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县地理环境
长白山区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现状
![长白山区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a4bffbba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e2.png)
长白山区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现状长白山位于中国吉林省、辽宁省和朝鲜的交界处,是中国境内最为著名且拥有悠久历史的自然保护区之一。
长白山地处亚洲东北部,西高东低,地貌复杂多样。
山区内分布有多种动植物资源,同时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长白山区既拥有丰富的资源开发潜力,也面临着严峻的生态环境保护挑战。
现今,关于长白山区的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现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长白山区资源开发的现状长白山区资源开发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资源得天独厚。
长白山地处亚洲东北部,气候温和多雨,适合各种植被的生长,山区内拥有大面积的原始森林资源、丰富的矿藏资源和丰富的矿泉水资源。
在资源开发方面,长白山区以旅游业和矿产开发为主。
长白山是中国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每年都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观赏其壮丽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长白山区的矿产资源也相当丰富,主要有铁矿、金矿、银矿、铜矿等。
长白山区还是中国东北地区主要的水源保护地之一。
由于其高山地理环境和丰富的植被资源,长白山区的水源保护工作也备受重视。
长白山区生态环境保护的现状长白山区因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生物资源而备受关注。
长期以来,长白山区的生态环境也面临着一些严峻的挑战。
资源开发和人类活动对长白山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随着游客数量的增加,长白山区的一些重要景点,如天池、万春亭等,面临着严重的环境压力,游客对自然景观的破坏逐渐显现。
矿产资源的开发也对长白山区的生态环境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在资源开发的过程中,土地开垦、矿石开采、废水排放等都会对山区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国家和地方政府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往往忽略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气候变化和林业发展也对长白山区的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长白山区的植被和动植物资源也面临一定的威胁。
与此林业的过度开发也导致了一些严重的山林资源枯竭和生态平衡失衡的情况。
长白山区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现状
![长白山区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671d2433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1c.png)
长白山区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现状长白山区位于吉林省和辽宁省交界处,是我国重要的自然保护区和旅游景点之一。
长白山区资源丰富,拥有独特的生态环境,开发利用的同时也需要保护环境,实现资源永续利用。
本文将从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两方面介绍长白山区的现状。
资源开发长白山区是丰富的矿产资源区,主要矿产有铁、锰、黄金、银、钼、锑、石墨等。
近年来,长白山区政府积极推动资源开发,通过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和资本,加大投入,创新管理模式,加快了矿产资源的开发进程。
其中,黄金矿产资源开发最为突出,矿业公司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黄金生产和管理体系,仅是全省黄金产量就占到了一半以上。
同时,长白山区旅游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气候宜人,依托长白山的自然风光和文化底蕴,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旅游业成为长白山区的支柱产业之一。
政府投入加大,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旅游接待能力不断提升,游客数量逐年增长,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生态环境保护长白山区资源丰富,但由于资源开发的方式和方法不当,以及游客开发带来的压力,生态环境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长期以来,长白山区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加强人文关怀和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生态保护和资源利用的统一,建立了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出台了一系列环保政策,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具体来说,政府对矿产资源的采掘实行合理、科学的开发方式,加强矿山环境监测和管理,加强绿色矿山建设,减少野外开采和废矿堆放,实现了资源开发和绿色发展的平衡。
针对旅游业带来的影响,政府投入大量资金用于修复植被和生态环境,强化旅游区管理,规范旅游经营行为,提高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总的来说,长白山区在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实践过程中还会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政府应进一步加强管理和监管,探索绿色发展模式,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
长白山区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现状
![长白山区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7a4c45cd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875a553.png)
长白山区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现状长白山区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一个典型的高山峡谷区域,拥有独特的地形、气候和生态环境。
长白山区自然资源丰富,其中包括矿产、水力、森林等多种资源。
然而,长期以来,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一直是一个难题。
在不断发展的经济社会背景下,长白山区的资源开发及环境保护现状受到了广泛关注。
