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吉安县第三中学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4讲考点1魏晋、隋唐时期经济的发展(共25张PPT)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课件(部编版):魏晋至隋唐的经济与文化
视角2 隋唐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 材料 隋唐中外文化交流示意图
根据隋唐中外文化交流示意图,分析 隋唐对外交流的特点。 答案 交往范围广;交往领域全面, 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均有涉及; 交往方式多样,包含贸易交往与宗教 交流等;双向学习,兼收并蓄。
拓展深化
隋唐对外交流的影响 (1)促进了隋唐经济进一步繁荣,文化更加丰富多彩。各国土特产输入 中国,天竺的熬糖法,东罗马的医术、杂技等输入中国;外来宗教在 中国广泛传播。 (2)加强了中国同亚、欧、非各国之间的友好关系以及人民之间的相互 了解和友谊。 (3)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对亚洲和世界的经济、文化发展作出重大 贡献。如新罗、日本、天竺等。
用儒家的 天命论 和封建纲常来反对佛教的观点,巩固 儒学主流思想的统治地位
概念阐释
“三武灭佛” “三武灭佛”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这三 次事件的合称,这些在位者的谥号或庙号都带有“武”字。若加上 后周世宗时的灭佛则合称为“三武一宗灭佛”。这些毁灭佛法的事 件,使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受到很大打击,因此在佛教史上又被称为 “法难”。
返回
主题二
文学艺术与科技 及中外文化交流
梳理 夯实必备知识
1.文学艺术
从东汉末年开始,出现了以曹操父子为代表的建安文学、
魏晋
东晋陶渊明的田园诗、南朝骈文、南北朝民歌等风格各异
南北朝
文学
的文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形式
诗歌创作进入黄金时代。李白、杜甫分别被誉为“ 诗仙 ” 唐朝
和“诗圣”
东晋
王羲之博采众长,诸体兼精,世称“ 书圣 ”
命题设计
聚焦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魏晋时期的书法艺术;中国古代造纸术
考点 本题通过设置魏晋时期一批书法家各具特色的书法艺术这一
2020高三一轮通史复习魏晋至隋唐政治经济文化ppt课件
隋唐是中国古代文明繁荣发展阶段
政 隋唐时期,典章制度发达,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进 治 一步完善了中央集权制度,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 上 成熟。
表经
隋唐农耕经济全面繁荣,农业、手工业、商业都取
现 济 得了辉煌的成就。海上和陆路的对外交往空前繁荣。
上
文 隋唐时期,科举制度扩大了知识分子队伍,推动了文 化 学艺术的进步。 上
东晋
东魏 北齐
北魏 西魏 北周 隋 宋 齐 梁 陈朝
第二阶段:隋朝时期(公元581年——公元618年)南朝
公元581年2月,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618年王世充废隋哀帝 ,隋朝灭亡。
概述:古代中华文明的曲折和繁荣:魏晋至隋唐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聘用制度,保障用人单位和职工的合法权益
1、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 (2)选官制度:科举制创立和发展
①背景
A、经济:封建经济发展(中小地主和小农经济实力壮大); B、阶级关系:南朝后期士族势力衰落,庶族地主发展,要求参与政权; C、政治:九品中正制导致士族壮大,不利于中央集权;同时,统治者 需要新的选官制度扩大封建统治的阶级基础。
②目的:巩固统治,吸收庶族地主参政,限制士族地主在政治 上的特权;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打破士族对选官用人的垄断。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③ 创立与完善:
隋文帝—— 创立 废九品中正制,开始分科考试选官 隋炀帝—— 始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
④三省六部制的特点
(1)相权三分:中书省制定法令,门下省审核法令,尚 书省执行法令。这样互相制衡,从而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江西省吉安县第三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二课件: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共26张PPT)
材料二:“……朕(雍正)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
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
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苦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
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
人。”
—— 摘自《大清会典事例》
(1)阅读以上材料,思考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原因 和目的。
明朝的“鱼鳞图册”是确定土地所有权和征收赋税 的依据
(3)结果:只起到鼓励农民垦荒的作用, 不能真正阻止土地兼并。
思4:“重农抑商”的含义、原因、目 的和首倡者?
