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十大环境灾难之七 温室效应

合集下载

地球的十大环境问题

地球的十大环境问题

地球的十大环境问题
地球十大环境问题。

1、酸雨污染。

人类过多使用石化燃料,导致大片的森林死亡。

2.温室效应(即全球变暖)。

人类向大气排放的二氧化碳导致南北两极的冰盖融化,使海平面上升。

3.臭氧层被破坏。

地球上空的臭氧层能吸收99%的紫外线,保护人类免受伤害。

但1985年英国南极考察队发现南极上空的臭氧层有一个空洞。

4.土地沙漠化。

地球上的沙漠正以每年600万公顷,也就是每分钟10公顷的速度侵蚀土地。

5.森林面积减少。

现在全世界每年有1200万公顷的森林消失
6、物种灭绝。

目前地球正在经理着第六次大规模的物种灭绝。

7.水资源危机。

全球水资源只有1%可供人类使用。

我国有600多座城市,其中有300加多座都是缺水的
8.水上流失。

很多荒山秃岭一经雨水就引发山洪爆发.
9.垃圾成灾。

现在我国有三分之二的城市都陷入了垃圾重围。

10.城市大气污染。

我国城市大气污染非常严重。

我国现有600多座城市,其中大气质量符合国家一级标准的不到百分之一。

关于环保的资料,绿色环保资料大全 绿色环保内容资料大全

关于环保的资料,绿色环保资料大全 绿色环保内容资料大全

关于环保的资料,绿色环保资料大全绿色环保内容资料大全全球十大环境问题一、土壤遭到破坏。

二、气候变化和能源浪费,温室效应严重威胁着全人类。

三、生物的多样性减少。

四、森林面积的减少。

五、淡水资源受到威胁。

六、化学污染。

七、混乱的城市化。

八、海洋的过度开发和沿海地带被污染。

九、空气污染。

十、极地臭氧层空洞。

环保行为规范1节水为荣——随时关上水龙头,别让水白流节约用水2监护水源——保护水源就是保护自己的生命3一水多用——不浪费资源,让水重复使用4阻止滴漏——检查维修水龙头5慎用清洁剂——尽量用肥皂,减少水污染6关心大气质量——别忘了你时刻都在呼吸7随手关灯——省一度电,少一份污染8少用电器——为减缓地球温暖化出一把力9减用空调——降低能源消耗10支持绿色照明——人人都用节能灯11利用可再生资源—别等到能源耗竭的那一天12做“公交族”——以乘坐公共交通车为荣13当“自行车英雄”——保护大气,始于足下 14减少尾气排放——开车人的责任15用无铅汽油——开车人的选择16使用再生纸——减少森林砍伐17替代贺年卡——减轻地球负担18节粮新时尚——让节俭变成荣耀19控制噪声污染——让我们互相监督保护土地 20维护安宁环境——让我们从自己做起21认“环境标志”——选购绿色食品22用无氟制品——保护臭氧层23选无磷洗衣粉——保护江河湖泊24买环保电池——防止汞镉污染25选绿色包装——减少垃圾灾难26认绿色食品标志——保障自身健康27买无公害食品——维护生态环境28少用一次性制品——节约地球资源29自备购物袋——少用塑料袋30自备餐盒——减少白色污染31少用一次性筷子——别让森林变木屑32旧物巧利用——让有限的资源延长寿命33交流捐赠多余物品——闲置浪费,捐赠光荣 34回收废塑料——开发“第二油田”35回收废电池——防止悲剧重演36回收废纸——再造林木资源37回收生物垃圾——再生绿色肥料领养树——做绿林卫士38推动垃圾分类回收——举手之劳战胜垃圾公害39拒食野生动物——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40拒用野生动植物制品——别让濒危生命死在你手里41不猎捕和饲养野生动物——保护有脆弱的生物链42制止偷猎和买卖野生动物的行为——行使你神圣的权利43做动物的朋友——善待生命,与万物共存44不买珍稀木材用具——别摧毁热带雨林45植树护林——与荒漠作斗争46领养树——做绿林卫士47回收各种废弃物——所有的垃圾都能变成资源1、从喝纯水想起时下,饮用水正成为一种潮流。

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英文:Greenhouse effect),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

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因其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热性强的温室气体逐年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已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严重问题,引起了全世界各国的关注。

