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选修经济常识专题一教案
高中政治经济讲课教案模板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掌握市场经济的核心要素,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经济现象。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市场经济观念,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1. 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2. 市场经济的核心要素教学难点:1. 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区别2. 市场经济的优缺点教学过程: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市场经济吗?请简要介绍一下。
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市场经济是一种以市场为基础,通过供求关系来调节资源配置的经济体制。
二、新课讲授1. 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1)供求关系:市场经济的核心是供求关系,价格是供求关系的反映。
(2)竞争:市场经济中,企业之间竞争激烈,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3)价格机制:价格机制是市场经济中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通过价格波动引导资源流向。
(4)市场调节:市场经济主要通过市场调节实现资源配置,政府干预较少。
2. 市场经济的核心要素(1)市场主体:包括消费者、生产者和政府。
(2)市场体系:包括商品市场、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等。
(3)市场规则:包括法律法规、市场秩序等。
三、案例分析1. 以我国某地区为例,分析市场经济在该地区的表现。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市场经济在该地区的优点和不足。
四、课堂小结1. 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和核心要素。
2. 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区别。
3. 市场经济的优缺点。
五、作业布置1. 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思考市场经济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2.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市场经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和核心要素,使学生掌握了市场经济的本质。
在案例分析环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经济现象,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高中政治 经济常识 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教案 旧人教版
第一框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第一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一、学习目标要求通过学习 , 使学生达到以下目标:1. 识记 :①公有制经济的含义。
②我国农村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③按劳分配的基本含义。
2. 理解 :①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
②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必然性。
③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 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必然性。
3. 能力 :改革开放以来 , 我国的非公有制经济有了长足发展 , 特别是党的十五大又将非公有制经济定性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 党的十六大也进一步强调要充分发挥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作用 , 于是有人担心这会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 , 提高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重点 : ①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及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②我国现阶段所有制和分配制的必然性。
三、难点 : 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
四、教材内容详解本节共分三框题。
在第一课分析了商品经济的基础上 , 进而分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
第一框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一、从容说课公有制的基础地位是关系到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性质的大问题 , 为了增强学生对该问题的正确认识 , 更自觉地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 在教学中要注意这样几个方面:第一 , 对于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 , 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这一首先必须让学生明白的问题 , 采取复习旧知识 , 然后推导演绎的方法 ,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 , 从而也培养学生演绎推理的能力 ; 第二, 对于公有制的内容, 通过学生自学 , 比较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的异同 , 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比较分析的能力;第三 , 对于重点和难点问题 , 既注重理论高度 , 引进 " 十六大 " 以及 " 十六届三中全会 " 的有关精神 , 又要列举典型例子 , 并充分调动学生展开讨论 , 随着我党对这一问题认识的发展 , 也深化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理解 : 第四 , 对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充分借助教材中的“山村新唱”, 让学生感受、思考进而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种机制的灵活性和优越性 , 同时启发学生要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 党在农村的这项基本政策仍在不断完善。
高中政治《经济常识》复习教案
高中政治《经济常识》复习教案1.商品重点内容概述:(1商品时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2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3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2.价值规律的作用是:(1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的分配(2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3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3.价格与供求是相互制约的关系:当某种商品供不应求时,价格会高于价值,当某种商品供过于求时,价格会低于价值4.国有经济的地位: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种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第一,对关系国民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有支配地位。
第二,国有经济要提高自己的整体质量和竞争力,遇到和影响其他所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在国内不断壮大。
5.搞好国有经济的意义: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关键性作用*6.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1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既要有量的优势,也要有质的提高。
(2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7.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确立的必然性(1从根本上说,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使用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
(2具体说,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
这一制度的确立,对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起到了积极作用。
*8.为什么要实行按劳分配为主题,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客观必然性是什么?首先,这是由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和多层次的总体状况,是决定我国分配制度的最终原因其次,这是由我国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公用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的。
最后,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9.按生产要素分配具有形式包括哪些?劳动,资本,土地,技术信息,管理要素分配等。
高中政治人教版选修二经济学常识专题一3、4 斯密的理论贡献和政策主张课件(共41张PPT)
如何看待斯密关于三种收入来源的理论?
