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法德关系和解的几点原因(精)
法德和解的原因及其对改善中日关系的启示

中 图分 类 号 : D8 2 2 .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号 : 1 6 7 3 — 1 9 9 9 ( 2 0 1 5 ) 0 1 - 0 0 1 0 - 0 3
作者 简 介 : 张 晓锋 ( 1 9 8 1 一) , 女, 博士 , 河 南工 业 大学 ( 河 南郑 州 4 5 0 0 0 1 ) 思 想政 治教 育 学 院讲 师 , 研 究方 向 为 欧洲 一体 化 。
大国关系之法德关系

大国关系之法德关系一、对法德关系的认识:德法两国是欧洲举足轻重的邻邦国家,两国出自同一祖先,都由查理曼帝国分裂而来。
法德两国关系长期处于一种敌对状态,因双方都想称霸欧洲,故矛盾重重,历史上多次发生战争。
其中普法战争对双方关系有重大影响,埋下互相仇恨的祸根。
法国与德国的关系经历了一个“肢解-和解-合作”的曲折过程。
二战结束后,两国开始走向联合。
法德两国从政治、经济、货币、军事、社会、文化各个方面开展了密切的合作和交流。
这在两国关系史上是空前的,在国际关系史上也是前所未有的。
二、命题预测考查近代以来法德之间关系的变化,从中认识国际关系发展的基本特征:以国家利益为外交的出发点;战争与对抗必然两败俱伤,和平与合作才能不断发展.三、时间轴:四、知识梳理1、法德两国的崛起法国:(1)18世纪法国__________兴起,促进了思想解放,为法国大革命奠定基础。
(2)1789年__________,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拿破仑时期法国盛极一时。
(3)19世纪中期,法国基本完成___________,成为仅次于_____的工业国家。
德国: 19世纪70年代德意志完成统一,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2、法德两国关系演变(1)普法战争,法国战败,被迫向德国割地赔款,德国成为欧洲大陆最强国,加深两国仇怨。
(2)19世纪末,伴随第二次科技革命,法德两国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法国发展缓慢,德国经济发展迅速,两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法国力图报复,矛盾激化,最终形成以德国为核心的三国同盟,法国加入三国协约,双方加强军备竞赛。
(3)一战中,英法军队在西线联合对德作战,西线成为大战的主战场(凡尔登战役),德法双发都损失惨重。
(4)1919年巴黎和会上,法国作为战胜国极力主张削弱德国,会议签订了《凡尔赛合约》,部分实现了法国的愿望,同时两国仇恨进一步加深。
(5)20世纪30年代,英法对德意法西斯的侵略扩张共同采取绥靖政策(慕尼黑协定)。
(6)1939年,德国闪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法国遭到德国的进攻,1940年法国沦陷,1944年法国光复。
二战后法德关系探析

二战后法德关系探析摘要: 法国和德国作为欧洲大国, 曾因争夺疆土和欧洲大陆霸权不断发生战争, 积怨很深, 给两国及欧洲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二战后, 由于国际局势的变化和两国共同的政治经济利益的需要, 法德两国实现了和解, 并且在法德轴心的基础上促进了欧洲的联合。
关键词: 法德关系; 法德和解; 国际合作一法国和德国作为欧洲大陆的两个大国, 被称为欧洲联合的发动机。
正因为两国在欧洲地位的重要性, 法德关系一直受到学术界的高度重视。
从历史上看, 两国曾多次发生战争, 长期的相互为敌使两国结下了深深的仇怨。
19世纪70 年代以来, 德国曾在短短的70年时间里与法国打了3次战争, 分别是1870年的普法战争、1914 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和1939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
德法两国在欧洲互相仇杀, 不仅使两国人民深受战争之苦, 而且使欧洲经常处于动荡之中, 严重影响欧洲的发展。
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给法国和德国两个国家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打击。
德国被彻底击溃, 还成为战胜国的占领区; 法国虽然是战胜国, 但也是元气大伤。
特别是在经济方面, 两国都陷入到生产力极大破坏、财政拮据、物质极度匮乏的困境之中。
法国的领导人戴高乐曾经说过: 由于战争、抢劫、入侵和投资绝迹造成的破坏和荒芜使法国的力量源泉枯竭了, 它比同盟国更弱, 也比被征服的集权国家衰弱。
战争使法国的国民财富损失了大约45%, 战争结束时的工业产值, 只有战争前的40%。
同样, 德国的经济也遭受了重创, 战争使德国的经济陷入全面崩溃的境地,整个德国在1946年的工业生产只是战前1936年的33%, 国民生产总值已经倒退到1938年的40% 的水平。
[ 1] 127难怪有人这样描述: 战败的德国已经成为一个遍地废墟的国家, 一个缺乏粮食和原料的国家, 一个社会混乱, 前途未卜的国家。
[ 2 ] 26 城市居民好像成天没有工作, 到处抢购囤积居奇; 工业工人营养不良, 睡眠不足往往是夜间在附近菜园和田地里偷盗造成的后果[ 2] 27。
二战以后法德关系和中日关系比较中的思考

