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工程_第九章_发酵罐放大与设计解读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章小结
了解发酵罐的类型,掌握通用式发酵罐的 基本结构
了解发酵罐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了解发酵罐放大设计的方法 了解重组菌生物反应器的特别要求
Thank you for your attention !
本章内容
一、发酵罐的概念 二、发酵罐的类型 三、发酵罐的结构 三、通用式发酵罐的设计与放大 (一)发酵罐设计基本原则和要求 (二)发酵罐放大设计 四、重组菌生物反应器
一、发酵罐的概念
发酵罐: 进行微生物深层培养的反应器统称为发酵罐
大型发酵罐
二、发酵罐的类型
发酵罐的类型与发酵类型、工艺类型和产物类型有关。
搅拌桨的层数: 根据 H/D及(s/d)n 的要求进行计算。一 般3—4层,底层搅拌 最重要,占轴功率的 40% ,所具叶片数最 多(6~8片)。
联轴器
大型发酵罐搅拌轴较长,常分为二至三段, 用联轴器使上下搅拌轴成牢固的刚性联接。 常用的联轴器有鼓形及夹壳形两种。 小型的发酵罐可采用法兰将搅拌轴连接,轴 的连接应垂直,中心线对正。
2.发酵罐最大生产能力的确定
考虑两方面因素
微生物生长率、产物转化率
传质效率(KLa、传氧效率) 发酵罐的操作因素(传递性能) 传热效率 混合效率 改善发酵罐的传递性能(传质、传热、混合)是发酵罐设计的 首要任务。
传质工程
随规模扩大, α ↓,KLa ↓ ,同等条件下传氧效率↓
产热Q1 V罐体积 传热Q2 A
1.外形、结构及几何尺寸要求
H/D=1.7-3 HL/D=2-2.5
H—筒身高度 HL按照装料VL=70%V总计算
d/D=1/3-1/2 d—搅拌器直径 W/D=1/12-1/8(取0.1 ,并留1—2cm间隙,以 防死角) W—档板宽度 B/D=0.8-1.0 B—下搅拌器距底间距 1.5 ≤s/d≤ 2 s—搅拌器间距
轴承
为了减少震动,中型发酵罐一般在罐内装有底 轴承,而大型发酵罐装有中间轴承,底轴承和 中间轴承的水平位置应能适当调节。 罐内轴承不能加润滑油,应采用液体润滑的塑 料轴瓦(如聚四氟乙烯等)。 轴瓦与轴之间的间隙常取轴径的0.4~0.7%。为 了防止轴颈磨损,可以在与轴承接触处的轴上 增加一个轴套。
∴
(VVM ) 2 WS 2 P2 D1 P2 D1 WS 2 P2 D1 2 3 ( ) (VVM )1 WS 1 P P P D2 1 D 2 1 D2 W 1
S1
四、重组菌生物反应器
1. 与普通微生物发酵罐最大的区别: 带有严格防止重组菌外泄的部件 2. 重组菌泄漏途径: 1) 排气外泄 防治措施: 排出的气体应要经过加热灭菌或用微孔过滤 器除菌后才能排放到空气中。
罐表面积
传热工程
A 1 V↑, ↓ V R
∴除了筛选耐高温菌株外,改善发酵罐的传热性能十分关
键。
3.发酵罐设计的基本要求
发酵罐能在无杂菌污染条件下长期运转。搅拌器轴 封严密,减少泄漏;结构紧凑,附件少;无死角, 内壁光滑;管道等尽可能焊接,少用法兰;可维持 一定正压;取样口易于灭菌,各部分能单独灭菌。
2. 搅拌装置
