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大学城组团一规划与建筑设计_中山大学_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广州大学城中心区城市设计深化及控制性详细
![广州大学城中心区城市设计深化及控制性详细](https://img.taocdn.com/s3/m/db04cc41bceb19e8b9f6ba9f.png)
大学城中心区(小谷围综合发展机会展文化共享区)城市设计深化及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1 项目背景广州大学城的发展为提升广东省和广州市的高等教育水平,促进经济和城市发展提供了重要机会。
建设广州大学城的目标之一是引导广州中心城市的“南拓”。
为了保护现有的城市结构并作为分散大都市区政策的一部分,城市未来将向拥有广阔发展空间的东面和南面发展。
广州的南面现状主要为农田、村庄和丘陵,将发展为新的会展区、生物岛、大学城、广州新城和一定数量的基于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工业区。
其中广州大学城的规划建设将是广州大都市区南拓发展轴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的广州大学城坐落在小谷围岛及其南岸地区,总面积43.3平方公里(其中小谷围岛约18平方公里)。
大学城的发展应作为珠江三角洲整体的一部分,充分利用其特有的气候环境特征和现有自然风景。
广州大学城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元素是通过主要的区域高速公路和新建的交通系统,加强中心区和南岸发展区的可达性。
在这些发展的背景之下,大学城必将强有力的促进广东省知识经济发展。
广州大学城总体规划广州大学城的规划是基于各种组织原则和规划概念,包括:“TOD(交通引导发展)”的概念,“组团生长”的结构概念,“网络组织”的功能概念,“生态优先”的设计概念和“数字化”虚拟城市的概念。
这些概念把广州大学城的空间结构组织成等级清晰的系统,形成了大学城发展的框架。
1交通引导发展规划中有重要意义的是发展一个综合的交通系统,这个系统联系了多种交通方式,形成了城市交通向外延伸的网络。
地铁线从广州中央商务区向南延伸,从小谷围岛中心通过,是联系大学城和广州城市南拓轴的主要的交通基础设施。
主要的区域公路位于岛的东部和西部,服务于往返城市的车流,联系着通往各个大学校区的一系列环路。
沿着内环路,是一条轻轨铁路系统,在几个换乘的节点与地下公共交通连接。
放射性的道路和支路则进一步完整了交通的网络,构成一个有着清晰的层次结构的交通系统。
2 组团生长作为“特殊功能的城”,广州大学城的功能布局围绕7个大学组团组织,其中的5个在小谷围岛。
案例一_广州大学城
![案例一_广州大学城](https://img.taocdn.com/s3/m/1c5f63fafab069dc50220134.png)
大学城进行宏观调控,对专业设置和研究开发给予指导;(3)大学城内高校众多,为了发挥大学城区域的整体优势,需要在大学城管委会之外,成立由各高校代表参与的大学城高校联合会,负责高校间的资源共享、人才培养合作以及研究合作等,促进大学城办学水平的整体提高。
为了应对各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的趋势、改变高校办学空间严重不足的局面,以及实现各高校资源共享、提高办学效益和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广州市于2003年初开始实施广州大学城规划。
2004年9月,广州10所高校4万学生顺利进驻广州大学城。
如今,10所大学校园建筑面积达538万平方米,2007年师生总数达16万人。
广州大学城是一个社区型、开放式的高校群体,它的形成,不但打破了传统高等学校相对封闭的藩篱、改变了高等学校“小而全”的发展模式,而且为广东省高等教育改革创造了新的契机,搭建了新的平台,同时又开拓了一个全新的高等教育办学模式和管理模式。
在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的理念下,广州大学城内各校重视自身品牌的维护和校园的相对独立,强调各自的特色,妥善处理好社会化与品牌化的关系,以开放型的校园环境促进各学科间的交流、大学城与城市的交流、大学城与市民的交流,从而带动了地区文化和经济的跃升,提高了自身的竞争力。
广州大学城管理体制现状1.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统一管理总体上来说,广州大学城由广东省教育主管部门,即省教育厅实施统一管理。
大学城10所高校有着不同的行政隶属关系:中山大学为教育部直属院校,该校主管部门是国家教育部;广州大学是市属大学,该校主管部门为广州市教育局;其他8所高校均为省属高校,接受广东省教育厅的统一管理。
从创建之日起,广东省及广州市政府就将广州大学城定位为国家一流大学园区,视之为华南地区高级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交流的中心,视之为学、研、产一体化发展的城市新区,视之为面向21世纪、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广州国际化区域中心城市定位、生态化和信息化的大学园区。
2.大学城建设管理办公室协调管理广州大学城从建设之初,省教育厅就设立了大学城建设管理办公室,作为省教育厅的派出机构。
广东知名大学校园规划及单体概念建筑设计方案
![广东知名大学校园规划及单体概念建筑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d4ea2833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40ecc7b.png)
广东知名大学校园规划及单体概念建筑设计方案广东地区拥有众多知名高校,其中的校园规划和单体概念建筑设计方案也备受瞩目。
本文将介绍几所广东知名大学的校园规划和单体概念建筑设计方案,以展现广东高校所具备的现代化和创新性。
首先,广东工业大学校园规划拥有明确的理念和规划目标,旨在将学校打造成一个现代化、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
校园规划方案注重环境保护、节能减排,采用现代化的建筑设计理念。
例如,行政办公区建筑造型采用弧形立面设计,以减少阳光直射和热岛效应,同时也更加美观。
其次,中山大学南校园新校区的校园规划和单体概念建筑设计方案更加注重绿色生态和人文建筑。
