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 论述题
简答题及论述题

【简答题及论述题】1.《氓》以对比手法刻画人物性格的特点:(1)对比的焦点一是双方对对方不同的态度,二是两个人物本身思想行为的前后变化。
(2)通过前后对比、相互映衬,显出两个人的善恶美丑及彼此间的强烈反差。
2.以被弃为界,分析《氓》的女主人公形象:以结婚为界,分析氓的形象:(1)女主人公由单纯、天真、热情而略带软弱转变为成熟、理智、冷静而坚毅刚强。
(2)氓在婚前“信誓旦旦”急于成亲,婚后“至于暴矣”终至遗弃,暴露了他忠诚是假,虚伪是真的本质。
3.分析《国殇》第一段,全景鸟瞰,局部特写,动静结合的特点:(1)第一段写激战。
①描写旌旗蔽日、敌军压境的壮阔场面,有鸟瞰全局之势。
②在此背景下描写敌我短兵相接:陷入泥潭的战车、死伤的战马、楚军鼓手不屈不挠的身影,如一组组特写。
③“严杀尽兮弃原野”激战之后的寂静与先前激战的场面形成强烈对比,动静结合。
(2)第二段礼赞为国捐躯的战士。
前段为后段的铺垫,后段为前段的升华。
外形描写与精神赞美相结合。
4.分析《哀郢》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特点,即怎样通过流亡历程的叙写表达深沉的思想感情:(1)在叙述自己流亡过程的同时,不断抒发对故都的思念和对楚国命运的忧虑。
(2)表现为:离开郢都频频回首,思君念国;至洞庭湖向东,梦魂思念,离都日远;到了陵阳,恍恍惚惚,忧愁相接。
然后总结郢都沦陷、百姓流亡、自己流放的原因在于君王亲近小人,小人日进,诬陷贤者,贤者日益疏远。
5.《冯谖客孟尝君》如何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刻画冯谖、增强文章趣味:(1)抑:冯谖“无好”“无能”,弹铗而歌,诛求无厌,有了车则招摇过市,炫耀于人。
(2)扬:而后收债于薛,市义而归,棋高一着;深谋远虑,“复凿二窟”。
可见冯谖奇异性格与不凡的见识。
6.分析《项羽本纪》项羽形象的性格特征:(1)钜鹿之战、鸿门宴、垓下之围和乌江自刎等场景,刻画了项羽缺乏智谋、勇武粗豪的性格。
尽管他在战场上叱咤风云,所向无敌,不可一世,然而,勇武有余而谋略不足。
简答题 论述题题目

简述终身教育思想及其对教师教育教学的意义。
论述题:有些教师说,他们没有学过教育学,但一样办了几十年的教育,还有些教师说,孔子没有学过教育学,但并不妨碍他成为万世师表。
你认为上述观点正确吗?运用所学原理进行分析。
参考:该观点是不全面的。
这些教师认为没有教育理论,一样可以有教育实践,他们忽略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密切关系。
不能否认一些教师根据自己的经验,在教学领域有一定的成就。
理论来自于时间,又反过来影响实践。
现代教育学汇集古今中外众多教育学的思想荟萃,对象现代教育活动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教育工作者应该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进行实践,没有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没有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
教育理论对教育工作者意义重大,从理论功能上讲,它有助于解释教育实践,指导教育实践,推动教育改革;从实践意义上讲,它有助于树立科学的教育观,提高教育质量为学习其他相关学科奠定理论基础,缺少理论的知道,实践难以取得成效。
我国教育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着重研究我国社会主义初期阶段的教育,批判地继承教育学遗产,吸取当代中外教学经验,用以指导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实践。
孔子是一位实践经验非常丰富的老师,它不仅拥有丰富的教育经验,而且还善于总结经验并上升到理论高度。
温故而知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等都是他总结经验后提出的教学理论,在当代也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
但是孔子的教育和现代教育也有很大的不同。
时代不同,社会背景也不同,教育目的,目标不同,因此,只因孔子没学过教育学而否定教育学的意义价值是说不通的。
简答题:简述教育对发展生产力的作用?答:教育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同时教育也对生产力发展起促进作用。
(1)通过教育可以实现劳动力的再生产,把可能的生产力变为现实的生产力,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2)教育还是实现科学知识和技术的生产和再生产。
论述题:如何改善和促进教育公平?案例分析:学生发散思维,具有创造性的回答三番四次被老师批评,就这个案例,老师的教学行为契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哪些特点?依据现代教育理论评价这种教学行为。
简答题和论述题的区别是什么

