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及其危害

合集下载

内分泌干扰物的环境危害:雌激素及其硫酸盐在土壤中的吸附规律

内分泌干扰物的环境危害:雌激素及其硫酸盐在土壤中的吸附规律

内分泌干扰物的环境危害:雌激素及其硫酸盐在土壤中的吸附
规律
内分泌干扰物是指那些能够干扰生物体内分泌系统正常功能的化学物质,包括环境中存在的大量有机污染物。

这些物质在环境中会导致很大的危害,破坏人类和动物的健康,下文将详细介绍其中的一种雌激素及其硫酸盐在土壤中的吸附规律对环境的危害。

雌激素及其硫酸盐是一类内分泌干扰物质,它们在环境中广泛存在,比如来自动物的粪便、医疗废水、家庭废水等。

这些物质的存在严重影响了生物的正常发育和健康,特别是对于水生生物来说,更容易暴露和受到损伤。

雌激素及其硫酸盐进入土壤后,其吸附行为具有很强的特殊性。

一方面,雌激素会与土壤颗粒表面的羟基发生作用,从而发生吸附;另一方面,硫酸盐则会以自由离子的状态存在于土壤溶液中,与其他带负电荷的颗粒吸附。

在土壤中,活性炭、含铝混合土和含有高比表面积的颗粒都能够有效吸附雌激素及其硫酸盐,而土壤pH值的变化也会对吸附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然而,由于雌激素的强活性、生物降解不易和吸附有限,可能导致其在土壤中滞留时间较长,进一步危害环境。

此外,一些情况下,当硫酸盐在土壤中被还原形成H2S的时候,会对周
围环境产生有害的气味,影响人类生活质量。

总体来说,雌激素及其硫酸盐在土壤中的吸附规律及其环境危害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减
少废水排放、加强污染物监测、实施严格处罚制度等等,以切实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毒理学研究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毒理学研究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毒理学研究随着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成为了人们的焦点。

这些化合物干扰人体正常激素分泌,可能影响生长发育,甚至导致生殖系统疾病。

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一新型污染源,本文将探讨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毒理学研究的重要性。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DCs)是一类具有相似化学结构和生物活性的化合物,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农药使用、塑料制品等多种渠道。

这些化合物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激素分泌产生干扰作用。

研究表明,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可能导致乳腺癌、前列腺癌等生殖系统疾病,以及儿童生长发育异常等问题。

为了探究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毒性,毒理学研究成为了关键。

该领域的研究包括动物实验和体外实验等方法,以检测这些化合物对生物体的损害。

在动物实验中,科学家通过给予受试动物不同剂量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观察其生理、生化及组织学等方面的变化。

体外实验则利用人体细胞或组织培养物,研究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细胞生长、凋亡和基因表达的影响。

这些研究为评估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风险提供了重要依据。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作用机制主要涉及激素受体、信号转导通路及基因表达水平的改变。

这些化合物与人体激素分子结构相似,能够与激素受体结合并激活或抑制其功能,进而影响激素调节的生理过程。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还可能影响细胞增殖、凋亡及分化等过程,导致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

尽管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毒理学研究仍面临许多挑战。

未来研究需要深入探讨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作用靶点以及与其他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关系。

还需要加强流行病学调查,以揭示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并制定更加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

我们需要对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毒理学研究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

只有通过深入探究这些污染物的毒性和作用机制,我们才能更好地了解它们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威胁。

这将为政策制定者提供科学依据,推动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以保护公众健康和维护生态环境。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与人体健康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与人体健康

如在个体成年期并进入功能表达阶段后才会显现 出来。这种迟发性毒性效应的典型例证就是已烯 雌酚引起的子代青春期发作的阴道腺癌。
环境暴露的不稳定性和人群的遗传学基础差 异,给环境暴露与生殖发育障碍之间的因果关系 的确证带来了非常大的难度。也有一定数量的研 究结果与上述结论不一致。但是已有的资料在很 大程度上支持环境污染与人类和野生动物生殖发 育障碍密切相关,并已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环境因素或外源性因子导致的疾病,
X-染色体(左)Y-染色体(右)×13,000倍
案例1-2续1
不孕夫妻寻究:男性生殖障碍 引发全球轰动
结婚后希望生个孩子,几乎是每对年轻夫 妻的梦想,然而,并非每个家庭都能如愿。 今年38岁的布罗迪在一家电子商务公司当职 员,1998年他与科尔·卡琳结婚,多年没有怀 孕。布罗迪和卡琳十分苦恼,2003年11月的 一天,他们到一家医院检查,却查不出任何 病因,医生建议他们去宾夕法尼亚大学医院 检查。可他们来到该医院检查后,医生还是
一般需要流行病学调查、动物实验(毒性.毒理研 究)和临床学三者共同确证才能最后认定,最好 还要有分子生物学方面的认证,从基因遗传学上 进行解释与阐明。 2. 外源性化学物质对性腺轴系统的干扰效应:
当前,, 以及对松果体下丘脑-垂体-性腺轴调节功能的影响。在正常情 况下,男女性的性腺功能调节方式各有不同,女 性的性腺功能调节由于有月经和妊娠等生理现象 参与,因此调节的机制和过程更为复杂。
马克威尔博士从2008年3月开始,将3对实 验鼠的雄性鼠食物里分别掺入不同程度的有机 氯农药成分,一年后,那只每日摄入3毫克有机 氯农药的实验鼠的Y 染色体己经缩短了五千分 之一;如果按这样的量继续摄入,五千年后雄 鼠将不能使它的伴侣怀孕。如果按照现在这样 的环境,每一代人的男性Y染色体缩短千分之 一,那么是五千代人,也就是12.5万年后, 男性染色体将消失。