二战以后法德关系和中日关系比较中的思考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反法西斯盟国的胜利,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其中一个影响就是使法西斯和军国主义势力遭到打击,为战后国际关系和平与发展创造了重要的条件。
但是具体情况在不同地区却有相当不同,比如在欧洲和亚洲,具体地说是法德关系和中日关系的发展,就有相当的不同。
中国和法国同属法西斯侵略的受害国,又都是反法西斯战争的战胜国,而德国和日本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起国和战败国。
另一方面,法德都属于基督教文化的国家,而中国和日本则素有“同种同文”之称。
但战后法国与德国实现了和解与合作,并共同成为欧洲一体化的推动者。
而中国与日本的关系则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道路。
先是长期不能关系正常化,直到1972年实现关系正常化后,也没有发展出法德那样密切的合作关系。
近些年来再次麻烦丛生。
这种情况使人们思考:这种情况是哪些因素造成的?就德法关系而言,法国在战后初期本来曾坚持类似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那样的对德强硬路线。
但不久还是另一派主张占了上风,总结了历史经验,改变对德国问题的政策,实行法德和解与合作,在欧洲一体化的道路上解决德国问题的方针。
但是法国对德政策的变化之得以实现,仅仅从法国方面解释是不够的。
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
就法国而言,其法德和解合作的政策之所以能够实施,其他条件也是非常重要,甚至是必不可少的。
这个外因,除了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的战后总的国际大环境之外,还应特别强调指出两点。
第一,以阿登纳为代表的联邦德国政治家在战后的环境下,认真进行了历史反思,正确总结了教训,承担历史责任,认识到决不能再走德国的“特殊道路”,决心克服极端的、灾难性的旧式民族主义这种“欧洲的痼疾”。
他主张德国人要培养健康的民族感情,把民族感情引导到欧洲的广阔天地,即德国人必须既要做“好的德国人”,也要做“好的欧洲人”,坚持和平的发展方向,走在西方体系和欧洲联合之中复兴德国的道路。
阿登纳强调欧洲联合是绝对必要的,而实现与法国的和解与合作,则是这一政策中的关键环节。
简述德法和解的原因及其历程

简述德法和解的原因及其历程德法和解,是在二战后特定的历史条件和国际形势下,法德两国为恢复和发展各自经济,重建西欧,摆脱大国控制和防止新的战争悲剧重演而作出的共同努力,是战后西欧乃至世界政治格局中具有深远影响的事件。
我们认为德法和解之所以能完成,是国内、国际以及个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从国内因素讲,促成德法和解的内因是德法两国经济、政治上的相互需求,使彼此认识到了对方的重要性。
一、经济上的相互需求加强了两国的经济合作,促进了经济的共同发展。
1、两国的经济,特别是重工业发展史紧密相连的,互补性很强。
2、欧洲经济共同体成立以后,两国的经济联系进一步加强,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相互投资加强。
二是在两国加强合资办厂。
三是两国的银行组织也加强了合作。
随后,双方的贸易也不断加强。
二、两国政治上的相互需求则是德法和解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1、战败的德国国际处境异常艰难,而法国是战胜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它还拥有自己独立的军事力量,在美苏关系上有一定的独立性等。
2、联邦德国建国初期,百废待兴,想要改善不利的外交处境至关重要,没有法国的默许和配合是不可想象的。
法国对德政策和态度直接影响到联邦德国外交目标的实现,影响到联邦德国的进一步发展及西欧的稳定与合作。
3、从1952年起,联邦德国国民经济进入了所谓的“高速发展时期。
经济实力的增强的德国希望借助法国比较独立的外交行动,在政治上获得了比较多的发言权。
而法国想联合联邦德国以增强与美国对抗的势力,摆脱对美国的“屈从”,同时还要德国充当防御来自东方的威胁的天然屏障。
4、法国还要充当欧洲的领导者角色,所以说法国选择联邦德国与其共同承担“领导”欧洲的任务,是明智之举,也是别无选择的选择。
从国际因素讲,二战后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是促进德法和解的主要外部因素一、首先是欧洲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和地位大为下降。
在二战中,所有欧洲国家都遭受了重创,真正的赢家只有美国和苏联,所以欧洲在战后的地位衰弱而引起的欧洲联合的要求是德法变对立为和解成为不可避免的历史选择,或者说从外部给了德法和解一个强劲的推动力。
二战后法德关系探析

制裁 。
强相互之间的经济合作 , 促进两国共 同发展。德法 两 国从煤 钢联 营着 手 , 开始 了经 济上 的合作 , 国资 两
本 相 互渗 透 ,O世 纪 5 2 O年 代 经 济 联 系 已是 十 分 紧 密 了。 “ 0年 代期 间 , …成 为发 生 两 次世 界 大 战 5 …
其实 , 欧洲 联合 的思 想 早 在 中世 纪 和 近代 之 交 的欧洲 就 出现 了 。近 代 欧 洲史 上 , 以蒲 鲁东 为 代 表
的一批 欧洲 联邦 主义者 提 出了 旨在 维护欧 洲持久 和
在 经济方 面 , 国都 陷入到 生产 力极 大破 坏 、 两 财政拮
据、 物质极 度 匮乏 的 困境 之 中 。法 国 的领 导人 戴 高
受 了重 创 , 战争使 德 国的经 济陷入全 面崩溃 的境 地 ,
整个 德 国在 14 96年的工业 生产 只是 战前 13 的 9 6年
虽 然 欧洲联 合 的想法 自 2 0世纪 初 以来 已具 备 了一 定 的政 治 、 济基础 , 当时西欧联 合 的关 键 问 经 但
收 稿 日期 :090 -2 20 -32 作者简介: 李平( 9 4~ ) 男, 18 , 汉族 , 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 院 0 7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 向: 西方史。
法 国和 德 国作 为 欧 洲大 陆 的两 个大 国 , 称 为 被 欧洲联合 的 发动机 。正 因为两 国在欧 洲地位 的重 要
为一 个遍 地废墟 的 国家 , 一个 缺 乏 粮食 和原 料 的 国
家, ……一 个社 会 混乱 , 途 未 卜的 国家 。 ¨‘ 前 ” 城
2014年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研究生入学考试国际关系史 模拟及答案 卷一