1.含义:国家鼓励男耕女织的农业生产,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2.原因:
①封材建料经一济以农农业业是为古本代,决农定业性直的接生关产系部到门国,家提的供兴给衰人存们亡最(保基证本财的 生政活收资入料,,有农利业于生社产会的稳状定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存亡。……通过 发②展随农着业商,业封的建发国展家,可出以现征与收农稳业定争的夺土劳地动税力来、保影证响财农政业收生入产,甚还至有 利危于及社封会建稳政定权,统将治农等民问紧题紧。束缚在土地上。统治者认为,发展工商 业不如经营土地使生活有保障,还会加剧劳动力从土地上流失,造 成种种社会问题。
3.目的:保护农业和小农经济,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
巩固封建统治。
4.首倡者:战国商鞅
思
思5:西汉重农抑商的原因、措施和影响,明清重农 抑商的措施和影响?
原因:西汉初年,社会经过长期战乱,经济凋敝,
富商大贾乘机囤积居奇,操纵物价。
措施:汉武帝推行一系列经济政策,抑制富商大贾。 包括: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 理,以及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等。
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富商大贾的势力。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 (共22张PPT)
二、改革的内容
1、均田制 :国家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 1)主观目的 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 2)前提 政府掌握大批无主荒地 土地 3)内容 国家 农民 租税、徭役和兵役 4)影响A抑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国家征 收赋税和徭役,北方经济恢复发展 B吸引农民定居农耕,加速了封建化 进程 C对后世的土地制度有较大影响
古代中华文明的鼎盛时期:隋唐 (581-907年) 时 间
总体 特征
隋朝:581----618年 唐朝:618----907年
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阶段, 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重 要发展时期。
政 治
①国家统一,政治清明,疆域辽阔,国力强盛; ②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 ③进一步完善了选官制度,扩大了统治基础。
阶 段 特 征
①农业、手工业、商业全面繁荣;②出现了一 些各具特色的工商业城市;③均田制和租庸调 经 制;④南北方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相对平衡的 济 势态;⑤赋税制度出现大变革,两税法开始改 变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 文化 全面繁荣、兼收并蓄、世界领先、影响深远;
民 族 对 外 ①政府执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 ②民族和睦,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 ①对外交通发达,对外开放,中外经济文化交 流频繁;②对外来文化兼收并蓄,广泛吸纳。
3、整顿吏治
1)原因:
吏治混乱、贪污严重,影响财政收入, 激化了社会矛盾;
2)内容:俸禄制:官吏俸禄由国家筹集发放,严 惩贪污 任期考核制:以劝课农桑、克己奉公、 推荐贤才、惩治盗贼为主要内容。 3)影响: 吏治得到改善,为其他改革提供条 件;农民赋役负担减轻,北方农业 生产得到迅速发展。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3-2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思想和科技文化课件
提示:“三教合一”只是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并未 动摇儒学正统地位。“三教合一”中的“一”指儒学。
7.李白和杜甫的诗分别反映了怎样的时代风貌? 试答
提示:李白生活在盛唐,其诗体现了盛唐张扬个性、蓬 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杜甫生活在唐由盛而衰的转折时期,其 诗更多地体现了忧国忧民的情怀。
8.中国古代书体的演变趋势是什么? 试答
根据上述史料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现
史料解读:①②③④表明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三 教合一”的趋势。侧面证明儒学原有的统治地位受到冲击。
思考 2 根据史料三及所学知识,说明唐代韩愈对佛教 传播的心态如何。其反映的实质是什么?
