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内部控制案例分析内部控制是指组织为达成经营目标所建立的一系列政策、程序和机制,旨在保障资产安全、提高工作效率、确保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在企业管理中,内部控制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可以有效地帮助企业管理者了解企业的运营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本文将通过一个实际案例来分析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以及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某公司在进行财务审计时,发现了一起财务造假案件。

经过调查,发现这是由于公司内部控制存在严重漏洞所致。

首先,公司的财务部门存在人员流动频繁的情况,导致财务人员对公司的业务流程不够了解,容易被他人利用进行财务造假。

其次,公司的财务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审批流程不够清晰,财务人员在操作中存在一定的漏洞,容易被人利用进行违规操作。

再次,公司的内部监督机制不够完善,对财务人员的日常操作缺乏有效的监督,使得财务人员有机可乘,进行财务造假等违规操作。

这个案例充分说明了内部控制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

首先,健全的内部控制可以有效地防范和减少企业内部的各种风险,包括财务风险、经营风险等。

其次,健全的内部控制可以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规范企业的业务流程,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提高工作的准确性和效率。

再次,健全的内部控制可以保障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提高企业的信誉度,增强投资者对企业的信任。

最后,健全的内部控制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及时了解企业的运营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有利于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因此,企业在日常管理中应高度重视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完善。

首先,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包括财务管理制度、审批流程、内部监督机制等,规范企业的各项业务流程。

其次,企业应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对内部控制的重视和认识,增强员工的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

再次,企业应建立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加强对员工日常操作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最后,企业应定期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评估和审计,发现问题及时改进,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和健全性。

企业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企业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CASE STUDY 案例研究96·现金支票和转账支票都要建立购入登记簿,注明购入的日期、编号,并按顺序号逐笔记入支票使用登记簿。

银行出纳在使用现金支票时应注明日期、金额,由财务负责人审核并加盖印鉴。

提取的现金应当当日如数交给现金出纳并办理签收手续。

银行出纳在签发转账支票时,应审核其用途是否符合规定,并填写收款人、用途、限额。

不得签发空头和远期支票。

银行出纳根据支票领用簿随时督催领用人5日内办理报销手续。

对于作废的支票应加盖作废章,与存根附在一起订入凭证中备查。

四、案例启示上面的案例中所反应出来的内部控制的缺陷仅是我国企业内部控制问题之一,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特别是美国《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颁布以后,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挑战越来越大,为此,我们应该好好思考一下该如何应对这个难题,切实解决实际中存在的问题。

本文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1)形成制衡。

形成制衡是基础,主要是完善制衡制度。

要按照内部控制的要求严格将不相容的职务和岗位分离,形成职务和岗位之间的牵制和制衡,减少发生舞弊行为的可能性,压缩违法犯罪行为的空间。

现在之所以很多单位发生舞弊行为和严重违法犯罪行为,很大程度上是没有将不相容的职务和岗位想分离,没有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

(2)执行程序。

执行程序是条件,执行程序就是在不相容职务和岗位相分离的基础上,要明确各业务环节的职责权限,并保证各项业务按业务流程循环。

如在货币资金的控制上要严格按照“申请、审批、复核、支付”的程序办理货币资金的支付业务;又如在采购与付款看控制上,要严格按照“请购、审批、收购、验收、付款”的程序办理收购与付款业务。

(3)加强监督。

加强监督是保障。

现在很多单位出事都是因为缺乏有效的监督检查。

一方面是长期的缺乏监督检查,对单位的财务状况要定期和不定期地进行检查;二是监督检查要“真刀真枪”,对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的内部控制中的薄弱环节,应当及时采取措施,加以纠正和完善。

辉山乳业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辉山乳业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辉山乳业内部控制案例分析一、案例背景辉山乳业是中国知名的乳制品企业,拥有多年的乳业生产经验和稳定的市场表现。

在其发展过程中,也频繁出现了一些管理失误和内部控制问题。

本文将深入剖析辉山乳业内部控制的案例,探讨其内部控制问题及解决方案。

二、案例分析1. 财务管理问题辉山乳业的财务管理问题主要表现在资金使用失控、财务数据不准确等方面。

过去,该企业在资金使用上存在着较大的浪费和滥用现象,财务数据也常常出现错误或遗漏。

这些问题导致了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的不稳定和不透明,造成了企业财务风险的增加。

辉山乳业的生产管理问题主要表现在生产设备维护不及时、生产工艺不规范等方面。

在过去的生产过程中,该企业的生产设备经常出现故障,维护不及时,导致了生产效率的下降和产品质量的不稳定。

企业的生产工艺也存在不规范的情况,导致了产品质量的波动和成本的增加。

辉山乳业的职工管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工作分工不清、工作积极性不高等方面。

在过去,企业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工作分工不清的情况,导致了职工工作任务的重复和错漏。

企业的职工积极性也不高,工作效率较低,影响了企业的整体运营效果。

三、问题分析在辉山乳业的发展过程中,内部控制问题主要表现在财务管理、生产管理和职工管理三个方面。

这些问题的根源主要在于企业内部管理体系的薄弱和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的重视不足。

这也直接导致了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增加、生产效率下降和职工积极性不高等问题。

四、解决方案1. 完善内部管理体系辉山乳业需要从内部管理体系入手,完善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和管理制度。

只有建立健全的内部管理体系,才能保证企业的各项工作有序进行,避免管理漏洞和失误。

2. 加强内部控制意识辉山乳业管理者需要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将内部控制纳入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中,确保企业的各项工作能够按规定进行,避免出现失控现象。

3. 强化内部监督和检查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内部监督和检查制度,对企业内部的各项工作进行全面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企业各项工作正常进行。

