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有余数的除法

合集下载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反思、说课稿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反思、说课稿

教案:有余数的除法教学目标:1. 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和性质。

2. 学会进行有余数的除法运算。

3. 能够应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运算方法。

2. 能够正确进行有余数的除法运算。

教学难点:1. 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性质和规律。

2. 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练习题和答案。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除法的概念和性质。

2. 引出有余数的除法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和性质。

2. 演示有余数的除法运算的步骤和规则。

3. 用实例解释有余数的除法的应用。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总结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和性质。

2.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课堂练习中的表现和不足之处。

五、布置作业(5分钟)1. 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鼓励学生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新课讲解、课堂练习、总结与反思和布置作业等环节,帮助学生掌握了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和性质,以及运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我也鼓励学生反思自己在课堂练习中的表现和不足之处,提高自我学习能力。

说课稿:今天我要向大家说课的是《有余数的除法》。

这个课题是小学数学课程中的一部分,学生已经学习了除法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但还没有接触过有余数的除法。

本节课的目标是让学生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和性质,学会进行有余数的除法运算,并能够应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一、导入:我引导学生回顾了除法的概念和性质,让学生复习已学知识。

我提出了有余数的除法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新课讲解:我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介绍了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和性质。

我使用了具体的例子来解释有余数的除法运算的步骤和规则,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案(通用13篇)

三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案(通用13篇)

三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案(通用13篇)三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篇1一、复习目标:1、在综合练习中进一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巩固加深有余数除法中余数必须比除数小的道理,并且能够运用它解决问题。

3、拓展练习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4、培养学生能清楚地表达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复习重点:1、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并且能够熟练的利用口诀求商。

2、理解余数必须比除数小的道理。

三、复习设计:(一)、导入新课,复习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1、在练习本上写出一个或两个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2、读一读,并说出除法算式各部分的称。

3、根据老师给的4个数写一道除法算式。

(出示:55、6、7、8、)【通过让学生自己写除法算式,并用这些算式来展开复习不仅打开了学生的思维,更对学生有一种促进作用,同时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功的喜悦。

】(二)、复习如何判断除法算式是否正确。

24÷5=3...946÷8=5...618÷3=5...328÷9=3 (2)小结:在计算除法时,不仅要使商乘除数等于被除数,还要注意余数是不是比除数小。

【设计目的:这部分内容能很好的提高学生对除法算式进行自我检验,同时通过判断的形式使学生将检验的两个要求牢记于心。

虽然“商乘除数加余数等于被除数”不是本单元的主要内容,便在复习期间强调这种检验方法很有必要。

】(三)、复习运用口诀快速求商。

你能很快说出下列除法算式的商和余数吗?你用的是哪句口诀?21÷5=…36÷7=…43÷8=…51÷6=…(四)、复习除法竖式计算:导入:同学们能够运用口诀来求商,真棒,如果老师想要同学们用竖式来求商和余数,你会吗?48÷9=61÷7=26÷3=35÷4=(总复习题3)学生先在练习本上练习,指名上台板演,评讲时让学生说说商是几,你是怎么想的?并根据算式说说竖式各部分的含义。

三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案(通用6篇)

三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案(通用6篇)

三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案(通用6篇)作为一名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案(通用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三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分糖的活动,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2.在分糖过程中,明白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3.会计算有余数的除法(试商)。

教学重、难点:1.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2.如何试商。

教学准备:教师:糖图,多媒体课件,学生:每组一包糖(14块),彩笔,练习纸教学过程:一、动手操作,感知余数。

1、师:今天,李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小礼物,是什么呢?想不想知道?生:想!师:好,我们倒出来看看,是什么?喜欢吗?(老师倒出袋子里的糖)生:是糖。

喜欢![评析:课的引入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和低段儿童喜欢吃糖的特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的探索学习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情境。

]2、师:老师为每个小组都准备了14块糖,如果每人分一块,这些糖最多能分给多少人?生:可以分给14个人。

师:对吗?好,咱们一起分一分。

(课件演示:14块糖,一人一块,我们就一块一块的圈起来,最后分给了多少人?)生:14个人!师:如果每人分2块呢?能分给几个人?生:如果每人分2块,可以分给7个人!师:你想的真快!咱们来看,(课件演示:14块糖,每人分2块,一起数!)生:分给了1个人,2个人,3个人……师:谁来说说分的结果?生:有14块糖,每人分两块,可以分给7个人!师:回答的真完整![评析:分东西是孩子们经常做的事情,教师创设数学原形的生活情景,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并不神秘,数学就在日常生活中,就在自己身边,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这两次老师带领学生分,一是让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知识,二是给下面的活动做一个示范,以便于让学生明确活动的方式。

]3、师:按这样分法,每人还能分3块,4块,甚至更多,你想每人分几块呢?生a:我想每人分4块。

小学数学_有余数的除法(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_有余数的除法(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有余数的除法第二课时: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教学设计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六一儿童节到了,为了庆祝六一,老师准备了分一些水果。

其中草莓有7个,要求每2个放一盘。

该摆几盘吗?怎么列算式呢?(1)算式中的数表示什么?(2)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3)你发现这个算式中余数和除数有什么关系吗?(4)同学们,我们来举例子。

看一看余数是不是小于除数。

(设计意图:课的引入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和低年级儿童特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新课学习奠定了基础。

)虽然我们举的例子都是余数小于除数,是不是就说明余数一定小于除数呢?肯定不是,还须要我们验证一下。

二、对比观察,理解关系(一)初步理解余数与除数的关系1.老师示范8、9根小棒的摆法。

这次,我们采取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方式验证。

如果用8根小棒,每4根摆一个正方形,怎么摆,用那个算式表示?如果用9根小棒,每4根摆一个正方形,怎么摆,用那个算式表示?这个算式中谁是除数?谁是余数?2.小组合作,摆正方形,完成表格。

10,11,12,13根小棒摆正方形,情况会怎么样呢?3.再不摆的情况下试着写出14、15、16根小棒的算式。

4.观察以上几个算式思考:余数都是哪些数?余数可能等于4吗?可能是5,6,7,8吗?为什么?5.思考:余数有什么规律?除数是几?余数为什么小于除数?6.教师板书小结:余数<除数。

(设计意图:在学生理解有余数法意义的基础上,通过用不同根数的小棒摆正方形的操作活动,一方面巩固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感知除数与余数间的关系,另一方面,向学生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

)三、引发思考,加深理解摆五边形1.如果用一堆小棒摆五边形,猜测下可能出现哪些结果?(学生先猜测可能出现的情况,然后自由拿小棒摆五边形。

)2. 说说你摆的情况。

(用几根小棒摆了几个正方形,如果有剩余余几根,列算式。

)3. 余数是1,2,3,4,再次验证余数比除数小。

(设计意图:有了两次摆小棒的基础上同桌合作,采用“你说我摆”的活动方式,给了学生很大的空间,充分发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突破教学难点。

有余数的除法优秀教案《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优秀教案《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优秀教案《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材第60页例1及第61页例2。

教学目标:1.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2、借助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操作,使学生巩固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并通过观察、比较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3.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准备:任务卡片、课件、小棒教学过程:1、口算并说出口诀。

