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英汉语句法结构比较与对比
英汉句子成分及其位置之对比分析

① 只有语音表示意义 ,用语 序表示关系 的,称 为孤立语
( 或 称 词 根语 ) ;
②用语音表示意义 又表示关系 ,但是形式要 素附着在词
根后 . 并 且是 不 可 变形 的 , 称为附着语 ( 或 称分 析语 ) ;
葛恒 婷
( 南 京 中医 药 大 学 外 国语 学 院 , 江苏 南京
1 .引 言
2 1 0 0 0 0 )
施 莱 赫 尔 根 据 形 态 特点 把 世 界 上 的语 言分 为 三 类 :孤 立 语、 附着 语 和屈 折 语 。 他 认 为 决 定 语 言 本 质 的 是 两 个 要 素 : 意
2 . 2 英汉 语 主 干 成 分 的 位 置 比较
形态变化 、 词 序 和 虚词 是 表 达语 法 的 三 大 手 段 。 这 些 手 段 在 英 汉 两 种 语 言 中具 有 不 同 的特 征 , 当然也不乏相同之处。 本 文 旨在 通 过 对 比分 析 英 汉 句 子 成 分 及 其 在 句 中 所 处 位 置 . 找 出两 种 语 言 在 构 句 方 面 存 在 的 共 性 与 个 性 。 2 . 英 汉 句 子 成 分 及 其 位 置 对 比
2 . 1 英 汉 句子 成 分 的 可 比性
英 语 与 汉 语 的 可 比性 是 建 立 在 人 类 语 言 共 同 性 ( 1 a n g u a g e u n i v e r s a 1 ) 的基础之上的 。 由 于人 类 思 维 规 律 有 着 一 致 性 , 人 类 的语言规律也必定有着一致性 。 语 言共 性 可 概 括 为两 大 类 : 一 为形式共 性 ( f o r m a l u n i v e r s a l s ) , 如范 畴特征 、 语序 、 疑 问形式 、 否定 形式 等 : 一 为 功能 共性 ( f u n c t i o n a l u n i v e r s a l s ) , 如 达 意 功 例1 : 三十年前 的上海 , 一 个 有 月 亮 的 晚 上 … … 我 们 也 许 没 赶 上 看 见 三 十 年 前 的月 亮 。年 轻 的 人 想 着 三 十年 前 的 月 亮 该 是 铜 钱 大 的 一 个 红 黄 的湿 晕 .像 朵 云 轩 信 笺 上 落 了 一 滴 泪 珠, 陈 旧而 迷 糊 。 老 年 人 回忆 中的 三 十 年 前 的 月 亮 是 欢 愉 的 , 比眼 前 的 月亮 大 、 圆、 白: 然 而 隔 着 三 十 年 的辛 苦 路 往 回看 . 再 好的月色也不免带点凄凉。
英汉句法结构对比与翻译

英汉句法结构在一些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翻译过程中需要注意这些区别。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对比和注意事项:
1. 语序差异:
-英语通常采用主谓宾的语序,即主语在前,谓语动词在中间,宾语在后。
例如:She eats an apple.(她吃一个苹果。
)
-汉语的基本语序为主谓宾,但汉语的语序相对较为灵活,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例如:她吃一个苹果。
2. 关系从句:
-英语中的定语从句和状语从句通常使用关系代词或关系副词引导,并放在被修饰词之后。
例如:The book that I bought is interesting.(我买的那本书很有趣。
)-汉语中的定语从句通常使用关系词引导,而状语从句则不存在关系词,直接连接。
例如:我买的那本书很有趣。
3. 介词短语:
-在英语中,介词短语通常用于修饰名词或动词短语。
例如:He is interested in music.(他对音乐感兴趣。
)
-在汉语中,介词短语通常用于修饰名词短语或动词短语,并且位置比较灵活。
例如:他对音乐感兴趣。
在进行英汉翻译时,需要根据具体的句子结构和上下文理解原文的意思,并适当调整句子结构以符合目标语言的语法规则。
同时,还要注意使用准确恰当的翻译词汇和表达方式,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自然流畅。
汉语语法与英语语法结构差异[Word文档]
![汉语语法与英语语法结构差异[Word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1c38efce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24.png)
汉语语法与英语语法结构差异关键字:汉语语法与英语语法结构差异本文为Word文档,感谢你的关注!【摘要】我国著名语言学家黎锦熙说过:“所谓比较,重在异而不在同:同则因袭之,用不着一一比较;惟其异,才用得着比较,或大同而小异,或小同而大异,或同中有异,或异中有同。
”通过两种语言之间的对比,才能深入的分析理解两种语言。
本文中汉语语法与英语语法结构的总体特点和其中的几点显著差异出发,深入分析比较了这两者之间的差异,以加深学习者对在学习过程中对两种语法结构的学习和理解。
【关键词】汉语语法;英语语法;差异英语作为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第一语言,从上世纪开始出现在中国教科书课本之中,其受重视程度愈演愈烈。
而随着我国经济基础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强大,学习汉语的潮流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开来。
逐渐普及的双语教育让我们不得不重视汉语与英语之间的差异,以便我们更好的学习,而在这之中表现尤为突出的是其语法结构的差异。
汉语是刚性的,英语的柔性的;汉语是显性的,英语是隐性的。
一、汉语语法与英语语法结构的总体特点(一)汉语注重句法中词序和虚词的使用,缺少词的形态变化汉语作为一门讲求“意”的语言,在词类的使用上没有进行严格的规定,各词类之间相互转换,一个词可以在不同的句子中充当不同的句法成分,准确清楚的表达出句子的涵义。
从词类的角度来说,汉语中的名词词类可以做主语、宾语和定语,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作谓语,当然,还有一些名词可以作状语。
;动词主要用来做谓语,但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做主语、宾语、补语,有些也可以作定语。
此外,汉语相比于外语,省略现象严重,以至于不在同一语境中的人有时候无法完全理解对方的意思,这与汉语重意合有直接的关系。
而且量词和语气词应用十分频繁,一般都是约定俗成的规矩表达不同的情绪与感情。
(二)英语语法结构简单,逻辑清晰相比于汉语重意合的特点,英语十分注重形合,其特点主要表现在关联词的使用上。
两个简单句之间必须要用关联词来连接,一般不可以省略。
(完整word版)英汉语句法结构比较与对比

