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药的经典方剂

合集下载

乌药的食用方法及做法 乌药的副作用及配伍应用

乌药的食用方法及做法 乌药的副作用及配伍应用

乌药的食用方法及做法乌药的副作用及配伍应用乌药配伍应用乌药米饭原料:乌药10克,白糖100克,糯米250克。

做法:先将乌药加水适量泡发,再放入锅中煎煮半小时,捞去乌药,汤备用。

糯米淘净,放入大碗内加适量水,隔水蒸。

米饭蒸熟后扣在盘子里。

将药汤中加白糖煎成浓汁,浇在米饭盘里即食。

药膳功能:本品健脾温胃,特别适用于脾胃虚弱者食用。

乌药蜜饮原料:乌药15克,元胡15克,半枝莲20克,蜂蜜30克。

做法:先将乌药、元胡、半枝莲洗净,晒干。

乌药、元胡切片,半枝莲切段,一同放入砂锅内,加适量水煎煮20分钟。

再用洁净纱布过滤,取滤汁放入容器,调入蜂蜜即成。

药膳功效:本品行气活血、散寒止痛,特别适用于大肠癌寒凝气滞引起的腹部疼痛。

乌药羊肉汤材料:羊肉(瘦)100克,乌药10克,高良姜10克,白芍药25克,香附8克,姜4克,大葱4克,黄酒3克,花椒1克,白砂糖5克,盐1克。

做法:将乌药、高良姜、白芍、香附、花椒研末,装入纱布袋中,放入沙锅内。

羊肉洗净,切小块,入沙锅,加水适量,先以大火煮沸,再改文火慢炖至羊肉烂熟,加入生姜(切大片)、葱(切段)、黄酒、白糖,煮一二沸,取出沙布袋,加入盐即可。

用法:食肉饮汤。

每日1剂。

养生功效:温脾散寒,益气补虚。

八珍母鸡汤材料:母鸡1500克,当归15克,党参15克,川芎10克,白术10克,赤芍药10克,香附10克,乌药10克,甘草5克,盐8克,料酒15克,味精2克,大葱10克,姜10克。

做法:(1)母鸡宰杀,去毛、去内脏、去血洗净。

(2)母鸡放入沸水锅内烫3分钟,捞出沥水,切成大块。

(3)当归、西党参、川芎、炒白术、赤芍、香附、台乌药、炙甘草洗净,用干净纱布袋装好,扎口备用。

(4)药袋、鸡块、生姜片、葱段、料酒、精盐放入沙锅内,倒入适量清水,用旺火煮沸,撇去浮沫。

(5)转用文火煨至鸡肉烂,放入味精,盛入汤碗内即成。

乌药的食用方法【副作用】(一)传统文献《本草纲目》:无毒。

(二)临床观察无毒。

乌药汤的功效与作用

乌药汤的功效与作用

乌药汤的功效与作用
关于《乌药汤的功效与作用》,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乌药汤是一种中医药方,乌药汤的吃法也是有很多种多样,不一样的吃法对人体的实际效果也是有可能存有差别,因此要依据本身的具体情况服食。

特异药方生产
乌药7.5克香附6克川芎3克甘松甘草(炙)各1.5克
特异功效与作用生产
理气止疼。

治血海疼痛。

特异使用方法使用量生产
水煎服。

特异摘抄生产
《济阴纲目》卷一
大伙儿如今懂了乌药汤的功效了吧,但是该药并不适感用以全部症状,这一点是需要留意的地区,此外在应用乌药汤医治疾患的情况下,一定要留意药品的恰当应用,以防给人体产生不适感。

乌药汤方剂歌诀

乌药汤方剂歌诀

乌药汤方剂歌诀乌药汤,又称乌头汤,是中国传统中药的一种,属于内科药物。

它以乌头,黄芩,当归,杏仁,大枣,桑椹,葛根,仙茅,眼肉,枳实,砂仁,红枣等十二味中药组成,根据不同症状调整选材和分量,以乌头、当归各半为主,在中医上用于治疗头痛、面痛、鼻衄、齿痛、偏头痛、眩晕、眼头痛等病症,有“治大多头痛”的功效,其中的乌头具有温经行气,祛风止痛的作用。

以乌药汤配方,调制出一种称为“乌药汤方剂歌诀”的中药剂方,乌药汤方剂歌诀由南宋医学家张旭编写,是一种标准的头痛治疗方剂,它被广泛用于各种头痛症状,尤其对偏头痛有良好疗效。

乌药汤方剂歌诀的配方由十二味药材组成,主要成分有:乌头、黄芩、当归、杏仁、大枣、桑椹、葛根、仙茅、眼肉、枳实、砂仁、红枣。

每一味药材都有其特殊的功效,据说服用乌药汤方剂歌诀可以温经止痛,止血消肿,止咳平喘,滋补抗衰等功效。

据说,乌药汤方剂歌诀是北宋名医孔仓所撰写,由于他认为头痛是一种经络失调症,所以他发明了这种头痛治疗药方,这种方法一直流传至今。

乌药汤方剂歌诀的制作方法非常简单,首先要用锅煎乌头、当归,十二味中药,其余药材以煎制水,然后调和,将乌头当归的汤放入调和的汤汁中,搅拌均匀,再加入冰糖准备好的饮料。

