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四年级数学《解决问题》评课稿36870

合集下载

吴正宪《解决问题》评课稿

吴正宪《解决问题》评课稿

吴正宪《解决问题》评课稿《解决问题》评课稿昨天的数学教研活动,我们一起观看了北京市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的数学课《解决问题》。

通过这节课让我领略到了吴老师课堂的魅力,感受颇多。

教育,不止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心灵与心灵的相通,是思维与思维的碰撞。

数学教学就是在错错对对中不断完善的,错着错着就对了,想着想着就通了,学着学着就会了。

在一个包容的课堂里,孩子们慢慢的就成长了……吴老师的整个教学过程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求解验证——总结应用”的模式展开。

首先吴老师根据教学内容设定了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她改变传统的两步应用题“例题教学——归纳方法——记住类型——操作训练”的教学模式,把主要学习目标定位在过程与方法上。

学生在学习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多的是学习在遇到具体问题时如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主动分析问题(如画图、辩论)、从而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过程十分新颖。

吴老师的这节课采用的是复习旧知导入的方式。

先从情景中引入:猴哥哥摘7个桃子,猴弟弟摘4个桃子,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读题、审题、分析题意,如: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在想一想的过程中,使学生建立在解答实际问题时的审题、解题思路。

并通过画图的方法有效帮助理解题意,使学生掌握解题过程中画图的策略。

这样的导入特别扎实,为接下来探究新知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在新知教学中,吴老师修改其中一个条件:哥哥比弟弟多采3个,还是求桃子一共多少个?由一步问题引导到两步问题,引导的很自然。

她留足时间让学生分析题意、独立思考,并用简笔画快速勾画出小智慧人,提醒学生:“要解决这个问题,要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如果你是小智慧人,会怎么提醒大家?”于是学生纷纷踊跃举手回答。

一个小小的情境,既让学生了解了问题的实际背景,明确其实际意义,掌握了研究对象的各种信息;又会用数学语言来描述问题,为学生建立模型思想做好准备;还让学生受到了强烈的感染,渲染出了最富暗示性和启发性的意境。

关于解决问题的评课稿

关于解决问题的评课稿

解决问题的评课稿关于解决问题的评课稿老师的这堂课,以学生为中心,搭介平台,帮助学生构建数学模型,又通过小组全作学习、动手体会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应用题的实际意义。

我认为老师的这堂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兴趣。

新课标中指出:“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应用到生活当中去,解决身这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董老师在课的导入部分就创设了学生去雅戈尔动物园的'情景,小记者去动物园带来了一些数学信息,请学生仔细听,并说说收集到哪些数学信息。

把学生在生活中熟悉而非常感兴趣的情景搬到课堂上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课堂气氛较好。

二、充分利用教材资源。

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产生多种资源,教师学会观察、倾听,充分利用来自学生的兴趣的资源。

在本堂课的教学设计中,董老师非常巧妙而充分的利用了教学资源。

例如,在巩固阶段,董老师出示了很多图片,让学生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提数学问题,并且请学生解决他们自己提的数学问题。

采用了小组竞赛的方式,分三小组,答对一题一朵小红花。

最后当比赛结果出现时,董老师非常巧妙地问学生第一小组至少得几朵才能和第二小组一样多。

充分利用了各组得小红花这个教材资源。

三、注重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究。

注重小组合作交流,可以给学生提供充分自主的活动空间和广泛交流的机会。

学生可以在平等的交往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潜能,教师也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启发者、合作者、促进者。

小组合作学习,充分赋予了课堂的活动空间。

在小组学习中,教师仅仅是导演,学生真正走到前台来表演,体现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学生在对知识的探索过程中,通过理解、认知、质疑、创造、体验、交流和表现等一系列的活动,不但学到了知识,而且得到了丰富的情感体验,更为重要的是掌握了学习的方法。

董老师有效地开展了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例如4人小组解决“斑马比老虎多几只”这一问题,董老师明确提出学习目的、合作要求。

四年级数学《解决问题》评课稿

四年级数学《解决问题》评课稿

四年级数学《解决问题》评课稿从研磨到最后的展示班,余老师这部分解决的问题我听说不少6次,每次都会有新的收获。

作为一个不到一岁的新老师,余老师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正如教师从每一个角度来看,我都可以通过严格的,仔细的评估来思考这个课程,我只能从个人比较的角度来谈论自己的简单观点:首先,在会谈之前,他们说他们的心反映了与美国的距离。

一旦在课前也在自己的课前设计,但基本上是计划跟上变化,谈话往往形成。

看看老师的这个教学链接,在前面的对话中创建的接近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境,有目的地穿透对象之间的比较。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老师比年龄,而不是身高,在轻松的气氛中,孩子们会说话。

