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代的散文创作概述
30年代散文
20年代初,瞿秋白的《饿乡纪程》、《赤都心史》。 朱自清的《执政府大屠杀记》 1932年,阿英主编的《上海事变与报告文学》 1936年 ,茅盾主编:《中国的一日》。
2、具有新闻性、纪实性的报告通讯。
• 邹韬奋:《萍踪寄语》、《萍踪忆语》。 • 萧乾的《流民图》、《平绥散记》 • 范长江的《中国的西北角》、《塞上行》
• “太白派”散文之叛逆精神 尖锐泼辣的讽刺 • “论语派”散文的隐逸倾向 平和亲切的幽默 • “水星派”散文的独白风度 真挚而委曲的抒情
鲁迅杂文
• • • • • • • • 《热风》(1925) 《华盖集》(1926) 《坟》(1927) 《华盖集续编》(1927) 《而已集》(1928) 《三闲集》(1932) 《二心集》(1932) 《伪自由书》(1933) • • • • • • • • 《南腔北调集》(1934) 《准风月谈》(1934) 《集外集》(1935) 《花边文学》(1936) 《且介亭杂文》(1937) 《且介亭杂文二集》(1937) 《且介亭杂文末编》(1937) 《集外集拾遗》
பைடு நூலகம்
林语堂与幽默闲适小品
1924年后为《语丝》主要撰稿人之一。 1935年,英文著作《吾国与吾民》。 1932年,创办《论语》半月刊。 1934年,创办《人间世》。 1935年,创办《宇宙风》。 “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 《我怎样刷牙》、《我的戒烟》等津津乐道亍日 常生活琐事。 • 幽默小品从容睿智、轻松自然。 • • • • • • •
鲁迅杂文的思想内容
• 鲁迅的前期杂文表现出较浓厚的启蒙 主义思想,较多地揭露和批判社会的 腐败和思想的落后。 • 鲁迅的后期杂文具有更多的唯物辩证 法的思想。
★鲁迅杂文的文体创造
15三十年代散文.
1、林语堂的小品文创作观: 从其幽默观出发,林语堂在小品的题材和风 格上主张“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 调”……达到“个人之性灵之表现”的无拘 无碍、从容潇洒的境界。
2、林语堂的小品文的艺术特色
题材丰富繁杂。 蕴含丰富的文化信息,是智者的 文化散文。 朴素率真,绝无矫饰,凸现真诚 的性灵。 浓郁的幽默情味。
林语堂(1895-1976)
二、李广田、何其芳的抒情散文
1、李广田30年代散文主要叙写平 常人事,寓情感于叙事。 多写村野乡村小天地中备受苦难 的劳动人民的种种不幸(《山之 子》、《老渡船》); 刻画黑暗时代知识分子的心灵创 伤和苦闷彷徨 (《记问渠君》、 《黄昏》); 摹绘故乡的山水神韵和风俗人情 (《扇子崖》、《野店》、《画 廊》)。
(2 )丰子恺散文艺术特点
风格清幽淡远、率真自然 漫画式的独特视角与幽默表述法 在日常琐事中发掘深厚的人生意味 叙述婉曲,描写细腻,亲切真率
丰子恺儿童漫画
丰子恺的散文与他的漫画,是 相通的。
30年代以开明书店为中心的一批作家,他们的散 文偏重于冷静观照,细心体味日常人生世事。作 品平淡如水、明白如话,擅于在平凡中开掘生活 的哲理,追求高远的情境,严谨而有韵致。 代 表作家有丰子恺、夏丏尊、叶圣陶等人,因为曾 较集中居住于浙江上虞春晖中学白马湖一带,故 称“白马湖作家群”
1.丰子恺散文
30年代散文 第一节 鲁迅和30年代的杂文
一、鲁迅的杂文的内容 1、对封建的思想文化、伦理道德、家族礼教制 度等,进行了毫不妥协的批判与清算,挖掘了中 国人精神病态中奴隶性和奴才性的根源。(《灯 下漫笔》、《论雷峰塔的倒掉》、《病后杂谈》) 2、鲁迅杂文几乎触及到社会生活和中国人精神 世界的各个方面,为社会的沉疴和国民的》、《说“面子”》、《爬和撞》、《隔 膜》、)
15三十年代散文讲解
“太白派”是“议论风”,“论语派” 是“谈话风”。
“水星派”作家
是一支既没有共同的创作纲领,也没有同仁文 学组织的创作队伍。如何其芳、李广田、丽尼、 陆蠡等,他们以创作较富艺术性的抒情散文和 叙事散文见长且形成比较一致的创作特色的。 创作之初——以写作表现内心苦闷、寂寞、忧 郁之感的抒情散文为主;
林语堂与小品文
融东西方文化于一体。“两脚踏东西文化,一 心评宇宙文章”。
小品文题材繁丰,大至宇宙之巨,小至苍蝇之 微,无所不包。
1935年英文著作《吾国与吾民》在美国出版, 开始比较系统地向外国人介绍中国文化和中国人 的生活。
第六节 30年代的游记散文
1、海外旅游散记: 2、国内山水游记: 3、30年代游记体散文发达的原因
B内容特点:
“为现在抗争 ”, “ 立刻给以反响 ”, “ 乐则大笑,悲则 大叫, 愤则大骂 ”, “ 是匕首, 是投枪 ”。
3、艺术特色 现代杂文发端于陈独秀首创的“随感录”杂文,
成熟于鲁迅杂文。鲁迅杂文标志着现代杂文文体的自 觉。
特色之一:用强烈的主体意识记录客观事实——社会现 象和生活现象,通过对事实的选择、组装来显示事物的本 质,表现人生哲理。
后期杂文的内容
政治内容大大增加。 社会批评,解剖中国社会思 想。对中国传统文明的弊病和 各种丑恶的社会现象进行综合 解剖。 以杂文形式扶正祛邪,坚持 文化战线上的思想理论斗争。
1. 鲁迅杂文的内涵
鲁迅在《且介亭杂文·序言》中说:“其实‘杂文’也不 是现在的新货色,是‘古已有之’的,凡有文章,倘若分类,都 有类可归,如果编年,那就只按作成的年月,不管文体,各种都 夹在一处, 于是成了‘杂’。”
三十年代的散文创作概述
3.林语堂对中国现代散文的贡献
三十年代的散文创作概述
一、散文创作的丰收期
1.二十年代的散文:
现代散文的产生——散文文体的自觉——杂文、美文的成熟 2.三十年代的散文: 杂文繁荣——抒情散文艺术创新——报告文学兴起 二、杂文 (一)现代杂文的演变轨迹 1.“五四”文学革命时期:杂文兴起