三鹿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三鹿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目录
案件回顾
2008年9月,三鹿集团因其婴幼儿配方奶粉中掺杂致毒物质三聚氰胺被迅速推向破产的边缘,2009年2月12日,法院正式宣布三鹿集团破产。
控制环境
内部监督
信息交流与沟通
风险评估
控制活动
内部控制五要素
控制环境
三鹿集团的大股东享有56%的控股权,第二大股东持有43%的股权,其余1%的零散股份由小股东持有。但大股东三鹿乳业公司推行的是员工持股,并且由经营者持大股,96%左右的股份由900多名老职工拥有,因此,三鹿集团的实际控制人或者说股权相当分散,治理结构演变成内部控制。
质量效益决定s
04
03
Options
实质而不是形式决定内部控制的效果 All Kinds Contests
品牌经营决定内部控制的竞争优势 English Corner
02
战略思维决定内部控制的高度
01
启示与反思
未来展望
在财政部牵头下,我国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已于2008年6月28日颁布,并于2009年7月1日开始在上市公司范围内实施(鼓励非上市的大中型企业执行),相关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应用指引的征求意见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内部环境的培育问题、内部控制实施的内在动力问题更非短期可见效的活动。作为企业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内部控制不应是空中楼阁,它应该深植于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之中。对于企业而言,如何从此次事件中汲取教训,更好地结合内部控制规范的贯彻实施来提高企业的风险应对能力和战略目标,是我们应深入思考的问题。
信息交流与沟通
在高速发展过程中,三鹿集团的企业规模不断膨胀。无法有效地管理企业,成为制约三鹿集团发展的一大问题。按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单位应当及时向事故发生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但三鹿集团“长期隐瞒问题”,既没有积极主动地收集、处理和传递相关信息,没有及时向政府相关部门报告情况,也没有积极主动地向社会披露信息。

企业内部控制案例分析DOC

企业内部控制案例分析DOC

企业内部控制案例分析DOC一、案例背景及问题:企业为了规范财务管理,确保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决定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企业缺乏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和程序,导致财务管理混乱,无法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

其次,企业的内部控制人员素质较低,缺乏专业知识和经验,无法有效地执行内部控制制度。

再次,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存在一些重要环节的缺失,无法对企业的各项业务活动进行全面监督和管理。

最后,企业的内部控制文化较差,员工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和意义认识不足,缺乏内部控制意识。

二、分析原因及解决方法:1.缺乏内部控制制度和程序:企业应该建立一套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和程序,明确各个环节的责任和权力,确保财务管理的规范性。

企业可以参考相关的法规、规章和标准,制定适合自身特点的内控制度,并定期进行评估和修订。

2.内部控制人员素质较低:企业应该加强内部控制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升其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

可以通过组织内外部培训,邀请专业机构进行培训,提供内部控制知识和案例,增强内控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

3.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业务流程和风险情况,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确保各项业务活动的规范运行。

可以引入现代技术手段,建立信息化的内控系统,提高内控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4.内部控制文化较差:企业应该加强内部控制文化建设,强调内控的重要性和意义,增强员工的内控意识。

可以通过加强内控宣传和教育,组织内部控制专题演讲和培训,培养员工的内核控制观念和行为习惯。

三、效果及建议:通过上述措施的实施,企业内部控制的问题得到了解决,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首先,企业建立了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和程序,规范了财务管理的流程和方法。

其次,内部控制人员的素质得到了提高,能够有效地执行内部控制制度。

再次,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不断完善,对各项业务活动进行了全面监督和管理。

最后,企业的内部控制文化得到了改善,员工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和意义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2024年三鹿集团内部控制案例分析》范文

《2024年三鹿集团内部控制案例分析》范文

《三鹿集团内部控制案例分析》篇一一、引言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对于企业的稳健运营、风险防范和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近年来不少企业因内部控制失效而陷入困境,其中三鹿集团便是典型的案例之一。

本文将对三鹿集团的内部控制进行案例分析,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二、三鹿集团背景介绍三鹿集团是一家以乳制品为主的综合性企业,曾是中国乳制品行业的领军企业。

然而,由于内部控制失效,三鹿集团在产品质量、财务管理、风险控制等方面出现了严重问题,最终导致企业破产。

三、三鹿集团内部控制问题分析1. 产品质量控制不严三鹿集团在产品质量控制方面存在严重问题,未能建立有效的质量检测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

导致产品中三聚氰胺等有害物质超标,给消费者健康带来严重危害。

2. 财务管理混乱三鹿集团的财务管理存在混乱现象,缺乏有效的内部审计和监督机制。

财务报告失真,资金使用不规范,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财务风险。

3. 风险控制不足三鹿集团在风险控制方面存在严重不足,未能及时识别、评估和应对潜在的风险。

在市场竞争激烈、政策法规变化等环境下,企业缺乏应对措施,导致经营风险加剧。

四、三鹿集团内部控制失效的原因1. 企业文化缺失三鹿集团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缺陷,缺乏对员工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引导。

导致员工缺乏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内部控制意识薄弱。

2. 管理制度不健全三鹿集团的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和机制。

在组织结构、职责划分、权力制衡等方面存在缺陷,导致内部控制失效。

3. 监管不到位监管部门对三鹿集团的监管不到位,未能及时发现和纠正其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使得企业得以长期存在严重的经营风险。

五、改进措施与建议1.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三鹿集团应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培养员工的责任感和职业道德。

通过制定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引导,提高员工的内部控制意识。

2.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三鹿集团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包括组织结构、职责划分、权力制衡等方面。

