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作业

合集下载

生态系统生态学作业

生态系统生态学作业

3、生态系统的概念及其主要特征包括生物复合休,而且还包括了人们称为环境的各种自然因素的复合体。

不能把生物与其特定的自然环境分开,生物与环境形成一个自然系统。

正是这种系统构成了地球表而上具有大小和类型的基本单位,这就是生态系统。

特征1、.以生物为主体,具有整体性特征生态系统通常与一定空间范围相联系,以生物为主体,生物多样性与生命支持系统的物理状况有关。

一般而言,一个具有复杂垂直结构的环境能维持多个物种。

一个森林生态系统比草原生态系统包含了更多的物种。

同样,热带生态系统要比温带或寒带生态系统展示出更大的多样性。

各要素稳定的网络式联系,保证了系统的整体性。

2.复杂、有序的层级系统由于自然界中生物的多样性和相互关系的复杂性,决定了生态系统是一个极为复寺的、多要素、多变量构成的层级系统。

较高的层级系统以大尺度、大基粒、低频率和绍慢速度为特征,它们被更大系统、更缓慢作用所控制。

3.开放的、远离平衡态的热力学系统任何一个自然生态系统都是开放的。

有输人(input)和输出(output),而输人的变化总会引起输出的变化。

虽然输出并不是立即变化,有时它们可能落在后面,但它们不会赶在输人之前,这是因为输出是输人的结果,而输人是原因、源。

从这一观点看,没有输人也就没有输出。

维持生态系统需要能量。

生态系统变得更大更复杂时,就需要更多的可用能量去维持,经历着从混沌到有序,到新的混沌,再到新的有序的发展过程。

4.具有明确功能和功益服务性能生态系统不是生物分类学单元,而是个功能单元。

例如能量的流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贮藏在植物体内,然后再转给其他动物,这样营养物质就从一个取食类群转移到另一个取食类群,最后由分解者重新释放到环境中。

又如在生态系统内部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着复杂而有规律的物质交换。

这种物质交换是周而复始不断地进行着,对生态系统起着深刻的影响。

自然界元素运动的人为改变,往往会引起严重的后果。

生态学

生态学

基础生态学期中作业一、填空题1、生物多样性是指、和。

2、生态位大致可归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类。

3、一般生态学研究方法可分为、和。

5、以休眠或者复苏芽所处的位置的高低和保护的方式为依据,把高等植物划分为五大生活类群: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__ 、_____ 。

6、按锥体形状,年龄锥体可划分为、和三个基本类型。

7、从进化论的观点来讲,K-对策者把较多能量用于,r -对策则。

8、生态学研究的组织层次有、、、,此外,还有分子和细胞水平,以及景观、生物圈水平。

9、根据rm=ln(R0)/T可知,内禀增长力决定于和。

10、、是物种进化的两种动力。

11、阴性植物的光补偿点要比阳性植物的。

12、生物学零度是指。

13、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越稳定,抗干扰能力(),一旦被破坏,其恢复能力()。

14、重要值是、、之和。

15、陆生植物随生长环境的潮湿状态而分为三大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16、种群具有个体所不具有的各种群体特征,______是种群的最基本的特征,初级种群参数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次级种群参数包括性比、_________和_________。

17.种群在有限环境中的增长分为______和______。

答案:1、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2、综合作用、主导因子作用、阶段性作用、不可替代和补偿性作用、直接作用和间接性作用3、野外调查、室内试验、数学模型4、空间生态位、营养生态位、多维生态位5、高位芽植物,地上芽植物,地面芽植物,地下芽植物,一年生植物。

6、增长型、衰退型、稳定型7、生长发育、繁殖8、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9、世代时间、世代净增值率10、自然选择、遗传漂变11、低12生物生长繁育的最低温度,低于这个温度,生物就不能发育13、强、越弱14、相对密度相对频度相对优势度(相对基盖度)15、湿生植物、中生植物、旱生植物16、种群密度、出生率、死亡率、迁入、迁出、年龄结构、种群增长率17、连续增长离散增长二、名词解释生活史对策,生态入侵,生态因子,生存因子,种群,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环境容纳量,生态位,竞争排斥原理,内禀增长率,动态生命表答案:生活史对策:各种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各种特有的生活史,这种生活史是生物在生存过程中获得生存的对策。

生态学作业1

生态学作业1

《生态学》作业(一)一.选择题:1、下面哪种现象不受光周期的影响:AA 动物的群聚;B 鸟类的迁飞;C 牵牛花的开花;D田鼠的生殖。

2. 生物在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往往对生态因子及其强度有不同的需求,这是指生态因子的: CA、非等价性;B、互补性;C、限定性;D、不可替代性。

3. 动物在低温环境中降低身体终端的温度,这种适应是:AA、生理适应B、行为适应C、形态适应D、对高温的适应4. 在贫营养湖中,生物量生产强度的限制因素通常是:DA 可利用的阳光量;B 氧气的浓度;C 二氧化碳的浓度;D 可利用的氮和磷的量。

5、对于一个处于生态平衡的生态系统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DA 物质不断循环;B 组成成分相对稳定;C 能量不断流动;D 生物个体数量不变。

6、下列生物属于种群的是:CA.一个池塘里的所有的鲤科鱼;B.一座山上所有的松树;C.一块稻田里的水稻D.一片草原上的小草;7、生态系统中C、N等元素流动的特点是:D①单向的②循环的③逐级递减④反复出现,由一种形式转化成另一种形式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8、在逻辑斯蒂增长方程中,参数K值的含义是:AA、表示环境条件所允许的种群个体数量的最大值;B、表示种群增长速度的一个参数;C、表示种群在初始状态下的数量;D、表示可供种群继续增长的剩余时间。

9、种群世代增长率(λ)又称为: DA、无限增长率;B、瞬时增长率;C、内禀增长率;D、周限增长率。

10、随着纬度的增加,下列变化哪一个是正确的: BA、物种多样性增加;B、群落结构简单化;C、种间关系趋于稳定;D、优势种不明显。

11、地球上物种多样性梯度变化特点是: DA、随纬度增加而增加;B、随海拔的增加而增加C、随水深的增加而增加;D、随热量的增加而增加。

12.在种群的逻辑斯谛增长方程中,当N=K 时:AA、种群数量不再增长;B、种群数量增长最快;C、种群数量缓慢增长;D、种群数量增长加快。

13、下列不是热带雨林特征的是:BA、树干高大挺直;B、夏绿;C、板状根发达;D、种类组成丰富。

生态学作业习题

生态学作业习题

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生态学(Ecology)二、问答题1.简述生态学的定义类型,并给出你对不同定义的评价.(简述生态学的几种主要定义,并以此说明生态学的发展过程)。