Yuanyin 近几十年来,由于人类活动而释放的二氧化碳、甲烷、氟氯化碳、一氧化二氮、臭氧等温室气体不断增加,导致大气层的构成发生了尺人的变化。

许多科学家断言,如果这种情况继续下去温室气体的积累很可能引发全球气候的变暖。

实际上,由于人为的影响,局部区域的变暖已经出现。

根据统计和测算,全球由于燃烧排入大气中的碳已连续6年缓慢增加,1994年达到59.25亿吨。

同时,由于砍伐森林使大气中增加的碳也在1.1-3.6亿吨之间。

众长时间尽度看,全球温度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量有着密切而明显的相关性。

尽管没有证据表明二氧化碳水平变化直接引起温度的变化,但自18世纪中叶以来,二氧化碳的水以及其它温室气体已经达到过去16万年中前所未有的浓度。

尽管氟氯化碳、甲烷和氮氧化物等在大气中也有积累。

但是二氧化碳对全球温度的影响,比这些气体加起来的总和,至少高出60%。

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是造成地球温室效应的一个主要原因。

全球碳排放量随着经济的增长而不断变化。

1860年全球丈夫驻为0.93亿吨,1900年急剧上升到5.25亿吨,1950年达到16.2亿吨。

但是,仍然不及瑞在排放量的1/3。

从70年代起,排放量增长的速度开始变慢,1950-1973年平均增长4.6%,而1973-1988年间平均增长仅为1.6%。

近年来碳排放量经较平稳,究其原因,一是西方工业化国家的经济衰退,二是前苏联集团经济的萎缩。

但是,在今后一个时期仍保持稳定增长。

全球十大环境问题

全球十大环境问题

全球十大环境问题一、酸雨污染酸雨是本世纪50年代以后才出现的环境问题。

50年代以后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和人口的激增,人类使用化石燃料越来越多。

现在全世界有三大酸雨区:欧洲、北美和中国长江以南地区。

在工业生产、交通、人类生活中都需要使用大量的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这些燃料中都含有一定量的硫,如煤一般含硫0.5%~5%,汽油一般含硫0.25%。

这些硫在燃烧过程中90%都被氧化成二氧化硫而排放到大气中。

据估计,现全世界每年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硫约1.5亿吨。

其中燃煤排放约占70%以上,燃油排放约占20%,还有少部分是由有色金属冶炼和硫酸制造排放的。

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硫在空气中可以缓慢地转化成三氧化硫。

三氧化硫与大气中的水汽接触,就生成硫酸。

硫酸随雨雪降落,就形成酸雨。

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的雨、雪。

一般正常大气降水含有碳酸,呈弱酸性,pH值小于7而大于5.6。

但由于二氧化硫的大量排放,使雨雪中含有较多的硫酸,使降水的pH 值小于5.6,就形成了酸雨。

酸雨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很大,可以毁坏森林,使湖泊酸化。

如“千湖之国”的瑞典,已酸化的湖泊达到13000多个;另外加拿大也有10000多个湖泊由于酸雨的危害成为死湖,生物绝迹。

酸雨还会腐蚀建筑物、雕塑。

例如北京的故宫、英国的圣保罗大教堂、雅典的卫城、印度的泰姬陵,都在酸雨的侵蚀下受到危害。

酸雨的危害也是跨国界的,常常引起国与国之间的酸雨纠纷。

酸雨污染已成为我国非常严重的一个环境问题。

目前我国长江以南的四川、贵州、广东、广西、江西、江苏、浙江已经成为世界三大酸雨区之一,酸雨区已占我国国土面积的40%。

贵州是酸雨污染的重灾区,全区1/3的土地受到酸雨的危害,省城贵阳出现酸雨的频率几乎为100%。

其他主要大城市的酸雨频率也在90%以上。

降水的pH值常为3点多,有时甚至为2点多。

我国著名的雾都重庆,雾也变成了酸雾,对建筑物和金属设施的危害极大。

四川和贵州的公共汽车站牌,几乎全都是锈迹斑斑,都是酸雨造成的。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环境调查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环境调查

我们身边的环境污染
环保标语

地球是我家,保护环境靠大家。 你对花儿好,花儿对你笑。 保护环境,健康你我他。 我是整洁的墙壁,请别为我化妆。
地下水污染
与地表水一样,地下水也受到了污染的威胁,主要来自 于地表或土壤水的下渗,农用氮肥以及垃圾中的油、酚污染 着地下水,氮肥中的硝酸盐一旦进入地下,便转变为亚硝酸 盐,它在人体中能够转变成致癌物质。地面植被的破坏和湿 地的排水减少了地表水的渗透,从而降低了潜水面。由于城 市和工业的过度需要,淡水不断被抽出作为生活和工业用水, 然后作为地表污水重新排放,因而还会导致潜水面的进一步 下降。另一方面,大量频繁的灌溉可以增强渗透作用,使潜 水面一直升到地表。而在干旱地区,被水渗透的土地由于异 常的蒸发作用,引起地下水中盐类的沉淀,迟早会变成不能 耕作的盐碱地。
大气污染的危害
大气污染对气候的影响很大,大气污染排放的污染物 对局部地区和全球气候都会产生一定影响,尤其对 全球气候的影响,从长远的观点看,这种影响将是 很严重的。 一: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 二:臭氧层破坏 。 三:危害人体健康。 大气中的有害物质主要通过下述三个途径侵入人体 造成危害: (1)通过人的直接呼吸而进入人体; (2)附 着在食物上或溶于水中,使之随饮食而侵入人体; (3)通过接触或刺激皮肤而进入到人体。其中通过呼 吸而侵入人体是主要的途径,危害也最大。
水土流失
人类对土地的利用程度反映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但同 时也造成对土地资源的直接破坏,这主要表现为不合 理垦植引起的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土地次生盐碱 化及土壤污染等,而其中水 土流失尤为严重,乃当今 世界面临的又一个严重危机。据估计,世界耕地的表 土流失量约为230亿吨/年。 因此我们要多种树来避免 水土流失。

