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加工技术专业课程标准(doc 53页)

合集下载

《机械加工实训》课程标准

《机械加工实训》课程标准

《机械加工实训》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专业必修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类平台课程,其任务是让机械类各专业学生掌握机械加工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培养其行业通用能力提供课程支撑,同时为机械类各专业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时与学分实训6周(180学时),12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高度融合钳工和车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和职业精神的培养。

1.依据机械专业类行业面向与职业面向,以及《中等职业学校机械专业类课程指导方案》中确定的人才培养定位、综合素质、行业通用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突出机械加工基本能力的培养,结合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要,确定本课程目标。

2.根据课程目标,以及机械专业类技能岗位需求,对接国家职业标准(初级)、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初级)中涉及的钳工、车工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兼顾职业道德、职业基础知识、安全知识,反映技术进步和生产实际,体现科学性、前沿性、适用性原则,确定本课程内容。

3.以机械类专业必备的机械加工基础知识为主线,将钳工、车工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职业素养有机融入所设置的模块和教学单元,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以职业岗位所需机械加工基本技能为参考,序化教学内容。

四、课程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钳工和车工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以及数控基础加工知识,能完成简单典型零件的加工,初步建立良好的职业意识,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1.熟悉钳工加工、车工加工的基础知识,具备安全文明生产及常用设备的日常维护与保养能力。

2.掌握钳工加工、车工加工基本操作方法,能正确选用合理的刀具与量具进行各种表面的加工与测量。

3.掌握钳工加工工艺、车工加工工艺知识,能合理制订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典型零件的加工和检测,并达到技术要求。

4.掌握数控编程与加工基本知识,能通过仿真平台(软件)完成典型轴类零件的仿真加工。

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加工技术专业教学标准

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加工技术专业教学标准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机械加工技术专业教学标准一、专业名称及代码专业名称: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市级重点专业)专业代码:051200二、入学要求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三、基本学制3年。

其中在校学习2年,顶岗实习1年。

四、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和职业道德,掌握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对应职业岗位必备的知识与技能,能从事普通车床、数控车床或普通铣床、数控铣床加工和计算机绘图等工作,具备职业生涯发展基础和终身学习能力,能胜任生产、服务、管理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等技术技能型人才。

五、职业范围(一)职业岗位描述本专业培养掌握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对应职业岗位必备的知识与技能,能从事普通车床、数控车床或普通铣床、数控铣床加工和计算机绘图等工作,具备职业生涯发展基础和终身学习能力,能胜任生产、服务、管理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等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职业岗位群与职业资格注:每个专门化方向可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不同,任选一个工种,获取职业资格证书。

六、人才规格(一)职业素养1.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职业素养、竞争和创新意识;2.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3.具有良好的责任心、进取心和坚强的意志;4.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团队协作能力;5.具有良好的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能力;6.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继续学习的能力;7.具有基本的数学运算能力;8.具有运用计算机进行技术交流和信息处理的能力;9.具有查阅中、英文技术资料的基础能力。

(二)职业能力1.行业通用能力⑴识读图样能力:具有识读中等复杂零件图、简单装配图、简单电气图的能力;具有计算机绘制中等复杂程度零件图及简单装配图的能力。

⑵手动加工能力:具有手工制作和加工零件的能力(初级)。

⑶车床操作和加工能力(初级):具有编制实施普通车床、数控车床加工工艺的能力;具有正确选择刀具、夹具、量具的能力;具有刃磨常用刀具的能力;具有普通车床、数控车床操作和加工的能力;具有产品技术测量和质量控制的能力。

机械加工技术教学标准

机械加工技术教学标准

机械加工技术教学标准机械加工技术教学标准一、说明1.本课程的性质《机械加工技术》是一门培养学生全面掌握机电设备车、铣、磨达到中级所需要的工艺理论知识的专业课。

2.本课程的任务和要求《机械加工技术》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机械类专业车、铣、磨中级工所需要的工艺理论知识。

据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学生实际,重点突出掌握车工工艺方面的知识,在学完本课程后应达到如下要求:(1)了解常用各种机床的性能、结构、传动原理,掌握常用机床的调整和维护保养方法。

(2)能较好地解决实际操作中的计算问题。

(3)能合理的选用常用的刀具。

(4)掌握车工常用量具的用途、使用和维护保养方法。

(5)会较合理地选择工件的定位基准,了解常用车床夹具的结构原理和安方法。

(6)会较合理地选择切削用量。

(7)会制订中级零件的车削步骤,并能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先进工艺。

(8)会分析废品产生的原因,并提出预防方法。

(9)懂得车工的安全操作规程和文明生产等知识。

(10)能查阅有关的技术手册。

(11)了解本专业的新工艺、新技术及提高质量和劳动生产率的方法。

(12)了解铣床和磨床的基本结构及用途。

3.应注意的问题《机械加工技术》是一门密切结合生产实际的课程,在执行大纲过程中,应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学生的基础水平灵活多变,一般应注意如下问题:(1)要根据大纲的教学要求和内容来组织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重点,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启发式教育,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加强直观教学,充分运用实物、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根据教学需要,组织现场教学和参观工厂、车间。