2.列出我国5位著名生态学家,并概括其在生态学上的最主要贡献。

3.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生态学迅猛发展,说明其社会背景。

4.按照研究对象的组织层次划分,生态学应包括哪几个分支学科?概括各分支学科的主要研究内容。

5.从生态学发展简史入手,谈谈你对该学科的总体认识。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一、名词解释表型、基因型、可塑性、环境、最小因子定律、内稳态、指示生物、光饱和点、光补偿点、生物学零度(发育起点温度)、有效温度区、温度“三基点”、有效积温、因子的替代作用、生态价(生态幅)、谢尔福德耐受性定律、阿伦规律、生态因子、光周期现象、限制因子、贝格曼规律、驯化、极端温度、等渗动物、高渗动物、低渗动物、因子补偿作用、物候、物候现象、物候学二、思考题1. 试述光与动物密切有关的几种生物节律,并简述其生态适应意义。

2. 简述陆栖动物的保水机制。

(简述陆生动物在水代谢方面的适应性特征。

)3. 简述耐受性定律及其补充原理。

4. 举例说明限制因子概念在生态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5. 从动植物对日照长度变化的适应出发解释生物的光周期现象。

6. 简述光照强度与陆生动植物的关系,陆生植物对光照强度的适应类型。

7. 从形态、生理和行为三个方面阐述生物对高温环境的适应。

(简述生物对极端温度的适应。

)8. 简述水生动物(鱼类)的水平衡调节机制。

9. 简述生态因子的分类类型及其生态作用特点。

(如何看待生态因子的作用?)10. 简述有效积温法则,评述其意义和局限性。

11. 以某种动物或类群为例,说明其适应环境的主要方式。

12. 简述光、温度、水、土壤的生态作用。

13. 生物如何适应不同的水环境?14. 比较Liebig最小因子法则和Shelford耐受性法则的异同。

15. 物种的概念,物种的隔离机制。

生态学作业

生态学作业

生态学作业农业生态学作业农学112 林世泽113131217第一章绪论1、农业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研究内容有哪些?答:研究对象:农业生态系统研究内容:研究农业生态系统的输入输出构成规律、效益与效率提高规律和系统调控规律,研究农业生态系统的演变规律等。

2、什么是农业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包括哪些部分?答:(1).指以农业生物为主要成分、受人类调控、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目标的生态系统。

(2).包括生物组分和环境组分,生物组分包括:生产者、大型消费者、小型消费者;环境组分包括:辐射、气体、水体、土体等。

3、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基本功能有哪些?答:基本结构:指农、林、牧、副(农产品加工)、渔之间的量比关系,以及各业内部的物种组成及量比关系。

基本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价值转化、信息传递第二章生态系统的生物结构1、了解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的含义?什么是最小因素定律?耐性定律?答:自然环境:是环境总体下的一个层次,指一切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类活动、生产的自然界中物质和资源的总和。

人工环境:指为了满足人类的需要,在自然物质基础上,通过人类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加工改造自然物质等所形成的环境体系(狭义的定义:指由人为设置边界面围合成的空间环境)最小因素定律:植物的生长取决于数量最不足的那一种营养物质。

耐性定律:把最大量和最小量限制作用概念合并为耐性定律。

2、掌握生活型、生态型、生境、生态位的含义。

答:生活型:是生物对综合环境条件的长期适应,而在外貌上和生理上出现相似性的生物类型。

生态型: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群,长期生存在不同的自然生态条件和人为培育条件下,发生趋异适应,并经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而分化形成的生态、形态和生理特性不同的可以遗传的类群。

生境:生物具体生活的环境。

生态位:生物完成其正常生活周期所表现的对特定生态因子的综合适应位置。

3、什么是种群?种群的基本特征包括哪些内容?答:种群:指在某一特定时间中占据某一特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总和。

《生态学》作业参考答案

《生态学》作业参考答案

《生态学》作业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 Meta-种群:是由空间上相互隔离,但又有功能联系(繁殖体或生物个体交流)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亚种群组成的种群缀块系统。

2. 生态系统:在一定空间中共同栖居着的所有生物(即生物群落)与其环境之间由于不断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3. 次生演替:是指开始于次生裸地,即不存在植被,但在土壤或基质中保留有植物繁殖体的裸地(如森林砍伐迹地、弃耕地)上的群落演替。

4. 边缘效应:是指群落交错区种的数目及一些种的密度增大的趋势。

5. 初级生产量: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或所制造的有机物质称为初级生产量,也称第一性生产量。

6.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该定义包含了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和系统性原则。

7. 岛屿效应:在气候条件相对一致的区域中,岛屿中的物种数与岛屿面积有密切关系,岛屿面积越大,物种数目越多。

8. 主导因子:在诸多的环境因子中,对生物起决定性作用的生态因子。

9. 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称为种群空间格局或内分布型。

10. 营养级:处于食物链某一环节上的所有生物种的总和。

11. 物种多样性:是指多种多样的生物类型及种类,强调物种的变异性,物种多样性代表着物种演化的空间范围和对特定环境的生态适应,是进化机制的最主要产物。

12. 生态入侵: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定地扩展,这种过程称生态入侵。

13. 耐性限度:生物的生存需要依赖环境中的多种条件,而且生物有机体对环境因子的耐受性有一个上限和下限,这个界限即耐性限度。

14. 生态位:指在自然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时间、空间上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

15. 光周期现象:生物的许多生命活动受日照长短控制的现象。

16. 趋同适应:是指亲缘关系相当疏远的生物,由于长期生活在相同的环境之中,通过变异、选择和适应,在器官形态等方面出现很相似的现象。

生态学作业

生态学作业

1 gaia假说:地球大气的化学成分、温度和氧气化状态受天文的、生物的或其他的干扰而发生变化,产生偏离,生物通过改变其生长和代谢,对偏离做出反应,缓和地球表面的这些变化。

2、边缘效应:群落交错区生境条件的特殊性、异质性和不稳定性,使得毗邻群落的生物可能聚集在这一生境重叠的交错区域中,不但增大了交错区中物种的的多样性和种群密度,而却增大了某些生物种的活动强度和生产力3、生活型:不同种的生物,由于长期生活在相同的自然生态条件和人为培育的条件下,发生趋同适应,并经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而形成的具有类似形态,生理和生态特性的物种类群4.生物圈:也叫生态圈,它包括大气圈下层,水圈,岩石圈以及活动于其中的生物组成。

5.限制因子:生物在一定环境中生存,必须得到生存发展的多种生态因子,当某种生态因子不足或过量都会影响生物的生存和发展。

该因子称限制因子6.群落的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生物群落内一些生物消失,另一些生物侵入,群落的组成及其环境向一定方向产生有顺序的发展变化。

7.协同进化:一种物种的进化必然会改变作用于其他生物的选择压力,引起其他生物也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反过来又会引起相关物种的进一步变化,这种相互适应、相互作用的共同进化的关系即为协同进化8.生态入侵: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某种生物带入事宜与其栖息或繁殖的地区,种群脱离了人类和原栖息地的制约而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定地扩展影响到新栖息地的生长。

