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汇总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期图鉴
19
2020.03 No.8图1图3图4
图5图7图6新生血管、玻璃体出血、出血机化与纤维增殖、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导致视力增殖期视网膜病变的早期,视网膜会出现新生的血管和/或玻璃体出血视网膜有新生血管和纤维增殖
(图6),可以伴视网膜前出血或者玻璃增殖期视网膜病变的晚期,可图8
图2
文/ 王建华(山东省济南医院糖尿病诊疗中心主任医师)
甲状腺是人体最重要的内分泌器官之
一,可以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对调
节人体生长发育、促进物质代谢及产能、
维护器官正常功能等具有重要作用。
左旋
甲状腺素钠(L-T
状腺原氨酸(即甲状腺素,T
体内转变成活性更强的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T3),维持人体的各项功能正常运行。
秉承着内分泌疾病替代治疗“缺什么。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汇总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朱苏东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眼科随着我国广阔人民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人均寿命的延伸,近来几年来糖尿病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糖尿病已成为我国中老年人的常有病、多发病,据统计,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约 3500 万人。
糖尿病可引起白内障、视网膜病变、暂时性屈光不正、眼外肌麻痹等眼部病变,其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最为常有。
目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在世界范围内被公认为致盲的重要原因之一,据国内报道,糖尿病发病5 年内眼底视网膜病变不常有,5 年后视网膜病变发生率约为 25%,10 年后增至 50%,20 年后可高达80%~90%。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常有于患糖尿病时间较久者,患病时间越长,眼底变化的可能性越大。
自从胰岛素〔1922〕应用以来,由于延伸了糖尿病患者的生命,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病例也趋于增多。
眼底病变一般常有于50 岁左右,但在20-30 岁患者也可见到。
常双侧发病,也可仅见于单侧。
其致盲的三大体素是玻璃体出血、视网膜走开、虹膜再生血管及再生血管性青光眼。
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的相关因素1.糖尿病的种类和病程I 型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比II 型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更常有。
其他,随糖尿病病程加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率逐渐高升。
2.血糖的控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病因还没有明确定论,但是高血糖必然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重要原因。
已经有多项国际大规模研究证明,优异的血糖控制能够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降低。
但其实不能够预防而只能延缓视网膜病变的发生,而且优异的血糖控制对视网膜病变的影响在于糖尿病开展过程中的早期。
一旦病变开展到达一个“无逆转点〞,一系列体内生物化学、血液动力学、内分泌激素等作用被激活,严格的血糖控制便不再能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和进展起任何作用。
3.高血压的作用高血压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开展的作用已根本获取必然。
高血压病人由于血压长远连续性高升,血管管腔内压力增大可增加血液成分外渗进入细胞缝隙,加重视网膜水肿;慢性高血压陪同慢性视网膜动脉缩短变细又引起血流减少,促使血栓形成,加重视网膜缺血,进而以致视网膜病变加重。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症状表现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症状表现近年来,糖尿病已成为全球范围内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了病人的生活质量,并可能导致失明。
因此,了解和识别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症状的表现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症状,以便帮助人们及时发现并寻求合适的治疗。
1. 视力模糊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最早的症状之一是视力模糊。
由于高血糖水平引起的血管损坏,会对眼睛的血供造成影响,进而导致视网膜功能异常。
视力模糊可能逐渐出现,且在阅读或者进行近距离工作时更为明显。
