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病针灸治疗
中风病的针灸诊疗规范
中风病的针灸诊疗规范中风病是中医学的一个病名,是由于气血逆乱,阴阳失调产生风、火、痰、瘀等,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口眼歪斜、言语不利、半身不遂,或者没有昏倒而突然出现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是对急性脑血管病的统称. 中风病的诊断标准参照1996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制定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诊断。
脑血管病急性期的针灸治疗以醒脑开窍针刺法和头针疗法为主,体针治疗根据Brunstrom分期选用不同的针刺方法。
脑出血早期(24小时内)不予针刺治疗,以避免引起血压波动,加重病情。
针灸治疗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结合辩证取穴。
一、辩证取穴(一)中经络(无意识障碍)1、肝阳暴亢:风池、外关、太冲、太溪、合谷2、风痰瘀阻:百会、合谷、曲池、阳陵泉、行间、丰隆3、痰热腑实:百会、合谷、曲池、阳陵泉、行间、外水道、外归来、丰隆4、气虚血瘀:心腧、膈腧、脾腧、气海、足三里、三阴交5、气虚痰阻:心腧、丰隆、脾腧、气海、足三里、三阴交6、痰瘀阻络:心腧、脾腧、丰隆、足三里、三阴交7、阴虚风动:风池、外关、太冲、太溪、合谷(二)中脏腑(有意识障碍)脱证不予针灸治疗1、痰热内闭:“醒脑开窍”针刺法+十宣放血2、痰蒙淸窍:“醒脑开窍”针刺法+十宣放血二、“醒脑开窍”针刺法“醒脑开窍”针刺法在选穴上以阴经和督脉穴为主,并强调针刺手法量学规范,有别于传统的取穴和针刺方法。
对于各种并发症,配用相应的穴位。
具体方法如下:(一)选穴主穴:内关、人中、三阴交。
辅穴:极泉、委中、尺泽。
(二)、手法内关:直刺0.5~1寸,采用捻转提插结合泻法,施手法1分钟。
人中:向鼻中隔方向斜刺0.3~0.5寸,用重雀啄法,至眼球湿润或流泪为度。
三阴交:沿胫骨内侧缘与皮肤呈45度角斜刺,进针1~1.5寸,用提插补法,使患侧下肢抽动3次为度。
极泉:原穴沿经下移1寸,避开腋毛,直刺1~1.5寸,用提插泻法,以患侧上肢抽动3次为度。
针灸治疗中风ppt
对患者进行饮食、运动等方面的指导,以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指导
针灸治疗中风的康复护理
针灸治疗中风的注意事项和禁忌
04
严格把握适应症和禁忌症
重视消毒和操作规范
合理选择穴位
针灸治疗中风的注意事项
伴有严重的心肝肺肾疾病或出血倾向的患者不宜进行针灸治疗。
妊娠早期和中风急性期患者不宜进行针灸治疗。
要点三
政策支持
争取政府支持和资金投入,加强针灸治疗中风领域的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推动针灸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推广应用
积极推广针灸治疗中风的适宜技术,加强各级医疗机构的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临床疗效 Nhomakorabea服务质量。
普及科学知识
加强公众对针灸治疗中风的科学知识普及,提高患者的认知度和接受度,促进针灸治疗的广泛应用。
针灸可以刺激肌肉组织,促进肌肉的血液循环,预防和改善肌肉萎缩。
针灸可以缓解中风后疼痛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针灸可以辅助药物治疗,提高药物的疗效,减轻药物的不良反应。
针灸治疗中风的原理和作用
作用
缓解疼痛
辅助治疗
改善肌肉萎缩
针灸治疗中风的正确方法
02
如百会、印堂、太阳等,可改善脑部血液循环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中西医结合
针灸治疗中风的研究方向和挑战
要点三
作用机制研究
深入探讨针灸治疗中风的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要点一
要点二
标准化和规范化的研究
开展大规模、多中心、前瞻性的针灸治疗中风研究,制定相关标准和规范,提高针灸治疗的质量和水平。
对比研究
开展与西医常规治疗的对比研究,评估针灸治疗的优势和不足之处。
脑中风的针灸治疗方案
高血压是心脏疾病和脑中风的一个主要危 险因素。医生会建议你调整饮食以及生活 方式,或者给你开一些药来降低你的血压。
.