服用乌药汤方剂歌诀可以很快解除头痛症状,但是乌药汤方剂歌诀有一定的副作用,如胃肠不适,头晕等,应遵医嘱进行适当调节,以免造成危害。

乌药汤方剂歌诀是中国传统药学的思想与技术的结晶,它已经在我们的社会中流传了几百年。

在众多的头痛治疗方法中,乌药汤方剂歌诀也被认为是有效的一种,它曾经广为我们的祖辈们所采用,如今也仍在家庭中广泛应用,不仅能有效治疗头痛,还能补充人体能量、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今天,乌药汤方剂歌诀仍是中药中很受欢迎的一款,它不仅有效地缓解头痛症状,还能提升免疫力、增强体质、补充体力,得到了广大患者的一致好评,同时也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认可。

乌药汤方剂歌诀的服用方法也是非常简单的,只要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服用,以达到最佳的疗效,养生长寿的目的,以期同时安康、胜愈形成最佳的健康状态,而这正是乌药汤方剂歌诀带给我们美好的愿景。

用乌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痛经等多种疾病

用乌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痛经等多种疾病

用乌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痛经等多种疾病一、乌药概况介绍【来源】乌药为樟科灌木或小乔木植物乌药(天台乌药)的根。

主产于浙江、安徽、江西、陕西等地。

8月采挖,洗净,除去细根,刮去外皮,切成薄片,晒干,筛去杂质生用或麸炒用。

【别名】台乌,天台,台乌药,天台乌药,旁其,螃鳅,香桂樟,铜钱柴,斑皮柴,白叶柴,钱蜞柴,钱柴头盐鱼子柴,青竹香,吹风散,矮樟,香叶子树根。

【处方名】乌药,台乌药,天台乌药,台片,乌药片,生乌药,炒乌药,盐乌药,酒乌药等。

【商品名】天台乌药:又名台乌药、台乌、天台、台片、天台片。

为浙江天台地区所产者,传统认为地道药材品质最佳。

【性味归经】辛,温;归肺、脾、肾、膀胱经;行气止痛,温肾散寒。

【化学成分】含樟醇、龙脑、倍半萜、烯类、有机酸、乌药烃等。

【药理作用】(1)可促进肠蠕动排除肠内积气。

(2)药挥发油有促进呼吸、兴奋心肌、加速血循环、升血压作用。

(3)可缓和肌肉痉挛。

(4)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伤寒、变形、大肠、绿脓杆菌等有抑制作用。

(5)有兴奋大脑皮质作用。

【用法用量】3~10gg煎服。

二、乌药组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睾丸肿痛、月经痛等多种疾病脘腹胀满乌药顺气散寒止痛,尤以下腹疼痛者,如小肠寒疝疼痛,睾丸肿痛,气滞引起之月经痛,肾寒小便频数。

脉管炎、冠心病亦可用乌药,因它寒通理上下诸气,而广泛用于由气滞、气逆引起的疼痛。

乌药与木香、香附虽均为理气药,然而有一些不同。

其不同处在于木香、香附偏于上,乌药偏于下。

乌药与沉香虽均主下,但沉香偏于降逆,纳肾气以平喘;乌药偏于顺气,用于散寒以止痛百合乌药汤,可根据不同病情调整百合与乌药的比例。

用百合12g、乌药15g,对消除脘腹胀满效甚好,泻痢腹痛、里急后重也可用此方,行气则后重自除,即指此而言。

习惯用木香槟榔丸中木香与槟榔伍用,百合乌药可与之并用二方比较起来,百合乌药汤似用于体弱病人或病愈后恢复期更适宜。

常用方四磨饮子,乌药在此方增加肠蠕动,促进肠道气体排出,达到止痛的目的。

名家重用乌药的方剂

名家重用乌药的方剂

名家重用乌药的方剂乌药,又称乌头、乌梢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部和华中部地区。

其中乌头最负盛名,也是最常用的中草药,历史久远,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神农本草经》。

乌药具有清热解毒、利尿通便、消肿止痛等功效,医学家们称其为“复明之药”,尤其是治疗感冒、鼻炎、腹泻等肠胃疾病最为突出。

众所周知,古人在用药时,往往会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不同的药物方法,服用乌药便是其中的一种。