既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引进新的床上用品知识,而且更接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二、语言简洁、恰到好处,体现了简洁之美。

小学数学教室,老师的语言和孩子的智慧。

余老师抓住简洁的语言特点,表达丰富的教学内容。

整个班级,余老师很少多余的单词,每个问题,每句话都是恰当的关键点的问题点,而且很简单的总结一下解决算法和算法数量之间的差异。

与他们自己的教学语言相反,不严格是一个标志,拖曳水是正常的。

在课堂上我也喜欢重复学生的答案,即使是那些错误的答案,充分体现了他们在教学中的不成熟。

三、这种做法是丰富的,符合主题,反映了美国的多样性。

俗话说:熟。

数学学习与实践是不可分割的,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技能,必须通过实践有效。

什么是有效的,并实施教学目标。

然而,在每个实践设计中,我更多的是复制和粘贴他人的想法,很少考虑每个主题的意义和价值存在。

回顾俞的实践设计,她将数学思维与不同的实践层次巧妙地结合起来,很好地发挥了实践的作用,如特殊实践——选择,基本实践——填充,综合实践——甚至是。

这些练习的目的明确、有针对性,使学生不仅巩固了自己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数学思维得到了不断发展。

4、扩大、改进创新并反映美国思维数学有严谨的逻辑和抽象。

学生的学习内容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的渐进过程,在学习前的知识通常是后来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解决问题评课稿

解决问题评课稿

解决问题评课稿解决问题评课稿精选15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评课稿,评课有利于帮助和指导教师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形成教学风格,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那么什么样的评课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解决问题评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解决问题评课稿1今天上午听了校级研究课卢xx老师的执教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列举》感触很深。

无论是卢老师精心的教学设计,巧妙的课堂构思,还是学生的积极配合,踊跃发言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下午的集体备课中,很多老师都提到了卢老师类似的优点,这里不再多说,只是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听完这堂课后的一些困惑和想法。

1、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让学生理解一一列举的方法,并能主动运用这种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首先,我认为让学生明白为什么我们要用一一列举的策略来解决问题是最重要的。

教学中,教师所呈现给学生的几道例题:如用18跟栅栏围长方形,有几种围法?订阅3种书籍的不同订法……都需要首先让孩子明白为什么我们要选择一一列举的策略,选择其他方法容易出现什么问题?这一点卢老师做的比较到位,她通过展示了几位同学的作业情况,让孩子自己发现问题,有的答案重复了,有的答案遗漏了,为了防止类似的情况发生,接着卢老师顺其自然的提到了一一列举法,让孩子在遇到问题和困扰后接受起来比较容易些。

2、本课的第二个重点是教孩子如何使用一一列举法?使用一一列举法书上主要是列表法。

这种方法虽然可以但不实用。

一、上课时孩子没有时间去画表格。

二、这种方法相对来说不是最方便和最容易让孩子接受的。

在教学例2时,订阅3种书籍有几种方法呢?卢老师让孩子放手自己去解决。

结果让人惊喜,大部分孩子解决起来毫无困难,甚至还有相当一部分孩子已经想到了用字母或者数字来代替书籍的名字来列举。

这种方式简洁明了,通俗易懂,最重要的是孩子自己动脑思考的结果,不得不让在场听课的老师为之惊叹。

看来放手让孩子去做,有时确实能够获得意外的惊喜。

西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问题解决》评课稿

西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问题解决》评课稿

西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问题解决》评课稿一、课程概述本评课稿为西南师范大学版四年级数学下册《问题解决》课程的评价,主要针对该课程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资源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

通过对该课程的评价,旨在优化教学方案,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设计2.1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 -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意识和方法; - 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2.2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内容为问题解决。

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将学习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3 教学时长本节课的教学时长为45分钟。

2.4 教学步骤本节课的教学步骤如下: 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问题导入,引发学生思考并激发学习兴趣。

2. 提出问题:教师提出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案,并鼓励学生主动提出解决方法。

3.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教师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合作探讨。

4.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解决方案,并解释他们的思路和过程。

5. 教师点评:教师对每个小组的解决方案进行点评,并引导学生总结问题解决过程中的规律和方法。

三、教学方法3.1 合作学习法本课程采用合作学习法,即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

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讨论、分享思路,共同解决问题。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3.2 情境教学法本课程采用情境教学法,即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营造一个具体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问题解决的动机。

通过将数学知识与实际情境结合,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3.3 讨论交流法本课程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让学生通过互相交流、分享思路的方式,加深对问题解决的理解。