18÷2=30÷6=49÷7=2、说出算式里各数的名称,算式的读法和算式的意义15÷5=33、情境导入(1)同学们,你们真聪明!还有一些小同学,他们也很聪明,你们看,他们学得多认真啊!请你仔细观察这张照片,说一说这些同学在做什么呢?(摆图形)(2)用11根小棒摆出下面的图形,各能摆几个?我们也来摆一摆吧!(3)学生利用11根小棒拼摆图形后汇报结果。

用11根小棒,每()根摆成一个()形,摆了()个,还剩()根。

(4)质疑:根据我们刚才摆的图形,你有什么发现吗?生:摆完图形后小棒都有剩余。

摆的图形不同,剩余小棒的根数不相同。

4、揭示课题你们真是一群爱思考的孩子,是啊,在刚才的操作过程中产生了剩余,恰如我们平常分东西,有时候正好平均分完,有时候不能正好分完,剩下的又不够再分,剩下不够再分的数,在数学中,我们叫它余数,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余数的除法。

(一)动手操作探究意义。

教学例11、.复习表内除法的意义出示图片:有6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怎么摆?(1)看一看,你知道了什么?收集数学信息。

(2)请同学们拿出6根小棒代表6个草莓,摆一摆,然后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集体交流平均分的过程、结果及算式。

人教版小学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案(通用7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案(通用7篇)

•••••••••••••••••小学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案人教版小学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案(通用7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小学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案(通用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案篇1教学内容: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设计主要理论依据:《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主要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

表内除法主要研究“正好分完”的情况。

而有余数的除法主要是研究“分后有剩余”的情况,它也是今后学习一位数除多位数除法的重要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必须切实学好。

这个单元中共有4个例题,例1的教学是为了让学生回忆起以前学过的表内除法的相关知识,学会用竖式计算除法,这也是进一步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基础。

例2是对有余数除法进行教学,让学生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并让学生着重理解余数的含义,学会用竖式计算有余数除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生动有趣的适合学生的学数学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我根据中年级学生的直观动作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的思维规律,充分运用直观手段分为四个层次进行教学。

学情分析:我们知道教材是知识的载体,在充分把握教材知识点前提下,灵活处理教材内容,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是新课标所倡导的。

而表内除法应是学生们已熟练掌握的,因此,在教学本课时,我着重抓住除法竖式计算和“余数的认识及其含义”这个知识点来进行教学,这对学生们来说是不会有太大的困难的。

教学目标:1)通过创设情境和动手操作,让学生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表内除法的横式、竖式写法和试商的方法。

2)使学生能够正确地口算和笔算表内除法和有余数除法。

3)会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有余数的除法(试商)》(教案含反思)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下册人教版

《有余数的除法(试商)》(教案含反思)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下册人教版

《有余数的除法(试商)》(教案含反思) 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下册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即当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时,如果不能整除,那么剩下的数就是余数。

我们将通过具体的例子来理解和掌握这一概念,并学会如何进行试商。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和意义。

2. 培养学生进行试商的能力,能够正确计算出除法运算的结果。

3. 培养学生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学生对于余数的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2. 学生在进行试商时的正确性和准确性。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展示具体的例题和练习题。

2. 学生准备练习本和笔,用于记录和计算。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PPT课件展示一些具体的除法例子,让学生观察并发现有余数的除法的现象。

2. 讲解:教师讲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和意义,并通过具体的例子进行演示和解释。

3. 练习: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进行试商的练习,巩固对有余数的除法的理解和掌握。

4. 应用:教师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进行解决,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5.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和试商的方法。

板书设计1. 《有余数的除法(试商)》2. 正文内容:教师通过PPT课件展示具体的例题和练习题,讲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和意义,并进行试商的演示和解释。

学生进行试商的练习,巩固对有余数的除法的理解和掌握。

教师给出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进行解决,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作业设计1. 请学生完成练习本上的练习题,巩固对有余数的除法的理解和掌握。

2. 请学生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并写下解题过程和答案。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了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和意义,并学会了进行试商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具体的例子进行演示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有余数的除法。

同时,通过给出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进行解决,培养了学生的应用能力。

《有余数的除法》教材内容说明

《有余数的除法》教材内容说明

《有余数的除法》教材内容说明(一)单元教育目标1.结合具体事例,体会有余数除法的实际意义。

2.知道余数与除数的关系,能熟练地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3.能解决生活中有余数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实际意义作出解释。

4.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对有余数除法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体会有余数除法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二)单元教材说明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表内乘法和用口诀求商的基础上学习的,是用口诀求商时,.不能正好得到整数商,有剩余的除法。

有余数的除法,是表内除法的简单应用和扩展,是学生今后学习多位数除以一位数和除数是两位数试商的重要基础知识,所以,教材在三年级上册安排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之前,单独设置“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

本单元在内容设计上的突出特点是:选择学生熟悉的事例,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观察思考的基础上,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用口诀计算时确定商的方法,学会解答有余数的简单问题。

本单元共安排6课时,内容编排如下:第1课时(教科书12页、13页),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本节课安排了两个活动。

活动一,分苹果——把12个苹果放在盘中。

教材呈现了学生的两种分法:(l)每4个放一盘,正好放了3盘;(2)每5个放一盘,放了2盘,还剩2个。

针对学生的第二种分法,大头蛙说:“生活中这样的事多啦!你能举出一件吗?”教材以学生交流的方式给出两个具体事例:3个人分10支铅笔,每人3支,还剩1支;15个桃予,每6个放1盘,放了2盘,还剩下3个。

活动二,分画片——把21张画片分给小朋友。

教材呈现了两个小朋友分画片的情境,情境中既有分的过程(21张画片,分给每个小朋友5张),又有分的结果(只够分给4个小朋友,还剩1张)。

接着,教材根据分的过程和结果给出了有余数除法算式:21÷5=4(个)……1(张),同时,介绍了余数和有余数除法算式的读法。

“练一练”设计了平均分能正好分完和有余数的对比练习。

有余数除法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用口诀求商的方法,并且具备了平均分的活动经验的基础上学习的。

二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总复习《有余数的除法》

二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总复习《有余数的除法》

二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总复习《有余数的除法》必记知识点一、知识点回顾1.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1.在平均分一些物体时,有时会有剩余,即不能整除,这种除法叫做有余数的除法。

2.余数与除数的关系:1.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2.最大的余数小于除数1,最小的余数是1(在非零除数的情况下)。

3.有余数的除法公式:1.被除数= 除数× 商+ 余数2.通过这个公式,在给定除数、商和余数时,我们可以求被除数。

4.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1.步骤一:先写除号“厂”,将被除数写在除号里,除数写在除号的左侧。