明代的著名名医刘仁搏,以乌头制作的“乌药汤”,治疗肠胃各种疾病,尤其是肠胃痉挛,表现卓著。

在治疗肠胃疾病方面,刘仁搏精通“大名九种”,而“大名九种”中最主要的就是乌药。

健康大夫刘孝文也会重点提到乌药,他说“乌药有广泛用途,可以治疗肠胃病、清热解毒、利尿通便等症状,特别是治疗腹痛、腹泻、便秘等消化系统疾病,效果卓著”。

乌头的主要成分是甲基乌头酸和芩素,它们分别可以抑制炎性介质的产生,具有抗炎、镇痛和止泻功效。

它可以增强抗氧化能力,有助于肠道菌群的稳定,减少便秘症状,并改善腹部肌肉拉伤。

除此之外,乌药还具有抗菌和消炎的作用,可以治疗咽喉肿痛等发热病情,尤其是对扁桃体炎和咽喉炎有明显疗效。

此外,乌药还有一些其他功效,例如可以用来消肿止痛,治疗湿疹和皮肤损伤;也可以用来治疗脾胃虚弱,产后血虚的症状。

乌头的功效非常丰富,因此古代名家也大量使用乌药来制作方剂,以达到治疗或调理身体健康的目的。

其中一个周有的方剂叫做“乌头疏肝汤”,它由乌头、茯苓、茴香、桔梗、香附、甘草等药物组成,以乌头为主要药物,可以清热、解毒,调理肠胃功能,减轻肝脏负担,促进肝脏代谢,从而改善身体健康。

另一个经典的方剂叫做“乌头清肝汤”,它是由乌头、茯苓、白术、芹菜、当归和炙甘草等中药组成,它可以清肝火,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止痛消炎,并能够促使肝脏更好地发挥抗炎作用。

以上就是古人重用乌头制作方剂的原因。

由此可以看出,乌头作为一种必备的中草药,不仅有效果显著,而且可以治疗肠胃疾病、清热解毒、利尿通便等症状,特别是治疗腹痛、腹泻、便秘等消化系统疾病,其疗效卓著,堪称“复明之药”。

天台乌药丸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天台乌药丸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天台乌药丸的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用法用量
导语:各种中药方剂都有自己独特的功效,在电视上大家应该都看过关于中药方剂的介绍,它能够很好的提高人体的免疫力,而且没有什么副作用,下面我
各种中药方剂都有自己独特的功效,在电视上大家应该都看过关于中药方剂的介绍,它能够很好的提高人体的免疫力,而且没有什么副作用,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中药方剂天台乌药丸的作用。

【处方】天台乌药(醋炙,或炒)半夏各15克白姜7.5克羊屎10枚(羊腹内者)
【制法】上用文武火炒,研末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治反胃吐逆,腹内虚鸣。

【用法用量】每服5~7丸,红酒下。

【摘录】《普济方》卷三九四
通过上文的介绍,大家对天台乌药丸的功效与作用了解了吗?其实天台乌药丸还具有很多的功效,大家可以在以后的生活中慢慢发现哦。

生活常识分享。

乌药汤组成

乌药汤组成

乌药汤组成乌药汤是一种由中药乌药为主要成分制成的药汤,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和独特的药效。

乌药,又名消遥散、侧柏散,为杜仲科植物乌药的树皮和茎叶。

它具有理气解郁、活血化瘀的功效,对于一些常见病症有非常好的疗效。

乌药汤的组成主要包括乌药、莪术、川芎、香附、生姜等草药。

乌药作为主要成分,有温中散寒、活血化瘀、滋补肝肾等功效。

莪术可以温中行气,消食化积,缓解腹痛和腹胀等症状。

川芎主要用来活血祛瘀,通经止痛,对于痛经、血瘀等问题非常有效。

香附可以理气活血、化瘀散结,常用于治疗胸腹部疼痛和月经不调等症状。

生姜在乌药汤中起到辅佐作用,可以温中散寒、助阳散寒,增强乌药的功效。

乌药汤具有多种宝贵作用。

首先,它可以舒肝理气,缓解痛经和更年期综合症等与气滞有关的问题。

其次,乌药汤可以活血化瘀,改善血液循环,对于瘀血性皮肤病、血块等有很好的疗效。

同时,乌药汤还可以降低胆固醇、改善血脂,对于高血脂、高血压等慢性病有辅助治疗作用。

另外,乌药汤还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增强抵抗力,预防感冒和感染。

使用乌药汤需要注意一些事项。

首先,对乌药等药物过敏、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慎用,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另外,在使用乌药汤的时候,应该考虑个人体质和病情,避免过量使用或长期使用。

