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第一章考试必背知识点(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资料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资料

人教版8年级物理第一章声现象1、声音的发生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不是所有振动发出的声音都能被人耳听到。

2、声间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1)声音要靠一切气体,液体、固体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

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面对面交谈,也需要靠无线电,那就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来说,固体>液体>空气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大约是340 m/s3、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

因此声音必须被距离超过17m的障碍物反射回来,人才能听见回声。

低于0.1秒时,则反射回来的声间只能使原声加强。

利用回声可测海深或发声体距障碍物有多远。

4、乐音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乐音。

乐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近有关。

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音色。

用来分辨各种不同的声音。

5、噪声及来源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6、声间等级的划分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30dB—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7、噪声减弱的途径可以在声源处(消声)、传播过程中(吸声)和人耳处(隔声)减弱第二章光现象1、光源: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光源2、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大气层是不均匀的,当光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时,光线发了了弯折(海市蜃楼、早晨看到太阳时,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星星的闪烁等)3、光速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V = 3×108 m/s,在空气中的速度接近于这个速度,水中的速度为3/4V,玻璃中为2/3V4、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可解释许多光学现象: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等5、光线光线: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即沿光的传播路线画一直线,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光线是假想的,实际并不存在)6、光的反射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的交界面时,一部分光返回原来介质中,使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反射7、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归纳为:“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理解:由入射光线决定反射光线,叙述时要“反”字当头发生反射的条件: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处:入射点;结果:返回原介质中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当入射角为零时,反射角也变为零度8、两种反射现象镜面反射:平行光线经界面反射后沿某一方向平行射出,只能在某一方向接收到反射光线(反射面是光滑平面)漫反射:平行光经界面反射后向各个不同的方向反射出去,即在各个不同的方向都能接收到反射光线(反射面是粗糙平面或曲面)注意: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9、在光的反射中光路可逆10、平面镜对光的作用(1)成像(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1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2)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和物到镜的距离相等理解: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是以镜面为轴的对称图形,即平面镜是物像连线的中垂线。

(人教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早读晚默同步必背知识清单(背诵版)

(人教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早读晚默同步必背知识清单(背诵版)

第一单元机械运动必背知识清单01单位与单位换算一、【长度单位与单位换算】1.长度单位(1)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

(2)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2.单位换算(1)1km=103m=106mm=109μm=1012nm。

(2)1m=10dm=100cm。

二、【时间单位与单位换算】1.时间单位(1)国际单位是秒,符号s。

(2)常用单位有:小时(h)、分钟(min)。

2.单位换算1h=60min,1min=60s,1h=3600s。

三、【速度单位与单位换算】1.速度单位(1)国际单位是米每秒,符号m/s。

(2)常用单位有:千米每小时(km/h)。

2.单位换算1m/s=3.6km/h。

必背知识清单02基本概念一、【机械运动】1.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2.描述物体运动时,选做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二、【运动快慢】2.速度:物理学上,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3.匀速直线运动:做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不变的运动。

4.平均速度:物体运动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叫这段路程上(或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必背知识清单03知识点一、【长度与时间的测量】1.长度测量工具:皮尺、刻度尺、三角板、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

2.时间测量工具:钟表、手表、停表等。

3.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4.使用停表测量时间(1)看清停表的量程与分度值。

(2)停表的读数=分针读数+秒针读数。

2.运动图像(1)路程图像:路程随时间的变化图像叫路程时间图像(s-t 图像),纵坐标表示路程(s),横坐标表示时间(t),图像表示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

如果是图像是一条直线,表示物体做,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

水平直线(平行于横轴),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不是水平直线,表示物体做变速运动,乙物体的速度越来越大(加速运动),丙物体的速度越来越小(减速运动)。

4.平均速度测量第二单元声现象必背知识清单01基本概念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源:物理学中,把正在振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总结初二上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一、参照物(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二、机械运动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3、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1)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2)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采用: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3)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采用: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实际问题中多用这种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也采用这种方法描述运动快慢。

4、分类(根据运动路线):(1)曲线运动;(2)直线运动Ⅰ匀速直线运动:A、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计算公式:v=s/t变形t=s/v,s=vtB、速度单位:国际单位制中m/s运输中单位km/h两单位中m/s单位大。

换算:1m/s=3.6km/h 。

人步行速度约1.1m/s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人匀速步行时1秒中运动1.1m直接测量工具:速度计速度图象: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机械运动Ⅱ变速运动:A、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B、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求某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必须找出该路程及对应的时间)C、物理意义: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D、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方法:用刻度尺测路程,用停表测时间。

从斜面上加速滑下的小车。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重点知识点复习完整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重点知识点复习完整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重点知识点复习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第一章机械运动(常考点)第一节1、长度单位km、m(国际单位)、dm、cm、mm、um、nm(复习进率及单位换算)2、长度测量:刻度尺使用方法:三看(看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五会(选、放、看、读、记)3、时间单位:h、min、s(复习进率及单位换算)4、时间的测量:秒表、停表(的读数)5、区别误差与错误第二节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位置改变(关键抓住五个字“位置的变化”)2.运动的描述参照物:描述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选定的标准物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选不同的参照物,对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3.运动的分类匀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保持不变;变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改变。

4.比较快慢方法:时间相同看路程,路程长的快;路程相同看时间,时间短的快5.速度(常考点)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v=s/t速度单位:m/s、km/h;关系:1m/s=3.6km/h;1km/h=1/3.6m/s(单位换算)6.匀速直线运动特点:任意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公式:v=s/t速度与时间路程变化无关7.描述运动的快慢平均速度物理意义:反映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快慢公式:v=s/t8平均速度的测量(常考点)原理:v=s/t工具:刻度尺、秒表需测物理量:路程s;时间t注意:一定说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9.路程时间图像速度时间图象第二章声现象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常考点)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3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人教版第一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1.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2. 频率:(频率是用来描述物体在单位时间内完成振动次数的一个量)单位:赫兹,简称赫,用符号Hz表示。

