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一年级科学说课稿

合集下载

部编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最新整理小学科学说课稿模板

部编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最新整理小学科学说课稿模板

部编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最新整理小学科学说课稿模板一、课程背景- 课程名称:部编版一年级科学上册课程名称:部编版一年级科学上册- 课时安排: X周X课时课时安排: X周X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研究,学生将能够理解和掌握科学上的基本概念,培养科学思维和观察力,并培养对科学的兴趣。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和掌握科学上的基本概念,培养科学思维和观察力,并培养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主题1:科学与自然主题1:科学与自然- 概念介绍:科学是对自然界进行观察、实验和总结的一种方法。

- 实践活动:带领学生观察身边的自然现象,如天空、植物、水等,并引导他们提出问题。

- 思考讨论:学生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思考问题的原因和可能的答案。

2. 主题2:植物的生长与变化主题2:植物的生长与变化- 概念介绍:植物从播种、发芽、生长到结果,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过程。

- 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并比较不同阶段的植物生长情况,如种子的形状和发芽的速度。

- 思考讨论: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发现植物的生长和变化规律,并进行相关的思考和探索。

3. 主题3:动物的特征与性主题3:动物的特征与习性- 概念介绍:动物有不同的特征和性,适应了不同的生存环境。

- 实践活动:通过观察和比较不同动物的特征和性,如鸟类的飞行和鱼类的游泳。

- 思考讨论: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不同动物的适应能力和生存方式,并进行思考和探索。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观察力,引导他们学会提问和探索。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观察力,引导他们学会提问和探索。

- 教学难点:如何通过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观察和思考,并能形成有效的科学思维。

教学难点:如何通过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观察和思考,并能形成有效的科学思维。

四、教学准备- 教学工具:电子白板、投影仪、实验器材、学生实践材料等。

教学工具:电子白板、投影仪、实验器材、学生实践材料等。

小学科学新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单元小结》说课稿(2024秋)

小学科学新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单元小结》说课稿(2024秋)

一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单元小结》说课稿一、说教材这是苏教版小学《科学》新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科学》的单元小结板块。

本单元前三课的学习主要是引领学生走进科学,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本课的重点则在于整理回顾与应用迁移。

本课的教学分为“科学家与工程师的区别”“科学课公约我知道我做到”两个模块。

第一个模块,学生比较科学家与工程师的不同,关注到这两种职业的独特之处,科学家上更偏向于用观察、实验等方式解疑;而工程师则是在明确人们的需求后设计方案,再进行制作作品,根据作品的问题调试修改后,从而满足人们的需要。

第二个模块,学生通过一起回顾科学课的公约,再对比在科学课上自己的表现进行评分,充分运用星级评价来强化学生的规则意识。

二、说学情经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学生对科学家和工程师的工作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也在前面体验活动中感受到了科学课的趣味性。

在第三节中,通过共同制定科学课公约,再在活动中反思对比自己的行为,规则意识渗透在孩子的日常行为中。

但对一年级的孩子来说,科学是一门新的学习课程,课上出现的新概念较多,而且低段的科学课是一个星期一节,有很多时候有学了时间长,会遗忘的现象。

为此,新教材为每个单元增设了一个单元小结。

结合一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以游戏互动的方式帮助孩子复习前面的内容,强化孩子的规则意识。

三、说目标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学习基础,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有以下几点:1.科学观念:知道科学家与工程师的不同之处。

2.科学思维:通过滚小球活动,认识到同一地点出发,小球越重滚得越远;同一小球,出发点越高滚得越远。

3.探究实践:能利用身边的材料制作好看又实用的铅笔加长器。

4.态度责任:通过小组活动,意识到制订与遵守科学课规则的重要性。

通过星级评价,反思自己的行为。

四、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科学家与工程师的不同之处以及了解他们做的其他方面的工作。

2.教学难点:在活动中有规则意识并主动遵守。

五、说教学过程本课采用讨论法、对比归纳法等教学方式来达成教学目标。

小学科学优秀说课稿(5篇)

小学科学优秀说课稿(5篇)

小学科学优秀说课稿(5篇)学校科学优秀说课稿篇1一、说教学背景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浮力》一课在课标中是处于“物质科学领域”之中的“力作用于物体会转变物体的运动状态”部分。