2.斯密的收入分配理论二元性
“资本主义工资、利润和地租都是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 价值的一部分”的观点,揭示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地主 阶级之间的经济关系;
运用《经济学常识》的相关知识,分析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什么不能完全由“看不见的 手”调节。
[参考答案] 市场调节有利于节约用水,提高用水效率,但市
场也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局限。水资源完 全由“看不见的手”调节,会造成过度开发、分配不 公、污水排放量过多等问题,不利于可持续利用。政 府参与水资源管理能够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
政策主张:鼓励出口、禁止或限制进口的政策。
2.重商主义和斯密财富观的比较
重商主义者的观点
金银货币
通过国家干预经 济,保证顺差的对外 贸易
财富的含义? 财富的来源?
斯密的观点
一国生产商品的总量
提高劳动生产率和 资 本的利用效率
根据材料,评价重商主义者和斯密的财富观?
3.对重商主义和斯密观点的评价
斯密的理论贡献和政策主张
高二年级 思想政治
本专题在全书中的地位
时间
十八世纪中叶 至十九世纪初
十九世纪 四十年代
二十世纪初期 开始至七十年代
二十世纪 七十年代后
内容
古典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 巨匠的理论遗产 经济学的伟大贡献
(斯密、李嘉图)
社会主义经济 理论的初期探讨
现代西方国家 市场经济的兴 起与主要模式
教案精选:高一政治《经济常识》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高一政治《经济常识》教学设计教案精选:高一政治《经济常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初步懂得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经济活动决定其他一切活动;使学生准确理解并正确掌握经济的基本含义;使学生全面了解这门课程的基本特点、主要内容和学习它的重要意义。
帮助学生认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国经济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
教育学生懂得学习和具备一定的,培养和提高参与经济活动的能力,学会用法律法规和高层道德准则规范自己在经济活动家的行为,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具体要求知识方面识记:经济的基本含义、《》的主要内容。
理解:从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公民参加经济活动的实际需要这三个方面,来分析、说明学习的意义。
能力要求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识记知识的能力,即再现和再认识所学知识的能力。
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即在识记知识的基础上对有关知识进行转换的能力或解释、推理的能力。
如,深入理解“物质资料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这一基本观点的能力。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的能力。
如引导和训练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坚持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公民参加经济活动的实际需要这三个方面,来说明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知识的很需要性。
3.觉悟要求通过本课教学,深化学生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认识,从而使学生初步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远大志向。
教育和帮助学生确立起这样一个信念:面对21世纪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们必须拥有经济知识、经济头脑和参与经济活动的能力,否则将难以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游刃有余。
教育和帮助学生认识到发达的市场经济必然是法制经济,中学生应注意了解和掌握公民在经济活动中必须具有良好的市场道德准则,并以此来规范自己在经济活动中的行为。
教学重点经济的基本含义学习的重要意义教学难点经济的基本含义课时安排共1课时复习提问在初中阶段的思想政治课上你都学到了哪些知识,受到了哪些教育?请同学们思考后用简洁的语言来回答。
高中政治教案学习政治经济学
高中政治教案学习政治经济学【高中政治教案】学习政治经济学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了解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2.认识政治经济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3.掌握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分析社会经济问题的能力;4.提高学生的思辨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重点1.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2.政治经济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和演示,对政治经济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性的介绍和阐述;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案例,让学生运用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3.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和交流,培养合作意识和创造力。
四、教学步骤一、引入(5分钟)1.教师简单介绍政治经济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引发学生对政治经济学的兴趣。
二、理论讲解(30分钟)1.政治经济学的概念: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经济现象与政治因素相互联系的学科。
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包括资本主义经济体制、市场经济、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社会福利等方面的内容。
3.政治经济学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发展中的经济现象和政治因素,对于理解和解决社会经济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三、案例分析(40分钟)1.选取一个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涉及到的政治经济学知识,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2.分组讨论,让学生就不同的角度和观点展开交流和辩论。
四、概念拓展(20分钟)1.教师给学生提供相关的政治经济学概念,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以拓宽知识面和加深理解。
五、总结归纳(10分钟)通过对本节课内容的复习和总结,让学生对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把握。
