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湾J25—1油田古近系成岩作用研究
辽东湾地区古近系砂岩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
No .2 0 v 07
V0. 2No 6 12 .
文章编 号 :6 30 4 2 0 )60 1 —6 1 7 —6 X(0 7 0 —0 40
辽 东湾地 区古 近 系砂岩 成 岩作 用 与孑 隙演 化 L
Dig nssa d p r s yeouin o h aeg n a d tn eev i nLio o g a ae e i n o oi v lt ftep lo e esn so ersror t o si a d n w nAra e
辽东湾 地 区系指 渤海 东北 部 海域 , 界大 致 为 南 辽 东半 岛南 端 ( 老铁 山 ) 河北 省 秦皇 岛市 连 线 , 与 面
积 2 6 0 k 2其中古近系矿 区总面积约 14 . ×1 m , .×
1 k 0 m2 在 构 造 区划 上 , 区为渤 海 湾盆 地 的一个 该
时期 . 隙类型 包括原 生孔 隙和 次生孔 隙 , 孔 次生孔 隙主要 由碳 酸盐胶 结物 、 石及部 分岩 屑溶 蚀 形 长
成 . 生孔 隙在现今 埋深 200 25 0I 的砂岩 中最发 育 , 次 0 - 0 I T 其形 成主要 受成岩 演化阶段控 制. 关键词 : 东湾 ; 辽 古近 系; 岩 ; 砂 成岩作 用 ; 隙演化 ; 孔 次生孔 隙 中图分 类号 :582 23 P 8 .1 . 文献 标识码 : A 丰富 , 包括 砾 岩 、 岩 、 砂 岩 、 岩 以及 火 山碎 屑 砂 粉 泥 岩. 该地 区砂岩 的显 著特征是成分成 熟度较低 , 长石 和岩 屑的含量较 高 , 以长石 砂 岩和 岩屑 质长 石砂 岩
姜向强, 大康, 琼 钟 张
( 中国石油大学 资源 与信息学院 , 北京 124 ) 029
渤海湾盆地辽东南洼陷优质烃源岩定量评价
渤海湾盆地辽东南洼陷优质烃源岩定量评价赵弟江;韦阿娟;郭永华;付立;吴庆勋;曾金昌【摘要】辽东南洼陷埋藏较浅,构造演化复杂,勘探程度低,资源潜力认识不清,对其开展烃源岩评价极为必要.运用地球化学、古生物等分析手段,确定了辽东南洼陷主要生烃层系,认为渐新统沙河街组沙一—沙二段与沙三段有机质丰度高,类型较好,成熟度较高,是研究区主力烃源岩;沙四段—孔店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稍差,但成熟度较高,且发育规模较大,是辽东南洼陷非常有潜力的烃源岩;渐新统东营组东三段烃源岩成熟度较低,生烃贡献较小.根据测井资料与地震多属性反演技术,对各套烃源岩发育规模进行定量评价后发现,辽东南洼陷烃源岩发育层系较多,分布范围较广,生烃潜力较大,极具油气勘探潜力.辽东南洼陷北部优质烃源岩厚度明显比南部大,是研究区生烃中心,南部烃源岩主要沿走滑断层呈串珠状分布,明显受到走滑断层控制.【期刊名称】《新疆石油地质》【年(卷),期】2016(037)004【总页数】7页(P436-441,498)【关键词】渤海湾盆地;辽东南洼陷;优质烃源岩;古生物;测井响应;多属性反演;定量评价【作者】赵弟江;韦阿娟;郭永华;付立;吴庆勋;曾金昌【作者单位】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渤海石油研究院,天津300452;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渤海石油研究院,天津300452;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渤海石油研究院,天津300452;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渤海石油研究院,天津300452;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渤海石油研究院,天津300452;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渤海石油研究院,天津30045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12.115处于勘探早期的地区,因钻井资料较少,很难利用探井岩心和岩屑等资料识别优质烃源岩并探讨其平面分布规律,随着测井技术的不断完善,许多学者开始探索烃源岩的地球化学参数和测井信息之间的关系,尝试运用不同测井参数计算烃源岩中有机质丰度[1-4],有效地弥补了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的不足,但受限于钻井数量,无法对烃源岩的平面展布范围进行评价。
辽东湾地区辽西凹陷古近系东营组层序特征分析
辽东湾地区辽西凹陷古近系东营组层序特征分析在充分的利用沉积学标志、古生物标志、地球物理标志、地球化学标志等,对辽东湾地区辽西凹陷古近系东营组地层层序界面特征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前人资料针对其界面特征将辽东湾古近系东营组的三级层序划分为三个三级层序,叙述了各层序发育阶段的构造活动类型及其强弱、沉积体展布类型及其控制因素等,并详细讨论各层序在不同相带内的特征和变化。
分析认为辽东湾地区辽西凹陷古近系东营组地层发育特征主要受构造活动影响。
为进一步研究辽东湾古近系东营组地层的层序充填过程提供一定的帮助。
标签:辽西凹陷;古近系;东营组;层序特征陆相断陷盆地是世界上极为重要的含油气盆地类型之一。
我国东部的陆相含油气盆地基本都属于这种类型。
其丰富的含油气资源,复杂又典型的构造地质背景备受石油地质学家们的关注。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辽东湾地区陆续发现了古近系一系列大的油田,截止至2010年,渤海海域已发现各级石油地质储量47.4亿立方米;其中探明储量26.5亿立方米,天然气地质储量2967亿立方米,其中探明储量1845亿立方米,年产油气3005万吨,为中国的石油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
1 区域地质背景辽西凹陷位于辽东湾地区西部,构造位置上属于辽东湾坳陷的次一级构造单元,呈南北向分布,西为西部缓坡带,东为辽西凸起。
其形成演化主要受到东亚大陆与西太平洋板块相对运动引起的NNE-NE向郯庐断裂带发生右旋走滑位移影响。
整个辽西凹陷为典型的走滑断裂背景下的东断西超的单断箕状盆地。
该地区钻遇地层按沉积先后由下至上依次为古近系孔店组、沙河街组、东营组,新近系馆陶组、明化镇组地层。
文章仅针对东营组地层层序进行研究。
东营组地层由老至新又分为东营组三段、东营组二段下亚段、东营组二段上亚段、东营组一段四套地层。
2 层序划分标志我们在研究层序地层学时,首先需要确定层序界面,再根据其对层序进行划分。
层序划分的标志概括起来可分为四大类。
利用孢粉信息反演辽东湾古近纪气候变化
利用孢粉信息反演辽东湾古近纪气候变化吴伟【摘要】在利用孢粉、地震等资料划分辽东湾古近纪等时地层格架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孢粉气候信息函数的方法反演辽东湾古近纪温度和湿度变化曲线,将其划分为1个一级气候旋回,4个二级气候旋回和10个三级气候旋回,结合湖平面变化曲线分析气候旋回的作用,得出气候与湖平面变化相关性高、控制部分层序和沉积发育以及对烃源岩分布的绝对控制作用.【期刊名称】《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0(032)006【总页数】5页(P11-15)【关键词】孢粉;古气候;层序地层;信息函数;古近纪;辽东湾【作者】吴伟【作者单位】河南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河南,焦作,454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32;P618.13古气候是古湖泊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与湖盆湖平面变化、沉积充填及烃源岩发育等存在一定的关系,对其分析是解剖、认识含油气盆地的必要手段,对油气勘探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由于古气候只能从有气候标识的地质化石和遗迹来进行间接研究,目前常用的主要有孢粉化石、生物壳体及浅水轮藻泥灰岩、原生碳酸盐岩碳氧同位素组分分析等方法。
辽东湾地区存在大量的孢粉数据[1-4],笔者利用孢粉数据反演了古近纪古气候变化并结合地质条件进行了分析。
辽东湾拗陷位于渤海湾盆地的东北部,东西分别为胶辽隆起和燕山隆起,南部与渤中拗陷相邻,北部与辽河断陷相邻,呈北东向条带状展布。
辽东湾古近系包括了始新统的孔店组、沙河街组下部等以及渐新统的东营组和沙河街组上部。
其中始新统分布比较局限,仅发育在始新世局部凹陷处,而巨厚的渐新统基本上覆盖了整个辽东湾拗陷,是古近系地层的主要组成部分。
划分等时地层格架是分析孢粉分布规律和古气候反演的基础,根据孢粉分布特点及其他地质资料(地震、测井、录井和古生物等)可将整个古近系划分为4个二级层序、10个三级层序(Sqd1、Sqd2、Sqd3、Sqs1、Sqs2、Sqs3s、Sqs3z、Sqs3x、Sqs4、Sqk)(图 1),并对层序厚度大、地质资料多且地震反射特征比较明显的三级层序Sqd2、Sqd3进行了精细地层划分,分别划分出了2个、3个四级层序。
渤海海域辽东湾坳陷油气成藏条件与分布规律
渤海海域辽东湾坳陷油气成藏条件与分布规律王祥; 王应斌; 吕修祥; 范秋海【期刊名称】《《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年(卷),期】2011(032)003【总页数】10页(P342-351)【关键词】成藏条件; 油气分布; 辽东湾坳陷; 渤海海域【作者】王祥; 王应斌; 吕修祥; 范秋海【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北京102249; 中国石油大学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 中海石油天津分公司天津300452; 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库尔勒84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1.1辽东湾坳陷位于渤海湾盆地东北部海域,呈北东向长条形展布,其东西两侧分别与胶辽隆起、燕山褶皱带相邻,南北分别与渤中坳陷、下辽河断陷盆地相接,面积约11 000 km2。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勘探,辽东湾坳陷共发现了 14个大油气田和 29个含油气构造,获各级石油地质储量13×108t,天然气地质储量535×108m3。
虽然辽东湾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勘探开发程度较低,也相继开展了一系列的科研工作,涉及构造演化[1-4]、沉积成岩作用[5-11]、烃源岩[12-15]、输导体系及成藏模式[16-19]、油气分布主控因素[20-26]等。
但对于该区油气成藏条件的研究较少,尚未见有专门文献报道,李潍莲等通过与下辽河坳陷对比,阐明了辽东湾断陷与下辽河坳陷油气成藏条件和油气分布规律的主要差别[27]。
随着近几年勘探开发工作的深入,油气田发现数量不断增加,对该地区油气成藏条件和油气分布规律的认识也在不断加深。
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的地震、钻井资料,从烃源岩、储集层、储盖组合、圈闭以及输导系统等多个方面对辽东湾坳陷油气成藏条件进行综合研究,阐述了油气的分布规律,对评价辽东湾坳陷油气勘探前景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辽东湾坳陷为渤海湾盆地的一个次级构造单元,发育辽东凹陷、辽中凹陷、辽西凹陷 3个负向构造单元和辽东凸起、辽西低凸起 2个正向构造单元,共同构成三凹两凸的构造格局,各构造单元均呈北东-南西向相互平行展布。
渤海海域辽东湾坳陷油气成藏条件与分布规律
渤海海域辽东湾坳陷油气成藏条件与分布规律王祥; 王应斌; 吕修祥; 范秋海【期刊名称】《《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年(卷),期】2011(032)003【摘要】利用地震、钻井等资料,从烃源岩、储层、生储盖组合、圈闭及输导条件等方面对辽东湾坳陷油气成藏条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研究表明,辽东湾坳陷烃源岩总体上呈北北东向展布,发育沙河街组三段、一段、东营组三段3套烃源岩,其中沙河街组三段是主力烃源岩层段;储集体分为基岩储集体和碎屑岩储集体,储集条件优越;生储盖层组合方式主要有自生自储式、下生上储式和新生古储式;输导系统以断层为主,同时断层把彼此不相接触、时空跨度较大的烃源岩与不整合面联系起来,构成断层-不整合输导系统;圈闭形成于古近纪沙河街组和东营组沉积时期,多为同沉积构造圈闭,单纯的岩性圈闭发现较少。