《2024年三鹿集团内部控制案例分析》范文

《2024年三鹿集团内部控制案例分析》范文

《三鹿集团内部控制案例分析》篇一一、引言三鹿集团作为中国乳制品行业的领军企业,其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与执行对于企业的稳健运营和风险防范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然而,近年来三鹿集团遭遇的危机,凸显了其内部控制存在的不足。

本文旨在通过对三鹿集团内部控制案例的深入分析,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二、三鹿集团内部控制现状三鹿集团的内部控制体系包括组织架构、风险管理、内部审计等多个方面。

然而,在实践过程中,其内部控制存在以下问题:1. 组织架构不够清晰。

三鹿集团的组织架构虽然庞大,但各部门之间的职责划分不够明确,导致决策执行效率低下。

2. 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

三鹿集团在面对市场风险、政策风险等外部风险时,缺乏有效的预警和应对机制。

3. 内部审计制度执行不力。

三鹿集团的内部审计制度虽然建立,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往往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导致审计效果不佳。

三、三鹿集团内部控制问题的原因分析三鹿集团内部控制问题的产生,既有企业内部管理的原因,也有外部环境的影响。

具体原因如下:1. 企业文化缺失。

三鹿集团在快速发展过程中,过于追求经济效益,忽视了企业文化的建设,导致员工缺乏责任感和归属感。

2. 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三鹿集团的管理人员队伍中,部分人员缺乏专业的内部控制知识,难以有效执行内部控制制度。

3. 法律法规及政策变化。

随着国家对乳制品行业监管的加强,三鹿集团在适应新政策、新法规的过程中,出现了内部控制不适应的情况。

四、改进建议针对三鹿集团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本文提出以下改进建议:1. 优化组织架构。

三鹿集团应明确各部门职责,建立高效的决策执行机制,提高企业运营效率。

2. 完善风险管理机制。

三鹿集团应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包括风险预警、风险评估、风险应对等环节,以应对各种内外风险。

3. 加强内部审计制度建设。

三鹿集团应加强内部审计制度的执行力度,确保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客观性,提高审计效果。

恒久科技公司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恒久科技公司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恒久科技公司内部控制案例分析恒久科技公司是一家以研发、制造和销售电子产品为主的科技企业。

为了确保公司的运营和发展,恒久科技公司实施了严格的内部控制措施。

然而,在过去的几年中,公司曾遇到过一次内部控制失效的案例,这给公司的声誉和业务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以下是对该案例的分析和反思。

该案例发生在2024年,当时恒久科技公司的内部控制出现了重大的疏漏。

公司的其中一部门在研发过程中出现了一项严重的技术错误,导致一款产品的制造无法达到规定的质量标准。

这一问题在正式发布前没有被发现,直到产品投入市场后,客户开始投诉产品的质量问题,公司才意识到该问题的存在。

这次内部控制失效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管理层监督不到位:恒久科技公司的管理层未能有效监督产品研发过程,导致技术错误被忽视。

管理层在制定和执行内部控制措施时存在过度的自信和依赖,未能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和风险。

2.内部审计机制不健全:公司的内部审计机制存在一定的缺陷,无法及时发现和纠正潜在的问题。

这也体现了公司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对内部风险的全面评估。

3.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协调:恒久科技公司的各个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协调。

这在该案例中表现为研发部门未能与其他部门及时共享相关信息和问题,导致问题未能及时被发现和解决。

为解决这次内部控制失效问题,恒久科技公司采取了以下措施:1.加强管理层监督:公司对管理层进行了专业知识和内部控制意识的培训,确保他们能够了解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并能有效监督和管理产品研发过程。

2.完善内部审计机制:公司成立了专门的内部审计部门,并增加了审计频率和广度,确保能够及时发现和纠正潜在的问题。

3.加强沟通与协调:公司通过设立跨部门的会议和沟通机制,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问题解决,提高公司整体的内部控制水平。

通过上述措施的实施,恒久科技公司成功解决了内部控制失效问题,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教训。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和启示:1.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必须高度重视和严肃对待。

内部控制案例分析——以G公司为例

内部控制案例分析——以G公司为例

内部控制案例分析——以G公司为例引言:内部控制是一种管理机制,用于帮助企业有效管理和保护资产,确保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它对企业的经营风险、财务风险以及合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管理。

本文通过以G公司为例,对其内部控制进行案例分析,以探讨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现存问题以及改进建议,旨在为其他企业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一、G公司内部控制概述G公司是一家大型制造业企业,主要生产和销售消费品。

为了规范经营行为,保护企业资产,G公司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并通过内部审计部门进行监督和检查。

G公司内部控制流程主要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内控目标设立、内控措施制定、内控执行和内部监督。

二、现存问题分析1. 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估不完善G公司在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估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

首先,G公司没有建立全面的风险识别机制,导致某些风险无法及时识别和管理。

其次,G公司的风险评估缺乏深度,只是简单地对风险进行定性评估,没有进行量化分析,难以准确估计潜在风险的严重程度。

2. 内控目标设立不具体G公司的内控目标制定不够具体,存在模糊性。

对于每个内部控制目标,没有设定明确的指标和标准,缺乏可操作性。

这导致了内控执行的难度,使内控的效果无法得到有效的量化和评估。

3. 内控措施制定不完备G公司在内控措施制定方面存在一些不完备的问题。

首先,部分员工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具体内容不熟悉,缺乏培训和引导,导致内控措施的执行效果有限。

