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语言学读书笔记

合集下载

中国语言学史读书笔记

中国语言学史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王力《中国语言学史》王力先生的《中国语言学史》是一部叙述从先秦时期到解放前期的汉语研究发展的历史。

该书以研究对象为线索分类,分为训诂为主的时期;韵书为主的时期;文字、声韵、训诂全面发展的时期;西学东渐时期,这种分类方式虽然与其他的以时间为线索的分类方式不同,但也基本上与之相吻合。

按照王力先生的观点中国语言学史,真正的语言学始于五四运动以后,之前的各种研究均属于语文学研究,或称为语言学的萌芽时期、积淀时期。

本书从先秦时期的零星的语文学知识开始叙述到解放以前,应视为广义的“语言学”研究,严格来说,应称为汉语言研究简史。

王力先生对中国语言学史的分期,简单来说可称为“两个阶段,四个时期”第一阶段,从汉代到清代末年,这是封建主义文化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从1899年到1949年,这是资本主义文化的阶段,这两个阶段的分期,是以第一部语法著作《马氏文通》的问世。

按照四个时期来说,第一个时期是经学时期,这个时期的特点是以疏解经义为目的,其中重要的著作《说文解字》、《尔雅》。

秦汉时期有很多编纂的识字课本,当时国家对语文教育非常重视。

直到《说文》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语言学史的一个阶段,童蒙识字课本阶段。

汉代崇尚经学,“训诂”由此兴起,但读古书,在学校讲授经书,不能随便乱讲,《汉书·艺文志》又说“古文读应尔雅,故解古今语而可知也”。

“读书应尔雅”就是讲解应该正确,《尔雅》实际上是一种故训汇编。

第二个时期是佛学与理学时期,在这一时期经义虽也还算重要,但主要不在于字义的辨析,而在于章句的阐述,于是语言学的重点转移到音韵学上,以与文学上的声律,哲学上的佛教相配合。

韵书产生的原因是为了适应诗赋的需要。

莫有芝《韵学源流》说:“今韵者,隋唐以来历代诗家承用之谱也。

”莫氏的话可以说明韵书的性质。

在韵书为适应诗赋需要的同时,出现了超过这种需要,而进入语言学领域的《切韵》,虽然已经亡佚,通过学者的考释以及《广韵》前面的作者的《切韵序》,可以将《广韵》的语音系统看成是《切韵》的语音系统。

中国语言学史读书笔记

中国语言学史读书笔记

中国语言学史读书笔记中国语言学史——一部叙述从先秦到解放前汉语言研究简史的首创之作王力先生是我国的语言学家、教育家、翻译家、中国现代语言学奠基人之一,散文家和诗人,而《中国语言学史》这本书是他1962年在北大中文系开设“中国语言学史”课时编写的讲义,是继岑麒祥的《语言学史概要》(科学出版社,1956)后又一部语言学史著作。

这本书是叙述了从先秦到解放前汉语言研究的简史,它对我国两千多年的语文研究和语言学遗产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系统的总结,并对我国传统语言学研究成果进行了批判继承,为我国语言学研究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通过阅读《中国语言学史》,我发现王力先生是以各个历史时期的语言学家、语言著作和语言学为研究对象的,对中国语言学史的阶段分析有其明确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两个阶段,四个时期”。

所谓中国语言学史的两大阶段,第一阶段为传统语言学的阶段(先秦-清末),第二阶段为现代语言学兴起的阶段(清末-解放前即1899—1949)。

这两个阶段的分水岭,则是《马氏文通》的问世。

所谓四个时期,即指王力先生在《中国语言学史》中除了“前言”和“结语”部分,把整个中国语言学史划分为四章四个时期,并且运用“抓住突出性标志,对其时间倾向模糊”的方法论述每个时期的语言学发展情况。

第一时期是“经学时期”、“以训话为主的时期”(先秦两汉),突出了四部笔迹重要的与训话有关的两汉著作:《尔雅》、《方言》、《说文解字》和《释名》,介绍了先秦两汉时期我国传统语言学研究的萌芽。

第二时期是“佛学与理学时期”,又叫“韵书为主的时期”(魏晋南北朝明代),重点介绍了《切韵》、《广韵》、《集韵》、《平水韵》和《中原音韵》等韵书。

其从反切的兴起及其广泛运用说起,介绍了韵书、韵图的出现,以及佛学、理学对语言学研究的影响推动。

第三时期是“经学复兴时期”,也称“文字、声韵、训话全方面发展的时期”(清朝)。

书中提出,这是古文字学的产生时期,重点介绍了《说文》四大家的著作和王氏父子的论著。

语言学类读书笔记(摘抄)

语言学类读书笔记(摘抄)

语言学类读书笔记(摘抄)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凡体现原著重点的部分,或警句,或段落,均在摘抄之中。

要点摘录,只摘录与自己工作、学习有关的部分。

感悟须有自己观点。

摘抄及感悟如下:1、如果你爱上了某个星球的一朵花。

那么,只要在夜晚仰望星空,就会觉得漫天的繁星就像一朵朵盛开的花。

感悟:就好比情人眼里出西施一样,人们只要心里喜欢和爱慕某个事物,那么它始终就是美丽的、理想化的,满世界都是为了衬托它而存在的,这就是爱的表达。

2、如果不去遍历世界,我们就不知道什么是我们精神和情感的寄托,但我们一旦遍历了世界,却发现我们再也无法回到那美好的地方去了。

当我们开始寻求,我们就已经失去,而我们不开始寻求,我们根本无法知道自己身边的一切是如此可贵。

感悟:阅历是非常重要的,阅是指一个人读了多少书,具备了多少理论知识,历是指一个人经历过和见识过多少事情,具备了实践的能力,这就是会让我们懂得精神和情感的寄托的实质。

而当我们理解了这些,我们可能已经失去了最理想的追求。

3、只有用心灵才能看得清事物本质,真正重要的东西是肉眼无法看见的。

感悟:就像一首佛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我们看问题和事情的时候,应该找到其中的实质和本质性的东西,不能一味地用眼睛来判断,而大多数人都是以眼见为实,因此真理反而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4、所有的大人都曾经是小孩,虽然,只有少数的人记得。

感悟:当我们长大成人的时候,就会用成人的思维和成熟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因此失去了小时候的那种童真,因此我们应该宽容一些,对小孩子应该用童心走进他们的内心。

