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诗人 孟浩然
孟浩然的简介和代表诗人是谁
孟浩然的简介和代表诗人是谁
孟浩然(689-740),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之一,被誉为“清高玉洁的良士”,也是唐代最早的田园派诗人之一。
孟浩然生于河南南阳,其家族是东汉时期振威将军孟达的后代。
他的祖父孟宾于著有<孟子说>,父亲孟郊为唐代文学家。
孟浩然在唐玄宗开元时期就拜入了名家门下,先后受过王维、杨贵妃、张九龄和裴度等名家的庇护和指导。
他与小野道風、王之涣、李白等诗人比邻,有“长安四大才子”的美称。
孟浩然的诗歌以写景为主,以山水、田园生活为素材。
其作品明丽简约,真挚自然,充满诗意和哲理性的思考。
孟浩然的一生中创作了数百首诗歌,包括《登科后》、《过故人庄》、《赋得古原草送别》、《春晓》、《秋登兰山寄漳汀封连四州》等,被称为唐代田园派诗歌的代表作品。
孟浩然的代表诗人是李白。
李白被誉为“诗仙”,他的诗歌激情洋溢,气势磅礴,追求自由和无拘无束的境界。
而孟浩然的诗则更注重细腻的描写和内心的感悟,富有深情和思考。
李白有“天上白玉京”的豪放气象,而孟浩然却被誉为“清高玉洁的良士”,更符合中国传统文化所强调的稳健、儒雅、高风亮节等美德。
李白和孟浩然都是唐代文学史上的名宿,两人的诗风各有特点,但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们的诗歌为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和传承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唐代山水诗人是谁和谁
唐代山水诗人是谁和谁唐代山水诗人是谁和谁唐代的山水诗,和以二谢为代表的南朝山水诗相比,呈现出崭新的风貌。
那么唐代山水诗人都有谁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唐代山水诗人都有谁,欢迎阅读。
一、孟浩然孟浩然(689—740),襄阳人。
据《旧唐书》载:“隐鹿门山,以诗自适,年四十,来游京师。
应进士,不第。
”求仕失败,在江淮吴越漫游了几年后,重还襄阳。
张九龄做荆州长史时,辟为从事,但时间不长,又回乡隐居。
孟浩然在人们心目中一直是一位高人,隐士。
李白《赠孟浩然》赞美他:“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其实,孟浩然并非是天生的隐士,他的内心也曾交织着仕与隐的矛盾,他在《书怀赠京邑同好》诗中曾这样表白过:“执鞭慕夫子,捧檄怀毛公。
感激遂弹冠,安能守固穷。
”可见他出仕的心情是很迫切的。
他早年的隐逸是受了时代风气的影响,闭门读书,作出仕的准备。
但四十岁入长安后,功名不遂,理想受到严重挫折,深刻体会到了“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归故园作》)的悲凉,终于对仕进之路失望,于是毅然归去,开始真隐士的。
他的《留别王维》很能说明这种不得已而退隐的心理状态: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索寞,还掩故园扉。
这首诗,满含辛酸怨怼,真实地写出了一个落第举子的心境,这种不平之气只有到了晚年才渐渐消散在湖光山色中,诗人的心境也逐渐归于冲淡。
孟浩然诗歌的主要题材是山水田园,它又是和隐逸生活结合在一起描写的。
例如: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舟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秋登兰山寄张五》山寺鸣钟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夜归鹿门歌》作者笔下的景色恬静而清幽,与自我形象融为一体。
平林远村,江畔舟月,黄昏山寺,岩扉松径,在这如画的烟村松里,走动着一位怡然超脱的隐者,全诗传达出一种“气象清远,心??孤寂”(《唐音癸签》引徐献忠语)的趣味。
诗人孟浩然——个人简介
诗人孟浩然——个人简介孟浩然的诗歌主要表达隐居闲适、羁旅愁思,诗风则清淡自然,以五言古诗见长。
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倾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诗人孟浩然——个人简介,欢迎大家阅读!个人简介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
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
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
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
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人物生平诗文少年唐永昌元年(689年),孟浩然出生于襄阳城中一个薄有恒产的书香之家。
唐圣历元年(698年),孟浩然与弟弟一起读书学剑。
唐景龙二年(708年),孟浩然20岁,是年前后游鹿门山,作《题鹿门山》诗。
诗标志着浩然独特的诗风基本形成。
唐景云二年(711年),孟浩然23岁,与张子容同隐鹿门山。
漫游求仕唐先天元年(712年),冬天,送张子容应考进士,作诗《送张子容进士举》,25到35岁间,辞亲远行,漫游长江流域,广交朋友,干谒公卿名流,以求进身之机。
唐开元五年(717年),游洞庭湖。
干谒张说。
登岳阳楼,作《岳阳楼》诗以献。
唐开元六年(718年),二月,张说为荆州大都督府长史。
四月赴任。
浩然居家,作诗慨叹清贫和失意,渴望有人向皇帝引荐。
唐开元八年(720年),暮春,浩然抱病,有赠张子容诗《晚春卧病寄张八》。
九月九日,浩然与贾舁登岘山,诗酒唱和。
唐开元十二年(724年),孟浩然36岁,韩思复任襄州刺史。
卢馔为襄阳令,浩然与之为忘形之交。
因玄宗在洛,便往洛阳求仕,滞洛三年,一无所获。
唐开元十三年(725年),李白出蜀,游洞庭襄汉,孟浩然与李白结交为好友,成莫逆之交。
当年韩思复卒,天子亲题其碑。
浩然与卢馔立石岘山。
唐开元十四年(726年),三月,浩然游扬州,途经武昌,遇李白。
孟浩然是什么派诗人
孟浩然是什么派诗人孟浩然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思想清新自然、文笔简洁流畅,堪称唐代诗歌的代表之一。
在唐代诗人中,孟浩然被誉为“山水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孟浩然的诗歌特点和情感表达。
一、孟浩然的诗歌特点1. 山水题材孟浩然的诗歌以山水为题材,描写的是大自然的美丽和风光。
他善于用自然景观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心境,展现出深刻独特的感悟和意境。
2. 感性表达孟浩然的诗歌表达强烈的感性情感,他的情感体现在诗歌的形式和内容上,如带有忧愁、孤独、悲凉等情绪的诗歌常常给读者们留下深刻印象。