试答
史料解读:态度:对佛教流行的现象深感忧虑,极力提 倡将儒家思想中孔孟仁义道德之说列为国家的正统学说,以 抵制异端邪说的流传。
(3)唐代商业都市有所发展,农村集市贸易也进一步发 展。
微考点二 魏晋至隋唐时期儒、佛、道教的冲突与交 融
一 ①(《抱朴子》)其《内篇》言神仙方药、鬼 怪变化、养生延年、禳邪却祸之事,属道家;②《外篇》 言人间得失,世事臧否,属儒家。
——[晋朝]葛洪《抱朴子·外篇·自叙》
二 万象森罗,不离两仪所育;③百法纷凑,无 越三教之境。
(3)“联”:迁移所学知识,解读图表信息,进行图文 互换。历史统计图表反映了一定的历史事实,是历史事实的 表现形式之一。解读图表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是成功解答历 史定量分析类试题的关键,如本题可联系所学到的均田制。
(4)“析”:仔细鉴别信息,展开定性分析。一是注意 思考从图表中提取的信息是否仅集中于某一方面或侧面的 阐释,是否带有明显的局限性;二是全面甄别所掌握的信息, 确认信息主流,切忌随意选择某一信息就妄加断言,甚或是 脱离图表空泛谈论。
2021届高三历史一轮通史复习课件:第8讲 魏晋隋唐经济发展(共21张PPT)
一、魏晋隋唐时期的农业发展
5、赋税制度:
3、唐朝中期以后:两税法
2021届高三一轮复习系列课件
浮生若暖
第三单元
魏晋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公元220年—公元907年)
第8讲
魏晋隋唐时期的经济发展
一、魏晋隋唐时期的农业发展
(一)生产工具
隋唐时期:曲辕犁出现,标志中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犁耕技术的成熟。
曲辕犁
一、魏晋隋唐时期的农业发展
(二)耕作技术
魏晋时期:北方旱地的耕耙耱技术形成,南方的水田采用耕耙技术。
探花、会元)244人,其中南方占88%,北方占12%。
——改编自国学网文章《农业和文明发展》
1、 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使之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主 要来源; 2、带来了文化重心的南移。
【真题演练】
(2017新课标全国卷Ⅱ)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
人的喝茶习俗。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
一、魏晋隋唐时期的农业发展
(四)土地制度:北魏至唐朝前期推行均田制
1、前提:政府掌握大批无主荒地 2、内容:国家把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农民向政府交租调,并承担一定 的徭役和兵役。 3、实质:国家土地所有制。 4、作用:①一定程度限制了土地兼并,打击了豪强势力;②保证了国家财 政收入;③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④荒地得到开垦,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 发展。
(1)内容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魏晋南北朝时期 课件(共53张ppt)
重要知识点
政治文明
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
3.影响: ①九品中正制建立之初,起到了选拔人才的作用,其选拔标准家世、品德、 才能并重。 ②将官吏的任免权收归中央,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③随着时间的推移,选拔标准开始发生变化,仅仅重视门第出身。成为士 族把持政治、保护世袭政治特权的官僚选拔制度,出现门阀士族垄断政权 的局面,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主干知识
一、政治上
(2)选官制度 实行九品中正制,世家大族垄断仕途(门阀士族制度) 九品中正制 (3)门阀士族制度 士族: 士族制度:贵族化的官僚。庶族:门阀之外的地主阶层 表现: 形成原因: 演变历程: 评价:
重要知识点
政治文明
士族制度(士族门阀制度)
1.士族:又称门第、世族、世家、巨室、门阀等。指世代为官的名门望族。
(2010·江苏单科·2)诗人左思在其《咏史》中浓郁悲歌:“世胄蹑高位,
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造成这一社会状况的制度原因
是( )
A.征辟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重要知识点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演变
演变历程
时代 夏、商、西周 春秋、战国、秦
汉代 魏晋南北朝 隋唐至明清
选官制度 世卿世禄制 军功爵制
察举制 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
标准 血缘 军功 品德 门第 才学
演变趋势
选官标准 选拔方式 主要启示
由家世门第逐渐发展为才学 由推选逐渐发展为公开考试 公开公正、德才兼备、考试录用
以史为鉴
有人说现在的 公务员考试是 对中国古代选 官制度的批判 和继承,对此 应该怎么理解?
