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练习题及答案: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doc
高三历史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 同步练习 旧人教
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两汉时期,与中国经济文化联系密切的国家包括①朝鲜②日本③越南④印度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③④1.A2.在两汉时期,受中国文化影响最大的国家是A.三韩B.安息C.越南D.日本C3.西汉与西亚、欧洲通商关系发展起来的主要条件是()A.西汉丝织业的发展B.张骞沟通与西域的联系C.甘英到达了波斯湾D.西汉在西域设西域都护5.B4.两汉时期中国与西亚和欧洲之间形成的“丝绸之路”的历史条件是①两汉时期丝织业的发展②张骞沟通了与西域的关系③西域都护的设置④甘英沟通了与大秦之间的关系A ①③④B ①②C ②④D ①②③D5.我国古代著名的“丝绸之路” 出玉门关或阳关后分南北两道向西,其南北两道再次会地点是在()A.楼兰B.疏勒C.敦煌D.鄯善.B6.近世所说的“海上丝绸之路”最远抵达()A.印支半岛南端B.马来半岛南端C.印度半岛南端D.朝鲜半岛南端3.C7.从古代丝绸之路传播到欧洲的科学技术,主要有①牛耕技术②冶铸技术③丝织技术④水利技术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B8.最能反映“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这一历史现象的内涵的是( )A.丝织业发达,质量精,品种多B.沟通了中西外交的联系,东亚文化圈不断扩展C.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北、西南的管辖D.进一步使各国认识到中国的强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D9. 关于丝绸之路说法正确的是①开辟于公元前二世纪②曾经是东西方经济往来的主要通道③丝和丝织品是主要贸易货物④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A.①②③④B. ①②③C.①③④D.③④A10.曾经通过丝绸之路在汉朝和古罗马帝国之间进行丝绸转手贸易,大获其利的国家是A.大食B.大秦C.身毒D.安息4.D11.下列有关两汉时期对外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辰韩的语言、称呼、习俗等与秦朝相似,又称“秦韩”B.汉光武帝赠赐给日本倭奴国使者金印已得到考古证实C.公元97年,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甘英顺利完成使命D.汉代文明通过陆、海路开始走向世界,远及欧洲和非洲C12.汉代在中外文化交流中输出的主要是A应用性技术B农作物良种C手工业产品D书画艺术品A13.下列各项,正确反映了东汉时期国际交往情况的是A海上“丝绸之路”可到达非洲B开始探索到达中亚、西亚的商路C政府与欧洲国家直接友好往来D与日本各小国交往开始形成C14.秦汉时期中国已经走向世界,其主要表现包括①大秦国王派使臣到中国,与中国建立联系②丝绸等技术传播中亚和欧洲地区③甘英出使大秦④中国已经与欧亚非许多国家建立了直接贸易往来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A二、材料解析题15.阅读下列材料(大秦)王常欲通使于汉,而安息欲以汉缯彩与之交市,故遮阂不得自达。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4讲两汉时期的民族关系、对外关系和秦汉文化随堂检测
第4讲(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1.《资治通鉴》记载,西汉时期,匈奴“往往入盗于汉边,不可胜数;然尚贪乐关市(边关贸易),嗜汉财物,汉亦关市不绝,以中其意”。
对以上现象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战争没有阻断民族间的经济交流B.匈奴接受了汉朝先进的生产方式C.经济交流符合双方人民的利益D.匈奴对汉朝的物产有较大的需求【解析】从材料可知,虽然战争不断,双方贸易仍然不间断地交流,但是并不表明匈奴接受了汉朝先进的生产方式,这与此题的题意不符合。
【答案】 B2.(2009年山西大同模拟)“张骞说:我通;班超说:我也通;苏武说:通个屁!卫青说:我打;霍去病说:我也打;李广说:我还打;昭君嫣然一笑,遂天下太平。
”这是《杂文月刊》刊登的一篇诙谐有趣的杂文中的一句,它所反映的主要史实是( ) A.西汉推行尚武的对外扩张政策B.西汉积极开展对外经济文化交流C.西汉对边疆地区的管辖D.西汉与匈奴关系的发展历程【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
张骞、班超、苏武的活动都与匈奴有关,“通”、“打”、“嫣然一笑”都是与匈奴关系的方式,因此材料所反映的主要是西汉与匈奴关系的发展历程。
A、B、C都不是对材料信息的正确理解。
【答案】 D3.(2009年南昌一模)历史上中华文明与南亚文明、西亚文明、中亚文明、欧洲文明首先汇聚在( ) A.河西走廊地区B.西域地区C.长城一带D.黄河流域【解析】本题实际上是考查中国古代对外文化交流的发展史。
分析时,一要注意题中时间提示“首先汇聚”一词,也就是开始交流;二是参与汇聚的各种文明,其中包括南亚、西亚、中亚和欧洲。
从上述分析看,应该是在西域地区,这是张骞通西域后历史发展出现的新现象。
【答案】 B4.西汉和古罗马是当时世界东西方文明两大中心,随着二者的对接,中国与世界的优秀文明得以相互影响和借鉴。
对东西方两个文明中心的成功对接起到促进和保障作用的事件有( )①西域都护的设置②张骞出使西域并建立友好关系③丝绸之路的开通④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②③④ D.①④【解析】西汉与古罗马东西两个文明中心的成功对接主要是靠陆上丝绸之路,张骞出使西城、西域都护的设置对陆上丝绸之路起促进和保障作用;在汉武帝时代,开通了自东南沿海通往印度最南端的海上丝绸之路,从而使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两个帝国——东方的汉帝国和西方的罗马帝国通过海上通道联结起来。
第六节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习题
第六节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一、单项选择题1.两汉时期,与中国经济文化联系密切的国家包括①朝鲜②日本③越南④印度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我国古代著名的“丝绸之路”出玉门关或阳关后分南北两道向西,至疏勒会合。