简答题和论述题的区别是什么
简答题和论述题的区别
1、篇幅程度不同
论述题就是要长篇大论,跟写议论文一样有例证最好,尽量详述。
而简答则是要把论点概述出来,用最少的话说最明白的道理或事。
2、大体方向不同
简答题一般是要你列出关于这个题目的几点1、2、3、4,一般是答对一点给一定分,全列出来了才给全分。
论述题一般是给一个题目,让对这个题目做一些分析,拓展等。
3、重点位置不同
简答题要求简明扼要,将答案的重点突出回答即可。
而论述题就是在简答题的基础上,将重点加以论述或举例说明,最后概括。
论述题和简答题有什么区别

论述题和简答题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区别:
一、简答题由于出题较为直接,对考点的考查也比较明显,所以考生在进行回答的时候主要是将所考察的知识点按照一定的逻辑整理回答出来即可,不必进行其他的拓展,即问什么就回答什么。
二、论述题则相对难度较大,不仅在于理解上有一定难度,更在于回答时更是存在一定难度。
在回答论述题时,题目考查的点往往不够明确,所以考生回答应有发散性思维。
回答内容不仅要紧密结合着考点,更要将相关的考点一并回答上。
同时,考生也必须将所回答的每一个知识点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理解性的转述一遍。
三、两者命题形式有不同,从字数上看,简答题一般字数比较少,语言简洁明了,言简意赅,不拖泥带水,短短的一句话就能将题目意义点明。
而论述题相对来讲字数较多,往往需要两三句话进行表述。
简答题和论述题

第一章简答题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是什么?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
从预期目标的角度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归纳为三个方面:(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是什么?答:(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党和全国名族人民的强大的精神支柱;(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第五章简答题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的本质?答:(1)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它包含着三个方面的内容:在生产力方面,包含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在生产关系方面,包含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则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
社会主义本质论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内在要求,是社会主义效率与公平的高度统一,通过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来提高效率,通过消灭剥削. 消除两极分化来体现社会公平,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则是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优越的充分体现。
(2)我们在理解社会主义的本质时,还要注意理解它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特征的关系。
公有制与按劳分配等并不是社会主义的本质, 它们只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是实现社会主义本质的途径与方式。
只有坚持按公有制与按劳分配占主体,才能使生产力更快发展,才能消灭剥削,实现共同富裕,真正实现社会主义的本质。
所以坚持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公有制与按劳分配占主体。
政治简答题与论述题汇编

政治简答题与论述题汇编1. 简述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答案: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改革和完善选举制度;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
2. 为什么说人民民主专政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好制度?答案:人民民主专政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好制度,因为:(1)它集中体现了我国国家性质,符合我国国情。
(2)它有力地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3)它动员全体人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奋斗。
(4)它保持了国家的独立和稳定。
3. 简述我国的政党制度。
答案: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这一制度的主要内容有:(1)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2)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3)人民政协是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中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4. 简述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答案: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和实际的政治制度,其主要内容包括:(1)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实现民主权利的重要途径。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保证。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利于调动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5. 为什么说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好制度?答案: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好制度,因为:(1)它有利于保障各民族的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2)它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2023年马原简答题和论述题