油气藏在平面上主要分布在郯庐断裂带附近,具有南北分带、东西分块的特点,低凸起构造带是油气主要富集带;纵向上具有从北向南逐渐变新,埋藏深度变浅的特点。
【总页数】10页(P342-351)【作者】王祥; 王应斌; 吕修祥; 范秋海【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北京102249; 中国石油大学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 中海石油天津分公司天津300452; 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库尔勒84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1.1【相关文献】1.辽东湾坳陷辽西凹陷北部和中部洼陷油气成藏条件 [J], 杨宝林;叶加仁;刘一茗;单超;薛海琴2.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沾化凹陷地层流体压力分布规律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 [J], 李胜利;于兴河;陈建阳;冯动军;王永诗3.渤海海域辽东湾坳陷油气成藏条件与分布规律 [J], 王祥; 王应斌; 吕修祥; 范秋海4.稠油油藏油气运移路径刻画与成藏过程分析——以渤海海域辽东湾坳陷LD16含油气构造为例 [J], 赵弟江;江尚昆;乔柱;徐坤明;孔栓栓5.渤海辽东湾海域JZ25-1S转换带与油气成藏的关系 [J], 周心怀;余一欣;魏刚;汤良杰;王应斌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辽东湾坳陷古近系东营组泥岩对油气藏分布的控制作用
辽东湾坳陷古近系东营组泥岩对油气藏分布的控制作用徐长贵;朱秀香;史翠娥;王海军【期刊名称】《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年(卷),期】2009(030)004【摘要】辽东湾坳陷位于渤海湾盆地东北部,油气聚集层位从北向南逐渐变新,北部和中部大部分油气藏都分布于古近系东营组和沙河街组地层中,油气藏的这种分布特点与坳陷中"北厚南薄"的东营组泥岩有着密切的关系.结合辽东湾坳陷构造特征、沉积体系演化及地层发育特点,通过对东营组泥岩产生的超压,及泥岩和砂体、断层、不整合面等疏导体系的配置的研究,探讨了辽东湾坳陷东营组泥岩对油气藏分布的控制作用.东营组泥岩与断层、油源、砂体等多种因素联合通过5种作用控制了坳陷内油气藏的分布.其中巨厚泥岩产生的超压对北部和中部油气藏的控制作用最为明显,油气藏主要分布于东营组及下伏地层中.【总页数】7页(P431-437)【作者】徐长贵;朱秀香;史翠娥;王海军【作者单位】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300452;中国石油大学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油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油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油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12.3【相关文献】1.冀东南堡凹陷古近系东营组构造对扇三角洲的控制作用 [J], 刘延莉;邱春光;邓宏文;李茗2.陆相断陷湖盆断裂构造对沉积体系及砂体的控制作用研究——以济阳坳陷孤北~桩海地区沙河街组(Es4~Es1)和东营组(Ed)为例 [J], 田景春;林会喜;林小兵;周庭全;张小兵;孟万斌;谭先锋3.营口-潍坊断裂带对辽东湾坳陷东部凸起的形成及构造分段的控制作用--来自物理模拟实验和断层几何学特征的证据 [J], 曹忠祥;任凤楼;宋国奇;漆家福4.冀东老爷庙地区古近系东营组沉积相对储层质量的控制作用 [J], 王兆峰;金振奎;汪焰;杨智刚;韩俊伟;赵蕾;高阳5.济阳坳陷地温—地压系统特征及其对油气藏分布的控制作用 [J], 刘震;戴立昌;赵阳;许晓明;张善文;蔡进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辽东湾地区锦州25—1油田油气成藏特点和运聚模拟研究
油田的油气运聚模 拟研 究, 分析 了形成锦州 2 5—1油 田的成藏主控 因素 , 建立 了其成藏模式 , 出了该地 区有 利勘探 方向。模 指 拟分析 结果表 明 , 州 2 —1构造是 辽西凹陷沙三段 烃源岩生成油 气运聚 的有利指 向区 , 锦 5 而优 良成藏要 素的优势 时空配置 则 是形成锦 州 2 —1油田的关键 因素 。其成藏模 式为: 5 辽西 凹陷沙三段烃 源岩在 东下段 时期进入 了大量生排 烃期 , 生成 的油 气 为一期 充注 , 注时间发 生在 东营组末期 , 充 沿东下段 时期 强烈构造运动伴生的 断裂 系统 、 沙二段 广泛发育 的砂 体、 沙二段 与 沙 三段之 间大型不整合面 以及 古构造脊 所构 成的疏导体 系运 移至 沙二段 圈闭成藏 , 而沙三段砂 体 则可 以近 源优势成 藏。辽 西 凹陷西斜坡 、 凹中隆以及 古构 造脊是今 后较为有利的勘探 区域 。
关键词 : 辽东湾 ; 锦州 2 5—1油 田; 油气成藏 ; 运聚模拟 ; 成藏模 式 中图分 类号 : E 2 . T 121 文献标识码 : A I I1 .9 9 i n 1 0 —2 3 .0 10 . 1 X):0 3 6  ̄.s .0 8 3 6 2 1 .30 7 s
Po ln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c r c e i tc nd hy r c r n m i r to n c u ul to o i ha a t r s i sa d o a bo g a i n a d a c m a i n
c n i u a in o e e v i l e t . Du ig lt n y n e i , ol g n r t d fo s u c o k o s n g a e h o g o f r t f r r or ee n s g o s m rn a e Do g i p ro g d i e e a e r m r e r fE2 3 a d mi r td t r u h o c a s ca e a l s s e o t n i et c o i mo e n ,wie p e d s n o y a g n o f r t u fc ewe n E s n 2 3, so i td f u t y t m fi e s e t n c n v v me t d ra a d b d ,lr e u c n o miy s ra e b t e 3 2 a d E s s
辽东湾隐蔽油气藏地球物理识别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
辽东湾隐蔽油气藏地球物理识别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人们对能源需求的日益增长,海上油气资源的开发已成为国际能源开发领域的热点。
辽东湾作为我国最为重要的沿海经济带之一,其地质条件和油气潜力备受关注。
然而,辽东湾的油气藏普遍存在深埋、隐蔽、复杂等特点,使得传统地震勘探孔密度不足、数据分辨率较低等问题愈发突出,导致钻探成功率低、勘探成本高。
因此,如何利用现代地球物理识别技术对隐蔽油气藏进行精准高效的识别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研究目的本课题旨在研究辽东湾隐蔽油气藏地球物理识别技术,探究其实现原理、优缺点和应用前景,并在实践中验证其可行性和有效性。
三、研究内容1、隐蔽油气藏地球物理特征分析通过对辽东湾地质特征和现有地震数据的分析,探究隐蔽油气藏地球物理特征,明确地质模型。
2、地震反演技术研究采用地震反演技术,对隐蔽油气藏地下结构进行模拟反演,利用模型对比分析模拟反演结果的精度、分辨率和可靠性。
3、异常体识别技术研究通过异常体识别技术,分析隐蔽油气藏中可能出现的异常体,如断层、岩性改变等,并利用反演结果进行定量刻画和识别。
4、数据处理和分析对地震数据进行前处理、去噪、频谱分析等,通过特征提取和成像处理,获取隐蔽油气藏的准确信息,并进行综合分析与解释。
四、研究方法1、地震反演技术:采用有限差分法(FDM)、有限元法(FEM)等地震反演方法对辽东湾隐蔽油气藏地下结构进行模拟反演。
2、异常体识别技术:采用时间-空间分析、频域分析、小波分析等方法对异常体进行识别。
3、数据处理和分析:包括数据预处理、频带分析、相分析和速度分析等数据处理和分析手段。
五、预期成果1、基于隐蔽油气藏地球物理识别技术的辽东湾油气开发模式。
2、较为系统、完整的隐蔽油气藏地球物理识别技术体系。
3、较为准确、高效的隐蔽油气藏地下结构模拟反演技术。
4、较为准确、精细的隐蔽油气藏异常体识别技术。
5、实践中应用普及,助力辽东湾油气开发取得实质性进展。
绥中36-1油田东二下一油组储层特性差异研究
毕业设计(论文)SZ36-1油田东二下I油组储层质量差异研究院系名称:地球科学学院专业名称:地质工程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岳大力(副教授)完成日期:2014年6月18日SZ36-1油田东二下I油组储层质量差异研究摘要本论文以SZ36-1油田东二下I油组为研究目标,采取定性和定量、微观和宏观相结合的研究思路,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岩心分析化验资料和测井资料,进行储层岩石学特征和成岩作用特征的研究,分析储层质量的控制因素,并对储层质量进行分类评价,总结储层平面展布样式。
研究表明,SZ36-1油田东二下I油组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岩屑质长石砂岩。
砂岩具有石英、长石、岩屑含量近于相等以及成分成熟度中等的特点。
建立了东二下储层的孔隙结构划分标准,将储层的孔隙结构划分为大孔特粗喉型、大孔粗喉型、中孔中喉型、中孔细喉型四种类型。
明确了SZ36-1油田东二下I油组储层质量差异的主控因素:研究区目的层段成岩作用相对较弱,储层质量主要受沉积作用控制。
在储层质量特征和主控因素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研究区动态资料,优选储层质量分级的参数,将研究区储层质量划分为四类,并对储层类型垂向和平面上的展布特征进行研究,研究区以I类和II类储层为主,III类、IV类储层类型呈裙边状分布在II类储层周围。
关键字:SZ36-1油田;沉积作用;储层质量;主控因素;分布特征I Reservoir quality differences analysis of lower Dongying Formationsecond member in Suizhong36-1 oil fieldAbstractThis paper studies the I Reservoir of lower Dongying Formation second member in Suizhong36-1 oil field as a research object. According to sedimentology and diagenesis mechanism, combining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microscopic and macroscopic, using cast thin-sections, SEM, core analysis data and well logging data,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 petr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diagenetic characteristics research, summary of the controlling factors of reservoir quality and reservoir difference distribution.The I Reservoir of lower Dongying Formation second member in Suizhong36-1 oil field, reservoir rock types are mainly lithologic feldspar sandstone, with nearly equal content of quartz, feldspar and debris as well as medium compositional maturity. In this paper, we build a classification standard about pore structure, as big pore and extraordinarily wide throat type, big pore and wide throat, mid pore and mid throat and mid pore and minute throat.