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精品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1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提炼总结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 - 1 - 第二节化学平衡.......................................................................................................... - 7 - 第三节化学反应的方向............................................................................................ - 23 - 第四节化学反应的调控............................................................................................ - 26 -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一、化学反应速率1.概念:化学反应速率是定量描述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的物理量。
如果反应体系的体积是恒定的,则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2.数学表达式为v=ΔcΔt或v=ΔnV·Δt。
3.单位常用mol·L-1·s-1或mol·L-1·min-1表示。
4.注意事项(1)一般来说,随着反应的逐渐进行,反应物浓度会逐渐减小,化学反应速率也会逐渐减慢。
因此,化学反应速率通常是指某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反应速率,而不是瞬时反应速率。
(2)由于在反应中纯液体和固体的浓度是恒定不变的,因此对于有纯液体或固体参加的反应一般不用纯液体或固体来表示化学反应速率。
(3)在同一化学反应中,选用不同物质表示化学反应速率,其数值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但表示的意义相同。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知识点总结+典例 (含答案)
2.3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1.特征:有元素化合价的升降。
(判断依据)2.本质:电子的转移。
3.规律:升失氧化还原剂,降得还原氧化剂。
✧ 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得到氧化产物。
✧ 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得到还原产物。
4.转移电子的表示方法:(1)双线桥 变价元素由反应物指向生成物,上方标明 得/失 变价元素原子数╳每个原子化合价改变量 如:① H 2 + CuO === Cu + H 2O ② MnO 2 + 4HCl(浓)=== MnCl 2 + Cl 2↑+2H 2O则①中1mol H 2反应的转移电子数为 。
②中生成1molCl 2的转移电子数为 。
注:转移电子数与反应中各物质系数成正比。
(2)单线桥 反应物中失电子元素指向得电子元素,上方直接标明转移电子数目,不需要写得/失。
H 2 + CuO === Cu + H 2O5.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6. 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常见氧化剂:Cl 2、Br 2、O 2、O 3、浓H 2SO 4、HNO 3、KMnO 4、KClO 3、K 2Cr 2O 7、Fe 3+、HClO 、ClO -、MnO 2、H 2O 2、Na 2O 2等等等✧ 常见还原剂: 金属、S 2-、HS 、H 2S 、S 、SO 2、 SO 32-、 HSO 3-、 I - 、Fe 2+ 、Br - 、Cl -等等等➢ 题型1 概念理解判断( )1.有失去电子的反应为还原反应( )2.含有氧元素的物质是氧化剂( )3.氧化剂得到电子的数目和还原剂失去电子的数目一定相等( )4.有一种元素被氧化必定有另一种元素被还原( )5.有单质参与的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6.置换反应不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7.在反应中不一定所以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变化( )8.在化学反应中,得电子越多的氧化剂,其氧化性越强➢ 题型2 转移电子数计算 1.下列表示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正确的是( )A .B .C .D .2.实验室常用KMnO 4和浓盐酸反应制备Cl 2化学方程式如下,2KMnO 4+16HCl (浓)=2KCl+2MnCl 2+5Cl 2↑氧化剂+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产物 硫碘铁溴+8H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Cl2是氧化产物B.有0.8mol的HCl被氧化时,标况下生成Cl2 5.6LC.KMnO4是氧化剂D.每8mol HCl参加反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5mol3.下列反应中水的作用是:(填序号)①2Na+2H2O==2NaOH+H2↑②2H2O==2H2↑+O2↑③Cl2+H2O==HCl+HClO④3NO2+H2O==2HNO3+NO ⑤2F2+2H2O==4HF+O2(1)水作只还原剂;(2)水只作氧化剂;(3)水既作氧化剂也作还原剂;(4)水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必背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一电解质及其电离1、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酸、碱、盐、水、金属氧化物)2、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非金属氧化物、NH3、大多数有机物)3、强电解质:完全电离的电解质(强酸、强碱、大部分盐、活泼金属氧化物)4、弱电解质:部分电离的电解质(弱酸、弱碱、水)5、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6、SO2 、NH3 、CO2 、NO2等的水溶液虽然可以导电,但电导电的离子不是其自身产生的,故这些化合物属于非电解质7、金属单质(或石墨)导电是因为有自由移动的电子;溶液导电是因为有能自由移动的离子;知识点二离子方程式1.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写—拆—删—查①可以拆成离子形式的有:六大强酸(H2SO4,HCl,HNO3,HBr,HI,HClO4)、四大强碱(KOH,Ca(OH)₂微溶,NaOH ,Ba(OH)2 )、可溶性的盐溶解性口诀:钾钠铵盐硝酸盐,全能溶于水中间,盐酸盐不溶银亚汞,硫酸盐不溶钡和铅碳酸盐类多不溶,易溶只有钾钠铵,碱类能溶钾钠钙钡铵,诸酸多溶解,硅酸不在内。
②微溶物作为反应物时若为澄清溶液拆成离子,若为悬浊液写化学式;若为生成物一般写化学式,并且加沉淀符号;③多元弱酸的酸式盐的酸根离子不能拆开写,如NaHCO3能拆成Na+和HCO3-;而强酸盐的酸根离子在离子方程式中要拆开写,NaHSO4要拆成Na+ 、H+ 和SO42-。
④氨水作为反应物,书写成NH3·H2O;氨水作为生成物,若有加热条件或在浓溶液中生成,则书写成NH3↑+H2O,若无加热条件或在稀溶液中生成,则书写成NH3·H2O。
2、“六查”判断离子方程式的正误①“一查”是否符合反应事实。
如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Fe2+而不生成Fe3+。
②“二查”“===”“⇌”“↓”“↑”是否使用恰当。
③“三查”电解质拆分是否正确。
易溶于水的强电解质拆写成离子形式。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超全总结