3. 文笔简洁流畅孟浩然在写作时,非常注重语言的简明流畅,他的诗歌不喜欢冗长的叙述和繁琐的修辞,而喜欢直接且抑扬顿挫的表达方式,这种风格极大的增加了他诗歌的生动性。
二、孟浩然的情感表达1. 忧愁悲凉孟浩然的诗歌有着忧愁和悲凉的情感,他的心情常常受到环境和人物的影响。
例如,在他的《过故人庄》中写到:"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孟浩然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表达自己对故友的思念和失落之情。
2. 深情厚爱孟浩然的诗歌也常常表现出深情厚爱的情感。
在他的《登科后》中写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咏叹了离别之时的感伤,表达了对故友的深情厚爱。
3. 活泼开朗除了忧愁和情感深刻的诗歌,孟浩然的一些诗歌也表现出了他的活泼开朗的天性。
例如,《春晓》中:"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些诗句充满了活力和内在的张力。
结语:孟浩然是中国文学史上极具影响的一位诗人,他的诗歌作品充满了深刻的情感和独特的思想。
就其影响而言,孟浩然的山水派风格在后世影响颇深,被广大文学爱好者所铭记和传承。
孟浩然【古代诗人简介】
孟浩然【古代诗人简介】孟浩然,唐代人。
本名不详(一说名浩),汉族,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
字浩然,世称「孟襄阳」,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合称为"王孟"。
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
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
襄阳南门外背山临江之涧南园有他的故居。
曾隐居鹿门山。
【生平】孟浩然出生于公元689年(武后永昌元年),唐代一位不甘隐居。
壮年时曾往吴越漫游,后又赴长安谋求官职,但以「当路无人」,只好还归故园。
开元二十八年(七四零)诗人游襄阳,和他相聚甚欢,但此时孟浩然背上正生毒疮,据说就是因为「食鲜疾动」,终于病故,年五十二岁。
孟浩然的一生,徘徊于求官与归隐的矛盾之中,直到碰了钉子才了结了求官的愿望。
他虽然隐居林下,但仍与当时达官显官如等有往还,和诗人王维、、王昌龄也有酬唱。
孟浩然的诗已摆脱了初唐应制,咏物的狭窄境界,更多地抒写了个人的怀抱,给开元诗坛带来了新鲜气息,并得到时人的倾慕。
李白称颂他「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礼赞他「清诗句句尽堪传」。
可见他在当时即享有盛名。
他死后不到十年,诗集便两经编定,并送上「秘府」保存。
现有《孟浩然集》。
孟浩然出生于公元689年(武后永昌元年)。
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
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
他和王维交谊甚笃。
传说王维曾私邀入内署,适逢玄宗至,浩然惊避床下。
王维不敢隐瞒,据实奏闻,玄宗命出见。
浩然自诵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句,玄宗不悦,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放归襄阳。
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之胜。
开元二十二年(734),韩朝宗为襄州刺史,约孟浩然一同到长安,为他延誉。
但他不慕荣名,至期竟失约不赴,终于无成。
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为荆州长史,招致幕府。
不久,仍返故居。
公元740年(开元二十八年),王昌龄游襄阳,访孟浩然,相见甚欢。
适浩然背上长了毒疮,医治将愈,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逝世。
唐代诗人孟浩然简介及其代表作
唐代诗人孟浩然简介及其代表作唐代诗人孟浩然简介及其代表作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隐士终身。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唐代诗人孟浩然简介及其代表作,欢迎阅读。
孟浩然简介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
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
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隐士终身。
曾隐居鹿门山。
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
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
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
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
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
孟浩然的诗虽不如王维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故后人把孟浩然与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
孟浩然代表作品《过故人庄》《春晓》《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田家元日》《凉州词》《夏日南亭怀辛大》《秋宵月下有怀》《与诸子登岘山》《秋登兰山寄张五》《春中喜王九相寻》《西山寻辛谔》《夜渡湘水·一作崔国辅诗》《陪姚使君题惠上人房》《来闍黎新亭作》《梅道士水亭》《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和宋太史北楼新亭》《白云先生王迥见访》《南还舟中寄袁太祝》《临涣裴明府席遇张十一、房六》《寒夜》《书怀贻京邑同好》《洛中访袁拾遗不遇》《宴张别驾新斋》《和贾主簿弁九日登岘山》《闻裴侍御朏自襄州司户除豫州司户,因...《檀溪寻故人·一题作檀溪寻古》等等孟浩然人物评价李白《赠孟浩然》: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杜甫:清诗句句尽堪传。
殷璠《河岳英灵集》:浩然诗,文采丰萁,经纬绵密,半遵雅调,全削凡体。
皮日休:先生之作遇景入咏,不拘奇抉异,令龌龊束人口者,涵涵然有干霄之兴,若公输氏当巧而不巧者也。
