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十二个月平均工资如何计算标准月平均工资计算方法

合集下载

劳动合同法第47条内容

劳动合同法第47条内容

劳动合同法第47条内容你知道劳动合同法第47条内容是什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劳动合同法第47条内容,供大家参考学习。

劳动合同法第47条内容1《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

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本条是关于如何计算经济补偿的规定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用人单位依法支付经济补偿时,就涉及到如何计算经济补偿的问题。

计算经济补偿的普遍模式是:工作年限×每工作一年应得的经济补偿。

劳动合同法及有关国家规定对工作年限及经济补偿标准作了明确的规定。

一、计算经济补偿中的工作年限劳动者在单位工作的年限,应从劳动者向该用人单位提供劳动之日起计算。

如果由于各种原因,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未及时签订劳动合同的,不影响工作年限的计算。

如果劳动者连续为同一用人单位提供劳动,但先后签订了几份劳动合同的,工作年限应从劳动者提供劳动之日起连续计算。

如劳动者甲自20XX年在某企业工作,期间劳动合同一年一签,一直工作到20XX年。

最后一份劳动合同期满后终止,用人单位依法支付经济补偿时,计算的工作年限应从20XX年算起,共四年。

如果劳动者为同一用人单位提供劳动多年,但间隔了一段时间,也先后签订了几份劳动合同,工作年限原则上应从劳动者提供劳动之日起连续计算,已经支付经济补偿的除外。

总之,本条“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的规定,不能理解为连续几个合同的最后一个合同期限,原则上应连续计算。

当然,随着劳动合同法的实施,用人单位利用短期劳动长期用工的现象将会减少,这主要是劳动合同法规定了两个措施,一是连续签订两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可以要求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二是劳动合同期满终止的,用人单位也要依法支付经济补偿。

前十二个月平均工资计算标准

前十二个月平均工资计算标准

前十二个月平均工资计算标准
前十二个月平均工资是指一个人在过去12个月内的工资总和再除以12,也就是平均每月的工资收入。

在中国,前十二个月平均工资通常用于计算一些社会保险费、公积金缴纳基数等方面的标准,其具体计算标准如下:
1. 计算时间:计算前十二个月平均工资的时间范围应该是上年度的7月1日至今年度的6月30日,即跨度为12个月。

2. 工资项目:前十二个月平均工资包括了个人所得税计税工资、加班费、奖金、津贴、补贴、岗位工资、绩效工资、技术工资、交通补贴、住房补贴、餐费补贴等各种工资项目。

3. 不纳入计算的项目:前十二个月平均工资不包括提供给个人的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及其他社保福利。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前十二个月平均工资计算标准可能因不同的城市和行业而有所不同。

在具体计算时,建议咨询当地社保部门或者劳动部门的相关规定以及实际操作指南。

劳动法工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

劳动法工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

劳动法工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按照《劳动法》第五十一条的规定,法定节假日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即折算日工资、小时工资时不剔除国家规定的11天法定节假日。

据此,日工资、小时工资的折算为:日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小时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8小时)。

月计薪天数=(365天-104天)÷12月=21.75天。

所有参加工作的人或者有家人朋友参加工作的人应该都很关心按照劳动法规定的工资的一些内容,首当其冲的是工资的计算方法,毕竟工资是所有劳动人保证正常生活和工作的基础。

那么劳动法工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一、劳动法工资计算方法之未订书面合同《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未订书面合同二倍工资差额的计算基数各地有差异,多数地区规定为当月应得工资。

比如,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劳动争议案件法律适用问题研讨会会议纪要规定,劳动合同期满后,劳动者仍在用人单位工作,用人单位超过一个月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向劳动者支付双倍工资。

双倍工资的计算基数应以相对应的月份的应得工资为准。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的指导意见(二)规定,用人单位因未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而应每月支付的二倍工资,按照劳动者当月的应得工资予以确定,包括计时工资或者计件工资以及加班加点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货币性收入。

劳动者当月工资包含季度奖、半年奖、年终奖的,应按分摊后该月实际应得奖金数予以确定。

广东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会议纪要中认为,二倍工资差额的计算基数为劳动者当月应得工资,但不包括以下两项:(一)、支付周期超过一个月的劳动报酬,如季度奖、半年奖、年终奖、年底双薪以及按照季度、半年、年结算的业务提成等;(二)、未确定支付周期的劳动报酬,如一次性的奖金,特殊情况下支付的津贴、补贴等。

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怎么计算

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怎么计算

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怎么计算
离职前补偿或赔偿金的基数,是根据员工解除劳动合同前12个月应得工资的平均值(如果不满12个月,那就按照实际工作的月数计算平均工资)其实根据这条规定来看,计算方法挺简单的,把前12个月的工资加起来除以12就行了,但是这里的工资应该是应得工资。

