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工计组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广工数控实验报告(3篇)

广工数控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数控机床的基本操作方法,熟悉数控编程的基本原理,提高学生运用数控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数控技术(Numerical Control Technology)是一种利用数字信号控制机床进行自动加工的技术。

数控机床具有自动化程度高、加工精度高、生产效率高等优点。

本次实验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 数控机床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2. 数控编程的基本方法和步骤;3. 数控加工工艺参数的确定;4. 数控机床的操作方法。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数控机床:CNC加工中心;2. 数控编程软件:Cimatron、Mastercam等;3. 计算机及绘图软件:AutoCAD、SolidWorks等;4. 实验指导书、实验报告模板。

四、实验步骤1. 数控机床的基本操作(1)了解数控机床的基本结构,包括机床本体、数控系统、伺服系统、刀架、工作台等部分。

(2)熟悉数控机床的操作面板,掌握机床的基本操作方法,如开机、关机、移动、对刀等。

(3)进行实际操作,验证数控机床的基本功能。

2. 数控编程(1)选择合适的数控编程软件,如Cimatron、Mastercam等。

(2)根据零件图纸,进行数控编程,包括刀具路径的规划、加工参数的设置等。

(3)将编程好的数控代码导入数控机床,进行试切。

3. 数控加工工艺参数的确定(1)根据零件材料和加工要求,确定刀具、切削速度、进给量等加工参数。

(2)对加工参数进行优化,提高加工效率和加工质量。

4. 数控机床的操作(1)根据编程好的数控代码,进行机床操作,实现零件的加工。

(2)观察加工过程,调整加工参数,确保加工质量。

(3)加工完成后,对零件进行检测,验证加工精度。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过程中,学生能够熟练操作数控机床,掌握数控编程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 通过编程和加工,学生能够独立完成零件的加工,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

3.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如何确定加工工艺参数,优化加工过程,提高了加工效率和加工质量。

广东工业大学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广东工业大学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课程计算机网络实验实验名称1 TCP/IP实用程序的使用及Sniffer Pro软件的使用和分析方法实验名称2 局域网截包分析实验名称3 网络编程基础专业班级网络工程1班姓名学号指导老师2011年 12 月 14 日实验一一、实验目的●使用Ping实用程序来测试计算机上的TCP/IP配置及测试本计算机与计算机的连接性能,能确保可以在网络上通信;●使用Hostname实用程序来标识计算机的名称;●使用Ipconfig实用程序来验证计算机上的TCP/IP配置选项,包括MAC地址、IP地址、子网掩码和缺省网关等多项配置信息;●考察操作系统为Windows2000的计算机的TCP/IP配置;●对Sniffer软件的功能和使用进行简单了解,掌握利用该软件解决问题的思路和一些分析方法;●掌握利用专家分析系统诊断问题;●掌握实时监控网络活动的方法;●利用捕获工具,捕获以太网封包,掌握以太网帧的结构及各字段的功能。

二、实验内容和要求TCP/IP实用程序的使用:掌握在命令行模式下测试计算机TCP/IP配置及连通性的方法;掌握在命令行模式下获得验证计算机上的TCP/IP配置选项,包括MAC地址、IP地址、子网掩码和缺省网关等多项配置信息的方法。

Sniffer Pro软件的使用和分析方法:掌握Sniffer Pro软件的功能和使用方法,以及利用该软件解决问题的思路和一些分析方法;掌握Sniffer Pro专家分析系统诊断问题的方法;掌握Sniffer Pro 实时监控网络活动的方法;掌握Sniffer Pro捕获工具使用方法,并捕获以太网封包,从而掌握分析以太网帧结构及各字段的功能的方法。

三、实验主要仪器设备和材料安装有Sniffer Pro软件的联网计算机。

四、实验方法、步骤及结果测试(一)使用Ping实用程序来测试计算机上的TCP/IP配置1、登陆到Windows2000中。

2、单击开始,然后将鼠标指针移到程序上,再移到附件上,然后单击命令提示符。

广工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广工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学院专业年级班别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成绩实验题目一. Windows下常用的网络命令一、实验目的学习在Windows系统中进行网络配置、用ping ipconfig/winipcfg命令工具来进行网络测试、使用tracert路由跟踪命令、使用netstat、arp、nslookup命令查看网络状态。

本实验在于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网络设置的基本操作,掌握计算机网络配置的基本监测技术。

二、实验内容和要求1、使用Ping工具测试本机TCP/IP协议的工作情况,记录下相关信息。

2、使用IPconfig工具测试本机TCP/IP网络配置,记录下相关信息。

3、使用netsh工具测试本机TCP/IP网络配置,记录下相关信息。

4、使用Tracert工具测试本机到 所经过的路由数,记录下相关信息。

5、使用Netstat工具,记录下相关信息。

6、使用Arp工具,记录下相关信息。

7、使用Nslookup工具,记录下相关信息。

三、实验结果1、ipconfig/all命令的使用注释:Config命令是我们经常使用的命令,它可以查看网络连接的情况,比如本机的ip 地址,子网掩码,dns配置,dhcp配置等等/all参数就是显示所有配置的参数。

在“开始”——“运行”弹出的对话框重输入“cmd”回车,弹出窗口,然后输入”ipconfig/all”回车,如图上图显示相应的地址例如IP地址子网掩码等等。

如图:显示这些表明不能上网。

数据报:发送=4 接受=4 丢失=02、ping的使用常用参数选项ping IP -t--连续对IP地址执行Ping命令,直到被用户以Ctrl+C中断。

-a 以IP地址格式来显示目标主机的网络地址-l 2000--指定Ping命令中的数据长度为2000字节,而不是缺省的323字节。

-n--执行特定次数的Ping命令-f 在包中发送“不分段”标志。

该包将不被路由上的网关分段。

-i ttl 将“生存时间”字段设置为ttl 指定的数值。

广工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广工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广东工业大学实验报告实验名称计算机网络实验开课学院计算机学院指导教师姓名王文彦专业班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4班学生姓名柏石先学生学号31120059012015年5月学生姓名:柏石先专业班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4班学时:4一、实验目的1、掌握GNS:搭建网络拓扑2、掌握网络设备基础操作3、掌握交换机基本配置4、掌握VLAN基础配置5、掌握VLAN之间的通信二、实验测试结果(需要截图和简要理解说明)1、通过GNS総制完整网络拓扑图通过导入“ CISCO3640.BIN文件,创建可用设备。

