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园分析
留园建筑特点分析
留园的建筑和园林景观设计独特,融合了山水、建筑、植物等元素, 展现了高超的艺术造诣,对现代园林设计仍具有启示意义。
社会影响
留园作为著名的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对促进 文化交流和旅游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留园的保护与传承
文物保护
留园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措施,确保留园的建筑和园 林景观得到有效保护。
建筑装饰
门窗装饰
留园的门窗装饰精美,采用镂空、 浮雕、彩绘等多种工艺手法,图
案丰富多样,寓意深刻。
屋顶装饰
留园的屋顶装饰简洁大方,主要 包括脊饰、瓦当、滴水等部分, 既具有实用性,又具有艺术性。
室内装饰
留园的室内装饰典雅别致,包括 家具、屏风、挂画等各个部分, 都体现了高超的工艺水平和文化
内涵。04 留园的园林源自术留园建筑特点分析contents
目录
• 留园简介 • 留园简介 • 留园的建筑风格 • 留园的建筑元素 • 留园的园林艺术 • 留园的文化价值 • 总结与展望
01 留园简介
建筑风格
留园的建筑风格以明清时期为主,采 用典型的江南园林建筑形式,以轻巧 、通透、朴素为特点。
留园的建筑色彩以灰、白、黑为主, 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给人以清新自 然的感觉。
建筑结构
木结构体系
建筑尺度
留园的建筑结构采用传统的木结构体 系,以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展现了 古代建筑的特色和技艺。
留园的建筑尺度适宜,根据不同功能 需求和景观需要,合理安排建筑的体 量和高度,使整体空间布局更加和谐。
建筑构造
留园的建筑构造精细复杂,包括斗拱、 梁架、柱础等各个部分,都体现了精 湛的建筑工艺。
园林更加生动、自然。
苏州留园园林分析
一进园门便是一个比较宽敞的前厅和天井,前厅内光线幽暗,天井内两盆怒放的三角梅,让人眼前一亮,此处为“一放”。
再往前走,将经过一条幽长的夹道。
虽然开有漏窗,但因窗外仍为建筑,嗅不到一丝园林的气息,此为“一收”。
入通道尽头小门,则为一小小天井,天井北墙有小型花坛,老桂、玉兰各一,天竹数本,点以湖石。
到此天井,我们始见天口,心胸不免随之放开。
敞厅内悬“留园”匾额,至此则园林气息始露。
此为“二放”。
转过敞厅罩隔,左侧得一小门道,尽头腰门上有“长留天地间”砖额。
腰门外仍为窄直通道。
至此,我们刚觉放开的心胸不得不再度收紧。
此为“二收”。
长廊南侧有小天井,靠北墙植山茶、翠柏各一,花时红绿交映,是为“古木交柯”小景。
行路至此,我们的心胸收紧之后开始渐次放开,己觉园林气息直入肺腑。
此为“三放”。
漏景过“长留天地间”腰门,迎面为一带横向长廊,白粉墙上嵌六只大型漏窗,窗外山池亭阁隐约可见。
此六大漏窗,恰如六挂珠帘将院内山水半遮半掩,是“漏景”造园手法的运用。
坐在绿荫馆前临水的美人靠边,满池风光扑面而而来,湖上有人泛舟吹笛的,与园中美景相照应,毫不风雅。
至此,留园的主景方完全、彻底地呈现在游人眼前。
建筑空间光线明暗的变化,使游人的心理经历了“一收”、“一放”、“再收”、“再放”的过程,欲扬先抑,引人入胜。
坐对满目风光,回想路行来的曲折,方可领略设计者的良苦用心。
留园中部的碧山房和明瑟楼是过去官僚地主们活动相对集中的地方,建筑前方的平台也是全园的主要观赏点,采取了隔水对山而立的办法:西、北两部是山体,中央有一湖相隔。
视点的高低变化涵碧山房前的平台处,地势较低,低视点能够更好地贴近水面,因水得景;相反的,闻木樨香轩与可亭处于全园地势较高处,利于俯瞰全园。
对比中部西侧以黄石石级为主,配有大型乔木,给人以浑厚之感;东侧,建筑物白墙掩映,透空连廊又设有花架,给人以玲珑雅致之感。
池岸东西两侧风格形成对比。
西侧东侧衬托手法突出主题留园毕竟属于私园,不可能如皇家园囿那般庞大。
留园布局简要分析报告
留园布局简要分析报告留园布局简要分析报告留园是一座建于20世纪60年代的园林景区,位于市区中心,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园林风格。
该园采用了传统的中式园林布局,注重以自然景观为主,将绿化和水景结合起来,形成了独特的景观特色。
首先,留园的布局注重了建筑和景观的有机结合。
整个园区以湖泊为中心,围绕着湖泊布置了各种建筑和景观。
入口处设有一座古色古香的牌坊,象征着古老而庄重的氛围。
接着是一片宽敞的广场,上面种植了许多花草树木,为游人提供了一个休息和观赏的场所。
在广场的两侧,分别是一座古亭和一座古塔,古亭以其曲线和流畅的造型而闻名,古塔则是留园的最高点,俯瞰整个园区,将游人带入了古老而神秘的世界。
其次,留园的布局注重了景观的层次变化。
整个园区的地势由高到低,形成了一种逐步下降的错落感。
从最高点的古塔开始,游人可以一路下行,逐渐接近湖泊。
途中会经过一些小桥流水、花坛翠林和假山水榭等景观,给人以山水间的穿行感。
最后,到达湖边,可以观赏到湖光山色,以及湖中的假山和亭台。
整个布局使人感觉仿佛置身于一幅山水画中,非常具有艺术感和观赏性。
再次,留园的布局注重了绿化和水景的结合。
园区内种植了大量的花草树木,形成了郁郁葱葱的绿色风景。
同时,园区内还有许多人工湖泊,水质清澈,水面平静。
这些湖泊成为了绿化的点缀,使整个园区更加生机勃勃。
湖水中的假山和亭台,与周围的绿色植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增加了园区的层次感和景观效果。
综上所述,留园的布局具有建筑和景观的有机结合、景观的层次变化以及绿化和水景的结合等特点。
这种布局使得留园成为了一座美不胜收的园林景区,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和休闲。
同时,留园的布局也充分展示了中式园林的独特魅力,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希望通过进一步的规划和改造,留园能够保持其独特的风格,为广大游客提供更好的游览体验。
(完整版)留园详解
二、留园景观总体分析
园中有湖石峰十二,其中冠云峰最为突出。从布局上看,留园分为中区、东区、北区和西 区四个主要部分,而以中区和东区为全园的精华所在。
留园西区
环境僻静,山阜为全园最高处,阜上植以青枫、银杏。富有山林野趣。
留园中区
水面、假山为主,建筑环绕四周,西北受阳侧放置山石,南厅北山,隔水相望。
主从与重点
留园,属于大型私家园林,其中部面积并不显著大于其它部分,且主要厅 堂又不在其内,景观内容充实而极富变化,为全院的中心。
