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理念浅谈

合集下载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理念与方法简析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理念与方法简析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理念与方法简析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是指在建筑物设计的过程中,通过选择适当的结构形式、材料和施工工艺等,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以减小地震灾害对建筑物造成的损失。

下面将对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理念和方法进行简析。

一、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理念1、安全性:建筑物的抗震设计首要考虑的是安全性。

采取适当的结构形式,确保在地震发生时能够承受地震力并保证建筑物的整体稳定性,确保人员的生命安全。

2、可行性:抗震设计还应考虑到建筑物的可行性,包括经济可行性和施工可行性。

在保证抗震安全的前提下,合理控制成本,降低建筑物的抗震投资。

要考虑到施工工艺的可行性,确保抗震设计方案的实施。

3、可靠性:抗震设计需要保证结构的可靠性,即在地震发生时能够正常工作并达到预期的抗震性能。

通过合理选择结构形式和使用可靠的材料,确保建筑物满足抗震设计要求。

二、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方法1、合理选择结构形式:建筑物的结构形式对其抗震性能有很大影响。

常用的结构形式包括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剪结构等。

根据地震影响区域的地震烈度和建筑物的用途,选择合适的结构形式,确保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2、优化布置结构:在建筑物的平面和立面布置中,合理布置结构体系,使其能够充分发挥其抗震作用。

如在建筑物的平面布置中,尽量选择对称形式,提高抗震性能;在建筑物的立面布置中,合理增设剪力墙、拉力系统等,提高抗震能力。

3、选择合适的材料:选择适当的材料对建筑物的抗震设计至关重要。

常用的抗震材料包括高强度混凝土、钢材等。

通过选用高强度材料,提高建筑物的承载能力和韧性,增加其抗震能力。

4、考虑抗震节点的设计:在建筑结构的设计中,抗震节点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合理设计抗震节点,使其在地震发生时能够合理传递和分散地震力,避免局部破坏。

5、进行抗震设计计算:在设计过程中,通过进行结构抗震计算,对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进行评估。

通过计算分析,确定建筑物的地震荷载和结构的抗震性能要求,在设计中进行相应调整,确保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满足要求。

现代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理念浅析

现代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理念浅析

所 以我们 对建筑物抗震设计方法进 行研 究 以及对建筑 物抗震规范进 行 建筑物 垂直方 向的载 荷和抗 震性水 平, 这也是对我国钢筋混凝士结构 设 理解都是具有 非常重要 的意义 。 计方面也是一 大创 新。现代 抗震性设计当中所提 出的“ 能力设计法 ” 是 ,
1 现 代建筑 物抗 震设计 理念
优先发展工业 , 工业反哺农业 , 种种批评 。 因此, 将环境和场所视为产品, 并推动环境和场所的设计进程 旅游为主 的现代服务业 的发展 。形成 了“ 旅游业促进就业 , 就业提升素质 ” 的大思路 , 并取 得 了 就十分必要。以往, 对环境场所设计 的决定权往往取决于开发商 , 而开发 农业发展旅游业 , 走 商 在 开发 过 程 中往 往 在 经 济 利 益 和 开 发 方 式 的 问题 上 纠 缠 不 清 , 并 非 良好 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人均收入多年保持全 国第 一, 上 了良性 却 关注“ 场所 ” 的质量 。因此 , 城市设计的 目的就是 为了调和这些矛盾, 将不 同领域和 专业的意见综合起 来,从场所和环 境营造 的角度 去设计 空问, 从而提 升城乡空间的质 量。为村镇解 决这些存在 的问题 , 也就可以利用 城市设计的方法 , 并贯穿于整个村镇规划设计过程中。通过适宜社会特 循环 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也有了“ 天下第一村 ” 的美称。
保证在地震力 的作用 下, 当建筑物 结构设计 当中取值 为最小 时, 建筑物 本身的结构仍然 可以保 持一 定的延性能力 , 并且通过对这方面 的设计保
证建筑 物在地 震力的作用即使发生倒塌,也会按照合理 的形式倒塌 , 也
就是通 过对 设计进行 规范的要求, 是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实现有序 的倒 塌 。通过对建筑物采取相应设计措旌 , 从而提高建筑物 的塑性 以及 它的

浅谈建筑抗震结构设计的理念设计新见解

浅谈建筑抗震结构设计的理念设计新见解
间梁元 、空间柱元和薄 壁柱元组合 而成 的空问 杆系结 构 ,空 间梁柱 每端节点 有 6个 自由度 。核 心筒或 剪力墙 的墙肢 采用符 拉索 夫薄壁 杆件理论 分析 ,每端节点有 7个 自由度 , 比空 间杆增 加 了 1个翘 曲 自由度 ,对 应的 内力是 双弯矩 。三 维空间分析 的精 度较 高 ,但其 未
应 用 技 术 与 设 计
浅谈建筑抗震结构设计的理念设计新见解
魏 春玲
( 东 省 东 莞 市 鼎 峰 房 地 产 有 限 公 司 , 广 东 东 莞 广

关 键 词 :建 筑 结 构 ;抗 震 设 计 ; 方 法
5 30 2 0 0)
要 :本文对建 筑抗震 进行 必要 的理论 分析 ,从 而探 索建筑的设计理 念、方法 ,从 而采取必 须的抗震措施 。
位 移 法求 解 。
知量较多 ,计算 量较大 ,在不引入其 他假定 时 ,每一 楼层 的总 自由
度数为 6 c + N ( N 7 w N C、N w为柱及 墙肢 数 目) 。通常 均引 入刚 l 4
( )剪力墙结 构 :剪力墙 的受力特 性与变形 状态主要 取决 于剪 2 力墙 的开洞情况 。按受 力特 性 的不 同 ,单 片剪力 墙 可 分为 单肢 墙 、
结构大多数却并 未出现严重 损坏和 倒塌 。后 来 随着对结 构非 线性 性
能 的 不 断 研 究 ,人 们 发 现 设 计 结 构 时 取 的 地 震 作 用 只是 赋 予 结 构 一
个基本屈服承载 力 ,当发生更 大地 震时 ,结 构将 在一 系列控 制部 位 进入屈服后非弹 性变形状态 ,并 靠其 屈服后 的非 弹性变 形能力 来经
定 。由剪力墙与框架 水平位移或 转角 相等 的位移协 调 条件 ,可 以建