吸收了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公开公平公正等因素,舍弃其 不合理的因素,增加了合乎时代与国情的新因素
江西省吉安县第三中学高三一轮复习历史日日清:第一单元第4讲考点1魏晋、隋唐的经济-be14e50
绝密★启用前江西省吉安县第三中学高三一轮复习历史日日清:第一单元第4讲考点1魏晋、隋唐的经济试卷副标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 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 卷的文字说明 一、单选题1.魏晋南北朝时,一些佛寺“侵夺细民,广占田宅”,招揽农民,建立起规模很大的庄园,产品主要供内部享用,政府按惯例对其免征徭役、兵役和赋税。
这些庄园内的农民被称为“佛图户”。
后来,北周武帝开展了大规模的灭佛禁佛运动,北周实力大大增强。
这说明A .佛教冲击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B .佛教庄园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C .佛寺庄园的存在影响国家财政收入D .佛教势力的膨胀威胁到中央集权2.东汉末年,由于中央集权的衰落,少数民族开始进入中原,农牧经济格局逐渐受到冲击。
西晋灭亡后,游牧民族大批进入中原,畜牧带大幅度向南推移。
由此推断魏晋时期A .北方形成农牧并重局面B .南北经济的互补性增强C .少数民族完成汉化过程D .北方生态环境相对恢复3.北魏时期政府多次下诏,规定:“百工技巧,驺卒子息,当习其父兄所业,不听私立学校。
违者师身死,主人门诛。
”这主要反映出 A .政府注重保护传统的手工业技艺 B .世袭制有利于手工业技术传承D.官府对工匠人身控制非常严格4.从唐朝起,钱就不再以重量为名称,而改称宝。
唐高祖武德四年,铸造开元通宝。
开元意思为开创新纪元,通宝的意思是“通行宝货”,以后历代沿用,并常在“通宝”二字前冠以年号、朝代或国名。
通宝的出现说明A.钱币成为政府聚敛财富的工具B.以金银钱币为主所以珍贵为宝C.商品经济发展使货币影响增大D.古代货币制度出现了根本变化5.唐朝继承发展前代均田制,将无主土地分配给流民及王公、贵族、官僚。
《通典·田制》规定,十八岁以上的中男和丁男,每人受口分田八十亩,永业田二十亩。
老男、残疾受口分田四十亩,寡妻妾受口分田三十亩;杂户受田如百姓。
专题三 魏晋至隋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课件)-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统编版)
重点探究二 唐代地方行政与基层治理
州县二级制到道州县三级制、邻保制度;藩镇割据
高熲又以人间课输,虽有定分,年常征纳,除注恒多, 长史肆情,文帐出没,復无定簿,难以推校,乃为输籍定样, 请徧下诸州。每年正月五日,县令寻人,各随便近。五党三 党,共为一团,一样定户上下。帝从之。自是奸无所容以。
民族关系
经济
1、农业:
1、中央: 尚书省礼部 与鸿胪寺 2、边疆治理: (1)隋朝:
推行郡县制, 册封冼夫人, 到达琉球 (2)唐朝: 羁縻政策 北方突厥 北方回鹘 西北西域 西南吐蕃 西南南诏 东北靺鞨
曲辕犁、 筒车 2、手工业: 支钉 3、商业: 开元通宝, 信贷(柜坊 、 飞钱、质库 ) 契约 城市(坊市 ) 交通(隋大
——摘编自曹文柱、赵世瑜、李少兵《乾坤众生》
重点探究六 儒、佛、道的思想交融
儒学的繁琐化、神秘化、封闭化;社会动荡不安;佛教和道 教兴起的冲击
东汉末年至两晋,儒学信仰日渐失效。据《汉书》载:“一经说至百余万言 ,大师众至千余人,盖利禄之路然也。”同时,五经博士解释经文,谶纬附会, 各家弟子只能严守家法。而且,身处乱世,人的生命犹如草芥,所谓“民富则安 乡重家,敬上而从教;贫则危乡轻家,相聚而犯上”。随着东汉王朝的分崩离析 ,一些儒者开始逾越儒家礼度和经学家法,杂采老、庄之说,魏晋玄学兴起。其 仍奉孔子为圣人,力图用道家语言解释儒家经典,并开始为儒学体系探求本体论 基础,即“名教出于自然”。
重点探究一 中央官制的制度创新
三省六部制:以皇权为核心,相权三分、职权分明,集体宰相、节制皇权
唐中宗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而径自封拜官职, 因心怯,故他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 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 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
(魏晋至隋唐)中国古代史 复习课件--202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3、藩镇割据:持续了100多年,严重削弱了唐朝中央集权并导致唐朝灭亡。