但是现在很多人的工资可能是由很多部分组成的,比如你有基本工资,这一块是固定的,再就是根据你的业绩完成去计算你可以拿到的业绩是多少,还有就是有人会有奖金、津贴补贴等等。

但是由于有的人可能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再就是我们每个月也会扣除员工个人需要负担的社保费用、有的人已经被强制执行,每个月需要扣除相应执行的费用等等。

这就导致你的工资条上写的应得工资和你实际拿到手的工资是不一样的。

但我们去计算月平均工资的时候应该是按照应得工资去计算而不是实际到手的工资计算。

劳动者月平均工资如果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如下所示:引言部分将针对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平均工资进行概述。

在现代劳动合同中,一旦雇佣关系结束,解除或者终止合同时,经济补偿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而前十二个月平均工资的计算方法则被广泛用于确定了解除或终止合同的补偿金额。

本文旨在探讨解除或终止前十二个月平均工资的相关内容,包括其定义、影响因素以及对劳动者和雇主的影响。

通过深入分析和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解除或终止前十二个月平均工资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建议和总结,以便劳动者和雇主在面对解除或终止合同时能够合理地进行协商和决策。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逐步展开讨论。

首先,我们将介绍解除或终止合同背景,为读者提供一个基本的背景了解。

然后,我们将详细说明前十二个月平均工资的定义,以及影响其计算的因素。

最后,我们将总结解除或终止前十二个月平均工资的重要性,并讨论对劳动者和雇主的具体影响。

在结论部分,我们将给出一些建议,并对全文进行总结。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分析,希望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解除或终止前十二个月平均工资的相关知识。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文章结构部分主要是为了介绍整篇文章的布局和各个章节的内容安排,让读者能够清楚地了解文章的框架和内容组成。

首先,本文分为引言、正文以及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介绍本文的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正文部分主要包括解除或终止合同的背景、前十二个月平均工资的定义以及解除或终止合同前十二个月平均工资的影响因素;结论部分主要总结本文的重要性,探讨解除或终止前十二个月平均工资对劳动者和雇主的影响,并给出一些建议和总结。

在正文部分,首先将介绍解除或终止合同的背景,包括其在劳动法中的定义和作用,以及解除或终止合同的一般情况。

然后,将详细解释前十二个月平均工资的定义,该定义在劳动关系中的重要性,以及为什么选择前十二个月作为时间段来计算平均工资。

最新规定年休假

最新规定年休假

最新规定年休假年休假的天数在征求意见过程中,一些地方、部门和网民希望将年休假天数由最多15天增加为20天或者25天。

我们会同有关部门反复研究后认为,要求增加休假天数的心情完全可以理解,但是年休假天数应当与我国现阶段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企业等单位的承受能力相适应。

因此,条例规定: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2019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2019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

同时,条例还规定:国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计入年休假假期。

哪些人可以享受年休假休息权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劳动者应当平等享有。

为了平等保护各类职工的休息休假权利,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条例对各类用人单位实行广覆盖,规定: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等单位的职工连续工作1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

单位应当保证职工享受年休假。

不能休年休假的补偿目前,确有部分职工因工作需要不能休年休假。

为了保障这部分职工的权益,条例规定职工因工作原因未能享受年休假的,单位除正常支付工资收入外,还要支付相应的补偿。

对于补偿的标准,在征求意见过程中,有不少意见认为,应当符合劳动法关于“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300%的工资报酬”的规定。

据此,条例规定:单位确因工作需要不能安排职工休年休假的,经职工本人同意,可以不安排职工休年休假。

对职工应休未休的年休假天数,单位应当按照该职工日工资收入的300%支付年休假工资报酬。

职工享受年休假的工作时间如何确定?职工连续工作满12个月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

年休假天数根据职工的实际工作年限计算。

职工在同一或者不同用人单位工作期间,以及依照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规定视同工作期间(包括当知青、参军、临时工等时间),均应当累计为实际工作时间。

在现阶段社会保险机构所确认的缴费年限是认定实际工作时间的依据之一,如职工与用人单位在实际工作年限上有分歧,可依法向劳动行政部门申请工龄鉴定。

辞退员工工资如何计算

辞退员工工资如何计算

辞退员工工资如何计算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辞退员工工资如何计算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辞退员工的赔偿:1、若是非依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从入职开始计算补偿年限;2、若没有提前一个月份通知则要发一个月工资的代通知金;3、一年支付一个月,半年以内的支付半个月,故支付经济补偿2。

5个月的工资,基数为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

新劳动法实施后辞退赔偿怎么算?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合同到期自然终止,如果单位没有以不低于原合同的劳动条件和您续约,需要支付您3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

新劳动法辞退员工赔偿计算年限是多少?1、若公司是无合法理由辞退您,是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应每工作一年支付2个月工资作为赔偿金。

