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2013-2014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历史第五单元第24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课件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历史第五单元第24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课件

时期的全面内战阶段。因此人民解放战争时期是从 1945 年 8 月至
1949 年 10 月。
“关门打狗” 决战东北 1.下列发生在东北地区并使其获得解放的战役是( A.辽沈战役 C.平津战役 B.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A )
2.辽沈战役最明显的特点是“关门打狗”,这里的“门”具 体指的城市是( B ) A.沈阳
碾庄
华东野战军 中原野战军
中原野战军
双堆集
蚌埠
二、淮海战役:
1、时间: 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
2、统帅: 刘伯承、陈毅、邓小 平、粟裕、谭震林 3、参战部队:中原解放军、 华东野战军 4、作战地区: 碾庄、双堆集、陈官庄 4、战果: 使长江中下游以北地区获得解放,为解放军渡 江作战奠定了基础。
3、作战部队: 东北野战军和华北野战军 4、主要作战地区: 张家口、天津 5、战果: 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52万多 人,基本上解放了华北全境。
张家口 北平 天津
为什么北平的解 放要采取和平的方 式?
辽沈战役 平津战役 淮海战役
归纳
三大战役
作战地 区
长春、锦州 塔山、黑山 碾庄、 双堆集 陈官庄
战役 时间 作战 我军 名称 军队 战略 辽 沈 1948年9月 东北野战军 ─ 11月 战役
平津战役(
张家口 1948.11.29--1949.1.31) 新保安
华北野战军
北平
分割包围 先打两头
东北野战军
天津 塘沽
平津战役
张家口 (1948.11.29--1949.1.31) 新保安
北平
分割包围 先打两头 后取中间
天津
塘沽
三、平津战役:
1、时间: 1948年11月至1949 年1月31日 2、战略战术: “先打两头,后取中间”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德育课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德育课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德育渗透课我这节课是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第24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这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能力在学习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基础上,能够列举这些战役,并通过读图描述国共双方主力作战的战况。

通过了解国民党政权覆灭的史实,正确计算南京国民党政权存在的时间。

2、过程与方法学习用图示的方法,描述人民解放战争转折阶段的战略态势,建立时间和空间概念。

在老师的帮助下,学生回顾人民解放战争的有关情况,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胜的原因,初步学会从多角度联系问题和归纳综合问题的能力。

将本课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一目相联系,让学生计算南京国民政权存在的时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大战役是战略决战,它的胜利不仅预示着解放战争的胜利,而且也预示着人民的胜利。

通过这些史实,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解放军,热爱人民的情感。

知道新中国的诞生来之不易,增强历史使命感。

根据大庆市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历史学科德育指导纲要,我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德育的渗透,我是这样设计这节常规课[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八年抗战结束以后,谁挑起发动的内战?(蒋介石)2、头一年里,战况如何?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

当时,国民党军队的总兵力为430万,人民解放军的总兵力为127万。

中国共产党领导解放区军民,不畏强敌,英勇反击,经过一年的战斗,基本上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双方的力量和士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形势发展对我方非常有利。

1947年6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经过一年的战略进攻,我军又歼灭敌人150多万。

到1948年秋,解放军总兵力发展到280万人,越战越勇,攻防能力大大提高。

国民党军人数下降到365万人,兵力不足,士气低落,不得不集中主力守卫大城市和重要交通线,实行重点防御。

这些情况表明,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

(八年级历史教案)第4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教学设计

(八年级历史教案)第4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教学设计

第4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教学设计八年级历史教案第4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路本课教学紧紧围绕国民党政权的崩溃进行,包括北平谈判、将革命进行到底、渡江战役、向全国进军等基本知识。

对于初中生来说,比较容易理解。

因而,本课教学设计比较活泼,安排了三段纪录短片,使学生身临其境般的感受这段历史,在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更加深了对这段历史的记忆,很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北平谈判、渡江战役、南京解放以及向全国进军的基本史实并把握解放战争发展到这一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战略决战。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渡江战役不仅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历史作用,更重要的是它维护了国家统一的历史作用。

