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自然界中氧和碳的循环》第二课时目标分层教学案

合集下载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和氧循环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华东师大版2012》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和氧循环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华东师大版2012》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和氧循环》导学案一、导入你是否曾想过,地球上的氧气是如何产生的?碳元素又是如何在大自然中循环利用的呢?今天我们将进修关于自然界中的碳循环和氧循环,了解它们在地球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二、进修目标1. 了解碳循环和氧循环的观点及其在地球生态系统中的作用;2. 掌握碳循环和氧循环的过程和关键环节;3. 能够分析碳循环和氧循环之间的联系和互相影响。

三、进修过程1. 碳循环(1)观点: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地球大气、陆地、海洋和生物体之间不息循环的过程。

(2)过程: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将其转化为有机物质,开释氧气;②生物体内的碳:动植物通过摄取植物或其他动物的有机物质,将碳元素融入自身组织中;③地球深层的碳:部分生物体死亡后,其有机物质会沉积在地下,形成化石燃料,如煤、石油等。

2. 氧循环(1)观点:氧循环是指氧气在地球大气、陆地、海洋和生物体之间不息循环的过程。

(2)过程:①大气中的氧气: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开释氧气,动物通过呼吸作用吸收氧气,将其与食物中的有机物质氧化为能量;②海洋中的氧气:海洋中的浮游植物也通过光合作用开释氧气,维持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③生物体内的氧气:动植物通过呼吸作用将氧气吸收到体内,用来氧化有机物质产生能量。

四、拓展延伸1. 你认为碳循环和氧循环之间有什么联系和互相影响?2. 人类活动对碳循环和氧循环有何影响?如何珍爱地球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和氧循环?五、教室小结通过今天的进修,我们了解了碳循环和氧循环在地球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互相影响。

希望大家能够珍惜地球资源,珍爱环境,共同维护生态平衡。

六、作业安置请同砚们根据所学知识,撰写一篇关于碳循环和氧循环的小短文,表达你对地球生态系统的看法和珍爱环境的决心。

《第7节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教案2

《第7节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教案2

《第7节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程分为氧循环与碳循环两大部分并拓展了臭氧与温室效应的一些知识,氧循环与碳循环均分别通过其循环途径作出其循环图示,其中碳循环是在氧循环的基础上进行讲解,通过生活中的经验入手讲解氧循环,再由氧循环扩展到臭氧层的知识,而碳循环在氧循环基础上加以解释,据此讲解由于二氧化碳而造成的温室效应,故而将本节课的内容完整联系在一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大家对碳氧循环都将有一个完整的了解。

二、学情分析从教材整体来分析,《自然界中氧和碳的循环》一课是学生学习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基础上的后续,学生对氧和碳循环的部分过程也有所了解,知道一些物质的相互转化后也就可以明白氧和碳进入循环的部分路径,初二的学生具有一定的归纳总结能力,能对相关知识进行整合和运用。

但还不能了解土壤中的一些微生物分解作用,对于碳循环的部分途径了解的不够全面,对于臭氧与温室效应也不是很了解,通过这节课的内容让学生们了解全面培养他们系统的总结知识的能力,并且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定的兴趣,能够积极配合教师,对现象进行解释。

因此可以主动学习,最终让学生养成保护环境的好习惯。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自然界中的氧循环,了解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从而认识自然界中物质间的循环与转化。

2.了解大气层中臭氧层的作用及其保护。

3.了解温室效应的成因和温室效应的利弊。

(二)过程与方法1. 学会分析生态系统中碳和氧循环的方法。

2. 通过学习“温室效应”的形成及对人类的危害,发展自身推理、联想和思维迁移能力。

3. 提高分析总结的能力,体验成就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认同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2. 关注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养成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

3. 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点: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五、教学难点:碳循环的途径,氧循环的途径六、授课课时:1课时七、教学准备:教学相关内容的准备八、教学过程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憋气实验导入,讲解氧气重要性,我们无法在无氧情况下生活。

第2章 第6节 自然界中氧和碳的循环(第二课时)

第2章 第6节 自然界中氧和碳的循环(第二课时)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植物光合作 用被消耗,又随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有机物的燃烧以及腐烂分解等过程, 源源不断地重新释放出来,结果使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数量与重新释 放出的数量大致相等。
碳循环
现代工业迅速发展,人类大量燃烧煤和石油 等燃料,这对碳循环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使碳循环失去平衡,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7.下图是某科研所经多年的连续观察和对 所收集的历史材料的统计分析,绘制二氧 化碳含量及地表温度的变化趋势图。
二氧化碳与温室效应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8.科学家通过大量实验证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的增 加是引起全球气温上升的罪魁祸首。请你设计一个科学 实验,证明二氧化碳具有温室效应。 实验仪器:相同两只塑料瓶、带玻璃导管的单孔橡皮塞 实验药品:红墨水、二氧化碳气体 实验要求:写出简明的实验步骤。 将两只塑料瓶中分别标上记号:甲、乙,在甲、 乙中分别装满空气和二氧化碳,塞上带玻璃导管 的单孔橡皮塞,在水平位置各放入一滴红墨水, 将它们放在同一环境下(如同一地点的太阳下或 灯光下照射),观察玻璃导管中红墨水的位置变 化。如果发现乙瓶中红墨水向外移动得快,则可 证明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
①能源: 减少含碳燃料的燃烧;寻找新能源,如太阳能、 生物能、地热等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故; ②植树造林、保护森林、保护植被、禁止乱砍 滥伐。加快二氧化碳的吸收并利用森林涵养水
源,调节气温。
1.如图显示了自然界 中一个简单的碳循环 过程,根据图中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哪些过程消耗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植物的光合作用 (2)动物如何摄取植物中的碳元素? 动物摄取植物制造的有机物时,吸收了碳元素。 (3)哪些过程可使绿色植物转化成二氧化碳? 植物的呼吸作用、植物枯枝败叶腐败。 (4)动物在哪一过程中释放出了二氧化碳?呼吸作用