(3)熟悉本校实习工厂实习工件的生产工艺特点,经常与实习教师联系,以取得密切的配合。

(4)经常深入实习工厂,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和运用理论知识能力,并将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整理和归纳,以充实教学内容。

授课计划、课时、作业分配表周次授课内容课时作业(习题)备注 1 新生注册 1周 2 军训 1周 3 绪论 1 第一章车削的基本知识 12 §1—1车削和切削用量的基本概念 2 2、3 4 §1—2车刀 8 4、5、7 5 §1—3切削液1 6 §1—4长度单位 1 第二章车轴类工件13 §2—1车轴类工件用的车刀 4 1、2、3 7 §2—2轴类工件的装夹2 7 8 §2—3轴类工件的测量4 §2—4简单工件的车削工艺分析2 §2—5轴类工件的质量分析 1 第三章车简单的套类工件12 9 §3—1钻孔 2 2、4 §3—3车孔2 5、6 10 中段考试机动课时4节11 §3—4车平面槽和内槽2 §3—6孔加工时的切削用量2 12 §3—7保证套类工件的质量分析2 §3—8套类工件的测量2 13 §3—9简单套类工件的车削工艺分析1 §3—10套类工件的质量分析 1 续表:周次援课内容课时作业第四章车圆锥5 §4—1圆锥的术语、定义和计算 2 3、4 14 §4—2工具圆锥1 §4—3车圆锥的方法1 6 §4—4圆锥的校验1 §4—5车圆锥的质量分析 1 14 第五章车成形面2 §5—1双手控制法车成形面0.5 §5—2用成形刀车成形面 0.5 §5—3靠模法车成形面0.5 §5—4成形面的检验双手控制法) 0.5 15 第六章车螺纹5 §6—1螺纹的尺寸计算1 §6—2螺纹车刀及安装0.5 §6—3车螺纹交换齿轮的计算和调整1 §6—4螺纹车削法1 §6—5乱牙及预防1 §6—6螺纹的测量 0.5 第七章切削原理和刀具10 15 §7—1切削要素1 1 §7—2车刀工作图2 16 §7—3金属切削过程2 8 §7—4刀具主要几何参数的选择 2 12、13 17 §7—5切削用量的选择1 18 §7—6减小工件表面粗糙度的方法1 §7—7硬质合金可转位车刀 1 19 机械实习 1周 20 期终考试机动课时5节总课时 60 说明: 1、本教学计划应在新生入学的第一学期执行。

机械制造技术专业课程标准

机械制造技术专业课程标准

机械制造技术专业课程标准机械制造技术专业车削加工课程一、课程介绍1.1课程定位:本课程是机械制造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通过一体化教学,使学生具备用车床加工普通零件的基本操作技能,形成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品质,具备安全意识、质量意识、效率意识和环保节能意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学生将来进入机械加工行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最终使学生具备机械加工所需的综合职业能力。

1.2先导课程:本课程是和《机械零部件测绘》同时进行的一体化课程,《机械零部件测绘》涵盖《机械制图》、《机械基础》、《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等专业基础知识,做到理、实一体化有机结合进行教学。

1.3课程特色:本课程根据“理、实一体化”的教学理念进行开发,实现“做中学、做中教”。

即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相结合;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发展和建立职业认同感相结合;知识性与实用性相结合,遵循职业能力发展规律;符合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践相结合,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的统一。

以一线企业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与学校实际情况相结合,创设全真学习情境。

二、课程导学2.1教学方法:“理、实一体化”课程强调“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构建学生的自我学习和自我管理教学模式;教学过程是认知过程与职业行动过程的结合,学习过程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方法通常采用项目教学法;评价手段采用三方评价。

(教师评价、班组评价、学生自评)2.2重点难点:掌握车削加工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完成典型工作任务,实现工作过程系统化,形成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2.3考核目标:取得车工中级工、高级工,预备技师职业资格证书。

三、教学大纲3.1教学目标: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活动,具备车削加工专业能力,能完成本专业相关岗位的工作任务。

具有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品质,树立安全、质量、效率、环保节能意识,为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机械加工技术专业顶岗实习》课程标准

《机械加工技术专业顶岗实习》课程标准

《机械加工技术专业顶岗实习》课程标准(NZZB/K1109-2012)0 概述课程实施为40周,折算教学时量为1008标准学时。

1 课程定位1.1 课程性质与作用顶岗实习作为机械加工技术专业的学生在完成各项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后,是学生学习期间最后一个重要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独立地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与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职业道德素质,直接顶岗实习,学用结合,与企业对接,为毕业后直接工作打基础。

