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著名建筑设计师
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的日本建筑师
运用成本较低的玻璃纤维浪板,构 筑长方形的外墙;内部用纸管构建一个 椭圆形空间;纸管构成的椭圆形与外墙 之间形成一道回廊,椭圆内部的纸管排 列紧密,作为舞台及祭坛的背景;椭圆 形入口处的纸管与纸管间距离较大,屋 顶透光天幕投下柔和的阳光,让人走进 去有种升华的神圣感觉。
[祼宅] 2000年日本崎玉县
1.4 坂茂的建筑作品
[幕墙宅] 1995年东京
沿着房子外围两层楼高的白色窗帘可 以打开进行空气对流,也可以在关闭 后形成一个茧状内部空间。贯穿其作 品的一个主题是内部与外部空间的连 续性。帐篷状的可移动窗帘将内部与 外部轻松地联系起来,需要时又可有 私密性。
[纸教堂] 1995年日本神户
1995年日本阪神发生7.2级的地震。 此次地震后,坂茂提出运用轻巧、 组装迅速的纸材来搭建“纸教堂”。
日本埼玉市的“裸宅”,坂茂用透明的 瓦楞塑料板给外部墙面做围护,又以 木构架上绷白色腈纶作为室内墙面。 透光板隔层使人联想起泛着光的日式 障子。客户要求不能有任何家庭成员 被孤立,所以房子内只有一个两层楼 高的独特巨大空间,其中四间个人居 室安装着脚轮,能够自由移动。
[纸木宅1] 2001年印度
2. 2013普利兹克建筑奖-伊东丰雄
2.1伊东丰雄生平简介
1941年 生于日本 1965年 毕业于东京大学建筑系 1971年 创办名为机器人(URBOT)的设计事务所 1979年 事务所更名为伊东丰雄建筑设计事务所,现为该公 司董事长 1984年 昭和60年度日本建筑学会奖(银色小屋) 1993年 年度建筑业协会奖(BCS奖)(八代市立博物馆) 1997年 第8届保加亚利· 索非亚国际美术展金奖 2000年 国际建筑师学会(IAA)学会奖美国文化艺术学会阿 诺德· W布鲁纳奖 2002年 年度世界建筑东亚区最佳建筑奖(仙台传媒中心) 2002年 年度建筑业协会奖(BCS)(仙台媒体中心) 第8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金狮奖 2003年 年度日本建筑学会奖(仙台媒体3年瑞士苏黎世
竹屋 隈研吾
—LOGO—
作品分析——竹屋(Bamboo Wall)
2. 场地分析
竹屋位于核桃沟,它的基地是一块斜坡,隈研吾并没有将它推平,而是像在复杂的基地上延绵不断的万里长城这种形式.将 细长的平面形小心翼翼地放在保留的原有斜坡上,将分段的细长平面依地面高低置放上去,形成一个完整的连续体。
竹屋的选址有很大的看点:在视觉上山脉起伏很是壮观,在地形上它极具挑战。房子通过其规模、形式、方向.通 道的布局采表达屋址,通过房子的各种空间、屋址在不同的部分和规模得到理解。
隈研吾(KENGO KUMA)——竹屋
1、生平简介
隈研吾是日本著名建筑设计师,1954年生于日本神奈川县。东京大学建筑学院研究生毕业后,到哥伦比亚大学建筑与城
市规划学院担任客座研究员,1987年建立了空间研究所,1990年创办隈研吾建筑都市设计事务所。除了在东京的办事处,他
在巴黎有一个建筑事务所,来发展他在欧洲的建筑业务。他在日本本地和国际上都获得过很多大奖,也举办过很多的个人作
作品分析——竹屋(Bamboo Wall)
1. 基本信息
项目情况:“长城脚下的公社”是设计在北 京北部山区水关长城脚下的当代建筑博物馆, 是由SOH0中国有限公司和亚洲地区的12位著名 建筑师合作建造的。这个项目宗旨是要激发和 鼓励建筑师的创造性,并以此来影响亚洲新一 代的建筑师、开发商和消费者,而竹屋便是其 中7号别墅。
安藤忠雄的介绍
东 融
西
合
方
安藤运用现代主义的材料、语汇以及在建筑中具社会影响力的教条,向机能主义偏执的思潮进攻。安藤反机能主 义,是对于具有空调和户户相对建筑的立面,他认为这种舒适建筑切割了人和自然的联系。对安藤来说,建筑是 人与自然之间的中介,是一脆弱的、理性的庇护所。他重复地再现”住吉的长屋”的风格,因为在这个设计中他 在城市建造了另外一个世界,人们的生活似乎又重回了大自然的怀抱。安藤认为真正后现代文化不应存在于消极、 享乐,以过度的服务来满足消费文化的需要,而是应包含在禁欲主义的”道”中。住吉的长屋的原型,即是安藤 对当时生活方式所作的反省与抗议。他认为在现代社会中,消费主义的抬头使精神渐趋没落必须加以抗拒,并希 望在生活中保有传统形式,并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超越,进而能创造新的文化。
(ISBN 978-986-6702-31-0),译自《建筑に梦をみた》
《建筑家安藤忠雄》 - 安藤忠雄著,2009/10,商周出版(ISBN 986-6369-358),译自《建筑家 安藤的日文著作:《360映像で见る现代建筑 安藤忠雄》(360度看现代
建筑)- 日経BP出版センター
安藤忠雄基本信息:
职业:建筑师 个人概况 中文名:安藤忠雄外文名:TadaoAndo别名:雄 性别:男 本 祖籍:日本 民族:日本 9月13日 星座:巨蟹座 血型:O 身高 150CM 代表作品:《现代建筑大师——安藤忠雄》 其他作品:《现代建筑大师——安藤忠雄》等 出生地:日本大阪 国籍:日 出生日期:1941年
输入简单的文字
安藤相信构成建筑必须具备三要素:
