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古代改革题目训练题含答案(内容影响类)(PDF版)
人教版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测试题
人教版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测试题1、打破贵族依据血缘门第的世袭特权垄断政权局面的关键性措施是A、颁布“解负令”B、确立财产等级制度C、恢复公民大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构D、设立公民陪审法庭2、之所以说财产等级制度重新分配了国家的政治权利,依据是A、为后来雅典政治的发展开辟的道路B、新兴工商业奴隶主逐渐跻身于统治阶层的行列C、平民逐渐跻身于统治阶层行列D、贵族阶层被排挤出国家政权之外3、公元前8世纪以后,雅典贵族专权的威胁主要来自于①平民②奴隶③工商业奴隶主④外部城邦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4、商鞅变法中有利于培植封建小农经济的措施是A、相地而衰征B、奖励军功C、废除分封制D、奖励耕织5、关于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的表述,错误..的是A、改革都获得了成功B、都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C、改革进展都很顺利D、都改变了原有的生产关系6、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室连田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
”这表明北宋政府A、大力抑制土地兼并B、纵容土地兼并以便于筹集军费C、准备搜刮百姓以抗辽D、减轻人民负担,限制主特权7、王安石说:“保甲之法成,则寇乱息而威势强矣。
”这表明王安石推行保甲法主要是为了A、平息农民的反抗斗争B、打击朝廷的腐败势力C、巩固自己的权势地位D、抵御辽和西夏的进攻8、“以森林民族的原生文化,直接与高度发展的中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民族的飞跃。
”这是对哪次改革的描述?A、大化改新B、1861年改革C、王安石变法D、孝文帝改革9、14~16世纪西欧封建国家的政治状况是①资产阶级兴起要求分享政治权力②资产阶级化的新贵族要求建立强有力的国家政权③一些君主得到新兴资产阶级的支持,建立了中央集权统治④天主教会的权力受到挑战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③④10、阿里在抵御了英法殖民侵略的同时,认识到“应向西方寻找发展的钥匙”,具体表现是①创办近代工厂②改革行政制度③实行开放政策④大力发展海军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11、19世纪中叶,俄国进行农奴制改革的原因有①农奴制阻碍工业发展②鼓吹解放农民的言论广泛传播③克里米亚战争俄国战败④国阶级矛盾尖锐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12、下列有关俄国农奴制改革说法不正确的是A、使俄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B、推动了俄国政治变革C、使资本主义制度在俄国确立D、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13、19世纪60年代日俄改革的最大不同点是A、性质不同B、目的不同C、结果不同D、方式不同14、俄国日本均通过自上而下改革方式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从根本是因为俄、日两国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相对落后B、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C、具有浓厚的军事性与封建性D、缺乏传统15、下列国家通过改革摆脱了殖民危机并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是①俄国②日本③中国④埃及A .②④ B.① C.①②④ D.②16、下列国家的改革明显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是①英国的“清教徒”运动②穆罕默德·阿里改革③亚历山大二世改革④戊戌变法A.①②④B.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17、下列改革取得成功的有①梭伦改革②戊戌变法③穆罕默德阿里改革④亨利八世改革A.①③④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④18、下列改革中含有土地所有制变革的是A.商鞅变法 B.管仲改革 C.王安石变法 D.居正改革19、我国的古代改革对推动社会进步起了推动作用,但商鞅因变法而车裂,王安石因变法而革职,居正因变法而死后被抄家。
【最新】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练习:7.2自上而下的改革
【最新】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练习:7.2自上而下的改革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材料分析题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材料二沙皇政府参照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模式,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这些机构由选举产生,主要负责地方的文化、教育、卫生等公共事务。
(1)图1反映的历史事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图2反映的历史事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方面的改革?(4)综合两则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你对俄国19世纪中期的改革有何认识。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有军功者各以率(标准)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二、“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藉(列入家族谱牒)”;三、“明尊卓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按等级分享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四、“有军功者显蒙,无军功者虽富无所芬华(荣耀)”。