内分泌干扰物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及防范措施

内分泌干扰物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及防范措施

内分泌干扰物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及防范措施内分泌干扰物(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EDCs)是指能够干扰内分泌系统功能的化学物质。

这些物质具有潜在的危害性,对人类健康产生了一系列影响。

本文将探讨内分泌干扰物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以及相关的防范措施。

首先,内分泌干扰物与激素类似,可以干扰内分泌系统的正常功能。

内分泌系统调节着人体的生长发育、代谢、免疫、生殖和神经功能等多个方面。

当内分泌干扰物进入人体后,它们会干扰内分泌系统的正常功能,并导致多种健康问题。

内分泌干扰物对人类健康的主要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1. 生殖系统影响:内分泌干扰物可以干扰雌激素和雄激素的平衡,导致生殖系统问题。

在女性中,内分泌干扰物可能导致月经不调、不育和乳腺癌等问题。

在男性中,内分泌干扰物可能导致生精能力下降和精子质量减少。

2. 神经系统影响:内分泌干扰物可以干扰神经发育和功能,导致神经系统问题。

婴儿和儿童的神经系统特别脆弱,因此他们更容易受到内分泌干扰物的影响。

研究发现,内分泌干扰物与儿童智力发育、行为问题和神经发育障碍等问题相关。

3. 代谢系统影响:内分泌干扰物可以影响体内的能量平衡和代谢过程,导致肥胖和代谢性疾病的发生。

研究发现,暴露于内分泌干扰物的人群更容易患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脂肪肝等代谢性疾病。

4. 免疫系统影响:内分泌干扰物可以干扰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导致免疫力下降和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生。

暴露于内分泌干扰物的人可能更容易感染病毒和细菌,并患有哮喘、过敏和自体免疫疾病等问题。

了解了内分泌干扰物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下面将介绍一些相关的防范措施:1. 增强公众意识:加强对内分泌干扰物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内分泌干扰物的认识和认知。

公众在购买产品时应关注成分表,避免购买含有内分泌干扰物的产品。

2. 选择有机食品:内分泌干扰物主要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因此选择有机食品,避免暴露于农药、除草剂等化学物质。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与肥胖发病的潜在联系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与肥胖发病的潜在联系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与肥胖发病的潜在联系近年来,肥胖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而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ndocrine-disrupting chemicals,EDCs)被认为是肥胖流行背后的一个潜在原因。

EDCs是指那些可以干扰内分泌系统正常功能的化学物质,包括塑化剂、杀虫剂、阻燃剂等。

本文将探讨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与肥胖发病之间的可能联系,并分析其中的潜在机制。

一、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及其危害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广泛存在于我们周围的环境中,它们可以通过食物、空气和水等途径进入人体。

主要的EDCs包括双酚A(BPA)、邻苯二甲酸酯(phthalates)、多溴联苯醚(PBDEs)等。

这些物质在生物体内具有激素样的作用,干扰体内激素平衡,从而可能对健康造成损害。

研究表明,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人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EDCs可能对胎儿和儿童的发育产生负面影响,导致生殖系统异常、智力低下等问题。

其次,EDCs还可能引发激素依赖性肿瘤,如乳腺癌、卵巢癌等。

除此之外,EDCs还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病率增加有关。

二、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与肥胖发病的关联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与肥胖的发病有密切联系。

首先,一些EDCs可能干扰能量代谢,导致机体的能量平衡失调,从而导致体重增加。

例如,某些塑化剂如BPA被认为可以抑制脂肪细胞的分化,导致脂肪细胞数量增多,进而引发肥胖。

其次,EDCs 可能通过干扰激素的正常分泌和信号传递,影响食欲调节和胰岛素的敏感性,导致摄入过多的能量和体内脂肪的异常积聚。

此外,一些EDCs可能与肥胖相关的激素,如雌激素和脂联素发生竞争性结合,干扰它们的正常功能,从而影响体重的调控。

例子中的PBDEs被发现可以抑制脂联素的分泌,而脂联素是一种能够促进脂肪的氧化和降低摄食的激素,对于维持身体的代谢平衡和体重的控制具有重要作用。

三、潜在机制的研究进展目前,对于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与肥胖关联的具体机制还存在许多争议。

内分泌干扰物质的合成及其对环境健康的危害

内分泌干扰物质的合成及其对环境健康的危害

内分泌干扰物质的合成及其对环境健康的危害近年来,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增多,内分泌干扰物质的合成越来越多。

内分泌干扰物质(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 EDCs)是一类可以影响内分泌系统正常功能的物质,它们可以模拟、干扰或抑制人体自然激素的活动。