可以增加脑中风 危险性的疾病
LOGO
糖尿病 高血糖能增加你的危险性,因此, 你应该配合医生来加以控制。
心脏疾病 尤其是心跳不规则(心房纤 颤),心脏瓣膜病变,充血性心力衰竭, 或近期有过心脏病发作。如果你有其中一 种情况,医生会给你开一些药来稀释你的 血液,降低血胆固醇水平。
.
遇到突然中风的病人该 采取哪些措施?
LOGO
送病人入院应避免长途运送,尽量就 近就地治疗。中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一般医院都有救治的条件。长途运送有时 是非常危险的,可导致病情的骤然恶化, 使病人失去抢救的机会。
.
可以增加脑中风 危险性的疾病
LOGO
先前发作过中风或“小中风”(短暂性脑 缺血发作,TIA) 根据你发生中风最可能的 原因,医生会给你开一些特殊的药物或者 考虑手术治疗来去除颈动脉内的脂质沉积 。
Stroke 指急性起病、迅速出现局限性或弥漫性
脑功能缺失征象的脑血管临床事件。
.
小动脉疾病
.
LOGO
LOGO
.
LOGO
.
LOGO
脑血管分布的解剖学知识
颈内动脉系统供应: 大脑前3/5部分脑组织 包括:额、颞、顶、基底节
1、颈内动脉分支 (1)眼动脉; (2)后交通动脉; (3)脉络膜前动脉; (4)大脑前A; (5)大脑中A
.
LOGO
脑血管病流行病学
脑血管病是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 发率高、救治费高的常见病,我国平均每年200 多万人罹患此病,其中150万人以上死亡。
脑血管病成为我国居民的第一死因,严重威胁着 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 负担。
中风针灸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中风概述 • 中风针灸治疗原理 • 中风针灸治疗方法 • 中风针灸治疗案例分享 • 中风针灸治疗的未来展望
01 中风概述
CHAPTER
中风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由 于脑部血管阻塞或破裂导致脑组 织缺血或出血,进而引发一系列 神经功能障碍。
头针治疗,中风后偏瘫,恢复肢体功能
详细描述
患者李先生,55岁,因脑梗塞导致左侧肢体偏瘫。经过头针治疗,刺激头部穴 位,改善脑部血液循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经过3个月的治疗,李先生的肢体 功能逐渐恢复,能够独立行走和日常生活自理。
成功案例二:体针治疗中风后失语
总结词
体针治疗,中风后失语,恢复语言能力
中风针灸治疗的临床应用前景
扩大适用人群
随着针灸治疗中风研究的深入, 适用人群将进一步扩大,包括急 性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的中风
患者。
提高治疗效果
通过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提高针 灸治疗中风的效果,降低致残率,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国际化推广
将中风针灸治疗的研究成果向国际 推广,为全球中风患者提供更有效 的治疗方法。
谢谢
THANKS
详细描述
患者张女士,60岁,因脑出血导致语言障碍。经过体针治疗,刺激相关穴位,改善语 言中枢神经功能。经过2个月的治疗,张女士的语言能力逐渐恢复,能够进行简单的交
流和表达。
成功案例三:耳针治疗中风后失眠
总结词
耳针治疗,中风后失眠,改善睡眠质量
VS
详细描述
患者王先生,48岁,因脑梗塞导致长期 失眠。经过耳针治疗,刺激耳部穴位,调 节自主神经功能。经过1个月的治疗,王 先生的睡眠质量明显改善,能够安稳入睡 并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
中风针灸康复治疗PPT课件
针灸康复治疗应持续进行,以巩固疗 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病程分期
根据中风的病程分期,选择合适的针 灸治疗方法,如急性期以醒脑开窍为 主,恢复期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为 主。
注意事项
适应症选择
针灸康复治疗并非适用于所有中 风患者,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选择适应症。
配合其他治疗