同时,如出现过敏、恶心、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停药并就医。

总之,乌药汤作为一种中药组成的药物,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和独特的药效。

它可以舒肝理气,活血化瘀,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胆固醇,提高免疫力等。

但在使用时需要注意个人体质和病情,并遵循医生的指导。

相信在正确使用和合理配合下,乌药汤将会给人们带来更多的健康和幸福。

乌药散医案

乌药散医案

乌药散医案
乌药散是一种传统中药方剂,主要由乌药、川乌、黄芩、黄连、白芍、白术、厚朴、木香、水牛角等组成。

下面是一些使用乌药散治疗特定疾病的医案:
1. 颈椎病:患者男性,年龄60岁。

主要症状为颈椎疼痛,头
晕目眩。

经检查,确定为颈椎病。

给予患者乌药散加减剂型,每日3次,每次15g,连续服用一个月。

疗程结束后,患者症
状明显改善,颈椎疼痛减轻,头晕目眩明显减少。

2. 高血压:患者女性,年龄55岁。

主要症状为头痛、头晕,
血压偏高。

经过多次测量,确认为高血压。

采用乌药散加减剂型,每日3次,每次10g,连续服用一个月。

治疗过程中,患
者血压逐渐稳定在正常范围,头痛、头晕症状明显改善。

3. 慢性胃炎:患者男性,年龄40岁。

主要症状为胃痛、胃胀,食欲不振。

经过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胃炎。

给予患者乌药散加减剂型,每日3次,每次12g,连续服用一个月。

治疗后,
患者胃痛、胃胀明显减轻,食欲逐渐恢复。

需要强调的是,以上医案仅供参考,使用乌药散治疗疾病仍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每个人的病情可能有所不同,因此剂量和疗程可能会有所调整。

请务必咨询专业的中医医生进行个性化治疗。

乌药温肾散寒行气

乌药温肾散寒行气

乌药温肾散寒行气
乌药温肾散寒行气,是一种传统中药方。

该方主要成分是乌药,是常用的补肾中药之一,具有温中补虚、温肾固精、散寒止痛等功效。

该方可用于治疗肾阳虚弱、寒疝、腰膝
酸软、阳萎、遗精、尿频、尿急、小便不利、白带过多等病症。

下面就让我们详细了解一
下乌药温肾散寒行气的成分、功效及应用。

乌药、肉桂、干姜、附子、炮姜。

1.温肾固精:乌药具有温中补虚、温肾固精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肾阳不足、腰膝酸软、阳萎、遗精等病症。

2.散寒止痛:肉桂、干姜、附子等成分具有温阳散寒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寒疝、寒性
腹痛、寒痛性关节炎等病症。

3.行气化痰:炮姜具有行气化痰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胸腹胀满、气短、咳嗽等病症。

3.尿频、尿急、小便不利、白带过多:乌药温肾散寒行气可用于治疗尿频、尿急、小
便不利、白带过多等病症。

总的来说,乌药温肾散寒行气是一种温补肾阳、散寒行气的中药方,可用于治疗肾阳
虚弱、寒疝、腰膝酸软、阳萎、遗精、尿频、尿急、小便不利、白带过多等病症。

但是,
由于该方中含有较多的炮姜和附子等热性成分,服用过多容易造成上火,有禁忌人群为体
质偏热、肝火旺盛、口舌生疮、热病患者和孕妇等,因此在使用时应当结合自身体质情况,服用适量并谨慎使用,避免不必要的副作用。

乌药的最佳配伍应用

乌药的最佳配伍应用

乌药的最佳配伍应用实际应用情况应用背景乌药,又称黑草药、乌头,是一种中药材,具有温经散寒、祛风除湿的功效。

乌药常被用于治疗风寒湿痹、筋骨疼痛等疾病。

然而,单独使用乌药的效果有限,因此需要与其他中药进行配伍应用,以增强其疗效。

应用过程乌药的最佳配伍应用可以根据不同的病证和患者情况进行调配。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乌药配伍应用情况。

1. 与川芎、桂枝、白芍配伍这个组方主要适用于风寒湿痹引起的关节肿胀、酸痛等症状。

具体组方如下:•乌药10克•川芎10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将以上材料加水煎服,每日2剂。

这个组方中,乌药具有温经散寒的作用,川芎可以活血祛风,桂枝可以温经散寒,白芍则具有活血止痛的功效。

通过这个组方的应用,可以缓解关节肿胀、酸痛等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2. 与当归、川芎、羌活配伍这个组方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引起的关节肿胀、疼痛等症状。

具体组方如下:•乌药10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羌活10克将以上材料加水煎服,每日2剂。

乌药和川芎具有温经散寒的作用,当归可以活血祛风,羌活则具有祛风除湿的功效。

这个组方的应用可以改善关节肿胀、疼痛等不适感。

3. 与红花、当归、川芎配伍这个组方适用于经络阻塞引起的身体不适和气滞血淤等情况。

具体组方如下:•乌药10克•红花10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将以上材料加水煎服,每日2剂。

乌药和川芎具有温经散寒的作用,红花可以活血祛瘀,当归则具有活血调经的功效。

这个组方的应用可以改善身体不适、气滞血淤等症状。

应用效果乌药的最佳配伍应用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通过与其他中药材的配伍应用,可以增强乌药的疗效,并且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以下是一些实际应用情况和效果:•研究表明,乌药与川芎、桂枝、白芍配伍应用可以显著改善风寒湿痹引起的关节肿胀、酸痛等症状,有效缓解患者的不适感。

•临床观察发现,乌药与当归、川芎、羌活配伍应用对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可以减轻关节肿胀、疼痛等不适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乌药顺气汤功效主治药物组成化学成分用法用量临床应用药理作用