9.生态系统:生态系统[1]是指一个生物群落及其附近地理环境相互作用的自然系统。

指由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

10.生态位:;从生物来看,生物在环境中占据的特定位置即生态位。

生物完成其正常生活周期所表现的对特定生态因子的综合适应位置。

11.群落:是一定地段货生境中各种生物种群所构成的集合。

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多种生物种群的有规律的组合,具有复杂的种间关系。

12.生境:从环境来看,具体生物所生存的具体环境,即该生物的生境具体的生物个体或群体生活区域的生态环境与生物影响下的次生环境统称为生境比较分析以下术语1.初级生产与次级生产初级生产:是指地球上的各种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辐射能以有机物的形式贮存起来的过程。

生态学作业

生态学作业

一、名词解释①内禀增长率(r m):具有稳定年龄结构的种群,在食物不受限制、同种其他个体的密度维持在最适水平,环境中没有天敌,并在某一特定的温度、湿度、光照和食物等环境条件组配下,种群的最大瞬时增长率。

②生态对策或生活史对策:生物在生存斗争中获得的生存对策。

③r—对策:生活在条件严酷和不可预测环境中,种群死亡率通常与密度无关,种群内的个体常把较多的能量用于生殖,而把较少的能量用于生长、代谢和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

④两面下注:根据对生活史不同组分(出生率、幼体死亡率、成体死亡率等)的影响来比较不同生境。

如果成体死亡率与幼体死亡率相比相对稳定,可预期成体会“保卫其赌注”,在很长一段时期内生产后代(也就是多次生殖),而如果幼体死亡率低于成体,则其分配给繁殖的能量就应该高,后代一次全部产出(单次生殖)。

⑤似然竞争:如果是两种猎物(两种作为食物资源的生物)被同一种捕食者所捕食,由于一种猎物种群数量的增加会导致捕食者种群个体数量增加,从而增大另一种猎物被捕食的风险(负作用),从而使两种猎物以共同的捕食者为中介产生相互影响,这种相互影响与两种捕食者以共同的食物资源为中介产生的资源利用型竞争结果相似,称为似然竞争。

二、简答题1、简述年龄锥体的类型及其特点增长型种群:基部宽,顶部狭。

表示种群有大量幼体而老年个体较小,反映该比较年轻并且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是迅速增长的种群。

稳定型种群:大致呈钟型,从基部到顶部具有缓慢变化或大体相似的结构,说明幼年个体和中老年个体数量大致相等,出生率与死亡率大致相等,种群数量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下降型种群:呈壶型,基部比较狭、而顶部比较宽。

表示种群中幼体比例很小而老体个体的比例较大,种群的死亡率大于出生率。

说明种群数量趋于下降,为衰退种群。

2、简述种群的逻辑斯谛增长模型及其相关评价随着资源的消耗,种群增长率变慢,并趋向停止,因此,自然种群常呈逻辑斯谛增长。

体现在增长曲线上为“S”型。

(生态学作业习题

(生态学作业习题

生态学作业习题一、概念解释题1. 生态位(Niche)生态位是指一种生物在其所居住的生态系统中所占据的特定生态角色。

具体来说,生态位包括了一个生物在资源利用和生境利用方面的特征,如食性、生活方式、繁殖习性等。

生态位的概念强调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分工,不同物种之间通过占据不同的生态位,可以避免资源的直接竞争,进而促进生物多样性的维持。

2. 种间竞争(Interspecific Competition)种间竞争是指不同物种之间为了获取共享资源而进行的直接竞争。

这种竞争可能是通过捕食、争夺领地或争夺资源来表现的,反应了不同物种之间的互相依赖关系。

种间竞争可以导致资源的有限利用,进而影响物种的适应和分布。

根据竞争强度和机制的不同,种间竞争可分为互相抑制和透明竞争。

3. 生态系统(Ecosystem)生态系统是指由生物体和与其相关的非生物因素组成的一个特定区域。

生态系统包括了生物群落、生物圈和环境因素。

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相互作用,通过能量、物质和信息的流动和循环来维持生态平衡。

生态系统可以是自然形成的,如森林、湖泊等;也可以是人为构建的,如农田、城市公园等。

二、问题回答题1. 什么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请简要描述。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能量在生物和非生物因素之间的传递和转化过程。