北齐萧悫'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先生则有'微云澹河汉,疏雨滴梧桐'。
孟浩然诗歌赏析5篇著名
孟浩然诗歌赏析5篇著名(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计划、总结报告、策划方案、规章制度、祝福语、诗歌美文、名言大全、教育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summary reports, planning schem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blessings, poems and essays, famous quotes, educational materials, composition essays, other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孟浩然诗歌赏析5篇著名孟浩然(本名孟浩,公元689年-公元740年),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盛唐山水田园诗人,与王维并称“王孟”。
孟浩然的简介介绍和代表作品
孟浩然的简介介绍和代表作品孟浩然是唐代诗人中的代表人物之一,被誉为“诗仙”。
他以高超的艺术技巧和敏锐的感知力,塑造了大量优美的山水田园诗歌形象,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
本文将从孟浩然的生平和代表作品两个方面来介绍他。
生平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慎微,号孟山人,京兆郡乡里人,唐代初年的文学家。
孟浩然的家世不俗,祖父为唐代名将麴仲远之子麴崧,父亲则是德州刺史孟述。
孟浩然本人早年曾留学长安,接触了许多诗文名家,与王之涣、崔颢、李白等诗人交往密切。
后来他离开长安,在家乡乡里过着隐居生活,时常与好友王维共同游山玩水,创作诗歌。
孟浩然晚年,曾被任命为仙翁庙神主,但他独爱山水自由生活,委婉辞退。
他于唐开元十八年去世,终年52岁。
代表作品孟浩然是唐代山水田园诗的代表性诗人,以其诗歌的豁达超逸和清新淡泊,在诗坛上有着极高的地位。
他的代表作品主要有以下四首:《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登科后》: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路,相送归。
《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这四首诗作品中,《春晓》是一首写春天的清晨自然风景,将清新、唯美的生活形态进行了高度体现。
《登科后》是一首充满情调的山水诗,表达了诗人的人生感慨和强烈的道德情感。
《游山西村》是诗人独具特色的山水田园诗,以思想超脱和形式完美融合著称。
《过故人庄》将友谊、家庭和动态的自然场景有机结合,使读者感受到高度的生活情趣和精神世界的境界。
总结孟浩然的诗歌充满了自然情感和浪漫主义精神,被誉为中唐诗派中的最优美、最清新、最简逸之人。
他将“举世无争,唯闲是情”的人生态度融入了自己的诗中,将精神凝聚在山水田园的情境中,形成了独具匠心、别具一格的诗歌风格。
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山水古诗
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山水古诗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山水古诗一1、《初春汉中漾舟》漾舟逗何处,神女汉皋曲。
雪罢冰复开,春潭千丈绿。
轻舟恣来往,探玩无厌足。
波影摇妓钗,沙光逐人目。
倾杯鱼鸟醉,联句莺花续。
良会难再逢,日入须秉烛。
2、《秋宵月下有怀》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3、《田家元日》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4、《早梅》园中有早梅,年例犯寒开。
少妇争攀折,将归插镜台。
犹言看不足,更欲剪刀裁。
5、《庭橘》明发览群物,万木何阴森。
凝霜渐渐水,庭橘似悬金。
女伴争攀摘,摘窥碍叶深。
并生怜共蒂,相示感同心。
骨刺红罗被,香黏翠羽簪。
擎来玉盘里,全胜在幽林。
6、《秋登兰山寄张五》一作九月九日岘山寄张子容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舟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7、《初春汉中漾舟》羊公岘山下,神女汉皋曲。
雪罢冰复开,春潭千丈绿。
轻舟恣来往,探玩无厌足。
波影摇妓钗,沙光逐人目。
倾杯鱼鸟醉,联句莺花续。
良会难再逢,日入须秉烛。
8、《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一作宿来公山房期丁大不至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
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迳。
9、《耶溪泛舟》落景余清辉,轻桡弄溪渚。
泓澄爱水物,临泛何容与。
白首垂钓翁,新妆浣纱女。
相看未相识,脉脉不得语。
10、《舟中晓望》挂席东南望,青山水国遥。
舳舻争利涉,来往接风潮。
问我今何去,天台访石桥。
坐看霞色晓,疑是赤城标。
11、《自洛之越》皇皇三十载,书剑两无成。
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
扁舟泛湖海,长揖谢公卿。
且乐杯中物,谁论世上名。
12、《送朱大入秦》游人武陵去,宝剑直千金。
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
13、《洛中访袁拾遗不遇》洛阳访才子,江岭作流人。
孟浩然简介
颈联的写景,对于达情有什么作用?
颈联(五、六句)是全诗中仅有的写景。 登山所见的远近的景物都是一片萧条、 肃杀,足见写景是为了衬托诗人的悲情。
大阴司 /seshu/4911/index.html
3.尾联“羊公碑”借用典故,寓有羊公的丰 功伟绩。这与“怀古伤今”有怎样的密切关 系? 最后两句诗人借羊公的典故,具体抒发 了诗人的悲感,与诗的起句相照应。
与诗歌“触景生情”的传统写法相比, 本诗开端有何特色?
诗的首联(开端两句)就起得 很突兀,这两句凭空落笔,初看好 象于题目无关,实际上是题外生情, 感慨牵引心事,抒发了作者登临所 感。
诗的颔联写的是什么?与上联有何 联系?
颔联(三、四句)由虚入实。意 思是说人事虽然变迁,可是大自然却 依然如故,江山不改,胜迹长流,今 天我们又继古人之后来登临了。 这两句紧承首联,点明古事。 “江山胜迹”是指古,“我辈登临” 乃言今,一“复”字则指明是继羊祜 和许多无名游客之后而登临。
诗人一句“泪沾襟”,不仅是追悼古代 贤明的政治家,而且更有感叹自己不能 像羊祜那样有一番作为,关爱百姓,名 声与岘山那样长留人间。两相对比,令 人伤感不已。真乃对比出效果!
