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龟子防治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枣园金龟子的发生与防治技术

11 小青 花 金 龟 子 。成 虫 体 长 1 . 2~1 ll 4il,暗 绿 rr 色 ,头 黑褐 色 ,触 角 l 0节 ,前 胸 背板 由前 向后 外
扩 ,前端两侧各具 白斑 1 个,密布黄色绒毛,鞘翅
上 有 银 色斑 纹 。卵球 状 , 白色 。幼 虫 头 小 ,褐 色 , 胴 部乳 白色 ,臀 板 圆形 。蛹 为裸 蛹 , 白色 ,尾端棕 黄 色 。 1年发 生 1 , 以幼 虫在 土 中越 冬 ,6月初 代 土 室 化 蛹 ,6月 中 下旬 成 虫 出土 活 动 ,咬 食 嫩 叶 、 花 朵 ,7月中旬 交 尾产 卵 。成 虫 喜 白天 活动 ,无趋 光性 ,但 具有 假死 性 。
验 ,就 枣 园常 见 的小青 花 、 豆蓝 、黑绒 、铜 绿 等 4
下 土层 中化蛹 ,于 8月中 下旬羽 化 为成 虫 ,大部 分 成虫 不再 出土 而直 接进 行越 冬 。成 虫夜 间及上 午 多
数潜伏于土内,仅少数活动为害,午后 2 0 4 0 :0 ~ :0 出土 取食 。有假 死性 和趋 光性 。
1 铜 绿 金 龟 子 。成 虫体 长 1 . 4 9—2 1mm, 宽 9~ 1 0mm,体 背铜 绿色 ,有光 泽 ,前 胸背 板 两侧 为黄
绿 色 ,鞘 翅 铜 绿 色 ,有 3条 隆 起 的 纵 纹 。卵 长 约
种 金龟 子 的形态 特 征 、发生 规律 、 防治 方法 及注 意 事 项等 向果 农做 简要 介绍 ,希望 对 枣农有 所 帮助 。
动 ,每 天 9 0~1 :0 :0 0和 l :0 1 6 0~l :o 9 0活动
最盛 。
21 药剂 处理 土壤 。春 秋两季 幼 虫盛 发期 ,地 面 .. 3 喷 洒 5%辛硫 磷 或 4%乐 斯 本 5 0 8 0倍 液 1 . k/ ~1 g 5 亩 ,也 可 以撒施 5 %辛硫 磷颗 粒 25~3k/ ,浅 0 . g 亩 锄树 盘后 浇水 ,毒 杀蛴 螬 。 21 合 理施 肥 。枣 园增 施腐 熟有 机肥 ,增 强树 体 .4 . 抗性 ,不 施 未经 发酵 的有机 肥 , 因未腐 熟有机 肥 易
樱桃园金龟子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樱桃园金龟子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樱桃园是樱桃栽培的主要场所,而金龟子是樱桃园中的一种常见害虫。
金龟子主要以樱桃树的叶片和嫩枝为食,对樱桃园的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影响。
对金龟子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对于保护樱桃园的健康生长具有重要意义。
1. 孳生季节:金龟子的孳生季节一般集中在春季和夏季。
春季是金龟子的孵化期,随着气温的升高,金龟子幼虫开始孵化;夏季是金龟子的生长发育期,成虫飞行能力增强,繁殖能力增强。
2. 多发期:金龟子多发期一般集中在樱桃园的樱桃树生长茂盛的时候,这时樱桃树的嫩枝和叶片比较多,给金龟子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金龟子的数量会迅速增加。
3. 危害程度:金龟子主要以叶片和嫩枝为食,数量过多时会造成樱桃树生长发育受阻,严重影响樱桃的产量和品质。
1. 生物防治:引入天敌是金龟子的一种有效防治方法。
在樱桃园中引入一些对金龟子有天敌作用的昆虫,如瓢虫、蚁等,可以有效地控制金龟子的数量。
2. 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目前对金龟子的主要防治方法之一。
选择一些安全有效的杀虫剂,喷洒到樱桃树上,可以杀灭金龟子,减少对樱桃园的危害。
3. 机械防治:机械防治是一种物理性的防治方式,可以有效降低金龟子的数量。
在金龟子的多发期,可以在樱桃树周围设置一些粘虫板,吸引金龟子并将其粘住,从而减少金龟子数量。
4. 栽培管理:合理的栽培管理措施也可以减少金龟子的发生。