教师在讨论交流过程中及时给予指导和点拨,引导学生思考和总结。

四、学习资源4.1 教材本课程使用西南师范大学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作为教材。

数学解决问题评课稿

数学解决问题评课稿

数学解决问题评课稿【实用】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评课稿准备工作,评课的类型很多,有同事之间互相学习、共同研讨评课;有学校领导诊断、检查的评课;有上级专家鉴定或评判的评课等。

我们应该怎么写评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数学解决问题评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数学解决问题评课稿1今天听了陈老师的《用乘法两步解决问题》一课,体会如下: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景。

在本节课课中,陈老师围绕着教学目标,创设了一系列学生所喜闻乐见的问题情境,比如例题中的团体队形问题、练习中的晨跑问题等,学习材料充满了真实感和亲切感。

学生根据这些材料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这过程中,学生产生了求知的欲望,尝到了成功的乐趣,增强了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样设计,不仅使教学变得更加生动,而且在数学与生活实际问题之间筑起了一座畅通的桥梁。

2、多样化的解决策略。

在用两步乘法计算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陈老师始终让学生寻求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并在多种方法的`寻找中,加强学生的说理能力,让学生说说不同的方法所求的每一步分别表示什么,引导学生用语言准确、连贯地表述思维过程。

3、练习设计由浅入深,展示数学的应用价值。

本节课的练习即跑步问题由浅入深,创设的问题情境具有灵活性、多变性。

学生根据题目所提供的材料,去选择、去优化,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这样教学不仅给学生萌发求异思维创造了一个广阔的空间,而且也使学生切实地体验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从而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和信心。

4、注意开展小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在课堂上以小组活动为主体,创造了一种和谐的、民主和学习氛围。

每个问题的提出,先是由学生独立思考,再到同桌商讨,最后再小组合作解决。

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合作能力,与别人交流的能力。

数学解决问题评课稿2听了靳老师讲的这节解决问题的课,我感觉最大的亮点是给我们展示了一节环环相扣的课堂,能让学生在40分钟的课堂上学到更多的知识。

《解决问题》评课稿(精选13篇)

《解决问题》评课稿(精选13篇)

《解决问题》评课稿《解决问题》评课稿(精选13篇)评课是指评者对照课堂教学目标,对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活动以及由此所引起的变化进行价值的判断。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解决问题》评课稿相关内容。

《解决问题》评课稿篇1《解决问题》这节课,重点是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一方面使学生进一步领会加法的含义,另一方面为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问题打下基础。

在本节课中,杨老师做得比较好的几个方面是:1、首先复习20以内进位加法,为本节课解决实际问题扫清计算障碍。

2、以啦啦队表演为教学情境,引出数学问题,再以“看图你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将解决问题的思路稍做引领,同时让学生自主发现要解决“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选择的信息可以有所不同,但不能混淆有效的条件。

3、在解决问题后,指导学生从多方面进行回顾反思:以“两种算式有什么不同”使学生明确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列的算式也不同;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两个算式都用加法计算”,加深对加法的认识;再以“一起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解决问题的”使学生进一步理顺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本节课可以改进的地方有:杨老师上课的时候激情还可以再足些,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

由于新设备的使用,多数孩子上课比较顽皮,导致整理纪律涣散,多数孩子未能有效地参与学习中去。

如果能及时调控好课堂纪律,多表扬优秀孩子,以榜样的力量激励孩子,我想本节课上课效果会更好。

《解决问题》评课稿篇25月5日听了一年级曲晓艳老师的《解决问题》一课,解决问题教学在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既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过程吗,又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

本节课我有以下几点感受:1、教师注重解决问题一般步骤的渗透。

教师在出示问题情境后,引领学生“知道了什么”来梳理题目信息说,然后“怎么解答”最后重视学生的检验意识,引导学生进行检查。

检查是个很好的习惯,解决问题的检查过程和一般的计算等题有所不同,它既是对自己做题过程认真与否的检查,更重要的是对解题思路的反思,既可以顺向根据解题步骤再思考一遍,又可以根据结果逆向思考。

《解决问题》评课稿

《解决问题》评课稿

《解决问题》评课稿《解决问题》评稿2016年11月14日,听了李xx老师执教《解决问题》一。

本节是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中的用估算解决问题的内容,《数学程标准》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