景观园艺设计理念师以“山水意境”为主题,以营造自然、和谐、生态、宜居的校园环境为目标。
同时,南校区以“实现自然与人文的融合”为设计理念,建筑造型也极具现代感和创意性。
例如,设计师在图书馆的建筑设计中,采用如“书舟”一般的自然木质结构,以追求轻盈和生态的效果。
除此之外,广州美术学院作为一所以艺术为主的学院,自然更加重视单体概念建筑设计方案的创意性和视觉效果。
校园内的建筑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图书馆,全校人称“飞碟馆”,形状采用类似飞碟的盘旋式设计,外观非常现代化和时尚。
同时,学院的教学楼设计更加注重功能性和可持续性,尤以新理工学院教学楼为例,建筑主体采用流线型造型和切削利落的设计,突显现代化的气息。
最后,广州大学的校园规划和单体概念建筑设计方案承袭了广东地区学院的特点,将现代化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突出了广东地区的特色。
例如广州大学本部校园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成为一处古香古色的校园景观。
而近年来大学新校区的规划设计中,学校更加注重绿色生态和可持续性,采用可生物降解材料,以提高环保和资源利用率。
总之,广东地区的高校在校园规划和单体概念建筑设计方面,都注重现代化、时尚、生态和文化特色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建筑上的成就。
未来,在更加快速、绿色和可持续的建设理念下,广东的高校场所定能更加体现我们这一时期的现象和特色。
广州大学城简介
![广州大学城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84f990e5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122474a.png)
广州大学城简介关于广州大学城简介简介,即简明扼要的介绍。
是当事人全面而简洁地介绍情况的一种书面表达方式,它是应用写作学研究的一种日常应用文体。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广州大学城简介,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广州大学城简介2广州大学城总体规划建设于2003年1月正式启动,19个月后一期工程正式完工。
2004年9月1日,一期进驻十所高校,分别是: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州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药学院、广东工业大学、广州美术学院、星海音乐学院。
除开最后两间大学是艺术类之外,其他8间都是普通大学,10所大学全都是本科的。
广州大学城二期南方医科大学、暨南大学和广州医科大学计划进驻。
他们的综合水平排名依次是:1、中大(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有四个校区,三个在广州、一个在珠海)2、华工(理工类、教学研究型大学,向综合性大学发展,有两个校区,都在广州;男生较多)3、华师(师范类、教学研究型大学,向综合性大学发展,三个校区,两个在广州,一个在南海,南海校区独立招生;女生较多)4、广外(外国语言教学为其强项,有两个校区,都在广州;女生较多) 【以上四所大学为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除中大、华工归属教育部外,其他两所归属于广东省教育厅,是地方性大学】5、广中医【以上5所四属于广东省第一批招生的重点大学】6、广工(理工类大学、男生远远多于女生)7、广药【顾名思义啦,以上5.6两所是医药类大学,其中广中医的中医药等专业是全国数一数二的】8、广大(隶属于广州市的大学) 以上的大学除中大可以说是全面发展外,其他大学各有特色(这一点从校名中可以看出),但他们的专业设置确实像综合性大学一样,有各种各样的专业,不是纯粹的专业性大学,他们的强项还是其自身的专业性的特色专业,如华师的'强项是师范类专业。
广州大学城简介21、广州大学城大学有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州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药学院、广东工业大学、广州美术学院、星海音乐学院等等。
第五章 广州大学城总体规划设计修改稿
![第五章 广州大学城总体规划设计修改稿](https://img.taocdn.com/s3/m/d7df75c68bd63186bcebbc1b.png)
广州大学城承北启南的地理区位黄埔军校是邻近大学城的重要文化资源第五章广州大学城总体规划设计一、区位与现状条件分析(一)区位条件分析广州大学城西邻洛溪岛、北邻生物岛、东邻长洲岛。
与琶洲岛举目相望,规划研究范围43.3平方公里。
距广州市中心约17公里,距市桥约13公里,距广州新城约17公里。
大学城的区位条件具有以下优势:1.在广州城市空间发展关系上,广州大学城选址正好位于广州的南拓轴上和都会区中,有利于实现良好的城市功能互动,提高广州城市建设的综合效益。
2.在广州产业空间发展关系上,广州大学城位于以IT产业为特色的广州新兴产业轴上,通过轴上的产业实体互动,形成“学、研、产”一体化的城市创新基地,有利于知识创新、产业创新和科技创新,提高广州市的综合竞争力。
3.在交通区位上,广州大学城位于“广州高速公路交通、轨道交通、普通道路交通、宽带网络信息交通”四位一体的城市交通网络体系中,大学城的多元交通需求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
4.在文化区位上,广州大学城附近既有以黄埔军校为代表的近代史迹文化,又有以余荫山房和宝墨园为代表的传统与现代岭南园林文化,还有以琶洲国际会展中心和广州生物岛为标志的现代岭南生态文化,更有广州各高校的校园文化,周边地区浓郁的文化氛围有利于广州大学城校园文化的建设。
5.在广州旅游网络体系中,广州大学城正好处在“三线一中心”的东南水乡旅游线上,校园文化与旅游的结合将使广州大学城成为广州旅游的一个新亮点。
(二)现状条件分析1.土地利用现状广州大学城南岸包含了新造、南村两镇的大部分镇区,东南部用地为生态农业保护区,西南侧为南村工业园用地(调整为研发生产基地)。
小谷围岛以低丘陵冲击平原为主, 现状多为农业用地和林地,包含穗石、练溪等6条行政村。
岛上还包括了一些房地产开发项目,如占地500亩的艺术村,华南碧桂园等。
用地情况详见表5-1,表5-2。