保持樱桃园的通风透光性,及时清理落叶和杂草,保持樱桃树的整洁,可以减少金龟子的藏身之处,减少金龟子的孳生。
5. 预防措施:在樱桃园的金龟子多发期,可以预先喷洒一些具有驱赶金龟子作用的药剂,如苦瓜水、辣椒水等,以减少金龟子的数量。
通过对金龟子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保护樱桃园的生长,减少金龟子对樱桃园的危害。
也可以探索出更多的金龟子防治方法,为樱桃栽培提供更多的保护措施。
樱桃园金龟子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8篇

樱桃园金龟子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8篇第1篇示例:樱桃园金龟子是一种危害樱桃树的害虫,其幼虫主要以樱桃树的叶片为食,严重影响樱桃果实的生长和发育。
在樱桃园中,金龟子的发生规律主要与气候、土壤、树龄等因素有关,研究这些规律并采取科学的防治方法,可以有效减少金龟子对樱桃园的危害。
金龟子的发生规律受气候影响很大。
在气温较高、湿度较大的环境下,金龟子幼虫的孵化率较高,并且生长发育较快,容易形成大面积的虫害。
樱桃园土壤中的养分及PH值也对金龟子的繁殖产生影响。
通常来说,土壤养分丰富、PH值中性的土壤更有利于金龟子的生长繁殖。
金龟子的发生规律与樱桃树的树龄有关。
一般来说,樱桃树幼树更容易受到金龟子的危害,因为幼树的生长势弱,抗病虫能力较差。
而成熟树由于树木生长强劲,树木内含有的生长素含量高,对金龟子的抵抗力更强。
针对樱桃园金龟子的防治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生物防治:可以通过引入天敌,如瓢虫、蚂蚁等天敌昆虫,来控制金龟子的数量。
这些天敌昆虫对金龟子有天然的天敌关系,可以有效控制金龟子的数量,减少对樱桃园的危害。
2. 化学防治:可以使用有效的农药来喷洒樱桃树,杀死金龟子幼虫。
但是在使用农药时一定要按照使用说明书上的剂量使用,避免对樱桃果实和环境造成污染。
3. 地面清洁:及时清除樱桃园周围的草丛和杂草,避免金龟子的借草为害。
清除地面上的凋落叶片、果实残渣等也有助于减少金龟子的繁殖。
4. 合理施肥:适量施入有机肥料或化肥,提高樱桃树的养分,增强树木的抗病虫能力,减少金龟子的危害。
5. 定期检查:樱桃园主要关注金龟子的卵期和成虫期,定期检查樱桃树叶片,及时发现金龟子的卵类和成虫,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第2篇示例:樱桃园金龟子是一种常见的害虫,主要以樱桃为食,给樱桃树造成严重的危害。
了解金龟子的发生规律以及有效的防治方法对于樱桃园的管理至关重要。
樱桃园金龟子的发生规律主要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金龟子的产卵期一般在每年的春季,一般为3月至5月,随着气温的升高,金龟子活动频率增加,产卵也会变得更加频繁。
樱桃园金龟子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樱桃园金龟子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樱桃园经常受到金龟子的威胁,这种虫害经常造成樱桃树的大量死亡和果实的严重损害。
因此,樱桃园的管理者必须了解金龟子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以便采取适当的措施控制虫害。
金龟子是一种夜行性害虫,它们在白天躲藏在树皮、树干和树叶下面。
在晚上,它们出现在樱桃树上,吃掉叶子、花和果实。
幼虫在地下发育成虫,全年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虫害,但在春季和夏季最为严重。
防治方法:
1. 经常清理果园和樱桃树周围的干叶和干枝,以便减少虫害的藏身之处,保持园区的卫生。
2. 定期修剪樱桃树的树冠,以避免树枝和树叶之间的交叉,这样可以减少金龟子的藏身之处。
3. 在春季和夏季进行农药喷洒,可以有效地控制金龟子的虫害。
应该根据樱桃树的生长阶段,选择适当的农药和喷洒时间。
4. 晚上设置灯光,可以吸引金龟子进入灯光区域,然后使用物理方法控制虫害。