3. 音调:(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在20Hz~20000Hz范围内。

超过这个范围的叫超声波和次声波,人耳都听不见。

二、声音的传播1. 介质:一切固体、液体、气体物质都能传播声音,一般情况下,固体传声效果好。

2. 声波:声源体发生振动,在空间传播时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声音称为声波。

3. 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大的障碍物表面使声波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三、信息的利用-声能传递信息:例如:军事上用来判断敌情;医疗方面:医生检查病情的听诊器;古代中医通过“望、闻、问、切”检查病人。

四、声音的防止-声能传递能量:例如:飞机场附近会安装一种设备来减弱噪声的利用--消声;大雪过后留下一层雪白的雪衣地球越来越纯洁,但是古代就没有办法了:(陨石)降临时会产生超声波来能量,会将人们的房子给烧掉。

第二章光现象一、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二、光的传播1. 光线: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用箭头标明光的方向性。

三、光的反射1. 镜面反射:平行光线射到光滑的反射面上时,反射光仍然被平行的射出去。

例如镜面、平静的水面及光滑的金属表面都发生镜面反射。

2. 漫反射:平行光线射到凹凸不平的表面上,反射光线向四面八方反射。

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由于漫反射的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不能集中光线,如果将同一束平行光通过棱镜发生折射后就会变成不同颜色的光。

四、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连线镜面与入射光线成轴与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

五、光的折射1.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我们常见的现象有插入水中的筷子、看到水中的鱼、凸透镜成像等。

人教版八上物理知识点总结背记版

人教版八上物理知识点总结背记版

以下是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背记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第一章:声现象1.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3. 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20000Hz。

4. 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5. 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6. 音色是指声音的特色,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同。

7. 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和休息的声音,以及在物理学中指不规则、难听刺耳的声音。

8. 防治噪声污染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接收处进行。

9. 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的传播需要介质。

第二章:光现象1.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约为3X10的8次方m/s。

2. 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可解决许多光学问题:可测距离,可分得大。

3. 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可解决许多光学问题:可测距离,可分得大;可测角大;可量周长;可计算面积等。

4. 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可解决许多光学问题:可测距离,可分得大;可测角大;可量周长;可计算面积等。

5. 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可解决许多光学问题:可测距离,可分得大;可测角大;可量周长;可计算面积等。

6. 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可解决许多光学问题:可测距离,可分得大;可测角大;可量周长;可计算面积等。

7. 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可解决许多光学问题:可测距离,可分得大;可测角大;可量周长;可计算面积等。

8. 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可解决许多光学问题:可测距离,可分得大;可测角大;可量周长;可计算面积等。

9. 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可解决许多光学问题:测量微小长度和距离(如测量操场、教室、篮球场的长和宽);测量角(如测量角度、体温计);测量质量(如测量金属球的质量);测量长度(如测量书本的长和宽)。

10. 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可解决许多光学问题:测量微小长度和距离(如测量操场、教室、篮球场的长和宽);测量角(如测量角度、体温计);测量质量(如测量金属球的质量);测量长度(如测量书本的长和宽)。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重点知识点整理(1-11章)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重点知识点整理(1-11章)

八年级物理重点知识点整理第一章机械运动1、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测量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1)使用前先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2)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3、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4、减小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5、误差与错误的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而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6、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7、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8、速度的计算公式:1m/s=3.6km/h第二章声现象9、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10、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1、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

15℃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

12、声音的三个特性是:音调、响度、音色。

(音调与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13、控制噪声的途径:防止噪声的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14、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 dB;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 dB。

15、声的利用:(1)传递信息:例如声呐、听诊器、B超、回声定位。

(2)传递能量:例如超声波清洗钟表、超声波碎石。

第三章物态变化16、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17、使用温度计前应先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18、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要等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19、物态变化:(1)熔化:固→液,吸热(冰雪融化)(2)凝固:液→固,放热(水结冰)(3)汽化:液→气,吸热(湿衣服变干)(4)液化:气→液,放热(液化气)(5)升华:固→气,吸热(樟脑丸变小)(6)凝华:气→固,放热(霜的形成)20、液体沸腾的条件:(1)达到沸点(2)继续吸热21、自然界水循环现象中的物态变化:(1)雾、露――――液化(2)雪、霜――――凝华22、使气体液化的途径:(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第四章光现象23、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真空中的光速C=3×108m/s。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知识点总结(人教版)精品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知识点总结(人教版)精品

1 .物理学是研究光、热、力、声、电等形形色色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2. 长度测量是最基本测量。

刻度尺是常用的测量工具。

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符号是m。

常用的长度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

3. 1 km = 1 000 m = 103 m 1 dm = 0.1 m = 10-1 m 1 cm = 0.01 m = 10-2 m1 mm = 0.001 m = 10-3 m 1 μm = 0.000 001 m = 10-6 m 1 nm = 0.000 000 001 m = 10-9 m4. 单位换算格式:500m=500×106μm=5×108μm 42cm=42×106nm=4.2×107nm5. 长度的测量工具有:刻度尺、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6. 刻度尺的使用(选、看、放、读、记)(1)正确选择刻度尺——根据测量需要选择合适的刻度尺。

(2)正确观察刻度尺——观察刻度尺的单位、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

(3)正确放置刻度尺——刻度尺尽可能靠近被测物体,不能歪斜。

(4)读数a. 读数时视线垂直被测物体和刻度尺。

b. 读数包含两部分:准确值和一位估计值。

c. 记录结果要有数值和单位。

7. 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1)平移法——适用于测圆、圆柱体的直径和圆锥体的高等。