化学必修1知识点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一、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i.蒸发和结晶蒸发是将溶液浓缩、溶剂气化或溶质以晶体析出的方法.结晶是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可以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结晶的原理是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的不同,通过蒸发减少溶剂或降低温度使溶解度变小,从而使晶体析出.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例如用结晶的方法分离NaCl和KNO混合物.3ii.蒸馏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操作时要注意:①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底口下缘位于同一水平线上.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l/3.④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⑤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例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①常见气体的检验②几种重要阳离子的检验lH+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或橙色的甲基橙试液变为红色.2K+用焰色反应来检验时,它的火焰呈浅紫色通过钴玻片.3Ba2+能使用稀硫酸或可溶性硫酸盐溶液产生白色BaSO4沉淀,且沉淀不溶于稀硝酸.4Al3+能与适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白色AlOH3絮状沉淀,该沉淀能溶于盐酸或过量的NaOH溶液.5Ag+能与稀盐酸或可溶性盐酸盐反应,生成白色AgCl沉淀,不溶于稀 HNO3,但溶于氨水,生成AgNH32+6NH4+铵盐或浓溶液与NaOH浓溶液反应,并加热,放出使湿润的红色石蓝试纸变蓝的有刺激性气味NH3气体.7Fe2+能与少量NaOH溶液反应,先生成白色FeOH2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FeOH3沉淀.或向亚铁盐的溶液里加入KSCN溶液,不显红色,加入少量新制的氯水后,立即显红色.8 Fe3+能与 KSCN溶液反应,变成血红色 FeSCN3溶液,能与 NaOH溶液反应,生成红褐色FeOH3沉淀.9Cu2+蓝色水溶液浓的CuCl2溶液显绿色,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蓝色的CuOH2沉淀,加热后可转变为黑色的 CuO沉淀.含Cu2+溶液能与Fe、Zn片等反应,在金属片上有红色的铜生成.③几种重要的阴离子的检验1OH-能使无色酚酞、紫色石蕊、橙色的甲基橙等指示剂分别变为红色、蓝色、黄色.2Cl-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的AgCl沉淀,沉淀不溶于稀硝酸,能溶于氨水,生成AgNH32+.3Br-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淡黄色AgBr沉淀,不溶于稀硝酸.4I-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黄色AgI沉淀,不溶于稀硝酸;也能与氯水反应,生成I2,使淀粉溶液变蓝.5SO42-能与含Ba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BaSO4沉淀,不溶于硝酸.6SO32-浓溶液能与强酸反应,产生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SO2气体,该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能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BaSO3沉淀,该沉淀溶于盐酸,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SO2气体.7S2-能与PbNO32溶液反应,生成黑色的PbS沉淀.8CO32-能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的BaCO3沉淀,该沉淀溶于硝酸或盐酸,生成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CO2气体.二、常见事故的处理①物质的量定义:表示一定数目微粒的集合体 符号n 单位 摩尔 符号 mol 阿伏加德罗常数: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用A N 表示,约为.公式:AN N n ==②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 用M 表示 单位:g/mol 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分子量.公式: nmM ==③物质的体积决定于:①微粒的数目;②微粒的大小;③微粒间的距离.公式:n=VmV标准状况下 ,1mol 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④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 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⑤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B 的物质的量.符号B C 单位:mol/L. 公式:C B =B n /V B n =C B ×V V=B n /C B 溶液稀释规律 C 浓×V 浓=C 稀×V 稀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一、物质的分类 金属:Na 、Mg 、Al非金属:S 、O 、N酸性氧化物:SO 3、SO 2、P 2O 5等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Na 2O 、CaO 、Fe 2O 3两性氧化物:Al 2O 3等纯 不成盐氧化物:CO 、NO 等净 含氧酸:HNO3、H 2SO 4等 物 按酸根分无氧酸:HCl强酸:HNO 3、H 2SO 4 、HCl酸 按强弱分弱酸:H 2CO 3、HClO 、CH 3COOH化 一元酸:HCl 、HNO 3合 按电离出的H +数分 二元酸:H 2SO 4、H 2SO 3物 多元酸:H 3PO 4强碱:NaOH 、BaOH 2物按强弱分质 弱碱:NH 3·H 2O 、FeOH 3碱一元碱:NaOH 、 按电离出的OH --数分 二元碱:BaOH 2多元碱:FeOH 3正盐:Na 2CO 3盐 酸式盐:NaHCO 3碱式盐:Cu 2OH 2CO 3溶液:NaCl 溶液、稀H 2SO 4等 混 悬浊液:泥水混合物等 合 乳浊液:油水混合物物 胶体:FeOH 3胶体、淀粉溶液、烟、雾、有色玻璃等二、分散系相关概念1. 分散系: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混合物,统称为分散系.2. 分散质:分散系中分散成粒子的物质.3. 分散剂:分散质分散在其中的物质. 注意: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分散质粒子的大小不同.四、离子反应1.电离 ionization 电解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解离成自由离子的过程.酸、碱、盐的水溶液可以导电,说明他们可以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不仅如此,酸、碱、盐等在熔融状态下也能电离而导电,于是我们依据这个性质把能够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统称为电解质.3.电解质与非电解质①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如酸、碱、盐等. ②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如蔗糖、酒精等. 4.电解质与电解质溶液的区别:电解质是纯净物,电解质溶液是混合物.无论电解质还是非电解质的导电与否都是指本身,而不是说只要在水溶液或者是熔化能导电的就是电解质.5.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6.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强、弱电解质对比7.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注意点①电解质的强弱与其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程度有关,与其溶解度的大小无关.例如:难溶的BaS04、CaS03等和微溶的CaOH2等在水中溶解的部分是完全电离的,故是强电解质.而易溶于水的CH3COOH、H3P04等在水中只有部分电离,故归为弱电解质.②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的强弱只与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及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有关,而与电解质的强弱没有必然的联系.例如:一定浓度的弱酸溶液的导电能力也可能比较稀的强酸溶液强.③强电解质包括:强酸如HCl、HNO3、H2SO4、强碱如NaOH、KOH、BaOH2和大多数盐如NaCl、 MgCl2、K 2SO4、NH4C1及所有的离子化合物和少数的共价化合物.④弱电解质包括:弱酸如CH3COOH、弱碱如NH3·H2O、中强酸如H3PO4.注意:水也是弱电解质.⑤共价化合物在水中才能电离,熔融状态下不电离.举例:KHSO4在水中的电离式和熔融状态下电离式是不同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注意事项:1.非电解质、弱电解质、难溶于水的物质,气体在反应物、生成物中出现,均写成化学式或分子式.