”下面我就这堂结合我们学校的阳光堂——“生长”的堂,赏圆指南进行粗浅的点评。

一、复习铺垫,为新做准备。

一开,李老师就问:“怎样计算万以内数的加法?”针对第一个问题,学生自主回答万以内数的加法笔算方法。

第二个问题是生活中实际问题让学生回忆估算:风扇24元,电饭锅187元,妈妈买这两物品大约要花多少钱?这些回顾性的复习既是对知识的回忆,也是为完成本节的教学任务作好铺垫,同时对学生说是一种学习能力的培养,渗透着知识迁移的要素和环节,这是落实双基的举措。

建议:此环节先出示一道万以内数的加法笔算,学生独立完成后,再追问:怎样笔算万以内数的加法。

第二个问题呈现了学生三种不同的估算方法:(1)24 + 187≈40(元)(2)24 + 187≈440(元)(3)24 + 187≈440(元)(20)(200)(240)(200)(20)(190)李老师问:第2种同意吗?学生齐回答:不同意。

老师又问:440元能不能买回这两物品,为什么?生答:因为都估大了,就够。

其实学生说的是第(3)种的做法。

老师的问题并没有解决,老师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抓关键,及时有效的引导。

建议追问:你是怎样估算的?《程标准》中指出:学生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

这便涉及到估算教学的一个核心问题:即如何处理估算方法的多样化?学生可否想怎么估就怎么估?如何评价学生的多种答案?面对着多种估算方法,不强求学生达到所谓的最优化,有道理就是对的。

利用让学生估计整百数和整十数为堂做好铺垫。

二、结合生活实际问题,灵活选择解决策略。

为学生创设喜闻乐见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

《解决问题》评课稿

《解决问题》评课稿

《解决问题》评课稿
宋晓 2017.11.3 今天有幸学习了王宁老师执教的《解决问题》。

下面我谈谈对这节课的感受。

这节课的主要优点有:
一、复习导入
1、复习万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做题速度。

2、复习估算,总结出现“大约”、“大概”、“估一估”要用到估
算;估算要用“四舍五入”法。

二、深入练习
选用经典例题练习估算,在讲解时引导学生提炼数学信息,通过两种方法巩固练习,由浅入深,帮助学生解答疑惑,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体来说王宁老师的这堂课课堂结构完整,体现了本堂课的难点重点,习题设置典型,学生掌握较好,比较值得学习。

教研数据分析与几何直观《解决问题》听课评课稿

教研数据分析与几何直观《解决问题》听课评课稿

教研数据分析与几何直观《解决问题》听课评课稿
今天有幸聆听了刘璇老师的数据分析与几
何直观《解决问题》,感受颇深,获益不少。

在她的教学中有以下几点让我印象颇深。

下面还有我一点点浅薄的意见:
老师的课堂中,引导学生“如果用一个圆片代表一盆花,怎样清晰直观地表示出信息?”让学生先在脑海里“摆一摆”,然后在黑板上摆一摆,加深对个、行、组之间关系的理解,引导学生以形表数,数形结合,直观形象的理解信息和问题,并初步感悟到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为后面进一步分析解决问题做
好了铺垫,同时积累了借助直观图整理信息和问题的方法,初步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老师的课堂,充分借助学具帮助了学生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让学生摆一摆,然后结合直观图说说想的过程,“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怎样列式?有条理地分析连乘问题的数量关系,找到中间问题,并让学生初步感知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拓宽了学生的解题思路。

让学生初步掌握连乘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参加今天的听课活动,我对自己的课堂有了新的反思。

以上都是我个人不成熟的一些看法,如有什么不到之处请大家指正。

2020年11月。

解决问题评课稿优选[15篇]

解决问题评课稿优选[15篇]

解决问题评课稿优选[1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评课稿,评课有利于帮助和指导教师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形成教学风格,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那么你有了解过评课稿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解决问题评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解决问题评课稿1本节课思路清晰,目标明确。

学生在探索解决递增递减问题的过程中,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索,轻松地学会了用表格列举法来解决问题,进而形成运用表格列举的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

这节课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1、导入亲切自然。

在上课伊始,教师以学生熟悉的植树活动为素材引入,接着出示了欢欢等4名同学在为小树立警示牌,保护家园的情境图,能吸引学生极投入到探索活动中。

2、注重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年级学生理解问题有困难,而这又是学生第一次接触递增递减的问题。

康老师出示题目后没有直接让学生去解决问题,而是先引导学生理解题目中的关键句,分析问题。

出示问题后,老师:以后每年比前一年多种一棵树什么意思?生:意思就是8岁种了1棵树,9岁那年种了2棵,10岁那一年种了3棵,11岁种了4棵树。

教师又问:欢欢种树是从几岁到几岁?具体哪几岁?这两个问题很好的帮助了学生理解问题,也培养了分析问题的能力。

3、给学生足够的思考、交流空间。

数学思考是数学教学的核心。

在解决问题环节,教师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再梳理,精心设计问题进一步引发思考,再总结,引入表格列举法。