通过对国共和谈的教学,培养学生把握事件的本质,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通过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胜原因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放纪录短片,使学生如身临其境般感受人民解放战争即将胜利时的基本概况。

通过学习三大战役后,战略时机的转变和北平谈判蒋介石的真正目的,培养学生从特定的历史条件出发观察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领略毛泽东等领导人以战略家军事指挥家的伟大胆略和雄伟气魄,把握战略决战这一历史机遇,最终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功绩,进而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和平解放北平的历史意义。

培养学生爱护文物,保护人文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渡江战役教学难点北平谈判教学方法讲解法、师生互动式教学法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设备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结构与过程【新课导入】图片导入法。

【讲授新课】(教师衔接上节课内容——三大战役的战果和历史意义进行讲解)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国民党政府在长江以北的力量已经全线崩溃,在长江以南也难以组织起有效的防御,为了挽救其灭亡的命运,蒋介石这个头号战犯却提出“和平声明”,要与中共和谈。

免费·第4课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免费·第4课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知识回顾
三大战役胜利的历 史意义是什么? 史意义是什么?
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为解 放全中国奠定了基础。 放全中国奠定了基础。
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和改编国 民党军队150多万人, 150多万人 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
和谈时期
1945.8 1946.6
内战时期
1947.6 1948.9 1949.1 1949.4 1949.10.1
战 略 防 御
战 略 进 攻
战 略 决 战
渡 江 战 役
向 全 国 进 军
第4课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课
一 课程标准
(一)列举渡江战役。 (二)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 胜利的原因。
自主先学 一、基础过关: 国 民 党 过 政 权 的 覆 灭
、 、 、 、


宣告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宣告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 、 为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基础。 为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基础。
,
南京
江阴 江阴
湖口 湖口
1949年 1949年4月 23日 23日,人民解放 军占领南京总统 府。 统治中国22 统治中国22 年的国民政府 覆灭了。 覆灭了。
合作探究
解放战争后期, 解放战争后期,蒋介石曾在山西的白云 观抽签,抽到的是“下下签” 观抽签,抽到的是“下下签”,他叹息败局 已定。不久,毛泽东也恰巧来到白云观, 已定。不久,毛泽东也恰巧来到白云观,为 助兴也抽了一签,抽到的是“上上签” 助兴也抽了一签,抽到的是“上上签”,道 士大为赞叹。此事后来蒋介石知道了, 士大为赞叹。此事后来蒋介石知道了,说: 天意。 毛泽东却说: 民意。 “天什么感悟? 学完本课后,你有什么感悟? 1、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正确性。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正确性。 2、学习中国人民解放军连续作战、 、学习中国人民解放军连续作战、 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 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

八年级历史上册24国民党政权的崩溃教案新部编本北师大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24国民党政权的崩溃教案新部编本北师大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24国民党政权的崩溃教案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在学习三大战役的基础上,能够列举这些战役并通过读图描述国共双方主力作战的情况。

(2)通过了解国民党政权的覆灭的史实,正确计算南京国民政权存在的时间。

过程与方法:(1)学习用图示的方法,描述人民解放战争转折阶段的战略态势,建立时间和空间概念。

(2)在老师帮助下,学生回顾解放战争的有关情况,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胜的原因,初步学会多角度联系问题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大战役是战略决战,它的胜利不仅预示着解放战争的胜利,而且也预示着人民的胜利。

通过这些史实,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使中国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广大人民的情感。

学习重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学习难点:三大战役的战略战术;分析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胜的原因?教学过程互动方式导入新课:经过近一年的战略进攻,消灭了大量的敌人,国民党的军队数量下降,士气低落。

中国人民解放军数量上升,士气高涨,战斗力增强,同国民党进行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

讲授新课:第一篇章了解历史1、自读课文,完成表格和问题,在课本上进行标注战役名称时间作战军队指挥员歼敌人数解放地区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学生自读课文完成自学习题,整体感知本课内容2、年月日,、向人民解放军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解放军百万大军从西起,东到500多千米的战线上,分三路强渡长江。