针灸康复治疗可配合其他治疗方 法,如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 以提高疗效。
治疗效果
经过4个月的治疗,患者左侧肢体肌 力逐渐恢复,可以独立行走,语言 功能也有很大改善,能够进行简单 的交流。
典型案例三
患者情况
患者张先生,48岁,因脑梗导致右侧肢体偏瘫,伴有吞咽障碍。经过急性期治疗,病情 稳定后开始针灸康复治疗。
治疗方案
采用头针、体针和耳针治疗。头针刺激头皮感觉区,调节大脑皮层功能;体针刺激上肢、 下肢的穴位,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耳针刺激耳部穴位,改善吞咽功能。
中风针灸康复治疗 ppt课件
• 中风概述 • 中风针灸康复治疗原理 • 中风针灸康复治疗方法 • 中风针灸康复治疗注意事项 • 中风针灸康复治疗案例分享
目录
Part
01
中风概述
中风的定义
定义
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由于脑部血管阻塞或破裂导致脑组织缺血或出血,进而引 发一系列神经功能障碍。
病因
治疗效果
经过3个月的治疗,患者右侧肢体肌力明显恢复,可以独立行走,吞咽功能也有很大改善 ,能够正常进食。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严格消毒
针灸治疗过程中需严格消毒,预 防感染。
观察病情变化
针灸治疗过程中需密切观察患者 的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
预防措施
STEP 02
针灸治疗中风
针灸治疗中风(041600)山西省洪洞县中医医院针灸科蔡晓刚中风即脑梗塞、脑出血等脑血管意外疾病,是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口角歪斜、语言不利而出现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和并发症多的特点。
西医学的发展使中风病的诊断和抢救水平明显提高,降低了患病死亡率,但其致残率仍居高不下,不同程度的运动、感觉、语言及认知等功能障碍,特别是肢体功能障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能力,成为中风病康复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面对这些问题西医学目前仍没有成熟的治疗手段,只能在所谓的中风病康复阶段走中西医结合的路子,用中医针灸来来弥补治疗的不足。
首先说说针灸治疗中风病的机理。
自从CT检查广泛应用以来,为临床判断中风病变性质、部位、程度及预后提供了有利手段,同时也为针灸治疗中风的疗效提供了科学依据。
经统计学分析中风患者CT显示病灶大、受损重、占位明显、脑室受压者,受损脑细胞功能恢复及功能代偿能力差,其针刺疗效欠佳,反之针刺效果较好。
血液粘度升高,血流速度减慢是导致脑供血不足,甚至引起脑局部组织坏死是目前普遍认为导致中风病的主要原因。
有学者实验证明针刺治疗能改善血液流变学的多项指标,其中以全血比粘度、红细胞压积、血浆粘度、还原粘度、红细胞电泳时间改善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随着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善,瘫痪肢体逐渐恢复。
在头部顶颞前、后斜线,顶旁一、二线,颞前线做针刺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观察,表明头皮针对缺血性中风偏瘫有明显改善作用,而对出血性中风偏瘫改善不明显。
证明针刺有疏通经脉、调理气血的作用,改善机体“内结血瘀”的病理状态,改善血液流变学的多项指标。
脑血流图是一种反映头部搏动性血液状态的方法,它能客观判断血管的弹性、紧张度以及外周阻力等,是临床作为测定脑血管机能的手段之一。
近年来绝大多数研究表明:针刺能使中风患者病灶侧波幅低增高、脑血液循环改善。
说明针刺能改善脑动脉的弹性,使其紧张度下降、血管扩张、血流增加,改善了脑部供血和病灶周围脑细胞缺血缺氧状况,促进了中风病人的康复。
中风的针灸及中药治疗
针灸治疗中风的原理
疏通经络:通过刺激穴位,促进气血流通,改善经络不通的症状。 调和气血:调整人体内的气血平衡,缓解中风引起的各种不适。 调和阴阳:调整人体内的阴阳平衡,改善身体机能,促进康复。 扶正祛邪: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增强身体抗病能力,促进康复。
针灸治疗中风的方法和步骤