5、一旦你驯服了什么,就要对她负责,永远的负责。

感悟:这句话是对爱情本质性的诠释,爱情的本质就是责任和担当,爱上一个人就应该用尽一辈子的责任感来维持这种情感,但极少有人能够做到。

扩展资料:读书笔记摘方法:1、作读书笔记不仅能提高阅读书、文的效率,而且能提高科学研究和写作能力。

通过学习和实践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图书馆的作用,不但学到了知识,锻炼了能力,更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

中国语言学史读书笔记

中国语言学史读书笔记

中国语言学史读书笔记中国语言学史读书笔记篇1中国语言学史是研究中国语言学发展历程的学科,其目的是通过研究历史上的语言学著作和学术思想,了解中国语言学的发展和演变,为现代语言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

中国语言学史的研究对象包括文字、音韵、训诂、语法、修辞等方面,其中以文字学和音韵学为主要研究对象。

文字学主要研究汉字的起源、演变、规范和应用,音韵学主要研究汉语语音的演变、分类和特点。

中国语言学史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研究、比较研究、个案研究等。

文献研究是通过阅读古代语言学著作和学术文献,了解语言学的发展历程和学术思想;比较研究是通过比较不同历史时期的语言学著作和学术思想,发现语言学的演变规律;个案研究是通过研究具体的语言学问题或案例,深入了解语言学的具体应用和发展。

中国语言学史的研究成果对中国语言学的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为现代语言学的理论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资料和学术思想;其次,它为现代语言学的实践提供了历史经验和借鉴;最后,它为中国语言学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历史启示和方向。

总之,中国语言学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对于了解中国语言学的历史和现状、推动中国语言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中国语言学史读书笔记篇2中国语言学史读书笔记一、背景概述中国语言学史是一门研究中国语言学发展历程的学科,它涵盖了从古代到现代的中国语言学各个流派、代表人物及其学术思想。

这门学科旨在揭示中国语言学的发展规律,探讨各历史时期语言学的学术成就及其对社会文明发展的贡献,并为当今语言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历史借鉴和参考。

二、内容梳理在中国的漫长历史进程中,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语言学家,他们的学术思想深深地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例如,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子、荀子等,他们提出了“名正言顺”等语言学观点,强调了语言规范的重要性;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是中国最早的系统文字学著作,对中国文字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唐代孔颖达的《五经正义》则奠定了中国语言学的基础,对后世的训诂学、音韵学、文字学等产生了重要影响。

十九世纪末以前的语言学史读书报告

十九世纪末以前的语言学史读书报告

十九世纪末以前的语言学史读书报告一、语音学的发展在十八世纪末期,欧洲的一些学者开始对语音进行研究。

其中最著名的是约翰·弗里德里希·赫尔德(JohannFriedrichHerder)。

他认为,语言是一种表达思想和感情的工具,而语音则是表达这些思想和感情的基础。

他的著作《论音乐》中提出了“音位”(phoneme)的概念,即语音的基本单位。

这个概念成为了后来语音学的基础。

二、语法学的发展在十八世纪末期,欧洲的一些学者开始对语法进行研究。

其中最著名的是威廉·斯特劳斯(WilhelmvonHumboldt)和费迪南德·冯·林奈(FerdinandvonLindemann)。

他们认为,语法是语言的结构,它包括词汇、短语和句子等部分。

他们的研究成果为后来的语法学奠定了基础。

三、语义学的发展在十九世纪初期,一些学者开始对语义进行研究。

其中最著名的是乔治·伯纳德·肖(GeorgeBernardShaw)。

他认为,语言的意义是由词义组成的。

他的著作《语言的力量》中提出了“同义词”(synonym)的概念,即意义相同的词。

这个概念成为了后来语义学的基础。

四、方言学的发展在十九世纪中期,一些学者开始对方言进行研究。

其中最著名的是詹姆斯·麦克伦南(JamesMaclennan)。

他认为,方言是一种地域性的语言变体,它反映了当地人的文化和历史。

他的著作《苏格兰方言》中详细介绍了苏格兰的各种方言。

他的研究成果为后来的方言学奠定了基础。

十九世纪末以前的语言学史是一个充满创新和发展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一些杰出的学者通过对语音、语法、语义和方言的研究,为后来的语言学奠定了基础。

他们的研究成果不仅影响了当时的学术界,也对后来的语言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语言学史读后感

中国语言学史读后感

中国语言学史读后感中国语言学史是一部关于中国语言学发展演变的历史著作。

通过对中国语言学的起源、发展和变革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和分析,揭示了中国语言学发展的脉络和规律,为我们深刻认识和理解中国语言学的发展历程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在阅读这部著作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和感动,对中国语言学的发展历程有了更加清晰和深刻的认识。

首先,中国语言学史的研究对象是中国语言学的发展历程。

作者通过对中国语言学的历史沿革、学派演变、理论成果和学术思想进行全面深入的探讨和研究,系统梳理了中国语言学的发展轨迹和学术成果,全面展现了中国语言学的丰富内涵和深厚底蕴。

通过对中国语言学历史的细致考证和深入分析,揭示了中国语言学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学术成就和理论贡献,为我们认识和理解中国语言学的发展历程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通过对中国语言学史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和理解中国语言学的学术传统和学术特色,深入把握中国语言学的学术内涵和学术规律,为我们深入研究中国语言学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参考。

其次,中国语言学史的研究方法是全面系统的。

作者在研究中国语言学史的过程中,运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和手段,如历史考证、文献梳理、学术分析等,全面系统地梳理和分析了中国语言学的发展历程和学术成就。

通过对中国语言学的历史文献和学术著作进行梳理和分析,作者揭示了中国语言学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学术思想和学术成果,深入剖析了中国语言学的学术特点和学术规律,为我们认识和理解中国语言学的发展历程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通过对中国语言学史的研究方法的深入探讨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和理解中国语言学史的研究方法和手段,深入把握中国语言学史的研究思路和研究规律,为我们深入研究中国语言学史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参考。

最后,中国语言学史的研究成果是丰富多彩的。

通过对中国语言学史的研究,作者全面系统地揭示了中国语言学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学术成就和理论贡献,深入剖析了中国语言学的学术特色和学术规律,为我们认识和理解中国语言学的发展历程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历史语言学中的比较方法-笔记