•HAc+OH-=Ac-+H2O2.固体间的反应,即使是电解质,也写成化学式或分子式.•2NH4Cl固+CaOH2固=CaCl2+2H2O+2NH3↑3.氧化物在反应物中、生成物中均写成化学式或分子式.•SO3+Ba2++2OH-=BaSO4↓+H2O•CuO+2H+=Cu2++H2O4.浓H2SO4作为反应物和固体反应时,浓H2SO4写成化学式.中强酸,在写离子方程式时按弱酸处理,写成化学式.6.金属、非金属单质,无论在反应物、生成物中均写成化学式.如:Zn+2H+=Zn2++H2↑7. 微溶物作为反应物时,处于澄清溶液中时写成离子形式;处于浊液或固体时写成化学式.微溶物作为生成物的一律写化学式如条件是澄清石灰水,则应拆成离子;若给的是石灰乳或浑浊石灰水则不能拆,写成化学式.9.离子共存问题凡是能发生反应的离子之间或在水溶液中水解相互促进的离子之间不能大量共存注意不是完全不能共存,而是不能大量共存.一般规律是:1凡相互结合生成难溶或微溶性盐的离子熟记常见的难溶、微溶盐;2与H+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生成水或弱酸及酸式弱酸根离子:氧族有:OH-、S2-、HS-、SO32-、HSO3-卤族有:F-、ClO-碳族有:CH3COO-、CO32-、HCO3--、SiO32-3.与OH-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有: NH4+和HS-、HSO3-、HCO3---等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以及弱碱的简单阳离子比如:Cu2+、Al3+、Fe3+、Fe2+、Mg2+等等4.能相互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常见还原性较强的离子有:Fe2+、S2-、I-、SO32-.氧化性较强的离子有:Fe 3+、ClO -、MnO 4-、Cr 2O 72-、NO 3- 10.氧化还原反应① 氧化还原反应:凡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 ②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依据-----有元素化合价变化失电子总数=化合价升高总数==得电子总数==化合价降低总数.③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电子的转移电子的得失或共用电子对的偏移.口诀:失.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氧化反应,还原剂; 得.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还原反应,氧化剂; ④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氧化剂 + 还原剂 == 还原产物 + 氧化产物1 双线桥法---表示电子得失结果 2单线桥——表示电子转移情况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一、金属的物理通性:常温下,金属一般为银白色晶体汞常温下为液体,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二、金属的化学性质:多数金属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在自然界多数以化合态形式存在. 三、金属化合物的性质:化合价降低,得电子,被还原化合价升高,失电子,被氧化1.氧化物△△△△与酸溶液 NaOH+HCl=NaCl+H 2O AlOH 3+3HCl ==AlCl 3+3H 2OFeOH 2+2HCl=FeCl 2+2H 2O FeOH 3+3HCl ==FeCl 3+3H 2O 与碱溶液 ---------------- AlOH 3+NaOH=NaAlO 2+2H 2O ---------------- ---------------- 稳定性 稳定2AlOH 3==Al 2O 3+3H 2O 4FeOH 2+O 2+2H 2O=4FeOH 3 2FeOH 3==Fe 2O 3+3H 2O 其他2NaOH+CO 2==Na 2CO 3+H 2O NaOH+CO 2过量=NaHCO 3 -------------------------------- ---------------- 制备 金属钠与水即可铝盐溶液与过量浓氨水亚铁盐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液面下铁盐溶液滴加氢氧化钠溶液3.盐 物质 Na 2CO 3 NaHCO 3 溶解度 较大较小溶液碱性 使酚酞变红,溶液呈碱性.使酚酞变淡粉色,溶液呈较弱的碱性.与酸 反应迅速Na 2CO 3+2HCl=2NaCl+2H 2O+CO 2↑ 反应更迅速NaHCO 3+HCl=NaCl+H 2O+CO 2↑ 与碱 -------------------------------- NaHCO 3+NaOH=Na 2CO 3+H 2O稳定性稳定,加热不分解.固体NaHCO 3 :2NaHCO 3==Na 2CO 3+H 2O+CO 2↑相互转化 Na 2CO 3溶液中通入大量CO 2Na 2CO 3+H 2O+CO 2===2NaHCO 3固体NaHCO 3 :2NaHCO 3====Na 2CO 3+H 2O+CO 2↑其他溶液中:Na 2CO 3+CaOH 2 ======2NaOH+CaCO 3↓溶液中:NaHCO 3+CaOH 2=NaOH+CaCO 3↓+H 2O 用途工业原料等中和胃酸、制糕点等金属离子检验:焰色反应呈黄色 物质 FeCl 2 FeCl 3 颜色 溶液浅绿色溶液黄色与碱溶液 FeCl 2+2NaOH===FeOH 2↓+2NaCl FeCl 3+3NaOH===FeOH 3↓+3NaCl 相互转化2FeCl 2+Cl 2===2FeCl 3 2FeBr 2+Br 2===2FeBr 3 主要表现:还原性2FeCl 3+Fe==3FeCl 2 2FeBr 3+Fe===3FeBr 2 表现:氧化性检验 遇KSCN 不显血红色,加入氯水后显红色遇KSCN 显血红色 用途净水剂等印刷线路板等四、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1.铝及其重要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写出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⑩NaAlO 2+HCl+H 2O=AlOH 3↓+NaCl2.铁及其重要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写出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3.钠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写出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二、本章知识结构梳理一硅及其化合物1.二氧化硅和二氧化碳比较物质二氧化硅二氧化碳类别酸性氧化物_酸性氧化物晶体结构原子晶体分子晶体熔沸点高低与水反应方程式不反应CO2+H2O H2CO3与酸反应方程式SiO2 + 4HF==SiF4↑+2H2O 不反应与烧碱反应方程式SiO2+2NaOH == Na2SiO3+H2O 少:2NaOH+CO2==Na2CO3+H2O 过:NaOH+CO2==NaHCO3与CaO反应方程式SiO2+CaO 高温CaSiO3CaO+CO2==CaCO3存在状态水晶、玛瑙、石英、硅石、沙子人和动物排放2.硅以及硅的化合物的用途物质用途硅单质半导体材料、光电池计算器、人造卫星、登月车、探测器SiO2饰物、仪器、光导纤维、玻璃硅酸钠矿物胶SiC 砂纸、砂轮的磨料二氯1.液氯、新制的氯水和久置的氯水比较物质液氯新制氯水久置氯水分类纯净物混合物混合物颜色黄绿色黄绿色无色成分Cl2 Cl2、H2O、HClO、H+、Cl―、ClO―、极少量的为OH―H+、Cl―、H2O、极少量的OH―稀盐酸性质氧化性氧化性、酸性、漂白性酸性2.氯气的性质与金属钠反应方程式2Na+Cl2点燃2NaCl与金属铁反应方程式2Fe+3Cl2点燃2FeCl3与金属铜反应方程式Cu+Cl2点燃CuCl2与氢气反应方程式H2+Cl22HCl;H2+Cl22HCl 与水反应方程式H2O +Cl2 ==HCl+HClO制漂白液反应方程式Cl2+2NaOH==NaCl+NaClO+H2O制漂白粉反应方程式2Cl2 +2C a O H2==CaCl2 +C a C l O2 +2H2O实验室制法MnO2+4HCl浓△MnCl2 +Cl2↑+2H2O氯离子的检验试剂以及反应方程式AgNO3溶液Ag++Cl―==AgCl↓(三)硫、氮1.二氧化硫的性质物理性质颜色状态密度毒性无色气体比空气大有毒化学性质酸性与水反应方程式SO2+H2O H2SO3与烧碱反应方程式SO2+2NaOH==Na2SO3 +H2ONa2SO3+SO2+H2O==2NaHSO3SO2+NaOH==NaHSO3漂白性漂白原理:由于它能跟某些有色物质生成:无色物质曾学过的具有漂白性的物质吸附漂白:活性炭氧化漂白:HClO、O3、Na2O2还原性与氧气反应方程式2SO2 + O2 === 2SO3与氯水反应方程式SO2 + Cl2 +2H2O == H2SO4+2HCl 氧化性与硫化氢反应方程式SO2+2H2S == 3S↓+2H2O2.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性质浓硫酸浓硝酸相同与Cu反应Cu+2H2SO4浓△CuSO4+ SO2 ↑+2H2OCu+4HNO3浓==C u N O32 +2NO2↑+2H2O3Cu+8HNO3稀 == 3C u N O32 +2NO↑+4H2O3.氨气、氨水与铵盐的性质。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2.1.1 物质的分类物质可以分为非金属单质、金属单质、氧化物、纯净物和酸碱盐等。