资源开发长白山区的资源开发主要包括林业、矿业、水利和旅游等领域。
林业是长白山区的特色产业,森林覆盖率高达90%以上。
长白山区拥有丰富的松、云杉、落叶松、白桦等树种,是全国重要的防沙治沙和生态林建设基地。
矿产资源方面,长白山区是中国富钾、铝土矿和微量元素矿床的重要产区。
长白山区地下水资源丰富,水力资源更是得天独厚,具有巨大的开发价值。
此外,长白山区也是重要的旅游资源开发区,拥有着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遗产。
然而,在资源开发过程中,长白山区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其中最显著的是森林资源破坏。
由于长期的乱伐和滥砍滥伐,长白山区的森林面积和质量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同时,长白山的水利资源也存在问题,由于河水、湖水等水源的过度开发,导致水质下降和水量减少。
此外,矿业开发和旅游业的发展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影响,尤其是在旅游业高速发展的情况下,旅游区周边的环境问题有待进一步关注。
生态环境保护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逐步深入,长白山区的生态环境保护日趋重视。
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都在不断采取措施保护长白山的生态环境。
一方面,政府强调全面加强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持续改善水、土、空气等方面的环境质量。
同时,加强对于重点污染企业和违法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严格整治各种环境污染行为。
政府也加快推进生态文明、绿色发展、节能减排等相关工作,不断提高长白山区的生态环境质量。
另一方面,社会公众和企业家们也纷纷行动起来,积极参与到长白山生态环境保护的行动中,包括志愿者行动、环境教育等多种形式。
同时,企业家们也逐渐积极推行绿色发展战略,不断提升环保水平、降低能耗消耗和环境污染排放。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分析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48649bfd1f34693daef3e7b.png)
保护生物学课程作业浅析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优点与不足学院:姓名:专业:学号:浅析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优点与不足1.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资料图片一、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概况吉林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吉林省的东南部,地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安图县和浑江地区的抚松县、长白县,与朝鲜毗邻。
经纬度为E127°42’55”,W128°16’48”,N41°41’49”,S42°51’18”。
其主要保护对象为温带森林生态系、自然历史遗迹和珍稀动植物。
长白山是一个年轻的、典型的火山地貌区域,自下而上主要由玄武岩台地、玄武岩高原和火山锥体三大部分构成。
属于受季风影响的温带大陆性山地气候,具有明显的垂直气候变化带谱特征,主要是由太阳辐射、地理及大气环流相互作用而成。
一、合理性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位于我国东部的吉林省境内,在我国保护区一级区划中属东北大区,是我国最大、建立的最早的综合性自然保护区之一,也是我国面积最大、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保存最为完整的森林生态系统。
长白山有丰富的物种资源与旅游资源,综合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相关图例可以看出,其布局存在相当的合理性。
构建的近似与长圆形的保护区架构图,最大限度地有效利用地形将其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并在相应周边位置设置管理局,实现了保护与发展的双重目的。
二、不足处在整体中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体现了设计的合理性与人文情怀,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长白山核心区的面积较大,但周边的缓冲区与实验区较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保护自然景观的作用,但不利于长白山保护区实况的监测与发展。
尤其是贴近核心区的外围区过渡带较窄。
随着经济资源的发展与生活的改善,生活舒适度被人们广泛认知,开发与开采都会带来极大的危害。
其缓冲带窄,保护作用弱,周边的不定性影响因子可能对内部区域造成未知影响。
同时,管理局建设分布过于分散。
尽管均匀分布于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周围各处,但是各个机构的职能不尽相同。
长白县城市风貌设计
![长白县城市风貌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633c103866fb84ae45c8d5f.png)
长白县城市风貌设计摘要:长白城市风貌设计,长白朝鲜族自治县位于长白山腹地,自然条件得天独厚。
境内山青水碧,风景独秀,是融自然景观、人文历史为一体的旅游胜地,环长白山,沿鸭绿江,秀美壮观的长白山天池,风姿独具的望天鹅景观谷、苍古秀润的鸭绿江水景、俊丽多姿的鸡冠秀峰,上苍为人类塑造了如此秀美的人间仙境。
今天的城市建设应充分发挥主观自然优势,我们希望把长白建成一个得天独厚的山水城市。
关键词:长白朝鲜族自治县朝鲜族文化边陲文化梨树沟景观带山水城市Abstract: long white city style design, the Korean nationality autonomous county is located in the hinterland of white changbai mountain, advantageous natural conditions. China’s water with green hills, others scenery, combining the natural landscape, cultural history as one of the tourist resort, ring changbai mountain, along the yalu river, the pretty spectacular changbaishan tianchi, charm alone at the valley of CangGu swan landscape, the water, the yalu river show embellish jun li much appearance head show feng, god for human s haped such beautiful fairy. Today’s urban construction should give full play to the subjective natural advantage; we hope to build white a blessed landscape city.Key Words: the Korean nationality autonomous county is white cultural border city landscape culture pear trees ditch landscape zone概述:长白县是全国唯一的朝鲜族自治县,位于吉林省东南部、长白山南麓、鸭绿江上游,地理位置为东经127度13,——129度18,北纬41度21,——41度58,长白区位图东南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两江道一市(惠山市)五郡(三池渊郡、普天郡、山水郡、金贞淑郡)隔江相望,西与中国吉林省临江市接壤,北与抚松县交界。