北大、人大、中财、北外、中传中传教授创办教授创办集训营、一对一保分、视频、小班2014年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研究生入学考试模拟卷一
【育明教育温馨提示】
专业课复习一定要赶早,不要在起跑线上就输给对手。
复习要有针对性,在备考复习过程中,考研信息的收集很重要,信息是第一位的:你信息收集的越多,越充分,你的认识就会越全面、正确。
要尽全力收集到目标院校专业课的笔记、课件、讲义、历年真题等资料。
特别是历年真题要认真研究几遍,因为历年真题考查的重合率是很高的。
往往一道题目三四年前考过,现在又会以其它形式变相的来考查!将历年真题与笔记、课件、讲义等结合学习,这样才能够做到更有重点的复习。
最后,要有一个详细的复习计划,时间安排计划。
机会永远是为有准备的人而留的!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
掷出窗外事件
七年战争
门罗主义
朝美核框架协议
开罗会议
塔列朗
二、简答题(每题25分,共50分)
1.简述二战后法德和解的原因、过程和意义
2.评价肯尼迪政府在古巴导弹危机中的表现。
浅析二战后德法推进欧洲一体化的动因

浅析二战后德法推进欧洲一体化的动因作者:刘惟婧来源:《文学教育》 2018年第10期内容摘要:欧洲一体化已经走过了六十七年的历程,欧洲国家通过不断地磨合并交出一定的国家主权,使欧洲联成一个整体,发出共同的声音,这个整体也更加成熟和完善,由最初的能源合作到更加深入的经济、政治、军事合作。
回顾一体化的启动,离不开德法两国的推动,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二战后欧洲的内外环境、德法自身的需要以及美国的推动。
同时,了解欧洲的一体化运动更易在当下的国际环境中促进东亚地区的和平与发展。
关键词:战后国际关系德法和解美国马歇尔计划欧洲一体化运动欧洲能走上一体化的道路最主要是因为各国之间广泛的共同利益以及思想文化的同一性,各国对这种文化的认同“深深植根于古罗马帝国的光荣和基督教的教义之中”。
①不论是从古典文明到基督教文明还是从中世纪到现代,欧洲都保持了思想文化的一体性,为一体化提供了文化基础,在各国政府和民众的心理上都有更强的“联合”意识。
虽然欧洲人将欧洲看作是一个具有同源文化的地理集合,其本身也从来不缺少联合的基本条件,但是却缺少一个将各国联合起来的契机。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欧洲的内外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不仅让整个欧洲开始意识到联合的重要性,更让德法两国意识到单凭自己的发展已经不能再有战前的国际影响力和发展前景。
因此战后的欧洲内外环境是德法和解并推进欧洲一体化重要的外部因素。
一.战后欧洲的内外环境地理大发现以来,欧洲作为资本主义文明的发源地一直处于世界的中心。
特别是在第一次以及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欧洲的社会生产力大大提高,资本主义制度进一步发展,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占有绝对的优势地位。
尽管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脱颖而出,但欧洲依然位于世界舞台的中心。
“对战后欧洲来说,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直接最深刻的影响是它改变了世界范围内的力量对比,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改变了欧洲在世界政治舞台中的地位”。
②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体系已经不复存在,代之而起的是美国和苏联两大巨头和反映美苏意志的雅尔塔体系。
二战后萨尔问题与法德和解

收稿日期:2008-02-20作者简介:蔡 倩(1983-),女,湖北荆门人,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研究生。
二战后萨尔问题与法德和解蔡 倩(首都师范大学 历史系,北京 100037)摘要:萨尔问题是在法国全面肢解德国的政策失败后凸显出来的,是二战后法德关系中的一个敏感问题,牵扯到法德和解的各个环节。
法国在大的国际局势的变动下,不断改变自己对德政策的立场,直到最终放弃萨尔,实现与德和解。
关键词:萨尔问题;法国;德国中图分类号:K15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2854(2008)04-0024-06萨尔,位于法德边境,紧邻法国的阿尔萨斯 洛林地区,欧洲第二大原煤出口地。
自1381年开始,萨尔地区成为德意志的领地,只是在几次短暂的时期属于法国,即1681年 1697年;1792年 1815年。
1919年法国获得了萨尔煤矿的控制权,其领土则为国际联盟所管理,直到1935年通过萨尔地区全民公决交还给德国。
二战后,法国因为亡国之痛,且在过去70多年间三次遭到德国的入侵,而强烈要求肢解德国。
在实现肢解德国政策的过程中,萨尔问题由法国对德政策的一部分逐渐突现成为对德政策的关键。
法国明确提出,要使萨尔地区永远脱离德国,并通过加强与它的经济联系而使萨尔逐步并入法国。
因此,二战后初期,萨尔问题成为法德关系中一个十分敏感的问题,两国的外交活动几乎事事牵扯到萨尔。
本文试图从法国对德和解政策由被动转为主动入手,阐述法德和解及萨尔问题的解决。
而这种被动转变是在冷战背景下的两极格局中产生的。
一、萨尔问题的由来及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法国被德国打垮并占领,这对于有强烈民族主义情绪的法国而言是奇耻大辱。
所以,二战结束后,如何处置德国成为法国的头等大事。
正如 世界报 著名记者安德烈 方丹于1952年12月在 舟 月刊9(法文本)中写道: 人们甚至可以说,法国对德政策就是它的对外政策 除了对德政策,法国别无其他政策。
[1]从1944年戴高乐临时政府至第四共和国初期,法国对德国政策承袭了一战的传统,即摧毁、肢解德国,把德国变成一个分裂的,非中央集权的国家,让它永远不能东山再起。
论法德关系及对中日关系启示