2023年马原简答题和论述题以下是一些可能的2023年马原简答题和论述题:
简答题:
1.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2. 简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3. 简述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
4. 简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5. 简述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目标。
论述题:
1. 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2. 论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剩余价值理论。
3. 论述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实现条件和途径。
4. 论述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和超越。
5. 论述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的构想。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答题和论述题

绪论1、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答:与时俱进: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2、简述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来源 ?答:(1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 19世纪法国与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
{2马克思、恩格斯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中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思想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 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在哲学领域实现了革命变革。
(3马克思、恩格斯吸取了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等英国古典经济学家的劳动价值论等合理思想,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使经济学发生了革命变革。
(4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取了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积极成果,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实现了社会主义理论的变革。
3、简述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答: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在 19世纪四十年代是必然的,不是偶然的。
(1社会历史条件(经济社会根源①资本主义经济在欧洲迅速发展②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激化③无产阶级做为独立的政治力量与资产阶级做斗争。
(2思想理论条件(思想渊源人类社会发展的优秀理论成果,其中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英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思想理论渊源。
(3 社会实践条件(实践基础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与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实践基础。
第一章1、简述哲学基本问题的基本内容?答: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
它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物质和意识何者是第一性的问题, 即世界的本源是什么的问题; 二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 也就是思维能否认识存在 , 现实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
2、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物质的概念?答:3、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意义?答:(1 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 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 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毛概简答题 论述题

一、简答题。
1.为什么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的精髓?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成果,其精髓都是实事求是。
一方面,正是由于把握和运用了实事求是这个精髓,才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创立和发展,才有十六大以来的理论创新。
另一方面,这个精髓,又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
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所提出的创造性理论,都贯穿着实事求是的思想。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这个精髓,创立了邓小平理论。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续坚持这个精髓,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进一步贯彻这个精髓,提出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
总之,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始终的是实事求是。
把握了这个精髓,就把握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之间的历史联系及其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就把握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中的最本质的东西。
由于把握了这个精髓,一代又一代马克思主义者在开创和发展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进程中,不断解决新课题,开拓新境界。
2.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内容?答:党在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个方面内容。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保证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成果。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发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实现社会安定,政府廉洁高效,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睦,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论述题、简答题

论述题:1、莫言《红高粱》莫言《红高粱》莫言的中篇小说《红高粱》是站在民间立场上讲述的一个抗日故事。
小说以虚拟家族回忆的形式把所有笔墨都用来写由土匪司令余占鳌组织的民间武装,以及发生在高密东北乡这个乡野世界的各种野性故事。
小说情节由两条线索交织而成:主干写民间武装伏击日军汽车的起因和过程;后者由余占鳌和戴凤莲在抗战前的爱情故事串起。
抗日的线索,从长工罗汉大爷被日军残忍杀害开始,到余占鳌愤怒而组织民间武装在焦平公路边伏击日本汽车队,于是发动了一场全部由土匪和村民参加的民间抗战。
整个过程体现出一种民间自发的为生存而奋起反抗的暴力欲望,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战争的政治色彩,将其还原为一种自然主义式的生存斗争。
后一条线索中始终被凸显出来的是一种生机勃勃的民间激情,他包容了暴力与性爱的迷醉,以狂野不羁的野性生命为其根本,也是对民间世界和生命的讴歌。
在《红高粱》中有一个鲜明的意象就是红高粱,它代表着莫言所向往的洋溢着生命力度的充满狂欢色彩的酒神精神,是生命强力的象征。
作品中多次写到高密东北乡人的生命强力。
这部作品以红高粱为名,而且第一章也以红高粱命名,开篇就营造了一个红高粱世界,到处弥漫着红高梁的气息,他们都是活生生的灵物。
生存在这片土地上的喜食高粱的乡亲们也都具有了高粱般鲜明的性格:挺拔、坚韧、坚固、团结、伟岸、生气蓬勃、狂放不羁、英勇无畏。
作者结合情节的发展,人物命运的变化,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重点来突出、渲染象征本体的寓义,使之紧密结合作品的思想内容并形成更多更深的联系,从而也使象征体发挥更大的作用。
小说是标准的先锋小说,呈现片段化,没有完整情节陈述,各个片段相互交织,组成小说文本,通过集结情欲、冒险、复仇、反抗的传奇故事,通过一个风云突变,血与火燃烧的特殊2、王蒙《海的梦》王蒙《海的梦》王蒙是同代人中最富于艺术探索精神的作家之一。
短篇小说《海的梦》是对理想主义及其实践过程的反思。
小说通过主人公一段情绪活动的描述,浓缩了一代人的惨痛经历和沧桑体验,在这里,个人的坎坷遭遇和国家民族的历史灾难已经被自然地连为一体。
简答题和论述题及答案