能量从太阳等外部能量源进入生态系统后,通过生物群落中的产生者(如植物)吸收并转化为化学能,再通过食物链或食物网传递给消费者。

能量在食物链中逐级转移,每一级消费者通过摄取下一级的有机物来获取能量。

最后,能量通过生物的新陈代谢和生物体的废物排放被释放到环境中,一部分能量流出生态系统,另一部分则被转化为无机物。

能量流动的最终结果是生物的生长、繁殖和维持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

2. 请解释生态位的概念,并以一个例子说明。

生态位是指一种生物在其所居住的生态系统中所占据的特定生态角色。

它涉及了物种在资源利用和生境利用方面的特征,如食性、生活方式、繁殖习性等。

18秋福师《生态学》在线作业二

18秋福师《生态学》在线作业二

(单选题) 1: 环境因子中对植物有作用的因子是A: 生态因子B: 环境C: 主导因子D: 限制因子正确答案:(单选题) 2: 在光谱中,380--760nm波长X围的光属于A: 紫外光B: 红外光C: 可见光D: 蓝光正确答案:(单选题) 3: 从XX岛沿我国东部北上可能依次遇到的地带性森林分别是A: 雨林、XX松林、常绿阔叶林和落叶林B: 雨林、落叶林、常绿阔叶林和针叶林C: 雨林、常绿阔叶林、针叶林和落叶阔叶林D: 雨林、常绿林、落叶林和针叶林正确答案:(单选题) 4: 某些植物的春化阶段是必不可少的是A: 光照强度B: 光周期C: 低温D: 昼夜变温正确答案:(单选题) 5: 在诸生态因子中()的因子称为主导因子A: 能替代少数其他因子B: 对植物生长发育有明显影响C: 把其他因子的直接作用变为间接作用D: 对其他因子有影响作用正确答案:(单选题) 6: 单元顶极学说中的“顶极”是指A: 气候顶极B: 偏途顶极C: 土壤顶极D: 地形顶极正确答案:(单选题) 7: 地形因子对生物的作用属于A: 直接作用B: 间接作用C: 替代作用D: 补偿作用正确答案:(单选题) 8: 著有《生态学基础》一书并因此获得“泰勒”奖,被誉为“现代生态学之父”的是下列哪位生态学家?A: OdumB: HaeckelC: ClementsD: Tansley正确答案:(单选题) 9: 属于生理有效辐射的光质是A: 红光B: 紫外光C: 绿光D: 红外光正确答案:(单选题) 10: 臭氧层破坏属于A: 地区性环境问题B: 全球性环境问题C: 某个国家的环境问题D: 某个大陆的环境问题正确答案:(单选题) 11: 高斯假说是反映两种之间()的一种现象A: 相互竞争B: 互利共生C: 寄生D: 偏害作用正确答案:(单选题) 12: 最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质地是A: 粘土B: 砂土C: 壤土D: 黄土正确答案:(单选题) 13: 在太阳辐射中,主要引起光学效应,促进维生素D的形成和杀菌作用的光是A: 红光B: 紫外光C: 绿光D: 红外光正确答案:(单选题) 14: 生态学发展大致经历了生态学的萌芽时期,建立时期,巩固时期和A: 生物学时期B: 环境科学时期C: 现代生态学时期D: 现代生物学时期正确答案:(单选题) 15: 一般而言,高纬度地区作物整个生育期所需有效积温较低纬度地区的要A: 多B: 少C: 一样D: 不确定正确答案:(单选题) 16: 对生物起着直接影响的邻近环境称为A: 地区环境B: 生物圈C: 大环境D: 小环境正确答案:(单选题) 17: 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大气中( )的浓度增加A: 二氧化碳B: 甲烷C: 氟氧化合物D: 二氧化硫正确答案:(单选题) 18: 生物在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往往对生态因子与其强度有不同的需求,这是指生态因子的A: 阶段性作用B: 间接作用C: 综合作用D: 不可替代性正确答案:(单选题) 19: 我国东部和南部为森林分布区,向西北依次出现了草原区和荒漠区,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哪一个生态因子所致A: 光B: 湿C: 水D: 土壤正确答案:(单选题) 20: 水生植物的特点是A: 通气组织发达B: 机械组织发达C: 叶面积小D: 根系发达正确答案:(单选题) 21: 从赤道到两极,光照强度随纬度的增加而A: 减弱B: 增强C: 不变D: 略增强正确答案:(单选题) 22: 生活在高纬度地区的恒温动物,其身体往往比生活在低纬度地区的同类个体大,这个规律称为A: Allen规律B: Bergman规律C: Logistic增长D: Titman模型正确答案:(单选题) 23: 在生物群落中,判断一个物种是否为优势种的主要依据是A: 物种数量B: 物种生物量C: 物种的体积D: 物种在群落中的作用正确答案:(单选题) 24: 在一定时间、空间X围内,由同种个体集合,称为A: 群落B: 林分C: 种群D: 林型正确答案:(单选题) 25: 两个不同物种之间共生,对一方有益,但对另一方无害的关系称为A: 寄生B: 附生C: 互利共生D: 偏利共生正确答案:(单选题) 26: 早生植物的特点是A: 根系发达,叶表面积较小B: 根系发达,叶表面积较大C: 根系不发达,叶表面积较大D: 根系不发达,叶表面积较小正确答案:(单选题) 27: 根据生态因子的稳定性程度可把生态因子分为稳定因子和A: 气候因子B: 地形因子C: 外来因子D: 变动因子正确答案:(单选题) 28: 动物在低温环境中降低身体终端的温度,这种适应是A: 生理适应B: 行为适应C: 形态适应D: 对高温的适应正确答案:(单选题) 29: 生态学作为一个科学名词,最早是由()提出并定义的A: E.HaeckelC: G.TansleyD: Darwin正确答案:(单选题) 30: 地球上碳最大的储存库是A: 大气层B: 海洋C: 岩石圈D: 化石燃料正确答案:(单选题) 31: 种类组成贫乏,乔木以松、云杉、冷杉、落叶松为主的生态系统是A: 雨林B: 季雨林C: 落叶阔叶林D: 北方针叶林正确答案:(单选题) 32: 发育起点温度又称为A: 最低温度B: 最低有效温度C: 温度下限D: 温度上限正确答案:(单选题) 33: 在自然环境条件下所诱发的生物生理补偿变化通常需要较长时间,这种补偿变化称为A: 实验驯化B: 气候驯化C: 人工驯化D: 休眠正确答案:(单选题) 34: 下列植物中,属于短日照植物的是A: 冬小麦B: 甜菜C: 萝卜D: 水稻正确答案:(单选题) 35: 对于某种作物,当土壤中的氮可维持250kg产量,钾可维持350kg产量,磷可维持500kg产量,则实际产量一般会在A: 250kg左右B: 350kg左右C: 500kg左右D: 大于500kg正确答案:(单选题) 36: 在北半球从赤道北上可能依次遇到的地带性森林分别是A: 雨林、XX松林、常绿阔叶林和落叶林B: 雨林、落叶林、常绿阔叶林和针叶林C: 雨林、常绿阔叶林、针叶林和落叶阔叶林D: 雨林、常绿林、落叶林和针叶林正确答案:(单选题) 37: 水体富营养化的后果是A: 由于藻类大量繁殖,死后分解要消耗大量氧气,导致渔类因缺氧而死亡,使渔业产量减少B: 由于藻类大量繁殖,使鱼类的食物增加,导致渔业产量增加C: 对渔业产量没有影响D: 使渔业产量忽高忽低正确答案:(单选题) 38: 下列生态系统中,开放程度最大的是A: 湖泊B: 热带雨林C: 农田D: 水库正确答案:(单选题) 39: 阴性植物的特点是A: 光补偿点较高,生长在全光照条件下B: 光补偿点较高,生长在阴湿条件下C: 光补偿点较低,生长在全光照条件下D: 光补偿点较低,生长在阴湿条件下正确答案:(单选题) 40: 大多数植物的生长和干物质积累在变温条件下比恒温条件下A: 有利B: 不利C: 一样D: 不确定正确答案:(单选题) 41: 群丛是植物()分类的基本单位,相当于植物分类中的种。

生态学3-5章作业

生态学3-5章作业

一、名词解释1.种群:同一物种在一定空间的个体的集合2.内分布型:是指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3.年龄结构: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一个种群幼年个体(生殖前期)、成年个体(生殖时期)、老年个体(生殖后期)的个体数目4.动态生命表:根据对同年出生的所有个体存活数目进行动态监察的资料而编制的生命表,又称同生群生命表、特定年龄生命表5.静态生命表:根据某一特定时间对种群作一个年龄结构调查,并根据结果而编制的生命表。

又称特定时间生命表。

6.内禀增长率:内禀增长率是指具有稳定年龄结构的种群,在食物与空间不受限制,同种其它个体的密度维持在最适水平,环境中没有天敌,并在某一特定的温度、湿度、光照和食物性质的环境条件组配下,种群的最大瞬时增长率7.环境容纳量:指在种群生态学中,最高环境容纳量(简称“环境容纳量”)是指特定环境所能容许的种群数量的最大值8.集合种群:局域种群通过某种程度的个体迁移而连接在一起的区域种群9生态对策(生活史对策):指任何生物在某一特定的生态压力下,都可能采用有利于种生存和发展的对策。