23日解放军占领,宣告了延续年的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第二篇章理解历史结合课本内容和提示分析:1、1948年9月,中共中央决定要与国民党军队主力展开决战,这一决定是否正确?为什么?2、战略决战为什么首先在东北打响?3、分析三大战役的战略战术?4、体会:“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PPT优秀课件1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PPT优秀课件1
得快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8.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 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 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2、解放军占领南京 ——1949年4月23日
3、结果:国民党政权覆灭
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五、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1、战略战术运用得当 2、解放军英勇善战 3、人民群众大力支持
一、选择题:
1.人民解放战争中,最激动人心的战略
大决战大战役
D、渡江战役
前,先得受尽悲痛,流尽眼泪。可是这样是好的,应该要这样…… —— 罗曼•罗兰 68、一个最困苦、最卑贱、最为命运所屈辱的人,只要还抱有希望,便无所怨惧。—— 莎士比亚 69、患难可以试验一个人的品格,非常的境遇方才可以显出非常的气节;风平浪静的海面,所有的船只都可以并驱竞胜。命运的铁拳击中要害的时候,候,只有大勇大智的人才能够处之泰然;……——
1、统帅: 刘伯承、陈毅、邓小平、 粟裕、谭震林
2、主要作战地区: 碾庄、双堆集、陈官庄
3、战果: 解放长江中下游以北地区
三、平津战役
1、时间:1948年12月至1949年1月31日 2、战略战术:
“先打两头,后取中间” 3、主要作战地区:张家口、天津
4、战果: 基本解放华北全境
四、渡江战役
1、百万雄师过大江 ——1949年4月21日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第四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第四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⑵北平谈判中共的目的: 为了早日结束战争,实现真正的和平, 揭露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 ⑶北平谈判的时间: 1949年4月1日——4月15日; ⑷国民党代表: 张治中为代表; ⑸共产党代表: 周恩来为代表; ⑹北平谈判的结果: 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协定上签字,北平 谈判破裂;
二、百万雄乘胜追击,一 直打到长江北岸;②蒋介石的“北平和谈” 阴谋破产;③为了尽快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 治,消灭长江以南的国民党军队,毛泽东、 朱德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解放军迅速 发起了渡江战役,。 ⑵渡江战役的战略目标:
⑼向全国进军的意义: ①彻底消灭了国民党在大陆的 残余势力,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企 图卷土重来的阴谋,巩固了新生的 人民政权; ②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创造了 稳定的和平环境;
⑽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①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是正义的、人心所 向的,符合历史潮流和人民的愿望; ②中共的英明决策和正确指挥; ③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 ④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⑤建立了团结一切力量斗争的统一战线; ⑥国民党政治腐败、军队厌战、美援断绝、 失去民心;
⑻人民解放军为什么要采取“大迂回、 大包围”的战略?
①蒋介石的长江防线被人民解放军突破后,大批 溃逃的国民党军败走大西南。蒋介石打算利用四 川等地复杂而险峻的地理形势,构筑以秦岭、大 巴山和巫山为主线的“大西南防线”,企图以此 抵御人民解放军的进攻,把大西南变成其东山再 起的战略基地;②遭受人民解放军打击的国民党 军犹如惊弓之鸟,随时准备逃窜国外;③为了粉 碎敌人的阴谋计划,不要给他们喘息机会,中共 中央在渡江战役后迅速发出新的作战命令,向全 国进军;
解放南京,推翻国民党的统治,解放全国 人民;
⑶渡江战役的时间: 1949年4月21日——4月23日; ⑷渡江部队: 人民解放军第二、第三野战军; ⑸渡江地点: 在邓小平等指挥下,人民解放军在西起江西 湖口、东到江苏江阴500多千米的战线上, 分3路强渡长江; ⑹渡江战役的结果: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宣告了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历史八上《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历史八上《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获解放
4.历史意义:彻底消灭了国民党在大陆的
残余势力,巩固了新生的政 权,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创 造了稳定的环境。
P26
人·民解放军为什么要采取大迂回大 包围的策略?
防止敌人向国外逃窜,给以后的革命 和建设以及人·民的生命安全留下隐患。
兵力部署:一野:大西北 二野:大西南 三野:华东 四野:华南
人·民解放军进军新疆部队行进在戈壁滩上
蒋 阴谋 和 被揭 谈穿
百万雄师过大江
为全 解中 放国
向全国进军
展示了彻底歼灭国 民党、解放全中国 的决心
摧毁了国民党的政 权
追剿国民党的残余 势力
1.1949年解放战争即将取得全面胜利,毛 泽东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人·民解放军的下列行动中,体现了诗句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精 神的D是( )
A.开始转入战略反攻
B.解放长江以北地区
C.基本消灭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D.推翻国民党政权
看图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
(1)根据图一我们可以了解哪些历史信息?
(2)从图一到图二的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哪些斗争?
斗争取胜的原因有哪些?
参 考 答 案
(1)抗日战争后共产党努力争取 和平,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愿望参 加重庆谈判;蒋介石内战准备不充 分,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蒋介 石真内战,假和平等。
人·民解放军解放成都后举行入城式
全 国 领 土
基 本 解 放
形 势 图
战果:
1.到1949年9月底,人·民解放军解放了除西 南和中南部分地区以外全国大陆上的大部 分地区。
2.到1950年6月,全国解放战争的大规模作战 行动宣告结束。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优质课公开课课件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优质课公开课课件