三、选官制度 1、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品评推荐、门第家世)与门阀士族政治
2、科举制
(1)时间:隋炀帝废除九品中正制,采用分科考试选拔官员,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形
成。 (2)选官方式:自由报名,分科考试。 (3)选官标准:考试成绩。(忽视品德的考察) (4)评价:(听写) ①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局面,扩大了官吏人才来源(或扩大了统治基础,巩固了统 治),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②将选拔官员的权力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 ③有利于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 ④有利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⑤推动了儒学的发展和传播。 ⑥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公平公正。 ⑦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⑧明清八股取士束缚了思想,不利于近代科学的发展。
翻车
筒车
拓展:魏晋寺院经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
台烟雨中”
1、含义:魏晋南北朝,佛教传入中国,寺院僧侣一直享受着国家的免税 政策,从而形成以寺院为中心的独特经济形式——寺院经济。
2、寺院地主经济的主要剥削方式是租佃制,另一种剥削方式是高利贷。
3、影响:控制了大量人口,影响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加剧了土地兼并, 激化了社会矛盾。
材料 公元589 年,隋朝统一全国,605年隋炀帝征调 300 万民工,用6年 的时间凿通了2 700 多千米的大运河,沟通了五大水系,在南北之间建成了一 条运输通道。运河沿岸经济繁荣,扬州、淮安成为大都市。唐代大运河连通 了海上丝绸之路,不断接纳着日本、波斯、天竺等国的商船。
——摘编自陈国庆《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研究》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唐时期大运河的作用。(听写)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二第4课时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教学讲义
⾼考历史⼤⼀轮复习专题⼆第4课时魏晋⾄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思想⽂化教学讲义第4课时魏晋⾄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思想⽂化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公元220年曹丕代汉—公元907年唐代灭亡)是中国古代⽂明的成熟与繁荣时期,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考纲要求] 1.从汉到元的政治演变;★北魏孝⽂帝改⾰ 2.农业的主要耕作⽅式和⼟地制度;⼿⼯业的发展;商业的发展 3.科技成就;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学成就魏晋⾄隋唐时期政治的演变[学⽣⽤书P21]★1.北魏孝⽂帝改⾰(1)背景①公元439年,北魏统⼀黄河流域,结束了北⽅长期分裂状态。
②孝⽂帝时北魏出现统治危机:阶级⽭盾、民族⽭盾以及统治阶级内部⽭盾⾮常尖锐。
③冯太后的改⾰为孝⽂帝改⾰做了准备。
(2)措施①推⾏均⽥制:485年实⾏,规定15岁以上男⼦和妇⼥可以领种⼟地,受⽥农民要承担⼀定的徭役杂税。
②整顿吏治:严惩贪赃枉法的官吏;实⾏俸禄制。
③迁都洛阳:公元493年开始迁都,历时两年完成,⽂武百官及六宫宗室尽迁洛阳,⼤批鲜卑⼠兵和百姓也进⼊中原。
④⾰除旧俗——实⾏“汉化”政策:让鲜卑⼈改穿汉服,改⽤汉姓,改说汉话,并与汉族通婚。
①促进北⽅农业⽣产的发展和洛阳商业的繁荣。
②促进北⽅民族⼤融合,为隋唐⼤⼀统和经济⽂化的⾼度发展奠定了基础,在中国民族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唐代政治制度(1)中央:完善三省六部制,中书、门下和尚书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尚书省之下设吏、户、礼、兵、刑、⼯六部。