在教材中处于首师大版科学第五册第三单元《力与生活》中的其次课,前一课为《推力和拉力》,这为《浮力》的学问和技能作铺垫。

〔二〕同学状况分析在《推力和拉力》这课中,同学对推力、拉力、重力有了肯定的了解,对使用测力计的方法也已经很好地把握了。

本节课从一个小故事开头,引导同学感受什么是浮力,让同学通过自己的观看,比较几种物品在水中的浮沉状况,进而探究“在水中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说明本节课我采纳探究法、小组合作法的教学方式,提出问题后让同学进行初步的猜想,然后进行简洁的体验,然后再进一步做试验,再一次体验活动,最终得出结果,使同学的探究力量得到提升。

〔四〕技术预备演示材料:水管、乒乓球、水、水槽、正方体铁块、绳子、测力计分组材料:水、水槽、空塑料瓶、正方体铁块、铁钉、泡沫塑料块、轻木块、绳子、测力计、记录单二、说教学目标〔一〕学问目标知道生活中存在着浮力;知道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水的浮力,浸入水中的部分越多,所受到的浮力的就越大;能简洁测量物体受到水的浮力的大小。

〔二〕力量目标通过验证在水中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试验,培育同学试验力量,细致观看力量及分析问题,收集整理信息的力量。

〔三〕情感、看法、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教学,同学初步具有对物体在水中的浮沉隐秘的探究精神;进一步激发同学学习科学的爱好,进而树立学好科学的信念,培育同学思索、合作学习的意思。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自主探究,试验操作,知道全部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水的浮力。

难点:通过试验分析,知道物体浸入水中的部分越多,所受到的浮力的就越大。

三、说教学过程本节课将从以下几个环节绽开教学:故事导入,引入新知——学习新学问,感受物体的浮力——进一步试验,探究沉在水中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稳固与总结第一环节故事导入,引入新知1、老师说故事:一天,小明与小方在打乒乓球,一不当心,小明将乒乓球打进了一个窄小的铁水管里,由于水管口太窄小了,他们的手都伸不进去,小明想:将水管翻转,乒乓球就会滚出来啦,但是这个方法也行不通,由于铁水管太重了,他们两个抬不起。

2024年教科版新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最新

2024年教科版新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最新

2024年教科版新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最新一、教学内容1. 认识自然界的生物生物的特征与分类(第1章)常见的动植物(第2章)2. 探索身边的物质与材料物质的认识(第3章)常见材料的认识(第4章)3. 熟悉我们的生活环境天气与气候(第5章)生活的环境(第6章)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物的特征,学会对生物进行简单分类。

2. 使学生认识常见的物质与材料,了解其特点及用途。

3. 培养学生对天气、气候和环境的关注,提高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物分类、物质的特点与用途、天气与气候的认识。

2. 教学重点:生物的特征、常见物质的辨别、环保意识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模型、图片、实验器材等。

2. 学具:观察盒、放大镜、画笔、记录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观察身边的生物、物质和自然环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2. 例题讲解:讲解生物的特征与分类,举例说明不同类型的生物。

讲解物质的特点与用途,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了解各种材料的特性。

讲解天气与气候,结合实际天气情况,让学生了解气候变化对生活的影响。

3. 随堂练习:让学生观察校园内的生物,进行分类练习。

让学生收集不同的物质与材料,进行辨识和特点描述。

观察天气变化,记录并分析其对生活的影响。

通过讨论、实验等活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六、板书设计1. 生物的特征与分类2. 常见物质与材料的特点及用途3. 天气与气候对生活的影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生物,记录其特征并进行分类。

收集不同的物质与材料,描述其特点及用途。

记录一周的天气变化,分析其对生活的影响。

2. 答案:生物分类:根据观察结果,将生物分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

物质特点与用途:如实描述所收集物质的特点,举例说明其用途。

天气与气候:根据记录的天气情况,分析其对出行、穿衣等方面的影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2024年小学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完整版

2024年小学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完整版

2024年小学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小学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材第三单元《认识自然》中的第5课《植物的世界》。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植物的构成、植物的生长和植物的种类。

具体章节内容为:1. 植物的根、茎、叶;2. 植物的生长过程;3. 常见植物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植物的根、茎、叶的基本结构,知道植物的生长过程。

2.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分类植物的能力。

3. 增进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好奇心,培养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植物的生长过程、植物种类的分类。

教学重点:植物的根、茎、叶结构,观察和描述植物。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植物实物或图片、PPT、视频、黑板、粉笔。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校园里的植物,引导学生关注植物,激发兴趣。