“疏勒”即今天新疆的A.乌鲁木齐B.喀什C.和田D.若羌3.近世所说的“海上丝绸之路”最远抵达A.印支半岛南端B.马来半岛南端C.印度半岛南端D.朝鲜半岛南端4.曾经通过丝绸之路在汉朝和古罗马帝国之间进行丝绸转手贸易,大获其利的国家是A.大食B.大秦C.身毒D.安息5.西汉与西亚、欧洲通商关系发展起来的主要条件是A.西汉丝织业的发展B.张骞沟通与西域的联系C.甘英到达了波斯湾D.西汉在西域设西域都护6.从古代丝绸之路传播到欧洲的科学技术,不包括A.牛耕技术B.冶铸技术C.丝织技术D.水利技术7.下列有关两汉时期对外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辰韩的语言、称呼、习俗等与秦朝相似,又称“秦韩”B.汉光武帝赠赐给日本倭奴国使者金印已得到考古证实C.公元97年,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甘英出色完成使命D.汉代文明通过陆、海路开始走向世界,远及欧洲和非洲二、材料解析题8.阅读下列材料(大秦)王常欲通使于汉,而安息欲以汉缯彩与之交市,故遮阂不得自达。
至桓帝延熹九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徽外(中印半岛外)献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焉。
──《后汉书·西域传》请回答:①“桓帝延熹九年”是哪一年?②根据材料,大秦王的使者是从陆路还是从海道来中国?③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大秦使臣来到中国的重要意义。
三、问答题9.两汉时期,与中国交往的国家和地区有哪些?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A 2.B 3.C 4.D 5.B 6.A 7.C二、材料解析题8.①l66年。
②海道。
③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直接友好往来的开始。
三、问答题9.两汉对外交往的国家和地区很多。
东亚:如朝鲜、日本。
东南亚:如越南、缅甸、马来半岛、印尼。
高三历史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 同步练习1旧人教
高三历史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同步练习1旧人教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汉朝对外交往最主要的成果是A.形成了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B.中国文化走向世界C.中国借鉴了域外文化,发展了中华文明D.扩大了中外贸易2.汉朝传入朝鲜的工艺技术是A.铸铁、凿井B.铜镜、漆器C.丝绸、瓷器D.铸铁、铸铜3.通过丝绸之路传入到中国的是A.铸铁术B.佛教C.缫丝技术D.井渠法4.通过丝绸之路传往西方的先进技术不包括A.丝绸和缫丝技术B.制漆技术C.铸铁技术D.造纸术5.汉代形成丝绸之路的历史条件不包括A.西汉丝织业的发展B.甘英沟通了与大秦的关系C.张骞沟通了与西域的关系D.西域都护的设立6.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所经过下列地点的先后顺序为①河西走廊②今新疆境内③西亚④大秦⑤安息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⑤③④C.①②④③⑤D.②①③⑤④7.166年,大秦安敦王朝派出的使者到达东汉。
这里的“大秦”是指A.古罗马帝国B.阿拉伯帝国C.古代希腊D.波斯帝国8.中国同欧洲国家直接友好往来开始于A.战国时期B.秦朝C.西汉D.东汉9.赐予倭奴国王印绶的皇帝是A.汉高祖B.汉武帝C.光武帝D.汉桓帝10.秦汉时期,中国已开始走向世界,其主要表现包括①甘英出使大秦,为中西经济文化交流创造了条件②丝绸等技术传入中亚、西亚和欧洲地区③中国与亚非欧许多国家开始了直接的经贸往来④大秦安敦王朝派使臣从海道来中国A.①②B.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二、材料解析题(共10分)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东汉末年,朝鲜半岛的南部有三韩,即东边的马韩,西边的辰韩,南边的弁韩。
材料2:马韩人已知种田养蚕织布,住的是草屋土室。
辰韩又称秦韩,经济文化水平最高,人民能种五谷,养蚕织缣布,能制造铁器。
弁韩最小,经济文化比较落后。
从总的情况看,三韩发展水平虽略有不同,但都处在由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阶段。
它们在东汉王朝的强烈影响下,并没有向奴隶社会发展,而是模仿汉朝的剥削方式和政治制度,走向封建化的道路。
高考历史 第二单元第5讲两汉时期的民族关系、对外关系和秦汉时期的文化测试
第5讲 两汉时期的民族关系、对外关系和秦汉时期的文化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战国、秦汉对匈奴的战争多被看做是正义和进步的。
这主要是由于其性质 ( )A .是先进对落后的战争B .是单纯防御性战争C .是反掠夺反奴役的战争D .是反对外族侵略的战争2.观察右图,冒顿单于统治时期匈奴成为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其历 史条件不包括 ( )A .冒顿单于统一了匈奴各部B .铁器使用深入生产生活和军事领域C .游牧生活基本上为农耕生产所取代匈奴骑兵像D .中原战乱为其提供发展机会 3.《资治通鉴》记载,西汉时期,匈奴“往往入盗于汉边,不可胜数;然尚贪乐关市(边关贸易),嗜汉财物;汉亦关市不绝,以中其意”。
对以上现象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战争没有阻断民族间的经济交流B .匈奴接受了汉朝先进的生产方式C .经济交流符合双方人民的利益D .匈奴对汉朝的物产有较大的需求4.分析右面图画,下列对这幅画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评价,你认为最 正确的是 ( )A .此去妾心终许国,不劳辛苦汉三军B .出塞自有幽怨在,北地茫茫夜夜心C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D .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5.张骞出使西域与班超出使西域所起的作用的相似之处是 ( )①密切了西域与内地的联系 ②促进了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③确立了中央政府 对西域的统治 ④帮助西域人民摆脱了匈奴的奴役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6.西汉先后开辟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积极开展对外交往,使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日益扩展,其影响突破东亚的范围,远及欧洲和非洲。