以您离职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计算工资标准。

2、若公司有违法原因,您被迫提出离职或确实是生产经营困难等原因解除,是有补偿的,每工作一年补偿一个月工资。

3、若公司与您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是有补偿的,每工作一年补偿一个月工资。

若您主动提出离职,是没有经济补偿金的。

新劳动法的解聘赔偿如何计算呢?可以要求公司支付您经济补偿金,每满一年支付您一个月工资,未签劳动合同可以要求支付双倍工资,协商不成可申请劳动仲裁维权。

辞退补偿金应该如何计算单位违法辞退,要支付双倍经济补偿金。

经济补偿金的标准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

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按照《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的第11条规定:“经济补偿金的工资计算标准是指企业正常生产情况下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

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是那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是那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是那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篇一:解除劳动合同补偿金工资基数确定案例今日案例:上海某大型外贸企业的人事专员小江最近犯了难,原因是公司要辞退一名法务部门的员工,具体由小江来进行操作。

这名员工精通劳动法,所以小江在辞退处理上一直小心翼翼,生怕落下什么把柄。

现在,他还有两个问题拿不定主意:一、劳动法规定经济补偿金的工资计算标准是指企业正常生产情况下劳动者解除合同前十二个月的月平均工资,那么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是如何判定?是税后工资还是税前?是交社保前的还是交社保后的工资?二、在解除劳动合同时,如果没有提前30天通知劳动者,是要付代通知金的。

那么这个代通知金是指解除劳动合同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还是基本工资,包括奖金、津贴、加班费这些吗?请帮忙分析解答一下。

案例解析经济补偿金的基数问题涉及社保公积金个人部分如何处理、税前还是税后、十三薪是否包含在内、加班费还计入进去与否。

详述如下:《劳动合同法》第47条“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

《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27条“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的月工资按照劳动者应得工资计算,包括计时工资或者计件工资以及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货币性收入。

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计算。

劳动者工作不满12个月的,按照实际工作的月数计算平均工资。

”综上,核算经济补偿金的工资基数是以应得工资计算的。

1、单位代扣代缴的社保、住房公积金。

因为这些费用最终进个人帐户,属于员工应得工资;2、津贴、补贴、奖金、加班工资、特殊津贴等;依据统计局《关于工资组成部分的规定》第四条::“工资总额由下列六个部分组成(1)计时工资;(2)计件工资;(3)奖金;(4)津贴和补贴;(5)加班加点工资;(6)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关于劳动法十个计算公式

关于劳动法十个计算公式

关于劳动法十个计算公式1、日工资、小时工资计算公式日工资及小时工资折算主要是在企业制定产品加工工艺、核算工时,劳动强度、加班工资时使用。

按照《劳动法》第五十一条的规定,法定节假日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即折算日工资、小时工资时不剔除国家规定的11天法定节假日。

据此,日工资、小时工资的折算为:日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小时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8小时)月计薪天数:(365天-104天)÷12月=21.75天2、加班工资计算公式在日标准工作时间以外延长工作时间的:加班工资>=小时工资基数×1.5在休息日工作的:加班工资>=日或小时工资基数×2在法定休假日工作的:加班工资>=日或小时工资基数×33、经济补偿计算公式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经济补偿的月工资按照劳动者应得工资计算,包括计时工资或者计件工资以及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货币性收入。

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计算。

劳动者工作不满12个月的,按照实际工作的月数计算平均工资。

4、年休假天数计算公式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

5、员工入职、离职年休假天数计算公式职工连续工作满12个月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以下简称年休假)。

职工新进用人单位符合上述规定的,当年度年休假天数,按照在本单位剩余日历天数折算确定,折算后不足1整天的部分不享受年休假,折算方法为:(当年度在本单位剩余日历天数÷365天)×职工本人全年应当享受的年休假天数。

一个月的退休金领多少钱-退休金如何计算方法-

一个月的退休金领多少钱-退休金如何计算方法-

一个月的退休金领多少钱?退休金如何计算方法?一、退休后可以领多少养老金职工退休时的社保养老金由两部分组成: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

其中: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50岁为195、55岁为170、60岁为139,不再统一是120了)基础养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 (公式中: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平均缴费指数)在上述公式中可以看到,在缴费年限相同的情况下,基础养老金的高低取决于个人的平均缴费指数,个人的平均缴费指数就是自己实际的缴费基数与社会平均工资之比的历年平均值。

较低限为0.6,较高限为3.因此,在养老金的两项计算中,无论何种情况,缴费基数越高,缴费的年限越长,养老金就会越高。

养老金的领取是无限期规定的,只要领取人生存,就可以享受按月领取养老金的待遇,即使个人帐户养老金已经用完,仍然会继续按照原标准计发,而且个人养老金还要逐年根据社会在岗职工的月平均工资的增加而增长。