2. 新课导入:展示植物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认识植物的根、茎、叶。

3. 讲解:用PPT和视频讲解植物的根、茎、叶结构,生长过程。

4. 实践:分组观察植物,让学生描述植物的特征,进行植物分类。

5. 例题讲解:讲解植物分类的例题,引导学生掌握分类方法。

6. 随堂练习:让学生在画纸上画出自己喜欢的植物,并进行分类。

六、板书设计1. 植物的根、茎、叶2. 植物的生长过程3. 植物分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附近的植物,描述其特征,并进行分类。

2. 答案:根据观察到的植物特征,进行合理分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植物根、茎、叶的理解程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植物的其他部分(如花、果实、种子),拓宽知识面。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重点关注细节:本节课教学内容的选择应紧密围绕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点,确保教学内容既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补充说明: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植物,如常见的花草、树木等,以实物或高清图片的形式展示,使学生对植物有直观的认识。

最新部编版一年级科学上册 说课稿

最新部编版一年级科学上册 说课稿

最新部编版一年级科学上册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共四个单元,分别为:探究生活中的现象、物体的移动、天气变化和今天的家庭。

教材内容丰富,涵盖了生活中大量的科学知识,包括各种现象的解释,万物的运动形式,以及天气变化与季节等。

每个单元中都穿插了探究与实验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科学探究能力与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不同的生活现象并能够寻找规律。

2.认识物体的运动形式及动力因素。

3.了解不同的天气状态并能够区分不同季节,感知天气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4.学会借助小手实验、观察、感知等方式进行科学探究。

三、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动手实验能力。

四、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并总结规律。

五、教学策略通过课件呈现和现象解释的引入,引导学生主动读书、探究和总结规律。

六、教学过程1.主题导入通过生动形象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生活中的不同现象,引导学生产生好奇心,激发学生的科学热情。

2.例证呈现通过呈现一些生活现象和小动画,引出科学知识点,让学生对知识点产生好奇,激发学生求知欲。

3.探究环节通过小手实验、观察、比较等方式,让学生亲身参与感知生活现象,寻找生活现象的规律。

4.知识总结引导学生通过以小组活动形式分享探究过程、总结所得的结论,将生活中的探究变成自己的探究。

七、课堂小结通过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点,并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进行加深印象,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课堂研究。

八、作业布置布置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作业,可以是书面作业或查阅资料等方式进行扩展阅读。

九、板书设计- 教材单元- 教学目标- 生活现象与规律。

科学一年级说课稿人教版

科学一年级说课稿人教版

科学一年级说课稿人教版科学一年级说课稿——人教版一、教学目标本次课程旨在引导一年级学生初步认识科学,激发他们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了解科学的基本概念,认识到科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 学会观察和描述自然界中的简单现象。

3. 培养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如提出问题、进行简单实验等。

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围绕“自然界的奇妙现象”展开,具体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自然界的水循环现象。

2. 植物的生长过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3. 简单的天气变化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4.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三、教学方法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自然界的美丽景观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与互动:结合图片和实物,讲解自然界的奇妙现象,鼓励学生提问并参与讨论。

3.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观察和实验活动,如观察植物的生长、制作简易风向标等。

4. 小组合作:分组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5. 总结反馈:通过提问和讨论,帮助学生总结学到的知识,巩固学习成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播放视频,展示自然界的水循环、植物生长和天气变化等现象。

-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美丽的景象是怎么形成的吗?”2. 新课讲解(20分钟)- 讲解水循环的过程,用水循环图示辅助说明。

- 展示不同植物的生长阶段,讨论植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 介绍天气的基本类型及其对人类生活的直接影响。

- 引导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得出结论。

3. 实践操作(15分钟)- 学生观察教室内的植物,记录其特征和生长环境。

- 指导学生制作简易风向标,观察并记录风向变化。

4. 小组合作(10分钟)- 学生分组讨论:自然界中的水循环对我们生活有哪些影响?- 每组选择一名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5. 总结反馈(5分钟)- 提问学生: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 教师总结:强调科学探究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

2023年小学科学说课稿万能(5篇)

2023年小学科学说课稿万能(5篇)

2023年小学科学说课稿万能(5篇)小学科学说课稿篇一教学目的1、认识各种通信懂得人们常用通信电报、电话进行联络。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现代的各种通信,培养学生学科学的兴趣。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二、指导看图,说说图上画的都是什么样式的通信。