长白山区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现状
![长白山区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bba13aad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e4.png)
长白山区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现状长白山地处中国东北,是中国著名的自然风景区和国家自然保护区,被誉为“东北天池”。
“长白山区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现状”的话题一直备受关注。
长白山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环境,但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和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大,长白山区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如何平衡二者之间的关系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长白山地处东北亚长白山地区,地跨吉林、辽宁、朝鲜三国,其中中国长白山景区主要位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境内。
长白山地处中国东北山脉的分水岭,是中国最早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一,也是“长白山—湖泊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地和东北亚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
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使其成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旅游发展的理想地区。
长白山地区的生态环境极其丰富,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独特的地理景观。
长白山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森林覆盖率高达80%,是中国北方重要的森林资源基地之一,一直以来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大量的木材和燃料。
长白山区还拥有珍稀动植物资源,如西伯利亚虎、穿山甲等,是中国重要的野生动植物保护区。
与此长白山区也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炭、铁矿等,这些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一直以来是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长白山区还拥有丰富的水资源,水域的开发利用对当地的农业、工业和居民生活起到了重要作用。
长白山区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凸显。
一方面,长白山区的自然资源开发过度,过度的煤炭开采和森林砍伐等行为不仅导致了森林资源的减少,还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了破坏。
长白山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也存在不足,如野生动植物的非法捕猎和生态环境的污染等问题屡禁不止,严重影响了当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生态旅游的发展。
需要推进长白山区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在资源开发的过程中,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采取清洁生产技术,实施节能减排,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还要加强对生态旅游的发展,推动生态旅游成为长白山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引导人们走近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实现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机结合。
长白山区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现状
![长白山区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20d8fe70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94.png)
长白山区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现状长白山区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我国珍贵的生态保护区之一,也是著名的旅游景区。
这里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丰富的自然资源,同时也面临着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
下面就长白山区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现状进行分析。
长白山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其中包括丰富的林木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和生物资源等。
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东北地区最大的天然保护区之一,这里森林覆盖率高达80%,有众多珍稀濒危动植物物种。
长白山区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铁矿、金矿等。
这些资源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潜力,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开发活动。
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存在潜在的矛盾。
长期以来,对长白山区资源的过度开发破坏了生态环境,给长白山区带来了严重的生态问题。
林木资源的过度采伐导致森林的退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减少,矿产资源的开采使得土地沙化和水源短缺成为常态。
大量的投资和开发活动带来的建筑工程、交通运输等人为活动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可挽回的破坏。
为了保护长白山区的生态环境,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成立了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长白山管委会,对长白山区的资源进行保护和管理。
加大了对资源开发的限制和管理,采取了限制采伐、减少矿产资源开采等措施,以避免对生态环境的进一步破坏。
相关部门还开展了生态修复和山体植被恢复等工作,以提高长白山区的生态环境质量。