2.二十年代 :杂文已臻成熟;大革命失败后,一度趋 于沉寂
A.对“论语派”的自由主义立场和态度的批评
B.反对一味追求“纯文学”倾向,提倡战斗的小品文
(二)林语堂
1.“幽默大师” 林语堂(1895-1976),原名和乐,福建龙溪人。1919 年赴美国哈佛大学留学,1921年到德国莱比锡大学深造。 1923年参加“语丝社”。1932年创办《论语》杂志,致力 于 “幽默文学”的倡导,被称为“幽默大师”。
五、报告文学 (一)自觉阶段的报告文学 1.“左联”的贡献 A.正式提出“报告文学”的名称 B.大力提倡报告文学 C.对外国报告文学作品和理论的译介 2.报告文学的兴盛 A.独立的文体意识:阿英选编的《上海事变与报告文 学》,是我国最早以报告文学命名出版的报告文学集 B.成熟的作家作品:夏衍的《包身工》,宋之的的《 一九三六年春在太原》,范长江的《中国的西北角》等 C.“文学效应”:1936年——“报告文学年”
A.倡导“幽默文学”:拓宽现代散文的表现领域
B.创造了“闲谈体”散文:笔调自由,形式多样,庄 谐并重 C.融合了中西方散文小品艺术:“幽默”、“闲适” 、“性灵”三位一体
30年代的散文
四、艺术散文
30年代,涌现的艺术散文家主要有李广田、何其芳、丽尼、丰子恺等。除此之外,老 舍、沈从文、茅盾、郁达夫、朱自清等大家继续写下了大量散文。 李广田(1906—1968),山东邹平人。在北京大学读书时与何其芳、卞之琳结为诗友, 是“汉园三诗人”之一,但文名盖过诗名。抗战前所作散文主要收入《画廊集》 (1936)、《银狐集》(1936)和《雀蓑记》(1939)等。散文风格朴素自然,醇 厚中透着恬淡,具有乡土风味。他坚持散文创作的独立性,具有劳动人民的气质和立 场。代表作有《老渡船》、《柳叶桃》、《成年》、《桃园杂记》、《山水》等。 何其芳(1912—1977) ,四川万县人,先以“汉园三诗人”之一享誉文坛,随后以 散文集《画梦录》(1936)获得1936年《大公报》 “文艺奖金”中唯一的散文奖,名 声大噪。《画梦录》主要收集了何其芳1932年至1935年间写的散文16篇,表现了一位 囿于书斋、脱离现实的知识青年的忧郁、迷惘情绪和孤独、寂寞的心境,抒写了一颗 孤独灵魂的独语、内心的波动以及空灵的幻想。看似扑朔迷离,实则新奇别致,常在 飘忽的幽思、朦胧的幻觉和富有色彩与乐感的语言文字中完成一种美文的艺术建构, 扩大了散文的审美范畴。抗战开始后,其文风开始由空灵转向朴实。
这时期,著名记者邹韬奋、范长江写了大量的通讯报告,邹韬奋有《萍踪寄语》(三集)和
《萍踪忆语》,范长江有 《中国的西北角》、《塞上行》,影响巨大。
报告文学获得发展的原因主要有三点:1)“左联”的提倡,“创造我们的报告文 学” ;2)外国报告讯 和报告文学写作浪潮;3)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
丽尼(1909—1968),原名郭安仁,湖北孝感人。30年代著有散文集《黄昏之献》 (1935)、《鹰之歌》(1936)和《白夜》(1937)等。他的散文如诗歌,善于抒 情。主要作品有《黄昏之献》、《江南的记忆》等。
30年代的散文状况
30年代的散文状况30年代,是散文创作的丰收期,散文在这个年代创作的文体意识进一步增强。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30年代的散文状况,供大家欣赏。
30年代的散文状况(一)三十年代,民族的自尊、血性在越来越具体的描绘中呈现出更加丰富的趋向。
只有用大爱拥抱全人类的人,才能在社会的文明进步中存在,彰显文化的价值。
鲁迅、刘半农、朱自清、冰心等面对时代与社会的茫然、苦难,已不写或很少写散文诗。
散文诗作为20年代的宠儿,在瓦解分化中沉淀成更加规范的散文诗,或分化出散文、杂文、议论文。
如鲁迅著名的杂文,朱自清、矛盾、冰心等人的散文。
现代散文诗与散文的苍茫精神时代与社会的变迁,不可避免在人文科学界、学术知识界打上烙印。
散文诗在动荡挤压中,成为标志民主、自由、平等的课题。
很多作家在叙事、议论、抒情中“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可见:“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文心雕龙》时序》。
散文诗也不能脱离现实,偏安一隅。
冰心的《寄小读者》、《往事》等,充满着人文的关爱,同社会责任联系在一起。
文笔婉约、清新、率真,与鲁迅作品风格形成鲜明对照。
而他们的情感、思想、目标,都是一致的,在散文诗的基础上,依赖自己的独特体会,以及生活、艺术阅历追问生命的终极意义。
30年代,如历史长卷中的一个折子,对于志存高远的中国作家,在思想、文学领域、艺术风格方面,都在不断实践中创新、完善。
散文诗在这个时期少了,却更加成熟了。
由此完善、发展的现代散文等,由形而下的物质层面,上升到形而上的哲思层面。
文以载道,鲁迅杂文的洗礼,让我们在深邃的历史中,看到所有封闭的思维,都可以面向世界打开。
这是历史的广阔,也是艺术的广阔。
是作家面对风云变迁的时代,以刀笔抒发壮怀激烈的情感,站在历史高度调整自己,使文学作品融入时代。
在与现实相通中,建立一种诗意的情感,把血性与温情统一起来。
现代散文诗与散文的互生一、意象、意境之间的互通“意”即作者的主观情感,“象”即寓意的艺术形象,“境”是二者融合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
30年代散文
第十九章 30年代的散文创作[学习提示与述要]本时期散文比起前一个时期,艺术探求更加多样,尤其是杂文小品文有长足的发展。