温室效应的原因危害及应对策略

温室效应的原因危害及应对策略

• 7温室效应加剧对农业的影响及其对策 邢勇 • 8全球气候变暖与温室气体排放 李建基 • 9温室效应与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的关系 程东来
(5)森林资源锐减因素:在世界范围内,由于受自然或人 为的因素而造成森林面积正在大幅度地锐减。
酸 雨 对 森 林 的 破 坏
(6)酸雨危害因素:酸雨给生态环境所带来的影响已越 来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酸雨能毁坏森林,酸化湖泊,危 及生物等。目前,世界上酸雨多集中在欧洲和北美洲,多 数酸雨发生在发达国家,一些发展中国家,酸雨也在迅速 发生、发展。
全球有40个左右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和领土。它们面临 着许多不利处境,包括资源种类缺少、经济上被孤立、 土地和海洋环境退化以及因气候变化而可能引起的海 平面升高的问题。应地球问题首脑会议的要求,联合 国于1994年在巴巴多斯召开了“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可 持续发展全球会议”。会议强调了小岛屿发展中国家 面临的经济和生态脆弱性问题,并通过了一个议程 (即《关于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巴巴多斯 议程》)。该议程阐明了各国政府及国际社会需要采 取的各种政策、行动和措施,以支持这些小岛屿发展 中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7)物种加速绝灭因素:地球上的生物是人类的一项宝贵资 源,而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是目 前地球上的生物物种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失。
(8)水污染因素:据全球环境监测系统水质监测项目表 明,全球大约有10%的监测河水受到污染,本世纪以来, 人类的用水量正在急剧地增加,同时水污染规模也正在不 断地扩大,这就形成了新鲜淡水的供与需的一对矛盾。由 此可见,水污染的处理将是非常地迫切和重要。
(9)有毒废料污染因素:不断增长的有毒化学品不仅对 人类的生存构成严重的威胁,而且对地球表面的生态环境 也将带来危害。

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英文:Greenhouse effect),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

是由环境污染引起的温室效应是指地球表面变热的现象。

温室效应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因其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

二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热性强的温室气体逐年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

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

因此,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体。

)已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严重问题,引起了全世界各国的关注。

全球变暖所带来的,不仅仅只是我们常说的那几条,还有许许多多的影响,是同人类生活有直接密切关系的。

为什么我们没有将这些讲给别人听?·气温升高,会给人类生理机能造成影响,人类生病的几率将越来越大,各种生理疾病将快速蔓延,甚至会滋生出新疾病。

眼科疾病、心脏类疾病、呼吸道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类疾病、病毒类疾病、细菌类疾病……人们社会在医疗上所支付的金钱将越来越多,死于非命的人将越来越多。

癌症,将越来越普及;促死,将会越来越普遍。

再多的钱,再好的医生,也未必能救得了你的命;·气温升高所带来的热能,会提供给空气和海洋巨大的动能,从而形成大型,甚至超大型台风、飓风、海啸等灾难。

我们每年所遭受和面临的灾难越来越多,损失的生命和金钱数目越来越大,越来越让人难以接受。

再多的钱,也未必能救得了你的命;·台风海啸等灾难不单会直接破坏建筑物和威胁人类生命安全,而且会带来许多次生灾难,尤其是台风、飓风等灾难所带来的大量降雨,会导致泥石流、山体滑坡等,严重威胁了交通安全和居民生活安全;·气温升高不单会从海洋直接吸取水分,还会从陆地吸取水分,使得内陆地区大面积干旱,从而粮食减产,饲料也一定会减产。

温室效应及其影响

温室效应及其影响

温室效应及其影响温室效应是指大气层中某些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等)吸收地球表面辐射的一部分,使得地球的表面温度得以提高的自然现象。

这种效应类似于温室中的现象,温室中的玻璃能够阻挡部分出射的热辐射,使得温室内的温度相对较高。

然而,过量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了地球温度的升高,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

首先,温室效应导致了全球气温上升。

随着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增加,它们能够吸收更多的太阳辐射和地球表面辐射,阻碍其逃逸到外层空间,导致地球温度的升高。