(2)化曲为直法(软线法、轮子法)软线法:适用于测较短的曲线长度,例如地图册上的铁路线长。

轮子法:适于测较长的曲线长度,例如运动场的跑道。

(3)累计法——适用于测量纸厚,细丝直径等。

8. 时间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符号是s1h=60min 1min=60s 1ms=10-3s 1μs=10-6s9. 注意:光年是长度单位而不是时间单位10. 时间的测量工具——钟表和停表(秒表)11. 如何使用秒表先认后读: 使用秒表之前必须认清零刻度线、量程、最小分度值。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知识点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知识点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一部分:知识点一、基本概念:1、国际单位制①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单位。

②国际计量组织制定的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

③我国法定的单位采用国际单位制单位。

2、长度单位①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

②其它常见的长度单位及符号: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3、长度的测量①刻度尺是常用的测量工具。

②正确使用刻度尺会认:认清刻度尺的单位、零刻度线的位置、量程、分度值。

会选:在实际的测量中,并不是分度值越小越好,测量时应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需要达到的程度,再选择满足测量要求的刻度尺。

会放:零刻度线或某一数值刻度线对齐待测物的起始端,使刻度尺有刻度的边贴紧待测物体,与所测长度平行,不能倾斜。

会看: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尺尺面垂直。

记录的测量结果:数字:准确值+估计值。

4、时间的测量①基本工具:停表。

②时间的单位及换算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是秒(s)其他单位:时(h)、分(min)、毫秒(ms)、微秒(μs)、纳秒(ns)。

5、误差①定义:测量的数值和真实值之间必然存在的差异就叫误差。

.②误差的来源 (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测量者):1、测量时,要用眼睛估读出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数字,是估读就不可能非常准确。

2、仪器本身不准确。

3、环境温度、湿度变化。

二、重、难点重点:1、认识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和计时工具。

2、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

难点:1、长度的间接测量方法。

2、误差和错误的区别。

三、知识点归纳及解题技巧1、长度单位①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

②其它常见的长度单位及符号: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③常用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3m 1000m=10 1km=-1m 0.1m=101dm=-2m 0.01m=101cm=-3m 0.001m=101mm=-6m =0.000001m=10μ1m-9m =0.000000001m=101nm2、正确使用刻度尺会认:认清刻度尺的单位、零刻度线的位置、量程、分度值。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知识点总结一、机械运动。

1. 定义。

- 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机械运动是最简单的一种运动形式,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例如:汽车在公路上行驶、鸟儿在空中飞翔等都是机械运动。

2. 参照物。

- 概念: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在运动,必须选择另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 特点。

- 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但不能选择研究对象本身。

- 一旦选定参照物,就假定它是静止的。

- 同一物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状态可能不同。

例如:坐在行驶汽车中的乘客,若以汽车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若以路边的树木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

3.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 运动是绝对的,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

静止是相对的,我们平常所说的静止是相对于所选参照物而言的。

例如:地球同步卫星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但它相对于太阳是运动的。

二、运动的快慢。

1. 速度。

- 定义: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它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 公式:v = (s)/(t),其中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

- 单位。

-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是m/s或m· s^-1。

- 常用单位还有千米每小时,符号是km/h。

1m/s = 3.6km/h。

- 物理意义:例如某物体的速度是5m/s,表示该物体每秒通过的路程是5米。

2. 匀速直线运动。

- 定义: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 特点。

- 速度大小不变。

- 运动路线是直线。

- 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

例如:自动扶梯的运动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

3. 变速直线运动。

- 定义:物体做直线运动时,速度随时间改变的运动叫变速直线运动。

- 平均速度。

- 定义:变速运动比较复杂,如果只做粗略研究,也可以用v=(s)/(t)来计算,这样算出来的速度叫平均速度。

- 意义:表示物体在某段路程或某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归纳总结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归纳总结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归纳总结(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致辞、规章制度、策划方案、合同协议、条据文书、心得体会、职业规划、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insights, career planning,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归纳总结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归纳总结人教版阶段性的复习对于我们能更高效的学习非常的重要,那么关于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怎么学习呢?以下是本店铺准备的一些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归纳总结,仅供参考。