进针:使用适当的针具,迅 速准确地将针刺入穴位。
中风的分类:根据病因和病理生理机制的不同,中风可分为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 两大类。其中,缺血性中风是由于脑部供血血管阻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引发的 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出血性中风则是由于脑部血管破裂出血而引发的相应症状。
中风的症状和诊断
症状:突然出现 的一侧肢体麻木、 无力、口角歪斜、 语言不清等
中风的针灸及中药治疗
汇报人:
汇报时间:20XX/XX/XX
YOUR LOGO
目录
CONTENTS
1 中风概述 2 针灸治疗中风 3 中药治疗中风 4 针灸与中药治疗中风的比较 5 针灸与中药治疗中风的案例分析 6 总结与展望
中风概述
中风的定义和分类
中风的定义: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由于脑部血管阻塞或破裂导致脑组织缺血或出 血,进而引发相应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推拿治疗:通过按摩和推拿手法,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促进康复。
中药治疗中风的疗效和注意事项
疗效:中药治疗中风可以有效改善症状,促进康复,减少后遗症
注意事项:中药治疗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施治,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针灸与中药治疗中风的比较
疗效比较
针灸治疗中风的疗 效:针灸能够刺激 穴位,调和气血, 疏通经络,从而达 到治疗中风的效果。
中药治疗中风的典型案例
患者情况:男性,56岁,高血压病史多年 症状:左侧肢体偏瘫,语言不清 中药治疗: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减,以益气活血、化瘀通络 治疗效果:治疗3个月后,患者肢体功能明显改善,语言清晰,生活基本自理
董氏针灸治疗中风经验分享
肾关穴 曲陵穴:肩关节不举,可以先针同侧曲陵穴,然后嘱咐患者吸气时进针,呼气时出针,吸进呼出算一 次,处理21次。 中白、下白:让腰部有挺直的能力,可针中白、下白; 百会穴+四神聪:这两个穴位提气,刺激脑神经,有意外的神经恢复效果; 总枢穴:针灸或放血改善口齿不清,舌头不灵、失音者。4.中 风 康 复 训 练来自二、中风的董氏奇穴疗法
如果患者不幸患脑中风,及时治疗非常重要,我今天就来分享一些董氏奇穴的疗法。 1.董针治疗取穴 董氏奇穴治疗中风,配穴相对简单,大多主取灵骨大白穴,重子重仙穴,木火穴等穴来加减治 疗。 取健侧灵骨大白穴来治对侧下肢瘫痪; 取健侧重子重仙穴来治对侧上肢瘫痪,治疗左侧中风下肢无力;
重仙穴
训练时要持续,患者可能第一天能自己踢,但是睡了一晚,第二天一早又不能踢了,退转了。再 次练之后,又能进步,这是董针治中风效果好的秘诀。
三叉三穴 内关、间使、心门穴:针内关、间使、心门穴,使其膝盖有力,能打弯; 肝门、小节穴:针肝门、小节穴可以扶正小腿,走路不用外撇; 中九里+七里穴:左侧半身不遂,还可以扎右侧中九里+七里穴,统管对侧半身的不适; 火主或火硬:在左侧脚背取穴火主或火硬作为牵引针; 阳陵泉+肾关:针阳陵泉+肾关,可以治疗对侧肩周炎手不举;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
醒脑开窍”针法的临床应用
癫痫:针人中、大陵、鸠尾(鸠尾在剑突下,针前检查肝脏,是否有肿大,双手抱头,肝脏 往上提起,深吸气进针,进到1.5寸,此时患者可以呼气了,行大幅度低频捻转泻法,鸠尾 不留针(若不留针则即便刺到亦只有一孔无妨,否则肝乃脆性组织,针的创伤随呼吸反复刺 激造成更大损伤)、内关、风池; 血管性痴呆:针内关、人中、百会、四神聪、风池、四白、合谷、三阴交、太冲; 睡眠倒错:针上星、百会、四神聪。神门、三阴交。观察13262例中风病住院患者,治 愈率达49.37%,总有效率96.95%;其中1239例合并假性球麻痹的中风病患者的假性球 麻痹治愈率达51.65%,总有效96.69%。
醒脑开窍”针法的临床应用
调神开窍法治疗百合病 女性,其发病多由情志因素所诱发,病机关键在于心窍闭阻,心神郁逆。百合病的 临床表现变化多端,症状繁杂,主要包括精神意识,运动感觉及植物神经和内脏等 机能障碍方面病证。