2. 视野缺损当视网膜出现糖尿病性病变时,病人会逐渐出现多种视野缺损的症状。
这包括无法清晰地看到某些区域,或者在正常视野范围内出现模糊、沉浸或失真的情况。
在严重的情况下,病人可能会出现中心视力丧失而只能依靠外围视野。
3. 眼前闪光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时,病人可能会出现眼前的闪光或者亮点。
这是由于视网膜中出血和渗出引起的,同时伴随着玻璃体的收缩和脱离。
这种症状可能在低光照环境下更明显,例如夜晚。
4. 黑色浮点或线状物体视网膜中出血和渗出导致的血液凝块会出现在视野中,病人会觉得有黑色的浮点或线状物体干扰视觉。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黑色物体通常会随着眼睛移动而移动,区别于固定的飞蚊症。
5. 颜色感知异常在视网膜遭受糖尿病性病变时,病人可能会对颜色的感知产生问题。
他们可能感觉到一些颜色的减弱或失真,或者在区分一些颜色时出现困难。
这是由于视网膜神经细胞受损导致的。
6. 眼前黑暗当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进一步恶化时,病人可能会感觉到眼前出现黑暗。
这可能是由视网膜出血或渗出引起的,严重的黑暗感可能预示视网膜脱离。
总结: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失明。
因此,了解和识别病变的症状是至关重要的。
常见的症状包括视力模糊、视野缺损、眼前闪光、黑色浮点或线状物体、颜色感知异常以及眼前黑暗。
如果你或者你的亲人患有糖尿病,并出现了上述症状,请立即咨询专业医生以获取合适的建议和治疗方案。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分期及饮食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分期及饮食在我国,估计患糖尿病30年以上的患者中,约50%以上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约30%以上患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8%因视网膜病变失明。
以下我们讲述一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分期特征跟视网膜病变患者需要注意什么样的饮食。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分期特征:糖尿病患者在视网膜病变初期,一般无眼部自觉症状。
病变发展,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
若黄斑区受累,可有视野中央暗影,中心视力下降和(或)视物变形等症状。
视网膜小血管破裂,少量出血入玻璃体,患者可自觉眼前有黑影飘动。
当新生血管大量出血到玻璃体腔,视力可严重丧失,仅存光感黄斑区以外鶒的视网膜血管闭塞,或增殖性视网膜病变导致视网膜脱离,则视野出现相应部位较大面积的缺损。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程可分为六个时期:一期:出现微动脉瘤或小出血点,但出血点较少,临床表现一般不明显,患者往往没有特殊感觉。
二期:有黄白色“硬性渗出”并可见出血点,临床表现轻微,患者有时可感到轻微眼部不适,或在视线中突然出现黑影、“蜘蛛网”、“飞蚊”等现象。
三期:有白色“软性渗出”并可见出血点,开始出现轻微视力下降或视野异常。
四期:眼底有新生血管生成并发生玻璃体出血,视力下降明显。
五期:眼底有新生血管生成和纤维增生,视力和视野都有明显影响。
六期:眼底有新生血管生成和纤维增生,并发生视网膜脱离,视力受损严重,甚至失明。
如果进入六期仍然没有得到合理的治疗,则有可能继续发展,成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可造成剧烈疼痛。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饮食:糖尿病患者的饮食一直都是我们最关注的问题,如果饮食不正确将会直接影响到患者病情的进一步加剧。
所以,饮食对于患者来说是很重要的。
那么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在饮食方面应该注意点什么呢?由于血糖的持续偏高很容易对眼底血管造成损害,引发视网膜的病变,要预防和控制视网膜受损,就不得不控制饮食,减少诱因。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由于血压长期持续性升高,引起了视网膜的一些病理性改变,患者除伴有高血压病外,实验室检查常发现有血粘度的异常及血脂的增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PT课件
辅助检查
根据需要,进行OCT、FFA等 辅助检查,进一步确诊病变程 度和范围。
治疗建议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治疗指南 ,向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建 议和生活方式指导。
CHAPTER
04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
药物治疗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
如贝伐单抗、雷珠单抗等,可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减少 血管渗漏和新生血管形成。
病理生理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病理生理过程包 括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液瘀滞、 血流变异常、缺氧等,这些因素共同 作用,导致视网膜微血管病变。
流行病学与发病率