1、引导看图。

2、小组互相讨论3、指名说(1)烽火报警(2)驿马送信(2)飞鸽传信(4)电话(5)步话机(6)电报(7)卫星通信(8)电视电报(9)移动通信三、组织学生讨论你们见过这些通信吗?它们有什么好处?四、师介绍各种通信在现代化中的用处。

五、课堂训练1、思考:(1)你知道哪些通信方式?(2)这些通信是怎样通信的?2、学生分小组讨论3、小组汇报讨论情况。

六、课堂小结七、布置作业课后收集其它的通信方式。

小学科学说课稿篇二一、教材分析《消化器官》是湖北教育出版社小学《自然》五年级下册第23课,内容主要包括:认识人体的消化器官、认识消化器官的作用、消化器官卫生保健教育,是继《食物的营养》之后具体认识人体的器官。

消化器官是人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在人体知识中占有重要地位,学习消化器官,既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消化器官在人体的主要作用,又为今后学习人体的其它器官作了必要的准备。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消化器官的作用和消化的过程,教学难点是食物被人体消化吸收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人体的消化器官及功能,知道食物的大致消化过程。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探究精神,提高学生分析、综合和想象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三、教学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分组实验材料——试管、淀粉液、小烧杯、碘酒、滴管四、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激发探究欲望⑴演示实验:出示两根装水的试管和一些米饭、白糖,把白糖和米饭分别放入盛水的试管里摇动,让学生观察出现的实验现象。

目的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1.2 观察植物 说课稿-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1.2 观察植物 说课稿-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2024) 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周围的植物观察植物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单元《周围的植物》是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的起始单元,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身边的植物,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和习惯。

本课《观察植物》是本单元的重点课之一,通过学生对植物的实际观察,使学生掌握观察植物的基本方法,并初步了解植物的生长环境和特点。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观察植物的基本方法,包括用眼看、用手摸、用鼻闻等。

使学生了解植物的基本结构,如根、茎、叶等。

引导学生发现植物的生长环境和特点,如阳光、水分等。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记录能力,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观察结果。

指导学生运用对比观察的方法,发现不同植物之间的异同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观察植物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引导学生尊重生命,爱护植物,树立环保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观察植物的基本方法。

了解植物的基本结构和生长环境。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进行观察。

培养学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观察结果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种植物样本,如小草、树叶、花朵等。

观察工具,如放大镜、皮尺等。

观察记录表,供学生记录观察结果。

2. 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本课的学习内容。

准备观察植物所需的材料,如笔记本、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美丽的植物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植物的世界。

提出问题:“你们平时都见过哪些植物?它们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回忆并分享自己的观察经验。

2. 观察植物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植物样本,教授观察方法,如用眼看、用手摸、用鼻闻等。

学生分组观察植物,记录观察结果,并在小组内交流分享。

3. 整理观察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整理观察结果,总结植物的基本结构和生长环境。

学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的观察结果,并在班级内展示分享。

教科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游戏中的观察》说课稿

教科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游戏中的观察》说课稿

教科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游戏中的观察》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地位和作用《游戏中的观察》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

本单元以游戏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学会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观察是科学研究的基础,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培养他们的观察兴趣和能力至关重要。

本单元的学习将为学生今后的科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教材内容分析本单元主要包括“玩具里的科学”“观察身边的物体”“观察校园里的植物”三个部分。

通过让学生观察玩具、身边的物体和校园里的植物,引导学生学会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用手摸等多种方法进行观察,并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同时,本单元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分享自己的观察发现。

二、说学情(一)学生年龄特点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兴趣。

他们喜欢游戏活动,乐于参与各种实践操作。

但是,由于他们的认知水平有限,观察能力还比较薄弱,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培养。

(二)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已经对一些常见的物体有了一定的认识,如玩具、文具、水果等。

他们也初步具备了一些简单的观察方法,如用眼睛看、用手摸等。

但是,他们的观察往往比较随意,缺乏系统性和目的性。

(三)学生学习困难及应对策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以下困难:1.观察方法不全面,不知道如何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

2.观察描述不准确,不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观察到的现象。

3.合作意识不强,在小组活动中不能有效地与同学合作。

针对这些困难,教师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教师示范观察方法,引导学生学会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

2.提供观察记录表,让学生在观察的同时进行记录,提高观察描述的准确性。

3.组织小组活动,明确小组分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认识到观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2.学生学会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用手摸等多种方法进行观察。