2.人口现状根据南村镇和新造镇镇政府提供的有关统计数据,截至2000年,在大学城的研究用地范围(以下简称“大学城用地”)内,南村镇建成区人口为16169人,新造镇镇域内的小谷围岛上人口13658人,大谷围地区(南岸地区)建成区人口13534人,总人口43361人。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https://img.taocdn.com/s3/m/51c0a71f650e52ea55189884.png)
② 白云山青 碧溪水蓝:
1、“白云”、“碧溪”,指白云山和云溪,为我校环境突出特征和代表形象,在广州的高校里,以我校最有理由拥有这个“专利,”应该当仁不让。
2、“凤鸣岭南”,这一节突出“鸣”字,谓书声朗朗,强调勤奋学习;第二节突出“舞”字,强调刻苦实践,第三节突出“起”字,强调学业成功,意义层次推进,前后联系并呼应。
④ 山育佳木 水滋美兰:
1、“山育”、“水滋”承接前节意义并进一步延伸、拓展。“山”即白云山寓“仁”,“水”即珠水寓“智”。
2、“山”、“水”,孔子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仁代表道德人格修养,智代表文化知识修养,正符合大学教育的精神、内涵和目标。
3、山青、水远,不仅写出我校的环境美好,也意味我校美名远扬,影响广大。
③ 携侣中外 凤鸣岭南:
1、“携”化用毛泽东“携来百侣同游”之意,谓中外师生团结友爱。
校歌
词义简释:
凤 鸣 岭 南 ①
作者:陈飞
白云山青
碧溪水蓝②
携侣中外
——凤鸣岭南③
山育佳木
水滋美兰④
明德尚行
——凤舞岭南⑤
德馨有容
行实致远⑥
学贯中西
——凤起岭南⑦
① 标题——凤鸣岭南:
1、“凤鸣岭南”,为校歌主题。“凤”即凤凰,在中国文化里,是吉祥神瑞之鸟,是中国南方的图腾;“有凤来仪”是吉祥之兆、成功之象;凤凰择木而栖,比喻优美环境和优秀人才之间的互相吸引。广外大(以下简称该校)北校区校园,依山傍溪,是为宝地,形如凤凰展翅。南校区有“凤凰山”。因此用“凤凰”比该校,可谓意象优美,形神兼备。
广州大学城
![广州大学城](https://img.taocdn.com/s3/m/75b0d301763231126edb1182.png)
广州大学城(Higher Education Mega Center,简称HEMC)位于中国广州市番禺区的小谷围岛,面积17.9平方公里,计划入驻20万大学生,规划城市人口约35万人。
大学城总体规划建设于2003年1月正式启动,19个月后一期工程正式完工。
2004年9月1日,第一批进驻大学城的10所广东高校新生陆续进驻大学城,分别是: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州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药学院、广东工业大学、广州美术学院、星海音乐学院。
广州大学城(Guangzhou Higher Education Mega Center)位于广州市番禺区新造镇小谷围岛及其南岸地区,是国家一流的大学园区,华南地区高级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交流的中心,学、研、产一体化发展的城市新区,面向21世纪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广州国际化区域中心城市地位、生态化和信息化的大学园区。
广州大学城定位为中国一流的大学园区,华南地区高级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交流的中心,学、研、产一体化发展的城市新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广州国际化区域中心城市地位、生态化和信息化的大学园区。
地理位置广州大学城位于东经113度40分,北纬23度06分,地址在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
自然气候广州地处北温带与热带过渡区,横跨北回归线,年平均温度22℃,最热月(七月)平均气温28.5℃,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13.3℃,极端最低温度0℃,最高温度39.1℃。
南亚热带季风气侯,气候宜人,是全国年平均温差最小的大城市之一,具有温暖多雨、光热充足、夏季长、霜期短等特征。
全年水热同期,雨量充沛,利于植物生长,为花团锦簇的“花城”广州提供了极好的条件。
年均降雨量为1982.7毫米,平均相对湿度为68%。
4至6月为雨季,8至9月天气炎热,多台风,10至12月气温适中,是旅游的最佳季节。
旅游景区[1]建设广州大学城是广东省委、省政府推动高等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的重要举措。
一区多校教学资源共享的探索与实践——以广州大学城为例
![一区多校教学资源共享的探索与实践——以广州大学城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e12ba88c8762caaedd33d4ab.png)
7门广东省精品课程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有 2门国家精品
课程 , 4门广东省精 品课程 。 将它们的优势整合在一起 , 实 现资源共享 , 显然有利 于学生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 , 拓展
学生的视野 ,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
( ) 三 丰富的联合 办学管理经验
早在 19 , 东省教育厅 的指导下 , 9 4年 在广 华南师 范
探索与实践 》 教学课题荣获 20 0 5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 奖和广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 2 这为广州大学城教学资源 ]
共享提供 了技术平台和宝贵的实践经验 。
( ) 四 高水 平 的基 础平 台
1 所高校都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 ,各 自形成 了鲜 明 0 的办学特 色和独特的校 园文化 。如久 负盛名 的综合性大 学 中山大学 ; 华南理工大学与广东工业大学等理 、 工科专 业优势十分 明显 ; 华南 师范大学富有 教师教育特色 ; 广东
外语外贸大学则是外语 和经贸管理相结合 ;星海 音乐学
[ 收稿 日期 ] 0 8 0 — 0 2 0 — 8 1
大学城在规划设计理念上采取 “ 空间开放化 、 资源共