关于我国同欧洲直接往来的最早记载出自 ( )A .《史记》B .《汉书》C .《后汉书》D .《春秋》匈奴骑兵像7.下列历史文物,印证了古代中日交往的是()8.某班同学在观察下图时,从图中汲取了以下四点历史信息,正确的应是()我国发行的纪念造纸术的银币A.汉代时期纸已成为最流行的书写材料B.至迟在西汉时期我国就发明了造纸术C.汉代时期纸很珍贵只能用来绘制地图D.中国最早发明造纸术的人出生在天水9.东汉末年,农夫张三上山砍柴不慎失足跌断肋骨,需做手术。
《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习题
《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习题第13课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一、选择题1、丝绸之路的起点是()A.长安 B.成都 C.洛阳 D.西域都护府2、丝绸之路是历史上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线。
开通陆上丝绸之路功劳最大的是()A.张骞 B.卫青 C.班超 D.甘英3、丝绸之路是西汉王朝和外界陆上贸易的一条重要商路。
它之所以得此名字,主要是因为()A.汉朝向外输出的主要是丝绸,影响深远广泛,名称准确生动B.是历史上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线C.丝绸的名字优美动听,人们好记D.张骞通西域后命此名字4、丝绸之路的开通是在()A.秦朝 B.汉朝 C.唐朝D.元朝5、下列在丝绸之路上不可能经过的地点是()A.洛阳B.河西走廊C.新疆D.西亚6、西汉时,通向今印度、缅甸的“南方丝绸之路”实际已经形成,其起点是()A.重庆 B.成都 C.洛阳 D.长安7、中国和日本的交往有着悠久的历史,西汉时,日本列岛上有上百个国家,其中曾派使节来中国的有()A.10多个B.20多个C.30多个D.40多个8、日本列岛南部的倭奴国派使节来到洛阳,与东汉王朝“通好”的具体时间是在()A.公元前57年B.公元前27年C.公元27年D.公元57年9、现在日本有一枚“汉委奴国王”金印一枚。
被作为中日交往的历史见证。
保存在日本的博物馆里,这枚金印是汉朝哪位皇帝赠予的()A.汉高祖B.汉武帝C.汉光武帝D.汉景帝10、我国与日本交往开始有了文字记载始于()A.春秋 B.秦朝 C.西汉 D.东汉11、西汉时期,日本列岛上的国家有()A.30多个 B.50多个 C.80多个 D.100多个12、下列被派出使大秦的是()A.卫青 B.霍去病C.张骞 D.甘英13、公元97年,东汉时派人出使大秦,最终到达的地点是()A.大秦 B.欧洲 C.印度洋D.波斯湾14、大秦人从海路来中国最早是在()A.公元前60年 B.公元57年 C.公元97年 D.公元166年15、标志着欧洲国家同我国开始直接友好往来的历史事件是()A.张骞出使西域 B.甘英出使大秦 C.班超经营西域 D.大秦遣使来汉16、汉朝时期,中国同西方的陆上贸易通道称为“丝绸之路”,其路线是()A.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西亚——欧洲B.长安——今新疆——河西走廊——西亚——欧洲C.长安——今新疆——西亚——河西走廊——欧洲D.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欧洲——西亚17、近年来,在平壤附近的古墓中出土了大批汉代文物,其中有蜀郡制造的漆器。
2011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测试:2.2两汉时期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1
第二课时两汉时期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一、选择题1.(2010·改编)《资治通鉴》记载:西汉初期,匈奴“往往入盗于汉边,不可胜数;然尚贪乐关市(边境贸易),嗜汉财物,汉亦关市不绝,以中其意”。
对上述现象理解不正确的是()A.战争没有阻断各民族间的经济交流B.匈奴获得财物的方式是盗窃C.经济交流符合汉族和少数民族人民的心愿D.匈奴对汉朝的物产有较大的需求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理解和归纳材料信息的能力。
材料中匈奴“贪乐关市,嗜汉财物,汉亦关市不绝”,表明A、C、D正确,B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是错误理解。
答案:B2.(2010·模拟精选)《后汉书·西域传》载:“立屯田于膏腴之野,列邮置于要害之地。
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
”材料中的现象开始于()A.西域都护设置后B.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后C.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后D.霍去病大败匈奴后答案:A3.(2010·改编)武则天的诗《如意娘》“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诗中的石榴裙是指古代妇女穿着的绣有石榴的裙子,取石榴多子的寓意。
这种裙子在中原地区的出现不早于()A.三国两晋南北朝B.西汉C.东汉D.唐朝答案:B4.汉武帝在位期间讨伐匈奴,沟通西域,加强对西南夷和百越的管辖,这主要说明了其() A.好大喜功,征伐无度B.目光远大,走向世界C.开拓疆土,巩固统一D.滥用民力,不得人心解析:因为汉武帝的上述行动都有利于边疆地区少数民族的进步和发展,有利于封建国家的统一,所以,应该给予肯定。
A、D两项观点有失偏颇;由于这些行动都没有超越国界,故B项说法也不妥。
答案:C5.2008年5月25日载有上万件瓷器,制造时代跨越宋、元、明三个朝代的千古沉船“南海二号”“浮”出水面。
这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兴盛的又一个有力证据。
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开通于()A.西汉B.东汉C.唐朝D.宋朝答案:A6.一小撮狂热的新疆分裂分子与宗教极端分子,编造了一套所谓的“东突”理论。
高考历史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测试