1.5 植物的变化 说课稿 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1.5 植物的变化 说课稿 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2024) 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周围的植物植物的变化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植物的变化》是小学科学教科版(2024)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周围的植物》的第六课。

本课旨在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引导学生发现植物在生长过程中的各种变化,了解植物的生长周期和生命周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生命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科学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描述植物在生长过程中的主要变化,如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

学生能够理解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水分等条件。

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运用观察、记录等方法来追踪植物的生长变化。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分享和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植物生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培养学生爱护植物、珍惜生命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观察并记录植物在生长过程中的主要变化。

理解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水分等条件。

2. 教学难点:学生如何持续观察并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

四、教学准备种子(如绿豆、黄豆等)、花盆、土壤、水壶等种植材料。

观察记录表、笔等记录工具。

多媒体教学资源,如植物生长的图片、视频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一些植物生长的照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对植物生长的好奇心。

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有哪些变化?”2. 探究新知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种子发芽的过程。

小组讨论:种子发芽需要什么条件?为什么需要这些条件?教师总结:种子发芽需要阳光、水分和适宜的温度。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种植实验,选择自己喜欢的种子进行种植。

教师指导学生如何种植,并强调观察记录的重要性。

学生每天观察并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包括高度、叶片数量、颜色等。

4. 展示交流学生展示自己种植的植物,并分享观察记录。

小组讨论:你们的植物有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教师总结: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会发生各种变化,这些变化是生命体特征的体现。

5. 拓展延伸提问:“除了我们种植的这些植物,你们还知道哪些植物的生长变化?”学生分享自己知道的植物的生长变化,如开花、结果等。

1.3植物长在哪里 说课稿-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1.3植物长在哪里 说课稿-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2024) 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周围的植物植物长在哪里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列举并描述周围常见的植物及其生长环境。

学生能理解植物的基本生长需求,如阳光、水分和土壤。

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不同植物的生长特点。

学生能运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的观察发现。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

引导学生珍惜和保护环境,认识到植物对地球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对周围植物的观察与描述。

学生对植物生长环境的理解。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发现不同植物的生长特点,并能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三、教学准备校园内或附近的植物观察点观察记录本、笔放大镜(可选)植物图片或视频资料(备用)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忆并分享自己知道的植物种类。

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一些常见的植物,激发学生兴趣。

2. 观察植物带领学生到校园内或附近的植物观察点,指导学生观察植物。

引导学生注意植物的形状、颜色、大小等特征,以及它们生长的环境。

鼓励学生用放大镜仔细观察植物的细节。

3. 交流与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观察到的植物及其生长环境。

引导学生比较不同植物的生长特点,并尝试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教师可以适时补充和纠正学生的描述。

4. 总结提升帮助学生总结植物的基本生长需求,如阳光、水分和土壤。

引导学生思考植物对地球的重要性,以及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它们。

5.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回家后观察家中的植物,并记录下它们的生长环境和特点。

鼓励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尝试种植一种植物,并观察其生长过程。

五、板书设计```《周围的植物》植物种类:桂花树、狗尾草、青菜等生长环境:阳光、水分、土壤生长特点:形状、颜色、大小等保护植物,珍爱环境!```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和讨论,学生对周围的植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在描述植物特点时,语言组织能力还有待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更多地利用校园内外的自然资源,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和实践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教科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气味告诉我们》说课稿

教科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气味告诉我们》说课稿

教科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气味告诉我们》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地位和作用《气味告诉我们》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

本单元以“我们的感官”为主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认识自己的感官,了解感官的作用。

本节课主要通过让学生认识不同的气味,了解气味是如何被我们感知的,以及气味在生活中的作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索精神。

(二)教材内容分析本节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聚焦问题:通过提出“我们是怎么闻到气味的?”这个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索活动:让学生通过闻不同的气味,认识不同的气味,了解气味是如何被我们感知的。

同时,通过讨论气味在生活中的作用,让学生了解气味的重要性。

3.研讨交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自己在探索活动中的发现和体会,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气味的认识。

4.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自己的嗅觉,以及如何利用气味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说学情一年级的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心,他们喜欢用自己的感官去探索周围的事物。

在生活中,学生已经对一些常见的气味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于气味是如何被我们感知的以及气味在生活中的作用还不太了解。

此外,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三、说教学目标(一)科学知识目标1.认识不同的气味,了解气味是通过鼻子被我们感知的。