法德百年恩怨关键字:德国,法国,世界大战,国家利益,启示,和解摘要:法德矛盾兴起于法国大革命,发展于普法战争,在二次世界大战中矛盾达到顶峰。
期间拿破仑占领普鲁士使其变为法国的附庸国而后在普法战争中德普鲁士俘虏了拿破仑的侄子法皇拿破仑三世。
两国因此结下世纪宿怨,而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两国互为敌对国捉对厮杀死伤无数。
但令世人吃惊的是二战后两国竟然捐弃前嫌为统一欧洲而携手共进。
期间两国关系的分和让人唏嘘不已。
正文:一拿破仑时期的普法关系法国的君主专制在路易十四的统治下达到顶峰,其国力也超过欧洲其它国家成为大强国。
路易十四也开始了他的称霸欧洲大陆的道路。
但是法国连年的东征西讨导致国库空虚,政府债台高柱。
法国也在路易十四过世后走下坡路,这和中国各朝胜极必衰的现象一致。
法国政府欠下的一屁股债重是要还的,税收增加是短期解决问题的好办法,但税收的增加又使国内阶级矛盾激化。
法国历史学家阿历克西·德·托克维尔认为,这个重税、他对贵族的削权以及没有政治权力的市民阶层对政策的不满是导致1789年法国大革命的政治、社会和经济原因。
法国爆发大革命后欧洲各国极为惊恐,于是组成同盟军入侵法国企图绞杀法国大革命。
当时普鲁士与奥地利,俄国等欧洲封建国家于1793年入侵法国,但被法国新崛起的年轻将领拿破仑打败。
而后拿破仑称帝并且多次挫败反法同盟的进攻,1805年8月,奥地利、英国、俄国组成了第三次反法同盟,拿破仑亲自挥军东进占领了慕尼黑。
10月17号法兰西第一帝国和奥地利帝国在乌尔姆激战后,反法同盟投降。
之后法兰西第一帝国又在取得了奥斯特里茨战役的胜利,反法同盟再度瓦解,并且迫使奥地利帝国取消了神圣罗马帝国的称号。
拿破仑随后联合了德国境内各诸侯国组成“莱茵联邦,把它置于自己的保护之下。
但是随着拿破仑战争的继续德意志诸邦当中的人民的民族意识逐渐形成,各邦国也开始反对拿破仑的侵略战争。
而当拿破仑在1812年侵俄失败后普鲁士与俄,英,奥三国组成第六次反法同盟并在莱比锡战胜法国(莱比锡战役又称民族会战)。
法德和解与中日关系

主讲人:李文 赵华 张彪
主要内容
法德和解的进程
法德和解的原因
法德和解对中日关系的借鉴
法德和解的进程
法德关系问题由来已久。在历史的进 程中,他们曾长期相互为敌,仅从1870年 普法战争起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七十年间, 两国有过三次大战,巴黎两度遭到德国占 领。因此,法国一直把德国看作其安全的 主要威胁和称霸欧洲的劲敌。 总体来说,战后的法段:从戴高乐上台到《法德友好合作条约》
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整个国际局势呈现出紧 张与缓和交替的现象。 从1958年开始,则主要着眼于法德双方的各自 利益、共同发展及欧洲联合的问题之上。 1958年6月,戴高乐重新上台,一改以前反对 德法和解的态度,积极推动法德和解,加快法 德合作的步伐。 阿登纳政府为推动法德和解与合作,作了多方 面的努力。1963年阿登纳与戴高乐在巴黎签订 《法德友好合作条约》,标志着法德和解这一 历史进程的最后完成。
另一方面:
“像梦魇一样压在法德关系上面
”的萨
尔问题的解决。 《波恩条约》和《巴黎条约》的先后签 订,保障了法德和解的方向。 法德和解与西欧联合是相伴而行、共同 发展。法德和解的作为西欧联合的核心与 基石促进了西欧联合,而西欧联合反过来 更加巩固了法德和解。
戴高乐在波恩受到很大欢迎 《巴黎条约》签订
第一阶段 1949-1952,法德关系从“破冰解冻”到最初实现和解。 标志:《欧洲煤钢联营条约》
第二阶段 1953-1957,法德和解的艰难时期 《罗马条约》的签订,标志德法和解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第三阶段 1958-1963,法德关系的迅速发展时期 《法德友好合作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法德和解最终完成
第二阶段:从萨尔问题到《罗马条约》
论二战后法德和解的过程