加强了宣传教育和监督管理,提高了公众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尽管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但长白山区的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由于长白山区的资源丰富,各方利益冲突较为突出,相关部门的执法力度不够,监管不到位。
一些地方政府追求经济利益,重投资、重开发,忽视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平衡仍然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长白山区的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现状是一个相互制约的过程。
在保护长白山区的自然资源的也要注重合理开发利用,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长白山北坡简介
![长白山北坡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797ff54d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9d.png)
长白山北坡简介
长白山北坡位于中国吉林省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境内,是长白山的一部分。
长白山北坡是长白山主峰白云峰的北侧山坡,地处东北亚山脉腹地,地势陡峭,气候寒冷。
长白山北坡地质复杂,地形起伏,山峦连绵不断。
其中,青龙山海拔2382米,是长白山北坡的最高峰。
北坡山地草木茂密,植被覆盖率高,生态环境较为良好。
这里有茂密的原始森林,还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被誉为“东北的瑞士”。
长白山北坡是一个重要的旅游景区和休闲度假胜地。
这里的自然景观秀丽而壮美,有苍翠的森林、湛蓝的湖泊、奇特的火山地貌等。
有许多知名景点如长白山天池、八仙山、锦界古村等,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和户外运动。
长白山北坡还有着丰富的人文历史背景,这里有长白朝鲜族自治县的行政中心和居民点,居民主要是朝鲜族。
这里还保存着丰富的朝鲜族传统文化,如朝鲜族的民俗、传统乐舞等。
游客可以深入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文化传统。
总之,长白山北坡是一个自然风光优美、生态环境良好、人文历史丰富的地方,是吉林省乃至东北地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介绍长春自然,人文地理特点的文章
![介绍长春自然,人文地理特点的文章](https://img.taocdn.com/s3/m/04f723f5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0f3164c.png)
介绍长春自然,人文地理特点的文章长春地处吉林省东北部,松花江下游北岸、长图们江上游,是吉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长春市区总面积13430平方公里,是中国东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区域范围包括长春市、四平市部分地区以及长吉图经济区。
长春地处中国东北中心地带,与内蒙古自治区接壤。
境内山川秀丽,文化源远流长。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长春的自然地理特点吧!一、地理位置东邻辽宁、吉林两省交界,西连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腹地和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海拉尔盆地,北靠吉林省通化市。
东临朝鲜东海岸和日本海;西接黑龙江省松花江;北邻吉林省辽源市、吉林省蛟河市、松原市和四平市。
长白县位于吉林省西北部,与俄罗斯相连。
东与四平市毗邻;南与黑龙江省双鸭山市接壤;西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隔江相望。
总面积11570平方公里。
长春位于吉林省东北部。
松花江下游北岸、长图们江上游是吉林省省会长春市的主要城市之一;西与吉林省的四平市毗邻;北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相连;南与吉林省通化市接壤。
市中心海拔约为1365米,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
1、气候条件长春地处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
南部为东北季风,西北部为东北冷冬季风,东部沿海及西部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降雨量充沛,日照充足,空气质量优良。
四季分明,气候类型多样,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
年平均气温6.7℃;平均日照时数为1680小时;最大日照面积9467小时。
年平均气温5.4℃—6.3℃;年均气温-3.5℃。
年平均降雨量1815毫米(不含洪涝和旱涝);四季日照时数936.7小时;全年无霜期270天左右。
全年无霜日约40天[10-21];年降水量700毫米左右。
长春年平均降雨量1173毫米(含洪峰流量),为全国年降水量的52%,年最少571年(1960年)有349年的极端最高气温-35℃的极端天气发生时间是在11月中旬到12月中旬之间;极端最低气温是-23.1℃,出现在2007年3月23日,历史最低气温出现在2009年3月29日下午3点40分左右(零下12度),长春历史上最冷天气持续到4月23日(冬季大雪封山期间有可能会有霜冻的出现)是在8月1日—7日左右的早上7点至中午12点之间的10几分钟之内的时间里最低气温达到-22℃。
长白山区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现状
![长白山区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9b9e8459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a5.png)
长白山区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现状长白山位于中国东北的吉林省、辽宁省和朝鲜的坡州市之间,是中国境内的一座著名山脉,也是我国最重要的自然保护区之一。
长白山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特殊的生态环境,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对象。
由于人类活动的不当干扰和开发,长白山区的资源和生态环境面临严重威胁。
长白山区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被誉为“东北绿宝库”。
这里的森林覆盖率高达92%,是我国重要的木材资源基地。
长白山区的森林资源在我国的经济建设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也面临着滥伐砍、非法采伐等问题。
长期以来,一些企业和个人为了追求利益,大规模砍伐长白山区的树木,导致森林面积减少,生态平衡被破坏。
长白山区还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是我国珍稀动植物的栖息地。
这里有许多具有保护价值的物种,如东北虎、长白山麝、珍稀的木兰等。
但由于人类的破坏,长白山区的野生动植物数量逐渐减少。
非法猎杀、非法捕捞等行为严重破坏了生物多样性,许多物种濒临灭绝。
长白山区的生态环境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山脉上频繁发生的火灾导致大量的植被和土壤流失,加剧了土地的退化和水土流失问题。