渗透与层次
透过若干层次看某一对象,可增强其深远感。即使隔着一重网格看,也比 直接看要显得深远些。
蜿蜒曲折
中国园林自古以来崇尚的是“自然美”,讲究的是“虽由人作,宛自天 开”的艺术境界,园林以曲为美。
空间主体-----高潮迭起, 使人在期待和寻觅中突然发现所追寻
的目标而觉豁然开朗,精神一振。
空间收尾——形断意连, 造成一种回味,景断而 意不尽。
空间延续——诱导 性、延续性的景物, 增加层次性和递变性的心 理运动,进行情绪的濡染
空间开始,收定心情, 人从原来的初始
心态进人设定的情景
入口部分封闭、狭长、曲折、视野极度收缩; 至绿荫处豁然开朗,达到高潮; 过曲谿楼,西楼时再度收束;至五峰仙馆前院又稍开朗; 穿越石林小院视野又一次被压缩; 至冠云峰前院则顿觉开朗,至此,可经院的西、北回到中央部分,从而形成一个循环。
A.留园入口 N.留园西部 M.留园北部
B.门厅小院
C.门厅后通廊
D.古木交柯小院
F.窄巷
E.中部景区
G.五峰仙馆庭院
L.冠云峰前院
J.鸳鸯厅北
I.通往石林小院 H.东部小院
K.鸳鸯厅南
中国园林-留园解析
正立面
剖面
侧剖面
背立面
冠云楼: 冠云,峰名,此楼为观冠云峰而设,盛氏时楼曾名“云满峰头月满天楼”。楼 下名“仙苑停云”。建筑为三开间五架屋,东西两面又各接一间四架屋。楼下正中壁上 嵌有古代鱼化石一方。
外立面
楼前冠云峰
鱼化石
冠云楼剖面
冠云楼剖面
冠云楼立面 冠云楼底层平面 冠云楼上层平面
二:室内外空间的关系既可以建筑围成庭院,也可以庭园包围建筑室内外空间融 为一体。
石林小院: 轩前庭院称“石林小院”,庭院内有晚翠、 迎晖、段锦、竞爽等太湖石峰
留园以赏石为胜,历史上既有园主生性 爱石,聚奇石为十二峰之盛事,又有联姻以石陪嫁之佳话, 故留园赏石亦为一景。 留园假山处理手法多样。中部假山山体大势布局具主山平远、副山高峻之感。主山东西延伸,山 峦横向展开,产生平远意趣,隔水相望,成为远景山。
冠云峰
瑞云峰
楠木殿前山石
石林小院山石
岫云峰
一:留园建筑艺术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建筑面对山石,山石临近水景,是它内外空间关系格 外密切,并根据不同意境采取多种结合手法。
。
冠云峰 留园内的冠云峰乃太湖石中绝品,其
集太湖石”瘦、皱、漏、透”四奇于一身, 瘦,婀娜、苗条,是挺拔的风骨;漏,漏 光、漏水、漏气,有通畅的脉络;透,灵 活、别致,具透剔的意境; 皱,水纹、风痕、衣褶,存细腻的肌理。
进园后第一个小院一狭长多变的曲廊一又一个内院一又窄又封闭 的廊子一隔漏窗窥见园内景物一位于末端的最后一个小院一穿过 曲折、狭长、封闭空间后到绿荫进入主空间一豁然开朗。
入口处
入口小院
长廊
漏窗观景
入口平面
豁然开朗
长廊
绿荫
古木交柯
留园分析总结分享
留园分析总结分享留园分析总结分享留园分析总结分享篇一:留园分析一概况介绍——走进留园留园在苏州阊门外,现在占地约3.3公顷,是清代园林建筑的典型。
被誉为“吴中名园之冠”,和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拙政园并列全国四大名园。
现园分东、中、西、北四部分,景观主题各有特色,东部以庭院、建筑取胜;中部是山水写意园;西部林木幽深,有山林野趣;北部竹篱小屋,呈田园风貌。
留园平面图1-大门;2-古木交柯;3-绿阴轩;4-明瑟楼;5-涵碧山房;6-活泼泼地;7-闻木樨香轩;8-可亭;9-远翠图;10-汲古得绠处;11-清风池馆;12-西楼;13-曲溪楼;14-濠濮亭;15-小蓬莱;16-五峰仙馆;17-鹤所;18-石林小屋;19-揖峰轩;20-还我读书处; 21-林泉耆硕之馆;22-加晴喜雨快雪之亭;23-岫云峰;24-冠云峰;25-瑞云峰;26-烷云池;27-冠云楼;28-伫云庵留园东北中西分区二历史沿革——品味岁月的雕琢明万历年间太仆寺少卿徐泰时遭贬归隐后,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益治园圃,建成东园,同时又造西园,故址即今戒幢律寺。
东园由名师堆叠假山后又购得“花石纲”遗物湖石瑞云峰,叠于园中。
一时苏州文人相邀往观,呼朋啸饮,谈笑移日,尽得山水园池之乐。
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园林委吴县人刘恕购得。
刘恕乃姑苏东山人氏,曾任广西右江兵备道、柳州庆远两府事,后因水土不服告病回乡。
他在东园旧址上重建园林,堂宇轩豁,廊庑周桓,以他自己的话说,“拮据五年,粗有就绪,以其中多植白皮松故名寒碧庄”,寒取自园内景色竹色清寒,波光澄碧。
经数年修葺和扩建,易名“寒碧庄”,也称“花步小筑”,或俗称“刘园”。
刘恕中年归隐,曾聚湖石十二峰于园内,延人绘写题记,极一时之胜;又撰多部园艺著作,将自作小品文章及古人名书法帖勒石嵌砌在园内廊壁,共有书条石三百万方,更添园中的书卷气息。
同治十二年(1873),湖北布政使盛康购得此园,经扩地修葺经营,设龙溪盛氏义庄,园广四十余亩,因袭刘园之谐音改名“留园”。
评析留园的美
评析留园的美摘要:一、引言二、留园概述三、留园美的评析1.园林布局2.建筑风格3.山水景观4.植物配置5.文化内涵四、留园美的现实意义五、总结正文:【引言】留园,位于我国江苏省苏州市,是江南四大名园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自古以来,留园就以其独特的园林艺术魅力吸引着无数游人。
本文将对留园的美进行深入评析,以揭示其背后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和实用价值。
【留园概述】留园始建于明朝,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是一座以山水景观为主体,建筑、园林相结合的古典园林。
留园分为东、中、西三个景区,各具特色。
东部以山水景观为主,中部为建筑群,西部以田园风光为特色。
整个园林布局严谨,独具匠心。
【留园美的评析】1.园林布局:留园的园林布局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特点,即“山水相依,建筑相映成趣”。
园区内的山水景观错落有致,与建筑相互呼应,营造出优美、和谐的自然氛围。
2.建筑风格:留园的建筑风格典雅独特,既有江南水乡建筑的韵味,又具有皇家园林的气派。
建筑与园林景观相得益彰,为游人提供了休憩、观赏的好去处。
3.山水景观:留园的山水景观富有层次感,充分利用了地形地貌,营造出“高山流水、云雾缭绕”的仙境。
山石、水体、植物等元素相互映衬,美不胜收。
4.植物配置:留园内的植物种类繁多,既有古树名木,又有花卉绿植。
植物的配置注重色彩、季相的变化,使得园林在不同季节呈现出不同的美景。
5.文化内涵:留园不仅是一座美丽的园林,更是一座文化的宝库。