因此,活得越久,就可以领取得越多,相对于交费来说,肯定更加划算。

例如:根据上述公式,假定男职工在60岁退休时,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为4000元。

累计缴费年限为15年时,个人平均缴费基数为0.6时,基础养老金=(4000元+4000元×0.6)÷2×15×1%=480元个人平均缴费基数为1.0时,基础养老金=(4000元+4000元×1.0)÷2×15×1%=600元个人平均缴费基数为3.0时,基础养老金=(4000元+4000元×3.0)÷2×15×1%=1200元累计缴费年限为40年时,个人平均缴费基数为0.6时,基础养老金=(4000元+4000元×0.6)÷2×40×1%=1280元个人平均缴费基数为1.0时,基础养老金=(4000元+4000元×1.0)÷2×40×1%=1600元个人平均缴费基数为3.0时,基础养老金=(4000元+4000元×3.0)÷2×40×1%=3200元个人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139平均缴费指数=(视同缴费指数×视同缴费月数+实际缴费指数之和)÷(视同缴费月数+实际缴费月数)。

前十二个月平均工资计算标准

前十二个月平均工资计算标准

前十二个月平均工资计算标准什么是前十二个月平均工资计算标准?前十二个月平均工资计算标准,顾名思义,是对员工在过去十二个月内的薪资表现进行统计,从而计算出平均工资。

这是公司和政府机构用来确定员工的工资标准和收入水平的基础。

如何计算前十二个月平均工资计算前十二个月平均工资的方法因国家和地区而异,但是通常使用的方法是将员工在十二个月内的总工资除以十二来得出平均工资。

下面是一个更具体的计算方法:1.首先,需要确定要评估的时期。

例如,从7月1日到6月30日,这将包括过去的十二个月。

2.确定员工在这个时期内的总工资。

这将包括所有的薪水、奖金和补助津贴。

3.将员工的总工资除以12,计算出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前十二个月平均工资的用途前十二个月平均工资被用于各种支付计算和福利计算,例如:•确定养老金和社会保险的基数。

这些福利通常是根据员工的工资基数计算的,而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是确定这个基数的重要因素。

•确定未来的工资水平。

许多公司使用前十二个月平均工资来确定员工的未来工资,以及加薪和奖金的标准。

•计算绩效奖金和福利。

许多公司根据员工表现给予奖金和福利,而前十二个月平均工资就是这些计算的重要因素之一。

前十二个月平均工资计算中的注意事项在计算前十二个月平均工资时,可能会出现某些变量和工资成分不稳定的情况。

这对于计算出准确的平均薪资是非常重要的,因此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小心工资变化。

如果员工在过去十二个月内工资变化很大,那么计算前十二个月平均工资可能会出现误差。

•注意季节变化。

如果员工按小时计算薪资,那么他们在不同季节的时间内的工作时间不同,这可能会对计算产生影响。

•考虑个别情况。

如果员工在某个月内因为特殊原因没有获得正常的薪资,这可能会对前十二个月平均工资的计算有所影响。

结论前十二个月平均工资是确定员工薪资和福利计算的重要基础,因此在计算十二个月平均工资时,需要仔细考虑变量和注意事项。

同时,公司和员工都应该关注前十二个月平均工资的计算,并尽可能达到更高的薪资水平。

平均工资怎么算

平均工资怎么算

平均工资怎么算平均工资是指某一特定职业、行业或地区工作人员的薪资水平的统计指标。

在计算平均工资时,主要有两种方法:简单平均法和加权平均法。

简单平均法是将某一特定时间段内的所有工资总和除以工作人员数量,得出平均工资。

计算公式如下:平均工资 = 总工资 / 工作人员数量举例来说,某公司有5名员工,他们的工资分别为4000元、5000元、6000元、7000元和8000元。

则该公司的总工资为4000 + 5000 + 6000 + 7000 + 8000 = 30000元。

工作人员数量为5。

因此,该公司的平均工资为30000 / 5 = 6000元。

加权平均法是根据不同岗位或职位的人数和薪资水平,计算出各个岗位或职位的平均工资,并根据各个岗位或职位的人数比例对平均工资进行加权计算。

计算公式如下:平均工资 = (岗位1平均工资× 岗位1人数比例 + 岗位2平均工资× 岗位2人数比例 + ... + 岗位n平均工资× 岗位n人数比例) / 总人数比例举例来说,某公司有以下岗位和相应的人数和薪资:岗位1:经理,人数5,平均工资10000元岗位2:工程师,人数10,平均工资8000元岗位3:助理,人数5,平均工资5000元总人数比例为20,岗位1人数比例为5 / 20 = 0.25,岗位2人数比例为10 / 20 = 0.5,岗位3人数比例为5 / 20 =0.25。