乌药顺气汤功效主治药物组成化学成分用法用量临床应用药理作用

乌药顺气汤功效主治药物组成化学成分用法用量临床应用药理
作用
别名处方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1078-1085年剂型汤剂药物组成麻黄(去根、节) 60g,陈皮(去瓢) 60g,乌药(去木)60g,白僵蚕(去丝、嘴、炒) 30g,川芎30g,枳壳(去瓤,麸炒) 30g,甘草(炒) 30g,白芷30g,桔梗30g,干姜(炮)15g。

加减如四时伤寒,憎寒壮热,头前肢体倦怠,加葱白9cm。

功效主治一切风气,攻注四肢,骨节疼痛,遍身顽麻,头目眩晕;瘫痪,语言謇涩,筋脉拘挛;脚气,步履艰难,脚膝软弱;妇人血风,老人冷气,上攻胸膈,两胁刺痛,心腹膨胀,吐泻肠鸣。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

用法用量每服9g,用水150ml,加生姜3片、大枣1枚,煎至100ml,温服。

用药禁忌孕妇不可服。

不良反应临床应用肩凝症:用本方:乌药10g,白芷10g,川芎10g,干姜10g,橘红10g,枳壳10g,桔梗10g,僵蚕10g,炙甘草10g,麻黄5g,元胡6g,生姜3g,日1剂水煎服,分2-3次服。

妇女加黑荆芥10g。

治疗肩凝症48例,其中男22例,女26例;年龄在32-65岁;病程2日至2年。

疗效标准;痊愈:肩臂疼痛消失,症状俱除,功能活动恢复正常;好转:疼痛明显减轻,后遗轻微症状,功能活动基本复常;无效:疼痛及症状减轻,但功能活动无明显改善。

结果:痊愈36例,占75%;好转10例,占20.8%;无效2例,占4.17%;总有效率达95.83%。

服药最少者2剂,最多者21剂。

药理作用毒性试验化学成分理化性质生产厂家各家论述备注。

中医《方剂学》理气剂(行气)——天台乌药散(《医学发明》)

中医《方剂学》理气剂(行气)——天台乌药散(《医学发明》)

中医《方剂学》理气剂(行气)——天台乌药散(《医学发明》)一、组成天台乌药(12克)、木香 ( 6克)、小茴香 (6克) 、青皮(6克)、高良姜 (9克)各半两、槟榔二个(9克)、川楝子(12克)十个、巴豆七十粒。

二、用法上八味,先将巴豆微打破,同川楝子用麸炒黑,去巴豆及麸皮不用,合余药共研为末,和匀,每服一钱,温酒送下(现代用法:巴豆与川楝子同炒黑,去巴豆,水煎,冲入适量黄酒服)。

三、歌括1.天台乌药散天台乌药楝茴香,良姜巴豆与槟榔;青皮木香共研末,寒滞疝痛酒调尝。

2.三层茴香丸三层茴香制为丸,沙参川楝木香攒;再加槟拨成二料,三料更把苓附搬;寒疝阴囊见肿胀,气行寒消胀肿散。

3.导气汤导气汤有吴茱萸,木香小茴川楝齐;寒凝气滞连煎服,小肠疝痛自可愈。

四、功用行气疏肝,散寒止痛。

五、主治寒凝气滞。

小肠疝气,少腹引控睾丸而痛,偏坠肿胀。

六、方解足厥阴肝经络于阴器,上抵少腹,故张子和说:“治疝皆归肝经”,张景岳亦有“治疝必先治气”之说,故治疝之法总不离乎理气疏肝。

本方所治之小肠疝气,由寒凝肝脉,气机阻滞所致。

因此,本方以行气散寒为法。

方中乌药行气疏肝,散寒止痛,为君药。

配入木香、小茴香、青皮、高良姜一派辛温芳香之品,行气散结,祛寒除湿,以加强行气疏肝,散寒止痛之力,共为臣药。

更以槟榔直达下焦,行气化滞而破坚;以苦寒之川楝子与辛热之巴豆同炒,去巴豆而用川楝子,既可减川楝子之寒,又能增强其行气散结之功,共为佐使药。

诸药合用,使寒凝得散,气滞得疏,肝络和调,则疝痛自愈。

七、附方及方论1.三层茴香丸(录自《景岳全书》):第一料舶上茴香用盐半两同炒焦黄和盐称用一两30克)、沙参洗、川楝子炮,去核、木香各一两(各30克),共为细末,米糊为小丸如绿豆大,每服二、三十丸,空腹温酒或盐汤送服,日服三次。

小病一料可安;病深者,一料服尽,便可用第二料。

第二料如前方加荜茇一两(30克)、槟榔五钱(15克)、上六味共重五两半(165克),依前糊丸,服如前。

乌药的最佳配伍应用

乌药的最佳配伍应用

乌药的最佳配伍应用乌药,又名川乌,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温肾散寒、祛寒通络、活血止痛的功效。