治则:调神开窍,调和阴阳。取穴:内关、水沟。根据临床出现的不同症状及病情 的程度随症加减穴位。治疗此病症的疗效如何,不但取穴要合理而且直接取决于针 刺的手法,针感和刺激量。治疗重在首次治疗效果
(5)安神法治疗小遗尿
代医家多归纳为肾气不足,下元虚冷和脾肺气虚、摄纳无权 两类病机。治疗多用培元补肾、健脾益气、敛肺缩泉诸法。 而据石学敏院士观察,精神紧张,过度疲惫是小儿遗尿的主 要诱因,其病机亦应属于“心神昏瞀、治理无权”,故立法 以调节心神为主,重用水沟、印堂、百会等健脑宁心,安神 益志之穴,临床收到很好的疗效。
醒脑开窍法的作用
一.此法临床疗效显著,适应症也多,除中风后遗症和并发症外,还可用于老年性痴呆; 二.因操作手法量化,可重复,便于推广,值得一提的是:在用本法时应辅以降颅压、抗感染、降血压西 药及支持疗法。 三.有手术指征的脑出血者,宜手术和针刺相结合。 四.“醒脑开窍法”,主要作用是保存最大量的脑细胞,从而保住患者未来的疗效 ,使萎缩变性的脑细胞 恢复正常的形态结构,保证组织存活,并增强日渐衰弱的脑生物电活动,使其能发出正确的神经信号
中风的针灸治疗方法
中风的针灸治疗方法(一)辨证要点中风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风、火、痰、瘀为主要病因。
病位在脑,与心、肝、脾、肾关系密切。
本病多在内伤积损的基础上,复因情志不遂、烦劳过度、饮食不节、外邪侵袭等因素,导致脏腑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上扰清窍,窍闭神匿,神不导气所致。
肝肾阴虚,气血虚弱为致病之本,风、火、痰、瘀为致病之标。
(二)中风的治法1.中经络疏通经络,醒脑调神。
取督脉、手厥阴及足太阴经穴为主。
2.中脏腑闭证:平肝息风,醒脑开窍。
取督脉、手厥阴和十二井穴为主。
脱证:回阳固脱。
以任脉经穴为主。
(三)中风的处方1.中经络主穴:水沟内关三阴交极泉尺泽委中方义:中风病位在脑,督脉入络脑,水沟为督脉要穴,可醒脑开窍、调神导气;心主血脉藏神,内关为心包经络穴,可调理心气、疏通气血;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可滋补肝肾;极泉、尺泽、委中,可疏通肢体经络。
沟内泉泽焦萎,(人急中经风)。
沟内泉泽交委配穴:肝阳暴亢配太冲、太溪;风痰阻络配丰隆、合谷;痰热腑实配曲池、内庭、丰隆;气虚血瘀配气海、血海、足三里;阴虚风动配太溪、风池;上肢不遂配肩髃、曲池、手三里、合谷;下肢不遂配环跳、足三里、风市、阳陵泉、悬钟、太冲;病侧肢体屈曲拘挛者,肘部配曲泽、腕部配大陵、膝部配曲泉、踝部配太溪;足内翻配丘墟透照海;足外翻配太溪、中封;足下垂配解溪;口角歪斜配地仓、颊车、合谷、太冲;语言謇涩配廉泉、通里、哑门;吞咽困难配廉泉、金津、玉液。
2.中脏腑(1)闭证水沟十二井太冲丰隆劳宫方义:闭证为肝阳暴张,气血上逆所致,故取十二井穴点刺出血,并泻水沟,开窍启闭;足厥阴经循行至巅顶,泻太冲降肝经逆气以平息肝阳。
脾胃为生痰之源,痰浊壅遏,气机失宣,取足阳明经络穴丰隆,以豁痰开窍;“荥主身热”,故取手厥阴经荥穴劳宫清心泄热。
(2)脱证关元神阙方义:任脉为阴脉之海,关元为任脉与足三阴经交会穴,为三焦元气所出,联系命门真阳,为阴中含阳的穴位,取之能回阳救逆。
针灸治疗中风文献研究
针灸治疗中风文献研究一、概述1. 研究背景与意义中风,又称脑卒中,是一种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发的疾病。
它是全球范围内导致长期残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改变以及医疗水平的提高,中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给社会和个人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针灸作为一种传统中医治疗方法,在中风康复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
针灸通过刺激穴位,调整人体气血运行,以达到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的治疗效果。
大量临床实践表明,针灸对中风后的肢体功能障碍、语言障碍、吞咽困难等症状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能够提高中风患者的生活质量。
尽管针灸在中风治疗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但关于其疗效的科学评价和机制研究尚显不足。