因此,该公司的加权平均工资为(10000 × 0.25 + 8000 × 0.5 + 5000 × 0.25) / 20 = 7750元。

无论采用简单平均法还是加权平均法,都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计算平均工资。

这样可以更准确地反映出特定职业、行业或地区工作人员的薪资水平。

经济补偿金月工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

经济补偿金月工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

Only action can add strength to life.同学互助一起进步(页眉可删)经济补偿金月工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导读:《劳动合同法》第47条: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七条的规定,员工月平均工资按照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应得工资计算平均值,工作不满12个月的,按照实际工作的月数计算平均工资。

除此之外,并无其他法条直接关联到月平均工资的计算方法。

其实,从法律规定来看,月平均工资的计算方法很简单,就是每个月应得工资的平均数,但为什么还会存在计算错误的情况呢?笔者认为,究其原因,还是在于没能正确理解为“应得工资”。

在解决何谓“应得工资”之前,我们先来普及“工资”的法律定义。

根据法律规定,工资是指用人单位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劳动关系双方的约定,以货币形式支付给员工的劳动报酬。

具体而言,工资由以下部分组成:(一)计时工资:(二)计件工资(其中包括按营业额提成或利润提成办法支付给个人的工资);(三) 奖金(如年终奖、季度奖);(四)津贴(如岗位津贴)和补贴(如餐补、交通补贴等);(五)加班加点工资以及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包括: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因病、工伤、产假、计划生育假、婚丧假、事假、探亲假、定期休假、停工学习、执行国家或社会义务等原因按计时工资标准或计时工资标准的一定比例支付的工资;附加工资、保留工资)。

然后,再来看法律意义上的“应得工资”。

用人单位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双方劳动合同的约定,根据上述所有工资组成部分计算应支付给员工提供了正常劳动情况下的工资即为法律意义上的“应得工资”,但由于存在以下工资扣减的情形导致员工实际到手工资(以下称“实发工资”)一般会少于应得工资:用人单位可依法从员工工资中代扣或者代缴下列费用:(一) 员工本人工资的个人所得税;(二) 员工个人负担的社会保险费;(三) 协助执行法院判决、裁定由员工负担的抚养费、扶养费、赡养费;(四) 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由用人单位从员工工资中代扣或者代缴的其他费用。

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双倍赔偿金月平均工资计算标准

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双倍赔偿金月平均工资计算标准

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双倍赔偿金月平均工资计算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不按照劳动法规定的程序和条件,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

在我国劳动法规定中,对于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进行了明确规定,并对用人单位做出了相应的惩罚措施。

双倍赔偿金是用人单位对于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一种经济赔偿责任。

双倍赔偿金的计算标准为“双倍”的含义是指将被解雇的员工在用人单位连续工作12个月内的月平均工资翻倍。

那么,如何计算月平均工资呢?根据劳动法规定,月平均工资应为员工在用人单位最近12个月工作月份的工资总额除以12。

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关于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双倍赔偿金月平均工资计算标准的相关内容。

月平均工资的计算包括哪些内容呢?月平均工资是指员工在用人单位连续工作12个月内的工资总额除以12,具体包括员工各种工资福利待遇,如基本工资、绩效奖金、岗位津贴、加班费等。

根据最新的《劳动合同法》,月平均工资还应包括员工的绩效奖金、年终奖、节日福利等。

月平均工资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呢?员工在用人单位连续工作12个月期间内的每个月的实际收入总和除以12即可求得月平均工资。

某员工在用人单位连续工作12个月期间内的实际工资分别为8000元、8500元、9000元、9500元、10000元、10500元、11000元、11500元、12000元、12500元、13000元、13500元,那么该员工的月平均工资为:(8000+8500+9000+9500+10000+10500+11000+11500+12000+12500+13000+13500)/12=10500元对于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劳动法规定了双倍赔偿金的相关标准。

月平均工资的计算方法是将员工在用人单位连续工作12个月期间内的实际工资总和除以12,员工可以据此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双倍赔偿金。

希望用人单位能够严格遵守劳动法规定,妥善处理劳动合同解除事宜,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前十二个月平均工资计算标准

前十二个月平均工资计算标准

前十二个月平均工资计算标准什么是前十二个月平均工资前十二个月平均工资,指员工在一年时间内(通常为1月1日至12月31日),每个月的实际工资收入总和除以12,得到的平均值。

这种计算方法通常用于计算员工的社保、公积金和个人所得税等。

前十二个月平均工资是用来确定员工社保与公积金缴纳基数的重要依据,其高低直接影响员工的社保和公积金缴存额度。

计算方法前十二个月平均工资的计算方法如下:1.确定计算起止时间段(通常为1月1日至12月31日);2.将员工在这一年内每个月的实际工资收入累加起来;3.将第二步中的累加值除以12,即可得到前十二个月平均工资。

