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复习方法技巧九大专题:中考数学复习方法技巧专题九:最值法解析

合集下载

中考数学复习数学备考9要素和答案妙招

中考数学复习数学备考9要素和答案妙招

中考数学复习:数学备考9要素和答案妙招中考数学复习:数学备考9要素和答案妙招中考数学复习策略:教你检验答案的妙招检验答案不仅能纠正错误,还能有效培养我们思维的严谨性、灵活性、深刻性。

下面以数学学科为例,谈谈中考检验答案的常用方法,从现在开始用起来!1基本概念检验法基本概念、法则、公式是同学们复习时最容易忽视的,因此在解题时极易发生概念性错误,所以,概念检验法是一种对症下药的方法。

2对称原理检验法对称的条件势必导致结论的对称(此结论通常被称为不充足理由律),利用这种对称原理可以对答案进行快速检验.3特殊情形检验法问题的特殊情况往往比一般情况更易解决,因此通过特殊值、特例或极端状态来检验答案是非常快捷的方法,因为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4量纲要求检验法有些错误的答案,从量纲中就可快速检出.5不变量检验法某些数学问题在变化、变形过程中,其中有的量保持不变,如图形的平移、旋转、翻折时,图形的形状、大小不变,基本量也不变。

利用这种变化过程中的不变量,可以直接验证某些答案的正确性。

6等价关系检验法等价关系不仅广泛用于解题时的等价转换,而且在检验答案时也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7整体思想检验法整体把握不仅能培养我们全局观念,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而且在检验答案时,通过彼此的遥相呼应、全局的统一也可收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8逻辑推理检验法答案的正确性不仅体现在与条件之间而统一,而且不会导致逻辑矛盾,还会体现出规律性和数学美。

这就给我们提供了检验答案的又一条新途径。

9数形结合检验法数是形的抽象概括,形是数的直观表现,数形结合相得益彰.通过代数方法解出的问题,若能联想出几何背景,不妨用几何方法进行直观验证;用几何方法求出的答案,也可用代数方法进行精确验算.10一题多解检验法多种解法比一种解法更使人放心,也更容易发现存在问题。

当一道题解完后,进行再思考,往往会闪出好念头,获得好方法,用新颖的方法再解后,有错则纠,无错则双保险.11直截了当检验法直接检验法就是围绕原来的解题方法,针对求解的过程及相关结论进行核对、查校、验算等。

中考数学总复习实用方法总结

中考数学总复习实用方法总结

中考数学总复习实用方法总结复习能够帮助我们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更好的巩固,尤其数学知识点具有“多杂难”这样的特点,更需要我们利用有限的时间进行复习。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中考数学总复习实用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中考数学复习策略一、梳理策略总结梳理,提炼方法。

复习的最后阶段,对于知识点的总结梳理,应重视教材,立足基础,在准确理解基本概念,掌握公式、法则、定理的实质及其基本运用的基础上,弄清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对于题型的总结梳理,应摆脱盲目的题海战术,对重点习题进行归类,找出解题规律,要关注解题的思路、方法、技巧。

如方案设计题型中有一类试题,不改变图形面积把一个图形剪拼成另一个指定图形。

总结发现,这类题有三种类型,一类是剪切线的条数不限制进行拼接;一类是剪切线的条数有限制进行拼接;一类是给出若干小图形拼接成固定图形。

梳理了题型就可以进一步探索解题规律。

同时也可以换角度进行思考,如一个任意的三角形可以剪拼成平行四边形或矩形,最少需几条剪切线?联想到任意四边形可以剪拼成哪些特殊图形,任意梯形可以剪拼成哪些特殊图形等。

做题时,要注重发现题与题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比较,发现规律,做到触类旁通。

反思错题,提升能力。

在备考期间,要想降低错误率,除了进行及时修正、全面扎实复习之外,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就是反思错题,具体做法是:将已经复习过的内容进行“会诊”,找到最薄弱部分,特别是对月考、模拟试卷出现的错误要进行认真分析,也可以将试卷进行重新剪贴、分类对比,从中发现自己复习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正确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例如,是计算马虎,还是法则使用不当;是审题不仔细,还是对试题中已知条件或所求结论理解有误;是解题思路不对,还是定理应用出错等等,消除某个薄弱环节比做一百道题更重要。

应把这些做错的习题和不懂不会的习题当成再次锻炼自己的机会,找到了问题产生的.原因,也就找到了解题的最佳途径。

事实上,如果考前及时发现问题,并且及时纠正,就会很快地提高数学能力。

中考数学最值问题解题技巧

中考数学最值问题解题技巧

中考数学最值问题解题技巧
在中考数学中,最值问题是一个常见的难点,通常涉及到几何、代数等多个知识点。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解题技巧:
1.特殊位置与极端位置法:考虑特殊位置或极端位置,确定相应
位置时的数值,再进行一般情形下的推证。

2.几何定理法:应用几何中的不等量性质、定理,比如“三边关
系”或“将军饮马”问题。

3.数形结合法:揭示问题中变动元素的代数关系,建立方程或函
数来进行处理。

4.轨迹法:探寻动点轨迹而求最值,往往又会涉及到几何定理法
和数形结合法的运用。

5.找临界的特殊情况:确定最大值和最小值。

6.利用轴对称转化为两点之间的直线段。

7.利用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8.利用一点到直线的距离:垂线段最短——将点到直线的折线段
转化为点到直线的垂线段。

9.利用特殊角度(30°,45°,60°)将成倍数的线段转化为首
尾相连的折线段,在转化为两点之间的直线段最短。

初三数学复习技巧与方法

初三数学复习技巧与方法

初三数学复习技巧与方法在初三的数学复习过程中,数学知识不仅需要掌握,更要内化为自己的工具。

复习不仅是对知识的再度温习,更是对自己的能力进行测试。

如何让数学复习变得高效而富有成效?以下是一些行之有效的技巧和方法,帮助学生们在复习过程中事半功倍。

首先,明确复习的目标至关重要。

初三数学内容繁多,知识点覆盖面广,只有明确目标,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可以将复习目标分为短期和长期两类,短期目标是每次复习时希望达成的小目标,例如掌握某一章节的知识点;长期目标则是对整体数学水平的提升,如提高解题能力或掌握考试中的常见题型。

其次,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是实现目标的基础。

一个系统化的复习计划能够有效地安排时间和任务,避免盲目复习。

计划应包括每日的复习内容、时间安排以及复习的方式。

例如,可以将每周的时间分配给不同的数学模块,如代数、几何、函数等,并在每周末进行总结和自我检测。

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每一部分的知识,还能在复习中发现和解决问题。

在具体的复习过程中,理解和记忆是两个关键环节。

对于初三的数学知识,光靠记忆是不够的,理解每一个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和应用场景才是关键。

学生可以通过做大量的例题和练习题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遇到不懂的问题时,及时查找相关的资料或向老师请教,避免将问题拖延到考试前夕。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实际的解题能力。

解题技巧也是复习中的重要环节。

面对各种类型的数学题目,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和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例如,对于代数题目,可以通过分解因式、配方等方法简化问题;对于几何题目,掌握常见的几何公式和定理是必不可少的。

在平时的复习中,不妨多做一些类似的题目,并总结出自己的解题步骤和思路,这样可以在考试中更加得心应手。

此外,模拟考试和自我检测也是提高数学成绩的有效途径。

通过模拟考试,学生可以在真实的考试环境中测试自己的复习成果,发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