历史语言学中的比较方法-笔记

历史语言学中的比较方法一比较方法的定义1.两种比较的不同方式:一是从比较中解释普遍规律,二是从比较中找出历史情况。

2.比较出的共同点是共同的人类心理造成的,其中的不同点,是由文明的类型和程度的差别造成的。

3.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使语言的历史比较方法得以实现。

4.语言之间的相符特点不是偶然的,因为从一种语言与另一种语言的差异中可以找出一些约定的对应规律。

5.语言之间相符的特点不能用各语言之间相互解释,可以假设它们有一个共同的来源。

6.比较历史语言学的目的是用一种系统化的方式来解释各语言间相符之处有一个共同的来源。

7.一切古代语言的事实都只能依靠文籍观察。

8.通常情况,语言的历史是要比较语言的各种情况才能建立的。

9.比较研究是语言学史建立的唯一有效工具,只有将观察到的变化结果结合起来,才能追溯语言的发展。

10.比较方法本质就是语言间的某些相符的特点不能用人类共有的特点来解释,必须嘉定有一个特殊的传统。

【理解】比较方法就是比较语言见的差异,探索语言发展规律。

亲属语言的差异隐含着一些有规律的语音对应关系,构拟不同语言的源头,即原始形式。

任意性和规律性是对立统一的,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使得各个语言是不同的,任意性中表现出对应的规律,这不是偶然的,而是来源相同的。

语言发展的规律性、不平衡性和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使历史比较方法称为语言史研究的一种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共同语1.一种孤立的语言是没有历史的,只有进行比较,才不是孤立的,而进到历史领域中来。

2.构拟原始的共同语言并不是提出语言之间一些局部的相符之处,应该拿一个语言系统和另一个语言系统比较。

3.我们只能构拟一个不完备的共同语概念。

比较方法只能得出一种相近的系统,可以作为建立一个语系的历史的基础,不能得出一种真正的语言和它所包含的一些表达方式。

4.构拟的原始共同语言和在事实上有证据的语言之间,可以有一种或几种过渡的共同语。

比如印欧语和各个罗马族语言之间的过渡的共同语是“共同罗马语”,也叫“大众拉丁语”。

中国语言学史读书报告3000

中国语言学史读书报告3000

中国语言学史读书报告3000《中国语言学史》的内容以19世纪以来的中文语言学发展为线索,通过一个个生动而鲜活的实例,叙述了中华民族从语言到文字的悠久历史。

其主要观点有:语言的产生和传播;汉语言文学;古代汉语文献的整理和保存;古代语言与古代文字的关系;中国古代语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作用;中国古代汉语是怎么来的,又是怎么来的;从语音方面看语音的演变;从语法方面看语法结构在语言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从词汇方面看词汇与语法结构之间的关系;从语言学的理论体系来分析语言学问题;从语言学的起源、发展、演变与分类来分析语言学问题等。

这本书对我最大的启发就是我认为“语法”是语言发展中十分重要得一个因素!为什么要提出“语法”这个概念?因为语言是人们生活其中的一种行为,而我们人类本身就带有这种行为的基因。

这就是语言学(或语言学研究)的意义所在。

语言与人类历史、人类语言所表达出来的情感也是息息相关的,因此语言学(或语言学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

语言与文化密切相关。

因此我们更应该重视语言与文化及其关系问题!)一、为什么要读这本书?对汉语史的梳理!我很早就对汉语史有了研究,但因为没有接触过这本书,所以还是在我看来这本书还是很简单的,而且我觉得它并没有那么难读。

不过从书中的部分内容看,似乎它并没有给我带来什么太多的惊喜,而且这本书让我印象最深的还不是那些。

比如说它所阐述的词性和词法问题。

汉语词性问题其实对于我们来说已经不是一个陌生问题,这也不需要我们多费功夫就可以研究明白了。

但是就像许多人说的,我就是想搞清楚汉语词性和词法问题,而非这本书能够讲清楚这个问题。

当然对我们来说这个语法性问题并不是很难回答!只不过有些人认为这个问题简单容易回答,也可以说他们有一种思维方式和方法上的错误才导致问题被掩盖罢了。

而对这个问题的探讨也许会让我们有所收获。

我认为这样一个语法性问题是非常重要且有意义的,也是我读这本书的目的所在。

二、从历史上来看,什么人发明了语言?在人类历史上,我们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可以把古代人类所有会说话的语言称之为“语言”。

历史语言学

历史语言学

语言的分类 A历史的 历史的分类和语言的发生分类(genetic classification) 有关,研究亲属语言的形成和发展。 B 类型的 类型的分类与语言的同构(isomorpmsm)有关,研究语言结 构类型上的共同性。 C地域的 地域性的分类与语言的相似性(similarity)有关,研究某 一地区的语言因相互影响而产生的相似性问题。
方块汉字的独特性:跨时代、跨 地域,与不同一的语音相联系。 所以历史上的书面文献,各个时 期的诗韵、韵书、韵图等,只能 归纳出各个时期的音类,而不可 能知道每一个音类的具体音值。 要建立有史时期的汉语语音史, 需要死材料和活材料的结合,才 能使汉语语音史的研究出现新的 面貌。高本汉关于汉语音韵研究 的突出成就,这是其中重要原因。
理论方法: 语言史的研究途径 书面材料为对象,排比不同 时期的音系和语言发展的线 索。(前瞻)有局限性,没 文字、文献的材料的语言不 能用;虽有文字、文献材料 但不能具体地反映实际语言 的变化状态的也难以取得令 人满意的成效。 从现实的语言材料出发去探 索语言发展的线索和规律。 (回顾)
回顾法: 1、历史比较法 2、内部拟测法(internal reconstruction) 3、扩散理论(diffusion theory) 4、变异理论 (variation theory)
(1)语文学阶段 (2)历史比较语言学阶段 (3)结构主义语言学阶段 以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的语言理论为背景而兴起于20世 纪30年代的语言学流派。该理论认为语言研究的对象是脱离 具体语言环境的语言符号体系,而不是言语体系;强调共时 特征的价值,轻视历时的意义。 (4)形式语言学阶段 20世纪50年代后期出现了转换生成语言学,使现代语言学 迈上了新台阶,为计算机语言学奠定了基础。后来,又兴起 了社会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等注重语言外部和深层关系的语 言学。 (5)交叉语言学阶段