其中,非金属单质包括碳、硅和氢等元素,金属单质则包括铁和铜等元素。
氧化物可分为碱性氧化物和酸性氧化物,还有其他氧化物如NO、CO、NO2和Al2O3等。
强酸包括HNO3、H2SO4、HCl、HBr、HI和HClO4等,而弱酸则包括H2CO3、H2SO3和CH3COOH等。
强碱包括KOH、NaOH、Ca(OH)2和Ba(OH)2等,而弱碱则包括NH3·H2O和Fe(OH)3等。
此外,还有正盐、酸式盐和碱式盐等。
2.1.2 分散系及其分类分散系可按照分散质或分散剂所处的状态和分散质粒子大小进行分类。
常见的胶体有Fe(OH)3胶体(胶粒带正电)、硅酸H2SiO3胶体(胶粒带负电)、蛋白质溶液(如豆浆、牛奶)、淀粉溶液、鸡蛋清、血液和有尘埃的空气等。
胶体的本质特征是粒子直径介于1~100 nm之间,不能透过半透膜,可以通过渗析法来提纯胶体。
鉴别胶体和溶液的方法是丁达尔效应,即用一束光或激光照射胶体,可以观察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生活中常见的丁达尔效应有清晨树林中的光柱、灯光照射观察到的灯柱和雨后彩虹等。
Fe(OH)3胶体的制备方法是向沸水中逐滴加入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得到的分散系即为Fe(OH)3胶体。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胶体的性质包括布朗运动,即微小粒子表现出不停地、无规则运动。
电泳是一种利用胶体粒子带电来实现移动的技术。
通电后,Fe(OH)3胶体粒子会向阴极移动,导致阴极颜色加深。
电泳还可用于静电除尘和胶体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
聚沉是一种物理变化,可通过加入电解质溶液、带相反电荷的胶体粒子或加热来实现。
聚沉应用广泛,如卤水点豆腐、果冻、工业制肥皂和江河入海口沙洲的形成。
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二章知识点复习
Ca(OH)2 = Ca2+ + 2OH-
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 (OH-)的化合物叫做碱。
铜绿的电离方程式如下: Cu2(OH)2CO3=2Cu2++2OH- +CO32-
请问:铜绿是碱吗?为什么?
请写出NaCl、NH4NO3的电离方程式并概 括出盐的本质: NaCl = Na+ + ClNH4NO3 = NH4+ + NO3电离时生成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 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
产生的原因----光的散射
生活中的丁达尔现象
光线透过树叶间的缝隙射入密林
灯光射入暗室形成的光柱
胶
分散系 分散质 主要 粒子大 特征 小 溶液
<1 nm
体
能否通 过半透 膜
能
胶体:分散质微粒的直径大小在1~100 nm 之间的分散系 浊液、溶液、胶体三种分散系的区别
能否 通过 滤纸
能
举例
均一 透明 稳定
二.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 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反应方程式。 (只有在水溶液中才能写离子方程式)
BaCl2 + Na2SO4 = BaSO4 ↓ + 2NaCl
SO42- +Ba2+ = BaSO4 ↓
二.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1、写,写出化学方程式 2、拆,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成离 子形式 .( 即强酸 、强碱 、 可溶性盐拆 , 其它均不拆) 3、删,删去两边没反应的离子 4、查,检查方程式两边各元素的原子个 数和电荷总数是否相等。
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氧化还 原反应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金属活动顺序表: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Cu Hg Ag Pt Au2.1.2分散系及其分类1、分类:(1)按照分散系组成部分的状态分类以分散质或分散剂所处的状态为标准,共有9种组合;(2)按照分散质粒子大小分类物质单质化合物混合物纯净物浊液(>100 nm)溶液(< 1 nm)胶体(1~100 nm)氧化物酸碱盐酸性氧化物(CO2、SO2、SO3)碱性氧化物(CaO、Na2O)其他氧化物(NO、CO、NO2、Al2O3)(H+ + 酸根离子)强酸:HNO3、H2SO4、HCl、HBr、HI、HClO4弱酸:H2CO3、H2SO3、CH3COOH(NH4+/金属离子+ OH-)强碱:KOH、NaOH、Ca(OH)2、Ba(OH)2弱碱:NH3·H2O、Fe(OH)3等(NH4+/金属离子+ 酸根离子)正盐:NaCl、K2CO3酸式盐:KHCO3、NaHSO4碱式盐:Cu2(OH)2CO3金属单质(Fe、Cu)非金属单质(C、Si、H2)活泼性(还原性)降低323淀粉溶液,鸡蛋清、血液、有尘埃的空气。
3、胶体的本质特征:胶体粒子直径介于1~100 nm之间,不能透过半透膜,故可以通过渗析法来提纯胶体。
4.、.鉴别胶体.....................................和溶液...:.丁达尔效应(用一束光或激光照射胶体,可以观察到一条“光亮”的通路)...的方法生活中常见的丁达尔效应:清晨树林中的光柱(晨曦),灯光照射观察到的灯柱,雨后彩虹…5、Fe(OH)3胶体的制备方法:向沸水中逐滴加入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
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l3+3H2O Fe(OH)3(胶体)+3HCl6、胶体的性质(介稳性)(1)布朗运动:微小粒子表现出不停地、无规则运动(2)电泳:胶体粒子带电应用:①通电后Fe(OH)3胶体粒子向阴极移动,阴极颜色加深;②静电除尘;③胶体稳定存在主要原因。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精品
----Δ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一、物质的分类 《优化方案》P27 知道各种物质之间的关系 二、分散系相关概念1、分散系: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做分散系。
分散质:被分散的物质;分散剂:起容纳分散质的作用的物质。
2、分散系的分类(1)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溶液、胶体和浊液。
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nm 的分散系叫溶液,在1nm -100nm 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而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0nm 的分散系叫做浊液。
(2)按照分散质和分散剂的状态,可以分为九种。
比较三种分散系的不同:《优化方案》P31注意: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分散质粒子的大小不同。
三、胶体 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在1nm -100nm 之间的分散系 1、胶体的分类①根据分散质微粒组成分子胶体 如:蛋白质胶体(蛋白质溶液)、淀粉胶体(淀粉溶液)粒子胶体 如: AgI 胶体、Fe(OH)3胶体、Al(OH)3胶体 气溶胶 如:烟、云、雾、灰尘②根据分散剂的状态划分 液溶胶 如:AgI 胶体、Fe(OH)3胶体、Al(OH)3胶体 固溶胶 如:烟水晶、有色玻璃、合金 2、Fe(OH)3胶体的制备、硅酸胶体的制备、碘化银胶体的制备 (1)Fe(OH)3胶体的制备取一个干燥洁净的小烧杯,加入25mL 蒸馏水,将烧杯中的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FeCl 3饱和溶液 ,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得到的分散系即为Fe(OH)3胶体。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Cl 3+3H 2O=== Fe(OH)3(胶体)+3HCl(2)硅酸胶体的制备在试管中加入3-5mL Na 2SiO 3溶液(饱和的Na 2SiO 3溶液按1:2或者1:3的体积比用蒸馏水稀释),滴入1-2滴酚酞溶液,再用胶头滴管逐滴加入稀盐酸,边加边振荡,至溶液红色变浅并接近消失。
静置。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 2SiO 3+2HCl=H 2SiO 3(胶体)+2NaCl (3)碘化银胶体的制备在碘化钾稀溶液中加入少量的硝酸银溶液,边滴入边震荡。
人教版 高中 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1、掌握两种常见的分类方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2、分散系及其分类(1)分散系组成:分散剂和分散质,按照分散质和分散剂所处的状态,分散系可以有9种组合方式。
