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2024年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2024年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植物的生长》:第一节植物的身体;第二节植物的生长与变化。
2. 第二章《动物的生活》:第一节认识动物;第二节动物的行为。
3. 第三章《水的奥秘》:第一节水的特性;第二节水与我们的生活。
4. 第四章《空气与天气》:第一节空气的存在;第二节天气的变化。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植物和动物知识,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践的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3. 使学生认识到水、空气等自然资源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植物的生长变化、动物的行为、水的特性和天气的变化。
2. 教学重点:观察植物和动物,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认识水、空气等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动物标本,显微镜,实验器材等。
2. 学具:笔记本、画笔、放大镜、实验材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观察身边的植物和动物,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详细讲解教材内容,配合实验、观察等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植物、动物、水、空气等知识。
3. 例题讲解:针对教学难点,设计典型例题,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植物的生长:身体结构、生长变化。
2. 动物的生活:分类、行为特点。
3. 水的奥秘:特性、重要作用。
4. 空气与天气:存在形式、天气变化。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身边的植物,描述其生长过程。
(2)观察一种动物,描述其生活习性。
(3)举例说明水、空气在生活中的作用。
2. 答案:(1)植物生长过程:种子发芽、幼苗生长、成熟植株。
(2)动物生活习性:如狗忠诚、猫爱干净、鸟会筑巢等。
(3)水、空气作用:如水是生命之源,空气中的氧气支持呼吸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程度,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2024年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2024年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我们的身体详细内容:人体的主要器官及其功能,骨骼与肌肉的作用,健康的生活习惯。
2. 第二章:动物与植物详细内容:动植物的分类,常见动植物的特点,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3.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详细内容:天气现象的认识,季节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体结构,认识主要器官的功能,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
2. 使学生掌握动植物的分类方法,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培养关爱生命的情感。
3. 让学生认识常见的天气现象,了解季节变化,增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人体器官的功能,动植物的分类方法,天气现象的形成原因。
2. 教学重点: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关爱生物,关注自然环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挂图、模型、实物、多媒体设备。
2. 学具:画笔、彩纸、剪刀、胶水、记录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图片、讲述故事、提问等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 例题讲解:讲解教材中的典型案例,分析解题思路,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点。
3. 随堂练习:设计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组,针对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突出教学主题,简洁明了。
2. 板书内容:列出教学重点,用不同颜色粉笔标出。
3. 板书布局:合理规划,层次分明。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自己身体的主要器官及其功能。
(2)绘制动植物分类图,并注明特点。
(3)记录一周的天气变化,分析原因。
2. 答案:(3)结合教材,观察天气现象,完成作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参加实践活动,提高科学素养。
组织课外观察、实验等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详细规划与教材章节的对应关系。
2. 教学目标的具体制定,尤其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同步教案全册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同步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第1章:我们身边的科学1.1节:科学就在我们身边1.2节:用科学的方法观察2. 第2章:植物的生长与变化2.1节:植物的生长需要什么2.2节:植物的变化3. 第3章:动物的生活与适应3.1节:动物的生活3.2节:动物的适应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无处不在,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培养学生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3. 让学生了解植物和动物的生长变化及其适应环境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1. 科学方法的运用2. 植物和动物的生长变化及适应环境的特点教学重点:1.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 植物和动物的生长变化过程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显微镜、植物样本、动物模型、投影仪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纸、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活动引入,如观察身边的植物、动物,让学生认识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2. 新课导入:讲解教材内容,引导学生了解科学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3.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章节的重点内容,设计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4. 随堂练习:布置与例题相似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难点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2. 内容结构:按照教材章节,列出每个章节的核心要点,以直观的图示和关键词展示。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植物,记录它们的生长变化。
了解一种动物,描述它的生活习性和适应环境的特点。
答案:植物的生长变化记录表。