历史语言学读书报告

历史语言学读书报告

历史语言学读书报告《历史语言学》读书报告姓名:吕安定班级:2013级汉语言文学1-1班学号:摘要:徐通锵先生是我国最有建树的语言学家之一,他对语言变异、方言比较和汉语言音韵研究的关系等问题有深入的研究,尤其是以“字本位”理论为基础的语义语法的研究在国内外产生了重要影响,其论著严谨扎实,多有发现和创新。

《历史语言学》就是徐通锵先生在这方面问题研究的主要论著之一。

本篇读书报告将对《历史语言学》这本语言类论著作一个整体的概述,并对书中一些理论作浅白的分析和议论。

关键词:徐通锵;历史语言学;历史比较法一、全书简析历史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历史发展的科学,研究一个个具体语言的历史发展的叫特殊的(或个别的)历史语言学,如汉语史,英语史,俄语史等等;研究语言发展的一般理论、方法、原则的叫普通历史语言学,简称历史语言学。

1徐通锵先生的《历史语言学》包含绪论在内一共有十八章,每章又分为若干个章节。

书中从语言的分类讲到语言的变异,对语言的研究颇为全面。

书中对语音变化的论述占了绝大部分,与国内多数著作只满足于介绍国外理论不同,作者把历史语言学的理论同汉语的语音变化的事实结合起来,通过对宁汉和晋中两地方言的考察,不仅印证了历史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并且丰富和发展了相关理论。

最有特色的就是关于“文白异读”的相关论述。

当然,与西方的语言学家不同,作者对王士元的“词汇扩散理论”作了重点介绍并给出很高评价,尽管也指出了其不足之处。

书中对语法词汇仅仅是点到为止,最后一章“语言年代学”大致可以看作是词汇在考察语言变化中发挥作用。

句法的变化全书几乎没有涉及,这与作者写作1引用自徐通锵:《历史语言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时中国大陆在句法变化方面的研究薄弱现状是相关的。

二、简述历史语言学历史语言学,亦称越时语言学,是一门语言研究变化的学科。

历史语言学是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的分支。

最初的历史语言学是比较语言学,中文习称为里是比较语言学。

它以历史比较法为基础,研究语言的亲属关系。

历史语言学

历史语言学

历史语言学
历史语言学是研究语言演变和发展的学科,它涉及到语言的起源、变迁和演变过程。

语言作为人类最基本的交流工具,记录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史,而历史语言学正是通过对语言的历史演变进行研究,揭示了人类文明演进的轨迹。

语言的起源
人类语言的起源至今仍是一个前无古人的难题。

学者们对于语言起源的假说各有不同,有的认为是天赋的,有的认为是通过模仿自然声音演化而来的。

不论哪种观点,语言起源都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基石。

语言的演变
随着时间的推移,语言在使用和传承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化和演变。

语言的演变反映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文化环境的变化。

例如,拉丁语演变成为今日的法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等,英语也经历了诸多变迁和演变。

语言的分类
众多的语言按照它们的历史渊源、语音特点和语法结构进行分类。

语言学家通过研究语言间的相似性和联系,将语言分为不同的语系和语族,比如印欧语系、汉藏语系等。

语言分类研究为研究语言演变和语言接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语言的学习和保护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语言面临消失的危机。

在这样的背景下,语言学家们开始关注语言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通过语言学习和推广,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差异,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历史语言学是一门富有挑战性和深度的学科,它不仅涉及到语言本身的演变和变化,还反映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演进。

通过对历史语言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融合。

中国语言学史读后感

中国语言学史读后感

中国语言学史读后感《中国语言学史》是一部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学术著作,通过对中国语言学发展的全面梳理和深入分析,为读者呈现了一幅中国语言学的发展脉络和历史变迁。

在阅读这部著作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中国语言学的丰富内涵和深厚底蕴,同时也对中国语言学的发展历程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中国语言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从古代的甲骨文、金文、篆书等文字开始,中国人民就开始了对语言文字的探索和研究。

在古代,语言学主要是以文字学为主,通过对古代文字的研究,人们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文字体系和语言规范。

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的语言学家们不断总结经验,提出理论,推动了中国语言学的发展。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中国语言学也逐渐走向成熟。

在宋明理学的影响下,中国语言学开始注重语言的规范和规则,提出了许多重要的语言学理论和观点。

同时,中国语言学也开始与外国语言学相互交流,吸收外来的语言学理论和方法,为中国语言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现代,中国语言学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和发展,特别是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语言学得到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发展。

中国语言学家们在语言学理论和实践领域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为中国语言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同时,中国语言学也开始走向国际化,积极参与国际语言学界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了中国语言学的发展与繁荣。

通过阅读《中国语言学史》,我对中国语言学的发展历程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我深刻感受到中国语言学在历史长河中的深厚底蕴和丰富内涵,也对中国语言学的未来发展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我相信,在中国语言学界的共同努力下,中国语言学一定会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

中国语言学史 读书笔记

中国语言学史 读书笔记

精心整理读书笔记——王力《中国语言学史》王力先生的《中国语言学史》是一部叙述从先秦时期到解放前期的汉语研究发展的历史。

该书以研究对象为线索分类,分为训诂为主的时期;韵书为主的时期;文字、声韵、训诂全面发展的时期;西学东渐时期,这种分类方式虽然与其他的以时间为线索的分类方式不同,但也基本上与之相吻合。

按照王力先生的观点中国语言学史,真正的语言学始于五四运动以后,之前的各种研究均属于“训而序》第一类是校勘和考证的工作;第二类是对《说文》有所匡正;第三类是对《说文》做全面研究,多所阐发;第四类是补充订正先辈或同时代的着作,其中以第三类最为重要,并且出现了“段玉裁、桂馥、朱骏声、王筠”说文四大家。