安藤相信构成建筑必须具备三要素: 第一要素是可靠的材料,就是真材实料;这真材实料可以是如纯粹朴实的水泥, 或未刷漆的木头等物质。 第二因素是正宗完全的几何形式,这种形式为建筑提供基础和框架,使建筑展 现于世人面前;它可能是一个主观设想的物体,也常常是一个三度空间结构的 物体。当几何图形在建筑中运用时,建筑形体在整个自然中的地位就可很清楚 的跳脱界定,自然和几何产生互动。几何形体构成了整体的框架,也成为周围 环境景色的屏幕,人们在上面行走、停留、不遇期的邂逅,甚至可以和光的表 达有密切的联系。借由光的影子阅读出空间疏密的分布层次。经过这样处理, 自然与建筑既对立又并存。 最后一个因素是”自然”;在这儿所指的自然并非是原始的自然,而是人所安 排过的一种无序的自然或从自然中概括而来的有序的自然--人工化自然!安 藤所谓的自然,并非泛指植栽化的概念,而是指被人工化的自然、或者说是建 筑化的自然。他认为植栽只不过是对现实的一种美化方式,仅以造园及其中植 物之季节变化作为象征的手段极为粗糙。抽象化的光、水、风。这样的自然是 由素材与以几何为基础的建筑体同时被导入所共同呈现的。
安藤忠雄建筑设计方案
安藤忠雄建筑设计方案安藤忠雄是一位著名的日本建筑师,他的建筑设计方案充满了创意和独特之处。
安藤忠雄的建筑通常以简约的线条和自然的材料为特点,注重与环境的融合和人文关怀。
在接下来的1000字中,我将介绍他的两个标志性建筑设计方案。
安藤忠雄最著名的建筑之一是日本岩手县的附属图书馆。
这个图书馆位于郊外的一个小山谷中,被葱翠的树木环绕着。
建筑的外观简洁而充满力量感,由一系列混凝土墙体和玻璃幕墙组成。
玻璃幕墙带来了充足的自然光线,并提供了壮丽的山谷景致。
在内部,建筑师巧妙地利用了不同高度的屋顶来创造出不同的空间。
一些房间的屋顶非常高,营造出开阔宽敞的感觉;而其他房间的屋顶较低,给人一种温暖舒适的感觉。
整个图书馆内部都被设计成了一个迷宫般的空间,人们可以在其中放松身心并享受阅读。
此外,安藤忠雄还特意设计了一条悬空的走廊,让人们可以俯瞰整个山谷,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另一个标志性的建筑设计方案是日本东京都的森美术馆。
这个美术馆是由现代艺术收藏家森氏和安藤忠雄共同创办的,旨在展示现代艺术作品并吸引更多的观众。
建筑外观由玻璃幕墙和金属网格组成,整个建筑看起来像是一座闪烁着光芒的巨大立方体。
在内部,建筑师将空间划分成了多个不同大小的展厅和大厅。
这些展厅和大厅之间通过楼梯、过道和天窗相互连接,形成了一个富有层次感的空间布局。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位于美术馆顶部的一个巨大的天窗,充分利用了自然光线。
此外,美术馆还设有一个专门用于展示大型艺术品的空间,以及一个供观众休息和交流的咖啡厅。
总的来说,安藤忠雄的建筑设计方案充满了创意和独特性。
他注重与环境的融合,努力创造出一个和谐与自然共存的空间。
通过精心布局的空间和材料的选择,安藤忠雄的建筑既能满足人们的功能需求,又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
这些建筑作品不仅成为城市的地标,也为人们带来了舒适和愉悦的体验。
安藤忠雄——世界著名建筑设计师
世界著名建筑设计师之安藤忠雄“建筑必须创造这样一种场所,其精神的活力可以将人们从日常生活中解放出来。
”安藤忠雄(1941年9月13日—),日本大阪人,日本建筑师。
安藤忠雄简历:1941年出生于日本大阪,1957年左右,开始练习职业拳击,1959~1961年,考察日本传统建筑,1962~1969年,游学于美国、欧洲和非洲,1969年,创办“安藤忠雄建筑研究所”,1969年在大阪成立安藤忠雄建筑研究所,设计了许多个人住宅。
其中位在大阪的“住吉的长屋(住吉の长屋)”获得很高的评价,大规模的公共建筑到小型的个人住宅作品,多次得到日本建筑学会奖的肯定。
此后安藤确立了自己以清水混凝土和几何形状为主的个人风格,也得到世界的良好评价。
1980年代在关西周边(特别是神戸?北野町、大阪心斎桥一带)设计了许多商业设施、寺庙、教会等。
1987年- 担任耶鲁大学的客座教授。
1988年- 担任哥伦比亚大学的客座教授1990年代之后公共建筑、美术馆,以及海外的建筑设计案开始增加。
1989年- 担任哈佛大学的客座教授1995年,获得普利策建筑奖,1997年,执教于日本东京大学建筑系。
并担任东京大学工学部教授1997年- 2003年- 从东京大学退休,转任名誉教授2005年- 获得东京大学的终身特别荣誉教授【传奇经历】安藤忠雄并未受过正规的建筑教育,仅在建筑公司工作过一小段时间。
在高中毕业后,参加了Semi Mode 研究班(Semi Mode Seminar,Seminar是一种由大学教授创立的研究班,属于大学教育的一种),Semi Mode 研究班是由已故的长泽节所创立,被称作是“传说中的美术学校”,毕业生包括饭野和好、金子功、寺门孝之、山本耀司等人,毕业生大多都是目前都在业界第一线活跃的创意工作者。
之后独自利用各种管道学习了室内设计和制图等技巧。
在成为建筑师之前,曾经担任过以关西为中心,许多茶馆或咖啡厅的室内设计。
安藤忠雄甚有传奇性,在成为建筑师前,曾任货车司机及职业拳手(成绩:23战13胜3败7平手),其后在没有经过正统训练下成为专业的建筑师。
安藤忠雄上海设计的建筑
安藤忠雄上海设计的建筑
安藤忠雄是日本著名的建筑师,在建筑设计领域拥有着世界性的影响力。
他主张"没有单独的建筑",认为建筑应该与环境相融合,体现出内在的自然美。
安藤忠雄的建筑设计风格独具特色,他认为建筑应该既满足功能性,又使人们感受到美和乐趣。
他的建筑设计注重细节,通过简洁和谐的构造和材料营造出强烈的视觉效果。
他在设计中采用了许多传统的建筑元素,比如木材、混凝土、石材等,使建筑更具有温情和人文气息。
安藤忠雄在上海设计的建筑包括上海农工商集贸市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体育馆、上海国际博览中心等。