这四条法令对秦国的历史可以说产生了划时代的影响。
——朱绍侯《商鞅变法与泰国早期军功爵制》材料二、17世纪柬,当英、荷等国沿着资本主义道路迅猛前进的时候,俄国还是一十落后的农奴制国家。
1697年,(沙皇)彼得一世派遣高级使团出访西欧,回国后立即进行改革。
其中在用人制度上,颁布官职等级,规定所有贵族都从低级做起,按功晋升。
非贵族出身者也可做官,升到8等以后列为贵族。
它打破了按门第论资排辈的传统……俄国初步迈开了实现近代社会政权组织的职能分化和规范管理的步伐。
——摘鳊自赵虹《俄国近代社会转型刍议》(1)据材料一,概括军功爵制内容的基本特点。
它反映了怎样的政治背景?(2)据材料二,指出彼得一世改革的动机。
归纳其用人制度改革与商鞅推行军功爵利的相似历史作用。
3.(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影响重大而深远。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俄国,“解放”农民的是地主自己,是专制沙皇的地主政府和它的官吏。
2021-2022年高考历史 考前三个月 第一部分 专题四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含解析)选修1
2021年高考历史考前三个月第一部分专题四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含解析)选修1[考纲要求] (1)梭伦改革;(2)商鞅变法;(3)北魏孝文帝改革;(4)王安石变法;(5)欧洲的宗教改革;(6)穆罕默德·阿里改革;(7)俄国农奴制改革;(8)明治维新;(9)戊戌变法。
核心知识一、梭伦改革1.背景公元前7世纪末,雅典工商业发展;贵族和平民的矛盾激化;雅典当时面临外敌入侵,公元前594年梭伦当选为首席执政官。
2.主要措施(1)颁布“解负令”,废除公私债务;废除债务奴隶制。
(2)鼓励发展工商业,提倡节俭,反对奢侈。
(3)实行财产等级制度。
(4)建立四百人会议、公民陪审法庭,并使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
3.基本特点(1)理念:节制、中庸、公平、平等、和谐。
(2)性质:奴隶主性质的改革。
4.影响梭伦改革将国家引上了民主政治的轨道,为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微观排查] 梭伦改革的实质是在雅典社会文明体制出现严重危机的情况下,对雅典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进行根本改造的革新运动,是雅典平民反对奴隶主旧贵族斗争的一次重大的阶段性胜利。
二、商鞅变法1.背景(1)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促使井田制瓦解和宗法分封制的崩溃,社会处于转型期。
(2)春秋时期的改革针对经济基础,承认土地私有化;战国时期的改革针对上层建筑,废除世卿世禄制度。
(3)秦国相对落后,秦孝公坚决支持商鞅变法。
2.内容(1)军事:废除世卿世禄制度,奖励军功,编制什伍组织。
(2)经济:废除井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
(3)政治:废除分封制,建立县制;“燔诗书而明法令”;制定秦律。
(4)风俗:塞私门之请;推行分异令。
3.性质: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
4.评价(1)积极:推动了秦国社会的发展,而且推动宗法分封制向中央集权制转型,为秦始皇建立大一统帝国奠定了基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消极: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加重对人民的剥削,激化了阶级矛盾。
2018人民版历史高考一轮复习文档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1讲古代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含答案
第1讲古代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改革一、商鞅变法1.背景——“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1)时代背景: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动荡、大变革和大发展的时代。
①政治:周王室衰微,宗法分封制被破坏,诸侯割据混战.②经济:生产力提高,随着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引起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
③思想:百家争鸣,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的高潮,推动了当时社会变革和文化发展。
(2)具体原因①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以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②秦国落后于东方各国,客观上要求通过变法以增强国力。
③秦献公立志改变长期落后的状况,主观上要求变法图强.④商鞅的变法宣传和改革精神.2.内容——秦国的崛起(1)经济①废井田、开阡陌,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权,允许土地买卖。
②奖励耕织,重农抑商。
③统一度量衡,国家颁行了标准度量衡器。
(2)军事:奖励军功,实行按军功授爵的二十级爵制,鼓励贵族建立军功。
(3)政治①实行什伍、连坐制度。
②按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废除“世卿世禄制”。
③废除分封制,普遍推行县制。
④社会习俗:“塞私门之请”,移风易俗;禁止父子兄弟共居,推行“分异”令。
3.影响-—“商鞅虽死,秦法未败”(1)积极影响①政治上: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健全了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开始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②经济上:改变了旧有的生产关系,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这就激发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秦国的农业生产.③军事上:奖励军功,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为秦国的战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2)消极影响①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刑法严苛。