高考历史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测试第七节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本节学习重点:1.两汉时期的对外政策和对外关系发展的影响;2.朝鲜三韩与两汉的交往;3.日本与两汉的交往;4.中国传入越南的主要技术;5.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开通的时间.到达地区和意义;6.东汉与大秦往来的两件大事;7.两汉对外交往的主要国家和地区.一.两汉时期对外关系的概况1.两汉时期对外关系发展的前提:2.两汉时期的对外政策:3.两汉时期对外关系发展的影响:①②二.两汉与朝鲜的关系1.两汉与朝鲜的往来:①秦汉之际:②两汉时期:A.三韩:B.辰韩:2.中朝贸易的发展:①朝鲜:②中国:三.两汉同日本的交往1.西汉汉武帝时:2.东汉光武帝时:①使节交往:②经济往来:四.中越经济文化交流1.越南:2.中国:五.丝绸之路1.丝绸之路的开通:时间:意义:①沟通了②是③促进了A.传出:B.传入:2.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①时间:②线路:③意义:六.两汉与西亚.欧洲的往来1.两汉与安息的往来:①地理位置:②陆上交往:③海上贸易:2.两汉与大秦的往来:①地理位置:②阻隔国家:③主要事件:A.公元97年, 派出使 ,到达B.公元年,的使者到达,这是中关于基础网络人员任来:秦汉之际,〞燕.齐.赵人往避地者数万人〞;三韩多次派人晋见武帝和光武帝.朝鲜文化交流:辰韩〝嫁娶以礼.语言.称谓与秦相似,被人称为〞秦韩〞.贸易往来:檀弓.果子马等输入中国,中国铜镜.漆器.铁制工具等输至朝鲜.西汉时期的对外关系日本①人员往来:武帝时,有30多国通过朝鲜〝使译通于汉〞;光武帝时,〝倭奴国奉贡朝贺……光武赐以印绶经〞.②贸易往来:中国铁器.铜器.丝帛传入日本.越南:象牙.犀牛.珍珠输入中国,中国铁犁牛耕和水利工程技术在越南推广.中亚.西亚.南亚丝绸之路陆路①路线:出玉门关或阳关往西到中亚.印度半岛等地.②意义:铁器.丝绸和养蚕.缫丝.铸铁.井渠.造纸等技术西传.两汉之际佛教传入中国:水路①路线:从广东向西沿海岸线.印支半岛南下,绕过马来半岛.出马六甲海峡,到孟加拉湾沿岸各国,最远达印度半岛南端.②意义:加强了和东南亚.南亚各国的关系,沟通了东西外交圈之间的联系.安息:西亚大国,利用丝绸之路与汉频繁交往,通过水上丝绸之路在汉与大秦间转手贸易.①处于陆上丝绸之路的西端,直接交往受安息等国的阻隔.大秦②人员往来:97年,甘英受班超派遣出使大秦,到达波斯湾.166年安敦使者到达东汉,《后汉书》中有与欧洲直接往来的最早记载.③贸易往来:大秦间接地从海上同中国展开丝绸贸易.重点.难点.考点问题两汉时期中外关系的特征及其原因特征:①以商贸为主,丝织品在通商中占很大比重,并具有相当程度的单向性.②中外交往以陆路为主,水陆并举.③与亚洲包括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等地区的国家交流频繁,对东方文化影响大,形成以中国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④中国文明通过丝绸之路开始传人欧洲.⑤中国开始吸收佛教等外来文化.⑥汉代文明先进,对世界影响深远.原因:①国家统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②社会经济发展国力强盛;③丝织.冶铁等技术领先世界;④张骞沟通西域;⑤交通发达,两汉政府保护交通的畅通人;⑥科技文化成就辉煌;⑦阶级比较重视基础金题1.对长城正确而又全面的评价应当是①它保障了我国北方农业地区的安全生产②长城是我国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③修筑长城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加重了人民负担④长城起了隔断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作用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②③2,秦汉对匈奴的战争被看作是正义的和进步的,主要原因是A.先进对落后的战争B.单纯防御性战争C.保护人民财产的反掠夺战争D.反对外族侵略的战争3.下列关于匈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秦汉之际,匈奴形成强盛奴隶制国家B.公元前3世纪时,匈奴已普遍使用铁器C.汉武帝时,汉政府与匈奴〝和亲〞D.东汉初年,匈奴分裂为南匈奴和北匈奴4.汉武帝时西汉得以打败匈奴的原因是①休养生息政策使国力强盛②大一统使中央政权更加巩固③匈奴分裂,势力衰落④卫青.霍去病等人的军事才干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5.排列下述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①匈奴分裂为南匈奴和北匈奴②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③西汉设置西域都护④班超经营西缄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③②④①D.④②③①6.一位古代诗人在《题昭君出塞图》中写道:〝草黄沙白马如云,落日悲笳处处闻.此去妄心终许国,不劳辛苦汉三军.〞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作者肯定王昭君是因为昭君出塞A.是为了个人幸福B.不畏艰难险阻C.是为了国家安宁D.加强了汉与匈奴的关系7.对张骞出使西域,评价不正确的是A.促进了西域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B.促成了当时世界上几大文明的汇聚C.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做出贡献D.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8.秦汉时期,以下边疆地区归属中央政权管辖的先后顺序是①云贵地区②河套地区③西域地区A.①②③B.②③①C.③①②D.②①③9.西域都护的设置,其重要意义不包括A.加速了汉族与西域各族的融合B.扩大了西汉的行政疆域C.促进了西域各族经济的发展D.有利于中西贸易的发展10.下列对汉朝政府与边疆地区各少数民族关系的说明,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是A.两汉对匈奴的战争是正义的.进步的B.两汉对匈奴实行〝和亲〞解除了匈奴的威胁C.两汉设置西域都护,促进了西域社会的进步D.两汉与西域.西南夷和百越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11.汉代民族关系的成就是①多次出使西域,加强西域与内地的关系②设置西域都护,中央正式管辖西域③两次出击匈奴,解除匈奴威胁④推行和亲政策,化解民族纷争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12.汉朝时,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的影响最远到达A.中亚B.西亚C.南亚D.欧洲和非洲13.下列关于两汉与日本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A.中国兴起了大规模移民日本的浪潮B.对日本的社会生活有了深刻了解C.汉武帝与光武帝先后赐予日本使者金印D.铁器.铜器和丝帛传人日本14.汉代输往朝鲜和日本的先进产品中,共有的是A.铜器和铁器B.铜器和漆器C.铁器和丝帛D.漆器和丝帛15.