流行病学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在糖尿病患者中发病 率较高,且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发病率
根据不同研究数据,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率在糖尿病患者中约为30%-50% ,且随着病程延长和血糖控制不佳,发病率逐渐升高。
通过观察Amsler网格的扭曲、缺失等现象 ,初步判断视网膜病变程度。
评估标准
国际临床分级标准(DRS)
01
根据眼底病变程度,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为五个等级,用于
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和制定治疗方案。
美国糖尿病协会标准(ADA)
02
根据视网膜病变程度和危险因素,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为三
个阶段,用于指导治疗和预防措施。
案例二:中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激光治疗
总结词
激光治疗是中期病变的有效手段,可减少病变进展的风险。
详细描述
在中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激光治疗成为主要的治疗方法。通过激光凝固视网膜病变区域,可以减 少血管渗漏和防止微血管瘤形成,从而控制病变进展。
案例三:晚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手术治疗
总结词
徐寒松教授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经验总结
徐寒松教授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经验总结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一种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严重情况下会导致视力受损甚至失明。
针对这种疾病,徐寒松教授通过多年的治疗实践总结出了一定的经验。
首先,徐寒松教授指出,预防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最重要的方法是控制好血糖。
糖尿
病患者需要每天检测血糖,合理安排饮食和运动,遵从医生的治疗方案,确保血糖控制在
正常范围之内。
这对于延缓和预防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生有很大的帮助。
其次,对于已经出现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患者,徐寒松教授强调了早期治疗的重要性。
一旦出现视网膜病变的症状,患者应该尽早就医,并严格按照医生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
徐寒松教授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是控制血糖、血压和血脂。
糖尿病患者同时还可能伴随有高血压和高血脂等情况,
这些都会对视网膜病变的治疗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控制血糖、血压和血脂是非常关键
的。
二是眼局部治疗。
眼局部治疗主要包括使用糖皮质激素和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等,在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时具有重要作用。
其中,糖皮质激素可以减轻炎症反应,抗血
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可以阻止新血管生长,减少病变程度。
三是手术治疗。
在浓水肿和增生性病变严重时,通过手术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视力。
常见的手术治疗方式包括激光光凝和视网膜手术等。
总之,徐寒松教授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时重视预防和早期治疗。
通过控制血糖、
血压和血脂,并采用眼局部治疗和手术治疗等多种方法,可以显著减轻病情,提高患者的
生活质量。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专家共识解读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专家共识解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简称DR)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我国糖尿病患者已超过1亿,其中约30%~40%的患者伴有视网膜病变。
这一严峻形势促使我国眼科学界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形成了专家共识。
专家共识指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病理机制主要包括微循环障碍、神经功能障碍和纤维组织增生。
微循环障碍导致视网膜毛细血管壁损伤,神经功能障碍使视网膜神经细胞受损,纤维组织增生则导致视网膜病变加重。
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阶段,患者可能没有任何自觉症状,但通过眼底检查可以发现微血管病变。
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可出现视力模糊、视物变形等症状。
此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已进入中晚期,治疗难度较大,视力恢复效果不佳。