目前,针灸治疗中风的研究多集中在临床观察和个案报道上,缺乏系统、深入的文献研究和理论分析。
对针灸治疗中风的相关文献进行深入研究,总结临床经验,探讨其作用机制,对于推动针灸在中风康复治疗中的应用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针灸治疗中风的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和评价,分析针灸治疗中风的疗效特点、适用范围以及作用机制,为临床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本研究还将探讨针灸治疗中风的发展趋势和前景,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方向和建议。
2. 中风病概述中风,又称脑卒中,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主要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阻塞导致血液循环受阻,从而使大脑无法得到足够的氧气和营养物质。
中风可分为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两种类型,其中缺血性中风更为常见,约占所有中风的80以上。
这种疾病通常发病急骤,症状多样,包括突发的头痛、恶心、呕吐、言语不清、肢体无力或麻木等。
中风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和高复发率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中风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饮酒、肥胖、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以及年龄、性别、遗传因素等。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中风在我国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严重危害公众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针灸治疗中风临床研究
中风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四大疾病之一 , 发病率在我国居首位, 其死亡率高、 后遗症多, 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 负担。
针灸是在中国特定的自然与社会环境中 生长起来的科学文化知识, 蕴含着中华民 族特有的精神、 思维和文化精华, 涵纳着 大量的实践观察、 知识体系和技术技艺, 凝聚着中华民族强大的生命力与创造力, 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也是全人类文明 的瑰宝。
动物实验:
1.白鼠做常压耐氧试验,针刺内关,人中,风池后能明 显增加小鼠在常压缺氧环境下存活时间。
2.直流电刺激大鼠颈动脉形成血栓,发现醒脑开窍组较 对照组刺激处仅见血管粗糙,对照组可见肉眼血栓形 成,针刺方法有抑制血栓形成的效应。
基础实验
醒脑开窍针刺方法可改善病人微循环。 针刺前和针刺20分钟后对比观察患者球 结膜和甲皱微循环,毛细血管袢顶增宽 ,开放条数增多,输入支和输出支较普 通针刺增多。血流通过毛细血管袢时间 缩短,血流态由缓慢淤积呈线粒流态, 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性。
中风是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 遂、口眼㖞斜,言语不利为主的病症。
《针灸大成》:“且中风者,为百病之长。至其 变化,各不同焉。或中于脏,或中于腑,或痰或 气,或怒或喜,逐其隙而害成也。 ”杨继洲认 为风为百病之长, 风可中于脏,亦可中于腑, 多与痰、气等致病因素和情志因素有关,人 体正气不足时,邪则侵害,发为中风。
其他症状-手指握固或手指功能障 碍
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多由于上肢屈肌张力增高出 现手指握固,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自理。