两汉时期,中国传人越南的生产技术是A. 凿井和冶铁技术B.制漆和纺织技术C.冶铁和铸铜技术D.牛耕和水利技术16.下列内容属于西汉和西亚.欧洲通商关系发展起来的主要条件的是①西汉丝织业的发展②张骞沟通了西汉与西域的关系③西域都护的设置④甘英对西亚地理和风俗人情的了解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②③17.河西走廊成为我国丝绸之路重要通道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这里A.地势低平,道路平坦B.人口稠密,城镇较多C.有引黄灌溉的水利工程D.有祁连山冰雪融水灌溉下的绿洲18.下列有关〝海上丝绸之路〞的说法正确的是①从水陆上沟通了东西外交圈之间的联系②最远到达印度半岛南端和斯里兰卡③佛教由此路传入中国A.①②③B.②③C.①③D.①②19,两汉之际,佛教传人中国最能说明的问题是A.中国与印度有了直接交往B.中国与印度的文化往来频繁C.丝绸之路发挥了传递文化的功能D.汉政府重视佛教20.汉武帝后开辟的海上丝绸之路最远可达A.印度半岛南端B.波斯湾沿岸C.非洲东海岸D.欧洲的大秦25.要论证中国与欧洲很早就有直接往来,需查阅A.《春秋》B.《史记》C.《汉书》D.《后汉书》22.两汉时期,从中国输往西亚和大秦的最重要的外贸商品是A.丝织品B.茶叶C.棉丝品D.纸张23.司马迁将张赛第一次出使西域称为〝凿空〞之行,〝凿空〞的含义是A.了解情况B.开通道路C.添补空白D.开拓空间24.公元前60年设置的西域都护A.是汉政府管理西域的最高机构B.职责是沟通汉与西域的联系C.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D.使汉与西域开始了经济文化交流25.对张骞出使西域,评价不正确的是A.促进了西域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B.促成了当时世界上几大文明的汇聚C.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做出贡献D.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26.下列事件的先后顺序是①张骞通西域②昭君出塞③西域都护设置④班超管辖西域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②①③④D.①③④②27.我国中原地区的汉族以农业立国,蒙古草原上的民族以业立国.我国北部第一次出现农牧政权分立局面是在A.秦汉时期B.魏晋时期C.隋唐时期D.两宋时期28.下列不属于〝丝绸之路〞形成历史条件的是A.西汉丝织业的发展B.张骞沟通与西域的联系C.西汉统治者注重民族交往D.甘英沟通与大秦的联系29.丝绸之路从长安往西先后经过顺序是①河西走廊②今新疆境内③安息④西亚⑤大秦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⑤④C.②①⑤③④D.②①④③⑤30.汉武奇时我国与日本的联系主要通过A.互派使者B.朝鲜半岛C.海上通航D.汉人东渡31.汉朝输入朝鲜和日本的共同产品是①铁器②铜器③漆器④纸张A.①②④B.①②C.②③④D.①③④32.西汉与西亚.欧洲通商关系发展起来的主要条件中没有A.西汉丝织业的发展B.张骞沟通了与西域的联系C.公元前60年西域都护的设置D.班超经营西域思考题:1.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有何历史意义?2.两汉时期对外关系发展的原因和影响分别有哪些?3.请绘制一幅两汉时期对外关系的大事年表.1. 汉朝时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日益扩展,开始走向世界.结合典型史实说明上述结论,并简述这一历史现象出现的原因.5.简评汉武帝的政绩.。
高三历史两汉的民族关系和和对外关系 同步练习A旧人教
两汉的民族关系和和对外关系同步练习A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题,每题5分,共80分)1.西汉初期对匈奴推行“和亲”政策的主要原因是A 加强双方贸易的需要B 西汉初年经济残破国力极度羸弱C 满足匈奴对汉朝向往D 为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需要【答案】B【解析】结合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来回答本题。
2、昭君出塞的主要作用是A排除了匈奴的威胁 B促进了汉人与匈奴杂居C和睦了汉匈关系 D瓦解了北匈奴政权【答案】C【解析】A项叙述错误,因为当时不存在匈奴威胁的事实,D项也不是事实,因为当时匈奴并未分裂不存在在南北匈奴之分。
B项作用并不明显。
3. 汉武帝派遣X骞出使西域的直接目的是A 解除匈奴的威胁B 设立西域都护C 加强同西域联系 D开辟“丝绸之路”【答案】A4. “自大宛以西至安息……其地皆无丝漆,不铸铁钱铁器。
”这一状况开始得以改变是在A秦朝 B 西汉 C 东汉 D 唐朝【答案】B【解析】X骞通西域后,丝、漆、铁器等开始传到西域及以某某区,因此本题答案是B。
5.司马迁称X骞第一次出使西域为“凿空”,其含义是指A X骞没有完成使命B 西域不愿同西汉夹攻匈奴C 了解到西域的风情D 开辟了西汉同西域的交通【答案】D【解析】X骞通西域,沟通了汉朝同西域各国的关系,因而称为凿空。
6.标志着西域地区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历史事件是A X骞第二次出使西域B 西汉同乌孙的和亲C 西汉设西域都护管辖D 班超对西域的经营【答案】C【解析】怎么样才叫归属中央政权?设置机构建立对该地的统治。
7、西汉初年,中原与西域各族联系交往最大的障碍在于A路途遥远 B条件恶劣 C匈奴阻隔 D缺乏人才【答案】C8.下列有关两汉政府与西域发展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促进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B 政治动机大于经济目的C 开通了中西之间陆路的交通D 为了促进边疆经济发展【答案】D【解析】结合双方来往的社会背景及其影响来解答本题。
9.在西南夷地区建立郡县的是A 秦始皇B 汉高祖C 汉武帝D 汉元帝【答案】C10.我国古代的夜郎国,属于少数民族中的A 东夷B 西南夷C 百越D 荆蛮【答案】B11.丝绸之路开通后,由中原地区西传的物品与技术是①丝织品与金属工具②铸铁技术③井渠法④葡萄与石榴A ①②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答案】B12.下列各项中,关于东汉时期国际交往情况,错误的是A 佛教在这一时期传入中国内地B 开始探索到达中亚和西亚的商路C 政府与欧洲国家直接友好交往D 与日本等小国之间进行频繁交往【答案】A【解析】佛教的传入应该是在西汉时期。
高三历史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例题解析 旧人教