据科学家的观测和研究,过去一个世纪以来,地球的平均气温增加了约1摄氏度。

这一升温趋势对于地球的气候、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次,温室效应引发了全球气候变化。

全球气候变化是由温室效应所引起的气温升高导致的,并且这种变化的影响是全面的、全球性的。

气候变化导致了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例如暴雨、干旱、飓风和洪水等。

此外,温室效应还导致了冰川的融化和海平面的上升,进一步加剧了自然灾害的风险。

温室效应还对地球的生态系统产生了巨大影响。

气候变化导致了栖息地的破坏和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许多动植物种类无法适应气候变化,导致它们的数量减少甚至灭绝。

生物多样性的减少不仅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造成了威胁,还会对食物链和生态平衡产生深远的影响。

此外,温室效应还导致海洋酸化,对海洋生物和珊瑚礁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温室效应对人类社会也带来了多重影响。

首先,气候变化引发了食品安全问题。

干旱和洪水等气候极端事件对农作物生长和收成产生了负面影响,导致粮食供应的不稳定和食物价格的上涨。

其次,气温升高还会导致健康问题的加剧,包括热波、传染病的传播和空气污染的增加。

最后,温室效应也加剧了资源的压力。

气候变化使得水资源短缺更加普遍,土地退化加剧,能源需求增加,对地球上的有限资源造成了更大的压力。

为了减轻温室效应及其影响,国际社会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是关键。

国际社会通过国际气候变化协定等多边协议制定了减排目标,并鼓励各国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加强能源效率,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和利用。

世界地球日全球十大环境问题

世界地球日全球十大环境问题

世界地球日全球十大环境问题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保护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

每年的4月22日,我们都会庆祝世界地球日,这一天是为了提醒人们关注和保护地球。

然而,地球面临着许多严重的环境问题,这些问题已经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负面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介绍全球十大环境问题,希望引起大家的关注和思考。

一、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目前全球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

由于大量的温室气体排放,地球的气温不断上升,导致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如洪涝、干旱和风暴。

人类应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保护地球的气候系统。

二、水资源短缺随着全球人口的增加和水资源的过度开发,水资源短缺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严峻问题。

许多地区出现旱灾和干旱,给人们的生活和农业生产带来了困扰。

我们应该节约用水,推动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并保护水源地的生态环境。

三、土地退化土地退化是由于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和过度开发而导致的。

过度的农业生产、城市化和工业化等活动造成了土地的贫瘠、侵蚀和沙化。

我们应该采取措施保护土地资源,推动可持续的土地利用,防止进一步的土地退化。

四、空气污染工业排放物、交通尾气和燃烧等活动导致了空气污染问题。

空气污染不仅影响人们的健康,还加剧了全球气候变化。

通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提倡低碳出行和采用清洁能源,我们可以改善空气质量,保护环境。

五、海洋污染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大量的污染物进入海洋,导致海洋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海洋生态系统受到破坏,海洋生物遭到威胁。

我们应该减少塑料污染、治理海洋油污、加强海洋生态保护,保护海洋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六、物种灭绝由于人类的活动,许多动植物正面临着物种灭绝的威胁。

破坏栖息地、非法捕猎和气候变化等因素造成了物种灭绝的加剧。

我们应该保护野生动植物,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保持生物多样性的平衡。

七、资源过度消耗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已经超过了地球的承载能力。

矿产资源的开采、森林的砍伐和水资源的过度使用等行为导致了资源的枯竭和环境的恶化。

温室效应 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温室效应 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及危害由地球温室效应引起的地球气温升高、气候变暖,已成为举世关注的全球性环境问题。

气候变暖的危机感正笼罩着全世界。

不少国家的首脑一致认为,全球气候变暖是当今世界必须解决的重大环境问题。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1989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定为"警惕,全球变暖"。

地球温室效应是由于人类在长期生产和生活中,不断向大气层大量排放各种各样有害气体而造成的。

在这些有害气体中,最主要的是二氧化碳。

此外,还有氟、氯化碳、臭氧、甲烷、氢氧化物、氯化物等40多种微量气体。

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不能吸收太阳短波辐射,而让太阳辐射热顺利通过大气层到达地面;而且它们能够吸收大部分地面长波辐射,而使地面辐射热无法散发到外层空间去,只好在象温室一样的、被有害气体污染的大气层里不断贮存和积累起来,从而导致地面和低层大气温度逐渐升高。