八年级下册科学《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下册科学《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教案、教学设计
(2)讲解碳循环的概念、过程及影响因素,结合温室效应、气候变化等现象进行阐述。
(3)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通过实验验证氧循环和碳循环的过程。
3.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氧循环和碳循环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以及它们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4.课后作业:布置与氧循环和碳循环相关的思考题和实践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2.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讨论主题:
-氧循环对生物生存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碳循环与气候变化、温室效应的关系。
-人类活动对氧循环和碳循环的影响。
(四)课堂练习
1.教学内容: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练习题:
-解释氧循环和碳循环的基本过程。
5.教学评价:通过课堂问答、实验报告、课后作业等方式,全面评价学生对本章节知识的掌握程度。
6.拓展活动:组织学生开展氧循环和碳循环相关的课外阅读、科普讲座等活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然科学基础,对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物质循环过程有初步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氧循环和碳循环的学习将更具挑战性和探究性。学生对实验和观察等活动充满兴趣,喜欢通过实践活动探索科学知识。然而,他们对复杂的生态循环过程及其内在联系的理解可能仍存在困难,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适当的引导和启发。此外,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逐渐增强,对氧循环和碳循环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有较高的关注度。因此,在本章节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同时,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在探究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
2.教学策略:

自然界中氧和碳的循环教案(第二课时)

自然界中氧和碳的循环教案(第二课时)

自然界中氧和碳的循环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浙教版教材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第六节的内容,是学习了《生物是怎样呼吸》和《光合作用》基础上的再进行拓展,并且也为九上《物质的转化规律》作铺垫,同时通过温室效应的成因、利弊的学习,使学生能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并能关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影响。

二、学情分析本课涉及的产生和消耗的二氧化碳的途径的知识,学生在通过前面几节的学习都有所了解,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这些知识串成途径。

温室效应成因、利弊及防治措施,同学们在近年来的报刊、电视里经常听到、看到,所以建议这一内容的教学,可以采取用讨论的形式。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体会自然界中的一切物质都在不停的运动着,而且是在不断地循环演变中运动着(2)知道碳循环的意义(3)了解自然界中的碳循环途径,从而认识自然界中物质间的循环与转化(4)了解温室效应的成因和温室效应的利弊(5)能列举一些防治温室效应加剧的措施2.能力目标:(1)查找资料的能力(2)学会读图表述,分析归纳的能力(3)能通过用简单的实验来模拟复杂的现象,进行分析从而去解释自然现象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碳循环了解,树立物质是相互联系的观点,从而建立辨证唯物主义思想(2)通过对温室效应的成因和利弊的了解,培养环保意识(3)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深刻认识社会问题,培养社会责任感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自然界的碳循环难点:自然界的碳循环四、教学方法设计情景,学生探究、讨论,师生阅读归纳总结五、课前准备玻璃杯两个,玻璃片一片,温度计两支六、教学过程教学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流程复习回顾【复习】答:温故知新1.在大自然中,消耗氧气途径主要有哪些?2.产生氧气的主要途径是什么?3.自然界中氧循环是指“氧元素”的循环还是“氧气”的循环?⑴生物的呼吸;⑵物质燃烧;⑶食物、钢铁等缓慢氧化。

答:植物的光合作用。

答:氧元素。

引入新课了解碳循环的途径【问题】地球上还有类似的物质循环吗?(三)自然界中的碳循环:引:在自然界中的氧能不断地循环,而自然界中碳也可以循环的。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浙教版2013》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浙教版2013》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学目标:1. 了解氧循环和碳循环的定义和重要性;2. 掌握氧循环和碳循环的主要过程和影响因素;3. 能够分析氧循环和碳循环之间的关系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二、预习问题:1. 什么是氧循环和碳循环?它们的作用是什么?2. 氧气是如何在大气和水体中循环的?3. 碳元素在自然界中的流动方式有哪些?碳循环的主要过程是什么?三、学习内容:1. 氧循环和碳循环的定义和作用;2. 氧气在大气和水体中的循环;3. 碳元素在自然界中的流动方式;4. 碳循环的主要过程。

四、梳理重点难点:1. 区分氧循环和碳循环的概念;2. 掌握氧气和碳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路径;3. 理解碳循环的主要过程,包括生产、分解、沉积等。

五、课堂讲解技巧:1. 结合图表讲解氧循环和碳循环的过程;2. 引导学生思考氧和碳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性和联系;3. 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理解和观点,促进互动交流。

六、课后作业:1. 阅读相关文献,进一步了解氧循环和碳循环;2. 思考氧气和碳元素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并写下自己的观点;3. 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本节课的知识点。

第二课时导学目标:通过学习本节课内容,学生将了解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的重要性,掌握其基本概念和过程,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理解环境中的关键循环过程。

一、导入1. 请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我们需要了解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呢?这两个循环过程对我们人类和地球生态系统都有怎样的重要意义?2. 观看视频:“氧循环和碳循环”简介,了解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和意义。

二、认知1. 学习氧循环的过程和作用:通过教师讲解和课本内容,了解氧分子在大气、海洋和陆地之间的循环过程,掌握氧气在维持生物生存和燃烧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2. 学习碳循环的过程和作用:了解碳元素在生物体内、大气中、海洋中和土壤中的循环过程,明白碳循环对维持地球气候平衡和生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性。

3. 进行氧循环和碳循环的知识检测,加深对概念和过程的理解。

八年级下科学2、6自然界中氧和碳循环学案.