大量研究已经发现,这些化学物质对生物环境和人类健康都带来了危害。

内分泌干扰物质的合成内分泌干扰物质在自然界和人造环境中都有发现,其来源多种多样。

其中,最常见的来源是化学工业中使用的化学物质。

例如,合成橡胶、塑料、火阻剂、农药等化学品都是主要的内分泌干扰物。

此外,一些人造物质在进入水体、土壤等自然环境后,也会产生影响。

内分泌干扰物质的危害内分泌干扰物质的危害不仅体现在个人健康上,也对环境产生严重影响。

对人体的影响:内分泌干扰物质与多种人体健康问题有关。

例如,它们可以导致性别发育异常,如减少精子数目和影响女性性腺的发育;引起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等女性癌症的发生;干扰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分泌、传递等,引起甲状腺功能失调等问题。

对环境的影响:内分泌干扰物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不容忽视。

它们可以对环境中动物和植物的生长发育造成影响,破坏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从而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健康。

此外,内分泌干扰物质还可以影响基因和染色体的稳定性,从而加重生物多样性的流失。

内分泌干扰物质的预防和治理要预防和治理内分泌干扰物质对健康和环境产生的危害,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1. 宣传教育与排查:当消费者、科学家和有关机构更加关注内分泌干扰物质时,他们就可能发起行动,通过问责、调查、普及等方式扩大大众的认知。

2. 更为严格的法规与监管:能够帮助保证特定的潜在污染源所需的合乎标准的化学成分,可以防止这些化学物质进入到我们的环境中。

3. 变革生产体系:鼓励与支持化学制造行业上更为环保的创新,是减少内分泌干扰物质和化学污染的关键。

化学工业制造商可以采用更好的制造方法,更高品质的化学品以及更加透明和开放的供应链,从而保证在全球化的经济体系下,可以达到动态的优势匹配。

内分泌干扰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内分泌干扰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内分泌干扰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的环境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然而,这些变化并不都是好的,有些环境问题不仅会对我们的健康造成影响,还可能危及我们的生命。

其中,内分泌干扰物便是一种对人体健康产生巨大影响的物质。

一、内分泌干扰物的定义和种类内分泌系统是指身体中负责释放激素、维持内部平衡的一组物质。

而内分泌干扰物(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EDCs)就是指那些可以干扰内分泌系统正常功能的物质,包括多种化学物质以及生物产物等。

内分泌干扰物种类繁多,其中包括农药、杀虫剂、古柯碱、塑料制品、日用化妆品等。

这些物质通过各种方式进入我们体内,如通过空气、水和食品的摄入。

二、内分泌干扰物的危害内分泌干扰物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包括对生殖系统、免疫系统、神经系统等的损害。

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对人体内分泌系统的损伤。

内分泌干扰物会与人体内激素结合,干扰激素的正常分泌和作用。

这种干扰会导致许多生理和代谢异常,表现为健康下降、失调、生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等症状。

例如,酚类、酯类等化学物质会影响儿童性别发育,导致生殖器发育异常、性早熟等情况;塑料制品中的BPA则可能影响人们的身体骨骼发育;此外,这些物质还可能对荷尔蒙分泌、结果妊娠等方面产生影响。

三、内分泌干扰物的来源内分泌干扰物从何而来?大多数内分泌干扰物来自于人造化学物质。

例如,生活中常用的一次性餐具、塑料袋、塑料瓶等都可能含有BPA、塑化剂等化学物质;此外,食品的包装也可能含有类似的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

还有一些内分泌干扰物来自于自然产物,如食品和某些植物。

例如,豆类和大豆等植物中就富含一些对人体内分泌系统有影响的物质,尽管这些植物对健康的影响是双向的,不过在某些情况下,人们吃这些食物也会受到影响。

四、如何减少内分泌干扰物的摄入如今我们身处的环境充满了各种污染物和化学物质,如何减少内分泌干扰物的摄入至关重要。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炔雌醇的危害、污水处理厂去除及微生物降解研究进展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炔雌醇的危害、污水处理厂去除及微生物降解研究进展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炔雌醇的危害、污水处理厂去除及微生物降解研究进展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炔雌醇(Ethynylestradiol,EE2)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环境中的内分泌干扰物,它对生物体产生许多负面影响。

污水处理厂是主要源头之一,通过适当的处理方法可以有效地去除EE2。

此外,微生物降解也是EE2处理的一种有效方法。

本文将介绍EE2的危害、污水处理厂去除和微生物降解的研究进展。

首先,EE2对环境和生态系统具有广泛的危害。

EE2主要来自于避孕药的使用和排泄,它进入环境后,会影响水生生物的性别发育和繁殖能力。

研究发现,EE2可以干扰鱼类的生殖系统,导致雄性鱼类产生卵子,雌性鱼类则出现虚弱或不育的情况。

此外,EE2也会对水生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产生负面影响,破坏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

针对EE2的处理,污水处理厂是最主要的控制点之一。

研究表明,传统的生物处理方法在去除EE2方面效果有限。

因此,研究人员已经开始探索新的处理技术。

一种被广泛应用的方法是采用活性炭吸附。

活性炭能够吸附有机污染物,包括EE2,从而有效地去除它们。

此外,一些研究还使用电化学氧化、超滤等方法对污水中的EE2进行去除。

这些新的处理方法在EE2去除方面具有潜力,但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确定其适用性和效果。