2.步骤二:试商,即想除数和几相乘最接近被除数且小于被除数,那么商就是几,写在被除数的个位的上面。

3.步骤三:把商与除数的乘积写在被除数的下面,相同数位要对齐。

4.步骤四:用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所得的差写在横线的下面,这个差就是余数。

二、解决问题1.租车、租船、运东西等:1.在这类问题中,通常使用“商+1”作为最后的结果,因为即使最后一个单位(如车或船)不满载,也需要整个单位。

2.购物、分东西等:1.在这类问题中,通常只需要考虑商,因为余数部分可以视为“不够分”的部分,可以忽略。

3.周期问题、找规律:1.这类问题可以通过列除法找出余数,再根据余数确定所求问题的答案。

三、注意事项1.细心计算:在有余数的除法中,每一步的计算都需要细心,确保每一步都正确无误。

2.理解余数:余数表示的是“剩下的部分”,必须小于除数。

3.掌握公式:熟练掌握有余数的除法公式,能够灵活运用。

四、练习题示例1.填空题:1.有余数的除法中,被除数= ( ) × ( ) + ( )。

2.20以内能被3整除的数有:3、6、( )、( )、( )、( )。

2.应用题:1.一个数除以5商是9余数是2,这个数是多少?2.把34平均分成7份,每份是多少?还余几?五、复习建议1.多做练习: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加深对有余数的除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理解概念:确保对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公式和计算方法有清晰的理解。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_1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_1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1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联系有余数除法的含义,使学生学会解答有余数的除法应用题.2.在掌握平均分两种分法的基础上,加深对除法两种应用题的认识.二、能力训练点1.通过操作,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等能力.2.引导学生通过类推,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三、德育渗透点1.挖掘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发展学生的思维.2.设疑、解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有余数除法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及解答方法.教学难点:有余数除法两种应用题余数的处理方法.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做一做第3题的投影图片,7支铅笔,8根小棒,练习的算式卡及图片.教学步骤一、铺垫孕伏1.操作并解答.(1)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有几根?你是怎么分的?(2)拿出8根小棒,每4根放一堆,可以放几堆?这是怎样想的?2.列式、计算,指明口述解题思路.30个羽毛球,每6个放一盒,可以放几盒?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3:(1)出示例3∶7支铅笔,平均分给3个同学,每人分几支,还剩几支?(先分分看)(2)读题后引导学生操作,用小棒代替铅笔,大家共同操作后,请一名同学到前面演示.边演示边口述分的过程.教师提问:把7支铅笔,平均分给3个同学,是什么意思?(就是把7支铅笔平均分成3份.)分的结果怎样?全分完了吗?(每人分2支,还剩1支.) 教师引导:联系平均分的含义及以前我们学的知识,想想这题应怎样解答?(指名学生列式“7÷3=”,并用竖式计算)教师启发:竖式中,除得的商“2”,表示什么?(每人分得2支.)余数“1”表示什么?(还剩1支.)做应用题写横式等号后面的得数时,要写单位名称,请同学们讨论一下,这题商和余数后面的单位名称是什么?应怎样写?学生讨论后,指名回答写出横式等号后面的得数.7÷3=2(支)…1(支)教师提问:答话应怎样写?(每人分2支,还剩1支)为什么这样写?(因为平均分后,没有分完,还有剩余.)(3)对比、分析:今天我们解答的这道应用题与以前学过的除法应用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是平均分,用除法计算.)有什么不同?(有余数,商和余数都写单位名称,答话因有余数需答完整.)(4)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是有余数的除法应用题.(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应用题)在解答时要注意横式等号后面的余数及单位名称不能丢掉,写答话时要按题意回答完整.(5)反馈练习:独立完成课本120页做一做第1题.教师巡视指导.订正时,指名让学生说解题过程,重点强调计算的结果及答话应该怎样写.2.教学例4:(1)出示例4:43个乒乓球,每袋装5个,可以装几袋,还剩几个?(2)读题后,启发学生联系铺垫孕伏中第2题(羽毛球分放人盒中)列出算式:“43÷5=”,并用竖式计算(3)讨论:除得的商“8”表示什么?余数“3”表示什么?(4)根据讨论的结果,联系例3有余数除法计算结果及答话的写法,独立解答课本119页例4.(5)订正时,着重让学生说清商“8”的单位名称为什么是“袋”,余数“3”的单位名称为什么是“个”.(6)反馈练习:独立完成120页做一做的第2题.教师巡视指导.订正时,重点强调平均分的第二种的有余数的应用题计算结果的名称商与余数的单位名称为什么不同.三、巩固发展1.课本120页做一做第3题.(投影出示)看图说题意,再写算式.9÷□=□(个)……□(个)9÷□=□(盘)……□(个)(1)先引导学生看图,分析数量关系,理解题意.提问:图中一共有多少个苹果,根据这个图和算式(1),你能说说题意吗?(根据计算结果的单位名称,“(个)……(个)”,可以推断是平均分的第一种分法.) 类推:把图和算式(2)联系起来,你能理解题意吗?(可讨论,根据计算结果的单位名称,“(盘)…(个)”,可以推断是平均分的第二种方法.) 比较、归纳:根据图及两个不完整的算式,指名请学生说出两个算式表示的意思.第一个算式表示,把9个苹果平均放在2个盘子里,每盘放4个,还剩1个.第二个算式表示,有9个苹果,每盘放4个,可以放2盘,还剩1个.(2)让学生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独立完成写好算式.(3)订正,指名口述思维过程.2.填空:(投影出示)(1)14÷4=3 (2)14÷3=4 (2)(2)21÷6=3 (3)21÷3 =6 (3)3.做练习三十六第2题.指导学生要把2角化成20分后再列式计算.订正时,重点让学生说出为什么要先把2角化成20分.四、全课小结1.让学生观察板书,总结出今天学了什么新知识.2.教师纠正,补充性地进行小结.重点强调根据题意正确书写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完整写出答话.五、布置作业:121页练习三十六第1、3题.《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2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有余数除法”,教学例4,练习十三的第2、6题。

小学二年级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一等奖

小学二年级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一等奖

小学二年级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一等奖《小学二年级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小学二年级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一等奖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使学生认识有余数除法和余数的含义,懂得“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学会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重点: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计算有余数除法的方法,而且还要让学生总结出“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这条规律。

教学难点:有余数的除法,不能根据乘法口诀直接找到商,因而试商是关键,也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投影片、小黑板、小卡片。

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

1、准备题第1题,问:填5行不行?添3行不行?2、第2题,让学生独立计算。

二、教学例1。

1、把6只苹果分给2人。

分得怎么样了?(每人3只,分完了。

)2、把7只苹果平均分给2人,分得怎么样了?(每人3只,但没分完,还有余。

)3、平均分后的余下的1,我们把这个数叫做余数。

三、教学例2。

1、写出算式。

2、这个算式不能正好用乘法求商,我们想:5*()<38,()里最大能填的数就是商。

所以商是7,余数是38-7*5=3。

3、“试一试”让学生字动手做,并说出为什么。

四、巩固练习。

1、第1题,可让学生实际操作一下,加深对余数的认识。

2、第2题,加深学生对有余数除法的认识。

3、第3题,练习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

五、板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练习十一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能比较熟练地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重点:本课的重点是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能比较熟练地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准备:投影片、小黑板、小卡片。