史书上记载孟浩然是“浪情宴谑, 食鲜疾动”而死。 公元741年,王昌龄 游襄阳,当时,孟浩然患有毒疮,将 要治愈了,医生嘱咐他不要吃鱼鲜。 孟浩然设宴款待王昌龄等老朋友,一 道美味鱼鲜佳肴让他食指大动,结果, 王昌龄还没离开襄阳,孟浩然因为吃 鱼导致病发而死。
孟浩然的一生,徘徊于求官与归隐 的矛盾之中,直到碰了钉子才断了求官 的愿望。他虽然隐居林下,但仍与当时 达官显宦如张九龄等有往来,和诗人王 维、李白、王昌龄也有交往。
岘山主峰
兽血沸腾2杀破狼 /
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诗词
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诗词孟浩然,字浩然,号孟山人,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
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
本店铺在此整理了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诗词,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诗词11、过故人庄孟浩然?〔唐代〕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这是一首田园诗,描写农家恬静闲适的生活情景,也写老朋友的情谊。
通过写田园生活的风光,写出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向往。
全文十分押韵。
诗由“邀”到“至”到“望”又到“约”一径写去,自然流畅。
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清新隽永。
作者以亲切省净的语言,如话家常的形式,写了从往访到告别的过程。
其写田园景物清新恬静,写朋友情谊真挚深厚,写田家生活简朴亲切。
全诗描绘了美丽的山村风光和平静的田园生活,用语平淡无奇,叙事自然流畅,没有渲染的雕琢的痕迹,然而感情真挚,诗意醇厚,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学情趣,从而成为自唐代以来田园诗中的佳作。
2、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唐代〕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本文是一首述怀诗,写得很委婉。
在唐代,门阀制度是很森严的,一般的知识分子很难得有机会登上政治舞台。
要想在政治上寻找出路,知识分子须向有权有势的达官贵人求助,写些诗文呈送上去,希望得到赏识,引荐提拔。
公元733年,孟浩然西游长安,时值张九龄出任朝廷丞相,便写了这首诗赠给张九龄,希望他给予帮助。
但由于诗人顾虑多、爱面子,想做官又不肯直说,所以只好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愿望。
这种苦闷的心情,是不难领会的。
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诗词21、宿建德江孟浩然?〔唐代〕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这是一首刻画秋江暮色的诗,是唐人五绝中的写景名篇。
作者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江边想起了以往的事情,因而以舟泊暮宿作为自己的抒发感情的归宿,写出了作者羁旅之思。
孟浩然最著名的五首诗
孟浩然最著名的五首诗孟浩然,唐代诗人,字浩然,世称「孟襄阳」,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下面是关于孟浩然最著名的诗句的内容,欢迎阅读!1、《春晓》春眠不觉晓,时时言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高树,江清月将近人。
3、《秋登兰山寄张五》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恨因薄暮起至,启就是清秋播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一棵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4、《之南洞庭》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畏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存有羡鱼情。
5、《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欲尽,烟鸟栖于初定。
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6、《路遇鹿门山歌》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其沙路向江村,余亦乘舟归属于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短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回去。
7、《与诸子登岘山》人事存有新陈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深,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字在,读罢泪沾襟。
8、《早寒江上存有容》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存有反问,平海夕长路。
9、《岁暮归南山》北阙休上奏,南山归属于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迫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墟。
10、《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再分,青山郭外横。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等待至重阳日,还去就菊花。
11、《秦中感秋寄远上人》一丘尝欲卧,三径苦无资。
北土非吾愿,东林怀我师。
黄金燃桂尽,壮志逐年衰。
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