简答题和论述题及答案1.简要回答大卫・李嘉图“比较成本学说”的主要内容。
答: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是在亚当・斯密绝对成本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根据斯密的观点,国际分工应按地域、自然条件及绝对的成本差异进行,即一个国家输出商品一定是生产具有绝对优势、生产成本绝对低的商品。
李嘉图进一步发展了这一观点,他认为每个国家不一定要生产各种商品,而应集中生产优势最大或劣势最小的商品,然后通过国际贸易,在资本和劳动力不变的情况下,生产总量将增加,由此形成的国际分工对贸易各国都有利。
李嘉图认为,在资本与劳动力在国际间不能自由流动的情况下,按照比较成本理论的原则进行国际分工,可使劳动配置更合理,可增加产品总量,对贸易各国均有利。
但其前提必须是完全的自由贸易。
2.简要回答外汇倾销的含义及条件。
答:(1)外汇倾销的含义。
外汇倾销是出口企业利用本国货币对外贬值的机会,争夺国外市场的特殊手段。
当一国货币贬值后,出口商品以外国货币表示的价格降低,提高了该商品竞争能力,从而扩大了出口。
(2)外汇倾销的条件。
①货币贬值的程度大于国内物价上涨的程度。
货币贬值必然引起一国国内物价上涨的趋势。
当国内物价上涨程度赶上或超过货币贬值的程度,对外贬值与对内贬值差距也随之消失,外汇倾销的条件也不存在了。
但是,国内价格与出口价格的上涨总要有一个过程,并不是本国货币一贬值,国内物价立即响应上涨。
在一定时期内它总是落后于货币对外贬值的程度,因此垄断组织就可以获得外汇倾销的利益。
②其他国家不同量实行同等程度的货币贬值和采取其他报复性措施。
如果其他国家也实行同幅度的贬值,那么货币贬值幅度就相互抵消,汇价仍处于贬值前的水平,而得不到货币对外贬值的利益。
如果外国采取提高关税等其他限制进口的报复性措施,也会起到抵消的作用。
3.简要回答合同中保险条款的内容。
答:(1)规定投保人。
在买卖合同中,究竟由哪一方投保,一般决定于买卖双方所选用的贸易术语。
例如,如果采用CIF属于成交,保险则由卖方办理;如果采用FOB或CFR属于成交,保险则由买方办理。
新简答题 论述题题库

问答题:1.为什么说安全教育培训是安全生产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进一步加强安全培训工作,是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实施安全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是强化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建设,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和从业人员安全素质,提升安全监管监察效能的重要途径;是防止“三违”行为,不断降低事故总量,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的源头性、根本性举措。
2.安全教育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安全教育培训理念落后,责任落实不到位;安全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培训覆盖面达不到要求,无证上岗现象仍然存在;基础工作不够扎实,机构、师资、教材建设等方面优质资源不足,信息化管理水平低;培训法规、管理制度、监管机制等不够健全,存在乱发文、乱办班、乱收费、乱发证问题3.《国务院安委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培训工作的决定》中提出了完善细化哪三个责任体系?(1)企业安全培训主体责任,(2)政府及有关部门安全培训监管和安全监管监察人员培训职责,(3)安全培训和考试的机构培训质量保障责任。
4.教育与生产力发展的关系答:一、教育受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 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目标的设定 2.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规模和学校的结构。
3.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课程的设置和教育内容的沿革4.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教学组织形式、教育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变革二、.教育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强大动力 1.教育把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2.教育实现着知识的再生产和知识创新:教育作为实现知识再生产的重要途径,有着自己的重要特点:第一,它是一种扩大的再生产,第二,它又是一种高效率的再生产,教育在生产新的知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突出表现为科学创新、知识创新。
生产要发展,教育须先行。
5.教育现代化的一般特征与内在特征答:一、教育现代化:就是用现代先进教育思想和科学技术武装人们,使教育思想观念,教育内容、方法与手段以及校舍与设备,逐步提高到现代的世界先进水平,培养出适应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和综合国力竞争的新型劳动者和高素质人才的过程。
简答题和论述题复习