可以着重了解几种最活跃的文体或创作潮流,还应关注不同的散文观及其代表性作家作品。
其中林语堂和何其芳可作为鉴赏分析的重点。
[知识点]《论语》与《人间世》、《宇宙风》三期刊、30年代小品热、《太白》与《芒种》杂志、30年代"鲁迅风"杂文及其主要作家、《汉园集》、开明书店、夏衍《包身工》、邹韬奋的《萍踪寄语》。
[教学内容]30年代散文创作的整体情况第二个十年的散文创作在第一个十年的基础上继续向前发展,和二十年代相比,具有着自己独特的呈现形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政治化的分野。
这是30年代散文的一个重要特征。
1927年国共两党的合作破裂、大革命失败之后,受政治形势的影响,30年代的散文创作派系,通常都以政治倾向来划分,即属于左翼作家的散文;以周作人、林语堂为代表的自由主义作家的散文;以及政治态度比较超越的京派及其他作家的散文等。
文体意识比以前大大增强。
这是30年代散文的另一个重要特征。
不同创作风格的追求在更大程度上还体现为对散文的社会功能和文体要求的不同理解,30年代的散文并没有因为政治化和诸多论争而走向危机,相反,却因为多方面的艺术探求而获得了生机,杂文、小品文和抒情性散文都各自有长足的发展。
第一节左翼作家的"鲁迅风"杂文左翼作家处于被国民党当局实施的文化围剿的压迫之中,他们当然更看重散文的现实批判性和论战的效果,作为匕首和投枪的杂文就很自然地成为他们首选的文体,这样,30年代就又出现了一个杂文创作的繁荣期。
"鲁迅风"杂文:30年代,除了鲁迅仍在继续创作之外,在他的影响下又一批新的杂文作者涌现了出来,其中影响较大的有瞿秋白、茅盾、唐弢、徐懋庸、聂绀弩等。
这些足以证明鲁迅对这一时期的左翼作家杂文创作的巨大影响,这些作家的杂文风格特色是可以用"鲁迅风"来加以概括的。
现代文学30年代散文概论
30年代散文创作的整体情况
1、政治化的分野 左翼作家的散文; 以周作人、林语堂为代表的自由主义 作家的散文; 政治态度比较超越的京派及其他作家 的散文等。 2、文体意识比以前大大增强
第一节 左翼作家的"鲁迅风"杂文
“鲁迅风”杂文:30年代,除了鲁迅仍 在继续创作之外,在他的影响下又一 批新的杂文作者涌现了出来,其中影 响较大的有瞿秋白、茅盾、唐弢、徐 懋庸、聂绀弩等。这些作家的杂文特 色大多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和文明批 社会批判和文明批 判意义。 判意义。 "杂文双璧":徐懋庸和唐弢是这一时 期涌现出来的杂文新秀中的"双璧"。
林语堂的文学主张
幽默。幽默,对于他来说,不仅仅是一种美 幽默 学追求,更是一种写作的立场和人生的姿态。 林语堂所主张的幽默和讽刺是不同的,他认 为,讽刺具有"酸辣之味",而幽默必须先有 深远的心境,去掉讽刺的"酸辣之味",读者 得到淡然的味道,才是真正的幽默。 闲适。“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 闲适 “宇宙之大,苍蝇之微,皆可取材”, 既不能安邦,也不能亡国,只是一种散文 的笔调。作文时,和读者之间仿佛是老朋友 之间叙旧、娓娓而谈,潇洒自在,这就是" 娓语式的笔调",也是他小品文的主要范式, 在实践上提高了随笔体散文的文体地位。
抒情散文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笔、 第三节 抒情散文和随笔、报告文学
(散文)何其芳《画梦录》(唯美到极致 ) 散文)何其芳《画梦录》 李广田《画廊集》 李广田《画廊集》(平实浑厚 ) 丽尼《黄昏之献》 悲哀而忧伤) 丽尼《黄昏之献》(悲哀而忧伤) 陆蠡《囚绿记》(含蓄委婉 ) 陆蠡《囚绿记》 (随笔)丰子恺《缘缘堂随笔》(童心和禅趣) 随笔)丰子恺《缘缘堂随笔》 童心和禅趣) (报告文学)夏衍《包身工》 报告文学)夏衍《包身工》 宋之的《一九三六年春在太原》 宋之的《一九三六年春在太原》
三十年代散文
这时期比较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还有萧干 记叙报告黄河水灾的《流民图》(1936)、邹 韬奋记叙报告旅欧见闻的《萍踪寄语》“系 列”,范长江记叙西安事变、长征和陕北解放 区的《中国的西北角》、《塞上风云》、《西 线风云》等。 游记重要的有:朱自清的《欧游杂记》、《伦 敦杂记》;王统照的《欧游散记》;郁达夫的 《屐痕处处》、《达夫游记》;钟敬文的《湖 上漫拾》等。
二、何其芳等与抒情散文 何其芳(1912年—1977年) 中国著名 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红学” 理论家。四川万县(现重庆万州)人。 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是“汉园三诗人” 之一。著作主要有:散文集《画梦录》 (成名作),《刻意集》,诗集《预 言》,红楼梦的研究也颇有建树。
诗人何其芳在创作诗歌的同时,发 现分行抒写的散文更适宜于表达他的 “郁结与颓丧”,因而也创作了不少散 文,结集为《画梦录》(1936)包括17 篇散文,传达出他画梦的“温柔的独 语”、“悲哀的独语”。
陆蠡有散文集《海星》、《竹刀》、 《囚绿记》等。 《海星》多写过去生活 的回忆、幻想和沉思,带有浓郁的孤独 和感伤的情绪。后者明显趋向成熟,其 中《竹刀》一篇将险峻的山间景色、古 老美丽的神话传说与悲怆激越的山民故 事糅合在一起,产生出奇异的艺术魅力。
陆蠡的《囚绿记》是托物言志的名篇。 构思巧妙,写一植物常青藤被囚后仍顽 强地生长。充满了爱国主义的正气。 陆蠡散文善于编织故事,描摹场景, 在反常规的“枝枝叶叶”的叙述中,融 合进一缕缕深深的情思。意境隽永,语 言优美,节奏舒缓。