八年级下科学2、6自然界中氧和碳循环学案.

§2.6自然界中氧和碳的循环(第一课时姓名一、学习目标:1、了解氧循环的途径,从而认识自然界中物质间的循环与转化。

2、了解大气层中臭氧层的作用及其保护。

重点:自然界中氧的循环二、学习过程:(一自然界的氧循环现象:蜡烛熄灭时间 A 钟罩较 , B 钟罩较。

(长或短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把该装置放置在黑暗的环境中,结果会怎么样?现象:蜡烛熄灭时间 A 钟罩较 , B 钟罩较。

(长或短实验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图表模型来模拟玻璃罩内氧气的循环过程 (蜡烛或植物O2 CO2在整个大自然中,消耗氧气的途径有哪些?产生氧气的途径是什么?氧气的途径:产生氧气:思考题:1、教室是我们学习的场所,有什么办法使教室的空气保持清新 ?2、王某在大棚内种植了大量的蔬菜,请你给他想想办法 , 如何使棚内的蔬菜增产?(二保护臭氧层臭氧层的作用:臭氧层破坏的原因:保护臭氧层的方法:三、例题解析:例 1.当你在复印社复印材料时,经常能闻到一股特殊的气味,这种气味就是臭氧的气味。

氧气在放电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臭氧。

请写出氧气变臭氧的化学方程式在距地面 20~35千米的大气平流层里有一层臭氧层,臭氧层有吸收的作用, 可以说是我们地球的保护伞。

但在青藏高原,其上空臭氧总量正在不断减少,这将是继南北两极之后出现的世界上第三个“臭氧空洞”,请你说说导致臭氧层破坏的主要原因是。

例 2、人类发明并使用氟利昂(主要用作致冷剂若干年后,科学家发现氟利昂在紫外线的氯原子臭氧氧气日光照射下能分解出氯原子破坏臭氧层,其破坏臭氧的循环示意图如图所示:(1请写出臭氧的化学式:。

(2上述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填序号。

(3 经过上述①②③的反应过程后, 反应物氯原子的个数 (填“有” 或“没有” 发生变化。

(4若贝尔奖获得者莫利纳博士指出:“少量的氟利昂就能对臭氧层产生巨大的影响”, 请你根据循环示意图论证他的观点:。

教案: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教案: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第七节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教学目标:1.了解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2.了解温室效应的含义和利弊。

教学重难点:1.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2.温室效应的利弊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主要教学过程及内容:一、新课导入展示冰墩墩图片,冰墩墩是我国冬奥会的吉祥物,我国北京冬奥会是首个碳中和奥运会,彰显了中国低碳理念,为什么要低碳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碳氧循环的世界。

(板书: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二、新课讲授我们知道生物要生存,氧气对它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现在鱼缸里有几条金鱼,你有什么办法使金鱼活得久一些吗?生:勤换水、鱼缸里养一些水草。

追问:为什么要养水草呢?生:水草是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气。

增加水中的氧气含量。

接下去看老师的活动。

活动:1.取两个封闭的玻璃钟罩,在A中放入蜡烛;在B中放入绿色植物叶片和蜡烛,然后将两个钟罩放在灯光下。

(蜡烛火焰应当相同,树叶体积忽略)2.观察A钟罩内蜡烛燃烧的时间为;而B钟罩内蜡烛燃烧的时间为。

演示实验,让学生测时间,比较哪一根蜡烛燃烧时间长一点?生:B中的蜡烛。

钟罩内的空气一样多,为什么B中蜡烛燃烧的时间长,谁在起作用?生: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故B钟罩内蜡烛燃烧的氧气来源于:空气,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

燃烧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呢?生:被植物光合作用消耗,用于制造氧气。

从这一实验中,你得到了哪些结论?生: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追问:还有其他结论吗?展示燃烧和光合作用的过程图:氧气被蜡烛燃烧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被植物吸收生成氧气。

在玻璃钟罩内形成了氧的循环。

自然界中的情况又是怎样呢?自然界中的氧气也在不断消耗,但我们发现自1910年以来,大气中的氧气含量几乎没有变化,这是为什么呢?生:自然界中也存在着氧循环。

接下去请同学们根据图3-84进行归纳,自然界中有哪些途径获得和消耗氧气?生:生物呼吸作用、微生物氧化分解、燃料燃烧消耗氧气,而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和氧循环》教案2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和氧循环》教案2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和氧循环》教案2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和氧循环》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2.了解臭氧层的作用及其保护措施。