六、拓展延伸(10分钟)鼓励学生进行跨学科的思考,探讨政治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以及政治经济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五、课堂作业1.要求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资料,撰写一篇关于中国经济发展的论文,运用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分析和阐述。
高中政治选修经济常识专题一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教学设计课题(章节)专题一古典经济学巨匠的理论遗产课型授新课课时 3设计意图本专题从斯密、李嘉图生活的时代特征出发,分析他们理论产生的必然性,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深化对理论与实践之间关系的认识,使学生领悟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本专题知识是经济学常识知识的延伸,又是经济学选修知识的起始一章,因此对于本章节知识学习的兴趣以及理解的程度将会对以后专题产生影响,因此本章节讲解将本着扎实推进的方法而进行。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斯密所处时代的特征。
○斯密对财富的认识。
○斯密对经济学目的的认识。
○斯密对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关系的认识。
○斯密的劳动价值理论。
○斯密的收入分配理论。
○斯密的阶级划分理论。
○斯密的分工理论。
○斯密对如何提高资本利用效率的认识。
○斯密对人们从事经济活动动力的认识。
○斯密对如何增进社会利益的认识。
○斯密对国家职能的认识。
○斯密的绝对成本学说。
○李嘉图所处时代的特征。
○李嘉图对影响财富增长因素的认识。
○李嘉图对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关系的认识。
○李嘉图的劳动价值理论。
○李嘉图的收入分配理论。
○李嘉图的政策主张。
○李嘉图对政府职能的认识。
○李嘉图主张废除“谷物法”的理由。
○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
(二)能力目标本专题从斯密、李嘉图生活的时代特征出发,分析他们理论产生的必然性,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深化对理论与实践之间关系的认识,使学生领悟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本专题辩证地介绍了斯密、李嘉图的经济理论与政策主张,通过学习,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全面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帮助学生树立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通过了解斯密与重商主义者关于财富的不同认识,以及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对斯密的劳动价值论的发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比较、鉴别能力。
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教案《经济常识》部分人教版
高三第一轮复习教案《经济常识》部分第一课商品与商品经济一、高考考点1、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2. 商品的基本属性;3. 商品的价值量。
4.、货币的产生和本质;5. 货币的职能;6.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7. 纸币的产生和发展。
8.、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9. 价值规律的作用。
1、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1)、准确把握商品概念。
商品的概念是本课乃至整个经济常识最基本的概念,以后课文中的一系列内容,都是建立在这个基本概念的基础上的。
考生必须对它有一个透彻的理解。
准确理解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①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凡不是劳动产品都不是商品。
例如空气、阳光等。
②劳动产品必须用于交换,才是商品,如农民生产的农副产品,自己消费不用于交换就不是商品,如用于销售,那就是商品。
③至于某些非劳动产品也可以当做商品来买卖,并有一定价格,这是一种特殊情况,并不能否定商品一定是劳动产品。
弄清“用于交换”。
①用于交换在时间上有交换前、交换中和交换后的区分,这里的交换不包括交换后。
因为交换完成后,劳动产品就由生产领域、流通领域进入了消费领域,成了人们的消费对象,商品就转化为非商品。
②只要是以交换为目的而生产的劳动产品,即使还没有交换(如工厂仓库里的产品)或者暂时还不能实现交换(如商店里的产品)都属于商品。
③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可以是通过一次或多次交换后,才进入消费领域。
一种产品只要它不停止交换关系,它就一定是商品;如果商品因卖不出去,退出流通领域而另作处理,这时的商品就转化为一般物品或废品,不再是商品。
如何判定物品是否是商品?(1)从概念上判断:必须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从商品的两个属性上判断: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3)从所在的领域判断:必须处在流通领域中。
(2)商品与其他劳动产品和其他非劳动产品的比较见下图:(3)、商品与其它非劳动产品的物品的区别和联系2、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1)商品的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山西省阳泉市荫营中学高中政治 经济常识教案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山西省阳泉市荫营中学高中政治经济常识教案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说在前面的话:经济常识的复习以学生现有的资料的体系进行,仍然坚持基础知识为主,让学生清楚教材的编排体系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理论—市场经济的基本知识—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对外经济这样的系统进行组织的,因此,我们可以理解为:教材是由三部分组成的,第一是基本经济理论;第二部分是经济的各个部分;第三是国际贸易.置于各部分的具体内容那我们在复习中再详细说明。
第一课时商品及商品的基本属性基本知识点再现:第一课时的基本知识点;本部分内容的基本知识点是三点,第一是商品的含义;第二是商品经济:含义、产生条件、产生原因;第三是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与价值。
因本部分的内容比较简单,打算用一课时的去完成。
【自我演练】【变式提问】1、一种物品成为商品的必备条件是什么?第一是劳动产品;第二是用于交换。
2、商品经济存在的条件是什么?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一般基础;私有制使交换从必要变为现实。
3、不同的商品为什么需要交换?为什么能够进行交换?这是由商品生产的特点所决定的。
社会分工使商品的生产者生产不同的使用价值,必须通过交换才能获得自己所需要的商品;所有权的保障使每个生产者的利益得到了保证。