处方: 患侧合谷。操作: 取患侧合谷向三间穴方 向( 即第经二指掌关节基底部) 透刺 1. 0 ~ 1 . 5 寸, 施用提插泻法, 以握固的手指自然 伸展或食指不自主抽动 3 次为度; 再刺一针, 后仍在合谷穴位置针刺向第一指掌关节基底部 透刺, 进针1. 0 ~1. 5 寸, 施用提插泻法 , 以拇指不自主抽动 3 次为度, 合谷穴两针 均留针 30 min 以上。
《中风针灸治疗》PPT课件
3次为度。 ❖ 合谷:刺向三间,提插泻法,患侧食指伸直为度。
中风后运动障碍恢复过程
恢复时间与过程: ❖ 脑损伤后的恢复差异很大; ❖ 与损伤性质(缺血、出血、外伤)、
程度、部位及年龄等有关。
中风后运动障碍恢复过程
第5周~3 个月,以 分离运动 为主,能 完成较难 的功能活 动,痉挛 明显减轻
阶段5
共同运动 消失,痉 挛基本消 失,协调 运动大致 正常。
阶段6
中风后运动障碍恢复过程
❖ Brunnstrom阶段理论:符合中风偏瘫患者自然 病理演变过程及恢复规律。
❖ 早期弛缓阶段:康复治疗应以尽力提高肌张力以 缩短软瘫期,尽早进入痉挛阶段为原则。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章薇
1
中风病的概述
2
中风病的诊断要点
3
中风病的辩证要点
4
中风病的恢复机制
5
中风病的针灸治疗
6
中风病的辩证调护
概述
❖ 中风是一种急性疾病,它以突然昏仆、 不省人事、半身不遂、言语不清或口 角喎斜为主要表现。
该症相当於现代医学之脑 梗塞、脑出血、脑栓塞、蛛网 膜下腔出血等。
❖ 肩髃:向手臂方向透刺1.5~2.0寸。 ❖ 曲池:直刺1.0~1.5寸。 ❖ 外关、合谷:直刺0.8~1.2寸。 ❖ 环跳:直刺3.0~4.0寸。 ❖ 阳陵泉、足三里:直刺1.0~1.5寸。 ❖ 昆仑:直刺0.8~1.0寸。 ❖ 廉泉:向舌根方向刺0.5~1.0寸。 ❖ 通里:直刺0.5~0.8寸。
概述
❖ 中风病是由于气血逆乱,产 生风、火、痰、瘀,导致脑 脉痹阻或血溢脉外所致。
中风病的针灸治疗培训课件
中风病的针灸治疗
7
• (二)中风恢复期、后遗症期
• 1.贺氏三通法临床应用
• 失语:通里、照海、哑门; • 饮水反呛、吞咽困难:天突、内关;
•
• 舌体萎缩或卷缩:风府、风池、哑门;
• 流涎:丝竹空;
• 眩晕:实证四神聪放血,虚证灸神庭;
• 目失灵动、视物成双:臂臑;
中风病的针灸治疗
8
• 牙关禁闭:下关、地仓、颊车;
• 4.走罐治疗
• 为背腰部督脉以及两侧足太阳膀胱经的腧 穴即“背俞穴”。
中风病的针灸治疗
17
• (六)血管性痴呆
• 1.邪毒缠结、气机不利证
• 针灸元神1号方:百会、四神聪、神庭、本 神、神门、中脘、气海、丰隆。
• 2.气精失化、脑髓失养证
• 针灸元神2号方:百会、四神聪、神庭、本 神、神门、中脘、气海、足三里、三阴交。
• (2)牵正透法—通经活络,祛风牵正:阳 白透鱼腰,攒竹透丝竹空,四白透承泣, 风池透风府,太阳透颧髎,禾髎透巨髎, 地仓透颊车,曲池,合谷。
• (3)手足十二针—通经活络,调气和血: 曲池、合谷、内关、足三里、阳陵泉、三 阴交。
中风病的针灸治疗
10
• (4)纠偏法—通经活络,舒筋利节:百会、 风府、风池、肩髃、曲池、合谷、环跳、 委中、阳陵泉、悬钟、太冲。
• (10)老十针法—调中健脾,理气和血, 升清降浊,调理胃肠:上脘、中脘、下脘、 气海、天枢、内关、足三里。
• (11)治任脉法—补阴济阳,调和肠胃:
任脉十二方:承浆、廉泉、天突、紫宫、
檀中、鸠尾、上脘、中脘、下脘、气海、
关元、中极。
中风病的针灸治疗
13
• (12)治六腑俞法—运化水谷,调理六腑: 胆俞、胃俞、三焦俞、大肠俞、小肠俞、 膀胱俞。
针灸治疗中风病的康复策略
毫针疗法
常用针灸疗法
适用于痉挛性瘫痪,针刺可以对大脑皮层产 生较大的兴奋作用,促进其对பைடு நூலகம்层下神经的 调节作用,以减轻肌张力增高,还可使患者 做主动或被动活动。每日1或2次,每次20-30 分钟,10分钟行针1次,10次为1疗程
头针疗法
常用针灸疗法
适用于迟缓性、痉挛性瘫痪。快速捻针,每 分钟200转,留针30分钟,其间捻针3次,每 次2分钟,亦可以使用电针仪,选疏波或者疏 密波,可配合主动运动,每日1或2次,每次 20-30分钟,10次为1疗程
各期临床表现
急性期
患者可能有昏迷、高烧、脑水肿表现,生命体 征尚不稳定,病情还有可能发展、恶化---软瘫期
各期临床表现
恢复期
生命体征稳定,肌张力高,以痉挛为主—痉挛期
各期临床表现
后遗症期
瘫痪、关节挛缩畸形、姿势异常等,少数患者呈 持续性软瘫状态(预后较差)
康复目标
预防中风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改善受损的功能
针灸治疗中风病的康复策略
目录