简答题和论述题1、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2、如何正确认识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3、如何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和重大意义?4、如何正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5、如何科学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6、如何正确理解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及活的灵魂?7、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地位是什么?8、“三个代表”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是什么?9、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有哪些?10、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1、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两个联盟及其关系怎样?13、如何理解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然性及意义?14、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15、怎样理解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16、为什么说发展就是硬道理?17、怎样理解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18、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19、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我们怎样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20、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理解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21、试述我国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22、如何理解“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联系和区别?23、如何正确理解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24、为什么说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25、在对外开放中,如何正确处理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26、如何全面认识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27、如何正确理解中国对外开放的格局?28、如何提高开放型的经济水平?1.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涵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党课考试 论述题和简答题 必看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结合自身思想实际谈谈如何端正入党动机?1.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2.端正入党动机是争取入党的前提3.克服争种错误认识,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4.加强世界观改造,努力做到在思想上入党组织上入党,一生只有一次;思想上入党却是一辈子的事,而且是无止境的。
要争取成为共产党员,就一定要把思想上入党放在首位。
5.要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其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
6.在实践中严格按照党员标准要求自己7.通过实践锻炼,不断端正人党动机。
在实践中不断用切身体验来深化对党的认识,从而进一步端正自己的入党动机8.要用正确的入党动机克服不正确的入党动机。
申请入党的同志主动靠拢党组织,争取党组织对自己的帮助,通过接受党的教育,实践锻炼和自我改造,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把不正确的动机改正过来。
9.要求人党的同志还应该懂得端正入党动机,不是入党前一时的问题,而是入党后一辈子的事情。
不论组织上是否入了党,都应做到首先在思想上真正入党;而且要长期的注意检查自己做党员的动机,克服那些不正确的思想,决不能入党前拼命干,入党后松一半。
2.假如你在校被发展成为中共党员,你将如何在学生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总体上看,高校党员的先进性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具有更加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坚定地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对共产党的领导无比信任。
2.有强烈的学习进取精神,能自觉认真地学习、刻苦钻研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打造出一种为人民服务和奉献为主题的精神世界。
4.自觉遵守国家法规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具有强烈的法制意识。
5.具有自觉的组织观念,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对党无比忠诚,主动做好党群工作。
6.热情关心、积极参与学校的改革与发展,悉心教书育人科研开发。
党考试简答题论述题

党章论述题一、论述题:1、谈谈你对党员先进性的认识,并且以怎样的实际行动体现党员的先进性?答:认识:①党的性质决定着党是具有先进性的政党;②党员是党的肌体和细胞,只有党员具有先进性才有党的先进性;③党员的先进性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基础和保证;④党员的先进性关系到民心向着还是背离党的重要因素。
实际行动:①不断学习政治理论,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坚定共产主义信念;②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争取优异成绩,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③遵章守纪,规范行为,做好表率;④关心和帮助他人,乐于奉献。
2、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答: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改革开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不断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上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不断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
3、如何理解“共产党员必须自觉接受党的纪律的约束”?答:(1)无产阶级政党是铁的纪律的部队。
纪律严明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保证;是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重要保证;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有力武器;是巩固党与群众密切联系的基本条件;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2)党章明确规定:“共产党员必须自觉接受党的纪律的约束。
”入党誓词中也有“严守党的纪律”的内容。
接受党的纪律的约束是作为党员条件和党员标准提出来的,因此,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增强纪律观念,严格遵守党的纪律。
①共产党员必须增强纪律观念。
②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③共产党员要勇于同一切违法乱纪行为作斗争。
④必须严肃党纪,坚决处理违纪者。
4、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曾经说过:“我觉得人生在世,只有勤劳,发奋图强,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为人类的解放事业---共产主义贡献自己的一切,这才是最幸福的。
简答题、论述题