其次,G公司在内部控制制度制定时未考虑到新技术的应用和信息系统的改进,导致内部控制措施与实际操作存在脱节。

4. 内控执行和内部监督不到位G公司的内控执行和内部监督存在一定的不到位问题。

内控执行方面,一些员工对内部控制制度敷衍了事,导致内控制度的执行效果不理想。

内部监督方面,G公司内部审计部门的人力和资源相对不足,无法对全面的内部控制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

三、改进建议1. 加强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估G公司应建立完善的风险识别机制和风险评估体系,在业务的各个环节中充分识别和评估潜在的风险。

企业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企业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企业内部控制案例分析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实现自身业务目标,通过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设立适当的职责与权限、制定完善的各项规章制度,提供有效的信息和对外财务报告,以及进行合理的风险管理等一系列措施,保障企业资产的安全、提高工作效率、避免风险和错误等的一种管理方式。

下面以A公司的内部控制案例进行分析。

A公司是一家以制造和销售电子产品为主的企业,其拥有多个部门和分支机构,员工规模达数百人。

公司高度重视内部控制,为了更好地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公司首先设立了内部控制部门,负责监督各个部门的内部控制情况,同时制定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

首先,在财务管理方面,A公司建立了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

公司的财务部门对公司进行全面的财务管理,对各个部门的日常经济事务进行监督和审核,并及时制作财务报表进行对外披露。

同时,公司还通过设立预算管理、审计制度等方式,确保公司财务管理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其次,在采购管理方面,A公司设立了专门的采购部门,并建立了采购流程和内部控制制度。

采购部门负责对公司的采购活动进行管理和监督,包括选定合适的供应商、制定采购计划、核实供应商的资质等。

同时,公司采取了采购合同和采购委托书等方式,确保采购活动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再次,在资产管理方面,A公司建立了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

公司定期进行资产清查和盘点,确保资产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同时,公司对重要资产进行保险和监控,以防止资产损失和风险隐患。

最后,在风险管理方面,A公司设立了风险管理部门,并制定了风险管理制度。

公司从产品研发、生产制造到销售服务等全过程进行风险评估和管理,加强内部控制,确保业务操作的规范和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风险。

通过上述的内部控制措施,A公司有效地保障了企业资产的安全性,提高了工作效率,并有效地避免了潜在的风险和错误。

然而,即使有了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企业也需要持续地进行监督和改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和业务需求,保持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内部控制案例分析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内部控制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

它涉及到企业内部流程、制度和措施,以确保业务活动的合规性、资产保护和风险管理。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个真实的内部控制案例,探讨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避免类似的问题发生。

案例背景:某公司是一家规模较大的制造企业,业务范围涵盖了多个领域。

该公司拥有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并充分重视风险管理。

然而,最近一个审计发现了一个重要的内部控制缺陷,这给公司带来了严重的财务风险。

案例分析:1. 缺乏明确的审批制度:在该公司的采购流程中,审批制度不够清晰,导致一些员工滥用权限。

他们趁着管理者的不注意,私自修改了采购订单和付款信息,将货款转移到了他们自己的账户上。

这种行为一直持续了一段时间,直到审计人员重新审查了采购记录才发现问题。

这个案例揭示了明确的审批制度的重要性。

一个有效的审批制度应该明确规定了谁有权审批哪些交易,并确保审批过程有适当的二次核查。

此外,公司应当进行定期的审计来评估审批制度的执行情况,并确保员工知晓制度的重要性。

2. 内部控制缺失:在该公司的库存管理中,存在一个严重的内部控制缺陷。

员工在录入库存数据时没有进行适当的验证,导致一些库存信息的错误和遗漏。

这给了一些员工错误地盗取了库存品的机会,导致公司在盘点时发现了巨额亏损。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内部控制措施的缺失可能导致严重的财务风险。

在库存管理中,应该建立起一套有效的内部控制措施,包括明确的工作流程、适当的验证和监控机制。

此外,公司还应该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提高他们对内部控制的重视度。

3. 缺乏有效的信息系统安全控制:信息系统在现代企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包括内部控制的一部分。

在该公司的案例中,信息系统安全控制不够严格,导致一些敏感的财务信息遭到未经授权的访问和篡改。

这直接影响了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这个案例提醒我们,信息系统安全控制是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公司应该使用先进的安全技术来保护关键的业务信息,如数据库加密、访问控制和防火墙等。

内部控制失效案例分析

内部控制失效案例分析

内部控制失效案例分析内部控制是组织为实现经营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管理措施,用于确保资产安全、信息真实准确、业务规范运行和内外部规章制度的遵循。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内部控制可能会失效,导致各种问题的发生。

本文将从中美两国的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内部控制失效的原因以及应对措施。

1.中兴通讯中兴通讯是一家中国的通信设备制造商,在2024年遭到美国政府的制裁,原因是该公司违反了与伊朗和朝鲜的贸易禁令。

这一事件暴露了中兴通讯的内部控制失效问题。

具体表现为:(1)管理层对合规风险的忽视:中兴通讯未能建立完善的合规管理体系,没有将合规风险纳入到企业经营的全局考虑中。

管理层对于违反贸易禁令的风险认识不足,导致未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确保企业合规。

(2)内部控制流程不完善:中兴通讯的内部控制流程存在缺陷,未能有效预防和发现违反贸易禁令的行为。

例如,在采购和供应链管理方面,中兴通讯未能建立起有效的控制措施,导致购买被禁止销售给伊朗和朝鲜的产品。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中兴通讯在事件后进行了重组,并加强了内部合规管理。

公司成立了合规与审计委员会,负责监督合规事务,并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合规风险管理制度。