上海农工商集贸市场是上海市政府推进老城区改造的重点项目之一。
安藤忠雄的设计理念是“不改变老市场的商贸性质,找回老上海市井文化的味道”。
他在保留老市场建筑的基础上,利用板材等新型材料重构建筑外观,使其更加现代化。
在内部,他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让市场营造出一种浓郁的人情味,成为城市中心地区的新地标建筑。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体育馆是上海市政府举办2010年世界博览会的场馆之一。
安藤忠雄的设计理念是“建筑的外形应该与场馆的内部功能相呼应”。
他在设计中采用了倾斜的外墙和弯曲的屋顶结构,使大厅内部自然光线不受遮挡,营造出一种柔和而宁静的氛围。
他的设计同时还注重了使用效率和人流疏导,让体育馆成为了世博会期间重要的活动场馆。
总体来说,安藤忠雄在上海的建筑设计中充分体现了他的设计理念和风格,既注重建筑的美感和时尚性,也兼顾了功能性和环境和谐性。
他的建筑作品为上海市政府推进城市化进程和城市文化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安藤忠雄的介绍
安腾忠雄所获奖项:
1979年 - 日本建筑学会赏(住吉长屋) 1983年 - 日本文化设计赏(六甲集合住宅) 1985年 - 芬兰建筑师协会阿尔瓦?阿尔托(Alvar Aalto)奖 1986年 - 艺术选奖文部大臣赏新人赏(中山邸) 1985年 - 每日设计赏 1987年 - 每日艺术赏(六甲教会) 1988年 - 第13回吉田五十八赏(城户崎邸) 1989年 - 法国建筑学院奖赏 1990年 - 大阪艺术赏 1991年 - 美国建筑师协会(AIA)荣誉会员、美国科学院和 文学艺术研究所Arnold W. Brunner纪念奖 1992年 - 第1届卡尔斯伯格(Carlsberg)建筑奖(丹麦) 1993年 - 皇立英国建筑师协会(RIBA)荣誉会员、日本艺术 院赏 1994年 - 第26回日本艺术大赏(大阪飞鸟博物馆)
安藤忠雄
TadaoAndo
日本建筑设计大师——安藤忠雄
C目 录 ONTENTS
0 1 安藤忠雄的个人介绍 0 2 安藤忠雄的建筑理念
0 3 安藤忠雄的主要著作 0 4 安藤忠雄的设计作品
Part one
日本建筑设计大师——安藤忠 雄
第一章
安藤忠雄,日本著名建筑师,从未受过正规科班教育,开创了一套独特、 崭新的建筑风格,成为当今最为活跃、最具影响力的世界建筑大师之一。
许多茶馆或咖啡厅的室内设计。
安藤忠雄个人简介:
安藤忠雄(1941年9月13日-),日本大阪人,日本建筑师。安藤忠雄出生于大 阪市。利用拳击比赛赢得的奖金,前往美国、欧洲、非洲、亚洲旅行,也顺便观 察各地独特的建筑。那个时候,他的摄影作品被使用在建筑师路易·康的作品集 中。 安藤忠雄是双胞胎中的的哥哥。双胞胎中的弟弟是北山孝雄,在东京开设 北山创造研究所,经营企业经营顾问、商品设计。3兄弟中最小的弟弟是建筑师 北山孝二郎(因为与美国建筑师彼得·爱森曼的合作而知名)。最初的建筑作品 -Rose Garden(玫瑰花园;位在神户市生田区)是在1977年时,与弟弟孝雄所 属的浜野商品研究所一起共同合作。安藤忠雄并未受过正规的建筑教育,仅在建 筑公司工作过一小段时间。 在高中毕业后,参加了Semi Mode研究班(Semi Mode Seminar,Seminar是一种 由大学教授创立的研究班,属于大学教育的一种),Semi Mode研究班是由已故 的长泽节所创立,被称作是“传说中的美术学校”,毕业生包括饭野和好、金子 功、寺门孝之、山本耀司等人,毕业生大多都是目前都在业界第一线活跃的创意 工作者。之后独自利用各种管道学习了室内设计和制图等技巧。在成为建筑师之 前,曾经担任过以关西为中心,许多茶馆或咖啡厅的室内设计。
日本建筑师——矶崎新
一、建筑师简介 二、建筑思想及风格 三、建筑师作品分析
矶崎新,著名日本建筑师
1931年7月17日出生于日本大分市 1954年毕业于东京大学工学部建筑系 师从——丹下健三(日本建筑界柯布) 1963年创立矶崎新设计室
徒:矶崎新
师:丹下健三
他是日本现代建筑史的柯布。 他是日本暨亚洲第一个获得普利策 奖的建筑师,一生获得荣誉无数;
未建成建筑”。
设计 · 风格
设计风格多变
从1960年开始,十年一变: 第一阶段:过度强调水平钢筋混凝土部件表现力,与其老师丹下健三相似,但设计定位更高。 第二阶段:向欧洲和美国模式转变,以高度抽象的布局为标志。利用了由立方体或是弯曲的 半圆柱体组成附加结构 第三阶段:设计风格向一种更严格的古典主义形式的推延
第一阶段
作品分析
深圳图书馆
“未建成建筑展”
矶崎新认为,建筑从建成那一天起就在不断的新陈代谢,直到最终消亡,建成的建筑 作为一种与自然不协调的人造物,终将有毁灭一天。千年以前的建筑和被战争毁坏的 城市早已成为了废墟,而现有的建筑和未来出现的建筑也终将化为废墟,“未来的城 市即是废墟。”因此,真正意义上的建筑气势只存在于观念中,存在于建筑师的设计 方案中。只要设计方案没有建成,就不会遭到破坏而永存于建筑史中,出于这种“废 墟理论”矶崎新不再追求将他的设计方案转化成已建成的建筑,开始设计一些根本无 法是现代作品,这就是“
反对:和谐、均
衡、完整、统一
建筑手法
倡导:
多元、混杂、 片段、夸张、变形、
寻求新的审美机理:反对“功能决定形式”的僵死教条,开辟了“从形式到形 式”、“为风格而风格”的更自由、更大胆、旁征博引的构思新天地。突破 现代主义的静态的、永恒的物质实体的机械式形体美,追求暧昧、模糊、变幻 不定、猜测联想等效果气氛的精神享受和美学情感格局.