12、《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曝光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唐瑜海西头。
13、《访袁拾遗不遇》洛阳访华才子,江岭作流人。
孟浩然的诗最经典的十首
孟浩然的诗最经典的十首他生于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归隐终身。
他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后人把他与盛唐另一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
他就是唐代最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之一——孟浩然。
在盛唐诗坛,孟浩然如一股山间清风,带来了清淡自然的诗风。
读孟浩然的诗作,犹如在看一幅清雅的书画,沁人心脾,回味无穷。
今天,分享10首孟浩然的诗作,感受自然清新之美。
1、《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赏析:这是孟浩然最知名的作品,此诗不作奇语妙句,如冲口而出,却字字天成,句句有味。
此诗短短二十个字,却韵味无穷,古今诗评家都推崇备至。
初读似觉平淡无奇,反复读之,便觉诗中别有天地,令人回味无穷。
当我们春天醒来时,看着窗外的落花,就会自然地背出这首诗。
好的诗词就是有这样的魔力,总会在某一刻打动你的心。
2、《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赏析:为了排遣仕途失意的悲伤,孟浩然漫游吴越,在暮宿江边时,写下此诗。
把船停靠在烟雾朦胧的小洲,日近黄昏,旅人心中又添愁绪。
原野空旷无际,天比远处的树还低,明月倒映在清澈的江水中,显得与人更亲近。
寂寞而清旷是孟浩然独特的诗风。
这一年,孟浩然求官不成,漫游江渐,他渴望用风景来治愈失意的心。
行到建德江,他又一次宿在了船上,风景没有治愈他,却又给了添了愁思。
烟雾迷濛的小洲上,孟浩然的船正停在此处,傍晚时分,夕阳西下,又添了一段新愁。
原野空旷,远远望去,天似乎比树还要低,江水清澈,水中的月亮,仿佛离人更近。
天地空旷,唯有孟浩然在其中,独自忧伤。
孟浩然的愁是那么轻灵。
有些孤独,是无法避免的。
但每当你抬头望,明月依旧在,告诉自己,没什么大不了的,一切总会过去。
3、《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山水诗赏析
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山水诗赏析1. 引言1.1 概述孟浩然是唐代著名的山水诗人,他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精湛的艺术手法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山水诗作品表现了对大自然景色的深刻感悟,并通过诗歌语言传递出内心深处的情感与思考。
本文将从他的生平经历、诗歌创作背景、山水诗特点分析以及典型山水诗赏析等方面来探讨孟浩然山水诗的价值和魅力。
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
首先是引言部分,介绍文章主题,明确文章内容与结构。
接着是“孟浩然的生平与诗歌创作背景”部分,通过回顾孟浩然的生平和他所处时代的社会背景,了解和把握他作为一位唐代诗人的创作环境。
紧接着是“孟浩然山水诗特点分析”部分,通过对唐代山水诗概述、孟浩然山水诗主题与意境以及语言表达与艺术手法进行剖析,揭示了他的作品所具有的独特之处。
然后是“典型山水诗赏析”部分,选取了《春晓》、《登鹳雀楼》和《夜泊牛渚怀古》等几首代表作进行深入解读,展示孟浩然山水诗的鲜明特色。
最后是“结论与启示”部分,对孟浩然山水诗的评价和影响进行总结,并思考其对当代艺术的启示。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深入研究孟浩然的山水诗创作,探讨他在唐代文学中的地位和影响。
通过挖掘和分析他作品中所表达的主题、意境以及语言艺术手法,揭示出孟浩然山水诗独特之处。
同时,通过对几首典型作品的赏析,展现他在山水诗创作领域所取得的杰出成就。
最终,希望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并为当代艺术提供一些有益启示。
2. 孟浩然的生平与诗歌创作背景:2.1 生平介绍: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云阳山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诗人之一。
他出生于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的一个文化世家。
孟浩然自幼聪颖好学,深受家庭的教育影响。
他在都城长安成长,并与许多当时的文人交往,对诗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孟浩然曾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成功,因而没有进入官场。
相反,他选择回到故乡并隐居于云阳山中。
这段时期成为孟浩然最为富饶和创作力最旺盛的阶段。
孟浩然的《与诸子登岘山》原文及翻译
孟浩然的《与诸子登岘山》原文及翻译孟浩然的《与诸子登岘山》原文及翻译《与诸子登岘山》又名《与诸子登岘首》,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山水诗,本诗体现了作者求仕不遇苦闷心情。
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本诗的原文以及翻译,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进行理解背诵,有需要的朋友快来看看吧!《与诸子登岘山》孟浩然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巾。
【注释】①岘山:一名岘首山,在今湖北襄阳城以南。
②复登临:对羊祜曾登岘山而言。
登临:登山观看。
③鱼梁:沙洲名,在襄阳鹿门山的沔水中。
梦泽:云梦泽,古泽名,故址在今湖北安陆一带。
④羊公碑:晋代羊祜镇守襄阳时,常与友人到岘山饮酒诗赋,有过江山依旧人事短暂的感伤。
后人为纪念西晋名将羊祜而建。
【译文】人间世事不停地交替变换,一代接一代永远今来古往。
江山保留着历代有名胜迹,而今我们又重新登临观赏。
冬末水位降低显得渔梁洲很浅,天寒云梦泽更加深湛浩荡。
羊祜堕泪碑依然巍峨矗立,读罢碑文泪沾襟无限感伤。
【创作背景】诗人大半生居住在襄阳城南岘山附近的涧南园,该诗即创作于诗人在家乡隐居读书、写诗自娱期间。