专家共识强调,早期筛查和干预是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键。
对于糖尿病患者,建议在确诊后立即进行眼底检查,以后每隔1~2年进行一次复查。
对于高风险患者,如年龄大于60岁、病程较长、血糖控制不佳等,应缩短筛查间隔。
在治疗方面,专家共识推荐了多种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激光治疗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用于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如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抗血小板药物等。
激光治疗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晚期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通过激光凝固病变区域,减轻视网膜病变程度。
手术治疗主要用于严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如玻璃体切割术、视网膜移植等。
让我们通过一个实际案例来进一步了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防治。
张先生,50岁,糖尿病患者,因“视力下降”就诊。
经检查发现,张先生患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处于早期阶段。
医生建议他进行眼底检查,并定期复查。
同时,给予抗VEGF药物治疗,以减轻视网膜病变程度。
张先生遵循医嘱,定期复查并接受药物治疗,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文档中,有几个关键细节需要我们特别关注。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浏阳集里医院生之福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中最重要的表现,是一种具有特异性改变的眼底病变,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证之一。
临床上根据是否出现视网膜新生血管为标志,将没有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称为非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NPDR)(或称单纯型或背景型),而将有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称为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DR)。
糖尿病眼部并发症:1.结膜:毛细血管扩张,微血管瘤2.角膜:知觉减退,上皮剥脱3.虹膜:虹睫炎,新生血管青光眼4.晶体:白内障。
(加速白内障的进展,以I型糖尿病多见)5.眼肌:眼球运动神经麻痹6.一过性屈光不正7.视神经:糖尿病视乳头病变、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视乳头新生血管形成、多因素性视神经萎缩。
(已经成为一种独立的疾病,程度可与视网膜病变不相关,并可先于视网膜病变出现)8.玻璃体:玻璃体出血•视网膜: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流行病学•四个主要致盲眼病之一糖尿病人群:视网膜病变占51%,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约6%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与病程有关•I型糖尿病:病程10年,50%发病15年以上,80%发病随年龄逐渐升高II型糖尿病:<10 年眼底大致正常< 15年26%>15年63%随年龄逐渐降低•与年龄/性别关系不大与全身情况/血糖水平关系密切及时的全视网膜光凝视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力损害最有效的手段,因此早期筛查及糖尿病患者教育显得尤为重要!!!糖网病的高危人群1.糖尿病病程超过15年发现时间,不是患病时间2.血糖控制不好3.同时伴有高血压(妊娠促进NPDR加重或发展为PDR)4.已经出现糖尿病性肾脏并发症(蛋白尿的出现是PDR加重的信号)5.高血脂会引起DM患者硬性渗出沉积一种独立损害视力的危险临床表现:一.症状:早期眼部多无自觉症状,病久可有不同程度视力减退,眼前黑影飞舞或视物变形,甚至失明。
二.眼底表现:微动脉瘤、出血斑点、硬性渗出、棉绒斑、静脉串珠状、视网膜内微血管异常(IRMA),以及黄斑水肿、新生血管、视网膜前出血、玻璃体积血等。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诊疗常规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诊疗常规【概述】糖尿策性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全身小血管病变的一部分。
其严重程度主要决于病程长短,和血糖控制状况。
【临床表现】1、有闪光感和视力减退的主诉。
2、非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1)早期出现微血管瘤、小点状或圆形出血、硬性渗出、棉絮斑。
(2)视网膜血管病变:视网膜小动脉硬化、闭塞。
视网膜静脉充盈、扩张、管径不规则和血管白鞘。
毛细血管闭锁、代偿性扩张及视网膜内微血管异常。
微血管的异常可导致渗漏,引起视网膜水肿。
3、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1)新生血管形成:开始出现在毛细血管无灌注区的边缘,可沿血管生长,可与毛细血管、小动脉及小静脉相连接,受牵拉易于破裂出血。