动物的描述报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反思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拓展延伸:布置课后实践作业,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如观察自然、参观动物园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环保问题,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2024年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2024年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植物的生长与变化详细内容:植物的生长过程、植物的主要组成部分、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2. 第二章:动物的生活详细内容:动物的特征、动物的行为、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3.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详细内容:天气的变化、气候的特点、人类活动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4. 第四章:水的世界详细内容:水的存在形式、水的循环、水的重要性和保护。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和动物的生长发育过程,认识植物和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2. 掌握天气和气候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3. 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植物的生长过程、动物的行为、天气和气候的变化。
2. 教学重点:植物和动物的特点、水的重要性、环境保护。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和动物模型、天气和气候图片、水循环实验器材。
2. 学具:学生活动手册、画笔、彩纸、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活动或故事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教材内容,结合教具和学具进行演示和操作。
3. 例题讲解:针对教学难点和重点,进行例题讲解。
4. 随堂练习:设计课堂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教学重点和难点。
2. 辅助板书:展示植物、动物、天气和气候的图片,增强直观感受。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你画出植物的生长过程。
(2)描述你熟悉的动物的行为。
(3)记录一周的天气变化,并分析原因。
2. 答案:(1)植物的生长过程: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开花结果。
(2)动物的行为:捕食、繁殖、迁徙等。
(3)天气变化记录: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参观植物园、动物园,观察植物和动物的特点。
(2)开展天气和气候的观察活动,了解身边的气候变化。
(3)进行水资源调查,提高学生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完整版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完整版一、教学内容详细内容如下:1. 第一章《我们的身体》:认识身体的各个部位,了解它们的作用。
2. 第二章《动物和植物》:学习动物和植物的基本特征,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
3. 第三章《生活中的科学》: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培养观察和思考能力。
4. 第四章《空气和水》:了解空气和水的特性,学习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5. 第五章《力和运动》:学习力的概念,了解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
6. 第六章《声音和光》:探究声音和光的传播规律,了解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提高科学素养。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践和创新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抽象的科学概念,如力、声音、光等。
2. 教学重点:掌握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培养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学课件、实验器材、实物模型等。
2. 学具:学习资料、实验器材、画图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教材内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4. 随堂练习: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或实践操作,培养动手能力。
7. 作业布置:布置具有挑战性的作业,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板书设计1. 醒目地展示教学内容。
2. 内容:简洁明了地呈现教学重点和难点。
3. 结构:合理布局,层次分明。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三种动物和三种植物,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2)举例说明空气和水在生活中的应用。
(3)画出力的示意图,并解释力的作用。
2. 答案:(1)略。
(2)略。
(3)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鼓励进行科学探究。
组织科学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推荐相关阅读材料,拓宽知识面。
2024年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植物的生长》植物的结构植物的生长过程植物的光合作用2. 《动物的生活》常见动物的特点动物的运动动物的适应性3. 《身边的材料》生活中常见的材料材料的分类和特点材料的再利用二、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认识植物的基本结构,理解光合作用的重要性。
2. 了解常见动物的特点、运动方式及适应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爱护动物的情感。
3. 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材料,了解材料的分类和特点,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植物的光合作用、动物的运动方式、材料的分类。
2. 教学重点:植物的生长过程、动物的特点、材料的再利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动物模型、各种材料样品。
2. 学具:画笔、纸张、剪刀、胶水、放大镜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观察身边的植物,引导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以动物园为例,让学生观察动物的运动方式和适应性。
收集生活中常见的材料,让学生了解材料的多样性。
2.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植物的生长过程,让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的重要性。
以具体的动物为例,讲解动物的运动方式和适应性。
通过分类游戏,让学生了解材料的分类和特点。
3. 随堂练习让学生绘制植物的生长过程图。
观察周围动物的运动方式,并进行记录。
收集生活中的材料,进行分类和特点描述。
4. 小组讨论与分享分组讨论植物的光合作用、动物的运动方式和材料的分类。
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六、板书设计1. 植物的生长过程结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生长过程:发芽、生长、开花、结果光合作用:吸收阳光、水分、二氧化碳,产生氧气、有机物2. 动物的特点与运动方式特点:形态、生活习性、适应性运动方式:爬行、行走、跳跃、游泳等3. 材料的分类与特点分类:金属、塑料、纸质、玻璃等特点:硬度、透明度、导电性、可塑性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植物的生长过程图,并标注光合作用。