享化”的原则指导大学城 的建设 , 强调设施 的开放 、 渗透 、
[ 作者简介 ] 曹剑辉 , , 男 华南师范大学教务处助理研究员。研究方 向: 高教管理 。
‘ 卡通 ” 一 ‘ ,可 以在大学城 内各个高校 自由通行 ,同时还
也, 有大师之谓也” 3 大师是大学 的灵魂 , _。 _ 大师不仅能给 大学带来新 的观念 、 的思路 、 的方法 , 新 新 而且还能在学科 前沿理论研究 、新兴学科专业 的建设与成长等方面发挥 重要作用 。大学城高校之间实行互聘优秀教师授课 、 开设
建筑类(公共建筑79项)
![建筑类(公共建筑79项)](https://img.taocdn.com/s3/m/1fea0daa767f5acfa0c7cde5.png)
同德二期〔西片〕住宅小区第八组团
广州城建开发设计院
三等奖〔20项〕
1
惠州市江北桥拆迁安置(8号)小区一期工程
惠州市华汇城建设计事务所/惠州市惠城建筑设计院
2
东莞市樟木头碧河花园—26#、28#住宅楼
东莞市广龙建筑设计院
3
现代经典花园(东莞银湖新村)
广东省国际工程建筑设计
4
汕头华景广场
汕头市建筑设计院
东莞市建筑设计院
10
东莞市东坑医院门诊、医技楼
广东省华南建筑设计院
建筑类(办公楼46项)
一等奖〔5项〕
1
云天化集团总部办公楼、科技楼
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
2
深圳市盐田区行政文化中心
深圳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3
湖南省政府机关院办公区
广州市设计院
4
时代金融中心(中铁城中心写字楼)
机械工业部深圳设计研究院(协作:美国BBG/ARCHIGECGS事务所)
惠阳都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5
南海国土局地籍资料库
广州市设计院(协作:法国黄福生设计事务所)
6
开平市电视广播中心大楼
开平市腾达建筑设计院
7
天河体育西路西住1~4综合楼(新创举大厦)
汕头市建筑设计院(协作:广东省国际工程建筑设计)
8
华晶商务广场(西安新材料大厦)
深圳市筑博工程设计
9
广州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联动大楼)
兴宁市人民法院审办大楼
广东宏图建筑设计
7
广东省揭阳市建设治理中心
揭阳市建筑设计院
8
广电集团新会公司综合楼
江门市建工设计院
9
韶关市劳动保证服务中心
广州大学城组团一规划与建筑设计——中山大学、广朹外语外贸大学
![广州大学城组团一规划与建筑设计——中山大学、广朹外语外贸大学](https://img.taocdn.com/s3/m/910573d7360cba1aa811da73.png)
SPECIAL COLLECTION 广州大学城在广州大学城组团一的设计中,以岭南生态校园环境和校园文化为创作主题,以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利用为构思出发点,将主题构思贯穿于整体、单体环境及细部的系统设计中,创造出具有岭南特色的生态的校园环境。
一、组团概况广州大学城组团一位于大学城最北端,用地包括中山大学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校区生活区及周边地块,它南邻大学城中心公园,东邻城市绿化带,西邻珠江,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整体用地地形为平缓的丘陵地,内有10座小山丘。
有大面积的天然的水系在东、西两个方向与珠江连接,是基地主要的排涝出口。
中山大学用地110hm2,办学规模2.3万人。
中山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的文理科大学,校本部位于广州市滨江东路,建筑群围绕中央绿地呈对称性布局,其中轴线由南而北延伸至珠江边,其江畔的牌坊及砖红色教学楼是建筑的最大特色。
外语外贸大学用地约70hm2,办学规模1.2万人。
位于白云山麓的外语外贸大学是一所涉外型的大学。
校本部内绿树婆娑,有清澈的山溪流过,教学楼外墙以棕黄色为主色。
两所大学有不少相近的学科,可进行相应的学术交流活动。
二、规划设计构思作为大学城有机的组成部分,组团一的规划设计与大学城的景观结构体系应有着密切关系,并与相邻的组团通过教学、科研、生活的功能网络及道路、绿化等连接网络,形成完整的网络体系。
组团内建筑是围绕生态轴布置的,生态轴是校园结构的主要骨架。
尊重地段的自然环境,从地段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利用地段现有的生态环境的结构和走向,创造出有岭南风格、适合地段环境的设计,是本规划的目的。
首先,设计方案应该尽一切可能不破坏用地内的绿化、山体,基本保留原有水系,并对这一自然现状加以再利用,形成校园主要景观。
两所校园北部相连的水系激发了我们将两所大学的生态轴融为一体的构思,相连的生态轴不但有排涝功能,同时又是联系两所大学的纽带,为相互的资源共享、文化交流创造条件。
河边设置校际休闲带,建筑、道路巧妙地避开山体,蜿蜒其中。
广东大学城
![广东大学城](https://img.taocdn.com/s3/m/24dfa591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0374c46.png)
广东大学城广东大学城是位于中国广东省广州市的一个教育园区,被誉为中国高等教育的摇篮。
广东大学城拥有13所高校,包括广州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等一流的高等学府。
广东大学城的发展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高校聚集地之一。
广东大学城的建设规划于1992年开始,最初只有3所高校,分别是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和华南师范大学。
1994年,广州大学也加入了这个教育园区。
这四所高校在广东大学城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随着教育资源的集聚,越来越多的高校纷纷进驻广东大学城,包括华南农业大学、广州医科大学、广东药科大学等。
广东大学城所在的区域是广州市番禺区的一个开发区,占地面积超过40平方公里。
区域内不仅有大学校园,还有各种配套设施和服务,如图书馆、实验室、学生宿舍、教工宿舍、餐厅、超市等。
同时,广东大学城还建有一些专业的培训机构和科研机构,为学生和教职员工提供更全面的教育资源和科研支持。