论二战后法德和解的过程王娟娟摘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和德国这两个在欧洲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大国,在经历了数百年的对抗和数次战争之后,走上了和解、合作的道路,成为20世纪中期国际关系的一大特色。
法德和解,经历了曲折的历程,在欧洲衰落,世界中心转向美苏两强的时刻,法德和解不仅对欧洲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世界局势的变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关键词:法德;和解;欧洲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法兰克人侵占高卢,于481年建立了法兰克王国。
查理曼大帝建立法兰西帝国,843年,通过《凡尔登条约》,法兰克帝国被分为为三个独立国家——西法兰克王国、中法兰克王国、东法兰克王国,之后,这三个国家经过发展,最终形成了现在的法国、意大利、德国。
德国在很长时间里处于分裂状态,公元1871年,经过三次王朝战争,德国最终完了统一,之后对世界局势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和解之前的法德关系在历史上,法德一直是世仇。
在欧洲中世纪末期,法国为称霸欧洲大陆,阻止德国统一,在三十年战争中成功的使德国维持了长期以来的分裂割据状态,德国为了完成统一大业,进行了艰苦的斗争,而德国的统一,不可避免的要与法国进行战争。
法国大革命期间,为阻止大革命对欧洲封建统治秩序造成危害,神圣罗马帝国中的两大强国——奥地利和普鲁士,都先后参加了反法联盟,在拿破仑帝国时期,拿破仑的军队横扫欧洲大陆,神圣罗马帝国中的众多国家被迫先后臣服,或者被占领,或者与法国结盟,其中,普鲁士割地赔款,损失巨大。
19世纪中期,德国人清楚的认识到,要实现德国的统一,对法战争不可避免。
1871年,普法战争中法国惨败,德国实现统一。
在随后的时间里,法德关系一直处于紧张对峙的状态,并最终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再次交战,一战之后,德国战败,法国为报复普法战争之仇,力主肢解德国。
1931年,德国纳粹党上台,并再次武装德国,发动了第二次世纪大战,此次战争对于双方而言都是损失极大,德国被摧毁,法国则前期被德攻占。
人教版必修一: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同步试题(含答案)

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课程标准: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一、走向联合的欧洲1.背景(1)二战使西欧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
(2)西欧国家在经济恢复和发展过程中联系日益密切。
2.过程(1)1951年,西欧六国签订《巴黎条约》,决定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2)后来,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3)1967年,这三个共同体合并为一个机构——欧洲共同体。
3.作用(1)经济上:西欧国家不断加强经济合作,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2)政治上: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二、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1.日本经济的恢复和发展(1)原因:①二战后,日本政府进行民主改革,进一步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
②1948年后,随着“冷战”的加剧,美国开始帮助日本恢复经济。
③朝鲜战争爆发后,日本通过提供商品和劳务得到大量的“特需”收入。
④日本政府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制定出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⑤日本加强政府投资,重视教育,提出“贸易立国”“出口第一”的口号。
(2)概况:到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2.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20世纪80年代,日本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
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1.背景(1)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许多国家获得独立。
(2)新独立的亚非拉国家为了摆脱美苏控制和维护自身的独立,主张团结起来,相互支持。
2.标志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贝尔格莱德举行。
3.政策非集团,不结盟。
4.主张(1)初期:制止新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统治的一切形式和表现。
(2)20世纪70年代开始,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将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作为行动纲领。
5.影响(1)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深入发展,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
(2)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构成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
法德领土恩怨和解

法德领土恩怨和解⑴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期间,普鲁士、奥地利是干涉法国革命和拿破仑战争的主要国家。
⑵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法国战败后被迫向德国割地赔款,法德矛盾尖锐。
⑶20世纪初,法国加入协约国集团,同德国为首的同盟国集团相对抗。
⑷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法德在西线对抗,双方进行了马恩河、凡尔登、索姆河等重大战役。
⑸巴黎和会上,法国要求最大限度地削弱德国,会议签订的《凡尔赛和约》,部分实现了法国的意图。
⑹20世纪30年代法国追随英国,对德国法西斯德侵略采取了纵容政策。
⑺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法国遭到德国的进攻,1940年6月,法国对德投降。
第3章法德从对抗到和解(10)作者:时寒冰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法国的民族自豪感在查理曼(查理大帝,742 814年)统治时代达到极致。
查理大帝似乎为扩张而生,他一生中进行了53次扩张战争。
建立起了西起大西洋,东止多瑙河,南到地中海,北抵波罗的海,囊括了当今法国、比利时、德国、荷兰、瑞士及匈牙利、西班牙和意大利2/3以上土地的庞大帝国,史称查理曼帝国。
843年,路易一世的三个儿子签订了《凡尔登条约》,三分帝国:法兰克王国即今天的法国,东法兰克王国即德意志,介于两国之间的地区,北起北海,南抵意大利中部为意大利王国。
22法国一直试图恢复到查理曼帝国时代,但它基本是靠蛮干来实现目标的。
1793~1815年,欧洲各国为了对抗新兴资产阶级法国,先后七次结成反法同盟,尽管前五次法国都取得了胜利,但力量终归有耗尽之时。
法国在第六次(1813年)、第七次(1815年)与反法同盟的战争中失败,元气大伤。
法国的政治家太缺少中国战国时代的智慧。
战国后期,秦国势力日强,公孙衍与苏秦先后游说六国,联合抗秦即“合纵”,而秦国则用魏国人张仪以“连横”破解,最终统一天下。
如果法国当时也用各个击破、化解反法联盟的策略,情况可能就完全不一样了。
但历史不能假设。
法国和德国的恩恩怨怨,随后又拉开了序幕,这对后来的欧洲一体化进程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法国德国关系