<IDS 夕冋咖世讥£茗,HE弓*WWEi2;jojC5Li:t:\ciscoa&4aeiN 矩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C MJuTTtchi ri IV^L LTKU:i f 知十cSrKi -JT3S ■E ■l-=iJfefca-an4 HitlEXLE PC ultai-ci tup*E*Vimi HU 15U11K£:mr- » -1C1«H I然后把需要的设备拖放到工程主界面上,并且根据需要修改“标识符”,修改“设备名”,形成网络拓扑图的雏形。

最后进行配置,配置完成后完整的网络拓扑图如下:2、测试同VLAN内PC之间的连通性实验一名称GNS3安装使用与交换机技术实验日期Mft文件整砂B 殆:a是IDLE IT:A AE L I・e .Leia.ijt j FlK3PC4①测试PC1 ping PC3的效果由于PC1和PC3在同一个VLAN(虚拟局域网)中,所以可以进行连通。

②测试PC2 ping PC4的效果由于PC2和PC4在同一个VLAN(虚拟局域网)中,所以可以进行连通。

3、测试不同VLAN之间的连通性①关闭路由器,测试PC1 ping PC2的效果由于PC1和PC2不在同一个VLAN(虚拟局域网)中,所以没有路由器的连接,只通过交换机是不能连通的。

广工算法设计与分析基础实验报告

广工算法设计与分析基础实验报告

广工算法设计与分析基础实验报告算法设计与分析基础实验报告学院计算机学院专业软件工程班别12级4班学号3112006291姓名林炳城指导教师蒋艳荣2015年6 月1 日第一次实验:一、实验环境与工具:(1)计算机及操作系统:PC机,Windows (2)程序开发平台:eclipse二、实验目的:1.掌握算法复杂性概念。

2.理解影响算法时间复杂性的因素。

3.理解渐进时间复杂性的概念。

4. 掌握分析算法复杂度的方法。

三、实验内容:实验一:理解分治法的效率,用分治法完成快包算法,并给出一个运行实例。

实验二通过键盘输入一个高精度的正整数n(n的有效位数≤240),去掉其中任意s个数字后,剩下的数字按原左右次序将组成一个新的正整数。

编程对给定的n 和s,寻找一种方案,使得剩下的数字组成的新数最小。

【样例输入】178543S=4【样例输出】13实现该算法,分析算法的效率。

并给出一个运行实例:n=“你的学号”,s=6。

四、源代码:实验1:import java.awt.Graphics;import java.awt.Point;import java.util.*;/** 快包法求凸包*/public class KuaiBaoSuanFa {List pts = null;List lines = new ArrayList();public void setPointList(List pts) {this.pts = pts;}public List eval() {lines.clear();if (pts == null || pts.isEmpty()) {return lines;}List ptsLeft = new ArrayList();List ptsRight = new ArrayList();// 按x坐标对pts排序Collections.sort(pts, new Comparator public int compare(Object o1, Object o2) { Point p1 = (Point) o1;Point p2 = (Point) o2;return ((Integer) p1.x).compareTo(p2.x);}});Point p1 = pts.get(0); // 最左边的点Point p2 = pts.get(pts.size() - 1); // 最右边的点Point p3 = null;int area = 0;for (int i = 1; i < pts.size(); i++) {p3 = pts.get(i);area = getArea(p1, p2, p3);if (area > 0) {ptsLeft.add(p3);} else if (area < 0) {ptsRight.add(p3);}}d(p1, p2, ptsLeft);d(p2, p1, ptsRight);return lines;}private void d(Point p1, Point p2, List s) { // s集合为空if (s.isEmpty()) {lines.add(new Line(p1, p2));return;}// s集合不为空,寻找Pmaxint area = 0;int maxArea = 0;Point pMax = null;for (int i = 0; i < s.size(); i++) {area = getArea(p1, p2, s.get(i));if (area > maxArea) {pMax = s.get(i);maxArea = area;}}// 找出位于(p1, pMax)直线左边的点集s1// 找出位于(pMax, p2)直线左边的点集s2List s1 = new ArrayList();List s2 = new ArrayList();Point p3 = null;for (int i = 0; i < s.size(); i++) {p3 = s.get(i);if (getArea(p1, pMax, p3) > 0) {s1.add(p3);} else if (getArea(pMax, p2, p3) > 0) {s2.add(p3);}}// 递归d(p1, pMax, s1);d(pMax, p2, s2);}// 三角形的面积等于返回值绝对值的二分之一// 当且仅当点p3位于直线(p1, p2)左侧时,表达式的符号为正private int getArea(Point p1, Point p2, Point p3) {return p1.x * p2.y + p3.x * p1.y + p2.x * p3.y - p3.x * p2.y - p2.x* p1.y - p1.x * p3.y;}}/** 直线类*/class Line {Point p1, p2;Line(Point p1, Point p2) {this.p1 = p1;this.p2 = p2;}public void draw(Graphics g) {g.drawLine(p1.x, p1.y, p2.x, p2.y);}public String toString() {return "(" + p1.x + ", " + p1.y + ") -> (" + p2.x + ", " + p2.y + ")";}}import java.awt.*;import java.awt.event.MouseEvent;import java.awt.event.MouseListener;import java.util.ArrayList;public class Mian {@SuppressWarnings("deprecation")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final Frame frame = new Frame();final java.util.List list = new ArrayList(); frame.setVisible(true);frame.addMouseListener(new MouseListener() { public void mouseReleased(MouseEvent e) {} public void mousePressed(MouseEvent e) {} public void mouseExited(MouseEvent e) {} public void mouseEntered(MouseEvent e) {} public void mouseClicked(MouseEvent e) {if (e.getClickCount() == 2) {Point point = e.getLocationOnScreen();list.add(point);Graphics g = frame.getGraphics();g.clearRect(0, 0, 500, 500);if (g != null) {System.out.println("(" + point.x + ", " + point.y + ")");}for (Point p : list) {g.drawOval(p.x, p.y, 2, 2);}KuaiBaoSuanFa k = new KuaiBaoSuanFa();k.setPointList(list);java.util.List lines = k.eval();for (Line line : lines) {line.draw(g);;}frame.paint(g);}}});frame.setBounds(0, 0, 500, 500);frame.setTitle("快包算法");frame.setResizable(false);frame.show();}}实验二:import java.util.Scanner;public class TanXinSuanFa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canner scanner = new Scanner(System.in); System.out.print("请输入n:");String n = scanner.nextLine();System.out.print("请输入s:");int s = scanner.nextInt();scanner.close();System.out.println("结果为:" + eval(n, s)); }public static String eval(String n, int s) { String temp = null;int size = n.length() - s;System.out.println("输入的S小于0");}if (s > n.length()) {System.out.println("输入的S大于n 的长度");}if (n.length() > 240) {System.out.println("输入的n长度超出精度");}for (int if (s < 0) { i = 9; i > 0; i--) {temp = n;n = n.replaceAll(i + "", "");if (size > n.length()) {n = temp;for (int j = n.length(); j > size; j--) {n = n.replaceFirst(i + "", "");}break;}}return n;}}五、调试和运行结果:实验一:面板可以双击随机描点,查看快包算法结果实验二:实验二算法的效率:该算法有两个嵌套的for循环,算法复杂度为O(n2)。

