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音乐八上第四单元《音诗音画》word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音版音乐八上第四单元《音诗音画》word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能够对标题音乐感爱好并情愿主动参与倾听,初步了解交响诗及交响音画的一样特点。

(二)倾听《在中亚细亚草原上》、《嘎达梅林》、《图画展览会》,能够感受、体验乐曲中音乐要素(如节奏、旋律、音色、速度、力度……)在表现音乐情绪、刻画音乐形象方面的作用,明白得音乐的内容及意境,明白俄国作曲家鲍罗丁、穆索尔斯基的要紧奉献,并能背唱《嘎达梅林》的民歌主题及《图画展览会》的闲逛主题,为《图画展览会》的音乐作画。

(三)能够依照《漂亮的村庄》的节奏、旋律、结构等特点,用轻巧、爽朗、热情、有弹性的声音来演唱这首歌曲,用制造性的积极态度为歌曲伴奏。

二、教材分析

(一)《在中亚细亚草原上》

1880年,为了庆祝亚历山大二世登基25周年,俄国预备举办一项庆祝活动——展出一系列以俄罗斯历史为题材的活动画景,而用音乐来配合说明内容。鲍罗丁的交响音画《在中亚细亚草原上》确实是专门为此而写的。后来,这项活动没有办成,但鲍罗丁的这首精妙的乐曲却作为一首独立的作品逐步获得广泛的传播。1881年夏天,当鲍罗丁在魏玛同李斯特重逢时,由于李斯特专门喜爱这首乐曲,鲍罗丁便把它题献给了李斯特。

交响音画《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是一首“标题”作品。作者曾在总谱上写着下面一段详细的文字说明,用以说明作品的内容:

“在中亚细亚单调的砂质草原上,第一次传来了罕见的俄罗斯歌曲的曲调。能够听到慢慢走近的马匹和骆驼的脚步声以及抑郁的东方歌调。一支当地的商队在俄罗斯士兵卫护之下从广袤的沙漠中走过。他们安稳无虑地在俄罗斯军队的爱护下完成漫长的旅程。商队越走越远。俄罗斯和东方的安详曲调和谐地交错在一起,它的回声长时刻萦回在草原上,最后才消逝在远方。”

乐曲展现的确实是如此一个广袤荒漠中的生活画面。小提琴和木管乐器在高音区轻轻地、连续地奏出八度音的背景音乐,并在乐曲进行中反复地显现,从而使人联想到大草原空旷的景色。在背景音乐的衬托下,由单簧管奏出一段俄罗斯民歌风格的主题:

宽广悠扬的旋律,塑造了一种安详宁静的气氛。随后由圆号移调重复,弦乐器用拨弦仿照马蹄的脚步声:

接着,英国管吹奏出一段带有东方音调的旋律,这是骆驼商人的主题。它徐缓如歌,富于表情:

随后,在商队的马蹄声中,又响起了俄罗斯民歌风格的主题。这一主题慢慢增强力度,看起来商队慢慢走近。通过多次反复后,形成宏大声势。接着,乐曲再现草原的背景音响和马蹄声,东方音调的旋律也再次轻轻显现。这两支旋律在不同声部中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它象征着俄罗斯与东方民族文化的友善融合。然后,这友谊的乐声逐步减弱,商队慢慢地走远,草原又是一片安静……

鲍罗丁(1833—1887) 俄国作曲家、化学家。生于圣彼得堡。从小勤奋好学,醉心于音乐与化学。1856年毕业于圣彼得堡医学院。25岁获医学博士。31岁任医学教授。1872—1887年创办圣彼得堡女子医科大学。他之因此能在化学、音乐两大领域中获得成功,除了他自己的努力之外,1862年结识了巴拉基列夫等人,并听从他们的劝说而从事音乐的创作,成为“强力集团”的成员也是重要缘故。鲍罗丁的作品数量不多,但在歌剧、交响乐和室内乐方面均留下了典范性的作品。其代表作有歌剧《伊戈尔王子》,交响音画《在中亚细亚草原上》,交响乐《第二交响曲》(《勇士》),以及弦乐四重奏、室内乐、钢琴曲、歌曲等。鲍罗丁的创作吸取了俄国民族民间音乐的丰富素材;其作品具有雄浑的史诗性和深刻的抒情性,因而专门好地反映了俄罗斯民族的豪勇性格和宽敞胸襟。

(二)《嘎达梅林》

辛沪光作于1956年。这部交响诗取材于蒙古族英雄嘎达梅林领导的人民起义——向封建王爷和军阀作斗争的历史故事。作品沿着嘎达梅林的故情况节这条线索逐步展开。民歌风格的主题展现了草原的宽敞优美和蒙古族人民的劳动生活。嘎达梅林和蒙古族人民紧紧地团结在一起。他号召人民起来斗争,抵抗达尔罕王出卖旗地,并勾结东北军阀强行开垦的行径。