②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
③未与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二、北魏孝文帝改革1.背景——智者的选择(1)社会矛盾①北魏统治腐败,徭役赋税繁重,人民起义不断,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尖锐。
②统治阶级内部危机四伏。
(2)有利条件①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结束了北方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古代改革专项训练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古代改革专项训练题(含答案)一、材料解析题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恩格斯说:“梭伦揭开了一系列所谓政治革命”,为当时的旧体制注入了私有财产这一全新的因素。
由此,“国家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按照他们的地产的多寡来规定的,于是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体也就日益遭到排斥.氏族制遭到了新的失败”。
材料二我瞩目凝视,而悲哀充溢着我的心;这爱奥尼亚最古老的地方竞至陷于绝境……你们这些财物山积,丰衣足食而且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静;应当节制你们傲慢的心,使它谦逊,不要以为要什么就有什么,我们绝不会永远服从……——梭伦材料三所有债务一笔勾销。
这项决定被称为“解负令”;取消(六一制)土地上的标记,土地回归农民所有……然而,雅典亟需改革的这个事实显示出,拥有土地的贵族彻底掌控整个国家的命运,梭伦认为务须截断贵族世家对整个政府的控制。
——约翰·索利《雅典的民主》(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恩格斯所说的“政治革命”是什么。
恩格斯得出这一结论的论据是什么?(2)据材料二、三,概括梭伦在经济“节制”富人的措施。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梭伦在政治上“截断贵族世家对政府控制”的创新举措和主要目的。
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商鞅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
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材料三: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史记•李斯列传》请回答:商鞅变法的理论基础是什么?据材料二说明,变法法令推行的原因是什么?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专题训练(附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专题训练注:答卷卷面要求(1)格式规范:首先,写明关键词;其次,根据要求(答案来源、语言要求、要点分值)组织答案;第三,按照设问要求,一一对答;段落化(一问一段)、序号化(要体现要点层次)。
(2)书写规范:书写工整、字迹清晰;标点规范;历史术语;要点化、简洁化。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自汉文帝改革刑制以来,宫刑时用时废。
……秦汉以来缘(连)坐的范围甚广,特别是出嫁女既随夫家受诛,又随父家受戮。
曹魏时期所定新律缩小了缘坐的范围,并开缘坐不及出嫁女的先例。
南朝《梁律》进一步缩小缘坐的范围,创缘坐妇女免处死刑的先例。
……曹魏《新律》将法定刑确定为死、髡、完、做、赎、罚金、杂抵罪七种。
《北魏律》规定了死、流、宫、徒、鞭、杖六种法定刑,《北齐律》承其后,最终确立了死、流、徒、鞭、杖五刑。
这一时期的刑法制度改革,为隋唐以后封建五刑的定型奠定了基础。
从北魏、北齐开始,流刑已成为一种法定刑作为死刑与徒刑的中间刑,填补了自汉文帝以来死刑与徒刑之间的差等。
北周又将流刑按里程分为五等,使流刑更为规范化。
——摘编自李超《中国法制史习题集》(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刑法制度改革的原因。
(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刑法制度改革的特点及影响。
(9分)2.(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清末书院的改革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整顿、改良旧书院:主张裁减旧的诗文词章之学,在保证传统的经史之学的基础上,“兼习算学,凡天文、地舆、农务、兵事,与夫一切有用之学,统归格致之中,分门探索,务臻其奥”。
(二)另建新型书院:如上海格致书院,聘请西方学者教授格致之学(即自然科学技术),后分为矿务、电务、测绘、工程、汽机、制造六学,学生可任取某学,逐次讲习。
(三)将旧书院改造为新式学堂:始于1896年刑部侍郎李端菜在《请推广学校折》中建议:“令每省每县各改其一院,推广功课,变通章程,以为学堂。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专题练习题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练习题(一)1.(15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当梭伦一成为局势的领导者的时候,他就禁止以人身为担保的借贷,一举而永远地解放了人民,他又制订法律,下令取消公私债务,其法案曾以“解负令”闻名,意即人民卸下他们的负担……他仿照以前人民的分等,按财产估价把人民分作四个等级……指定以相应的官职……梭伦规定.国家的官职应先由各部落分别投票预选候选人,然后就从这些候选人中抽签选举……梭伦又创立了一个四百人议会。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材料二我们为有这样的政体而感到喜悦。
我们不羡慕邻国的法律,因为我们的政体是其他国家的楷模,而且是雅典的独创。
我们这个政体叫做民主政体。
它不是为少数人,而是为全体人民。
无论能力大小,人人都享有法律所保障的普遍平等,并在成绩卓著时得享功名,担任公职的权利不属于哪个家族,而是贤者方可为之。