2018-2019-广工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 (4500字)-优秀word范文 (33页)

2018-2019-广工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 (4500字)-优秀word范文 (3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广工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 (4500字)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课程名称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学院专业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201X 年 7 月 3 日目录实验一:基础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实验................................................................... .. (5)1实验目的................................................................... (5)2实验设备及器材................................................................... (5)3实验说明和原理................................................................... (5)4实验内容................................................................... (6)5实验步骤................................................................... (6)6实验截图及思考题................................................................... .. (7)7实验思考与心得................................................................... (9)实验二:脱机运算器实验................................................................... .. (10)1实验目的................................................................... . (10)2实验设备与器材................................................................... . (10)3实验说明和原理................................................................... . (10)4实验内容................................................................... . (11)5实验步骤/表格填写 .................................................................. .. (11)6实验思考与心得................................................................... . (12)实验三:存储器部件教学实验................................................................... (13)1实验目的................................................................... . (13)2实验设备与器材................................................................... . (13)3实验说明和原理................................................................... . (13)4实验内容................................................................... . (14)5实验步骤与截图................................................................... . (14)6实验思考与心得................................................................... . (16)实验四:组合逻辑控制器部件教学实验..................................................................171实验目的................................................................... . (17)2实验设备与器材................................................................... . (17)3实验说明和原理................................................................... . (17)4实验内容................................................................... . (19)5实验步骤/填表 .................................................................. . (19)6实验思考与心得................................................................... . (23)实验五:微程序控制器部件教学实验................................................................... (24)1实验目的................................................................... . (24)2实验设备与器材................................................................... . (24)3实验说明和原理................................................................... . (24)4实验内容................................................................... . (25)5实验步骤与截图................................................................... . (26)6实验思考与心得................................................................... . (29)实验六:输入/输出接口扩展实验................................................................... (31)。

计组实验报告(共10篇)

计组实验报告(共10篇)

计组实验报告(共10篇)计组实验报告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一一、算术逻辑运算器1. 实验目的与要求:目的:①掌握算术逻辑运算器单元ALU(74LS181)的工作原理。

②掌握简单运算器的数据传输通道。

③验算由74LS181等组合逻辑电路组成的运输功能发生器运输功能。

④能够按给定数据,完成实验指定的算术/逻辑运算。

要求:完成实验接线和所有练习题操作。

实验前,要求做好实验预习,掌握运算器的数据传送通道和ALU 的特性,并熟悉本实验中所用的模拟开关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实验过程中,要认真进行实验操作,仔细思考实验有关的内容,把自己想得不太明白的问题通过实验去理解清楚,争取得到最好的实验结果,达到预期的实验教学目的。

实验完成后,要求每个学生写出实验报告。

2. 实验方案:1.两片74LS181(每片4位)以并/串联形式构成字长为8为的运算器。

2.8为运算器的输出经过一个输入双向三态门(74LS245)与数据总线相连,运算器的两个数据输入端分别与两个8位寄存器(74LS273)DR1和DR2的输出端相连,DR1和DR2寄存器是用于保存参加运算的数据和运算的结果。

寄存器的输入端于数据总线相连。

3.8位数据D7~D0(在“INPUT DEVICE”中)用来产生参与运算的数据,并经过一个输出三态门(74LS245)与数据总线相连。

数据显示灯(BUS UNIT)已与数据总线相连,用来显示数据总线上所内容。

4.S3、S2、S1、S0是运算选择控制端,由它们决定运算器执行哪一种运算(16种算术运算或16种逻辑运算)。

5.M是算术/逻辑运算选择,M=0时,执行算术运算,M=1时,执行逻辑运算。

6.Cn是算术运算的进位控制端,Cn=0(低电平),表示有进位,运算时相当于在最低位上加进位1,Cn=1(高电平),表示无进位。

逻辑运算与进位无关。

7.ALU-B是输出三态门的控制端,控制运算器的运算结果是否送到数据总线BUS上。

低电平有效。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五范文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五范文

广东工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实验报告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班成绩评定学号姓名(合作者号)教师签名实验五题目带移位运算模型机的设计与实现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熟悉由微程序控制器控制模型机的数据通道。

2、掌握4条移位指令使用和编程。

3、学习设计与调试计算机的基本步骤及方法。

二、实验方案1、本实验是在基本模型机的基础上搭接移位控制电路,实现移位控制运算。

2、试验新增4条单字长(8位)一位运算指令,其格式如下:助记符机器指令码说明RR 将R0寄存器的数据循环右移一位。

RRC 将R0寄存器的数据带进位循环右移一位,即R0寄存器中数据右边第一位移入进位,而进位位移至R0的最左边。

RL 将R0寄存器的数据循环左移。

RLC 将R0寄存器的数据带进位循环左移一位,即R0寄存器中数据左边第一位移入进位,而进位位移至R0的最右边。

3、微指令格式其中A8、A9是2:4译码器(74LS139)的输入端,Y0、Y1、Y2、Y3是译码器输出端,其电路结构如下:其中Y0为SW-B ,Y1为CE ,Y2为LED-B ,Y3为空。