此外,微生物降解也是一种有效去除EE2的方法。

研究人员已经发现一些特定的微生物能够降解EE2并将其转化为无害的物质。

这些微生物通常存在于土壤中,并具有降解EE2的酶系统。

研究人员通过分离这些微生物并研究其降解的机制,为EE2的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

此外,一些研究还探索了利用微生物共生体系来提高EE2的降解效率,通过相互作用和协同作用,提高EE2的降解活性。

总之,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炔雌醇对生态环境和生物体具有广泛的危害。

污水处理厂是EE2的主要来源之一,通过适当的处理方法,可以有效地去除EE2。

目前,活性炭吸附等新的处理技术正在被研究和应用。

此外,微生物降解也是一种有效去除EE2的方法,相关研究为EE2的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

环境激素和内分泌干扰物的危害分析

环境激素和内分泌干扰物的危害分析

环境激素和内分泌干扰物的危害分析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暴露在许多可能对身体造成潜在损害的潜在危险中,其中之一就是环境激素和内分泌干扰物。

本文将就这两种物质进行简要分析,旨在提醒人们关注和对抗不良环境因素。

环境激素,又称“雌激素类物质”,是一种在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质,其化学结构与雌激素类似,与雌性激素具有相似的生物效应。

它们可以通过生物和非生物渠道进入人体,比如,食品、水源和环境中的含有激素物质的塑料等。

心血管疾病、乳腺癌、早产和男性不育等一系列疾病被相关研究证明与环境激素的摄入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环境激素可能会通过多种途径干扰内分泌系统。

最明显的例子是它们可能抑制或增加某些激素物质,从而改变整个内分泌系统的平衡。

并且,环境激素可能还会影响某些内分泌器官及其分泌的荷尔蒙。

在某些情况下,环境激素甚至可能直接干预内分泌系统或与其它生物进化相关的生物过程。

不仅如此,内分泌干扰物也是对人体造成潜在威胁的物质。

内分泌干扰物是指具有毒性和致癌作用的化学物质,它们可以混入我们日常食品、饮料、化妆品、家居用品等中。

这些物质可能被认为与一系列健康问题相关,如儿童肥胖症、生殖系统缺陷、含有毁灭胆固醇功能的疾病、神经行为异常,以及乳腺、前列腺和其他癌症。

内分泌干扰物主要是通过以下三种方式对身体产生影响:第一,对内分泌系统造成影响,这可能会对荷尔蒙的产生和分解产生负面影响。

第二,内分泌干扰物可能会对身体的代谢和免疫系统造成损害,从而增加患上疾病的风险。

第三种,内分泌干扰物被发现会有基因毒性和致癌性,这可能会在某些情况下颠覆正常的细胞分裂和修复过程,增加体内癌症发生的风险。

为了避免暴露在环境激素和内分泌干扰物中,有一些预防措施需要人们采取。

首先,需要改变个人生活方式,减少接触含有化学物质的产品,例如人造氟化碳、氯化物、二甲苯、甲苯等。

其次,需要注意环境污染问题,包括煤烟、化学毒物和放射性物质等。

另外,饮食健康、多锻炼、减少压力等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并降低暴露危险的风险。

内分泌干扰物对人体和野生生物的危害

内分泌干扰物对人体和野生生物的危害
在发育的早期阶段,哺乳动物的胚胎同时具有雄性和 雌性的特征。发育由基因型决定,而分化则受类固醇 和甲状腺激素的调控。在胚胎发育的特定阶段,性激 素的暴露可以导致性别发育过程的不可逆变化并进而 影响成体以后的行为。因此,哺乳动物在早期胚胎分 化与发育阶段受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影响最大,在这 个时期以后,哺乳动物受到的具有激素活性的化合物 影响多数是暂时性的,很少产生永久性效应。Biblioteka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鸟类的危害:
鸟类自身的生物学特点使它们非常容易受到环境内 分泌干扰物的暴露:第一,与同样体重的哺乳动物比 较,鸟类的代谢率和食品消耗都非常高,同时外源性 化合物的生物转化代谢速率也非常高,这使得鸟类接 触环境污染物的概率和剂量与哺乳动物相比显著增加。 第二,鸟类在迁徙、求偶、饲喂幼鸟等时期需要消耗 大量的能量,并且要经常忍受饥饿,这时需要代谢掉 体内储存的脂肪以提供能量,相应也增加了随脂肪代 谢而释放出的亲脂性化合物暴露的可能
谢谢
2.恶性肿瘤
可引起乳腺癌、前列腺癌、塞丸癌、卵巢癌、甲状腺癌、 副皋丸囊肿、阴道腺癌、膀胀癌、精巢癌。例如从1980 年到1987年,美国乳腺癌的发病人数猛增了32%,50年前 女性患乳腺癌的机会每20人里只有1个,现在却是1/8。 据研究,很多种类的杀虫剂和类似的化合物很明显地影 响雌激素代谢,因而导致乳腺癌和其他子宫内膜肿瘤的 增加。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两栖类动物的影响:
内分泌干扰物在两栖类动物体内与雌激素受体结 合形成配体 - 受体复合物,通过竞争结合产生干 扰效应。例如有机氯化物就能与血清甲状腺素载 体结合。通过这种作用,内分泌干扰物减少血液 激素结合蛋白对天然激素的吸附,增大内源激素 对靶细胞的可得性,从而增强内源激素的作用诱 导或抑制靶基因的转录使机体产生各种激素效应, 进而引起器质性的病变。