2.知道气味在生活中有很多作用,如辨别食物、识别危险等。

(二)科学探究目标1.能够用鼻子闻不同的气味,并描述自己闻到的气味。

2.能够通过讨论和交流,分享自己对气味的认识和体会。

(三)科学态度目标1.对探索气味充满兴趣,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2.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观点。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了解气味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知道如何保护自己的嗅觉。

2.认识到科学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利用气味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四、说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认识不同的气味,了解气味是通过鼻子被我们感知的。

2024年教科版新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最新

2024年教科版新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最新

2024年教科版新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最新一、教学内容1. 认识自然界的生物动物和植物的特点与区别常见的动植物分类2. 简单的物理现象水的形态变化光的传播与反射3. 天气与季节天气的观察与描述四季的特点与变化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动植物的基本分类,培养对自然生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帮助学生理解简单的物理现象,提高观察和思考能力。

3. 培养学生关注天气变化,了解季节特点,增强生活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1. 动植物分类的掌握与应用2. 物理现象的观察与理解3. 天气与季节变化的认知教学重点:1. 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思考能力2. 提高学生对自然现象的理解与探究能力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动植物图片、实验器材(如放大镜、镜子、水杯等)、季节变化视频2. 学具:学生用书、画笔、彩纸、剪刀、胶水等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展示不同季节的景色,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

2. 例题讲解(15分钟)通过讲解动植物分类、物理现象、天气与季节的例题,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动植物分类、物理现象观察、天气描述等实践活动,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与分享(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所学内容,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六、板书设计1. 动植物分类:动物、植物2. 物理现象:水的形态变化、光的传播与反射3. 天气与季节:天气观察、四季变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你列举身边的动植物,并进行分类。

观察水的形态变化,描述并解释原因。

描述一天中的天气变化,并说明季节的特点。

2. 答案:动植物分类:根据动植物的特点进行分类,如狗、猫属于动物,草、树属于植物。

水的形态变化:如冰融化成水,水蒸发成水蒸气等,原因在于温度的变化。

天气与季节:根据观察到的天气变化和季节特点进行描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课后反思,了解学生对动植物分类、物理现象、天气与季节的认知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教科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的身体》说课稿

教科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的身体》说课稿

教科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的身体》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地位和作用《我们的身体》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

本单元以“我们的身体”为主题,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身体,了解身体的各个部分及其功能。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对自己的身体有更深入的认识,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同时也为后续学习生命科学领域的知识奠定基础。

本单元的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比较、实验等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科学知识。

教材中的图片和文字简洁明了,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同时,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二)教材内容分析本单元共分为四个部分:1.《认识我们的身体》: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身体,认识身体的各个部分,了解身体的基本结构。

2.《观察我们的身体》:通过观察身体的外部特征和内部结构,让学生了解身体的对称性和器官的位置。

3.《我们的身体是怎么工作的》:介绍身体的各个器官的功能,以及身体是如何通过各个器官的协同工作来完成各种活动的。

4.《保护我们的身体》:让学生了解保护身体的重要性,学会一些保护身体的方法。

二、说学情(一)学生的认知水平一年级的学生对自己的身体有一定的认识,但认识比较肤浅。

他们能够说出身体的一些部分,如头、手、脚等,但对于身体的内部结构和器官的功能了解甚少。

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需要通过具体的活动和直观的教具来引导他们进行观察和思考。

(二)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年级的学生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对科学课也有浓厚的兴趣。

他们喜欢观察、动手操作和参与各种活动。

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设计一些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三)学生的学习困难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纪律松散等问题。

同时,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书写能力也有待提高,在教学中需要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教科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发现生长》说课稿

教科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发现生长》说课稿

教科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发现生长》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发现生长》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

本单元以“生长”为主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记录等方法,发现自己和身边事物的生长变化。

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本单元包括《我们知道的动物》《校园里的动物》《观察一种动物》《给动物分类》四课。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动物的基本特征、生活习性和分类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分类能力。

(二)教材地位和作用本单元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首先,它是学生认识生命世界的开始,为后续学习植物、人体等内容奠定了基础。

其次,通过观察和比较动物的生长变化,学生可以初步建立起变化与发展的科学观念,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此外,本单元的学习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录能力和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说学情(一)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一年级学生在生活中对动物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他们可能见过一些常见的动物,如猫、狗、鸟等。