注意事项:(1) 详细的联机操作请参看附录1联机软件使用说明。

(2) 把串行通讯电缆分别插在实验仪及PC 微机的串口,即可实现实验仪与PC 的联机操作。

(3) 本实验用的程序文件名为EX2。

(4) 运行程序时,要把编程开关MJ20置为RUN(运行)状态,SWA 、SWB 、CLR 开关一定要处于为1、1、1状态。

实验仪上“STATE UNIT ”中的STEP 开关置为“STEP ”状态,STOP 开关置为“RUN ”状态。

(5) 每次运行前,都要拨动CLR 开关清零(1-0-1)。

清零后,微地址显示灯(实验仪上UA5-UA0)应为。

(6) 实验仪的微程序控制器单元中的微地址显示灯(UA5-UA0)显示的是后继微地址的二进制控制信息。

(7) 在屏幕下部显示相关微指令的详细表中,第三行第一列显示的是微地址,程序运行时默认显示为下一条微地址(八进制),括号里用N 表示,这时表中24~1各字段所显示的是下一条微指令的控制信息的二进制代码,最后一列显示微指令执行中主要的有效控制信号。

(完整word版)广工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

(完整word版)广工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课程名称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学院计算机专业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张2017 年 6 月21计算机学院专业班学号姓名协作者教师评定_______________实验题目实验一基础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实验一:基础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实验1实验目的●学习和了解TEC-XP+教学实验监控命令的用法;●学习和了解TEC-XP+教学实验系统的指令系统;●学习简单的TEC-XP+教学实验系统汇编程序设计。

2实验设备及器材●工作良好的PC机;●TEC-XP+教学实验系统和仿真终端软件PCEC。

3实验说明和原理实验原理在于汇编语言能够直接控制底层硬件的状态,通过简单的汇编指令查看、显示、修改寄存器、存储器等硬件内容。

实验箱正如一集成的开发板,而我们正是通过基础的汇编语言对开发板进行使用和学习,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运用汇编语言的知识,还需要结合数字逻辑中所学的关于存储器、触发器等基本器件的原理,通过串口通讯,实现程序的烧录,实验箱与PC端的通讯。

4实验内容1)学习联机使用TEC-XP+教学实验系统和仿真终端软件PCEC;2)学习使用WINDOWS界面的串口通讯软件;3)使用监控程序的R命令显示/修改寄存器内容、D命令显示存储内容、E命令修改存储内容;4)使用A命令写一小段汇编程序,U命令反汇编输入的程序,用G命令连续运行该程序,用T、P命令单步运行并观察程序单步执行情况。

5实验步骤1)准备一台串口工作良好的PC机器;2)将TEC-XP+放在实验台上,打开实验箱的盖子,确定电源处于断开状态;3)将黑色的电源线一段接220V交流电源,另一端插在TEC-XP+实验箱的电源插座里;4)取出通讯线,将通讯线的9芯插头接在TEC-XP+实验箱上的串口"COM1"或"COM2"上,另一端接到PC机的串口上;5)将TEC-XP+实验系统左下方的六个黑色的控制机器运行状态的开关置于正确的位置,再找个实验中开关应置为001100(连续、内存读指令、组合逻辑、联机、16位、MACH),6)控制开关的功能在开关上、下方有标识;开关拨向上方表示"1",拨向下方表示"0","X"表示任意,其他实验相同;7)打开电源,船型开关盒5V电源指示灯亮;8)在PC机上运行PCEC16.EXE文件,根据连接的PC机的串口设置所用PC机的串口为"1"或"2",其他的设置一般不用改动,直接回车即可; (8)按一下"RESET"按键,再按一下"START"按键,主机上显示:6实验截图及思考题【例3】计算1到10的累加和。

广工几组实验报告

广工几组实验报告

广工几组实验报告引言实验是科学研究和学习的必备环节,通过实验可以验证理论的正确性,并观察和记录实验过程中各种现象和现象的规律。

在广工几组的实验中,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以增进我们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本报告将就其中几个重要的实验进行介绍和分析。

实验一:测量与误差分析本实验旨在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并学会使用不同的测量工具并分析测量误差。

在实验中,我们通过使用尺子、千分尺和游标卡尺等工具,测量不同实验器件的长度,并比较不同测量结果之间的误差。

实验结果表明,尽管不同测量工具有不同的分辨率和精度,但使用适当的测量方法和数据处理技术可以降低误差并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我们还学会了如何计算平均值和标准偏差,并使用误差传递公式来分析不同测量值之间的误差传递。

实验二:测量直流电压和电流本实验旨在研究直流电压和电流的测量方法和技巧。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万用表和示波器等设备,测量并分析直流电压和电流,并研究其与电阻之间的关系。

实验结果表明,正确选择测量范围和测量工具对于准确测量直流电压和电流至关重要。

我们还学会了如何使用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来分析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分布。

实验三:测量交流电压和电流本实验旨在研究交流电压和电流的测量方法和技巧。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交流电压表和交流电流表等设备,测量并分析交流电压和电流,并研究其与频率和振幅之间的关系。

实验结果表明,交流电压和电流的测量需要考虑相位差和有效值等因素。

我们学会了如何使用交流电压表和交流电流表正确测量交流电压和电流的有效值,并学会了通过示波器观察和分析交流电压和电流的波形。

实验四:测量电阻和电容本实验旨在学习电阻和电容的测量方法和技巧。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电阻测量仪和电容测量仪等设备,测量并分析不同电阻和电容器的参数,并研究其与电阻值和电容值之间的关系。

实验结果表明,正确选择测量仪器和测量方法对于准确测量电阻和电容至关重要。

我们学会了如何使用恒流法和恒压法来测量电阻的值,以及如何使用交流电桥法来测量电容的值。

广工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广工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广工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广工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一、引言计算机网络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连接了世界各地的计算机和设备,实现了信息的传递和共享。