既让学生体会了表格列举法的优越性,也学会有序地思考问题。

4、练习环节的`设计,教师也费了很多心思,尤其是练习二的设计。

学生很容易混淆“第五天”和“五天”两个概念,教师把这两者在一个问题中同时出现,学生通过对比,印象会深刻。

个人觉得不足之处有:1、针对低年级学生,练习题有些多。

以至于后面没时间进行回顾反思,交流评价。

我觉得练习中一个递增问题,一个递减问题就可以了,这样就能腾出时间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知识以及方法进行梳理,做到融会贯通。

四年级数学《解决问题》评课稿

四年级数学《解决问题》评课稿

四年级数学《解决问题》评课稿四年级数学《解决问题》评课稿(3篇)四年级数学《解决问题》评课稿1一、看教师教的方面1、教师的教态大方,语言精炼,数学专业术语用的极够准确,语言的层次感强,能很好地勾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把问题提出来时,把问题交待的很清楚,而话语又是那么的简练,让学生一听就明白教师所要问的是什么,从而引起学生的思考,激发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2、教师的教学目标准确到位。

整节课按他所预定的教学目标一步一步深入,既抓住了教学重点,又突破了教学难点。

这些主要体现在:(1)教师用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例子为情境引入,提出了要解决问题,然后用例子来让学生解决。

学生在老师的精确引导下,发挥出自己的能动性,与同学一起互相讨论、研究、交流,大胆地对自己所认识的表述出来。

这样,学生的动脑动手的过程,思维得到发展。

(2)教师接着又用激励性的语言,引入第二个例子,学生已经对第一个例子有了学习的模式(潜在的模式),教师就放手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经过小组合作,交流汇报,用学生的自己语言说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及过程,还让学生提出问题,这样相互的交流过程,每个学生的兴趣被激起,学习的动力不断,学习起来就很轻松了。

(3)完成了两个例子,教师这时不再拘泥于课本,于是抛出更具挑战的问题来让学生解决。

这个例子是在上面的两个例子基础上创造挖掘教材后改编的。

学生有了学习的基础,解决中不断地发言,探讨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在学生的自己语言总结中把问题解决了。

(4)教师把一个个问题让学生去解决,但始终围绕着整节课的教学目标:“具体问题,具体解决”去完成,从牵引到放手,步步为营,教师的主导,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课堂角色充分的得到体现,而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就在放手的过程中得到一一体现。

没有预定,没有预演,教师课堂执教的过程是一种自然生成,课堂大气,感染力强。

二、看学生学的方面1、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课堂气氛活跃,每位学生都有跃跃欲试的欲望,大胆地说,大胆地表现自我。

《解决问题》评课稿

《解决问题》评课稿

《解决问题》评课稿《解决问题》评课稿1《解决问题》一课,我认为这节课还是比较不错的,教师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凸显数学学习的生活化。

从整体上看,较好地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的新理念,体现了教为学服务的思想,整节课教学思路清晰,教态自然,课堂教学效果较好。

老师能根据学生的认知和年龄特点,选择教法,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上,能明显的看到老师与学生平等对话,交朋友,使学生觉得老师的课堂很轻松、自然。

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不持久,活泼好动、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

根据这些特点,吴老师结合教学内容,在导入新课时,利用低年级学生喜欢做游戏的特点,创设了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很快地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老师在这节课上,给学生充分的观察时间,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知识、掌握知识。

在导入新课后让学生仔细观察主题图,看看会有什么发现,进而获得数学信息,然后再让学生根据信息,提出问题,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整节课上,教师评价形式丰富多样。

每一个人的内心都充满被关怀、被鼓励的愿望,对于学生而言能得到老师的肯定尤为重要。

课堂上,教师能关注学生的点滴进步,进行言语激励,还通过画星星、奖励小贴画等进行形象化的荣誉激励,这样一来,能让学生感受到自我的价值,体验成功的喜悦,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张丰宝:本节课,老师能引导孩子将所学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找出生活中的实例反复练习加深了对新知的理解。

同时,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巩固了新知。

《解决问题》评课稿2本课时内容是青岛版教材二上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刚刚学习了“有余数的除法”,初步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简单问题,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这样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认识“进一法”和“去尾法”,并初步能根据具体情况合理使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听过王老师执教本节课,感慨颇多。

值得我学习地方有以下几点:一、追求完美的精神令人折服。

《解决问题》评课稿(通用7篇)

《解决问题》评课稿(通用7篇)