模拟考试后,认真分析每一道错题,查找出错的原因,并加以改正。

中考数学复习 探求最大值的七种方法

中考数学复习  探求最大值的七种方法

探求最大值的七种方法求最值是近年中考的热点考题之一,有的是几何图形面积的最值,有的是线段长度的最值,有的是函数的最值,下面就结合考题介绍求解这些问题最大值的求解方法,供学习时借鉴. 方法1:定圆中,利用直径是最大的弦,确定三角形面积的最大值例1)如图 1,已知直线334y x=-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P是以C(0,1)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上一动点,连结PA,PB.则△PAB面积的最大值是()A. 8B. 12 C . 212D.172分析:要想使得三角形的面积最大,在底边不变的前提下,确保底上的高最大,根据圆中最大的弦是直径,只要确保高是经过圆心的一条直径,问题就得解.解:如图1,要使得三角形PAB的面积最大,需要三角形的高最大,根据圆的性质,直径最大,所以三角形的高一定要经过定圆的圆心,所以过点C作CD⊥AB,垂足为D,因为已知直线y=34x-3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所以点A的坐标为(4,0),点B的坐标为(0,-3),所以OA=4,OB=3,因为点C(0,1),所以BC=4.在直角三角形AOB中,根据勾股定理,得AB=5.因为∠CBD=∠ABO,∠CDB=∠AOB=90°,所以△CBD∽△ABO,所以BC CD AB AO ,所以454CD,所以CD=165,所以PD=PC+CD=1+165=215,所以三角形PAB的面积为:12×5×215=212.所以选C.方法2:直角三角形中,利用斜边最长,确定线段长度的最大值例2如图2,四边形ABCD中,∠A=90°,AB=3,AD=3,点M,N分别为线段BC,AB上的动点(含端点,但点M不与点B重合),点E,F分别为DM,MN的中点,则EF长度的最大值为.分析:连接AN就构造出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使用条件,由于点D是个定点,所以点N运动到点B位置时,DN达到最大长度,因为直角三角形中斜边最长,只要利用条件求出DB的长度,就可以求得EF的最大长度了.解:如图2,连接DN,DB,因为∠A=90°,AB=3,AD=3,所以DB=6,因为点E,F分别为DM,MN的中点,所以EF=12DN,且DN≤DB,所以当DN=DB时,EF取的最大值,此时EF=3.方法3:一次函数中,利用函数的增减性,确定利润最大的方案例3 我县农业结构调整取得了巨大成功,今年水果又喜获丰收,某乡组织30辆汽车装运A、B、C三种水果共64吨到外地销售,规定每辆汽车只装运一种水果,且必须装满;又装运每种水果的汽车不少于4辆;同时,装运的B种水果的重量不超过装运的A、C两种水果重量之和.(1)设用x辆汽车装运A种水果,用y辆汽车装运B种水果,根据下表提供的信息,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水果品种 A B C每辆汽车运装量(吨) 2.2 2.1 2每吨水果获利(百元) 6 8 5(2)设此次外销活动的利润为Q(万元),求Q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请你提出一个获得最大利润时的车辆分配方案.分析:装运C种水果的汽车辆数为:30-x-y,这是解决第一问的关键要素,其次,要明确总利润=A种水果吨获利×A种水果吨数+B种水果吨获利×B种水果吨数+C种水果吨获利×C种水果吨数.要注意单位的换算,这个细节,不要在这个环节上失分.解:(1)因为用x辆汽车装运A种水果,用y辆汽车装运B种水果,所以装运C种水果的汽车辆数为:30-x-y,由题得到:2.2×x+2.1×y+2×(30-x-y)=64 ,整理得: y = -2x+40,因为装运每种水果的汽车不少于4辆;所以x≥4,y≥4,30-x-y≥4,整理,得到:14≤x≤18;(2)因为A 种水果每吨获利6百元, B 种水果每吨获利8百元,C 种水果每吨获利5百元, 所以共获利为:Q=6x+8y+5(30-x -y )=-5x+170,因为k=-50,所以Q 随着x 的增大而减小,又因为14≤x ≤18,所以当x=14时,Q 取得最大值,即Q= -5x+170=100(百元)=1万元. 因此当x=14时,y = -2x+40=12, 30-x -y=4,所以应这样安排:A 种水果用14辆车,B 种水果用12辆车,C 种水果用4辆车利润最大.方法4:坐标系中,利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确定三点共线时线段的最大值例4 如图3,A,B 分别在y 轴和x 轴上,AB=4,AC=2,∠BAC=90°,点B 动,点A 就随着动,求线段OC 最大值.分析:由于AB 是定长,取斜边AB 的中点D ,所以不论如何运动,斜边上的中线OD 是定长,这样点O,C,D 构成一个三角形,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知道OC <OD+DC ,只有点O,D,C 三点共线时OC 最长,这样问题就获得求解.解:取AB 中点D,连接OD,CD ,在三角形OAB 中,∠AOB=90°,AD=DB,有OD=12AB=2. 在三角形ACD 中, ∠BAC=90°,AC=2,AD=12AB=2,所以2在三角形CDO 中, 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可知,OD+CD >OC(当O 、C 、D 在一条直线上时等号成立) 所以,OC ≤2即OC 的最大值是2方法5:几何图形中,构造二次函数法,确定图形侧面积的最大值例5如图4,有一块边长为6cm 的正三角形纸板,在它的三个角处分别截去一个彼此全等的筝形,再沿图中的虚线折起,做成一个无盖的直三棱柱纸盒,则该纸盒侧面积的最大值是( )32cm 3322cm 9322cm 27322cm 分析:如图4,由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以得出∠A=∠B=∠C=60°,由三个筝形全等就可以得出AD=BE=BF=CG=CH=AK ,根据折叠后是一个三棱柱就可以得出DO=PE=PF=QG=QH=OK ,四边形ODEP 、四边形PFGQ 、四边形QHKO 为矩形,且全等.连结AO 证明△AOD ≌△AOK 就可以得出∠OAD=∠OAK=30°,设OD=x ,则AO=2x ,由勾股定理就可以求出AD=3x ,由矩形的面积公式就可以表示纸盒的侧面积,由二次函数的性质就可以求出结论.解:因为△ABC 为等边三角形,所以∠A=∠B=∠C=60°,AB=BC=AC .因为筝形ADOK ≌筝形BEPF ≌筝形AGQH ,所以AD=BE=BF=CG=CH=AK .因为折叠后是一个三棱柱,所以DO=PE=PF=QG=QH=OK ,四边形ODEP 、四边形PFGQ 、四边形QHKO 都为矩形.所以∠ADO=∠AKO=90°.连结AO ,在Rt △AOD 和Rt △AOK 中,AO AO DO KO ,所以Rt △AOD ≌Rt △AOK (HL ).所以∠OAD=∠OAK=30°.设OD=x ,则AO=2x ,由勾股定理就可以求出3x ,所以DE=6﹣23x ,所以纸盒侧面积=3x (6﹣23x )=﹣632x +18x=﹣63232()x +932,所以当x=32时,纸盒侧面积最大为. 所以选C .方法6:抛物线上根据直线与定直线平行,且与抛物线只有1交点时距离最大,求三角形最大面积时点的坐标例6 如图5,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二次函数y=a 2x +bx+2的图象与x 轴交于A (-3,0),B (1,0)两点,与y 轴交于点C .(1)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点P 是直线AC 上方的抛物线上一动点,是否存在点P ,使△ACP 的面积最大?若存在,求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初三最值问题的常用解法及模型

初三最值问题的常用解法及模型

初三最值问题的常用解法及模型一、引言初三数学中最值问题一直是学生们头疼的难题。

最值问题不仅仅是考察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更重要的是考验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推理的能力。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初三数学中最值问题的常用解法及模型,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一难点。

二、常用解法1. 图形法最值问题常常可以通过图形法来解决。

给定一个函数y = f(x),可以通过画出其图像,然后找出函数的极值点来求解最值问题。

通过观察图像的特点,我们可以更直观地理解函数的最值点在何处,从而得到更准确的解。

2. 性质法有些最值问题可以通过利用函数的性质来解决。

关于一元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一元二次函数的性质,如开口方向、顶点位置等来推导出最值点的位置,从而得到解的方法。

3. 等式法有些最值问题可以通过建立方程或不等式来解决。

通过建立关于未知数的方程或者不等式,我们可以将最值问题转化为解方程或解不等式的问题,从而得到最值点的位置。

三、常用模型1. 长方形面积最大问题给定一段定长的绳子,用这段绳子围成一个长方形,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最大是一个最值问题。

通过建立关于长方形面积的函数,然后利用导数的性质找出函数的最值点,从而求解长方形面积最大问题。

2. 等边三角形周长最小问题给定一个定长的线段,求能够围成等边三角形的线段最小是一个常见的最值问题。

通过建立关于等边三角形周长的函数,然后利用导数的性质找出函数的最值点,从而求解等边三角形周长最小问题。

3. 盒子体积最大问题给定一定面积的纸张,通过剪切和折叠,能够制成一个盒子,求使得盒子体积最大的折法是一个典型的最值问题。

通过建立关于盒子体积的函数,然后利用导数的性质找出函数的最值点,从而求解盒子体积最大问题。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最值问题在初三数学中是一个重要的难点,但也是一个可以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推理能力的好机会。

通过多维度的解法和模型,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最值问题的解法,并且能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培养出更强的数学建模能力。

中考数学的学习方法及答题技巧怎么做

中考数学的学习方法及答题技巧怎么做

中考数学的学习方法及答题技巧怎么做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身的知识结构系统,学习一门学科前首先应了解这一系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中考数学的学习方法及答题技巧,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中考数学最优科学答题技巧汇总1.调理大脑思绪,提前进入考试科目情境考前要摒弃杂念,排除干扰思绪,使大脑处于“空白”状态,创设考试科目情境,进而酝酿该科目思维,提前进入“角色”。

通过清点用具、暗示重要知识和方法、提醒常见解题误区和自己易出现的错误等,以转移自己对焦虑紧张情绪的关注,减轻压力,使思维单一化、学科化,确保自己以平稳自信、积极主动的心态进入考试。

2.“内紧外松”,集中注意,消除焦虑怯场集中注意力是考试成功的保证。

一定的神经亢奋和紧张,能加速神经联系,有益于积极思维,要使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异常积极,这叫内紧;但紧张程度过重,则会走向反面,形成怯场,产生焦虑,抑制思维,所以又要清醒愉快,放得开,这叫外松。

3.沉着应战,确保旗开得胜,以利振奋精神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从考试的心理角度来说,这确实是很有道理的。