交响诗的引子由双簧管奏出。它展现了一派宽敞草原的壮美图景,也表现了蒙古族人民的生活是处在安详、宁静的氛围之中的:

之后,突然听到王爷出卖土地的消息。一段阴森暴戾的音乐显现,第一主题遭到破坏:

接下去由小号奏出第二主题。它表现了嘎达梅林号召人民起义的英雄气概以及人民群众像激怒的浪潮一样起来抵抗:

乐曲的中部表现了四处集结着的起义队伍,骑马背枪奔腾在宽敞的草原上。主题充满了乐观的气息(由单簧管奏出):

最后,铜管乐器奏出悲壮而沉痛的音响,表现人民对英雄的哀悼。中提琴在弦乐那颤抖、悲泣的音调伴奏下,奏出嘎达梅林的民歌主题:

那个主题逐步由哀悼变成颂歌,在强烈的号声中终止全曲。

辛沪光(1933—)女作曲家。原籍江西万载。1951年人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师从于江定仙、陈培勋等。毕业后任内蒙古歌舞团专职作曲,后调内蒙古艺术学校任教。1956年以创作交响诗《嘎达梅林》而成名。要紧作品还有管弦乐《草原组曲》,马头琴协奏曲《草原音诗》,弦乐四重奏《草原小牧民》、《剪羊毛》等。由于长期在牧区生活,收集、整理了大量的蒙古族民间音乐,熟悉蒙古族的生活习俗和语言。因此,其作品大多都富于内蒙古音乐的民族特色,具有草原的气息和牧民的性格。

(三)《图画展览会》

《图画展览会》是1874年穆索尔斯基参观亡友俄罗斯画家和建筑家哈特曼的遗作展览后有感而写的。哈特曼从国外深造回来后,致力于研究和制造一种能够把古老的农村建筑同现代的要求统一起来的新的俄罗斯建筑风格。出于共同的斗争目标,哈特曼同穆索尔斯基、斯塔索夫关系十分亲热。由于生活的窘迫和折磨,哈特曼在39岁时突然死去。此后不久,在斯塔索夫的奔跑和主持之下,在美术学院举行了哈特曼的速写、水彩画和舞台设计图等美术作品纪念展览。穆索尔斯基参观哈特曼的纪念展览会后不久,又从展品中选出他最感亲切的肖像画、风俗画以及与民间创作紧密相关的画面,写了一套钢琴曲,叫做《图画展览会》。他在这部作品中倾注了自己的全部哀思和热情,写作时乐思和音调源源而来,几乎是一挥而就。他的这套作品的钢琴写法文采斐然,表现了他的自成一家的特色。在用音乐手法来描画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景物方面,这部作品足以称为一个辉煌的范例。它引起了专门多行家的注意和研究。其管弦乐改编曲至少有5种。其中以法国作曲家拉威尔配器的一种最为杰出和广为流传。

全曲共分十段。它们分别是:《侏儒》、《古堡》、《杜衣勒里宫的花园》、《牛车》、《未孵化的鸟雏的舞蹈》、《两个犹太人》、《李莫日市场》、《墓穴》、《鸡脚上的小屋》、《基辅大门》。

每一段乐曲描画一个特定的景物,而整个作品则用一个叫做“闲逛”的主题贯串和统一起来。那个主题是从哈特曼绘画中获得的灵感写出的。它专门容易使人联想到看起来是穆索尔斯基自己,可能还有斯塔索夫,以及哈特曼的朋友们,在展览会的观众面前走来走去。那个主题在乐曲中起着专门大的作用,成为整套乐曲的基础。那个主题不论在音调、节奏、和弦连接以及整个表达方式上,都能够看出它同俄罗斯民间歌曲之间保持有直截了当的紧密联系。

1.《牛车》

两头驯顺的公牛拖着一辆装有大车轮的、在波兰农村常见的笨重而简单的大货车蹒跚而过,这确实是乐曲所要描画的另一幅风俗性画面。乐队中低声部的缓慢而繁重的和弦式进行,表现出这繁重的牛车在不胜负担似地艰巨行进,而在这背景上由大号奏出的一支驾车人之歌,用悲戚的音调表达着农民对他们不自由的生活和没有欢乐的困难劳动的悲痛感受:

这首乐曲的力度有着专门大的变化。乐曲从极弱的音响开始,看起来这负重的牛车从远处慢慢走过来。当音乐到达高潮时,又如牛车差不多走到听者跟前似的。这时候还能够听到小鼓仿照牛车的吱吱呷呷声。后来,这驾车人之歌的余音又在带弱音器的法国号和低音单簧管上出现,最后便在远处慢慢地消逝。

2.《两个犹太人》

撒母耳·戈登堡和什缪耶尔差不多上哈特曼在1868年旅行时写生的模特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