鲁迅杂文创作以1927年为界,分为 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从1918年至1926年。 主要有《坟》、 《热风》 、《华盖集》和《华盖集续 篇》。其主要内容是广泛而深刻的社会 批评和文化批评。(参看教材260页)
中国现代文学:30年代散文
丰子恺师从弘一法师 (李叔同),以中西融 合画法创作漫画以及散 文而著名。1926年9月 30日,丰子恺漫画结集 面世。30年代结集出版 了《缘缘堂随笔》、 《随笔二十篇》、《车 厢社会》、(缘缘堂再 笔》等。
丰子恺
第一节 30年代散文概述
二、何其芳(1912~1977)的散文创作。
何其芳(1912年2月5日-1977年7月 24日),原名何永芳,生于重庆万 州,现代诗人、散文家、文学评 论家,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 学部委员 。汉园三诗人之一。代 表作品《画梦录》《生活是多么 广阔》《夜歌和白天的歌》。
二、鲁迅杂文特点:
①批判性、否定性与攻击性。 ②犀利与深刻。
③是引申性。 ④是强烈的主观性。 ⑤是无拘无束而极富创造力的杂 文语言。
1936年大病初愈后所照
二、林语堂与幽默闲适的小品文:
1.简介林语堂: 林语堂(1895—1976年)散文家、语 言学家,福建龙溪(今龙海)人。 1932年9月,林语堂创办了《论语》 半月刊,1934年和1935年,又先后创 办了《人间世》与《宇宙风》两个刊 物,提倡“幽默”、“闲适”的“性 灵文学”,成为“论语派”的主要代 表。
中国现代文学史
30年代散文
第十三章 30年代散文
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30年代散文创作;第二节讲述鲁迅杂文和
林语堂小品文的创作。
教学目的: 使同学们对30年代散文发展的大致状况有一个了解,
同时要知道30年代的几个又带有流派特征的散文创作 及代表作家作品。
教学重点: 鲁迅杂文的特色;林语堂幽默小品的风格。
包身工是旧中国工厂中实行的一种 定期卖身的雇佣制度。首先实行于 日商在华的纱厂。是资本主义和封 建主义相结合的残酷的奴役制度。 包身工一般多为农村来的女童工。 由包工头迫使他们的父母或保人接 受极少的包身费,订立包身契约。 包身期间,包身工没有人身自由, 一切听命于包工头,不准回家,不 准到其他厂家劳动,全部工资归包 工头所有。包工头仅提供极差的食 宿条件。包身工身受资本家和包工 头的双重剥削,不少被迫致死。新 中国建立后,废除了包身工制。
第八章 30年代散文
• 他观察并质疑着急遽变动的时代思潮,展 开与创造社、太阳社、新月派等的论争; 对国民党当局展开犀利批评;对30年代以 上海为中心的半殖民地商业社会及其文化 现象进行观察和批判。
从最初起,到最后止,他都是个战士, 勇者,独立于天地之间,腰佩翻天印,手 持打神鞭,呼风唤雨,撒豆成兵,出入于 千军万马之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 即使在说中国是人肉的筵席时,调子也不 低沉。因为他指出这些,正是为反对这些, 改革这些,和这些东西战斗。 ——萧红评鲁迅杂文
一、前期杂文(1918至1926年)
第八章 30年代散文
关键词
• 鲁迅杂文 • 林语堂幽默小品 • 何其芳《画梦录》
第一节 概述
• 一、时代背景与创作 20世纪30年代是民族危机日益加深、民族 矛盾日趋尖锐的时代。 • 30年代的散文创作,既继承“五四”散文 风格多样的优良传统,并继续保持其独特 的艺术格调、丰富的文学样式;又努力突 破其“狭小”的格局,拓展其原有的艺术 空间。
中国人之聪明
林语堂散文超越现实引起了左翼 文学的批评
• 以鲁迅为首的《太白》,《芒种》左翼倾 向的文学杂志,同以周作人、林语堂为代 表的《论语》、《人间世》派作家,展开 了一场激烈论争,指责林语堂的散文提倡 闲适、性灵,实际上是与时代脱节。
• 鲁迅发表了具有总结这场论争性质意义的 《小品文的危机》一文,认为:现代散文 是萌芽于“文学革命”以至“思想革命” 的,战斗性是它的一个基本传统;其“以 后的路”,应该是“更分明的挣扎和战 斗”。鲁迅还指出,小品文(现代散文) 只有使自身成为匕首、投枪,并能够“和 读者一同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且又能 够“给人愉快和休息”,然后才可能获得 “生机”。
30年代散文概述
四”以后再度兴盛,成 为“感应的神经”和 “攻守的手足”。在鲁 迅等作家支持下,杂文 创作形成一个蓬勃的局 面。
鲁迅一生写下了大量杂文,杂文集共有16部。
•从1918年在《新青年》上发表“随感录”起 至 1936 年逝世前未完篇的《因太炎先生而想 起的二三事》止,杂文创作贯穿了文学活动 的始终。 •杂文是鲁迅这位精神界战士在思想、文化领 域进行战斗和自我“释愤抒情”的重要文学 形式。
•
何其芳(1912-1977,四川万县人)出生在一 个守旧的地主家庭,闭塞的环境和古板的教育使 他从小养成了孤僻的性格。1929年考入上海中国 公学预科,1931年进入北京大学哲学系,接受了 新文学和西方文学的影响,并开始在京沪两地的 《现代》、《文学季刊》等杂志上发表诗歌和散 文,先以“汉园三诗人”之一而知名于文坛, 1936年出版的散文集《画梦录》又同时获得《大 公报》文艺奖而成为引人瞩目的散文家。何其芳 意识到了散文作为一种独立文体的重要性,是一 位具有自觉意识的散文文体家。
投枪
首先,鲁迅后期继续着他一 贯的社会与文化批评,写下了 大量解剖中国社会思想与文化 的杂文。 其次,政治内容大大增加, 《为了忘却的记念》、《写在 深夜里》控诉了国民党进行文 化围剿、杀害“左联”五烈士 的罪行。 再次,鲁迅后期以杂文形式 扶正祛邪,坚持文化战线上的 思想理论斗争。