拿到试题后,不要急于求成、立即下手解题,而应通览一遍整套试题,摸透题情,然后稳操一两个容易的或者熟悉的题目,让自己产生“旗开得胜”的快意,获得成功的体验,拥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以振奋精神、鼓舞信心,很快进入最佳思维状态,即发挥心理学所谓的“门坎效应”。

之后做一题得一题,不断产生正激励,稳拿中低难度的题,见机攻高难度的题。

4.“六先六后”,因人因卷制宜在通览全卷,将简单题顺手完成的情况下,情绪趋于稳定,情境趋于单一,大脑趋于亢奋,思维趋于积极,之后便是发挥临场解题能力的黄金季节了。

这时,考生可依自己的解题习惯和基本功,结合整套试题结构,选择执行“六先六后”的战术原则。

(1)先易后难。

就是先做简单题,再做综合题。

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果断跳过啃不动的题目。

从易到难,也要注意认真对待每一道题,力求有效,不能走马观花,有难就退,以免影响解题情绪。

中考数学中的最值问题求法

中考数学中的最值问题求法

中考数学中的最值问题求法考点一:利用对称求最值问题1.基本知识点:①两点之间线段最短;②点到直线的距离最短。

2.求最值问题的类型ABCD的边长为6,点E在BC上,CE=2.点M是对角线BD上的一个动点,则EM+CM的最小值是()A.62B.35C.213D.413【分析】要求ME+MC的最小值,ME、MC不能直接求,可考虑通过作辅助线转化ME,MC的值,从而找出其最小值求解.【解答】解:如图,连接AE交BD于M点,∵A、C关于BD对称,∴AE就是ME+MC的最小值,∵正方形ABCD中,点E是BC上的一定点,且BE=BC﹣CE=6﹣2=4,∵AB=,∴AE==2,∴ME+MC的最小值是2.故选:C.2.(2022•资阳)如图,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交于点O,点E是直线BC上一动点.若AB =4,则AE+OE的最小值是()A.42B.25+2C.213D.210【分析】本题为典型的将军饮马模型问题,需要通过轴对称,作点A关于直线BC的对称点A',再连接A'O,运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得到A'O为所求最小值,再运用勾股定理求线段A'O的长度即可.【解答】解:如图所示,作点A关于直线BC的对称点A',连接A'O,其与BC的交点即为点E,再作OF⊥AB交AB于点F,∵A与A'关于BC对称,∴AE=A'E,AE+OE=A'E+OE,当且仅当A',O,E在同一条线上的时候和最小,如图所示,此时AE+OE=A'E+OE=A'O,∵正方形ABCD,点O为对角线的交点,∴,∵A与A'关于BC对称,∴AB=BA'=4,∴F A'=FB+BA'=2+4=6,在Rt△OF A'中,,故选:D.3.(2022•菏泽)如图,在菱形ABCD中,AB=2,∠ABC=60°,M是对角线BD上的一个动点,CF=BF,则MA+MF的最小值为()A.1B.2C.3D.2【分析】当MA+MF的值最小时,A、M、F三点共线,即求AF的长度,根据题意判断△ABC为等边三角形,且F点为BC的中点,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AF的长度即可.【解答】解:当A、M、F三点共线时,即当M点位于M′时,MA+MF的值最小,由菱形的性质可知,AB=BC,又∵∠ABC=60°,∴△ABC为等边三角形,∵F点为BC的中点,AB=2,∴AF⊥BC,CF=FB=1,∴在Rt△ABF中,AF==.故选:C.4.(2022•广安)如图,菱形ABCD的边长为2,点P是对角线AC上的一个动点,点E、F 分别为边AD、DC的中点,则PE+PF的最小值是()A.2B.3C.1.5D.5【分析】如图,取AB的中点T,连接PT,FT.首先证明四边形ADFT是平行四边形,推出AD=FT=2,再证明PE+PF=PT+PF,由PF+PT≥FT=2,可得结论.【解答】解:如图,取AB的中点T,连接PT,FT.∵四边形ABCD是菱形,∴CD∥AB,CD=AB,∵DF=CF,AT=TB,∴DF=AT,DF∥AT,∴四边形ADFT是平行四边形,∴AD=FT=2,∵四边形ABCD是菱形,AE=DE,AT=TB,∴E,T关于AC对称,∴PE=PT,∴PE+PF=PT+PF,∵PF+PT≥FT=2,∴PE+PF≥2,∴PE+PF的最小值为2.故选:A.5.(2022•赤峰)如图,菱形ABCD,点A、B、C、D均在坐标轴上.∠ABC=120°,点A (﹣3,0),点E是CD的中点,点P是OC上的一动点,则PD+PE的最小值是()3 A.3B.5C.22D.32【分析】根据题意得,E点关于x轴的对称点是BC的中点E',连接DE'交AC与点P,此时PD+PE有最小值,求出此时的最小值即可.【解答】解:根据题意得,E点关于x轴的对称点是BC的中点E',连接DE'交AC与点P,此时PD+PE有最小值为DE',∵四边形ABCD是菱形,∠ABC=120°,点A(﹣3,0),∴OA=OC=3,∠DBC=60°,∴△BCD是等边三角形,∴DE'=OC=3,即PD+PE的最小值是3,故选:A .6.(2022•安顺)已知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4,E 为CD 上一点,连接AE 并延长交BC 的延长线于点F ,过点D 作DG ⊥AF ,交AF 于点H ,交BF 于点G ,N 为EF 的中点,M为BD 上一动点,分别连接MC ,MN .若91=∆∆FCEDCG S S ,则MC +MN 的最小值为 .【分析】由正方形的性质,可得A 点与C 点关于BD 对称,则有MN +CM =MN +AM ≥AN ,所以当A 、M 、N 三点共线时,MN +CM 的值最小为AN ,先证明△DCG ∽△FCE ,再由=,可知=,分别求出DE =1,CE =3,CF =12,即可求出AN .【解答】解:如图,连接AM ,∵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 ∴A 点与C 点关于BD 对称, ∴CM =AM ,∴MN +CM =MN +AM ≥AN ,∴当A 、M 、N 三点共线时,MN +CM 的值最小, ∵AD ∥CF , ∴∠DAE =∠F ,∵∠DAE +∠DEH =90°, ∵DG ⊥AF ,∴∠CDG +∠DEH =90°, ∴∠DAE =∠CDG , ∴∠CDG =∠F , ∴△DCG ∽△FCE , ∵=,∴=,∵正方形边长为4,∴CF=12,∵AD∥CF,∴==,∴DE=1,CE=3,在Rt△CEF中,EF2=CE2+CF2,∴EF==3,∵N是EF的中点,∴EN=,在Rt△ADE中,EA2=AD2+DE2,∴AE==,∴AN=,∴MN+MC的最小值为,故答案为:,7.(2022•内江)如图,矩形ABCD中,AB=6,AD=4,点E、F分别是AB、DC上的动点,EF∥BC,则AF+CE的最小值是.【分析】延长BC到G,使CG=EF,连接FG,则四边形EFGC是平行四边形,得CE =FG,则AF+CE=AF+FG,可知当点A、F、G三点共线时,AF+CE的值最小为AG,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G的长即可.【解答】解:延长BC到G,使CG=EF,连接FG,∵EF∥CG,EF=CG,∴四边形EFGC是平行四边形,∴CE=FG,∴AF+CE=AF+FG,∴当点A、F、G三点共线时,AF+CE的值最小为AG,由勾股定理得,AG===10,∴AF+CE的最小值为10,故答案为:10.8.(2022•贺州)如图,在矩形ABCD中,AB=8,BC=6,E,F分别是AD,AB的中点,∠ADC的平分线交AB于点G,点P是线段DG上的一个动点,则△PEF的周长最小值为.【分析】如图,在DC上截取DT,使得DT=DE,连接FT,过点T作TH⊥AB于点H.利用勾股定理求出FT=,EF=5,证明PE+PF=PF+PT≥FT,可得结论.【解答】解:如图,在DC上截取DT,使得DT=DE,连接FT,过点T作TH⊥AB于点H.∵四边形ABCD是矩形,∴∠A=∠ADT=90°,∵∠AHT=90°,∴四边形AHTD是矩形,∵AE=DE=AD=3.AF=FB=AB=4,∴AH=DT=3,HF=AF﹣AH=4﹣3=1,HT=AD=6,∴FT===,∵DG平分∠ADC,DE=DT,∴E、T关于DG对称,∴PE=PT,∴PE+PF=PF+PT≥FT=,∵EF===5,∴△EFP的周长的最小值为5+,故答案为:5+.9.(2022•娄底)菱形ABCD的边长为2,∠ABC=45°,点P、Q分别是BC、BD上的动点,CQ+PQ的最小值为.【分析】连接AQ,作AH⊥BC于H,利用SAS证明△ABQ≌△CBQ,得AQ=CQ,当点A、Q、P共线,AQ+PQ的最小值为AH的长,再求出AH的长即可.【解答】解:连接AQ,作AH⊥BC于H,∵四边形ABCD是菱形,∴AB=CB,∠ABQ=∠CBQ,∵BQ=BQ,∴△ABQ≌△CBQ(SAS),∴AQ=CQ,∴当点A、Q、P共线,AQ+PQ的最小值为AH的长,∵AB=2,∠ABC=45°,∴AH=,∴CQ+PQ的最小值为,故答案为:.10.