此外,公司还加强了对员工的培训,提高了员工对合规风险的认识。

2.美国能源公司美国能源公司(Enron Corporation)是美国一家经营能源市场的公司,于2001年破产,成为当时最大的企业破产事件之一(1)高管腐败行为:美国能源公司高管通过虚假会计手段,掩盖了公司的巨额负债和真实的经营状况。

他们利用特殊目的实体来掩盖公司的债务,并通过合法合规的方式将债务转移给其他实体,使公司的负债表看起来更健康。

(2)审计失效:美国能源公司的审计公司安达信(Arthur Andersen)在审计过程中未能有效发现公司的财务欺诈行为。

安达信未能独立审计公司的财务报表,以及公司关联方实体的财务状况,从而未能提供准确可靠的财务报告。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美国政府通过了《萨班斯- 奥克斯利法案》(Sarbanes-Oxley Act),加强了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的要求。

12企业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12企业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12企业内部控制案例分析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提高运营效率、预防和控制风险而建立的一套管理制度和流程。

良好的内部控制能够帮助企业实现目标,保护企业利益,同时提高运营效率和降低风险。

本文将以一个企业内部控制案例进行分析,以探讨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和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案例背景:制造企业的成本管理存在明显问题,导致企业利润下滑,财务风险增加。

公司决定引入内部控制系统来改善成本管理,并提高公司的运营效率和财务健康。

内部控制目标分析:1.成本管理:确保成本的准确计算和监控,提高成本控制水平。

2.资金管理:确保企业现金流充足,合理运用资金,防范风险。

3.风险管理:评估和控制各类风险,减少可能的损失。

4.经营效率: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效率,降低成本,提高利润。

实施步骤:1.内控环境设立:制定内部控制政策和流程,建立内部控制组织架构,明确责任和权限。

2.风险评估:识别和量化各类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3.流程改进:审查现有的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4.内部控制流程设计:制定相应的内部控制流程,保证规范操作和信息流通。

5.内部控制措施落实:建立内部控制培训制度,确保员工了解并遵守内部控制政策和流程。

6.监控和反馈:建立内控监督机制,定期进行内部审计,评估内控的有效性。

案例分析:在该企业内部控制案例中,成本管理是最重要的问题。

该企业通过引入内部控制系统,明确成本计算和监控流程,并制定相应的成本控制措施。

通过建立良好的成本管理系统,企业可以及时获取成本信息,对成本进行有效控制,确保成本计算的准确性。

同时,企业还应该加强对资金管理的控制。

通过内部控制系统,企业可以合理规划和运用资金,确保现金流充足,降低财务风险。

例如,建立资金预算和审批制度,规范资金使用流程,加强对资金流动进行监控和分析。

此外,风险管理也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目标。

企业应该通过风险评估,识别和量化各类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例如,建立供应商管理体系,定期评估供应商的信用风险,确保供应链的稳定性。

内部控制案例精选【精选】

内部控制案例精选【精选】

企业内部控制案例分析精选(1) 案例: E企业为国有大型企业集团,2013年2月23日召开了由集团领导班子成员参加的高层会议,主要议题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

有关人员的发言要点如下: 总经理孙某:①内部控制制度非常重要,内部控制制度要绝对保证资产安全、经济效率提高、经营合法合规。

②企业的资源有限,对于内部控制不可能面面俱到,比如文化建设,带不来明显的效益,所以可以不需要在这方面浪费人力物力。

对于安全生产的投入,导致医疗费用支出下降,应当加大投入。

销售副总经理张某:销售收入的增长是企业发展的根本,所以销售环节的控制可以减少,只需要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即可。

总会计师陈某:会计信息对企业非常重要。

对于财务报告的控制,不应当考虑控制成本,只要是为保证信息及时、详细、真实、合法为目的的控制,企业均应当采用。

人事副总经理刘某:建立高端人才的培养计划。

对于低端人才由于流动性较大,为减少开支,企业不进行培训。

内控总监范某:总经理应当每年组织一次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价,并出具评价报告,评价报告主要是对内部控制设计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内部控制评价不应当考虑全面性,而应当体现重要性;主要关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不影响对内部控制是否有效的评价;评价报告经总经理最终审定后对外披露;由于年底事情太多,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以11月30日为基准日;企业授权内部审计部门作为内部控制评价部门,评价工作组成员应当主要来自内部审计部门、管理层,并需要对评价人员进行相关培训。

董事长段某:应当由董事会定期组织有经验的管理层人员对内部控制进行审计,并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审计意见。

要求:从企业内部控制理论和方法角度,指出上述有关人员在会议发言中的观点有何不当之处?并分别简要说明理由。

企业内部控制案例分析精选(2) 案例: D公司属于一家大型民营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以下事项: (1)2012年3月,D公司销售部业务员刘某销售的一批货物,到期无法收到货款,经查该客户成立仅仅一年,当年无收入,企业注册资金仅20万元,负债50万元。

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一、郑百文假典型巨额亏空的背后案例简介:郑百文全称郑州百文股份有限公司,由郑州市百货公司和郑州市钟表文化用品公司于1987年6月在合并的基础上组建而成,于1996年4月18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交易。

1996年,郑百文每股收益0.37元,净资产收益率15.88%;1997年每股收益0.448元,净资产收益率19.97%。

但自1998年起,ST郑百文的经营业绩开始滑坡,根据2000年6月30日的财务报表,每股净资产已达-6.8856元/股,资产负债率高达216.76%,总负债金额为24.75亿元,而总资产仅为9.7亿元,已是严重资不抵债。

ST郑百文的最大债权人——信达资产管理公司拥有债权约为20.76亿元,2000年8月22日ST郑百文被停牌,其后要求将其罚出股市的呼声不绝于耳。

2000年12月3日,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等四家单位在北京宣布ST郑百文的重组方案。