2024年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标准教案
2024年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标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基于2024年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材,教学内容涉及第一章《我们身体》,详细内容为第一、二节,主题为“认识我们身体”与“骨骼与肌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解自己身体结构,知道人体基本部位及其功能。
2. 使学生掌握骨骼与肌肉基本知识,解它们在身体运动中作用。
3.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骨骼与肌肉协调运动原理。
教学重点:认识身体各部位及其功能,解骨骼与肌肉基本知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人体模型、骨骼模型、肌肉模型、挂图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邀请同学们观察人体模型,引导他们说出身体各部位名称。
(2)通过提问方式,解学生对身体各部位功能解。
2. 例题讲解(1)讲解骨骼与肌肉基本知识,让学生解它们在身体运动中作用。
(2)通过骨骼模型和肌肉模型,直观展示骨骼与肌肉协调运动原理。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保护我们骨骼和肌肉。
(2)进行身体部位连线游戏,巩固学生对身体部位认识。
六、板书设计1. 身体部位及功能2. 骨骼与肌肉关系3. 骨骼与肌肉协调运动原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自己身体部位,并标注出各部位功能。
答案:学生作品,根据实际情况给予评价。
2. 作业题目:思考生活中如何保护我们骨骼与肌肉,写一篇小短文。
答案:学生短文,根据实际情况给予评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关注学生对身体部位、骨骼与肌肉知识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身体健康,通过课外阅读、网络查询等方式,解更多关于身体保健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难点与重点把握教学难点与重点把握是确保教学效果关键。
在本教案中,骨骼与肌肉协调运动原理是教学难点,而认识身体各部位及其功能,解骨骼与肌肉基本知识则是教学重点。
2024年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植物的生长与变化第一节:植物的特征与分类第二节:种子的结构与传播第三节:植物的生长过程2. 第二章:动物的生活与适应第一节:动物的特征与分类第二节:动物的运动方式第三节:动物的生活习性3. 第三章:空气与呼吸第一节:空气的成分与作用第二节:呼吸系统的组成与功能第三节:空气质量与保护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植物和动物的基本特征、分类及生活习性。
掌握空气的成分、呼吸系统的组成及作用。
学会使用简单的观察、实验方法研究生物现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鼓励学生合作交流,提高表达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激发探究欲望。
增强学生保护环境、关爱生物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植物和动物的分类及特征。
空气的成分及呼吸系统的组成。
科学探究方法的运用。
2. 教学重点:植物和动物的生长变化、生活习性。
空气质量对生物的影响。
呼吸系统的功能及保护。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标本、动物模型、空气成分实验器材、呼吸系统挂图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实验器材、画笔、纸张等。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引入:利用实物、图片、故事等形式,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界中的生物现象。
2. 例题讲解:通过典型例题,讲解植物、动物、空气与呼吸的相关知识。
3. 随堂练习: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观察、实验、调查,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激励学生持续学习。
六、板书设计1. 植物部分:植物特征、分类、生长过程。
2. 动物部分:动物特征、分类、生活习性。
3. 空气与呼吸部分:空气成分、呼吸系统、空气质量。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植物观察记录表、动物分类图、空气质量调查表。
2. 答案:根据课堂讲解和实践活动,完成相应作业。
教科版新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新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物质的世界,内容涉及物质的性质、分类和变化;2. 第二章:力的作用,内容涉及力的定义、作用效果和相互关系;3. 第三章:热现象,内容涉及温度的测量、热传递和热能的转化;4. 第四章: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内容涉及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5. 第五章:光现象,内容涉及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物质的基本性质和分类,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2. 使学生理解力的定义和作用效果,能够运用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 培养学生对热现象的认识,能够用温度计正确测量温度,了解热传递和热能转化;4. 引导学生掌握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原理,能够辨别不同声音的特性;5. 让学生了解光现象的基本知识,能够解释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物质的变化、力的作用效果、热传递和热能转化、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光的传播与折射;2. 教学重点:物质的性质和分类、力的定义和相互关系、温度计的使用、声音的特性、光的反射和折射。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物质变化实验、力的作用实验、温度计、声音实验器材、光学实验器材等);2. 学具:学生实验手册、作业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冰块融化、气球爆炸等,引发学生对物质变化和力的作用的兴趣;2. 知识讲解:运用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物质性质、分类、力的定义、作用效果、热现象、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光现象等知识;3. 实验演示:进行物质变化实验、力的作用实验、温度计使用实验、声音实验、光学实验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和理解知识;4. 随堂练习:针对所学内容,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即时巩固所学知识;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实验现象和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6. 作业布置:布置作业,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同步教案全册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同步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详细教学内容:1. 植物的生长过程、种子发芽、植物光合作用等;2. 动物的分类、生活习性、适应环境的能力等;3. 光的传播、影子的形成、光的反射等现象;4. 空气的性质、水的三态变化、大气压等科学原理;5. 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分类、性质及用途;6. 能量的形式、转化、利用及节约能源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认识光合作用,培养关爱植物的情感;2. 