其任务是通过考察和实践,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企业、社会、国情、激励学生敬业和创业的精神,从而完成学生从学习岗位到工作岗位的初步过渡,并为毕业后从事相关行业岗位工作奠定坚实的职业基础,同时培养学生“严谨、求真、务实、创新”的工程技术思想,增强实践工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热情。

1.2 相关课程前导的主要专业性课程包括工程图样的识读与绘制、机械零件的普通切削加工、机械零件的数控加工、机械零部件的手工制作与拆装、产品加工综合实训等。

2 课程目标2.1 专业能力目标(1)零件图、装配图纸分析能力;(2)零件加工工艺性的分析能力;(3)合理选择刀具、夹具、设计工艺路线和工序能力;(4)专用量夹量的使用能力;(5)熟悉产品性能,掌握设备加工工艺流程;(6)掌握各种加工设备的性能特点、参数及操作技能等;(7)会进行设备的日常保养,能进行设备的简单维护维修;(8)产品装配与调试能力;(9)工艺文件理解能力。

2.2 方法能力目标(1)查阅工量具使用说明书的能力;(2)钳工,普通车床、铣床,数控车床、铣床操作的应急处理方法;(3)零件加工工艺性的分析,工艺文件理解能力;(4)零件的测量、分析返修能力;(5)机床安全操作能力;(6)装配工艺分析能力;2.2 社会能力目标(1)具有严谨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2)具有标准化与规范意识;(3)具有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和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4)熟悉企业的生产产品和服务对象;(5)企业在生产管理中的经验和技巧;(6)了解企业安全生产和文明生产现状;(7)语言表达沟通能力;3 课程内容标准3.1 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基于机械加工技术专业相关岗位职业标准和工作过程,学生以企业的准员工(或称实习员工)的身份,接受企业与学校的双重管理,在装备制造企业内完成。

机械加工技术专业《铣工》课程标准

机械加工技术专业《铣工》课程标准

×××××职业技术学校《铣工》课程标准二O一七年四月修订×××××职业技术学校《铣工》课程标准一、课程名称《铣工》二、适用专业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及机械加工技术专业。

三、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数控技术应用及机械加工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旨在使本专业学生掌握普通铣床加工基本工艺知识和操作规范,并能操作普通铣床完成典型零件的切削加工。

四、课程设计本课程是以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铣削加工操作实训工作项目设置的。

以铣削加工实际工作过程为导向,以企业对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人员岗位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培养,培养企业急需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人员;以典型零件的加工为载体,有机地融入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教学内容设计成任务化项目。

形成“课堂与车间、实训与生产”产学一体的工学结合课程教学模式;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五、课程教学目标1、专业能力目标(1)具备识图能力及编制铣削类零件的铣床加工工艺文件。

(2)具备正确操作铣床进行零件加工,正确选用工艺参数,控制尺寸精度,运用设备、工具、量具完成零件的加工。

(3)具备依据工艺文件和要求能对零件进行检测。

(4)能正确选择加工方法。

(5)能进行设备维护与保养,并判断基本故障与排除。

2、知识目标(1)零件图的阅读。

(2)零件加工精度项目标注与阅读。

(3)了解金属切削过程基础知识,掌握常用刀具的类型、性能及选用方法,合理选择工艺参数的基础知识。

(4)零件加工精度检测。

(5)铣床加工工艺设计。

(6)借助所学习的知识和参考资料,能够举一反三,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3、素质目标:(1)学习中渗透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的培养,要求学生遵纪守法。

(2)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与人沟通的能力及团队意识。

(3)在学生进行零件加工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具有创新精神。

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专业课课程标准

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专业课课程标准

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专业课课程标准一、课程简介机械加工技术专业是培养高素质机械加工技术人才的专业学科。

本专业旨在让学生掌握机械加工领域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培养具备良好的工作态度和职业素养,能够从事机械加工领域工作的专门技术人员。

本课程标准旨在规范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确保学生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以下能力和素质:1.理论知识:掌握机械加工技术领域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数控加工、专业机械设备操作、工艺知识等。

2.技术技能:掌握机械加工技术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技能,能够熟练操作各种加工设备进行加工作业。

3.实践应用:能够独立完成机械加工任务,具备解决实际生产中的技术问题的能力。

4.质量管理:具备良好的质量管理意识,能够按照要求进行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工作。

5.团队合作: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能够与他人合作完成复杂的机械加工项目。

三、课程设置能力培养课程1.工程图学:主要学习机械图学的基本知识和工程制图方法,理解、阅读和绘制机械零件的制图,培养学生对图纸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