英汉主语的对比与转换英语句子结构严谨,主语突出;汉语句子逻辑性强,主题突出。
这些差异给英汉转换时主语的确定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针对这种现象,试图对比分析汉英主语,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汉译英时主语确定的几种策略。
在翻译实践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自己能够正确理解英语句子中的每个单词或词组,但不知为什么译出的汉语怎么读都觉得不通顺、不地道。
从根本上说,这是因为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不仅体现在词汇层面上,而且还显着地体现在句子结构上。
英语句子结构严谨,主语突出,属屈折性语言;汉语逻辑性强,主题突出,属分析性语言。
因此,要提高翻译水平,必须对两种语言的差异有所认识,翻译时才能有意识地避免欧化的汉语或汉化的英语。
进行英汉主语对比分析是关键,希望它能给我们学习英汉两种语言及互译带来少许裨益。
1 汉英主语对比主语在英语句子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成分。
其功能很强,英语需要把主谓关系纳入一定的关系中去处理,谓语必须与主语一致,主谓语结构是英语句子的主轴与核心。
一般情况下,英语中的主语是不可缺少的。
因此,英语的句法特征是形合的。
而汉语中的主语功能相对就较弱,没有主语也可以成句。
另外汉语中的主谓搭配关系也十分灵活,通过语境来融合其间的语义关系,形成一种意义上的联系,主语和谓语也不需要在数、时态和语态上保持一致。
汉语句法特征是意合的。
1.1主题Vs主语主语显着的语言是指该语言的核心句型是主语+谓语构成的框架,而主题显着是指由主题+述题构成的句式。
主题即句子的起首部分,相当于“话题”,述题是针对“话题”发表的信息或评论,通常是“新的信息”。
汉语句子的主题可能是名词结构,与主语一致,但在很多情况下还可能是其他成分。
(1)昨天的事多亏你帮忙。
Thank you for your help yesterday.本句的主题“昨天的事”虽然是个名词词组,但它显然游离于“主谓”结构之外,不能将其译成英语的主语。
1.2有灵Vs 无灵英语与汉语句子的另一个重要差异是,英语常用无灵主语,即用无生命的物体或抽象概念的名词或各种形式的非谓语动词充当主语。
【全文】英汉语言对比_3

在跨语言、跨文化的翻译交际过程中,难 免会出现差异,探索语言、文化的差异性并分 析其原因,有利于避免产生失误,提高翻译质 量。我们知道,英语重客体,重形式上的逻辑 关系;汉语重关系,重意合,重主体。汉语重 人际关系;英语重客观事实。汉语重含蓄;英 语重精确。这便是英汉两种语言在风格上和文 化上的差异,正是这种文化差异造成了翻译中 的障碍和难题。
19 返回章重点 退出
例3:He tried to seem angry, but his smile betrayed him.
A. 他装出生气的样子,可是笑容暴露了他的真实情 感。
B. 他试图看上去是生气的样子,但是他的笑容背叛 了他。
C. 他试图生气忍住不笑。 D. 他心里很生气,却笑不出来。
3. 1. 1 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
英语重形合(hypotaxis)是指英语语言符号之间有较强 的逻辑关系;汉语重意合(parataxis)是指汉语句子主要通 过字词的意义连结起来。汉字起源于象形文字,文字的图 形表示其意义,并引起意义上的联想,发展形象思维;英 语是拼音文字,字母是基本的文字表达符号,词的拼写与 发音按一定的发音规则形成逻辑关系,而字母对意义而言 只是意义的替代符号,语言信息的表达依靠符号按一定的 语法逻辑关系排列组合,所以说英语是一种重形式逻辑的 语言。
语言的表达方式不仅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而且与思维及逻辑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这种思维 及逻辑方式的差异在语言表达方式上的表现既存在 于语篇的思路和结构上,也存在于句子水平上。
9 返回章重点 退出
3. 1英汉语言特征对比
Comparison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Language Features
英汉语法对比