(2)地⽅:实⾏道、州、县三级制;唐中期以后在边境重镇设节度使,最终导致安史之乱,平叛后出现藩镇割据的局⾯。
(3)选官:实⾏科举制,是⼀种通过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吏的制度。
①实施:隋唐以后成为主要选官制度,明清时期发展为⼋股取⼠。
②进步性:科举制破除了世家⼤族垄断官场的局⾯;保证了专制政府⾏政⼈员的来源及⽂化素养,提⾼了⾏政效率;有益于社会重学风⽓的形成;在⼀定程度上体现了社会公平与公正。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2单元第4讲魏晋至宋元时期农耕经济的发展与繁荣课件
[ 应用—对点强化训练] 1.唐朝法律曾详细规定了对宰杀耕牛的处罚,杀自家牛者也要判一年徒刑。宋 代对杀牛者的处罚更为严厉,杀牛者要处徒刑两年,甚至要刺配充军。上述 规定反映了( )
A.封建王朝法律的严酷性 B.奖励耕战政策的必要性 C.小农经济地位的重要性 D.自给自足经济的脆弱性
(1)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是中国古代农业的基本特点。 (2)在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古代社会,手工业是农业的重要补充而处于从属 地位。
二、手工业的进步 1.冶金业 南北朝时出现灌钢法。 2.制瓷业 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唐朝越窑的秘色瓷 极为名贵。 3.纺织业 唐朝丝织技术高,以轻盈精湛著称,同时还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 唐末以后,伴随经济重心南移,南方丝织业发展迅速。
3.灌溉工具 唐朝时创制筒车。 4.土地制度 北魏到唐前期,推行均田制,国家授田给农民,农民承担赋税和力役。 5.重心南移 魏晋时期,北方战乱,南方社会相对安定,江南得到初步开发,南北经济趋 于平衡。唐朝安史之乱后,南方经济持续发展,逐渐超过北方。
[ 特别提醒]
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的关系
中国古代农业,自成体系;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农业和手工业存在 着密切关系:
每店肆皆有驴,赁客乘,悠忽数十里,谓之驿驴。南诣荆、襄,北至太原、范 阳,西至蜀川、凉府,皆有店肆,以供商旅,远适数千里,不持寸刃。 ——《通典· 食货七· 历代盛丧户口》
史料三
长安城实行严格的“坊”“市”隔离制度。政府规定:“凡市,以日午击鼓
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唐前期长安城的商业》 史料四 一个大都市的形成,总有其特定的原因。在李唐统治的三百年中,扬
四、经济政策 1.西汉至唐,商人应入市籍,一入市籍则不得为官。 2.中唐以来,重农抑商政策松动。朝廷鼓励海外贸易以及官商分利政策的实行, 使商人地位得以提高。
【优课】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4讲考点1魏晋、隋唐时期经济的发展 (共25张PPT) - 最新
5.重心南移:魏晋时期,北方战乱,南方社会相对安定,江南得初步开发,南 北经济趋于平衡。唐④ 安史之乱 后,南方经济持续发展,逐渐超过 北方。
教材补遗 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和影响
朝代 原因
表现
影响
魏晋 北方战乱, 江南得到 (1)对城市交通贸易的影响:推动南方沿海沿 江城市的发展,促进海上贸易的发展
青瓷“喀喇沁摩羯纹葵花形银盘”。盘内底的大鱼化龙 图案为摩羯(印度神话中一种长鼻利齿、鱼身鱼尾的动物)纹,大鱼作翻腾状, 口大张,鼻上卷,“眼后螺旋状大羊角盘绕一较小的牛耳”,张大的口中刻划出
D 数道上下翻卷的曲线,头顶至颈、背竖立粗壮的鳍。划到鳞片的尾部呈上翘
状。以下相关解读最准确的是( ) A.唐代制瓷业十分发达 B.唐代的对外贸易繁荣 C.唐代手工业的民营化趋势明显 D.唐代文化呈现出中外融合的特征
解析:A 由“宁可少好,不可多恶”可看出贾思勰反对粗放式的滥种,要求把 每一块土地达到最理想的产出,故A项正确。B、C、D三项题干无法体现。
针对训练
2.(2019四川成都模拟)
地 区 时代
陕 西
河 南
山 西
河 北
甘 肃
四 川
江 苏
安 徽
浙 江
江 西
福 建
湖 北
湖 南
云 南
汉代 18 19 4 5 1 — 1 1 4 1 — — 1 1
南北 五胡内迁, 初步开发 (2)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北民南迁促进了南方
朝时 北民南迁
人口的增加和民族融合
(3)对人才教育的影响:经济重心南移促进文
化重心南移,促进南方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和思想文化课件新人教版