高三历史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例题解析旧人教【经典题】例1 (2002年全国卷考题)历史上的“丝绸之路”是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今天的“亚欧大陆桥”被誉为“现代丝绸之路”。
读图回答:(1)西汉和唐朝,在现今的天山山脉南北,曾先后设置了、和等军事行政机构(或官职),保障了“丝绸之路”的畅通。
(2)位于“丝绸之路”上的敦煌莫高窟所反映的主要是哪一时期、哪种宗教的艺术成就。
【解析】本题以历史上的丝绸之路和“现代丝绸之路”为背景材料,考查汉唐两代对西域地区的管辖,以及敦煌石窟艺术的艺术特色,具有一定综合性。
【答案】(1)西域都护府、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 (3)隋唐佛教【原创题】例2、下列几组内容有因果关系的是①秦末农民战争——汉初休养生息政策②甘英出使大秦——大秦王安敦派使臣来中国③张骞通西域——内地冶铸、水利技术的传播到域④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解除了王国对西汉中央政权的威胁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③【解析】本题是因果关系查对题型,一般来讲因果之间的联系是直接的、内在的、接踵而至的,而不是分割的、间断的。
按这一规则选择,应选项无疑是D。
【答案】D例3 西汉时,中外交往的情况包括①与西亚的通商关系开始发展起来②佛教开始传入中原地区③中国的造纸技术传入日本④政府与欧洲国家直接友好往来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A【解析】本题考查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
西汉张骞通西域后,与西亚的通商关系发展起来,所以①项叙述正确,佛教传入中国是西汉末年,佛教经中亚传入中国内地,因此②项叙述正确。
西汉时造纸术发明,东汉察伦改进造纸术,其外传到日本则是4世纪以后,因此③错误;政府与欧洲的直接友好往来开始于东汉时,因此④项叙述错误。
【答案】A例4汉代,我国与西亚地区通商交往关系得以建立和发展,其中最关键的是A张骞、班超出使西域,密切了关系B西亚商人喜好汉朝的手工业品C解除了匈奴对西域的威胁和控制D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府C【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
高三历史两汉的民族关系和和对外关系 同步练习B旧人教
两汉的民族关系和和对外关系同步练习B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题,每题6分,共72分)1.秦汉之际,匈奴冒顿单于占领河套地区,表明①匈奴强盛起来②中原地区受到威胁③中原文化对匈奴产生巨大的吸引力④民族融合的趋势加强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①②④D ①②【答案】D【解析】解本题很必要有个客观的心态,不能把自己的主观臆想加到题目中来,依据当时匈奴和中原汉族的关系及其匈奴社会发展状况,就排除③④两项。
2.从战国到秦汉,对匈奴的战争多被判定为正义的和进步的,主要是由于其A 是先进对落后的战争 B是反掠夺反奴役的战争C 是一种防御性的战争 D是反对外族侵略的战争【答案】B【解析】民族战争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这里的正义性是就其反掠夺反奴役的性质而言。
A、C所述并不能判定战争的正义和进步性,D项叙述则完全错误。
3.对汉武帝长期的有效的打击匈奴战争的所起到的最主要的作用在于A 战争安定北部边郡的生产与生活B 战争打通通往中亚的丝绸之路C 战争取得了对匈奴彻底性的胜利D 有效地打击了匈奴的侵略活动【答案】A【解析】本题为最佳项选择,完全错误的说法是D项。
C项则打击匈奴战争的结局,并非作用。
A、B两项相比,正确答案很明显。
4.张骞通西域最重要的历史影响是A 获得了大量的前所未闻的西域资料B 汉朝先进技术和文化传入西域C 使西域成为世界几大文明的汇聚地D 使天山南北地区归属中央政权【答案】D【解析】“最重要”的影响,没有比巩固和扩大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权更重要的了。
5.有人说,长城将中原地区与塞外各民族分隔开来,其实质在于区分不同的文化,这种“不同的文化”具体是指A 不同种族的文化差异性B 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C 封建文化与奴隶制文化D 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答案】D【解析】理解两种不同文化的差异的根源在于经济形式的不同。
6. 对西域都护的下列解释,最准确的是A 两汉时期派驻西域的军事、行政长官D 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的地方机构C 丝绸之路上保护商旅往来的军事首领D 汉朝管辖西域各族政权的中央机构【答案】A【解析】西域都护既是两汉在西域的最高管理机构的名称,又是派驻西域的军事、行政长官。
高考历史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测试
第七节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本节学习重点:1、两汉时期的对外政策和对外关系发展的影响;2、朝鲜三韩与两汉的交往;3、日本与两汉的交往;4、中国传入越南的主要技术;5、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开通的时间、到达地区和意义;6、东汉与大秦往来的两件大事;7、两汉对外交往的主要国家和地区。
一、两汉时期对外关系的概况1、两汉时期对外关系发展的前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两汉时期的对外政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两汉时期对外关系发展的影响: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二、两汉与朝鲜的关系1、两汉与朝鲜的往来:①秦汉之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汉时期:A、三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辰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中朝贸易的发展:①朝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中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两汉同日本的交往1、西汉汉武帝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东汉光武帝时:①使节交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