4、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价值吗?为什么?5、在商品交换中,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为什么都不可能同时占有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6、人们购买商品总希望“物美价廉”,其经济学含义是什么?这说明了什么?任何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但无论作为商品生产者还是购买者,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不可兼得商品生产者只有让出使用价值,才能得到价值;商品购买者只有付出价值,才取得使用价值。
物美价廉说是商品二重性之间的关系。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作为商品,它的价值不能离开使用价值,价值是抽象的东西,不能独立存在,必须依附在具体的物质上面,商品是用来交换的,没有用的东西人们是不会要的。
所以,人们在总是在选购商品时,找价值与使用价值的最佳结合点。
高一政治高一经济常识一至三课教案
高一经济常识一至三课教案湖北省宣恩一中罗家兴初高中政治教学衔接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第一步】简要自我介绍及学校情况介绍。
【第二步】了解初中学生学习政治的办法、考试的办法、学习的结果、学习的感受等。
【第三步】指出初高中政治教学的主要区别,使学生做好应对可预知的学习困难、迎接新的学习挑战的思想准备。
具体内容如下:一是教学内容的巨大差别。
初中政治,对学生印象深刻的只有初三内容。
随着初三政治新教材的使用,教材内容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目前主要讲述的是社会发展简史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相对而言比较直观、形象,容易理解。
而高中政治比较抽象,重在理解、运用。
如,高一经济常识,主要讲述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经济常识,其中有很多知识离学生生活较远,很难找到浅显的例子加以说明,尤其是高一上册第一课《商品价值价值规律》,几乎是纯马克思主义理论,抽象深奥。
对于初学者来说,确实有一定难度。
因而教学时政治教师不能急于求成,入门教育要切实做好。
要善于疏导,循序渐进地把所学内容仔细讲解,并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尽量用通俗的语言,生动而浅显的实例,指导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点。
为此,政治教师要充分备好课,广泛收集资料,有浅入深,有易到难,有现象到本质,循循善诱,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全面掌握。
从知识体系上看,高中政治知识的体系更完整,容量更大,且知识的系统性强,综合性强。
简要介绍高中三个年段学习的主要内容。
二是教学要求和考试要求上的区别。
高中政治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要求比初中更高。
对于基础要求十分准确地掌握,规范使用,不仅能知道是什么,更要能分析为什么,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现实问题。
高中政治也更加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考试特别注重考查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高考中把这些能力确定为四个: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从考试得分上说,高中考试得分不容易,尤其是高考中得分更难。
高中政治经济教学原理教案
高中政治经济教学原理教案在高中政治课程中,经济学部分是帮助学生理解现代市场经济运作和基本经济原理的重要环节。
一个有效的教案不仅需要传授知识,还应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一份高中政治经济教学原理的教案范本,旨在为教师提供一个参考框架。
####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经济学概念和原理,如供求关系、市场机制、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区别等。
2. 培养学生运用经济理论分析日常生活中的经济现象的能力。
3. 通过案例学习,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4. 引导学生认识到经济学在个人决策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 教学内容:- 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供求法则及其对价格的影响- 市场结构: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竞争和垄断- 宏观经济指标:GDP、失业率、通货膨胀率等-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基本理解#### 教学方法:- 讲授与讨论相结合,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 小组合作,分析实际案例,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 角色扮演,模拟经济决策过程,增强学生的实践经验。
- 利用多媒体资源,如视频、图表等,使抽象的经济概念形象化。
####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提问或播放与经济学相关的短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
2. 知识讲解:系统地讲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确保学生对知识点有清晰的认识。
3. 案例分析:选择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经济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案例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5. 角色扮演:模拟经济活动中的角色,如消费者、生产者、政府官员等,进行决策演练。
6. 总结反馈: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反馈,并布置相关作业。
#### 评价方式:-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参与度、小组讨论贡献和作业完成情况。
- 期中考试:以笔试形式测试学生对经济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 期末项目:要求学生完成一个与经济学相关的研究项目,评估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政治经济公开课教案高中
政治经济公开课教案高中政治经济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 了解政治经济的基本概念和特征;2. 掌握政治经济的发展历程和主要理论流派;3. 分析并理解政治经济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1. 完整准确地描述政治经济的内容和特征;2. 辨析政治经济的理论流派和发展历程;3. 分析政治经济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 辨析并理解政治经济的理论流派;2. 分析政治经济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通过提问和引发思考,引导学生了解政治经济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中心任务一:政治经济的基本概念和特征(15分钟)1. 介绍政治经济的基本概念和内涵;2. 分析政治经济的基本特征,包括与政治、经济的关系;3. 引导学生讨论政治经济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和影响。