广东大学城的建设不仅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教学设施,也加速了高等教育的发展。
学校之间的合作交流更加频繁,资源共享也更加充分。
学生们可以跨校选修课程,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和技能水平。
同时,学校之间的合作科研项目也不断增加,为科学研究的进步提供动力。
广东大学城的建设也带来了经济的繁荣。
随着越来越多的学生和教职员工进驻该区域,房地产行业、餐饮行业等相关行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此外,广东大学城也吸引了许多创新创业企业进驻,形成了一个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这些企业和研发机构的不断涌现,为当地和整个广东省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广东大学城的建设还改变了整个番禺区的面貌。
教育资源的集中带动了更多的人口流入该区域,促进了其城市化进程。
大量的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到来,带动了房地产的发展,繁荣了商业服务业。
同时,广东大学城的建设也推动了交通网络的完善,提高了整个区域的交通便捷性。
同时,广东大学城还注重环境保护,建设了一系列公园和绿化带,为居民提供了优良的生活环境。
广州大学城简介
![广州大学城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adabe7c089eb172ded63b78d.png)
广州大学城简介广州大学城定位为国家一流的大学园区,华南地区高级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交流的中心,学、研、产一体化发展的城市新区,面向21世纪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广州国际化区域中心城市地位、生态化和信息化的大学园区。
广州大学城位于广州市东南部,选址番禺小谷围岛及其南岸地区,西邻洛溪岛、北邻生物岛、东邻长洲岛。
与琶洲岛举目相望,规划范围 43.3平方公里。
距广州市中心约17公里,距市桥约13公里,距广州新城约17公里。
分为外、中、内三环。
外环与中环之间是各高校教学区和商业区,中环和内环之间是生活区,内环内是中心湖。
广州大学城所在的小谷围岛四面环珠江,西邻洛溪岛、北邻生物岛、东邻长洲岛,与会展中心所在的琶洲岛隔江相望,具有天然的相对独立性。
小谷围岛地貌为低丘陵冲积平原,岛上风景如画,文物古迹众多。
该岛以前长期没有路桥与广州市区相连,必须通过轮渡才能到达。
也正是如此,成全了小谷围岛原汁原味的乡土气息,民风淳朴、生态良好、环境优美。
广州大学城规划范围约43.3平方公里,可容纳学生18万-20万人,总人口达35万-40万人(包括村镇人口),相当于一个中等规模的城市,估计总投资规模将达到200亿-300亿元。
广州大学城现在进驻的高校有: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大学,广东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星海音乐学院,共10所高校。
作为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领先水平的科学研究基地和广州的文化胜地,广州大学城可以极大地推动广州市经济、科技和文化大发展。
一、规划定位1 、功能定位 ---- 中央智力区( Central Intelligence District )概念的提出广州大学城的功能是以大学为核心和主体,以有机联系网络(包括开放式办学、校际学术与教学协作、资源共享、后勤社会化等等)为基础,包括居住、休闲、生产等多种职能,是学、研、产、住一体化的综合性城市区域。
广州大学城——文化旅游
![广州大学城——文化旅游](https://img.taocdn.com/s3/m/b07d915c3b3567ec102d8a32.png)
广州大学城——文化旅游
简单介绍大学城,有兴趣的各位亲亲看看~~~
城位于番禺小谷围岛及南岸地区,现有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药学院,星海音乐学院,广州美术学院等10所高校入住。
它们是各种文化的代表。
悠悠地珠江水环绕着城,自然与文化相融,时间与空间延伸。
这独偏一隅的佳境,远离了城市的喧嚣与繁杂,呼吸变成一种享受。
大学城美得像一位安静的女子,一拂手,一抬眉都有不一样的风情。
有关大学城的关键词:
中山大学:中国十大名牌之一牌坊图书馆气质
华南理工大学:现代主义流(留)诗湖
华南师范大学;蝶形教学楼典范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西合壁美女时尚
星海音乐学院:音律美周笔畅
广州美术学院:夸张与生活化随意与严谨
广东工业大学:后现代主义网络与工业特征恢弘
广州中医药大学:绿白杏林风格中草药植被
广东药学院:古炮台遗址 460米教学楼
:岛城绿谷小院一轴二环众星拱月
来大学城,除了看各具特色的建筑风格与自然风景外,最重要的是感受一种氛围,有关文化、潮流甚至是内涵的诠释。
当然,各个大学的食堂也会让你领略全国各地的饮食文化。
在大学城,自行车与滑轮是不错的选择。
广州大学城规划的新理念与城市建设新技术
![广州大学城规划的新理念与城市建设新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cb6afbb6f121dd36a32d8252.png)
SPECIAL COLLECTION广州大学城2000年广东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仅17%,在校大学生不到40万,远远落后于北京、上海、江苏等地。
根据广东“十五”教育发展规划,2005年全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要达到25%,在校大学生达到80万人。
而广东、尤其是广州地区的高校普遍遇到了发展用地严重不足的问题。
有些高校生均用地不足30m2,校园周边已被城市包围,无任何发展空间。
有些大学分设五、六个校区,办学成本极不经济。
广州市于2000年提出建设广州大学城并开始了选址工作。
2003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正式启动建设。
一、可持续发展的规划设计理念1. 选址科学,区位优势明显广州大学城选址在广州市番禺区的新造镇小谷围岛,四面邻水。