使学生了解动物的分类和生活习性,提高保护动物的意识;3. 帮助学生理解光与影的关系,培养科学探究精神;4. 让学生掌握空气与水的性质,增强环保意识;5. 使学生了解材料的多样性,学会合理利用资源;6. 培养学生节约能源的观念,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植物的光合作用、动物的适应性、光的传播与反射、大气压等概念的理解;2. 教学重点:植物生长过程、动物分类、光的影子、材料多样性、能量转化与利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种子、动物模型、手电筒、镜子、气球、实验器材等;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观察记录表、画图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观察校园内的植物、动物,引发学生对自然界的好奇心;2.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内容,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讲解植物生长、动物适应、光的传播等科学知识;3.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题目,让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巩固所学知识;4. 分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合作精神;六、板书设计1. 板书内容: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教学内容,突出重点、难点;2. 板书布局:合理规划板书空间,简洁明了,便于学生记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身边的植物,记录其生长过程;(2)调查身边的动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和适应环境的能力;(3)利用镜子、手电筒等进行光的实验,记录观察到的现象;(4)思考生活中如何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小学科学全册(共24课)(教案)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
小学科学全册(共24课)(教案)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小学科学全册(共24课)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小学科学全册(共24课)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设计、问题解决和科学思维能力;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爱科学、探索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和生活经验,深入理解科学知识;2. 难点: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方式。
三、教学过程1. 教学准备准备教学用具,包括教材、教具和实验器材等。
确保实验器材的安全和操作的简易性。
2. 教学步骤(1)引入新课程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入新课程的内容。
可以用有趣的故事、图片或实物展示等方式。
(2)导入前置知识让学生回顾或从生活中找出与新课程相关的经验,为新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3)知识讲解与示范根据教材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讲解相关知识,如图解、实物展示、动画演示等。
同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加深他们对科学知识的理解。
(4)实践探究根据课程内容进行实践活动和实验操作,让学生通过亲自实践来观察、探索和发现问题。
(5)讨论与总结指导学生进行讨论,相互交流观点和实验结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归纳。
(6)练习巩固布置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构建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2. 实践探究法:让学生亲自动手,通过实践活动和实验操作来深入理解科学知识。
3. 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互相合作,进行讨论、交流和合作解决问题。
五、教具和教材教具:课本、实验器材、图片、实物模型等。
教材:小学科学全册(共24课)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包括学习兴趣、参与度和实践操作能力等,及时给予肯定和指导。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完整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生命的世界动物和植物的特征生物的分类2. 空气的奥秘空气的存在空气的成分和作用3. 水的奇妙水的形态水的循环4. 力与运动力的效应简单机械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动植物的基本特征和生物分类方法。
2. 使学生了解空气和水的存在形态、性质及重要作用。
3.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力与运动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物的分类、空气和水的性质、力的作用。
2. 教学重点:动植物特征、简单机械的使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模型、挂图、实验器材。
2. 学具:学习卡片、实验工具、记录表格。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观察身边的生物,引导学生关注动植物特征。
通过吹气球、倾倒水等生活实例,引出空气和水的性质。
设计简单的力学实验,让学生感受力的作用。
2. 例题讲解分析动植物特征,进行生物分类。
解释空气和水的性质,探讨其作用。
介绍简单机械的原理和运用。
3.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讨论,完成学习卡片。
进行生物分类、空气和水性质、力学实验的实践操作。
4. 课堂小结对学生进行提问,检验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生命的世界:动植物特征、生物分类。
2. 空气的奥秘:空气存在、成分和作用。
3. 水的奇妙:水形态、水循环。
4. 力与运动:力的效应、简单机械。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动植物的特征有哪些?举例说明。
空气和水有哪些性质?它们在生活中的作用是什么?简单机械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工作的?2. 答案:动植物的特征:如动物会动、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等。
空气性质:无色无味、占据空间;水性质:液态、固态、气态。
简单机械:如杠杆、轮轴等,利用力的大小和方向关系进行工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分析课堂教学效果,针对学生掌握不足的知识点进行巩固。
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身边的生物。
设计实验,探索空气和水的更多性质。
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发现力的作用和简单机械的应用。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完整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材,具体章节及内容如下:第一章:自然界的奥秘1.1节:植物的生长;1.2节:动物的生存;1.3节:天气的变化。
第二章:生命之源2.1节:水的作用;2.2节:空气的成分;2.3节:土壤的特性。
第三章:力的世界3.1节:简单机械;3.2节:力的作用;3.3节:摩擦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自然界中的植物、动物、天气现象,认识水、空气、土壤等生命之源,理解简单机械和力的概念。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践的能力,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植物的生长过程、简单机械的原理、力的作用。