建筑工程设计的抗震设计要点分析

建筑工程设计的抗震设计要点分析

建筑工程设计的抗震设计要点分析一、建筑工程的抗震设计理念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对建筑的抗震设防提出“三水准、两阶段”的要求,“三水准”即“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當遭遇第一设防烈度地震即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时,结构处于弹性变形阶段,建筑物处于正常使用状态。

建筑物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

因此,要求建筑结构满足多遇地震作用下的承载力极限状态验算,要求建筑的弹性变形不超过规定的弹性变形限值。

当遭遇第二设防烈度地震即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基本烈度地震时,结构屈服进入非弹性变形阶段,建筑物可能出现一定程度的破坏。

但经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

二、建筑工程中抗震设计的作用1、保证建筑的刚度。

合理地设计和确定建筑物的刚度非常重要。

因此首先要考虑到的是采用大量的钢筋混凝土。

主要是在已有的钢筋混凝土之上使用“钢结构”对其进行进一步加层加固。

加固分为两种情况:a.如果所需要进行加层的建筑工程的体系是钢结构,而国家规定:上部是钢结构、下部是钢筋混凝土两种不同的体系结构是不符合抗震规范的。

b.假设屋盖的部分是采用钢结构,而钢筋混凝土仍然是作为整个建筑工程的抗侧力的主要体系,则必须根据相关的规定进行抗震设计。

2、降低地震对建筑的影响。

被工程界认可的一个办法是在建筑基础与建筑的主体部分之间加设一个隔震层,有的设计师在建筑物的顶端部分加设一个“反摆”。

此反摆的作用是能够在地震时使建筑物的位移方向相反,降低了加速度,降低地震的作用。

根据相关研究分析,如果对“反摆”设置合理,那么对降低地震作用的概率可达65%,也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建筑物内的物品受损程度。

3、提高建筑工程的抗震力。

出于对建筑工程抗震功能的保证,在建筑工程中要特别注意做到以下几点:a.在建筑工程中要考虑地基的稳定性因素,挑选对抗震有益的地基,防止地基变形影响抗震功能;b.同一建筑工程单元要设计在性质一样的地基上,要把地基最大潜力融入建筑的结构设计,有利于发挥地基的抗震功能;c.建筑工程尽量做到规则、对称,以降低地震作用导致的建筑变形度以及避免地震作用力集中导致建筑扭曲的状况发生;d.建筑的整体结构设计中要多加几道抵抗防线,以提高建筑工程的抗震力,同时建筑工程受力设计要明确,防止存在建筑工程局部薄弱;e.最大程度的减少建筑工程自身重量,从而减小建筑对地基的压力,达到缓解地震冲击作用对建筑体的影响力。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结构设计理念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结构设计理念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结构设计理念
抗震结构设计是建筑结构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核心理念是保证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具备良好的抵御地震破坏的能力。

抗震结构设计需要考虑地震引起的各种力和应力情况,并采取相应的结构设计措施来保证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在抗震结构设计中,最重要的理念是结构安全系数的控制。

结构安全系数是为了保证在地震发生时,结构的承载能力能够超过地震引起的荷载。

结构安全系数的确定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建筑物的用途、地震烈度、地基情况、结构形式等。

一般来说,建筑物的地震烈度越高,结构安全系数就需要越高。

另外,抗震结构设计还需严格遵守国家或地区的相关建筑法规和技术规范。

这些规范包括地震设计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钢结构设计规范等。

采用规范中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可以有效地保证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抗震结构设计还需要考虑结构的整体性能。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对结构的承载能力、变形能力和耐久性进行综合考虑,以保证结构的抗震性能得到优化。

例如,可以通过结构的建造材料、结构的刚度和阻尼等方面进行设计,增加结构的耐震能力和减小结构受到地震影响时的破坏情况。

抗震结构设计还需要考虑建筑物的震动控制。

通过合理的震动控制方案,可以有效地减小建筑物在地震中的震动幅度,降低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

常见的震动控制措施包括给建筑物增加阻尼器、减震器、隔震器、剪切筋等。

总之,抗震结构设计是建筑结构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核心理念是通过控制结构安全系数、严格遵守规范、考虑整体性能和进行震动控制等方法,保证建筑物在地震中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浅谈房屋建筑结构中的抗震设计要求

浅谈房屋建筑结构中的抗震设计要求

浅谈房屋建筑结构中的抗震设计要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房屋建筑施工质量得到了很大提高。

地震是一种危害非常大的自然灾害,具有不可预见性,所以我们应该在建筑结构设计的时候考虑其抗震性能,文章主要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进一步提高房屋建筑的质量。

标签:房屋建筑;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引言根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全世界范围内每年发生的地震次数在五十万次左右,其中中国出现地震的次数就达到了三分之一。

地震带给我们的灾害是有目共睹的,它不仅危害我们的生命安全,同时使得社会经济受到很大损失。

因此,在房屋结构设计的时候应该考虑到抗震设计,尽量减少地震所带来的危害,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1 建筑场地的选择当前地震的发生虽然可以预测,但是还是会给建筑物造成很大程度的损坏,地震发生的过程中,由于地质结构发生变化,就使得整个建筑结构发生改变,严重的话会直接导致整个建筑物倒塌。

所以,为了能够有效地减小地震对房屋建筑的损坏,我们必须选择好施工场地。

1.1 由于我国地理条件比较复杂,最佳的施工场地应该选择在地势平坦、开阔的地区,这样能够减少地震时的沉降度,提高建筑物的稳定性,进而减少建筑物的坍塌情况。

1.2 有些地区的地形本身就容易受到地震的破坏,例如,河流、山川附近、地形不均匀地区等等,如果在这样的土地上建设建筑物,一旦发生地震,就会直接导致建筑物倒塌。

在选择施工场地的时候应该尽量避开这些地区,如果不能避开,就必须做好抗震措施。

1.3 有些危险地区能够直接主观判断出来,例如容易发生泥石流、滑坡等地区,建筑物一定不能在这些地区建设,如果把房屋建筑在这些地区,一旦发生地震就会引发一些其他的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更大的危害。