在甲骨文和铜器的影响之下,在清以后,出现了古文字学的极盛时期。

第四个时期是西学东渐时期,这个时期是以资产阶级语言学为主流,语言学的领域扩大了,方法改进了,取得了一些新的成果。

从清末到解放前,西洋的影响,基本上是资产阶级语言学的影响,出现了中国真正的语法书《马氏文通》,在模仿西洋语法的同时,也指出了汉语语法与拉丁语法、英语语法的差异。

普通语言学传到中国,学者们对语言研究才有所转变,可以对现代语言学进行静态研究,在研究方法上也有所突破,例如:记音的方法不再是用反切的旧方法而是利用音标。

赵元任的《现代吴语的研究》,是中国描写语言学较早的着作。

精心整理王力先生的这本《中国语言学史》内容丰富,写作谨严,观点新颖。

在每一个分期之下,描述这一时期的研究特点,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其中援引了许多经典着作中的观点,同时也对每一时期的研究对象,重要代表人物和着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指出了其重要的价值,历史地位,同时也指出了不足之处,体现了王力先生严谨的学术态度。

这本着作第一次给中国语言学的发展历史做了一个系统的总结建立起一个科学的体系对我国语言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开创性作用。

关于中国语言学始于五四运动以后的观点,我有不同的想法,西方的语言学成为独立的学科是在19世纪初,而我们国家的语言学几乎晚了一个世纪,这差距有点过于悬殊了。

历史语言学中的比较方法梅耶读后感

历史语言学中的比较方法梅耶读后感

历史语言学中的比较方法梅耶读后感
一。

1.1 这本书把历史语言学中的比较方法讲得那叫一个透彻。

以前我对这方面的认识模模糊糊,读了之后,就像在迷雾中找到了方向。

1.2 它让我明白了语言的演变可不是瞎折腾,而是有规律可循的。

就好比一颗种子,在时间的土壤里生根发芽,长成了不同的样子,但骨子里的基因还是能追溯到源头。

二。

2.1 书中的案例丰富多样,让人印象深刻。

从古老的语言到现代的方言,一个个例子就像活灵活现的故事,把语言的变迁展现得淋漓尽致。

2.2 比如说某个词汇在不同语言中的演变,那真是“万变不离其宗”,不管怎么变,总能找到它们的共同祖先。

2.3 而且这些例子不是干巴巴的罗列,而是相互关联,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让我能从多个角度去理解语言的发展。

三。

3.1 梅耶的阐述方式也很巧妙,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没有那些让人头疼的专业术语堆砌,而是用平实的语言把复杂的问题讲清楚。

3.2 这就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循循善诱,把我这个“学生”一点点领进了历史语言学的大门,让我对这门学科充满了兴趣和探索的欲望。

总的来说,读了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在历史语言学的海洋里畅游了一番,收获满满,真是“不虚此行”!以后再研究语言的历史,心里就有底啦!。

西方语言学简史读书笔记1

西方语言学简史读书笔记1

《西方语言学简史》相关文献读书笔记姚小平老师给与我们了一种全新的视角,让我们不仅了解了除“语言学史”之外,还有“语言学史学”、“语言学史学史”这样多层次的划分。

也让我们了解了中外关于语言学史的历史进程和它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意义。

姚老师对中西方的语言学著作都了解的很全面,整合起来再用他独特的笔触帮助我们理清脉络,给予了我们很多的知识。

下面是我在姚老师在著作中所读到觉得深有感触的话:1、“每一门科学都是自身历史的产物,语言学当然也不例外,认识过去,为的是能够正视现在,‘一门科学史的重要性,就在于它有助于把现在至于广阔的远景之中’(Robins,1967:7)。

不问语言学史,固然也可以研究语言,就好比一个现代剧作家不知道莎士比亚是谁,照旧可以写剧本。

但那样,我们的研究和作品就会因缺乏历史的底蕴儿苍白无力。

不论是否有所意识,后人或多或少总是处在前人的影响之下。

”——《关于语言学史学研究》笔记:这段话虽然是从语言学科的研究发展开来,但是却适用于所有的研究与创作中,没有历史底蕴的东西是站不住脚,没有令人信服的厚重感的。

我们总是在继承中不断创新发展,在历史的车轮中步步向前。

2、“历史告诉我们,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创造从来就很少,而无谓的重复劳动却很多。

“——《语言学史研究诸方面_罗宾斯_语言学简史_1997_读后》笔记:因为我们总是站在前人研究的肩膀上向远处看,已经积累了一定的高度,所以我们更需要推陈出新,不能只是无谓的重复语言学史的研究。

3、史料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史料的搜集和取舍,本身就涉及方法、视角。

涉及述史的框架。

——《西方语言学史研究再思考_西方语言学派》笔记:几篇文章中多次提到了真实的史料的重要性,第一手资料或者是最接近的资料往往对研究有重大的意义,因为那便于我们最清晰的认识到语言学史的发展阶段再对其进行解读。

4、我们对中国语言学史的观察一直是以本国为中心,这样一种视角用于明末以前或许尚可,对于明末以后却不适宜。

中国语言学史读后感

中国语言学史读后感

中国语言学史读后感中国是一个语言种类众多、形式多样的国家,拥有汉语、藏语、蒙古语、维吾尔语等多种语言。

这种多语言的现象反映了中国语言学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中国语言学史》系统地介绍了这些语言的历史和特点,从而展现了中国语言学的宏大和厚重。

作者在书中通过详细的史料和研究成果,让人们更好地了解了中国语言的悠久历史和繁荣发展。

书中第一章从早期的甲骨文、金文开始,追溯了中国语言学的起源和初步发展。

在这一过程中,语言学研究主要集中在文字和音韵方面,通过对文献和史料的考察和比较,人们逐渐认识到不同地区和时期的语言存在差异和变化。

在古代诸子百家中,有不少学者对语言问题进行了探讨,如墨子、荀子等人都提出了自己的语言观点。

这些古代学者的贡献为中国语言学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在随后的几章中,书中详细介绍了汉语语法学、音韵学、词学、声韵学、语义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

作者以历史文献为依据,对各个时代的语言学理论和研究方法进行了全面梳理和分析。

例如,在汉语语法学领域,书中介绍了《说文解字》、《集韵》等著作的语法观点和研究成果。

这些著作对后世的语法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并为现代语法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此外,书中还介绍了中国古代方言学的研究成果。

中国是一个地域广阔的国家,不同地区的人们所使用的方言有着明显的区别。

在古代,一些学者对方言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如《广韵》和《集韵》就是对方言进行系统整理和分类的著作。