0. 汉语和英语语法特点最本质区别:
第一,汉语语法是隐性的,英语语法是显性 的。汉语语法缺少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
第二,汉语语法是柔性的,英语语法是刚性 的。
1. 汉语语法的隐性与英语语法的显性
语法上所谓隐性implicit和显性explicit是指有无 外在的形式标志。
就英语和汉语而言,隐性和显性的内容相差较 大,形成明显对比。
身体 牛马 烟酒 街道 云贵 衣帽 肢体
成语:平仄、四声八调、阴阳上去
阴阳上去:生财有道 山盟海誓 诸如此类
5.4 英语的贴近律:英语中除形态外影 响语序的重要因素是“邻近原则”:语 义相关的成分放在一起
形容词作定语尽量靠近所修饰的名词 副词前贴所修饰的形容词、副词、介词、
连词 副词前贴所修饰的不及物动词 副词修饰及物动词时,不得隔开动词及
英语句子的扩展或复杂化是在主干上进行,不改变主干。
英语句子的分析顺序:先切分主谓,再切分谓语部分, 然后切分附加成分。
二、汉语的竹式结构
汉语不存在一个主干结构,也没有主干和树杈之分。
汉语句子的构造方式就像竹子一节一节地,这样的竹节可 多可少,是开放性的。构成句子的竹节可能是词、词组、 分句。
逻辑律的第一个表现:时序上的先后律
构词:古今 早晚 先后 教学 兴亡 生死 父子 子孙 老少
成语:春夏秋冬 冬去春来 一朝一夕 穿针引线
时间表达:1995年10月13日下午3时 汉语所谓连动、兼语,大都按时间顺序:进城卖菜、
送他上路、去医院看病
逻辑律的第二个表现:空间上的上 下-大小律。即从大到小、从上到下、 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符合人观察 周围世界的逻辑顺序。
汉语语法的隐性造成汉语语法单位界限的 模糊不清。
英汉语句子结构对比

• Tips:英语中长而复杂的结构转化为汉语中独特的符合汉 语习惯的短句形式。
• 无主句
• 汉语中无主语句和无动词句较多,英语句子主语和动词则
不可或缺。即使充当句子主语或谓词并无实际意义,也须
加上这个词以满足语法形式的要求。如:
• 看样子要变天了。 • It seems the weather is changing.
• Before going on up into the blue hills, Thomas stopped for gasoline at a lonely station. • 群山苍翠。加油站孤零零的。入山之前,托马斯 在这儿停车加油。
I would not believe what he said. 他的话,我不信。
• 有理走遍天下, 无理寸步难行。
• If you are in the right, you can travel anywhere in the world; if you are in the wrong, you can’t take a step.
• 英泽汉时,往往要先分析句子的结构、 形式,才能确定句子的功能、意义; • 汉译英时,往往要先分析句子的功能、 意义,才能确定句子的结构、形式。 • 1)A body in motion remains in motion at a constant speed in a straight line unless acted upon by an external force.
• •
Tips:英译汉时,有意识的把过多的连接词去掉
主语的选择
• 你可以从因特网上获得这一消息。 • You can obtain this information on the Internet. • This information is available on the Internet.
英汉句法结构对比

Go on…
n
n
中国一贯主张裁军,反对一切军备竞赛,既反 对常规军备竞赛,更反对核军备竞赛;既反对 地面上的军备竞赛,也反对在太空进行的军备 竞赛。 China consistently stands for disarmament and is opposed to all kinds of arms race, whether it is conventional or nuclear, on the ground or in outer space.
n n
Especially 关联词
Even if you go there, there won’t be any result. 原译:即使你去了也不会有什么结果。 改译1:你去了也不会有什么结果。 改译2:你去也白去。 n The wind was so strong that he found it difficult to keep on his feet. 原译:风如此之大,以致他发现站住脚很困难。 改译:风太大了,他感到很难站稳。
辨别错误—虚假对应
1.中国人有在正月十五晚上吃元宵、赏灯的习俗 Chinese have the custom that they eat sweet dumplings made of glutinous rice flour and appreciate festive lanterns at the night of January 15. 错误之处: 冠词、搭配、动词、介词、不忠于原文。 改译:The Chinese have the custom of eating yuanxiao (sweet dumplings made of glutinous rice four) and watching festive lanterns on the fifteenth evening of the first lunar month. 其他译法:There is a Chinese tradition of eating … According to custom, people in China eat…. In china, it’s the custom (for people) to eat…
(完整word版)《江雪》英译文对比赏析-文档资料

《江雪》英译文对比赏析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译文一:River Snow。
A hundred mountains and no bird,A thousand paths without a footprint;A little boat, a bamboo cloak,An old man fishing in the coldriver-snow.(Translated by Witter Bynner, 摘自文殊选注《诗词英译选》,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年版)译文二:The Snowbound River。
O’v er mountains and mountains no bird is on the wing;On thousand lines of the pathways there’s no footprint,In a lone boat on the snowbound river, an old man,In palm-bark cape and straw hat, drops his angle string.(吴钧陶编译《唐诗三百首(汉英对照、文白对照)》,湖南出版社,1997年版)1 原作分析及序言在对比这篇五言绝句的英译本之前,笔者对这首诗的意境及作者柳宗元写这首诗词时的心境及时令做了充分了解。
这有助于笔者从宏观与微观角度更好地对诗词的英译本进行较有把握的评析。
整个诗句总共只有二十二个字(含标题),它主要的大意是:千山万岭不见飞鸟的踪影,千路万径不见行人的足迹。
一叶孤舟上,一位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渔翁,默默地在漫天风雪中垂钓。
这首五言绝句作于诗人柳宗元在永州期间。
柳宗元被贬到永州后,精神上受到很大打击和压抑,借助歌咏隐居山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孤傲的情怀,抒发政治上失意的苦闷和压抑。
诗中客观境界的幽僻更能体现出作者落寞孤寂的心情。
英汉语句子结构的同异简析