搅拌的目的 打碎气泡,增加气液接触面积,即a↑ 产生涡流,延长气泡在液体中的停留时间 造成湍流,减小气泡外滞流液膜的厚度,KL↑ 有利于混合及固体物料保持悬浮状态 搅拌的效果: 原生流→圆周运动(径向运动):层流及漩涡,原生流 速V原∝n 挡板作用:次生流→轴向运动、翻动,决定混合好坏, V次∝n2 搅拌效果评价:传质、传热及混合效果
几何尺寸放大 空气流量放大 VVM相等 Ws相等 KLa相等 搅拌功率及搅拌转速的放大
几何尺寸放大
放大倍数m指罐的体积增加倍数,即
V2 m V1
H1 H 2 ∵几何相似,∴ D1 D2
则
V2 D2 3 4 4 ( ) m 2 2 V1 D1 D1 H 1 D1 D1 4 4
2)端面式轴封
端面式轴封又称机械轴 封。密封作用是靠弹性 元件(弹簧、波纹管等) 的压力使垂直于轴线的 动环和静环光滑表面紧 密地相互贴合,并作相 对转动而达到密封。
3.挡板
挡板的作用:改变液流方向,由径向流→轴向流,促使 流体翻动,增加传质和混合。 档板宽 :W/D= 1/12-1/8 (取0.1) 全档板条件:指在一定的搅拌转速下,在搅拌罐中增加 档板或其它附件时,搅拌功率不再增加,而旋涡基本消 失, 即要满足下式: (W/D)•Z =0.4 Z—档板数
2) 生物反应器渗漏 防治措施: 90L 以下的发酵罐可采用磁力搅拌;对于体积 较大的发酵罐应采用双端面密封,且用作润滑剂 的无菌水的压力应高于生物反应器内的压力。 3) 取样泄漏 防治措施: 采用特殊的取样系统;灭菌处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大肠杆菌发酵过程中,当发酵罐的通气量 为1:100,搅拌速度为400r/min时,在接种 后的4h内有511个大肠杆菌细胞从排气过 程中流出,在随后的1.5h中,有1267个大 肠杆菌细胞在排气过程中被带出。
说明
竖立的蛇管、列管、排管,可起档板作用, 此外不另加档板。 一般装4块档板,可满足全档板条件。
档板长度:自液面起,至罐底封头上部(圆 柱底)为止。
档板与罐壁间留缝隙,距离为(0.2—0.4) W,目的是去除死角。
4.消泡器
作用:破碎气泡,改善供氧,防止污染。 消泡桨形式 内部 慢速:锯齿,梳状,孔板式(孔径10-20mm)。 快速:对底搅拌可在罐顶装半封闭涡轮消沫器, 单用电机。 旋风分离 外部 适于不易染菌的发酵工艺 叶轮离心式 消泡桨直径:L=(0.8-0.9)D,以不妨碍旋转为原则 与消泡剂合用
传质效果好(传氧性能好,KLa大) 。
有足够的冷却面积(传热性能好,冷却能力强)。
功耗低(传递效率高,节能)。 采用不锈钢,耐腐蚀及可以高温灭菌。
应有基本控制系统(如T、pH、甚至DO2)。
具有消泡功能(机械消泡或补消泡剂)。
具有取样装置和冷却装置(防止水分损失)。
要求放料、清洗、维修等操作简便,劳动消耗低。 实验罐、中试罐应与生产罐有相似的几何形状, 以利于放大。
变速装置
试验罐采用无级变速装置。 发酵罐常用的变速装置有 三角皮带传动、圆柱或螺 旋圆锥齿轮减速装置。 其中以三角皮带变速传动 较为简便。
轴封
轴封的作用是使罐顶 或罐底与轴之间的缝 隙加以密封,防止泄 漏和污染杂菌。 常用的轴封有填料函 和端面轴封两种。
1)填料函式轴封
填料函式轴封是由填 料箱体,填料底衬套, 填料压盖和压紧螺栓 等零件构成,使旋转 轴达到密封的效果。
∵
∴
2 VVM 2 P2 D2 VL1 P2 D1 2 VVM 1 P1 D1 VL 2 P1 D2
空气流量放大——以KLa相等的原则放大
K La Qg 2 / 3 HL VL
Q ( g ) 2 (H L ) 2