10.种内关系:我们把存在于同一种群内部的个体之间的关系称为种内关系11.种间关系:将中所有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称为种间关系12. 密度效应或邻接效应:一定时间内,当种群个体数目增加时,就必定会出现临近个体之间的相互影响,此即密度效应或邻接效应13.竞争排斥原理:生态位相同的两个物种不可能在同一生境内共存;如果生活在同一生境内,由于剧烈竞争,它们之间必然出现栖息地、食物、活动时间或其他特征上的生态位分化14生态位:是生态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主要指在自然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时间、空间上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15.基础生态位:物种理论上占据的生态位空间称基础生态位16.实际生态位:实际占有的生态位空间称实际生态位17.协同进化:两个相互作用的物种在进化过程中发展的相互适应的共同进化他感作用:通常指一种植物通过向体外分泌代谢过程中的化学物质,对其它植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18. 自疏现象:由于某种植物密度的增加,引起同种个体死亡的现象19. 高斯假说:生态位相同的两个物种不可能在同一生境内共存;如果生活在同一生境内,由于剧烈竞争,它们之间必然出现栖息地、食物、活动时间或其他特征上的生态位分化20亲本投资:有机体在生产子代以及抚育和管护时所消耗的能量、时间和资源量称为亲本投资21繁殖成效:个体现时繁殖输出与未来繁殖输出的总和22繁殖价值:是指时间内特定年龄个体相对于新生个体的潜在繁殖贡献23r-选择:一般把有利于增大内禀增长率的选择称为r-选择24K-选择:一般把有利于竞争增加的选择称为K—选择25r-K连续体:r-策略与K -策略只是生物自然选择的两个基本类型,而实际上,同一地区、同一个生态条件下,不同物种有许多不同类型,大多数物种则是以一个、几个或大部分特征居于两个类型之间。

环境生态学作业

环境生态学作业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复习思考题1. 简述耐受性定律及其补充原理。

2. 从形态、生理和行为三个方面阐述生物对极端温度的适应。

3. 试述全球环境的地带性规律及其形成原因。

4. 简述环境因子的分类类型及其生态作用特点。

5. 理解内稳态的概念及生物对环境适应的主要类型。

答:⑴①内稳态(homeostasis): 生物系统通过内在的调节机制使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

②内稳态通过形态、行为和生理适应实现。

③大多数内稳态机制依赖于负反馈过程。

依靠三个基本组成成份:接受器;控制中心;效应器。

负反馈过程(维持哺乳动物血液渗透性)④生物借助于其他的行为机制为自身创造一个适于生存和活动的小环境,是使自身适应更大环境变化的又一种方式。

⑤鼠兔靠躲入洞穴内生活可以抵御-10℃以下的严寒天气,因为仅在地下10厘米深处,温度的变动范围就不会超过 1~4℃。

⑥当外界温度为22~25℃的时候,大白蚁(Macroter-mes natalensis)巢内却可维持30℃±0.1℃的恒温和98%的相对湿度。

白蚁巢的外壁可厚达半米,几乎可使巢内环境与外界条件相隔绝,又由于白蚁的新陈代谢和巢内的菌圃都能够产生热量,这就为白蚁群体提供了可靠的内热来源。

巢内的恒温则靠控制气流来调节,因为在巢的外壁中有许多温度较低的叶片状构造,其间形成了很多可供气体流动的通风管道,空气可自上而下地流入地下各室,从而使整个蚁巢都能通风。

蚁巢内的湿度是靠专职的运水白蚁来调节的,这些运水白蚁有时可从地下50米或更深的地方把水带到蚁巢中来。

⑦澳大利亚眼斑塚雉(Leipoa ocellata)也有类似的行为机制保持鸟巢的恒温,这种奇特的鸟不是靠亲鸟的体热孵卵。

生殖期开始前,雄雉收集大量的湿草并把它们埋藏在大约3米深的巢穴内,不断地翻挖,通风促其腐败产热,直到使巢穴温度达到适宜时为止。

然后雌雉开始产卵,此后,巢穴的温度将保持在34.5℃左右,上下波动不会超过1℃。

随着夏天的到来,太阳辐射将会成为白天巢穴的主要热源,只有在夜间才需要植物腐败所产生的热量。

生态学基础作业

生态学基础作业

《生态学基础》作业第1章绪论名词解释1.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体与其周围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2.恢复生态学:恢复生态学是研究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技术和方法及其生态学过程和机理的学科。

简答题1.生态学按研究对象的生物组织水平划分,可形成什么样的学科体系?答: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区域生态学和全球生态学分析题1.试析现代生态学的特点。

答:1整体观的发展2生态学研究对象的多层次性更加明显3生态学研究的国际性是其发展的趋势4生态学在理论,应用和研究方法各个方面获得了全面的发展第2章生态系统名词解释1.生物圈:生物圈是指地球上凡是出现并感受到生命活动影响的地区。

是地表有机体包括微生物及其自下而上环境的总称,是行星地球特有的圈层。

它也是人类诞生和生存的空间。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简答题1.生态系统的生物组分可分为哪几类,每类请各举两种生物说明。

答:生产者:绿色植物,一些化能合成细菌消费者:鹰,蛇分解者:真菌,细菌2.与一般系统相比,生态系统有何特点?答:生命成分的存在决定了生态系统具有不同于一般系统的特征:1生态系统是动态功能系统;2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区域特征;3生态系统是开放的“自持系统”;4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的功能。

3. 简述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答:1生物生产2能量流动3物质循环4信息传递分析题1.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有哪些?如何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答: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有生物生产,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

构成生态系统的各组成部分,各种生物的种类、数量和空间配置在一定时期均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使生态系统能够各自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结构。

对生态系统的结构特征一般从形态和营养关系两个角度进行研究。

1形态结构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种群数量、种的空间配置(水平分部、垂直分布)、种的时间变化(发育、季相)等构成了生态系统的形态结构。

初中生物生态学练习题及答案

初中生物生态学练习题及答案

初中生物生态学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面哪个生物不属于食物链中的消费者?A. 草食动物B. 食肉动物C. 植物D. 年龄动物答案:C. 植物2. 生态系统中,能量的传递一般是从下至上的方向,称为什么?A. 自养作用B. 营养链C. 食物网D. 群落答案:B. 营养链3. 下列哪个因素不属于影响生物群落结构的生态因素?A. 温度B. 光照C. 土壤类型D. 空气污染答案:D. 空气污染4. 以下哪个物质不属于生态环境的存在形式?A. 有机物B. 无机盐C. 气体D. 光线答案:D. 光线5. 生态平衡是指什么?A. 生物种类数量的稳定B. 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保持稳定C. 生物之间相互依存,共同存在D. 物种之间的相互关系保持稳定答案:B. 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保持稳定二、填空题1. 生态位是指一个具体物种在某生态系统中的______和______。