此外,建筑场地土地的性能也和建筑物的抗震性有直接关系。

通过大量的实践数据显示,土质越坚硬,抗震性能就越好。

2 地基和基础设计2.1 地基是建筑物整体稳固性的基础,为了保证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我们必须加强房屋建筑结构的刚性,也就是说不同单位的建筑物必须建立在同一性质的地基上,如果采取了不同的地基,就会导致抗震性能下降,影响建筑物的稳定性。

浅谈中国传统古建筑木结构的抗震设计

浅谈中国传统古建筑木结构的抗震设计

浅谈中国传统古建筑木结构的抗震设计中国传统古建筑木结构是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它以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运用榫卯结构原理,通过木梁、木柱、楼板等构件相互连接而成。

这种建筑形式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悠久的传统,并具有出色的抗震性能。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对中国传统古建筑木结构的抗震设计进行探讨。

首先,中国传统古建筑木结构的抗震设计注重结构的稳定性。

传统古建筑采用的榫卯结构,通过榫卯连接构件,形成整体的结构系统。

这种连接方式可以增加构件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整个建筑结构更加稳定。

同时,木材本身具有一定的柔性和韧性,能够在地震时吸收一部分地震能量,并分散地震作用。

因此,中国传统古建筑木结构的抗震设计在结构形式上注重整体性和稳定性,以提高抗震性能。

其次,中国传统古建筑木结构的抗震设计注重建筑材料的选择。

古建筑采用的木材主要是经过干燥处理的橡木、松木等,这些木材具有较高的抗震性能。

这些木材纹理清晰,密度大,具有一定的韧性和强度,能够更好地抵抗地震作用。

同时,传统古建筑中使用的木材还具有一定的防腐性能,能够保证建筑的使用寿命,并减少地震灾害对建筑的破坏。

再次,中国传统古建筑木结构的抗震设计注重结构的完整性。

传统古建筑中的木构件均为一体化构件,通过榫卯连接而成。

这种构件连接方式使得整个建筑结构形成紧密的网状结构,能够在地震作用下保持相对的完整性,减少局部破坏和倒塌的可能性。

同时,木结构还具有一定的柔性,能够通过位移和变形来分散地震作用,减少地震对建筑的破坏。

最后,中国传统古建筑木结构的抗震设计注重建筑的基础设计。

传统古建筑在进行基础设计时,会采用较为稳固且合理的基础形式,以增加建筑的稳定性和抗震性能。

同时,传统古建筑还会在基础工程中进行一些特殊处理,如增设抗震支撑,增加建筑的抗震能力。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古建筑木结构的抗震设计注重结构的稳定性、材料的选择、结构的完整性和基础设计等方面。

这些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使得传统古建筑具有一定的抗震能力,在历史上经历了无数次的地震考验。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结构设计理念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结构设计理念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结构设计理念抗震结构设计是建筑结构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目的是在地震发生时能够保护建筑结构的完整性、安全性和稳定性。

抗震设计理念是指根据地震工程学的原理和知识,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施工措施,使建筑结构能够在地震荷载的作用下保持良好的性能。

抗震结构设计理念的基础是充分了解地震灾害对建筑结构造成的影响。

地震荷载是由于地壳运动产生的地震波引起的,地震波具有瞬时性、随机性和多频率特性等特点。

在抗震设计中需要对地震波的性质、强度和频率进行科学研究和分析,以确定适当的设计参数。

抗震结构设计理念要考虑到地震荷载的传递路径和能量耗散机制。

地震荷载是通过地基向建筑结构传递的,而建筑结构需要承受和分散这种荷载的能力。

抗震设计应当合理设计结构的传力路径,保证结构的整体性和连续性,并通过合理配置阻尼器、摩擦耗能装置等措施来消耗地震能量,减小地震对建筑结构的破坏。

抗震结构设计理念要重视结构的韧性和抗倒塌性能。

韧性是指结构在地震作用下能够延性变形而不失稳和坍塌的能力。

抗倒塌性是指结构在地震作用下能够保持结构的整体性和稳定性,不发生倒塌的能力。

为了提高结构的韧性和抗倒塌性能,抗震设计中可以采用增加构造柱的数量和强度、设计合理的结构连接节点、采用适当的耐震形式等策略。

抗震结构设计理念还应考虑到建筑结构在地震发生后的恢复性能。

地震发生后,建筑结构可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因此需要考虑结构的恢复性能。

抗震设计中可以采用易修复材料、可拆卸构件、易检修的结构形式等措施,以提高建筑结构的恢复能力,降低恢复成本。

抗震结构设计理念要注重与其他工程学科的协调和综合应用。

抗震设计是一个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的综合性工程,与结构力学、材料科学、地基工程等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抗震设计中需要与这些学科进行广泛的交流和合作,充分融入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技术成果,以提高抗震设计的效果。

抗震结构设计的理念是为了保证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能够保持良好的性能和安全性。

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

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

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摘要】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对建筑结构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减少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和损失,抗震设计成为了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抗震设计原则包括了增加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减小结构的振动响应等。

抗震设计方法主要包括了减震设备的应用和加固结构等措施。

抗震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损失。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抗震设计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为建筑结构的安全保驾护航。

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必不可少,未来的趋势将是更加注重科技创新和资源利用的合理性。

对抗震设计的思考也逐渐向着更加全面和深入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抗震设计、地震灾害、原则、方法、重要性、发展、必要性、未来趋势、思考。

1. 引言1.1 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它直接关系到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的抵抗能力和安全性。

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会对建筑物造成严重破坏,甚至导致人员伤亡。

抗震设计是保障建筑物及其使用者安全的关键。

在进行抗震设计时,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如保证建筑物的整体稳定性、提高结构的整体刚度和韧性、采用合适的抗震措施等。

不同的抗震设计方法可以根据建筑物的特点和地震的频率来选择,包括减震结构、加固结构、防震设备等。

抗震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可以有效减少地震对建筑物造成的破坏,保护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经验的积累,抗震设计不断得到完善和提高,建筑工程的抗震性能也在不断提升。