家境贫寒不成其为障碍。
无论何人,只要为祖国效力,都可以不受阻碍地从默默无闻到步步荣升。
——伯利克里《论雅典之所以伟大》(1)有人说,梭伦改革兼具革命性和“中庸式”,请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说明。
梭伦改革对雅典的民主政治有何积极影响?(7分)(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伯利克里所言“家境贫寒不成其为障碍”的原因有哪些?从梭伦和伯利克里的成功中你有何启示?(8分)2.(1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第一而且是最重要的是禁止以人身为担保的借贷,第二是任何人都有自愿替被害人要求赔偿的自由,第三是向陪审法庭申诉的权利,这一点据说是群众力量的主要基础,因为人民有了投票权利,就成为政府的主宰了。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材料二梭伦揭开了一系列所谓政治革命,……的确,一切所谓政治革命,从头一个起到末一个止,都是为了保护一种财产而实行的,都是通过没收(或者也叫作盗窃)另一种财产而进行的。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材料三最重要的是,梭伦使城市事务与普通自由民的切身利益联系起来。
历史人教版高中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历史选修1阶段测试题
高二历史三月月考范围专题1——专题7命题:张琼森审题:朱志勇第一部分(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计60分。
)1.早期(公元前7世纪)雅典城邦的贵族政治()A.实质上是君主专制 B.贵族可以任意处死平民C.实质上是少数贵族的集体统治 D.妨碍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建立2.公元前4世纪一位雄辩家曾说:“德拉古的法律,不是用墨水写的,而是用血写的。
”它是在说明()A.《德拉古法典》是用严刑峻法来维护贵族的利益B.《德拉古法典》的制订过程充满了血腥与斗争C.《德拉古法典》在实施中遭到平民和工商业奴隶主、贵族强烈反对D.《德拉古法典》没有任何进步意义3.梭伦堪称雅典第一个平民领袖,主要是因为()A.建立了集体统治的法制原则B.形式上承认雅典公民的平等权利C.创立了最早的抽签选举法D.开创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完善时代4.商鞅变法中,最能体现中央集权制萌芽的措施是()A.废井田,开阡陌 B.奖励军功 C.废除“世卿世禄制” D.建立县制5.《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族多怨望”。
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A.废井田,开阡陌 B.奖励军功 C.建立县制D.禁止弃农经商6.商鞅变法中“废井田,开阡陌”措施主要适应了哪些阶级或阶层的要求()①新兴地主阶级②自耕农阶级③奴隶主阶级④商人阶层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7.商鞅在秦国变法,“商君虽死,秦法未败”。
造成这一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秦孝公大力支持变法 B.变法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势力C.变法得到新兴地主阶级的拥护 D.变法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8.商鞅变法得措施中对后世有消极影响的是()①重农抑商②“燔诗书而明法令”③奖励军功④废除井田制⑤实行连坐法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⑤ C.①②③⑤ D.②④⑤9.北魏实行均田制的最大影响是()A.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B.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C.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D.巩固北魏的统治10.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是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宝库。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古代改革专项训练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古代改革专项训练题(含答案)一、材料解析题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恩格斯说:“梭伦揭开了一系列所谓政治革命”,为当时的旧体制注入了私有财产这一全新的因素。
由此,“国家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按照他们的地产的多寡来规定的,于是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体也就日益遭到排斥.氏族制遭到了新的失败”。
材料二我瞩目凝视,而悲哀充溢着我的心;这爱奥尼亚最古老的地方竞至陷于绝境……你们这些财物山积,丰衣足食而且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静;应当节制你们傲慢的心,使它谦逊,不要以为要什么就有什么,我们绝不会永远服从……——梭伦材料三所有债务一笔勾销。
这项决定被称为“解负令”;取消(六一制)土地上的标记,土地回归农民所有……然而,雅典亟需改革的这个事实显示出,拥有土地的贵族彻底掌控整个国家的命运,梭伦认为务须截断贵族世家对整个政府的控制。
——约翰·索利《雅典的民主》(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恩格斯所说的“政治革命”是什么。
恩格斯得出这一结论的论据是什么?(2)据材料二、三,概括梭伦在经济“节制”富人的措施。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梭伦在政治上“截断贵族世家对政府控制”的创新举措和主要目的。
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商鞅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