2.机械材料与热处理:介绍机械材料的分类、性能和选用原则,学习常用热处理工艺和工艺参数的选择与控制。

3.机械制造基础:学习机械工艺基础知识,包括机械加工工艺、装配工艺和检验工艺等,培养学生从事机械制造工作的基本能力。

专业核心课程1.数控加工技术:学习数控加工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编程方法,熟悉各类数控设备的操作和维护,掌握数控加工工艺与加工精度控制的方法。

2.机械加工设备与自动化:了解各类机械加工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学习机械加工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掌握机械加工设备的维护和故障排除方法。

3.制造工艺与工程管理:学习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工艺选择、加工方案设计和工艺评定方法,了解工程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工程管理能力。

4.机械加工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实际的机械加工实践活动,包括加工设备操作、加工工艺设计和质量控制等内容,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40.《机械加工技术》课程标准

40.《机械加工技术》课程标准

装配及装配精度的含义; 装配精度与零件精度的关系; 装配尺寸链建立和求解; 装配方法及其选择
学时
12 10 8 10 8
序号
8
9 10
项目/章节
先进制造技术简 介
车床精度检测实 验
夹具的拆装实验
课程内容
知识点
能力要求
1.了解成组技术的基本原理;
2.了解成组工艺过程的制订方法;
3.了解 CAPP 的基本原理; 4.了解组合夹具的特点及使用范围,对各 种组合夹具元件有所认识,能初步进行组 合夹具的组装。 5.应力盘超精加工、磁流变超精加工技术 简介; 6.激光加工技术,电火花加工技术, 7.快速成形技术,分子搬迁和分子堆积技 术。
(6)培养学生能正确编制机械零件加工工艺规程的能力; (7)培养学生对机械零件加工工艺规程设计及实施的能力; (8)培养学生对机械加工过程中的夹具合理调整的能力; (9)培养学生零件的检验能力; (10)培养学生熟悉机械零件图绘制的国标,并会绘制零件毛坯图和产品装配图的能力; (11)培养学生编制机械加工工艺设计说明书等文件的能力。 (12)培养学生机械零件和组件的装配能力; (13)培养学生机械装配基准的确定方法的能力; (14)培养学生制定装配工艺方法和技术要求的能力。 3.素质目标 (1)通过分组完成项目任务,养成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学生沟通交流,自学的素质; (2)通过讨论、答辩、汇报等教学手段,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表达与沟通素质; (3)养成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知识迁移素质; (4)通过后续的课程设计中撰写设计说明书,养成学生较强的书面表达素质和快速阅读 素质。
法;
机床静态精度的检测方法;
了解车床静态精度与车床加工零件的精度
之间的关பைடு நூலகம்,

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专业课课程标准

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专业课课程标准

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专业课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机械加工技术专业是一门培养具备机械加工工艺与操作技能的实用型专业。

本专业的专业课旨在为学生提供机械加工领域的核心知识和技能,使其能够适应现代制造业的需求。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机械加工的基本原理、工艺方法和相关技术标准。

了解各类机械加工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和操作规范。

熟悉机械加工中常用材料的性能和选用原则。

2、技能目标能够熟练操作常见的机械加工设备,如车床、铣床、钻床等。

具备制定简单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能力。

能够正确使用量具对加工零件进行测量和检验。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质量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三、课程内容1、《机械制图》投影原理与视图表达标准件与常用件的绘制零件图与装配图的绘制与识读2、《机械制造基础》工程材料的性能与选用毛坯制造方法金属切削加工的基本原理3、《机械加工工艺》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分析工艺装备的选择与设计4、《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数控机床的结构与工作原理数控编程的基本指令与方法数控机床的操作与加工实践5、《机械测量技术》量具的使用与保养测量误差的分析与处理零件尺寸与形位公差的测量6、《模具制造技术》模具结构与设计模具制造工艺模具的装配与调试四、课程实施1、教学方法采用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运用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直观展示机械加工过程和设备结构。

2、教学资源配备完善的机械加工实训设备,满足学生实践操作的需求。

选用优质的教材和参考资料,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建设网络教学平台,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在线交流渠道。

3、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占总课时的 50%以上,通过实训课程让学生熟练掌握机械加工技能。

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了解实际生产流程和岗位要求。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标准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标准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目标《机械制造技术》是一门重要的机械类专业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机械制造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提高学生的机械制造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本课程涵盖了机械制造的各个领域,包括金属切削原理、机床、刀具、夹具、加工工艺、机械加工质量、机械装配、机械维修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掌握机械制造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机械制造领域的工作奠定基础。

二、课程内容和要求1. 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包括金属切削原理、机床与刀具、加工工艺、机械加工质量、机械装配、机械维修等。

具体内容包括金属切削基本概念、刀具几何要素、切削力与切削功率、机床结构与传动、夹具设计基础、加工精度与表面质量、机械装配工艺基础、机械维修基本知识等。

2. 教学要求:学生应掌握金属切削的基本原理和规律,熟悉常用金属切削机床和刀具的性能和使用方法,了解机械加工质量与装配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掌握机械装配和维修的基本技能。