1 中风病的概述
2
2 中风的针灸治疗
中风的概念
中风是以突然昏扑、不省人 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 言语不利为主要临床症状的 病症,是中医学对急性脑血 管疾病的统称
流行病学
中风是危害中老年人身体健 康的重要原因,其发病率、 致残率及死亡率都很高
年发病率:150/10万 高死亡率:第二 高致残率:占75%
中医辨证
中经络 中脏腑
无神志改变,口角歪斜,言语不利, 半身不遂(病位浅、病情轻)
神志不清,有意识障碍,半身不遂 (病位深、病情重)
西医分类
缺血性脑卒中
脑血栓形成 脑栓塞 腔隙性脑梗死
出血性脑卒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风病针灸治疗
辩证分型:
中经络:
1 风痰阻络证
症状: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蹇,偏身麻木,头晕目眩,舌质暗,苔薄白或白腻,脉玄滑。
治法:熄风化痰、活血通络
2 痰热腑实证
症状: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蹇,偏身麻木,头晕目眩,腹胀,大便秘结,痰多口粘,舌红,苔黄腻,脉玄滑。
治法:通腑清热、活血通络
3气虚血瘀证
症状: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蹇,偏身麻木,手足肿胀,面色淡白,气短乏力,心悸自汗,舌黯淡,苔白腻,脉沉细。
治法:补脾益肾、活血通络
4 阴虚风动证
症状: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蹇,偏身麻木,头晕耳鸣,心烦失眠,手足拘挛或蠕动,舌红苔少,或光剥,脉细玄或数。
治法:滋阴潜阳、熄风通络
中脏腑:出现神识昏蒙即为中脏腑
1 痰热内闭证:起病急骤,不省人事,两目直视或斜视,肢体强直,甚或拘挛或抽搐,痰多息促,鼻鼾身热,大便秘结,舌红或绛,苔黄脉玄数。
治法:开窍醒神、豁痰清热
2 痰湿蒙窍证
症状:突然神识昏蒙,半身不遂,面色晦垢,痰涎涌盛,四肢不温,舌黯淡,苔白腻,脉滑缓。
治法:开窍醒神、豁痰熄风
针灸治疗: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病情稳定不进展即应早期开展针灸治疗。
随症取穴:
1 偏侧肢体麻木、活动不灵取穴:上肢:肩髃、肩前、臂臑、曲池、外关、合谷等。
下肢:伏兔、犊鼻、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解溪等。
肢体偏废不用,肌力近0级者,采用石学敏院士创立的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
2 口舌歪斜取穴:患侧下关、地仓、颊车、廉泉;舌体挛缩加金津、玉液。
3 呛咳、吞咽困难取穴:风府、哑门、风池、廉泉、天突、内关、通里、足三里、照海等。
4 智能障碍取穴:四神聪、上星、印堂、风府、大陵、神门、丰隆、足三里、太冲等。
5 头晕目眩或以共济失调为主偏瘫取穴:百会、上星、印堂、风池、内关、合谷、足三里、丰隆、三阴交、太冲等。
6 大便秘结取穴:天枢、气海、左归来、足三里、丰隆等。
7 失眠取穴:四神聪、上星、安眠、内关、神门、足三里、三阴交、照海等。
8 耳鸣取穴:听宫、听会、翳风、率谷、外关、太溪等。
辩证取穴:
风痰阻络证取穴:风池、内关、阴陵泉、丰隆、三阴交。
痰热腑实证取穴:内关、上巨墟、丰隆、天枢。
气虚血瘀证取穴:气海、足三里、三阴交、血海。
阴虚风动证取穴:大陵、神门、合谷、三阴交、照海、太冲。
中脏腑取穴:水沟、内关、丰隆、风池、四关。
说明:中风病属本虚标实之证。
在本为阴阳失调,气血衰少;在标为风火相煽,痰湿壅盛,气血瘀阻脑窍,闭阻脉络不通。
主要根据有无神识昏蒙而分为中脏腑、中经络两大类。
石学敏院士创立的醒脑开窍法治疗中风病已广为临床采用;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治痿独取阳明”,因而对于肢体麻木不遂以手足阳明穴为主;中风又有痰热内阻、阴虚风动等,故取化痰要穴丰隆、行气通腑作用天枢、气海、具有养阴熄风之效的照海、三阴交、太溪等以化痰、通络、养阴、熄风。
督脉上巅入脑,总督一身之阳经,具有醒神通窍之功,手厥阴心包为心之外卫,既可代心受邪,又可代君行令,心主神明,故智能障碍、中脏腑取水沟、上星、百会、内关、大陵、四神聪等以醒脑开窍,通闭启智。
肝胆互为表里,取太冲、风池可清肝熄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