经济往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中越经济文化交流1、越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中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丝绸之路1、丝绸之路的开通: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意义:①沟通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促进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传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①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线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两汉与西亚、欧洲的往来1、两汉与安息的往来:①地理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陆上交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海上贸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两汉与大秦的往来:基础网络安息:西亚大国,利用丝绸之路与汉频繁交往,通过水上丝绸之路在汉与大秦间转手贸易。
最新-高考历史 2—3 两汉时期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闯关训练 新人教版 精品
闯关式训练板块基础过关一、选择题1.汉代,在我国华东、华南地区的越人部族众多,总称“百越”。
其中的“南越”是指()A.温州一带的越人B.C.两广地区的越人D.答案:C2.秦汉时期,以下边疆地区属中央政权管辖的先后顺序是①云贵地区②河套地区A.①②③B.②③①C.③①②D.答案:D解析:这是一道排序选择题,考查对历史时间与事件的掌握能力。
本题可运用顺序选择的解题技巧。
从时间顺序上看,我们可以确定最早归属中央政权管辖的地方是②河套地区,因为河套地区是秦朝大将蒙恬夺取的,事件发生的时间最早,据此可以排除A、C两项。
而最晚归属中央政权管辖的地方是③西域地区,因为西域地区是今新疆地区,归属中央政权管辖是从张骞通西域以后,建立西域都护才开始的,所以又排除了B3.丝绸之路开通的条件包括(①西汉丝织业的发展②反击匈奴的重大胜利③张骞沟通与西域的联系④甘英出使大秦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D.答案:A解析:甘英出使大秦是东汉时候的事情,晚于丝绸之路的开通;这条要道上进行贸易的货物主要是丝和丝织品,A项西汉丝织业的发展自然是其开通的条4.汉武帝时,西汉国力强盛。
当时先后设置了隶属于中央政府行政机构的边疆地区包括()①卫青击败匈奴后收复的黄河以南地区②西南夷地区③两广地区的南越④西域都护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答案:A解析:5.(2018广东广州二模 )丝绸之路的开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主要是由于(A.使中国与欧洲直接B.C.D.答案:C解析:丝绸之路连接中国同西亚和欧洲,因此B项表述不正确;同欧洲的直接交往是在东汉时,所以A项也是错误的;中西交往最初的表现是民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所以D项也不正确。
6.(2018山东威海二模 )下列有关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表达,不正确的是(A.B.C.使天山南北地区第一次与内地联成一D.答案:A解析:关键是“不正确的”。
汉武帝时,西汉国力强盛,为了联络西迁的大月氏共击匈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高三历史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 人教版
丝 绸 之 路
1、陆上丝绸之路
(1)开辟的条件:张骞通西域(奠定了基础) 西域都护的设立(有效地保护了商旅往来) 甘英出使大秦(进一步了解了西行路线, 对丝绸之路的探索到达最西点) (2)路线:长安—河西走廊—西域(今新疆境内)—安息 (中亚、西亚)—大秦(欧洲) (3)意义
2、海上丝绸之路
(1)开辟:汉武帝后。 (2)路线:广东沿海—印支半岛—马来半 岛—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沿岸诸国——印 度半岛南端。 (3)意义
3.曾经通过丝绸之路在汉朝和古罗马帝国之间 进行丝绸转手贸易,大获其利的国家是 A.大食 B.大秦 C.身毒 D.安息 答案:D
4.西汉与西亚、欧洲通商关系发展起来的主要 条件是 A.西汉丝织业的发展 B.张骞沟通与西域的联系 C.甘英到达了波斯湾 D.西汉在西域设西域都护 答案:B
越 南
中 国
练习:
1.我国古代著名的“丝绸之路”出玉门关或阳 关后分南北两道向西,至疏勒会合。“疏勒” 即今天新疆的 A.乌鲁木齐 B.喀什
C.和田 答案:B D.若羌
2.近世所说的“海上丝绸之路”最远抵达 A.印支半岛南端 B.马来半岛南端 C.印度半岛南端 D.朝鲜半岛南端 答案:C
7.阅读下列材料:
好往来的开始,有利于东西方经济 文化的进一步交流。
(大秦)王常欲通使于汉,而安息欲以汉缯 彩与之交市,故遮阂不得自达。至桓帝延熹 九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徼外(中印半 岛外)献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焉。 ——《后汉书· 西域传》 请回答: (1)“桓帝延熹九年”是哪一年? (2)根据材料,大秦王的使者是从陆路还 是从海道来中国? 答案:(1)166年。(2)海道。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大秦使臣来到中 (3)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直接友 国的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历史练习题及答案: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匈奴是我国北方古老的少数民族,对北方边疆的开发作出了重要贡献。
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情况不符合两汉时期匈奴历史的是
A.经济生活由畜牧业发展到农牧业
B.铁器已广泛用于生产、生活等领域
C.从*走向统一,形成了强盛的奴隶制国家
D.西汉对其进行了有效的管理
2.两汉与秦朝对匈奴采取的相同措施是
A.修建防御工事