园内有许多文人墨客留下的诗文、碑刻等,反映了我国古代园林与文化的紧密联系。
【留园美的现实意义】留园的美不仅体现在园林景观上,更体现在其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在今天,留园成为了人们休闲度假、品味文化、陶冶情操的理想场所,对于传承我国古代园林艺术、弘扬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总而言之,留园以其独特的园林布局、建筑风格、山水景观、植物配置和文化内涵,成为了江南园林艺术的瑰宝。
留园的美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一种心灵的陶冶、一种文化的传承。
留院分析
级 旅 游 景 区 。
丘 、 留 园 ) 扩 展 景 区 成 为 国 家
留 园 作 为 苏 州 园 林 ( 拙 政 园 、 虎
为 世 界 文 化 遗 产 。 二 零 一 零 年 ,
括 留 园 在 内 的 苏 州 古 典 园 林 被 列
保 护 单 位 之 一 。 一 九 九 七 年 , 包
留 园 是 中 国 著 名 古 典 园 林 , 位 于
5A
留 园 简 介
:
留 园 一 景
中国古典园林造园精华: 巧于因借,精在体宜;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中区(核心)
东区 西 区
入口
入口
分析
进入留园的入口是一个宽敞的大厅,由于两侧 走廊临有高墙且走廊蜿蜒曲折。因此,在厅的上 方开了一个天井。由狭长、忽明忽暗的走廊一直 到园的主要空间给人是豁然开朗的感觉。
以 为 名 。
天 机 活 泼 , 借
此 处 鸢 飞 鱼 跃 ,
床 头 经 典 交 加 ,
窗 外 鸳 鱼 活 跃 ,
西区活泼泼地
以 为 名 。
天 机 活 泼 , 借
此 处 鸢 飞 鱼 跃 ,
床 头 经 典 交 加 ,
窗 外 鸳 鱼 活 跃 ,
园林分析
留园中部尽管不 算是最大,且主要 厅堂也不在其中, 但由于景观内容充 实而极富变化,实 为全园精华荟萃的 中心。
留园东区
分析
东区以曲院回廊见胜。中部为鸳鸯 厅柱梁装修精致,北面为浣云沼水池, 后面有三座石峰。冠云峰居中,高5.6 米,是苏州诸园中最高的湖石峰。 建筑庭院为主 处处虚邻 方方胜境
五峰仙馆区
五峰仙馆庭院
庐山东南五老峰,晴天削出金芙蓉。
冠云峰庭院
景观园林案例分析
4、知识之“窗”
苏州园林中的漏窗 漏窗是一种满格的装饰性透空窗, 窗洞中装饰着各种镂空花纹,用以装饰墙面和点缀园林 景色。苏州园林精致小巧,厅堂等建筑多以曲廊相连, 廊墙上开设漏窗,既增加了墙面的明快和灵巧效果,又 通风采光,一举两得。如沧浪亭的一百零八式漏窗,留 园长廊的三十多种漏窗,名闻天下。 漏窗中部的窗 芯弯曲变化繁多、姿态繁复,不下数百种。漏窗本身有 景,再加上窗下栽植的南天竹、石竹、罗汉松,四季常 绿,与粉墙漏窗相配,窗内窗外之景又互为借用,隔墙 的山水亭台、花草树木,透过漏窗,或隐约可见,或明 朗入目,倘移步看景,则画面更是变化多端,目不暇接。 漏窗构筑内容多为花卉、鸟兽、山水或几何图形,也有 以传奇小说、戏曲及佛、道故事的某些场面为题材,如 狮子林的“四雅”漏窗,即琴、棋、书、画四漏窗,四 个不同形状的漏窗中,依次塑有古琴、围棋棋盘、函装 线书、画卷,指的是古代文人所喜爱的琴、棋、书、画 四桩雅事。
二、留园设计风格
在苏州的园林中,很多人都去过留园 和艺圃。踏入一扇黑漆大门,就是留园, 正中屏门上镶嵌的缀玉留园全景图、花岗 岩的“世界遗产”标识,都是后人的造作, 它以前的主人盛宣怀断断不会如此布臵。 顺着一段晦暗而曲折的长廊步行,先看到 一扇长方形空窗,中间是一丛绿叶。穿过 门洞,前面的粉墙上有六扇花窗,若隐若 现,透出园内的青竹、太湖石、樱花、柳 条、海棠、楼阁和人声来,恰是“庭院深 深深几许”的意味。留园的好,在峰轩北 墙的三扇窗外,一堵粉墙,数竿青竹,几 点湖石,投在墙上淡蓝色的影子,组成一 幅写意画。从曲溪楼看出去,窗户框出的 景色满是浓浓的绿色,映得可亭、池水、 经幢都没有清幽的感觉了。北方的春还没 展开,南
留园是中国著名古典园林,位于江南古城苏州,以园内建筑布臵 精巧、奇石众多而知名。与苏州拙政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 并称中国四大名园。一九六一年,留园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 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一九九七年,包括留园在内的 苏州古典园林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园林论文留园赏析
留园浅谈中国古典园林江南私家园林代表着中国古典园林的最高成就,是一种模拟自然山水、以小见大的的园林,留园是中国四大名园之,是江南私家园林的典型,下面就空间处理、视线、造景、植物几个方面,对留园高超的技艺进行赏析。
一留园的空间处理留园总体布局是园林紧邻于邸宅后,呈前宅后院的形式,它分为西、东、中三区,三区各具特色,西区以山景为主,中区以山、水兼长,东区则以建筑取胜。
空间基本上是由一个物体同感觉它的人之间产生的相互关系所形成,不同的相互关系就产生不同的空间。
缺乏变化,一览无余的空间是单调而令人乏味的,怎么把园林空间设计的丰富而有层次,对此,留园达到了最恰到好处的诊释,也是留园最突出的空间特点下面拿以下几个空间加以说明。
1整体布局园中部景区建筑沿园的四个周边排列,则使人处于园内可以同时环顾四个周边的建筑,东南两面建筑排列很密集,另两面则较稀,山石布局也是疏密有致,与建筑布局恰相反以中区为主,西区为辅,中央假山处于中区的西北部,而园区西,则体现了山林野趣。
所谓“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所指的就是极强烈的疏密对比,我国传统园林的布局与经营位置毫无例外地悟守着疏密对比这一构图原则。
走进留园,则使人领略到忽张忽弛忽开忽合的韵律节奏感。
建筑上分布极不均匀,有些地方极其稀疏有的地方则十分稠密对比异常强烈,以东区为主,石林小屋附近,屋宇鳞次栉比,内外空间交织穿插,使人有应接不暇之感。
但西区部分的建筑则十分稀疏、平淡。
2 入口的巧妙处理先是极大地压缩人们的视野,之后,则使人感到豁然开朗。
留园入口部分正是利用这种既曲折狭长又十分封闭的空间来与园内主要空间进行强烈对比,进而使人们穿越它进人主要空间时,便顿觉豁然开朗。
进园后第一个小院,狭长多变的曲廊、又一个内院一又窄又封闭的廊子,隔漏窗窥见园内景物、位于末端的最后一个小院一穿过曲折狭长、封闭空间后到绿荫进人主空间,豁然开朗。