同时,学生应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加工方法和技术,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机械设计和分析。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首先,采用课堂讲解和实例演示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实物展示和现场操作演示,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机械制造的实践技能和方法。

其次,注重实践教学的比重,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实习,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此外,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通过分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形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考核方式与标准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包括平时成绩、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三个部分。

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等;期中考试主要考察学生对本课程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期末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主要考察学生对本课程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同时,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和创新竞赛,本课程还将根据学生的实践成果和竞赛获奖情况给予额外的加分。

机械加工技术专业《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加工技术专业《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职业技术学校《机械基础》课程标准二O一七年四月修订×××××职业技术学校《机械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名称《机械基础》二、适用专业中高衔接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及中职的模具制造专业三、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高衔接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中职学段的专业核心课程,也是一门学科课程,旨在使本专业学生了解常用传动的组成、原理和类型,掌握轮系的分类和特点,初步了解液压、气压的特点和应用。

四、课程设计本课程是以专业教学标准的培养目标为依据,以岗位需求为基本出发点,以学生发展为本位设计课程内容。

将机械设计与制造中涉及的基本知识整合成5个教学模块。

分别为“常见机械传动”“常见运动机构”“常见机械零件”“轮系”“液压气压传动”等,教学内容由易到难。

充分利用课程特征,使学生掌握一般机械零件及机械结构的应用知识,加大学生工程体验和情感体验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学习兴趣,从而为专业发展奠定基础。

五、课程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1)了解液压、气压的基本知识点。

(2)了解轮系的分类及特点。

(3)掌握通用零部件的结构、应用场合。

(4)掌握常见机械传动机构与运动机构的工作原理、特点及应用场合。

2.技能目标(1)初步具备选用常用标准件的能力。

(2)初步具备选用、安装与调整常见机械传动机构的能力。

(3)初步具备选用、安装与调整常见运动机构的能力。

3.情感素养(1)学习中渗透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的培养,要求学生遵纪守法。

(2)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与人沟通的能力及团队意识。

(3)在学生进行零件加工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具有创新精神。

(4)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逐渐六、参考学时与学分参考学时:60学时参考学分:4学分七、课程结构八、资源开发与利用(一)教材编写与适用教材编写内容上突出“做中学,学中做”的指导思想,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将企业的实际应用和学校的理论有机结合,特别注重学生在选用、拆装、调整、运用维护等方面时间技能的培养。

机械加工技术专业《车工》课程标准

机械加工技术专业《车工》课程标准

×××××职业技术学校《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课程标准二O一七年四月修订×××××职业技术学校《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课程标准一、课程名称《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二、适用专业机械加工专业及数控加工专业三、课程性质专业(技能)方向课程四、课程设计⑴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该门课程以形成金属切削加工与检测为基本目标,彻底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路,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有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⑵学习项目选取的基本依据是该门课程涉及的工作领域和工作任务范围,但在具体设计课程中,还根据“圆锥配合套件车削”为载体,使工作任务具体化,产生了具体的学习项目。

其编排依据是该职业所特有的工作任务逻辑关系,而不是知识关系。

⑶依据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和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按照“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嵌入式的”设计要求确定课程的知识、技能等内容。

⑷依据各学习项目内容总量以及在该门课程中的地位分配各学习项目的课时数。

⑸学习程度用语主要使用“了解”、“理解”、“能”或“会”等用语来表述。

“了解”用于表述事实性知识的学习程度,“理解”用于表述原理性知识的学习程度,“能”或“会”用于表述技能的学习程度。

五、课程教学目标通过任务引领的项目活动,使学生具备本专业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级技术应用性人才所必需的机械零件的切削加工和工件检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同时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职业精神。

(1)会粗、精车外圆及端面。

(2)会用麻花钻钻孔、内孔车刀扩孔。

(3)会用转动小滑板法车内、外圆锥。

(4)会车削三角螺纹(5)会车削偏心和薄壁工件。

《机械加工技术》课程标准

《机械加工技术》课程标准

《机械加工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数控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从事机械加工工艺技术员、产品质量检验员等同位工作的必修课。

其功能是培养学生对机械加工过程的各个环节的认知,掌握机械图样的识读与绘制、零件的手工制作、使用普通机床的零件制作等技能,具备从事机械加工相关技术工作的基本职业能力。

(二)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1.课程设计理念本课程总体设计思路是以数控技术专业相关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确定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以典型工作任务为线索构建任务引领型的项目课程结构,包括机械图样的识读与绘制、零件的手工制作使用普通机床的零件制作等几个学习项目。