第5讲内分泌干扰物及其危害概要

第5讲内分泌干扰物及其危害概要

内分泌干扰物污染及其危害天津医科大学孙增荣一、内分泌干扰物概述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人类科技的进步,大量人工合成化学物质进入人类的生产生活领域,这些化学物质一方面为人类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另一方面,大量合成化学物质造成广泛的环境污染,并通过空气、水、食物链等多种暴露途径进入生物体内,对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健康甚至生存造成潜在的威胁。

自从上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很多研究者发现,某些种类的环境化学物质对野生动物及人类产生类似天然激素样的作用,造成包括生殖器官发育异常、不育、生殖系统肿瘤、神经行为改变等与机体内分泌功能改变相关的有害效应。

由于当时发现这些物质大多数具有拟雌激素样作用,因此,研究者把这类的环境化学物质称为“环境雌激素”(environmental estrogen)或“环境激素”(environmental hormones)。

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发现,某些环境化学物不仅具有类似雌激素样的作用,还具有抗雄激素、干扰甲状腺激素等多种作用。

1991年7月,来自生态学、生物学、动物学、医学、毒理学、法学等多个领域的科学家在美国威斯康星洲的Wingspread召开会议,对于激素在动物正常发育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以及多种化学物质对野生动物及人类内分泌系统的影响进行了研讨。

与会学者认为,大量人工合成化学物及少数天然化学物质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干扰动物,包括野生动物、实验室动物及人类的内分泌系统,尤其是胚胎/发育阶段动物的内分泌系统对很多化学物的干扰作用非常敏感,从而导致发育异常、生殖功能障碍、神经行为异常、生殖系统癌症等危害。

Wingspread会议首次提出“内分泌干扰物”(endocrine disruptors,EDs)这一术语。

此后,大量研究发现,一些在人们生产生活中广泛接触的化合物,在曾经被认为的是“安全”的低剂量暴露条件下,也会干扰人类和其他动物的内分泌系统,从而对机体的生殖、发育、神经、免疫、代谢等产生广泛的影响。

内分泌干扰物及其对人体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内分泌干扰物及其对人体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内分泌干扰物及其对人体内分泌系统的影响内分泌干扰物(Endocrine Disrupting Compounds, EDCs)是指一类化学物质,它们能够干扰生物体内的内分泌系统正常的生理过程。

这些化学物质包括某些药物、化妆品、塑料添加剂、杀虫剂、迈灵威以及某些环境污染物等。

EDCs的存在对人体健康和生殖健康产生严重影响,特别是对生殖系统和代谢系统带来很大危害。

影响人类的生殖能力EDCs对人类的生殖能力产生非常负面的影响。

男性患有无精子症、精液变异以及性功能障碍等疾病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暴露于EDCs过多,影响了精子的生成和质量。

EDCs可能会影响男性睾丸功能及睾丸体积发育,对睾丸内分泌系统的发育也有很大的影响。

女性患有卵巢失调、月经失调等问题同样与暴露于EDCs存在关联。

此外,EDCs还会影响胎儿在孕期内生殖系统的发育,导致生殖器官发育不良、生殖功能缺失等问题。

影响人类的代谢功能EDCs同样会影响人类的代谢功能。

暴露于EDCs后,人体不同的代谢途径可能会因此而发生改变。

这些代谢途径包括核受体介导的代谢途径(例如:肝脏P450酶体系)以及β氧化作用产生代谢壬基酚的代谢途径等。

暴露于EDCs对β细胞功能也有严重影响,造成胰岛素分泌不正常以及胰岛素抵抗。

EDCs的来源EDCs可能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日用品中,包括洗发水、香皂、牙膏、化妆品等。

另外,人们也可能会暴露于EDCs污染的水源、空气、食物中。

此外,EDCs还可能出现在食物包装材料、农药和残留物、医药制品、工厂排放和废物处理设施的污染物等中。

如何保护自己免受EDCs的伤害?保护自己免受EDCs的伤害,首先要了解EDCs暴露的途径,并尽量避免暴露与EDCs相关的物质。

例如,选择没有含EDCs物质的化妆品、清洁产品、食品和饮料等。

同时,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饮食中食用大量的新鲜水果、蔬菜和整谷类产品,这能使人体吸收更多的天然营养素,同时降低暴露于EDCs的风险。

内分泌干扰物污染环境下的危害与防治研究

内分泌干扰物污染环境下的危害与防治研究

内分泌干扰物污染环境下的危害与防治研究一、引言“内分泌干扰物”(ERCs)是指能够影响内分泌系统的化学物质,包括一类环境化学物质和天然植物激素。

ERCs在环境中广泛存在,如塑料、染料、草甘膦等,对人和动物的健康造成危害。

ERCs的危害性,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本文将从ERCs的形成原因、危害机理和防治方案几个方面,进行详细地探讨。