B.和亲与互市
C.进行战争
D.迁民屯边
3、秦汉时期,下列地区归属中央政权管辖的先后顺序是
①河套平原②珠江流域③云贵高原④天山南北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①③④
D.③④①②
4、西域各族通过与汉朝的往来
①摆脱了匈奴的压迫②使佛教传到中原地区③获得大量物资和技术④与内地联为一体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5、张骞通西域的重要意义是
①新疆地区与内地第一次联成一体②促进了西域同中原的经济文化联系③有利于西域社会的进步④为开辟中西商路创造了条件A、①
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6、下列对秦汉时期民族关系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秦汉两代都组织移民开发边疆
B.汉武帝时,西域和西南夷都已并入汉朝版图
C.汉与匈奴的关系以和为主流
D.秦汉两代都在南越地区设郡
7、下列对秦汉时期民族关系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秦汉两代都组织移民开发边疆
B.汉武帝时,西域和西南夷都已并入汉朝版图
C.汉与匈奴的关系以和为主流
D.秦汉两代都在南越地区设郡
8.下列事件或现象发生于东汉时期的是①我国劳动人民发明了麻纤维纸②传统中医治疗学的基础的奠定③中国皇帝赐”汉委奴国王”金印④中国与欧洲开始了政治方面的往来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9、明朝时期,对外交流基本实行闭关自守政策,其原因属于明清时期才出现的新情况是
A.外国侵略者侵扰东南沿海
B.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C.奉行重农抑商政策
D.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和人民反抗
10、我国古代对今天宁夏回族自治区经济开发中作出突出贡献的是
A.匈奴族
B.吐蕃族
C.党项族
D.女真族
11、下列地区正式受中央政府管辖的时期,对应不正确的是
A、西域一西汉
B、西藏一元朝
C、台湾一隋朝
D、云南一西汉
12、州、郡、县三级地方行政制度始于
A.秦始皇时期
B.西汉初期
C.汉武帝时期
D.东汉末期
隋唐的民族关系,回答13-18
13、唐朝确保丝绸之路畅通的边疆管理机构是
A西域都护B奴儿干都司C安西都护府D北庭都护府
14.唐玄宗对回纥实行的主要政策是
A.设安西都护府,管辖经营西域
B.封“怀仁可汗”,控制广大地区
C.出嫁宗室公主,实行和亲政策
D.传播中原文化,促使回纥汉化
15.隋唐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巩固的原因不包括
A.局部统一的民族政权有利于边疆地区的开发
B.中央王朝推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
C.西藏正式成为中央政府所管辖的行政区域
D.中央王朝加强了对各民族地区的管辖
16、唐朝中央政府管辖西域地区的各种机构中,由中央委派官员管理,作为该地区统治机构
的是A.都护府B.都督府C.都指挥使司D.将军辖区
17、唐朝时,中央政权与西南地区的两个少数民族政权的关系及对其影响的相同之处是
A.册封当地少数民族首领
B.与当地的少数民族首领“和亲”
C.建立都督府加以管辖
D.促进各民族经济文化的进步
18、下列少数民族政权中,首领曾接受过唐朝皇帝册封的有
①南诏②西突厥③回纥④粟末靺鞨⑤吐蕃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②④⑤
19、岭南越族地区进入中央政府管辖范围始于
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唐朝
20、元朝时,由我国中央政府首次实行直接行政管辖的地区包括
①西藏②黑龙江③台湾④外蒙古的岭北行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明清的民族关系,回答21-29
21.清朝管辖西藏和台湾的行政机构分别是
①澎湖巡检司②理藩院③宣政院④台湾府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2.清朝时设立的科布多参赞大臣主要管辖地区是
A.西南少数民族地区
B.西藏
C.蒙古
D.新疆
23.明清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推行“改土归流”政策的实质是
A.对边境地区的管辖开始加强
B.以汉族为主体的民族融合加快
C.中央集权制度向边疆扩展
D.西南少数民族拒绝接受先进制度
24、明清时期在西南地区进行的“改土归流”
A.是中央开始加强对西南地区的管理
B.使地方长官由世袭改为中央任命
C.为平定“三藩之乱”奠定了基础
D.是指在西南地区撤司设省
25、以下关于清前期新疆地区状况的表述,错误的是
A、清朝称天山南路地区为回部
B、噶尔丹的势力曾达到天山南部
C、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后清朝首次统一新疆
D、伊犁将军管辖新疆大部分地区
26、下列关于明清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说法正确的有:
①明后期,鞑靼首领俺答汗与明朝修好②明朝中期,蒙古分为漠南、漠北、漠西三部③康熙帝赐予五世*“*喇嘛”封号④雍正帝在西南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土归流”
A.②③④
B.①②
C.①④
D.①③④
27.“自大宛以西至安息……其地皆无丝漆,不铸铁钱。
”这一状况开始改变是在
A.秦朝
B.“新”朝
C.西汉
D.东汉
28.以下属于康熙帝维护国家统一的事件是
①平定三藩之乱②赐封西藏喇嘛教首领五世*③雅克萨反击战④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发动的叛乱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9、清朝前期,我国民族关系的新特点主要是
A.通过册封少数民族首领来加强边疆地区的管辖
B.西方殖民者联合挑起*,支持*、叛乱活动
C.中央开始设置专门管理少数民族事务的专职机构
D.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与反对外来侵略联系在一起
30、唐至元朝我国居民的迁移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大批东南地区居民迁移西北②边疆少数民族大量内迁
③黄河流域居民迁往江南④许多中原百姓迁往边疆地区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
1-5DCAAD6-10BBCAC11-15CDCBC16-20ADAAC21-25CCCBC 26-30DCC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