例如,在灯光周围建立捕虫网可以捕捉大量的金龟子。
5. 采用种植抗病和抗虫性强的樱桃品种,可以减少金龟子的虫害。
总之,为了保护樱桃园和樱桃产业,管理者必须积极采取措施对付金龟子的虫害。
以上的措施不仅可以有效防治虫害,还可以提高樱桃产量和果实质量,维护果园的健康发展。
大豆黑绒金龟子的防治技术

05
新技术与创新
新药研发
新型杀虫剂
针对大豆黑绒金龟子的生活习性,开发 出新型、高效的杀虫剂,能够有效地控 制虫害,且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影响较小 。
VS
创新药剂
研究新的药剂配方和剂型,以提高药剂的 防治效果和持久性,同时降低药剂对环境 和人体的负面影响。
生物技术应用
基因工程技术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良大豆品种,提高其对 黑绒金龟子的抗性,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量 和频率。
大豆黑绒金龟子的 防治技术
2023-11-08
目录
• 大豆黑绒金龟子概述 • 防治技术方案 • 防治技术应用与实践 • 防治技术问题与挑战 • 新技术与创新 • 未来展望与建议
01
大豆黑绒金龟子概述
分布与危害
分布
大豆黑绒金龟子主要分布在中国北方地区,如河北、山西、内蒙古等地。
危害
大豆黑绒金龟子是大豆的主要害虫之一,成虫和幼虫均可对大豆造成危害,成 虫取食大豆叶片,幼虫则钻蛀地下部分,导致大豆减产和品质下降。
环境影响
大豆黑绒金龟子的发生与环境条件 密切相关,干旱年份发生较重。
02
防治技术方案
农业防治
01
02
03
深翻灭蛹
通过深翻土地,破坏蛹室 ,使蛹暴露于地表,经过 日晒雨淋而死亡。
轮作倒茬
与非寄主作物进行轮作, 以降低虫源数量。
选用抗虫品种
种植对黑绒金龟子抗性较 强的品种。
物理防治
黑光灯诱杀
利用黑绒金龟子具有趋光性的特点,设置黑光灯进行诱杀。
人工捕杀
在黑绒金龟子活动高峰期,组织人工捕杀。
生物防治
天敌防治
保护和利用黑绒金龟子的天敌,如寄生蜂、瓢虫等,以控制 黑绒金龟子的数量。
苹果园金龟子的发生规律和综合防治策略

苹果园金龟子的发生规律和综合防治策略摘要:苹果园金龟子是一类常见的果树害虫,其幼虫与成虫均能对苹果树造成显著危害。
本文在综合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系统探讨了苹果园金龟子的发生规律,并提出了针对性的综合防治策略,旨在为苹果园害虫防控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关键词:苹果园;金龟子;发生规律;综合防治一、引言金龟子是苹果园中重要的害虫之一,其幼虫主要以根系为食,导致树势衰弱,影响苹果产量和品质;成虫则啃食叶片和花朵,严重影响苹果树的正常生长和结果。
因此,深入了解苹果园金龟子的发生规律,制定有效的综合防治策略,对于保障苹果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苹果园金龟子的发生规律1. 形态特征金龟子成虫体色多样,多为椭圆形,背部坚硬,有金属光泽。
幼虫呈乳白色,头部呈褐色,体节明显,无足。
2. 发生规律金龟子在苹果园中的发生与气温、湿度、土壤条件及寄主植物的生长状况密切相关。
一般每年发生一代,以幼虫或成虫在土壤中越冬。
翌年春季,随着气温的升高,越冬幼虫开始化蛹,羽化后的成虫在傍晚或夜间出土活动,白天则潜伏在土壤或树冠下的隐蔽处。
成虫出土后,取食叶片和花朵,导致叶片残缺、花朵脱落。
幼虫则继续为害根系,影响树势。
3. 危害特点金龟子幼虫在土壤中啃食根系,导致根系受损,树势衰弱,严重时甚至导致树体死亡。
成虫则啃食叶片和花朵,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和花的正常发育,进而降低苹果产量和品质。
三、苹果园金龟子的综合防治策略1. 农业防治(1)加强果园管理:合理修剪枝条,改善果园通风透光条件,减少金龟子的隐蔽场所。
(2)合理施肥: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增强树势,提高树体对害虫的抵抗力。