这就是所谓的地球温室效应。

引起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称为温室效应气体。

尽管温室效应气体以二氧化碳为主,但是其他微量有害气体的综合作用引起的温室效应的强度却比二氧化碳要大得多。

前者约为后者的2~3倍。

例如,一个氟氯化碳分子吸收的热量,相当于10万个二氧化碳分子吸收的热量。

地球温室效应的必然结果是地球气温升高、气候变暖。

据预测,到2030年地球年平均气温将比现在升高1.5~4.5℃。

另据预测,到21世纪中期地球年平均温度将升高1.5~6.5℃。

美国专家指出,在过去100年里,地球年平均温度仅升高了0.3~0.7℃,但是在这100年里累计的地球年平均气温升高幅度,绝大部分是在近25年里发生的。

据报道,地球上最暖的5个年份是:1980、1981、1983、1987和1988年。

显然,地球年平均气温升高速度已呈现出加快的趋势。

地球气温正在悄悄升高,灾祸正在向人类逼近,而千千万万的人们却很少觉察。

需要指出的是,地球年平均气温升高几度事关重大。

据考证,近1万年来地球年平均气温变化未超过2℃。

生态灾难有哪些10个

生态灾难有哪些10个

生态灾难有哪10个生态灾难的类型分为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土地退化和沙漠化、废物质污染及转移、森林面积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水资源枯竭、核污染、噪音污染、垃圾污染。

1、臭氧层破坏臭氧层是高空大气中臭氧浓度较高的气层,它能阻碍过多的太阳紫外线照射到地球表面,有效地保护地面一切生物的正常生长。

2、温室效应温室效应是指二氧化碳、一氧化二氮、甲烷、氟利昂高温室气体大量排向大气层,使全球气温升高的现象。

3、土地退化和沙漠化土地退化和沙漠化是指由于人们过渡的放牧、耕作、滥垦滥伐等人为因素和一系列自然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土地质量下降并逐步沙漠化的过程。

4、废物质污染及转移废物质污染及转移是指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向自然界或向他国排放的废气、废液、固体废物等,严重污染空气,河流、湖泊、海洋和陆地环境以及危害人类健康的问题。

5、森林面积减少森林被誉为“地球之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对环境具有重大的调节功能。

因发达国家广泛进口和发展中国家开荒、采伐、放牧,使得森林面积大幅度减少。

6、生物多样性减少生物多种性减少是指包括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所有生物物种,由于生态环境的丧失,对资源的过份开发,环境污染和引进外来物种等原因,使这些物种不断消失的现象。

7、水资源枯竭水是生命的源泉,水,似乎无所不在。

然而饮用水短缺却威胁着人类的生存。

8、核污染核污染是指由于各种原因产生核泄漏甚至核爆炸而引起的反射性污染。

9、噪音污染工业机器、建筑机械、汽车飞机等交通运输工具产生的高强度噪音,给人类生存环境造成极大破坏,严重影响了人类身体的健康。

10、垃圾污染垃圾即固体废物,包括城市垃圾(居民生活垃圾、商业垃圾、市政垃圾)、工业垃圾(工厂废物、矿物和石化燃料废物)、农业垃圾三大类。

每年垃圾的排放量超过100亿吨,其中城市垃圾7亿多吨,平均每个城市居民年排放300公斤,其余为工、农业垃圾,主要为矿场废渣和尾矿、电厂灰渣、农产品秸壳。

温室效应—简介new

温室效应—简介new

气体对包括太阳的各种热辐射的特性
单原子气体和空气、氢气、氧气、氮气 等分子结构对称的双原子气体实际上并 无发射和吸收辐射能的能力。它们可以 看作是热辐射的透明体。 二氧化碳、水蒸汽、二氧化硫、甲烷、 氟利昂(制冷剂)等三原子和多原子气 体则有相当的辐射和吸收能力。
气体对包括太阳的各种热辐射的特性
国际活动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会议(图1) 朱总理宣布中国核准“京都议定书” (图2)
图1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会议
图2 朱总理宣布中国核准“京都议定 书”
为减缓全球气候变化的国际活动
1972年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联合国人类 环境会议 1976年召开了“全球水大会” 1977年召开了“全球沙漠化大会” 1979年召开了第一届“世界气候大会”
(图1 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
碳循环
自然界每年的碳循环数量是相当可观的, 约占大气总碳量的1/4,其中的一半是与 陆地生物群落交换,另一半则通过物理 和化学过程穿过海洋表面。
碳循环
陆地和海洋含碳量远大于大气中的含碳 量,它们很小的变化就会对大气中CO2浓 度产生很大影响。 例如,存储于海洋中的碳只要释放2%, 就将使大气中的CO2含量增加1倍。
减少CO2排放的主要措施
提高能源利用率 发展可再生能源 CO2的资源化 烟气中CO2的回收和储存 陆地植被固碳 利用海洋控制CO2
提高能源利用率
提高一次能源的转换效率, 即可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从而降低CO2的排放。 (图3 不同发电装置的 CO2排放比较)
图3 不同发电装置的CO2排放比较
生态系统
消费体通常指各种动物; 分解者是一些细菌、真菌等,分解有机 物质(主要是死亡的动植物),使之还原 成无机物质,返回到自然环境中。