作为计算机网络实验的一部分,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探索和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二、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搭建一个简单的局域网(LAN),掌握网络拓扑的搭建和配置,了解网络设备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学习网络通信的基本原理。

三、实验环境本次实验使用的实验环境如下:1. 两台计算机:一台作为服务器,一台作为客户端。

2. 一个交换机:用于连接服务器和客户端,并实现数据的转发和交换。

3. 网线:用于连接计算机和交换机,建立物理连接。

四、实验步骤1. 搭建网络拓扑:将服务器、客户端和交换机连接起来,确保物理连接正常。

2. 配置网络设备:通过设置IP地址、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等参数,确保网络设备能够正常通信。

3. 测试网络连接:在客户端上使用ping命令测试与服务器的连通性,确保网络连接正常。

4. 文件传输测试:在服务器上创建一个文件,并在客户端上通过FTP协议将文件传输到客户端,验证网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5. 测试网络负载:在服务器上使用网络负载测试工具,模拟多个客户端同时访问服务器,测试网络的性能和吞吐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以上实验步骤,我们成功搭建了一个简单的局域网,实现了服务器和客户端之间的通信。

在测试网络连接时,我们使用ping命令成功收到了服务器的响应,证明网络连接正常。

在文件传输测试中,我们成功将一个文件从服务器传输到了客户端,验证了网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在网络负载测试中,我们发现随着客户端数量的增加,服务器的响应速度有所下降,说明网络的性能和吞吐量与客户端数量有关。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我们学会了搭建网络拓扑、配置网络设备以及测试网络连接和性能的方法。

实验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问题,如网络连接不稳定、IP地址设置错误等,但通过仔细排查和调试,最终解决了这些问题。

【报告】广工java实验报告

【报告】广工java实验报告

【关键字】报告广工java实验报告篇一:广工Java实验报告专业选修课程实验(1)实验报告课程名称____ JAVA程序设计学生学院__ 计算机学院______专业班级____学号____ ____学生姓名____ _ ___指导教师_____ ____XX年12 月10 日实验一:Java语言综述一、实验内容和步骤1、下载、安装并设置Java SDK 软件包。

2、安装Java IDE软件。

3、编写一个简单的Java 程序,运行结果为在屏幕上输出“HELLO WORLD!”。

二、源程序:package snippet;public class Hello{}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HELLO WORLD!");三、运行截图:四、注意事项:Java源程序文件的命名规则:如果在源程序中包含有公共类的定义,则该源文件名必须与该公共类的名字完全一致,字母的大小写都必须一样。

这是java语言的一个严格的规定,如果没有遵守,在编译时就会出错。

所以,在一个java源程序中至多只能有一个公共类的定义。

如果源程序中不包含公共类的定义,则该文件名可以任意取名。

如果在一个源程序中有多个类定义,则在编译时将为每个类生成一个.class文件。

五、预习与思考题1、什么是Java虚拟机?它的作用是什么?答:Java虚拟机是一个想象中的机器,在实际的计算机上通过软件模拟来实现。

Java虚拟机有自己想象中的硬件,如处理器、堆栈、寄存器等,还具有相应的指令系统。

其由五个部分组成:一组指令集、一组寄存器、一个栈、一个无用单元收集堆(Garbage-collected-heap)、一个方法区域。

这五部分是Java虚拟机的逻辑成份,不依赖任何实现技术或组织方式,但它们的功能必须在真实机器上以某种方式实现。

Java虚拟机是实现Java语言与平台无关这一特点的关键,一般的高级语言如果要在不同的平台上运行,至少需要编译成不同的目标代码。

广东工业大学操作系统-实验报告-4份全

广东工业大学操作系统-实验报告-4份全
{ p->link=ready;
ready=p;
}
else/* 进程比较优先级,插入适当的位置中*/
{first=ready;
second=first->link;
while(second!=NULL)
{if((p->super)>(second->super))/*若插入进程比当前进程优先数大,*/
(一)、最高优先数优先的调度算法
1、实验原理
进程调度算法:采用最高优先数优先的调度算法(即把处理机分配给优先数最高的进程)和先来先服务算法。
每个进程有一个进程控制块(PCB)表示。进程控制块可以包含如下信息:进程名、优先数、到达时间、需要运行时间、已用CPU时间、进程状态等等。
进程的优先数及需要的运行时间可以事先人为地指定(也可以由随机数产生)。进程的到达时间为进程输入的时间。
2 实验二作业调度………………………………………………………………
3 实验三可变式分区分配………………………………………………………
4 实验四简单文件系统…………………………………………………………
试验一 进程调度
一、实验目的:
编写和调试一个进程调度程序,以加深对进程的概念及进程调度算法的理解。
二、实验内容:以两种典型算法为例说明实现的算法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
学生学院____计算机学院______
专业班级_10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5班
学 号__3210006071__________
学生姓名___陈丹飞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孙为军_______
2013年 1月 10 日
1 实验一 进程调度………………………………………………………………1

广工-单片机实验报告全部

广工-单片机实验报告全部

广工-单片机实验报告全部实验一:开发软件使用与调试方法一.实验目的:学习KEIL 的使用方法,用Keil 开发工具编译C 源码、汇编源程序。

掌握单片机的编程及调试。

二.实验内容和要求:编写C语言程序,用Keil 将程序编译并生成HEX 文件调试程序。

通过并口通信线连接PC 与实验箱,用Easy 51Pro 把程序下载到AT89S51 观察实验箱LED 的变化。

三.实验要求程序代码:ORG 0000HAJMP M AINORG 0030HMAIN:MOV P2,#0FFHMOV A,#0FEHMOV P0,ALOOP: JB P2.0,LOOPACALL DELAY_100MSJB P2.0,LOOPRR AHRER: JNB P2.0,HRERMOV P0,AAJMP L OOPDELAY_100MS:MOV R6,#64HD22: MOV R5,#0F9HD21: DJNZ R5,D21DJNZ R6,D22RETEND四.实验心得:通过本次试验,熟悉了keil软件的使用。

初步掌握单片机的编程及调试实验二定时器和中断应用程序设计与调试一.实验目的:掌握单片机的定时器,中断功能系统的应用二.实验内容和要求:编写程序,用AT89C51的内部定时器/计数器T0的方式1产生周期为0.2秒的TTL脉冲(TCH和TCL 溢出的时候,产生一个中断),从P05输出。