教学过程:一、教学建议。

1、第4题,把被6除没有余数的数、被8除没有余数的数分别挑出来,写进指定的集合圈里。

2、第5题,把被5除余1的数、被7除余3的数分别挑出来,写进指定的集合圈里。

3、第6题。

要帮助学生弄清楚“除以9呢”的具体要求。

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算式22 ÷ 3 = 7 余 1,14 ÷ 3 = 4 余 2,7 ÷ 2 = 3 余 1,9 ÷ 2 = 4余 1,19 ÷ 3 = 6 余 1,20 ÷ 3 = 6 余 2,20 ÷ 3 = 6 余 2,29 ÷ 5 = 5 余 4,37 ÷ 5 = 7 余 2,36 ÷ 5 = 7 余 1,14 ÷ 4 = 3 余 2,18 ÷ 4 = 4 余 2,12 ÷ 5 = 2 余 2,16 ÷ 5 = 3 余 1,9 ÷ 5 = 1 余 4,10 ÷ 3 = 3 余 1,20 ÷ 6 = 3 余 2,32 ÷ 9 = 3 余 5,22 ÷ 3 = 7 余1,4 ÷ 3 = 1 余 1,10 ÷ 6 = 1 余 4,21 ÷ 4 = 5 余 1,16 ÷ 3 = 5余 1,12 ÷ 5 = 2 余 2,24 ÷ 7 = 3 余 3,4 ÷ 3 = 1 余 1,22 ÷ 3 = 7 余 1,8 ÷ 3 = 2 余 2,12 ÷ 7 = 1 余 5,22 ÷ 4 = 5 余 2,27 ÷ 2 = 13 余 1,14 ÷ 3 = 4 余 2,28 ÷ 6 = 4 余 4,6 ÷ 4 = 1 余 2,22 ÷ 5 = 4 余 2,12 ÷ 5 = 2 余 2,14 ÷ 8 = 1 余 6,25 ÷ 4 = 6 余 1,36 ÷ 5 = 7 余 1,16 ÷ 3 = 5 余 1,32 ÷ 6 = 5 余 2,8 ÷ 3 = 2 余 2,32 ÷ 5 = 6 余 2,16 ÷ 3 = 5 余 1,16 ÷ 8 = 2,34 ÷ 4 = 8 余 2,45 ÷ 7 = 6 余 3,3 ÷ 2 = 1 余 1,15 ÷ 6 = 2 余 3,14 ÷ 3 = 4 余 2,32 ÷ 5 = 6 余 2,9 ÷ 2 = 4 余 1,13 ÷ 3 = 4 余 1,17 ÷ 5 = 3 余 2,36 ÷ 7 = 5 余 1,17 ÷ 5 = 3 余 2,10 ÷ 7 = 1 余 3,12 ÷ 7 = 1 余5,12 ÷ 7 = 1 余 5,18 ÷ 7 = 2 余 4,22 ÷ 7 = 3 余 1,34 ÷ 7 = 4 余 6,6 ÷ 4 = 1 余 2,8 ÷ 5 = 1 余 3,54 ÷ 7 = 7 余 5,15 ÷ 6 =2 余 3,56 ÷ 9 = 6 余 2,26 ÷ 6 = 4 余 2,35 ÷ 6 = 5 余 5,9 ÷ 5= 1 余 4,30 ÷ 7 = 4 余 2,7 ÷ 5 = 1 余 2,22 ÷ 3 = 7 余 1,20 ÷3 = 6 余 2,18 ÷ 4 = 4 余 2,12 ÷ 5 = 2 余 2,12 ÷ 5 = 2 余 2,42 ÷ 5 = 8 余 2,18 ÷ 5 = 3 余 3,36 ÷ 7 = 5 余 1,14 ÷ 5 = 2 余4,14 ÷ 3 = 4 余 2,20 ÷ 3 = 6 余 2,21 ÷ 8 = 2 余 5,24 ÷ 9 = 2 余 6,12 ÷ 8 = 1 余 4,5 = 24 ÷ 5 = 49 ÷ 5,17 ÷ 5 = 3 余 2,26 ÷ 5 = 5 余 1,35 ÷ 6 = 5 余 5,49 ÷ 5 = 9 余 4,56 ÷ 5 = 11 余 1,10 ÷ 7 = 1 余 3,27 ÷ 5 = 5 余 2,36 ÷ 5 = 7 余 1,14 ÷ 5 = 2 余4,42 ÷ 5 = 8 余 2,48 ÷ 7 = 6 余 6,20 ÷ 7 = 2 余 6,21 ÷ 5 = 4 余 1,28 ÷ 5 = 5 余 3,28 ÷ 5 = 5 余 3,7 ÷ 2 = 3 余 1,9 ÷ 2 =4 余 1,19 ÷ 3 = 6 余 1,29 ÷5 = 5 余 4,37 ÷ 5 = 7 余 2,36 ÷5 = 7 余 1,18 ÷ 4 = 4 余 2,14 ÷ 3 = 4 余 2,16 ÷ 3 = 5 余 1,3 ÷ 2 = 1 余 1,20 ÷ 6 = 3 余 2,32 ÷ 9 = 3 余 5,42 ÷ 5 = 8 余 2,14 ÷ 3 = 4 余 2,10 ÷ 6 = 1 余 4,21 ÷ 4 = 5 余 1,29 ÷ 6 = 4 余5,32 ÷ 6 = 5 余 2,38 ÷ 6 = 6 余 2,24 ÷7 = 3 余 3,4 ÷ 3 = 1余 1,25 ÷ 3 = 8 余 1,28 ÷ 6 = 4 余 4,12 ÷ 7 = 1 余 5,22 ÷ 4 = 5 余 2,31 ÷ 4 = 7 余 3,11 ÷ 7 = 1 余 4,36 ÷ 6 = 6,28 ÷ 6= 4 余 4,6 ÷ 4 = 1 余 2,22 ÷ 5 = 4 余 2,12 ÷ 5 = 2 余 2,14 ÷8 = 1 余 6,25 ÷ 4 = 6 余 1,18 ÷ 6 = 3,2 ÷ 2 = 1,77 ÷ 8 = 9余 5,32 ÷ 6 = 5 余 2,8 ÷ 3 = 2 余 2,32 ÷ 5 = 6 余 2,16 ÷ 3 = 5 余 1,16 ÷ 8 = 2,34 ÷ 4 = 8 余 2,18 ÷ 6 = 3,23 ÷ 6 = 3 余 5,14 ÷ 6 = 2 余 2,15 ÷ 6 = 2 余 3,14 ÷ 3 = 4 余 2,32 ÷ 5 = 6 余2,9 ÷ 2 = 4 余 1,13 ÷ 3 = 4 余 1,17 ÷ 5 = 3 余 2,11 ÷ 5 = 2 余 1,24 ÷ 5 = 4 余 4.2.改写每段话:15) 62÷7=8.8616) 10÷2=517) 50÷7=7.1418) 50÷8=6.2519) 57÷9=6.3320) 11÷3=3.6721) 45÷8=5.6322) 52÷6=8.6723) 30÷6=524) 22÷6=3.6725) 23÷6=3.8326) 58÷8=7.2531) 15÷4=3.7536) 24÷4=641) 13÷3=4.33 46) 12÷2=6 51) 12÷2=6 56) 64÷8=8 61) 31÷5=6.2 66) 31÷4=7.75 27) 31÷9=3.44 32) 43÷5=8.6 37) 6÷1=6 42) 6÷1=6 47) 9÷4=2.25 52) 66÷7=9.43 57) 23÷3=7.67 62) 28÷3=9.33 67) 18÷6=3 28) 25÷4=6.25 33) 36÷6=6 38) 18÷9=2 43) 7÷2=3.5 48) 8÷5=1.653) 46÷5=9.2 58) 26÷4=6.5 63) 22÷4=5.5 68) 18÷6=329) 4÷3=1.3330) 52÷9=5.7834) 3÷1=335) 15÷2=7.539) 5÷1=540) 