在中医药理论中,乌药常常与其他药材或药物进行配伍应用,以达到更好的药效。

下面就乌药的最佳配伍应用进行介绍。

一、与当归搭配乌药与当归同用,有补血养血、活血化瘀的作用。

乌药的温补作用与当归的活血调经相辅相成,适用于因寒凝血瘀所致的疾病,如痛经、月经不调、产后瘀血等。

可以用于煎煮汤剂或外用贴敷。

二、与川芎配伍乌药与川芎搭配应用,可起到活血祛瘀、通经止痛的作用。

川芎具有活血行气、祛瘀止痛的功效,而乌药可以温肾散寒、祛寒通络。

适用于痛经、胸胁疼痛等病症,可用于煎煮汤剂或外用贴敷。

三、与制附子配伍乌药与制附子同用,可增强活血散瘀、祛寒温经的作用。

制附子具有温阳祛寒、行气化痰的功效,与乌药相互协调,适用于因气滞血瘀所致的疾病,如心胸疼痛、胃脘胀痛等。

可用于煎煮汤剂或外用贴敷。

四、与当归、川芎、川芎、生地等搭配乌药亦可与当归、川芎、生地等药物搭配应用,例如煮制成四物汤,用于调和气血、活血通经,适用于月经不调、产后瘀血等病症。

五、与桂枝、肉桂等搭配乌药也可以与桂枝、肉桂等药物搭配应用,如桂枝乌药汤,可以温补肾阳、祛寒散瘀,适用于肾阳不足、寒痛体征明显、血瘀型经痛等病症。

六、与补中益气、健脾祛湿药物搭配乌药还可以与补中益气、健脾祛湿的药物搭配应用,如四君子汤、香砂六君子汤等,适用于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大便稀溏、舌苔白腻等病症。

七、与逍遥散、茯苓、白术等搭配乌药亦可与逍遥散、茯苓、白术等搭配应用,如逍遥散加减煎煮,可以和解肝胆、通利气机,适用于肝郁化火、气滞血瘀等病症。

乌药在中医药方剂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其与其他药物的搭配应用可以形成相辅相成、相互协调的效果,提高药物的疗效。

在实际运用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症特点选择合适的搭配应用方法,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乌药温肾散寒行气

乌药温肾散寒行气

乌药温肾散寒行气
乌药温肾散寒行气的中药方剂,是一种用于治疗肾虚寒冷所致的症状的中药方剂。

该方剂主要由乌药、附子、干姜、肉桂、炮附子、艾叶等中药组成,具有温肾散寒、行气化痰的功效。

以下将详细介绍乌药温肾散寒行气的组成、功效和使用方法。

组成:
乌药:为马兜铃科植物破布子的成熟种子,具有温肾散寒、止痛的功效。

附子:为石斛科植物细辛的干燥根块,具有温肾散寒、解毒的功效。

干姜:为姜科植物姜的干燥根茎,具有温肾散寒、行气化痰的功效。

肉桂: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树皮,具有温肾散寒、祛寒止痛的功效。

炮附子:为石斛科植物细辛的干燥根块,具有温肾散寒、解毒的功效。

艾叶:为菊科植物艾的干燥叶片,具有温肾散寒、行气化痰的功效。

使用方法:
乌药温肾散寒行气的中药方剂可采用煎煮或冲泡的方式服用。

具体使用方法如下:
1. 煎煮法:取乌药、附子、干姜、肉桂、炮附子、艾叶各适量,捣烂,加水适量煎煮,待药液浓缩后,取药渣,再加水煎煮,直至药液呈黄褐色为止,去渣取液,每日分2次服用。

2. 冲泡法:取乌药、附子、干姜、肉桂、炮附子、艾叶各适量,研磨成细末,每次取5-10克,用开水冲泡,代茶饮用。

需要注意的是,乌药温肾散寒行气的中药方剂不宜脾胃虚寒、湿热痰滞者使用。

在服用过程中,如出现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就医咨询。

乌药温肾散寒行气的中药方剂具有温肾散寒、行气化痰的功效,适用于肾虚寒冷所致的症状。

在使用时,应根据个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使用方法和剂量,避免不必要的不良反应。