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试题库简答题、论述题1.、新世纪合格党员的具体要求是什么?答:要做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必须认真学习党章、党纲和党的基本知识,在实践中不断增强党的观念,时刻记住自已是个共产党员,事事处处按党章规定的党员的基本条件和党员义务权利严格要求自己。
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1)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坚持用共产主义世界观指导自己的言行。
(2)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以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在个人利益同党和群众的利益发生矛盾时,自觉地牺牲个人利益,不怕吃苦,不怕吃亏。
(3)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以实际行动拥护、支持和积极投身改革,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做出积极的贡献。
(4)处处以身作则,起先锋模范作用,自觉地遵守党的纪律,坚持组织原则,模范地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勇于同违法违纪现象作斗争,同群众同甘共苦,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影响和带动群众。
2、入党宣誓誓词内容是什么?答: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2分);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2分),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2分)3、如何理解党的纪律是铁的纪律?答:党的纪律是铁的纪律,它具有强制性,严肃性和统一性,所谓强制性是说,对于党的纪律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都必须服从和执行,违反者要受到批评教育,甚至纪律的处分。
所谓严肃性是说,遵守纪律是无条件的,不能以个人认为是否正确作为遵守与否的前提条件。
所谓统一性是说,所有党员,不论职务高低,资历深浅,功劳大小,在纪律面前人人平等,不论谁违反了纪律,都要受到相应的处分,共产党之所以有力量,就在于它具有严格的组织和铁的纪律。
4、坚持和发展民主集中制的基本途径?答:一是进一步发展党内民主,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疏通和拓宽党内民主渠道,充分发挥全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2分)。
简答题论述题

一.简述题:1、什么是生态学?简述其研究对象和范围。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由于生物是呈等级组织存在的,因此,从生物大分子、基因、细胞、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景观直到生物圈都是生态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2. 简述生态学研究的方法。
生态学研究方法包括野外调查研究、实验室研究以及系统分析和模型三种类型。
野外调查研究是指在自然界原生境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考察研究,包括野外考察、定位观测和原地实验等方法。
实验室研究是在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受控生态实验系统中研究单项或多项因子相互作用,及其对种群或群落影响的方法技术。
系统分析和模型是指对野外调查研究或受控生态实验的大量资料和数据进行综合归纳分析,表达各种变量之间存在的种种相互关系,反映客观生态规律性,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方法技术。
3、简述环境、生态环境和生境的区别与联系。
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周围一切事物的总和;生态环境是指围绕着生物体或者群体的所有生态因子的集合,或者说是指环境中对生物有影响的那部分因子的集合;生境则是指具体的生物个体和群体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其中包括生物本身对环境的影响。
4、根据生态因子的性质,生态因子分为哪几类?根据生态因子的性质,其可分为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和人为因子。
4、简述李比希(Liebig)最小因子定律。
在一定稳定状态下,任何特定因子的存在量低于某种生物的最小需要量,是决定该物种生存或分布的根本因素。
这一理论被称做“Liebig最小因子定律”。
应用这一定律时,一是注意其只适用于稳定状态,即能量和物质的流入和流出处于平稳的情况;二是要考虑生态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5、简述谢尔福德(Shelford)耐性定律。
生物的存在与繁殖,要依赖于综合环境因子的存在,只要其中一项因子的量(或质)不足或过多,超过了某种生物的耐性限度,则使该物种不能生存,甚至灭绝。
这一理论被称为Shelford 耐性定律。
简答题、论述题