中心任务二:政治经济的发展历程和主要理论流派(25分钟)1. 介绍政治经济的发展历程,包括古代政治经济、近代政治经济和现代政治经济的演变;2. 介绍主要的政治经济理论流派,包括古典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等;3. 教师进行相关案例分析和演示,让学生从具体案例中理解理论流派的应用与实践。
中心任务三:政治经济对社会发展的影响(20分钟)1. 分析政治经济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包括政治体制、经济制度等方面;2. 引导学生讨论政治经济对社会稳定和发展的作用;3. 结合实际案例,讨论政治经济对个人和家庭的影响。
五、教学总结与延伸(10分钟)1. 对本节课的核心知识进行简要总结,强调重点;2. 提出延伸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研究。
六、课后作业1. 阅读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政治经济的发展历程和重要理论流派;2. 讨论政治经济对国家、社会和个人的影响,并写出自己的思考和见解。
通过以上的授课过程,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政治经济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主要理论流派,同时也能够分析并理解政治经济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能够满足高中政治经济公开课的要求,还能够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高中政治 经济常识第一单元第二框价值规律的作用教案 旧人教版
第二框价值规律的作用教学重点:价值规律的三个作用;教学难点:如何理解“提高劳动生产率”中的劳动生产率,价值规律在不同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条件下,作用发挥的程度和结果不同。
教学方法阅读与讲解相结合,穿插思考、提问、议论,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
素质要求:1、知识方面:理解:从调节、激励、分化三个方面说明价值规律的作用;运用:用价值规律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商品生产者必须不断运用先进科学技术、重视技术创新,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以求得自己的生存和发展;2、能力方面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比较能力,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价值规律在私有制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都发生作用,但其发生作用的结果有很大差别;运用基本大原理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思想觉悟方面帮助学生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树立改革开放意识,增强竞争意识,自觉遵循价值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重点解决方法:价值规律的作用:它是理解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也是我们学习经济常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
因此,这是本课的重点。
关于这个问题的教学,最好能够结合本地情况,从现实生活中收集一些典型材料,让学生从中概括价值规律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重点讲解,以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复习旧课提问上课时的复习题(1)、(2)题。
导入新课利用夏天购买皮衣冬天卖,冬天购买空调夏天买可赚大钱来分析;《多受了三五斗》米价的跌和涨,明确其中赚钱的道理这就是运用了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结果。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所起的作用。
讲授新课二、价值规律的作用(板书)(注:此问题虽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但仍可采用课堂讨论法,因为价值规律的三个作用源于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其表现形式。
有了上节课的对价值规律内容的透彻讲解,加上讲第一节第三框“商品的价值量”时,已通过课堂练习让学生懂得了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商品价值总与与社会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生产率的关系,这些都为讲解价值规律的三个作用作好了知识上的铺垫,此时,再讲价值规律的作用就比较顺利。
高中政治经济思想教案
高中政治经济思想教案一、引言高中政治经济思想教案是高中政治课程中的重要教学材料之一,它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经济学原理和思想,培养学生的经济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经济意识和经济素养。
本文将根据高中政治经济思想教案的要求,对其内容进行详细描述和解析,以期给教师提供指导和参考。
二、教案设计目标高中政治经济思想教案的设计目标是培养学生对经济学原理和思想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帮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做出正确的经济决策,提高他们的经济素养。
具体目标包括:1.了解和理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了解和分析经济问题及其解决办法;3.培养学生的经济思维能力;4.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经济观念和价值观。
三、教案内容1.经济学基本概念和原理通过讲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帮助学生了解和理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为学生后续学习和应用打下基础。
具体内容包括:(1)什么是经济学:介绍经济学的定义、基本任务和研究方法。
(2)经济学的基本分类:介绍经济学的分类和各自的研究对象。
(3)供求关系和市场机制:讲解供求关系和市场机制对价格形成的影响,帮助学生理解市场经济的基本运行原理。
2.经济问题及其解决办法通过讲解具体的经济问题和对应的解决办法,引导学生了解和分析不同经济问题的产生原因和解决办法,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内容包括:(1)生产力问题和发展问题:讲解生产力问题和发展问题的含义、原因以及解决办法。
(2)分配问题和公平问题:介绍分配问题和公平问题的产生原因和解决办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做出公正的分配决策。
(3)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讲解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的概念和特点,帮助学生了解经济的波动和发展规律。