乌药制成丸药的方法

乌药制成丸药的方法

乌药制成丸药的方法乌药,又称为乌椒,是中药的一种常用药材,具有温中散寒、疏风止痛的功效。

乌药可以制成丸药,方便携带和服用。

以下是关于乌药制成丸药的10种方法,并对每种方法进行详细描述:1. 单味乌药丸:将乌药研磨成细末,然后加入适量的麦芽糖或蜂蜜,搅拌均匀后制成丸状。

此丸药具有温中散寒、祛风止痛的功效,适用于寒性胃脘痛、腹痛等症状。

2. 乌药加生姜丸:将乌药研磨成细末,然后加入适量的麦芽糖或蜂蜜以及研磨成细末的生姜,搅拌均匀后制成丸状。

此丸药具有温中散寒、祛风止痛的功效,适用于胃寒痛、风寒型头痛等症状。

3. 乌药加陈皮丸:将乌药研磨成细末,然后加入适量的麦芽糖或蜂蜜以及研磨成细末的陈皮,搅拌均匀后制成丸状。

此丸药具有温中散寒、疏肝理气的功效,适用于胃寒腹胀、气滞胸闷等症状。

4. 乌药加川芎丸:将乌药研磨成细末,然后加入适量的麦芽糖或蜂蜜以及研磨成细末的川芎,搅拌均匀后制成丸状。

此丸药具有温中散寒、活血化瘀的功效,适用于寒型经闭、痛经等症状。

5. 乌药加砂仁丸:将乌药研磨成细末,然后加入适量的麦芽糖或蜂蜜以及研磨成细末的砂仁,搅拌均匀后制成丸状。

此丸药具有温中散寒、疏肝理气的功效,适用于肝胃寒凉、脘腹胀满等症状。

6. 乌药加丁香丸:将乌药研磨成细末,然后加入适量的麦芽糖或蜂蜜以及研磨成细末的丁香,搅拌均匀后制成丸状。

此丸药具有温中散寒、理气解郁的功效,适用于胃寒腹痛、胸闷等症状。

7. 乌药加白芷丸:将乌药研磨成细末,然后加入适量的麦芽糖或蜂蜜以及研磨成细末的白芷,搅拌均匀后制成丸状。

此丸药具有温中散寒、宣散风寒的功效,适用于寒湿气滞、经闭等症状。

8. 乌药加佩兰丸:将乌药研磨成细末,然后加入适量的麦芽糖或蜂蜜以及研磨成细末的佩兰,搅拌均匀后制成丸状。

此丸药具有温中散寒、理气健胃的功效,适用于胃寒腹痛、食欲不振等症状。

9. 乌药加党参丸:将乌药研磨成细末,然后加入适量的麦芽糖或蜂蜜以及研磨成细末的党参,搅拌均匀后制成丸状。

乌药炖猪蹄的功能主治与作用

乌药炖猪蹄的功能主治与作用

乌药炖猪蹄的功能主治与作用1. 乌药炖猪蹄的相关知识乌药炖猪蹄是一道传统的中医食疗方剂。

它由乌药和猪蹄制成,经过长时间的炖煮而成。

乌药又被称为乌梢蛇,其主要成分是黄酮类化合物、挥发油和多种维生素。

猪蹄富含胶原蛋白、蛋白质、矿物质等营养物质。

乌药炖猪蹄在传统中医理论中有广泛的应用,被认为具有多种功能主治和作用。

2. 乌药炖猪蹄的功能主治乌药炖猪蹄具有以下主要的功能主治:•补充营养:乌药炖猪蹄中的乌药和猪蹄富含多种营养物质,可以起到补充营养的作用,特别适用于身体虚弱、疲劳乏力的人群。

•补血养血:乌药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而猪蹄中含有丰富的胶原蛋白,可以帮助补血养血。

乌药炖猪蹄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含量,改善贫血状况。

•强健骨骼:猪蹄中的胶原蛋白是构成人体骨骼的重要成分之一。

乌药炖猪蹄含有丰富的胶原蛋白,可以帮助强健骨骼,预防骨质疏松和关节疾病。

•缓解关节疼痛:乌药具有舒筋活络、祛风湿的作用,可以缓解关节疼痛和关节炎。

猪蹄中的胶原蛋白也有助于提供关节的润滑和弹性,减轻关节疼痛。

3. 乌药炖猪蹄的作用除了以上的功能主治,乌药炖猪蹄还有以下作用:•增强免疫力:乌药炖猪蹄中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这些营养物质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预防感染和疾病的发生。