西邻洛溪岛,北邻国际生物岛,东接长洲历史文化保护区,与琶洲生态公园隔江相望,选址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
在广州城市空间发展关系上,它正好位于广州的南拓轴上和未来的都会区中,有利于实现良好的城市功能互动。
它既是广州新兴产业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南部新城区建设的一个增长极。
在广州未来的都会区中,广州大学城正好位于广州新城和母城之间。
从直线距离看,大学城距新城和母城大约都是17km,有利于大学城与母城和新城保持密切的联系,既可以依托母城原有的天河区城市中心、科学城、高新技术产业区、五山大学园区等城市设施和资源,又能与番禺新城的建设协调规划,综合配套发展(图1)。
在广州产业空间发展关系上,广州大学城位于以IT产业为特色的广州新兴产业轴上,通过产业实体互动,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城市创新基地,有利于知识创新、产业创新和科技创新,提高广州市的综合竞争力。
在交通区位上,广州大学城位于“广州高速公路交通、轨道交通、普通道路交通、宽带网络信息交通”四位一体的城市交通网络体系中,周边快速交通网络已经形成,大学城的多元交通需求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
在文化区位上,广州大学城附近既有以黄埔军校为代表的近代史迹文化,又有以余荫山房和宝墨园为代表的传统与现代岭南园林文化,还有以琶洲国际会展中心和广州生物岛为标志的现代岭南生态文化,更有广州各高校的校园文化,周边地区浓郁的文化氛围有利于广州大学城校园文化的建设。
【建筑规划】中山大学东校区蓝图已绘就
![【建筑规划】中山大学东校区蓝图已绘就](https://img.taocdn.com/s3/m/cebbc4f3f90f76c661371a6b.png)
中山大学东校区蓝图已绘就2003年1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同志视察广州大学新校区规划和建设前期准备工作,提出了“建设全国一流的大学城”(一流的规划、一流的设计、一流的建设和一流的质量)和“2004年9月开学招生”的目标。
2003年1月22日,广州市委、市政府组织召开会议,研究落实张德江同志的指示精神,对加快大学新校区建设的各项工作作了全面部署,并决定成立广州大学新校区建设指挥部。
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省市各有关部门、各入驻高校团结协作,到目前为止,大学新校区规划设计基本完成,征地拆迁稳步推进,各项施工逐步展开。
为了落实张德江书记提出的四个一流,2月27日至4月7日,由广州大学新校区整体城市设计与校区组团详细规划设计竞赛委员会组织了广州大学新校区整体城市设计与校区组团详细规划设计竞赛,向15家国内外著名设计单位征集规划设计方案。
4月16日开始组织专家评审会,对设计单位提交的成果进行评审,产生了大学新校区整体城市设计和组团修建性详细规划优胜方案,并完成了“五图一书”的审批。
我校东校区修建性详细规划方案是从三个参赛单位提交的三份成果中产生的,中选的设计单位是广州市建筑设计院。
并由中选设计单位进行单体方案设计和施工图设计,最近,已对建筑单体的设计方案进行了终审,并完成了初步设计评审工作。
一期建筑的施工图设计已全部完成并交付实施。
按照2004年9月开学招生的工期目标和省教育厅要求在2005年9月校区全部建成的要求,结合工程建设的实际,新校区指挥部办公室分别以2004年6月和2005年8月为一期工程和二期工程的最后工期目标。
2003年10月21日已对我校东校区一期建筑进行现场放线,对每栋建筑定位。
广州地区大学新校区位于番禺小谷围岛及其南岸地区,西邻洛溪岛、北邻生物岛、东邻长洲岛。
首期开发的小谷围岛共约18万平方米,划分为五个组团,入驻10所大学。
新校区的对外交通有中部快线,地铁4号和7号穿行其中。
广州大学城中心区城市设计深化及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
![广州大学城中心区城市设计深化及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https://img.taocdn.com/s3/m/4eab6330011ca300a6c390f4.png)
广州大学城中心区城市设计深化及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第一部分前期策划及项目建议第二部分城市设计第三部分练溪展览中心及珠江国际影视文化中心设计研究1第一部分前期策划及项目建议1. 项目背景2001年3月2日广州市委常委会议讨论通过将新造小谷围岛及其南岸地区作为广州大学城选址。
2001年12月24日省政府9届48次省长办公会议批准了《广州大学城发展规划》,并成立广东省广州市大学城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推进大学城建设工作。
2003年1月15日广州大学城中心区国际咨询发布会在广州市规划局举行。
应邀参加的咨询单位包括英国罗杰斯事务所,美国SASAKI公司+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美国SBA公司+ASG公司。
2003年4月29日广州大学城中心区国际咨询委员会组织专家对上述三家公司的提交的设计方案进行评审。
根据专家意见,广州市城市规划局决定由美国SASAKI公司+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对中心区综合发展区及会展与文化共享区进行城市设计深化及控制性详细规划工作。
2. 人口分析预测根据大学城发展规划,广州大学城的规划范围约45平方公里,人口将达到30万,已经达到中等城市的规模,必须具备城市的各种基本功能。
在大学城中心区的规划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人口数量与构成,中心区的公共设施和文化设施的内容及数量、交通运输、道路等级及指标、市政公共设施的组成及能力、住宅建设的规模与速度、建筑类型的选定及城市的布局都直接受其影响。
大学城是一个具有特殊功能的城,其人口状态具有其鲜明的特点。
大学城中心区的作为大学城中城市性最强的部分,它既不同于周边组团的大学校区,有不同于普通城镇。
2.1 大学城人口现状:大学城范围内现状一村镇人口为主,详见下表2随着大学城范围内的土地收归国有,和大学城的开发建设,当地的城市化进程极大加速,人口的数量、结构必然迅速变化。