《解决问题》评课稿《解决问题》评课稿(通用7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解决问题》评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解决问题》评课稿篇1这次有幸听了张老师的《解决问题》一课,反思如下: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景。

在本节课课中,张老师围绕着教学目标,创设了一系列学生所喜闻乐见的问题情境,比如例题中的团体队形问题、练习中的晨跑问题、家庭中的垃圾问题、照片问题、春游问题等,学习材料充满了真实感和亲切感。

学生根据这些材料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这过程中,学生产生了求知的欲望,尝到了成功的乐趣,增强了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样设计,不仅使教学变得更加生动,而且在数学与生活实际问题之间筑起了一座畅通的桥梁。

2、多样化的解决策略。

在用两步乘法计算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张老师始终让学生寻求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并在多种方法的寻找中,加强学生的说理能力,让学生说说不同的方法所求的每一步分别表示什么,引导学生用语言准确、连贯地表述思维过程。

3、练习设计由浅入深,展示数学的应用价值。

本节课的练习即跑步问题、家庭中的垃圾问题、照片问题、春游问题由浅入深,创设的问题情境具有灵活性、多变性。

学生根据题目所提供的材料,去选择、去优化,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如最后的春游问题,让学生在寻找哪一种方法更省钱的过程中,寻找到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最佳策略。

这样教学不仅给学生萌发求异思维创造了一个广阔的空间,而且也使学生切实地体验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从而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和信心。

4、注意开展小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在课堂上以小组活动为主体,创造了一种和谐的、民主和学习氛围。

每个问题的提出,先是由学生独立思考,再到同桌商讨,最后再小组合作解决。

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合作能力,与别人交流的能力。

特别是最后一个旅游问题,学生一开始没有想到买团体票,他们觉得没有到50人,就不能买团体票,通过小组讨论,他们觉得可以加两个老师,最后又想到可以多买两张票来凑足50个人。

四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2 评课稿

四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2 评课稿

评课稿一、引言在四年级上册的数学学习中,解决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才能更好地解决各种数学问题。

本评课稿将围绕四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2展开评述,并提出一些个人观点和理解。

二、解决问题的策略21. 概述解决问题的策略2主要包括“帮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培养勇于探究、善于发现的独立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的理念。

教师要通过引导学生探索,培养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2. 具体策略(1)启发性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一些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思维能力。

(2)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问题的实际应用,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技巧。

(3)合作探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相互交流、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解决问题的策略2非常贴近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促使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案例分析和合作探究,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问题,并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四、总结与回顾通过对四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2的评述,我们可以看到这一策略对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有着积极作用。

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充分运用这一策略,引导学生探究、合作,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五、结语解决问题的策略2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教师要深入理解这一策略的理念和具体操作,将其融入教学实践中,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提升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新内容:六、具体案例分析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来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

在学生学习多步加减法问题的时候,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生活案例,让他们自己找出问题并解决。

假设小明家有两个花园,第一个花园有6颗苹果树,每颗树上有5个苹果;第二个花园有8颗苹果树,每颗树上有4个苹果。

《解决问题》评课稿

《解决问题》评课稿

解决问题》评课稿解决问题评课稿引言本评课稿旨在对《解决问题》这门课程进行评估和反馈。

本课程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有效的决策技巧。

以下是对该课程的评价和建议。

课程内容解决问题》课程的内容非常丰富和实用。

通过案例分析和团队合作,这门课程能够为学生提供现实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其中包括问题分析、决策制定、解决方案实施等方面的内容,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有着积极的作用。

教学方法课程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座、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等。

这种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和思考,并且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同时,我们注意到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小组项目和案例分析,学生们能够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共同解决问题。

教师在团队活动中的指导和评估也非常到位,使得学生能够从中获得更多的收获。

课程评价课程整体评价较高。

学生们反映,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许多学生认为这门课程开设得非常及时和有意义,并对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解决带来了实质性的帮助。

此外,学生对于课程的实践性也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使之更具实用性。

建议尽管《解决问题》课程整体表现良好,但也有一些改进的空间。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个人观察,以下是对课程的一些建议:1.加强案例分析的深度和难度,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增加实践活动和模拟练习的比重,让学生能够更多地接触真实场景,并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3.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鼓励他们在团队项目中发挥个人特长和创新能力。

总之,《解决问题》课程通过富有趣味性和实用性的内容,为学生提供了宝贵的知识和技能。

我们对该课程的教学方法和内容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并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建议。