左联五烈士
鲁迅杂文的艺术性
31
何其芳的散文:《画梦录》
• 何其芳的散文集《画梦录》采用“独语” 文体。整部作品都可以说是一个孤独者的 内心独语,何其芳的独语散文反映了当时 许多向往美好未来的青年,既不满现实, 又不愿面对丑恶,不甘在污垢的世界里堕 落,而情愿在幻想的美丽中陶醉的普遍心 态。
第十五章30年代散文第一节30年代的散文概述
第一节 30年代的散文概述
一、时代背景与散文概况: 1、民族危机日益加深、民族矛盾日趋尖锐的时 代。
2、30年代的散文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类:
3、30年代的时代特点:
散文作家做出了不同的选择:
• 1、 鲁 迅 等 左派 ( 人 称“太白派”)—— 走叛逆、抗争的路。 • 其刊物为《涛声》、 《太白》、《新语 林》、《爝火》、 《芒种》、《杂文》 等。
• 2周作人、林语堂等 ( 人 称 “ 论 语 派”)——走隐逸的 路。
• 其刊物为《骆驼草》、 《论语》、《文艺茶 话》、《人间世》、 《宇宙风》等。
二、鲁迅派杂文的高涨
• 1. 瞿秋白的杂文: • 兼有文学家与政治家的双重气 质,善于抓住本质, • 勾勒典型,且语言流畅,富有 激情。 • 2. 唐弢、徐懋庸等的杂文: ① 唐弢(1913-1991),他这时 主要的杂文集有《推背集》和 《海天集》。 ②徐懋庸(1908-1977),其 《打杂集》曾由鲁迅作序。
• 七 、 三 十 年 代 的 报 告 文 学
• 1、初具报告文学特征的作品有: • 20年代初,瞿秋白的《饿乡纪程》、《赤都心 史》。 • 朱自清的《执政府大屠杀记》 • 2、夏衍的《包身工》(1936)、宋之的的《一 九三六年春在太原》等。
第二节 鲁迅的杂文
• 一、鲁迅杂文创作的分期 • 1、前期(18—26):《坟》、《热风》、 《华盖集》、《华盖集续编》 • 2、后期(27—36):《而已集》、《三闲 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 《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 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 集》、《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 《集外集拾遗》
五、林语堂、老舍的幽默小品及其他:
三十年代散文概述
概述三十年代散文代表作家作品三十年代散文创作文体意识进一步增强,社会空前政治化,导致散文创作受到政治和党派的影响,在1928—1937年内结集出版的散文专辑有五百种左右,30年代散文空前繁荣兴盛。
主要代表作家有;鲁迅、茅盾、冰心、朱自清、周作人、林语堂、丰子恺、郁达夫、瞿秋白、唐弢、徐懋庸、萧红、何其芳、李广田、梁遇春、夏丏尊、宋之的等(一)林语堂与幽默闲适小品文主要代表作家作品有:林语堂的《吾国吾民》文化含量较高,两脚踏东西文化,向人们展示了文化学者眼中的中国。
《生活的艺术》集中反映了林语堂的人生观念,《京华烟云》、《苏东坡传记》是中国现代长篇传记开标立范之本,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作出了贡献。
他认为应该“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独抒性灵”的“个人笔调”式散文,但引起了左翼文学的批判。
周作人和林语堂一样是现代散文闲话一派的宗师,出版《看云集》《风雨谈》等,但后续人生态度消极,走向堕落。
(二)左翼作家的“鲁迅风”杂文和风格多样的散文主张以战斗性杂文为武器与黑暗,落后势力进行批判和抗争。
主要代表作家作品:30年代成就最突出的是议论性散文,如瞿秋白《<鲁迅杂感选集>序言》中提出杂感这种文体要因鲁迅而变成文艺性论文,这一主张极大地丰富和扩展了鲁迅所开创的现代杂文传统。
还有,杂文双臂:唐弢《推背集》《海天集》其文笔犀利,又含有抒情气息,徐懋庸《打杂集》《不惊人集》。
瞿秋白《一种云》文章大量运用象征手法,仅有600字却高度概括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
、郁达夫的游记《故都的秋》《钓台的春昼》作者寄情山水,但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国事、民事的忧虑之情,在艺术上他的游记文字优美、文笔清秀,很富有神韵。
此外,萧红《商市街》主要描写了萧红与萧军在哈尔滨的贫穷与饥饿;(三)“京派”与开明派同人的散文主要代表作家作品:京派的:何其芳《画梦录》主要描画了青年人青春期被压抑情感的表现和作者对社会人生的厌恶、逃避和自我封闭,同时,也是30年代未找到出路的一部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必然痛苦。
第十章 30年代散文创作 南师大
中国现代文学史
第二节 30年代其他散文作家
五、丰子恺的佛理散文:《缘缘堂随笔》 1、不忘民生。 梁启超就曾说过:‚佛教之信仰乃平等而非差别‛。受到佛 教思想熏陶并且真正懂得佛陀胜义的人往往不是孤独封闭的 个人主义者,而是很容易成为以普度众生为己任的平民主义 者。佛言‚惟行菩萨行者得成佛,其修独觉禅者永不得成 佛‛,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丰子恺一生特立独行,不侪流俗, 大有佛家智者之风,但他也深得佛的慈悲真谛,好谈自己, 更不忘民生。如《肉腿》把农人在运河的抗旱誉为‚天地间 的一种伟观‛,而且在对比之下,为自己在运河中的坐船旅 行深感愧疚与不快。