2.2 人口构成与大学城的特点以教育产业、高科技产业、第三产业为主,主要用地功能为院校校舍用地、高科技产业园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对外交通用地及公共绿地,人流、信息流巨大,物流相对较小。
大学园区的组成结构与晋中新城规划
![大学园区的组成结构与晋中新城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23232de7998fcc22bcd10d0b.png)
大学园区的组成结构与晋中新城规划大学园区实际上是以一所或者多所大学为核心构成的,具有特定整体功能和个性环境特征的城市社区。
若干所大学在同一区域内连成一片,形成高校相对集中、优势互补,分布于大学周围的工商业为其提供服务的特殊的城市社区。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高校的扩招,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大学园区。
从最开始的东方大学园区,到现在的广州、深圳大学园区,经过了几年的发展与实践,大学园区自身结构组成也有了一定的规律。
大学园区的结构组成离不开园区的功能本身,正所谓“功能决定结构”大学园区的功能主要是以下的几点:集聚。
高校相对集中的大学园区,通过大量教育资源的集聚,形成人才、学科、思想和智慧的高地,具有了集中或“规模化”创造、开发和生产知识产品的功能。
在知识经济时代,这种“知”本的集中较之物质资本的集中显然更具价值。
共享。
大学园区教育资源的集聚为资源的共享提供了可能。
这种共享不仅仅是园区内各大学之间的基础设施、教学实验设备、图文信息,以及学科、专业、课程、师资乃至教育管理过程、学校制度等资源的共享,而且还有园区与所在地区的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生活服务等资源的共享。
这种共享使得大学园区成为地区社会公共事业发展的中心,大学社会服务的功能从“软件”拓展到了“硬件”。
互动。
由资源共享到进一步开放,大学园区内外各实体间形成互动。
首先是园区内高校教师、学生及其创造的校园文化的广泛交流,促进思想观念以及教学、科研、服务的互动。
其次是园区与当地产业、社区的密切接触和交流,大学的“教学—科—服务”与地区的“教育—科技—同发展的关系。
辐射。
大学园区的人才、科技高地优势促进所在地及其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大学园区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引领所在地区的思想和精神发展,形成良好的人文环境;大学园区内外的资源共享和利益互动为周边地区的发展提供从物力到智力,从技术到人才的支持和支撑。
由此,大大提升了大学对社会的影响力。
大学园区的这种辐射效应是不能简单估量的,它意味着大学对社会的功能从边缘进入了中心。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资料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ae29793eee06eff9aef807fd.png)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基本信息校训中文:明德尚行,学贯中西英文:Moral integrity, exemplary behaviour,and conversance with both Eastern and Western learning中文:明德尚行,学贯中西创办时间:1965年6月地理位置北校区:中国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白云大道北2号专业分布:东方语言文化学院(主要学习的是亚洲地区语言,如韩语、日语、越南语等)、西方语言文化学院(意大利语、西班牙语、德语、俄语等)、英语语言文化学院、国际商务英语学院、中国语言文化学院(就是中文系的)、高级翻译学院、留学生学院(老外在这里学汉语的)、继续教育学院南校区:中国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小谷围广州大学城专业分布:小语种、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国际工商管理学院、法学院、英语教育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艺术学院大朗校区:中国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夏花一路学科建设截至2011年10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开设56个本科专业,包括英语、法语、德语、俄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日语、泰语、印尼—马来语、越南语、朝鲜语、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电子商务、经济学、保险、市场营销、会计学、工商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税务、国际商务、汉语言、对外汉语、法学、外交学、国际政治、教育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统计学、公共事业管理、行政管理、应用心理学、新闻学、广告学、音乐表演、金融工程、汉语言文学、翻译、艺术设计、播音与主持艺术、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阿拉伯语、网络工程、音乐学、舞蹈学。
分属文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工学、理学、教育学、艺术学八大学科。
理科国际合作学校加强全方位国际教育合作与交流。
迄今,已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意大利、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俄罗斯、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越南、韩国、智利、古巴、墨西哥及香港、澳门、台湾等32个国家和地区的190多所大学和学术文化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
广州大学城部分高校部署无线校园网