二留园的视线分析在古代园林规划设计中,常在堆山叠石的基础上筑楼阁台塔作为构图中心或景观组织控制元素,以至高优势形成全园或区域景观控制,园林中的景观布局及设计围绕构图中心展开,以水平视角控制景观组织,将主要景点如主要建筑或组团以及构图的一些主要元素如岛桥、堤岸、山石、水面、水口等组合在60°水平视角落的视野范围内,使人们置身楼台高处,在自然的观景状态下获得丰富、完整的景观。
留园建筑特点分析
2.艺术特色
(1)留园占地三十余亩,集住宅、祠堂、家庵、园林于一身, 该园综合了江南造园艺术,并以建筑结构见长,善于运用 大小、曲直、明暗、高低、收放等文化,吸取四周景色, 形成一组组层次丰富,错落相连的,有节奏、有色彩、有 对比的空间体系。
•(2)空间的有序组织:留园的入口, 曲折、封闭、狭长, 运用 • 了大小、疏密、开合闭启、明暗及方向的变化等多种对比手 • 法, 顺势曲折, 构成丰富多变的空间组合, 手法巧妙, 使通 • 常认为难以处理的狭长通道,具有了生气和抑扬顿挫的节奏 • 感。同时又借用了空间变化的艺术处理手法, 引导人们循着 • 特定的方向路线欣赏景观。
明徐泰时创建时,林园平淡疏朗,简洁而富有 山林之趣。至清代刘氏时,建筑虽增多,仍不失深 邃曲折幽静之趣,布局和现在大体相似,部分地方 还保留了明代园林的气息。到盛氏时,一经修建, 园显得富丽堂皇,昔时园中深邃的气氛则消失殆尽。
此园整体是一个圆形的布局, 圆圆的一块土地, 团 团的一汪水面。建筑物与地形融为一体, 活脱脱地显 示出一团和气之象, 如一幅苏州桃花坞年画, 所以 “留园”是滴溜溜地圆的意思。让观赏者进园之后 留连忘返, 多留一些时间。
• 远翠阁
方干诗:“前山含远翠 ,罗列在窗中。”诗与景 符,借以为名。其下即自 在处,刘氏时曾名“空翠 ”,后改名含青楼,盛氏 时名“远翠阁”。阁实质 为楼,其上三面都置有明 瓦和合窗,二层,单檐歇 山造。
• 汲古得修绠
唐韩愈诗:“汲古得修 绠。”《说苑》:“管 仲曰短绠不可以汲深 井”。绠 ,井索也。修 绠,即长索。意思是, 钻研古人学说,必须有 恒心,下功夫找到一根 线索,才能学到手,和 汲深井水必须用长绳一 样。这里从前是书房。 盛氏时称汲古得修绠。 建筑在五峰仙馆西,硬 山卷棚造。
留园景观案例分析PPT课件
对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探索
01
02
03
传统文化的弘扬
留园景观作为传统文化的 载体,展示了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的魅力,为文化传 承提供了借鉴。
文化创新与发展
留园景观在传承传统文化 的基础上,融入了创新元 素,为文化创新与发展提 供了思路。
跨文化交流与传播
留园景观作为中国文化的 重要代表,促进了跨文化 交流与传播,提升了中华 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详细描述
留园的园林小品种类繁多,包括石雕、石刻、 木雕、砖雕等各种工艺品。这些小品设计精 巧、造型别致,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还是留园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见证。它们散布 在园中的各个角落,让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 也能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深厚的文化底蕴
要点一
总结词
留园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 涵和历史故事,让游客在游览中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 大精深。
假山
留园内的假山堆叠自然,形态各 异,是构成山水景观的重要组成 部分。
水系
园内水系布局巧妙,溪流、池塘 、瀑布等元素相互交织,营造出 清新脱俗的意境。
建筑景观
古建筑
留园内的亭台楼阁、回廊水榭等建筑 ,造型别致,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 蕴。
建筑装饰
留园内的建筑装饰精美,细节处理到 位,展现了高超的工艺水平。
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和谐共生
留园景观展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 生的理念,强调人类应尊重自然、 保护环境,实现与自然的和谐共
生。
生态平衡
留园景观的生态平衡设计,为现 代人提供了思考人与自然关系的 范例,强调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
性。
可持续发展
留园景观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启 示人们应关注环境的长远发展,
留园分析总结(模板)
留园分析总结留园分析总结篇一:留园分析留园分析——201X级园林四班朱雯雯一概况介绍——走进留园留园在苏州阊门外,现在占地约3.3公顷,是清代园林建筑的典型。
被誉为“吴中名园之冠”,和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拙政园并列全国四大名园。
现园分东、中、西、北四部分,景观主题各有特色,东部以庭院、建筑取胜;中部是山水写意园;西部林木幽深,有山林野趣;北部竹篱小屋,呈田园风貌。
留园平面图1-大门;2-古木交柯;3-绿阴轩;4-明瑟楼;5-涵碧山房;6-活泼泼地;7-闻木樨香轩;8-可亭;9-远翠图;10-汲古得绠处;11-清风池馆;12-西楼;13-曲溪楼;14-濠濮亭;15-小蓬莱;16-五峰仙馆;17-鹤所;18-石林小屋;19-揖峰轩;20-还我读书处;21-林泉耆硕之馆;22-加晴喜雨快雪之亭;23-岫云峰;24-冠云峰;25-瑞云峰;26-烷云池;27-冠云楼;28-伫云庵留园东北中西分区二历史沿革——品味岁月的雕琢明万历年间太仆寺少卿徐泰时遭贬归隐后,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益治园圃,建成东园,同时又造西园,故址即今戒幢律寺。
东园由名师堆叠假山后又购得“花石纲”遗物湖石瑞云峰,叠于园中。
一时苏州文人相邀往观,呼朋啸饮,谈笑移日,尽得山水园池之乐。
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园林委吴县人刘恕购得。
刘恕乃姑苏东山人氏,曾任广西右江兵备道、柳州庆远两府事,后因水土不服告病回乡。
他在东园旧址上重建园林,堂宇轩豁,廊庑周桓,以他自己的话说,“拮据五年,粗有就绪,以其中多植白皮松故名寒碧庄”,寒取自园内景色竹色清寒,波光澄碧。
留园建筑特点分析
.