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材料三: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史记•李斯列传》请回答:商鞅变法的理论基础是什么?据材料二说明,变法法令推行的原因是什么?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高中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模块测试(一)
152301.公元前594 年,鲁国推行“初税亩” ,同一年梭伦当选为雅典执政官,也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对这两次改革认识正确的是A.都推动了两国社会形态的更替B.都打破了贵族垄断仕途的局面C.都有利于新的社会阶层力量发展D.都促进了中西文明的交流融合2.梭伦改革确定财产等级制、商鞅变法中奖励军功,其共同的作用是A.强化了君主的权力B.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C.打破了贵族世袭特权D.奠定了民主政治基础3.我国古代变法在性质上一般有以下几种。
其中商鞅变法属于( )A.奴隶社会内部富国强兵的改革B.少数民族学习汉族文化的改革C.改变了社会性质的改革D.封建社会内部的自我调整4.恩格斯说:“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体也就日益遭到排斥;氏族制度遭到了新的失败。
”下列改革中能证明此观点的是①商鞅变法②王安石变法③梭伦改革④俄国农奴制改革A.①④B.②④C.②③D.①③5.史学家钱穆曾评价中国古代某一土地政策:“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准。
”符合此评价的是A.井田制B.土地私有制C.均田制D.方田均税法6.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产生了深刻的社会影响,从社会进程的发展来看,其最主要的表现是A.改变了单一的生活方式B.促进了封建化进程C.增强了国家的综合国力D.加速了民族间的融合7.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相似之处有A.改革取士之法B.改变土地所有制C.重视农业生产D. 限制旧贵族权力8.改革推动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
下列变法措施与评价对应准确的是A.AB.BC.CD.D9.下列改革中措施与结果对应正确的一组是A.北魏实行三长制度——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B.王安石推行募役法——抑制了地主土地兼并C. 明治政府殖产兴业——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度D.戊戌变法广开言路——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10.在某些地方,尤其是俄罗斯、中国和日本,改革者们试图通过改革来改变现状,期待能够利用国民高涨的热情建立一个民族国家,并通过它来重新构建社会,提高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
高考试题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解析版)
24. 司马迁著《史记》时,文献关于黄帝的记述内容不一甚至荒诞,有人据以否宁黄帝的真实性。
司马迁游历各地,常常遇到人们传颂黄帝的事迹。
有鉴于此,他从文献中“择其言尤雅者”编成黄帝的事迹列于本纪之首。
这一撰述过程表明A.《史记》关于黄帝的记录准确可信B.传说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历史真实C. 历史文献记录应当与口头传说相印证D. 最完整的历史文本记录的历史最真实25.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
据此可知宋代A.中央集权弱化B.流民问题严重C.土地兼并缓和D.自耕小农衰退26.明朝有人描述在广东大灰岭所见:“盖北货过南者,悉皆金小轻细之物:南货过北者,悉皆盐铁粗重之类。
过南者月无百驮,过北者日有数千。
.这表明当时A. 岭南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北方B. 岭南是商人活动的主要地区C. 以物易物是商贸的主要方式D.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27.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
”这表明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28.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
”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A.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B.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C.正确评断了历史人物D.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29. 1877年,清政府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
此后,又在美国旧金山、日本横滨、神户、大阪及南洋华侨聚居的商埠设立了领事馆,这反映了清政府A. 力图拜托不平等条约的约束B. 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C. 逐步向近代外交转变D. 国际地位得到提高30.抗日战争期间,湖北省政府曾发布《湖北省减租实施办法》,在农村推行“减租”为内容的土地改革并取得一定成效,但未得到国民党中央的肯定。
2018版高考历史(人教版)总复习检测 选考部分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含答案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一、古代中国的改革1.商鞅变法(1)时间:公元前356年。
(2)背景:战国时期,秦国落后于六国,秦孝公为富国强兵,任用商鞅实行变法。
(3)内容①经济上: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
②政治上: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普遍推行县制;制定秦律;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
③思想上:‚燔诗书而明法令‛。
