接看出下面各方程的解吗?
(1)5x=40 (2)x+5=16
(3)3x-5=22;(4)0.28-0.13y=0.27y+1.
设计意图:第1题是上节课刚刚学过的两个概念,来源于教材,比较简单,第2题的(1)、(2)两个方程学生很容易就可以看出方程的解,第(3)个方程学生思考以后也很快可以得出答案,而第(4)个方程学生解决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不能直接得出方程的解,这必然会让学生对后面即将学习的知识引起重视, 同时也产生了学好新知再来解决困难的浓厚兴趣,从而引入本节课的课题。
(二)实验探究,学习新知:
1、认识等式。
2、判断下列各式是否为等式?
设计意图: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为了讨论解方程,必须先来研究等式,所以先要弄清楚什么是等式。先通过几个具体的等式,让学生建立起等式的概念,然后通过几个判断题目让学生加深对等式定义的巩固。
3、探索等式性质.
(1)观察课本图3.1-1,由它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等式就像平衡的天平,它具有与上面的事实同样的性质.
等的性质1:等式两边都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相等.
怎样用式子的形式表示这个性质?
(2)观察课本图3.1-2,由它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类似可以得到等式性质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结果仍相等.
怎样用式子的形式表示这个性质?
设计意图:我设计了探究天平平衡规律实验的教学环节, 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讨论实验步骤并动手操作, 在增减重物的过程中认识、归纳天平的平衡规律, 让学生汇报实验步骤与结论, 并用数字等式的形式表现实验结果, 进而共同归纳出等式的性质1. 在探究等式的性质2时, 我为了加深学生印象, 同时也为了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提出问题: 如果将性质1中的“加”改为
“乘”、“减”改为“除以”,结果还会相等吗?让学生大胆猜想,并通过天平实验和数字等式实例变形进行验证,再得出等式的性质2. 按照这样的设计,学生必然会充分地参与到探究等式性质的活动中来, 既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动手操作、勇于实践的探索精神, 又增强了设计实验、类比猜想、归纳建模的学习能力, 同时获得的知识也必然印象更深。
(一)基础题:
1、回答下列问题:
2、判断对错,对的请说出根据等式的哪一条性质,错的请说出为什么。
(二)提高题:
3、填一填: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数或式子,使所得结果仍是等式,并说明 如果a=b ,那么a ±c=b ±c . 如果a=b ,那么ac=bc . 如果a=b ,(c ≠0),那么a c =b c .
变形的方法和根据等式的那条性质。
4、在学习了等式的性质后,小红发现运用等式的性质可以使复杂的等式变得简洁,这使她异常兴奋,于是她随手写了一个等式:3a +b -2=7a +b -2,并开始运用等式的性质对这个等式进行变形,其过程如下:
两边加2,得 3a +b =7a +b .
两边减b ,得 3a =7a.
两边除以a ,得 3=7.
变形到此,小红很惊讶:居然得出如此等式!于是小红开始检查自己的变形过程,但怎么也找不出错误来.
聪明的同学,你能让小红的愁眉在恍然大悟中舒展开来吗?
(三)思考题: 已知等式(x-8)y=x-8,其中y ≠1,试求x 2+2x-1的值。
设计意图:这几道练习题主要是等式两条性质的基本运用,练习题的设计我遵循了“低起点,小台阶,循序渐进”的要求,符合七年级学生接受知识的年龄特点,使学生能享受到运用新知可以解决新的数学问题的愉悦感。设计的变式训练由易到难,目的是巩固基础、提高能力,另外还有一个阅读理解题,目的是让学生在发现错误,并纠正错误的过程中,可以提醒自己在运用时不要犯这样的错误,并加深对等式的两条性质的理解;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知识?
设计意图:我设计了两个问题:一是你在本节课上有哪些收获?二是你还有哪些疑惑?主要是鼓励学生能畅所欲言,使知识得到深化,能力得到提高;同时通过对学生个人的评价和学习小组的评价,有利于培养学生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回答问题,以及荣誉感意识,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五)作业布置:
(一)超越自我:
1、要把等式(m-4)x=a 化成 m 必须满足什么条件?
2、由xy=1到 的变形运用了等式的哪个性质,是否正确,为什么? (二)课外作业:
1、课本第83页习题3.1第1、
2、7题.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设计意图:通过课后作业布置,继续巩固学生的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同时还有两个有点难度的题目,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
四、教学得失分析 ,4-=m a x y x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