二、ERCs的形成原因ERCs来源于许多物质,其中包括人工合成和天然物质。

ERCs的来源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塑料制品:大量生产和使用的塑料制品,会释放出一种叫做邻苯二甲酸酯(Phthalates)的ERCs。

Phthalates是一种增塑剂,主要用于增加塑料的柔韧性和强度。

Phthalates会从塑料制品中渗出,并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释放到环境中。

2、人工合成化学物质:人们使用的许多化学物质和产品都含有ERCs,如清洁剂、染料、涂料等。

这些化学物质在使用、存储和运输过程中,可能会发生挥发、泄漏、排放等情况,导致ERCs释放到环境中。

3、天然物质:一些天然植物激素也可以成为ERCs,如萘乙酸(NA)和萘酚衍生物(PAs)等。

这些物质可能会在植物生长环境中,受到污染物质的污染而生成。

4、药物:一些药物中含有ERCs,如雌激素等。

三、ERCs的危害机理ERCs会影响内分泌系统,引起人和动物的生殖、免疫和代谢等方面的问题。

ERCs的危害机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激素水平异常:ERCs可以缓慢地、持续地影响内分泌系统中各种激素水平,从而导致代谢异常。

例如,高浓度的Phthalates 会干扰胎儿的睾丸变异(undifferentiation),从而导致男性生殖系统的发育受到影响。

2、影响细胞信号传导:ERCs有可能影响细胞内多种信号传导通路,修改细胞表面受体的构象及其相应功能,导致细胞发育和分化异常。

例如,高浓度的雄性激素受体拮抗剂(anti-androgen)可以干扰雄性激素的作用,从而对雄性性征产生影响。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一)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4. 对发育的影响 胎儿和婴儿出现先天性畸形、发育不全和痴呆的 病例增加。 5. 引起人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智力低下。 6. 可损害人体免疫系统,降低免疫力。 7. 诱发肿瘤发生
日本米糠油事件中PCBs(多氯联苯)受害者的惨状
(二)对野生生物的危害
上世纪50年代:英国水獭种群数量下降; 1952年:佛罗里达鹰的数量下降; 上世纪60年代:蜜歇根湖貂类丧失生殖能力
(二)影响神经递质的传导,毒害神经系统
• EDCs影响大脑皮层、下丘脑、脑垂体等对激素的 调节作用,导致激素合成、释放、运输异常。 如有机磷农药能与体内胆碱酯酶结合,形成稳 定的磷酸化胆碱酯酶,使胆碱酯酶失去活性,丧失 分解乙酰胆碱的能力,造成体内胆碱的蓄积,从而 引起神经传导功能紊乱,出现一系列中毒症状。
3
(三)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分类
天然雌激素 雌二醇、雌酮、雌三醇
天然 化学物
植物雌激素 真菌雌激素
EDCs
人工合成 化学物
大豆异黄酮 香豆雌酚 玉米赤霉烯酮 己烯雌酚、己烷雌酚 炔雌醇、炔雌醚等 二噁英、多氯联苯 双酚A、邻苯二甲 酸酯类等
人工合成的雌激素
环境化学污染物
4
按照EDCs的干扰功能分类
有机磷、有机氯农药可以诱导肝脏甾醇羟化酶、微粒 体酶,从而加速内源性激素的代谢和排泄。
艾氏剂和狄氏剂可使大鼠的谷丙转氨酶和醛缩酶的活 性升高 DDT对ATP酶有抑制作用。
(五) 影响机体免疫细胞对抗原的识别
人的免疫系统在环境激素的长期作用下,会 发生免疫失调和病理反应。
Pb、Hg可使机体产生过敏性发病综合症; 一些杀虫剂可引起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2
(二)内分泌干扰物的定义

内分泌干扰物在环境和健康中的作用

内分泌干扰物在环境和健康中的作用

内分泌干扰物在环境和健康中的作用“内分泌干扰物”(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 EDCs)是指存在于环境中的一类化学物质,它们可以干扰动植物的内分泌系统功能,导致生殖、代谢、免疫等方面受到不良影响。

目前已经发现了数千种可能对内分泌系统造成干扰的物质,其中包括塑料和橡胶制品中的可塑剂、家居清洁用品和护肤品中的阻燃剂、杀虫剂和除草剂等。

这些物质进入环境后不仅会影响野生动植物的生产力和繁殖能力,还会对人类健康产生影响。

内分泌干扰物的影响可以穿越代际,即先代动物暴露于内分泌干扰物后,其子代生殖系统的发育和功能也可能受到长期干扰。

多项研究表明,这种代际效应可能会对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和遗传多样性产生长期不良影响。

例如,一些鸟类和哺乳动物的饮食中摄入了大量的废弃物(比如垃圾堆中的塑料和电子垃圾中的化学物质),导致它们健康受到威胁并且生产力降低。

在人类群体中,内分泌干扰物的影响也引起了广泛关注。

目前已经发现,内分泌干扰物可以干扰人类生殖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已知内分泌干扰物中的一些物质可以干扰男性性激素的正常作用,至少包括睾酮,这可能导致男性不育症和其他生殖系统的问题。