3.了解温室效应的成因和温室效应的利弊。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自然界中氧和碳的循环”的学习,从而认识自然界中物质间的循环和转化。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温室效应的成因和利弊的分析,增强环保意识,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待事物。

二、教学重点
氧循环和碳循环。

三、教学难点
温室效应的成因和利弊。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书本。

五、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在自然界中,生物不断地进行呼吸,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

那么,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是否会因此而增加,而氧气是否又会因此而减少呢?
新课讲解:
探究物质的转化
一、碳循环
讨论:现代工业迅速发展,人类大量燃烧煤和石油等燃料,这对碳循环会有怎样的影响?课采取什么有效措施来防止?
二、氧循环
思考:有什么办法能使鱼缸内水中溶解氧的含量增加?
三、保护臭氧层
自学课本中“保护臭氧层”一节内容,整理并归纳相关知识。

1.臭氧的形成:
2.臭氧的分布:
3.臭氧的物理性质:
4.臭氧的作用:
5.臭氧层空洞形成的原因:
6.保护臭氧层的措施:。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浙教版2013》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浙教版2013》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言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是地球生物圈中两种至关重要的循环过程。

氧和碳是地球上最基本的元素,它们在地球生命系统中的循环过程对于各种生物体的发展和繁殖至关重要。

本次导学案将通过深度进修氧循环和碳循环的过程,援助同砚们更好地理解地球生态系统的运行机制。

二、进修目标1. 了解氧循环和碳循环的基本观点和过程;2. 精通氧与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路径和影响因素;3. 理解氧循环和碳循环对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三、进修内容1. 氧循环的基本过程2. 碳循环的基本过程3. 氧和碳在地球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四、进修步骤1. 分组阅读相关资料,对氧循环和碳循环的基本观点进行谈论,总结各自的循环路径和影响因素;2. 老师组织同砚们进行小组谈论,就氧和碳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进行深度探讨,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3. 同砚们利用互联网资源,查找有关氧循环和碳循环的图表资料,对循环过程进行图示化展示,并结合实例说明;4. 老师引导同砚们进行现场实地考察,了解氧和碳在自然界中的实际状况,观察并记录循环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五、教室谈论1. 氧循环和碳循环之间有何联系和差别?2. 地球生态系统中的氧和碳循环是如何互相影响的?3. 在人类活动中如何影响氧循环和碳循环的平衡?六、实践作业1. 撰写一篇关于氧循环和碳循环的科普文章,结合实例说明其重要性;2. 对所在地区的氧循环和碳循环进行实地调研,撰写调研报告。

七、总结反思通过本次进修,同砚们对氧循环和碳循环的基本原理有了更深度的了解,理解了地球生态系统中氧和碳的重要作用。

期望同砚们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增强环保认识,为地球生态环境的保卫和改善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二课时一、导入引言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是地球生态系统中至关重要的循环过程,对于维持地球生态平衡和人类生存至关重要。

本次导学将指挥大家深度了解氧循环和碳循环的基本观点、流程及其重要性,期望同砚们能够通过进修精通这一重要知识。

2.6 自然界中的氧和碳的循环 教案2

2.6 自然界中的氧和碳的循环 教案2

一、教学目标:1、了解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从而认识自然界中物质间的循环与转化。

2、了解温室效应的成因和温室效应的利弊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2、温室效应及温室效应的利弊三、教学准备:碳循环图、学生查阅人类大量燃烧煤和石油等燃料所造成的后果。

四、教学过程:复习提问,引入新课1、下列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中,你认为含有碳元素的是。

2、呼吸作用表达式为,光合作用的表达式为。

3、分析上述两个表达式,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后,教师转入新课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与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之间有什么关系?[板书]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师:碳是构成生物的基本元素之一,自然界中的碳可以是单质或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在大气中二氧化碳占空气总体积的0.03%,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是通过二氧化碳来完成的。

[读图]P82:自然界中碳的循环,讨论分析:自然界中碳的循环主要有哪些途径?1、CO2→作用→物→作用→CO22、CO2→作用→物→吸收→体内氧化→CO23、CO2→作用→物→动植物残体→微生物分解作用→CO24、CO2→作用→物→动植物残体→地下漫长反应→煤、石油、天然气→燃烧→` CO2启问: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是通过什么被消耗的?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植物光合作用被消耗,又随动植物的呼吸作用、有机物的燃烧以及腐烂分解等过程,源源不断地重新释放出来,结果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数量与重新释放出的数量大至相等。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稳定含量对地球上生物的生存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二氧化碳在中层大气的热平衡中起重要作用。

小组讨论:现代工业迅速发展,人类大量燃烧煤和石油等燃料,这对碳循环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学生根据查阅到的资料回答后小结:增加了大气中二氧化碳的量,从而破坏了碳在自然界的平衡,致使大气温室效应增强,从而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并引起一系列的后果。

[板书]温室效应1、温室效应的含义:大气中二氧化碳具有与温室玻璃相似的作用,对地球起着保温作用,这种作用称为温室效应。

第二章 第6节 自然界中的氧和碳的循环

第二章 第6节 自然界中的氧和碳的循环

第二章第6节自然界中的氧和碳的循环(一)一、教学目标:1、了解自然界中氧的循环2、了解大气层中臭氧层的作用及其保护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自然界中氧的循环2、臭氧层的作用及其保护三、教学准备:玻璃钟罩、蜡烛、绿色植物、氧循环挂图四、教学过程复习提问,引入新课1、空气的组成成分有哪些?2、在自然界,一切生物都在不断地呼吸,吸进,放出。