课前自主学习
课堂互动探究
提升核心素养
随堂演练落实
2.科技 (1)印刷术:隋唐发明___雕__版__印__刷__术___。 (2)火药:_唐__末_开始用于军事。最早的火药武器有突火枪、火箭等。 (3)农学:北魏贾思勰的《__齐__民__要__术_____》,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
古代农业科学著作。
(3)纺织业和图案风格。 ②唐末以后,伴随经济重心南移,南方丝织业发展迅速。
课前自主学习
课堂互动探究
提升核心素养
随堂演练落实
3.商业 (1)发展表现:都市商业和农村集市贸易发展,__柜__坊___和飞钱相继问世。
①县治以上的城市在特定的位置设市,用于货物聚集和 商品交易。 (2)“市”的特点②市与民居严格分开。 ③官府设市令或市长,对市场交易进行严格的管理, 按时开市和闭市。
草书
__审__美__价__值___高
怀素等
兼具__楷__书__的规矩和__草__书__的放纵, 行书
既有审美价值,又具实用价值
东晋王羲之、唐朝__颜__真__卿__
课前自主学习
课堂互动探究
提升核心素养
随堂演练落实
(3)绘画
时期
特点
总结出精辟的绘画理论,注重 魏晋 “__以__形__写__神___”
区域
时间 东汉后期
唐朝前期
黄河流域
765
669
长江流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42
611
核心论点:(1)东汉后期,县城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数量较少。
(2)唐朝前期与东汉后期相比,黄河流域县城数量减少,长江流域数量增加,表明
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代 32 11 32 24 5 15 18 12 44 20 29 4 7 1
上表为中国古代各地治水次数的统计。这可以佐证唐代(
D
)
解A析.治:理D黄河古仍代然中处国于以首农要立地国位,水利在农业中具有重要地位。从材料信息看,与
汉B代.政相府比治,唐水代取在得江了苏显、著安的徽成、效浙江、江西、湖南等地的治水次数明显增加,
南北 五胡内迁, 初步开发 (2)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北民南迁促进了南方
朝时 北民南迁
人口的增加和民族融合
(3)对人才教育的影响:经济重心南移促进文
化重心南移,促进南方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中唐 安史之乱, 南方经济 (4)对生态环境影响:江南的过度开发,一定程
以后
北民南迁
持续发展
度上破坏了生态环境,影响了经济的可持续 发展
7.2%
2
1.4%
▪ D.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小计
139
100%
解析:A [根据材料中的数据信息来看,从土地规模(亩)、户数和户数 比例数据比较分析,“户数比例”最多的家庭拥有的土地亩数较多, 可知自耕农经济盛行,A项正确。]
▪ 2.(2017·全国卷Ⅱ·26)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
针对训练
1. (2019河北承德模拟)下图是中国古代一面铜镜背面的局部,图饰为葡萄,它
D 的制作朝代应当是( )
A.商 B.周 C.秦 D.唐
解析: D 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沟通了中原与西域的联系,从此两地经济 文化联系越来越密切,葡萄、苜蓿等从西域传入中原,结合备选项可知,D项正 确。
针对训练 2. (2018鲁皖名校联考)下图是考古发掘出的唐代越窑
解析: D 本题主要考查唐朝文化特点。从题干材料中的“盘内底的大鱼 化龙图案为摩羯(印度神话中一种长鼻利齿、鱼身鱼尾的动物)纹”可知,唐代 越窑青瓷作品上有印度神话的图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社会风气开 放包容,与许多国家经济文化交流密切,唐代文化呈现出中外融合的特征,D项 正确;A、B两项都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笑南方人喝茶习俗的现象;唐中期,随着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南方的经济文化影响 力上升,饮茶习俗得到北方人认可,C项正确;唐中期北方喝茶习俗已经比较普遍, 所以此时不可能是“南茶开始北运”,A项错误;南北方饮食习惯相互影响,但并 没有趋于一致,B项错误;南方经济水平超越北方是在南宋时期,D项错误。]
全国卷考题统计
这C反.经映济了重这心些由地北方方农转业移的至发南展方,说明江南地区经济地位迅速提高,故选D项。材
料D信.江息南无地法区说经明济治地理位黄迅河速仍提然高处于首要地位,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政