水源的污染和过度开发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威胁。
长白山区的水资源丰富,是东北地区重要的水源涵养区。
但水污染和过度开发问题使得这片水源涵养区面临水资源缺乏的困扰。
为了保护长白山区的资源和生态环境,政府和公众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
在法律层面上,中国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法律和政策,明确了对长白山区的保护责任和措施。
加强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严厉处罚砍伐、捕杀等非法行为。
加大对生态环境的监测和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鼓励公众参与到长白山区的保护活动中来。
长白山区的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和责任。
只有在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参与下,长白山区的资源才能得到有效的保护,生态环境才能得到修复和改善。
希望未来长白山区能够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示范县建设情况
![生态示范县建设情况](https://img.taocdn.com/s3/m/387bf82caaea998fcc220eb0.png)
长白县双山三级代燃料水电站
长白县双山五级代燃料电站
长白县小水电代燃料项目区远景
四、拟实施小水电代燃料项目基本情况。
•
目前,长白县仅有长白镇的3个行政村、2173户农民未列入小水
电代燃料实施范围,为此,我们根据《长白县水电发展规划》,合理 精选了两处新的代燃料电源项目,分别是大阳岔二级水电站和泥粒河 水电站,总装机容量2610千瓦,设计户均代燃料装机容量为1.071千 瓦。
制、建设监管制、合同管理制和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在建设过程中,严格遵
循农村水电建设的法规、规范和标准,从勘测、设计到建设、管理的每一个环 节都严格把关,确保工程质量。
•
(三)注重资金管理。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建设资金,由办公室负责集中管理,
在资金使用上严格按基本建设程序审查,按工程量及施工进度进行拨付,实行
林植被面积1.07万亩。现已完成前期各项审批手续,并于今年10月开
工建设。
施 工 中 的 十 三 道 沟 三 级 水 电 站
五、开展小水电代燃料生态示范县建设 项目投资情况。
•
•
(一)已实施小水电站代燃料项目 马鹿沟镇小水电代燃料项目,代燃料电站为双山三级水电站,代燃料电站投资 3200万元,项目区改造投资268万元,共完成投资3468万元,其中中央补助资金510 万元,企业自筹2958万元。
•
(四)新建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年度实施计划
•
新建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共两个项目,总投资3930万元,分三年完成。
2013年计划投资450万元,建设资金全部为企业自筹;2014年计划投资 2000万元,其中:中央补助资金100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300万元,企
业自筹700万元;2015年计划投资1480万元,其中:中央补助资金560
长白县简介
![长白县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47d00279f242336c1fb95e07.png)
长白县简介2012年6月29日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土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今天的项目推介会暨签约仪式是本届民俗文化旅游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我县借此机会向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全面展示长白的一个重要平台。
在此,首先向莅临我县的朝鲜两江道友好代表团,各位领导、来宾以及企业界的朋友们表示热列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下面,由我向大家介绍长白的自然、资源、产业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希望通过我的介绍,能够让各位对长白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更希望通过我的介绍,能够促成我们之间的相互合作,共同发展。
一、历史沿革及人文自然长白朝鲜族自治县位于吉林省东南部、长白山南麓、鸭绿江上游,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两江道一市五郡隔江相望,是全国唯一的朝鲜族自治县。
全县辖7镇1乡、77个行政村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幅员面积2497.6平方公里,边境线长260.5 公里,是吉林省边境线最长的县份。
全县总人口8.4万人,由汉、朝、满、回、蒙等8个民族组成,其中朝鲜族1.4万人,占人口总数的16.9%。
长白县历史悠久,早在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就有人类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
建于唐渤海时期的长白灵光塔和战国时期的干沟子古墓群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08年长白设府治,称长白府,1913年改长白府为长白县。
1958年9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成立长白朝鲜族自治县。
自设府治以来,形成了独特的长白山文化和朝鲜族文化,内涵丰富而又独特。
二、优势资源及特色产业我县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特色产业优势突出。
林业、水电、人参三大传统支柱产业稳步发展。
一是林产业。
长白森林覆盖率高达92%,有林地面积21万公顷,活立木蓄积量2771万立方米,素有“立体资源宝库”、“长白林海”之称。
年生产加工木材12万立方米,是吉林省生态环境最好的重点林业县份之一。
二是水电业。
境内超过10公里的江河27条,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38.6万千瓦,可开发利用水力资源20.3万千瓦,已建成水电站28座,总装机容量5.5万千瓦,年发电量2.1亿千瓦时,是全国首批电气化试点县,小水电发展水平位于全国前列。
来长白“深呼吸”
![来长白“深呼吸”](https://img.taocdn.com/s3/m/eb347de227284b73f24250b9.png)
XIAOKANG STORY 小康故事来长白 “深呼吸”与“深呼吸”结缘的长白县,正沿着绿色发展脉络,努力打造边境民族小城的绿色新名片。
文| 《小康》·中国小康网实习记者 陈秋圆“到了长白,节奏都变得舒缓了。
”家在沈阳新民的高飞多次取道吉林白山市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前往长白山景区。
“呼吸着林间的新鲜空气,人也没有了紧张感。
”长白朝鲜族自治县(以下均称长白县)位于吉林省东南部,长白山南麓,鸭绿江上游,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隔江相望,享有“长白山下第一县、鸭绿江源第一城”之美誉。
长白县以92%的森林覆盖率位居全国之首, 2017年以来连续2年蝉联“全国百佳深呼吸小城”榜首。
宜居也宜游有山有水有长白。
位于十五道沟的望天鹅风景区备受自驾游和户外群体的青睐,是国家4A级景区、国家森林公园、吉林鸭绿江上游国家自然保护区等。