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是保障建筑物安全的重要环节,只有不断提高设计水平,完善设计方案,才能有效应对地震灾害,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2. 正文2.1 地震灾害的影响地震是地球上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对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地震会导致建筑物的倒塌、墙体开裂、结构损坏等现象,进而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城市功能瘫痪等严重后果。

浅谈房屋建筑结构中的抗震设计要求

浅谈房屋建筑结构中的抗震设计要求

浅谈房屋建筑结构中的抗震设计要求摘要:房屋建筑结构中的抗震设计对于提升房屋的整体质量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本文从对于抗震设计进行简析入手,对于房屋建筑结构中的抗震设计要求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房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设计要求前言房屋建筑结构中的抗震设计有着细致而全面的要求,因此设计人员应当在确保设计结构的抗震性能后,再进行接下来的设计工作。

1抗震设计简析抗震设计是一项系统性的设计工作,以下从设计重要性、建筑场地选择、实践数据支持、地基设计工作等方面出发,对于抗震设计工作进行了分析。

1.1设计重要性抗震设计本身有着很高的设计重要性。

根据相关的调查资料显示,世界范围内大约每年会发生几十万次的地震,而仅仅我国每年就会发生十几万次地震。

在这些地震中较大的地震都会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非常大的隐患和损害。

因此在这一前提下做好房屋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就有着非常重要的必要性的。

例如设计人员应当在选择设计地基时应当注重远离河流、山川等地震风险大的地形或者是地形不均匀的地区,如果在设计中不能有效的避开,则必须要做好相应的抗震设计措施,从而能够在尽可能减少地震所带来的危害的同时有效的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1.2建筑场地选择抗震设计的关键点在于建筑场地的选择。

设计人员在建筑场地选择的过程中应当对于施工场地进行细致的确认。

其次,由于我国地理条件比较复杂,因此这意味着设计人员在较为复杂的地形中选择出最佳的施工场地应当具有地势平坦、地面开阔等特性,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有效的减少地震时的沉降度,并且合理的提高建筑物整体的稳定性,最终起到减少建筑物坍塌可能性的效果。

1.3实践数据支持抗震设计必须要有足够的实践数据支持才能够成立。

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过程中虽然有部分危险的情况能够被设计人员从主观上判断出来,如容易发生泥石流、滑坡等地区就可以很容易的辨别。

但是也存在部分的情况设计人员无法直观或者顺利的看出潜在的地震危险,则这时候就需要相应实践数据的支持。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理念与方法简析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理念与方法简析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理念与方法简析抗震设计是建筑结构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主要目的是确保建筑在地震发生时能够承受住地震力的作用,保护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以下是对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理念与方法的简析:一、抗震设计理念:1. 安全性优先:保证建筑在地震力作用下能够安全承受,避免倒塌和结构破坏。

2. 弹性设计:通过在建筑结构中引入足够的弹性变形,使其能够在地震力作用下能够减小结构的刚度,进而减小地震反应力。

3. 结构韧性设计:引入足够的韧性,即能够在地震发生时,结构能够发生塑性变形,吸收地震能量。

4. 动力设计:考虑建筑在地震动力响应时的整体性能,包括结构的周期、反应频率等。

5. 综合导向:将建筑的抗震设计与结构的其他性能、经济性进行综合考虑,以实现最佳设计效果。

二、抗震设计方法:1. 建筑结构的选择:选择合适的结构形式,例如钢结构、混凝土结构等,根据地震烈度、建筑用途等因素进行决策。

2. 建筑结构布局与形式:合理布置结构的主体和剪力墙等抗震构件,减小结构的不规则性,提高抗震能力。

3. 材料的选择与设计:选择适宜的建筑材料,并根据地震反应,进行合理的截面设计和抗震构件的尺寸设计。

4. 抗震设计参数的确定:通过地震烈度、场地类别等参数的确定,确定建筑地震设计的参数,如设计地震加速度、周期等。

5. 结构分析与计算:采用现代建筑结构分析方法,如有限元法、动力反应分析等,对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评估和计算。

6. 建筑抗震加固:对于老旧建筑,可以通过加固措施来提高其抗震能力,如钢筋混凝土柱加固、剪力墙加固等。

7. 抗震设计验算:对建筑抗震设计进行验算,确保设计符合相关国家标准的要求。

浅谈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浅谈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22 抗震计算与构造措 施 . 221抗震计算 .. 各类建筑结构的地震作用 , 应按下列原则考虑 : 1 )一般情况下 ,应允许在建筑结构的2 个主轴方向分别计算水乎地 震作用并进行抗震验算 ,各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应 由该方向抗侧力构件
承担。
2 抗震 设计
为了提高房屋的抗震性能 ,我们在建筑结构设计的过程中,必须加 强抗震设 计。根 据地震 中被毁房屋特点 ,建筑结构抗震着重从概念设 计 ,抗震计算与构造措施j个方面进行加强。概念设计在总体上把握抗 震设计的基本原则 , 抗震计 为建筑抗震设计提供定量手段 ,构造措施 算 可 以在保证结构整体性 、加强局部薄弱环节等方面上保证抗震计算结果 的有效性。
屈 服破 坏 ,属 “ 梁弱 柱 ”形 式 。 强 3)框架结构中楼梯间震害较普遍。地震 中 ,框架结构 中板式楼梯

4 提倡采用 “ ) 强柱弱梁 ”框架 。为避免框架倒塌 ,提倡采用 “ 强 柱弱梁”框架结构而避免 “ 强梁弱柱”。 5 选择耗能构件 。力求水平构件吸收较多的地震力 ,先于竖 向构 ) 件破坏 ,从而满足建筑物震后坏而不倒 的要求。 6)强构件的相互连接 。多个构件有可靠的连接才能保证 各个构件 的强度充分发挥 ,才能更好地传递地震力 , 使各个构件都能充分地吸收 地震力 ,提高整个构件 的延性。构件连接不破坏 ,整个结构才能保证其 整体性 ,各构件之间的连接必须可靠 。 7 避免出现薄弱楼 层。多层 结构 中如出现 薄弱楼层 ,地震时该楼 ) 层就会 出现较大的塑性变形集 中,而楼层刚度分布均匀的多层结构 ,相 对基础而言底层成为整个结构 的薄弱楼层。在确定结构方案时 , 要避免 出现薄弱层 ,如有薄弱层 时应该在结梅 上给以加强。 8 形体 突变部位加强 。当建筑形体有突变部位时 ,应采取加强措 )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结构设计理念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结构设计理念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结构设计理念随着现代城市化进程的迅猛发展,城市建筑密集度增加,建筑结构抗震安全问题备受关注。