府治水的效果,故B项错误;南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由北方转移至南方,故C项
错误。
二、手工业
基础知识
1.冶金业:南北朝时出现⑤ 灌钢 法。 2.制瓷业: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唐朝形成⑥ 南青北白 两大制瓷 系统;唐朝越窑的秘色瓷极为名贵。 3.纺织业:唐朝丝织技术高,以轻盈精湛著称,同时还吸收了波斯的织 法和图案风格;唐末以来,伴随经济重心南移,南方丝织业发展迅速。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
第4讲 魏晋至宋元时期农耕经济的发展与 繁荣
考点1 魏晋、隋唐时期经济的发展
高考导航——导
高考考纲解读:魏晋、隋唐时期的经济 (1)魏晋时期的农耕技术与土地制度(均田制); (2)隋唐时期的农耕技术与经济的繁荣; (3)魏晋至隋唐时期手工业的发展; (4)魏晋至隋唐时期的商业发展
青瓷“喀喇沁摩羯纹葵花形银盘”。盘内底的大鱼化龙 图案为摩羯(印度神话中一种长鼻利齿、鱼身鱼尾的动物)纹,大鱼作翻腾状, 口大张,鼻上卷,“眼后螺旋状大羊角盘绕一较小的牛耳”,张大的口中刻划出
D 数道上下翻卷的曲线,头顶至颈、背竖立粗壮的鳍。划到鳞片的尾部呈上翘
状。以下相关解读最准确的是( ) A.唐代制瓷业十分发达 B.唐代的对外贸易繁荣 C.唐代手工业的民营化趋势明显 D.唐代文化呈现出中外融合的特征
解析:A 由“宁可少好,不可多恶”可看出贾思勰反对粗放式的滥种,要求把 每一块土地达到最理想的产出,故A项正确。B、C、D三项题干无法体现。
针对训练
2.(2019四川成都模拟)
地 区 时代
陕 西
河 南
山 西
河 北
甘 肃
四 川
江 苏
安 徽
浙 江
江 西
福 建
湖 北
湖 南
云 南
汉代 18 19 4 5 1 — 1 1 4 1 — — 1 1
4.土地制度:北魏到唐前期,推行③ 均田制 ,国家授田给农民,农民承担赋 税和力役。
5.重心南移:魏晋时期,北方战乱,南方社会相对安定,江南得初步开发,南 北经济趋于平衡。唐④ 安史之乱 后,南方经济持续发展,逐渐超过 北方。
教材补遗 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和影响
朝代 原因
表现
影响
魏晋 北方战乱, 江南得到 (1)对城市交通贸易的影响:推动南方沿海沿 江城市的发展,促进海上贸易的发展
喝茶习俗。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
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据此可知,唐中期(
)
▪ A.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
C
▪ B.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
▪ C.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
▪ 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
解析:C [北朝时,北方经济发展水平远超南方,所以出现题干中北方人常常嘲
年份·卷别 2017·全国卷
Ⅲ 2017·全国卷
Ⅱ
题号 26 25
命题角度
考查唐朝小农经济的发展 考查江南经济的发展
考点一 魏晋、隋唐时,北方旱地形成耕耙耱技术,南方水田也采用 耕耙技术。 2.生产工具:隋唐时江东地区出现① 曲辕犁 。当时已经安装了犁评, 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标志着中国古代犁耕技术的成熟。 3.灌溉工具:唐朝时创制了② 筒车 。
真题研练
▪ 1.(2017·全国卷Ⅲ·26)下表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据
A 此可知,当时该地( )
▪ A.自耕农经济盛行
土地规模(亩) 20以下
户数 24
户数比例 17.3%
▪ B.土地集中现象突出 ▪ C.均田制破坏严重
20~130 131~300 300以上
103
74.1%
10
针对训练
1.北魏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总结出一套个体农户农副兼营的精耕细作农 业模式,反复强调农户不要过度扩大耕种面积,“宁可少好,不可多恶”。这表
A 明( )
A.精耕细作的目的是追求农业收益的最大化 B.精耕细作农业遏止了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 C.个体农户为主体的耕作模式抑制农业的进步 D.人口与土地的尖锐矛盾导致耕作模式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