(4)影响和评价: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较为彻底的一次改革运动,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2.北魏孝文帝改革(1)背景:为了缓和社会矛盾,促进北魏社会的发展,孝文帝实行改革。
(2)内容①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推行均田制和新的租调制;设立三长制,健全县以下地方基层政权。
②迁都洛阳。
③推行汉化政策和移风易俗,促进民族融合。
(3)影响和评价①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②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进程。
③加快了民族融合的进程,为结束分裂重新统一奠定了基础。
3.王安石变法(1)时间:1069年。
(2)背景: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造成冗官、冗兵和冗费,形成积贫积弱局面,引起严重的社会危机。
(3)内容①理财之法:推行均输法、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市易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
②强兵之法:整顿军队,推行保甲法、将兵法、保马法,设军器监等。
③取士之法:改革科举制度,整顿太学,唯才用人等。
(4)影响和评价①增加了政府收入。
②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③一定程度上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
二、近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1.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1)背景①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充分暴露了农奴制的弊端。
(2)内容①颁布“二一九法令”,废除农奴制。
②实行司法改革和地方自治改革。
③进行教育、军事方面的改革。
(3)影响①积极影响:废除农奴制,是俄国向近代化迈进的重要步骤。
②消极影响: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2.日本明治维新(1)背景①明治维新之前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封建落后。
(完整版)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综合检测附答案解析
博州蒙古中学选修一期末综合检测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 座号:_______时间:_______成绩: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1.梭伦说:“我赋予人民恰如其分的崇高地位,未曾剥夺他们的荣誉,也未曾给予过多的尊荣,权势之士因为财富遭受嫉妒,我保护他们免受一切危厄,我坚持立场,不偏不倚,不允许任何一方恃强凌弱。
”为此,他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 )A.按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B.设立五百人会议C.实行“公职津贴制”D.确立陶片放逐法2.北魏孝文帝实行均田制,其主要特点是 cA.政府分配的土地全部归农民所有B.国家将土地分成小块出售给农民C.耕种国家土地的农民需承担国家的租税役D.限制地主土地兼并、保证农民和政府用地3.公元前338年,秦惠文王听信谗言抓捕商鞅。
商鞅在逃亡中投宿旅店遭到拒绝,理由是“商君定有法律,谁让没有凭证的旅客住宿,谁就要连坐。
”商鞅只得黯然离去。
这则故事说明 dA.变法最终失败 B.法治代替人治C.变法违背民意 D.变法深入人心4.19世纪末,维新变法从一种思潮迅速发展为一场政治运动,其关键是( c )A.维新派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顺应历史潮流B.维新派争取了光绪皇帝和袁世凯的支持C.维新派把维新变法与救亡图存结合起来D.维新派得到了爱国志士和知识分子的拥护5.某班同学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开展研究性学习,他们拟定了以下研究题目。
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d A.《孔子办学:谱写古代教育新篇章》B.《诸子百家:筑就中华民族的精神》C.《铁犁牛耕:一场静悄悄的革命》D.《商鞅变法:开创大秦帝国的百年基业》6.王安石变法在科举制度方面的措施有 d①废除明经诸科②设置医学、武学等专门学校③进士科不考诗赋④依照才能、品德来选拔官员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7.据《文献通考》记载:“(宋)太祖、太宗平一海内,惩累朝藩镇跋扈,尽收天下劲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内外相维,上下相制,等级相轧,……是以天下晏然,逾百年而无犬吠之惊,此制兵得其道也。
历史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复习资料附答案
2019历史高考选修复习资料精编宁县二中姓名班级一、改革的分类◎从程度看:一种是在不触动根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局部的调整;一种是对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彻底的改革,导致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从内容看:政治改革、经济改革、军事改革、文化改革。
◎从性质看:奴隶制改革、封建制改革、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
A.奴隶制改革:梭伦改革B.封建性质的改革(1)确立封建制度:商鞅变法(2)挽救危机、自我完善:王安石变法、洋务运动(3)少数民族学习先进制度文化(兼有确立封建制度和民族融合性质):北魏孝文帝改革C.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1)思想文化领域:欧洲宗教改革(2)确立资本主义: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中国戊戌变法(3)巩固资产阶级统治:美国罗斯福新政D.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中国的改革开放二、中国古代改革的一般原因1、落后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或社会发展趋势2、面临统治危机,抑制土地兼并,缓和阶级矛盾,增加财政收入,实现富国强兵,发展经济,增加财政收入的需要。