3、光合作用需要吸收和,制成有机物,同时释放出。

师:在光合作用中氧气是一种生成物,而在呼吸作用中氧气是一种反应物,在空气中氧占第二位,在地壳中氧占第一位。

但氧气在空气中可以基本保持不变,这是为什么?[板书]自然界中氧的循环分组讨论:1、在一个空调房里待久了,你会有什么感觉?(人会感到空气污浊,想到外面去吸吸新鲜空气)2、有什么办法能使鱼缸内水中溶解的氧气含量增加?(可以用增氧泵,但较为有效的方法是在鱼缸内养一些水草。

因为水草可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学生分小组实验:证明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1)设置A、B对照实验(2)观察A、B中蜡烛熄灭的快慢(3)实验结论:植物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气小组讨论:在大自然中,消耗氧气的途径主要有哪些?产生氧气的途径主要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小结:1、大自然中,消耗氧气的途径主要有:(1)各种燃料的燃烧(2)人的呼吸(3)动植物的呼吸作用(4)微生物氧化分解有机物2、大自然中,产生氧气的途径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出示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图,与学生一起小结:3、自然界中氧的循环:大自然中氧气随着生物的呼吸作用而减少,但随着植物的光合作用而增加,周而复始地进行循环。

这就是自然界中氧的循环。

启问:1、你知道炎热的夏天出门为什么要用防晒霜?(防止紫外线灼伤皮肤)2、你听说或知道臭氧吗?臭氧对防止紫外线有什么作用?学生回答后,教师作补充说明:[板书]保护臭氧层1、臭氧分子式:O3紫外线(1)来源:O2=====2O O+O2====O3(2)臭氧的性质:是一种蓝色带腥臭味的气体,有很强的氧化性和不稳定性(3)分布:臭氧主要集中在大气平流层(距地面20—35千米处)——臭氧层2、臭氧层的作用:阻挡和削弱过强的紫外线,对生物起保护作用讨论:哪些情况会对臭氧层造成破坏?学生阅读课本内容,教师投影“臭氧层空洞”内容3、臭氧层的破坏——氯氟烃(如冰箱内放的氟里昂)、氮氮化物等启问:如何保护臭氧层?学生回答:禁止生产和使用含氯氟烃的致冷剂、发泡剂、洗洁剂、喷雾剂等化学物质。

八年级科学下册 第二章第六节《自然界中的氧和碳的循环》第二课时教案

八年级科学下册 第二章第六节《自然界中的氧和碳的循环》第二课时教案

第6节自然界中氧和碳的循环(第二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和技能1、知道自然界中碳的循环途径,从而认识自然界中物质间的循环与转化;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生活中的学生自己的所见所闻,总结氧的循环,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氧的循环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自然界中物质间的循环与转化。

2、知道温室效应的利与弊;3、能列举一些防治温室效应加剧的措施。

【教学重点和难点】:1、了解自然界中的碳循环2、温室效应的成因,利与弊【教学过程】师:碳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之一。

碳在自然界中有哪几种存在形式1以单质存在如:金刚石、石墨等在空气中,以二氧化碳为主2以化合物存在在生物体内,以有机物的形式存在师:自然界的碳循环主要通过二氧化碳来完成。

我们想一下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过程有哪些产生二氧化碳的过程有哪些1消耗:二氧化碳→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有机物→2产生: 燃烧→植物呼吸作用动物吸收→体内氧化动植物残体→微生物的分解→煤、石油、天然气2、读图P67图2-62,完成下列自然界中的碳循环的重要途径:说明:二氧化碳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被消耗,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变成有机物的唯一途经。

动植物的呼吸作用、有机物的燃烧以及腐烂分解等的过程,又被重新释放。

这样使得吸收得二氧化碳的数量与释放出的数量大致相等。

二氧化碳的作用:大气中二氧化碳的稳定的含量对地球上的生物生存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这是因为二氧化碳在中层大气的热平衡中起着重要燃 C 体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能对地球产生一种“温室效应”。

)3、讨论,工业迅速发展,人类大量燃烧煤和石油等燃料对碳循环有何影响温室效应1、实验:温室的保温原理,68页2、、温室的保温作用:太阳光透过温室的玻璃后,使室内地面温度升高,而地面的反射却很少能穿透玻璃,因此温室具有保温作用。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说课稿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说课稿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说课稿一、教材分析《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是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中的一篇重要内容。

本文从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两个方面展开,内容贴合学生日常生活经验,引导学生了解和认识自然界中的重要循环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科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应掌握氧气的产生和消耗过程,了解氧气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了解碳的循环途径和作用,意识到碳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环境保护的知识,激发学生保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情感和意识。

三、教学重点1.掌握氧气在地球大气、水体中的循环过程;2.了解碳在生物体内的循环过程。

四、教学难点1.让学生认识到氧循环和碳循环的重要性;2.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五、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1. 氧的循环(1)呼吸作用•学生小组进行气球充气实验,观察氧气的消耗过程。