23÷5=4.644) 22÷7=3.1445) 9÷2=4.549) 4÷3=1.3350) 4÷3=1.3354) 6÷3=255) 34÷4=8.559) 35÷5=760) 36÷6=664) 36÷9=465) 29÷6=4.8369) 11÷5=2.270) 32÷6=5.3371) 11÷7=1.5772) 2÷2=173) 6÷6=174) 24÷5=4.875) 38÷6=6.3376) 36÷6=677) 77÷8=9.6378) 14÷6=2.3379) 62÷7=8.8680) 10÷2=581) 50÷7=7.14 86) 52÷6=8.67 91) 31÷9=3.44 96) 30÷4=7.5 36÷7=5.149÷7=1.2940÷9=4.4421÷6=3.536÷7=5.14 82) 50÷8=6.25 87) 32÷6=5.33 92) 24÷5=4.8 97) 57÷9=6.33 8÷7=1.146÷5=1.212÷8=1.533÷5=6.615÷7=2.14 83) 57÷9=6.33 88) 2÷2=1 93) 21÷4=5.25 98) 18÷6=36÷5=1.212÷8=1.57÷5=1.46÷4=1.524÷7=3.43 84) 11÷3=3.6789) 23÷6=3.83 94) 52÷9=5.78 99) 6÷1=654÷7=7.718÷3=2.6754÷7=7.7163÷8=7.889÷7=1.29 85) 45÷8=5.63 90) 58÷8=7.25 95) 16÷6=2.67 100) 18÷3=6 12÷7=1.7164÷9=7.1148÷5=9.616÷7=2.298÷7=1.1456÷9=6.2224÷7=3.4312÷7=1.7154÷7=7.71 32÷9=3.56 9÷2=4.5 36÷7=5.14 5÷2=2.5 48÷7=6.86 12÷5=2.4 22÷4=5.5 24÷3=8 52÷7=7.43 17÷2=8.5 36÷5=7.2 30÷9=3.33 68÷8=8.5 15÷4=3.75 43÷7=6.14 21÷5=4.2 40÷7=5.71 36÷7=5.14 25÷6=4.1729÷9=3.22 65 ÷ 9 = 7.22 18 ÷ 4 = 4.5 20 ÷ 6 = 3.3362 ÷ 7 = 8.8663 ÷ 8 = 7.88 43 ÷ 6 = 7.17 18 ÷ 4 = 4.5 30 ÷ 4 = 7.5 19 ÷ 2 = 9.5 15 ÷ 6 = 2.5 39 ÷ 6 = 6.5 65 ÷ 9 = 7.22 52 ÷ 6 = 8.67 42 ÷ 9 = 4.67 31 ÷ 5 = 6.2 50 ÷ 9 = 5.56 54 ÷ 8 = 6.7526 ÷ 5 = 5.227 ÷ 5 = 5.428 ÷ 6 = 4.67 65 ÷ 7 = 9.29 35 ÷ 8 = 4.38 24 ÷ 9 = 2.67 43 ÷ 5 = 8.6 28 ÷ 5 = 5.6 30 ÷ 7 = 4.29 60 ÷ 7 = 8.57 37 ÷ 8 = 4.63 36 ÷ 5 = 7.2 43 ÷ 8 = 5.38 27 ÷ 4 = 6.75 52 ÷ 9 = 5.78 19 ÷ 4 = 4.75 35 ÷ 9 = 3.89 40 ÷ 7 = 5.71 52 ÷ 6 = 8.67 25 ÷ 7 = 3.57 30 ÷ 4 = 7.5 27 ÷ 5 = 5.419 ÷ 8 = 2.38 30 ÷ 4 = 7.5 20 ÷ 3 = 6.67 58 ÷ 8 = 7.25 85 ÷ 9 = 9.44 36 ÷ 7 = 5.14 80 ÷ 9 = 8.89 42 ÷ 5 = 8.4 70 ÷ 9 = 7.78 30 ÷ 4 = 7.5 28 ÷ 6 = 4.67 21 ÷ 4 = 5.25 20 ÷ 8 = 2.5 41 ÷ 8 = 5.13 50 ÷ 6 = 8.33 44 ÷ 6 = 7.33 32 ÷ 9 = 3.56 51 ÷ 8 = 6.38 22 ÷ 3 = 7.33 50 ÷ 6 = 8.3325 ÷ 4 = 6.25 78 ÷ 9 = 8.67 36 ÷ 5 = 7.2 67 ÷ 8 = 8.38 36 ÷ 8 = 4.5 26 ÷ 5 = 5.2 43 ÷ 6 = 7.17 62 ÷ 9 = 6.89 23 ÷ 4 = 5.7528 ÷ 5 = 5.629 ÷ 7 = 4.14 59 ÷ 9 = 6.56 40 ÷ 9 = 4.44 61 ÷ 9 = 6.78 40 ÷ 7 = 5.71 42 ÷ 8 = 5.25 25 ÷ 8 = 3.13 49 ÷ 8 = 6.13 80 ÷ 9 = 8.89 23 ÷ 6 = 3.8325 ÷ 8 = 3.13 39 ÷ 6 = 6.5 53 ÷ 7 = 7.57 19 ÷ 6 = 3.17 64 ÷ 7 = 9.1413 ÷ 3 = 4.3314 ÷ 9 = 1.56 9 ÷ 4 = 2.25 16 ÷ 5 = 3.2 9 ÷ 7 = 1.29 17 ÷ 8 = 2.13 20 ÷ 6 = 3.33 18 ÷ 4 = 4.5 23 ÷ 9 = 2.56 10 ÷ 8 = 1.25 13 ÷ 5 = 2.6 19 ÷ 7 = 2.71 28 ÷ 5 = 5.6 22 ÷ 5 = 4.4 35 ÷ 8 = 4.3829 ÷ 8 = 3.63 34 ÷ 7 = 4.86 41 ÷ 6 = 6.83 26 ÷ 7 = 3.71 11 ÷ 3 = 3.67 14 ÷ 4 = 3.5 44 ÷ 8 = 5.5 29 ÷ 6 = 4.83 51 ÷ 6 = 8.5 77 ÷ 9 = 8.56 49 ÷ 9 = 5.44 52 ÷ 8 = 6.5 38 ÷ 6 = 6.33 9 ÷ 8 = 1.13 42 ÷ 9 = 4.67 59 ÷ 7 = 8.43 65 ÷ 8 = 8.13 30 ÷ 4 = 7.5 42 ÷ 8 = 5.25 17 ÷ 4 = 4.2530 ÷ 7 = 4.29 37 ÷ 7 = 5.29 34 ÷ 4 = 8.5 56 ÷ 6 = 9.33 88 ÷ 9 = 9.7822 ÷ 3 = 7.3323 ÷ 7 = 3.29 34 ÷ 5 = 6.8 58 ÷ 8 = 7.25 47 ÷ 5 = 9.4 65 ÷ 9 = 7.22 28 ÷ 3 = 9.33 68 ÷ 8 = 8.5 50 ÷ 8 = 6.25 53 ÷ 9 = 5.89 69 ÷ 9 = 7.67 17 ÷ 6 = 2.83 34 ÷ 9 = 3.78 31 ÷ 9 = 3.44 15 ÷ 2 = 7.537 ÷ 5 = 7.4 4 ÷ 3 = 1.33 7 ÷ 6 = 1.1716 ÷ 9 = 1.7817 ÷ 5 = 3.4 6 ÷ 4 = 1.5 8 ÷ 6 = 1.33 31 ÷ 8 = 3.88 17 ÷ 2 = 8.5 39 ÷ 5 = 7.8 35 ÷ 9 = 3.89 22 ÷ 6 = 3.67 14 ÷ 8 = 1.75 21 ÷ 8 = 2.63 35 ÷ 4 = 8.75 43 ÷ 5 = 8.6 26 ÷ 5 = 5.2 51 ÷ 7 = 7.29 7 ÷ 6 = 1.17 37 ÷ 5 = 7.432 ÷ 7 = 4.57 23 ÷ 5 = 4.6 48 ÷ 7 = 6.86 46 ÷ 6 = 7.67 83 ÷ 9 = 9.22 61 ÷ 8 = 7.63 46 ÷ 8 = 5.75 16 ÷ 9 = 1.7828 ÷ 3 = 9.3329 ÷ 4 = 7.25 22 ÷ 4 = 5.5 33 ÷ 5 = 6.6 64 ÷ 7 = 9.14 37 ÷ 8 = 4.63 39 ÷ 7 = 5.57 75 ÷ 9 = 8.33 17 ÷ 5 = 3.4 51 ÷ 6 = 8.5 19 ÷ 3 = 6.33 27 ÷ 6 = 4.570 ÷ 8 = 8.75 44 ÷ 9 = 4.89 53 ÷ 6 = 8.83 67 ÷ 7 = 9.57 61 ÷ 7 = 8.71 6 ÷ 4 = 1.5 53 ÷ 7 = 7.57 73 ÷ 9 = 8.11 57 ÷ 9 = 6.33 52 ÷ 9 = 5.78 78 ÷ 8 = 9.7533 ÷ 6 = 5.534 ÷ 4 = 8.5 27 ÷ 8 = 3.38 11 ÷ 7 = 1.5754 ÷ 8 = 6.7555 ÷ 9 = 6.1156 ÷ 9 = 6.2257 ÷ 8 = 7.1258 ÷ 9 = 6.4458 ÷ 7 = 8.2959 ÷ 9 = 6.5660 ÷ 9 = 6.6761 ÷ 7 = 8.7162 ÷ 5 = 12.464 ÷ 9 = 7.1165 ÷ 7 = 9.29 47 ÷ 8 = 5.88 29 ÷ 7 = 4.14 41 ÷ 6 = 6.83 36 ÷ 7 = 5.14 61 ÷ 8 = 7.63 37 ÷ 6 = 6.17 28 ÷ 3 = 9.33 46 ÷ 6 = 7.67 17 ÷ 6 = 2.83 46 ÷ 7 = 6.5751 ÷ 7 = 7.2952 ÷ 8 = 6.5 50 ÷ 6 = 8.3337 ÷ 9 = 4.1156 ÷ 9 = 6.2257 ÷ 6 = 9.5 71 ÷ 8 = 8.88 24 ÷ 5 = 4.8 45 ÷ 7 = 6.43 38 ÷ 9 = 4.22 30 ÷ 7 = 4.29 67 ÷ 8 = 8.38 75 ÷ 8 = 9.38 47 ÷ 5 = 9.4 76 ÷ 9 = 8.44 29 ÷ 5 = 5.8 23 ÷ 6 = 3.83 33 ÷ 6 = 5.5 25 ÷ 4 = 6.25 47 ÷ 5 = 9.4 40 ÷ 9 = 4.44 51 ÷ 7 = 7.29 25 ÷ 4 = 6.2547 ÷ 5 = 9.4 9 ÷ 2 = 4.5 45 ÷ 8 = 5.63 10 ÷ 3 = 3.33 46 ÷ 9 = 5.11 31 ÷ 9 = 3.44 39 ÷ 6 = 6.5 57 ÷ 8 = 7.13 19 ÷ 7 = 2.71 36 ÷ 4 = 9 75 ÷ 9 = 8.33 26 ÷ 3 = 8.67 28 ÷ 4 = 7 42 ÷ 5 = 8.4 46 ÷ 7 = 6.5739 ÷ 9 = 4.3340 ÷ 6 = 6.67 42 ÷ 7 = 6 24 ÷ 5 = 4.8 76 ÷ 8 = 9.579 ÷ 9 = 8.78 14 ÷ 6 = 2.33 70 ÷ 8 = 8.75 40 ÷ 6 = 6.67 20 ÷ 7 = 2.86 66 ÷ 7 = 9.43 69 ÷ 7 = 9.86 35 ÷ 4 = 8.75 49 ÷ 7 = 7 58 ÷ 7 = 8.29 18 ÷ 5 = 3.6 52 ÷ 6 = 8.67 28 ÷ 3 = 9.33 21 ÷ 3 = 7 58 ÷ 7 = 8.29 46 ÷ 8 = 5.75 29 ÷ 6 = 4.83 52 ÷ 7 = 7.43 29 ÷ 8 = 3.63 12 ÷ 8 = 1.514 ÷ 3 = 4.67 50 ÷ 7 = 7.14 55 ÷ 6 = 9.17 46 ÷ 5 = 9.2 72 ÷ 8 = 9 60 ÷ 9 = 6.67 52 ÷ 8 = 6.5 28 ÷ 9 = 3.11 16 ÷ 3 = 5.33 19 ÷ 3 = 6.33 23 ÷ 8 = 2.88 28 ÷ 9 = 3.11 59 ÷ 7 = 8.43 38 ÷ 4 = 9.5 50 ÷ 7 = 7.14 76 ÷ 5 = 15.2 69 ÷ 7 = 9.86 89 ÷ 9 = 9.89 53 ÷ 7 = 7.57 49 ÷ 6 = 8.1770 ÷ 9 = 7.78 62 ÷ 7 = 8.86 64 ÷ 8 = 8 77 ÷ 8 = 9.63 74 ÷ 9 = 8.22 43 ÷ 6 = 7.17 75 ÷ 9 = 8.33 71 ÷ 8 = 8.88 46 ÷ 5 = 9.2 79 ÷ 9 = 8.78 75 ÷ 8 = 9.38 68 ÷ 8 = 8.5 79 ÷ 8 = 9.88 48 ÷ 9 = 5.33 69 ÷ 7 = 9.86 43 ÷ 6 = 7.17 75 ÷ 9 = 8.33 54 ÷ 8 = 6.75 50 ÷ 7 = 7.14 27 ÷ 4 = 6.7556 ÷ 9 = 6.22 86 ÷ 9 = 9.56 68 ÷ 8 = 8.5 40 ÷ 6 = 6.67 32 ÷ 4 = 8 71 ÷ 8 = 8.88 60 ÷ 7 = 8.57 86 ÷ 9 = 9.56 65 ÷ 7 = 9.29 59 ÷ 9 = 6.56 85 ÷ 9 = 9.44 27 ÷ 4 = 6.75 64 ÷ 7 = 9.14 34 ÷ 6 = 5.67 46 ÷ 5 = 9.2 53 ÷ 8 = 6.63 38 ÷ 4 = 9.5 50 ÷ 8 = 6.25 59 ÷ 7 = 8.43 66 ÷ 8 = 8.2559 ÷ 6 = 9.83 58 ÷ 6 = 9.67 26 ÷ 4 = 6.5 89 ÷ 9 = 9.89 59 ÷ 9 = 6.56 46 ÷ 5 = 9.2 38 ÷ 6 = 6.33 计算题:65÷8= 8余1 43÷8= 5余3 38÷5= 7余3 43÷6= 7余1 58÷9= 6余4 65÷8= 8余1 74÷8= 9余2 82÷9= 9余1 55÷7= 7余6 84÷9= 9余3 65÷9= 7余236÷7= 5余115÷8= 1余7我们来做一些简单的除法运算:65÷8= 8余143÷8= 5余338÷5= 7余343÷6= 7余158÷9= 6余465÷8= 8余174÷8= 9余282÷9= 9余155÷7= 7余684÷9= 9余365÷9= 7余236÷7= 5余115÷8= 1余7这些题目很简单,我们只需要将除数除以被除数,然后得到商和余数即可。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除法算式中余数必须小于除数的基本概念。