•改善肠胃功能:乌药炖猪蹄可以帮助改善消化功能,促进胃肠道蠕动。

特别适合于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腹胀便秘等问题。

•护肤美容:乌药和猪蹄中的胶原蛋白可以促进皮肤新陈代谢,增加皮肤弹性,改善皮肤干燥和皱纹,达到护肤美容的效果。

4. 如何制作乌药炖猪蹄制作乌药炖猪蹄的方法如下:•准备材料:乌药5克,猪蹄2个,生姜3片,料酒适量,盐适量。

•炖煮步骤:1.将乌药放入砂锅中,加入适量的水,用中火炖煮20分钟。

2.猪蹄放入开水中焯水,煮沸后捞出,用清水冲洗干净。

3.把焯水的猪蹄放入砂锅中,加入适量的水,再加入生姜片和适量的料酒。

4.将砂锅放在火上,大火煮开后改用小火炖煮2小时。

茴香乌药汤的功效与作用

茴香乌药汤的功效与作用

茴香乌药汤的功效与作用
茴香乌药汤在中医学上属于是一种效果很好的中药方剂。

根据相关的一些医学研究上认为,这样的中药试剂十分的安全、有效,适合很多疾病的症状,下面就去认识下茴香乌药汤这种方剂吧。

【处方】
茴香(炒,研)钱许,乌药2钱,吴茱萸(汤泡)3或5或7分,破故纸(炒,研)钱许,川萆薢5钱,木瓜2钱,木香钱许,砂仁钱许,荔枝核(炒,研)5钱。

【功能主治】
疝气病初感寒邪或寒湿兼感,未郁为热者。

【用法用量】
亦可浸酒服。

【注意】
郁久成热者,不宜服之。

【各家论述】
茴香、乌药、吴茱萸、破故纸均为治寒湿疝气之病,川萆薢除下
部湿邪,木瓜治筋病缓急,木香、砂仁止冷气腹痛,猪胞用为引导。

【摘录】
《顾松园医镜》卷十三
以上就是为大家介绍的茴香乌药汤功效和用法等。

通过上述文章的介绍,大家可以看到虽然茴香乌药汤的好处很多,但是还是要在充分了解它的情况下再去服用。

天台乌药散

天台乌药散

天台乌药散《圣济总录》【组成】乌药木香茴香子微炒青橘皮汤浸,去白,焙高良姜炒,各半两(各15g)槟榔锉,二枚(9g)楝实十枚(15g)巴豆微炒,敲破,同楝实二味,用麸一升炒,候麸黑色,拣去巴豆并麸不用,七十枚(12g)【用法】上八味,除炒巴豆不用外,捣罗为散。

每服一钱匕(3g),空心,食前温酒调下。

疼甚,炒生姜、热酒调下(现代用法:为散,每服3~5g,食前温服;亦可作汤剂,水煎服)。

【功用】行气疏肝,散寒止痛。

【主治】寒凝气滞证。

小肠疝气,少腹痛引睾丸,舌淡,苔白,脉沉弦。

亦治妇女痛经、瘕聚。

【证治机理】本证因寒凝肝脉,气机阻滞所致。

足厥阴肝经绕阴器,过少腹,若肝经气机郁滞,复感外寒,则可内外相合,发为小肠疝气,此谓“诸疝皆归肝经”(《儒门事亲》)。

厥阴气滞寒凝,又可发为痛经、瘕聚等。

治以行气疏肝,散寒止痛。

【方解】方中乌药辛温,入肝经,行气疏肝,散寒止痛,为君药。

青皮疏肝行气,木香理气止痛,共助君药疏肝行气;小茴香暖肝散寒,高良姜散寒止痛,共助君药散寒止痛,四药俱为臣药。

槟榔下气导滞,能直达下焦而破坚;川楝子理气止痛,但性苦寒,与辛热之巴豆同炒,去巴豆而用川楝子,巴豆既可制其苦寒之性,又能增其行气散结之力,为方中佐使药。

诸药合用,使寒凝得散,气滞得疏,肝经得调,则疝痛、腹痛可愈。

【配伍特点】辛香温行合法,重在行气疏肝,且寓去性存用之法。

【运用】本方为治疗寒凝肝脉所致疝痛之常用方。

以少腹痛引睾丸,舌淡苔白,脉沉弦为辨证要点。

【方论选录】方中乌药、木香,辛温香烈,善行善散,能上能下,以宣气中之滞。

茴香暖下而祛寒,良姜温中而止痛,青皮入肝破气,槟榔导积下行。

其妙用在巴豆与川楝二味同炒,去巴豆不用,但取其荡涤攻坚、刚猛直前之性味,同川楝入肝,导之下行,又不欲其直下之意。

一如用兵之法,巴、楝,钦点之上将也;青、槟,前导之先锋也;乌药、木香为偏裨之将;茴香、良姜,为守营之官。

立方之神,真战无不克也。

(张秉成《成方便读》卷二)【医案举例】吴,三十一岁,脐右结癥,径广五寸,睾丸如鹅卵大,以受重凉,又加暴怒而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乌药的经典方剂
1、天台乌药散 (《医学发明》),行气疏肝,散寒止痛,治寒凝气滞的小肠疝气,少腹引控睾丸而痛,偏坠肿痛,痛经。
2、暖肝煎 (《景岳全书》),用于肝肾阴寒,小腹疼痛,疝气等。
3、四磨汤 (《济生方》),行气降逆,宽胸散结,治七情所伤,肝气郁结所致胸膈烦闷,上气喘急,心下痞满,不思饮食。
9、膈下逐瘀汤 (《医林改错》),祛瘀软坚,兼调脾胃,治气血凝结,脉络阻塞,血瘀日甚所致腹部积块,硬痛不移,面黯消瘦,纳减乏力,时有寒热,月事不行。
4、乌药顺气散 (《赤水玄珠》),行气宽胸,治七情忧思所致的胀满痞塞之证。
5、排气饮 (《沈氏尊生方》),行气消滞,治产后逆气,食滞胀痛。
6、缩泉丸 (《妇人良方》),温肾祛寒,缩尿止遗,主治下元虚冷,小便频数,小儿遗尿。
7、五磨饮子 (《医方集解》),顺气行滞。
8、六磨汤 (《证治准绳》),顺气行,调理肝脾,通便导滞,治情志失和,肝脾之气郁结导致大便秘结,欲便不得,嗳气频作胸胁痞满,腹中胀痛,纳食减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