2024年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总结

2024年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总结

第一章 机械运动知识点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一、长度的单位1、测量的物理意义生活中,我们常常依靠眼睛、耳朵、鼻子等感觉器官去判断外界的事物;但是仅凭感觉去判断,不一定正确,更谈不上准确.如果要对物体的某些情况进行准确的定量描述,就必须用仪器来测量,为此人们发明了很多的测量仪器和工具;生活中常见的尺子、钟表等,都是我们熟悉的测量仪器或工具.2、长度的国际单位:米(m)3、其他单位:千米(k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m μ)、纳米(nm )4、换算关系:m 10km 13= m 10dm 11-= m 10cm 12-= m 10mm 13-= m 10m 16-=μm 10nm 19-=5、生活中常见的长度人头发的直径约为70m 70μ;手掌的宽度约为10cm ;课桌的高度约为0.8m 二、长度的测量1、测量工具(1)常用工具:刻度尺(带有刻度的直尺、三角尺、皮尺、卷尺等) (2)精确测量工具: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2、认识刻度尺:使用刻度尺前,要先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分度值”和“量程”3、刻度尺的使用方法(1)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或某一刻度线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2)读出两端示数,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不能仰视或俯视,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3)两端示数之差就是所测物体的长度三、时间的测量1、时间的单位(1)时间的国际单位:秒(s)(2)其他单位:小时(h)、分(min)(3)换算关系:minmin1=h1=s60602、测量时间的常用工具:秒表、停表等3、实验:用停表测量时间(1)认识停表:在表盘中认清大小表盘的分度值、分针(短指针)和秒针(长指针)、各按钮作用(开始、停止、复位等)(2)使用方法:按下开始按钮开始计时,再次按下开始按钮表针停止走动.(3)读数:先读小表盘再读大表盘,即“先分后秒”,测量时间=分针位置读数+秒针位置读数;如图停表所示的时间是4min41.9s四、误差1、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2、误差产生的原因(1)测量人的估读(2)测量工具的精确度(3)测量的方法3、减小误差的方法(1)选用合适的、精密的测量工具(2)多次测量求平均值(3)改进测量方法4、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只能尽量减小.知识点二:运动的描述一、机械运动1、定义: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称为机械运动;除了机械运动,运动还有多种形式,如微观世界的分子、原子的运动,电磁运动,生命运动等.2、判断机械运动的方法机械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在的;判断物体是否做机械运动的依据就是看这个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有没有位置变化;如果有,我们就说这个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在做机械运动.二、参照物1、定义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时,所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如果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了变化,就说明它是运动的;如果没有变化,就说明它是静止的.2、参照物选取的规则(1)认为参照物是不动的(2)参照物可以任意选取(3)参照物的选取要根据需求来选择,尽量使研究问题简单,易于描述.(4)不能选取研究对象本身为参照物(5)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能不同.(6)通常选取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照物,一般不加以说明.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1、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静止;也就是说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可以是静止的,但一定会有相对于其他物体是运动的情况;而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是运动的,它可能相对于其他物体都是运动的,但不一定可以找到一个与之相对静止的物体.2、运动与静止相对性的应用(1)相对运动:指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变化(2)相对静止:指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即两者以相同的速度向同一个方向运动.知识点三:运动的快慢一、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3 利用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比值大的物体运动得快 4利用所用时间与路程的比值比值小的物体运动得快二、速度1、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2、定义:物体运动路程与时间之比叫速度3、公式:t S =ν 公式变形:⎪⎩⎪⎨⎧==⇒=νννS t tS t S4、单位:国际单位米每秒,符号s /m 或1s m -⋅;交通运输中常用的单位千米每小时,符号h /km 或1h km -⋅;换算关系,h /km 6.3s /m 1= s /m 6.31h /km 1=5、常见物体运动的速度人步行速度约1.1m/s ,自行车速度约5m/s ,高速公路上的小轿车速度约30m/s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15℃)约340m/s ,真空中光速为3×108m/s 三、直线运动1、匀速直线运动(1)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机械运动(2)特点:轨迹是直线,运动的速度不变(路程与时间的比值不变);其t s -图像为过原点的倾斜直线,t -ν图像为平行于t 轴的直线.2、变速直线运动(1)变速直线运动:路线是直线速度变化的机械运动(2)平均速度:变速直线运动的路程和所用时间的比值,就叫作该段路程或该段时间的平均速度;平均速度用来反应该段路程或该段时间的平均快慢程度;计算公式ts=-ν3、机械运动的分类⎪⎩⎪⎨⎧⎩⎨⎧曲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直线运动机械运动知识点四:测量平均速度1、原理:ts=-ν ;实验中先测量路程和时间,再根据公式求出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2、实验步骤(如图所示)(1)用刻度尺测量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21S S 、 (2)用秒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的时间21t t 、 (3)利用公式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11t S =-全ν;上半程的平均速度22t S=-上ν;下半程的平均速度2121t t S S --=-下ν 3、结论(1)小车在斜面上做变速直线运动(2)小车通过全程、上半段和下半段的平均速度间关系:下全上---<<ννν 4、注意事项(1)为了计时方便,斜面的长度要足够长、坡度要小(注意:坡度也不能过小,否则测出的平均速度大小会接近相等),且测量过程中不能改变斜面的坡度.(2)金属片的作用:①防止小车滑落;②便于准确测量时间.(3)测量小车在斜面上通过的路程时,必须从开始计时的车头量到结束时的车头,而不是测斜面的长度,否则会使测量结果偏大.(4)要测量哪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就测量其对应的路程及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第二章 声现象知识点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源(1)物理学中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2)对声源的理解:①声源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者气体;②只有正在发声的物体才能叫声源,一个能够发声但没有发声的物体,不能称为声源.3、探究声音的产生原因实验(如下图所示)音叉的振动不易直接观察,可以通过乒乓球弹起显示,证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放大法) 4、声音的记录(1)通过记录振动规律来记录声音;如唱片. (2)其他记录方法:磁记录、光记录、存储卡记录等 二、声音的传播1、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固体、液体、气体都是传声的介质. 2、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即声波)向周围传播 三、声速1、声速(1)定义: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2)影响声速的大小的因素:①介质的种类(一般情况下气液固ννν>>);②介质的温度(声音在C o 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s /m )(3)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声音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匀速传播的. 