在地震频繁的地区,抗震结构设计尤为重要。

地震是一种突发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理念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本文将从抗震设计的基本理念、抗震设计的方法和标准以及抗震设计中的创新技术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抗震设计的基本理念抗震设计的基本理念是指设计及构造建筑结构时,要考虑地震作用对建筑结构的破坏影响,从而使建筑具备一定的抗震能力。

抗震设计的基本理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地震作用的研究:抗震设计首先要充分了解地震对建筑结构的破坏规律和影响。

通过对地震波的频谱分析和地震动力学模拟,确定地震作用的烈度和频率,为抗震设计提供依据。

2. 结构性能的评定:抗震设计要考虑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

通过结构动力学分析和非线性计算,评定结构的抗震性能和破坏机制,为合理设计提供基础。

3. 设计参数的确定:根据地震作用和结构性能评定,确定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参数,包括结构体系、材料选用、构造技术等方面的设计要求。

4. 抗震措施的采取: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要采取合理的抗震措施,如加固设计、消能设计、减震设计等,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

二、抗震设计的方法和标准抗震设计是建筑结构设计的一个重要内容,其方法和标准直接影响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

在抗震设计中,主要采取以下方法和标准:3. 国家标准:在抗震设计中,还要遵循国家相关标准,如《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规范》(GB50010-2010)等,严格执行相关规范要求,保证建筑结构的抗震安全。

4. 抗震设防烈度:在抗震设计中,还要根据地震烈度以及地震动特性确定建筑结构的抗震设防烈度,以此为基础设计结构的抗震能力。

三、抗震设计中的创新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抗震设计中也涌现出许多创新技术,对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起到了重要作用。

浅谈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理念

浅谈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理念
21 年第 o 期 01 3
科 技 强向导
◇建工论坛◇
浅谈建筑 结构的抗震设 计理念
阿布都 热依木 . 尔地 吐 ( 阿克苏 市蓝 景建设 勘察 设计有 限责 任公 司 新 疆 阿克 苏
【 摘
8 30 ) 4 0 0
要】 地震 灾害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的 自然 灾害之 一 , 地震的特点就是具有 突发性 。 到现在 为止. 它的可预 见性
4保 障结构 的 延性 .
选择合理 的建筑结构 以后 . 就必须要通 过抗 震的措施 . 以 便确保结构的确是具 有延性 的抗 震能力 .因此可 以保证建筑 结 构 在在 震 中实 现 设 防 抗震 的 目标 在 系统 抗 震 的措 施 里 . 所 包 含 了几 方 面 : 1抗 震设 计 . 41 . 在强柱 弱梁 的措施 人为增 加柱 的抗 弯能力 . 要 大震 在 建 筑 结 构 的 抗震 概 念 里 .它 是 根 据 地 震 的灾 害 以及 工 在钢筋混凝土的框架下 . 粱端 的塑性铰 出现 比较 早 , 到了最 达 程 经 验 的 方 面 等 所 形 成 的 设 计 原 则 .建 筑 的设 计 思 路 也是 根 大 的 非 线 性 位 移 时 它 的 塑 性 转 动 会 比较 大 当柱 端 的 塑性 铰 据 总 体 的布 置 进 行 的 . 确 定 了在 细 部构 造 抗 震 建 筑 的设 计 出 比较 晚 时 .达 到 了最 大 的 非线 性 位 移 时 则 它 的塑 性 转 动 会 也 概 念 体现 在 几 个 重 要 的 层 次方 面 ,( 在 地震 的 时 , 面运 动 时 比较 小 . 至 可能 不 会 出现 塑 性 铰 这 是保 证 框 架 要 有 一 个 比 1 ) 地 甚 的 复 杂 性 以 及 在结 构 中 的 复 杂 性 没有 被 掌 握 ( 在 地 震 和 在 较稳 定 的塑 性 耗 能 机 构 。 2 1 地面运动时产生 的不确定性 。() 3 在地震结构的计 算理论 . 当前 42在 强 剪 弱 弯 的措 施 切 对 于 破 坏 没 有 延 性 . 果 某 . 剪 如 还 没 有 可 以 充 分 的 反 映 出 地 震 发 生 时 .破 坏 结 构 的反 应 复 杂 部 位 在 发 生 剪 切破 坏 时 ,则 这个 部 位 就 会 彻 底 的退 出结 构 的 情况 在建筑设计 的概念中所强调 . 程开始时 . 工 应准确 的把 抗震力 .在柱端的剪切 破坏 中就可能造成结构 的局部或 者是 握房屋的体形 、 结构 、 构件的延性等方面 。 整体 的倒塌 。所 以, 须要人为 的增大梁柱和柱端 的组合剪力 必 值. 促使结构可 以在大震下 . 任何 的构件都不会造成剪切 的损 2选 择合 理 的抗 震地 点 . 地震会造成建筑物的严重损坏 .地震动会直接造 成结 构 的破 坏 ,所 以在 选 择 场 条 件 同 样 是 非 常 重 要 的 因 素 在 地 震 中 , 会 引 起 地 表 的地 裂 与 错 动 , 坡 和砂 土 液 化 . 基 土 会 它 滑 地 均 匀 的沉 陷 等 所 以 . 须要 选 择 有 得 抗 震 的地 点 . 量 避 免 必 尽 在 抗 震 不 利 的地 点 相 对 , 易 液 化 土 , 空 区 , 立 的 山丘 , 在 采 孤 河岸 . 岩性 、 明显 状 态 有 不 均 匀 的地 段 等 。 如果 没 有 办 法 规 避 时 . 要 采 取加 强 相 应 的 抗 震 措 施 。 依 据 抗 震 所 设 防 的类 别 就 应 等级 . 要分 别的采用加强 地基 以及 在上部结构的整体性 . 刚度 和可 以部分消除 的或者是可以全部消除 的地基液 化沉 陷。如 果在地基 的主要受力层 内. 还存有 软弱的粘性土层 . 有严重 的