3、旧制度、习俗、思想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少数民族为吸收汉族的先进制度和文化,加速本民族封建化进程的需要。
4、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三、中国古代改革的一般内容1、政治上:整顿吏治,严明法纪,惩治贪官污吏,重用人才,完善中央集权制度。
2、经济上:减免赋税,开垦荒地,兴修水利,劝课农桑,发展农业,改革土地制度,赋税制度3、文化上:学制改革,重视文教,加强思想控制.4、军事上:整顿军制,严明军纪,增强战斗力,集中军权。
四、中国古代改革的影响适应历史发展潮流,解决存在的问题(土地兼并,人民赋税沉重等)实现富国强兵,缓和阶级矛盾,增加财政收入,巩固(奴隶、封建)统治,促进经济(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
五、中国古代改革的一般实质;确立或调整生产关系。
六、决定改革成败的一般原因1、是否顺应历史发展趋势。
(完整word版)高考试题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解析版)
高考选修真题分类汇总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 (上海历史卷, 16)“1895年, 适逢甲午惨败, 日本逼签条约, 在北京应试的康有为等人联络各省官员上书光绪帝, 要求拒签条约, 变法图强, 史称公车上书。
”文中错误的表述是A. 领导人B. 时间C. 参加者D. 地点答案: C 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联络的是各省的“会试举人”。
2.(上海历史卷, 17)明治维新时期, 西服流行的同时, 和服被当作最华丽的礼服保留下来;酒吧多起来了, 茶室依然是人们的精神净地;西洋歌剧开始唱响, 能剧和歌舞伎也在走向兴盛。
这反映了当时的日本A. 用西方文明提升国民的知识水平B. 引进西方文化以巩固统治C. 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多元共存D. 西方文明占据主导地位答案:C 传统服饰“和服”与西服、酒吧与茶室、西洋歌剧与传统歌舞伎都能见到, 说明当时的日本是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并存。
3.(江苏历史卷, 25A)【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北宋年间, 面对严峻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 以王安石为首的有识之士在范仲淹“精贡举”的基础上, 为实现富国强后的目的, 就如何选拔、培养国家急需人才, 展开了激烈的急论。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范仲淹)国家专以词赋取士, ……求有才有识者, 十无一二。
况天下危困乏人如此, 固当教以经济之业, 取以经济之才, 庶可救其不逮。
——[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四十三材料二 (苏轼)自唐至今, 以诗赋为名臣不可胜数, 何负于天下, 而必欲废之?(王安石)今人材乏少, 且其学术不一, ……朝廷欲有所为, 异论纵然, 莫肯承听, 此盖朝廷不能一道德故也。
故一道德, 则修学校, 欲修学校, 则贡举法不可不举。
……今以少壮时正当讲求天下正理, 乃闭门学作诗赋, 及其入官, 世事皆所不习, 此乃科法败坏人才。
(司马光)神宗罢赋、诗及诸科, 专用经、义、论、策、此乃复先王令典, 百世不易之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古代改革题目训练(内容
影响类)
1.材料:“管仲相齐,以“法者天下之至道也,圣君之实用也”为指导思想...把国都划分为六个工商乡和十五个士乡,共二十一个乡。
十五个士乡是齐国的主要兵源。
齐桓公自己管理五个乡,上卿国子和高子各管五个乡,于是全国形成统一的整体。
规定国都中五家为一轨,每轨设一轨长。
十轨为一里,每里设里有司。
四里为一连,每连设一连长。
十连为一乡,每乡设一乡良人,主管乡的军令。
战时组成军队,每户出一人,一轨五人,五人为一....二千人为一旅,由乡良人带领,闲时务农,战时出征,这种寓兵于农的政策。
根据土地的好坏不同,以征收多少不等的赋税。
这样使赋税负担趋于合理,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
又规定国家铸造钱币,发展渔业、盐业,鼓励与境外的贸易,齐国经济开始繁荣起来。
摘编自卢泰然《管仲治理齐国的道和术》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管仲改革的主要内容。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管仲改革的历史影响。
(9分)
参考答案
(1)行政方面,划分和整顿行政区划及机构;军事方面,层层编伍,寓兵于农;经济方面,实行“相地而衰征”的土地税收政策,统一货币,发展渔盐之利。
(2)影响:
1.促使齐国经济繁荣,为齐桓公称霸诸侯奠定坚实基础;
2.加速井田制
的瓦解,有利于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3.其重法的思想为战国法家所继承发展。
2.材料:魏文侯当政时(公元前445年一前396年),李悝为相行变法。
主要内容有:李悝用人只问才能,不问身份,看谁对国家有功劳,就给谁禄位。
.....李悝主张派官员督责农民加紧生产,增产者赏,减产者罚。
为此必须杂种五......稷(小米)、黍(黍子)、麦、菽(大豆)、麻,充分利用空闲土地,多种蔬菜瓜果,栽树种桑,扩大副业生产。
李悝还实行平籴法,目的在于防止粮价太贵太贱,因为“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
他主张采用“取有余以补不足”的手段,“使民适足,价平而至”.一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纲要》
(1)根据材料概括李悝变法的主要内容。
(6分)
(2)根据材料评价李悝变法的作用。
(9分)
参考答案
(1)根据功劳和能力选拔官员(2分);政府鼓励生产,注意垦荒,扩大副业种植。
(2分);平籴法。
(共6分,每点2分)
(2)有利于人才选拔,加强了国家权力;(2分)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小农经济的初步形成;(3分)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2分)使魏国成为战国初期强国。
(2分)
分析:
(1)第一问,此问题需要学生读懂材料内容,材料内容很直白,但需要学生有高度概括的能力,材料中的内容“李悝用人只问才能,不问身份,看谁对国家有功劳”表明李悝变法的一个内容,这也是与当时的社会变革相关的,是与李悝所生活的时代背景相关的。