温室效应的产生与危害

温室效应的产生与危害

题目:温室效应的产生与危害院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老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月曰摘要在哥本哈根召开的世界气候大会再一次将全世界的目光聚焦到人类生存的气候上来,这次大会的主题是“为了明天”的确随着温室气体排放地球的温度正在逐年升高。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热性强的温室气体逐年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已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严重问题,引起了全世界各国广泛的关注。

本文主要论述了温室效应对环境及气候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温室效应的措施。

关键词:温室效应危害引言1、温室效应的简介、概论及特点12、温室效应的形成,,,,,,,,,,,,,, 43、温室效应对环境的影响,,,,,,,,,,, 43.1、对环境的影响,,,,,,,,,,,, 43.2、对人类生活得影响64、控制温室效应的对策65 展望86、总结8X-/、)【、八 k 口,,,,,,,,,,,,,,,,,,,参考文献自1975年以来,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已经上升了0.9华氏度,由温室效应导致的全球变暖已成了引起世人关注的焦点问题。

学术界一直被公认的学说认为由于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产生的二氧化碳是导致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

温室效应会导致许多的可怕的后果,包括南北极冰川融化全球海平面上升等一系列严重的后果。

全球海平面的上升将直接淹没人口密集、工农业发达的大陆沿海低地地区,因此后果十分严重。

1995年11月在柏林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二次会议上,44个小岛国组成了小岛国联盟,为他们的生存权而呼吁。

温室效应对环境有哪些危害

温室效应对环境有哪些危害

温室效应对环境有哪些危害
温室效应对环境造成的危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效应导致地球表面温度升高,引发全球气候变暖。

全球气候变暖引起积温变化,导致气候带北移,引发生态问题。

海平面上升:海洋吸收热量并扩张,导致海平面上升。

这对沿海城市和岛国构成威胁,可能导致海岸线后退、盐水入侵淡水资源、风暴潮加剧等问题。

极端天气事件增加:温室效应导致极端天气事件增加,如暴雨、洪涝、干旱、风暴等自然灾害。

这些极端天气事件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都可能造成严重的影响。

生物多样性减少:气候变化导致生物栖息地减少,对全球生态系统造成影响,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这对人类和其他生物都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空气质量下降:温室效应导致空气中的污染物积聚,空气质量下降,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都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应对温室效应,我们需要采取积极措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如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发展可再生能源、植树造林等。

同时,加强环境教育和意识培养,提高公众对气候变化的认识和重视也是非常重要的。

温室效应的危害及后果

温室效应的危害及后果

温室效应的危害及后果:
1、全球变暖
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会减少红外线辐射放射到太空外,地球的气候因此需要转变来使吸取和释放辐射的份量达至新的平衡。

这转变可包括‘全球性’的地球表面及大气低层变暖,因为这样可以将过剩的辐射排放出外。

虽然如此,地球表面温度的少许上升可能会引发其他的变动。

2、地球上的病虫害增加
温室效应可使史前致命病毒威胁人类,美国科学家发出警告,由于全球气温上升令北极冰层溶化,被冰封十几万年的史前致命病毒可能会重见天日,导致全球陷入疫症恐慌,人类生命受到严重威胁。

3、海平面上升
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的威胁最为严重,很多岛国的国土仅在海平面上几米,有的甚至在海平面以下,靠海堤围护国土,海平面上升将使这些国家面临淹没的危险。

4、气候反常
气候反常,极端天气多是因为全球性温室效应,即二氧化碳这种温室气体浓度增加,使热量不能发散到外太空,使地球变成一个保温瓶,而且还是不断加温的保温瓶。

全球温度升高,使得南北极冰川大量融化,海平面上升,导致海啸,台风,夏天非常热,冬天非常冷的气候反常,极端天气多。

温室效应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温室效应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温室效应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温室效应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温室效应是人类活动引发的全球性环境危机。

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氮等,都是温室效应的主要罪魁祸首,这
些温室气体容易被太阳光辐射所吸收,导致大气温度急剧上升,造成“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对地球造成了拔毋庸可言的危害,首先是温室效应使全
球气候变暖,气温急剧升高,出现全球变暖的现象,经年累月,变暖
趋势进一步加剧;其次温室效应也会导致极端气候物种失衡,使一些
特定大气学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加剧全球气候变化现象,甚至可能会
导致司空见惯的自然灾害的发生;再次,温室效应也会引起海洋暖化
等现象,大量积累的温室气体使温度升高,深海温度上升,海洋生态
发生重大变化,使得海洋生物失去了适宜生长的环境。

要遏制温室效应,必须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以减少温室气体
的排放,首先要求全球各国加大行动步伐,完善和实施科学的温室气
体排放控制法规;其次大力开发可替代性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再次,大量植树造林,控制气候变化;最后,加强科学研究,及时发
现突发环境问题,开发和改进温室气体排放技术。