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reservoir quality difference is mainly caused by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Diagenesis of the study area is relatively weak, resulting the reservoir quality is mainly controlled by sedimentation. Based on the features of reservoir quality and the key control factors, with dynamic production data, reservoir quality is divided into four types.Key Words: Suizhong36-1 oil field; Sedimentation; Reservoir quality; The main control factors;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目录第1章绪论 (1)1.1国内外研究现状 (1)1.1.1 储层质量影响因素 (1)1.1.2 储层质量评价方法研究 (1)1.1.3 储层质量差异分布研究 (2)1.2研究区概况 (2)1.2.1 地质概况 (2)1.2.2 勘探开发现状 (5)1.2.3 资料基础 (7)1.2.4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7)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7)1.3.1 研究内容 (7)1.3.2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8)1.4 论文研究工作量 (8)第2章储层基本特征 (10)2.1 储层岩石学特征 (10)2.1.1 储层岩石组分特征 (10)2.1.2 储层沉积组构特征 (14)2.2 储层质量特征 (16)2.2.1 储层孔隙结构特征 (16)2.2.2 储层物性特征 (22)第3章储层质量分级 (24)3.1 储层质量的主控因素 (24)3.1.1 沉积作用对储层质量的影响 (24)3.1.2 成岩作用对储层质量的影响 (28)3.2 参数优选 (32)3.3 储层质量分级标准 (34)第4章储层质量差异分布 (38)4.1 储层质量垂向分布特征 (38)4.1.1 沉积微相单元储层质量差异 (38)4.1.2 沉积微相单元内部储层质量差异 (41)4.2 储层质量平面分布样式 (42)第5章结论与认识 (45)致谢 (46)参考文献 (47)附录A: (48)第1章绪论1.1国内外研究现状1.1.1 储层质量影响因素储层在形成和发育过程中,受到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和构造作用等多种因素的控制和影响。
基于古地貌和断裂控制的辽西低凸起锦州S油田沙河街组沉积体系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第43卷第1期2019年2月J O U R N A LO FN O R T H E A S TP E T R O L E UM U N I V E R S I T Y V o l .43N o .1F e b .2019㊀㊀收稿日期:20180830;编辑:刘丽丽㊀㊀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6Z X 05058)㊀㊀作者简介:程㊀奇(1986-),女,硕士,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油气田开发地质方面的研究.D O I 10.3969/j.i s s n .2095-4107.2019.01.008基于古地貌和断裂控制的辽西低凸起锦州S 油田沙河街组沉积体系程㊀奇,刘宗宾,杨志成,刘喜林,李广龙(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渤海石油研究院,天津㊀300452)㊀㊀摘㊀要:为明确辽西低凸起锦州S 油田沙河街组沉积相带展布及其控制因素,综合应用岩心㊁测井和地震等资料,分析古地貌特征㊁断裂系统展布及其对沉积体系演化的控制作用,确定沙河街组S Q 1 S Q 4层序沉积相类型,探讨沙河街组沉积体系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沙河街组发育辫状河三角洲㊁扇三角洲㊁湖泊等沉积体系类型;古地貌整体控制沉积体系类型;构造转换带是锦州S 油田沉积物的主要运移通道.古地貌较低的C 区,以及受转换带二次运移沉积的F ㊁G 区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砂体厚度大,储层质量好,有利于油气富集.该结果为研究区有利相带及优质砂体预测提供参考.关㊀键㊀词:古地貌;断裂;构造转换带;沉积体系;沙河街组;锦州S 油田;辽西低凸起中图分类号:T E 122.2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20954107(2019)010067080㊀引言锦州S 油田构造位于辽东湾凹陷辽西低凸起,主要产层为古近系沙河街组,沙河街组沉积前,油田古地貌呈隆凹相间的构造格局[1-2],断裂系统复杂.沙河街组沉积类型多样[3-4],沉积演化规律及储层展布不明确.人们对构造 古地貌控制沉积作用开展研究[5-11].朱筱敏等认为,辽东湾地区古近系沉积体系明显受沉积古地貌和构造活动强度的控制[12];徐长贵等认为,辽西凹陷沉积相古地理受控于构造转换㊁走滑构造㊁古地貌㊁古气候等因素[13];李德江等[14]㊁王永利等[15]认为,辽东湾坳陷沙河街组古地貌控制各三级层序沉积模式;宋章强等提出,辽东湾地区断裂活动及坡折带类型进一步决定不同位置砂体富集程度的差异性[16];郭涛等认为,辽西低凸起边界断层调节带的动态变化对三角洲沉积体系的运移起主要控制作用[17].这些研究侧重于宏观沉积体系及控制因素分析,对油田沉积砂体的展布及控制因素研究相对较少.笔者利用岩心㊁测井及地震资料,分析辽西低凸起锦州S 油田古地貌特征㊁断裂系统展布及其对沉积体系演化的控制作用,总结沙河街组沉积体系的演化规律,明确有利相带及优质砂体的分布,为研究油气藏富集规律和油田开发提供依据.1㊀区域地质概况辽东湾地区位于渤海海域东北部,属于下辽河坳陷向海域的延伸部分.锦州S 油田位于辽东湾辽西低凸起中北段(见图1).油田西侧与辽西凹陷相邻,东侧向辽中凹陷下倾.研究区面积约为180k m2,主要发育两条断层:辽西1号和辽西2号.锦州S 油田沙河街组可划分为5个三级层序,其中沙河街组一段和二段(简称沙一段和沙二段)分别对应2个三级层序(S Q 5㊁S Q 4层序)(见图2).由于研究区沙一段厚度整体较薄,以湖相泥岩沉积为主,因此不作为研究重点,主要探讨沙三段㊁沙二段(S Q 1 S Q 4层序)沉积体系.76图1㊀锦州S 油田区域构造位置F i g .1R e gi o n a l t e c t o n i c l o c a t i o no f J i n z h o uSO i l f i e l d 图2㊀锦州S 油田古近系层序地层格架F i g .2S e q u e n c e s t r a t i g r a p h i c f r a m e w o r ko fP a l e o ge n e i n J i n z h o uSO i lf i e l d 2㊀古地貌特征及其控制作用锦州S 油田基底整体呈隆凹相间的构造格局(见图3).辽河盆地在沙二段末期完成填平补齐的沉积过程,因此选取沙二段顶面层拉平恢复S Q 1 S Q 4层序沉积前古地貌,可以消除后期构造作用影响[18-20].根据区域古构造格局㊁地形起伏特征及断层平面分布特征,将锦州S 油田及周围区域沙河街组古地貌划分为7个区(A G 区)(见图3).其中,A ㊁B ㊁C 区为辽西1号断层以西部分,属于深凹区;D 区为研究区东北角相对低势区,属于次要剥蚀区;E 区为辽西低凸起主体区域,属于主要剥蚀区;F 区为辽西低凸起相邻的低缓斜坡带;G 区为油田最南端低洼区.86 东㊀北㊀石㊀油㊀大㊀学㊀学㊀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43卷㊀2019年图3㊀锦州S 油田沙河街组古地貌格局及分区F i g .3P a l e o g l a n d o m o r p h i c p a t t e r na n d z o n i n g o f S h a h e ji eF o r m a t i o n i n J i n z h o uSO i l f i e l d ㊀㊀在S Q 1 S Q 4层序发育过程中,研究区沉积范围逐渐扩大,剥蚀区面积逐渐缩小,地貌具有 西低东高 ㊁继承性发育的特征.S Q 1层序沉积时期,研究区西部的辽西低凸起地势相对较高,属于剥蚀区,研究区东部为斜坡和洼陷区(见图4(a ));S Q 2层序沉积时期,辽西低凸起地势变低,西部沉积区由西南向东北方向运移(由A 区运移至B 区)(见图4(b ));S Q 3层序沉积时期,辽西低凸起地势进一步变低,南部演化成沉积区,且沉积中心运移至G 区(见图4(c ));S Q 4层序沉积时期,随整体地势降低,研究区整体开始接受沉积(见图4(d)).3㊀断裂分布及其控制作用辽西1号和2号断层贯穿整个锦州S 油田构造区,属于右旋右阶排列的走滑断裂,有部分叠覆,在C ㊁F 区之间表现为首尾叠置.两条断层由多个孤立正断层硬连接而成[21-23],沙三段时期,生长指数为22.36~33.61;沙二段时期,生长指数为2.88~5.76[24].沙三段时期,断裂活动较为强烈,辽西2号断层南段和辽西1号断层北段的位移沿走向向断层倾没端减小,形成区域断距相对较大㊁平面上断距变化的边界断层;沙二段时期,断层活动减弱,加上地层的不断充填使断距不断减小,原本断距较小的位置甚至消失,叠置段在位移最小处形成构造变换带,断距较小的位置成为优势的物源通道(见图5).S Q 1 S Q 3层序(沙三段)沉积时期,盆地断陷作用强烈,辽西1号断层断距相对较大,来自于西北燕山褶皱带物源的沉积物无法运移并通过辽西1号断层,在断层西侧C 区发育辫状河三角洲(见图5(a )).S Q 4层序(沙二段)沉积时期,由于沙三段地层充填及断层活动减弱,辽西1号和2号断层断距逐渐减小,断距倾没端成为主要物源通道,来自于西北燕山褶皱带物源的沉积物通过构造变换带进入F 区,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见图5(b)).96 第1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程㊀奇等:基于古地貌和断裂控制的辽西低凸起锦州S 油田沙河街组沉积体系图4㊀锦州S 油田沙河街组古地貌演化F i g .4P a l e o g l a n d o m o r p h i c e v o l u t i o no f S h a h e ji eF o r m a t i o n i n J i n z h o uSO i l f i e ld 图5㊀锦州S 油田S Q 1 S Q 4层序沉积时期C F 区辽西1号和2号断层转换带演化F i g .5E v o l u t i o no fF 1a n dF 2f a u l t z o n e i nC FA r e a o f J i n z h o uSO i l f i e l dd u r i n g SQ 1S Q 4p e r i o d 4㊀沉积体系4.1㊀沉积相类型及发育特征根据岩心㊁地震和测井等资料,将锦州S 油田沙河街组主要发育的沉积相类型分为辫状河三角洲㊁扇三角洲㊁湖泊等(见表1).07 东㊀北㊀石㊀油㊀大㊀学㊀学㊀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43卷㊀2019年表1㊀锦州S油田沙河街组沉积相类型及分布T a b l e1S e d i m e n t a r y f a c i e s t y p e s a n dd i s t r i b u t i o n l o c a t i o n s o f S h a h e j i eF o r m a t i o n i nJ i n z h o uSO i l f i e l d相亚相微相地震反射剖面解释层序地貌分区辫状河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㊁水道间㊁河口坝㊁席状砂㊁水下天然堤S Q4S Q1 S Q3B㊁C㊁F㊁GB㊁C扇三角洲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㊁河口坝㊁席状砂S Q2 S Q3S Q1B㊁CC㊁G湖泊滨浅湖滩坝㊁浅湖泥S Q4S Q2 S Q3S Q1A㊁B㊁C㊁E㊁F㊁GA㊁B㊁C㊁F㊁GA㊁B㊁C 深湖湖泥S Q4S Q1 S Q2A㊁B㊁CA㊁B㊀㊀辫状河三角洲在锦州S油田C区南部㊁F区较为发育,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中 强振幅㊁中 高连续 S 型前积地震反射特征;扇三角洲位于研究区辽西低凸起下降盘,在辽西1号断层西侧的锦州S油田C 区北部广泛发育,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中振幅㊁中 低连续帚状前积地震反射特征;湖泊分布较为广泛,滨浅湖亚相在各时期都有大面积发育,深湖亚相主要发育于A和B区.4.2㊀沉积相平面展布沙三段至二段(S Q1 S Q4层序)沉积时期,辽西低凸起逐渐缩小并最终沉没于水下,由低凸起供源的扇三角洲规模也逐渐变小,并逐渐向西北燕山褶皱带供源的辫状河三角洲过渡(见图6),来自于燕山区域的西北物源通过油田内部的断层转换构造带进入F㊁G区,发育连片分布的辫状河三角洲.S Q1层序发育时期,作为研究区成盆早期的三级层序,整个辽东湾地区沉积范围相对较小.