相信在不断完善和优化的过程中,该课程能够取得更好的成果。

四年级解决问题评课发言稿

四年级解决问题评课发言稿

四年级解决问题评课发言稿一、整数运算相关。

1. 学校图书馆有故事书320本,科技书比故事书多150本,两种书一共有多少本?解析:首先求出科技书的数量,因为科技书比故事书多150本,所以科技书有320 + 150 = 470本。

然后求两种书的总数,即故事书和科技书数量之和,320+470 = 790本。

2. 四年级同学去植树,一班植了125棵,二班植了140棵,三班植的棵数比一、二班植树总数少80棵,三班植树多少棵?解析:先求出一班和二班植树的总数,125+140 = 265棵。

因为三班植的棵数比一、二班总数少80棵,所以三班植树265 80 = 185棵。

3. 学校组织四年级学生去春游,每辆大巴车限坐45人,四年级共有学生230人,租5辆大巴车够吗?解析:先计算5辆大巴车能坐的人数,45×5 = 225人。

然后比较225和230的大小,225<230,所以租5辆大巴车不够。

4. 一个工厂原来每月用水468吨,开展节约用水活动后,原来一年的用水量现在可以多用1个月,现在平均每月用水多少吨?解析:原来一年的用水量为468×12 = 5616吨。

现在这些水可以用12 + 1=13个月,所以现在平均每月用水5616÷13 = 432吨。

5. 四年级有3个班,平均每班有48人,如果每人向灾区捐款25元,四年级一共捐款多少元?解析:先求出四年级的总人数,3×48 = 144人。

然后用总人数乘以每人捐款数,144×25 = 3600元。

二、小数运算相关。

6. 一本笔记本3.5元,一支圆珠笔2.8元,买一本笔记本和一支圆珠笔一共需要多少钱?解析:将笔记本和圆珠笔的价格相加,3.5+2.8 = 6.3元。

7. 小明去超市买东西,他买了0.8千克的苹果,每千克苹果5.6元,又买了一瓶3.5元的饮料,他一共花了多少钱?解析:先求出苹果的花费,0.8×5.6 = 4.48元。

四年级解决问题评课发言稿

四年级解决问题评课发言稿

四年级解决问题评课发言稿一、整数运算相关。

1. 学校图书馆有故事书450本,科技书比故事书多120本,两种书一共有多少本?- 解析:首先求出科技书的数量,因为科技书比故事书多120本,所以科技书有450 + 120 = 570本。

然后求两种书的总数,即故事书和科技书相加,450+570 = 1020本。

2. 四年级同学去植树,每行种24棵,种了15行,还有120棵没种。

四年级同学一共要种多少棵树?- 解析:先求出已经种了的树的数量,每行种24棵,种了15行,那么已经种的树有24×15 = 360棵。

再加上没种的120棵,一共要种360 + 120 = 480棵。

3. 一个工厂原来每月用水468吨,开展节约用水活动后,原来一年的用水量现在可以多用1个月。

现在平均每月用水多少吨?- 解析:原来一年的用水量为468×12 = 5616吨。

现在这些水可以用12 + 1 = 13个月。

所以现在平均每月用水量为5616÷13 = 432吨。

二、小数运算相关。

4. 小明去商店买文具,一支铅笔0.8元,一个笔记本3.5元,他买了5支铅笔和2个笔记本,一共花了多少钱?- 解析:先计算买铅笔的花费,5支铅笔,每支0.8元,共0.8×5 = 4元。

再计算买笔记本的花费,2个笔记本,每个3.5元,共3.5×2 = 7元。

总共花费4+7 = 11元。

5. 一桶油连桶重5.6千克,用去一半油后,连桶重3.1千克。

这桶油重多少千克?桶重多少千克?- 解析:用去的一半油重5.6 - 3.1 = 2.5千克。

所以整桶油重2.5×2 = 5千克。

桶重5.6 - 5 = 0.6千克。

6. 小红在做一道小数加法题时,把其中一个加数3.5看成了35,结果得47.6。

正确的结果应该是多少?- 解析:先求出另一个加数,因为看错后结果是47.6,看错的加数是35,所以另一个加数是47.6 - 35 = 12.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数学《解决问题》评课稿
四年级数学《解决问题》评课稿
从磨课到最后的展示课,俞老师的这节《解决问题》我听了不下6次,每次听完都会有新的收获。

作为一个同样教龄不到一年的新教师,俞老师的课有太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由于老师们已经从每个我能想到的角度,对这节课进行了严谨、周密的评价,我只能从个体比较的角度来谈谈自己浅显的看法:
一、课前谈话,畅所欲言,体现距离美。