课程内容与要求的确定充分考虑了机械加工技术人员职业标准的相关要求。

2.课程设计思路为了充分体现技能为核心、知识为支撑和职业素养养成为主线的课程思想,将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成若干个工作任务(项目),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引出相关专业知识,渗透职业素养的积累,以典型的零件机械加工过程为基础,展开教、学、做于一体的教学模式,教学活动设计由易而难,多采用学习小组领取任务、查阅资科、制定方案、师生研讨、指导实施等师生互动的课内外活动形式,予师生以广阔的创新空间,本课程要求充分运用现代职教理念与技术,引导学生在学做一体的活动中学会学习,培养兴趣,锻炼技能,培养学生崇尚实践,崇尚技能,尊重科学,尊重劳动的意识;引导学生在与身边的老师、同学共同讨论深化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形成基本的职业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

(三)开设时间与学时开设时间:第3、4学期;学时:234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整体认识机械加工过程,掌握机械图样的识读与绘制、零件的手工制作、使用普通机床的零件加工的基本职业技能,培养沟通、合作、务实、严谨等基本职业素养;为提高学生各专们化方向的职业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此基础上形成以下能力。

能力目标:1.了解常用机械工程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热处理的相关知识;2.能对结构不同的零件采取合理的表达方法并绘制该零件的零件图,标注定整的尺寸与技术要求;3.能正确识读机械零件图样,能读懂简单的装配图:4.能按照国家标准相关规定绘制零件图样;5.会钳工、车工、铣工基本操作技能;6.会量具的正确使用方法。

《机械加工工艺》课程标准

《机械加工工艺》课程标准

《机械加工工艺》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机械加工工艺》适用专业: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一、前言(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加工技术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

其主要任务是:通过机械加工工艺理论和典型零件加工工艺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机械加工工艺的基本理论知识,熟悉制定工艺规程的原则、步骤和方法。

同时配合生产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具有制定零件加工工艺规程的能力和分析、解决生产中一般工艺问题的能力。

(二)设计思路该课程基于工作过程确立课程标准,按项目组织整合课程内容;该课程主要以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基本理论为基础,有机融合了金属切削加工的基本知识、常用机床夹具的基本知识、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的编制及常用的工艺装备的设计等内容而建设的一门综合性课程。

二、课程教育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制定工艺规程的原则、步骤和方法,能编写中等难度的轴类零件加工工艺,能正确理解箱体类零件的加工工艺并编写简单箱体零件的加工工艺,同时增强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

(一)知识教学目标1.理解金属切削加工的基本原理及一般机械加工方法。

2.理解机械加工主要设备的结构特点,了解不同设备的基本运动和加工范围。

3.掌握制订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基本理论知识。

4.熟悉典型零件表面的加工方法,了解典型零件的工艺过程及工艺特点。

(二)能力培养目标1.具有根据加工对象合理选择普通机床和工艺装备的能力。

2.具有编制中等复杂程度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能力。

3.具有解决生产中一般工艺技术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四、实施建议(一)教材编写1.根据三年制中职教学特点及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本课程标准,开发校本教材。

教材开发的建议为:2.本着校企合作的理念,联合企业,组织开发有针对性的教材,内容紧贴岗位能力,技能训练紧贴职业要求,顶岗实习紧贴学生就业,考核标准紧贴职业资格认证,以更好地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3.选取的项目应主要来自企业的生产实际,贯彻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认知规律的原则;4.教材编写应充分体现项目课程的特点,围绕项目设置相应工作任务,力求任务明确,可操作性强;给学生有自主开发、协作的能力培养,便于学生自主学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1、《工程图样的识读与绘制》课程标准 (1)2、《机械零部件的手工制作与拆装》课程标准 (9)3、《机械零件的普通切削加工》课程标准 (16)4、《机械零件的数控加工》课程标准 (23)5、《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30)6、《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标准 (36)7、《产品加工综合实训》课程标准 (42)8、《电工基础》课程标准 (48)《工程图样的识读与绘制》课程(NZZB/K1101-2013)一、概述本课程是机械加工技术专业的必修课。

1、课程类别:专业基本能力课程2、适用专业:本标准适用于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工程图样的识读与绘制》课程的开发、建设和实施。

3、学时:建议课程实施时量为128学时。

4、建议开课学期: 第一、二、三学期。

二、课程定位1、课程性质与作用本课程是关于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的一门专业基本能力课程,是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学生从学习文化基础课转向专业课学习的奠基石。

课程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读图、绘图,运用各种作图手段来构思、分析和表达工程问题的能力,在专业学习中起到夯实基础的作用。

2、相关课程本课程以初中所学的立体几何知识基础为前导,直接相关的后续课程包括机械基础、机械制造基础等课程,间接后续课程包括机械零部件的手工制作与装配、机械零件的普通切削加工、机械零件的数控加工等专业课程。

三、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掌握阅读和绘制机械图样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读图能力、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以及利用计算机绘图和手工实际绘图的技能。