辽西低凸起发育,辽西1号断层西侧深凹区主体呈隆凹相间地貌特征,B㊁C区发育多个小规模扇三角洲(见图6(a)).S Q2层序发育时期,沉积区分布于辽西1号断层西侧,以燕山褶皱带供源的辫状河三角洲和辽西低凸起供源的扇三角洲为主.油田南部低洼区(G区)开始接受沉积,主要发育南部低凸起区供源形成的㊁快速堆积的扇三角洲(见图6(b)).S Q3层序发育时期,沉积范围显著扩大,辽西低凸起范围逐渐萎缩.其中C区以辫状河三角洲的继承性发育㊁近源快速堆积的扇三角洲为特征;F㊁G区以湖泊沉积及小规模扇三角洲㊁滩坝为特征(见图6(c)).S Q4层序发育时期,断陷作用逐渐减弱,油田相对低势区逐渐被填平,湖平面变化对于剥蚀区范围影响更为显著,B㊁C㊁F及G区发育大规模辫状河三角洲(见图6(d)).根据研究区构造演化史㊁断裂发育特征,结合层序地层演化㊁沉积区与剥蚀区演变,区域沙河街组沉积体系可划分3个阶段:S Q1 S Q2层序发育时期,辽西1号和2号断层东侧辽西低凸起完全遭受风化剥蚀,辽西低凸起分布范围广,供源形成扇三角洲,而断层西侧辽西凹陷深凹区呈现湖泊岛屿地貌,西北物源进入湖盆后在缓坡带形成辫状河三角洲;S Q2 S Q3层序发育时期,随湖平面上升,辽西低凸起低势区逐渐没于水下,辽西凹陷辫状河三角洲㊁扇三角洲继承性发育;S Q4层序发育时期,由于断陷作用逐渐减弱,湖平面逐渐上升,辽西低凸起范围进一步缩小,西北供源的辫状河三角洲通过断层断距消减位置进入F区,从而形成一系列连片分布的辫状河三角洲朵叶体.17第1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程㊀奇等:基于古地貌和断裂控制的辽西低凸起锦州S油田沙河街组沉积体系图6㊀锦州S油田S Q1—S Q4层序沉积相展布F i g.6S e d i m e n t a r y f a c i e s d i s t r i b u t i o no f S Q1S Q4s e q u e n c e i n J i n z h o uSO i l f i e l d㊀㊀研究区沙河街组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的水下分流河道㊁河口坝,以及扇三角洲前缘亚相的水下分流河道属于较优质储层,在锦州S油田钻井中获得较高产量,为油气聚集提供良好的场所(见表2).表2㊀锦州S油田沙河街组不同沉积微相储层产能T a b l e2P r o d u c t i v i t y s t a t i s t i c s o f d i f f e r e n t s e d i m e n t a r y m i c r o f a c i e s r e s e r v o i r s i nS h a h e j i eF o r m a t i o n i nJ i n z h o uSO i l f i e l d 相亚相微相统计井/口单层厚度/m单层产油/(t d-1)辫状河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扇三角洲扇三角洲前缘湖泊滨浅湖水下分流河道225~1032河口坝255~838席状砂72~45水下天然堤31~32水下分流河道194~1215河口坝44~98席状砂42~54滩坝22~4227东㊀北㊀石㊀油㊀大㊀学㊀学㊀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43卷㊀2019年第1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程㊀奇等:基于古地貌和断裂控制的辽西低凸起锦州S油田沙河街组沉积体系5㊀结论(1)辽西低凸起锦州S油田沙河街组沉积前古地貌可划分为深凹区㊁低洼区㊁主要剥蚀区㊁次要剥蚀区㊁低缓斜坡带等次级单元.研究区古地貌整体具有 西低东高 ㊁继承性发育特征,西部属于深凹区,东部发育剥蚀区(主要和次要)㊁低缓斜坡带和低洼区.(2)研究区油田内断层的差异活动性控制锦州S油田沙河街组不同时期沉积体的展布.沙三段时期,辽西1号和2号断层断距较大,来自西北物源的辫状河三角洲在断层西侧发育;沙二段时期,断层活动减弱,断距不断减小,沉积物自西向东大规模推进,研究区发育辫状河三角洲.(3)锦州S油田沙河街组发育辫状河三角洲㊁扇三角洲及湖泊沉积.S Q1 S Q4层序沉积时期,辽西低凸起物源控制的扇三角洲规模逐渐缩小,西北燕山褶皱带供源的辫状河三角洲规模扩大.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的水下分流河道㊁河口坝和扇三角洲前缘的水下分流河道为有利的油气聚集区.参考文献(R e f e r e n c e s):[1]㊀漆家福,杨桥,陈发景,等.辽东湾 下辽河盆地新生代构造的运动学特征及其演化过程[J].现代地质,1994,8(1):1G9.Q I J i a f u,Y A N G Q i a o,C H E N F a j i n g,e t a l.K i n e m a t i c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a n de v o l u t i o no f t h eC e n o z o i c t e c t o n i c s i nL i a o d o n g w a n gGX iGa l i a o h eB a s i n[J].G e o s c i e n c e,1994,8(1):1G9.[2]㊀漆家福,陈发景.辽东湾下辽河裂陷盆地的构造样式[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92,13(3):272G283.Q I J i a f u,C H E NF a j i n g.S t r u c t u r e s t y l e s i nL i a o d o n g B a y X i a l i a o h eB a s i n[J].O i l&G a sG e o l o g y,1992,13(3):272G283.[3]㊀冯有良,周海民,任建业,等.渤海湾盆地东部古近系层序地层及其对构造活动的响应[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10,40(10):1356G1376.F E NG Y o u l i a n g,ZH O U H a i m i n,R E NJ i a n y e,e t a l.P a l e o g e n e s e q u e n c e s t r a t i g r a p h y i n t h e e a s t o f t h eB o h a i B a y B a s i na n d i t s r eGs p o n s e t o s t r u c t u r a lm o v e m e n t[J].S c i e n t i a i nC h i n a(S e r i e sD:E a r t hS c i e n c e),2010,40(10):1356G1376.[4]㊀芦刚,林畅松,刘景彦,等.辽西凹陷沙河街组低凸起带物源分析[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41(2):171G175.L U G a n g,L I NC h a n g s o n g,L I UJ i n g y a n,e t a l.P r o v e n a n c e a n a l y s i s o f l o wu p l i f t o f S h a h e j i eF o r m a t i o n,L i a o x i S a g[J].J o u r n a l o fC h e n g d uU n i v e r s i t y o f t h eT e c h n o l o g y(S c i e n c e&T e c h n o l o g y E d i t i o n),2014,41(2):171G175.[5]㊀王孝辕,黄江波,杨海风,等.莱北低凸起构造成因演化及其对沉积体系的控制作用[J].东北石油大学学报,2018,42(2):1G8.WA N G X i a o y u a n,HU A N GJ i a n g b o,Y A N G H a i f e n g,e t a l.T e c t o n i c o r i g i na n de v o l u t i o no fL a i b e i L o w U p l i f t a n d i t s c o n t r o l o v e r s e d i m e n t a r y s y s t e m[J].J o u r n a l o fN o r t h e a s t P e t r o l e u m U n i v e r s i t y,2018,42(2):1G8.[6]㊀周杰,杨希冰,甘军,等.琼东南盆地深水区断裂对沉积充填的控制作用[J].特种油气藏,2017,24(5):75G79.Z H O UJ i e,Y A N G X i b i n g,G A NJ u n,e t a l.C o n t r o l l i n g e f f e c t o f f a u l t i n g o n s e d i m e n t a r y f i l l i n t h e d e e p w a t e r a r e a s,t h eQ i o n g d o n gGn a nB a s i n[J].S p e c i a lO i l&G a sR e s e r v o i r s,2017,24(5):75G79.[7]㊀王观宏,甘华军,赵忠新,等.南堡凹陷高柳断层活动特征及其对沉积的控制[J].东北石油大学学报,2018,42(2):51G59.WA N G G u a n h o n g,G A N H u a j u n,Z HA OZ h o n g x i n,e t a l.A c t i v i t y o fG a o l i uF a u l t a n d i t s c o n t r o l o v e r s e d i m e n t a t i o n i nt h eN a n p u S a g[J].J o u r n a l o fN o r t h e a s t P e t r o l e u m U n i v e r s i t y,2018,42(2):51G59.[8]㊀林畅松,夏庆龙,施和生,等.地貌演化㊁源 汇过程与盆地分析[J].地学前缘,2015,22(1):9G20.L I NC h a n g s o n g,X I A Q i n g l o n g,S H IH e s h e n g,e ta l.G e o m o r p h o l o g i c a l e v o l u t i o n,s o u r c e t os i n ks y s t e ma n db a s i na n a l y s i s[J].E a r t hS c i e n c eF r o n t i e r s,2015,22(1):9G20.[9]㊀王改卫,杜晓峰,黄晓波,等.渤中21构造区湖底扇成因模式及勘探意义[J].东北石油大学学报,2017,41(3):84G92.WA N GG a i w e i,D UX i a o f e n g,HU A N GX i a o b o,e t a l.S u b l a c u s t r i n e f a n g e n e t i cm o d e l a n d i t s e x p l o r a t i o n s i g n i f i c a n c e o f B Z21R e g i o n [J].J o u r n a l o fN o r t h e a s t P e t r o l e u m U n i v e r s i t y,2017,41(3):84G92.