著名设计师029--丹下健三(日本当代建筑界第一人)
丹下健三Kenzo Tange一、人物简介丹下健三,1913年生于大阪。
1935年他进入东京大学建筑系学习。
1938年从东京大学建筑系毕业。
毕业后进入前川国男建筑事务所。
1938年-1942年在前川国男事务所工作了4年。
1942年-1945年在东京帝国大学研究院专攻城市规划。
1946年在东京大学工学部建筑系任教。
1949年晋升为教授。
同年获广岛和平中心设计竞赛一等奖。
并出席国际现代建筑协合大会,受到国际建筑界的注意。
1949年,在广岛原子弹爆炸地点原址建造和平中心的设计比赛中胜出,开始在国际上崭露头角。
1959年获得东京大学工学博士学位。
1959年,受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邀请作建筑系客座教授。
1961年他创建了丹下健三城市·建筑设计研究所1964年设计东京奥运会主会场——代代木国立综合体育馆,1987年他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
2005年3月22日,第9位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亚洲第一位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当日丹下健三因心脏衰竭在东京的家中离世,终年91岁。
丹下的建筑创作生涯长达60余载,不仅作品颇丰,在建筑教育方面的贡献也是有目共睹。
他曾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客座教授,还在哈佛、耶鲁、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名校的建筑系执教。
而日本的第二位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桢文彦(Fumihiko Maki,1993年得主),以及在日本建筑界颇具国际影响力的矶崎新(Arata Isozaki)、黑川纪章(Kisho Kurokawa)等人都曾师从丹下。
二、获奖情况丹下健三(1913—2005),日本著名建筑师,曾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东京奥运会主会场就是他的杰作。
1961年他创建了丹下健三城市·建筑设计研究所。
1964年东京奥运会主会场——代代木国立综合体育馆,是丹下健三结构表现主义时期的顶峰之作,具有原始的想像力,达到了材料、功能、结构、比例,乃至历史观的高度统一,被称为20世纪世界最美的建筑之一。
日本现代建筑甚至以此作品为界,划分为之前与之后两个历史时期。
隈研吾 负建筑 简介
隈研吾,1954年出生,日本著名建筑师,隈研吾都市设计中心代表,日本庆应义塾大学教授。
在建筑界被誉为“新弥生派”的代表人物,其设计有着日本艺术品般朴素优雅的形式美。
他曾受邀参加了“长城脚下的公社”项目,设计了竹屋。
一.书名解释日本建筑大师隈研吾新作《负建筑》,一经出版,就在业内产生巨大的影响,一时间《负建筑》成为建筑设计领域里的畅销书目。
《负建筑》也是隈研吾的代表作。
可能大家会对这样的一个名字感到奇怪,负建筑是一种什么样的建筑?“负建筑”,顾名思义就是“胜建筑”的反义词。
建筑作为凸出来的超大物体,它打破了自然物理结构,一定程度破坏了生态平衡,割裂了与自然界的天然联系,与文化出现差异性。
高大的建筑,往往浪费资源巨大,加上,建筑带有强烈的主观感受性,赋予了人类对征服自然的心理。
所以建筑,总是以“胜”的姿态的出现。
而负建筑,则表现的是,安静、与自然融为一体、还原建筑本身的建筑。
是与人、与自然和谐相生的建筑。
该书的序言将负建筑,理解为适宜的建筑,我认为解释为“和谐的建筑”,或许更贴切一点。
这就是本书书名的定义。
二、内容介绍《负建筑》一书是隈研吾在1995年以后发表的文章的文集。
在第一节《分割、批判、形式》里,主要讲解了建筑存在,到底应该是一种什么样形式?1.在隈研吾看来,建筑令人生厌主要有三点理由:一是体积庞大,越建越大,越大越障眼,也越受到人们的厌恶。
二是对物资消耗巨大,地球资源有限,并开始枯竭,对资源浪费巨大的建筑没有理由不受到人们的厌恶。
三是不可逆转性——一旦完工就不可能轻易拆除。
建筑的长寿,与人的生命相比,似乎是在嘲笑人类短暂的生命,由此可见,建筑物这种时刻张扬的不可逆转性实在令人生厌。
但反过来,由于以上三点,又是建筑长处,与其他事物相比,强者的建筑毕竟显的稀少,因此又能得到宽容。
2.论述经济、政策对房屋建设的影响。
从分析了欧洲的公共集体住宅和美国住房贷款抵押政策,重点分析凯恩斯主义的“大建筑方案”的利弊。
畏研吾 日本著名设计师
【简介】 隈研吾,日本著名建筑设计师,1954年生于日本神 奈川县,1987年建立“空间设计”事务所,1990年 创办隈研吾建筑都市设计事务所,近期主要作品有 马头町広重美术馆、那须石头博物馆、长城脚下公 社——竹屋、“水/玻璃”。
11/15/2020
设计理念
文化建筑商业建筑住宅建筑交通建筑简介隈研吾日本著名建筑设计师1954年生于日本神奈川县1987年建立空间设计事务所1990年创办隈研吾建筑都市设计事务所近期主要作品有马头町広重美术馆那须石头博物馆长城脚下公社竹屋水玻璃
偎研吾
—日本著名建筑师
11/15/2020
个人简介
姓名:隈研吾 性别:男 国籍:日本 专业:建筑设计 工作单位:隈研吾建筑都市设计事务所
11/15/2020
偎研吾(其它作品)—雨伞之屋
• 雨伞之屋(Umbrella House)是日本建 筑师隈研吾(Kengo Kuma)最新的概念 设计。
•
从外观来看,与其说它是房子,
还不如说是一个帐篷。整个设计的基