材料中注重农业发展的内容也很明确。
(2)第二问,这一问要依据第一问的答案来逐-分析得出结论。
李悝变法内容中影响最大的应该是依据才能和功劳选拔官员,这与春秋战国时期之前的血缘政治的局限性有直接的关系,也正是分封宗法制即将崩溃的一个重要表现,是符合历史潮流发展的。
注重农业发展在当时生产力低的情况下是可以稳定社会秩序,有利于魏国经济的发展与国力的增强。
3.材料:霍光的重要历史功绩是废去昌邑王,确定(汉)宣帝继位。
这是保证西汉社会继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决策。
宣帝地节二年(公元前68年),霍光卒。
宣帝始亲政事,“励精为治”,号为“中兴”君王。
汉宣帝时期是西汉盛世的继续,实行武帝末年以来罢兵力农、“思富养民”的政策。
宣帝于本始元年至神爵四年(公元前73~前58年),曾七次下诏征召人材。
又先后诏令安置流民、减免田赋、减低盐价和赈济灾民,还一再派遣使者或丞相、御史的属官,到各地查处执法不公、擅兴徭赋、出入人罪的不法官吏,考查地方官治绩。
被称为“枢机周密,品式备具,上下相赞”。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汉宣帝“励精为治”的变革举措。
(8分)
(2)根据材料,分析指出汉宣帝变革举措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7分)
参考答案:
(1)举措:推行和平政策;发展农业生产;继承“休养生息”政策;重用人才;整顿吏治。
(答出四点即可得8分)
(2)影响:促进了汉朝经济的持续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缓和了国内民族矛盾;形成“宣帝中兴"局面。
(7分)
解析:本题以汉宣帝变革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第(1)问变革举措可从材料“罢兵力农”“思富养民”“征召人材”“减免田赋”“查....不法官吏”等有效信息加以概括。
第(2)问回答“影响”可紧扣,上述变革举措,从“社会发展”角度(可细分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内安定等)组织答案。
4.材料:汉光武帝首先妥善安置功臣减小改革的阻力,然后命令后族、宫戚“不得封侯与政”,重申“阿附藩王之法”收捕诸王宾客;重视人才选拔,沿用察举制,颁布了“四科取士”的诏书。
公元39年,下令在全国“度田”即丈量土地,引起了一场大规模的地方骚乱。
光武帝用镇压和分化相结合的手段平息了叛乱。
汉明帝令外戚、阴、邓等家互相纠察,穷治楚王刘英;建武6年裁并了400多县约占三分之一,吏职减损,十置其一;文书调役、务从简寡,至乃十存一焉。
中央兵减至2500人,废郡国都尉都试制度;改变王莽时期机构乱置的做法,加强原有秘书机要机构尚书台的事权,削弱了宰相三公(太尉、司徒、司空)权势,君主集权因此而强化。
经过汉光武帝和汉明帝长达几十
年的改革,东汉初年的政治、经济大为改观,史称“光武中兴”
摘自翦伯赞《秦汉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东汉初年改革的内容。
(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东汉初年改革的作用。
(6分)
参考答案
(1)协调各方利益,打击外戚、藩王等;精兵简政、裁撤机构、冗员;削弱宰相三公的权力,增加尚书台的决策权;重视选拔人才,沿用察举制;丈量土地,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2)加强了中央集权和君主权力;扩大了统治基础,有利于政权的稳定;有利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稳定小农制经济和打击地方豪强势力;促进东汉王朝迎来了“中兴”的局面。
解析(1)材料关键信息“汉光武帝首先妥善安置功臣减小改革的阻力,然后命令后族、宫戚'不得封侯与政’,重申'阿附藩王之法'收捕诸王宾客”重视人才选拔,沿用察举制,颁布了‘四科取士'的诏书”“下令在全国'度田’即丈量土地,引起了一场大规模的地方骚乱。
光武帝用镇压和分化相结合的手段平息了叛乱“汉明帝令外戚、阴、邓等家互相纠察,穷治楚王刘英;建武6年裁并了400多县约占三分之一,吏职减损,十置其一;文书调役、务从简寡,至乃十存一焉。
中央兵减至2500人,废郡国都尉都试制度;改变王莽时期机构乱置的做法,加强原有秘书机要机构尚书台的事权,削弱了宰相三公(太尉、司徒、
司空)权势,君主集权因此而强化”,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东汉初年改革的内容。
(2)材料关键信息“重视人才选拔”“君主集权因此而强化”东汉初年的政治、经济大为改观,史称光武中兴”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出东汉初年改革的作用。
5.材料:开皇初年,隋文帝力矫北周末年“用法深重”“诛杀无度”的弊政,命高颍、郑译、杨素、裴政等修订刑律。
...废除了前代的枭首、輾裂及鞭刑,还废除了大棒、束杖、车辐、鞅底、压踝、杖桄等讯囚酷法。
民有枉屈,县若不理,可以逐级上诉至朝廷,凡属死罪,都应上报朝廷,“三奏而后决”,以昭慎重。
开皇三年,隋文帝根据刑部的奏报,认为犯罪人数还很多,乃因刑律太严。
命苏威、牛弘等再定新律,删去死罪八十一条、流罪一百五十四条、徒杖等罪一千多条,从此“刑网简要,疏而不失”。
一一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隋文帝刑律改革的主要内容。
(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文帝刑律改革的意义。
参考答案
(1)修订刑律,废除了一些严酷的刑法;慎判死罪,由中央审定后才能判罪;宽省刑罚,删减死罪、流罪等条文。
(2)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和稳定社会秩序;有利于巩固隋初的政治统治;体现了关注生命的人文性,影响了后世的法律制度。
解析(1)本小问的内容,依据材料“命高颍、郑译、杨素、裴政等修
订刑律。
.....废除了前代的枭首、輾裂及鞭刑,还废除了大棒、束杖、车辐、鞅底、压踝、杖桄等讯囚酷法”可以得出修订刑律,废除了一些严酷的刑法;“民有枉屈,县若不理,可以逐级上诉至朝廷,凡属死罪,都应.上报朝廷,三奏而后决,以昭慎重”可以得出慎判死罪,由中央审定后才能判罪;“命苏威、牛弘等再定新律,删去死罪八十一条、流罪一百五十四条、徒杖等罪一千多条,从此刑网简要,疏而不失”可以得出宽省刑罚,删减死罪、流罪等条文。
(2)本小问的意义,依据材料和第一问的内容,结合所学可.知,意义是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和稳定社会秩序;有利于巩固隋初的政治统治;体现了关注生命的人文性,影响了后世的法律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