对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几点认识

对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几点认识

对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几点认识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是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抗震设计的目的是通过设计合理的结构,使建筑物在地震时充分发挥抵抗震力的能力。

以下是我对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几点认识:第一,抗震设计应始终遵循“安全第一”的原则。

所有的设计都应当以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为首要目标,建筑物的其他要求都应当在此基础上得到满足。

第二,建筑结构抗震设计需要考虑地震对建筑物造成的影响。

地震是建筑物最严峻的考验之一,它会给建筑物带来巨大的振动、变形、应力和损坏。

因此,在抗震设计中需要考虑地震的破坏机理和波动特性,根据地震波对建筑物的动力响应,为结构设计合理的抗震参数。

第三,抗震设计需要考虑建筑物的重要性和用途。

建筑物的重要性和用途决定了它所面临的地震风险和要求的抗震能力。

例如,一些重要的公共建筑、高层建筑和重点工程需要在地震中保持稳定和完整,因此需要更加严格的抗震设计和技术。

第四,抗震设计需要考虑建筑物的材料和结构形式。

不同的材料和结构形式在地震中承受的力和应力分布不同,不同的结构形式也存在不同的抗震性能。

因此,在抗震设计中需要考虑不同的材料和结构形式对于地震响应的影响,选择合适的结构形式和材料,为建筑结构提供更好的抗震能力。

第五,抗震设计需要进行详尽的地震勘察和震害评估。

地震勘察和震害评估是抗震设计的基础,只有知道建筑所处的地震地带、地震波的特性和历史震灾情况,才能确定建筑物需要承受的地震荷载,为建筑结构设计提供可靠的依据。

总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是一项复杂而又关键的工作,需要综合考虑地震、建筑、结构、材料等多个方面的因素,以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为目标,为建筑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可靠的保障。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浅谈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摘要: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地震分布广、频率高、强度大、震源浅,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因此对于建筑物的防震设计尤为重要,从现代抗震设计思路提出至今,世界各国的抗震学术界和工程界又取得了许多新的成果,在设计方法上不再拘泥于以前单一的基于力的传统抗震设计方法,开始尝试基于性能和位移的新的抗震设计理念。

本文主要对民用建筑及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展开详细论述。

关键词:建筑结构抗震设计通过多年对于建筑抗震设计的研究,我国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较为先进的抗震设计方法而且日益成熟,但是也有许多考虑欠妥的地方,需要我们今后加以完善。

一、民用建筑的抗震设计在我国,民用建筑是应用最广泛、涉及面最宽的建筑形式之一.在民用建筑结构设计中,搞好抗震设计,提高其抗震能力,是预防和减轻地震灾害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内容。

1.1 目前几种抗震性能较差的民用建筑的结构形式(1)砌体结构多层砌体房屋是我国最主要的民用建筑,它占我国农村与城镇的大部分房屋,是量大面广的典型建筑物,多层砌体房屋一般为3 层~7 层,还有部分砌体房屋带有一定数量的钢筋混凝土梁、柱和墙,形成所谓的内部框架房屋,底层框架砖房。

由于多层砌体房屋多数为小开间房屋,内墙很多,故具有较大的抗侧力刚度。

但砌体是脆性材料,变形能力很小,很容易开裂,可能对内装修造成破坏。

在跨度开间较大的墙体,楼梯间等结构抗震能力较弱的部位和构件,地震作用下墙就会易出现剪切型交叉裂缝,还常常出现局部塌落。

(2)砖木结构砖木结构指建筑物中竖向承重结构的墙、柱等采用砖或砌块砌筑,楼板、屋架等用木结构。

主要在偏僻的广大农村中存在,由于这种结构建造简单,材料容易准备,费用较低。

但砖木结构的砌筑砂浆强度低且纵横墙连接不牢,整体性差,抗震性能不好,在遭遇较低烈度地震时就极易破坏。

1.2 以上几种民用建筑的抗震设计(1)选择经济合理的结构形式一个结构单元应采用同种结构体系,刚度布置需均匀。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理念与方法简析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理念与方法简析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理念与方法简析抗震设计是建筑结构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其主要目的是在地震发生时保障建筑物的安全稳定。

下面简要分析一些抗震设计的理念与方法。

理念:1. 先预防为主,后加固为辅:在设计过程中,应优先考虑地震发生时的预防措施,通过合理的结构布局和选择抗震材料等方式降低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

只有在必要的时候,才考虑加固措施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2. 总体布局合理:在设计建筑结构时,应根据地震特点、场地条件以及建筑用途等因素,合理布置结构的位置和形式。

在地震多发区附近的建筑物可以采用低矮型或套内型结构,使其更具稳定性。

3. 适应性强:抗震设计应根据当地地震活动性强度和规模等因素,合理选取抗震设计参数。

还应考虑不同建筑类型和用途的特点,设计灵活,以适应不同地区和不同场所的需求。

方法:1. 强度抗震设计:采用合适的结构形式和抗震材料,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

可采用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或框剪结构等,以增强结构的整体刚性和抗侧推能力。

2. 位移抗震设计: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使结构在地震荷载作用下能够产生一定的变形能力,以吸收地震能量,并减小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

可以采用柔性结构形式,如剪力墙或框剪结构等,以实现这一目标。

3. 防护性抗震设计:除了通过结构设计来提高抗震能力外,还应采取其他措施来增强建筑物的稳定性。

这包括设置防护设施,如抗震支承、加劲墙、防震装置等,以减小地震对建筑物的震害程度。

4. 完善监测与维修体系:在抗震设计完成后,还应仔细规划监测与维修工作。

通过定期的结构监测,可以及时发现隐患,并采取相应的维修和加固措施,保障建筑物的长期稳定性和安全性。

抗震设计是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重要一环,其理念是先预防为主、后加固为辅,重点考虑结构布局合理、适应性强等因素。