景区95%的森林覆盖率以及山林间密布的溪流瀑布,形成了一个天然森林氧吧。
而这样的绿色之旅不仅是在景区,也在进出长白县的公路上。
不少自驾者选择了从303(滨江景观大道)进、302(长白山方向森林景观大道)出的路线。
森林和江景尽览,处处皆景。
鸭绿江像一条绿色丝带,蜿蜒游走在两岸色彩斑斓的山脉田野之间,每一道江湾都尽展其旖旎的风姿。
中朝边界的公路本身就是一条最美丽的风景线。
长白县把生态建设作为落实绿色发展的有效载体,大力推进植树造林,努力实现村边有树、路边有荫,绿与美结合的城乡新风貌。
从八道沟镇至长白镇路段完成公路绿化190公里,并对公路两侧的树木修枝打岔,进行林下卫生清理,不断提升“绿美”标准,打造长白县沿江旅游公路绿化景观。
“最美公路”正是长白县一系列努力结下的硕果。
“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全面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是为人民谋福祉的民心工程,建设绿色生态家园更是民心所向。
”长白县市政园林绿化负责人说。
根据城市总体规划,长白县多措并举推进省级园林城市建设,大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园林绿化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深入实施“拆违透绿、见缝插绿”。
吉林长白岛简介
![吉林长白岛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9fc1152e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58.png)
吉林长白岛简介
吉林长白岛,又称“长白山海子”,位于中国吉林省长白山保护开发区,是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一部分。
长白岛以其原始纯净的自然景观而闻名,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和独特的湿地生态环境。
长白岛地处寒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宜人。
岛上有1500多种植物,其中包括珍稀濒危的植物品种。
岛上森林
茂密,野生动物种类繁多,有鹿、狍、狐狸、貂等众多野生动物。
岛上最著名的景点是天池,是一个位于海拔2189米的高山湖泊,湖水清澈如镜,蓝天白云倒映其中,美不胜收。
岛上还有众多瀑布、溪流和温泉,其中最有名的是乌龙泉和龙门泉。
泉水清凉宜人,被誉为“长白岛的明珠”。
长白岛还是一个度假胜地,拥有各类酒店、度假村和温泉酒店。
游客可以在岛上欣赏原始森林、湖泊和溪流的美景,还可以进行徒步、划船、钓鱼等户外活动。
总的来说,吉林长白岛是一个自然景观优美、环境清幽的旅游胜地,吸引着来自各地的游客前来欣赏其独特的自然风光。
长白朝鲜族自治
![长白朝鲜族自治](https://img.taocdn.com/s3/m/cebbdb22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7c.png)
长白朝鲜族自治长白县位于吉林省东南部,长白山主峰南麓,鸭绿江源头,素有“长白山下第一县、鸭绿江源第一城”之美誉。
全县幅员2505.96平方公里,辖7镇1乡77个行政村和1个省级边境经济合作区、1个省级硅藻土特色工业园区,截至2020年末户籍总人口75497人,其中朝鲜族占16.7%,是全国唯一的朝鲜族自治县。
全县总体呈现六个特点:一是历史文化悠久。
长白是人类较早的栖息地之一,战国时期的干沟子古墓群迄今保存完好;长白又是多文化共生之地,不仅是唐渤海文化、长白山文化、鸭绿江文化、关东文化、朝鲜族文化传承汇聚之地,更是抗联先烈们生活、工作和战斗过的地方。
二是生态环境优良。
地处长白山腹地,境内森林覆盖率达92%,有泥粒河国家湿地公园、鸭绿江上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鸭绿江源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各1处,总面积3.3万公顷,有27条超过10公里的河流,素有“长白林海,天然氧吧”之称,连续两年蝉联“百佳深呼吸小城”榜首并跻身深呼吸小城十佳示范城市。
三是自然资源丰富。
是吉林优质人参主产区,北五味子、鹿茸、林蛙油、黄芪、天麻等名贵药材质优量高。
是世界第二、中国第一的高品位硅藻土资源富集地,硅藻土已查明资源总量2.4亿吨,在储量和品位上均居亚洲之首。
位于世界三大矿泉水水源地之一,已发现饮用天然矿泉水水源地59处,单泉流量每天1000立方米以上的有18处。
四是民族风情浓郁。
1958年9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朝鲜族自治县,是除延边州以外最大的朝鲜族聚居区。
建筑风格独具特色,民族文化气息浓厚,在饮食、服饰、礼仪等方面都具有浓郁的朝鲜族特色,有着勤劳俭朴、干净整洁、尊老爱幼、热情好客、团结互助等全民性的优良传统与道德风尚,是极具异域风情的边陲小城。
五是边境特色鲜明。
边境线长260.5公里,是吉林省中朝边境线最长的县份,是我国边境线上唯一与邻国省会城市零公里毗邻的县份。
六是地理位置独特。
是吉林省对外开放的前沿窗口,也是我国“一带一路”东北亚经济圈的重要节点,有1个国家一级边境口岸和3个临时过货通道,口岸基础设施完善。
长白县旅游情况汇报
![长白县旅游情况汇报](https://img.taocdn.com/s3/m/7cff3ebb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cf.png)
长白县旅游情况汇报长白县位于吉林省东部,是一个风景秀丽、人文深厚的旅游胜地。
近年来,长白县旅游业蓬勃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度假。
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长白县的旅游情况。
首先,长白县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而闻名。
境内有长白山主峰,山势险峻,峰峦重叠,峡谷纵横,瀑布飞流。
尤其是冬季的长白山,白雪皑皑,银装素裹,美不胜收,被誉为“东北雪乡”。
此外,长白山还有丰富的温泉资源,有“中国四大名泉”之一的长白山天池温泉,以及长白山北坡温泉、长白山南坡温泉等。
这些温泉水质纯净,被誉为“天然矿泉水”,备受游客青睐。
其次,长白县的人文景观同样令人心驰神往。
长白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保存有众多的历史遗迹和人文景观。
比如,长白山下的长白县城内有着许多古建筑群,其中包括具有明清风格的古建筑、传统的民居建筑等,展现了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
此外,长白县还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如长白山地区的朝鲜族、鄂伦春族等少数民族,他们的服饰、舞蹈、音乐等民俗文化都具有独特的魅力,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体验。
最后,长白县的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为游客提供了便利。
县内拥有多家星级酒店和旅馆,各具特色,设施齐全,服务周到,满足了游客的不同需求。
此外,长白县还建有一批景区旅游专线,交通便利,游客可以通过公路、铁路等多种方式前往,极大地方便了游客的出行。
总的来说,长白县作为一个集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现代旅游设施于一体的旅游目的地,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潜力。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相信长白县将会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度假,为当地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希望各位游客能够来到长白县,亲身感受这里的美丽与魅力。