1.总体布局
(1)背景 留园位于苏州阊门外,原是明嘉靖年间太
仆寺卿徐泰时的东园。清嘉庆年间,刘恕以 故园改筑,名寒碧山庄,又称刘园。同治年 间盛旭人(其儿子即盛宣怀,清著名实业家 政治家,北洋大学(天津大学)南洋公学(上 海交通大学)创始人)购得,重加扩建,修 葺一新,取留与刘的谐音,始称留园。
号称“留园
三宝”之一的大理石天然画
“雨过天晴图”。
只见一面大理石立屏立于墙边,
石表面中
间部分隐隐约约群山环抱,悬
壁重叠,下部流水潺潺,瀑布
飞悬,上部流云婀娜,正中上
方,一轮白白的圆斑,就像一
轮太阳或者一轮明月,这是自
然形成的一幅山水画,这块直
径一米左右的大理石出产于云
南点苍山山中,厚度也仅有15
毫米,真奇怪这么大尺寸的一
.
• 曲溪楼
《尔雅》:“山渎无所 通者曰溪,又注川曰溪。” 曲溪,亦即曲水,此处为 借用。建筑临水,二层, 单檐歇山造,楼只有前半 爿,下为过道,狭长,进 深仅 三米 左右,南北长 十余米。其下刘氏曾名 “攸宁堂”,楼名曲溪, 曲溪之名沿用至今。
.
• 西楼
位置在五峰仙 馆之西,刘氏时 曾名西爽,今俗 称西楼。建筑为 单檐歇山造,和 曲溪楼相通。
楠木殿厅堂面阔五间,中间用纱隔屏风隔出前后两厅。其 中前厅约占了整个建筑的三分之二的面积。正厅中间朝南设供 桌、天然几、太师椅等家具,左右两边分设几、椅。众多家具 将正厅空间分隔成为明间、次间和梢间等空间系列,这样的空
间分布较一般的江南厅堂更加错综复杂,典雅繁美。
.
• 雨过天晴图
留园的五峰仙馆内保存有一件
.
• (3)“实、虚、空”的组合产生了曼妙的的空间效果:西楼 与古木交柯通过廊屋连接,廊墙上开连续漏窗。从室内 观之,透出室外山池之境犹若连续的小品画幅;自室外 观看,漏窗的空透图案又成为墙面上连续而有节奏的装 饰。这样的虚实延伸了物体本身的美。
留园详解_精品文档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植物配置
对植、丛植、孤植
四、留园的空间处理手法
主从与重点
渗透与层次
蜿蜒曲折
空间的对比
留园入口处的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曲折、狭长、封闭,极大的压缩了人的视野,
而后宽敞空间使人豁然开朗。
主从与重点
留园,属于大型私家园林,其中部面积并不显著大于其它部分,且主要厅
堂又不在其内,景观内容充实而极富变化,为全院的中心。
然山林。
亭:濠濮亭,四角亭,立于水面之上,可休憩、观水、戏鱼、赏荷。
置石:冠云峰,中心水池名浣云沼,南为平台石栏,水中植莲花,池北
出半岛,立冠云峰 ,瑞云峰、岫云峰屏立左右,为留园著名的姐妹三峰。
廊:爬山廊、曲廊,因墙为壁,高低错落,明暗相间,遮阳避雨,可游
可憩,变化多端,为留园一绝。
亭、置石、廊
以北,因其形又名观音峰,是苏州园
林中著名的庭院置石之一,充分体现
了太湖石“冠云峰瘦、漏、透、皱”
的特点。
留园北部
北部景观以盆景为主,还有富有人文气息的假山石。
三、小品及植物配置
留园小品多样,亭台楼阁,桌椅游廊,为园子添加趣味与意境。留园西部
景区,大面积密植枫树以形成葱郁的枫林。配置方法取自然形式,宛若自
空间主体-----高潮迭起,
使人在期待和寻觅中突然发现所追寻
的目标而觉豁然开朗,精神一振。
空间延续——诱导
性、延续性的景物,
增加层次性和递变性的心
理运动,进行情绪的濡染
空间开始,收定心情,
人从原来的初始
心态进人设定的情景
入口部分封闭、狭长、曲折、视野极度收缩;
至绿荫处豁然开朗,达到高潮;
过曲谿楼,西楼时再度收束;至五峰仙馆前院又稍开朗;
(完整版)中式园林--留园分析
清风池馆
《诗经》:“吉甫作颂,穆如清风。”又宋苏东坡《赤壁赋》 中“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水榭向西敞开,平临近水,环 境舒适,借以为名。建筑为水轩形式,单檐歇山造。刘氏时 称垂杨池馆,盛氏时改名为清风池馆,昔署匾曰“清风起兮 池馆凉”。
五峰仙馆
大厅高大宽敞,装修精美、陈设古雅,素有“江南第一厅堂” 之美誉。以前厅内梁柱均为楠木,所以又有楠木厅之称。因 南面小院中有湖石假山,具有庐山五老峰的写意神韵,将大 厅命名为五峰仙馆。厅中扁额上的“五峰仙馆”四个字是园 主盛康请金石名家吴大题。
之言不虚。后又经数度整修,渐成现有面貌。
窗的应用
留园的花窗,据说墙上开的 花(漏)窗约三百,个个精 美绝伦,独步江南园林,许 多木窗也是精雕细刻,要么 不建,要么不惜成本,直至
达到完美效果。
从南部的入口进入中部之前 ,要经过一段光线昏暗、空 间狭小的曲折长廊、一路上 渐入眼帘的就是花式各样的 漏窗,感受到几个小院射来 的光线,然后打到“古木交 柯”,通过眼前的漏窗便能 隐约看到园中的山水精致。 此处的漏窗细数下来,有十 块,排列紧凑,却各不相同
古木交柯
留园十八景之一。南面庭院,靠墙筑有明式花台一个,正中 墙面嵌有“古木交柯”砖匾一方,花台内植有柏树、云南山 茶各一,仅二树、一台、一匾。就形成一幅耐人寻味的画面, 运用了传统国画中最简练的手法,化有为无,化实为虚,使 整个空间显得干净利落,疏朗淡雅。