法国德国关系变化1. 早在法国大革命时期,法德矛盾就开始形成,当时普鲁士联合奥地利、英国、西班牙等国组成反法同盟,对法国的大革命进行干涉,自此,法德矛盾开始形成。
2.1870年,普鲁士为了统一德国,对法国宣战,爆发了普法战争,法国战败,割让出了阿尔萨斯—洛林给德国,并且赔偿了50亿法郎,法德矛盾开始激化。
3.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随着经济、政治的发展不平衡加剧,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当时的法国各阶层要求法国东山再起,报仇血恨,德国深恐法国东山再起,极力扩军备战。
法德矛盾尖锐,双方加入不同的军事集团对抗。
因此在当时虽然英国将德国看成本国最大的威胁,但是德国并没有把英国当成最主要的敌人,而是将法国当成最主要的敌人4. 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德国进攻法国,在马恩河,凡尔登和索姆河展开大战。
5.在凡尔赛会议上,法国要求最大限度的削弱德国,使之成为永久的二等国,法国收回了阿尔萨斯—洛林,索取了最大限度的赔款,并且取得了德国萨尔煤矿的开采权,瓜分了德国的海外殖民地。
6.20世纪20年代,法国主张严格执行凡尔赛和约,削弱德国,并同比、波、捷等国结成同盟,共同防御德国。
7.1923年,法国因为德国拒绝赔款,联合了比利时出兵占领了鲁尔工业区,法德关系紧张。
8.1925年,通过洛迦诺公约,法国改善了同德国的关系。
9.20世纪30年代,德国法西斯上台,积极对外侵略扩张,法对德国采取了绥靖政策。
10.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法国遭到德国的进攻,1940年6月,法国投降。
11.二战后法国同英、美、苏三国对德国及其首都柏林实行分区占领。
12.联邦德国成立之后,与法国共同组成欧共体,与法国的关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战争与和解二战后的德国与法国关系

战争与和解二战后的德国与法国关系战争与和解:二战后的德国与法国关系二战结束后,欧洲大陆的局势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作为战争主要参与国的德国和法国,无疑成为了重要的关注焦点。
二战使两国之间的关系陷入了历史的低谷,然而,通过多年的努力和对和平的追求,德法两国最终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和解。
本文将对战争与和解的过程进行分析,探讨二战后的德国与法国关系的演变,以及这对欧洲和全世界的意义。
一、战争的伤痕二战对于德国和法国来说都是一次深重的打击。
德国作为入侵国,历经战争的摧残,不仅失去了大片领土,还背负着无法抹去的罪行和战争责任;而法国作为受侵国,经历了长期的占领,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和人员伤亡。
战争期间的仇恨和痛苦给两国人民带来了创伤,双方之间的隔阂达到了历史的顶点。
二、战后的德法关系:从敌对到和解任何和解的过程都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和时间,德法之间的关系也不例外。
二战后的初期,德法两国之间的敌对情绪仍然弥漫,恢复关系的道路充满了坎坷和挑战。
1.1 建立欧洲一体化的迈出第一步战后的欧洲需要一个全新的开始,而德法关系的改善成为了务实的首选。
1951年,法国、德国、比利时、意大利、卢森堡和荷兰六个国家签署了《巴黎条约》,成立了欧洲煤钢共同体(ECSC),标志着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开始。
1.2 走向和解:德法友好条约1951年的《巴黎条约》仅仅是德法关系改善的第一步,1955年,德法两国签署了《德法友好条约》。
这一条约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建立了合作的框架,为两国之间的和解奠定了基础。
1.3 德法合作的巨大成果:欧洲共同体德法的和解不仅仅是两国关系的修复,更是欧洲一体化进程的推动者。
通过共同体的方式,德法两国团结了欧洲其他国家,共同制定了一系列经济、政治合作的计划和政策,逐步推动欧洲走向统一和和平。
三、战后德法友好关系的意义德法友好关系的建立对欧洲和全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成为了战后和平秩序的重要支柱。
3.1 双赢的经济合作德国和法国作为欧洲两大强国,其合作不仅为两国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好处,也推动了整个欧洲的繁荣。
欧洲政治一体化必要的历史原因

欧洲政治一体化必要的历史原因
欧洲政治一体化必要的历史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战争的教训:二战期间,欧洲各国之间的冲突导致了巨大的破坏和人员伤亡。
战后,欧洲各国意识到需要通过合作来避免类似的冲突再次发生。
2. 经济合作:欧洲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为政治一体化提供了基础。
欧洲经济共同体(EEC)的成立促进了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和经济合作。
3. 共同的文化遗产和心理认同感:欧洲各国拥有共同的文化遗产和心理认同感,这为政治一体化提供了文化基础。
4. 冷战威胁:美苏“冷战”威胁欧洲各国的安全,欧洲各国意识到只有通过合作才能应对外部威胁。
5. 法德和解:法德两个敌宿大国和解,为欧洲联合奠定了基础。
综上所述,欧洲政治一体化的必要历史原因包括战争教训、经济合作、共同的文化遗产和心理认同感、冷战威胁以及法德和解等因素。
这些因素共同推动了欧洲政治一体化的进程。
高中历史课件:国际关系:法德关系