其主要内容有:ST郑百文将其全部资产、债务和人员、业务从上市公司退出,转入其母公司进行整顿;山东三联公司将支付3亿元给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用于清偿ST郑百文所欠信达资产管理公司约15亿元的债务;ST郑百文全体股东将所持有股份的约50%过户给三联集团,不同意过户的股东所持有的股份将由三联集团按照股东大会确定的公平价格收回。

鉴于其重组较为顺利,ST郑百文于2001年1月被复盘。

2001年2月,公司宣告预亏。

2001年2月,公司召开股东大会,通过了重组细则。

2001年3月,公告从3月5日到4月5日停牌,从3月20日起,开始登记股权变更手续,并申请全面收购要约。

2001年9月27日,中国证监会宣布,对郑州白文股份有限公司(集团)及有关中介机构违反证券法规的行为做出了行政处罚:对涉嫌犯罪的主要责任人员,已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

经查,郑百文公司上市前后三年采取虚提返利、费用挂账、无依据冲减成本、费用跨期入账等手段,累计虚增利润1.439亿元。

辉山乳业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辉山乳业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辉山乳业内部控制案例分析辉山乳业是一家股份制企业,主要从事牛奶等乳制品的生产和销售。

该公司重视内部控制管理,并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

然而,在日常运营中,仍然会出现一些内部控制方面的问题,需要及时加以解决。

案例一:库存管理不规范辉山乳业的库存管理存在一些问题。

在生产过程中,员工往往会把退回的产品放置在生产车间或其他地方,而没有及时记录入库。

这样就会导致库存记录不准确,无法及时了解公司的实际库存状况,也会影响生产计划和物流配送。

针对这个问题,辉山乳业应该有以下的内部控制措施:1.建立规范的库存管理流程,包括进货、出货、盘点、调拨等环节。

2.实行严格的入库登记和出库登记制度,确保产品的数量、规格、品种、生产日期、有效期等信息完整记录。

3.每月进行一次实物库存盘点,核对实际库存和账面库存,及时调整。

4.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库存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辉山乳业在财务管理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财务报表不规范,不够准确。

公司财务人员对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审核不够严格,存在一些计算错误和漏项。

2.对现金收支管控不到位。

公司财务人员对现金收支的管理不够细致,存在一些未能及时记录、核对和审批的情况,容易引起资金流失和损失。

3.对资产管理不够重视。

公司对资产的管理比较松散,存在一些资产闲置或者人员私用的情况,有些资产的价值也没有得到妥善的保护和维护。

1.财务人员应该接受系统的培训,加强财务管理和财务报表编制的规范性。

2.建立完善的现金收支管理流程,包括制定资金流动预算、实行严格的款项的审批和核对,规定每日现金盘点制度等。

3.加强资产管理。

严格端口资产登记制度,针对资产的使用状况进行管理,建立维护保养制度和分配使用规定,确保资产使用效率最大化,从而降低维修成本和费用。

通过加强对内部控制的管理,辉山乳业可以有效控制风险、提高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保证公司正常运转和可持续发展。

三鹿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三鹿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三鹿内部控制案例分析三鹿内部控制案例是中国食品行业最大的丑闻之一,发生在2024年。

三鹿集团是一家中国领先的乳制品生产企业,其主要产品是婴儿奶粉和成人奶粉。

然而,在该案发生之前,三鹿集团存在严重的内部控制问题,这导致其产品中出现了有害物质悲剧性的污染。

在三鹿内部控制案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首先是质量控制问题。

作为一家乳制品生产企业,质量控制是三鹿集团最基本的职责之一、然而,三鹿集团在生产过程中,没有严格遵守相关的质量标准和规定。

其生产线未能有效监控和控制乳制品的质量,导致产品中出现了三聚氰胺等有害物质。

其次是信息披露问题。

在该案发生之前,三鹿集团没有向消费者充分披露产品中有害物质的情况。

该公司未向公众和监管机构提供关于产品质量问题的真实信息,这导致公众信任的丧失,同时也给消费者的健康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此外,三鹿集团还存在监管问题。

在该案发生之前,检验部门没有及时发现和通报三鹿奶粉中的有害物质。

监管部门没有有效监管和审查生产企业的质量控制措施,并且对企业的违规行为缺乏有效的处罚和约束措施。

最后,三鹿内部控制问题还涉及内部管理体系。

三鹿集团在内部管理和监督方面存在很大的薄弱环节。

企业高层对生产过程的监督和控制不够严格,对产品质量保障的意识不够强烈。

此外,三鹿集团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导致一些员工在各种利益驱使下,放任了质量问题的发生。

综上所述,三鹿内部控制案例揭示了企业在质量控制、信息披露、监管和内部管理等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

这个案例教会我们,企业不仅应该注重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还应该重视信息的透明度和揭示,同时应该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和内部管理。

只有这样,企业才能维护消费者的权益,同时保护自身的利益。

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案例一: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一、案例简介:辽宁省沈阳市某农机厂1998年进行股份制改制时,严重违反国家资本保全的原则,将这一企业仅卖2万元,使国家权益受到了很大的伤害。

(1)改制前,会计师事务所根据该企业出具的会计报告,对该企业进行了评估。

评估结果,该厂资产合计2895万元,负债合计2269万元,净资产626万元。

而该厂在制定改制实施方案时,则将国有净资产626万元又进行了剥离,把职工宿舍楼及其所占土地262万元,厂区土地使用权224万元,退离休、富余人员、患病人员养老费、医疗费、补助费等145万元,一起进行了剔除,国有资产变成了-5万元。