方法包括强度抗震设计、位移抗震设计、防护性抗震设计以及建立完善的监测与维修体系。

通过合理选择抗震设计参数和采取相应的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结构设计理念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结构设计理念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结构设计理念抗震结构设计是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在地震等自然灾害时,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结构设计的不断完善,抗震结构设计理念也在不断更新与完善。

抗震结构设计中的核心理念是“耗能减震”,即通过结构设计的良好性能,使地震作用所产生的能量在结构中消耗和分散,从而减小地震对建筑物和人员造成的破坏和伤害。

1. 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要求抗震结构设计中,首先需要对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进行要求,包括抗震烈度、地震波作用时间、超大荷载等,并应根据要求选择合适的结构体系及材料、构件。

在建筑结构设计的过程中,应注重结构体系的耐震设计,即增强结构体系的刚度和稳定性,提高结构整体的抗震能力。

同时,应充分考虑地震作用下的变形能力及抗震性能。

3. “一体化”设计理念4. 抗震设计的创新性随着抗震结构设计的不断发展,应注重对新型抗震结构设计方案的探索,使用新型材料和构件,提高抗震性能和稳定性。

5. 故障诊断与维修保养在建筑结构的使用过程中,应沿用故障诊断与维修保养的思路,将抗震结构设计与结构维修保养相结合,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和使用寿命。

6. 系统性设计抗震结构设计应具有系统性,即在结构系统中的各个强度部位都应考虑应力和动力分析,以及地震破坏和装配故障分析,进而设计出满足抗震需求的完整的结构系统。

7. 信息化设计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抗震结构设计也在不断向着信息化方向发展,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完善的数据分析和计算模型。

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对结构系统进行全方位的监控和评估,及时发现和排除潜在的结构安全隐患,保障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总之,抗震结构设计是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重要领域,除了满足建筑物的功能需求外,更需要注重其抗震性能,采用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新型材料和构件,充分发挥结构的耗能减震和抗震能力,切实保障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浅谈建筑工程结构抗震加固设计

浅谈建筑工程结构抗震加固设计

浅谈建筑工程结构抗震加固设计我国是一个地震灾害多发的国家,2008年的5月12日的汶川地震给我国造成了巨大的精神创伤与经济损失。

同样这也为我国建筑工程结构抗震结构设计敲响了警钟。

对于建筑工程来说,一方面要保障使用者的居住的舒适度,另一方面也要确保其居住的安全性。

因此建筑工程结构抗震加固设计必然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针对当前我国建筑结构的主要特点,探讨当前现存的抗震加固设计技术就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建筑工程结构的特点分析(一)当前建筑结构的特点当前所使用的多为混凝土结构以及砌体结构,其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其材料存在比较广泛,既可以就地取材也可以与其他材料混合使用,价格较低。

其次,当前建筑结构的耐久性与耐火性极佳,基本上不会存在被烧的状况。

第三,施工环节也较为容易,混凝土浇灌与养护容易,连续性施工较好。

第四,当前建筑结构的节能、环保与隔热效果较好,在保障基本功能的同时还能够保障建筑的美感与艺术感。

最后,现代建筑结构具有基本的抗震性能。

但是与此同时,当前的建筑结构也具有一定的缺点,尤其是建筑墙体的强度较低,所使用的材料较多,自重大。

这样也导致了其虽然具备一定的抗震性能,但是效果不明显。

(二)当前建筑结构遭受震灾的表现当地震发生时,没有合理利用抗震设计的建筑工程会受到很大程度的损害。

第一,由于墙体抗剪承载力较低的缘故,地震发生会使得建筑结构出现裂缝,裂缝的出现多呈双向交叉剪切斜向状态,部分承重墙会因此失去承载力。

第二,由于梁柱节点核心区配筋不足,导致核心区混凝土被挤碎。

第三,在框架结构中,由于没有考虑楼梯斜支撑的作用,楼梯配筋及构造未考虑抗震要求,导致楼梯被拉裂,甚至倒塌。

第四,建筑结构体系存在一定的缺陷,导致建筑楼板跟墙体的连接之间存在一定的保障,因而其稳定性较差。

地震破坏表现在多个方面,其根源就是人们没有意识到抗震设计的重要性。

二、建筑工程结构加固设计技术探究(一)增大截面加固法所谓增大截面加固法,指的就是建筑结构外面使用混凝土加固法,从而确保混凝土梁、混凝土柱的外面都包有一定的混凝土,从而确保建筑结构构件面积的增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理念浅谈
地震灾害的发生具有突发性,而且地震灾害发生后的破坏力极大。

当今世界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提前准确的预报地震。

地震尤其是震级比较高、烈度比较大的地震爆发会给人类造成灾难性的损失和大量的人员伤亡,而很多人员的伤亡都是由于建筑物在地震中倒塌造成的。

因此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非常重要。

建筑结构的设计建造人员,必须要熟练的掌握和运用正确的建筑抗震设计,才可以设计建造出适用于抗震要求的建筑。

在现代的抗震设计中,要加强完善建筑的抗震设计,要把建筑物在不可预见的地震中展现出强势的抗震基础,这也是在地震工程学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标签: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抗震能力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当今世界建筑结构的抗震理论层出不穷,但是殊途同归,都是为了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而建筑物的抗震理论中,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理念非常重要。

设计思路由弹性转变为非线性,这是新的抗震理论对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这一要求也对建筑结构设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建筑结构设计人员要更新知识结构,从抗震的概念设计出发,从而明确设计思路,灵活的把抗震的概念设计运用到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当中。

因此,在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中应该多方考虑,做出更好的建筑抗震设计。

1 抗震设计
在汲取地震灾害造成建筑物倒塌经验教训基础上,结合长期以来的建筑结构设计经验,结合世界各国的抗震理念和设计,在建筑结构的抗震概念里逐渐形成了许多设计原则,建筑的设计思路也应从总体布局着眼,然后再确定细节的构造。

