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1 校本课程开发案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力滔滔小组校本课程开发——背景、理念和目标的设计
五力滔滔小组:陈丹瑶 罗景尹 杨一格 漆晴 辛宜雯 指导老师:潘蕾琼
一、课程选题背景
性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从“性别意识、性别认同、身体保护”三方面入手研发,开 设“活泼又干净,明了又渐进”的性教育课程,使小学生能够正视、了解性的相关知识,正 确地分析、对待性这个话题,最终在小学生头脑中形成一种完整、健康的性观念。
(一)我国性教育政策缺乏执行的监督和评价 1944 年,第三次联合国国际人口与发展大会在开罗举行,大会发布了《关于国际人口 与发展行动纲领》指出:要满足青少年教育的服务的要求,使他们能够积极地、负责地对待 性的问题。我国政府根据大会精神作出了积极地响应,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包括《中 小学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大纲》、《中小学毒品预防专题教育大纲》、《中国德育大纲》、《学校 卫生工作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儿童权利公约》等纲要性文件及政策 法规,以法律形式规定学校要对未成年人进行青春期性教育,开设性健康教育课程。 纵观 我国发布的有关青少年性教育的政策法规,政策从宏观地指导计划生育和青春期教育逐渐向 青少年性安全、性保护、性权利等方面的内容过渡,内容更加完善和丰富。但政策执行的监 督和评价几乎没有涉及,在我国大多数中小学性教育开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科学性教育观念不 够深刻、教育内容不够全面、教育方式不够灵活、辅导教材不够配套、专业教师队伍不够齐 全,共同参与不够积极以及具体政策规定不够健全等众多问题,使得中小学性教育开展缓慢, 成效并不显著,科学健康的性教育知识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比较而言,国外对于性教育重视程度高,执行力度强,各国注重青少年的性教育从学 会说那个的实际需要出发,使性教育从青少年熟悉并易于接受的家庭人际关系出发,并取得 了较好的成效。瑞典是世界上第一个推行青春期性教育的国家。瑞典性教育很有成效,少女 妊娠和人流数明显减少,性病性犯罪比例也在下降。荷兰也是开展早期性教育比较成功的国 家,儿童从 6 岁就开始接受性教育。在欧洲国家中,荷兰青少年未婚怀孕的比率是最低的。 在英美等国家较为流行的“同伴教育”,是利用朋辈间的影响力,通过发展青少年的自我教 育和自助群体,抵御来自社会的消极影响。这一方式改变了青春期性教育中传统教育者老师、 家长与受教育者之间的沟通障碍。
① 董亚玲. 昆明市小学高年级女学生性教育现状及策略研究[D].云南,2015. ② 王雯,王荣丽. 科学性教育应遵循的哲学原则[J]. 中国性科学,2006,07:36-38. ③ 王雯,王荣丽. 科学性教育应遵循的哲学原则[J]. 中国性科学,2006,07:36-38.
三、课程选题目标定位
通过查阅文献,笔者发现,国内外性教育内容的确立,有一个发展过程。过去,性教育 目标局限在生理卫生、性病知识、生殖系统、人际交往等方面,现在提倡性教育的内容与目 标应包括性的所有内容,如性别角色的进入、性身份的认同、性态度的确立、性意识的发展、 性的生理需要与心理健康,以及性的道德和责任感的确立等。①
① 奚晓华. 小学五年级学生青春期性教育的实践研究[D].上海,2014.