•引导学生总结人和动植物的呼吸作用过程,了解氧气被消耗后生成二氧化碳。

#### (2)光合作用•学生小组进行水生植物光合作用实验,观察氧气的产生过程。

•引导学生总结光合作用过程,认识到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气。

#### (3)空气循环•利用科学实验展示地球大气中的氧气循环过程,引导学生了解大气循环中的氧气变化。

•引导学生探究氧气在大气中的分布情况。

2. 碳的循环(1)植物的光合作用释放出的氧气中的碳•利用实验展示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出的氧气中的碳。

•引导学生理解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的碳循环。

(2)动物的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学生小组进行小型动物呼吸作用实验,观察并比较不同动物呼吸过程中二氧化碳的产生。

•引导学生总结动物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

(3)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学生小组进行蜡烛燃烧实验,观察二氧化碳的产生。

•引导学生认识到燃烧会释放出二氧化碳。

3.7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

3.7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
板书设计
- 动植物呼吸作用与氧循环
- 燃烧与氧循环
- 光合作用与氧循环
- 碳的来源与去向
- 碳循环过程
- 氧循环与碳循环的关系
- 人类活动对氧循环和碳循环的影响
2. 关键词:
- 呼吸作用
- 燃烧
- 光合作用
- 碳循环
- 氧循环
- 人类活动
3. 句:
- 氧循环和碳循环是自然界中至关重要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
教师评价与反馈:
1. 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积极的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 对小组讨论成果展示进行公正的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对随堂测试结果进行详细的评价和反馈,针对学生的错误和不足,给予具体的指导和帮助,提高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
3.2 碳循环中的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而氧循环中的氧气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4. 人类活动对氧循环和碳循环的影响:
4.1 燃烧化石燃料:人类燃烧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气等)产生的二氧化碳,加剧了温室效应,影响了碳循环的平衡。
4.2 森林砍伐:森林是地球上重要的碳汇,大量砍伐森林导致碳储存减少,影响了碳循环。
3. 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对自然界中氧循环和碳循环的关注,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4. 科学知识:使学生掌握自然界中氧循环和碳循环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
学习者分析
1. 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学生在之前的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氧和碳的基本知识,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氧循环和碳循环的现象有一定的了解。例如,学生知道动植物呼吸作用、燃烧、光合作用等过程都与氧和碳有关。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和氧循环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华东师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和氧循环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华东师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和氧循环》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碳循环和氧循环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性;2. 掌握碳循环和氧循环的基本过程和关键环节;3. 能够诠释碳循环和氧循环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导学内容:一、碳循环:1.1 观点: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地球上的各种环境中循环的过程。

1.2 过程:(1)生物体的呼吸作用开释二氧化碳;(2)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开释氧气;(3)动植物死亡后,其有机物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开释到大气中;(4)碳还可以通过海洋的溶解和沉积进入地球内部。

二、氧循环:2.1 观点:氧循环是指氧气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

2.2 过程:(1)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开释氧气;(2)动物通过呼吸作用吸收氧气并开释二氧化碳;(3)氧气还可以通过水体的溶解和再开释进入大气中。

导学任务:1. 请结合碳循环和氧循环的过程,诠释它们之间的干系以及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2. 请列举一些影响碳循环和氧循环的因素,并分析它们对环境的影响。

3. 请思考如何珍爱和增进碳循环和氧循环的平衡,从而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

导学练习:1. 碳循环和氧循环的主要区别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语言简洁诠释。

2. 为什么碳循环和氧循环被认为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循环之一?请说明理由。

3. 如果地球上的氧气含量下落,将会对生物和环境造成怎样的影响?请谈谈你的看法。

拓展练习:1. 请调查一些关于碳循环和氧循环的最新钻研效果,并分享给同砚们。

2. 请设计一个实验,观察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对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开释和吸收情况。

导学反思:通过进修本节课的内容,我们了解了碳循环和氧循环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性,以及它们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在未来的进修和生活中,我们应该更加关注环境珍爱,积极参与碳减排和氧气增氧的行动,共同维护地球的生态平衡。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PPT教学课件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PPT教学课件
4.氧循环的意义:能够使大气中氧气的含量保持相对稳定。
典例1 根据氧循环的原理,生活中下列方法不可能使室内空气清新的是( )A.开窗 B.在阳台上种花C.在室内多放点盆栽 D.装空气清新装置
C
[解析] 空气清新主要指空气中的氧气含量较高。室内的光照总体上是不充足的,尤其是晚上,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处于与人争夺氧气的状态,不利于室内氧气含量的提高。
(2)请写出图二中 <m></m> 段该植物一直进行的生理活动的文字表达式: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机物+氧气 二氧化碳+水+能量
[解析] 呼吸作用是所有生物的共同特征,图二中 段该植物一直进行的生理活动是呼吸作用,其表达式为有机物+氧气 二氧化碳 水+能量。
B
[解析] 多使用一次性餐具,能增加资源与能源的消耗,加大二氧化碳的排放,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
题型 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中的作用
典例4 某科学小组为探究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中的作用,设计了如图一所示的密闭透明的实验装置(此实验忽略温度等因素对装置内气体体积的影响)。将图一装置放在室外培养24小时,连接氧气检测仪,测得装置内一昼夜氧气浓度的变化曲线如图二。请据图分析作答。
知识点2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1.教材第117页读图:碳循环的主要途径
2.碳循环的意义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由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被消耗,又由于生物的呼吸作用、各种燃烧以及微生物的氧化分解等过程,源源不断地产生二氧化碳,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大体上保持稳定的状态。
3.碳—氧平衡在自然界中,氧循环与碳循环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保持了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维持了整个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第三章:自然界的氧循环和碳循环第2课时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第三章:自然界的氧循环和碳循环第2课时
碳循环
LOGO
在自然界中,氧循环与碳循环有着密 切的联系。通过氧循环和碳循环, 保持了 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恒定, 维持了整个生物圈中的 碳——氧平衡。
除了碳、氧元素循环外,自然界中还 存在着氮、磷、硫等多种元素的 循环。
3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温室效应
LOGO
现代工业迅速发展,人类大量燃烧煤和石油 等燃料,这对碳循环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LOGO
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防治“温室效应” 的加剧? ①减少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的使用, 提高能源利用率。 ②积极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生物能、氢 能、地热能等)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③保护森林、保护植被、禁止乱砍滥伐, 植树造林,利用森林蓄养水源,调节气温。
4 课堂练习
LOGO
1、CO2占空气总体积的0.03%;自然界中CO2的 循环如下图所示,在A处不参与该循环的是 ( C)
A、生物的呼吸作用 B、含碳燃料的燃烧 C、发展利用氢燃料 D、人和动物的呼吸
LOGO
2、下列情况会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多( B )
A、利用石灰水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B、汽车数量增加
C、发展太阳能、水能以代替煤、石油等燃料 D、植树造林
LOGO
3、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是通过二氧化碳来完成
的,自然界中主要吸收二氧化碳的途径是( C )
清水
LOGO
温室效应
大气中二氧化碳具有与温 室玻璃相似的作用,对地球起 着保温作用,这种作用称为温 室效应。
LOGO
假如把这个温室看作是一个巨大的地球,那
么玻璃是 二氧化碳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具有与温室玻璃相 似的作用,对地球起着保温作用,从 而产生“温室效应”