英汉语句子结构的同异简析许多学生对英语和汉语的句子结构不甚了解,每当分析句子结构、理解句子意思的时候就茫然。
其实,英汉句子结构有许多相同的特点,也有很多的差异。
但是,只要我们仔细观察,认真比较,就能发现它们的异同。
英语句子根据其句法结构分为简单句、并列句和复合句。
而汉语句子根据结构分为单句和复句。
英语的简单句对应的是汉语的单句,其并列句和复合句对应的是汉语的复句。
我们从这几方面做一比较。
一、英语的简单句与汉语的单句:英语简单句的定义:只有一个主语(或并列主语)和一个谓语(或并列谓语)组成的句子。
汉语简单句的定义与之类似,所以二者定义相同。
例如:例1 We speak Chinese. 我们讲汉语。
(一个主语和一个谓语)例2 China and the USA are both big countries. 中国和美国都是大国。
(一个并列主语和一个谓语)例3 Mary talks and writes in English. 玛丽用英语说话、写字。
(一个主语和一个并列谓语)例4 Mary and her parents came to China in 2002 and lived in Beijing. 玛丽和她的父母与2002年来到中国并住在北京。
(一个并列主语和一个并列谓语)从以上例句中,我们可以看到,两种语言的句子结构基本相同:主语+谓语+……。
但也有许多明显的差异:1.英语句子的谓语有表达动作发生的时间的各种时态,而汉语句子要表现动作发生的时间,在句中常常用一些语气词,如“了,吧”或副词“将要,已经,正在”等。
2.英语句子的谓语动词要和主语保持一致,因此谓语动词有人称和单复数等形式的变化。
为了使用的需要,还有(肯定、否定、祈使、陈述、虚拟等)语气和(主动、被动)语态的变化。
而汉语句子基本没有主谓一致性和动词的人称及单复数变化。
要表达某种语气或语态,用一定的句型。
3.英、汉语部分状语的位置有所不同(如例3中的方式状语,例4中的时间状语)。
英汉语句法结构对比

英汉语句法结构对比
英语和汉语的语句结构在很多方面都有一些不同之处。
1. 语序差异:
- 英语中的基本语序是主语-谓语-宾语(SVO),而汉语的基本语序是主谓宾(SVO)或者主谓(SV)。
- 英语中的修饰语通常位于被修饰的词的前面,而汉语中的修饰语通常位于被修饰的词的后面。
2. 从句结构差异:
- 英语中从句的引导词通常出现在从句的开头,而汉语中从句的引导词通常出现在句子的末尾。
- 英语中的从句可以使用连词引导,如"that"、"which"、"who"等,而汉语中的从句可以使用连词引导,如"在...的情况下"、"因为"、"所以"等。
3. 成分顺序差异:
- 英语中的形容词通常位于名词的前面,而汉语中的形容词通常位于名词的后面。
- 英语中的副词通常位于动词之后,而汉语中的副词可以位于动词之前或之后。
总的来说,英语和汉语在表达方式上存在着一些差异,需要根据语言的特点和习惯来使用不同的语句结构。
(完整word版)常用英汉翻译技巧

来源:英汉两种语言在句法、词汇、修辞等方面均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在进行英汉互译时必然会遇到很多困难,需要有一定的翻译技巧作指导。
常用的翻译技巧有增译法、省译法、转换法、拆句法、合并法、正译法、反译法、倒置法、包孕法、插入法、重组法和综合法等。
这些技巧不但可以运用于笔译之中,也可以运用于口译过程中,而且应该用得更加熟练,因为口译工作的特点决定了译员没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思考。
1增译法:指根据英汉两种语言不同的思维方式、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在翻译时增添一些词、短句或句子,以便更准确地表达出原文所包含的意义。
这种方式多半用在汉译英里。
汉语无主句较多,而英语句子一般都要有主语,所以在翻译汉语无主句的时候,除了少数可用英语无主句、被动语态或”There be…"结构来翻译以外,一般都要根据语境补出主语,使句子完整。
英汉两种语言在名词、代词、连词、介词和冠词的使用方法上也存在很大差别。
英语中代词使用频率较高,凡说到人的器官和归某人所有的或与某人有关的事物时,必须在前面加上物主代词。
因此,在汉译英时需要增补物主代词,而在英译汉时又需要根据情况适当地删减。
英语词与词、词组与词组以及句子与句子的逻辑关系一般用连词来表示,而汉语则往往通过上下文和语序来表示这种关系。
因此,在汉译英时常常需要增补连词。
英语句子离不开介词和冠词。
另外,在汉译英时还要注意增补一些原文中暗含而没有明言的词语和一些概括性、注释性的词语,以确保译文意思的完整。
总之,通过增译,一是保证译文语法结构的完整,二是保证译文意思的明确。
如:(1)What about calling him right away?马上给他打个电话,你觉得如何? (增译主语和谓语)(2)If only I could see the realization of the four modernizations.要是我能看到四个现代化实现该有多好啊!(增译主句)(3) Indeed, the reverse is true实际情况恰好相反。
英汉句法结构对比与翻译