(2)当分散剂为液体时,根据分散质粒子大小可以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浊液。
3、胶体(1)常见胶体:Fe(OH)3胶体、Al(OH)3胶体、血液、豆浆、淀粉溶液、有色玻璃、墨水等。
(2)胶体的特性: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区别胶体与其他分散系常用方法丁达尔效应。
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大小。
(3)Fe(OH)3胶体的制备方法:将饱和FeCl3溶液分别滴入下列溶液或水中,能形成胶体的是()A.冷水B.煮沸的蒸馏水C.NaOH浓溶液D.NaCl浓溶液第二节离子反应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1、化合物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如:酒精[乙醇]、蔗糖、SO2、SO3、NH3、CO2等是非电解质。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酸、碱、盐和水都是电解质(特殊:盐酸是电解质溶液)。
(3)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
能导电的物质:电解质溶液、熔融的碱和盐、金属单质和石墨。
电解质需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才能导电。
固态电解质(如:NaCl晶体)不导电,液态酸(如:液态HCl)不导电。
2、溶液能够导电的原因:有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
3、电离方程式:要注意配平,原子个数守恒,电荷数守恒。
如:Al2(SO4)3=2Al3++3SO42-二、离子反应1、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①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条件:生成沉淀、生成气体、生成难电离物(如水、弱酸、弱碱)。
②氧化还原型离子反应发生条件:离子的价态发生变化。
(如Fe放入FeCl3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2Fe3+=3Fe2+。
)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写、拆、删、查)①写: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很多高中生感觉化学很难,一方面是化学公式太多,另外一方面是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少,理解化学现象的难度大。学会去总结每个章节的重要知识点,现店铺整理了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的知识点,希望可以帮到你!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档为doc格式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 《离子反应》--知识点归纳
2―《离子反应》--知识点归纳一、电离1、电离:电解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解离成自由离子的过程。
2、酸、碱、盐的水溶液可以导电,说明他们可以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
不仅如此,酸、碱、盐等在熔融状态下也能电离而导电,于是我们依据这个性质把能够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统称为电解质。
二、电离方程式H 2SO 4 = 2H + + SO 42-HCl = H + + Cl -HNO 3 = H + + NO 3-硫酸在水中电离生成了两个氢离子和一个硫酸根离子。
盐酸,电离出一个氢离子和一个氯离子。
硝酸则电离出一个氢离子和一个硝酸根离子。
1、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我们就称之为酸。
酸 —→ H ++ 酸根离子2、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碱。
碱 —→ 金属离子 + OH -3、电离时生成的金属阳离子(或 NH 4+)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
盐 —→ 金属离子/ NH 4+ + 酸根离子书写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KCl 、Na 2SO 4、AgNO 3、BaCl 2、NaHSO 4、NaHCO 3KCl == K ++ Cl ―Na 2SO 4 == 2 Na ++ SO 42 -AgNO 3 ==Ag + + NO 3―CH 3COOH == CH 3COOH ― + H + NH 3·H 2O == NH 4+ + OH ―酸式盐:NaHSO 4 == Na + + H + +SO 42 - NaHCO 3 == Na + + HCO 3―[小结]注意: 1、 HCO 3-(弱酸不能拆)、OH -、SO 42-等原子团不能拆开;2、HSO 4―在水溶液中拆开写,在熔融状态下不拆开写。
三、电解质与非电解质1、 ①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如酸、碱、盐等。
②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如蔗糖、酒精等。
2、总结: ①能够导电的物质不一定全是电解质。
2019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钠和氯)
第二章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第一节钠及其化合物一、活泼的金属单质——钠1、钠与非金属单质的反应(1)钠是一种银白色的固体,密度比煤油大;硬度小,在空气中很快变暗,钠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Na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a+O2===2Na2O。
(2)将钠加热,观察到钠先熔化成小球,然后剧烈反应,火焰呈黄色,生成了淡黄色△Na2O2。
固体,该固体物质是Na2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2=====(1)钠是非常活泼的金属,与O2反应时,反应条件不同,现象不同,产物不同。
2、钠与水的反应(1)钠与水剧烈反应生成NaOH和H2,反应中氧化剂是H2O,还原剂是Na,反应的实质是钠与水电离出的H+反应。
(2)反应方程式①化学方程式:①2Na+2H2O===2NaOH+H2↑;②离子方程式:2Na+2H2O===2Na++2OH-+H2↑。
3、钠露置于空气中的变化(1)金属钠长期露置于空气中最终完全转变为Na2CO3粉末,此过程中的主要变化与现象:(2)发生主要变化的化学方程式为①4Na+O2===2Na2O②Na2O+H2O===2NaOH④2NaOH+CO2===Na2CO3+H2O,Na2CO3+10H2O===Na2CO3·10H2O⑤Na2CO3·10H2O===Na2CO3+10H2O二、钠的几种化合物1、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比较物质氧化钠(Na2O)过氧化钠(Na2O2)组成结构由Na+与O2-构成,Na+与O2-数目比为2∶1由Na+与O2-2构成,Na+与O2-2数目比为2∶1氧元素化合价-2-1类别碱性氧化物过氧化物色、态白色固体淡黄色固体生成条件Na与O2在常温下反应Na与O2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热稳定性不稳定,易转化为Na2O2较稳定与H2O反应Na2O+H2O===2NaOH2Na2O2+2H2O===4NaOH+O2↑与CO2反应Na2O+CO2===Na2CO32Na2O2+2CO2===2Na2CO3+O2与H+反应Na2O+2H+===2Na++H2O2Na2O2+4H+===4Na++2H2O+O2↑用途用于制备NaOH等可作漂白剂(漂白织物等)、强氧化剂、供氧剂(用于呼吸面具和潜水艇中氧气的来源)联系加热时可发生反应:2Na2O+O2=====△2Na2O2 2、Na2CO3与NaHCO3性质的比较碳酸钠(Na2CO3)碳酸氢钠(NaHCO3)俗名纯碱或苏打小苏打色、态白色粉末(Na2CO3·10H2O为晶体)细小、白色粉末溶解性易溶于水在水中溶解度比Na2CO3小3、侯氏制碱法(1)原料:氨、氯化钠。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归纳与整理
A.1.0mol B.1.2mol
C.0.3mol D.2.2mol
讨论3: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为一种名为“钴酞菁”的分子 (直径为1.3×10-9 m)恢复了磁性。“钴酞菁”分子结构和性质与人 体内的血红素及植物体内的叶绿素非常相似。下列说法中不正 确的是( )B A.“钴酞菁”分子所形成的分散系具有丁达尔效应 B.“钴酞菁”分子不能透过滤纸 C.此项工作可以用来改变分子的某些物理性质 D.此项工作可广泛应用于光电器件、生物技术等方面