(2022•眉山)如图,点P为矩形ABCD的对角线AC上一动点,点E为BC的中点,连接PE,PB,若AB=4,BC=43,则PE+PB的最小值为.【分析】作点B关于AC的对称点B',交AC于点F,连接B′E交AC于点P,则PE+PB 的最小值为B′E的长度;然后求出B′B和BE的长度,再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出答案.【解答】解:如图,作点B关于AC的对称点B',交AC于点F,连接B′E交AC于点P,则PE+PB的最小值为B′E的长度,∵四边形ABCD为矩形,∴AB=CD=4,∠ABC=90°,在Rt△ABC中,AB=4,BC=4,∴tan∠ACB==,∴∠ACB=30°,由对称的性质可知,B'B=2BF,B'B⊥AC,∴BF=BC=2,∠CBF=60°,∴B′B=2BF=4,∵BE=BF,∠CBF=60°,∴△BEF是等边三角形,∴BE=BF=B'F,∴△BEB'是直角三角形,∴B′E===6,∴PE+PB的最小值为6,故答案为:6.11.(2022•滨州)如图,在矩形ABCD中,AB=5,AD=10.若点E是边AD上的一个动点,过点E作EF⊥AC且分别交对角线AC、直线BC于点O、F,则在点E移动的过程中,AF+FE+EC的最小值为.【分析】如图,过点E作EH⊥BC于点H.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出FH,EF,设BF=x,则DE=10﹣x﹣=﹣x,因为EF是定值,所以AF+CE的值最小时,AF+EF+CE 的值最小,由AF+CE=+,可知欲求AF+CE的最小值相当于在x轴上找一点P(x,0),使得P到A(0,5),B(,5)的距离和最小,如图1中,作点A关于x轴的对称点A′,连接BA′交x轴于点P,连接AP,此时P A+PB的值最小,最小值为线段A′B的长,由此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如图,过点E作EH⊥BC于点H.∵四边形ABCD是矩形,∴∠B=∠BAD=∠BHE=90°,∴四边形ABHE是矩形,∴EH=AB=5,∵BC=AD=10,∴AC===5,∵EF⊥AC,∴∠COF=90°,∴∠EFH+∠ACB=90°,∵∠BAC+∠ACB=90°,∴∠EFH=∠BAC,∴△EHF∽△CBA,∴==,∴==,∴FH=,EF=,设BF=x,则DE=10﹣x﹣=﹣x,∵EF是定值,∴AF+CE的值最小时,AF+EF+CE的值最小,∵AF+CE=+,∴欲求AF+CE的最小值相当于在x轴上找一点P(x,0),使得P到A(0,5),B(,5)的距离和最小,如图1中,作点A关于x轴的对称点A′,连接BA′交xz轴于点P,连接AP,此时P A+PB的值最小,最小值为线段A′B的长,∵A′(0,﹣5),B(,5),∴A′B==,∴AF+CE的最小值为,∴AF+EF+CE的最小值为+.解法二:过点C作CC′∥EF,使得CC′=EF,连接C′F.∵EF=CC′,EF∥CC′,∴四边形EFC′C是平行四边形,∴EC=FC′,∵EF⊥AC,∴AC⊥CC′,∴∠ACC=90°,∵AC′===,∴AF+EC=AF+FC′≥AC′=,∴AF+EF+CE的最小值为+.故答案为:+.12.(2022•自贡)如图,矩形ABCD中,AB=4,BC=2,G是AD的中点,线段EF在边AB上左右滑动,若EF=1,则GE+CF的最小值为.【分析】解法一:利用已知可以得出GC,EF长度不变,求出GE+CF最小时即可得出四边形CGEF周长的最小值,利用轴对称得出E,F位置,即可求出.解法二:设AE=x,则BF=3﹣x,根据勾股定理可得:EG+CF=+,由勾股定理构建另一矩形EFGH,根据线段的性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得结论.【解答】解:解法一:如图,作G关于AB的对称点G',在CD上截取CH=1,然后连接HG'交AB于E,在EB上截取EF=1,此时GE+CF的值最小,∵CH=EF=1,CH∥EF,∴四边形EFCH是平行四边形,∴EH=CF,∴G'H=EG'+EH=EG+CF,∵AB=4,BC=AD=2,G为边AD的中点,∴DG'=AD+AG'=2+1=3,DH=4﹣1=3,由勾股定理得:HG'==3,即GE+CF的最小值为3.解法二:∵AG=AD=1,设AE=x,则BF=AB﹣EF﹣AE=4﹣x﹣1=3﹣x,由勾股定理得:EG+CF=+,如图,矩形EFGH中,EH=3,GH=2,GQ=1,P为FG上一动点,设PG=x,则FP=3﹣x,∴EP+PQ=+,当E,P,Q三点共线时,EP+PQ最小,最小值是3,即EG+CF的最小值是3.故答案为:3.13.(2022•泰州)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E为与点D不重合的动点,以DE为一边作正方形DEFG.设DE=d1,点F、G与点C的距离分别为d2、d3,则d1+d2+d3的最小值为()A.2B.2C.22D.4【分析】连接AE,那么,AE=CG,所以这三个d的和就是AE+EF+FC,所以大于等于AC,故当AEFC四点共线有最小值,最后求解,即可求出答案.【解答】解:如图,连接AE ,∵四边形DEFG 是正方形,∴∠EDG =90°,EF =DE =DG ,∵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AD =CD ,∠ADC =90°,∴∠ADE =∠CDG ,∴△ADE ≌△CDG (SAS ),∴AE =CG ,∴d 1+d 2+d 3=EF +CF +AE ,∴点A ,E ,F ,C 在同一条线上时,EF +CF +AE 最小,即d 1+d 2+d 3最小,连接AC ,∴d 1+d 2+d 3最小值为AC ,在Rt △ABC 中,AC =AB =2,∴d 1+d 2+d 3最小=AC =2, 故选:C .14.(2022•安徽)已知点O 是边长为6的等边△ABC 的中心,点P 在△ABC 外,△ABC ,△P AB ,△PBC ,△PCA 的面积分别记为S 0,S 1,S 2,S 3.若S 1+S 2+S 3=2S 0,则线段OP 长的最小值是( )A .233B .235C .33D .237【分析】如图,不妨假设点P 在AB 的左侧,证明△P AB 的面积是定值,过点P 作AB 的平行线PM ,连接CO 延长CO 交AB 于点R ,交PM 于点T .因为△P AB 的面积是定值,推出点P 的运动轨迹是直线PM ,求出OT 的值,可得结论.【解答】解:如图,不妨假设点P 在AB 的左侧,∵S △P AB +S △ABC =S △PBC +S △P AC ,∴S 1+S 0=S 2+S 3,∵S 1+S 2+S 3=2S 0,∴S 1+S 1+S 0=2,∴S1=S0,∵△ABC是等边三角形,边长为6,∴S0=×62=9,∴S1=,过点P作AB的平行线PM,连接CO延长CO交AB于点R,交PM于点T.∵△P AB的面积是定值,∴点P的运动轨迹是直线PM,∵O是△ABC的中心,∴CT⊥AB,CT⊥PM,∴•AB•RT=,CR=3,OR=,∴RT=,∴OT=OR+TR=,∵OP≥OT,∴OP的最小值为,当点P在②区域时,同法可得OP的最小值为,如图,当点P在①③⑤区域时,OP的最小值为,当点P在②④⑥区域时,最小值为,∵<,故选:B.考点二:利用确定圆心的位置求最短路径通过确定圆心的位置,利用定点到圆心的距离加或减半径解题。

初三数学复习的有效技巧

初三数学复习的有效技巧

初三数学复习的有效技巧初三数学复习的有效技巧初三数学复习,仿佛是一场严峻的挑战,而巧妙地应对这些挑战,将帮助学生在学术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掌握有效的复习技巧,可以使数学的复习过程变得更加高效而有条理。

以下的技巧将帮助学生从容应对数学复习,迎接中考的考验。

首先,建立清晰的复习计划是关键。

在数学学习中,有效的时间管理可以显著提高复习效率。

制定详细的复习计划,涵盖每天的学习目标和时间分配,能够帮助学生避免临时抱佛脚。

计划应包括对各个章节的复习安排,特别是对自己薄弱环节的重点关注。

例如,可以将每天的复习时间划分为若干部分,每部分集中攻克一个专题,从而逐步完成所有内容的复习。

其次,梳理知识框架是复习的重要步骤。

初三数学知识点繁杂,通过建立知识框架图,帮助学生理清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

知识框架图不仅能帮助学生了解每个知识点的核心内容,还能显示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从而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这种方式有助于学生在复习时不遗漏重要内容,同时也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重视基础知识的巩固也是复习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初三数学中的基础知识是解决复杂问题的基石,因此必须牢固掌握。

