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县地理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环境
长白朝鲜族自治县位于吉林省东南部,长白山南麓,鸭绿江上游右岸。地理坐标为东经127°17′至128°29′,北纬40°37′至41°05′。东西长82.9公里,南北宽30公里,总面积为2497.6平方公里。
西自七道沟河口东2公里起,东至二十三道沟河口东北2公里止,东西两极点
距离92公里;南自南尖头村,北至中朝两国3号分界桩,南北极点距离68公
里;西和西北以鸭绿江与七道沟河为界,与临江市接壤;北与临江市、抚松
县交界,自七道沟河最上游沿长白山脉的山脊东北行至中朝两国3号分界
桩,与抚松县毗邻;东南自中朝两国3号分界桩南侧,沿鸭绿江南行至长白
镇转西行至七道沟河口右岸与临江市交界;隔鸭绿江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
和国两江道的一市五郡相对。鸭绿江水面为中朝两国共有,边境线长260.5
公里(其中,陆界3.5公里,水界257公里)。
森林资源
木材蓄积量。清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封禁长白山后,长白一带原始森林延绵数百里。据1905年统计,木材蓄积量达4144万立方米。清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中、日合办“鸭绿江采木公司”至1945年,由于日本帝国主义掠夺性的采伐和经常发生山火,长白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沿鸭绿江右岸纵深百里,原始森林砍伐殆尽,全县木材蓄积量仅有654.2万立方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上至下普遍建立了林业管理部门,加强了对植树造林、森林防火工作的领导。自1979年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试行)》颁布后,依法护林,依法管林,森林资源得到了恢复和发展。1982年普查,全县木材蓄积量已达2503万立方米,比1946年初增长382.7%。改革开放以后,每年有计划的采伐抚育,边采伐边扶育,年采伐量在10万立方米左右,总产值达1128万元。同时,依赖林业而发展的多种经营生产和种植业等,近年来也有了较大发展,成为县内经济的主要支柱。据2005年统计,全县有林地面积230640.8公顷,占总面积的92.4%。当年造林面积1350公顷,封山育林2829公顷,幼林抚育797公顷,幼林抚育作业3185公顷,成林抚育3827公顷,抚育改造出材量92039万立方米。
土地资源
全县总面积为249760公顷,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30人,人均占有面积1.22公顷(除水域面积)。全县可耕地面积14926.66公顷,占总面积的5.98%,按农业人口人均占有耕地面积0.3公顷。耕地面积中水田为560公顷。森林面积220880公顷,占总面积的88.4%。草地面积6840公顷,占总面积的2.74%。园地面积1006.66公顷,占总面积的0.4%。水域面积2580公顷,占总面积的1.03%。其它用地面积2973.33公顷,占总面积的1.2%。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在县境内面积16386.66公顷,占总面积的6.6%。2005年,全县耕地面积5356.9公顷,占总面积的2.1%。
地貌与气候
一、地质
地层。本县地层属华北型,自太古界鞍山群至第四系发育较全。其中,鞍山群及中元古界老岭群大栗子组仅见于中西部边缘;震旦系、寒武系及奥陶系横穿全区,组成长白向斜的南翼;石炭二迭系见于本县的东部,侏罗系在本县北部边缘十分发育;上第三系土门子组见于本县东部,而船底山玄武岩则大面积覆盖于本县北缘以北。第四系在全县普遍发育,广泛分布于河谷及山坡。
岩性。本县岩浆岩分布面积大,既有喷出岩,又有侵入岩。其中新生代和中生代喷出岩占绝对优势,尤以新生代的基性喷出岩占主要
地位。其次是中生代的中酸性喷出岩及火山碎屑岩类。侵入岩出露较少,仅中生代燕山期有中、酸性岩体侵入。
构造。本县位于阴山至天山购造带的东段,与新华夏构造体系第二大隆起带的中段交接复合部位。从发育的地层来看,具有阴山至天山东西带东段南亚段的特征。该区虽经多次地壳运动,使地质的构造复杂化,但从不同力学性质结构面的组合及其复合关系来看,显示的构造图案仍然较为清楚,具有明显的规律性;从地层条带及构造线的方向看,本县为向东凸出的孤型构造;从地层的分布及形状来看,本县为向北渐渐转向北东倾斜的单斜构造。沿鸭绿江边出露皆为较老的地层,且局部地区地层倒转。除在南尖头发现有向北北西倾状的小型倒转背斜之外,全县未见褶皱构造。断袭构造纵横交错,主要方向可分近东西、北北东和北西向三组。
二、地貌
地势。本县地势东北高西南低,逐渐倾斜。西南部八道沟镇和十二道沟镇一般在海拔430米~700米之间。西部新房子镇、宝泉山镇和东南部的长白镇一般在700~1000米之间。其他乡镇除沿江河谷地外,一般均在千米以上。国界3号界桩海拔为2457米,最低为430米,绝对高差2027米。
地貌。本县处于火山地貌区域,大体可分为三种地貌:
火山锥体地貌。境内北端地带在海拔1700米以上,地势陡峻,一般在35~45度。火山锥体下部为碱性粗石岩、玄武岩和浮石组成。
倾斜玄武岩高原地貌。在海拔1000~1200米以上的地带,主要是由玄武岩组成的倾斜熔岩高原,倾斜度一般在10度左右。
玄武岩台地地貌。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地带,台地基底由古老的晶片岩、片麻岩组成,本地带中多峡谷河流。
火山锥体和倾斜玄武岩地面覆盖着很厚的火山灰、火山砂和火山砾。玄武岩台地上则覆盖着厚度不等疏松的火山灰、火山砂和火山砾。
三、水文
水系。境内各河流以老龙岗为分水岭,向南流入鸭绿江,属鸭绿江水系。鸭绿江发源于长白山南麓,自此向南流至长白镇附近,折向西行,流经金华乡、十四道沟镇、十二道沟镇、八道沟镇,境内流域面积为2497.63平方公里。其它支流在10公里以上的有27条,纵横于各个沟岔。这些河流的特点是:河谷狭窄,落差大,汇流时间短,泄洪快。水资源理论蕴藏量36.68万千瓦,可开发的水利资源14.48万千瓦。
地下水。本县河道切割较深,地下水大部分通过河道、群泉流出。经多年实测,累计每年1、2、11、12月份4个月流量,平均径流模数为17.83万立方/平方公里。经化验水质无污染,均属一等水。
水文。境内鸭绿江平均水面宽:正常期105.8米,汛期168米,枯水期79.8米;平均水深:正常期149.6厘米,汛期582厘米,枯水期90厘米;水流速平均每秒2.42米,最大5.62米;水经流深平均:丰水年451.2毫米,枯水年198.4毫米,平水年305.3毫米;水经流量平均:丰水年35.07亿立米,枯水年13.47亿立米,平水年23.08亿立米;水产流模数平均每秒:丰水年14.3米,枯水年6.11米,平水年10.03米;水输沙量,据十四道沟测量136万吨,平均31.1万吨。含沙量最大为每立方米4140克,平均每立方米13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