2. 教学重点:水、空气、土壤的作用;动物与环境的适应;天气的变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动物模型、天气现象的实物、简单机械模型、力的演示装置等。
2. 学具:放大镜、土壤、水、空气成分测试仪、摩擦力测试板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界中的植物生长现象。
2. 新课导入:讲解植物的生长过程,让学生了解植物生长的奥秘。
3. 实践活动:让学生观察身边的植物,了解它们的生长过程。
4. 例题讲解:以天气变化为例,讲解天气现象的形成原因。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身边的天气现象,了解天气变化的原因。
6. 知识拓展:介绍简单机械的原理,引导学生了解力的世界。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内容:植物生长过程、水的作用、空气成分、土壤特性、简单机械、力的作用。
2. 板书形式: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突出重点知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身边的植物,描述它们生长的过程。
(2)分析身边的天气现象,说明其形成原因。
(3)举例说明简单机械在生活中的应用。
2. 答案:(1)植物生长过程: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开花结果。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完整版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第1章《我们的身体》:认识人体的主要器官,了解它们的功能。
2. 第2章《动物与植物》:学习动物和植物的特征,区分不同类型的动植物。
3. 第3章《天气与气候》:了解天气变化,认识基本气象现象。
4. 第4章《电与磁》:探索电和磁的基本性质,学习简单电路和磁现象。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培养观察、思考、动手操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创新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与磁章节的电路连接和磁现象的理解。
2. 教学重点:人体的器官功能、动植物分类、天气变化及电与磁基本性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模型、挂图、实验器材等。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观察记录表、画图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物展示、图片、故事等方式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2. 新课讲解:详细讲解教材内容,结合实践情景,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理解。
3. 例题讲解:针对教学难点,设计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4. 随堂练习:布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用大号字体写出章节名称。
2. 内容:用不同颜色粉笔,列出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知识点。
3. 图表:绘制相关结构图、示意图,帮助学生形象理解。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三种动物,分别描述它们的特点。
(2)画出简单电路图,并解释电路的工作原理。
(3)描述天气变化对生活的影响,并提出应对措施。
答案:(1)略(2)略(3)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布置相关阅读材料,开展科学实验活动,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探究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章节和详细内容;2. 教学目标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5.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6. 板书设计的内容与图表;7. 作业设计的题目与答案;8.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2024年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完整版
2024年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我们的身体》:认识人体的主要器官及其功能。
2. 第二章《动物与植物》:了解动植物的基本特征,探究生物的多样性。
3.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学习天气现象,认识气候变化对生活的影响。
4. 第四章《水与生命》:探讨水的重要性,了解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5. 第五章《力与运动》:学习力的概念,探索物体运动与力的关系。
6. 第六章《光与影子》:研究光的传播,了解影子的形成。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教材中的基本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索问题的能力,提高实践操作技能。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探究、创新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抽象的科学概念,如力的概念、光的传播等。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实践能力,掌握科学探究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模型、实验器材、多媒体设备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实验报告、学习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教学内容。
2. 新课:讲解教材内容,结合例题讲解,帮助学生理解科学知识。
3. 随堂练习:设计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应用能力。
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等活动,培养实践操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明确本节课的主题,如“我们的身体”、“力与运动”等。
2. 提纲:列出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方便学生记忆和复习。
3. 图表:用图表、示意图等形式展示抽象的科学概念,帮助学生理解。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列举人体的主要器官及其功能。
(2)简述力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分析光在自然界中的传播现象。
2. 答案:(1)人体主要器官及其功能:心脏负责输送血液,肺部负责呼吸,肝脏负责解毒等。
(2)力的概念及其应用:力是物体相互作用时产生的效果,如推、拉、提等。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1章《我们身边的科学》: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培养观察与思考的能力。
1.1《有趣的现象》:观察日常生活中的有趣科学现象。
1.2《科学就在我们身边》:认识科学对生活的作用。
2. 第2章《生物与环境》:了解生物的生存环境,培养关爱生命的意识。
2.1《我们的生物朋友》:认识常见的动植物。
2.2《生物与环境》: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3. 第3章《多样的物质》:了解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培养实验操作能力。
3.1《物质的状态》:认识固态、液态、气态。
3.2《物质的变化》: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二、教学目标1. 掌握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提高科学素养。
2. 培养观察、思考、实践的能力,激发探究科学现象的兴趣。