诗人求仕不遇,心情苦闷,在极不得意的时候,与几个朋友登上岘山游玩,凭吊羊公碑,想到羊祜当年的心境,想起羊祜说过的“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者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着,皆湮灭无闻,使人伤悲”的话,正与诗人的处境正相吻合。
由此借古抒怀,写下了这首诗。
【拓展阅读】《与诸子登岘山》整体赏析这是一首触景伤情的感怀之作。
岘山是襄阳名胜,孟浩然于此吊古伤今,感念自己的身世,再度抒发了感时伤怀的这一古老主题。
首联“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是一个平凡的真理。
大至朝代更替,小至一家兴衰,以及人们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人事总是在不停止地变化着,没有谁没有感觉到。
人类社会总是在发展变化着,长江后浪催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这是不可逆转的自然法则。
过去的一切都已不存,今天的一切很快又会成为过去,古往今来,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寒来暑往,春去秋来,时光永在无情地流逝。
孟浩然的诗有哪些
孟浩然的诗有哪些孟浩然(本名孟浩,公元689年-公元740年),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盛唐山水田园诗人,与王维并称“王孟”。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孟浩然的诗,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入峡寄弟[唐] 孟浩然吾昔与尔辈,读书常闭门。
未尝冒湍险,岂顾垂堂言。
自此历江湖,辛勤难具论。
往来行旅弊,开凿禹功存。
壁立千峰峻,潈流万壑奔。
我来凡几宿,无夕不闻猿。
浦上摇归恋,舟中失梦魂。
泪沾明月峡,心断鶺鴒原。
离阔星难聚,秋深露已繁。
因君下南楚,书此示乡园。
晚春卧疾寄张八子容①[唐] 孟浩然南陌春将晚,北窗犹卧病。
林园久不游,草木一何盛。
狭迳花障迷,闲庭竹扫净。
翠羽戏兰苕,赪鳞动荷柄。
念我平生好,江乡远从政。
云山阻梦思,衾枕劳歌咏。
歌咏复何为,同心恨别离。
世途皆自媚,流俗寡相知。
贾谊才空逸,安仁鬓欲丝。
遥情每东注,奔晷复西驰。
常恐填沟壑,无由振羽仪。
穷通若有命,欲向论中推。
岁暮海上作[唐] 孟浩然仲尼既已没,余亦浮于海。
①昏见斗柄回,方知岁星改。
②虚舟任所适,垂钓非有待。
③为问乘槎人,沧洲复何在。
④登望楚山最高顶[唐] 孟浩然山水观形胜,襄阳美会稽。
最高唯望楚,曾未一攀跻。
石壁疑削成,众山比全低。
晴明试登陟,目极无端倪。
云梦掌中小,武陵花处迷。
暝还归骑下,萝月映深溪。
书怀贻京邑同好①[唐] 孟浩然维先自邹鲁,家世重儒风。
诗礼袭遗训,趋庭沾末躬。
昼夜常自强,词翰颇亦工。
三十既成立,嗟吁命不通。
慈亲向羸老,喜惧在深衷。
甘脆朝不足,箪瓢夕屡空。
执鞭慕夫子,捧檄怀毛公。
感激遂弹冠,安能守固穷。
当途诉知己,投刺匪求蒙。
秦楚邈离异,翻飞何日同。
陪张丞相祠紫盖山途经玉泉寺[唐] 孟浩然望秩宣王命,斋心待漏行。
青衿列胄子,从事有参卿。
五马寻归路,双林指化城。
闻钟度门近,照胆玉泉清。
皂盖依松憩,缁徒拥锡迎。
天宫上兜率,沙界豁迷明。
欲就终焉志,恭闻智者名。
人随逝水没,波逐覆舟倾。
想像若在眼,周流空复情。
孟浩然的简介和诗词作品
孟浩然的简介和诗词作品孟浩然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也是“山水派”诗人代表人物之一。
他笔下的诗歌深受人们喜爱,经常被用来传扬儒家思想。
以下是一份详细介绍孟浩然及其诗词作品的文档。
一、孟浩然的生平事迹孟浩然出生于唐代初年(689年-740年),家族是下闾(今山东省曲阜市)人。
他曾经担任过临川宰相谭翼的幕僚,同时也在柳州、南海等地奔波。
在长安居住期间,他结识了王之涣、王维、李白等志同道合的诗人,与他们交往甚密。
孟浩然一生带有一种与世无争的性格,他为人谦虚、自省、品性高尚。
与他的诗歌一样,他的处世哲学也是一种超脱人事的状态。
他在世时,曾对王之涣说过:“谁知道我这个穷乡僻壤的诗人,几年后会为了什么事情而死呢?”孟浩然病逝的时间和地点众说纷纭,一说是因为在家中饮酒作诗时猝死,另一说则是在旅途途中丧生。
不管怎样,他在逝世之后,由于他的诗作与精神风象,在诗坛上仍受到重视和推崇。
二、孟浩然的诗歌特点孟浩然的诗歌体裁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和律诗为主,此外还有一些民歌风格的律诗、乐府、吟咏等。
1、山水诗孟浩然以描绘丰富的山水景色为特点,他的诗歌意境清新自然,充满含蓄的哲思意味。
他的山水诗歌常常表达了对秋天、大自然的景色的思考和领悟,从而呈现出独特的情感与情境。
2、讽刺抒发情感孟浩然也善于以对照的方式批判社会现象。
他的一些诗作是对当时政治社会状态的反弹,展现了他豁达、乐观的品质。
比如他的《登高》:时见彭城夜雨涨,满园春水抱芙蓉。
【一】【彭城】汉代京兆府郡,曹魏罗贯中《三十六计·断疾》“阴平有墓,安下是水。
湿气昼夜所在。
士卒皆病,当汝疾足矣”引此地。
内容指夜雨浸涨湖泊,繁花灿烂,达到豁达积极的境界。
3、意境别致他的诗歌穿越了生与死、现在与未来以及自然与人的关系等,描绘了一幅悦目的山水画卷。
作品中的景物也因季节变化而变动。
在秋天、春天等季节,孟浩然书写的诗歌几乎达到了顶点。
他的诗歌中用意境的方式描绘了情感、理念和哲学思想,展现出古代文学思想的风采。
田园诗人孟浩然资料简介
田园诗人孟浩然资料简介孟浩然,名浩,字浩然,又叫孟襄阳,孟山人。
他是唐朝有名的山水田园诗人的代表之一,下面是店铺为你收集整理的孟浩然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孟浩然简介孟浩然,唐代著名诗人,本名为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人,故世人称其“孟襄阳”,因没有入仕,所有又被成为孟山人,与王维并称为“王孟”。
孟浩然于公元689年出生于一个书香之家,自幼刻苦好学,年轻时曾为读书而隐居在鹿门山,二十五岁到三十五岁之间离家远游,广交朋友,希望能够得到入仕的机会,但一直没有收获。
四十岁时曾到长安应试,但是最后落榜,不过他曾在太学赋诗,名动一时。
孟浩然前半生求仕不顺,后了结了求官的心,归隐林下。
后孟浩然的背上长了毒疮,虽然经过医治痊愈,但是因为纵情宴饮,而使旧疾复发,因此去世。
孟浩然未曾入仕,隐居山水之间,又因早年远游,因此他的诗歌多以山水田园风光和隐逸生活为主,诗中情与景交融,结构完美、意境纯净,诗风清淡自然,为开元时期的诗坛带来了新鲜气息。