简答题、论述题:1.推动货币形成由低级向高级不断演变的动力是什么?推动货币形式演变的真正动力是商品生产、商品交换的发展对货币产生的需求。
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伴随着商品生产的发展,规模越来越大的商品交换对充当交换媒介的货币产生更高的要求,不仅货币的数量要能够伴随着不断增长的商品数量而保持同步的增长,而且还要使得交换更加便利、安全和快速。
正是适应这种需求,货币对自身的外在表现形式进行不断的扬弃,从低级逐渐走向高级。
2.简述金银复本位制的基本特征。
金银复本位制是16-18世纪资本主义发展初期西欧各国流行的一种国家货币制度,其基本特征是:金银两种金属同时作为法定币材,有黄金和白银铸造的金币和银币同为本位货币,都具有无限法偿能力;金币、银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熔化,两者间可以自由兑换;黄金和白银可以自由输出入国境。
3.简述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基本特点。
(1)流通中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主要由现金和银行存款组成。
(2)信用货币都是通过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投入到流通中去的。
(3)国家通过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操作对信用货币的数量和结构进行管理调控。
4.简述牙买加体系的核心内容。
(1)将业已形成的浮动汇率和其他浮动汇率制度合法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汇率政策进行监督,并且尽量缩小汇率波动幅度。
(2)黄金非货币化。
(3)国际储备货币多元化。
(4)国际收支调节形式多样化,主要通过汇率机制、利率机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干预和贷款活动来调节国际收支失衡。
5.试述布雷顿森林的历史背景、内容及其作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市主要西方国家质检对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美国取代英国在世界经济体系总居于中心地位,这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历史背景。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容如下:(1)以黄金为基础,以美元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实行“双挂钩”的国际货币体系。
“双挂钩”是指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
(2)实行固定汇率制。
(3)建立一个永久性的国际金融机构,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货币实现进行国际磋商,促进国际货币合作。
简答题论述题汇总