抗震建筑的设计概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重要的层次。

首先,在地震灾害发生后,没有充分掌握地面运动的复杂性以及地面运动的复杂性对建筑结构造成的影响。

其次,体现在地震的计算理论中。

目前,抗震设计的计算理论还不能准确的反映出地震发生时,地震带来的冲击力是如何破坏建筑结构的。

建筑设计的概念中强调在工程一开始设计时就应全面考虑、准确把握房屋的外形、主体结构、构件的延性等建筑的特点。

2 合理选址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地震发生时,如果建筑物本身抗震能力弱,结构不坚固或者建筑刚性强而韧性不足,很容易遭到严重的破坏神之倒塌。

如果建筑物选址不合理,地基建在地质不稳固的地方,地震会引起地表的地裂和错动以及地面沉降,这种破坏在地基不稳固的地方更加明显,因此合理选址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非常重要。

在建筑物选址时,易选择地层稳固地带,应尽量避开地质不稳固的地方,如断层带、地下采空区、地下水空洞区、易液化土等地方。

如果没有条件避开上述不适合建
造建筑物的地区时,应采取相应的抗震应对措施。

依据国家对建筑物抗震的类别等级,采取人工加固地基、注意建筑结构的整体性、建筑物的外形匀称、建筑物的结构简单减轻建筑物自重等,都可以消除地基液化沉陷。

还有一种特殊的地质构造,那就是在地基的主要受力层内还存在土质较软的粘性土层或者不均匀的土层面时,这种地质构造若发生地震,地基会发生不均匀沉降。

在此种地质构造地带施工时,应采用桩基和加强基础的措施来加固地基。

3 选择合理的平面和立面布置
建筑物的立体结构与平面设计非常重要,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在地震水平作用力下,建筑的结构刚度和其抗震能力是双向的。

建筑物在结构布置上应该能够承受住任何方向的地震。

一般而言,应该使结构从平面的主轴方向上具有足够的刚度以提高其抗震能力。

建筑构造的抗震能力体现在结构的刚度和韧性。

结构的刚度越高,就越能削减地震的破坏力。

而结构的韧性,就是要使建筑有一定的变形度。

但是如果变形度过大,其自身重力效应也会破坏其自身结构。

总而言之,建筑结构应该刚柔并重。

(2)结构简单。

如果建筑物自身结构过于复杂,设计师很难预测和控制建筑物在遭受地震冲击力时的受力。

而简单的结构,建筑设计师可以通过计算模型或者计算软性模拟出建筑物受地震影响时建筑结构自身的受力情况,对其位移内力进行分析,从而找出结构的薄弱部位并加固。

因此相对于复杂结构,对简单结构的抗震性能预测是比较可靠的。

(3)建筑的整体性结构。

楼盖的设计在高层建筑的整体结构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高层建筑的整体结构中,楼盖相当于一个水平的隔板,其不仅是一个把惯性力传递到每个竖向的抗侧力子结构,而且再地震发生时它还可以协同这些子结构承受地震的冲击力。

但是如果竖向的抗侧力子布置不均匀,则会发生变形,此时就需要楼盖协同抗侧力子结构发挥作用。

4 保障结构的延性
在完成建筑结构的设计后,还要采取措施使该结构具有适当的延性,以此保证此建筑结构可以达到预定的抗震目标。

提高建筑结构的延性措施包括:(1)对于建筑结构当中柱、梁等构件,应该按照强柱弱梁的原则,增加柱子的抗弯能力。

钢筋混凝土的框架在强震发生时,当地震威力致使建筑结构达到最大的非线性位移时,梁端的塑性铰的塑性转动会比较大。

当柱端的塑性铰出现比较晚,那么建筑结构达到最大的非线性位移时它的塑性转动会比较小。

这样就保证了框架有了比较稳定的塑性耗能构件。

(2)要提高结构的延性,还要采取强剪弱弯的措施。

因为剪切对于破坏根本没有延性,如果某个部位一旦发生剪切破坏时,这个部位在整个抗震结构中的作用就会丧失,柱端发生剪切破坏,建筑结构的局部就会发生坍塌,局部坍塌有可能导致整个建筑物的坍塌。

因此,要采取措施来增大梁柱和柱端的组合剪力值,保证任何构件在强震发生时都不会损坏其剪力。

5 建筑结构参数计算分析
参数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计算地震作用力以及房屋的各构件对地震作用的响应力。

这种计算主要是对每个墙柱梁板的承载力以及变形参数的计算。

计算开始前,要建立与高层结构相适应的计算模型,然后依据模型和设计概念做出细致的计算。

在应用计算机软件协助计算时,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行业规范标准。

同时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注意具体工程的特殊处理。

对于比较复杂的建筑结构,要针对不同类型的地震做相应的变形分析,要采用两个及以上的力学模型,当前有剪磨理论和主拉应力理论两种,这两种不同的计算理论都有其适合的应用范围,砌块结构一般应用剪磨理论,而砖砌体一般用主拉应力理论。

根据计算机软件计算出的结果,然后才能确定建筑结构是否能运用到工程设计当中。

计算结果分析的主要内容有结构的位移、扭转系数、层间的刚度、剪重比系数以及自振周期等参数。

此外,对于地下室的水平位移嵌固来说,要将有层刚度作为判断依据。

在高层建筑的复杂抗震计算时,要考虑平扭耦联的计算。

振型数不得小于15,振型的参与质量不能小于总重量的90%。

因此高层的建筑结构计算是不能一次完成的。

要做不同的模型,采用不同的计算理论,对其进行多次计算分析,并根据计算结果进行多次调整,这样才能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保证建筑物在规定抗震等级的地震发生的安全。

6 结束语
总之,就现阶段而言,地震是一种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无法预测的自然灾害,但是并不是要听天由命,为了减轻其危害,建筑设计人员必须在建筑工程设计方面下功夫,改变过去着眼局部的方法,从整体出发进行建筑结构的整体设计,注意建筑物的选址、选择合理的立面和平面布置、保障结构的延性以及对建筑结构进行参数分析等方法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从而能够在地震发生时,保证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參考文献
[1]任峰,方鸿强.基于性能抗震设计方法的几点思考[D].第二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2009.
[2]张字.基于性能的既有砌体结构加固改造与优化研究[D].防灾减灾与防护工程,2009.
[3]吴辉琴,刘齐茂,刘岩.在强烈地震作用下建筑结构的优化设计[J].建筑科学,20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