以上就是我对温室效应危害及防治措施的阐述,恳请各位朋友注
意节能减排,保护我们脆弱的环境,为人类未来和平与发展出一份力!。

世界地球日:世界十大环境问题

世界地球日:世界十大环境问题

世界地球日:世界十大环境问题2018-02-09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将会对全球产生各种不同的影响,较高的温度可使极地冰川融化,海平面每2017年将升高6厘米,因而将使一些海岸地区被淹没。

世界地球日:世界十大环境问题4.1(一)全球气候变暖由于人口的世界地球日增加和人类生产活动的规模越来越大,向大气释放的二氧化碳(co2)、甲烷(ch4)、一氧化二氮(n2o)、氯氟碳化合物(cfc)、四氯化碳(ccl4)、一氧化碳(co)等温室气体不断增加,导致大气的组成发生变化。

大气质量受到影响,气候有逐渐变暖的趋势。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将会对全球产生各种不同的影响,较高的温度可使极地冰川融化,海平面每2017年将升高6厘米,因而将使一些海岸地区被淹没。

全球变暖也可能影响到降雨和大气环流的变化,使气候反常,易造成旱涝灾害,这些都可能导致生态系统发生变化和破坏,全球气候变化将对人类生活产生一系列重大影响。

4.2(二)臭氧层的耗损与破坏在离地球表面10~50千米的大气平流层中集中了地球上90%的臭氧气体,在离地面25千米处臭氧浓度最大,形成了厚度约为3毫米的臭氧集中层,称为臭氧层。

它能吸收太阳的紫外线,以保护地球上的生命免遭过量紫外线的伤害,并将能量贮存在上层大气,起到调节气候的作用。

但臭氧层是一个很脆弱的大气层,如果进入一些破坏臭氧的气体,它们就会和臭氧发生化学作用,臭氧层就会遭到破坏。

臭氧层被破坏,将使地面受到紫外线辐射的强度增加,给地球上的生命带来很大的危害。

研究表明,紫外线辐射能破坏生物蛋白质和基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造成细胞死亡;使人类皮肤癌发病率增高;伤害眼睛,导致白内障而使眼睛失明;抑制植物如大豆、瓜类、蔬菜等的生长,并穿透10米深的水层,杀死浮游生物和微生物,从而危及水中生物的食物链和自由氧的来源,影响生态平衡和水体的自净能力。

4.3(三)生物多样性减少《生物多样世界地球日性公约》指出,生物多样性是指所有来源的形形色色的生物体,这些来源包括陆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综合体;它包括物种内部、物种之间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球十大环境灾难之七 温室效应
20世纪50年代同世纪之交比较,发生在我国南方的自然现象变化最大的是什么?上了年纪的人很可能都要如是回答:每年下雪结冰的时间已由原来的数十天减少到如今的一两天甚至不见冰雪踪影。

这是为什么?这是“温室效应”在作祟……
(一)
“温室效应”本是地球能够保持一定温度的自然现象,否则,地球就是冰的世界,它的平均气温将低于零下18摄氏度,而绝非是目前的15摄氏度,人类也不可能生存至今。

随着人类的过度活动,搅乱了自然界的秩序和规律,致使二氧化碳、甲烷、氟氯碳化物(CFC)和氧化亚氮这四大温室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越来越大,它们阻止地表热量向外层空间发散的能力越来越强,地表温度随之越来越高,直至威胁到人类的繁衍和存在。

现在,温室效应连同臭氧层破坏、物种灭绝被列为地球三大环境问题。

(一)二氧化碳。

人畜的呼吸和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千万年来保持着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稳定。

近一个世纪来,由于人口的激增和森林的锐减,加上愈来愈烈的有、无机物的大量燃烧,人类每年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已由19世纪60年代的0.9亿吨增加到目前的约250亿吨,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也由300PPm增加到420PPm(百万分率)。

发达国家人均排放二氧化碳15吨,发展中国家只有1/5,全球人均3.8吨。

其中美国年排放CO2等温室气体60亿吨,中国年排放约36亿吨,居世界第二。

过多的二氧化碳会阻隔地面的热量向外层空间发散,致使地球表面温度升高,成为地球温室效应加剧的“罪魁祸首”。

(二)氟氯碳化物(CFC)。

CFC最初发明时被视为20世纪的魔术化学品,是沸点很低的“冷媒”,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但是,它的破坏力与其冷却力一样强。