例如,小王在201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每个月的实际工资收入(税前)如下表所示:月份实际工资1月6000元2月6000元3月6000元4月6000元5月8000元6月8000元7月8000元8月8000元9月10000元10月10000元11月10000元12月10000元则小王的前十二个月平均工资为:(6000+6000+6000+6000+8000+8000+8000+8000+10000+10000+10000+10000)/12 =7833.33元应用场景前十二个月平均工资主要应用于以下三个方面:1.计算社保缴存基数社保缴存基数是指企业和职工依据国家规定按比例缴存的社保费用的基数。

社保费用通常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医疗保险。

根据规定,职工的社保缴存基数不能超过他的前十二个月平均工资(在少数地区,这个标准为前六个月平均工资)。

因此,前十二个月平均工资是决定职工社保缴存基数的重要依据。

2.计算公积金缴存基数公积金缴存基数是指职工和企业依据国家规定按比例缴存的公积金费用的基数。

根据规定,职工的公积金缴存基数也不能超过他的前十二个月平均工资。

3.个人所得税税前扣除标准个人所得税一般是根据工资收入的多少计算的。

根据个人所得税法,纳税人的月收入低于5000元的,可以享受3500元的税前扣除标准。

2017年劳动法对工资计算方法的规定

2017年劳动法对工资计算方法的规定

2017年劳动法对工资计算方法的规定工资的计算方法是劳动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劳动法对工资计算方法的规定关乎劳动者能领取工资的多少。

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的2017年劳动法对工资计算方法的规定,以供大家阅读。

2017年劳动法对工资计算方法的规定:未订书面合同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未订书面合同二倍工资差额的计算基数各地有差异,多数地区规定为当月应得工资。

比如,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劳动争议案件法律适用问题研讨会会议纪要规定,劳动合同期满后,劳动者仍在用人单位工作,用人单位超过一个月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向劳动者支付双倍工资。

双倍工资的计算基数应以相对应的月份的应得工资为准。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的指导意见(二)规定,用人单位因未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而应每月支付的二倍工资,按照劳动者当月的应得工资予以确定,包括计时工资或者计件工资以及加班加点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货币性收入。

劳动者当月工资包含季度奖、半年奖、年终奖的,应按分摊后该月实际应得奖金数予以确定。

广东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会议纪要中认为,二倍工资差额的计算基数为劳动者当月应得工资,但不包括以下两项:(一)支付周期超过一个月的劳动报酬,如季度奖、半年奖、年终奖、年底双薪以及按照季度、半年、年结算的业务提成等;(二)未确定支付周期的劳动报酬,如一次性的奖金,特殊情况下支付的津贴、补贴等。

不过,需注意上海的规定,上海实践中认为二倍工资的计算基数是不含加班工资的。

2017年劳动法对工资计算方法的规定:未休年休假用人单位如未依法安排劳动者休年休假,劳动者主张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如何计算?《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规定,用人单位经职工同意不安排年休假或者安排职工休假天数少于应休年休假天数的,应当在本年度内对职工应休未休年休假天数,按照其日工资收入的300%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其中包含用人单位支付职工正常工作期间的工资收入。

劳动合同法工资计算

劳动合同法工资计算

劳动合同法工资计算劳动合同法工资计算劳动法对工资计算方法的规定关乎劳动者能领取工资的多少。

工资的计算方法是劳动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劳动合同法工资计算未订书面合同《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未订书面合同二倍工资差额的计算基数各地有差异,多数地区规定为当月应得工资。

比如,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劳动争议案件法律适用问题研讨会会议纪要规定,劳动合同期满后,劳动者仍在用人单位工作,用人单位超过一个月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向劳动者支付双倍工资。

双倍工资的计算基数应以相对应的月份的应得工资为准。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的指导意见(二)规定,用人单位因未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而应每月支付的二倍工资,按照劳动者当月的应得工资予以确定,包括计时工资或者计件工资以及加班加点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货币性收入。

劳动者当月工资包含季度奖、半年奖、年终奖的,应按分摊后该月实际应得奖金数予以确定。

广东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会议纪要中认为,二倍工资差额的计算基数为劳动者当月应得工资,但不包括以下两项:(一)支付周期超过一个月的劳动报酬,如季度奖、半年奖、年终奖、年底双薪以及按照季度、半年、年结算的业务提成等;(二)未确定支付周期的劳动报酬,如一次性的奖金,特殊情况下支付的津贴、补贴等。