解放战争的胜利
二、大军合力战淮海
——淮海战役(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
要点:
1、时间: (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 2、经过:碾庄 陈官庄 3、意义:
淮海战役的胜利,使长江中下游以北地区获得 解放,为解放军渡江作战奠定了基础。
双堆集
解放战争的胜利
刘伯承和邓小平在挺进大别山途中
1997年建成的淮海战役总前委群雕,用70块花岗岩雕刻而 成,高7米、宽9.5米。群雕造型浑朴、气势宏大、栩栩如生 地表现了总前委成员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五 位革命家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光辉形象和对胜利充满信心。
解放战争的胜利
大军合力战淮海
碾庄战场
解放战争的胜利
大军合力战淮海
华东野战军部队经鲁西南地区向徐州挺进
新保安
北平
先打两头 后取中间
天津 塘沽
解放战争的胜利
兵临城下 直取平津
平津战役司令部
平津战役司令部,即平津战役天津前线指挥部,旧址在天津西青区杨柳青镇药王 庙东大街2号,为清末民宅。1984年旧址按原貌修复,并辟作“平津战役天津前线指挥 部旧址一陈列馆”。原东北野战军第一兵团司令员、第四野战军副司令员肖劲光为陈 列馆题写馆名。
第24课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关门打狗” 首战东
北 ■大军合力战淮海
■兵临城下 直取平津 ■百万雄师过大江
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24课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课程标准: 列举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 渡江战役,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 的主要原因。
战役名称 解放战争的胜利
时间 1948年9 月-1948 年11月
解放战争的胜利
大军合力战淮海

初中历史第4课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初中历史第4课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针对国民党撕毁和平协议的行为,中国共产党决定对国民党予以彻底的打击。据此请回答2~4题。
2.为解放南京,推翻国民党统治,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的战役是( )
A.淮海战B.平津战役C.辽沈战役D.渡江战役
3.“百万雄师过大江”的战线是( )
A.西起江苏江阴,东到江西湖口B.西起江苏江阴,东到江西湖口
C.西起江苏湖口,东到江西江阴D.西起江西湖口,东到江苏江阴
B.从共产党方面说:
1、独学,运用
双色笔,在书中
勾出答案
2、组内对学,
群学,解决疑难
3、解决不了的
疑难问题,教师
点拨
梳理
知识
点5
分钟
各组1、2号到
展展示,其余
同学独自完成