1、专业能力目标(1)掌握《机械制图》国家标准中图纸图幅、字体、图线、比例、尺寸标注等相关规定;(2)理解正投影基本知识,理解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关系;(3)掌握平面图形绘制的方法与步骤,包括圆弧的连接及斜度的画法;(4)理解形体分析法,掌握相惯线的简化画法;(5)理解零件图常用表达方法的概念及应用;(6)掌握常用表达方法的画法及标注;(7)理解尺寸公差与配合、表面粗糙度、形位公差的概念,掌握其标注方法;(8)掌握标准件、常用件的规定画法;(9)掌握简单装配图的组成及规定画法。

2、方法能力目标(1)能正确使用绘图工具与仪器;(2)能识读简单平面图形,并能理解图样标注的尺寸要求;(3)能正确识读与绘制基本体及组合体的三视图;(4)能正确表达简单的叠加型、切割型组合体,并能进行尺寸标注;(5)能正确选用各种表达方法,绘制一般零件图;(6)能正确进行尺寸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的标注与识读;(7)能正确识读与绘制螺纹与螺纹连接件。

3、社会能力目标(1)具有严谨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2)具有标准化与规范意识;(3)具有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和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

四、课程内容1、课程设计思路《工程图样的识读与绘制》是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一门学科,贯彻循序渐进和项目载体、任务驱动的原则,设计课程的内容和项目载体。

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理论教学,又要注重实践教学,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立体教学体系。

教学手段更加多样化,教学内容更加生动直观。

2、课程内容结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六大部分:平面图形识读与绘制;轴套类零件图的识读与绘制;轮盘类零件图的识读与绘制;叉架类零件图的识读与绘制;箱体类零件图的识读与绘制;装配图的识读与绘制。

3、课程内容与要求如表1所示。

表1 课程能力、教学内容及其教学要求分解表序号专项能力训练项目参考学时教学内容教学要求评价1 平面图形识读与绘制平面图形的识读6国家标准《机械制图》的基本规定(图纸幅面和格式、比例、字体、图线、尺寸标注);平面图形尺寸分析(定形尺寸、定位尺寸、尺寸基准);平面图形的线段分析(已知弧、中间弧、连接弧);简单平面图形识读;判断平面图形绘制是否规范正确。

掌握机械图样中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掌握平面图形的识读方法;理解定形尺寸、定位尺寸、尺寸基准含义;会分析平面图形中的已知弧、中间弧、连接弧;会识读简单平面图形,并能判断图样绘制是否规范;培养学生的标准化与规范意识。

过程评价、作品考核。

平面图形的绘制4绘图工具仪器的正确使用;平面图形的绘制,包括圆弧连接、斜度等的画法;尺寸标注(尺寸界线、尺寸线、数字);标题栏的绘制与填写。

CAD绘图基础及绘图方法。

会正确使用绘图工具仪器;掌握平面图形绘制的方法与步骤;掌握各种尺寸、数字的标注要求;能正确绘制和填写标题栏;规范绘图,养成学生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和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

会使用CAD进行平面图形绘制并输出。

过程评价、作品考核。

2 轴套类零件图的识读与绘制轴套类零件图的识读20三面投影体系、三视图的形成过程;三视图之间的度量对应关系;三视图与物体方位的对应关系。

掌握三面投影体系、三视图的形成过程;掌握三视图之间的度量对应关系;掌握三视图与物体方位的对应关系。

过程评价、作品考核平面立体的投影;曲面立体的投影。

基本体的尺寸标注。

掌握平面立体、曲面立体的投影。

序号专项能力训练项目参考学时教学内容教学要求评价组合体视图及尺寸标注;机件常用的表达方法;区分认识轴类零件图;识读并分组描述轴套类零件的形状、尺寸、技术要求等;总结轴套类零件图的读图方法;分组描述轴套类零件的描述与表达理由。