学生应回顾基本概念、公式和定理,并通过大量的练习题加以巩固。

基础知识的扎实不仅能够提高解题的准确性,也能增强对复杂问题的分析能力。

此外,利用错题本进行复习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错题本是记录错题和难题的工具,学生可以在复习过程中反复查看这些题目,从而总结出错误的原因和正确的解题方法。

通过分析错题,学生能够识别自己的薄弱环节,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

这种方法不仅有助于纠正错误,还能提升解题技巧和思维能力。

另外,模拟测试也是检验复习效果的重要手段。

通过定期进行模拟测试,学生能够体验真实考试的感觉,并评估自己的复习成果。

模拟测试能够帮助学生熟悉考试题型和时间分配,同时也能发现自己在解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测试后的分析和总结将进一步指导后续的复习方向,使复习更加有的放矢。

中考数学总复习方法与对策

中考数学总复习方法与对策

中考数学总复习方法与对策中考数学是中学三年中最重要的一门考试科目,也是关系到升学的一门考试科目。

为了能够在中考数学中取得好成绩,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不断积累、总结、复习。

接下来,本篇文章将为大家介绍一些中考数学总复习的方法和对策。

一、复习方法1. 归纳总结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需要不断地进行归纳总结。

例如,学了一些定理和公式之后,我们就需要对这些定理和公式进行归纳总结,并建立自己的知识框架。

归纳总结对于我们构建整体化的知识体系,提高数学综合能力非常有帮助。

2. 刻意练习练习是学习数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需要选择一些重点难点的知识点进行刻意练习。

通过刻意练习,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点,提高自己的答题能力。

3. 思维训练中考数学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需要进行各种思维训练,如逻辑思维、空间思维、形象思维等。

这些训练有助于提高我们的数学思维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中考数学考试。

二、对策1. 知识点梳理在复习的初期,我们需要先梳理清楚数学的各个知识点,弄清楚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并建立好知识框架。

这样有助于我们在复习中更有条理、更有效率地复习。

2. 题目分类练习在复习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对数学题目进行分类。

常见的分类方法有:难度分类、章节分类、知识点分类等。

通过分类,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类型的题目进行练习,这样有助于我们在中考数学考试中更好地应对各种难题。

3. 考试模拟练习在复习的后期,我们需要进行中考数学考试的模拟练习。

模拟考试有助于我们了解自己的水平和考试情况,从而更加全面地复习掌握一些重点难点。

结语以上就是中考数学总复习方法和对策。

在平时的学习中,需要积极学习,不断总结,定期进行复习和练习。

只有下足了功夫,才能在中考数学中取得好成绩。

初三数学复习中的应试技巧总结

初三数学复习中的应试技巧总结

初三数学复习中的应试技巧总结数学是初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也是让很多学生头疼的科目之一。

为了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应试技巧。

下面是我对初三数学复习中的应试技巧的总结。

一、复习计划的制定复习数学需要有一个合理的计划,这样才能高效地复习知识点。

首先,根据课本和教师的要求,明确需要复习的知识点。

然后,根据自己的情况合理安排每天的学习时间,确保每个知识点都能得到充分的复习。

同时,要留出足够的时间进行练习和答疑,帮助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二、合理选择复习资源复习数学需要选择一些好的学习资源。

首先,课本是最基本的学习资料,要认真阅读课本内容,理解每个知识点的概念和运用。

其次,可以利用网络资源、习题集和辅导书等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和巩固。

同时,可以参加一些数学辅导班,通过老师的指导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三、掌握解题技巧在数学复习中,掌握解题技巧是关键。

首先,要善于分析题目,理解问题的要求,将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数学运算。

其次,要熟练掌握各种解题方法,例如代数解法、几何解法等。

不同的题型可以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选择合适的方法可以提高解题的效率和准确性。

此外,还要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通过分析关键词可以把握解题思路。

四、注重练习和巩固练习是巩固知识的有效手段。

通过大量的练习,可以帮助我们熟练掌握各种解题方法,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性。

在练习中,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多做一些经典题目,这些题目具有代表性,能涵盖各个知识点,对复习起到很大的帮助;二是要重点关注易错题,在练习中发现和纠正自己的错误,避免在考试中同样的错误;三是要做一些真题和模拟试卷,这样可以提前了解考试的难度和形式,对自己的备考情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五、良好的心态和复习方法心态和方法在复习中也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乐观地面对复习和考试,相信自己的能力。

如果遇到困难,不要灰心丧气,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寻求帮助。

其次,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法,有的人善于通过做题和实践来加深理解,有的人善于通过总结和归纳来掌握知识,要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和特点合理选择方法。

中考数学最值问题总结

中考数学最值问题总结

中考数学最值问题总结中考数学中最值问题是一个重要的考点,通常涉及到二次函数、一次函数、不等式等问题。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最值问题及解决方法:1. 二次函数最值问题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是最常见的最值问题之一。

解决这类问题的一般步骤是:首先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然后利用二次函数的顶点式或开口方向来求最值。

如果二次函数的开口向上,那么在顶点处取得最小值(当x<0时),在x轴上取得最大值(当x>0时)。

如果二次函数的开口向下,那么在顶点处取得最大值(当x<0时),在x轴上取得最小值(当x>0时)。

2. 一次函数最值问题一次函数的最值问题通常涉及到一次函数的单调性和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如果一次函数是递增的,那么在自变量取值范围内的最大值是当x取最大值时的函数值,最小值是当x取最小值时的函数值。

如果一次函数是递减的,那么在自变量取值范围内的最大值是当x取最小值时的函数值,最小值是当x取最大值时的函数值。

3. 不等式最值问题不等式的最值问题通常涉及到不等式的性质和不等式的取值范围。

解决这类问题的一般步骤是:首先确定不等式的取值范围,然后利用不等式的性质来求最值。

如果是不等式左边是一个定值,右边是一个变量的形式,那么当变量取最大或最小值时,不等式取得最值。

如果是不等式两边都是变量,那么需要利用不等式的性质来求解。

4. 代数式的最值问题代数式的最值问题通常涉及到代数式的化简和代数式中字母的取值范围。

解决这类问题的一般步骤是:首先将代数式进行化简,然后根据代数式中字母的取值范围来确定最值。

如果代数式中包含有二次项,那么可以利用配方法将其化简为顶点式或开口方向式来求解最值。

如果代数式中包含有绝对值,那么需要先去掉绝对值符号再化简求解最值。

解决中考数学最值问题需要掌握各种知识点和方法,包括二次函数、一次函数、不等式、代数式等,同时需要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和函数的单调性等问题。

中考数学备考复习方法及技巧整理

中考数学备考复习方法及技巧整理

中考数学备考复习方法及技巧整理数学是中考中的一门重要科目,对于学生来说,备考数学需要有一定的方法和技巧。

下面是一些中考数学备考的方法和技巧。

1.制定复习计划在备考数学之前,制定一个合理的复习计划非常重要。

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每天的学习时间。

将数学知识分为不同的模块,每天专注于一个模块的复习,这样可以更加高效地提高复习效果。

2.理解基础知识数学是一门学科,后续的知识都是建立在基础知识上的。

所以,在备考数学之前,要先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

通过课本、参考书或者网上资料等途径,对基础知识进行复习和巩固。

3.讲解与练习相结合数学是一门需要多做题目才能掌握的学科。

在备考数学的过程中,要注重题目的讲解和练习相结合。

做题时可以先理解题目,然后运用相应的知识和方法进行解题。

遇到难题时,可以查阅相关的解题方法进行学习。

4.做真题中考数学复习的重点是做真题。

做真题可以锻炼解题思路和方法,同时可以了解考试重点和难点。

可以选择近几年的中考真题进行练习,还可以参加模拟考试。

通过多做真题,可以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性。

5.总结错题在做题的过程中,有些题目可能会做错或者不清楚解题思路。

这些错题是我们的学习资源,可以通过总结错题找到自己掌握不好的知识点,然后有的放矢地进行重点复习。

6.计算技巧和口诀的记忆在备考数学时,一些计算方法和口诀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计算。

例如,乘法口诀表、整除的判断方法等。

将这些计算技巧和口诀记忆下来,可以在解题过程中提高计算的速度。

7.注重思维训练数学是一门注重逻辑思维的学科,所以在备考数学时要注重思维训练。

可以通过解决一些数学思维题锻炼思维能力,例如数列题、几何题等。

通过思维训练,可以提高解题的灵活性和创造力。

8.多找资料进行参考在备考数学时,可以多找一些相关的资料进行参考。

例如,参考书、复习资料、习题集等。

通过查阅资料,可以扩宽数学知识面,找到一些解题方法和技巧。

9.制定复习小目标备考数学需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可以将复习内容分为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制定一个小目标。