检测
7
分钟
自我检测
1.毛泽东发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号召是针对( )
A.三大战役后国民党主力尚存B.蒋介石宣告“引退”
C.蒋介石发表“求和”声明,企图“划江而治”D.美苏干涉中国内政
阅读课本p24—p25材料独立完成:
1、时间:年月日,、向人民解放军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2、战线:解放军百万雄师,从西起,东到500多千米的战线上,分路强渡长江。由统一指挥。
3、结果:年月日占领,宣告了延续年的国民党政权覆灭,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
4、渡江战役的历史意义。
自学活动三:向全国进军
阅读课本p25—p26材料独立完成:
3、理解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原因
由图片引出本节课内容,激发学生学习
兴趣




25分

第一环节:自主学习
自学活动一:自学“将革命进行到底”

第4课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第4课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总结:
国 民 党 政 权 的 崩 溃 将革命进 行到底 战线:江西湖口—江苏江阴 渡江 结果:胜利 战役 意义:占领南京,宣告了国民党 政权的覆亡 向全国进军:追剿国民党的残敌 (1949、4——1950、6)
1948年底的国内外形势
蒋嫡系 基本被消灭
三 大 战 役 的 展 开
国民党 中 共
偏师要求 “停战和谈”
学习目标二:掌握向全国进军,追歼国 民党残余军队的情况。
任务:阅读课本26—27页,2分钟独立完成填空: 追歼 方向: 西北 、 西南 、 华南 。 大迂回、大包围 国民 战略: 。 党残 战果:1949年9月底 解放了除西南和…… 。 余力 1950年6月底 全国解放战争大规模…… 。 量, 1951年5月 西藏和平解放,全国大陆解放 。 向全 ①彻底消灭了国民党在大陆的残余势力,粉碎了 国进 意义: 国民党企图卷土重来的阴谋 军
战略决战 胜利在望

“求和” 声明

美 帝
断绝援助 阴谋“和谈” 中途换马
将 革命 进行 到底
国共北平谈判
共产党: 毛发表对时局的声明 背景 国民党: 蒋被迫下野 退居幕后指挥 李出任代总统 同意和谈 国民党: 划江而治 东山再起 目的 共产党: 迅速结束战争 实现国内和平 减少人民痛苦 时间地点人物:1949.4.1-4.15 北平 周恩来 结果: 国民党政府拒绝签字,谈判破裂
占领南京,宣告了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6、结果/意义:
解 放 战 争 胜 利
江阴
南京
湖口
思考:近代史上发生在南 京的重大事件?
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 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南京 1912年成立中华民国临 时政府 1927年蒋介石成立南京 国民政府 1937年南京大屠杀 1949年渡江战役解放南京

第4课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教学设计

第4课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教学设计

第4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教学设计第4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路本教学紧紧围绕国民党政权的崩溃进行,包括北平谈判、将革命进行到底、渡江战役、向全国进军等基本知识。

对于初中生说,比较容易理解。

因而,本教学设计比较活泼,安排了三段纪录短片,使学生身临其境般的感受这段历史,在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更加深了对这段历史的记忆,很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北平谈判、渡江战役、南京解放以及向全国进军的基本史实并把握解放战争发展到这一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战略决战。

[:学科网]通过本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渡江战役不仅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历史作用,更重要的是它维护了国家统一的历史作用。

通过对国共和谈的教学,培养学生把握事的本质,分析历史事的能力。

通过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胜原因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放纪录短片,使学生如身临其境般感受人民解放战争即将胜利时的基本概况。

通过学习三大战役后,战略时机的转变和北平谈判蒋介石的真正目的,培养学生从特定的历史条出发观察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的学习,使学生领略毛泽东等领导人以战略家军事指挥家的伟大胆略和雄伟气魄,把握战略决战这一历史机遇,最终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功绩,进而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本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和平解放北平的历史意义。