第6节自然界中氧循环和碳循环(第2课时)

第6节自然界中氧循环和碳循环(第2课时)

2.16 第6节自然界中氧循环和碳循环(第2课时)课型:新授主备:何燕审核:张筠班级姓名学号教学目标: 1、知道自然界中碳的循环途径;2、知道温室效应的利与弊;3、能列举一些防治温室效应加剧的措施。

重点: 1、知道自然界中碳的循环途径;2、知道温室效应的利与弊;难点: 1、知道自然界中碳的循环途径。

一、预习自学——认真看书P66-68,然后完成和准备“教学做合一”中的活动。

二、教学做合一活动: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一)自主学习书本P66-68,并尝试回答下列问题:1、看图2-62自然界中的碳循环可知,消耗CO2的途径只有一个,那就是;CO2的产生则画了四个箭头,所以产生CO2的四个途径是、、、。

2、二氧化碳通过被消耗,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变成有机物的唯一途径。

通过动植物的作用、有机物的以及分解等过程,二氧化碳又被重新释放。

这样使得吸收的二氧化碳的数量与释放出的数量。

3、温室为什么会有保温作用?4、大气中的具有与温室玻璃相似的作用,对地球起着保温作用,从而产生“”。

5、导致产生“温室效应”的原因主要有:、。

因此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防治温室效应?、。

6、温室效应有百害而无一利,对吗?,请说明理由。

7、温室效应的弊:海平面上升、威胁沿海城市;疾病发病率、死亡率增加;干旱加剧、河流湖泊干涸、水资源短缺;……。

8、讨论;现代工业迅速发展,人类大量燃烧煤和石油等燃料,这对碳循环会带来怎么样的影响?(二)我提出的问题是(三)我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是三、相信我能行——自我检测1、下列有关温室效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温室效应可以防止地球的热量散失,因此应提高大气中的CO2的含量来加强温室效应A AB B 、适度的温室效应能保证地球上的气温恒定C 、温室效应对地球危害很大,应彻底治理D 、以上说法均不对2、下列措施不能防治过度的温室效应的是( )A 、植树造林B 、禁止使用一次性筷子C 、大量砍伐森林D 、使用H 2燃料3、臭氧的化学式是 ,它是一种 色的气体,它主要分布在大气的 层里, 它能吸收 ,对生物有保护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开化二中初中八年级下学期科学学科
《2.6自然界中氧和碳的循环》(2课时)目标分层教学案一、目标分层双向表
二、教学案导学促教
情景问题
1、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中,你认为含有碳元素的是。

2、呼吸作用表达式为,
光合作用的表达式为。

3、分析上述两个表达式,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回答后,教师转入新课
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与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之间有什么关系?
新知探究
一、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
碳是构成生物的基本元素之一,自然界中的碳可以是单质或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在大气中二氧化碳占空气总体积的0.03%,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是通过来完成的。

[读图]P82:自然界中碳的循环,讨论分析:自然界中碳的循环主要有哪些途径?
1、二氧化碳的产生途径
1、CO2→作用→物→作用→CO2
2、CO2→作用→物→吸收→体内氧化→CO2
3、CO2→作用→物→动植物残体→微生物分解作用→CO2
4、CO2→作用→物→动植物残体→地下漫长反应→煤、石油、天然气→燃烧→` CO2
2、二氧化碳的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植物被消耗
3、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植物被消耗,又随动植物的、有机物的燃烧以及等过程,源源不断地重新释放出来,结果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数
量。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稳定含量对地球上生物的生存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二氧化碳在中
层大气的热平衡中起重要作用。