的学习机会,确保课程与小学生心理生理发展、小学生学习特点相匹配,消除小学生对于性 相关知识的迷茫与羞耻感。学生们通过教师的引导独立地进行问题探讨、情境演练等多种多 样的活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也能引起学生对于性相关知识的学习,提高他们的接受程度。
(二)心理学理念 1. 性别认同理论 皮亚杰认为个体的发展实质是认知结构即图式的不断调整与更新,通过同化、顺应和平 衡这三大机制,个体的认知结构不断与环境相适应,实现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科尔伯格把 皮亚杰的观点运用于社会认知领域,提出了 “性别恒常性”的概念。他把性别恒常性定义 为对性别基于生物特征的永恒的认识,它不依赖于事物的表面特征,不会随着人的发式、衣 着、活动的变化而变化。他认为,性别认同是孩子性别学习的基本组织者和管理者,当他们 /她们获得性别认同时对性别的信念就固定下来并且不可逆转,个体积极地评价自己的性别 并且表现出与性别概念相一致的行为,形成了性别刻板概念。Slaby 和 Frey 进一步把儿童性 别恒常性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 - 3 岁),儿童首先形成性别同一性(gender identity) 阶段,即识别自己和他人性别特征的能力;第二阶段(3-5 岁),性别稳定性(gender stability) 阶段,儿童认识到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的性别是稳定不变的;第三阶段(5-7 岁),性别 一致性(gender consistency)阶段,儿童已经认识到性别不会随外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性别 一致性的获得意味着儿童完全获得了性别恒常性。认知发展理论从性别恒常性角度解释儿童 的性别认同发展,认为性别认同基于个体的生理性别同时与个体的认知发展密切相关,强调 基于个体生理性别而形成的性别角色的固着化。① 2. 性本能理论 著名的奥地利学者弗洛伊德对性心理有不同于他人的研究,他把性心理作为生活的 最基本动力。他在 1905 年撰写的《性学三论》集中体现了他的观点。他的性本能理论认为: [14]人精神活动的能量来源于人的本能,本能是推动个体行为的内在动力。人类最基本的 本能分为两类:一类是生的本能,另一类是死亡本能或攻击本能,生的本能包括性欲本能和 个体生存本能,其目的是保持种族的繁衍与个体的生存。在弗洛伊德眼里,性欲有着广义的 涵义,是指人们一切追求快乐的欲望,性本能冲动是人一切心理活动的内在动力,当这种能 量积聚到一定程度就会造成机体的紧张,机体就要寻求途径释放能量。 弗洛伊德将人的性心理发展划分为 5 个阶段:①口欲期;②肛门期;③性蕾欲期;④ 潜伏期;⑤生殖期。刚生下来的婴儿就懂得吸乳,乳头摩擦口唇粘膜引起快感,叫做口欲期
美国 1991 年出版的《全国性教育综合大纲》认为,性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儿童和青 少年的性健康,帮助他们正确理解性观念,向他们提供保护自己性健康的知识和技能,以及 培养他们作出更多有关两性关系决定的能力。 ②日本文部省编辑的《关于学生指导中的性指 导》提出总的性教育目标是把性作为人格的基本部分给予综合看待,树立男女平等的正确异 性观,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规范,形成高尚的人格。印度性教育的目的是提供信息;确立 价值观;学会人际交往技巧与加强责任心。荷兰性教育目标包括人类性生理发展、性情感发 展、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做决策的技能以及交流技能等。③
① 陈晓瑜. 青春期女生性别认同研究[D].南京,2012.
性欲。1 岁半以后学会自己大小便,粪块摩擦直肠肛门粘膜产生快感,叫做肛门期性欲。儿 童到 3 岁以后懂得了两性的区别,开始对异性父母眷恋,对同性父母嫉恨,这一阶段叫性 蕾欲期,其间充满复杂的矛盾和冲突,儿童会体验到俄底普斯情结(或称为恋母情节)和厄 勒克特拉情结(或称为恋父情节),这种感情更具性的意义,不过还只是心理上的性爱而非 生理上的性爱。只有经过潜伏期到达青春期性腺成熟才有成年的性欲。成年人成熟的性欲以 生殖器性交为最高满足形式,兼具繁衍后代的功能,这就进入了生殖期。弗洛伊德认为成人 人格的基本组成部分在前三个发展阶段已基本形成,所以儿童的早年环境、早期经历对其成 年后的人格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许多成人的变态心理、心理冲突都可追溯到早年期创伤性 经历和压抑的情结。①
二、课程选题理念
目前我国各地小学对性教育重视程度还有待提高,学校内部对于性教育相关课程缺乏合 理的设置,所以小学阶段的性教育课程的开发显得尤为重要与紧迫。性教育课程选题的基本 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通过在小学开设性教育课程,能够满足小学生正确认识有关性的 生理、心理知识,学会自我保护的需要,提供平等的关于性的学习机会,确保课程与小学生 心理生理发展、小学生学习特点相匹配,消除小学生对于性相关知识的迷茫与羞耻感。