还原剂: 升、失、氧(化、还原剂) 氧化剂: 降、得、还(原、氧化剂)
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示方法:
(1)“双线桥”法
得 2e-
(2)“单线桥”法
2e-
+2
CuO
+
0
H2
=△==
0
Cu
+
+1
H2O
CuO + H2 =△== Cu + H2O
失 2×eA、描述同种元素的变化过
程。箭头连接反应前后 不同价态的同种元素, 且从反应物指向生成物。
(二)基本规律
高氧低还中兼有 1、价态规律
价态归中
2、强弱规律: 强强得弱弱
3、先后规律: 强者优先 化合价升降守恒
4、守恒规律 得失电子守恒
讨论9:已知浓H2SO4和Fe3+都可以将Cu氧化(Fe3+与Cu的反应 为:2Fe3++Cu=2Fe2++Cu2+),浓H2SO4还可以将Br-氧化成Br2, Fe与Br2反应生成FeBr3,则有关物质氧化性强弱的顺序为 ( )。
三、氧化还原反应
(一)基本概念 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被还原
人教版初中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
一、填空题1.新型冠状病毒蔓延期间,为做好自我保护,我们要减少外出,避免与表现出有呼吸道疾病症状的人密切接触,外出最重要的防护措施是佩戴符合要求的口罩。
在生活中常见的口罩一般有棉布口罩、医用外科口罩、活性炭口罩和N95口罩。
也可以在实验室进行制备84消毒液(有效成分是NaClO)。
(1)新型冠状病毒可以通过气溶胶传播,气溶胶属于分散系中的___________(“溶液”、“胶体”、“悬浊液”)。
(2)佩戴口罩预防疾病的原理相当于化学实验中的_________操作。
(“蒸发”、“过滤”“萃取”)(3)生成N95口罩的主要原料是聚丙烯,它属于___________(填“金属材料”或“合成材料”)(4)如图是模拟84消毒液的装置,实验室先制备氯气,再通入氢氧化钠溶液,写出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氧化剂是_________,氧化产物是_________。
(5)84消毒液和洁厕灵混合使用时会发生化学反应2HCl+NaClO=NaCl+H2O+X↑,使消毒液失效,杀菌消毒能力减弱,易发生生命危险,X为_________。
2.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
请回答下列问题:(1)碳酸氢钠的化学式是_______,其水溶液显______(填“酸”“碱”或“中”)性。
(2)碳酸氢钠可治疗胃酸(0.2%~0.4%的盐酸)过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NaHCO3不稳定,受热易分解,碳酸钠稳定,受热不分解,除去碳酸钠固体中的碳酸氢钠可用加热的方法,写出NaHCO3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
3.有相对原子质量均大于10的A、B两种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等于中子数。
它们能形成气态化合物X和Y。
已知等物质的量的X和Y的混合物的密度是同条件下氢气密度的18.5倍,其中X和Y的质量比为3:4.4,经测定X的组成为AB,Y的组成为A n B,试通过计算确定:A、B各是什么元素______________?写出X、Y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
大学化学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大学化学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txt大学化学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本章主要介绍了化学基本概念和化学元素的基本特征,总结如下:一、化学基本概念1.化学的定义: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物质:具有一定质量和体积,能够独立存在并参与化学反应的物体。
3.分子:能够独立存在、具有一定质量和能量的化学粒子。
4.元素:由于化学性质相同的原子组成的物质。
5.化合物:由不同元素通过化学反应组成的物质。
二、化学元素的基本特征1.元素符号:用于表示元素的缩写符号,由一个或两个拉丁字母组成。
2.原子序数:用于表示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也表示元素的原子中所含有的质子数。
3.原子量:一个元素中质子和中子的质量之和,以原子质量单位(u)表示。
4.原子半径:元素原子的核心至外层电子轨道电子的平均距离。
5.电子壳层数:不同能级的轨道组成的电子层。
三、其他知识点1.元素周期表:按原子序数、原子性质等规律排列的元素表格。
2.共价键:两个原子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学键。
3.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元素周期表中的金属元素通常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热导性,而非金属元素则相反。
4.电离能:一个原子中最外层电子脱离原子形成带电离子时需要吸收的能量。
5.电子亲和能:一个原子获得一个电子形成带负电离子时释放的能量。
以上为大学化学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请仔细研究并掌握这些基础概念,它们是理解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基础。
附注:以上内容为个人总结,如有不准确之处,恳请指正。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知识点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一. 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分类法:交叉分类法树状分类法二. 分散系及其分类1.分散系及其组成①定义: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分散系。
②组成「分散质:被分散的物质分散系<L分散剂:起容纳分散质作用的物质2.分散系的分类:注意: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分散质粒子的大小不同。
II)分散系按照分散质或分散剂聚集状态不同分类,有9种类型。
比照方下:3.胶体(牛奶、旦浆、墨水、血液、果冻、蛋清、胶水)•气溶胶I )胶体的分类:’液溶胶固溶胶.如:烟、云、雾等的分散剂为气体,这样的胶体叫做气溶胶;Agl溶胶、Fe(0H)3溶胶、A/(0H)3溶胶,其分散剂为水,分散剂为液体的胶体叫做液溶胶;有色玻璃、烟水晶均以固体为分散剂,这样的胶体叫做固溶胶。
II) Fe(OH)3胶体的制备[实验步骤]取一烧杯,参加25mL蒸馅水,加热至沸腾,然后向沸水中滴加FeCL饱和溶液1〜2inL。
继续煮沸,待液体呈红褐色后,立即停止加热,即制得Fe(OH)3胶体。
[实验现象]液体由黄色变成红褐色,且澄清透明。
[实验结论]FeCl3+3H20 = Fe(0H)3 (胶体)+3HC14.胶体的性质:(丁达尔效应)[实验步骤]用光束分别照射Fe(0II)3胶体和CuSOi溶液[实验现象]在于光束垂直的方向看到Fe(OH)3胶体中有一条光亮的“通路”;CuSOi溶液中无光现象[实验结论]Q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的特性,溶液没有丁达尔效应①[科学探究3:胶体的净化]5.胶体介稳性的原因主要原因:胶粒吸附同种电荷,相互排斥,不易聚沉。
次要原因:布朗运动(在胶体中,由于胶粒在各个方向所受的力不能相互平衡而产生的无规那么的运动)6.胶体的聚沉[实验步骤]向胶体中参加少量电解质溶液[实验现象]有沉淀析出[实验结论]参加的阳离子(或阴离子)中和胶粒所带电荷,使胶粒聚集成较大颗粒,从而形成沉淀析出能促使溶胶聚沉的外因有①加电解质(酸、碱及盐)、②加热、③加带相反电荷的微粒。
2023年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整理人教版
高一化学必修1知识点综合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一、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1.常用的物理方法——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上差异来分离。
混合物的物理分离方法i、蒸发和结晶蒸发是将溶液浓缩、溶剂气化或溶质以晶体析出的方法。
结晶是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可以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
结晶的原理是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的不同,通过蒸发减少溶剂或减少温度使溶解度变小,从而使晶体析出。
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导致液滴飞溅。
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例如用结晶的方法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