但是,学生对动物的认识往往比较片面和表面,缺乏系统的观察和比较。

此外,学生在幼儿园阶段可能接触过一些简单的科学活动,如观察植物、动物等,但对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的了解还比较有限。

(二)学生学习能力和特点一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游戏、故事、实验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以形象思维为主,对直观、生动的事物感兴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3.喜欢动手操作,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安排一些实验和观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三、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一些常见的动物,了解动物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部编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优秀说课稿

部编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优秀说课稿

部编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优秀说课稿一、导入大家好!我是XX,今天我将为大家带来一堂关于部编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的优秀说课。

首先,我将通过提问的方式带领学生进入课堂内容。

比如,我会问学生们:“大家平时都喜欢吃水果吗?你们最喜欢吃哪种水果?为什么?”通过这样的问题,我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中。

二、核心本册科学主要围绕着自然界的观察和认知展开,涵盖了生物、能源、材料和科学探究等内容。

在这个阶段,我们将通过“观察”和“实践”两个环节,帮助学生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

2.1 观察在研究动物和植物的课程中,我将设计一些观察实验,例如让学生观察和比较不同动物的特征、行为和栖息地。

通过观察,学生可以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和感知世界,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分类能力。

2.2 实践在研究能源和材料的课程中,我将通过一些简单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际操作。

比如,我会设计一个小实验让学生亲自制作一个简单的电路,让他们亲身感受电的产生和传导过程。

这样的实践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整合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和整合所学知识,我将设计一些综合性的活动和问题解答环节。

例如,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通过采访和调查的方式来解答一个关于科学的问题。

这样的活动能够促进学生合作与交流,让他们在实践中运用和巩固所学知识。

四、总结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我们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践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帮助他们建立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每个学生都是科学家,只要他们敢于观察、敢于实践,就能够探索更广阔的知识世界。

五、作业为了巩固学生所学内容,我将布置一些与课堂内容相关的作业。

例如,让学生画出自己最喜欢的动物和植物,并写下他们的特点和性。

这样的作业既能够锻炼学生的绘画能力,又能够帮助他们对所学内容进行整理和复。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说课稿,谢谢大家的聆听!。

部编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说课稿

部编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说课稿

部编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学期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的教材内容主要是围绕生活中的常见事物展开,涉及生活、研究、劳动等方方面面。

教材以生动形象的插图、丰富多彩的动画,使学生在课堂上更直观地感受生活,激发了研究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不同季节的变化及对应的天气、景象。

2. 掌握几种天气的表达方式,能够简单地描述天气情况。

3. 掌握不同时间、不同天气下行为上的注意事项。

4. 了解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术语,并在课堂表述中运用自如。

三、教学内容与课程安排第一课:春天的变化通过图片和课堂实践,学生了解春天的变化,比如天气变暖、树叶绿了、草长了等。

学生能够简单地描述春天和冬天的区别。

第二课:夏季的变化通过实际操作和插图,让学生了解夏季的景象、天气、气温等特点。

同时,学生能够简单地描述夏天和春天的区别。

第三课:秋季的变化让学生感受秋季天气的凉爽、看到秋天的落叶以及研究秋收、识别多肉植物等内容。

学生能够简单地描述秋天和夏天的区别。

第四课:冬季的变化通过课堂观察和实验,学生认识雪的形态、性质、特点,同时还探讨了冬天的衣、食、住、行等常识。

学生能够简单地描述冬天和秋天的区别。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学会通过观察、实验、揣摩等不同方式来理解事物的变化。

教学难点是让学生正确简单地表达对季节变化的理解。

五、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结合学生的生活情境设置情景,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

2. 实践教学法: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增强研究的实效性。

3. 游戏教学法:利用游戏元素,提高学生的心理参与度,加强教学的趣味性。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设置“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到自我优缺点。

2. 通过设置“小组评价”和“课堂评价”,评估每一次课堂活动的有效性。

七、教学反思本单元的教学注重让学生通过感知、实践、总结等方式来掌握课本中的知识和技能,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同时,在实践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教材内容需要和学生实际情况相结合更好地实现知识的转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察一瓶水》说课稿
禾加小学黄秀娟
各位老师、评委大家好,下面我就《观察一瓶水》一课说一下自己的教学设计,说课的主题是“聚焦,探索,研讨,拓展。

”我将按以下流程进行说课。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指导思想:按照新课标,小学科学课内容有四大领域: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并按照学生认知水平划分到不同学段,新课标中提倡要用探究的方式或以探究为主的方式来学习,这意味着要让学生们在动手实践、探究学习中认识自然,培养科学素养,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方式和方法。