2、回声(1)声音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再次传入人耳的现象.(2)声源到障碍物的距离:t S ν21=其中,t 为发出声音到听到回声所用时间.(3)回声与原声间隔s 1.0≥—听见回声(4)回声与原声间隔s1.0≤—加强原声(5)回声的防止:室内讲话(比如晚会、报告会等场合)的回声有时候会使人听到多重声音,产生重音,不利于接收信息,严重时会对人的听觉系统造成危害,所以剧院的墙壁常做成凹凸不平的形状(俗称燕子泥),使到达的声音向各个方向反射,从而相互抵消掉一部分,减弱回声的影响.四、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1、空气传导:听觉→→听小骨空气振动→鼓膜振动2、骨传导:听觉→头骨声源→知识点二:声音的特性一、音调1、音调:声音的高低;音调高时,声音比较尖细;音调低时,声音比较低沉.2、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把钢尺按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钢尺,钢尺振动;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得越慢,发出的音调越低;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振动得越快,发出的音调越高.3、频率:物理学中,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频率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越高表示振动得越快;频率的单位为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比如一个物体2s内振动了50次,频率就是25Hz4、音调和频率的关系:声音音调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5、人能感受的声音频率范围: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大约从20Hz到20000Hz;高于20000Hz 的声叫做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叫做次声波,超声波和次声波人耳是听不到的.二、响度1、响度:人耳感觉到声音的强弱2、振幅:物体振动的幅度;响度与振幅的大小有关,声源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就越大;声源的振幅越小,声音的响度就越小.3、响度还与距声源的距离有关;距声源越远,声音越分散,人耳感觉到的声音响度越小.4、增大响度的方法:增大振幅,减小声音分散(喇叭、听诊器就是通过减少声音分散,来增大响度的)三、音色:声音的特色(即音品)1、音色是每个发声体单独具有的声音特性;不同物体的音色不同.2、影响因素:声音的音色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和发声方式等因素决定;因此音色是我们区别不同发声体的一个重要依据.四、声音特征总结归纳知识点三:声的利用一、声与信息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人与人的交流,利用声音的变化表达不同的意义.2、超声波和次声波也可以传递信息(1)次声波与信息:如大象的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的监测等.(2)超声波与信息:如蝙蝠的回声定位、倒车雷达、声呐系统、B型超声波诊断仪、超声波探伤等.3、人能通过声音获得信息的原因(1)声音在产生时本身会携带相关的信息(2)声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色可传递有关信息(3)声波被反射时,回声也能传递一定信息.二、声与能量1、声波可以传递能量2、超声波产生的振动比听到的声音更加强烈,在实际中的应用更加广泛.(1)超声波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超声波牙刷、超声波清洗、空气加湿器(2)超声波在医学中的应用:如超声波洗牙、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3)超声波在工业中的应用:如利用超声波对钢铁、陶瓷、宝石、金刚石等坚硬物体进行钻孔和切削加工;超声波清洗精密机械;超声波除尘.(4)超声波在军事中的应用:如次声波武器知识点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一、噪声及其来源1、噪声(1)从物理角度看: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2)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2、噪声的来源(1)自然界噪声:如风声、雨声、雷鸣声等(2)交通运输噪声:如汽车、火车、飞机、轮船等工作时的声音(3)工业噪声:如纺织厂、机械车间的机器等运转的声音(4)工地噪声:如挖掘机、打桩机等工程机械产生的声音(5)生活噪声:如娱乐场所、集市等人群密集地的声音(6)电器噪声:如电冰箱、电风扇等家用电器工作时的声音二、噪声的等级和危害1、噪声的单位:声音强弱的等级以“分贝”(符号是dB)为单位来划分2、常见噪声的等级:0dB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dB30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40~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和休息;超过70dB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处于90dB 的环境中,听力会受到严重影响.3、噪声的危害(1)心理效应:如使人烦躁、精力不集中,妨碍休息和睡眠.(2)生理效应:如引起神经衰弱、头疼、高血压等疾病(3)物理效应:如高强度的声音能损坏建筑物三、噪声的控制1、声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的三个阶段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传播声音;鼓膜的振动→引起听觉.2、控制噪声的三个方面: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耳朵(如下表)3、噪声的利用:如噪声除草、噪声除尘、噪声发电、噪声制冷、噪声克敌等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一:温度一、温度(用T表示)1、物理意义: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2、单位:通常情况下温度采用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符号是℃3、摄氏温度的规定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沸水的温度为100℃;把0℃至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份代表1℃4、常见的温度值正常人的体温约为37℃、舒适的室内气温约为23℃、洗澡水的温度约42℃、绝对零度为-273.15℃.二、温度计1、用途:测量物体的温度2、常用温度计的构造(1)玻璃外壳内是内径很细而且粗细均匀的玻璃管,下端与玻璃泡相连.(2)泡内装有适量的水银、煤油或酒精等液体,外壳上标有均匀的刻度及符号.3、常用温度计原理: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4、常用温度计分类(1)按用途分:如“实验用温度计”、“体温计”和“寒暑表”等.(2)按测温物质分:如“水银温度计”、“煤油温度计”、“酒精温度计”等.5、常用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体温计C1.0o35o C42~寒暑表CC1o30o~50三、温度计的使用1、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选择量程合适的温度计.2、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3、温度计的玻璃泡应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4、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5、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四、体温计量程是C4235o,分度值是C1.0o,玻璃泡上方有一段非常细的“缩口”,读体温时体温~计离开人体,水银变冷收缩,在“缩口”处断开,仍指示原来的温度;所以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知识点二:熔化和凝固一、物态变化物质存在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三种状态之间变化,这种变化叫做物态变化.二、熔化和凝固的定义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熔化过程要吸热.2、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凝固过程要放热.三、探究固体熔化和凝固时温度变化规律1、海波和石蜡的熔化实验(1)实验设计(如上图)(2)实验现象海波通过加热,温度升高,当海波升至一定温度时,有液态海波出现,随着加热的不断进行,有更多的固态海波变成液态,但温度始终保持不变;当海波全部熔化后温度继续上升.石蜡通过加热后,温度升高,逐渐变软、变稀,温度不断升高;完全熔化后温度继续升高.