对于女性,内分泌干扰物也会对卵巢功能产生影响,这可能导致生育方面的问题。

此外,一些内分泌干扰物被发现可以影响人的代谢和免疫系统。

研究表明,暴露于内分泌干扰物的人群中患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会增加。

另外,内分泌干扰物的影响还可能与荷尔蒙相关的癌症的发生率有关。

在了解了内分泌干扰物的一些基本知识之后,我们了解了它们是如何危害健康的。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自己呢?第一条,尽可能避免使用含有内分泌干扰物的产品。

可以换用天然洗护品,代替塑料容器的使用等等。

这些改变不仅对我们自己的健康有好处,也可以直接减少内分泌干扰物从我们身体排出到环境中的量。

第二条,尽可能避免暴露于含有内分泌干扰物的环境污染物中。

避免饮用不含过滤处理的自来水,减少过度使用农药和杀虫剂等等三眼,也可以减少我们的暴露风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危害及作用机制研究杜磊1,李勃2,3*,马瑜2,3,王长晔4(1 西安市第五医院陕西西安710082; 2 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陕西西安710062;3陕西省微生物研究所陕西西安710043;4西安市莲湖区北院门庙后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陕西西安710002)摘要:近年来,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DCs)因其在环境中广泛存在和对生物及生态环境的严重危害而受到日益关注,并已成为毒理学、生态学、系统发育学、医学等诸多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本研究基于近年来国内外研究成果和科学实践,着重介绍了目前EDCs的主要类型,对生物的危害及其作用机制,并就当前该领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内源性激素,作用机制,危害The hazard and mechanism of the Environmental Endocrine DisruptorsDu Lei1,Li Bo2,3*,Ma Y u2,3,Wang Changye41 Xi’an No. 5 Hospital, Xi’an 710082, China2 Institute of Life Science,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Xi’an 710062, China3 Shaanxi Microbiology Institute, Shaanxi Academy of Science, Xi’an 710043, China4 Xi'an Lianhu District Beiyuanmen & Miaohoujie Community Health Center, Xi’an 710002, ChinaAbstract: The 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 (EDCs) are natural or man-made agents widely presenting in the environment that interfere in someway with normal endocrine function and caused serious damage on the biocenosis and entironment. As a result, the effect and function of the EDCs has become a hot topic in many research fields such as Toxicology, Ecology, Development biology and so on. The present paper reviewed the researches on the hazard and mechanism of action of the EDCs and its main types. The development prospect and strategy are also discussed.Key words: Environmental endocrine disruptors, Endogenous hormones,interaction mechanisms,hazard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nvironmental endocrine disruptors, EDCs)是一类存在于环境中的能够干扰生物体内源激素的合成、释放、转运、结合、作用以及清除,从而影响生物体的机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30770243); 陕西省科学院重点项目(2010ZD01)通讯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E-mail:libo@体内环境稳定、生殖、发育甚至行为的外源性物质[1]。

这一概念最早由Colborn等人于1993年提出[2],该物质的特点是种类多、数量大、暴露剂量小(pp b~ppt)等,它的作用除能干扰机体的内分泌机能外,还可引起生物机体的代谢紊乱、发育异常以及其他病理性损伤,影响人类及其他动物的繁衍,严重时甚至造成生态失衡。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环境中的许多化学物质都具有内分泌干扰作用,这些化合物性质差异极大,既有难降解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POPs)(如二噁英、多氯联苯、有机氯农药等),又有可分解的有机除草剂、杀虫剂、洗涤剂的极性降解物产物,此外还包括动物及人类排泄的激素、天然植物激素、微生物毒素以及重金属等。

这些物质具有丰富的化学结构多样性,其物理特性多表现多为亲脂性、不易降解、残留时间长;在机体内和体外难以分解,不易排出,并可通过食物链的放大作用在生物体内累积。

而且,由于内分泌干扰物常以极低含量存在于环境和动物组织中,其所造成的生物学效应在个体上也常以微弱或隐性的方式存在[3]。

随着人类社会工业化进程的发展,环境中内分泌干扰物的种类和数量在不断增加,通过饮食、接触等途径进入生物体内,对生物的生存及人类的健康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量的研究资料表明,EDCs对于动物以及人类生殖障碍、发育异常、代谢紊乱及某些癌症(如乳腺癌、睾丸癌、前列腺癌等)的发生具有密切联系。

如今,EDCs对于生物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已受到学术界和公众的广泛关注,成为当今生物学、医学、环境科学、生态学、毒理学等众多领域研究的热点。

本文基于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报道,着重介绍了目前EDCs的主要类型,对生物的危害以及作用机制,并就当前该领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1.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主要类型目前,已被证实或怀疑具有内分泌干扰活性的各类化学物质有数百种之多,但分类尚不统一。

根据生物学效应的不同,可将其分为以下几类:(1)干扰雌激素作用的类群:包括多氯联苯类化合物(Polychlorinated biphenyl, PCBs)、烷基酚类(Alkylphenol ,APs)、邻苯二甲酸酯类(Phthalate Esters ,PAEs)、二苯烷烃类(Diphenylkanes)、双酚化合物(Biphenols,BPs)、有机氯杀虫剂,以及除草剂、植物雌激素(phyto-estrogens, PEs)、真菌雌激素、以及某些重金属(如铅、镍、汞等)。