本元素是一把把雨伞,用拉链把雨伞
的边缘接合起来就成了我们所看到的
Umbrella House。
偎研吾(中国作品)—瑜舍酒店
• 项目地址:中国北京朝阳区三里屯 • 完成时间:2008.10 • 南角:一二三五七平方米,活动大厅:一九四二平
方米 • 星级:准5星 • 在时尚,美食,艺术,娱乐济济一堂的北京,最引
人注目的是创新开放型项目 – 三里屯Village。瑜舍 正是此新地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 餐饮:中餐厅、西餐厅、咖啡厅
11/15/2020
偎研吾(其它作品)—梼原木桥博物馆
• 类型:博物馆 • 由隈研吾设计的梼原木桥博物馆,位于日
畏研吾 日本著名设计师ppt课件
4/1/2020
12
偎研吾(其它作品)—陶瓷云
• “陶瓷云”位于2800平方米的公共绿地上 ,坐落在山脚下一条新修的大路上,它把 自己比作通往艾米利亚-罗马涅陶瓷区的“ 东大门”。
• “陶瓷云”第一次运用陶瓷作为结构材料 。Casalarande公司的大型元件通过标准化 的产品摆脱了通常使用的简单涂层并将之 转换成一种质感和令人难忘的三维空间光 影效果。
4/1/2020
13
偎研吾(其它作品)—雨伞之屋
• 雨伞之屋(Umbrella House)是日本建 筑师隈研吾(Kengo Kuma)最新的概念 设计。
•
从外观来看,与其说它是房子,
还不如说是一个帐篷。整个设计的基
本元素是一把把雨伞,用拉链把雨伞
的边缘接合起来就成了我们所看到的
Umbrella House。
3
偎研吾(中国作品)—Z58综合大楼
• 类型:综合大楼 • 位于上海番禺路的繁华地段,为中泰照明公
司设计的一栋综合大楼,集展示、设计作业 、办公及公司客户提供住宿等功能为一体。
• 理念:光的现象的大教堂”
• 百页状水平排列着的镜面不锈钢植物容器让自 然光线如同栏栅般照射进水庭,光线的移动和 明亮的变幻,给水庭增添了自然柔和、丰富多 变的生动氛围。
4/1/2020
5
偎研吾(中国作品)—瑜舍酒店
• 项目地址:中国北京朝阳区三里屯 • 完成时间:2008.10 • 南角:一二三五七平方米,活动大厅:一九四二平
方米 • 星级:准5星 • 在时尚,美食,艺术,娱乐济济一堂的北京,最引
人注目的是创新开放型项目 – 三里屯Village。瑜舍 正是此新地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 餐饮:中餐厅、西餐厅、咖啡厅
浅谈现代设计大师---- 隈研吾
浅谈现代设计大师---- 隈研吾方圆魏研吾是日本著名建筑大师,魏研吾都市设计中心的代表,日本庆应义塾大学教授。
他的建筑设计哲学从康德的思想中获得启发,认同日本禅宗和中国传统哲学,讲究万物归本,终究回归混沌。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魏研吾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包括1999年和2000年在意大利举办的威尼斯双年展、2000年在法国举办的奥尔良建筑实验室展览等。
其作品多次获奖,包括2002年芬兰自然木造建筑精神奖、2000年的日本建筑学会东北宪章建筑大奖和1997年的日本建筑学会奖等。
此外,他还是一位著述丰厚的建筑师,曾出版《十宅论》、《负建筑》、《反造型》等著作,全面的阐述他的家住哲学。
1954年,魏研吾出生于日本神奈川县,在其童年时期,对建筑设计非常感兴趣的父亲会经常带他去日本各地参观建筑,同时也会搜罗一些建筑大师的家具或模型,把玩之余向他介绍其功能和建筑师的背景。
1964年,日本奥运会期间,由日本建筑大师丹下键三设计的代代木国立体育馆让魏研吾萌生了当建筑师的念头。
他后来说:“从那里,我意识到建筑能影响人们。
如果奥运会没有在东京举办,我想我也不会成为一个建筑设计师”。
同年魏研吾在父亲的带领下,他亲眼看到了东京帝国饭店,他一下子被弗兰克.劳挨德.赖特及其建筑的力量打动,赖特的自然建筑风格深深的影响了魏研吾,并对他日后创造出新的自然派建筑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魏研吾早年的经历使我明白,培养好的品味和设计见解(在特定文化中),最初就需要对这门学科有与生具来的兴趣,接着还要经过若干年的学习过程,这包括:接受杰出设计作品的熏陶,在这些作品之间做出对比,同其他设计师艺术家展开争论,学习设计方面的历史和哲学,了解当今和历史上的设计师,建筑师和艺术家的思想,尝试设计属于自己风格的事物,主动接受他人的批评。
从小的耳濡目染让魏研吾对建筑设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走上了建筑设计的求学之路。
20世纪70年代魏研吾读大学期间,日本掀起了素混泥土建筑热潮。
芦源义信
• 外部空间理论是 芦原义信建筑理 论观中最富独创 性的, 是他在融 汇了当今世界的 空间理论的基础 上, 结合自己的 创作实践, 得出 的空间论, 同时 也是方法论。
• 芦原义信的建筑理论, 特别是外部空间理论的真 正起步还是在1956 年芦原义信建筑设计研究所 创立之后, 因为从这时起, 芦原本人作为开业建 筑师有了大量的设计实践机会· 他可以将从各方 面学到的建筑理论知识及自己的理解与认识投 入到具体的工程设计之中, 以期得到具象的感知。 这时也正值日本战后经济复苏的高潮, 建设规模 空前,
日本著名建筑设计师 ——芦源义信 ——芦源义信
芦原义信简介
• 芦原义信(1918—2003)日本当代著名建筑师。毕 业于东京大学建筑系、哈佛大学研究生院,历任 日本法政大学、武藏野美术大学和东京大学教授, 曾担任日本建筑学会主席、日本建筑师协会主席。 1956年成立建筑事务所,其设计代表作包括东 京驹泽体育馆、索尼大厦、东京国立历史民俗博 物馆、东京艺术大剧院等。《街道的美学》和 《续街道的美学》集中体现了他以“外部空间设 计”为中心的建筑美学思想。