(3)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如上图)(4)实验结论海波熔化时的特点:持续吸热,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石蜡熔化时的特点:持续吸热,温度升高.2、海波和石蜡的熔化实验(1)实验现象将熔化后的海波和石蜡停止加热,每隔一定时间记录一次温度,在海波和石蜡完全凝固后在记录几次温度;同时会发现海波开始处于液态、温度下降,然后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温度保持不变,最后变成固态,温度下降;石蜡由硬变软、由软变稠、由稠变稀、最后变成液态,温度一直在下降.(2)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如上图)(3)实验结论海波凝固时的特点:持续放热,温度不变;石蜡凝固时的特点:持续放热,温度下降.3、晶体和非晶体(1)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如海波、冰、各种金属等)(2)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如松香、沥青、玻璃、蜡等)(3)晶体和非晶体区别晶体熔化时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熔点),凝固时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凝固点);同一种晶体的凝固点和熔点相同;非晶体没有的熔点和凝固点.四、熔点和凝固点1、熔点和凝固点(1)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2)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2、晶体的熔化(1)晶体的熔化的条件:温度达到熔点,不断吸收热量.(2)晶体熔化的特点: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熔点)3、晶体凝固(1)晶体凝固的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不断放出热量.(2)晶体凝固的特点:凝固过程中放出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凝固点)4、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非晶体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逐渐升高;凝固过程中放热,温度逐渐降低.5、温度等于熔点或凝固点时晶体物质的状态可能是固体、可能是液体、也可能是固液共存态(如“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冰的熔点是0℃、水的凝固点是0℃)知识点三:汽化和液化一、汽化1、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汽化过程要吸热;汽化的方式:蒸发和沸腾.2、沸腾: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在沸腾过程中要吸热.3、探究液体沸腾的特点(1)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2)实验过程:如图所示,用酒精灯给水加热直至沸腾,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0.5min 记录一次温度.(3)实验现象及图像(如图所示)(4)实验结论:水沸腾时持续吸热,温度不变.4、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持续吸热.5、液体的沸点与液面上方气压的关系液面上方的气压越高,液体的沸点越高;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6、蒸发: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是只在液体表面上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1)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快慢.(2)蒸发具有至冷作用:液体在蒸发过程中吸热,能使液体和它附近物体温度下降.7、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二、液化1、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液化过程要吸热;液化有两种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2、降低温度使气体液化:一切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的时候都可以液化3、压缩体积使气体液化:部分气体,在体积压缩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可以液化;有的气体单靠压缩不能使它液化,必须先使它降低到一定温度以下,才能使它液化.4、液化的好处:气体液化后体积缩小,便于贮存和运输.知识点四:升华和凝华一、升华1、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做升华(如灯丝变细,“干冰”不见了等)2、物质在升华过程中吸热二、凝华1、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如窗玻璃上结的“冰花”,“雪”等)2、物质在凝华过程中放热三、升华和凝华在生活中的应用1、利用升华吸热得到低温(如利用“干冰”的升华吸热来进行人工降雨、存放食品等)2、利用凝华放热形成“白云”(舞台上的“白云”是在舞台上喷洒干冰,干冰升华吸收大量的热,使其周围气温迅速降低,使处于低温区内的水蒸气被液化成小水珠,许多细小的水珠聚在一起,在大气中漂浮而成为“白云”)四、物态变化1、物态变化的三组互逆过程(如图所示)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别对应固液间变化、气液间变化、固气间变化.3、吸热的过程和放热的过程(1)吸热的过程:熔化、汽化、升华(2)放热的过程:凝固、液化、凝华五、自然界的水循环自然界中的水在不停地循环,海洋的海水蒸发升到空中,形成云(小水滴);小水滴凝结成为雨(雪或雹)落到地面;落在地面的水主要成为小溪或地下水,最终汇合为江河,流向大海.第四章光现象知识点一:光的传播一、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1、天然光源(如:太阳、闪电、萤火虫、水母、斧头鱼、灯笼鱼等)2、人造光源(篝火、火把、和蜡烛、发光的电灯、电视、电脑等)二、光的直线传播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光线:用来表示光传播路径和方向的带箭头的直线3、小孔成像(1)原理:光的直线传播(2)特点:成倒立、实像(当物距大于像距时,像是缩小的;当物距小于像距时,像是放大的;当物距等于像距时,像是等大的)(3)像的形状:像的形状由物体的形状决定,与小孔的形状无关.三、光的传播速度:光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真空中的光速是最快的.1、光在真空中的速度:m/s=⨯c81032、光在空气中的速度约等于在真空中的速度33、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约为c424、光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c3知识点二:光的反射一、光的反射:光射到两种介质的交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去的现象.二、光的反射定律1、光的“一点、二角、三线”(如图所示)即(1)入射点O(2)入射光线AO(3)反射光线OB(4)法线ON(5)入射角i(6)反射角r2、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即“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三、镜面反射和漫反射1、镜面反射(1)平而光滑的物体表面发生镜面反射(2)特点:平行光被反射后,反射光线仍然平行射出(如上图所示)2、漫反射(1)凹凸不平的物体表面发生漫反射(2)特点:平行光被反射后,反射光线向各个方向射出(如上图所示)3、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4、光路可逆: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知识点三:平面镜成像一、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1、实验现象(如下中图所示)(1)在玻璃板另一侧成蜡烛的像(2)蜡烛所成的像都能与另一只完全相同的蜡烛重合(3)蜡烛所成的像不能用光屏承接(4)像的位置与物的位置的连线与玻璃板垂直(5)像的位置到玻璃板的距离与物的位置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2、实验结论:蜡烛在平面镜中成虚像,像与蜡烛的大小相等,像到镜面的距离与蜡烛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蜡烛的连线与镜面垂直.3、实验中注意的问题(1)用玻璃板替代平面镜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用较薄的玻璃板是为了避免出现重像(3)玻璃板竖直放置是为了使所成的像与物在同一水平面上(4)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5)改变蜡烛的位置多次进行实验是为了寻找普遍规律二、平面镜成像原理(如下左图所示):光的反射规律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三、实像和虚像1、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可以显示在光屏上.2、虚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不能显示在光屏上(虚像是实际光线的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四、平面镜的应用1、利用平面镜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如上右图所示)2、利用平面镜成像。