中国现代文学史
第一节
鲁迅杂文
《且介亭杂文》:收1934年所作杂文36篇,
1935年末经鲁迅亲自编定,1937年由上海三 闲书屋出版。 且介亭:当时鲁迅住在上海北四川路,这个 地方是‚越界筑路‛区域,即所谓半租界, 且介即取租界二字之各半。 《且介亭杂文二集》 《且介亭杂文末编》
中国现代文学史
第十章 30年代散文创作
中国现代文学史
第一节
一、鲁迅杂文解题:
鲁迅杂文
《坟》:收1907年至1925年论文23篇,1927
年北京未名社出版,‚这总算是生活的一部 分的痕迹,所以虽然明知道过去已经过去, 神魂是无法追蹑的,但总不能那么决绝,还 想将糟粕收敛起来,造成一座小小的新坟, 一面是埋藏,一面也是留恋。至于不远的踏 成平地,那是不想管,也无从管了‛。
中国现代文学史
第一节
鲁迅杂文
《华盖集续编》:收1926年作杂文32篇,另1927年 作杂文1篇,1927年5月由北京北新书局出版。 ‚这里面所讲的仍然并没有宇宙的奥义和人生的真 谛。不过是,将我所遇到的,所想到的,所要说的, 一任它怎样浅薄,怎样偏激,有时便都用笔写了下 来。说得自夸一点,就如悲喜时节的歌哭一般,那 时无非借此来释愤抒情,现在更不想和谁去抢夺所 谓公理和正义。你要那样,我偏要这样是有的,偏 不遵命,偏不磕头是有的,偏要在庄严高尚的假面 上拨他一拨也是有的,此外却毫无什么大举。名副 其实,杂感而已。‛
10.1中国现当代文学史《30年代散文创作》第一节《鲁迅杂文》PPT课件
第一节 鲁迅杂文
❖ 《三闲集》:收作者1927年至1929年所作杂文34篇,末附 1932年作的《鲁迅译著书目》1篇,1932年由上海北新书局 出版。
❖ “而成仿吾以无产阶级之名,指为有闲,而且有闲还至于有 三个,却是至今还不能完全忘却的。我以为无产阶级是不会 有这样锻炼周纳法的,他们没有学过刀笔。编成而名之曰 《三闲集》,尚以射仿吾也。”
第一节 鲁迅杂文
❖ 《华盖集续编》:收1926年作杂文32篇,另1927年 作杂文1篇,1927年5月由北京北新书局出版。
❖ “这里面所讲的仍然并没有宇宙的奥义和人生的真 谛。不过是,将我所遇到的,所想到的,所要说的, 一任它怎样浅薄,怎样偏激,有时便都用笔写了下 来。说得自夸一点,就如悲喜时节的歌哭一般,那 时无非借此来释愤抒情,现在更不想和谁去抢夺所 谓公理和正义。你要那样,我偏要这样是有的,偏 不遵命,偏不磕头是有的,偏要在庄严高尚的假面 上拨他一拨也是有的,此外却毫无什么大举。名副 其实,杂感而已。”
第一节 鲁迅杂文
❖ 《而已集》:收1927年所作杂文29篇,附录 1926年杂文1篇,1928年10月由上海北新书局 出版。
❖ “这半年我又看见了许多血和许多泪,然而 我只有杂感而已”。“泪揩了,血消了,屠 伯们逍遥复逍遥,用钢刀的,用软刀的,然 而我只有杂感而已”。“连杂感也被放进了 应该去的地方时,我于是只有而已而已”。
第一节 鲁迅杂文
❖ 《华盖集》:收1925年所做杂文31篇,1926年6月 由北京北新书局出版。
❖ “这运,在和尚是好运,顶有华盖,自然是成佛作 祖之兆,但俗人可不行,华盖在上,就要给罩住了, 只好碰钉子。”
❖ “也有人劝我不要做这样的短评,那好意,我是很 感激的,而且也并非不知道创作之可贵。然而要做 里有这么麻烦的禁令,倒不如不进 去,还是站在沙漠上,看看飞沙走石,乐则大笑, 悲则大叫,愤则大骂。”
30年代散文(完整)
林语堂与幽默闲适小品
❖ 首先,林语堂旳小品文题材庞杂,无所不谈, 拓展了小品文旳题材领域,且具有渊博旳知 识与文化旳品位。
❖ 其次,行文洒脱不羁,不暇布局,兴之所至, 任情率性,酣畅淋漓,被尊为“幽默大师”。
林语堂与幽默闲适小品
❖ 林语堂主张小品文“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 为风格”,“两脚踏中西文化,一心评宇宙 文章”,以谈话旳形式将东西方比较旳人生 哲理从容道出。
瞿秋白旳杂文
❖ 瞿秋白(1899.1-1935.2), 江苏常州人,散文作家,文 学评论家。他曾两度担任中 国共产党最高领导人,是中 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 一,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 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 中国革命文学事业旳主要奠 基者之一。1935年2月在福 建被国民党军逮捕,6月18 日慷慨就义,时年36岁。
鲁迅杂文旳创作道路
❖ 《热风》主要收“五四”时期短小精悍旳 “随感录”;另某些较长旳文字主要收入 《坟》中。
❖ 1927年出版旳《华盖集》和《华盖集续篇》, 主要收1925至1926年旳杂感。某些较长旳 杂文也收入《坟》中。
❖ 《而已集》收1927年旳杂文。 ❖ 《三闲集》主要收1928年作家到上海后参加
❖ 二、瞿秋白旳杂文 。 ❖ 三、左翼作家旳“鲁迅风”杂文。
鲁迅杂文
❖ 鲁迅在他旳一生中,尤其 是后期思想最成熟旳岁月 里,倾注了大部分旳心血 于杂文创作中。
萧红评鲁迅杂文
从最初起,到最终止,他都是个战 士,勇者,独立于天地之间,腰佩 翻天印,手持打神鞭,呼风唤雨, 撒豆成兵,出入于千军万马之中, 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虽然在说 中国是人肉旳筵席时,调子也不低 沉。因为他指出这些,正是为反对 这些,改革这些,和这些东西战斗。
旳“灵魂”。但是他旳这些深刻旳思想看法 又不是如一般论文经过逻辑旳形式直接呈现 出来,而是透过艺术形象旳发明和对生活现 象富有情趣旳描绘体现出来旳——杂文思维 中旳“个”和“类”。而且这种议论旳形象 化方式是丰富多彩旳。