• 芦原义信又解释了 建筑外部空间的含 义建筑外部空间是 从自然当中限定自 然开始的, 是从自 然当中框定的空间, 与无限伸展的自然 是不同的, 外部空 间是由人创造的有 目的的外部环境, 是比自然更有意义 的空间。
• 外部空间设计就是创造这种有意义的空间的 技术。因为被框框包围, 外部空间建立起从框 框向内的向心秩序, 在该范围内创造出满足人 的意图和功能的积极空间, 相对来说自然是无 限延伸的离心空间,可以将其视为消极空间。
隈研吾案例分析_图文
竹子在作为其原生态的时候,给人一种很强的柱 子感觉 \因为竹子是一个很容易裂的材料,如果 要做支撑结-负建筑
保温功能
光线---空间感
现代主义也宣称追求建筑的透明性,其目的最 终还是没有脱离要建造一个对立于环境的强烈造型 。勒·柯布西耶做混凝土的造型建筑,密斯追求透明 性,但其本质是以玻璃的造型体与自然进行对比。
2001 为石博物馆设置的2001年国际石造建筑奖,意大利
2000 日本建筑学会东北宪章的设计大奖
2000 “互动内部空间”设计选集大奖
1999 波士顿建筑师协会未建成建筑优秀奖
1999 设计奖
1997 日本建筑学会奖
1997 美国建筑学会杜邦Benedictus奖第一名
1997 地域设计奖大奖
1995 日本商环境设计家协会1995年度设计奖大奖,文化/公共机构
隈研吾尝试让凸显的造型性存在形式反过来变为凹陷隐蔽的 形式。
隈研吾尝试让凸显的造型性存在形式反过来变 为凹陷隐蔽的形式
在原来山顶公园的地面上 ,筑造一个剖面呈U字形的 混凝土构造体,然后在上 面堆土、植树,恢复山的 原来形状。/ /采用了造型 的逆转形式,建筑的形态 被抹消了
长城脚下的公社·竹屋
隈研吾案例分析_图文.ppt
个人资料
出生年月:1954国籍:日本 专业:建筑设计
个人概况:【简介】 隈研吾,日本著名建筑设计师,1954年生于日本神奈川县,1987年建立“空间 设计”事务所,1990年创办隈研吾建筑事务所,近期主要作品有马头町広重美术 馆、那须石头博物馆、长城脚下公社——竹屋、“水/玻璃”和1995年威尼斯双年 展“日本馆”等,并赢得了多项国内国际大奖,包括芬兰自然木造建筑精神奖 (2002)、日本建筑学会东北宪章设计大奖(2000)和日本建筑学会奖(1997)等。
安藤忠雄对建筑空间设计的影响
安藤忠雄对建筑空间设计的影响安藤忠雄是日本著名的建筑师和设计师,他的名字在建筑界世界闻名。
他的作品通常与极简主义和先锋派建筑相联系,同时也融合了日本传统建筑和文化。
安藤忠雄对建筑空间设计有着深远的影响,从他的设计中可以看出他的建筑风格、建筑哲学和建筑创新等方面的思想,而这些思想对建筑界产生了诸多影响。
一、建筑风格安藤忠雄的建筑风格,通常被人们称为“安藤式建筑”。
他的建筑作品以极简主义为主,最突出的特点是“轻薄透明”,以及以不规则形状为特点。
对于他来说,一个建筑物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建筑,它应该更像是一件艺术品,他的建筑风格中融合了建筑学和艺术之美。
这种建筑风格不仅得到了建筑师和艺术家们的认可和追捧,同时也被视为新一代建筑的标志,他的建筑风格影响了诸多的建筑师和设计师。
二、建筑哲学安藤忠雄认为建筑应该从人们的角度出发,他的哲学思想是“人道主义”,将人们的需求放在设计的核心。
他认为建筑的本质是“空间、光、时间和材料”,而这些要素可以用来打造出最完美的空间。
安藤追求的不仅是建筑的美,更重要的是建筑的实用性和舒适性,因此在他的建筑作品中,不仅注重了空间的创造,还注重建筑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如在建筑中添加了休闲空间、公共空间等等,让人们在更自然、更舒适的环境中生活和创造。
三、建筑创新在安藤忠雄的建筑作品中,总可以发现一种创新的精神。
他不断地探索和尝试新的建筑材料和设计方法。
比如他在自己的设计中使用了一种名为“超白”的玻璃,使建筑物整体更加轻盈、透明。
他还尝试了众多的建筑形式,如不规则形状和自然曲线形式。
这种创新的思想启示了许多建筑师和设计师,开拓了建筑设计的思路,不断地创造美丽的建筑作品,推动整个建筑界的发展。
四、建筑教育安藤忠雄并不满足于自己的建筑作品,他还通过讲授建筑课程,分享自己的建筑经验和思考。
他对建筑教育有着很深的理解和热情,希望通过自己的经验和理念来激发学生们的创造和思考,进一步推动建筑设计的创新。
世界十大现代建筑师及建筑作品
道格拉斯住宅犹如天然的杰作,清新脱俗, 一尘不染。 室外的楼梯和高耸的烟囱,还有横向的顶, 透明的玻璃窗,构成了它的所有。 室外平台面对着大海,充分享天泽,蓝蓝 的海,轻盈的楼梯,纤细的栏杆——还是 纯净。
罗马千禧教堂
荷兰海牙市政厅及中心图书馆
荷兰海牙市政厅及中心图书馆
大阪飞鸟博物馆
安藤采用抽象简洁的 大台阶与景观塔为参 观者提供观赏周围环 境全景的场所。两者 作为室外空间制高点 形成对比,具有强烈 的纪念性效果。博物 馆室内具有典型古 王 陵风格"锁孔形"展示空 间暗示出遗址的存在。
大阪飞鸟博物馆
光之教堂,是日本最著名的建筑之一。它是日 本建筑大师安藤忠雄的成名代表作,因其在教 堂一面墙上开了一个十字形的洞而营造了特殊 的光影效果,使信徒们产生接近上帝的错觉而 名垂青史。它获得了由罗马教皇颁发的二十世 纪最佳教堂奖。 光之教堂的魅力不在于外部,而是在里面, 那就像朗香教堂一样的光影交叠所带来的震撼 力。然而朗香带来的是宁静,光教堂带来的却 是强烈震动。 光之教堂的区位远不如前两者那般得天独 厚,也没有太大的预算。但是,这丝毫没有局 限了安藤忠雄的想象世界。 坚实厚硬的清水 混凝土绝对的围合,创造出一片黑暗空间,让 进去的人瞬间感觉到与外界的隔绝,而阳光便 从墙体的水平垂直交错开口里泄进来,那便是 著名的“光之十字”——神圣,清澈,纯净, 震撼