长白朝鲜族自治县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分析
![长白朝鲜族自治县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26ea454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0d.png)
经营管理 742023.01长白朝鲜族自治县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分析代浩楠1,赵淑红1,王 优2,耿文杰3,杨 琦1(1.吉林省长白朝鲜族自治县气象局,吉林 长白 134400;2.朝阳市气象局,辽宁 朝阳 122000;3.朝阳县气象局,辽宁 朝阳 122000)摘要:本文根据吉林省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内国家站及区域自动气象站监测数据分析2021年气候特征及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生活的影响,并提出了气象灾害的防御建议,为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决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气温;降水;气候;长白朝鲜族自治县;2021年长白朝鲜族自治县位于吉林省东南部,长白山南麓,鸭绿江上游,属亚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气温由西向东、由南向北递减,冬冷夏暖,四季分明。
春季气温不匀,空气干燥,多有西风;夏季温暖多雨,酷热天气少,降水集中;秋季气温逐日下降,冷空气不断侵入,一般会出现霜冻;冬天较为寒冷,持续时间5个多月。
年平均日照时数2466.5小时;5月最多日照时数为248.6小时;11月的日照时数为177.2小时,全年最少。
5~9月作物生长期日照时数为1027.1小时,占全年日照时数的41.6%。
在8~9月的作物成熟期,日照时数为761小时。
年平均气温在9.7~12.7℃,气温日差较大,昼夜温差大。
年平均降雨量为691.1毫米,主要集中在6~8月,平均降雨量为418.4毫米,占年降雨量的60.5%。
年最大降雨量为939.4毫米,最小降雨量为533.3毫米。
各地雨量分布不同。
气象灾害主要有暴雨、干旱、大风、冰雹、低温冻害和暴雪天气等。
气象灾害极易造成山洪暴发、农田淹没、作物冻害等,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
1 资料与方法本文采用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内2021年国家气象站和区域自动气象站气温、降水、日照时数等气象要素观测数据,运用数理统计分析法,结合农作物生长期所需的气候条件、灾害影响等进行分析评估,旨在了解长白县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生活等的影响。
长白朝鲜族自治县
![长白朝鲜族自治县](https://img.taocdn.com/s3/m/7ab2ba12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c8.png)
长白朝鲜族自治县长白朝鲜族自治县隶属于吉林省白山市,位于吉林省东南部,长白山南麓,鸭绿江上游右岸。
西自七道沟河口东2公里起,东至二十三道沟河口东北2公里止,东西两极点距离92公里;南自南尖头村,北至中朝两国3号分界桩,南北极点距离68公里;西和西北以鸭绿江与七道沟河为界,与临江市接壤;北与临江市、抚松县交界,自七道沟河最上游沿长白山脉的山脊东北行至中朝两国3号分界桩,与抚松县毗邻;东南自中朝两国3号分界桩南侧,沿鸭绿江南行至长白镇转西行至七道沟河口右岸与临江市交界;隔鸭绿江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两江道的一市五郡相对。
长白朝鲜族自治县辖6镇2乡,总人口为86340人(2011年末),总面积为2497.6平方公里(2013年),201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4439万元。
基本信息•中文名长白朝鲜族自治县•面积2497.6平方公里(2013年)•外文名Korean Autonomous County of Changbai•人口86340人(2011年末)•别名长白•方言东北官话•行政区类别自治县•气候条件温带季风性气侯•所属地区吉林省白山市•著名景点灵光塔•下辖地区辖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8个乡镇•政府驻地长白镇•电话区号0439•车牌代码吉F•邮政区码134400•行政代码220623•县委书记宋钦炜•县长韩永哲历史沿革秦朝时,境域属"辽东外徼"。
西汉,初属苍海郡,后为乐浪郡。
东汉至唐朝初年,属中国东北地方少数民族政权高句丽,后属满族先祖靺鞨建立的渤海国西京鸭绿府丰州。
辽代,先属东丹国,后属定安国东京道渌州长白山部,鸭绿江女真大王府。
金代,属上京路会宁府曷懒路。
元代,属辽阳中书行省开元路。
明代,属努尔干都司建洲卫地。
因县内长白山为女真发祥地,故清朝统治者将此地列为封禁之地,后属兴京府。
清康熙十六年(1677年)后200年时间里,这里被划为封禁区。
境内山高林密,万木丛生,道路梗塞,人烟稀少,居民点多是三五家的小聚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环境长白朝鲜族自治县位于吉林省东南部,长白山南麓,鸭绿江上游右岸。
地理坐标为东经127°17′至128°29′,北纬40°37′至41°05′。
东西长82.9公里,南北宽30公里,总面积为2497.6平方公里。
西自七道沟河口东2公里起,东至二十三道沟河口东北2公里止,东西两极点距离92公里;南自南尖头村,北至中朝两国3号分界桩,南北极点距离68公里;西和西北以鸭绿江与七道沟河为界,与临江市接壤;北与临江市、抚松县交界,自七道沟河最上游沿长白山脉的山脊东北行至中朝两国3号分界桩,与抚松县毗邻;东南自中朝两国3号分界桩南侧,沿鸭绿江南行至长白镇转西行至七道沟河口右岸与临江市交界;隔鸭绿江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两江道的一市五郡相对。
鸭绿江水面为中朝两国共有,边境线长260.5公里(其中,陆界3.5公里,水界257公里)。
森林资源木材蓄积量。
清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封禁长白山后,长白一带原始森林延绵数百里。
据1905年统计,木材蓄积量达4144万立方米。
清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中、日合办“鸭绿江采木公司”至1945年,由于日本帝国主义掠夺性的采伐和经常发生山火,长白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沿鸭绿江右岸纵深百里,原始森林砍伐殆尽,全县木材蓄积量仅有654.2万立方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上至下普遍建立了林业管理部门,加强了对植树造林、森林防火工作的领导。
自1979年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试行)》颁布后,依法护林,依法管林,森林资源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1982年普查,全县木材蓄积量已达2503万立方米,比1946年初增长382.7%。
改革开放以后,每年有计划的采伐抚育,边采伐边扶育,年采伐量在10万立方米左右,总产值达1128万元。
同时,依赖林业而发展的多种经营生产和种植业等,近年来也有了较大发展,成为县内经济的主要支柱。
据2005年统计,全县有林地面积230640.8公顷,占总面积的92.4%。
当年造林面积1350公顷,封山育林2829公顷,幼林抚育797公顷,幼林抚育作业3185公顷,成林抚育3827公顷,抚育改造出材量92039万立方米。
土地资源全县总面积为249760公顷,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30人,人均占有面积1.22公顷(除水域面积)。