答案:角色、职责2. 生物圈是地球上有生命的______。

答案:所有地方3. 食物链中的第一环节通常是______。

答案:植物4.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形成了______。

答案:生态网络5. 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物循环通过______的作用进行。

答案:分解者三、简答题1. 解释生态位的概念,并以一个具体例子加以说明。

答:生态位是指一个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所占据的特定角色和职责。

不同生物种类通过其所具备的特点和行为方式,占据着不同的生态位,完成着特定的生态功能。

例如,老虎和狮子都属于食肉动物,它们的生态位是食肉动物在食物链中的消费者。

它们通过捕食其他动物,控制了食物链中食草动物的种群数量,维持了生态系统的平衡。

2. 什么是生态系统?简要描述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特点。

答: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因素组成的一个复杂系统。

它包括生物群落、生物种类、生物之间的相互影响、非生物因素(如气候、水源、土壤等)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生态系统具有以下特点:1)能量的流动和物质的循环是维系生态系统的基础;2)生物之间相互依存,互相影响,形成复杂的食物链和网络;3)生物种群数量和组成相对稳定,维持着生态平衡;4)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因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生态学作业

生态学作业

生态学》课程作业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单选题∙判断题一、单选题(共 8 道试题,共 40 分。

)V1. C.Raunkiaer 的频度定律表明(C )A. 属于低级频度的种类通常较多B. 低频度种的数目较高频度种的数目少C. 频度越高的种的数目越低D. 频度越高的种的数目越高 满分:5 分2. 在光谱中,380—760nm 波长范围的光属于(C )。

A. 紫外光B. 红外光C. 可见光D. 蓝光满分:5 分3. 根据生态因子的性质,可将其分为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人为因子和(A )A. 气候因子B. 地球因子C. 非生物因子D. 外来因满分:5 分4. 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B )A. 群落中一些生物消失了,另一些生物来占据它们的空间,就属于演替B. 光裸的岩石上最先出现的是地衣C. 在弃耕的农田上不可能形成树林D. 不论在什么条件下,群落的演替都能形成树林 满分:5 分5. 对生物起着直接影响的邻近环境称为( D )。

A. 地区环境B. 生物圈C. 大环境D. 小环境满分:5 分6. 当光强度不足时,C02浓度的适当提高,则使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不致于降低,这种作用称为(C )。

A. 综合作用B. 阶段性作用C. 补偿作用D. 不可替代作用满分:5 分7. 氧气对水生动物来说,属于(D )A. 综合因子B. 一般生态因子C. 替代因子D. 限制因子满分:5 分8. 按照演替的起始条件划分,生物群落的演替类型包括(A )A. 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B. 世纪演替、长期演替和快速演替C. 水生演替和旱生演替D. 自养性演替和异养性演替满分:5 分请同学及时保存作业,如您在20分钟内不作操作,系统将自动退出。

二、判断题(共 12 道试题,共 60 分。

)V1. 在动物的繁殖中,绝大多数物种是先由雄性作出求偶行为,在由雌性选择自己喜欢的个体作为配偶,这样一来,某些动物雄性的显著特征,就是通过雌性的优先选择而反展起来的。

(0564)《生态学》网上作业题及答案

(0564)《生态学》网上作业题及答案

(0564)《生态学》网上作业题及答案1:[论述题]目前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有哪些方面?参考答案:(1)全球变化:由于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造成的,出现在全球范围内的,异乎寻常的人类生态环境的变化,就是当今科学界,全国政府及公众关注的全球环境变化或简称全球变化。

(2)生物多样性:指生命有机体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综合体的多样性和变异性。

(3)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4)景观生态学:起源于中欧,是80年代后期较年轻的交叉学科。

近年来,日益成为生态学一个新兴研究热点。

2:[论述题]请写出生物种间相互关系的基本类型及其特征参考答案:3:[论述题]K-对策者生物与r-对策者生物的主要区别参考答案:4:[论述题]种群的年龄结构通常用年龄锥体图表示,包括哪三种类型,各个类型各代表什么含义参考答案:年龄锥体图是以不同宽度的横柱从上到下配置而成的图。

横柱的高低位置表示不同年龄组,宽度表示各年龄组的个体数或百分比。

按锥体形状,年龄锥体可划分为3个基本类型:(1)增长型种群:锥体呈典型金字塔形,基部宽,顶部狭。

表示种群有大量幼体,而老年个体较小,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是迅速增长的种群。

(2)稳定型种群:锥体形状和老、中、幼比例介于增长型和下降型种群之间。

出生率和死亡率大致相平衡,种群稳定。

(3)下降型种群:锥体基部比较狭、而顶部比较宽。

种群中幼体比例减少而老体比例增大,种群的死亡率大于出生率。

5:[论述题]简述生态系统的特点参考答案:(1)生态系统是生态学上的一个结构和功能单位,属于生态学上的最高层次。

(2)生态系统内部具有自我调节、自我组织、自我更新的能力。

(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功能。

如: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

(4)生态系统中营养级数目有限。

(5)生态系统是一个动态系统。

6:[论述题]简述温室气体浓度升高的后果参考答案:(1)出现温室效应,使地表温度升高。

(2)导致极地和高山冰雪消融速度加快、海水受热膨胀,使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受到海水的侵袭。

河狸的生态学作业

河狸的生态学作业

河狸的生态学作业
河狸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水生哺乳动物,它们生活在水边的河流、湖泊
和沼泽等水域中。

以下是河狸的生态学作业:
一、河狸的生物学特点。

1.河狸是一种肉食性哺乳动物,常常以树皮、枝条和水生植物等作为
食物。

2.河狸的体形较大,通常体长可达1米,体重也能达到25公斤以上。

3.河狸具有锋利的门齿和强壮的脚趾,可以切割木材和筑造坝堤。

二、河狸的行为习性。

1.河狸是一种社群性动物,通常在河流或湖泊周边安置栖息地,形成
河狸城。

2.河狸喜欢夜间活动,一般在黎明前回到巢穴内睡眠。

3.河狸通常在夏季筑造坝堤,以这样的方式来调节水位、调节水流和
稳定栖息地。

三、河狸对生态系统的意义。

1.河狸的坝堤可以促进水流缓慢,使河水泥沙淤积,沉淀以便生物生
长和繁殖。

2.河狸的活动可以改变流域水文条件和生物群落,对于维系生态平衡
和改善水质具有重要的作用。

3.河狸的栖息地可以提供食物和庇护给其他水生动物,进一步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总之,河狸是生态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动物,它们在水文与生物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是生态平衡的关键。