[10]㊀蔡佳.南阳凹陷南部断超带古近系古地貌恢复及演化[J].特种油气藏,2011,18(6):57G60.C A I J i a.R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a n de v o l u t i o no f P a l e o g e n e g e o m o r p h o l o g y i n t h e o v e r l a p f a u l t b e l t i n t h e s o u t h o fN a n y a n g S a g[J].S p e c i a lO i l&G a sR e s e r v o i r s,2011,18(6):57G60.[11]㊀张强,刘丽芳,张晓庆,等.埕北凹陷古近系构造对沉积的控制作用[J].东北石油大学学报,2017,41(4):88G96.Z HA N G Q i a n g,L I U L i f a n g,Z HA N GX i a o q i n g,e t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s t r u c t u r e a n d i t s c o n t r o l o n s e d i m e n t a r y s y s t e mo f P a l e o g e n ei nC h e n g b e i S a g[J].J o u r n a l o fN o r t h e a s t P e t r o l e u m U n i v e r s i t y,2017,41(4):88G96.[12]㊀朱筱敏,董艳蕾,杨俊生,等.辽东湾地区古近系层序地层格架与沉积体系分布[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8,38(增刊1):1G10.Z HU X i a o m i n g,D O N G Y a n l e i,Y A N GJ u n s h e n g,e t a l.S t r a t i g r a p h i c f r a m e w o r k s a n d s e d i m e n t a r y s y s t e m s o f t h eP a l e o g e n e i nL i aG37东㊀北㊀石㊀油㊀大㊀学㊀学㊀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43卷㊀2019年o d o n g w a nB a y A r e a[J].S c i e n c e i nC h i n a(S e r i e sD:E a r t hS c i e n c e s),2008,38(S u p p.1):1G10.[13]㊀徐长贵,许效松,丘东洲,等.辽东湾地区辽西凹陷中南部古近系构造格架与层序地层格架及古地理分析[J].古地理学报,2005,7(4):449G459.X U C h a n g g u i,X U X i a o s o n g,Q I U D o n g z h o u,e t a l.S t r u c t u r a l a n ds eGq u e n c e s t r a t i g r a p h i c f r a m e w o r k s a n d p a l a e o g e o g r a p h y o f t h e P a l e o g e n e i n c e n t r a lGs o u t h e r nL i a o x i S a g,L i a o d o n g w a nB a y A r e a[J].J o u r n a l o f P a l a e o g e o g r a p h y,2005,7(4):449G459.[14]㊀李德江,朱筱敏,董艳蕾,等.辽东湾坳陷古近系沙河街组层序地层分析[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7,34(6):669G676.L ID e j i a n g,Z HU X i a o m i n,D O N G Y a n l e i,e t a l.S e q u e n c e s t r a t i g r a p h y a n dd e p o s i t i o n a l s y s t e mo f P a l e o g e n eS h a h e j i eF o r m a t i o n i n L i a o d o n g B a y D e p r e s s i o n[J].P e t r o l e u m E x p l o r a t i o n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2007,34(6):669G676.[15]㊀王永利,加东辉,李建平,等.辽西低凸起锦州地区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砂体分布特征及物源分析[J].古地理学报,2011,13(2):186G192.WA N G Y o n g l i,J I AD o n g h u i,L I J i a n p i n g,e t a l.D i s t r i b u t i o n c h a r a c t e r s o f s a n d b o d y o f t h em e m b e r3o f P a l e o g e n e S h a h e j i e F o r m aGt i o na n d p r o v e n a n c e a n a l y s i s o f J i n z h o uA r e a i nL i a o x i L o w U p l i f t[J].J o u r n a l o f P a l a e o g e o g r a p h y,2011,13(2):186G192.[16]㊀宋章强,杜晓峰,王启明,等.辽西低凸起北段源 汇系统精细描述与油气勘探实践[J].地球科学,2017,42(11):2070G2079.S O N GZ h a n g q i a n g,D U X i a o f e n g,WA N G Q i m i n g,e t a l.S o u r c eGt oGs i n k s y s t e mf i n e d e s c r i t i o n a n d p e t r o l e u me x p l o r a t i o n p r a c t i c e o f t h e n o r t h e r n s e c t i o no fL i a o x i L o w U p l i f t[J].E a r t hS c i e n c e,2017,42(11):2070G2079.[17]㊀郭涛,王军,石文龙,等.辽西低凸起中南段古近系东营组层序地层及地层 岩性油气藏勘探意义[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2,33(2):248G255.G U O T a o,WA N GJ u n,S H I W e n l o n g,e t a l.S e q u e n c es t r a t i g r a p h y o f t h eP a l e o g e n eD o n g y i n g F o r m a t i o na n d i t s s i g n i f i c a n c e f o rs t r a t i g r a p h i cGl i t h o l o g i c r e s e r v o i r s e x p l o r a t i o n i n t h e c e n t r a lGs o u t hL i a o x i S a l i e n t[J].O i l&G a sG e o l o g y,2012,33(2):248G255.[18]㊀赖维成,宋章强,周心怀,等. 动态物源 控砂模式[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0,37(6):763G768.L A IW e i c h e n g,S O N GZ h a n g q i a n g,Z H O UX i n h u a i,e t a l.M o d e l o f d y n a m i c s o u r c e c o n t r o l l i n g s a n d[J].P e t r o l e u mE x p l o r a t i o n 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2010,37(6):763G768.[19]㊀王敏芳,焦养泉,任建业,等.沉积盆地中古地貌恢复的方法与思路:以准噶尔盆地西山窑组沉积期为例[J].新疆地质,2006,24(3):326G330.WA N G M i n f a n g,J I A O Y a n g q u a n,R E NJ i a n y e,e t a l.M e t h o d a n d t h i n k i n g o f p a l a e o g e o m o r p h o l o g i c r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i ns e d i m e n t a r yb a s i nGe x a m p l e f r o md e p o s i t i o n a l s t a g e o fX i s h a n y a oF o r m a t i o n i n J u n g g a rB a s i n[J].X i n j i a n g G e o l o g y,2006,24(3):326G330.[20]㊀范璎宁,李胜利,梁星如,等.浅水湖泊河口坝型三角洲前缘沉积特征与模式:以文安斜坡西5井区沙河街组三段为例[J].东北石油大学学报,2017,41(4):43G51.F A N Y i n g n i n g,L I S h e n g l i,L I A N GX i n g r u,e t a l.S e d i m e n t a r y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a n d p a t t e r no fm o u t hGb a r d e l t a f r o n t i n t h e s h a l l o w l aGc u s t r i n e:a c a s e o f t h e3r dm e m b e r o f S h a h e j i e F o r m a t i o n i nw e l l X5a r e a i nW e n'a n S l o p e o f B a x i a n[J].J o u r n a l o fN o r t h e a s t P e t r o l eGu m U n i v e r s i t y,2017,41(4):43G51.[21]㊀柳永军,徐长贵,吴奎,等.辽东湾坳陷走滑断裂差异性与大中型油气藏的形成[J].石油实验地质,2015,37(5):555G559.L I U Y o n g j u n,X U C h a n g g u i,WU K u i,e t a l.D i f f e r e n t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 s t r i k eGs l i p f a u l t sa n dt h e f o r m a t i o no f l a r g ea n dm e d i u mGs c a l e do i l a n d g a s f i e l d s i n t h eL i a o d o n g B a y D e p r e s s i o n[J].P e t r o l e u m G e o l o g y&E x p e r i m e n t,2015,37(5):555G559.[22]㊀余一欣,周心怀,汤良杰,等.渤海海域辽东湾坳陷正断层联接及其转换带特征[J].地质论评,2009,55(1):79G84.Y U Y i x i n,Z H O UX i n h u a i,T A N GL i a n g j i e,e t a l.L i n k a g e s o f n o r m a l f a u l t s a n d t r a n s f e r z o n e s i n t h eL i a o d o n g w a nD e p r e s s i o n,o f fGs h o r eB o h a i B a y B a s i n[J].G e o l o g i c a lR e v i e w,2009,55(1):79G84.