(3)清洁果园:及时清除果园内的落叶、杂草等杂物,减少金龟子的越冬场所。
2. 生物防治(1)保护和利用天敌:金龟子的天敌包括鸟类、寄生蜂等,应保护和利用这些天敌资源,降低金龟子的种群密度。
(2)生物农药:在金龟子幼虫期或成虫期,可使用对天敌安全的生物农药进行防治,如阿维菌素、苦参碱等。
金龟子防治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第31卷第3期2003年5月东 北 林 业 大 学 学 报JOURNAL OF NORTHEAST FORESTR Y UN IV ERSIT YVol.31No.3May2003金龟子防治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姚庆学 张 勇 丁 岩(黑龙江省森林保护研究所,哈尔滨,150040) (哈尔滨武警森林指挥学校) (黑龙江省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 摘 要 综述了国内外金龟子防治技术的研究历史与现状,详细阐述了应用化学药剂、病原真菌、病原线虫、乳状菌、性信息素等防治金龟子的研究进展,分析了金龟子防治研究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金龟子;防治;研究进展;发展趋势分类号 Q969.48R eview on th e A d v ance and P rosp ect o f S carabs C ontrol R esearch/Y ao Qingxue(F orest Protection Institute of H eilongjiang Province,H arbin150040,P.R.China);Zhang Y ong(H arbin F orest C ommand S ch ool of Armed P olice);D ing Y an(H eilongjiang F orest D iseaseand Pest Quarantine Station)//Journal of N ortheast F orestry Univers ity.-2003,31(3).-64~66The paper reviews the research history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control methods against scarabs at home and abroad,and expounds utilizing pesticides,entomopathogenic fungi,entomopathogenic nematodes, pheromone to control scarabs at length.The prospect on its 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 is also discussed.K ey w ords Scarabs;Control;Advance;Development prospect 金龟子是鞘翅目昆虫中庞大的类群之一,是国内外公认的难防治的土栖性害虫。
苹果园金龟子类害虫的防治

汇报人:日期:CATALOGUE目录•引言•金龟子类害虫的种类和特征•金龟子类害虫的生态环境和习性•金龟子类害虫的防治方法•防治效果的评估和监测•结论01引言苹果园常见的害虫之一,以成虫和幼虫形式越冬,对苹果树的根系和果实造成危害。
金龟子类害虫金龟子类害虫的幼虫和成虫可对苹果树的根系和果实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影响苹果树的生长和产量。
危害性金龟子类害虫的防治较为困难,因为它们具有越冬习性,且在土壤中生存,抗药性强。
防治难度苹果园常见的害虫问题金龟子类害虫的成虫和幼虫均可啃食苹果树的果实,导致果实的产量和质量下降。
啃食果实损害根系传播疾病金龟子类害虫的幼虫可损害苹果树的根系,影响苹果树的生长和吸收能力,甚至可能导致树体死亡。
金龟子类害虫可传播一些疾病,如根腐病等,加重了苹果树的病害问题。
030201金龟子类害虫的危害有效的防治金龟子类害虫能够减少其对苹果树的损害,提高苹果的产量和质量。