3.经济思维能力培养通过设计一系列的经济案例和问题,引导学生运用经济学原理和思想,培养他们的经济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在经济问题上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具体内容包括:(1)案例分析:选取一些真实的经济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经济问题和解决办法。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教案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教案教案一:课题:高中政治经济生活教学教学目标:1. 了解政治经济生活的概念和基本内容;2. 掌握政治经济生活的特点和重要性;3. 了解政治经济生活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4. 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 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创新精神。
教学内容:1. 政治经济生活的概念和基本内容;2. 政治经济生活的特点和重要性;3. 政治经济生活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4. 政治经济生活中的问题分析和解决方法;5. 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学习和发展。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0分钟)通过举例、引发学生的思考,引起学生对政治经济生活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第二步:概念与基本内容(20分钟)介绍政治经济生活的概念和基本内容,通过图表和实例加深学生对概念与内容的理解。
第三步:特点和重要性(20分钟)讲解政治经济生活的特点和重要性,引导学生分析政治经济生活的特点和重要性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第四步:问题分析与解决(20分钟)教师与学生共同分析政治经济生活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第五步:学习与发展(20分钟)介绍政治经济生活的学习和发展,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和发展对政治经济生活的重要性,并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学习和发展中去。
第六步:小结与总结(10分钟)与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政治经济生活对个体和社会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讲解、讨论、分组合作、实践、归纳总结等方法,通过多种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教学评价:1. 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问题解决的能力和课堂表现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3. 学生通过对课后作业参与度和质量的评价,评价自己的学习效果;4. 学生和教师共同进行课程反思,总结课程的优缺点,并提出改进意见。
教学资源及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教学PPT、图表和实例等;2. 学生准备相关教材和学习笔记等;3. 提前准备好相关教学资源和课堂活动所需的物品,确保教学顺利进行。
高中政治教资经济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理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如市场、价格、供给、需求等;(2)掌握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如供求关系、市场均衡、价格机制等;(3)了解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2)提高学生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经济问题的能力;(3)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关注国家经济发展,关心社会热点问题的意识;(2)树立正确的经济观念,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3)激发学生对经济学学习的兴趣,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
2. 教学难点:运用经济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结合时事热点,引导学生关注国家经济发展;2. 提出问题:什么是经济学?经济学研究什么?(二)新课讲解1. 介绍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如市场、价格、供给、需求等;2. 讲解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如供求关系、市场均衡、价格机制等;3. 结合实例,分析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三)案例分析1.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经济案例,引导学生运用经济学知识进行分析;2. 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四)课堂练习1. 设计与经济学相关的数学题目,提高学生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经济问题的能力;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五)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学生对经济学知识的理解;2. 强调经济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六)布置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2. 收集相关经济新闻,关注国家经济发展。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发言积极性等;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3.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了解其运用经济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高中政治统编版2019选修一公开课教案认识经济全球化
第六课走进经济全球化第一框认识经济全球化教学设计【课标要求】辨识国际经济中的比较优势,描述当代国际经济发展的基本特点和趋势。
感受经济全球化进程,树立科学精神。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科学精神:正确理解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及影响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
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利弊影响。
法治意识:在参与国际经济活动中要遵守世贸规则,承担相应义务。
坚持正确义利观。
公共参与:融入经济全球化,把握机遇,迎接挑战。
【重点难点】重点: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含义、主要表现,了解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难点: 学会辨识国际经济中的比较优势,掌握影响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
【教学过程】探究点一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合作探究】议题: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有哪些?材料一欧洲空中客车公司在全球拥有员工24.5万人,在法国、德国、英国、西班牙、荷兰等国设有16个工厂,每个工厂只生产飞机的一个部件,如法国负责生产机身中段和机头,德国专门生产机身前后两段,英国专门生产机翼。