[23]㊀余一欣,周心怀,徐长贵,等.渤海辽东湾坳陷走滑断裂差异变形特征[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4,35(5):632G638.Y U Y i x i n,Z H O U X i n h u a i,X U C h a n g g u i,e t a l.D i f f e r e n t i a l d e f o r m a t i o no f s t r i k e s l i p f a u l t s i nt h eL i a o d o n g w a nD e p r e s s i o n,o f fGs h o r eB o h a i B a y B a s i n[J].O i l&G a sG e o l o g y,2014,35(5):632G638.[24]㊀吕丁友,杨明慧,周心怀,等.辽东湾坳陷辽西低凸起潜山构造特征与油气聚集[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9,30(4):490G495.L Y U D i n g y o u,Y A N G M i n g h u i,Z H O U X i n h u a i,e t a l.S t r u c t r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n dh y d r o c a r b o n a c c u m u l a t i o n i n t h e b u r i e dh i l l s o f t h eL i a o x i L o wS a l i e n t,t h eL i a o d o n g B a y D e p r e s s i o n[J].O i l&G a sG e o l o g y,2009,30(4):490G495.47A b s t r a c t s㊀㊀㊀㊀㊀㊀㊀㊀J o u r n a l o fN o r t h e a s t P e t r o l e u m U n i v e r s i t y㊀㊀㊀V o l.43㊀N o.1㊀F e b.2019G e o c h e m i c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n dd i f f e r e n t i a l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g e n e s i s o f c r u d e o i l i n t h e s o u t hs l o p e o fL a i z h o uGw a nS a g/2019,43(1):60-66Y A N GB o,Y A N G H a i f e n g,L I U Q i n g s h u n,K O N GS h u a n s h u a n,L I U Y o n g j u n,WUJ i n g c h a o (T i a n j i nB r a n c ho f C N O O C,T i a n j i n300459,C h i n a)A b s t r a c t:T h en a t u r e o f c r u d e o i l i n t h e s o u t hs l o p e o fL a i z h o u w a nS a g i s v e r y d i f f e r e n t,a n d t h e l a wo f p e t r o l e u ma c c u m u l a t i o n i sn o t c l e a r,s o i t i sd i f f i c u l t t o m e e t t h en e e d so f f i n ee x p l o r a t i o n.C o m b i n e d w i t h t h em a c r o s c o p i c g e o c h e m i c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c r u d e o i l,t h e g e n e t i c t y p e s o f c r u d e o i l a r e c l a s s i f i e d a c c o r d i n g t o t h e s e d i m e n t a r y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n d m a t u r i t y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 c r u d eo i l.A t t h es a m e t i m e, t h e o v e r p r e s s u r e i nL a i z h o u w a nS a g a n d i t s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w i t h p e t r o l e u ma c c u m u l a t i o n a r e a n a l y z e d.T h e o i l a n d g a s r e s e r v o i r f o r m a t i o nl a wo f s o u t hs l o p e i sc l e a r.T h er e s u l t ss h o wt h a t t h ec r u d eo i l i nt h e s o u t hs l o p e o fL a i z h o u w a nS a g c a nb e d i v i d e d i n t o t h r e e g e n e t i c t y p e s,n a m e l y,t h e f r e s hw a t e r o i l,t h e s a l i n i z e do i l a n d t h em i x e d s o u r c e c r u d e o i l.T h e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o f c r u d e o i l i s o b v i o u s l y c o n t r o l l e db y t h e"o v e r p r e s s u r e s y s t e m"i n t h e l o w e r p a r t o f t h em i d d l e a n d l o w e r s u b m e m b e r o f S h a h e j i eF o r m a t i o n.U nGd e r t h e a c t i o no f t h e o v e r p r e s s u r e s y s t e m,t h e s o u r c e r o c k s o f t h e t h i r dm e m b e r o f t h e f o r m a t i o nm a i n l y m i g r a t e v e r t i c a l l y a n d l a t e r a l l y.T h e h y d r o c a r b o n s o u r c e r o c k s o f t h e f o u r t hm e m b e r o f t h e S h a h e j i e F o rGm a t i o no f t e nm i g r a t e l a t e r a l l y u n d e r t h eo v e r p r e s s u r es y s t e m.T h eo i l t y p e s i nt h e i n n e rs l o p eo f t h e s l o p e a r e t h e t y p e o f"S h aS a n f r e s hw a t e r",w h i l e t h e t y p e s o f t h e o i l i n t h e o u t e r z o n e o f t h e s l o p e a r e m o s t l y m i x e d s o u r c e t y p e.T h e 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 o f d i f f e r e n t i a l r e s e r v o i r f o r m i n g g e o l o g y i n t h e s o u t h s l o p e o fL a i z h o u w a nS a g h a s c e r t a i n g u i d i n g s i g n i f i c a n c e f o r o i l a n d g a s e x p l o r a t i o n i n t h i s a r e a.K e y w o r d s:c r u d e o i l g e n e t i c t y p e;h i g hGs u l f u r c r u d e o i l;b i o m a r k e r;o v e r p r e s s u r e;h y d r o c a r b o n a c c u m uGl a t i o n;L a i z h o u w a nS a gC o g n i t i o no f s e d i m e n t a r y s y s t e mo f S h a h e j i eF o r m a t i o n i nJ i n z h o uSO i l f i e l d l o c a t e d i nL i a o x iL o w U p l i f t b a s e do n p a l e o g e o m o r p h o l o g y a n d f a u l t c o n t r o l/2019,43(1):67-74C H E N G Q i,L I UZ o n g b i n g,Y A N GZ h i c h e n g,L I U X i l i n g,L IG u a n l o n g(T i a n j i nB r a n c ho f C N O O C,T i a n j i n300452,C h i n a)A b s t r a c t:I no r d e r t oc l a r i f y t h ed i s t r i b u t i o no f s e d i m e n t a r y f a c i e s a n d i t s c o n t r o l l i n g f a c t o r s,b a s e do n c o r e,w e l l l o g g i n g a n d s e i s m i cd a t a,t h e p a l a e o g e o m o r p h o l o g i c a l f e a t u r e s,d i s t r i b u t i o no f f a u l t s y s t e m s a n d t h e i r c o n t r o l l i n g e f f e c t so nt h ee v o l u t i o no f s e d i m e n t a r y s y s t e m sa r es y s t e m a t i c a l l y a n a l y z e d.T h e s e d i m e n t a r y f a c i e s t y p e s o f t h e S Q1S Q4s e q u e n c e o f t h e S h a h e j i e F o r m a t i o nw e r e c l a r i f i e d,a n d t h e e v oGl u t i o no f t h e s e d i m e n t a r y s y s t e m w a s d i s c u s s e d.T 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t h a t S h a h e j i eF o r m a t i o n i n t h e s t u d y a r e ad e v e l o p e d a v a r i e t y o f s e d i m e n t a r y s y s t e mt y p e s,s u c h a s b r a i d e d r i v e r d e l t a,f a nd e l t a a n d l a k e d eGp o s i t,a n d t h e p a l e o g e n o m o r p h i c f e a t u r e s c o n t r o l l e