中国文学史 第十五章 30年代的散文
第十五章30年代的散文●30年代的散文创作承传了五四散文对人生的探索和心灵的书写,要承传了五四散文风格多样化的传统。
同时在表现社会生活的容量和散文的体式等方面都有所发展。
小品散文成就蔚然可观,杂文因鲁迅而大放异彩,报告文学也成为散文领域里面的新景观。
第一节30年代散文概述一、小品散文30年代在小品小文的写作上面取得较大成就的,有林语堂,郁达夫,丰子恺,夏丐尊等等作家。
●丰子恺丰子恺20年代初开始白话散文的写作,30年代出版了《缘缘堂随笔》《随笔二十篇》《车厢社会》《缘缘堂再笔》等等散文集。
他的作品取材普通的日常生活,探究人生,自然的奥秘。
他的散文透露了佛理和玄思,常用漫画式的独特的视角和幽默来表达,描写率真自然风格清幽淡远。
●论语派30年代,林语堂先后创办《论语》(《论语》半月刊创刊于1932年9月)《人间世》《宇宙风》等等这些刊物,他和周作人等提倡闲适小品,文学史上叫做“论语派”,他们认为小品的写作应该“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提倡闲适,性灵,幽默。
他们的作品因独树一帜而拥有广大的读者,但也受到了一些左翼作家的批评。
●游记游记在30年代也有新的成绩,其中郁达夫的《屐痕处处》《达夫游记》。
钟敬文的《西湖漫拾》《湖上散记》都是比较有特色的。
另外朱自清,郑振铎,王统照,李健吾等等的旅行杂记也比较引人关注。
那么在30年代还涌现出一批具有自觉艺术追求的青年散文作者,如何其芳,李广田,丽尼,陆蠡,缪崇群等等。
●李广田李广田曾经和何其芳,卞之林合出过诗集《汉园集》。
因此,他们三个人被称作“汉园三诗人”。
李广田还出版了散文集《画廊集》《银狐集》《雀蓑集》。
他关注未受都市文明浸染的乡土的“画廊”,在记事,写景,状物里面捕捉健康的人性之光,风格平实浑厚,情感沉郁而略带悲凉,所以有比较鲜明的柔美的风格。
●丽尼丽尼的散文创作,他经历了从低吟悲风到高歌抗争的一种嬗变。
散文集《黄昏之献》,里面的作品是漂流者的低吟,《鹰之歌》里面的作品开始了书写战争的高歌。
十六、十八章 30年代文学:诗歌、散文
注重诗歌的现实性, 注重诗歌的现实性,提倡诗歌的大众化和意 识形态化,反映大时代内容和工农大众的斗争, 识形态化,反映大时代内容和工农大众的斗争, 艺术形式直接临摹现实; 艺术形式直接临摹现实;过分强调语言通俗和 描述生活,造成不少诗歌的苍白浅露。 描述生活,造成不少诗歌的苍白浅露。 1937年4月,中国诗人协会成立,中国诗歌会 1937年 中国诗人协会成立, 同仁大多参加这一组织, 中国诗歌会遂告解体。 同仁大多参加这一组织 , 中国诗歌会遂告解体 。
四、戴望舒、卞之琳等现代派诗人 戴望舒、
1932年 施蛰存主编的《现代》 1932年5月,施蛰存主编的《现代》杂志创 宣告了现代派的正式亮相, 现代派” 刊,宣告了现代派的正式亮相,“现代派”也 因此刊物而得名。现代派诗人群的领袖是戴望 因此刊物而得名。现代派诗人群的领袖是戴望 舒。 戴望舒1922年开始创作新诗,1928年 1922年开始创作新诗 戴望舒1922年开始创作新诗,1928年8月发 表成名作《雨巷》 被称为“ 表成名作《雨巷》,被称为“雨巷诗人 ”; 1929年 出版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 1929年4月,出版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后 又陆续出版诗集《望舒草》《望舒诗稿》《 》《望舒诗稿》《灾 又陆续出版诗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 难的岁月》 难的岁月》等。 1936年 现代派诗人卞之琳 何其芳、 卞之琳、 1936年3月,现代派诗人卞之琳、何其芳、 李广田出版了著名的诗合集 汉园集》 出版了著名的诗合集《 李广田出版了著名的诗合集《汉园集》。
30年代诗歌、 30年代诗歌、散文 年代诗歌
主要内容 30年代新诗概述 1、30年代新诗概述 30年代散文 2、30年代散文
第一节
30年代新诗概述 30年代新诗概述
一、中国诗歌会的诗歌创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报告文学 (一)自觉阶段的报告文学 1.“左联”的贡献 A.正式提出“报告文学”的名称 B.大力提倡报告文学 C.对外国报告文学作品和理论的译介 2.报告文学的兴盛 A.独立的文体意识:阿英选编的《上海事变与报告文 学》,是我国最早以报告文学命名出版的报告文学集 B.成熟的作家作品:夏衍的《包身工》,宋之的的《 一九三六年春在太原》,范长江的《中国的西北角》等 C.“文学效应”:1936年——“报告文学年”
(二)报告文学力作:夏衍《包身工》
1.聚焦“现代奴隶”
A.调查殖民化都市中的“包身工现象” B.对30年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剖析:包身工制度的 历史、现状和本质 C.对民族压迫、阶级压迫的批判 2.“开创新记录”的艺术贡献 A.典型化的手段:典型现象,典型问题,典型人物 B.结构艺术的创新:点面结合的辐射式结构 C.报告的文学化:多种文学手法的成功运用
必读书目
林语堂:《论小品文笔调》、《论幽默》 鲁 迅:《小品文的危机》 何其芳:《画梦录》 李广田:《山之子》 丽 尼:《鹰之歌》 陆 蠡:《囚绿记》 夏 衍:《包身工》 宋之的:《一九三六春在太原》 习 题 1 如何评价林语堂对中国现代散文的贡献? 2 试析《画梦录》的艺术特点。 3 为什么说《包身工》开创了中国报告文学的新记录?