对德国的影响
1、完成统一 2、加快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程和经济发展 3、德国欧洲霸权地位上升 4、使德国的外交政策发生新的变化
对法国的影响
1、导致法兰西第二帝国的垮台和共和国的确立 2、直接促使巴黎公社建立 3、影响法国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经济发展进程 4、法国的欧洲霸权衰落 曼在1950年提出,法国政府建议 在德法两国建立一个高级联合机构来管辖两 国的煤炭、钢铁的生产,该机构…将改变本 地区的命运,变过去的武器生产地和战争受 害区为和平区,联合起来建立的两国团结, 消除了法德之间战争的物质基础,使战争爆 发变得不可想象。
三、从敌对到友好---欧共体成立
1、走向和好的动因 外因:战后世界和欧洲格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美苏争霸世界的两极格局 内因:推进西欧联合的共同利益是促使法德和 解合作的重要因素
2、它的成立对欧洲和世界的影响 经济影响:使欧洲开始了一体化进程 政治影响:西欧奉行相对独立的外交
回顾法德和解,它是从政治层面走向人民中间, 从理智深入到感情。戴高乐将军作为有远见卓 识的政治家,首先超越个人感情,从战略高度 出发处理法德关系。…法德实现和解同冷战有 关,当时西欧国家都害怕苏联的威胁。另一方 面,也因为戴高乐和阿登纳两人都是务实的。 战后德国经济很快发展起来,法国在国际舞台 上有政治、军事优势,两国合作可以使德国的 经济力量与法国的政治、军事力量互相补充和 平衡。结束相互残杀的最好办法是相互联合。
2004年6月6日,在 法国的诺曼底举行了 盟军诺曼底登陆六十 周年的仪式,德国总 理施罗德首次参加了 纪念仪式,受到世人 的关注 “法国对1944年6月 6日的记忆与德国不 同,但最终陌路同归 到相同的信仰,那就 是我们渴求和平” ---施罗德
痛---并感激着
二战后法德关系和解的几点原因(精)

二战后法德关系和解的几点原因世界近现代史是高中历史教学的重点内容,而现代史上重要国家的双边关系也是了解和分析世界近现代史的一个重要方面。
世界近现代史就是一部资本主义不断发展的历史,也是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的加强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外交联系的历史,更是国际关系和国际格局不断变革发展的历史。
而在世界近现代史上,尤其是欧洲的近现代史上,法德关系的发展演变的轨迹值得我们认真分析和研究。
法德从19世纪初期到20世纪40年代恩怨冲突不断,然而到二战后法德两国能够实现民族和解,改善双边关系,加强合作,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发展,对资本主义世界和人类历史都产生了深刻而重要的影响。
这也对我们今天改善中日外交僵局,有一定借鉴意义。
本文仅对二战后法德关系由长期对抗到和解合作关系转变的原因,进行粗浅的分析。
法德关系二战后的改善应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传统和两国政治家的努力等几个方面来分析。
首先,从政治来讲,二战后德国在美国的主导下进行社会改革,根除法西斯主义,惩制战争罪犯,吸取战争留下的深刻教训,为法德关系的改善铺平道路。
德国是一战和二战的发动者,法国和德国在一战是交战双方,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以德国为核心的法西斯轴心集团发动了对世界的侵略扩张,而且法国在战争中被德国打败,法国受到重创。
二战后,法国参与对德国的分区占领,德国战争失败,国家社会经济同样受到重创,战争冲突对抗导致两败俱伤,大大降低了两国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正是由于法德在19世纪初到20世纪中期一个半世纪的冲突与对抗使法德双方认识到冲突对抗不利于欧洲的强大和各自经济的发展,还有对历史的深刻反思,使他们认识到加强合作才是必经之路。
其次,从经济上讲,世界经济发展要求欧洲经济一体化,欧洲经济的日益联系密切是推动法德关系改善的经济根源。
经济发展是推动世界各地加强联系的根本动力。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西欧各国,无论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社会经济都遭到严重损害。
战后,西欧国家百废待兴,它们纷纷实行社会改革,调整政策,发展社会经济,五六十年代,西欧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国力上升,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呈现繁荣景象。
近现代法德关系史(高三展示课3稿)