ii、蒸馏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
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
操作时要注意:①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底口下缘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l/3。
④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
⑤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例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
iii、分液和萃取分液是把两种互不相溶、密度也不相同的液体分离开的方法。
萃取是运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
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规定: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并且溶剂易挥发。
在萃取过程中要注意:①将要萃取的溶液和萃取溶剂依次从上口倒入分液漏斗,其量不能超过漏斗容积的2/3,塞好塞子进行振荡。
②振荡时右手捏住漏斗上口的颈部,并用食指根部压紧塞子,以左手握住旋塞,同时用手指控制活塞,将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荡。
③然后将分液漏斗静置,待液体分层后进行分液,分液时下层液体从漏斗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例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
iv、升华升华是指固态物质吸热后不通过液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笔记第二章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笔记第二章是关于物质的分类。
一、物质的分类
1. 根据物质的组成对物质进行分类
(1) 由同一种元素形成的几种性质不同的单质,叫作这种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例如,金刚石、石墨和C60是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O2和O3是氧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2) 树状分类法
(3) 从不同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交叉分类法
2. 根据物质的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1) 酸性氧化物: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如CO2、SO2。
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属于酸性氧化物。
(2) 碱性氧化物: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如CaO、Fe2O3。
大多数金属氧化物属于碱性氧化物。
二、分散系及其分类
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分散系。
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起容纳分散质作用的物质称作分散剂(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
根据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分类:
1. 溶液: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小于1nm。
2. 胶体: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1nm到100nm之间。
3. 浊液: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于100nm。
三、胶体
1. 分类:按分散剂是液体、气体或固体,胶体可分为液溶胶(如氢氧化铁胶体)、气溶胶(云、雾)和固溶胶(有色玻璃)。
2. Fe(OH)3胶体的制备:化学方程式为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3. 丁达尔效应:当一束光线透过胶体,从垂直入射光方向可以观察到胶体里出现的一条光亮的“通路”。
丁达尔现象是胶体中分散质微粒对可见光散射的结果。
(精品)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二章总结
一、物质的分类
物 质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金属: Na、 Mg 、Al
单质
非金属: S、 O、N
酸性氧化物: SO3、 SO2、 P2O5 等
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 Na2O、 CaO、Fe2O3
氧化物: Al 2O3 等
纯
盐氧化物: CO、 NO 等
净
含氧酸: HNO 3、 H2SO4 等
物
按酸根分
三、胶体 1、胶体的定义: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在
10-9~10 -7m 之间的分散系。
2、胶体的分类:
① . 根据分散质微粒组成的状况分类:
浊液 > 100nm(粒子直
径大于 10-7m) 巨大数目的分子集
合体
石灰乳、油水等
不均一、不透明 不稳定 不能 不能
静置分层
如: Fe(OH ) 3 胶体胶粒是由许多 Fe(OH )3 等小分子聚集一起形成的微粒,其直径在
收的现象,而以溶液和浊液无丁达尔现象,所以丁达尔效应常用于鉴别胶体和其他分散系。
② 布朗运动——在胶体中,由于胶粒在各个方向所受的力不能相互平衡而产生的无规则
的运动,称为布朗运动。是胶体稳定的原因之一。
③ 电泳——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胶体的微粒在分散剂里向阴极(或阳极)作定向移动
的现象。胶体具有稳定性的重要原因是同一种胶粒带有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另外,胶粒在
胶体稳定存在的原因: (1)胶粒小,可被溶剂分子冲击不停地运动,不易下沉或上浮(
2)
胶粒带同性电荷,同性排斥,不易聚大,因而不下沉或上浮
胶体凝聚的方法:
( 1)加入电解质:电解质电离出的阴、阳离子与胶粒所带的电荷发生电性中和,使胶
粒间的排斥力下降,胶粒相互结合,导致颗粒直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页 共4页 第2页 共4页Δ ①根据分散质微粒组成 分子胶体 如:蛋白质胶体(蛋白质溶液)、淀粉胶体(淀粉溶液) 粒子胶体 如: AgI 胶体、Fe(OH)3胶体、Al(OH)3胶体 气溶胶 如:烟、云、雾、灰尘 ②根据分散剂的状态划分 液溶胶 如:AgI 胶体、Fe(OH)3胶体、Al(OH)3胶体 固溶胶 如:烟水晶、有色玻璃、合金 2、Fe(OH)3胶体的制备、硅酸胶体的制备、碘化银胶体的制备 (1)Fe(OH)3胶体的制备 取一个干燥洁净的小烧杯,加入25mL 蒸馏水,将烧杯中的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FeCl 3饱和溶液 ,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得到的分散系即为Fe(OH)3胶体。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Cl 3+3H 2O=== Fe(OH)3(胶体)+3HCl (2)硅酸胶体的制备 在试管中加入3-5mL Na 2SiO 3溶液(饱和的Na 2SiO 3溶液按1:2或者1:3的体积比用蒸馏水稀释),滴入1-2滴酚酞溶液,再用胶头滴管逐滴加入稀盐酸,边加边振荡,至溶液红色变浅并接近消失。
静置。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 2SiO 3+2HCl=H 2SiO 3(胶体)+2NaCl (3)碘化银胶体的制备 在碘化钾稀溶液中加入少量的硝酸银溶液,边滴入边震荡。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KI+AgNO 3=AgI (胶体)+KNO 3 思考:若上述(1)反应中,没有及时停止加热,会出现什么现象?若上述(2)(3)两种反应物的量均为大量,则可观察到什么现象?如何表达对应的两个反应方程式? 提示:(1)胶体聚沉,生成红褐色沉淀(2)Na 2SiO 3+2HCl=H 2SiO 3↓+2NaCl 生成白色沉淀 (3) KI+AgNO 3=AgI↓+KNO 3 生成黄色沉淀3、胶体的性质与应用带负电的胶粒胶体: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硅酸胶体、土壤胶体。
(2)固溶胶不发生电泳现象;气溶胶在高压电的条件也能发生电泳现象(静电除尘);胶体都是呈电中性的,凡是胶粒带电荷的液溶胶,通常都可发生电泳现象,胶粒不带电的不会发生电泳现象。