由以上国内外性教育目标的设置我们可以了解到,简单的生理卫生知识并不等于性教育 的全部。品格的塑造、性别的认同、对自我的悦纳与保护以及性别平等观念等也应该成为性 教育的重要目标。
在新时代背景下,性教育课程的目标设置不仅要符合“全面性”原则,成为包括人生观、 价值观、性生理知识、性心理知识、性伦理知识、性法律知识、性病预防等全方位的教育, 也要考虑小学学生的身心发展程度,符合 “时序性”原则,使课程内容符合各阶段小学生 的年龄特点。
中国上海理工附属小学性别教育课程目标是:了解本课程的实用性和必要性,初步 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珍惜生命,并尊重他人;初步了解小学不同年龄阶段男孩、女孩生 理上、心理上的差异和变化,认同自己的性别,了解和接纳异性,体会成长的快乐;初步懂 得自己是身体的主人,爱护自己的身体,不允许他人侵犯,学会基本的身体保护方法和技能, 应对实际生活中的突发事件。 ④
(二)性教育对象忽略关注小学生 我国性教育的对象往往只针对初中学生,而忽视了对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实际上由于 生活条件的提高、传播媒介的催化,许多学生在小学中高年级已经开始青春期的发育。部分 女孩子的青春期普遍比以往提前到 10 岁左右,正是小学高年级阶段,迫使小学高年级女学 生面临着“小升初”和青春期生理心理的多重Biblioteka Baidu力,性教育应是这些小学生成长中的“必修 课”。在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英国、日本等,人们已经重视对小学生进行性教育, 从小学就开始引入“性教育”,并纳入教学计划。但在我国还没有形成适合中国国情、符合 小学生年龄特征的性教育模式。这使得我国性教育在小学中名存实亡,小学生无法公开坦然 地接受生理、心理和伦理等方面系统科学的性教育。 青春初期可塑性及吸收能力强,性教育成效大而且及早获得性知识,将来不易受错误性 信息影响,还有助于孩子建立健康的性价值观,日后做出负责任的决定性教育还可让孩子明 白保护身体的重要及如何处理性侵犯的情况。
(一)课程理念 小学性教育课程包括:性别认识,性生理、心理发展,性道德,以及自我保护等多个方 面,各个模块之间相互关联。在学校青春期性教育过程中要注意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不仅 采用讲授的方法,还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展讨论、指导阅读、情境模拟、角色扮 演、游戏、实践体验、小课题研究、拓展训练等活动,使学生在各种学习活动过程中自主获 取知识、自我教育,在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发展,在自我保护与保健、异性交往能力和 方法等方面得到提高。① 本课程主要采用了学生实践、主动感知,教师辅助指导的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 将性教育相关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学生实践结合起来。通过在小学开设性教育课程,能 够满足小学生正确认识有关性的生理、心理知识,学会自我保护的需要,提供平等的关于性
(三)哲学理念 小学性教育课程的开设需要遵循主从性。“性”科学的特殊性,要求实施性教育又必须体 现主从性、突出重点。②而性教育的受众群众的重点包含着青少年,所以在事实上,性教育 受众的对象并不全都是学生,我们进行性教育课程的前提首先是要进行自我的学习,同时, 性教育的开展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支持与配合。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出生进入社会 后的第一课堂,也是人一生驻留时间最多、对人的青春期影响最大的社会环境。③而学校作为 接受系统化教育的重要场所,在学校中接受关于性的生理、心理、道德、法制等知识,才能 健全人格的发展。所以小学性教育课程的实施要进行家校合作,才能真正意识到性教育的重 要性,发挥学校与家庭的双重作用。 此外小学性教育课程也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要根据由浅及深、由表及里的来进行课程 实施。小学生对于性是非常敏感的,所以需要进行一定的铺垫,让小学生逐步拜托羞涩,树 立正确的科学观念,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实施。 (四)社会学理念 小学性教育课程的开设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发展,对于学生性健康教育,要提前做 好准备,打好基础。学生需要在自身生理心理发生变化之前,提前了解相关知识,而不能在 进入青春期之后还对性相关知识一知半解。小学性教育课程的开设有助于小学生们了解人与 人之间的交往方式,关注自身情感态度的变化。学习性的相关知识,不仅能够对自身心理生 理发育有一个系统性的理解,更需要掌握一些与人交往和自我保护的技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