八年级人教版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八年级人教版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八年级人教版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研究能量、物质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中学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

通过学习物理,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然界中发生的各种现象,并且能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下面将对八年级人教版物理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

第一章运动和力1. 运动的描述与测量运动的描述方式:位置、速度、加速度等运动的测量:时间、长度等基本单位和仪器2. 力及其作用引力、弹力、摩擦力、空气阻力等常见的力及其作用牛顿第一定律、第二定律和第三定律3. 机械能和机械能守恒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概念和计算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第二章声音1. 声的产生与传播物体振动产生声音的原理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2. 声音的特性音调、音高和音量的概念音速和频率的关系3. 声音的利用声音在通信、音响和医学方面的应用第三章光的反射1. 光的传播和反射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规律镜面和平面镜的特点与应用2. 光的折射折射率、全反射的概念和实际应用3. 光的色散光的波长、频率和色散现象第四章光的传播1. 光的传播方式光的直线传播、透射和散射光的强度、透明度和不透明度的概念2. 光的成像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与应用光的传播路径和成像规律3. 视觉与光的感应双眼立体视觉的原理光的感应和眼睛对颜色的感知第五章电学知识1. 电流和电路电流的概念和计算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和应用2. 电阻和电阻率电阻的概念和计算电阻和导体的关系3. 电能和电功电能、电功和电功率的概念和计算家庭用电与节能措施通过对八年级人教版物理知识点的总结归纳,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为进一步学习物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物理知识也有很多实际应用,可以帮助我们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希望同学们在学习物理过程中能够积极思考,勤于实践,在实际动手操作和观察中深化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人教八年级物理

人教八年级物理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章节知识点总结第一章机械运动1. 机械运动的概念: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改变的过程。

2. 参照物:研究物体的运动时,要选择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标准就是参照物。

3.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4. 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5. 速度的单位:米/秒(m/s),千米/时(km/h)。

第二章声现象1.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 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3. 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形成回声。

4. 音调: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

5. 响度: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6. 音色: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音色。

第三章物态变化1. 物态变化:物质从一种状态变化到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2. 熔化和凝固: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熔化,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称为凝固。

3. 汽化和液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液化。

4. 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升华,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称为凝华。

5. 物态变化与温度的关系:物态变化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物态变化越明显。

第四章光现象1. 光的概念:光是电磁波的一种,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快,为每秒3X10的8次方米。

2. 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可解决许多光学问题,如测定物体的距离、确定方位、估计折射率等。

3. 光直线传播的条件: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4. 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可解决许多光学问题:可测定物体的距离、已知一列波的波长等。

5. 光直线传播的条件: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6. 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可解决许多光学问题:可测定物体的距离、已知一列波的波长等。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1. 透镜的基本概念:透镜是由透明材料制成的,有两个球面,中间有一个球面可以使光线通过。

(完整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

本文将对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第一章:力和压力
1. 力的概念和性质
2. 力的计算
3. 压力的概念和计算
4. 杠杆原理
5. 水压和大气压
第二章:运动和力
1. 运动的分类
2. 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
3. 牛顿第二定律和力的合成
4. 牛顿第三定律和作用-反作用定律
5. 弹力和重力
第三章:速度和加速度
1. 速度和速度的计算
2. 加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
3. 自由落体运动
4. 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第四章:能与功
1. 功的概念和计算
2. 机械能和能量守恒定律
3. 机械能的转化
4. 做功和功率的计算
5. 机械效率和机械功率
第五章:简单机械设备
1. 杠杆
2. 机械臂和齿轮
3. 摩擦和滑动摩擦力
4. 斜面和斜面的应用
第六章:光的传播
1. 光的传播路径和速度
2. 阴影的形成
3. 物体的看见和被看见
4. 平面镜的成像规律
5.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
第七章:声和听觉
1. 声的产生和传播
2. 声的干涉和共鸣
3. 声的吸收和反射
4. 声音的大小和音调
5. 听觉和声的保护
以上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的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人教版八年级第一章物理复习提纲

人教版八年级第一章物理复习提纲

八年级第一章物理复习第一章 机械运动1、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测量值=准确值+估读值+单位2、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1h=60min1min=60s 。

3、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绝对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

我们把选取的参照物看作是静止不动的。

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

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在物理学中,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也就是将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所用时间。

这样,在比较不同运动物体的快慢时,可以保证时间相同。

计算公式:v=s t其中:s ——路程——米(m);t ——时间——秒(s);v ——速度——米/秒(m/s)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 或m·s -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 或km·h -1,1m/s =3.6km/h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知识点必记
姓名: 完成情况:
知识点一:单位
▲长度的单位
▲时间的单位
知识点二:单位换算
原理:1、先区分大、小单位 2、根据单位,计算进率 3、如图:▲大变小,乘进率
▲小变大,除进率(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该数的倒数) ▲先换单位,后计算
大单位
小单位
乘进率
除进率
米 m
3
10
分米
dm
10
厘米
cm
10
10
微米
μm
毫米 mm
3
10
3
10
时 h
分 min
秒 s
60
60
基本单位
纳米 nm
千米 km
基本单位
知识点三:长度的估测
▲食指指甲的宽度约1cm
▲拳头的宽度约1dm
▲人的一步长约60cm
▲食指、中指间的长度约10cm
★日光灯管长约1.2m
★课桌长约80~100cm
★课桌高约80cm
★一层楼高度约3m(四楼高度为9 m)知识点四:长度的测量
1、选——观察量分零,根据需要选
①量程——测量范围(例如0~15cm)
②分度值——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
分度值计算步骤
1、找大格长度s(带上单位)
2、数这个大格中小格格数n
3、大格/小格数s/n,即为分度值
③零刻度线——★有无磨损,★是否从零刻度线开始
④单位——必须带上单位
2、放——紧贴平行放
①两紧贴
▲零刻度线或整数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
▲有刻度线的一面紧贴
②一平行刻度尺平行于被测边
3、读——视线要垂直
▲视线要正对刻度线
▲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不能斜视)
4、记——估读带单位
测量结果包括:
①数值
▲准确值——直接读刻度线,注意0不能少
▲估读值——看分度值,分度值所在位的下一位
注意:所有0都不能少■估读值与分度值的关系:
估读值:分度值所在位的下一位
长度读数最后一位必为估读值分度值:估读值的前一位
②单位——必须带上单位
知识点五:长度——特殊的测量方法
累积法(测多算少)
配合法(组合法、平移法)
曲直法(化曲为直和化直为曲两种)
知识点六:停表的读数
知识点七:误差与错误
1、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客观存在,不可避免
错误——未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造成
▲误差的来源
测量仪器——不够精密
测量方法
因此,■误差不可避免,只能减小
■误差≠错误
■错误可以避免
2、减小误差的方法
▲方法1.提高精度
▲方法2.改进方法
▲方法3.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知识点八:物理关于测量计算结果的原则
▲a去掉错误值
▲b 结果位数与测量结果保持一致
▲c遵循四舍五入
1.2运动的描述——知识点必记
姓名:完成情况:知识点一、机械运动的定义
三层含义
▲物体——宏观物体(肉眼看得到,摸得着)
▲随时间
▲位置的变化——相对位置的变化
知识点二、参照物
◎1、参照物实质——一个物体,被选作标准的物体
◎2、参照物的选取原则
▲任意——可以是运动的物体,可以是静止的物体
▲排己——排除研究对象自己
▲假定不动——被选作参照物的物体静止不动
▲默认地面
◎3、参照物选取注意事项:
▲只有选好参照物才能确定物体的运动状态或运动形式。