(2)玻璃体增生性病变:新生血管在视网膜与玻璃体之间,使玻璃体产生后脱离;在玻璃体内形成纤维血管膜,其收缩、牵拉可致玻璃体出血、视网膜脱离,亦可形成视网膜前膜、视网膜下膜及黄斑皱褶等。
4、黄斑病变黄斑区水肿、渗出、出血、缺血及增生性病变、黄斑下膜及黄斑前膜等。
5、视乳头病变视乳头水肿、缺血和视乳头新生血管生成。
6、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微血管瘤呈清晰圆形强荧光斑;小点状视网膜出血表现为形态大小与之相符的荧光遮挡;浓厚的硬性渗出可遮挡其下脉络膜背景荧光。
棉絮斑表现为弱荧光区。
扩张的毛细血管管壁着染,有渗漏呈强荧光。
早期新生血管显示血管芽形态,渗漏明显,呈强荧光团块。
纤维血管增生膜早期遮挡呈弱荧光,晚期着染呈强荧光。
黄斑部可显示毛细血管扩张、黄斑拱环结构破坏,黄斑区毛细血管闭塞。
黄斑水肿表现为染料积存,晚期于拱环外围呈花瓣状或环形强荧光。
【诊断】1、根据糖尿病病史和眼底改变,可以诊断。
2、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有助于诊断和了解眼底病变的严重程度。
【鉴别诊断】1、高血压性视网膜血管病变糖尿病患者合并有高血压或老年性动脉硬化时,其糖尿病性视网膜病也兼有视网膜动脉硬化表现。
在急进性高血压视网膜病变,高血压所致视网膜动脉收缩显著。
2、低灌注视网膜病变有一过性黑朦。
糖尿病引发的视网膜病变健康讲座
糖尿病引发的视网膜病变健康讲座
简介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如果不及时控制,可能会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其中视网膜病变是其中之一。
本次健康讲座将重点介绍糖尿病引发的视网膜病变的相关知识,以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预防这一并发症。
糖尿病和视网膜病变的关系
1. 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水平会损伤眼部血管,进而导致视网膜病变的发生。
2. 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眼部并发症之一,严重时可导致失明。
3. 糖尿病患者的眼部检查和定期随访非常重要,以及时发现和治疗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病变的症状和分类
1. 视网膜病变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随着病情发展,患者可能会出现视力模糊、视觉失真等症状。
2. 视网膜病变根据严重程度可分为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和增殖性视网膜病变。
预防和治疗视网膜病变的方法
1. 糖尿病患者应保持良好的血糖控制,控制血糖水平是预防视网膜病变的关键。
2. 定期进行眼部检查,包括眼底检查和眼压测量,以及早期发现和治疗视网膜病变。
3. 糖尿病患者应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如使用眼药水、注射抗血管生成药物等。
4. 健康生活方式也对预防视网膜病变有帮助,包括均衡饮食、适度运动、戒烟限酒等。
结语
糖尿病引发的视网膜病变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但通过良好的血糖控制、定期眼部检查和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我们可以预防和治疗这一并发症,保护我们的视力健康。
如果您是糖尿病患者,请务必重视视网膜病变的预防和治疗,同时与医生积极合作,共同维护您的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朱苏东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眼科随着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人均寿命的延长,近年来糖尿病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糖尿病已成为我国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据统计,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约3500万人。
糖尿病可引起白内障、视网膜病变、暂时性屈光不正、眼外肌麻痹等眼部病变,其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最为常见。
目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在世界范围内被公认为致盲的重要原因之一,据国内报道,糖尿病发病5年内眼底视网膜病变不常见,5年后视网膜病变发生率约为25%,10年后增至50%,20年后可高达80%~90%。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多见于患糖尿病时间较久者,患病时间越长,眼底变化的可能性越大。
自从胰岛素(1922)应用以来,由于延长了糖尿病患者的生命,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病例也趋于增多。
眼底病变一般多见于50岁左右,但在20-30岁患者也可见到。
常双侧发病,也可仅见于单侧。
其致盲的三大因素是玻璃体出血、视网膜脱离、虹膜新生血管及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的相关因素1. 糖尿病的类型和病程I型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比II型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更多见。