【碘化银胶体和蛋白质胶体的胶体粒子所带的电荷的电性不同条件下是不相同的】 (3)聚沉的方法有三种:①加入电解质溶液 ②加入带相反电荷胶粒的胶体③加热或搅拌【胶体粒子不带电的胶体可以用第③方法聚沉】 (4)向氢氧化铁胶体中加入稀硫酸现象:产生红褐色沉淀,后红褐色沉淀溶解。
原因:少量稀硫酸作为溶液使胶体聚沉,生成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过量的稀硫酸与氢氧化铁反应,使沉淀溶解。
(5)胶体的应用胶体的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科研等方面有着重要用途,如常见的有:①盐卤点豆腐 ②明矾净水 ③FeCl 3溶液用于伤口止血 ④江河入海口形成的沙洲 ⑤冶金厂大量烟尘用高压电除去 ⑥土壤胶体中离子的吸附和交换过程,保肥作用 ⑦用同一钢笔灌不同牌号墨水易发生堵塞 4、胶体的提纯净化 :利用渗析的方法,将胶体中的杂质离子或小分子除去。
四、离子反应 1、电离 :电解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解离成自由离子的过程。
2、电离方程式书写——“三句话” ①强酸、强碱、盐用等号一步到位②一元弱酸、所有弱碱用可逆符号一步到位 ③多远弱酸多可逆符号分步电离例:①H 2SO 4 = 2H + + SO 42- NaOH= Na ++OH - Ca(OH)2= Ca 2++2OH - BaCl 2 = Ba 2+ + 2Cl - BaSO 4 = Ba 2+ + SO 4 2- NaHSO 4 == Na + + H + +SO 42-(在水溶液中) NaHCO 3 == Na ++ HCO 3-②HClO H + + ClO - Cu(OH)2 Cu 2++2OH -③H 2CO 3 H + +HCO 3- HCO 3- H + +CO 32-从电离的角度,我们可以对酸碱盐的本质有一个新的认识。
注意:(1) HCO 3-、OH -、SO 42-等原子团不能拆开。
(2)HSO4-在水溶液中拆开写,在熔融状态下不拆开写。
(3)等号或者可逆符号前面:被电离的粒子;等号后面:电离后的粒子。
(4)电子方程式遵守电荷守恒。
(5)“六强酸”:氯化氢HCl、硫酸H2SO4、硝酸HNO3、氢溴酸HBr、氢碘酸HI、高氯酸HClO4“四强碱”:NaOH 、KOH 、Ca(OH)2、Ba(OH)23、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判断①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统称为电解质。
②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
小结:(1)能够导电的物质不一定全是电解质,金属也能导电。
(2)电解质必须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才能有自由移动的离子;电解质本身不一定能导电。
(3)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也不是非电解质。
(4)溶于水或熔化状态,注意“或”字;溶于水和熔化状态两各条件只需满足其中之一,溶于水不是指和水反应。
(5)物质的溶解性与是否是电解质无关。
(6)溶于水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CO2、NH3等。
(7)①强碱和盐等化合物:在固态时,晶体内虽然存在阴阳离子,但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所以不能够导电;在熔融状态或水溶液里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故能导电。
②酸:酸在固态或液态(熔融状态)时只有分子,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因而也不导电,如液态HCl、H2SO4、H3PO4等不能导电,在水溶液里受水分子的作用,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而能够导电。
③活泼金属氧化物:活泼金属氧化物在熔融状态下能自身电离出阴、阳离子,但在水溶液里和水反应生成了新的电解质——碱。
4、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与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浓度及离子所带电荷多少有关,离子浓度越大,离子所带电荷越多,导电能力越强。
5、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写、拆、删、查拆:易溶于水且易电离的物质(强酸、强碱、易溶于水的盐)不拆:难溶于水和难电离的物质(弱酸、弱碱、难溶于水的盐、气体、单质、氧化物、水、浓硫酸)查:质量守恒、电荷守恒、系数最简①浓硫酸作为反应物时,浓硫酸写成化学式:H2SO4(浓);浓盐酸和浓硝酸要拆成离子形式。
②H3PO4中强酸,在写离子方程式时按弱酸处理,不能拆开,写成化学式。
③微溶物作为反应物时,处于澄清溶液中时写成离子形式;处于浊液或固体时写成化学式;微溶物作为生成物的一律写化学式。
如Ca(OH)2条件是澄清石灰水,则应拆成离子;若给的是石灰乳或浑浊石灰水则不能拆,写成化学式。
5、离子方程式的意义6、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难溶的物质、易挥发的物质或者难电离的物质。
7、离子方程式正误的判断《优化方案》P578、离子共存问题(首先判断题干中的条件)(1)常见的有色离子:MnO4- 紫色Fe2+ 浅绿色Fe3+黄色Cu2+蓝色Cr2O72-橙色(2)因发生复分解反应而不能共存的离子①能与H+发生反应的离子(三类)OH-;弱酸的酸根:SO32-、CO32- 、ClO-等;多远弱酸的酸式酸根:HCO3-、HSO3-、H2PO4-、HPO42-等。
②能与H+发生反应的离子(三类):H+;弱碱阳离子:Fe3+、Fe2+、Cu2+、NH4+等;多远弱酸的酸式酸根:HCO3-、HSO3-、H2PO4-、HPO42-等。
③因反应生成难溶的物质(记盐的溶解性口诀)阳离子角度:K+、Na+、NH4+易溶于水的盐阴离子角度:NO3ˉ、HCO3-、HSO3ˉ、H2PO4-、HSˉ、CH3COO-(3)因发生络合反应而不能共存Fe3++3SCN- Fe( SCN)3(4)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共存的离子①具有较强还原性的离子不能与具有较强氧化性的离子大量共存如I-和Fe3+不能大量共存;常见还原性离子或分子还原性强弱的顺序:S2->SO32->I->Fe2+>Br->Cl-氧化性强弱的顺序:Cl2>Br2>Fe3+>I2>SO2>S②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在酸性条件下:A.NO3ˉ与Iˉ、Brˉ、Fe2+、S2ˉ、HSˉ、SO32ˉ、HSO3ˉ等不能共存B.S2ˉ与SO32ˉ不能共存(碱性条件下可以共存)C.MnO4ˉ与Iˉ、Brˉ、Clˉ、S2ˉ、HSˉ、SO32ˉ、HSO3ˉ、Fe2+等不能共存D.Cl Oˉ与Fe2+、Iˉ、S2ˉ、HSˉ、SO32ˉ、HSO3ˉ等不能共存在碱性条件下:Fe2+与S2ˉ、HSˉ、SO32ˉ、HSO3ˉ、Iˉ等不能共存五、氧化还原反应1、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特征、实质以及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八对概念”《优化方案》P40 “八对概念”之间的关系:升失氧降得还,若说剂两相反;剂性一致,反应产物一致。
2、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之间的关系:关系图《优化方案》P41(1)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2)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3)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和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4)有单质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5)没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
(6)没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
3、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优化方案》P414、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5、物质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优化方案》P446、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优化方案》P44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比较:《优化方案》P34重点是按照物质的分类,哪些物质属于电解质:酸、碱、盐、水、活泼金属氧化物(K2O、CaO、Na2O 、MgO)都是电解质。
第3页共4页第4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