掌握组合体三视图的投影及尺寸标注;掌握全剖视图的识读与标注方法;掌握其他表达方法的识读;掌握轴套类零件图的识读方法,能正确读懂轴套类零件图。

轴套类零件图的绘制20总结轴套类零件图的绘制一般规律。

使用AutoCAD绘制基本体视图和组合体视图。

运用AutoCAD绘制轴套类零件并输出。

掌握运用AutoCAD绘制基本体与组合体的三视图并进行正确的尺寸标注,绘制轴套类零件并输出。

过程评价、作品考核3 轮盘类零件图的识读与绘制轮盘类零件图的识读10轴测图的投影;正等轴测图的绘制。

掌握正等轴测图的绘制。

过程评价、作品考核区分认识轮盘类零件图。

能正确区分认识轮盘类零件图。

识读轮盘类零件的形状、尺寸、技术要求;描述轮盘类零件的描述与表达理由。

掌握轮盘类零件的识读方法;掌握表面粗糙度的识读与标注方法;掌握尺寸公差的标注与识读方法;掌握形位公差识读与标注方法。

轮盘类零件图的绘制8轮盘类零件的绘制;总结轮盘类零件绘制的一般规律。

掌握轮盘类零件的绘制。

过程评价、作品考核AutoCAD高级编辑;运用AutoCAD绘制轴测图;运用AutoCAD绘制轮盘类零件并输出。

掌握运用AutoCAD进行轴测图绘制,轮盘类零件图绘制并输出。

简单零件测绘2零件表达方案的选择;图纸的布局与比例确定;尺寸的测量与标注。

掌握零件表达方案的选择;掌握图纸的布局与比例确定;掌握尺寸的测量与标注方法。

4 叉架类零件图叉架类零件图10区分识读叉架类零件图;识读并分组描述叉架类零件的形状、尺寸、技术要求等;掌握叉架类零件图的识读方法;正确识读叉架类零件图。

过程评价、作品序号专项能力训练项目参考学时教学内容教学要求评价的识读与绘制的识读总结叉架类零件图的读图方法。

考核叉架类零件图的绘制10手工绘制叉架类零件图,分组描述叉架类零件图的描述与表达理由;总结叉架类零件图绘制的一般规律;运用AutoCAD绘制叉架类零件图并输出。

掌握手工绘制叉架类零件图的方法,运用AutoCAD绘制叉架类零件并输出。

过程评价、作品考核5 箱体类零件图的识读与绘制箱体类零件图的识读10区分识读箱体类零件图;识读并分组描述箱体类零件的形状、尺寸、技术要求等;总结箱体类零件图的读图方法。

掌握箱体类零件图的识读方法;正确识读箱体类零件图。

过程评价、作品考核箱体类零件图的绘制10手工绘制箱体类零件图,分组描述箱体类零件图的描述与表达理由;总结箱体类零件图绘制的一般规律;运用AutoCAD绘制叉架类零件图并输出。

掌握手工绘制箱体类零件图的方法,运用AutoCAD绘制箱体类零件并输出。

过程评价、作品考核6装配图的识读与绘制装配图的识读8综合认识装配图;识读并分组描述装配图的形状、尺寸、技术要求等;总结装配图的读图方法。

掌握装配图的识读方法;正确识读装配图。

过程评价、作品考核装配图的绘制10对零件进行分析,利用所学的图样表达法绘制装配图草图;讨论补充、修正草图,并各自运用AutoCAD完成装配图的绘制;分组描述装配图的描述与表达理由。

总结装配图的绘制一般规律。

掌握手工绘制装配图的方法,运用AutoCAD绘制装配图并输出。

过程评价、作品考核五、课程资源标准1、教学团队(1)本课程专任教师应具有与任教专业对口的本科学历,并取得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和任教专业相应的职业资格证。

(2)实习指导教师应具有与任教专业对口的专科以上学历,并取得高级以上职业资格。

(3)专业教学团队中有一定比例的兼职教师,兼职教师应是本区域或本行业的现场专家。

(4)专任教师每年必须参加一次校外教育教学研究活动,且每五年必须参加一次国家级或省级培训。

2、实习实训条件按标准配置机械制图实训室,需要的实习实训设备如表2:表2:序号设备设施数量1 机械制图成套木质模型30套2 机械制图成套电子模型1套3 电脑及投影仪1套4 游标卡尺、外卡、内卡、钢直尺、角度规、螺纹规等60套5 绘图板、丁字尺、与绘图板能配套的桌椅60套3、教材及参考资料(1)《机械制图》,杨安林主编,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年(2)《机械制图》,董述欣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3)《机械制图》,杨新文武晓丽主编,中国铁道出版社,2012年(4)《机械制图与CAD》,邓小君袁世先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5)《机械制图与CAD基础》,裘文言,瞿元赏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年4、其它资源电子教案、电子课件、参考书目、相关习题集及参考答案。

六、课程考核1、考核方式为全面、综合地考核学生对《工程图样的识读与绘制》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本课程成绩考核包括平时过程考核、期末理论考核两部分。

理论考核方法:对本学期所学内容进行综合考核,考核方法为笔试,考试时间90分钟。

本课程安排三个学期教学,各学期理论考试的平均值为本课程的理论成绩。

2、考核内容表3:考核项目及分值比例表序号考核项目分值比例1 平面图形的识读与绘制10%2 轴套类零件图的识读与绘制20%3 轮盘类零件图的识读与绘制20%4 叉架类零件图的识读与绘制20%5 箱体类零件图的识读与绘制20%6 装配图的识读与绘制10%3、考核结论课程考核成绩组成:平时过程考核成绩占60%,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占40%。

其中,过程考核成绩包括:学习态度与综合素质考核占20%,训练项目的考核占70%,平时提问成绩占10%。

七、课程实施建议1、教学模式将《工程图样的识读与绘制》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六大块。

在教学过程中,因内容不同,设计多种行动导向教学模式。

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与基于工作过程教学相结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