计算如下:振荡器的频率f=6M=6000000,方式1计数器的长度为L=16.2的16次方即65536定时时间(溢出时间)t=0.1s定时常数TC=65536-6000000x0.1/12=65536-50000=15536,将15536转换成16进制为3CB0,TCH=3CH(高八位),TCL=B0H(低八位)。

三.实验主要仪器设备和材料:1 AMC51单片机综合开发系统一台 2.微机一台四.实验方法,步骤及结果测试1.开启ANC51实验装置,检查跳线,一般无需改动。

(完整word版)广工操作系统实验报告

(完整word版)广工操作系统实验报告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学生学院____ 计算机学院______ 专业班级_ 计科(8)班学号学生姓名____ 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 ____2013年12月29 日目录1 实验一进程调度 (5)2 实验二作业调度 (9)3 实验三可变式分区分配 (18)4 实验四简单文件系统 (26)实验一进程调度一、实验目的编写并调试一个模拟的进程调度程序,采用“短进程优先”调度算法对五个进程进行调度。

以加深对进程的概念及进程调度算法的理解.二、实验内容及要求编写并调试一个模拟的进程调度程序,采用“短进程优先”调度算法对五个进程进行调度。

三、实验设计方案及原理在多道程序系统中,一个作业被提交后必须经过处理机调度后,方能获得处理机执行。

对调度的处理又都可采用不同的调度方式和调度算法。

调度算法是指:根据系统的资源分配策略所规定的资源分配算法。

短进程优先调度算法是指对短进程优先调度的算法,它是从后备队列中选择一个或者若干个进程,将处理机分配给它,使它立即执行并一直执行到完成,或发生某事件而被阻塞放弃处理机时再重新调度。

四、重要数据结构或源程序中疑难部分的说明,需附详细注释#include "stdio.h"#include <stdlib.h>#include <conio.h>#define getpch(type) (type*)malloc(sizeof(type))#define NULL0struct pcb{ /* 定义进程控制块PCB */char name[10]; //进程名char state; //状态int super; //优先数int ntime; //需要运行时间int rtime; //运行时间struct pcb* link;}*ready=NULL,*p;typedef struct pcb PCB;int num;sort() /* 建立对进程进行短进程优先排列函数*/{PCB *first, *second;int insert=0;if((ready==NULL)||((p->ntime)<(ready->ntime))) /*需要运行时间最小者,插入队首*/{p->link=ready;ready=p;}else /* 进程比较需要运行时间,插入适当的位置中*/{first=ready;second=first->link;while(second!=NULL){if((p->ntime)<(second->ntime)) /*若插入进程比当前进程需要运行时间小,*/{ /*插入到当前进程前面*/p->link=second;first->link=p;second=NULL;insert=1;}else /* 插入进程需要运行时间最大,则插入到队尾*/{first=first->link;second=second->link;}}if(insert==0) first->link=p;}}void input() /* 建立进程控制块函数*/{int i;//clrscr(); /*清屏*/printf("\n 请输入进程数:");scanf("%d",&num);for(i=0;i<num;i++){printf("\n 进程号No.%d:\n",i);p=getpch(PCB);printf("\n 输入进程名:");scanf("%s",p->name);printf("\n 输入进程需要运行时间:");scanf("%d",&p->ntime);printf("\n");p->rtime=0;p->state='w';p->link=NULL;sort(); /* 调用sort函数*/}}void main() /*主函数*/{int i,len,h=0;char ch;input();ch=getchar();printf("\n调度序列为:");p=ready;for(i=num;i>0;i--){ printf(" %s",p->name);p=p->link;}printf("\n\n 进程已经完成.\n"); ch=getchar();}五、程序运行结果七、结果分析与实验小结结果正确。

广东工业大学实验报告

广东工业大学实验报告

广东工业大学实验报告广东工业大学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对广东工业大学的调研,了解该校的办学理念、学科特色以及学生活动等方面的情况,以便更好地了解该校的教育模式和学术氛围。

实验方法:通过查阅相关资料、采访广东工业大学的教职员工和学生,以及亲身参观该校的校园环境,从而全面了解该校的情况。

实验结果:1. 办学理念:广东工业大学以“知行合一、追求卓越”为办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学校积极推行产学研一体化,与企业合作开展科研项目,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2. 学科特色:广东工业大学在工程、管理、经济、文学、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都有着较为突出的特色。

其中,工程学科是该校的优势学科,尤其在机械、电子、材料等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科研实力。

3. 学生活动:广东工业大学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

学校设有众多社团和学生组织,学生可以参加各类竞赛、文化活动、志愿者服务等,培养自己的领导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4. 校园环境:广东工业大学的校园环境优美,绿树成荫,花草盛开。

学校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建有图书馆、体育馆、实验室等现代化教学设施,为师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

5. 师资力量:广东工业大学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教师中既有丰富的学术研究经验,也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学校注重教师的培养和发展,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和学术交流,提高教学水平。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广东工业大学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

该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学科特色突出,学生活动丰富多样,校园环境优美,师资力量雄厚。

这些特点使得广东工业大学成为一所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较好学习环境的高等院校。

实验感想:通过这次实验,我深刻认识到了调研的重要性。

只有通过实地考察、与人交流、查阅资料等多种方式,才能全面了解一个学校的情况。

同时,我也意识到了广东工业大学在教学和科研方面的优势,这对我今后的学习和职业规划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五范文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五范文

广东工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实验报告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班成绩评定学号姓名(合作者号)教师签名实验五题目带移位运算模型机的设计与实现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熟悉由微程序控制器控制模型机的数据通道。

2、掌握4条移位指令使用和编程。

3、学习设计与调试计算机的基本步骤及方法。

二、实验方案1、本实验是在基本模型机的基础上搭接移位控制电路,实现移位控制运算。

2、试验新增4条单字长(8位)一位运算指令,其格式如下:助记符机器指令码说明RR 将R0寄存器的数据循环右移一位。

RRC 将R0寄存器的数据带进位循环右移一位,即R0寄存器中数据右边第一位移入进位,而进位位移至R0的最左边。

RL 将R0寄存器的数据循环左移。

RLC 将R0寄存器的数据带进位循环左移一位,即R0寄存器中数据左边第一位移入进位,而进位位移至R0的最右边。

3、微指令格式其中A8、A9是2:4译码器(74LS139)的输入端,Y0、Y1、Y2、Y3是译码器输出端,其电路结构如下:其中Y0为SW-B ,Y1为CE ,Y2为LED-B ,Y3为空。