明瑟楼
取水木明瑟之意而名,南面假山构思独特,有峰回路转之妙。 体态轻盈造型精巧,取郦道元《水经注》中“目对鱼鸟,水 木明瑟”之意而名,因楼下南面假山构思独特,有峰回路转 之妙。
。
留园内的通道,通过环环相扣的空间造成层层加深的气氛,游人看到的是回廊复折、小院深深是 接连不断错落变化的建筑组合。
苏州园林分析留园
Part3 独特造景
·别出心裁的入口障景 ·精美绝伦的中部山水 ·富丽堂皇的东部庭园 ·清新淡雅的北部田园 ·野趣横生的西部山林
1.别出心裁的入口障景
障景设计: 留园的入口却巧妙地利用建筑空间的收放开 合、光线的明暗变化、心理的由闹到静、漏 窗透景等手法,达到千呼万唤始出来的艺术
效果。
图 1 留因人口过道平面
过道尽头,是一小方厅,墙上出现一只漏窗, 但此时游人仍然未见任何花木。
过 请平用
及不另序开始,入园通道左折,始见 夜盛的标竹:光线也略微明朗。
过 清平理
过小方厅,立于门前则见又一通道,两侧蟹 眼天井内皆植有花木,左侧有光线泄入,视 觉更趋明亮。
过 清平理
入通道尽头小门,则为一小小天井,天井北墙有小型花 坛,老桂、玉兰各一,天竹数本,点以湖石。到此天井, 游人始见天日,心胸未免随之放开。敞厅内悬留园匾额, 至此则园林气息始露。此为“二放”。
从冠云峰景区向西的一段狭长型区域就是田 园景区,此处实际就在中部山水景区的北面, 仅一墙之隔。
从冠云峰的庭园风光如何自然无痕地过渡到田园风光,是个需 要用心斟酌的问题,设计者在此专门设置了一座小院作为庭园 与田园的过渡区域,显露出高明的手段。
出此亭, 一条小径在竹林间逶迤西去,尽头一座圆门,上额“又一 村”,取陆游“柳暗花明又一村”之句。
过道平用
坐在绿荫馆前临水的美人靠边,满池风光扑面而来。至 此,留园的主景方完全、彻底地呈现在游人眼前。随着 建筑空间、光线明暗的变化,游人的心理经历了一个 “一放”、“一收”、“再放”、“再收”、“三放” 的过程,欲扬先抑,引人入胜。坐对满目风光,回想一 路行来的曲折,方可领略设计者的良苦用心。
过 清平理
与菊同野,与梅同疏,与莲同洁,与同芳, 与海棠同韵,定自称花里神仙。
留园空间分析
远 翠 阁
此处景观与方干诗:“前山含远翠,罗列在窗中。”相 符,借以为名。其下即自在处,刘氏时曾名“空翠”, 后改名含青楼,盛氏时名“远翠阁”。阁实质为楼,其 上三面都置有明瓦和合窗,二层,单檐歇山造。
汲 古 得 修 绠
三.区域内游览路线
留 园 平 面
留 园 分 区
展示区
游 览 路 径 分 析
亭为方形四角,单檐歇山造,其北挑出水面而筑。
曲 溪 楼
原名“寻真”,清德宗光绪初年改名“曲溪”。《 尔雅》:山渎无所通者曰溪,又注川曰溪。曲溪, 亦即曲水,此处为借用,沿用至今。
始建于明代。建筑临水,二层,单檐歇山造,楼 只有前半爿,下为过道,狭长,进深仅三米左右, 南北长十余米,约一百一十三平方米。
濠 濮 亭
濠濮亭跨水而筑,按有明式砖栏,亭前水边置有一峰 名为“印月”,峰石中的涡孔倒影池中引诱的一轮明 月,在此不管月半中秋,有无明月当空,均能赏月, 娱目遣兴。这种借景手法亦为其他园少见,别具匠心。
濠濮亭跨水而筑,按有明式砖栏,亭前水边置有一峰 名为“印月”,峰石中的涡孔倒影池中引诱的一轮明 月,在此不管月半中秋,有无明月当空,均能赏月, 娱目遣兴。这种借景手法亦为其他园少见,别具匠心。
涵碧山房 明瑟楼 绿荫轩 濠濮亭
1. 院 落 分 析
展示区域为留园最大的院落,是整个空间序 列的高潮
展示区域是留园主体 水景区,通过水边界 的凹凸,中心小岛的 布置,使湖边,或小 岛的任何位置都有较 大视角区域
2. 水 体 分 析
在湖的四周或中心视 线交流多变,让院落 空间更加丰富。
3. 空 间 序 列 分 析
西 位置在 楼
五峰仙馆 之西,刘 氏时曾名 西爽,今 俗称西楼。 建筑为单 檐歇山造, 和曲溪楼 相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留园分析——2011级园林四班朱雯雯一概况介绍——走进留园留园在苏州阊门外,现在占地约3.3公顷,是清代园林建筑的典型。
被誉为“吴中名园之冠”,和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拙政园并列全国四大名园。
现园分东、中、西、北四部分,景观主题各有特色,东部以庭院、建筑取胜;中部是山水写意园;西部林木幽深,有山林野趣;北部竹篱小屋,呈田园风貌。
留园平面图1-大门;2-古木交柯;3-绿阴轩;4-明瑟楼;5-涵碧山房;6-活泼泼地;7-闻木樨香轩;8-可亭;9-远翠图;10-汲古得绠处;11-清风池馆;12-西楼;13-曲溪楼;14-濠濮亭;15-小蓬莱;16-五峰仙馆;17-鹤所;18-石林小屋;19-揖峰轩;20-还我读书处;21-林泉耆硕之馆;22-加晴喜雨快雪之亭;23-岫云峰;24-冠云峰;25-瑞云峰;26-烷云池;27-冠云楼;28-伫云庵留园东北中西分区二历史沿革——品味岁月的雕琢明万历年间太仆寺少卿徐泰时遭贬归隐后,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益治园圃,建成东园,同时又造西园,故址即今戒幢律寺。