通过这些著作,人们了解了古代汉语的方言分布和演变。

这些方言的研究成果为今天的方言学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另外,书中还对中国文言文和白话文的演变进行了介绍。

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主要以文言文为基础,文言文是一种经过规范化处理和官方流传的文学语言,它具有严格的语法结构和规范的用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变迁,人们开始使用更为自然、贴近口语的白话文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20世纪初,中国进行了一场以白话文为基础的文化运动,使白话文逐渐成为现代汉语的主流。

十九世纪以前的语言学史读后感

十九世纪以前的语言学史读后感

十九世纪以前的语言学史读后感读这本书就像踏上了一场穿越时空的奇妙旅程,跟随着语言学家们的脚步,一点点探索在十九世纪以前语言这片神秘又迷人的领域。

刚开始读的时候,我就被古人对语言的最初探索给惊到了。

那时候的人们,就像在黑暗中摸索的探险家,对周围的语言现象充满了好奇。

古希腊人对语言的研究就像是给整个语言学大厦打了个地基。

他们琢磨词源、语法结构啥的,虽然现在看来有些想法特别简单,甚至有点天真,可在当时那绝对是开创性的呀。

就好比是在没有路的地方硬生生踩出了一条小径。

然后呢,我看到了中世纪的时候,语言学就像是被困在了一个有点古怪的盒子里。

宗教对它的影响可太大了,很多研究都得围着宗教的需求转。

不过这也有点像语言在玩一场特殊的捉迷藏,它在宗教的外衣下,偷偷地继续发展着自己的规则和特点。

到了文艺复兴时期,就像是给语言学打了一针兴奋剂。

大家又开始重新审视那些古老的语言,像是希腊语、拉丁语,就好像在挖掘宝藏一样。

这个时候的学者们就像一群充满热情的寻宝者,把以前丢掉的或者被忽略的语言知识又重新捡了起来,并且开始把目光投向了更多不同的语言,世界突然就变得宽广起来了。

这本书里让我觉得特别有趣的是那些早期语言学家们的脑洞。

他们有时候会因为一个词的来源争得面红耳赤,就像我们现在为了一场球赛的输赢吵得不可开交一样。

而且那时候没有现在这么多高科技工具,全靠眼睛看、脑子想,从那些古老的文献里找线索,感觉他们真的是在用一种特别纯粹、特别执着的态度去探究语言的奥秘。

不过呢,这一路看下来也觉得挺不容易的。

在十九世纪以前,语言学就像是一个在风雨中慢慢成长的孩子,磕磕绊绊地前进。

各种理论不断地冒出来,又不断地被新的发现所挑战。

有时候一个新的观点就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一圈圈的涟漪,让整个语言学界都热闹起来。

读完这本书,我对语言的敬意那可是蹭蹭往上涨。

以前觉得语言嘛,就是说话、写字的工具,可现在我明白了,它背后藏着那么多代人的智慧和探索。

十九世纪以前的语言学史读后感

十九世纪以前的语言学史读后感

十九世纪以前的语言学史读后感刚开始读的时候,我就感觉像是被拉进了一个满是古老智者的大房间,他们都在叽叽喳喳地讲述着关于语言的那些事儿。

你能想象吗?在那么久远的年代,人们就已经开始琢磨语言这个神奇的东西了。

书中提到古希腊时期,那些哲学家们对语言的思考就像是在黑暗中摸索着点亮蜡烛。

他们一边探索世界的本质,一边也没放过语言这个世界的镜子。

像柏拉图啊,他对于词和事物之间关系的那些观点,就像是在玩一个超级复杂的猜谜游戏。

我读的时候就在想,这家伙脑洞可真大,在那个时候就能想到这么深刻的东西。

然后到了罗马时期,感觉就像是古希腊的思想被罗马人接了个手,然后做了一些新的改造。

罗马人对语法的重视就像我们现在对手机充电线的重视一样,没有它感觉就不行。

他们精心地给语言的规则做了梳理,就像整理一团乱麻似的,让语言的结构逐渐清晰起来。

不过我也在想,那时候的学生学语法是不是也像我们现在背那些复杂的公式一样头疼呢?中世纪的时候,情况就有点复杂了。

宗教就像一个超级大的幕布,笼罩着一切,包括语言学。

这时候的语言学研究就像是在教堂的阴影下进行的一场神秘仪式。

虽然宗教的影响很大,但学者们也没有完全停止对语言的探索,只是多了很多宗教的色彩。

就像是在面包上抹了一层厚厚的果酱,宗教的教义和语言的研究混合在了一起,虽然有点怪,但也别有一番风味。

再往后,看到各个国家的语言学家们不断地涌现,就像星星一颗颗地冒出来,各自闪烁着独特的光芒。

他们有的专注于语言的历史演变,像侦探一样追踪着语言的足迹,想找出语言是怎么从古老的形式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的。

有的则对语言的地域差异感兴趣,就像发现了不同地方的美食有着独特的风味一样,发现不同地区的语言也有着独特的魅力。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原来语言的研究有着这么悠久而丰富的历史。

以前我总是把语言当作一种理所当然的东西,就像呼吸空气一样自然,从来没有想过在我们之前,已经有那么多人花了那么多的精力去探究它的奥秘。

历史语言学名著

历史语言学名著

历史语言学名著《历史语言学:从语言变迁到语言演化》是一部经典的历史语言学著作,它涵盖了从语言变迁到语言演化的全过程。

本文将以该著作为标题,探讨历史语言学的重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第一部分:引言历史语言学是一门研究语言变化和发展的学科,它关注的是语言在历史过程中的演变和变迁。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工具之一,它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发展演化,历史语言学的目的就是通过研究语言的变化规律,揭示语言的发展历程以及背后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第二部分:语言变迁的原因语言变迁是语言演化的基本过程,它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发生。

外来语的影响是其中之一,当一个社群接触到新的语言时,会对自身的语言产生影响。

例如,英语中的很多法语借词就是由于英国在历史上与法国有过接触。

此外,语音变化、语法变化和词汇变化也是语言变迁的常见原因。

通过对这些变迁的研究,历史语言学家可以还原出语言的历史演变轨迹。

第三部分:语言演化的模型历史语言学研究语言演化的过程中,使用了许多模型来解释语言变迁的规律。

其中,最著名的模型之一是语言家族树模型。

这个模型通过比较不同语言之间的共同特征,将它们划分为不同的语系和亚语系,从而揭示语言之间的亲缘关系。

此外,还有语言接触模型和语言漂移模型等,它们都为我们理解语言演化提供了重要的工具和视角。

第四部分:历史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历史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对语料的收集和分析,以及对历史文献的研究。