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写山水诗的诗人,有《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早寒江上有怀》、晚泊浔阳望庐山》等作品流传于世。
孟浩然寻梅解签故事介绍擅长山水田园诗的孟浩然在唐朝可是鼎鼎有名的,很多人都特别喜欢他,孟浩然踏雪寻梅的故事也是广为流传,甚至将他寻梅的事收录进黄大仙灵签的第13签,作为解签的引子,那么寻梅是怎么一回事,代表的签解又是什么呢,别急,听小编慢慢诉说孟浩然寻梅解签的故事。
话说孟浩然寻梅还离不来唐朝另外一位有名的诗人—王维,他与孟浩然并称“王孟”,在诗歌上的造诣也是颇深的。
早年孟浩然有幸能和王维结为诗友,并在一次王维来看他的时候热情招待,酒过三巡后,诗兴大发,做了两句诗以欢迎王维,却被王维接下的两句诗弄得抬不起头来,认识到自己在诗歌上的不足,并且发奋改变现状,才有了踏雪寻梅的故事,旨在观察大自然,用最真实的画面呈现在诗歌里,而不是靠华丽的辞藻。
在这个故事中王维是孟浩然的贵人,可以说有了他的指点,才有了后来孟浩然千古流传的山水田园诗。
孟浩然的简介15字左右
孟浩然的简介15字左右
孟浩然是唐朝时期著名的诗人,生于675年,卒于740年。
他的家乡是今天的湖北省华容县。
孟浩然是唐代最著名的山水诗人之一,被称为“清真谷诗风之冠”。
孟浩然出身于一个文化教育世家,其祖父、父亲都是知名的文化人。
孟浩然十分聪明,自幼好学,能够熟读诸子百家之书,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他十分喜欢写作,最初以写诗为主,后来也开始写文章,成为一名文学家。
孟浩然的作品主要以山水诗为主,他善于用自然景色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将自然的美景和人文的情感相融合,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他的诗歌如行云流水,自然流畅,意犹未尽。
孟浩然的诗歌主要反映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之美,传达出了一种轻松自在、清新明快、深情内敛的声调。
他作品中的语言通俗易懂、自然流畅,在当时的文学格调中显得清新自然,成为当代文化史上的经典之一。
孟浩然的作品反映了他丰富深刻的人文思想,他对生命的理解和对自然的感受相融合,并不断开拓和创新,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奠基人和杰出人物之一。
在孟浩然的生涯中,他的文学成就骄人,被誉为“诗中之龙”,享有很高的声誉。
他的诗歌宽广深邃、富有诗意,成为
后人学习的典范,被广大的听众和读者所喜爱。
总之,孟浩然是中国文化史上的杰出人物,他以其优美、熟练、自然的诗歌艺术、深刻的思想和与众不同的情感风格,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的宝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自己的角度写出了对家乡的思念,也从家乡亲人的角度写出了他们对自己的极度 思念和迫切期盼。 两种手法写出一点即可)
这是一首怀乡思归 的抒情诗。以兴开 首,借鸿雁南飞, 引起客居思归之情。 中间写望见孤帆远 去,想到自己无法 偕同的怅惘,最后 写欲归不得的郁积。 全诗情感是复杂的。 诗人既羡慕田园生 活,有意归隐,但 又想求官做事,以 展鸿图。这种矛盾, 就构成了诗的内容。
整体感知 赏析
秋风乍起,树叶飘零,大雁南飞,诗人 诗的开头两句,扣诗题“早寒江上”。“木落雁南度”是眼中所见 站在长江边上遥望云端,思念自己的家 “早寒”景象,“北风江上寒”更多地着眼于自身的感受。两句诗 乡和亲人。看到孤帆从天边驶过,勾起 很具体的写出了季节气候特点,应该说,就是写实;但这两句写早 乘船返乡的念头。然而江水漫漫,试问 寒景象的诗是为下面的抒情做准备的,所以又有起兴的作用。面对 路在何方?此诗载于《全唐诗》卷一百 秋末冬初的萧条景物,不禁勾起思乡情怀,于是首先就想到自己的 六十,一作《江上思归》,又作《早寒 家乡:家乡在襄水湾曲处,远隔着楚地云天,很远哪!远隔难到, 有怀》。孟浩然的五律,古意悠悠,非 因此思念更加深切。“乡泪客中尽”,正面抒发了思乡之情,一个 骈俪声病小技所能束缚者,正是大家风 “尽”将诗人的思乡之情作了尽情的抒发。如此思乡,当然就想到 范。此诗格律为仄起式首句不入韵格。 回乡,于是才有“孤帆天际看”的表现。看天际孤帆,就勾起了乘 中二联皆宽对,不雕琢。平仄规范。首 船返乡的念头。这念头实在是乡思所致,然而想回乡,也没有那么 联写秋冬之交时令特征起兴;颔联叙述 容易,因为迷失了道路;迷失道路本来可以询问,但江水与海相平, 隐含思乡之情;颈联描写思乡之深、之 水势漫漫,不知道到哪里去问路。最后两句,从表面看写归路之难, 久;尾联写欲归不得之郁积。称得上是 仔细推敲读者可以发现这里并非纯粹写实,而是既实写当时情形, 一首乡情力作。 赴京应举时期。 728年,到长安参加进士考试,应举落 第。 在长安与诸名流联句赋诗, “微云淡 河汉,疏雨滴梧桐”。
《新唐书·孟浩然传》载: • “维私邀入内署,俄而玄宗至,浩然 匿床下,维以实对。帝喜曰:‘朕闻 其人而未见也,何惧而匿床下?’诏 浩然出,帝问其诗,浩然再拜,自诵 所为。至‘不才明主弃’之句,帝曰: ‘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 我?’因放还。”
临洞庭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艺术特点:
写景方面,从大处落
墨,把洞庭秋色描绘 得气势磅礡,雄浑壮 美。杜甫《登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 日夜浮。” 运用比兴寄托手法, 抒情委婉含蓄,写作 得体,措词巧妙。
迷 津 欲 有 问 ︐ 平 海 夕 漫 漫 ︒
乡 泪 客 中 尽 ︐ 孤 帆 天 际 看 ︒
我 家 襄 水 曲 ︐ 遥 隔 楚 云 端 ︒
木 落 雁 南 度 ︐ 北 风 江 上 寒 ︒
︻ 唐 ︼ 孟 浩 然
早 寒 江 上 有 怀
早寒江上有怀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过故人庄》 过:拜访 过故人庄:到老朋友的山庄拜访
课文赏析(一)
首联: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翻译:我的老朋友,准备了一些酒菜; 邀请我到他的乡村家里。 首句有一种亲切的味道。老 朋友相聚不必讲排场,何况这位朋 友是个农夫,简朴是农家生活的写 照,用「鸡黍」,很能展现这种情况。
课文赏析(二)
就山水诗而言,他的诗大多写旅游中的所