三、启示篇
(一)欧洲之和平崛起
材料1:1990年10月3日,勃兰登堡门上的和平女神又一次见 证了国家命运,分裂了41年的德国再次统一。这一天,被确定 为德国的国庆日。德国再次统一了,凭借的不再是铁与血。在 和平的环境中德国人再次创造了经济奇迹。经过一代人的努力, 这个历经两次世界大战重创的国家,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和日 本的世界第三大经济强国。作为欧盟重要成员国,它也找到了 通过振兴欧洲来壮大自己的强国之路。 材料2:别相信千年古老的谎言,耻辱可以用鲜血洗刷掉; 要相信新的真理:耻辱能用荣誉洗刷掉,用赔偿,转变,用迷 失了的儿子的话洗刷:父亲,我犯过罪,今后我将不在犯罪。
2012年欧盟获得诺贝尔和平奖,颁奖词称赞欧盟为 欧洲和平与和解、民主与人权作出了贡献。
世界近现代外交史 ——化干戈为玉帛的法德关系
一、战争篇 二、和平篇 三、启示篇
姓名:张莉
学校:富阳中学
一、战争篇
1806年,法兰西帝国皇帝拿破仑以征服者身份进 入德国国门勃兰登堡门,并将守护着德国国家命运 之门的和平女神当作战利品运回法国。自此,法德 结下宿怨。
《凡尔赛和约》:德国需要支付2260亿金马克赔款。 1英镑=2金马克=5美元=9卢布=10日元=25法郞 德国一战赔款相当于当时11300亿美元, 相当于中国《辛丑条约》赔款的400倍。
问题3:结合所学,二战后法德走向和解还有哪些原因?(6分) ①战争灾难留下深刻教训; ②美苏冷战,法德没有自主权和安全感; ③两国还有共同的思想文化(启蒙思想); ④两国有见识的政治家的努力.
(一)战争史实
场景一:1871年普鲁士国王在法 国凡尔赛宫加冕德意志帝国皇帝。
普法战争
场景二:1918年11月德国在贡比 涅森林雷通德车站签投降书。 一战 场景三:1940年6月法国在贡比涅 森林雷通德车站签投降书。 二战 问题1:三则场景分别与哪次战争 有关?简述战争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战后法德关系和解的几点原因
世界近现代史是高中历史教学的重点内容,而现代史上重要国家的双边关系也是了解和分析世界近现代史的一个重要方面。
世界近现代史就是一部资本主义不断发展的历史,也是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的加强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外交联系的历史,更是国际关系和国际格局不断变革发展的历史。
而在世界近现代史上,尤其是欧洲的近现代史上,法德关系的发展演变的轨迹值得我们认真分析和研究。
法德从19世纪初期到20世纪40年代恩怨冲突不断,然而到二战后法德两国能够实现民族和解,改善双边关系,加强合作,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发展,对资本主义世界和人类历史都产生了深刻而重要的影响。
这也对我们今天改善中日外交僵局,有一定借鉴意义。
本文仅对二战后法德关系由长期对抗到和解合作关系转变的原因,进行粗浅的分析。
法德关系二战后的改善应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传统和两国政治家的努力等几个方面来分析。
首先,从政治来讲,二战后德国在美国的主导下进行社会改革,根除法西斯主义,惩制战争罪犯,吸取战争留下的深刻教训,为法德关系的改善铺平道路。
德国是一战和二战的发动者,法国和德国在一战是交战双方,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以德国为核心的法西斯轴心集团发动了对世界的侵略扩张,而且法国在战争中被德国打败,法国受到重创。
二战后,法国参与对德国的分区占领,德国战争失败,国家社会经济同样受到重创,战争冲突对抗导致两败俱伤,大大降低了两国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正是由于法德在19世纪初到20世纪中
期一个半世纪的冲突与对抗使法德双方认识到冲突对抗不利于欧洲的强大和各自经济的发展,还有对历史的深刻反思,使他们认识到加强合作才是必经之路。
其次,从经济上讲,世界经济发展要求欧洲经济一体化,欧洲经济的日益联系密切是推动法德关系改善的经济根源。
经济发展是推动世界各地加强联系的根本动力。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西欧各国,无论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社会经济都遭到严重损害。
战后,西欧国家百废待兴,它们纷纷实行社会改革,调整政策,发展社会经济,五六十年代,西欧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国力上升,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呈现繁荣景象。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西欧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开始了一体化进程,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推动各国经济加强联系,这从根本上推动法德关系改善。
法德是欧洲大国,也是资本主义强国,二战后也是战争主要受害国,经济受到严重挫伤,因而加强经济联系是历史必然,这是加强合作改善关系的根本动力。
第三,法德关系的改善也与法德两国政治家的努力分不开。
法国戴高乐上台时,他关于战后欧洲联合必须包括德国人的思想已经牢固地树立起来。
戴高乐清楚地知道,法国要恢复大国地位,并使联合的欧洲成为独立于美苏的力量,必须取得德国的谅解和支持。
而德国的政治地位也使德国有求于法国的地方多于法国对德国的要求,法国的政治地位要高于战败国的德国,这样有利于法国在法德关系中处于主导地位。
1958年9月14日—15日,戴高乐与西德总理阿登纳举行第一次会谈,双方表示,在有美苏两大超级大国的情况下,不能永远指
望美国,加强法德合作,建立一个统一的欧洲是绝对必要的,这次会谈给法德长期敌对的历史,开启了法德和解,相互信任的新篇章,此后法德关系进入了新的阶段。
1963年1月22日,法德双方经过双方政治家的努力签订了《法德合作条约》,标志着法德关系完全实现和解。
正是在德法两国政治家的积极努力和推动下法德关系有所改善和发展,法德实现民族和解,对两国都有重大影响,对欧洲和世界格局的演变均产生深远影响。
第四,法德两国历史人文相近,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都相似,都是以基督教为主体的文化传统,尤其均受到近代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影响,都是具有理性的民族,两国都为世界文明史的发展做出重要的历史贡献。
相似的文化熏陶,相近的文明史观和对近现代史上的法德冲突和对抗导致两个民族衰落的反思以及战后和平主义思想的影响都是推动法德关系的和解的主要因素。
以上短文仅从政治、经济、两国政治家的努力和文化思想几个方面简要分析,法德关系在二战后能够实现民族和解,这奠定二战后欧洲合作的政治基础,正是在法德关系实现合解的基础上,法德两国合作推动欧洲一体化的开展,进而推动欧洲经济的发展,政治地位的提高,有力的推进了国际政治格局的多极化,对人类历史产生深远影响,同时,法德关系的改善也为当今国际社会解决国与国之间冲突和对抗提供成功的范例。
同时法德两国从百年的宿敌到今天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双子星座和发动机,也为我们今天冲破中日外交僵局,实现两国政
治互信,加强合作,推动亚洲一体化的进程,将产生重要影响,也有重要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