2 3
( K La ) 2 VL 1 2 Q ( K La )1 ( g )1 ( H L )1 3 VL
竖式蛇管(热交换强、蛇管设于罐内,不易清洁)
5T以上;K传热系数=1200-1890kJ/m2•hr•℃
竖式列管(排管):
传热系数较蛇管低,但冷却水流速较蛇管大,适用于气
温较高,水源充足的地区。
三、通用式发酵罐的设计与放大 (一)发酵罐设计基本原则和要求 1.发酵罐设计的基本原则
发酵罐能否适合于生产工艺的放大要求 发酵罐能否获得最大的生产效率
5. 空气分布器
作用:吹入无菌空气,并使其分布均匀 型式: 单孔管:开口朝下,防止堵塞;管口距罐底约 40mm 环形管:适用于细度极小且易溶于水的固体发 酵原料)
6. 换热装置
夹套式(结构简单、易加工、易清洁,热交换差)
5T以下用外夹套式,K传热系数=400-600kJ/m2 hr•℃
D2 H 2
2
D2 D 2
2
∴
H 2 D2 3 m H1 D1
空气流量放大——以VVM相等的原则放大
∵
∴
(VVM ) V2 (VVM ) D WS 2 P PD
(WS ) 2 D2 P 1 (WS )1 D1 P2
空气流量放大——以Ws相等的原则放大
WS 2 (VVM ) 2 P1 D12 VL 2 1 2 WS 1 (VVM )1 P2 D2 VL1
搅拌器的形式 :通用式发酵罐大多采用涡轮式搅 拌器 ,而又以圆盘涡轮搅拌器为主 。 桨叶类型:圆盘涡轮搅拌器有平叶式、弯叶式、 箭叶式三种。 叶片数量:至少三个,通常六个,多至八个。
α :弯>平>箭 ;β:弯 >箭>平
K La
PG α β k ( ) WS V
在相同的搅拌功率PG下, 粉碎气泡能力:平>弯>箭 翻动流体能力:箭>弯>平 综合传质和混合能力:弯叶最好
2. 放大准则
通常根据实际发酵中主要影响因素来确
定,如:KLa、 P/V、nd等等。
3. 放大方法
经验放大法
几何相似法 非几何相似法
量纲(因次)分析法 时间常数法 数学模型法
几何相似法
在发酵罐的放大中,主要解决放大后生产罐的空气流量、
搅拌转速和搅拌功率消耗等三个问题,即操作参数的放 大设计。常用的放大方法有:
轴封 通用式搅拌罐(满足供氧、通气、搅拌 ) 顶搅拌 底搅拌 磁传动 气鼓式(鼓泡式) 气升式发酵罐 内循环 无菌压缩空气作为提升力 循环式 外循环 管道式反应器:发酵液通过管道流动代替搅拌 带有中央 吸气口 固定化发酵罐 填充床(液体循环) 流化床(同通气搅拌) 自吸式发酵罐 :不需要空气压缩机,在搅拌器自吸入空气 伍式发酵罐 :发酵罐内设套筒,多用于纸浆废液发酵生产酵母
(二)发酵罐的放大设计
1. 放大的目的和任务
2. 放大准则
3. 放大方法
1. 放大的目的和任务
目的:实现生物技术成果走向产业化
生物技术产品产业研发的三个阶段: 实验室规模:菌种选育及发酵条件优化 中试规模:确定放大规律及最佳操作条件 工厂规模:通过产业化实验评价经济效益 任务:力求保持所有规模的发酵过程中有最佳的 外部条件,确保“发酵单位相似”。
Q ( g Q ( g VL VL )2 )1 ( H L )1 (H L ) 2
2 3 3
2
空气流量放大——以KLa相等的原则放大
∵ ∴
Qg WS D 2
V D3
HL D
1 WS 2 D ( 2 ) 3 D1 WS 1
又∵
(VVM ) V L (VVM ) D WS 2 P P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