d t h e t y p e o f t h e s e d i m e n t a r y s y s t e ma s aw h o l e,a n d t h e t e c t o n i c t r a n s f e r z o n e i s t h em a i n t r a n s p o r t c h a n n e l i n J i n z h o uSO i l f i e l d.T h eCz o n ew i t h l o w e r p aGl e o g e o m o r p h o l o g y a n d t h eF,Gr e g i o nw i t hs e c o n d a r y t r a n s p o r t s e d i m e n t a t i o nh a v ed e v e l o p e d t h eb r a iGd e d r i v e r d e l t a f r o n t s u b f a c i e s,w h i c h i sa f a v o r a b l eo i l a n d g a se n r i c h m e n t z o n e.T h er e s e a r c hr e s u l t s p r o v i d e r e f e r e n c e f o r t h e p r e d i c t i o n o f f a v o r a b l e f a c i e s b e l t s a n d h i g h q u a l i t y s a n d b o d i e s i n t h i s a r e a,a n d h a v e i m p o r t a n t g u i d i n g s i g n i f i c a n c e f o r o i l f i e l dd e v e l o p m e n t.K e y w o r d s:p a l e o g e o m o r p h o l o g y;f r a c t u r e;s t r u c t u r a lt r a n s i t i o nz o n e;s e d i m e n t a r y s y s t e m;S h a h e j i eF o r m a t i o n;J i n z h o uSO i l f i e l d;L i a o x i L o w U p l i f tⅤ。
辽东湾坳陷古近系残留厚度及基底特征
辽东湾坳陷基底构造经历了太古宙一古元古 代的结晶基底形成阶段、中一新元古代裂谷盆地 发育阶段、早古生代稳定克拉通盆地发育阶段、晚 古生代一中生代中三叠世不稳定克拉通盆地发育 阶段、中生代晚三叠世一中侏罗世内陆盆地发育 阶段和最终的晚侏罗世一白垩纪的裂陷盆地发育 阶段6个构造发育时期:口,在此基础上奠定了辽 东湾坳陷的构造格局。
1.1构造及地层特征
辽东湾坳陷位于渤海湾盆地东北部,北连辽 河断陷,南接渤中坳陷,总面积约26 000 km2,整 体沿鄰庐断裂带呈NE和NNE走向。由于辽西
第35卷第11期
杨强,等:辽东湾坳陷古近系残留厚度及基底特征
15
南凸起未延伸至研究区内,因此,研究区内海域自 西向东可划分为辽西凹陷、辽西凸起、辽中凹陷、 辽东凸起、辽东凹陷5个次级构造单元,呈现出 “三堑夹二垒”的格局⑶。其中,辽西凹陷和辽中 凹陷为“东断西超”的箕状半地堑,而辽东凹陷为 一个“西断东超”的箕状半地堑,3个凹陷构造单 元中,辽中凹陷范围最大,埋深最深,而辽东凹陷
辽东湾坳陷内古近系地层发育广泛,整个区 域内发育有东营组、沙河街组与孔店组等古近系 地层。辽西凹陷内北段古近系地层相比南段较 薄.凹陷内缺失沙河街组四段与孔店组地层。辽 西凸起内地层剥蚀较为严重,沙河街组地层厚度 较薄,东营组地层保存完好;辽中凹陷新生代沉积 地层相对较厚,孔店组、沙河街组、东营组地层发 育齐全;辽东凸起北段之上覆盖有较薄的古近系 沙河街组、东营组地层,地层剥蚀最为严重,缺失 地层最多;辽东凹陷内沉积地层南厚北薄,古近系 地层缺失孔店组和沙河街组三、四段,沙河街组一 二段地层直接覆盖于中生界基底之上⑷ 。
ISSN 1009-2722 CN37-1475/P
海洋地质前沿 Marine Geology Frontiers
静西陡坡带古近系地层及储层特征的实验研究
5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 研 究 报 告大民屯凹陷静西陡坡带是近年来油气勘探的重点领域,勘探实践表明,在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四段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
随着勘探程度的加深,难度也越来越大,在地层和储层方面面临着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
如大民屯静西陡坡带钻探的沈241井、沈243井、沈249井等地层层位、储层特征、物源等还不十分清楚。
为了更好地指导油气勘探开发工作,为勘探开发提供基础资料,对南起沈252井,北至沈227井;东起安2,西到沈119-沈249井一线,面积约为150k m 2的范围地层进行了划分和对比,储层岩石类型、储集空间、沉积相带、成岩相带和有利储层分布等进行了细致研究。
1 地层古近系包括房身泡组、沙河街组和东营组。
其中,沙河街组进一步划分为沙四段上、沙三段、沙二~一段。
主要含油段为沙三、沙四段[1]。
1.1房身泡组灰黑、褐黑色玄武岩夹棕红色、浅灰色泥岩及浅灰色砂砾岩。
玄武岩同位素年龄为47.9±1.8Ma [2]。
视电阻率为锯齿状中高阻,视厚度60m。
下伏地层为不整合接触。
1.2沙河街组四段上部上部为厚层暗色泥岩、油页岩和钙质泥岩,局部夹灰色砂岩,下部为杂色砂砾岩、砂岩和泥岩互层,视电阻率为平直低阻~锯齿状中阻~指状高阻,视厚度0~380m。
化石组合为美丽金星介—扁平高盘螺组合和松科—杉粉属—麻黄粉属。
与下伏房身泡组为假整-微角度不整合接触。
1.3沙河街组三段灰黑色泥岩、碳质泥岩、粉砂质泥岩和砂泥岩互层;视电阻率为锯齿状低阻~尖刀状高阻,视厚度1228.5m。
化石组合为中国华北介—精美玻璃介—小梯形玻璃介—阶状似瘤田螺。
孢粉化石自下而上分三个组合:沙三下为粒面球藻属—粒面渤海藻—栎粉属组合;沙三中为光面球藻属—栎粉属—桤木粉属组合;沙三上为毛球藻属—水龙骨单缝孢属组合。
代表水体较深的小梯形玻璃介化石在沈612井沙三下部出现,说明该井当时水体较深。
辽东湾J25-1油田古近系成岩作用研究
作者: 孙容艳 王峻 冯明石 田野 魏秀丽
作者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59
出版物刊名: 科技创新与应用
页码: 88-89页
年卷期: 2015年 第5期
主题词: 辽东湾 古近系 J25-1 成岩作用
摘要:通过岩心观察、岩石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分析和重矿物鉴定等资料,综合运用沉积岩石学、层序地层学、储层地质学、沉积地球化学等理论方法,对辽东湾J25-1油田古近系进行成岩作用研究。
辽东湾J25-1油田储集层的长石和岩屑含量较高,其储层砂岩类型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长石砂岩。
其成岩作用包括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交代蚀变作用,重结晶作用。
其中,碳酸盐的胶结作用对J25-1油田的影响最大,胶结形式主要是孔隙式胶结和基底式胶结。
辽东湾凹陷石油运聚成藏过程中运载层残留油量计算关键参数的求取
辽东湾凹陷石油运聚成藏过程中运载层残留油量计算关键参数的求取田立新;武丽;姜振学;周晶晶;姚蕾蕾【期刊名称】《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年(卷),期】2009(030)004【摘要】以辽东湾凹陷为例,针对古近系沙河街组一、二段储层,通过地质统计方法及储层残留烃量与储层物性等数据的地质分析,根据油气在烃源灶内和灶外的残留特征,结合运载层油柱浮力与孔隙毛管压力的关系,确定残留油柱高度,并对运载层残留油量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辽东湾凹陷沙河街组一、二段运载层残留油量在1.84×108~2.59×108t,约占排烃量的7.4%~10.4%.储层滞留烃是油气二次运移过程中的主要损耗方式,残留油量计算模型关键参数的获得对于预测结果的准确性具有重要的影响.【总页数】7页(P405-411)【作者】田立新;武丽;姜振学;周晶晶;姚蕾蕾【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北京,102249;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探开发研究院,天津,300452;中国石油大学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北京,102249;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探开发研究院,天津,300452;中国石油大学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北京,102249;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探开发研究院,天津,300452;中国石油大学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北京,102249;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探开发研究院,天津,30045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1【相关文献】1.断裂在贝尔凹陷油运聚成藏中作用 [J], 姜超;梁力;卢亚析;张玲2.断裂对凹陷区上生下储油运聚成藏的控制作用——以松辽盆地三肇凹陷扶、杨油层为例 [J], 马晓红3.大型凹陷源外斜坡区油运聚成藏模式——以松辽盆地长10地区扶余油层为例[J], 刘宗堡;贾钧捷;赵淼;孙庆华4.断裂密集带在油运聚成藏中的作用——以三肇凹陷和尚2井区块扶杨油层为例[J], 周广军5.断裂密集带在油运聚成藏中的作用——以三肇凹陷和尚2井区块扶杨油层为例[J], 周广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辽东湾盆地旅大地区古近系层序-岩相古地理编图
辽东湾盆地旅大地区古近系层序-岩相古地理编图戴朝成;郑荣才;文华国;张小兵【期刊名称】《岩性油气藏》【年(卷),期】2008(020)001【摘要】通过大量岩心和测井资料分析,结合部分地震资料,依据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将辽东湾盆地古近系划分为2个超长期、6个长期、18个中期和数10个短期旋回层序.在综合长期层序界面和结构特征的基础上,选择长期旋回的上升和下降相域为等时地层单元编制层序、岩相古地理图,得出了长期旋回的古地理演化规律为:在LSC2和LSC3时期,以发育浅湖和湖底扇沉积体系为主,LSC4时期以发育三角洲和湖底扇沉积体系为主,到LSC5和LSC6时期以发育三角洲和湖泊沉积体系为主,自下而上形成浅湖→湖底扇→三角洲沉积演化过程和砂体展布规律.从而为有利储集砂体的预测提供了依据.【总页数】8页(P39-46)【作者】戴朝成;郑荣才;文华国;张小兵【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31【相关文献】1.川西晚三叠世-晚侏罗世层序岩相古地理编图 [J], 徐强;朱同兴;牟传龙2.层序岩相古地理编图在岩相古地理分析中的应用 [J], 侯中健;陈洪德;田景春;覃建雄;彭军3.辽河盆地东部凹陷古近系沉积层序划分及其岩相古地理分析 [J], 徐樟有;孙红军4.辽东湾地区辽西凹陷中南部古近系构造格架与层序地层格架及古地理分析 [J], 徐长贵;许效松;丘东洲;赖维成;周心怀5.四川晚二叠世生物礁层序地层岩相古地理编图 [J], 徐强;刘宝珺;何汉漪;朱同兴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辽河盆地双台子河口地区古近系碎屑岩中深层成岩作用阶段划分及其主控因素