(2)该厂为避免资产出现负数,又将净资产人为增加7万元,使企业国有剩余资产变成了2万元。

(3)1998年9月,德州市国有资产管理局将该厂产权以2万元价格一次性全部出售给原企业内部职工,企业则改制成另一家农机制造有限公司,随即便进行了资产交接。

同时,改制后的公司将向内部职工募集的268.5万元资金作为注册资本,办理了相应的变更手续。

就这样,一家拥有净资产626万元的国有企业顷刻间变成了完全由内部职工持股的有限责任公司。

二、案例分析:本案中,如果将农机厂整个企业视作一项资产,则企业改制后由国家所有变成内部职工集体所有,可以看作是一项整体资产的处置。

保护财产的一种控制是对不再需要的资产应同资产的取得一样,通过一定的程序来处理。

然而,在转轨改制过程中,由于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国有企业的所有者缺位,外部监督弱化,国有资产的流失就非常严重。

改制中,上至企业的高级管理层,下至普通内部员工,都想从中浑水摸鱼捞一把,完全置法律法规于不顾,采取种种方式侵吞国有资产中饱私囊。

企业应当建立固定资产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办理固定资产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

同一部门或个人不得办理固定资产业务的全过程。

企业应当对固定资产业务建立严格的授权批准制度,明确授权批准的方式、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规定经办人的责任范围和工作要求。

公司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公司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公司内部控制案例分析【篇一:公司内部控制案例分析】(一)某公司出纳贪污公司款项案。

a事务所在对g公司进行审计时,在对货币资金项目审计中执行如下的审计程序,到达现场前将询证函交予给出纳李某,由其到银行函证后带回,在现场审计时交给审计助理。

同时提供银行对账单。

对于未达账项,该公司系由出纳李某编制未达账项调整表。

审计人员对于重要的未达账项进行检查。

几年之中a事务所一直在这样进行审计,该公司出纳也一直由李某担任,并配合事务所的审计工作。

后一次偶然事件中,李某临时调任,由其妻子接任出纳,在与银行对账时发现差额较大。

在检查对账单时发现,该对账单系伪造的。

进一步调查中,该公司发现,李某竟然贪污公款100多万元,用来开公司。

几年来李某一直通过伪造银行公章在询证函上加盖确认章,对于银行对账单也同样进行伪造。

且李某贪污一直隐瞒家人,其妻子父母也均不知晓。

结果:a事务所被辞聘,公司向李某追回贪污款60余万元,由于李某的父亲是该公司的老员工老技术骨干,李某的妻子也在该公司工作,因此公司仅决定向李某一家追回剩余的贪污款项,并未向李某提起诉讼。

但银行由于李某伪造银行公章,对李某提起诉讼,李某因此锒铛入狱。

思考:问题何在?风险何在?1.传统思维,会认为a所的审计程序执行过程不当,未严格进行函证的控制。

2.新准则下,问题应当如何考虑?1)未合理进行风险评估。

李某同时担任出纳及未达账项调整的工作,属于不相容岗位。

导致风险加大。

李某连续担任出纳多年,没有及时轮岗,增加了舞弊的机会。

李某调任,而由其妻子接任,从本质角度来讲,依然不能属于合理的轮岗。

2)未能根据评估的风险来进行相应的进一步审计程序,没有对由于内部控制缺陷而可能导致的舞弊进行特殊考虑,设计并执行相应的审计程序。

3)已执行的审计程序执行过程不当,未严格进行函证的控制。

进一步:g公司对李某的“网开一面”行为,给今后舞弊留下的后患。

因此,对于后任事务所而言,在审计中对于舞弊仍要给予特别的考虑和重视。

内部控制案例分析--以华为公司为例

内部控制案例分析--以华为公司为例

内部控制案例分析--以华为公司为例华为公司是中国的电信设备和技术服务企业,也是全球领先的通信设备供应商之一。

作为一家大型企业,华为公司实施了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以保障公司的财务安全和运营效率。

以下是对华为公司内部控制的案例分析。

1. 财务管理方面华为公司全面推行了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为每一笔交易都建立了详细的凭证,例如清晰的订单、发票、付款人的签名证明等,保证了财务的透明度和真实性。

此外,华为公司还建立了财务风险管理制度和审计制度,通过内部审计、外部审计等多种手段,严格监督和管理公司的财务活动。

2. 内部审计方面华为公司建立了专门的内部审计部门,定期对公司各项业务活动进行检查和监督。

内部审计部门不仅对财务活动进行审计,还对公司的业务流程、运营效率等进行全面审查,确保公司的运营活动符合公司的政策和法规要求。

3. 风险管理方面华为公司对各个业务领域的风险及时识别,通过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处置等措施,有效地管理风险。

华为公司还积极推行企业文化,将合规、诚信、廉洁等价值观融入企业经营管理中,有效防范和控制商业风险和合规风险。

4. 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华为公司将内部控制纳入公司的战略规划体系中,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和任务,建立内部控制框架,通过各种手段,如培训、宣传、检查等,不断加强内部控制意识和文化,并持续改进内部控制体系。

总结起来,华为公司实施的内部控制制度非常严格,全面涵盖了财务管理、内部审计、风险管理等多个方面。

该公司将内部控制纳入战略规划体系中,定期进行检查和审计,不断完善和加强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为公司稳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内部控制 案例分析
2013级会计五班
20132319293926 组长:刘金桥
65
王冬梅17 34 19 组员:王禹王泽宏陆明珠 20122319210752