培养学生爱护物,保护人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渡江战役教学难点北平谈判教学方法讲解法、师生互动式教学法[:Z*xx*]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设备时安排1时教学结构与过程【新导入】图片导入法。

教师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出示毛泽东《1949年新年献辞》中发出的气势豪迈的宣言,“中国人民将要在伟大的解放战争中获得最后胜利,这一点,现在甚至我们的敌人也不怀疑了。

”接着出示蒋介石于1949年元旦发表的“求和”声明,提出保存国民党制定的“宪法”和国民党军队等。

精选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图文识读完整教学课件PPT

精选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图文识读完整教学课件PPT

典例示范
〔2021•南宁中考1947年夏,解放 转人战略进攻阶段,揭开这一序幕的军事行
动是〔 〕C
A.百团 B.转战陕北 C.挺进大别山 D.解放南京
解析:本题考查千里挺进大别山。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 解放军主力,在山东西南南强渡黄河天险,千里挺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到南 京、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故选择C项。
典例示范
“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乡村中 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收,连同乡村中其他一切土地,按乡村全
部人口,不分男女老幼,统一平均分配……〞以上材料可能出自〔 D〕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天朝田亩制度? C.?中华民国约法? D.? 土地法大纲?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土地法大纲》。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中国土地 法大纲》。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 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故选择D项。
➢ 读图:三 役示意图
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 党军进行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战役、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三大战役。读图时重点关注三大战役歼 灭国民党军队的地点,并了解国民党军的溃逃方 向及解放军的进攻方图:宣传? 土地法大纲?
这是河北阜平县易家庄的农民在墙上书写《中国土地 法大纲》。1947年,中国共产党制定颁布了《中国土 地法大纲》。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 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 分配土地。土地改革使解放区一亿多的无地和少地农 民分到了土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 身农民踊跃参涂,支援前线。该图片反映了解放区农 民积极宣传《中国土地法大纲》的情形。

【初中历史】国民党政权的崩溃ppt9 北师大版

【初中历史】国民党政权的崩溃ppt9 北师大版
第24课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主力决战的三大战役)z``x````x`k
名 时 指 挥
称 间 者








平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948.9——11
1948.11——1949.1
1948.11——1949.1
林彪