小组讨论:现代工业迅速发展,人类大量燃烧煤和石油等燃料,这对碳循环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学生根据查阅到的资料回答后小结:增加了大气中的量,从而破坏了碳在自然界的平衡,从而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并引起一系列的后果。

二、温室效应
1、温室效应的含义:大气中具有与温室玻璃相似的作用,对地球起着
作用,这种作用称为温室效应。

学生分小组讨论:根据查阅的资料和课本内容,分析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及其利弊,可以采取哪些措施防治温室效应的加剧?
学生回答后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原因和利弊
2、温室效应的成因:二氧化碳像温室玻璃一样,来自能很好地穿过到达大地使地面温度,而却很少能穿透这层二氧化碳,使得它具有
作用。

3、温室效应的利弊
利:适度的温室效应能保证地球上的气温,适于动植物生存。

弊:近百年来,由于大量使用,加上森林面积因而急剧减少,使大气中的量增加较快,致使温室效应加剧,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并引起一系列恶果。

措施:
学习小结
一、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
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是通过来完成的。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植物
被消耗,又随动植物的、有机物的燃烧以及等过程,源源不断地重新释放出来,结果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数量。

二、温室效应
近百年来,由于大量使用,加上森林面积因而急剧减少,使大气中的量增加较快,致使温室效应加剧,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并引起一系列恶果。

三、分层效果检测题
课堂检测题
1.下列事例不属于碳循环过程中的某个环节的是:
A.可燃物燃烧B.植物光合作用
C.植物呼吸作用D.微生物分解残体
E.植物的蒸腾作用
2.下列情况会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多()
A.利用石灰水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B.汽车数量增加
C.发展太阳能、水能以代替煤、石油等燃料
D.植树造林
3. 二氧化碳虽然只约占空气总体积的0.03%,但对动植物的生命
活动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如右图所
示,下列过程在X处不合理的是()
A.人和动物的呼吸 B.发展利用氢燃料
C.化石燃料的燃烧 D.植物的呼吸作用
4.太阳光透过温室的玻璃后,会使室内的地面温度升高,而地面的却很少能穿透玻璃,因此温室具有作用。

大气中的具有与温室玻璃相似的作用,对地球起着保温作用,从而产生所谓的效应。

5.下列措施对控制正加剧的温室效应可行的是:
A.禁止排放CO2气体;B.大力开发新型燃料,比如氢能源;
C.多多植树造林; D.适当控制工业企业的CO2排放量。

课后练习题
夯基固本
1.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需不断消耗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但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含量却基本保持不变。

下列各项中能不断补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是( )。

①动植物的呼吸作用②煤、石油等燃料的燃烧③死亡动植物的腐烂④CaC03等矿物的加热分解
A.只有①② B.只有①③ C.只有①④ D.①②③④
2.所谓地球“温室效应”是指 ( )
A.频频发生的森林大火,使地球的温度升高
B.大气中二氧化碳等含量增大,阻碍了热辐射使地面温度升高
C.用塑料大棚提高棚内温度,使之适宜农作物的生长
D.地球上空臭氧层遭到破坏,使太阳光中的紫外线易穿透大气层照
射到地球上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冰和干冰是两种具有相同化学式的物质
B.二氧化碳只占空气总体积的0.03%,它对自然界的生命活动并不
重要
C.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增加的后果会产生温室效应,使地球
变暖
D.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碳酸很稳定.加热时也不易分解
4.如下图两个装置:你可以观察到2个实验装置中右侧玻璃管中各
有什么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该实验证明了什么?
5. 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如下图所示,请你在方框中填上适当的物质。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食物
图2
6、图2是自然界中简单的碳循环过程,碳进入动物体内主要靠,进入植物体内主要靠作用,碳从生物体内进入环境主要靠生物体的。

7、关于温室效应,有下列说法:①温室效应有利也有弊;②温室效应的加剧是大气层中臭氧层受到破坏引起的;③温室效应的加剧主要是由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升高引起的;
④发展太阳能、水能以代替煤、石油等燃料,可以防止温室效应的加剧;⑤适度的温室效应能保证地球上的气温衡定,适于动植物生存;⑥森林被称为地球之肺,所以大力提倡植树造林,可以消除温室效应。

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③④⑤
C、①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
综合提升
8
(1)早晨时,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最高,原因是;(2)傍晚时,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最低,原因是。

9、小王同学很喜欢养花,并且在每天睡前喜欢在床前放几盆花,认为这样房间里的环境优
美且可以在睡觉时呼吸到更多的氧气。

请你分析小王同学的做法,对不对?
10、图2是某科研所经过多年的连续观察和对所收集的历史资料的统计分析,绘制的二氧化碳含量及地表温度的变化趋势图。



A、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和全球平均气温成正比关系
B、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和全球平均气温成反比关系
C、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和全球平均气温一定无关系
D、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全球平均气温升高
(2)若按照此图曲线趋势继续发展,请分析它们将会对环境造成什么影响?
(3)人类应采取什么措施,才能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速度减慢?
拓展探究
10.科学家通过大量实验证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是引起全球气温上升的罪魁祸首。

请你设计一个科学实验,证明二氧化碳具有温室效应。

实验仪器:相同两只塑料瓶、带玻璃导管的单孔橡皮塞
实验药品:红墨水、二氧化碳气体
实验要求:写出简明的实验步骤。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