“巨人集团”内控失败案例分析
案例:
1997年底1998年初,史玉柱创立的巨人集团跨行业经营,进入房地产业。

在资金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投资巨人大厦,想借助房地产火爆的买方市场大赚一笔,不想国家出台紧缩银根政策,想靠贷款维持建设的路子被堵,私人间借款面临到期,自有资金已全部投入基础建设,巨人集团资金链断裂,巨人大厦地上建筑不见踪影。

董事会被架空。

史玉柱在检讨失败时坦言:巨人的董事会是空的,决策一个人说了算。

董事会在内部控制中起着制约管理层专权,提高公司决策水平,强化风险管理体系的作用。

而董事会无法发挥其作用,经营权和管理权都集中在决策人或主管手中,那么会导致决策失衡,难以控制其风险,从而导致管理当局经营管理理念和经营方式失误而拖垮整个公司。

1994年8月,史玉柱提出老“巨人”的总目标是走产业多元化的扩张之路,以发展寻求解决矛盾的出路。

秉承多元化发展的思路,老“巨人”跳出电脑产业,在全国兴起的房地产热和生物保健品热的刺激下,将生物工程和房地产列为新的产业支柱。

史玉柱本希望通过新的扩张激发出新的创业激情,利用巨人的品牌优势快速攫取超额利润,并以此来缓解主导产业发展受阻以及管理机制上的矛盾。

但他不仅没有采取有效措施(例如:与外资合作、资产股权化、获得跨国公司的技术支撑)稳定发家产业和已有项目,而且齐头并进、急于求成,在生物工程刚刚打开局面但尚未巩固的情况下,又贸然向房地产这一完全陌生的领域进军。

为了在房地产业中大展宏图,拟建的巨人科技大厦设计一变再变,从最初的18层一直涨到70层,投资预算也从2亿元涨到12亿元。

而从1994年2月大厦破土动工到1996年7月期间。

老“巨人”未申请过一分钱的银行贷款。

全凭自有资金和卖楼花的钱支撑。

患上“贪吃症”的老“巨人”急于扩张,又未赢得银行的支持,在资金链上难以为继,于是采取“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将生物工程的结生物工程连维持正常运作的费用都不足,流动资金抽出投入巨人大厦的建设,果是多元化经营变成了最糟糕的多元化失败。

本案例分析:
从内部控制的角度看,巨人失败的主要原因归结为:1.集团财务管理失控;2.多元化投资(非主业/非相关性投资)扩张的战略失误;3.集团过度投资引起的资金链断接;4.风险控制失效,筹资未申请银行贷款;5.集团董事会的决策与制衡存在严重问题,形同虚设;6.内部监督缺乏;7.缺乏适当的控制活动。

扩张是每个企业追求的目标,然而,发散型的多元化扩张,不但没有让巨人做大作强,反
而使其债台高垒,资金链断裂。

所以说,根本原因是管理层投资决策失误、投资监管不到位、管理能力不足的综合因素造成的。

例如先后开发出的服装、保健品、药品、软件等30多类产品,最后大多不了了之。

有了惨痛教训的史玉柱意识到,发展速度太快、负债率很高的公司容易出事,投资产业需要慎重考虑三个条件:首先判断它是否为朝阳产业;其次是人才储备够不够;还有资金是否够。

目前的现金是否够;如果失败了是否还要添钱,如果要添钱是否准备得足够多。

巨人总公司下属巨大的销售网络,并且放任其注册分公司。

老“巨人”的监审委总裁李敏指出,总公司对子公司不同程度地失控,子公司坐交货款、财务流失严重:财务账本不能及时反映公司经营状况,特别是低价抛售货物,应收账款已结账,但仍挂在账上;有些人胆子更大,严重侵占公司财产。

监事会主席周良正指出,如何维护集团财产的安全已是当前刻不容缓的事情。

例如减肥食品“巨不肥”带来的利润被当成“最后的晚餐”,集团公司内各种违规违纪、挪用贪污事件层出不穷。

而属下的全资子公司康元公司,由于公司财务管理混乱,集团公司也未派出财务总监对其进行监督,浪费严重、债台高筑,至1996年底累计债务已达1亿元,且相当一部分是由公司内部人员侵吞造成的。

当年,脑白金销售额为5.6亿元,但烂账却有3亿元多。

资金在各个环节被无情地吞噬,也是资金链断裂的导火索。

启示:
1. 加强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因此,董事长和经历不能是有由一人担当,否则,权力约束机制得不到发挥应有的制衡与首先加强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董事会是公司内部控制系统的核心,监督作用。


就要加强董事会的建设,发挥董事会的作用和潜能,使股东及其他利益团体的利益真正受到保护。

2. 明确内部控制的责任;
内部控制的责任,不仅是董事会、监事会、内部审计或者管理人员的责任,而是组织中每一个人的责任。

监事会对财务报告的责任质疑最高管理层、确保最高管理层所采取的行动正确。

3. 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增强风险防范能力;
建立健全监督机制,明确董事会、监事会、内部审计等有关部门在监督工作中的职责权限和协调机制,规范投资风险调查处理程序,建立情况通报制度,及时防范因个人因素而导致内部控制失效、影响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的风险。

结束语:
企业行业分布广,各有特点,内部控制的问题也是复杂多样的,无论何种主治结构,都有其优点和不足。

价钱企业内部监督和管理,是提高经营水平和经济效益,以及存进企业发展的根本措施。

因此,对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完善性,首先需要管理层的重视,以及对控制环境的优化,明确控制目标,建立健全监督、投资风险评估制度。

其次,应当根据本企业业务、规模等特点一级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针对企业如影响盈亏、成本等重要事项,采取灵活激动的方式设计出适合自己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并有效执行,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得以健康快速地发展。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