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元气论对中医学的渗透
(一)说明生命过程的物质和运动性 元气论认为万物的本原为气,人作为万物之一也是由气凝聚而成。气 维持着生命活动的全过程,气一旦离散,生命也就随之终止了。人的 生命始于气聚,终于气散。 (二)说明人的整体性和联系性 气作为基本物质,不仅构成了人体各个有形的组织器官,而且还弥散 于躯干之内,各组织器官之间,周流不息,无所不至。物质组成上的 同一性和无形之气贯通其间,使得人的各个组成部分密切关联,形成 一个统一的整体。 (三)说明生理现象和病理过程 中医学广泛运用元气学说解释生理现象。中医学以气的充沛与否,气 的运行是否正常协调等,来阐述生理现象或病理过程。
咸属阴
第三节
五行学说
“五行”的基本概念
定义为: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与之相关 的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变化。
五行的特性
木:“木曰曲直”。来形容具有生长、升发、条达、 舒畅等特性的事物及现象。
火:“火曰炎上”。是指具有温热、升腾、向上的特 征。
土:“土爰稼穑”。指具有生化、承载、受纳特性的 事物和现象。
五 行 生 克 图
五行相生
“相生”,指的是五行中某一行事物对于另一行 事物具有促进、助长和资生作用。
五行相生的规律和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 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பைடு நூலகம்
五行相克
“相克”,指的是五行中某一行事物对于另一行 事物具有抑制、约束和消弱等作用。又称“相盛”
五行相克的规律和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 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 、相关性 、普遍性 、相对性 、可分性
(四)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 、阴阳的交感相错:阴阳的交感就是指阴阳的交互作用,相错则 是指这种作用十分错综复杂。
、阴阳的对立制约:即阴阳相反,如:上与下、升与降、天与地
、阴阳的互根互用:即阴和阳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对方而单独存 在。
、阴阳的消长和平衡 :指的是阴阳两者始终处于运动变化之中。
协调,就是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
• 、确定治疗原则
• ()损其有余
• ()补其不足
• 、归纳药物性能

()归纳药性:主要将药物分为寒、热、温、凉四种药性, 又称为“四气”。其中,寒、凉属于阴,温热属于阳。

()分析五味:五味是指药物的辛、甘、酸、苦、咸等味。 此外,还有淡、涩等味。其中辛、甘、淡味属阳;酸、苦、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阴阳,是对相关事物或现象相对属性或同一事物内部对立双方属 性的概括。
(二)阴阳的特征
阴和阳的基本特征可概括为:凡是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
热的、明亮的、无形的、兴奋的,都属于“阳”;凡是相对静止
的、内向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有形的、抑制的,都是 属于“阴”。
(三)阴阳 的
、气是构成万物的本原
{ 有形,即气的聚合状态
气的两种基本存在的形式
无形,即气的弥散状态 、气是运动不息的物质 ()气的运动变化促成了自然界一切事物的纷繁变化。 ()气的运动取决于气自 身所固有的阴和阳两个方面的相互作用。 、气是感应现象的中介 在普遍存在的自然感应现象中,人们认为气是起中介性作用的物质。
五行的特性
金:“金曰从革”。凡具有肃杀、潜降、收敛特性 的事物及现象。 水:“水曰润下”。是指凡具有寒凉、滋润、向下、 静藏等的特性和作用的事物和现象。
五行的生克关系
五行学说不仅用于归类推衍自然界万物,更 重要的是以相生、相克等关系来探索和阐释 复杂系统内部各部分之间的互相联系和自我 调控机制,这部分内容是五行学说的精华所 在。
第二节
阴阳学说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是古人 用以认识自然和解释的理性知识,包含着丰富 的辩证法思想和方法论内容。
阴阳学说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是在 阴阳二气的相互作用下滋生、发展和变化着的; 认识和四节的关键在于分析既相互对立、又相 互统一,相反相成的两种物质势力,即阴和阳 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变化规律。
相生相克的关系
五行相生和相克是同时存在、互相联系的。这 种联系体现为“生中有克”和“克中有生”。 只有这样,自然界才能维持协调有序,人也能 维护其生理稳态,着被称作“生克制化”。
{ 没有生就没有事物的发生和发展
生与克 没有克就没有事物的克制和有序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五行学说在中医理论体系建构过程中,起到了 三个作用:
• 指导疾病诊断 • 、辨别色泽分阴阳:色泽鲜明的,病属阳;色泽晦
暗的,病属阴。
• 、辨别声息分阴阳:语声洪亮高亢、言多躁动为阳, 属实证、热证;语声低微无力,言少沉静为阴,属 虚证、寒证。
• 、辨别脉象分阴阳:脉象既可从部位,又可根据脉 动过程、脉搏次数来分辨阴阳。
• 指导疾病治疗

由于疾病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阴阳失调;因此, 调整阴阳,不其不足,泻其有余,恢复机体的阴阳平衡与
第二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识 世 界 的 自 然 观 。

, 可 视 为
主 导 中 国 古 人 认
于 先 秦
, 成 书 于 战 国 末 年 及
学 的 一 个 重 要 范 畴 。
它 萌 生
元 气 论
, 是 中 国 古 代 哲
第 一 节
元 气 论
元气论的主要内容
(一)基本概念:元气论中的“气”,是指构成自然界万物的、十分活跃 的 细微物质。 (二)气的基本特征:
、阐释五脏的相互关系:五脏的功能不是孤立 的,而是相互联系的。中医学借助五行以探索 五脏生理功能之间的内在联系,即相互资生和 制约关系。
、利用五行来分析归纳脏腑等组织器官的特点 或属性。
、借助五行生克制化来分析和研究各脏腑系统 生理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
、运用五行生克的异常来阐述病理情况下各脏 腑系统的相互影响。
用五行解释生理现象
五行学说广泛渗透于中医学对生理现象的解释。
、说明五脏的生理特点:五行学说将脏腑分别 归属于五行,并以五行来说明各脏的生理特性。
、阴阳的相互转化 :指在一定条件下阴阳可各自向其对立面转化。
• 阴阳对病理变化的说明 • 、阴阳偏胜:《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说:“阴胜 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
• 、阴阳偏衰:《素问 调经论》指出:“阳虚则外 寒,阴虚则内热”。
• 、阴阳互损 • 、阴阳转化:《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中的“重寒 则热,重热则寒”、“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即指 这类病理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