2.培养学生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除法算式中余数必须小于除数。

2.难点: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之前学过除法,谁能告诉我除法的基本概念?生:除法是一种运算,用来求一个数被另一个数整除的商。

师:很好!那我们今天来学习一种特殊的除法——有余数的除法。

请大家先来看一个例子:5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几个苹果?2.新课讲解师:我们用除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5÷2=2余1,这意味着每个小朋友能分到2个苹果,还剩下1个苹果。

这里的1就是余数。

师:那么,我们再来探讨一下,除法算式中余数有什么特点呢?生:余数必须小于除数。

师:为什么余数必须小于除数呢?请大家思考一下。

生:因为如果余数大于或等于除数,那么我们还可以继续分,直到余数小于除数为止。

师:非常好!我们用几个例子来巩固这个概念。

3.课堂练习师:请大家拿出练习本,我们来做一些题目。

题目1:8个橘子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几个橘子?还剩下几个橘子?题目2:12个苹果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几个苹果?还剩下几个苹果?师:大家做完了没有?请几个同学来分享一下你们的答案。

生1:8÷3=2余2,每个小朋友能分到2个橘子,还剩下2个橘子。

生2:12÷4=3余0,每个小朋友能分到3个苹果,还剩下0个苹果。

师:很好!大家都掌握了这个概念。

下面我们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4.解决实际问题师:请大家看这个题目:小明有10个糖果,他想平均分给3个好朋友,每个好朋友能分到几个糖果?还剩下几个糖果?生:10÷3=3余1,每个好朋友能分到3个糖果,还剩下1个糖果。

师:很好!我们再来解决一个稍微复杂一点的问题。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反思、说课稿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反思、说课稿

教案:有余数的除法教学目标:1. 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和性质。

2. 学会进行有余数的除法运算。

3. 能够应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有余数的除法概念的理解。

2. 有余数的除法运算的掌握。

教学难点:1. 理解有余数的除法中的余数的概念。

2. 掌握有余数的除法运算的步骤。

教学准备:1. 教学卡片或黑板。

2.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除法的概念,复习除法的定义和性质。

2. 提问:除法是什么?除法有什么性质?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当被除数不能被除数整除时,会产生余数。

2. 举例说明有余数的除法:如8除以3,商为2,余数为2。

3. 强调余数的概念:余数是除法运算中剩下的部分,它小于除数。

4. 讲解有余数的除法运算步骤:a. 将除数和被除数写成除法形式。

b. 进行除法运算,得到商。

c. 用除数乘以商,得到一个数。

d. 用被除数减去这个数,得到余数。

三、练习巩固(10分钟)1.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答案解析:讲解学生完成的练习题,确认答案的正确性。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和性质。

2. 提问:有余数的除法有什么性质?有余数的除法运算的步骤是什么?五、课后作业(布置作业)1. 让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和性质,以及有余数的除法运算的步骤。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通过举例和练习,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也要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有余数的除法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教案:有余数的除法(续)六、案例分析(10分钟)1. 引入案例:小明有12个苹果,他想把它们平均分给几个朋友,每个朋友能得到几个苹果?2. 分析案例:用除法来解决这个问题,12除以几个朋友,得到每个朋友得到的苹果数。

二年级数学《有余数的除法》知识点讲解

二年级数学《有余数的除法》知识点讲解

二年级数学《有余数的除法》知识点讲解二年级数学《有余数的除法》知识点讲解在平平淡淡的学习中,看到知识点,都是先收藏再说吧!知识点就是学习的重点。

为了帮助大家更高效的学习,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二年级数学《有余数的除法》知识点讲解,欢迎阅读与收藏。

对于任意一个整数除以一个自然数,一定存在唯一确定的商和余数,使被除数=除数×商+余数(0≤余数除数),也就是说,整数a除以自然数b,一定存在唯一确定的q和r,使a=bq+r(0≤rb)成立。

p= 我们把对于已知整数a和自然数b,求q和r,使a=bq+r(0≤rb)成立的运算叫做有余数的除法,或称带余除法.记为a÷b=q(余r)或a÷b=q…r。

读作“a除以b商q余r”,其中a叫做被除数,b叫做除数,q叫做不完全商(简称商),r叫做余数. p=例如5÷7=0(余5),6÷6=1(余0),29÷5=5(余4)。

解决有关带余问题时常用到以下结论:(1)被除数与余数的差能被除数整除.即如果a÷b=q(余r),那么b|(a-r)。

因为a÷b=q(余r),有a=bq+r,从而a-r=bq,所以b|(a-r)。

例如39÷5=7(余4),有39=5×7+4,从而39-4=5×7,所以5|(39-4)(2)两个数分别除以某一自然数,如果所得的余数相等,那么这两个数的差一定能被这个自然数整除.即如果a1÷b=q1(余r),a2÷b=q2(余r),那么b|(a1-a2),其中a1≥a2。

因为a1÷b=q1(余r),a2÷b=q2(余r),有a1=bq1+r,a2=bq2+r,从而a1-a2=(bql+r)-(bq2+r)=b(q1-q2),所以b|(a1-a2)。

例如,22÷3=7(余1),28÷3=9(余1),有22=3×7+1,28=3×9+1,从而28-22=3×9-3×7=3×(9-7),所以3|(28-22).(3)如果两个数a1和a2除以同一个自然数b所得的余数分别为r1和r2,r1与r2的和除以b的余数是r,那么这两个数a1与a2的和除以b的余数也是r。

有余数的除法关系式

有余数的除法关系式

有余数的除法关系式有余数的除法是基础数学概念中的一种,指的是被除数无法被除数整除而余下一部分数的情况。

有余数的除法关系式可以表示为:被除数 = 除数 ×商 + 余数其中,被除数是被分成的若干等分的总数;除数是将被除数分成若干等分的分母;商是分成的等分的个数;余数是分完了之后剩下的部分。