初三数学复习的最佳技巧

初三数学复习的最佳技巧

初三数学复习的最佳技巧初三数学复习的最佳技巧初三,数学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学生面临升学压力的关键时期。

数学的复习不仅要求基础知识的巩固,还需掌握策略和技巧。

合理的复习方法能够显著提升学习效率,使学生在面对升学考试时更加从容自信。

首先,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是关键。

一个科学的复习计划应包括详细的学习目标、时间安排和阶段性检查。

建议将复习内容分为基础知识、重点难点、历年试题和模拟考试四个部分。

基础知识的复习要确保对每一个概念和公式都能够熟练掌握,重点难点的突破则需要进行深入剖析和针对性练习。

其次,理解比记忆更重要。

数学的学习不应仅仅停留在记忆公式和解题步骤上,更应注重对概念的理解。

通过对数学问题的深入探讨和解题过程的分析,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数学思维的框架。

这种理解不仅有助于解决类似问题,还能应对变化多端的考试题目。

做题是复习中的核心环节。

练习题的选择应以教材为基础,适当结合历年考试题目和模拟题。

做题时,学生需要注重题目的类型和解题方法。

通过归纳总结各类题型的解题思路,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解题效率和准确率。

做题后,及时进行错题分析,找出自己在知识点上的漏洞,并进行针对性复习,这对于提升成绩有着重要作用。

适量的模拟考试是检验复习效果的重要手段。

通过模拟考试,学生可以体验真实考试的压力和氛围,找到自己在时间分配和心理调节上的不足。

模拟考试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查漏补缺,还能提高应试技巧,增强自信心。

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成功复习的重要因素。

定期复习、合理安排学习时间、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这些都能有效提高学习效果。

在复习过程中,学生应注意劳逸结合,保持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状态,避免疲劳学习对复习效果的影响。

借助多样化的学习资源也是提高复习效果的一种方法。

除了教材和课堂笔记,网络上的学习平台、辅导书籍和视频教程等都能提供额外的帮助。

这些资源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还能够提供额外的练习题和解析,有助于全面提高数学水平。

最终,保持积极的心态是成功复习的关键。

初三数学复习攻略答题技巧与解题思路

初三数学复习攻略答题技巧与解题思路

初三数学复习攻略答题技巧与解题思路初三数学复习攻略——答题技巧与解题思路一、写在前面初三数学复习是为了备战中考,为了顺利完成数学试卷中的各种题型,我们需要掌握一些答题技巧并培养解题思路。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几种常见题型的解题技巧,并提供一些建议来帮助大家在初三数学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二、选择题选择题是初三数学试卷中的常见题型,正确率往往是决定最终得分的重要因素。

下面是几种常见的选择题解题技巧:1. 仔细审题:通读题目,理解问题的意思。

注意关键词和条件限制,避免因为粗心而出错。

2. 排除法:先排除明显错误的选项,缩小范围后再仔细比较。

常见的排除方法有比较法、代入法等。

3. 过滤法:根据各选项的特点和条件,筛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

常见的过滤方法有奇偶性判断、单位换算等。

三、填空题填空题要求我们根据条件填写适当的数值或运算符号,下面是几种常见的填空题解题技巧:1. 利用已知条件:仔细阅读题目,寻找已知条件,并根据条件进行推导和计算,找到合适的答案。

2. 变量代换:将未知数用字母表示,建立方程,通过解方程求解出未知数的数值。

3. 利用特殊性质:填空题中经常涉及到数的性质和规律,我们可以利用这些性质和规律来求解。

比如利用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的性质。

四、解答题解答题是初三数学试卷中的较为复杂的题型,需要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解题技巧。

下面是几种常见的解答题解题思路:1. 分析问题: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问题的要求。

结合已知条件,分析问题的性质和特点,并采取相应的解题思路。

2. 建立模型:将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利用已知条件和题目要求建立等式或方程,进行求解。

常见的模型有几何模型、代数模型等。

3. 逻辑推理:通过观察和逻辑推理寻找问题的规律和解题思路。

例如利用归纳法、演绎法等进行推理,帮助我们找到解题的方法和步骤。

五、巩固练习在提高数学解题能力的过程中,巩固练习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大量的练习,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解题技巧和思路,提高解题能力。

初三数学最值问题基本求法

初三数学最值问题基本求法

初三数学最值问题基本求法数学最值问题,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头疼?其实,它并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复杂。

咱们可以把这类问题看作是寻找一个“最佳”的答案,也就是最大值或最小值。

接下来,我就来给你讲讲怎么把这些问题搞定,让你也能轻松应对!1. 最值问题的基本概念首先,我们得搞清楚什么是最值问题。

最值问题就是在某些条件下,我们要找到一个最优解。

简单来说,就是在一堆可能的答案里,找到那个最顶尖的、最牛的或者最小的。

1.1 最大值和最小值举个例子吧,假如你要找一个班级里成绩最好的同学,或者找出一个商场里最便宜的商品,这就是在找最大值或最小值。

数学里也是这么回事,我们要在一定的条件下,找到一个变量的最大或最小值。

1.2 设定问题的条件为了找到最值,我们必须明确问题的条件。

这就像是你去打游戏的时候,得知道规则和目标,才能发挥出最好的成绩。

在数学题里,条件就是题目给定的信息,比如函数的范围、限制条件等。

2. 基本求解方法那么,如何求解最值问题呢?这儿有几个常用的方法,跟着我一步步来,保准你能搞定!2.1 代入法代入法是一种最常见的解题技巧。

比如你有一个函数,你可以将已知的条件代入到这个函数里,然后通过计算,找出最大值或最小值。

这就像是你拿到一道数学题,直接把条件带进去,然后一头扎进去计算,结果就会显现出来。

2.2 画图法有时候,画图也是个好方法。

尤其是当你面对的函数比较复杂的时候,画图可以帮助你更直观地看到函数的走势。

就像看风景一样,你能更清楚地看到山峰和谷底,进而找到函数的极值点。

3. 进阶技巧掌握了基本方法之后,咱们可以深入一点,看看更高级的技巧。

3.1 函数的导数法导数法对于那些学过一点微积分的同学来说,可能会有点复杂,但也非常有效。

通过导数,我们可以找出函数的斜率,从而判断函数的极值点。

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分析函数的“走势”,来找出它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3.2 二次函数的最值对于二次函数,我们有一种特别的办法来找最值。

初三最值问题的常用解法

初三最值问题的常用解法

初三最值问题,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如何求解呢?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解法:
1. 配方法:通过配方将二次函数转化为顶点式,从而找到最大或最小值。

这种方法可以使我们更容易地找到函数的最值。

2. 判别式法: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来判断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这种方法需要一定的计算能力,但可以解决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

3. 均值不等式法:利用均值不等式求出函数的最小值。

这种方法需要一定的技巧,但可以在一些特定的问题上非常有效。

4. 利用函数的增减性:通过判断函数的增减性来求出函数的最值。

这种方法需要理解函数的单调性,但可以解决一些涉及单调性的问题。

5. 利用导数求最值:通过求导数来判断函数的单调性,从而求出最值。

这种方法需要一定的微积分知识,但可以解决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

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需要对数学概念有深刻的理解和掌握。

因此,在解决最值问题时,我们需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中考数学最值问题解题

中考数学最值问题解题

中考数学最值问题解题技巧中考数学最值问题是指在一组或若干个变量中,要求找到一个或几个变量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这类问题在中考数学中比较常见,通常涉及到函数、不等式、方程等知识点。

下面将介绍几个解题技巧:1.观察法观察法是最直接、最简单的方法,通过观察题目中的条件和结论,寻找其中的规律和趋势,从而得出结论。

例如,在求一个二次函数的最值时,可以通过观察函数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位置等特征,从而得出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2.函数法函数法是指利用函数的概念和性质来解决最值问题。

通常需要建立一个函数模型,如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等,然后通过求导数或分析函数的单调性来找到最大值或最小值。

例如,在求一个关于x的二次函数y=x^2+2ax+b的最值时,可以通过配方将函数转化为顶点式,再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进行求解。

3.不等式法不等式法是指利用不等式的性质来解决最值问题。

通常需要先找到一个不等式,然后通过分析不等式的性质来找到最大值或最小值。

例如,在求一个关于x的一元二次不等式ax^2+bx+c>0的最大值时,可以通过分析不等式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判别式等特征,从而找到最大值。

4.数形结合法数形结合法是指将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结合起来解决问题。

通常需要先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然后借助图形将数量关系直观地表现出来,再通过观察图形找到最大值或最小值。