而要上好一年级的科学课,需要我们老师遵循儿童成长基本规律,在理解孩子们的认知水平的基础上,采用跟学生相匹配、学生喜欢的游戏、活动等去进行科学教学。

在我看来,科学课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们科学技能及科学思维。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内容:
本课从生活中实际问题,即“1、观察一瓶水和一瓶洗发液。

它们有哪些相同和不同?2、比一比,它们和小木块有哪些不同”这两个问题展开,引导学生对不同液体进行比较,在比较的过程中通过观察实验认识到水是一种无色透明,无气味,无味道,无固定形状的液体,从而解决问题。

2、学生情况:
一年级学生虽然初次接触科学课,但是孩子们对水有一定的感知,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只是对科学的方法还不熟悉。

他们的注意力比较容易受新鲜事物的影响,对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敢于提问敢于发言。

他们的思维处于形象思维的阶段,所以必须以直观的材料作为依托,才能从对事物现象和外貌的描述抽象出其本质特征。

三、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分析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在观察不同液体的过程中,发展认真细致的观察能力,认识水的性质。

2、初步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学会使用眼、耳、鼻、舌、手去观察和记录水的性状,并能对水的性状进行描述。

并进行简单的记录,在这个过程中提高小组合作的能力,初步形成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3、通过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使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的全过程,逐步形成关注生活中实际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
了解自然界里水是无色、无味道、无气味、会流动、没有一定形状的。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鼻闻、舌尝来对各种液体进行比较,判断出各种液体的性质。

四、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
常常听到人们说“我听到的就忘记了,我看到的就记住了,我做过的就理解了”,所以在本节课我只是孩子们做实验的一个引领者,安全的监督者。

本来水就是孩子们熟悉的事物,我觉得通过与这个洗衣液和木块的的比较,孩子们完全能够掌握水的基本特性。

所以本节课的我在聚焦板块主要采用谈话法,直接用问题导入课文主题;在探索板块采用演示法和实验法,让孩子们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和自己动手实验两种方法,让孩子们自己发现水的性质。

在研讨部分运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共同完成实验报告。

在学生的学法上主要以孩子们自主和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让孩子们自己发现问题,分许问题,得出实验结论。

五、教学流程分析
1、提出问题
观察一瓶水和一瓶洗发液,它们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2、发现探究
活动中让学生自己试着从两种物质中去找出水,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际上涉及到“观察、分析、假设、解释、交流、质疑”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在课堂上呈现出一个多层次的探究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同时让学生思考自己判断的依据,保证了学生的活动的有效性。

对证据的重视,理性的思考,大胆的质疑,是科学态度的重要标志,也是本册教科书中发展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重要内容。

水是学生非常熟悉的事物,从知识点的角度考虑并没有太多的难点,但是作为学生接触科学实验的起始课,却非常重要。

科学中的“观察”并不仅仅是只用眼睛看,还要用到人体的一切感官,
3、一些问题的预测
预测1:提前告诉孩子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轻易用嘴巴尝味道。

预测2:用手捏洗衣液后,不要往身上擦。

交流评价分享成功
教师强调小组分工合作,合理安排时间和实验顺序,保证每个同学都可以体验一次实验过程。

发给每一组一杯水和一杯洗衣液学生开始实验
组内同学互相纠正错误实验方法。

学生汇报,水的特性
眼睛看—颜色——无色透明
鼻子闻—气味——无气味
嘴尝—味道——无味道
4、比一比,它们和小木块有哪些不同?
用不同形状的器皿盛水,感受水是没有固定形状的。

这里老师可以用《乌鸦喝水》的故事,让孩子们明白水的形状是可以变换的,引导学生说出水是没有固定形状的。

水没有固定形状所以可以做出倾倒的动作,所以水是可以流动的。

5、总结、记录实验结果。

六、板书设计
观察一瓶水
水的特征:1、颜色:无色
2、气味:没有味道
3、是否透明:透明
4、没有固定形状
小结:今天我们通过观察实验,认识了水的特性。

希望同学们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发现生活中存在的更多问题,用科学的方法解决更多的问题。

7.拓展活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五页,这个活动最好在家里和大人们一起做。

教师提出注意事项(1、准备一个光滑斜面。

2、水、油、洗发液多少要一样,而且要同时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