(0564)《生态学》网上作业题及答案

(0564)《生态学》网上作业题及答案

(0564)《生态学》网上作业题及答案1:第一次作业2:第二次作业3:第三次作业4:第四次作业5:第五次作业6:第六次作业1:[单选题]下列植物有机物质中的各种化学成分的分解速率最快的是A:木质素B:纤维素C:单糖D:半纤维素参考答案:C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单选题]下列各种初级生产量的限制因素中,在陆地生态系统中最易成为限制因子的是A:二氧化碳B:温度C:水D:营养物质参考答案:C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3:[单选题]下列同化效率最高的动物类群是A:食草动物B:杂食动物C:肉食动物D:碎食动物参考答案:C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4:[单选题]限制浮游植物初级生产量的一个关键因子是A:磷B:碳C:硫D:钾参考答案:A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5:[单选题]雄鹿的叉角形成的原因在于A:攻击B:防御C:性选择D:捕食参考答案:C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6:[单选题]植物光合作用同化量与呼吸消耗量相等时的光合活性辐射强度称为A:饱和点B:补偿点C:平衡点D:稳定点参考答案:B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7:[单选题]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每一年龄阶段个体数目的比率,通常用()表示A:年龄结构图B:年龄金字塔图C:年龄分布图D:年龄组成图参考答案:B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8:[单选题]雄孔雀美丽的尾巴形成的原因在于A:竞争B:攻击C:性选择D:适应环境参考答案:C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9:[单选题]酸雨中含有的酸性化合物是A:HCl与H2SO4B:HNO3与HClC:H3PO4与HNO3D:H2SO4与HNO3参考答案:D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10:[单选题]()陈述了来自冷气候中的内温动物与来自温暖气候的内温动物相比,趋向于具有更短的末端(耳朵和四肢)。

A:比尔定律B:阿伦法则C:Hamilton定律D:贝格曼规律参考答案:B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生态学1、在你所从事的学科中,是否存在尺度现象?请举例说明并解释其出现的可能原因。

(10分)2、哪些生活史特别容易引致物种灭绝?为什么?(15分)3、试举2例在中国成功入侵的外来物种。

它们属于何种生活史对策。

为什么?认清其生活史是否有利于应对这些入侵种?(15分)4、限制种群增长的因素是什么——种群数量、气候、资源、污染物、天敌、疾病、或社会因素?举出当地一些动植物的例子,并进行具体分析。

(15分)5、能不能指望用生物控制措施完全取代化学杀虫剂?为什么?(15分)6、植食性动物取食对植物是有害、有利、还是无影响?你认为可从哪些方面分析和认识草原植物和植食性动物(昆虫、鸟类、偶蹄类)的关系及其相互作用?(15分)7、随着我国各地城市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农田生态系统将消失,并被城镇化生态系统取代,如何从社会、经济和生态学的角度认识这种变化?(15分)1、在你所从事的学科中,是否存在尺度现象?请举例说明并解释其出现的可能原因。

(10分)举例来看,比如种群的分布格局,在100m2的范围内,森林里的数目可能表现为均匀的分布,但是在10000m2的范围内来看,森林内乔木的分布就可能是聚集分布;再比如森林的演替,如果你的研究时间尺度短,你可能会发现森林是线性变化的,总是有物种的变化,但是如果时间够长,又可能发现它是循环变化的,总是会变回来的。

这就是尺度问题,研究不同的问题就要注意对应的尺度。

1景观生态学定义:尺度效应是一种客观存在而用尺度表示的限度效应,只讲逻辑而不管尺度无条件推理和无限度外延,甚至用微观实验结果推论宏观运动和代替宏观规律,这是许多理论悖谬产生的重要哲学根源。

有些学者和文献将景观、系统和生态系统等概念简单混同起来,并且泛化到无穷大或无穷小而完全丧失尺度性,往往造成理论的混乱。

现代科学研究的一个关键环节就是尺度选择。

在科学大综合时代,由于多元多层多次的交叉综合,许多传统学科的边界模糊了;因此,尺度选择对许多学科的再界定具有重要意义。

等级组织是一个尺度科学概念,因此,自然等级组织理论有助于研究自然界的数量思维,对于景观生态学研究的尺度选择和景观生态分类具有重要的意义。

尺度是研究客体或过程的空间维和时间维,可用分辨率与范围来描述,它标志着对所研究对象细节了解的水平。

在景观学研究中,空间尺度是指所研究景观单元的面积大小或最小信息单元的空间分辨率水平,而时间尺度是其动态变化的时间间隔。

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基本上对应于中尺度范围,即从几平方公里到几百平方公里、从几年到几百年.格局与过程的时空尺度化是景观生态学的研究热点,尺度分析和尺度效应受到格外重视和发展。

尺度分析一般是将小尺度上的斑块格局经过重新组合而在较大尺度上形成空间格局的过程,与之相伴的是斑块形状趋向规则化以及景观类型的减少。

尺度效应表现为:最小斑块面积和随尺度增大而增大,其类型则有所转换,景观多样性减小。

通过建立景观模型和应用GIS技术,可以根据研究目的选择最佳尺度,并对不同尺度的研究成果进行转换。

由于景观尺度上进行控制性实验代价高昂,因此尺度的转换技术愈显重要。

尺度外推涉及到如何穿越不同尺度约束体系的限制,至今仍是一难点。

时空尺度的对应性、协调性和规律性是一重要特征,通常研究地区越大、相关的时间尺度越长,生态平衡即自然界在动荡中表现出的与尺度有关的协调性。

生态系统在小尺度上常表现出非平衡特征,而大尺度上仍可体现出与平衡模型相似的结果,景观系统常常可以克服其中局部生物反馈的不稳定性。

尺度性与持续性有着重要联系,细尺度生态过程可能会导致个别生态系统出现激烈波动,而粗尺度的自然调节过程可提供较大的稳定性。

在较高尺度上,作为非线性耗散系统演化中一种普遍现象的混沌可提高景观生态系统的持续性而避免碎裂种群(Metapopulation)灭绝。

大尺度空间过程包括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生境破碎化、引入种的散布、区域性气候波动和流域水文变化等。

在更大尺度的区域中,景观是互不重复、对比性强、粗粒格局的基本结构单元。

景观和区域都在“人类尺度”上即在人类可辨识的尺度上来分析景观结构,把生态功能置于人类可感受的范围内进行表述,这尤其有利于了解景观建设和管理对生态过程的影响。

在时间尺度上,人类世代即几十年的尺度是景观生态学关注的焦点。

Carpenter与Kitchell[10]用了一个水生生态系统模型来研究生态系统组分的关系结构时发现,当每三天一次测定藻类生产力和浮游动物生物量时,它们的关系显示为负关联;然而如果每六天测定一次的话(此时营养素的季节变化变的非常重要),它们的关系显示为正关联。