语料的收集可以通过对现代语言的调查和对历史文献的搜集来完成。

通过对语料的分析,历史语言学家可以了解到语言的变迁规律和特点。

此外,历史文献的研究也是历史语言学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对古代文献的分析,可以还原出过去的语言形态和用法。

第五部分:历史语言学的应用历史语言学不仅仅是一门学术研究,它也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比如,通过对古代文献和语料的研究,历史语言学可以为考古学家提供重要的线索,帮助他们还原出古代社会的文化和制度。

此外,在文化交流和语言翻译方面,历史语言学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语言学读书笔记【篇一:徐读书笔记】历史比较法和内部拟测法是两种不同的研究方法,前者着眼于方言或亲属语言之间的横向比较,根据语音对应关系找出同源词,清理语音演变的规律;后者着眼于系统内部的不规则例外,特别是其中的不规则的形态交替,从中找出语音的有规则的演变规律。

语言是一种非线性结构,线性仅仅是其中的一个侧面,体现语言结构的表层形式。

这种形式容易发生变化,产生歧异,历史比较法和内部拟测法无法反映这种歧异和变化,“比较法既不考虑母语内部存在分歧,也不考虑亲属语言间发生共同的变化,所以只能带领我们走很有限的一段路程”。

这一论断比较确切地说明了音系的线性理论的一些局限性。

语音的易变性和音系结构格局的稳固性是支配语音演变的一条“纲”,结构格局的稳固性主要表现在音系的非线性结构上,因为它关注的不是音的具体表现形式,而是音与音之间的关系;一个具体的音可以受邻音的影响而发生同化、异化之类的变化,但它在音系的非线性结构中与其他的音的关系是比较稳固的,不易发生变化,传统语音研究三大弊病:这些研究大致有三个共同的特点:第一,音类音值的拟测大都着眼于静态的“分”,而忽视动态的“变”,不大注意各个韵部在演变中可能表现出来的关系;第二,只用“语音规律无例外”的音变方式解释语音的演变,不注意其他音变方式的运用,因而无法解释相互呈交叉状态的音类之间的关系,对例外作出有说服力的解释;第三,只注意谐声、诗韵这些“死”材料,满足于理论上的自圆其说,不注意方言等“活”材料的印证,以为现代的方言及不到上古。

音系的非线性结构,就元音系统来说,主要是构型和链移式音变两个方面(2.2.1.6),因而需要抓住音核(韵腹)展开这些方面的研究。

王力上古音构拟的不合理:1、前后不对称;2、无法解释上古音是如何变成中古音的。

其他人的构拟或失之过繁,或是过简。

解决方法:方言求证、类型学旁证。

高本汉用方言求证了,但未用类型学证音系构型的存在。

这是王力的修正版。

对照国际音标8个基本元音即知幽部是空格。

廖按:由于歌部韵尾r丢失,与鱼部重合,引发前后一系列为形成对称而发生的链式演变。

歌部分前后两方向高化,三等字主要是前高化,而一、二、四等韵字后高化。

高化原因:歌部韵尾的脱落,致使歌部与鱼部重合。

主要发生在124等字①,这时歌推鱼向高处高化,鱼部即从a 变?、o、u,一步步高化,而后歌部的字也尾随而上。

这是鱼部的推链,源动力是歌部韵尾脱落。

而从修正版的三角构型图看,幽部也是动乱策源地。

由于幽部的?孤悬一处,无对称的音素,自身能产性开也低,犹如低压地带吸引其他字数多的高压带向自己沉降渗透。

于是后高化的拉链由此形成。

所以这里既有拉链,也有推链。

战国时歌部与支部合,这是歌部的前高化,主要是三等字。

到了唐宋时期,歌部字中变到支部的字进一步地与之、脂部字合并为止摄字,完成了从a到i的前高化。

这是歌部推支部的高化。

作业:请标出向熹《简明汉语史》p192各例字的韵母①②参向熹《简明汉语史》的p192,向氏的拟音有些乱,表示合口的用有w/u,有用o的,太繁复了。

一、二等合并了向书有很多矛盾错漏:1、前面p192处说是有四等的麻戈韵字,但是我把它们每个字都查了东方网后,发现这里头的字有一等字,也有三等字,这是个别字归等错了。

2、后面近代车遮韵中,只说麻开三、戈合三,再也没有麻四、戈四了,麻四、戈四失踪了。

3、怀疑:其实p192的麻四、戈四应当是麻三、戈三才对。

则此表不当有第四等字,而三等字则应当分列三支、三麻、三戈才对。

而其他一等字的归类有待正确归类。

这是元音高化然后双元音化发生的样本。

王力拟之为*?,这不利于元音演变的解释。

?复元音化为ai,(廖按:徐氏说之的*?怎么变成中古的咍*?i和近代的皆来韵ai,难以解释。

看下表)语言中很少见,而高元音的复元音化则是一种普遍性的音变。

向氏之部演变:p165/p272【篇二:语言学笔记】《普通语言学教程》读书笔记绪论中,作者提出语言学的主要任务:对一切能够得到的语言进行描写并整理他们的历史,尽可能重建每个语系的母语;寻求在一切语言中永恒地普遍地起作用的力量,整理出能概况一切历史特殊现象的一般规律;确定自己的界限和定义。