例如,在求一个关于x的一元二次不等式ax^2+bx+c>0的最大值时,可以通过将不等式转化为二次函数,再结合图形进行分析。

总之,解决中考数学最值问题需要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和思维方式。

在解题过程中要善于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同时要注意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和解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法技巧专题九 最值法解析探究平面内最短路径的原理主要有以下两种:一是“垂线段最短”,二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立体图形上的最短路径问题需借助平面展开图转化为平面问题.求平面内折线的最短路径通常用轴对称变换、平移变换或旋转变换等转化为两点之间的线段.一、立体图形最值问题:【例题】我国古代有这样一道数学问题:“枯木一根直立地上,高二丈,周三尺,有葛藤自根缠绕而上,五周而达其顶,问葛藤之长几何?”题意是:如图所示,把枯木看作一个圆柱体,因一丈是十尺,则该圆柱的高为20尺,底面周长为3尺,有葛藤自点A处缠绕而上,绕五周后其末端恰好到达点B处,则问题中葛藤的最短长度是 25 尺.【分析】这种立体图形求最短路径问题,可以展开成为平面内的问题解决,展开后可转化下图,所以是个直角三角形求斜边的问题,根据勾股定理可求出.【解答】解:如图,一条直角边(即枯木的高)长20尺,另一条直角边长5×3=15(尺),因此葛藤长为=25(尺).故答案为:25.【点评】本题考查了平面展开最短路径问题,关键是把立体图形展成平面图形,本题是展成平面图形后为直角三角形按照勾股定理可求出解.【同步训练】如图,一个三级台阶,它的每一级的长宽和高分别为20、3、2,A和B是这个台阶两个相对的端点,A点有一只蚂蚁,想到B点去吃可口的食物,则蚂蚁沿着台阶面爬到B点最短路程是 25 .考点:平面展开-最短路径问题.分析:先将图形平面展开,再用勾股定理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进行解答.解答:解:如图所示,∵三级台阶平面展开图为长方形,长为20,宽为(2+3)×3,∴蚂蚁沿台阶面爬行到B点最短路程是此长方形的对角线长.设蚂蚁沿台阶面爬行到B点最短路程为x,由勾股定理得:x2=202+[(2+3)×3]2=252,解得:x=25.故答案为25.点评:本题考查了平面展开﹣最短路径问题,用到台阶的平面展开图,只要根据题意判断出长方形的长和宽即可解答.二、三角形内最值问题:【例题】(2016·广西百色·3分)如图,正△ABC的边长为2,过点B的直线l⊥AB,且△ABC与△A′BC′关于直线l对称,D为线段BC′上一动点,则AD+CD的最小值是( )233A.4 B.3C.2D.2+【考点】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分析】连接CC′,连接A′C交y轴于点D,连接AD,此时AD+CD的值最小,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出四边形CBA′C′为菱形,根据菱形的性质即可求出A′C的长度,从而得出结论.【解答】解:连接CC′,连接A′C交l于点D,连接AD,此时AD+CD的值最小,如图所示.∵△ABC与△A′BC′为正三角形,且△ABC与△A′BC′关于直线l对称,∴四边形CBA′C′为边长为2的菱形,且∠BA′C′=60°,33∴A′C=2×A′B=2.2故选C.【同步训练】(兰州中考改编)如图,四边形ABCD中,∠BAD=120°,∠B=∠D=90°,在BC,CD上分别找一点M,N,使△周长最小,求∠AMN+∠ANM的度数.作A关于BC和CD的对称点A′,A″,连接A′A″,交BC于M,交CD于N,连接AM,AN,则A′A″即为△AMN的周长最小值.作DA延长线AH.∵∠DAB=120°,∴∠HAA′=60°.∴∠AA′M+∠A″=∠HAA′=60°.∵∠MA′A=∠MAA′,∠NAD=∠A″,且∠MA′A+∠MAA′=∠AMN,∠NAD+∠A″=∠ANM,∴∠AMN+∠ANM=∠MA′A+∠MAA′+∠NAD+∠A″=2(∠AA′M+∠A″)=2×60°=120°.三、四边形内最值问题:【例题】(2017黑龙江鹤岗)如图,边长为4的正方形ABCD,点P是对角线BD上一动点,点E在边CD上,EC=1,则PC+PE的最小值是 5 .【考点】PA: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LE:正方形的性质.【分析】连接AC、AE,由正方形的性质可知A、C关于直线BD对称,则AE的长即为PC+PE 的最小值,再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E的长即可.【解答】解:连接AC、AE,∵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C关于直线BD对称,∴AE的长即为PC+PE的最小值,∵CD=4,CE=1,∴DE=3,在Rt△ADE中,∵AE===5,∴PC+PE的最小值为5.故答案为:5.【同步训练】(2017贵州安顺)如图所示,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6,△ABE是等边三角形,点E在正方形ABCD内,在对角线AC上有一点P,使PD+PE的和最小,则这个最小值为 6 .【考点】PA: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KK:等边三角形的性质;LE:正方形的性质.【分析】由于点B与D关于AC对称,所以连接BD,与AC的交点即为P点.此时PD+PE=BE 最小,而BE是等边△ABE的边,BE=AB,由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6,可求出AB的长,从而得出结果.【解答】解:设BE与AC交于点P,连接BD,∵点B与D关于AC对称,∴PD=PB,∴PD+PE=PB+PE=BE最小.即P在AC与BE的交点上时,PD+PE最小,为BE的长度;∵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6,∴AB=6.又∵△ABE是等边三角形,∴BE=AB=6.故所求最小值为6.故答案为:6.四、二次函数最值问题【例题】(2017•新疆)如图,在边长为6cm 的正方形ABCD 中,点E 、F 、G 、H 分别从点A 、B 、C 、D 同时出发,均以1cm/s 的速度向点B 、C 、D 、A 匀速运动,当点E 到达点B 时,四个点同时停止运动,在运动过程中,当运动时间为 3 s 时,四边形EFGH 的面积最小,其最小值是 18 cm 2.【考点】H7:二次函数的最值;LE :正方形的性质.【分析】设运动时间为t (0≤t≤6),则AE=t ,AH=6﹣t,由四边形EFGH 的面积=正方形ABCD 的面积﹣4个△AEH 的面积,即可得出S 四边形EFGH 关于t 的函数关系式,配方后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设运动时间为t (0≤t≤6),则AE=t ,AH=6﹣t,根据题意得:S 四边形EFGH =S 正方形ABCD ﹣4S △AEH =6×6﹣4×t (6﹣t)=2t 2﹣12t+36=2(t﹣3)2+18,∴当t=3时,四边形EFGH 的面积取最小值,最小值为18.故答案为:3;18【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最值、三角形以及正方形的面积,通过分割图形求面积法找出S 四边形EFGH 关于t 的函数关系式是解题的关键.【同步训练】(2017•乐山)已知二次函数y=x 2﹣2mx(m 为常数),当﹣1≤x≤2时,函数值y 的最小值为﹣2,则m 的值是( )A .B .C .或D .或22‒322【考点】H7:二次函数的最值.【分析】将二次函数配方成顶点式,分m<﹣1、m>2和﹣1≤m≤2三种情况,根据y的最小值为﹣2,结合二次函数的性质求解可得.【解答】解:y=x2﹣2mx=(x﹣m)2﹣m2,①若m<﹣1,当x=﹣1时,y=1+2m=﹣2,解得:m=﹣;②若m>2,当x=2时,y=4﹣4m=﹣2,解得:m=<2(舍);③若﹣1≤m≤2,当x=m时,y=﹣m2=﹣2,22解得:或m=﹣<﹣1(舍),2∴m的值为﹣或,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二次函数的最值,根据二次函数的增减性分类讨论是解题的关键.五、一次函数最值问题:【例题】(2017湖北随州)如图,∠AOB的边OB与x轴正半轴重合,点P是OA上的一动点,点N(3,0)是OB上的一定点,点M是ON的中点,∠AOB=30°,要使PM+PN最小,则点P 的坐标为 (,) .【考点】PA: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D5:坐标与图形性质.【分析】作N关于OA的对称点N′,连接N′M交OA于P,则此时,PM+PN最小,由作图得到ON=ON′,∠N′ON=2∠AON=60°,求得△NON′是等边三角形,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到N′M⊥ON,解直角三角形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解:作N关于OA的对称点N′,连接N′M交OA于P,则此时,PM+PN最小,∵OA垂直平分NN′,∴ON=ON′,∠N′ON=2∠AON=60°,∴△NON′是等边三角形,∵点M是ON的中点,∴N′M⊥ON,∵点N(3,0),∴ON=3,∵点M是ON的中点,∴OM=1.5,∴PM=,∴P(,).故答案为:(,).【同步训练】(2017贵州)某校为了在九月份迎接高一年级的新生,决定将学生公寓楼重新装修,现学校招用了甲、乙两个工程队.若两队合作,8天就可以完成该项工程;若由甲队先单独做3天后,剩余部分由乙队单独做需要18天才能完成.(1)求甲、乙两队工作效率分别是多少?(2)甲队每天工资3000元,乙队每天工资1400元,学校要求在12天内将学生公寓楼装修完成,若完成该工程甲队工作m天,乙队工作n天,求学校需支付的总工资w(元)与甲队工作天数m(天)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m的取值范围及w的最小值.