![广州大学城部分高校部署无线校园网](https://img.taocdn.com/s3/m/56272afb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ef.png)
广州大学城部分高校部署无线校园网
王春雁
【期刊名称】《教育信息化》
【年(卷),期】2005(000)12X
【摘要】近日,广州大学城内的部分高校包括中山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工业大学陆续在学校的部分区域部署了基于IEEE802.11系列标准的无线校园网,推动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再向前迈进。
【总页数】1页(P11)
【作者】王春雁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9.2
【相关文献】
1.广州大学城部分高校排球协会发展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J], 林晓玉;黄放翁;熊丽
2.广州大学城部分高校开展实验室安全教育的情况调查 [J], 陈雁;简福爱;陈晔;林羽;符崖;辛志添;徐晓远;黄均荣
3.学生视角下的高校创业教育r——以广州大学城部分高校为例 [J], 赵婉君
4.关于SDN无线校园网络规划建设与部署实施工艺的探究 [J], 张超;杨飞
5.广州大学城部分高校食堂工作人员生存状况 [J], 杨梓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PECIAL COLLECTION 广州大学城在广州大学城组团一的设计中,以岭南生态校园环境和校园文化为创作主题,以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利用为构思出发点,将主题构思贯穿于整体、单体环境及细部的系统设计中,创造出具有岭南特色的生态的校园环境。
一、组团概况
广州大学城组团一位于大学城最北端,用地包括中山大学和广
东外语外贸大学的校区生活区及周边地块,它南邻大学城中心公
园,东邻城市绿化带,西邻珠江,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整体用地地
形为平缓的丘陵地,内有10座小山丘。
有大面积的天然的水系在
东、西两个方向与珠江连接,是基地主要的排涝出口。
中山大学用地110hm2,办学规模2.3万人。
中山大学是一所
历史悠久的文理科大学,校本部位于广州市滨江东路,建筑群围绕
中央绿地呈对称性布局,其中轴线由南而北延伸至珠江边,其江畔
的牌坊及砖红色教学楼是建筑的最大特色。
外语外贸大学用地约70hm2,办学规模1.2万人。
位于白云山
麓的外语外贸大学是一所涉外型的大学。
校本部内绿树婆娑,有清
澈的山溪流过,教学楼外墙以棕黄色为主色。
两所大学有不少相近
的学科,可进行相应的学术交流活动。
二、规划设计构思
作为大学城有机的组成部分,组团一的规划设计与大学城的景
观结构体系应有着密切关系,并与相邻的组团通过教学、科研、生
活的功能网络及道路、绿化等连接网络,形成完整的网络体系。
组
团内建筑是围绕生态轴布置的,生态轴是校园结构的主要骨架。
尊
重地段的自然环境,从地段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利用地段现有的
生态环境的结构和走向,创造出有岭南风格、适合地段环境的设
计,是本规划的目的。
首先,设计方案应该尽一切可能不破坏用地内的绿化、山体,
基本保留原有水系,并对这一自然现状加以再利用,形成校园主要
景观。
两所校园北部相连的水系激发了我们将两所大学的生态轴融为
一体的构思,相连的生态轴不但有排涝功能,同时又是联系两所大
学的纽带,为相互的资源共享、文化交流创造条件。
河边设置校际
休闲带,建筑、道路巧妙地避开山体,蜿蜒其中。
山景、水景、江
景沿休闲带依次展开,有“木欣欣向荣,溪涓涓而流”的生态意境,
是与自然环境有机结合的共享交流空间。
三、规划结构
组团结构围绕环形生态轴组成,贯穿于组团的每个组成部分,
广州大学城组团一规划与建筑设计—中山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郭明卓 黄劲
各教学区、生活区、体育运动区及自然环境连成一体,成为建筑室
外空间的联系纽带。
在收放有序的生态轴上,布置一系列的人文广
场,如体现中大文化特征的图书馆前广场、艺术广场、工学院前的
半圆形演艺广场、广外图书馆前的友谊广场等,将校园组织为完整
的网络系统,突出表现了校园文化及生态环境这组永恒的主题。
四、功能分区结合地形地貌,我们在中山大学校区西、北部布置其教学区,在南部布置体育运动区,东北部是预留用地,而将外语外贸大学教学区设置在其东、北部,体育运动区安排在西南部,西部预留发展用地。
中山大学及外语外贸大学的医院、食堂、会议中心等公共配套用房靠贝岗村一侧布置,与两所大学的运动区共同形成组团的资源共享区,并使教学区与贝岗村隔离开来,以减少贝岗村对教学区的影响。
五、中山大学详细规划中山大学大门位于大学城中心的正北向,此处江面最为开阔。
滨江的孙中山纪念公园是中山大学内部空间的延续,其江畔的牌坊与校本部江边牌坊通过奔流的珠江水遥相呼应、一脉相通。
沿着犹如浮在水面的林荫大道到达图书馆前的中心广场时空间豁然开阔,由图书馆、行政会议中心、公共教学楼围合的建筑群体是中大校园标志性建筑群。
以孙中山像为中心的几何图案的广场绿化,开阔的珠江美景,给人以气势宏伟的感受,以体现中山大学严谨治学、勇于开创的学术氛围。
教学楼与实验楼围绕生态轴临江布置,教学楼主要朝向为南北向,有开阔滨江视野,中间用底层架空的庭园相连,既联系方便又分隔成区。
教学区尽端的工学院以标志塔再现中大钟塔的风貌,是教学区及生活区轴线交汇处的视线焦点。
教学区保留了三座山体,与中间集会广场、尽端的露天音乐厅自然地结合在一体。
建筑倚山而建,以山林为景,借山林通幽,读书授业,创造出“校不压山,校中山景、山体一体”的绿色生态校园。
生活区以生态绿核为中心,宿舍依山傍水而建,饭堂、俱乐部等合理布置。
教学区与生活区之间有天桥及人行隧道联系。
中山大学建筑设计以校本部南区棕红色为主色,整体造型既稳重又有现代气息,体现中山大学校园的文化底蕴。
建筑单体重视山墙的造型处理,以白色景墙为背景,突出红色墙面的入口造型,形成控制整体风格的母题,各单体造型虽富于变化,但又相互呼应。
六、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详细规划
广外教学区分为前广场、绿化广场、人文广场三个段落,前广场由行政办公大楼围合而成,向东与大学城中心绿化带相联系,绿
SPECIAL COLLECTION广州大学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