东园由名师堆叠假山后又购得“花石纲”遗物湖石瑞云峰,叠于园中。
一时苏州文人相邀往观,呼朋啸饮,谈笑移日,尽得山水园池之乐。
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园林委吴县人刘恕购得。
刘恕乃姑苏东山人氏,曾任广西右江兵备道、柳州庆远两府事,后因水土不服告病回乡。
他在东园旧址上重建园林,堂宇轩豁,廊庑周桓,以他自己的话说,“拮据五年,粗有就绪,以其中多植白皮松故名寒碧庄”,寒取自园内景色竹色清寒,波光澄碧。
经数年修葺和扩建,易名“寒碧庄”,也称“花步小筑”,或俗称“刘园”。
刘恕中年归隐,曾聚湖石十二峰于园内,延人绘写题记,极一时之胜;又撰多部园艺著作,将自作小品文章及古人名书法帖勒石嵌砌在园内廊壁,共有书条石三百万方,更添园中的书卷气息。
同治十二年(1873),湖北布政使盛康购得此园,经扩地修葺经营,设龙溪盛氏义庄,园广四十余亩,因袭刘园之谐音改名“留园”。
取名有双重含义:一则刘园之名久传,“留”与“刘”同音;二则兵荒马乱之时,吴中名园俱遭祸患惟留园“独善其身”,意为长留天地间。
俞樾曾往园中游览,作《留园记》、《盛氏留园义庄记》、《冠云峰赞》等。
还有众多文人雅士也在园内留下许多诗文绘画。
民国时期,留园曾为侵华日军驻扎,园林被糟蹋,家具陈设也被劫掠一空。
1953年,苏州市政府修复了留园。
三布局1 入口——柳暗花明又一景当年园主人和内眷可从内宅入园,而一般游客不能穿越内宅,故此另设园门于当街,从两个跨院之间的备弄入园。
备弄的巷道长达五十多米,于高墙之间,匠师们采取了收、放、收的序列渐进变换的办法,虚实交替、收放自如,形成巧妙的空间序列;再步步深入,以达到欲扬先抑之目的。
一进园门便是一个比较宽敞的前厅,从厅的东侧进入狭长的曲尺形走道,再进一个面向天井敞厅,最后以一个半开敞的小空间结束。
而后至古柏与女贞并生的“古木交柯”,同时利用“花步小筑”的空间互相渗透——以六扇形状各异的漏窗,隐约窥见中区的山池楼阁,折而西至“绿荫轩”,轩名取明代高启《葵花诗》:“艳发朱光里,丛依绿荫边。
”轩西有青枫,婀娜多姿,东边原有老榉一棵,因在树阴下,故名。
北望中区之景,豁然开朗,则已置身园中了。
留园之长廊为建筑艺术精华。
园内有直廊、回廊、曲廊、爬山廊等700多米,环园而建,将各个景点串联起来。
循廊前行,登高临水,穿堂渡桥,可游遍全园。
长廊不仅可为游人遮阳避雨,还有分隔空间的作用,以增加景观层次。
自园门至中部的一段曲廊,长50多米,由窄变宽,由暗转明,处理极佳,不仅避免了在高墙之间委曲穿行的局促感,还是游人心情由敛至放,由惑转朗。
2 中部——华丽的水景梦幻般的仙境中部的东南面开凿水池、西北堆筑假山,形成以水池为中心。
西、北两面为山体,东、南两面为建筑的布局,这是留园中一个较大的山水景区。
临池的假山用太湖石间以黄石堆筑为土石山,一条溪涧破山腹而出彷佛活水的源头。
涧上横跨石板桥以沟通山径,从山后透过涧岸的山石隐约窥见池岸的建筑物从而构成一景,假山上桂树丛生、古木参天,山径随势蜿蜒起伏,人行其中颇有置身山野,目不暇接的感受。
明瑟楼曲溪楼小蓬莱可亭明瑟楼取郦道元《水经注》中“目对鱼鸟,水木明瑟”之意而名。
此处池水清澈明净,楼边古树庇荫,环境清雅明净。
明瑟楼虽为体量高大的两层楼建筑,却造型精巧。
其底层因像古代画舫前舱,故以杜甫《南邻》诗中“秋水才添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之意命名为“怡杭”。
楼南有一湖石假山,上二楼的石阶隐于其中,峰回路转构思奇妙,其中一湖石上刻有“一梯云”三字,取“上楼僧踏一梯云”之意。
涵碧山房“涵碧山房”,名取朱熹诗中“一水方涵碧,千林已变红”,形似船厅的形象。
位于留园中部南面,为中部主要建筑。
其南北均无墙,各置18扇木棱落地长窗。
厅内园作梁架,朴素高敞。
厅北临水有石砌露台,旧时池中广植荷花。
涵碧山房东与明瑟楼相接,两者形成高低、虚实对比,有参差错落之美。
从池对岸望去,涵碧山房与明瑟楼犹如画舫,明瑟楼如前舱,涵碧山房如中舱,形神兼备。
涵碧山房虽说是清中期建筑,但在外观与结构上保持着明代园林建筑质朴自然的风格。
它与明瑟楼构成的“画舫”形式,不仅是江南园林建筑的孤例,也成为留园的标志性景观。
(相互借景)小蓬莱传说渤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所以秦始皇在皇宫仿造三座仙山,此后成为造园常法,即所谓的“一池三岛”(拙政园)。
小蓬莱取名仙山中一座,坐落水中。
其功用是双重的:造景和赏景。
桥岛划分水面形成旷、幽两种不同的水面,四面景色如画轴舒展:西北两侧山峦起伏,有如自然风光;东南两楼馆轩廊相互交错,生活气息浓郁。
遥望蓬莱,令人浮想联翩:“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难道真为仙人所居?可亭北山上建有六方形小亭“可亭”作为景的点缀,同时也是一处居高临下的驻足场景。