英汉句法结构对比与翻译
1.主谓结构:英语中主语和谓语动词之间的位置固定,而且一般不允许有其他成分插入;汉语中则允许主谓之间插入状语、宾语等成分,主语通常出现在句首,谓语动词出现在句尾。
英语:He is reading a book.
汉语:他正在看书。
2.宾语结构:英语中宾语通常出现在动词后面,而且一般不允许有其他成分插入;汉语中宾语可以放在动词前面或后面,并且可以有其他成分插入。
英语:She likes to eat apples.
汉语:她喜欢吃苹果。
3.状语结构:英语中状语通常出现在动词后面,表示时间、地点、方式等信息;汉语中状语的位置比较灵活,可以出现在句首、句中或句尾。
英语:He goes to school by bus every day.
汉语:他每天坐公交车去学校。
在进行翻译时,需要根据英语和汉语的句子结构差异进行相应的调整和转换。
具体翻译方法有:
1.主谓结构的翻译:将英语的主语翻译为汉语的主语,谓语动词翻译为汉语的谓语动词。
2.宾语结构的翻译:将英语中的宾语翻译为汉语中的宾语,并根据需要放置在动词前面或后面。
3.状语结构的翻译:将英语中的状语翻译为汉语中的状语,并根据需要放置在句首、句中或句尾。
需要注意的是,不仅要考虑句子结构的差异,还要考虑语言的习惯表达方式和上下文的语境。
对于复杂的句子结构和长篇文章的翻译,还需要进行更加细致的分析和翻译。
英汉句子信息结构对比

1、分裂句
分裂句主要用来进行强调。 分裂句主要用来进行强调。 E.g.: : (1)It was Freda who phoned Jack last night. (2)It was Jack who (m) Freda phoned last night. 在这些句子中,由于发话者想要 表达的信息不同,因而选择了不同的 句法结构,通过信息在句子中的地位 的不同,所得到的强调也不同,其焦 点地位也不同。受话者在看到这些不 同的句子结构后很容易就能理解发话 者想要传递的新信息。如果发话者使 用不恰当的信息表达结构,将会导致 理解上的困难。
3)事件本身及发生背景的排序 )
相对于事件发生背景(即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事 件本身是重要信息。因此英文中将其置于事件发生背景 之前,而汉语与之相反。 例如:新闻发布会将于明天上午9点左右在314会议室召 开。 翻译成英文:The news briefing will be held in Room 314 at about nine o’clock tomorrow morning.
Information Structure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Sentence
英汉句子的信息结构对比
一、信iday 1967年从语言的交际功能出发,发展了信息结构 理论。他认为,主位是话语交际的出发点,通常传递交际双方 已经熟悉或有所闻的内容(即已知信息),是信息的附着点, 述位(通常传达受话人未知的内容(即新信息)是信息的主体 部分。 人们在选择传递信息的具体表达方式时,会受自己的意图、 发话者对听话人对所谈事物的熟悉程度的估计的影响,从而选 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具体表现在句法的层面上,就是选择不同 的句型、语序及其他一些词汇手段来标记已知信息及未知信息, 达到交流的顺畅。英语和汉语民族由于思维习惯的不同,表达 信息的方式也不同。
英汉语言对比

汉语句子结构呈竹节状,逐节(短语或小句
)展开。汉语的句子可以在同一施事或主题 语之下按逻辑顺序铺陈,虽然小句间有逗号 隔开,但语句的联系仍是紧密的。这样,汉 译时经常由英语的树状转化为汉语的竹节状 。
例如:The boy, who was crying as if his heart would break, said, when I spoke to him, that he was very hungry because he had had no food for two days. [译文] 男孩哭得心都快碎了,当我问及他时,他 说饿极了,有两天没吃了。 从上例可看出,英语十分注重句子的形式和 结构的完整,上面英语句子主干为The boy said ,有5个从句,who, as if, when, that, because等多 个连接成分,形成一个空间构架,犹如“枝叶繁 茂的参天大树”,呈树状。而相应的汉语节节展 开,言简意赅,语意连贯,结构紧凑,呈竹状。
汉:意合 无形态语词的内蕴体现语法和语义信息; 句法结构不完备汉语以名词为中心,只要 表达语义,不管句子是否完备; 无须使用过多连接词等衔接手段,只要达意 即可。
比较以下英汉句子
1. Even if the monk can run away, his temple cannot run with him. 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 2. Even if I were to be beaten to death, I will not tell. 打死我也不说。 3. Modesty helps one go forward, whereas conceit makes one lag behind.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4. If winter comes, can spring be far behind?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5. We will not attack unless we are attacked.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英汉句法结构对比

英汉句法结构对比
1.语序差异:英语采用SVO(主语-谓语-宾语)的语序,强调语法角色
之间的顺序关系。
汉语一般采用主谓宾的语序,强调句子的主题和信息重
要性。
2.修饰成分:英语中修饰成分一般位于被修饰词之前,如形容词放在
名词之前,副词放在动词之前。
而汉语中修饰成分一般位于被修饰词之后,如形容词放在名词之后,副词放在动词之后。
3.从句结构:英语中从句结构比较灵活,可以位于主句中的任何位置。
汉语中从句结构相对固定,通常位于主句之前或之后。
4.动词结构:英语中动词的变化较为复杂,有时需要辅助动词来表示
时间、语态等。
汉语中动词的变化相对简单。
这些对比点只是一部分,实际上英汉句法结构对比是一个非常复杂的
问题,受到语言的特点、文化背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英汉句法结构对比