深圳文化中心
西班牙巴塞罗纳体育馆
深圳音乐厅
20世纪最著名的建筑大师、城市规划家和作家。是现 代建筑运动的激进分子和主将,被称为“现代建筑的 旗手”。他和瓦尔特· 格罗皮乌斯 (Walter Gropius )、路德维格· 密斯· 德· 凡· 罗 (Ludwig Mies van der Rohe)(原名 MariaLudwig Michael)、赖特(Frank Lloyd Wright) 并称为现代建筑派或国际形式建筑派的主要代表。 他丰富多变的作品和充满激情的建筑哲学深刻地影 响了20世纪的城市面貌和当代人的生活方式,从早年 的白色系列的别墅建筑、马赛公寓到朗香教堂,从巴 黎改建规划到昌加尔新城,从《走向新建筑》到《模 度》,他不断变化的建筑与城市思想,始终将他的追 随者远远的抛在身后。柯布西耶是现代建筑一座无法 逾越的高峰,一个取之不尽的建筑思想的源泉。 勒· 柯布西耶还对城市规划提出许多设想,他一反 当时反对大城市的思潮,主张全新的城市规划,认为 在现代技术条件下,完全可以既保持人口的高密度, 又形成安静卫生的城市环境,首先提出高层建筑和立 体交叉的设想,是极有远见卓识的。他在20和30年代 始终站在建筑发展潮流的前列,对建筑设计和城市规 划的现代化起了推动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储藏和办公区域的中心地带显示了建筑结 构性的优势,由坚固的钢柱撑的透明圆周型玻 璃墙体现了博物馆的通透及与外界融合的感觉。 光滑墙壁内是轻型可移动的膨胀铝板,上面是 以茅草,以此控制光线和景观。这些铝板是与 Akira Kusumi合作制造的。
安藤广重博物馆,马头町,枥木,日本1998~2000 年。这是为纪念浮世绘大师而建立的,屋顶、墙壁、隔断、 家具等建筑上绝大部分的因素都用杉木做的百叶来实现, 最大可能地不用混凝土,用用地后山产的杉木来做百叶。 利用百叶这种粒子使建筑与周围环境相融合,从而达到让 建筑消失的目的。具体的做法如新开发了不燃杉木的技术, 运用计算机以构造解析技术使构造体在尺度上与百叶的纤 细形态相接近。 作品四:高柳町社区中心
由SOHO中国有限公司开发,位于工体北路南侧,是一 个功能混合、体量庞大集中,具有城市建筑史上里程碑式 的项目。项目由5个购物中心和9幢30层高的办公和公寓 楼组成,有旱冰场、带水景的室外广场将5个购物中心连 接起来,将是北京最聚人气的户外步行商业街区和休闲广 场。
隈研吾用的一个建筑手法就是一个自然形状的一种建 筑手法。比如说第一个自然形状意味着什么呢?它不是四 四方方,或者长方形有棱角的,它是一个圆形的,像人的 身体一样是有线条的。在20世纪的时候,绝大部分建筑师 都考虑的是建筑里面的空间,其实建筑和建筑之间的空间 就被遗忘了,所以在流线型的设计里面,建筑室外的空间 也会变得很有意思。
伊东丰雄
简介
伊东丰雄(英语拼音:Toyo Ito、日文假名:いとうとよお )是一位重要的日本当代建筑师,1941年出生于韩国首尔 ,成长于日本。 1965年,毕业于东京大学建筑系,曾任 职于菊竹清训建筑设计事务所,1971年,创办名为都市机 器人(URBOT)的设计事务所,1979年更名为伊东丰雄建 筑设计事务所,现为该公司董事长。2002年,获得了第八 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金狮奖,这是建筑领域公认的终生成 就奖,用以“肯定他对材料、大自然有机形式的钻研”。
理
这也是传统性、地域性与先端性、全球性相结合 的一种尝试。
论
“干脆我们来尝试一下把一 块石头放在现实的路上,认真 思考一下如何放置这块石头, 看会发生什么事情。我有一种 冲动想把这种行为叫做建筑设 计。”
隈 研
“日本禅是从道元和尚开始的。道元和尚是 日本禅宗的始祖。要说这个,我想举一个禅宗公 案来说明。有一次,道元到中国来,在一个庙里
吾
1987 设立空间设计工作室
1990 设立隈研吾及其合伙人事务所
-
1998-99 庆应义塾大学环境信息系教授
概
隈研吾是日本建筑设计大师,享有极高的国际声
述 誉,建筑融合古典与现代风格为一体。
-
隈 研 吾 获 奖
2002 自然木造建筑精神奖,芬兰 2001 为石博物馆设置的2001年国际石造建筑奖,意大利 2000 日本建筑学会东北宪章的设计大奖 2000 “互动内部空间”设计选集大奖 1999 波士顿建筑师协会未建成建筑优秀奖 1999 设计奖 1997 日本建筑学会奖 1997 美国建筑学会杜邦Benedictus奖第一名 1997 地域设计奖大奖 1995 日本商环境设计家协会1995年度设计奖大奖,文化/ 公共机构
日本著名建筑设计师——隈研吾 ——伊东丰雄
赵辉 201207020115
隈研吾先生(Kengo KUMA) 日本建筑师
姓名:隈研吾( Kengo Kuma)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54年 出生地:日本神奈 川县辖区
隈
1979 完成东京大学工程研究所建筑系硕士课程
研
1985-86 哥伦比亚大学和亚洲文化委员会研究 所访问学者
背景
西方城市和街道都有其身的设计,背景都有恰当的参照物,但 是诸如东京这类城市却表现出无特色的、且处于不断变化 中的城市特征,这种特征会在任何方向尢休止地延伸。经 过二十年左右的时间跨距,建筑很快会被拆除,取而代之 的是新形式、新功能的建筑。因此,城市的形象总是在变 化之中,但始终没有改变其基本概念,即没有特色而易于 粉碎,除了交通及通讯系统外缺乏恰当的参照物。这些城 市没有如同欧洲城市的真正持久的建筑,相反它们却保留 了暂时的不稳定的宏观基础建设。如果我们看看日本的传 统会发现,由于地震的不断威胁、,建筑都是木制的而非 室制或砖制,于是由于材料易于坏,通常很短时间建筑就 要重新翻盖。在日本文化中,设计出持久、坚固而结实的 建筑的理念从来不存在。