简答题论述题汇总1.当前我国学前教育工作者应该具备的正确儿童观包括哪些?答:当前我国学前教育工作者应该具备的正确儿童观,主要包括下列几点:(1)儿童的发展是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多层次的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的过程;(2)发展不是孤立地、静止地由于某一因素的作用而发展,而是由多种因素参与其中的动态发展过程;(3)儿童是发展的主体,是在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过程中主动地发展的,而不是被动地发展;(4)儿童具有发展的潜力,在与适当的教育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下,有可能最大限度地发展儿童的潜力;(5)每个儿童都是独特的个体,发展水平和速度不同,兴趣和爱好不同,不可能以年龄或班级为标准来武断地划一;(6)儿童通过活动而发展,在对物体的操作和与人的交往中发展知识、能力和个性,而不是坐着、只通过听或看教师的说和做而发展;(7)儿童身心各方面是一个整体,对他们进行的体、智、德、美几方面教育也是互相联系的,应使儿童从小获得初步的全面的发展,不要孤立地只偏重某一方面的发展;(8)每个儿童都拥有发展权、受教育权等,这些权力应当受到尊重和爱护。
2.幼儿园如何作好大班幼儿的入小学教育?(1)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培养幼儿向往入学学习的感情,通过多种教育活动加强与家长小学的合作。
(2)培养社会适应能力:培养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培养独立性和生活自理能力;培养人际交往能力。
(3)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前的准备: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幼儿的非智力品质;发展思维能力和基础能力。
3.试析皮亚杰的认知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其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1)皮亚杰提出儿童心理发展有四个基本要素:成熟;练习和习得的经验;社会性经验;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
(4分)(2)皮亚杰根据儿童认知发展将儿童划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思维阶段(2-7岁);具体运算思维阶段(7-11岁);形式运算思维阶段(11-15岁)。
(4分)(3)在教育中的应用,要根据儿童思维发展的年龄特点对儿童进行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答题
1.教师道德的特点有哪些
第一,教师职业具有任务的全面性和艰巨性。
教师要使自己的受教育对象获得全面、充分、和谐的发展。
第二,教师职业具有工作方式的个体性和独立性。
教师当然也需要合作和相互学习,但更多地是独立地开展工作。
第三,教师职业具有工作对象的主体性、多样性和发展性。
教师面对的是活生生的、成长中的人。
第四,教师职业具有工作的长期性和复杂性。
正如俗话所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
第五,教师职业具有工作价值的迟效性和间接性。
教师的工作价值要转化为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和谐地发展,以及学生将来对社会所作出的贡献。
第六,教师职业具有工作成果的集成性和社会性。
任何一个学生的成长和成功都不可能是某一个教师的工作所能作到的。
它是教师集体以及各种教育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简述教师的职业纪律。
答:教师职业纪律就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应遵守的规章、条例、守则等。
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①要有教师意识并不断强化这种意识;②认真学习教师职业纪律的有关规定;③在教育劳动中恪守教师职业纪律;④从一点一滴做起;⑤虚心接受批评,勇于自我批评,善于改正错误。
3.教师职业良心的含义是其具体要求是
答:教师职业良心就是教师在对学生、学生家长、同事以及对社会、学校、职业
履行义务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特殊道德责任感和道德自我评价能力。
具体要求是:克尽职守、自觉工作、爱护学生、团结执教。
4.教师职业道德强化的意义是
答:1.可以为解决教师队伍中存在的问题提供良好的途径和方法,为教师职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机遇;2.可以改变以往人们对教师职业的认识,即只要有知识就可以当教师的传统旧观念;3.可以提高在职教师的专业水平,进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物质待遇;4.可以吸引更多的素质较高的、有志于从事教育事业的青年学生投身于教师职业。
论述题
在当代,请结合实际,谈谈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师德观。
答:(1)新世纪我们需要的是“理想与现实的统合”的师德观。
(2)“理想与现实的统合”的师德观就是既满足教师个体的内在需要,也顾及社会规范的要求,是一种可信又可爱的师德观。
其构建应符合三大原则:服务性原则,时代性原则,张力性原则。
(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交往于陌生的业缘群体之中,但利益关系却相互依赖,每个人都享受他人服务,同时每个人又主动服务于他人。
人们处在一种互惠合作、相互依赖的利益关系之中:社会提倡以义取利的伦理观,精神的满足离不开物质的满足,劝人放弃物质欲望来实现社会大治的理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4)只有把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师德统合起来,才能在正视现实和重视现实价值引导的基础上营造出让教师觉得可以接受、可以做到的师德。
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新闻:某某老师惩罚学生。
关于惩罚,学生和老师各执一词。
学生认为老师惩罚自己侵犯了自身的权利,给自己身心造成伤害,老师认为惩罚学生就是为了能让学生更好的成长。
没有惩罚的教育就是不完整的教
育吗请结合你所学知识和自身实际,谈谈你对教育和惩罚的理解。
答:惩罚绝不等于休罚,更不是伤害,不是心理虐待、歧视。
教育不是改造人,是唤醒人,唤醒人内心中沉睡的巨人。
当一个孩子犯了错,要惩罚他,首先要肯定他是一个好孩子,再指出他的错误。
孩子犯了错,在不伤害其自尊的前提下实施“惩罚”,是必要的。
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
所以,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教师对学生的公正,是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只有热爱每一个学生,才可能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尽可能的发展。
教师要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必须走出的误区是对优生的偏爱和对差生的歧视。
对优生的偏爱不但会造成其他学生感到受冷落进而产生自卑感,同时也不利于优生的健康成长。
对差生的歧视是完全没有理由的。
事实证明,在某阶段学习上有困难或其他方面有缺点的学生同样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对他们的歧视会造成其身心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