保障苹果产量防治金龟子类害虫能够避免其对苹果树根系的损害,维护苹果树的健康生长。
维护树体健康通过防治金龟子类害虫能够减少其传播的疾病,降低苹果树的病害风险。
减少病害传播防治金龟子类害虫的重要性02金龟子类害虫的种类和特征发生规律丽金龟子的幼虫称为蛴螬,在地下啃食苹果树的根系,成虫则取食苹果树的叶片和花朵。
种类特征丽金龟子是一种常见的金龟子种类,体表通常具有金属光泽,颜色多变。
防治方法针对其发生规律,可采取药剂拌土、根部灌药等措施防治蛴螬,同时使用杀虫剂喷雾防治成虫。
丽金龟子铜绿丽金龟子的体表呈铜绿色,带有金属光泽,翅膀上有白色斑点。
种类特征铜绿丽金龟子的幼虫称为蛴螬,在地下啃食苹果树的根系,成虫则取食苹果树的叶片和花朵。
发生规律针对其发生规律,可采取药剂拌土、根部灌药等措施防治蛴螬,同时使用杀虫剂喷雾防治成虫。
防治方法铜绿丽金龟子发生规律大黑金龟子的幼虫称为蛴螬,在地下啃食苹果树的根系,成虫则取食苹果树的叶片和花朵。
防治方法针对其发生规律,可采取药剂拌土、根部灌药等措施防治蛴螬,同时使用杀虫剂喷雾防治成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1卷第3期2003年5月东 北 林 业 大 学 学 报JOURNAL OF NORTHEAST FORESTR Y UN IV ERSIT YVol.31No.3May2003金龟子防治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姚庆学 张 勇 丁 岩(黑龙江省森林保护研究所,哈尔滨,150040) (哈尔滨武警森林指挥学校) (黑龙江省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 摘 要 综述了国内外金龟子防治技术的研究历史与现状,详细阐述了应用化学药剂、病原真菌、病原线虫、乳状菌、性信息素等防治金龟子的研究进展,分析了金龟子防治研究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金龟子;防治;研究进展;发展趋势分类号 Q969.48R eview on th e A d v ance and P rosp ect o f S carabs C ontrol R esearch/Y ao Qingxue(F orest Protection Institute of H eilongjiang Province,H arbin150040,P.R.China);Zhang Y ong(H arbin F orest C ommand S ch ool of Armed P olice);D ing Y an(H eilongjiang F orest D iseaseand Pest Quarantine Station)//Journal of N ortheast F orestry Univers ity.-2003,31(3).-64~66The paper reviews the research history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control methods against scarabs at home and abroad,and expounds utilizing pesticides,entomopathogenic fungi,entomopathogenic nematodes, pheromone to control scarabs at length.The prospect on its 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 is also discussed.K ey w ords Scarabs;Control;Advance;Development prospect 金龟子是鞘翅目昆虫中庞大的类群之一,是国内外公认的难防治的土栖性害虫。
全世界已记载有3万余种,北美大约有1200种[1],我国目前已记录约1800种[2]。
这类害虫种类多、分布广、食性杂、生活隐蔽、适应性强、生活史长短不一,很难防治[3]。
很多种类是农林业生产的大敌,常导致农作物、林木及果树等芽残叶破,甚至光枝秃杆,其幼虫是地下害虫中最大的类群,也是危害最重、造成损失最大的种类[4]。