3. 增强环保意识,关爱生物,珍惜资源。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物质的状态与变化、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2. 教学重点:科学观察、实验操作、基本概念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模型、实验器材、教学课件等。
2. 学具:观察记录本、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思考。
3. 例题讲解:分析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
4. 随堂练习:布置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观察、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板书设计1. 用大号字体书写,突出教学主题。
2. 内容: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列出教学重点和难点。
3. 图表:用图示、流程图等形式,直观展示教学内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记录下来并简单分析。
绘制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图。
分析物质的状态变化,举例说明。
2. 答案: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分析:如水沸腾、植物向光性等。
生物与环境关系图:如植物与阳光、水分的关系。
物质状态变化:如冰融化、水蒸发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根据学生的作业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024年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精彩教案全册
2024年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精彩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第1章:我们身边的科学1.1 我们的生活与科学1.2 观察与发现2. 第2章:生物与环境2.1 生物与非生物2.2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3. 第3章:植物的生长3.1 植物的结构3.2 植物的生长与变化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培养他们运用科学方法观察、思考问题的能力。
2. 使学生了解生物与非生物的特点,认识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提高环保意识。
3. 让学生掌握植物的基本结构,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培养关爱植物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生物与非生物的特点及相互关系。
掌握植物的基本结构及生长过程。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践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关爱植物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生物与非生物的实物或图片。
植物的种子、幼苗、成熟植株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
彩色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实践情景引入:展示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科学。
2. 新课导入:讲解第1章内容,引导学生认识我们的生活与科学的关系。
进行观察与发现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讲解生物与非生物的特点及相互关系。
通过植物的生长过程,讲解植物的基本结构。
4.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学生互评、教师点评,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板书内容:章节、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生物与非生物的特点、植物的基本结构及生长过程。
2. 板书布局: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简洁明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生物与非生物,记录它们的特点和相互关系。
种植一种植物,记录其生长过程。
2. 答案:生物特点: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
植物生长过程:种子发芽、幼苗生长、成熟植株。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提高教学效果。
2024年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2024年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材内容编写。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 第一章《植物的生长》:第一节植物的基本结构,第二节植物的生长过程;2. 第二章《动物的生活》:第一节常见的动物,第二节动物的行为;3. 第三章《空气与水》:第一节空气,第二节水;4. 第四章《力的世界》:第一节简单机械,第二节力的作用;5. 第五章《地球和宇宙》:第一节地球,第二节宇宙。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的基本结构和生长过程,认识到植物对生活环境的重要性;2. 认识常见的动物,了解动物的行为特点,培养关爱动物的情感;3. 知道空气和水的重要性,学会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4. 掌握简单机械和力的作用,培养动手操作能力;5. 了解地球和宇宙的基本知识,激发对科学的探究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植物的生长过程,动物的行为,空气和水的保护,简单机械和力的作用,地球和宇宙知识;2. 教学重点:植物的基本结构,常见的动物,环境保护,力的世界,地球和宇宙的认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标本,动物模型,实验器材,地球仪,宇宙图片等;2. 学具:观察记录本,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引言:通过实践活动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2. 新课导入:讲解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思考;3. 实践活动:分组讨论,动手操作,观察现象;4. 例题讲解:分析典型例题,解答学生疑问;5. 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运用能力;7.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作业,明确作业要求。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以提纲形式呈现;2. 板书布局:左侧为主题,右侧为具体内容,中间为示例图。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植物的基本结构有哪些部分组成?(2)举例说明动物的行为特点。
(3)简述空气和水的保护措施。
(4)解释简单机械和力的作用。
(5)描述地球和宇宙的基本知识。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我和我的朋友了解自己的特点,认识朋友的长处和不足。
学会与人相处,尊重他人。
2. 植物的世界认识常见的植物及其特点。
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3. 动物的家园认识常见的动物及其特点。
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
4. 大自然的力量认识大自然中的各种力量。
了解力量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2. 使学生认识常见的植物和动物,了解它们的特点和生长过程。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环境,学会保护动植物。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植物和动物的特点及生长过程。