索绪尔阐释了语言的定义为一种约定俗成的东西,人们同意使用什么符号,这符号的性质是无关轻重的。

对人类天赋的不是口头的言语活动,而是构成语言——即一套和不同的观念相当的不同的符号——的机能。

语言是语言共同成员中的语法体系,言语则是人们平时说的那些话,是依赖于语法系统的说话行为。

言语是语言的体现。

语言学研究实际语言行为中所潜藏的形式系统,因此,语言学的对象是语言而不是言语。

对此,索绪尔任务,语言学家主要的研究对象应该是“语言”、确定构成“语言”的单位及其组合规则,而不是去描写言语活动。

在第一编一般原则中,即:符号的任意性和能指的线条特征。

同时索绪尔还提出两个问题:符号的不变性和可变、静态语言学和演化语言学。

符号不变性——能指对它所表示的观念来说,看来是自由选择的,相反,对使用它的语言社会来说,却不是自由的,而是强制的。

可变性——变化的原则是建立在连续性原则的基础上的,结果会导致能指和所指关系的转移。

语言学分为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共时态和历时态分别指语言的状态和演化的阶段。

共时规律是一般性的,但不是命令性的,它意味着规则性的原理,相反,历时事实却是强加于语言的,但没有一般的东西。

总之,共时语言学研究同一个集体意识感觉到的各项同时存在并构成系统的要素间的逻辑关系和心理关系。

历时语言学研究各项不是同一集体意识所感觉到的相连续要素间的关系,这些要素一个代替一个,彼此间不构成系统。

本书的重点集中在第二编共时语言学和第三编历史语言学。

言的共时性现象,亦即属于语言的横切面现象,而语言的历时性现象,亦即有关语言成分的历史演化的纵断面的现象。

因此,共时和历时即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索绪尔认为:“有关语言学的静态方面的一切都是共时的,有关演化的一切都是历时的。

同样,共时态和历时态分别指语言的状态和演化的阶段。

”索绪尔把共时性的语言研究(作为社会现象的语言)与历时性语言研究(作为个人现象的语言)区别开来,强调共时性研究的重要性。

在这一点上,共时方面显然优于历时方面,因为对说话的大众来说,语言是真正的、唯一的现实性。

对语言学家来说也是这样:如果他置身于历史的展望,那么他所看到的就不再是语言,而是一系列改变语言的事件。

”他指出,所有与语言静态方面相关的都是共时的,所有与演变相关的都是历时的。

语言的某一个暂时事态,即说话人使用语言时那个时候的语言状态。

因为语言是一个纯粹的价值系统,出了他的各项要素的暂时状态以外并不决定任何东西。

第四编地理语言学,阐述语言因地理位置的不同而产生的差异性。

地理差异的复杂性,造成了几种语言在同一地点并存和文学语言和地方话并存的现象。

其原因是有:时间的分化、方言没有自然的界限、语言没有自然的界限。

作为现代语言学奠基人的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提出语言与言语,共时观与历时观,地理语言学等概念,站在一个的新的角度来研究语言学,开辟了语言学研究的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篇三:西方语言学流派2012备考重点笔记】第四章索绪尔现代语言学的开端第一节索绪尔语言学产生的背景1德克海姆,现代社会学创始人,认为社会事实是一种行为,不论其是否有固定性质,对每个人都有外部制约。

索绪尔,认为语言也是一种社会事实,一种行为。

语言行为也有外部制约,那就是一种抽象的语言系统。

2 弗洛伊德,把任何行为都看成是受一个规范系统所制约的,这些规范系统独立于人的意识而存在,却无时不起着积极的作用。

语言规范在于语言规则3 惠特尼,语言的符号性,惯例性,任意性,可变性和不变性索绪尔评价惠特尼,为了强调语言地地道道地是一种制度,惠特尼正确的坚持符号的任意性,这样他把语言学纳入了正确的轨道。

第二节关于比较语言学索绪尔区分了两种比较语言学的方法:正视法,回顾法正视法就是以文献考证为基础按时间顺序来叙述一种语言历史。

只审查对比每个时期文献即可。

回顾法就是通过比较来重建一种语言。

索绪尔认为,语言是不断变化的,一种语言并不总属于一个语言类型,同一个语系的语言也不一定属于同一个语言类型。

音变和类推是促使语言变化的两大因素。

类推形式是以一种或多种其他形式为模型,按一种特定的原则而制造出来的一种形式。

音变往往产生不规则现象,而类推恰恰相反,总是产生规则现象。

索绪尔认为,类推一方面有革新的作用,一方面又是保守力量。

第三节语言的特征1878年以后,索绪尔基本上放弃了历史语言学的研究,因为他认为历史语言学的基础不牢,方法主管,应暂时停止,首先明确要研究的对象,使语言学成为一门名副其实的科学。

他在三个教程中空前深入的探讨了语言的特征,规定了语言学的任务,做了有历史意义的语言和言语的区分,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的区分,并提出语言学中符号学的理论。

索绪尔对语言的特征做过如下总结:1 语言是在各种各样的言语行为中界限明确的实体。

它独立于个人,个人不能创造它,也不能改变它。

语言很像一项社会契约,群体中的全体成员都签字同意履行。

2 语言不像言语,语言可以单独研究,可以排除言语所涉及的物理学、生理学和心理学方面的因素,独立考察语言诸因素。

3 言语是多种多样的,而语言是单义的。

4 语言并不玄妙,所以我们才可以研究它。

声音和意义的结合是得到群体承认的、存在于大脑中的现实。

为了进一步说明语言的性质,索绪尔区分了对语言的外部研究和内部研究。

语言的因素有两种,内在因素和外部因素。

语言特征就属于内部因素,语言的地理分布或方言分裂属于外部因素。

索绪尔对语言特征的独到见解还表现在对语言符号的论述上。

一个语言符号是把概念和声音形象结合起来,不是把物和名结合起来。

索绪尔把这种结合体称为符号,把声音形象称为符号施指,把概念称为符号受指。

符号的第一个特点就是任意性。

第二特点就是符号施指线性关系。

索绪尔利用线性关系区分了语言符号之间的两种关系,连锁关系和联想关系。

索绪尔首先提出要描写语言。

是描写还是规定语言,正是传统语法与现代语言学的分水岭。

规定性语法固然局限很大,可是描写语法也并非最终目的,找出永恒的力量,分析出普遍的规律,才是一门学科真正的目标。

第四节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共时语言学就是研究一种语言或多种语言在其历史发展中的某一阶段的情况,又称静态语言学。

历时语言学集中研究语言在较长历史时期所经历的变化,又称演化语言学。

索绪尔认为,1任何时期的语言使用者只要了解当时的语言状态就够了,演化过程不能说明一个语言符号的现在价值。

2 历时语言现象并不企图改变语言系统。

任何变化或修改都只是影响孤立的成分,并不能影响整个系统。

3 任何语言状态的形成都是偶然的。

4 共时语言现象之间的关系不同于历时语言现象之间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