吾
型,而是构成这个建筑的粒子。成功地设计出最合
-
适的粒子,建筑与环境就能相互融合,建筑也就消
设 计
失了。在这样的思考与实践中不是简单地把建筑埋 起来而是用把建筑粉碎解体的方法来使建筑消失的 可能性。粒子的设计完成了,其他的因素,如平面
理 论
、形态也自动解决了。传统的设计流程是首先决定 平面和形态,最后再考虑室内外分界部分的细节。
座落在落雪地带的山谷的一个木制四层温 泉旅馆。再次修整时最大限度使用原有的百年 老店的木材,同时加入一个庭房来改变内部空 间结构。这个庭房由精致的4mm宽的竹子外层 环绕。一种被称作Dalle de Verre的最初在中世纪 被采用的几乎透明的玻璃,被用在面向外面的 入口处。 这些既非透明也不是密封的竹子外层, 以柔和的光线和内部阴影,营造出一种温泉内 温暖放松的浴室效果。
隈
“让建筑消失”
研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建筑怎样才会消失呢?他尝试用无秩序的建筑 来消去建筑的存在感。东京被称为是无秩序的都市
吾 。老的、新的、大的、小的、人工的、自然的,所
-
有一切都杂乱无章地混合在一起。这既是亚洲都市
设 的常见的缺点同时也是魅力所在之处。隈研吾考虑
计
把这种混沌实现在一个建筑中,使它与周围的混沌 融为一体。他的建筑师生涯就从这里开始了。当时
这座建筑是日本建筑设计师隈研吾的作品,叫“竹 屋”。按照传统做建筑,首先要做“三通一平”,“七通 一平”,但这座建筑是建在一条山沟上,充分地利用地形 建造,下面一层在山沟的底下,上面一层在山沟的上面。 这座建筑的外表都用用竹子包起来,隈研吾认为,竹子是 中国的符号和象征,在世界任何地方看到竹子,人们就会 想到中国,在长城边上建这样一座建筑是很有意义的,长 城又是农业文明和牧业文明的分水岭,为了避免两个文明 的冲突所以建立起了长城;现在世界面临的问题是东方文 化和西方文化的冲突,东西方只有联起手恢复信任,消除 敌意,世界才能和平,才能向前发展.
隈研吾 - 作 品
这是一个老办公楼的改造方案,坐落于番愚路58号, 毗邻"国父"孙中山家族的美丽花园,其前身是上海市手表 五厂的厂房。完全让人感觉不到是一老建筑改造。正立面 的镜子般的花栏正是隈研吾最擅长的"使建筑消失",建筑 空间的高潮是建筑的顶层,一间立于水面上的房间……, 与周围很协调。隈研吾没有放过任何一细节。花栏的浇灌 方式也很特别。 门厅像是一个被分离的室外空间,空间 很静谧。一侧是沿街的镜子立面,一侧是用条形绿玻璃条 做成的肌理效果,玻璃条截面是切角后的正方形。门厅的 交通很简洁,一条小径通达办公区和电梯,周围是人工水 面。
这栋建筑位于高柳町的圆形村落,带有茅 草的屋顶显示出传统的轮廓,它也成为圆形村 落景色的象征性符号,村落中很多传统风格的 房屋已经消失了。 这个“雅致柔和”的建筑的 用材是当地制造者Yasuo Kobayashi手工做出的 和纸(日式纸)。双层和纸代替了玻璃和铝板。 所有内部建筑元素,像地板,墙壁都覆以和纸。 和纸以魔芋胶和柿漆做过防水处理,籍此发挥 “脆弱材质”的潜力。
吾
,他去拜见一个德高望重的老和尚,却见他自己 在做饭,道元就问:“你都做到这样高的位置了
-
言
,为什么还要自己做饭呢?”老和尚答:“这就 是禅。”在这一瞬间,道元和尚就顿悟了,回到
论
日本后,他从禅宗发展出来的要义就是:禅宗与
生活是一体化的。于是,所谓的禅,所谓的宗教
性,所谓的文化性,这些都结合得很紧。
隈 研
现代主义也宣称追求建筑的透明性,其目的 最终还是没有脱离要建造一个对立于环境的强烈 造型。勒·柯布西耶做混凝土的造型建筑,密斯
吾
追求透明性,但其本质是以玻璃的造型体与自然 进行对比。
-
设
透明性不是单纯视觉上的连续性。他所期 望以现代的高科技和地域性的自然素材相结合,
计
使这个并不年轻的理念在现代社会中得以再生。
享誉国际的日籍建筑师隈研吾(Kengo Kuma)与建基于上海的著名设计师Lyndon Neri 及Rossana Hu——发挥创意天份,打破常规,合 力主理位于北京的全新豪华酒店“瑜舍”。此 乃Swire Hotels旗下全新独特酒店系列的首个发 展项目。
一个临静水,在深山的房子。房子和河流中间注入 清水,种上莲花,从而使得这个居所藉由莲花表达它的存 在,通向河流,并继续通向河流对岸的森林。 建筑物本 身基本上由支撑组成。它被分成两部分,中间是洞形露台, 用来连接房子背后的树林和河对岸的树林。 墙面被设计 为布满坑洞。以厚重的材料,石头,来创造一面灵动的墙, 风可以从中吹过。制作“洞”的部件是:薄薄的石灰华板, 20厘米×60厘米大小,30毫米厚,再加上直径8×16毫米的 不锈钢栏杆,这些布满孔的外墙看起来像是西洋棋棋盘。 这一次,藉由不锈钢管,利用石头来衬托莲花花瓣的轻盈
计
细致慎重。首先要对构成外部环境的素材与尺度进 行解析。对作为内外媒介的粒子进行设计时也要选
理 择恰到好处的素材与尺度。
论
需对在环境中不断变化的主体的活动进行分析
隈
。主体相对于粒子的距离、主体在场地中以怎样的
研
速度移动,解开这个多元方程式,可以决定粒子的 素材与尺度。对于建筑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形态或造
建筑理念特色
伊东丰雄的建筑理念相当具有特色,他受到法国当代最重要的 哲学家吉勒·德勒兹(Gilles Deleuze,1925-1995)和日 本哲学家Sosuke Mita的影响,将自己的建筑理念透过“ 游牧”(Nomad)的概念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