【考点】FH:一次函数的应用;B7:分式方程的应用.【分析】(1)设甲队单独完成需要x天,乙队单独完成需要y天.列出分式方程组即可解决问题;(2)设乙先工作x天,再与甲合作正好如期完成.则+=1,解得x=6.由此可得m的范围,因为乙队每天的费用小于甲队每天的费用,所以让乙先工作6天,再与甲合作6天正好如期完成,此时费用最小;【解答】解:(1)设甲队单独完成需要x天,乙队单独完成需要y天.由题意,解得,经检验是分式方程组的解,∴甲、乙两队工作效率分别是和.(2)设乙先工作x天,再与甲合作正好如期完成.则+=1,解得x=6.∴甲工作6天,∵甲12天完成任务,∴6≤m≤12.∵乙队每天的费用小于甲队每天的费用,∴让乙先工作6天,再与甲合作6天正好如期完成,此时费用最小,∴w的最小值为12×1400+6×3000=34800元.【达标训练】1.(2017.江苏宿迁)如图,在R t△ABC中,∠C=90°,AC=6cm,BC=2cm,点P在边AC上,从点A向点C移动,点Q在边CB上,从点C向点B移动.若点P,Q均以1cm/s的速度同时出发,且当一点移动到终点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连接PQ,则线段PQ的最小值是( )A.20cm B.18cm C.2cm D.3cm【考点】H7:二次函数的最值;KQ:勾股定理.【分析】根据已知条件得到CP=6﹣t,得到PQ===,于是得到结论.【解答】解:∵AP=CQ=t,∴CP=6﹣t,∴PQ===,∵0≤t≤2,∴当t=2时,PQ的值最小,∴线段PQ的最小值是2,故选C.2.(2016·内蒙古包头·3分)如图,直线y=x+4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和点B,点C、D分别为线段AB、OB的中点,点P为OA上一动点,PC+PD值最小时点P的坐标为( )A.(﹣3,0) B.(﹣6,0) C.(﹣,0) D.(﹣,0)【考点】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分析】根据一次函数解析式求出点A、B的坐标,再由中点坐标公式求出点C、D的坐标,根据对称的性质找出点D′的坐标,结合点C、D′的坐标求出直线CD′的解析式,令y=0即可求出x的值,从而得出点P的坐标.【解答】解:作点D关于x轴的对称点D′,连接CD′交x轴于点P,此时PC+PD值最小,如图所示.令y=x+4中x=0,则y=4,∴点B的坐标为(0,4);令y=x+4中y=0,则x+4=0,解得:x=﹣6,∴点A的坐标为(﹣6,0).∵点C、D分别为线段AB、OB的中点,∴点C(﹣3,2),点D(0,2).∵点D′和点D关于x轴对称,∴点D′的坐标为(0,﹣2).设直线CD′的解析式为y=kx+b,∵直线CD′过点C(﹣3,2),D′(0,﹣2),∴有,解得:,∴直线CD′的解析式为y=﹣x﹣2.令y=﹣x﹣2中y=0,则0=﹣x﹣2,解得:x=﹣,∴点P的坐标为(﹣,0).故选C.3.如图,已知菱形ABCD的周长为16,面积为8,E为AB的中点,若P为对角线BD上一动点,则EP+AP的最小值为 2 .【分析】如图作CE′⊥AB于E′,甲BD于P′,连接AC、AP′.首先证明E′与E重合,因为A、C关于BD对称,所以当P与P′重合时,PA′+P′E的值最小,由此求出CE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如图作CE′⊥AB于E′,甲BD于P′,连接AC、AP′.∵已知菱形ABCD的周长为16,面积为8,∴AB=BC=4,ABCE′=8,∴CE′=2,在Rt△BCE′中,BE′==2,∵BE=EA=2,∴E与E′重合,∵四边形ABCD是菱形,∴BD垂直平分AC,∴A、C关于BD对称,∴当P与P′重合时,PA′+P′E的值最小,最小值为CE的长=2,故答案为2.【点评】本题考查轴对称﹣最短问题、菱形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本题的突破点是证明CE是△ABC的高,学会利用对称解决最短问题.4.如图,在矩形纸片ABCD中,AB=2,AD=3,点E是AB的中点,点F是AD边上的一个动点,将△AEF沿EF所在直线翻折,得到△A′EF,则A′C的长的最小值是 ﹣1 .【考点】PB:翻折变换(折叠问题);LB:矩形的性质.【分析】连接CE,根据折叠的性质可知A′E=1,在Rt△BCE中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出CE的长度,再利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可得出点A′在CE上时,A′C取最小值,最小值为CE﹣A′E=﹣1,此题得解.【解答】解:连接CE,如图所示.根据折叠可知:A′E=AE=AB=1.在Rt△BCE中,BE=AB=1,BC=3,∠B=90°,∴CE==.∵CE=,A′E=1,∴点A′在CE上时,A′C取最小值,最小值为CE﹣A′E=﹣1.故答案为:﹣1.5.(2017•黑龙江)如图,边长为4的正方形ABCD,点P是对角线BD上一动点,点E在边CD上,EC=1,则PC+PE的最小值是 5 .【考点】PA: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LE:正方形的性质.【分析】连接AC、AE,由正方形的性质可知A、C关于直线BD对称,则AE的长即为PC+PE 的最小值,再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E的长即可.【解答】解:连接AC、AE,∵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C关于直线BD对称,∴AE的长即为PC+PE的最小值,∵CD=4,CE=1,∴DE=3,在Rt△ADE中,AD2+DE242+32==5,∴PC+PE的最小值为5.故答案为:5.【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及正方形的性质,根据题意作出辅助线,构造出直角三角形是解答此题的关键.6.(2017.湖南怀化)如图,在菱形ABCD中,∠ABC=120°,AB=10cm,点P是这个菱形内部或边上的一点.若以P,B,C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则P,A(P,A两点不重合)两点间的最短距离为 10﹣10 cm.【考点】L8:菱形的性质;KH: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析】分三种情形讨论①若以边BC为底.②若以边PB为底.③若以边PC为底.分别求出PD的最小值,即可判断.【解答】解:连接BD,在菱形ABCD中,∵∠ABC=120°,AB=BC=AD=CD=10,∴∠A=∠C=60°,∴△ABD,△BCD都是等边三角形,①若以边BC为底,则BC垂直平分线上(在菱形的边及其内部)的点满足题意,此时就转化为了“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所有点连线的线段中垂线段最短”,即当点P与点D重合时,PA 最小,最小值PA=10;②若以边PB为底,∠PCB为顶角时,以点C为圆心,BC长为半径作圆,与AC相交于一点,则弧BD(除点B外)上的所有点都满足△PBC是等腰三角形,当点P在AC上时,AP最小,最小值为10﹣10;③若以边PC为底,∠PBC为顶角,以点B为圆心,BC为半径作圆,则弧AC上的点A与点D均满足△PBC为等腰三角形,当点P与点A重合时,PA最小,显然不满足题意,故此种情况不存在;综上所述,PD的最小值为10﹣10(cm);故答案为:10﹣1.7.(2017甘肃天水)如图所示,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E是边BC上的一点,且BE=1,P 是对角线AC上的一动点,连接PB、PE,当点P在AC上运动时,△PBE周长的最小值是 6 .【考点】PA: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LE:正方形的性质.【分析】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和点B和点D关于AC对称,即可求得△PBE周长的最小值,本题得以解决.【解答】解:连接DE于AC交于点P′,连接BP′,则此时△BP′E的周长就是△PBE周长的最小值,∵BE=1,BC=CD=4,∴CE=3,DE=5,∴BP′+P′E=DE=5,∴△PBE周长的最小值是5+1=6,故答案为:6.8.(2017湖北江汉)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m+1)x+(m2+1)=0有实数根.(1)求m的值;(2)先作y=x2﹣(m+1)x+(m2+1)的图象关于x轴的对称图形,然后将所作图形向左平移3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长度,写出变化后图象的解析式;(3)在(2)的条件下,当直线y=2x+n(n≥m)与变化后的图象有公共点时,求n2﹣4n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考点】HA: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AA:根的判别式;H6:二次函数图象与几何变换;H7:二次函数的最值.【分析】(1)由题意△≥0,列出不等式,解不等式即可;(2)画出翻折.平移后的图象,根据顶点坐标即可写出函数的解析式;(3)首先确定n的取值范围,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1)对于一元二次方程x2﹣(m+1)x+(m2+1)=0,△=(m+1)2﹣2(m2+1)=﹣m2+2m﹣1=﹣(m﹣1)2,∵方程有实数根,∴﹣(m﹣1)2≥0,∴m=1.(2)由(1)可知y=x2﹣2x+1=(x﹣1)2,图象如图所示:平移后的解析式为y=﹣(x+2)2+2=﹣x2﹣4x﹣2.(3)由消去y得到x2+6x+n+2=0,由题意△≥0,∴36﹣4n﹣8≥0,∴n≤7,∵n≤m,m=1,∴1≤n≤7,令y′=n2﹣4n=(n﹣2)2﹣4,∴n=2时,y′的值最小,最小值为﹣4,n=7时,y′的值最大,最大值为21,∴n2﹣4n的最大值为21,最小值为﹣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