它不仅破坏臭氧层,而且由于它的吸热力助长了温室效应。

(三)甲烷。

甲烷主要来源于牛和稻田,阻止地表散热能力很强。

一只大牛打嗝和放屁一天内能排出甲烷200升,全世界有牛13亿头,每年会排放1亿吨甲烷,占地球甲烷总量的20%,另牲畜粪便还会释放出3500万吨甲烷。

而且,甲烷阻止散热能力是二氧化碳的25倍。

(四)氧化亚氮。

汽车尾气、矿物燃烧、农田施氮都会产生大量的氧化亚氮。

氮氧化物不仅会阻止地表散热,而且是另一个臭氧杀手。

它分解得极为缓慢,会在大气中停留150年,它被带到平流层,破坏掉臭氧。

大量化肥的使用和煤炭、石油与煤气的燃烧释放出大量的氮氧化物。

据测算,自19世纪初、中叶工业革命(即资本主义工业化)以来,大气内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加了40%,甲烷增加100%,氧化亚氮增加了20%,CFC气体从无到有,致使地球的热辐射留在地表上的比例也越来越高,地球平均气温升高了1.0—1.5摄氏度,其中南极洲60年内升高了5.5摄氏度。

预计未来的100年间,全球平均气温还将上升2—5摄氏度。

地球升温,后患无穷!地球总热量平衡破坏后,冰山逐渐融化,海平面将会上升,沿海城市(如上海、东京、纽约、悉尼)和诸如马尔代夫一类的低洼岛国以及大片的海滨地带和三角洲将被淹没。

联合国气象组织报告,到2050年,全球海岸一带的海平面将平均上升30—50厘米,到2100年将上升100厘米,会将数以千万计的地球子民赶出家园。

同时,热带和温带地区将向北移动,会导致大规模的干旱、洪涝和热带风暴,地球子民将长期受困于疟疾、登革热、血吸虫病、霍乱等“热病”的折磨。

在此,说说与之有关的“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亦
称“圣婴”和“仙女”现象。

近半个世纪来,每隔几年的圣诞节前后,东太平洋水温会升高2—4度,被认为与“圣婴”诞生有关。

由于赤道海域水温变化是全球气候变化的动力源,因而海水升温会导致暖流向外扩张,藻类枯死,鱼类减产,海平面升高。

而“拉尼娜”则相反,会导致东太平洋水温、水位下降。

“圣婴”、“仙女”现象会酿成全球气候大乱,我国西部地区多干旱,长江流域多洪涝与之有关。

1998年长江全流域闹洪3个月,损失2000多亿元,就是“圣婴”和“仙女”联袂演出的悲剧。

下面,试举几项温室效应造成的危害事例:
喜玛拉雅冰川是全球著名冰川之一,它那有规律的冬结夏融,一直滋养着南北双方的河流。

可是因气温升高,1980年至2000年20年间,冰川前锋后退10公里,平均每年后退1里。

照此推理,至2035年,喜玛拉雅冰川将不复存在,长江黄河就将丧失一个永久的泽源地!
太平洋岛国图瓦卢,地表海拔几近为“零”,是全球第一个因气温升
高、海水膨胀、海平面上升而被淹没的国家,全国1.1万人口已于2002年开始,将分期分批全部迁入新西兰定居。

20世纪80年代初,北极冰盖的面积约为800万平方公里,而至2006年底,其冰盖面积已缩小到550万平方公里。

南极最冷,夏天都是零下30℃,但升温最大,冰山融化最快。

1986年,受温室效应影响,从南极冰峰崩解一块巨冰,宽2000平方公里,将周边海水挤升了3米。

有人计算过,整个南极的冰山只要融掉1/10,也能使海平面上升5米,诸如我国上海日本东京一类的滨海城市将身葬鱼腹。

(二)
国际社会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给人类带来的巨大挑战,从20世纪80年代末就开始了国际政治议程。

1992年联合国环发大会上,150多个国家签署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目前已有184个国家签字入盟。

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召开了第3次缔约国大会,通过了“公约”的第一个附加协议,即《京都议定书》,其主要目标是将2008—2010年工业化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在1990年的基础上平均减少5.2%。

《京都议定书》确定的主要减排指标为:欧盟消减8%、美国消减7%、日本消减6%、加拿大消减6%、东欧各国消减5—8%,新西兰、俄罗斯、乌克兰保持1990年水平,允许爱尔兰、澳大利亚和挪威的排放量分别增加10%、8%、1%。

德国的近期减排目标是,通过2005—2007年排放权的管理,使其全国年排放总量相对于2000年减少0.4%。

《京都议定书》规定要减排6种温室气体,分别是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氢氟碳化物(HFC S)、全氟化碳(PFC S)、六氟化硫(SF6)。

《京都议定书》的出台,标志着国际社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又迈出了一大步。

我国以发展中国家的条件签字入约,为实现议定书设定的减排目标加大了监督和促进力度。

尽管我国没有减排任务,但仍然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法规要求,竭力控制大气污染气体排放,提出了节约矿物能源、减少有机物燃烧、控制二氧化碳的行动纲领,倡导发展水电能、太阳能、地热能、氢能、核能和风能,广大农村大力开发沼气,也是应对“温室效应”的抗击行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