▲同一个物体选取不同参照物时可能有不同的运动形态。

▲要比较几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必须选取同一参照物。

知识点三:物体运动情况的判断步骤
①定研究对象(确定被研究物体)
②选合适的参照物(把他看作静止)
③断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变化——距离变化
知识点四: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对于同一个物体来说,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
其运动情况可能不同,
但这些结论都是正确的。

1.3运动的快慢——知识点必记
姓名:完成情况:知识点一、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式
▲影响因素:①路程
②时间
▲控制变量法:㈠

知识点二、速度(运动快慢)
▲1、定义——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比值定义法)
▲2、物理意义: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例如:骑自行车的速度为5m/s
○其意义为:骑自行车1s内通过的路程为5m
▲3、单位
➢基本单位m/s
➢其他单位km/h
1m/s = 3.6k m/h
km/h
3.6
m/s
1km/h=
1
3.6
m/s
运动快
▲4、公式:
★必会:四种除号:— 分数线 / 斜除 ÷ 除号 :比
◆路程=速度x 时间 s=vt
知识点三:三个物理量
物理量名
称 物理量符号 单位 名称 单位 符号 其他单位 及换算
公式
路程 s 米 m (见长度单位) 时间 t 秒 s (见时间单位) 速度 v
米每秒
m/s
(见速度单位)
知识点四:速度的估测
➢ ①人步行的速度 1m/s ➢ ②骑自行车的速度 5m/s
➢ ③小轿车的速度 120km/h (33m/s ) ➢ ④高铁的速度 300km/h ➢ ⑤飞机的速度 900km/h
◆速度
=
路程
时间
v=
s t
◆时间=
路程 速度
t=
s
v
知识点五:运动的分类
知识点六: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物体沿直线,且速度保持不变的运动
▲注意: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恒定不变,每时每刻都相同 ◎速度的大小与s 、t 的大小无关
两种错误说法: 速度与s 成正比 (x )
速度与t 成反比 (x ) ▲图像
1、路程-时间图像中(s-t 图)
当路程s=4m 时,时间t=4s 当路程s=8m 时,时间t=6s
机 械 运 动
按运动 路线
直线运动
曲线运动
速度是否
变化
速度是否
变化
匀速直线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
匀速曲线运动
变速曲线运动
所以速度v=1m/s 所以速度v=1.33m/s 同一s-t 图像中, 越靠近s 轴,速度越大 所以,v 乙>v 甲
2、速度-时间图像(v-t 图)
甲的速度为5m/s 乙的速度为3m/s
3、四种图像: 匀速直线运动
其他运动
甲 乙
5、频闪技术
时间——相邻两个图像之间的时间间隔相同
三种运动
(1
)相同的时间间隔内,通过的路程相同,是匀速直线运动
(2)相同的时间间隔内,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是加速直线运动
(3)相同的时间间隔内,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小,是减速直线运动
知识点七:变速直线运动
▲定义:物体沿直线,且速度变化的运动
▲注意:变速直线运动中:
用平均速度来粗略表示运动快慢
静止状态
随着时间的推移,
位置一直不变
(路程不变)
变速直线运动
随着时间的推移,
速度逐渐变大
变速直线运动
知识点八:物理计算题步骤
▲1、列出已知条件,并变换单位 ▲2、根据所求◎列出公式 ◎代入数据和单位
◎写出计算结果和单位
注意:各个物理量一一对应,单位统一 ★s 路程m 路程km ★t 时间s 时间h ★v 速度m/s 速度km/h
知识点九:生活中的标志
▲最大速度不能超过80km/h ▲此地距离南国桃园9km
V 平均=
s 总
t 总
s ,v ,t 一一对应 t 是总时间,s 是总路程
1.4测量平均速度——知识点必记
姓名:完成情况:知识点:实验必会
1、实验目的
2、实验原理
3、实验器材
4、实验装置
5、记录数据
6、注意事项
7、实验结论
1、实验目的:用刻度尺和停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
2、实验原理(公式)
平均速度=
总路程
总时间v=
s
t
3、实验器材
辅助器材
长木板(斜面):让小车沿斜面自由下滑
木块:垫起长木板,形成斜面
小车:下滑运动
金属挡板:小车与挡板接触时,停止计时,便于测量时间测量器材
刻度尺: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
停表:测量小车所用时间
4、实验装置
5、记录数据
根据实验步骤
①全程用刻度尺测量全程的路程
用停表测量全程所用时间
②前半程用刻度尺测量前半程的路程
用停表测量前半程所用时间
6、注意事项:
①斜面的坡度较小:增加小车下滑的时间,便于测量时间
②多测几组数据,使结论更具普遍规律,避免偶然性。

7、实验结论:
①小车下滑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快,做变速直线运动
②前半程平均速度<后半程平均速度v前<v后
前半程平均速度<全程的平均速度<后半程平均速度v前<v全<v后测量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