英汉句法结构对比吕叔湘先生曾说过,“要认识汉语的特点,就要跟非汉语比较,要认识现代汉语的特点,就要跟古代汉语比较;要认识普通话特点,就要跟方言比较。
无论语音、语汇、语法,都可以通过对比来研究”。
下面从翻译的角度出发,通过例子对英语和汉语进行比较、分析,以期准确地把握英语的语言特点及精神风貌,尽量把这种“特点”和“风貌”真实地反映到汉语译文中。
一、英汉句法结构的互换A.英语简单句可转换成汉语复合句例1:This attitude has been described as anything from a “merciful loss of memory” to “escapist therapy”.【译文】人们对这种态度议论纷纷,有的说是“好心的遗忘”,有的说是“逃避现实的疗法”。
【分析】英语简单句→汉语联合复句.例2:His superior grades at high school enabled him to enroll at the tuition-free Beijing University.【译文】由于中学成绩优异,他免费上了北京大学。
【分析】英语简单句→汉语偏正复句的因果句.例3:His weariness and the increasing heat determined him to sit down in the first convenient shade.【译文】她很疲惫,也感到越来越热,于是决定一遇到有阴凉的地方就坐下来休息。
【分析】英语简单句→汉语偏正复句的因果句.B.英语并列句、复合句可转换成汉语简单句例1:He doesn’t know what life means to him.【译文】他不知道人生的意义。
【分析】英语主从复合句→汉语简单句.例2:What troubles me is that I don’t have much experience in this kind of work.【译文】使我苦恼的是我做这种工作经验不多。
试析英汉语法对比分析

试析英汉语法对比分析英汉语法是两种不同语言的语法。
尽管它们有着共同之处,同时也有着明显的不同。
下面我们将进行英汉语法的对比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它们之间的差异。
二、句法结构的不同英语的句法结构是主+谓+宾的结构,而汉语句法结构则是主+谓+宾的语序。
这种不同在句子表达上会导致英语和汉语的表达方式有所不同。
三、语态的不同英语有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两种,而汉语则没有被动语态。
这一点很容易让学习英语的中国学生觉得困惑。
但英语中的被动句是非常常见的,因此在练习和学习时需要特别留意。
四、时态的不同英语时态较为复杂,有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现在进行时、过去进行时、将来进行时等。
而汉语的时态则相对简单,只有过去、现在、将来这三种基本时态,而且没有人称和数的变化。
五、冠词的不同英语中有定冠词“the”和不定冠词“a/an”,而汉语中没有冠词。
所以在英汉翻译中,这一点也是需要特别注意的。
六、代词的不同英语中的代词有人称代词、物主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等,而汉语中则采用一种更简单的代词形式进行表达。
七、形容词和副词的不同英语的形容词和副词有比较级和最高级的变化,而汉语则没有这种变化。
这也是英语和汉语在形容词和副词的表达上的一个明显不同之处。
八、连词的不同英语中的连词种类丰富,有并列连词、从属连词等。
而汉语中的连词则相对简单,使用频率也较低。
通过上述对比,我们可以看出英汉两种语言在语法结构上存在很多显著的差异。
学习英语的中国学生需要花费更多的心思来理解和掌握英语的语法规则,希望本篇文章对于学习者能有所帮助。
英汉语句法结构比较与对比

英汉语句法结构比较与对比英汉语句法结构是指句子从结构上来看所呈现出的形式组织和表达方式。
英汉语句法结构在形式和内容上具有差异。
本文进行英汉语句法结构的比较,以便更好地理解两种语言的语法结构。
英语的语法结构英语中基本概念是“主语+谓语+宾语”,这是英语句法结构的基础。
当句子变得复杂时,英语的语法结构会变得更加复杂。
例如,名词短语和形容词短语可以作为主语和宾语。
同时,英语的语法结构还可以使用从句和分词,并称其为其他语法分支。
英语可以在交际意义上进行修饰、注释和限制,句子结构不会因此受到影响。
此外,英语还可以用于倒装和省略,让语句更具灵活性和多样性。
汉语是一种表示时间动态、明确地表达主谓关系的语言。
汉语句子的语序基本上是由“主语+谓语+宾语”组成。
在汉语中,名词短语是不带任何标记的,关系在语句结尾处表达。
动态关系、时间关系和语义关系都非常明确。
汉语语法结构较为严格,不太灵活,但是可以使用修饰词、补语、状语等语法成分进行修饰。
此外,汉语还有一种句子特点——主题突出,即在一段语言中,前部分较长,语气重,表述较为煽动人心,后部分相对较短,草草结束。
这种语言结构特点满足汉语对对话和朗诵方式的需求。
英汉语法结构在形式和内容上具有显著的差异。
本文在句子结构、修饰语、语气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和对比:1. 句子结构2. 修饰语在英语中,修饰语可以放在句子中的任何位置,包括主语、谓语和宾语之前或之后。
其中,名词短语还可以用作主语、宾语和定语。
在汉语中,名词短语通常位于主谓后面。
修饰语在汉语中通常是定语或状语,而在英语中不仅南无定语和状语,并且还包括形容词、形容词短语和副词等修饰词。
3. 语气在英语中,语气可以通过语调和语气词来表达。
英语句子的语气比汉语更加灵活和多样,这意味着英语的语法结构可以更多地依赖于语气来表达意义。
在汉语中,语气的表达更多地依赖于词序和语法结构。
因此,汉语笃信“主题突出”的语法结构,强调在陈述句中表述事实。
英汉语的句子成分对比