各部分生产完毕后,分别运到法国和德国的两个总装厂进行总装。
材料二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同周边国家贸易额由1 000多亿美元增至2万亿美元,已成为众多周边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最大出口市场、重要投资来源地。
(1)上述材料分别体现了经济全球化哪个方面的表现?(2)一架飞机要由许多国家和许多企业共同生产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案(1)生产全球化和贸易全球化。
(2)主要是为了降低成本。
【核心归纳】区分经济全球化的三个表现班的公文包、吃饭的桌椅、旅游的休闲鞋、孩子的玩具、拖鞋、睡衣都离不开中国制造。
材料反映了经济全球化的哪种表现形式( )A.生活用品全球化 B.贸易全球化C.金融全球化 D.生产全球化答案 B解析材料强调的主要是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体现了贸易全球化,所以正确答案为B。
A、C、D均不符合题意。
典例2 一个“雪碧”饮料瓶上印有以下文字:由“雪碧”及“SPRITE”商标持有人可口可乐公司授权上海申美饮料食品有限公司灌装及在指定区域内销售。
高中思想政治课《经济生活》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高中思想政治课《经济生活》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经济的概念,了解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2.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经济现象。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经济的概念,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规律,经济现象的分析。
2.难点:运用经济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经济现象。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经济学知识,如:“同学们,你们知道经济学是研究什么的吗?”2.知识讲解(1)讲解经济的概念教师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了解经济活动的本质,即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
(2)讲解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规律教师以供求关系为例,讲解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规律,如价格、弹性、市场均衡等。
(3)讲解经济现象的分析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经济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经济现象,如通货膨胀、失业、经济增长等。
3.案例分析(1)教师提供案例,如:“某城市近期房价上涨,请同学们分析原因。
”(2)学生分组讨论,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案例。
4.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5.课后作业(1)整理课堂笔记,加深对经济学知识的理解。
(2)收集现实生活中的经济现象,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四、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等。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和正确率。
3.考试成绩:通过考试检测学生对经济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调整,以提高教学质量。
1.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是否有利于学生理解经济学知识。
2.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是否较高,是否积极思考。
3.作业和考试是否能够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通过不断反思和调整,使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参加经济学知识竞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邀请经济学专家进行讲座,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2024年高中政治统编版教材《经济与社会》示范课件1
2024年高中政治统编版教材《经济与社会》示范课件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高中政治统编版教材《经济与社会》的第二章“市场经济”,具体内容包括:第一节“市场经济的含义与特征”,第二节“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以及第三节“市场调节与国家宏观调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市场经济的含义、特征及其运行机制,理解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提高参与社会经济生活的素养。
3. 增强学生对国家宏观调控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市场调节与国家宏观调控的关系。
教学重点:市场经济的含义、特征及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现实生活中的经济现象,引发学生对市场经济的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详细讲解市场经济的含义、特征,引导学生掌握基本概念。
3. 内容讲解:a. 讲解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b. 分析市场调节与国家宏观调控的关系,强调国家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4.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检查学生学习效果。
5.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市场经济的含义与特征2. 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3. 市场调节与国家宏观调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简述市场经济的含义与特征。
b. 分析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
c. 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市场调节与国家宏观调控的认识。
2. 答案:a. 市场经济的含义:以市场为基础,通过供求关系调节资源配置的经济制度。
特征:竞争性、开放性、平等性、法制性。
b. 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风险机制。
c. 市场调节与国家宏观调控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促进经济的稳定与发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市场经济的含义、特征及运行机制有了基本的了解,但在案例分析方面还需加强引导,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