自然界中的各种力量及其对生活的影响。
2. 教学重点:学会与人相处,尊重他人。
了解动植物的特点,关注环境保护。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和动物图片。
模型、标本等。
2. 学具:彩色笔、画纸。
观察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和朋友的优点和不足。
出示植物和动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2. 例题讲解:以植物的生长过程为例,讲解植物的特点及生长条件。
以动物的生活习性为例,讲解动物的特点及生活环境。
3. 随堂练习:让学生绘制自己喜欢的植物和动物,并标注特点。
小组合作,调查了解自然界中的力量,并记录下来。
让学生反思自己在生活中如何与他人相处,关爱动植物。
六、板书设计1. 我和我的朋友:优点:善良、友善、乐于助人不足:自私、任性、斤斤计较2. 植物的世界:特点:光合作用、生长周期生长过程:种子、发芽、生长、结果3. 动物的家园:特点:生活习性、适应环境生活环境:水域、陆地、空中4. 大自然的力量:风力、水力、太阳能影响:生活、环境、资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和我的朋友”为主题,写一篇短文,描述你和朋友的优点和不足,以及如何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画出自己喜欢的植物和动物,并标注它们的特点。
2. 答案:短文: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描述与朋友的相处之道。
2024年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最新版
2024年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最新版一、教学内容1. 科学探究方法2. 认识天气与气候3. 植物的生长与变化4. 动物的特征与分类5.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6. 地球上的水资源二、教学目标1. 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 认识天气与气候,学会观察天气变化,了解气候对生活的影响。
3. 掌握植物的生长与变化过程,认识不同类型的植物及其特点。
4. 了解动物的特征与分类,培养学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
5. 掌握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培养学生对物质世界的认识。
6. 了解地球上的水资源,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节水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科学探究方法的掌握,植物的生长与变化过程,动物的特征与分类。
2. 教学重点:天气与气候的认识,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地球上的水资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实验器材、植物标本、动物模型、地球仪等。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观察记录表、画图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观察天气变化、植物生长过程等。
2. 新课内容:讲解教材章节内容,结合例题进行讲解,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3. 随堂练习:设计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实验操作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教学主题:醒目地展示教学内容,如“认识天气与气候”、“植物的生长与变化”等。
2. 知识点: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列出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
3. 图表:利用图表、流程图等形式,直观展示教学内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记录表:记录一周的天气变化,分析天气对生活的影响。
(2)植物观察报告:观察身边的植物,描述其生长过程和特点。
(3)动物分类图:根据动物的特征,制作动物分类图。
2. 答案:(1)天气观察记录表:根据观察,分析天气变化规律,提出合理的生活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植物第1课《我看到了什么》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谁选择了它们》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生物的多样性》单元第七课。
在本单元前几课的学习中,学生知道了生物的多样性。
学习第六课后,学生了解到不同种类的生物的特殊结构与它们的生活环境有关,对环境造就生物的多样性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本课从同一种类的动物生活在不同的地方表现出不同的形态特征出发,让学生体会到环境发生改变时,动物的形态结构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丰富学生对环境造就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本课主要分为三个环节,第一环节以青蛙为例,从天敌的角度出发分析不同颜色的草地选择了不同颜色的青蛙。
第二环节以狐狸为例,从气温因素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环境对生物的选择,从而逐渐丰富学生对自然选择的认知。
第三个环节主要让学生认识人类对生物的选择。
通过三个环节的设置让学生知道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造就了生物的多样性。
针对环节一,调查了学生见过的青蛙以及见到的地方,发现学生见过的青蛙的体色与环境的颜色有较大的联系。
大部分学生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青蛙有保护色,这样不利于被天敌发现。
然而,学生对于保护色的了解主要是从电视或者是书本上得知,对于保护色形成的背后原因不甚理解。
因此,本课设置了青蛙被捕杀实验,让学生在动手做以及推测的过程中体验青蛙保护色的形成原因之一,了解自然因素对青蛙的选择。
环节二,学生基本上知道气温对动物身体大小、体毛的浓密长短等外形特征的影响,但对于动物裸露在外的器官大小、体形等因素是否受气温的影响还没有建立起一定的观念,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些资料帮助学生建构这样的认识。
环节三,学生对人工选择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这种经验是零散的,没有建构到概念体系中,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梳理。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研究大树,鼓励学生亲近自然,关注自然,并体验情感。
2、组织学生经历从“看”到“观察”的过程,并对大树作简单的描述。
3、通过观察、描述获取有关大树的信息。
【教学重点】了解观察的目标和方法,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对大树的观察要指向生命体这个核心概念。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一些观察用的测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镜等),观察记录纸。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言校园里、大路旁、山坡上……到处我们都能看到植物,同学们对校园里的植物最熟悉的是哪些呢?就让我们从身边的熟悉植物——大树开始观察研究吧。
二、看照片上的大树这是一幅梧桐树的照片,你能发现几点?从图上看大树,我看到了什么?(要求仔细倾听,并大胆说出新的发现,同时区分哪些是真正从照片上获得的信息。
)三、回忆中的大树1、引导:照片拍得很清楚,但是我们从照片上发现的东西并不多,那么生活中你曾经看到过的大树与这照片上的有什么不一样吗?2、激趣:同学们的汇报内容真丰富,有的内容大家都看见过,有的内容有人还从来没看见过,而有人可能从来都没真正看过一棵大树呢?是不是?想去仔仔细细地看一棵真正的大树吗?3、总结:这样带着目的去仔仔细细看大树时,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四、观察真正的大树1、引导孩子们交流在头脑中制订好的观察大树的个人计划。