2.自由主义的小品文作家 A.针砭时弊,抨击反动统治的黑暗腐败:《祝土匪》、 《讨狗檄文》、《论政治病》、《谈言论自由》、《奉旨 不哭不笑》等 B .进行广泛的社会批评和文化批评:《半部韩非治天 下》、《脸与法治》等 C.对马克思主义和左翼文学的不满:《马克思风》、 《今文八弊》等
3.林语堂对中国现代散文的贡献
(三)杂文新秀 1.徐懋庸( 1910——1977),原名徐茂荣,浙江上虞 人。作家,翻译家。 杂文集:《不惊人集》、《打杂集》、《街头文谈》 2.唐弢(1913 —— 1992),浙江镇海人。作家,评论 家。 杂文集:《 推背集 》、《 海天集 》、《 投影集 》、 《 短长书 》
三、小品文 (一)“小品文的危机” 1.“论语派”:30 年代出现的一个散文流派,代表人物 是林语堂,成员有陶亢德、潘光旦等 。得名于1932年创办 的 《论语》半月刊,后又办《人间世》、《宇宙风》等刊 物,以刊登小品文为主。提倡幽默文字,主张“ 性灵论” —— “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 2.左翼作家对“论语派”的批评
三十年代的散文创作概述
一、散文创作的丰收期
1.二十年代的散文:
现代散文的产生——散文文体的自觉——杂文、美文的成熟 2.三十年代的散文: 杂文繁荣——抒情散文艺术创新——报告文学兴起 二、杂文 (一)现代杂文的演变轨迹 1.“五四”文学革命时期:杂文兴起
2.二十年代 :杂文已臻成熟;大革命失败后,一度趋 于沉寂
3.三十年代 :杂文繁荣鼎盛,进入高潮期
(二)三十年代的杂文成就
1.繁荣的杂文园地:刊物多——作者多——作品多 2.杂文的“鲁迅风”:以鲁迅为典范的杂文创作潮流 A 鲁迅后期杂文 B 瞿秋白、茅盾等的杂文创作 C 师承鲁迅杂文的新秀创作:徐懋庸、唐弢、柯灵、巴 人、聂绀弩等。 3.杂文理论贡献 :瞿秋白的《 〈 鲁迅杂感选集 〉序 言》
A.倡导“幽默文学”:拓宽现代散文的表现领域
B.创造了“闲谈体”散文:笔调自由,形式多样,庄 谐并重 C.融合了中西方散文小品艺术:“幽默”、“闲适” 、“性灵”三位一体
四、抒情散文
(一)现代“美文”的新拓展
1.独立的“艺术制作” A.自觉的文体意识:新近作家对抒情散文的“独立的 创作” B.独立的文体形式——“何其芳体” 2.注重个人心灵的抒写 A.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 B.注重情调和氛围的创造 3.对散文艺术美的追求 A.精雕细琢的形式美 B.融合现代派诗文和古典诗词的表现艺术
A.对“论语派”的自由主义立场和态度的批评
B.反对一味追求“纯文学”倾向,提倡战斗的小品文
(二)林语堂
1.“幽默大师” 林语堂(1895-1976),原名和乐,福建龙溪人。1919 年赴美国哈佛大学留学,1921年到德国莱比锡大学深造。 1923年参加“语丝社”。1932年创办《论语》杂志,致力 于 “幽默文学”的倡导,被称为“幽默大师”。
何 其 芳
A.空灵飘渺的情感体验:惆怅、感伤、孤寂的心境 B.如诗如梦的艺术境地 ① 奇丽的幻景
② 复合的情感性意象 ③ 象征,暗示多样的表现手法 3.分析名作《雨前》 意蕴:政治气候低沉的压抑感——对美好天气的向往 艺术:寓情于景,似诗如画
(三)李广田、陆蠡与丽尼
1.李广田(1906 —— 1968),山东邹平人 。“汉园三 诗人”之一。 散文集:《画廊集》、《银狐集》、《雀蓑集》 A 从重主观抒写起步,扩展到乡土“画廊”的描绘 B 散文名篇《山之子》 意蕴:劳动人民深重灾难——“山之子”的优秀性格 艺术:结构曲折跌宕,烘托、对照多种手法 2.陆蠡(1908-1942),字圣泉,浙江天台人。作家, 翻译家。 散文集:《海星》、《竹刀》、《囚绿记》等 A 儿童记忆中的自我咏叹:《海星》 B 山乡叙事中的反抗情思:《竹刀》 C 散文名篇《囚绿记》 意蕴:对绿色的爱恋——对光明和自由的执着追求 艺术:结构精巧,意在言外
3.丽尼(1909——1968),原名郭安仁,湖北孝感人。 作家,翻译家。 散文集:《黄昏之献》、《鹰之歌》、《白夜》 A.漂流者的感伤曲:《黄昏之献》 B.希望和斗争的歌唱:《鹰之歌》 C.散文诗体:色彩浓重,情思深致
(四)随笔和游记
1.丰之恺(1898——1975),浙江崇德人。 随笔体散文集:《缘缘堂随笔》 2.钟敬文(1903——),广东海丰人 。 游记集:《西湖漫拾》、《湖上散记》
(二)何其芳 1. 何其芳(1912 —— 1977),四川万县人 。1913年 秋,进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学习,钻研并创作诗歌。是“ 汉 园三诗人 ”之一 。1933年开始写作散文 。1938年奔赴延 安 。何其芳是30年代最有成就的抒情散文作家,有散文集《画 梦录》、《还乡杂记》等。
2.“诗人的散文”:《画梦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