罗荣桓
北 野 战 军
刘伯成 陈毅 邓小平 粟 裕 谭震林
中原野战军 华东野战军 徐州 官庄 碾庄 双堆集 陈
毛泽东《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蒋介石说:“我们败就败在接收上!”
你如何看待两个人对解放战争的思考?
1、不要做刺猬,能不与人结仇就不与人结仇,谁也不跟谁一辈子,有些事情没必要记在心上。 2、相遇总是猝不及防,而离别多是蓄谋已久,总有一些人会慢慢淡出你的生活,你要学会接受而不是怀念。 3、其实每个人都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但并不是谁都有勇气表达出来。渐渐才知道,心口如一,是一种何等的强大! 4、有些路看起来很近,可是走下去却很远的,缺少耐心的人永远走不到头。人生,一半是现实,一半是梦想。 5、你心里最崇拜谁,不必变成那个人,而是用那个人的精神和方法,去变成你自己。 6、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一定要放下。学会狠心,学会独立,学会微笑,学会丢弃不值得的感情。 7、成功不是让周围的人都羡慕你,称赞你,而是让周围的人都需要你,离不开你。 8、生活本来很不易,不必事事渴求别人的理解和认同,静静的过自己的生活。心若不动,风又奈何。你若不伤,岁月无恙。 9、命运要你成长的时候,总会安排一些让你不顺心的人或事刺激你。 10、你迷茫的原因往往只有一个,那就是在本该拼命去努力的年纪,想得太多,做得太少。 11、有一些人的出现,就是来给我们开眼的。所以,你一定要禁得起假话,受得住敷衍,忍得住欺骗,忘得了承诺,放得下一切。 12、不要像个落难者,告诉别人你的不幸。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 13、人生的路,靠的是自己一步步去走,真正能保护你的,是你自己的选择。而真正能伤害你的,也是一样,自己的选择。 14、不要那么敏感,也不要那么心软,太敏感和太心软的人,肯定过得不快乐,别人随便的一句话,你都要胡思乱想一整天。 15、不要轻易去依赖一个人,它会成为你的习惯,当分别来临,你失去的不是某个人,而是你精神的支柱;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学会独立行走 ,它会让你走得更坦然些。 16、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对别人要宽容,能帮就帮,千万不要把人逼绝了,给人留条后路,懂得从内心欣赏别人,虽然这很多时候很难 。 17、做不了决定的时候,让时间帮你决定。如果还是无法决定,做了再说。宁愿犯错,不留遗憾! 18、不要太高估自己在集体中的力量,因为当你选择离开时,就会发现即使没有你,太阳照常升起。 19、时间不仅让你看透别人,也让你认清自己。很多时候,就是在跌跌拌拌中,我们学会了生活。 20、与其等着别人来爱你,不如自己努力爱自己,对自己好点,因为一辈子不长,对身边的人好点,因为下辈子不一定能够遇见。 21、你的假装努力,欺骗的只有你自己,永远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饰战略上的懒惰。 22、成长是一场和自己的比赛,不要担心别人会做得比你好,你只需要每天都做得比前一天好就可以了。 23、你没那么多观众,别那么累。做一个简单的人,踏实而务实。不沉溺幻想,更不庸人自扰。 24、奋斗的路上,时间总是过得很快,目前的困难和麻烦是很多,但是只要不忘初心,脚踏实地一步一步的朝着目标前进,最后的结局交给 时间来定夺。 25、没什么好抱怨的,今天的每一步,都是在为之前的每一次选择买单。每做一件事,都要想一想,日后打脸的时候疼不疼。 26、运气是努力的附属品。没有经过实力的原始积累,给你运气你也抓不住。上天给予每个人的都一样,但每个人的准备却不一样。不要羡 慕那些总能撞大运的人,你必须很努力,才能遇上好运气。