可是,在英语中,主语在句子里是不可缺少的 ,没有它, 谓语就无所依附,句子也不能成立。即使没有实义主语, 也一定要有一个形式主语,如: It is time for meeting. It is going to be fine. Who’s there? It is me. It is never too old to learn.
从语义上看,英语和汉语中的主谓关系大体相似。不过, 由于主语、谓语各自的状况存在着差异 , 汉语中主谓之 间的语义关系就要比英语中的复杂。分析主谓之间的 语义关系,通常的做法是按照主谓(尤其是主语和谓语动 词) 之间在意义上的联系来判定主语在句中扮演的语义 角色(semantic role),划分主语的语义类型。 尽管英汉两种语言中主谓语义关系的情况差别不大 , 但 各自的划分方式却明显地不同。英语中的划分比较细 致。R.夸克等人(1985)将英语中的主语按其语义角色分 为10种: 施事 (agentive) 、受事 (affected) 、接受者 (recipient) 、外 力(external causer)、工具(instrument)、事件(eventive)、 状态者(positioner)、地点(locative)、时间(temporal)和替 代(prop ‘it’)。
汉语动词作主语一般指动作的具体内容或实际发生,有 时也可能暗含主观性意义,但这些语义差别没有不同的 语言形式予以体现,而只能借助语境去揣摩。例如:溺 爱孩子只会害了孩子。
二、英汉语句子主语的句法特 点和语义特点对比
4.分句/主谓短语作主语
英语中作主语的分句一般分为三种: that 分句: It is possible /likely /certain that … 疑问分句:Who will be the coach is still undecided. 缩合分句: What he says goes.(what=the thing which)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汉主语的对比与转换英语句子结构严谨,主语突出;汉语句子逻辑性强,主题突出。
这些差异给英汉转换时主语的确定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针对这种现象,试图对比分析汉英主语,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汉译英时主语确定的几种策略。
在翻译实践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自己能够正确理解英语句子中的每个单词或词组,但不知为什么译出的汉语怎么读都觉得不通顺、不地道。
从根本上说,这是因为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不仅体现在词汇层面上,而且还显着地体现在句子结构上。
英语句子结构严谨,主语突出,属屈折性语言;汉语逻辑性强,主题突出,属分析性语言。
因此,要提高翻译水平,必须对两种语言的差异有所认识,翻译时才能有意识地避免欧化的汉语或汉化的英语。
进行英汉主语对比分析是关键,希望它能给我们学习英汉两种语言及互译带来少许裨益。
1 汉英主语对比主语在英语句子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成分。
其功能很强,英语需要把主谓关系纳入一定的关系中去处理,谓语必须与主语一致,主谓语结构是英语句子的主轴与核心。
一般情况下,英语中的主语是不可缺少的。
因此,英语的句法特征是形合的。
而汉语中的主语功能相对就较弱,没有主语也可以成句。
另外汉语中的主谓搭配关系也十分灵活,通过语境来融合其间的语义关系,形成一种意义上的联系,主语和谓语也不需要在数、时态和语态上保持一致。
汉语句法特征是意合的。
1.1主题Vs主语主语显着的语言是指该语言的核心句型是主语+谓语构成的框架,而主题显着是指由主题+述题构成的句式。
主题即句子的起首部分,相当于“话题”,述题是针对“话题”发表的信息或评论,通常是“新的信息”。
汉语句子的主题可能是名词结构,与主语一致,但在很多情况下还可能是其他成分。
(1)昨天的事多亏你帮忙。
Thank you for your help yesterday.本句的主题“昨天的事”虽然是个名词词组,但它显然游离于“主谓”结构之外,不能将其译成英语的主语。
1.2有灵Vs 无灵英语与汉语句子的另一个重要差异是,英语常用无灵主语,即用无生命的物体或抽象概念的名词或各种形式的非谓语动词充当主语。
而汉语则常用有灵主语,即用有生命的人或动物作主语。
英语较注重“什么事发生在什么人身上”,而汉语则较注重“什么人怎么样了”。
(3)我一想到还要在这里再呆一年就浑身不舒服。
The thought of spending another year makes me physically sick.汉语句子用的是有灵主语“我”,可英译文中却没有用I作主语,而是用了无灵主语thought,这一点正符合了英语中“什么事发生在什么人身上”的表达。
1.3零主语Vs 形式主语英语句子常常必须有主语,有时找不到表示事物或人的名词或代词作主语时,就用“it”作形式主语。
尤其在表示天气、时间、距离、度量等概念时,这种与汉语思维方式的差异就显得尤为突出。
相比较而言,汉语中主语的使用灵活得多,而且常常可以省略。
只要通过上下文可以判断句子的主语,主语就没必要出现,此时所用的就是我们常说的“零位主语”。
英语中的形式主语是汉语所没有的,而汉语的零位主语在英语中也是不存在的。
(4)刮风了。
下雨了。
It is raining.It is blowing.这两句中的it究竟具体指什么,谁也说不清楚。
英语语法认为它是无人称代词,表示天气、时间、距离、度量等,无词义,只是用它来占一下主语的位置。
而中国人只简单地说“刮风了,下雨了”就可以了,是个无主句,至于主语是什么,用不着提。
(5)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Wisdom comes from experience.这类汉语句子的泛指性很强,类似警句格言,大多数不用主语,然而译成英文时却要采用意译的方法,补上适当的主语,以符合英文的表达习惯。
2 汉英转换时确定主语的手段从上文的分析中,不难看出,汉英两种语言分属不同的语系,其主语也存在各种差异。
英语句子要以主谓为主轴,以动词谓语为核心,不管什么样的句型都少不了SV,少不了主语。
而且,多数情况下英语句子中的主语是由名词或名词性的词语担当。
汉语句子中主语则有多种选择,可以没有,也可以有多个。
汉语的主语除了名词之外,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短语、主谓结构等都能作主语。