曾经也在自己的赏析课前设计了课前谈话,但基本上都是计划赶不上变化,谈话环节趋于形式。

再看俞老师的这一教学环节,在课前谈话中创设了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的情境,有目的地渗透了物体之间的比较。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与老师比年龄,比身高,在轻松愉悦的氛围里,小朋友们畅所欲言。

既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后面新知的引出作好了铺垫,更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二、语言简练,恰到好处,体现简洁美。

小学数学课堂上,语言传递着老师和孩子的智慧。

俞老师抓住“简练”这一语言特点,表达了丰富的教学内容。

整堂课,俞老师很少有多余的话,每一个提问、每一句过渡语都恰到好处地点出问题的关键,也能很简洁地总结出解决相差数的算理与算法。

反观自己的教学语言,不严谨是标志,拖泥带水是常态。

在课上我还喜欢重复学生的回答,即使是那些错误的答案,充分体现了自己在教学上的不成熟。

三、练习丰富,切合主题,体现多样美。

俗话说的好:“熟能生巧”。

数学学习离不开练习,要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技巧,一定要通过有效地练习。

何为有效,及落实教学目标。

然而在每次的练习设计中,我更多的是复制粘贴别人的想法,很少考虑每一道题目存在的意义与价值。

回顾俞老师的练习设计,她巧妙地将数学的思考融入不同层次的练习之中,很好的发挥练习的作用,如专项练习——选一选,基础练习——填一填,综合练习——连一连。

这些练习设计目的明确,针对性强,使学生不但巩固了知识,更重要的是数学思维得到不断的发展。

四、拓展延伸,提高创新,体现思维美
数学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抽象性。

而学生学习内容的呈现是从简单到复杂,思维方式是从具体到抽象的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前面学习的知识往往是后面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要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可以先让学生学会对知识的迁移。

本课最后,俞老师设计了一道贴合实际生活,又与本课主题密切相关的气象信息。

这道题通过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迁移,既对学生进行了思维训练,又培养了学生的应用能力。

为了体现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和严谨性,我也会在教案最后设计一道拓展延伸题。

但是没有把握好时间的火候,通常还没开始拓展,无情的下课铃就响了起来。

课堂教学中,俞老师能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让孩子们在静思中、在合作中轻松愉快地学到知识,增长本领,从而达到乐学、会学的境界。

俞老师扎实的基本功,良好的课堂教学调控能力,清晰的教学流程,值得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学习、借鉴。

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赏析(8首)
一、《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1、试着用自己的话描绘诗中所写的景象:
在春天的庭院里,有一株嘉美的树,在满树绿叶的衬托下,开出了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生气勃勃,春意盎然。

女主人攀着枝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树花,要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

花的香气染满了我的衣襟和衣袖,天遥地远,花不可能送到亲人的手中。

只是痴痴地手执著花儿,久久地站在树下,听任香气充满怀袖而无可奈何。

这花有什么珍贵呢?只是因为别离太久,想借著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赏析:这首诗写一个妇女对远行的丈夫的深切怀念之情。

由树及叶,由叶及花,由花及采,由采及送,由送及思。

全诗八句,可分作两个层次,每四句为一个层次。

诗人始终暗用比兴的手法,以花来衬托人物,写出人物的内心世界。

一方面,花事的兴盛,显示了人物的孤独和痛苦;另一方面,还隐藏着更深的一层意思,那就是:花事虽盛,可是风吹雨打,很快就会落,那正是主人公一生遭遇的象征。

诗的最后两句“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是主人公无可奈何而说出的自我宽慰的话,同时也点明了全诗的主题。

1、此树“奇”,还是“何足奇”?
答:从前面六句来看,诗人对于花的珍奇美丽,本来是极力赞扬的。

可是写到最后,突然又说“此物何足贵”,未免使人有点惊疑。

其实,对花落下先抑的一笔,正是为了后扬“但感别经时”这一相思怀念的主题。

无论说花的可贵还是不足稀奇,都是为了表达同样的思想
感情。

但这一抑一扬,诗的感情增强了,最后结句也显得格外突出。

2、题外之意,耐人寻味:主人公折花,原是为了解脱相思的痛苦,从中得到一点慰藉;而偏偏所思在天涯,花儿无法寄达,平白又添了一层苦恼;相思怀念更加无法解脱。

二、《龟虽寿》曹操(东汉)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神龟虽能长寿,但也有死亡的时候。

腾蛇即使能乘雾升天,最终也得死亡,变成灰土。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年老的千里马躺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能够驰骋千里;有远大抱负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

(这四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笔力遒劲,韵律沉雄,内蕴着一股自强不息的豪迈气概,深刻地表达了曹操老当益壮、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

只要自己调养好身心,也可以益寿延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