见所感,一部分是他登临家乡一带的万山
和鹿门山时所写,还有一部分是漫游吴越
时所作,可称为行旅山水诗。
在这些诗中有壮阔的山川景物的描绘,如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洞庭风光气势磅 礡,格调雄浑。孟浩然最擅长的还是描写 山林隐居者的幽居情景。在这类诗中,他 善于用朴素简洁的白描手法刻画景物,于 平凡景物的描写中寄托隐居者的孤寂心境 或游子的飘泊之感。诗风自然高远、清疏 简淡,有时略显冷清。如《宿建德江》。 行旅山水诗。
五、六句说明主人已经准 备好酒菜,殷勤相待,面对晒谷 场和菜圃,边喝酒边谈论农作 物生长的 。
课文赏析(四)
尾联「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翻译:等到重阳节的时候,我一定还要再来这里欣赏菊花。
相聚总有结束的时候,因此主人借「重阳节」再次相邀,点 出主客间的感情深厚。 为何选择「重阳日」的原因:一 是田家平日工作繁忙,少有闲暇,必 须等到佳节才方便宴会亲友;二是 重阳节时菊花盛开,较富诗情,而且 在古人的观念里,这天喝了菊花酒, 可以延年益寿,这又隐含有「祝福」 之意。
孟浩然
唐代诗人,襄州襄阳 (今湖北襄阳)人。 字浩然,世称“孟襄 阳”,与另一位山水 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 "王孟"。以写田园山 水诗为主。因他未曾 入仕,又称之为孟山 人。
孟浩然的生平思想
孟浩然出身于一个薄有恒产的诗书 家庭。 40岁前后为界,由隐居求仕而真隐。
孟浩然40岁以前主要在家闭门苦 学,灌蔬艺竹,为乡里救患释纷,曾 一度隐居鹿门山。 40岁到长安应试,不第,还襄阳。 48岁时入张九龄幕府。开元二十八 年(740)病逝。有《孟浩然集》 四卷,录诗261首。 孟浩然始终处于 仕隐的矛盾心态中。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对仗修辞手法) 翻译:来到这里,只见村子旁边围绕着许多绿色的 树木;城郭的外面,也有青色的山峦起伏。 三、四句写农村的景致,抱着悠 闲的心情赴约,边走边欣赏田园风 光,田庄隐藏在青葱翠绿的树林中, 青山由城外斜伸过来,虽只用二句 描绘,已能引人「世外桃源」
课文赏析(三)
颈联「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翻译:摆起酒席,面对门前的晒谷场和菜园;端起 酒杯一边喝酒,一边聊些和农家生活有关的话 题。
杜甫《遣兴》其五:“吾怜孟浩然,短 褐即长夜。赋诗何必多,往往凌鲍谢。”
《解闷十二首》其六云:“复忆襄阳孟浩 然,清诗句句尽堪传。”
孟浩然去世后,王维曾作《哭孟浩然》, 又专为亡友作像于郢州刺史亭,因曰 “浩然亭”,后人改称“孟亭”。
闻一多《唐诗杂 论·孟浩然》:“隐居 本是那时代普遍的倾向, 但在旁人仅仅是一个期 望,至多也只是点暂时 的调济或过期的赔偿, 在孟浩然却一个完完整 整的事实。”
“唐代的士子都是登第狂,独浩然超然物 外,而晚唐的士子因为政治不明,更多 落第机会,往往爱拿孟浩然来遮羞,于 是编造浩然‘大内诵诗遭黜’的谣言, 竟把这位心怀澹泊的风流雅士变成了东 方名利场中的唐吉诃德,这是自有诗人 以来少有受到的侮辱和诬蔑。”
孟浩然的思想中,确 有向往隐逸的一面, 但从他的诗中也可以 看出他有着强烈进入 仕途或者济时用世的 强烈愿望。所以他的 一生实际是在隐与仕 的矛盾中度过的。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整体感知 基础掌握
1.给下列字写拼音 襄(xiāng) 曲(qū ) 2.字词解释 树木的叶子落下来 木落: 雁南度:大雁南飞 曲: 曲折转弯处 尽: 完,没有了。流尽 天际: 天边 迷津:迷失道路 津: 渡口
整体感知 全文翻译
树叶飘落大雁飞向南方, 北风萧瑟江上分外寒冷。 我家在弯弯汉水转弯处, 远望楚天云海迷迷茫茫。 思乡的眼泪在旅途流尽, 看一叶孤帆在天边飘荡。 迷失道路问渡口在何处? 茫茫江水在夕阳下流淌。
二、孟浩然的诗歌创作
孟浩然的诗集最早由王士源编成。《孟
浩然集》四卷,收诗218首。今人李景
白有《孟浩然诗集校注》(巴蜀书社
1988年版)收诗260多首。
•
孟浩然诗歌创作的题材内容
他的诗歌题材比较单纯,主要是反 映隐居生活和描写旅途的景物风光,
思想内容不够丰富。
孟浩然诗歌创作的题材内容 他的诗作中,以山水诗居多。
孟浩然终生未仕,他清高的人品和诗品, 受到了当时和后代士大夫文人的景仰。 在后人心目中他是一个不慕荣利的高士、 名流、隐者。 王维《襄阳行吟图》 “状颀而长,峭而 瘦,衣白袍”。 “骨貌淑清,风神散朗”。
李白《赠孟浩然》: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新唐书·孟浩然传》 采访使韩朝宗偕至京师,欲荐诸朝。会故 人至,剧饮欢甚,或曰:‘君与韩公有 期。’浩然叱曰:‘业已饮,遑恤他!’ 卒不赴,辞行,浩然不悔也。
他这时虽然仍想入仕,但已经不对朝廷抱 有希望了。
漫游吴越,历时四年之久,足迹遍及吴越 一带的名山胜水。正是这一时期,他写下 了大量的山水诗。 张九龄被贬为荆州长史后,孟浩然入其幕 府一年多,后潜心归隐。 740年,王昌龄在襄阳与孟浩然聚首。两 人开怀畅饮,他“疾疹发背”,因“食鲜 疾动”,旧病复发,辞世,终年五十二岁。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底树 江清月近人
他的田园诗虽不多,但生活气息却相当 浓厚。通过常见的生活场景的描写表现 隐居的情趣,情调冲淡平和。如《过故 人庄》。
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过故人庄》是唐代诗人孟 浩然的一首五言律诗,写的 是诗人应邀到一位农村老朋 友家做客的经过。在淳朴自 然的田园风光之中,举杯饮 酒,闲谈家常,充满了乐趣, 抒发了诗人和朋友之间真挚 的友情。这首诗初看似乎平 淡如水,细细品味就像是一 幅画着田园风光的中国画, 将景、事、情完美地结合在 一起,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 力。
自学检测
秋季 (季节),这可从 木落 这首诗写于_______ ____雁南度 、____、 北风 ____等意象可以看出
精读古诗 思考
1.题为“早寒有怀”,诗人是如何写出“早寒”特点的?请结 合首联简要赏析。 木叶渐脱,北雁南飞,这是最具代表性的秋季景象,通过深秋 的典型景物来点明季节,此外作者还以“北风”呼啸来渲染, 自然使人感觉寒冷,这就点出了题目中的“早寒”。 2.本诗颈联、尾联分别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诗人什么样 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