据调查统计,植物地下部分受害的86%是由蛴螬危害造成的。
有的种类分布很广,遍及北方各地及南方多个省、自治区,有的只在局部地区造成危害。
随着环境的改变,有些过去危害严重的种类,降为次要害虫。
金龟子的生活习性复杂而多样,根据活动规律,可分为日出、夜出和日夜都活动3种类型。
危害虫态也各异,有的以成虫危害,幼虫不危害;有的以幼虫危害,成虫不危害。
早在19世纪就已开始了此方面的防治研究,但进展缓慢。
直到20世纪初,它的危害越来越重,才逐渐引起广泛的重视,研究不断深入,研究领域不断拓宽,先后进行了一些主要金龟子的种类调查及生活史、生物学习性的研究,并采用化学与生物方法进行防治技术的研究,取得了许多突破性的成绩[5]。
回顾近一个世纪的研究历史,化学防治起着主导作用,生物防治虽然开展的也比较广泛,但在实际应用中效果不明显。
1 化学防治国外在二、三十年代开始使用有机氯药剂进行金龟的防治,特别是在欧洲和美国研究的较多,后来发现此类药剂剧毒和高残留,在农作物中的残留直接危害人体的健康,从而引起广泛关注。
随后进入替代药剂的研究和推广工作,在20世纪70年代就完成了有机氯化学药剂的替代研究,而进入有机磷的品种更新和改进剂型的防治研究。
辛硫磷、甲拌磷、呋喃丹第一作者简介:姚庆学,男,1954年2月生,黑龙江省森林保护研究所,高级工程师。
收稿日期:2002年9月24日。
责任编辑:李金荣。
等药剂逐渐取代有机氯而在生产中广泛应用,效果也非常明显。
但由于长期使用化学药剂而产生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如污染环境、杀伤天敌、诱使植物产生抗性等。
因此,大力开发高效、低毒、低残留的药剂进行金龟子防治成为当务之急。
新型产品不断推陈出新,在防治金龟子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我国在该方面的研究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20a的时间,在20世纪50年代才开始地下害虫的防治研究工作,当时以化学防治为主,主要应用有机氯药剂,如:六六六、滴滴涕等。
由于长期的使用有机氯带来的污染、残留问题越来越突出。
据资料介绍:施用药剂的花生土壤中含0.16μg/g的有机氯,在成熟的花生种子中有机氯的含量高达0.67μg/g,为土壤中有机氯含量的4倍。
70年代开始进行剧毒和高残留药剂的取代研究和示范推广工作,由以有机氯为主的农药向有机磷氨基甲酸酯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过度,如辛硫磷、久效磷、溴氰菊酯、甲拌磷、呋喃丹等先后成为主要药剂,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并大面积推广应用[2]。
综观我国金龟子防治的研究历史,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 20世纪50年代开始此方面的研究,以六六六为代表药剂,大面积推广应用。
1957年在农业部的主持下,防治地下害虫的面积达1000万hm2,当时以蝼蛄和金龟子为主。
第二阶段也就是20世纪60~70年代,由单一的化学防治措施向综合防治方面发展,由有机氯为主的农药向有机磷等农药方向过渡,研究开发低毒药剂,由有机磷药剂逐渐取代有机氯药剂,先后明确了辛硫磷、地亚农、乙嘧硫磷、乙酰甲胺磷、久效磷、苯达磷、奎硫磷、甲基异柳磷、广灭磷、溴氰菊酯、杀灭菊酯、二氯苯醚菊酯、巴丹等药剂对金龟子幼虫的防治效果。
1974年以辛硫磷和甲基异柳磷为代表,在华北、华南等地区的花生、大豆及甘蔗等金龟子危害非常严重的产区,被大面积推广[6]。
第三阶段为80年代以后,先后吸收国外技术和产品,在农业、林业生产上研究和使用新型药剂,特别重视综合防治技术控制金龟子的危害。
1984年甲基异柳磷被农业部列为取代六六六防治地下害虫的重点推广项目[7]。
中国农科院甜菜研究所自1974~1984年对东北大黑鳃金龟子和黑绒金龟先后用了20余种药剂进行化学防治试验,防治效果较好的乳剂有50%辛硫磷乳油、40%乐果乳油、50%乙基1605乳油、40%甲基异柳磷乳油;颗粒剂有30%甲基异柳磷颗粒剂、50%大风雷颗粒剂、3%呋喃丹颗粒剂。