不过,需注意上海的规定,上海实践中认为二倍工资的计算基数是不含加班工资的。

未休年休假用人单位如未依法安排劳动者休年休假,劳动者主张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如何计算?《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规定,用人单位经职工同意不安排年休假或者安排职工休假天数少于应休年休假天数的,应当在本年度内对职工应休未休年休假天数,按照其日工资收入的300%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其中包含用人单位支付职工正常工作期间的工资收入。

劳动法工资计算方法有哪些

劳动法工资计算方法有哪些

劳动法工资计算方法有哪些劳动法工资计算方法有哪些我们在入职的时候都会想要了解工资是如何计算的,这就需要我们了解一些劳动法的工资规定。

下面是店铺为你精心推荐的劳动法工资计算方法有哪些,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劳动法工资计算方法有哪些篇1劳动法工资如何计算1.8小时外加点:根据1995年5月1日起施行的《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第三条“职工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

”因此,如果安排劳动者在每天8小时之外延长工作时间的,就应该按照《劳动法》第四十四条第一款支付加班费,即加班费不低于150%的工资;2.休息日加班:如果安排劳动者在休息日工作的,就应该按照《劳动法》第四十四条第二款支付加班费,即加班费不低于200%的工资3.法定节日加班:加班费不低于300%的工资。

4.计件工资时的加班加点:根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三条规定:“实行计件工资的劳动者,在完成计件定额任务后,由用人单位安排延长工作时间的,应根据上述规定的原则,分别按照不低于其本人法定工作时间计件单价的150%、200%、300%支付其工资。

经劳动行政部门批准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其综合计算工作时间超过法定标准工作时间的部分,应视为延长工作时间,并应按本规定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

实行不定时工时制度的劳动者,不执行上述规定。

”5.综合计算工时的加点:依据我国劳动与社会保障部2000年3月17日颁发的《关于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天数和工作时间分别调整为20.92天和167.4小时。

”因此,实行综合计算工作时间的,如果月平均工作天数超过20.92天,或者月平均工作时间超过167.4小时的,应该视为加点,按照《劳动法》第四十四条第一款支付加班费,即加班费不低于150%的工资。

每月制度工作天数(即月平均工作天数)明确规定为20.92天,月平均工作时间为167.4小时工人职员疾病或非因工负伤停止工作连续医疗期间在6个月以内者,根据劳动保险条例第十三条乙款的规定,应由该企业行政方面或资方按下列标准支付病伤假期工资:本企业工龄不满2年者,为本人工资60%;已满2年不满4年者,为本人工资70%;已满4年不满6年者,为本人工资80%;已满6年不满8年者,为本人工资90%;已满8年及8年以上者,为本人工资100%。

经济补偿金月工资计算方式是怎样的

经济补偿金月工资计算方式是怎样的

Opportunity has a special affinity for prepared minds.通用参考模板(页眉可删)经济补偿金月工资计算方式是怎样的导读:《劳动合同法》第47条: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七条的规定,员工月平均工资按照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应得工资计算平均值,工作不满12个月的,按照实际工作的月数计算平均工资。

除此之外,并无其他法条直接关联到月平均工资的计算方法。

其实,从法律规定来看,月平均工资的计算方法很简单,就是每个月应得工资的平均数,但为什么还会存在计算错误的情况呢?笔者认为,究其原因,还是在于没能正确理解为“应得工资”。

在解决何谓“应得工资”之前,我们先来普及“工资”的法律定义。

根据法律规定,工资是指用人单位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劳动关系双方的约定,以货币形式支付给员工的劳动报酬。

具体而言,工资由以下部分组成:(一)计时工资:(二)计件工资(其中包括按营业额提成或利润提成办法支付给个人的工资);(三) 奖金(如年终奖、季度奖);(四)津贴(如岗位津贴)和补贴(如餐补、交通补贴等);(五)加班加点工资以及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包括: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因病、工伤、产假、计划生育假、婚丧假、事假、探亲假、定期休假、停工学习、执行国家或社会义务等原因按计时工资标准或计时工资标准的一定比例支付的工资;附加工资、保留工资)。

然后,再来看法律意义上的“应得工资”。

用人单位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双方劳动合同的约定,根据上述所有工资组成部分计算应支付给员工提供了正常劳动情况下的工资即为法律意义上的“应得工资”,但由于存在以下工资扣减的情形导致员工实际到手工资(以下称“实发工资”)一般会少于应得工资:用人单位可依法从员工工资中代扣或者代缴下列费用:(一) 员工本人工资的个人所得税;(二) 员工个人负担的社会保险费;(三) 协助执行法院判决、裁定由员工负担的抚养费、扶养费、赡养费;(四) 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由用人单位从员工工资中代扣或者代缴的其他费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十二个月平均工资如何计算标准月平均工资计算方法按中国现行统计方式,平均工资与每个人自己拿到的工资或工
资单上的工资是有差别的。