(观察内容、观察方法、需要借助的工具等)2、活动:现在让我们一起去观察一棵真正的大树,我们肯定有更多的发现。
同时把观察到的信息,用简短的词语记录下来。
3、评价:4、总结:观察一棵树让我们获得了这么多的信息,观察一棵树让我们发现了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那么,观察更多的树呢?请在课外继续观察不同的树。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第2课《校园的树木》教学设计教学导航【学情分析】一般特征:教学对象是三年级的小学生,初次接触科学这门学科,这个年龄的孩子好奇心很大;入门能力:本课是学生的第二节科学课,虽然刚接触本门课程,但通过第一课的学习,已经大概知道了科学课是怎么上的;学习风格:本门课程中需要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的很多,学生都很喜欢动手和观察,这个学生的特点,孩子的积极性非常高,有很高的学习欲望。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观察校园的树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激发学生爱校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1.用各种方法观察一棵树,描述一棵树。
2.用简图描述树的整体形状;用拓印树皮的观察树干。
3.用实物来补充语言描述的不足。
知识与技能1.发现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
2.发现树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有一定的生存需要。
【教学重点】能尝试通过对树有序的观察描述和比较后指向树木作为生命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比较讨论树木的相同之处。
【教学准备】校园中选定一些大树供各小组观察所需,同时为各小组准备:一张观察记录纸,一支蜡笔,一把软尺,一个放大镜。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在校园里、大路旁、山坡上……我们都能看到植物,谁能说一说老师说的这个谜语,到底是什么植物?冬天光着头,春夏长绿发,就有一只腿,小鸟喜欢他。
(树)我们美丽的校园中,有许多熟悉的树木,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校园观察树木吧。
引入本课课题《校园的树木》。
二、制定观察计划(室内)1.总任务:分小组进行观察,每个小组尽量观察不同的树木,小组内要分工明确,每个人都要观察,描述一棵树,完成一篇观察笔记。
2.分任务:我们所要观察的树长在校园的哪个地方?我们怎么按顺序来观察一棵树:(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3.交流:我们可以用哪些新的观察方法来观察新的内容?(画简图、测量树干粗细、闻树叶、看果实、拓印树皮、捡拾标本、对比法……)4.远远的望去,这棵树形状像什么?(伞,扇子……)5.老师给大树画一张简图。
6.从树的形状上看共有哪几部分组成?(树冠、树干、树根)7.教师小结三、观察描述树的方法1.从远处观察整棵树,我们怎样记录?(树冠形状、树的高度等)2.从近处有序观察树的各个部分,我们会有哪些新的发现?生:这棵树真大!看看我捡到的树叶和果实。
这是树的果实。
这是我的树皮拓片。
(拓印树皮图案的方法: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再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起的部分染上颜色。
)3.学生操作:拓印树皮4.让我们一起来把观察到的内容记录下来吧。
要写出观察的时间、地点、小组成员。
要按观察的顺序来记录。
最好能贴上收集到的实物标本。
活动4【活动】总结整理活动1.整理:分小组根据观察记录整理成观察笔记。
2.描述:分小组描述一棵树:这是我们组的观察记录,能猜出是校园里的哪一棵树吗?3.比较我们的观察记录,思考、交流:我们观察了哪些树?这些树的生长需要什么样的条件?不同的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4.总结:通过深入讨论,我们发现了这么多的大树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观察你有哪些收获?【作业布置】请选定一课你喜欢的大树,在课外继续观察它,把你的意外发现都记录下来。
【板书设计】校园的数木树的组成:树冠、树干、树根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第3课《大树和小草》教学设计教学导航【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一般对高大的树木有较深的印象,而对路边的小草关注不多,大多数学生甚至叫不出小草的名字,这一点这是本课导入的较好切入点。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方向性还不是很强,因此,一些问题的研究需要教师的引导带领,例如本课要探究的“大树和小草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等类似问题。
对学生的生命和环境教育要从小做起,这样才会使学生在思想和行为上有良好的表现,本课教学中,教师还是渗透“爱护小草”、“不践踏草坪”等概念。
【教学目标】1.小草和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2.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植株的高矮、茎的粗细和质地。
3.大树和小草都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4.用简图画出小草的主要形态特征,能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知道小草和大树的异同点,对陆生植物的普遍特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教学难点】学生能仔细观察小草的特征,并且能够有条理地描述出来,能够利用简图将小草的明显特征记录下来。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几种常见的小草,最好有三叶草(黄花酢浆草)和狗尾草;一条樟树枝和它的果实、叶片。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课件展示:校园的树木图片导语:上节课,我们观察了校园里的树木,谁能说说大树一般都有哪些共同的特点?(板书标题:大树)追问:哪些生活条件、或者说环境是基本上所有大树都需要的?(副板书:生长需阳光、水分、营养)提问:在我们的校园里,有很多植物,除了大树,你还可以看到哪些植物呢?导语:不错,大树的脚下还有很多小草。
今天,我们就低下头去观察研究一下常见的小草。
(板书标题:小草)二、常见的小草提问:你们知道哪些小草的名字?提问: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看看你们能不能把小草的图片和名字对上号!课件展示:狗尾草的图片(副板书:狗尾草)提问:狗尾草有什么特点?评价:恩,正因为它长得像小狗的尾巴,所以就这样得名了。
狗尾草真的和狗的尾巴的结构一样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真的狗尾草,大家来仔细研究一下看!课件展示:研究要求1.有条理地展开观察狗尾草的活动2.画一张狗尾草的简图3.小组交流观察结果提问:谁能说说怎么样才算有条理地观察?评价:听起来很有条理,如果把你讲的倒过来,先观察它的根茎叶,再观察整株,可以吗?大家觉得?追问:除了看以外,我们还能怎样研究这株狗尾草呢?提问:可以用嘴尝尝它的味道吗?为什么?评价:是的。
这株草是老师从外面地里挖来的,带着土,大家看到了,还有你们看不到的许许多多细菌,要是吃了可能会让我们肚子痛,或者生病。
所以,大家千万不能用嘴去尝哦。
导语:这里,老师再提醒大家,记得边观察,边把信息记录到作业本第3页。
好,现在材料员上来领1把放大镜、1株狗尾草,开始观察记录吧。
(教师巡视指导,把握进度)导语:好。
大部分小组已经完成了观察记录。
我们来看一下你们的成果。
投影展示:几份学生的作业本简图和记录。
导语:请你结合你的实际观察,有条理地说说狗尾草的特点看!评语:表达地很有条理。
这其实已经是一份很优秀的观察报告了。
如果在语文课上评的话,也是一篇很好的作文了。
大家看看,这位同学的简图有把刚刚他讲的特征画出来吗?补充:其实,刚刚同学看到的像稻穗一样的狗尾草“尾巴”就是它的果实串。
上面有很多一颗颗的果实,里面都是它的种子。
只要把成熟的种子种下去,就能长成现在的一大株狗尾草了!(副板书:果实串简单板画)提问:还有同学有观察到其他不一样的地方吗?来讲给大家听听看。
提问:大家发现它的颜色变化了吗?现在是秋天,狗尾草成熟变黄了。
那什么季节,狗尾草是绿色的呢?追问:冬天,狗尾草还生长吗?也就是说,狗尾草的寿命有多久?讲解:其实,我们周围有很多小草跟狗尾草一样,都是春天发芽,秋天死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