举个例子,假设有10个苹果需要分成3份,我们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计算每份苹果的数量:10 ÷ 3 = 3 (1)其中,10是被分成的10个苹果,3是分成的三份,商为3,余数为1,表示最后一份只有一个苹果。

理解有余数的除法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非常重要,因为它不仅是数学运算的基础,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有运用。

接下来,我们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有余数的除法。

例子一:商和余数的大小关系在有余数的除法中,商和余数的大小关系非常重要。

如果余数比除数小,则商一定是整数。

如果余数比除数大,则商一定是整数加上一定的分数部分。

这一点可以通过以下例子来理解:52 ÷ 7 = 7 (3)其中,52是被分成的数,7是分母,商为7,余数为3。

因为3比7小,所以商是整数7。

53 ÷ 7 = 7 (4)其中,53是被分成的数,7是分母,商为7,余数为4。

因为4比7小,所以商是整数7。

例子二:小数的分离有余数的除法不仅可以分离整数,还可以分离小数。

例如:22 ÷ 7 ≈ 3.142857其中,22是被分成的数,7是分母,商约为3.142857。

这个商是无限接近于π的数字。

在数学中,这种商称为循环小数。

例子三:商的进位如果余数比除数的一半还要大,则商必须进位。

例如:13 ÷ 5 = 2 (3)其中,13是被分成的数,5是分母,商为2,余数为3。

因为3比5的一半(2.5)还要大,所以商必须进位到3。

总之,有余数的除法是数学中非常基础的概念之一,学生们应当认真学习。

在日常生活中,有余数的除法也经常被使用,例如计算每个人分到多少蛋糕、如何合理分工等等,都需要用到有余数的除法。

有余数的除法

有余数的除法

有余数的除法介绍在数学中,除法是一种基本的运算方式,用于将一个数分成若干等分。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除法都能够整除,即结果不一定是一个整数,可能会有余数。

在本文档中,我们将讨论有余数的除法,以及相关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有余数的除法的定义有余数的除法是指除法运算中,除数不完全整除被除数,即有剩余的情况。

在数学符号上,有余数的除法可以表示为$a = b \\cdot q + r$,其中a为被除数,b为除数,q为商,r为余数。

举例说明让我们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有余数的除法。

假设我们有一个被除数a= 17,除数b=4。

那么我们可以得到如下运算过程:17 = 4 * 4 + 1在这个例子中,商q等于4,余数r等于1。

所以当我们用4去除17时,结果是商4加上余数1。

有余数的除法的性质有余数的除法有一些特殊的性质。

以下是其中一些常见的性质:1.余数一定小于除数:余数r满足r<b。

2.余数可以为0:当被除数a能够被除数b整除时,余数r等于0。

3.同余:如果两个数除以同一个数的余数相等,那么这两个数是同余的。

例如,如果a除以b的余数等于c除以b的余数,那么a和c是同余的。

有余数的除法的运算规则有余数的除法有一些特殊的运算规则。

以下是其中一些常见的运算规则:1.余数的加法性质:如果$a = b \\cdot q_1 + r_1$,$a = b \\cdot q_2 +r_2$,那么a除以b的余数r1+r2等于0到b−1之间的任意整数。

2.余数的乘法性质:如果$a = b \\cdot q + r$,那么$a \\cdot c = b\\cdot q \\cdot c + r \\cdot c$。

换句话说,将一个数乘以一个有余数的除法的结果,等于将该数乘以除数后再加上余数乘以该数。

3.余数的取模运算:取模运算是指将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的余数。

我们可以使用取模运算符(%)来表示。

例如,$17 \\mod 4 =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有余数的除法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让学生感受余数的产生,进一步理解有余数除法及余数的含义。

2.理解被除数、除数、商及余数之间的关系。

3.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大胆尝试、小组讨论等形式,体验思维过程。

教学重点:
1、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懂得“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规律。

2、掌握被除数、除数、商及余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被除数、除数、商及余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情景体验
展示PPT,描述故事情景。

这种有“剩余”情况的现象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今天一起来探究这种“剩余”的情况,即“有余数的除法”。

二、思维探索(建立模型)
展示例1
例1:在有余数的除法()÷5=()……()中,不告诉被除数、商是几,你能写出它的余数吗?
师:根据题意,现在我们只知道除数,根据除数你可以判断出什么?
生:余数
师:除数与余数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呢?
生:余数总是比除数小
师:很好!那余数是几呢?
生:可能是1,也可能是2或3或4
师:也就是说比5小的数都可能是它的余数,所以最大的余数是几?最小的余数是几?
生:最大的余数是4,最小的余数是1
师:也就是说最大的余数比除数小1,最小的余数是1。

小结:余数一定比除数小,最大的余数比除数小1,最小的余数是1。

展示例2
例2:在算式()÷7=6……6中,()= 。

师:根据题意,已知什么?题中要求的是什么?
生:已知除数、商以及余数,要求被除数。

师:被除数怎么求呢?
生:因为被除数÷除数=商……余数,所以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师:很好!请同学们自主计算结果。

小结: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展示例3
例3:在算式□÷8=10……△中,□最大是(),这时△表示()。

师:题目中已知什么?要求什么?
生:已知除数和商,要求被除数和余数,并且要求是最大的被除数是几。

师:被除数怎么求?
生: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师:除数×商的积是多少呢?
生:8×10=80
师:也就是说除数和商的积是不变的,怎样才能使被除数最大呢?
生:余数必须要最大,才能使被除数最大.
师:很好!也就是说余数越大,被除数就越大!余数最大是多少呢?
生:最大的余数比除数小1,所以最大的余数是7
师:对,最大的被除数是多少呢?
生:80+7=87
展示例4
例4:算式()÷4=()……()中,商和余数相等,被除数可以是哪些数?
师:只知道除数,要求被除数,该怎么求呢?
生:余数比除数小,可以先从余数着手分析
师:很好!那余数是多少呢?
生:余数可能是3、2、1
师:对,余数是3的时候,你能求出被除数吗?
生:能!余数是3,商也是3,被除数:3×4+3=15
师:同学们都很聪明!接下来自己算一算当余数是2或者1时被除数的值。

(学生自主完成)
师引导总结:所以被除数是不是只有一个?可以是哪些数?
生:被除数可以是15或10或5。

三、综合拓展
例5:在算式67÷9=()……4中,商是几?
师:商好求吗?
生:好求,直接用67÷9等于7余4
师:很好!那你们还有没有其它方法来求呢?
生:有!(67-4)÷9=7
师: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
生:因为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所以:被除数-余数=商×除数,(被除数-余数)÷除数=商
师:真棒!说明你对被除数、除数、商以及余数之间的关系理解得很透彻,在除法算式中,商是几,说明被除数就是除数的几倍;如果商几、余几,说明被除数就是除数的几倍多几。

师:如果是78÷()=9……6,除数是几呢?
生:因为(被除数-余数)÷商=除数,所以(78-6)÷9=8
师引导总结:被除数-余数=商×除数,(被除数-余数)÷商=除数。

在除法算式中,商是几,说明被除数就是除数的几倍;如果商几、余几,说明被除数就是除数的几倍多几。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