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化学农药的大规模应用而产生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它们的高残留、高抗药性会污染环境,对人畜不安全,可操作性差。
开发和利用高效、低毒、安全、经济的新型农药势在必行,先后有乐斯本、毒斯本、米乐尔等新型药剂在农林生产中大量应用,效果显著,而且残留低[8,9]。
总结几十年的探索和研究过程,化学防治虽然具有很多负面影响,但该方法见效快、防效好、使用方法简单、经济实用,能在短期内把虫口密度压低到经济允许水平之下,因此,在生产实际中仍发挥着主导作用。
近年来,科技工作者也在寻求应用生物防治等方法控制地下害虫的危害,如利用虫生真菌、病原线虫等防治措施,结果表明:这些方法见效慢、成本高、受环境条件约束严格,仍然无法取代化学防治。
随着人们对环保意识的增强,正在努力开发新型高效、低毒、经济及使用方便的化学药剂。
2 生物防治早在1809年,欧洲学者Link发现卵孢白僵菌对金龟子幼虫的寄生现象;1897年俄国学者梅契尼科夫,首先从奥国金龟(A nisoplia aust riaca Herbst)分离出绿僵菌(Metarrhiz2 ium anisopliae),并进行了防治小麦金龟子的研究[5],至1884年,有一个实验工厂开始商业生产绿僵菌孢子,梅契尼科夫作为一个昆虫病原微生物防治实践的奠基人,不仅从理论上阐明了利用虫生真菌防治金龟子是可行的,从此揭开了利用虫生真菌防治害虫的序幕,也开始了生物措施防治金龟子的研究历程[5,10]。
1941年,长谷川曾用Isaria kogane和Oospora sp.对蛴螬(A nom ala cuprea)进行防治研究。
1975年青木从金龟(Mimela costata)分离出3种丝状菌,即Beauveria tenella,B. bassiana和S ynnem atium jonessi的近缘种。
试验证明前两种接于三种金龟(A nom ala cuprea、Polyphylla picea和M aladera casstanea)均可感病。
1984年岛津从蛴螬(A nom ala cuprea和A.costata)分离出Beauvia amorpha,这在日本尚属新记录[2]。
1974年,法国曾利用卵孢白僵菌防治五月鳃金龟(Melolontha melolontha L.)[11];在国内江苏、山东曾利用其防治花生、大豆田蛴螬,内蒙用其防治大黑鳃金龟(Holot richia oblita)。
但由于其用量大,菌株特异性强,仅对暗黑鳃金龟(Holot richia parallela Motschulsky)有较好效果[12],而对大黑鳃金龟作用不明显,限制了广泛应用。
“八五”期间,中国农科院生防所筛选出对大黑鳃金龟和暗黑鳃金龟寄生效果均较好的卵孢白僵菌单-5菌株,在江苏、山东、河北等省进行防治示范300hm2,防治效果明显[1,13]。
1940年,日本学者从一种象甲虫体上分离出乳状菌,通过人工培养及防治研究发现,用乳状菌的营养体或芽孢注射或口服皆可使金龟子幼虫感病死亡。
随后其他国家如新西兰、澳大利亚、法国、美国也不断发现新的寄生金龟子的生物天敌资源,但是仍然停留在新型菌株、菌种的筛选和致病力、侵染力室内测定阶段,而在生物制剂的生产及应用技术等方面进展缓慢[11]。
1914年,日本人引进俄国学者梅契尼科夫分离出的绿僵菌到台湾,我国才开始进行防治金龟子的研究。
20世纪60年代,南开大学从阔胸犀金龟幼虫分离出绿僵菌。
轻工业部甘蔗研究所进行了绿僵菌防治甘蔗金龟子的研究,特别是80年代在华北地区进行了广泛的白僵菌防治金龟子的研究。
1973年开始了乳状菌防治的研究,经试验,引入的蛴螬乳状菌对我国主要蛴螬反应敏感的寄主达14种以上。
我国乳状菌资源十分丰富,1975~1979年,河北沧州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成功地筛选出了4个蛴螬乳状菌菌株75P-1、77E-a、77T-1、7801.在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进行广泛调查,感染的金龟子有10余种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