可亭四周植有梅花,最适合踏雪赏梅。
可亭与南面的明瑟楼、涵碧山房,居水池南北相对而立,隔水相望,成三角形视角。
从建筑体量大小、地理位置高低、建筑形态之轻重等来看,都堪称一种绝佳的对景。
从可亭往南看,当清风徐来清水泛起涟漪,对面的明瑟楼和涵碧山房便宛如随波摇曳的柏舟。
这在江南宅园中为最常见的“南厅北山、隔山相望”的模式。
“涵碧山房”之前临池为宽敞的月台,后为小庭院,植牡丹、绣球等花木。
西侧循爬山游廊随西墙北上,折而东沿北墙连接于区西北角上的“远翠阁”,再与东区的游廊连接,构成贯穿于全园的一条迂回曲折而漫长的外围廊道游览线。
清风池馆西楼曲溪楼池东岸的建筑平面略成曲尺形转折而南,立面组合的构图形象极为精美:“清风池馆”名取《诗经》中“吉甫作颂,穆如清风”。
楼外池外,清风徐来,极为舒适。
西墙全部开敞,凭栏可观赏中部山水之全景。
“西楼”与“曲溪楼”取《尔雅》中“山上卖无所通者曰谿”,又取《山水经》中“川曰谿”,曲谿即山溪。
晋王羲之东亭盛会,列为文人一大韵事,园林中以曲谿会意流觞曲水,以寄景寓情,其皆重楼叠出,它们的较为敦实的墙面与清风池馆恰成虚实对比。
楼的南侧有廊屋连接古木交柯,廊墙上开连续的漏窗。
自室内观之,透出室外山池之景有若连续的小品画幅;自屋外观之,则漏窗的空图案又成为墙面上连续而有节奏的装饰。
这一组高低错落有致、虚实相间的建筑群形象造型优美、比列匀称、色彩素雅明快,再配以斜出的古树枝和驳岸的山石,构成一幅十分生动的画面,与池中倒影上下辉映。
登闻木樨香轩,可环视留园中部。
东面曲溪楼、清风池馆、汲古得绠处及远翠阁等参差前后、高下呼应,掩映于古木奇石之间。
南面廊屋花墙,水阁联续,明瑟楼微凸水面,涵碧山房之凉台再突水面,层层布局,略作环抱之势。
楼前清水一池,倒影历历在目。
远翠阁处东北角,隔花墙为东部最好借景,小蓬莱宛在水中央,濠濮亭列其旁。
如此对比,易显山之钧、楼之高。
举首西望,秋时枫林如醉,衬托于云墙之后,其下高低起伏若波然,最令人依恋。
楼体高低起伏,色彩素雅,与水面相映,形体更显优美活泼。
中部入口一道粉墙上,依次置有六个图案各异的漏窗,花纹简洁,寓意吉祥,给人明快秀雅之感。
漏窗又将园中景色遮掩,但透过漏窗,青山绿水、朱栏戗角,隐约可见。
远翠阁东侧的粉墙上也有漏窗数个,夏秋之时,东面石榴、桂花常有花朵从窗格探入墙西,而西面山水乔木通过漏窗带来山林气息。
园内的空窗、洞门都精心构置。
如曲溪楼下西向的两个空窗和一个洞门,将墙外的飞甍绣栏、小桥曲水、古树文石构成一幅幅优美的画面。
石林小院的空窗,使小天井里的景物成为立体之画。
洞天一碧小亭南墙上的八角形空窗,则将晚翠峰与亭南石峰联系起来。
3 东部——大气磅礴匠心独运留园东部以建筑为主,列大型厅堂,参置轩斋,间列立峰斧劈。
光绪年间,盛氏在东部修建的五峰仙馆和林泉耆硕之馆,反映了近代显贵追求奢华的倾向。
东区的西部仅占全园面积的二十分之一左右,却是园内建筑物集中、建筑密度最高的地方。
这部分的规划,利用灵活多变的院落空间创造出一个安静恬适,彷佛深邃无穷的园林建筑环境,满足了园主人以文会友、多样性的园居生活的功能要求。
建筑物一共五幢,其余均为各式游廊。
正厅“五峰仙馆”是接待宾客的地方,“还我读书处”名取陶潜《读山海经诗》中“既耕亦已种,时还我读书”。
“揖峰轩”名取朱熹《游百丈山记》中“前揖庐山,一峰独秀。
”“鹤所”和“石林小屋”则是一般的游赏建筑。
这五幢建筑物又分别结合游廊、墙垣再分划为三个小区,五峰仙馆,鹤所一区与还我读书处一区采取有轴线但非对称均齐的布局,揖峰轩、石林小屋一区采取既无中轴线又非对称均齐的自由布局。
曲折回环的游廊占着建筑的极大比重,对于多变空间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从一幢建筑物到另一幢建筑物都很近但却要经过多次转折的曲廊盘桓,在有限的地段范围内能够予以无限之感。
由建筑实体围合而成的院落有12个之多,其中的4个为庭院、8个为小天井。
五峰仙馆面阔五间,硬山造,屋宇高深宏敞,装修富丽精美,陈设古雅齐整,广达280平方米,有“江南第一厅堂”之誉。
因旧时厅内梁柱均未楠木,故俗称“楠木厅”。
厅后部一排精美的沙隔、挂落、飞罩,将厅堂分隔南北两部分。
南部宽敞明亮,旧时为宴饮会客之处,故布置十分讲究,家具用材均选名贵楠木及具有天然图案的樱木,并严格按制陈设。
北部稍显狭窄,专为女眷而辟,也可作为退步,供下人在此听候。
正中银杏木屏风刻古人所书《兰亭序》,屏风左右各置一楠木高几,供四季花木盆景。
各式家具高低错落,方圆相间,富于变化而又和谐。
24扇纱隔的夹堂板、裙板上,精雕细刻。
纱隔上半部为大幅丝绢花鸟画,薄如蝉翼,影影绰绰,给人亦真亦幻之感。
五峰仙馆前后两院皆列假山,人坐厅中,仿佛面对丘壑。
后部小山前,有清泉一泓,境界至静,惜源头久没。
于此左眺远翠阁,则隔院楼台又炯然在目,使人益觉园之宽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