课题(章节)专题一古典经济学巨匠的理论遗产课型授新课课时 3
设计意图
本专题从斯密、李嘉图生活的时代特征出发,分析他们理论产生的必然性,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深化对理论与实践之间关系的认识,使学生领悟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本专题知识是经济学常识知识的延伸,又是经济学选修知识的起始一章,因此对于本章节知识学习的兴趣以及理解的程度将会对以后专题产生影响,因此本章节讲解将本着扎实推进的方法而进行。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斯密所处时代的特征。
○斯密对财富的认识。
○斯密对经济学目的的认识。
○斯密对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关系的认识。
○斯密的劳动价值理论。
○斯密的收入分配理论。
○斯密的阶级划分理论。
○斯密的分工理论。
○斯密对如何提高资本利用效率的认识。
○斯密对人们从事经济活动动力的认识。
○斯密对如何增进社会利益的认识。
○斯密对国家职能的认识。
○斯密的绝对成本学说。
○李嘉图所处时代的特征。
○李嘉图对影响财富增长因素的认识。
○李嘉图对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关系的认识。
○李嘉图的劳动价值理论。
○李嘉图的收入分配理论。
○李嘉图的政策主张。
○李嘉图对政府职能的认识。
○李嘉图主张废除“谷物法”的理由。
○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
(二)能力目标
本专题从斯密、李嘉图生活的时代特征出发,分析他们理论产生的必然性,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深化对理论与实践之间关系的认识,使学生领悟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本专题辩证地介绍了斯密、李嘉图的经济理论与政策主张,通过学习,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全面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帮助学生树立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通过了解斯密与重商主义者关于财富的不同认识,以及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对斯密的劳动价值论的发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比较、鉴别能力。
○通过了解斯密的分工理论,可以培养学生的分工协作意识。
○通过学习斯密的绝对成本学说和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开放观念和风险意识。
○通过组织学生收集资料、围绕世界贸易自由化问题展开辩论,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资料收集与整理能力、活动参与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背景分析,使学生认清斯密、李嘉图经济理论为新兴工业资产阶级服务的阶级本质。
○通过学习,使学生全面了解“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帮助学生理解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计划和市场都得要的原因。
○通过学习斯密的“绝对成本学说”和李嘉图“比较成本学说”,帮助学生理解我国在对外开放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一是斯密“看不见的手”原理,二是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
教学难点斯密与李嘉图的劳动价值理论
教学辅助手段
及方法
多媒体课件、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教师介绍经济学世系图:【讲授新课】
学生们认真听取并思考本书各专
题结构图:
教师引导
学生对本
书内容有
宏观的理
解
学生阅读
教师介绍古典经济学(简介)
教师讲解
(一)亚当·斯密的主要理论贡献和政策主张
1.斯密所处的时代。
任何理论都是时代的产物。
斯密生活的年代,一方面“圈地运动”、殖民掠夺和科技进步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另一方面封建势力和重商主义的存在又阻碍着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新兴工业资产阶级迫切需要新理论的出现。
2.斯密的理论贡献。
斯密为了分析财富交换应遵循的规律,提出了自己的劳动价值论。
斯密是第一个明确提出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概念的人。
斯密在研究社会财富的分配时,提出了自己的阶级结构理论。
斯密是第一个根据生产资料的占有状况来划分阶级的人,但其分配理论与其劳动价值论一样是二元的。
3.斯密的政策主张。
斯密从所谓的人的“利己”的本性出发,认为分工和提高资本的利用效率是增加社会财富的两大途径,而要扩大分工、提高资本的利用效率,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
(二)大卫·李嘉图的主要理论贡献和政策主张
学生们阅读书本,并总结古典经
济学的起源以及中心思想。
讲述这部分内容,学生回顾一下
中学历史课所学过的有关知识。
学生概括:斯密与重商主义者的
观点不同,他认为经济学的目的在于
“富国裕民”。
他的劳动价值论是二元的:他有
时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的劳
动决定的,有时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商
品在交换中所能购买到的劳动量决定
的。
学生概括:斯密主张发挥市场这
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来增进社会利
益,反对国家干预经济。
他在论述对外
贸易自由化的必要性时,提出了绝对成
本学说。
学生概括:李嘉图生活的年代,
由于产业革命的发展,加速了英国资本
加深理解
学生参与
回顾加深
理解
学生自我
分析得出
结论更加
深理解
学生自我
分析得出
结论更加
深理解
学生自我
分析得出
结论更加
1.李嘉图生活的时代。
2.李嘉图的理论贡献。
李嘉图认为,收入分配状况是影响社会财富增长的关键因素。
为了分析收入分配问题,他阐述了自己的劳动价值理论。
教师总结:李嘉图认为,工资、利润和地租都来自雇用工人创造的新价值,并第一个提出了相对工资、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等概念。
3.李嘉图的政策主张。
李嘉图与斯密一样,主张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反对政府干预。
在分析对外自由贸易的必要性时,他提出了相对成本学说。
【课后小结】通过对比学习,我们已经理解了斯密和李嘉图二位经济学家的思想和主张,接下来进行练习。
主义经济的发展,英国成了“世界工
厂”。
在此背景下,英国迫切需要开拓
国际市场,但由于地主贵族势力的存
在,许多政策不利于英国海外市场的扩
大。
学生总结:李嘉图继承了斯密劳
动价值论中的科学成分,批判了斯密劳
动价值论中的不科学成分,同时提出了
许多有价值的新观点,将劳动价值论推
到了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最高峰。
学生总结:相对成本学说
深理解
学生自我
分析得出
结论更加
深理解
学生自我
分析得出
结论更加
深理解
课堂练习
(07广东.35)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自由放任思想在对外贸易方面的表现,就是主张对外贸易的自由化,反对对外贸易垄断和政府限制对外贸易的政策。
斯密这一主张的理论来源在于他批判重商主义时提出的对外贸易优势原理。
为了论证对外贸易自由化的必要性,斯密提出了绝对成本学说。
请结合上述材料,简要回答:斯密如何运用绝对成本学说解释对外贸易的必要性?
板书设计
课后自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