(2)干扰睾酮作用的类群:包括氟他胺(Flutamide)、利谷隆(Linuron)、苯乙烯(Styrene)、二硫化碳(Carbonsulfide)、邻苯二甲酸酯(PAEs)、林丹(lindane)和铅等。

(3)干扰甲状腺素作用的类群:有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类(Dithiocarbamate, DCs)和多卤芳烃类(Polyhalogenocarbons,PHAHs),其中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类是目前应用广泛的抗真菌类化合物,主要包括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酯类(ADTCs)和乙烯二硫代氨基甲酯(EBDCs);(4)干扰内源性激素代谢酶及激素转运功能的类群:有研究表明多卤芳烃类和多溴联苯能够影响血清中甲状腺素(T3、T4)水平,并降低大鼠促甲状腺素对T3、T4的调节作用。

(5)干扰其他内分泌功能的类群:如铅、可卡因、二硫化碳等可以干扰儿茶酚胺的作用,升高动物或人血清中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水平,植物雌激素还能刺激催乳素合成与分泌等。

2.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作用机制包括哺乳动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以及无脊椎动物在内,几乎所有动物的内分泌系统其作用机制具有高度的相似性,即都是受化学物质进行信号调控。

该系统由能够产生各种激素的不同腺体(如甲状腺、性腺等)组成,体内各组织器官都会通过激素受体对相应的激素做出应答反应,从而完成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

尽管EDCs的种类众多,且结构差异很大,但其对生物内分泌系统的干扰作用在细胞水平上主要通过4种途径实现,即模拟内源性激素作用;拮抗内源性激素作用;破坏内源性激素受体的生成和代谢;破坏内源性激素的生成和代谢[4]。

目前的研究发现,EDCs对于动物和人体内分泌系统的影响机制主要可归结为以下3类:2.1 受体介导反应对于不同类型的内源性激素,其通过受体介导的作用是基本一致的。

EDCs能够通过模拟或拮抗内源性激素来介入内源性激素的介导反应,从而影响生物体的内分泌系统。

研究表明,当内源性激素受体同与内源性激素结构相似的化学物质结合时,会产生两种不同的效果,一是内源性激素的亢进效应,另一种则是内源性激素的拮抗效应。

由于各类激素的功能不同,对其产生影响后所表达的生理作用也因此而不同。

目前已报道的受EDCs影响的内源性激素受体主要包括雌激素受体、雄激素受体、甲状腺激素受体和细胞激素受体等。

雌激素是由脊椎动物的卵巢、睾丸、胎盘或肾上腺皮质所产生的十八碳固醇类激素,对于脊椎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当EDCs与雌激素受体结合时,表现为雌激素亢进效应的物质有壬基酚、十氯酮等[5],表现为拮抗效应的物质有DDT、多氯联苯(PCBs)及二噁英等[6,7,8]。

同时,某些EDCs也能抑制内源性雌激素与雌激素受体结合从而达到内分泌干扰作用,如邻苯二甲酸甲酯、阿特拉津等[9,10]。

雄激素与雌激素均属于性激素,EDCs可通过相同的途径作用于雄激素受体。

如阿特拉津与DDT类物质能够阻止睾丸激素与受体的结合;杀虫剂十氯酮、杀螟松等可以对雄激素受体起到竞争性抑制作用,继而阻止受体与DNA的结合由此改变内源性雄激素的基因表达[11]。

甲状腺激素属于含氮激素,其生理作用主要体现在促进骨骼、脑和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调控机体代谢以及维持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研究表明多氯联苯(PCBs)类物质与甲状腺激素具有一定的结构相似性,其对于干扰甲状腺激素功能的效应十分显著。

如果这类化合物在生物脑发育阶段产生干扰作用,将对机体造成永久性的脑发育障碍[12]。

此外,某些EDCs 对于存在于细胞膜的蛋白质、肽类激素也可产生干扰作用,通过与激素受体的结合影响cAMP信号转导通路的正常运行,从而影响机体的正常功能。

2.2 非受体介导反应除了受体介导反应模式外,EDCs还能通过破坏内源性激素及其受体的生成和代谢来干扰生物正常的内分泌功能。

以睾酮为例,Thompson等人的研究表明暴露于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和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基酯(DEHP)污染环境下的小鼠胎儿体内的睾酮浓度比正常少60~80%,由此会导致胎儿早前发育的畸形[13]。

而其干扰机制则是由于邻苯酸二甲酯类化合物抑制了SR-B1,StAR以及P450scc、P450c17等睾酮合成途径中关键酶基因的表达[14]。

另外在EDCs对雌二醇的影响研究中发现了类似的现象,有研究表明BPA以及一些长链烷基酚类物质可以通过对雌二醇具有代谢作用的酶(如P450芳香化酶、葡萄糖醛酸化酶以及甲基化酶等)产生抑制活性,从而干扰机体自身对雌二醇的代谢活性,导致雌性胚胎发育异常,以及诱发乳腺癌等病症[15,16,1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