注意事项:(1) 详细的联机操作请参看附录1联机软件使用说明。

(2) 把串行通讯电缆分别插在实验仪及PC 微机的串口,即可实现实验仪与PC 的联机操作。

(3) 本实验用的程序文件名为EX2。

(4) 运行程序时,要把编程开关MJ20置为RUN(运行)状态,SWA 、SWB 、CLR 开关一定要处于为1、1、1状态。

实验仪上“STATE UNIT ”中的STEP 开关置为“STEP ”状态,STOP 开关置为“RUN ”状态。

(5) 每次运行前,都要拨动CLR 开关清零(1-0-1)。

清零后,微地址显示灯(实验仪上UA5-UA0)应为。

(6) 实验仪的微程序控制器单元中的微地址显示灯(UA5-UA0)显示的是后继微地址的二进制控制信息。

(7) 在屏幕下部显示相关微指令的详细表中,第三行第一列显示的是微地址,程序运行时默认显示为下一条微地址(八进制),括号里用N 表示,这时表中24~1各字段所显示的是下一条微指令的控制信息的二进制代码,最后一列显示微指令执行中主要的有效控制信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课程名称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学院计算机学院专业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2015年 06 月20 日计算机学院( 学号:姓名教师评定实验题目基础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实验实验一:基础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实验一、实验目的:(1)学习和了解TEC-XP+教学实验系统监控命令的用法;(2)学习和了解TEC-XP+教学实验系统的指令系统;(3)学习简单的TEC-XP+教学实验系统汇编语言程序。

二、实验设备与器材:TEC-XP+教学实验系统,仿真终端软件。

三、实验内容:1、学习联机使用TEC-XP+教学实验系统和仿真终端软件PCEC;2、学习使用WINDOWS界面的串口通讯软件;3、使用监控程序的R命令显示/修改寄存器内容、D命令显示存储器内容、E命令修改存储器内容;4、使用A命令编写一小段汇编程序,U命令反汇编刚输入的程序,用G命令连续运行改程序,用T、P命令单步运行并观察程序单步执行的情况。

四、实验步骤:一、实验具体操作步骤:1、准备一台串口工作良好的PC机;2、将TEC-XP放在实验台上,打开实验箱的盖子,确定电源处于断开状态;3、将黑色电源线一端接220V交流电源,另一端插在TEC--XP试验箱电源插座上;4、取出通讯线,将通信线的9芯插头接在试验箱的串口“COM1”或“COM2”上,另一端接到PC机的串口上;5、将TEC-XP实验系统左下方的6个黑色控制器开关置为001100,,控制开关的功能在开关上、下方有标识;开关拨向上方表示“1”,拨向下方表示“0”,“x”表示任意,其他实验相同;6、打开电源,船形开关和5v电源指示灯亮。

7、在PC机上运行PCEC16.EXE文件,直接回车。

8、按一下“RESET”按键,再按一下“START”按键在主机上显示:TEC—2000 CRT MONITORVersion 1.0 April 2001Computer Architectur Lab,Tsinghua UniversityProgrammed by He Jia>二、实验注意事项:几种常见的工作方式(开关拨到上方表示为1,拨到下方为0)三、仿真终端软件的操作成功运行PCEC16.EXE的界面四、实验示例:1.用R命令查看寄存器内容或修改寄存器的内容1)在命令行提示符状态下输入:R↙;显示寄存器的内容注:寄存器的内容在运行程序或执行命令后会发生变化。

2)在命令行提示符状态下输入:R R0↙ :修改寄存器R0的内容,被修改的寄存器与所赋值之间可以无空格,也可由一个或数个空格主机显示:寄存器原值:_在该提示符下输入新的值0036再用R命令显示寄存器的内容,则R0的内容变为0036。

测试结果如下图:3.用命令修改存储器内容在命令提示符状态下输入:E2000↙屏幕显示:2000 地址单元的原有内容:光标闪烁等待输入输入 0000依次改变地址单元2001~2005的内容为:1111 2222 3333 4444 5555 注意:用E命令连续修改内存单元的值时,每修改完一个,按一下空格键,系统会自动给出下一个内存单元的值,等待修改;按回车键则退出E命令。

5.用A命令花不如一段汇编源程序,主要是想累加器送入数据和进行运算,执行程序并观察运行结果。

1)在命令行提示符状态下输入:A 2000↙:表示该程序从2000H(内存RAM区的起始地址)地址开始屏幕将显示:2000:输入如下形式的程序:2000:MVRD R0,AAAA ;MVRD与R0之间有且只有一个空格,其他指令相同2002:MVRD R1,55552004:ADD RO,R12005:AND R0,R12006:RET ;程序的最后一个语句,必须为RET指令2007:(直接敲回车键,结束A命令输入程序的操作过程)若输入有误,系统会给出提示并显示出错地址,用户只需在该地址重新输入正确的指令即可。

2)用U命令反汇编刚输入的程序在命令行提示符状态下输入:U 2000↙在相应的地址会得到输入的指令及其操作码注:连续使用不带参数的U命令时,将从上一次反汇编的最后一条语句之后接着继续反汇编。

3)用G命令运行前面键入的源程序G 2000↙程序运行结束后,可以看到程序的运行结果,屏幕显示各寄存器的值,其中R0和R1的值均为5555H,说明程序运行正确。

4)用P或T命令,但不执行这段程序,观察指令执行结果在命令行提示符状态下输入:T 2000↙寄存器R0被赋值为AAAAHT↙寄存器R1被赋值为5555HT↙做加法运算,和放在R0,R0 的值变为FFFFHT↙做与运算,结果放在R0,R0的值变为5555H用P命令执行过程同上注:T总是执行单条指令,但执行P命令时,则把每一个CALL语句连同被调用的子程序依次执行完成。