在这个例子中湖水的取样频度影响了观察到的浮游植物丰盛度与浮游动物丰盛度之间的关系,这两个表面看来矛盾的结果表明了尺度的不同会导致结论的差异。

2、哪些生活史特别容易引致物种灭绝?为什么?(15分)答:生物的生活史:是指一个生物其从出生到死亡所经历的全部过程。

称为生活史(life history)或生活周期(life cycle)。

包括出生、生长、分化、繁殖和衰老等过程。

不同种类的生物生活史类型存在巨大差异。

生活史的关键组分包括身体大小、生长率、繁殖和寿命。

1物种个体体型大小与其寿命有很强的正相关关系,并与内禀增长率有同样强的负相关关系。

从生存角度来看:体型大、寿命长的个体在异质环境中更有可能保持它的遗传功能不变,种内和种间竞争力更强,捕食成功率高等,利于较大个体的存活。

小个体物种由于寿命短,世代更新快,可产生更多的遗传异质性后代,增大生态适应幅度,使进化幅度更快。

从生存角度看,体形大、寿命长的个体在异质环境中更有可能保持它的调节功能不变,种内和种间竞争力会更强。

就好像自然界体形庞大的怪兽,随时可以威胁其他生物,而自身的面临的危险却微乎其微的道理。

2迁移的影响,迁移(migration) 有两方面的意思,第一,是指迁入和迁出联合效应, 第二,周期性的离开和返回。

动植物扩散的生物学和生态学意义:①可以使种群内和种群间的个体得以交换,防止长期近亲繁殖而产生的不良后果。

②可以补充或维持在正常分布区以外的暂时性分布区域的种群数量。

③扩大种群的分布区。

交换个体,增大基因流,防止近亲繁殖补充或维持暂时性分布区内的种群规模3繁殖在自然选择压力下的进化速度,一次繁殖和多次繁殖:一次繁殖生物(semelparity):在生活史中,只繁殖一次即死亡的生物称为一次繁殖生物如一年生植物、昆虫等。

特点: a、个体发育各阶段只进行一次 b、在不利于生物生长或生存的恶劣条件下,一次繁殖不占优势。

多次繁殖(iteroparity):而一生中能够繁殖多次的生物称为多次繁殖生物。

如:大多数多年生草本植物、全部乔木和灌木树种、高等动物如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以及鱼类的绝大多数种类。

多次繁殖有利于物种大面积繁殖,保持物种数量。

观察了大量生物化石类群之后人们发现在正常地质年代形态性状单一的类群容易灭绝而那些形态性状多样的类群则具有较高的生存率 Anstey 1978 1986 两个种数相同的属在形态性状多样性方面可能相差极大生物体的每一个外部形态都和它特定的生理功能相关联形态性状多样的类群往往具有多样化的生理功能以及较完善的生态适应性形态性状单一的类群似乎缺乏比较多样化的生理功能尽管它们可能在某些生理功能方面具有一定优势缺乏对外界干扰的应变能力这可能是形态性状单一的类群易灭绝的主要原因3、试举2例在中国成功入侵的外来物种。

它们属于何种生活史对策。

为什么?认清其生活史是否有利于应对这些入侵种?(15分)中国成功入侵的外来物种例如有1.稻水象甲学名:Lissorhoptrus oryzophilus Kuschel 别名:稻水象我国首先于1988 年在河北唐海发现此虫,接着先后在天津、辽宁、山东、吉林、浙江、福建、北京、安徽、湖南、山西、陕西和云南(2007)发现。

入侵危害:主要危害水稻。

成虫沿稻叶叶脉啃食叶肉,留下长短不等的白色长条斑。

幼虫咬食稻根,造成断根,使稻株生长矮小,分蘖数减少,稻谷千粒重下降,从而影响产量。

2.马缨丹学名:Lantana camara L. 别名:五色梅、如意草马鞭草科,直立或蔓性灌木,高 1-2 米,枝长可达 4 米。

明末由西班牙人引入台湾,由于花比较美丽而被广泛栽培引种,后逃逸。

现在主要分布于台湾、福建、广东、海南、香港、广西、云南、四川南部等热带及南亚热带地区。

入侵危害:常以蔓生枝着地生根进行无性繁殖。

适应性强,常形成密集的单优群落,严重妨碍并排挤其他植物生存,是我国南方牧场、林场、茶园和橘园的恶性竞争者,其全株或残体可产生强烈的化感物质,严重破坏森林资源和生态系统。

有毒植物,误食叶、花、果等均可引起牛、马、羊等牲畜以及人中毒。

外来入侵物种,是指那些出现在其过去或现在的自然分布范围及扩散潜力以外的物种、亚种或以下的分类单元,包括其所有可能存活、继而繁殖的部分、配子或繁殖体。

地理分布:目前分布在河北、辽宁、吉林、山东、山西、陕西、浙江、安徽、福建、湖南、云南、台湾等省市。

国外主要分布在美国、日本、韩国、朝鲜等国家。

分类地位:鞘翅目Coleoptera,象甲科Curculionidae形态特征:成虫体长2.5-3.8毫米,头部延长成象鼻状。

前胸背板中部、鞘翅中部黑色,身体其余部分褐色。

卵长约 0.8 毫米,圆柱形,刚产下时白色。

老龄幼虫体长约10 毫米,白色,无足,头部褐色,腹部背面有几对呼吸管。

老熟幼虫在寄主根上作茧,茧大小和形状似绿豆,幼虫在茧内化蛹,蛹白色。

生物学特征:在我国双季稻区一年发生 2 代,但主要以第一代产生危害,第二代发生轻。

成虫主要在田边坡地、田埂上、沟渠边等场所的土表、土缝中越冬,越冬场所一般有茅草等禾本科植物。

越冬成虫第二年春末夏初先取食幼嫩寄主植物,等秧田揭膜或稻秧移栽后再迁移到稻苗上取食。

卵产在浸水的叶鞘内,幼虫孵化后不久就转移到稻根取食。

在稻根上结茧化蛹,成虫羽化后大部分飞离稻田(少数留在田埂上)越夏并接着越冬。

成虫有趋光性,假死性。

防治方法:稻水象甲一旦传入后就很难根除,因此加强检疫是防止其扩散蔓延的关键。

禁止从疫区调运秧苗、稻草、稻谷和其他寄主植物,禁止将疫区的稻草或其他寄主植物用于填充材料。

在 4-5 月份越冬后成虫开始取食期间,可通过察看水稻秧苗等寄主植物上有无条状取食斑,以便及早发现。

防治方法上,可通过调整水稻移栽期、合理排灌水来避害,或者通过物理诱捕来杀灭成虫,也可通过施用农药来防治。

现在还没有切实有效的生物防治方法。

分类地位:英文名:Common lantana 形态特征:直立或蔓性灌木,高 1-2 米,枝长可达 4 米。

茎枝均呈四棱形,有短柔毛,通常有短的倒钩状刺。

叶对生,卵形至卵状长圆形,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心形或楔形,边缘有钝齿,表面有粗糙的皱纹和短柔毛,背面有小刚毛,揉烂后有强烈的臭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