全县可耕地面积14926.66公顷,占总面积的5.98%,按农业人口人均占有耕地面积0.3公顷。
耕地面积中水田为560公顷。
森林面积220880公顷,占总面积的88.4%。
草地面积6840公顷,占总面积的2.74%。
园地面积1006.66公顷,占总面积的0.4%。
水域面积2580公顷,占总面积的1.03%。
其它用地面积2973.33公顷,占总面积的1.2%。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在县境内面积16386.66公顷,占总面积的6.6%。
2005年,全县耕地面积5356.9公顷,占总面积的2.1%。
地貌与气候一、地质地层。
本县地层属华北型,自太古界鞍山群至第四系发育较全。
其中,鞍山群及中元古界老岭群大栗子组仅见于中西部边缘;震旦系、寒武系及奥陶系横穿全区,组成长白向斜的南翼;石炭二迭系见于本县的东部,侏罗系在本县北部边缘十分发育;上第三系土门子组见于本县东部,而船底山玄武岩则大面积覆盖于本县北缘以北。
第四系在全县普遍发育,广泛分布于河谷及山坡。
岩性。
本县岩浆岩分布面积大,既有喷出岩,又有侵入岩。
其中新生代和中生代喷出岩占绝对优势,尤以新生代的基性喷出岩占主要地位。
其次是中生代的中酸性喷出岩及火山碎屑岩类。
侵入岩出露较少,仅中生代燕山期有中、酸性岩体侵入。
构造。
本县位于阴山至天山购造带的东段,与新华夏构造体系第二大隆起带的中段交接复合部位。
从发育的地层来看,具有阴山至天山东西带东段南亚段的特征。
该区虽经多次地壳运动,使地质的构造复杂化,但从不同力学性质结构面的组合及其复合关系来看,显示的构造图案仍然较为清楚,具有明显的规律性;从地层条带及构造线的方向看,本县为向东凸出的孤型构造;从地层的分布及形状来看,本县为向北渐渐转向北东倾斜的单斜构造。
沿鸭绿江边出露皆为较老的地层,且局部地区地层倒转。
除在南尖头发现有向北北西倾状的小型倒转背斜之外,全县未见褶皱构造。
断袭构造纵横交错,主要方向可分近东西、北北东和北西向三组。
二、地貌地势。
本县地势东北高西南低,逐渐倾斜。
西南部八道沟镇和十二道沟镇一般在海拔430米~700米之间。
西部新房子镇、宝泉山镇和东南部的长白镇一般在700~1000米之间。
其他乡镇除沿江河谷地外,一般均在千米以上。
国界3号界桩海拔为2457米,最低为430米,绝对高差2027米。
地貌。
本县处于火山地貌区域,大体可分为三种地貌:火山锥体地貌。
境内北端地带在海拔1700米以上,地势陡峻,一般在35~45度。
火山锥体下部为碱性粗石岩、玄武岩和浮石组成。
倾斜玄武岩高原地貌。
在海拔1000~1200米以上的地带,主要是由玄武岩组成的倾斜熔岩高原,倾斜度一般在10度左右。
玄武岩台地地貌。
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地带,台地基底由古老的晶片岩、片麻岩组成,本地带中多峡谷河流。
火山锥体和倾斜玄武岩地面覆盖着很厚的火山灰、火山砂和火山砾。
玄武岩台地上则覆盖着厚度不等疏松的火山灰、火山砂和火山砾。
三、水文水系。
境内各河流以老龙岗为分水岭,向南流入鸭绿江,属鸭绿江水系。
鸭绿江发源于长白山南麓,自此向南流至长白镇附近,折向西行,流经金华乡、十四道沟镇、十二道沟镇、八道沟镇,境内流域面积为2497.63平方公里。
其它支流在10公里以上的有27条,纵横于各个沟岔。
这些河流的特点是:河谷狭窄,落差大,汇流时间短,泄洪快。
水资源理论蕴藏量36.68万千瓦,可开发的水利资源14.48万千瓦。
地下水。
本县河道切割较深,地下水大部分通过河道、群泉流出。
经多年实测,累计每年1、2、11、12月份4个月流量,平均径流模数为17.83万立方/平方公里。
经化验水质无污染,均属一等水。
水文。
境内鸭绿江平均水面宽:正常期105.8米,汛期168米,枯水期79.8米;平均水深:正常期149.6厘米,汛期582厘米,枯水期90厘米;水流速平均每秒2.42米,最大5.62米;水经流深平均:丰水年451.2毫米,枯水年198.4毫米,平水年305.3毫米;水经流量平均:丰水年35.07亿立米,枯水年13.47亿立米,平水年23.08亿立米;水产流模数平均每秒:丰水年14.3米,枯水年6.11米,平水年10.03米;水输沙量,据十四道沟测量136万吨,平均31.1万吨。
含沙量最大为每立方米4140克,平均每立方米130克。
鸭绿江每年12月上旬封江,翌年4月10日左右开江。
冰层厚度在73~120厘米之间,封江稳定期为120天。
四、土壤据土壤普查,本县可分为9个土类、17个亚类,26个土属、51个土种。
9个土类是:灰棕壤、石质土、石灰岩土、白浆土、草甸土、冲击土、沼泽土、水稻土、泥炭土。
长白县土壤受地形影响有明显的垂直分布规律。
1100米以上分布着针叶林灰棕壤;1100米以下10度以上的山地陡坡分布着灰棕壤;800米以上的平缓溶岩台地上主要分布着白浆土;在江河两岸平坦地带有零散的冲击土;河流两岸和台地的低洼处有零星的草甸土、沼泽土和泥炭土。
灰棕壤在本县分布较广,面积较大。
全县8个乡镇的灰棕壤面积达1264371亩,占总面积的36.5%,其中耕地面积灰棕壤89275亩,占耕地面积的40%;白浆土是本县面积最大的一种土壤,主要分散在望天鹅山下的溶岩台地上,马鹿沟、龙岗、十三道沟、宝泉山、新房子等地分布较大,普查为1956829亩,占总面积的56.5%,其中耕地面积白浆土92344亩,占耕地面积的41.2%。
其它各类土壤分布在鸭绿江沿岸及各河流下游沿岸。
全县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为4%左右,全氮、全磷、全钾含量较为丰富,潜在肥力和营养的含量也是比较高的。
但由于气候冷凉,地温低,生物活力差,有机质分解慢,释放速效养分少,又因腐殖质层薄,底层土养分含量少,因此,土壤肥力不高。
五、植被本县植被为温带针阔混交林带,属于长白山植物体系。
针阔叶树的比例随海拔高度呈规律性变化,植被种属成分随海拔增高呈明显垂直规律。
高山苔原带。
长白山海拔2000米以上无乔木生长,主要为葡匐状小灌丛和垫状多年生草本植物,如牛皮杜鹃、笃斯越桔、松毛翠、园叶柳及大白花地榆等,组成高山苔原带植被群落。
岳桦林带。
分布于海拔1800~2000米之间,在火山锥体的下部。
地势陡峻,气温低,雨量充沛,温差大,风力强。
乔木以岳桦为主,有少量云杉、冷杉、东北赤杨等。
灌木主要有笃斯越桔、牛皮杜鹃等,组成森林草甸交错、植被镶嵌复杂的特殊植物带。
岳桦林木稀疏,随海拔增高,树木低矮,弯曲丛生,以至葡匐生长,以适应高山的严寒和强烈的山风。
针叶林带。
在海拔1000~1600米之间。
地貌主要由玄武岩所组成的倾斜高原。
气候冬季严寒,夏季凉爽,空气相对湿度大。
树种以云杉、冷杉、落叶松、红松为主,还有部分针阔混交林。
随海拔的增高,植物种属成份亦发生明显变化,可分为两个植物亚带。
针阔叶混交林。
海拔1000~1600米,针叶树种以冷杉占优势,落叶松、红松等,白桦、山杨等阔叶树稀疏地生于其间。
林下有长白瑞香、林奈草等小灌木及耐阴湿的木贼、尖齿蹄盖蕨、石松等草木植物。
云杉、冷杉林带。
海拔1600~1800米,以云杉、冷杉构成纯针叶林,落叶松区不多见,红松已告绝迹。
阔叶树种只有少数花秸和岳桦等小乔木分布。
由于气候冷湿,树木枝干稠密,林冠郁闭度大,林内阴暗,小灌木难以生长发育,只有高山松、宽叶杜香等。
草木植物除粗鳞毛蕨外,均为细弱的草木和发达的苔藓交织在一起,组成林间松软的地被。
针阔混交林。
1000米以下低山岗坡地带,气候湿润,土质肥沃,植物种类丰富,经济植物繁多,藤本植物十分茂盛。
群落结构复杂,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原始的针阔混交林已多被砍伐,代之而起的是自然更新的次生林。
其群落结构可分为乔木、灌木、草本植物三层。
乔木中针叶有红松、长白落叶松、冷松等,阔叶树种有春榆、蒙古栎、水曲柳、胡桃楸、山杨、白桦等。
林内有繁茂的灌木,生长着毛榛、刺五加、接骨木、刺玫、蔷薇等。
林下生长着种类繁多的草本植物,主要有木贼、蕨类、苔草、小叶梓、芦苇、细辛、龙胆、人参等。
藤本植物有山葡萄、弥猴桃、木通、五味子等。
森林中菌类发达,有木耳、灵芝、云芝、元蘑、榛蘑等,藓类则发育不良。
六、气候本县地处中纬度,地势偏高,属亚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气温由西向东和由南向北递减。
冬寒夏暖,四季分明。
春季冷暖不匀,空气干燥,多是偏西大风;夏季温热多雨,酷热天气少,降水集中;秋季温度逐日下降,冷空气不断侵袭,出现霜冻;冬季严寒,长达5个多月。
气候区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