那么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要如何计算呢?下面就为大家解开前十二个月平均工资计算方法,希望能帮到你。

在劳动纠纷的处理中,涉及到最多的就是经济补偿金和赔偿金
的问题。

这两金的计算都是以前十二个月平均工资作为基数的,对于前十二个月平均工资理解的不同,计算的结果也大为不同。

案例:一员工因长期疾病休假一年,工资标准为最低工资的80%。

医疗期结束后,到公司上班。

由于并未痊愈,不能胜任公司的工作,经协商双方准备解除劳动关系。

对于补偿中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双方发生争执。

以上案例,在《劳动合同法》实施前后,处理结果会截然不同。

实施前应当按照公司月平均工资来计算,实施后应当按照本人前十二个月平均工资计算,但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劳动合同法》实施前,按《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
办法》第六条规定: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而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按其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每满一年发给相当
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

第十一条规定:本办法中经济补偿金的工资计算标准是指企业正常生产情况下劳动者解除合同前十二个月的月平均工资。

用人单位依据本办法第六条、第八条、第九条解除劳动合同时,劳动者的月平均工资低于企业月平均工资的,按企业月平均工资的标准支付。

按照以上规定,由于在病假期间发放工资为最低工资的80%,显然低于用人单位的平均工资,案例中应当以用人单位的
平均工资作为计算经济补偿金的基数。

《劳动合同法》实施后,按《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第三款规定: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计算。

劳动者工作不满12个月的,按照实际工作的月数计算平均工资。

按照新法的规定,病假工资是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所以案例中用人单位应当以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作为基数来计算经济补偿金。

此外,计算月工资时应当按照应得工资计算,而不是实得工资。

应得工资包括已经发放的实得工资,还包括未发放的工资部分。

即便工资已经全部发放,应得工资还应当加上用人单位代为扣除的社会保
险个人缴纳部分、个人所得税、工会会费、党费等。

所以,在计算应得工资时,要以最后实得工资加上以上项目,才是应得工资。

在工资问题上,老百姓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平均”二字。

从纯理论的角度考虑,用“平均数”来表达居民财富水平的变化是必要的,也是可取的。

但是,如果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与社会现状相结合,那么,“平均数”很有可能难以客观反映社会现状、反映群众的真实生活水平。

在一个社会贫富差距较大的国度里,衡量 __老百姓生活水平高低、财富增长快慢的立足点,应放在社会的“工资短板”方面,即社会平均收入水平以下及社会贫困线以下两个层面。

首先,要看这两个层面人群的变化。

分析一下,这两个层面聚集的人群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如果增加了,就意味着社会贫富差距在进一步拉大,社会财富分配不公的现象在进一步扩大, __也有可能在进一步积累,就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控制这种现象的恶化。

如果减少了,说明现状在得到改善,可以继续按照这样的目标发展。

第二,这两个层面群众收入的增减变化。

在“平均数”之外,社会平均收入水平线以下的人群收入增长了多少?在贫困线以下的人群收入又增长了多少?如果这两个层面人群的收入增长水平低于或远
低于社会平均水平,那么,说明社会贫富差距在继续加大,所采取的各种措施没有效果或效果有限,必须调整政策策略。

第三,这两个层面的变化趋势。

一方面,看这两个层面人群的变化趋势,是在向着多的方面发展还是向着少的方面的发展;另一方面,看这两个层面收入的变化趋势,是在持续增长、增长幅度超过社会平均水平,还是其他现象。

通过对趋势的分析、了解和掌握,继而作出科学的判断与决策。

当然,分析社会的“工资短板”,也可以从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地区与地区之间的差异等多个方面入手,但是,从收入人群入手可能是最现实、最迫切、最必要的。

只有将这一短板的问题解决好,提高公民财政性收入的目标才不至于变成一句空话。

我们说,如果在社会财富严重缺乏、老百姓普遍贫穷的情况下,用“平均数”来反映社会财富的增加、老百姓收入水平的提高,都有较强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但是,当社会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拉大的情况下,如果再用“平均数”这个概念,就很难反映社会的真实情况了。

这里的“平均”,更多的可能是社会贫富差距拉大的标志,而非社会收入水平提高的表现。

机关工作人员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得到的实惠是最高的,反应的是过去的下海潮何以变为今天的进机关潮。

由此带来的各种负面效应,在全球 __阴影挥之不去,失业问题日益突出敏感的今天,旱涝保收的机关工作更让全社会为之眼热、心动,实在不是一件能让人高兴起来的事情。

机关平均工资最高的负效应显而易见,应当引起警惕。

看了“前十二个月平均工资计算方法”的人还看了:
1.12个月平均工资怎么算的
2.xx年最新劳动法年假规定
3.个人月平均工资计算方法
4.单位月平均工资如何计算
5.平均工资的计算方法
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