辽河盆地双台子河口地区古近系碎屑岩中深层成岩作用阶段划分及其主控因素崔向东;陈振岩;沈渭洲;王仁厚;赵立旻【期刊名称】《石油天然气学报》【年(卷),期】2006(028)003【摘要】为了对辽河盆地西部凹陷双台子河口地区中深层的成岩作用阶段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以储层类型及其岩石学特征为基础,分析岩心的薄片、阴极发光、X-衍射、包裹体测温、扫描电镜等资料,结合有机地球化学分析,将研究区中深层成岩阶段划分为晚成岩的A1、A2两亚期及晚成岩B期,并对各期次有机质演化、成岩矿物、成岩作用的类型进行描述.分析中深层成岩作用主控因素认为,研究区的沉积相类型、较低的古地温、异常高压带的存在有利于溶蚀作用的发生,形成次生孔隙.【总页数】5页(P42-46)【作者】崔向东;陈振岩;沈渭洲;王仁厚;赵立旻【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江苏,南京,210093;辽河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辽宁,盘锦,124010;辽河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辽宁,盘锦,124010;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江苏,南京,210093;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江苏,南京,210093;辽河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辽宁,盘锦,124010;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江苏,南京,210093;辽河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辽宁,盘锦,12401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21【相关文献】1.缅甸睡宝盆地A井区古近系碎屑岩储层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 [J], 朱光辉;谢楠;李毓丰;金英爱2.松辽盆地南部长岭断陷深层碎屑岩天然气成藏特征及主控因素 [J], 李晶秋;苗宏伟;李立立;王立鹏3.辽河坳陷双台子构造带沙三段沉积相展布特征与沉积主控因素 [J], 耳闯;牛嘉玉;顾家裕;李国平;李晓光;康武江;刘宝;杨景勇4.辽河油田滩海西部古近系碎屑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分析 [J], 刘媛媛;郭彦民;邹丙方;吴兴录;邹文海;杜庆国;崔琳5.辽河滩海西部凹陷古近系碎屑岩储层成岩作用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 [J], 刘媛媛;于炳松;朱金富;钟高明;张林林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渤海辽中凹陷古近系沉积演化与有利区带预测——以辽东湾地区A油田为例
渤海辽中凹陷古近系沉积演化与有利区带预测——以辽东湾地区A油田为例郑华;宋洪亮;王双龙;王树涛;颜冠山【期刊名称】《海洋科学前沿》【年(卷),期】2022(9)4【摘要】A油田位于渤海辽东湾海域,东块沙河街组储层厚度较大,受沉积控制,储层呈现横向变化快的特点,西块东营组沉积厚度大,多期砂体叠置连片,隔夹层发育,而且井点多分布在构造高部位,分布不均匀,需要开展精细储层研究,进一步明确油田储层沉积特征。
通过开展构造–沉积演化分析,同时充分利用岩石学特征、沉积构造、测井相特征等开展相分析和沉积环境研究,结合对录井资料、岩石结构、粒度分析以及电性特征分析等,在渤海A油田东营组和沙河街组识别出沉积相类型。
综合分析油田区域范围内各地层的沉积环境,分析认为东二段主要为三角洲相沉积,东三段主要为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相沉积,沙河街组主要为扇三角洲和湖泊相沉积,从而进一步深化了沉积演化认识。
研究结果表明,受构造沉积综合控制,5、6井区依附于走滑断层,位于沟谷与物源供给配置较好的区域,是导致砂体富积、东营组高砂地比层段的主要原因。
【总页数】8页(P233-240)【作者】郑华;宋洪亮;王双龙;王树涛;颜冠山【作者单位】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相关文献】1.柴西红三旱一号-牛鼻子梁地区新近系沉积演化与有利区带预测2.渤海海域辽东湾地区古近系钙质砂岩成因及分布——以锦州25-1油田3井区沙三段为例3.黄骅坳陷中区古近系东营组沉积特征及有利勘探区带预测4.冀中饶阳凹陷蠡县斜坡北段古近系沙河街组沉积相及成藏有利区带5.渤海古近系复杂断块油藏潜力识别技术研究——以辽中凹陷W油田为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东湾J25—1油田古近系成岩作用研究
通过岩心观察、岩石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分析和重矿物鉴定等资料,综合运用沉积岩石学、层序地层学、储层地质学、沉积地球化学等理论方法,对辽东湾J25-1油田古近系进行成岩作用研究。
辽东湾J25-1油田储集层的长石和岩屑含量较高,其储层砂岩类型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长石砂岩。
其成岩作用包括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交代蚀变作用,重结晶作用。
其中,碳酸盐的胶结作用对J25-1油田的影响最大,胶结形式主要是孔隙式胶结和基底式胶结。
标签:辽东湾;古近系;J25-1;成岩作用
J25-1地区处于渤海湾盆地辽东湾海域西部的辽西低凸起中部,辽东湾盆地的5个次级构造单元中,辽西低凸起的分布范围以及纵向连续性方面规模较大(图1)。
文章对该井的诸多岩石薄片、扫描电镜、粒度分析、以及古生物资料进行了鉴定观察以及综合分析,明确研究区主要成岩作用及其特征。
不同类型的成岩作用在储层的孔隙演化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对成岩环境的研究是目前的研究重点与热点,同时在储层预测中更起到关键作用。
1 研究区域地质概况
J25-1油田地处辽西低凸起北部倾末端,西临辽西凹陷中北洼,东挨辽西一号断层和辽西低凸起。
位于辽西中洼和辽西北洼之间的反转构造带上,东北方向向辽西凹陷下倾,西南方向和25-1S油田以鞍部连接。
据研究区的钻探结果可知,研究区岩性以大套厚层泥岩为主,泥岩中部集中发育一套厚度达100余米的砂层,单砂层厚度不均。
沙三段上亚段缺失,沙三段下亚段为泥岩与灰质粉砂岩不等厚互层(图2)。
有多套烃源岩,是有利的油气成藏区带,其最主要的生烃层系为沙三段烃源岩,沙三段以及沙二段位主力油层段。
2 岩石组构特征分段统计
根据16口井诸多岩石薄片鉴定报告,并根据砂岩成因分类进行三角图投点(图3)。
辽东湾J25-1地区油气藏储集层的长石和岩屑含量较高,其储层砂岩类型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岩屑长石砂岩、长石砂岩,岩屑成分以火山岩岩屑和变质岩屑为主。
该地区的胶结作用主要包括碳酸盐胶结、粘土矿物胶结、偶见石英次生加大胶结,最常见的是碳酸盐胶结,粘土矿物胶结其次。
胶结类型多见孔隙式胶结,偶见基底式胶结。
胶结物主要表现为方解石、菱铁矿及白云石,偶见少量高岭石和重结晶的泥质胶结物。
矿物颗粒分选中-差,次棱角状为主,结构成熟度中等,成分成熟度低。
从物性特征来看(图4),J25-1油田储层孔隙度较高,平均在15~25%,渗透率较高,属于高孔高渗储层。
3 成岩作用类型及特征
J25-1井的碎屑岩在埋藏过程中主要经历了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以及交代蚀
变作用等。
胶结作用是影响本区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其中碳酸盐胶结对该区储层影响最大。
3.1 压实作用
J25-1井压实作用中等,为机械压实。
压实作用是在一个沉积物体中,由于上覆负荷所引起的正常剪切-压实力作用,使其孔隙流体排出和孔隙体积缩小的过程。
其表现在颗粒接触紧密程度和矿物的定向排列性上。
压实作用在沉积物埋藏的早期阶段表现的比较明显。
3.2 胶结作用
辽东湾地区胶结作用类型多样,主要包括碳酸盐胶结、粘土矿物胶结和石英次生加大胶结。
其中碳酸盐胶结物是J25-1油田碎屑岩中最主要的胶结物。
包括方解石、白云石、泥质胶结物、菱铁矿和高岭石等.以及粘土及泥晶碳酸盐包壳、石英次生加大、亮晶方解石胶结。
根据薄片鉴定统计,25-1井的沙三段中亚段钙质砂岩胶结物为碳酸盐矿物、自生粘土矿物和氧化硅。
J25-1油田碎屑岩胶结类型包括孔隙式胶结、基底式胶结、偶见接触式胶结。
其中J25-1-13井2121m处呈孔隙式胶结交代碎屑颗粒,白云母交代方解石边缘;高岭石和碳酸盐充填粒间孔隙,高岭石晶出好,集合体重结晶呈小米粒状产出;J25-1-15井2073m处的粉砂质泥岩显示出大量红褐色泥质均匀分布粒间,形成基底式胶结,泥质重结晶呈星点状、纤维状及丝絮状。
石英次生加大是成岩过程中,孔隙水中饱和SiO2,SiO2在石英颗粒表面沉淀,颗粒表面溶蚀,形成石英自生加大胶结物。
石英自生加大的方式有同轴自生加大和异轴自生加大,在自生加大的自生石英和碎屑颗粒石英之间,常见粘土衬边(图5-1、图5-2)。
图5-1胶结致密;颗粒边缘溶蚀,粒间孔隙较连通,见石英加大现象;图5-2胶结致密,颗粒表面溶蚀强烈;长石溶蚀,次生石英加大和高岭石充填粒间孔隙。
亮晶方解石胶结是成岩作用中后期,孔隙水中饱和碳酸钙,碳酸钙在颗粒间缓慢沉淀,形成胶结物。
亮晶方解石胶结物有2种产出形式,一种是连生胶结,也称嵌晶胶结,即多个孔隙的亮晶方解石为同一晶体,就像碎屑颗粒镶嵌在晶体中。
另一种是亮晶方解石局限于单个孔隙。
高岭土晶出差,与水云母胶结物混杂,不易区分。
3.3 交代蚀变作用
交代作用是在一定物理、化学条件下发生置换反应的结果。
研究区研究层段常见碳酸盐矿物胶结较致密,交代碎屑颗粒边缘。
其中白云石交代颗粒的现象较普遍,同时还有白云石交代方解石以及方解石交代部分颗粒。
白云石交代方解石是白云石置换了方解石的成分,在方解石解理纹,特别是解理纹交点处交代作用容易发生。
J25-1-11样品9可见高岭石晶出较好,孔隙式充填粒间孔隙,白云石和方解石胶结、交代碎屑颗粒,部分颗粒边缘被交代呈港湾状,见白云石交代方
解石现象。
蚀变作用是在水介质作用下,原始矿物的部分相对易溶组分流失,造成矿物种类发生转变。
常见的蚀变作用有白云母的水云母化和长石的绢云母化。
其中J25-1-16部分颗粒见泥化及绢云母化现象
3.4 重结晶作用
重结晶现象和矿物的多形转变主要发生在碎屑岩的胶结物中。
碳酸盐胶结物的重结晶作用,可使砂岩的胶结物形成特征的连晶或嵌晶结构。
J25-1油田存在许多重结晶的泥质胶结物,泥质重结晶呈纤维状及鳞片状,有的甚至强烈重结晶成鳞片状,定向分布的水云母黏土。
4 结束语
通过对J25-1油田岩石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分析和重矿物鉴定等资料的综合分析,结合现代沉积学,储层地质学以及地球化学理论,取得以下一些认识:(1)辽东湾J25-1亿吨级油田断块虽然复杂,但是砂体分布很稳定,储层物性良好。
优良的岩性组合形成了J25-1油田优秀的储盖组合。
(2)沙二段,沙三段为J25-1油田的主力油层段,含油段集中且都为构造油气藏,同时埋藏浅厚度大。
是有利的油气成藏区带。
(3)本油田成岩事件众多、标志显著。
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以及重结晶作用影响较大,最为多见的是胶结作用。
碳酸盐胶结物是J25-1油田碎屑岩中最主要的胶结物。
参考文献
[1]尚锁贵.辽西低凸起古近系沉积体系研究与有利相带选择[D].2007.
[2]于开平.辽东湾旅大地区古近系成岩作用与储集层孔隙关系研究[J].地质与资源,2011(6).
[3]徐长贵,于水,林畅松,等.渤海海域古近系湖盆边缘构造样式及其对沉积层序的控制作用[J].古地理学报,2008(06):627-635.
[4]付兆辉,张在振,李德纯,等.渤海湾盆地埕北凹陷古近系沉积体系分析与油气成藏[J].沉积学报,2009(01):26-31.
[5]徐长贵,周心怀,邓津辉.渤海锦州25-1大型轻质油气田的发现与启示[J].石油地质,2010.
[6]韩雪芳,朱筱敏,董艳蕾.辽东湾锦州25-1南潜山变质岩储层四性特征研究[J].岩性油气藏,2009(3).
[7]曾允孚,夏文杰.沉积岩石学[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6.
[8]朱筱敏.沉积岩石学[Z].
[9]刘宝,张锦泉.沉积成岩作用[Z].
[10]A·帕克B·W·赛尔伍德,沉积物的成岩作用[Z].
[11]宋洪亮,黄保纲,张迎春,等.渤海海域辽东湾地区古近系钙质砂岩成因及分布[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3(9).
作者简介:孙容艳(1988-),女,2012级成都理工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构造地质学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