T,P命令每次执行后均显示所由通用寄存器及状态寄存器的内容,并反汇编出下一条将要执行的指令。

运行结果如下:G命令:T命令:例1:设计一个小程序,从键盘上接收一个字符并在屏幕上数出显示该字符。

<1> 在命令行提示符状态下输入:A 2000↓屏幕将显示:2000:输入如下形式的程序:2000:IN 81 :判断键盘上是否按了建2001:SHR R0 :即串行口是否有输入的字符2002:SHR R02003:JRNC 2000 :未输入完则循环测试2004:IN 80 :接收该字符2005:OUT 80↓:在屏幕上输出显示字符‘6’2006:RET↓:每个用户程序都必须用RET指令结束2007:↓:(按回车即结束输入过程)注:在十六位机中,基本I/O接口的地址是确定的,数据口的地址为80,状态口的地址为81。

<2>用“G”命令运行程序在命令提示符状态下输入:G 2000↓执行上面输入的程序光标闪烁等待输入,用户从键盘入字符后,屏幕会显示该字符。

该例建立了一个从主存2000H地址开始的小程序。

这种方式下,所有的数字都约定使用16进制数,故数字后不用跟字符H。

每个用户程序的最后一个语句一定为RET汇编语句。

因为监控程序是用类似子程序调用方式使实验者的程序投入运行的,用户程序只有用RET语句结束,才能保证程序运行结束时能正确返回到监控程序的断点,保证监控程序能继续控制教学机的运行过程。

测试如下图:五、实验心得学会了联机使用TEC-XP教学实验系统和仿真终端软件PCEC,教学实验系统监控命令的用法,了解了TEC-CP教学实验系统的指令系统,试着做汇编程序设计,在尝试中发现汇编程序设计的方法,理解指令代码的意义及程序所能实现的功能,并对基础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有了初步的了解,增加了自己学习的兴趣和提高了自己的动手操作的能力。

计算机学院( 学号:姓名教师评定实验题目脱机运算器实验实验二:脱机运算器实验一、实验目的:1、深入了解AM2901运算器的功能与具体用法。

2、深化运算器部件的组成、设计、控制与使用等知识。

二、实验设备与器材:TEC-XP+教学实验系统三、实验说明和原理:脱机运算器实验,是指让运算器从数学计算机整机中脱离出来,此时,他的全部控制与操作均需通过两个12位的卫星开关来完成,这就谈不上执行指令,只能通过开关,案件控制数学机的运算器完成指定的运算功能,并通过指示灯观察运算器结果。

下面先把前边几讲过的,与该实验直接有关的结论性内容汇总如下。

一、12位微型开关的具体控制功能分配如下:A口,B口地址:送给AM2901器件用于选择源与目的操作数的寄存器编号:I8-I0:选择操作数来源,运算操作功能,选择操作数处理结果和运算器输出内容的3组3位的控制码:SCI,SSH和SST:用于确定运算器最低位的进位输入,移位信号的入/出和怎样处理AM2901产生的状态标志位的结果。

二、开关位置说明:做脱机运算器实验时,要用到提供24位控制信号的微动开关和提供16位数据的拔动开关。

微动开关是红色的,一共有三个,一个微动开关可以提供12位的控制信号,三个开关分别标有SWI1 micro switch 、SW2 micro switch 和SW3 micro switch;数据开关是黑色的,左边的标有SWH的是高8位,右边的标有SWL的是低8位。

微动开关与控制信号对应关系见表(从左到右):三、开关检测红色微动开关是该实验系统使用寿命最短的器件,开关好坏的检测方法比较简单,用户将五个控制机器工作方式的开关置于“1XX000”,从左面其第二个和第三个的开关处于任意位置,然后将两个未动开关上的24小纽子依次置为1(开关拨到上方为1),看对应的指示灯是否亮,如果有一个或数个指示灯不亮,则一般是开关除了问题。

四、实验内容:在脱机方式下,对于给定指令分析其执行过程中运算步骤,通过对AM2901运算器所需的控制信号的设置,使之完成运算,并核对运算结果。

五、实验步骤:在脱机方式下,通过设置SW1,SW2,SW3各微码字段和数据开关,可实现多种运算。

以实现AAAAH->R1为例说明操作过程。

1、按照下表中的微码和数据开关,对运算器的功能进行设置。

操作步骤如下:5、将教学机左下方的5个拨动开关置为11XX00(单步,16位,脱机);先按一下”RESET”按键,再按一下”START”按键,进行初始化.6、通过16个数据开关设置立即数AAAAH。

7、通过SW1、SW2、SW3设置各微码。

3、按一次START键,立即数XXXXH置入R1,通过显示灯查看按START键后的输出。

若要进行其他操作:(1)程序设置SW1、SW2、SW3数据开关,通过显示灯观察输出。

(2)然后按START键执行操作。

通过显示灯观察按START键后的输出,检查运算结果是否正确。

4、接下来,按下表所列的操作在机器上进行运算器脱机实验,将结果填入表中:其中,D1取为0101H,D2取为1010H,通过两个12位的红色微型开关向运算器提供控制信号,通过16位数据开关向运算器提供数据,通过指示灯观察运算结果及状态标志.注:用*标记的运算,表示D1,D2的数据是由拨动开关SW给出的,开关给的是二进制的信号,注意二进制和十六进制间的转换.六、思考题:问题:分析比较各指令按START键前和按START键后的值,是否有不同并解释。

前后结果有些不同,按”START”按键之前,ALU输出的是计算结果,参照ALU的操作周期的时序可知A,B口数据锁存是在时钟的下降沿,通用寄存器的接收是在低电平,所以要想寄存器接收ALU的计算结果必须按一次”START”按键.七、实验心得:了解了AM2901运算器的功能与具体用法并深化运算器部件的组成、设计、控制与使用等知识。

一开始因为不了解按钮的实际作用和功能,一直出现错误的结果,经请教同学再进一步把指导书看懂后,最终实现了本实验的操作。

深刻让我理解到做实验前要好好进行预习工作,上课时认真听老师的讲解和指导,对于遇到自己没办法解决的事可以请教老师或同学,学会对问题的分析,找寻错误的原因,分析遇到的各种现象,判断结果是否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