这种种不同就使得汉英翻译时可以考虑以下几种手段:2.1补充主语汉语有不少无主句,正如王力先生所言,“西洋的语法通则是需求每一个句子有一个主语,没有主语就是例外,是省略。
中国的语法通则是,凡主语显然可知时,以不用为常,故没有主语则是常例,是隐去,不是省略。
”所以,对汉语无主句的英译常常要其物色一个恰当的主语。
例如:(6)出太阳了。
The sun is rising.(7)累得我走不动了。
I am too tired to walk on.2.2转换主语主语的选择和转换在汉译英中极为重要,因为在许多情况下汉语原句中的主语不能直接与译文的主语相对应,这时就需要转换原句中主语,然后再根据英语的表达习惯在句式上进行调整。
例如:(10)经检查,产品质量合格。
Examination confirmed that the quality of the products was up to specification.另外,汉语句子的主语一般只使用“人称”名词,而在英语中“物称主语”则比较普遍,所以,汉语的“人称主语”在很多情况下需要转换成英语的“物称主语”。
例如:(11)职责所在,我不能临阵脱逃。
My duty forbids me to fly from danger.以上各个主语的确定,有的是为了译文行文结构上安排的方便,有的是为了强调句子的某一概念,而有的则是使句子更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
总之,选择主语除了受原句总体意义框架的制约之外,不要忽视句中任何一个词语或成分用来作英语句子主语的可能性。
通过对比分析汉英两种语言在句法结构上的种种差别,以及对汉译英时主语确定的几种手段,我们试图在翻译过程中应尽量确定最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主语,因为主语问题的处理在汉译英的过程中很重要。
英汉语的十大区别一、英语重结构,汉语重语义我国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曾经说过:“就句子的结构而论,西洋语言是法治的,中国语言是人治的。
”(《中国语法理论》,《王力文集》第一卷,第35页,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年)我们看一看下面的例子:Children will play with dolls equipped with personality chips, computers with inbuilt (成为固定装置的,嵌入墙内的;内在的,固有的)personalities will be regarded as workmates rather than tools, relaxation will be in front of smell television, and digital age will have arrived。
译文:儿童将与装有个性芯片的玩具娃娃玩耍,具有个性内置的计算机将被视为工作伙伴而不是工具,人们将在气味电视前休闲,到这时数字时代就来到了。
这句英语是由四个独立句构成的并列句,前三个句子都用简单将来时,最后一个句子用的是将来完成时,句子之间的关系通过时态、逗号和并列连词and表示得一清二楚。
而汉语译文明显就是简单的叙述,至于句子之间的关系完全通过句子的语义表现出来:前三个句子可以看成是并列关系,最后一个句子则表示结果。
二、英语多长句,汉语多短句由于英语是"法治"的语言,只要结构上没有出现错误,许多意思往往可以放在一个长句中表达;汉语则正好相反,由于是"人治",语义通过字词直接表达,不同的意思往往通过不同的短句表达出来。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考研英译汉试题几乎百分之百都是长而复杂的句子,而翻译成中文经常就成了许多短小的句子。
例如:Interest in historical methods had arisen less through external challenge to the validity of history as an intellectual discipline (身心的锻炼,训练;纪律,风纪,命令服从;惩戒,惩罚;学科,科目)and more from internal quarrels among historians themselves.译文:人们对历史研究方法产生了兴趣,这与其说是因为外部对历史作为一门知识学科的有效性提出了挑战,还不如说是因为历史学家内部发生了争吵。
英文原句是个典型的长句,由27个词组成,中间没有使用任何标点符号,完全靠语法结构使整个句子的意思化零为整:less through...and more from构成一个复杂的状语修饰动词arisen。
在中文翻译中,"产生兴趣"这一重要内容通过一个独立的句子表达,两个不同的原因则分别由不同的句子表达,整个句子被化整为零。
三、英语多从句,汉语多分句英语句子不仅可以在简单句中使用很长的修饰语使句子变长,同时也可以用从句使句子变复杂,而这些从句往往通过从句引导词与主句或其它从句连接,整个句子尽管表面上看错综复杂却是一个整体。
汉语本来就喜欢用短句,加上表达结构相对松散,英语句子中的从句翻成汉语时往往成了一些分句。
例如:On the whole such a conclusion can be drawn with a certain degree of confidence but only if the child can be assumed to have had the same attitude towards the test as the other with whom he is compared, and only if he was not punished by lack of relevant information which they possessed.译文:总的来说,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是有一定程度把握的,但是必须具备两个条件:能够假定这个孩子对测试的态度和与他相比的另一个孩子的态度相同;他也没有因缺乏别的孩子已掌握的有关知识而被扣分。
原文中两个only if引导的从句显然使整个句子变得很复杂,可是由于有并列连词but和and,整句话的逻辑关系十分清楚:…能够得出结论…但是只要…而且只要…。
从上面的译文我们可以看出,为了使中文表达更加清楚,but only if...and only if...首先提纲挈领:但是必须具备两个条件……,这种做法给我们的感觉是译文中没有从句,有的只是一些不同的分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