北师大版(初中二年级)八年级历史上册PPT课件: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北师大版(初中二年级)八年级历史上册PPT课件: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东北解放军
解放东北全境 47万
淮海 战役
1948.11— 1949.1
中原、华东 解放军
基本解放长江以北的 华东和中原地区 55万
平津 1948.11— 东北、华北 基本解放华北全境
战役 1949.1
解放军
52万
共歼灭或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基本上被消灭。
三、百万雄师过大江
• 1.时间:1949年4月21—23日。 • 2.过程:21日,解放军强渡长江;23日,占领
南京。 • 3.意义:宣告了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小结
三大战役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的 政治统治,极大地削弱了国民党的军事实力。 至此,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全 国的解放已胜利在望。
•谢 谢
淮海战役
(1948.11.7 -- 1949.1.10)
商丘
徐州 陈官庄
碾庄
双堆集 蚌埠
海州
黑 虎 掏 心
斯大林说:“奇迹!奇迹!60万打败80万, 这真是军事史上的一个奇迹。”
陈毅元帅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用 小车推出来的。”
淮海战役人民支前统计表
民工
543万人
担架 大小车
牲畜 船只 筹粮 挑子
30.5万副 88万辆 76.7万头 8500只 9.6亿斤 20.6万副
解放区农民踊跃支前
思考:这些材料说明了什么?
张家口
新保安
北平
瓮 中 捉 鳖
平津战役
(1948.11.29--1949.1.31)
天津 塘沽
兵临城下 直取平津
炮轰敌天津城防的人民 解放军炮兵阵地
解放张家口
1949年,由义接受和平解决方式,命令所部出城,接受 和平改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革命经验) 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建立革命的军队,开展 武装斗争;发动人民群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 力量,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 想为指导;走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 „等。 (4)马列主义何时传入中国?它与中国革命实际 相结合产生的伟大理论成果是什么?何时被确定 为中共指导思想? (5)中共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曾经走过什么 曲折道路?从什么时候开始走上“自己的道路” 的?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道路是?
再见!
1.1949年解放战争即将取得全面胜利,毛 泽东作《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人 民解放军的下列行动中,体现了诗句“宜 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精神的 是( D ) A.举行战略反攻 B.进行战略决战 C.发起渡江战役 D.解放长江以南广大地区
2.右图所示场面的 出现与下列哪一次 著名战役有关 ( C ) A.淮海战役 B.辽沈战役 C.渡江战役 D.平津战役
2.渡江战役的作战目的是什么?
一、渡江战役 1.背景: ①三大战役胜利,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主力。 ②国共北平和谈破裂。 2.目的: 推翻国民党统治,解放全中国。
问题:阅读P24回答 3.渡江战役的经过 时间、指挥、战线、结果。
一、渡江战役 1.背景: ①三大战役胜利,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主力。 ②国共北平和谈破裂。 2.目的: 推翻国民党统治,解放全中国。 3、经过: 1949.4.21-23 邓小平 西起江西湖口-----东到江苏江阴 4、结果及作用: 4月23日,解放南京,推翻了国民党的统治。 (1927-1949,22年)
1、回忆近代史上南京发生的大事。抄P25 2、邓小平的主要事迹。
二、向全国进军 读P26找出向全国进军的目的、战略、结果.
二、向全国进军 1、目的:追歼国民党残余。 2、战略:大迂回、大包围。 3、结果:P26 4、意义: ① 彻底消灭了国民党在大陆的残余势力, 巩固了新政权。 ②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创造了和平稳定的环 境。
三、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1、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2、解放军战士英勇作战。 3、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4、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是人心所向, 符合人民的愿望和历史潮流。
拓展总结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果: 实践成果:探索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 权的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理论成果:形成了毛泽东思想。 总: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完成了反帝反封 建的革命任务。成立了新中国,实现了国家独立 民族解放。 2、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经验: 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②建立革命的军队, 开展武装斗争;③发动人民群众,团结一切可以 团结的力量,建立革命统一战线;④以马列主义 毛泽东思想为指导;⑤走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

3、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新中国成立。 4、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P34
5.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革命经验) 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建立革命的军队,开展 武装斗争;发动人民群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 力量,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 想为指导;走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 …等。 (1)中共从哪里认识到,必须抓住革命领导权? (2)中共从什么时候认识到武装斗争重要性的? 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是什么事件? (3)民主革命阶段,中共曾经建立过几次统一战 线?分别取得怎样的成就?
3.毛泽东在《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一 诗中写道:“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 慷”,“天翻地覆”的含义是人民解放军 ( D) A.开始转入战略反攻 B.解放长江以北地区 C.基本消灭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D.推翻国民党政权
看图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
(1)根据图一我们可以了解哪些历史信息? (2)从图一到图二的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哪些斗争?斗 争取胜的原因有哪些?
参 考 答 案
(1)抗日战争后共产党努力争取 和平,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愿望参加 重庆谈判;蒋介石内战准备不充分, 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蒋介石真 内战,假合平等。
(2)粉碎国民党的全面和重点进攻,挺 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序幕,三大战役 基本消灭国民党主力,渡江作战解放南 京。原因:党的正确领导、充分的战前 准备、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援、 解放军的 英勇作战等。
第4课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将革命进行到底 百万雄师过大江
向全国进军
和谈时期
1945.8 1946.6 1947.6 1948.9 1949.1 1949.4 1949.10.1
战 略 防 御
战 略 进 攻
战 略 决 战
渡 江 战 役
向 全 国 进 军
一、渡江战役 问题:阅读P23-24回答 1.用简单的语言概括渡江战役的背景。
(6)2011中考题31题 材料:中国共产党把敌人视为“一盘散沙”的中 国人民团结和凝聚成万众一心的不可战胜的力量。 经过28 年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帝国主 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取得 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 (l) 据材料,概括中国共产党取得新民主主义革 命胜利的重要经验。(2 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的哪些史实是这一经验的体现?( 4 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