此外,随糖尿病病程加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率逐渐升高。
2.血糖的控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病因尚无明确定论,但是高血糖肯定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重要原因。
已经有多项国际大规模研究证实,良好的血糖控制可以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降低。
但并不能预防而只能延迟视网膜病变的发生,而且良好的血糖控制对视网膜病变的影响在于糖尿病发展过程中的早期。
一旦病变发展到达一个“无逆转点”,一系列体内生物化学、血液动力学、内分泌激素等作用被激活,严格的血糖控制便不再能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和进展起任何作用。
3.高血压的作用高血压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的作用已基本得到肯定。
高血压病人由于血压长期持续性升高,血管管腔内压力增大可增加血液成分外渗进入细胞间隙,加重视网膜水肿;慢性高血压伴随慢性视网膜动脉收缩变细又引起血流减少,促使血栓形成,加重视网膜缺血,进而导致视网膜病变加重。
有人认为收缩压高可加快视网膜病变的发生,而舒张压高可加重视网膜病变的病情。
4.生长激素水平生长激素水平增高也是促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的因素之一。
如妊娠期间视网膜病变迅速恶化,血糖控制不良可能与妊娠时体内胎盘催乳素水平增高,具有生长激素类似的升高血糖和抗胰岛素作用的活性有关。
5.其他此外,肾脏病变、贫血、高血脂、吸烟等也被认为对视网膜病变有一定影响。
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病理和发病机制目前一般认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长期的高血糖造成血管内皮损伤,包括毛细血管周细胞变性、减少、消失引起微血管瘤形成和血-视网膜屏障的功能破坏,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液成分如血细胞、脂类物质渗漏到组织间,形成视网膜出血和硬性渗出。
血管基底膜增厚,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管闭塞,导致视网膜缺血性改变,视网膜毛细血管网逐渐消失,出现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缺血梗塞形成的棉绒斑。
这种缺血性改变进一步激活一些促血管增生的因子释放,如VEGF,促进视网膜、视乳头、虹膜睫状体新生血管的生成。
因为糖尿病所引起的全身代谢干扰,导致视网膜组织的缺血缺氧,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过程中作用最为关键。
视网膜病变随组织缺血缺氧的加重而病情加重,反过来,视网膜病变的加重又导致组织缺氧加重,由此形成一个难以控制的恶性循环。
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分型分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眼底改变: (1)视网膜微血管瘤(2)视网膜点状、条状、斑状、火焰状出血灶。
(3)硬性渗出,为边界清楚的白色、黄白色的斑点,大小类似于微血管瘤或小的点状出血,是水肿后神经组织分解产生的脂质堆积。
(4)软性渗出,也称之棉绒斑,是由于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的局限性、缺血性坏死,神经纤维肿胀,断裂成无结构的细胞小体,逐渐被胶质组织所代替,形成棉絮状白斑,呈灰白色或乳脂色。
(5)视网膜血管病变,早期视网膜静脉扩张、充盈,晚期静脉粗细不一,可出现串珠状、棱形、球形等不规则扩张。
部分晚期病人可见动脉小分支呈白线状,且白线很细色淡,常被周围新生血管所掩盖,这种末梢小动脉的改变,可能是糖尿病特异性的动脉改变。
(6)黄斑水肿(7)新生血管、纤维增殖、玻璃体病变、视网膜、视神经病变。
多发生在晚期病人,新生血管是由于视网膜动脉所造成大面积组织急性缺氧刺激而产生。
新生血管形成是从视网膜内血管的内皮增殖芽开始,通过内界膜伸展到视网膜内表面,并在玻璃体和视网膜之间的潜在间隙内生长,伴有纤维组织增生。
纤维血管丛或视网膜静脉随着玻璃体收缩可被撕裂,突然发生视网膜前出血。
当视网膜有出血和玻璃体出血量多或反复发生时,常不能全部吸收而产生机化膜,附着于视网膜面,此类机化物收缩可形成视网膜脱离而致失明。
视乳头筛板前部小血管内灌注压不足,使视乳头缺血、水肿,水肿消退后视神经萎缩。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分型分期目前根据眼底改变,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为非增殖期(NPDR)、增殖前期(PPDR)、增殖期(PDR),具体可分为六期。
Ⅰ视网膜有微动脉瘤或并有小出血点,(+)极少量,易数(++)较多,不易数;Ⅱ视网膜有黄白"硬性渗出"或并有出血斑,(+)极少量,易数(++) 较多,不易数;Ⅲ视网膜有白色"软性渗出"或并有出血斑,(+)极少量,易数(+ +)较多,不易数增殖型;Ⅳ视网膜有新生血管和/或玻璃体出血;Ⅴ视网膜有新生血管和纤维增殖;Ⅵ视网膜有新生血管和纤维增殖并发现网膜脱离。
其中Ⅰ、Ⅱ、Ⅲ期统称为非增殖型视网膜病变,Ⅳ、Ⅴ、Ⅵ期统称为增殖型视网膜病变,非增殖型视网膜病变表现为视网膜微血管瘤,视网膜出血斑,软性及硬性视网膜渗出物,视网膜动脉病变和视网膜静脉病变。
增殖型视网膜病变表现为病变至少有部分向内延伸超过内界膜,出现视网膜新生血管、纤维性增殖和牵引性视网膜脱离。
水肿和/或硬性渗出累及黄斑中心凹是糖尿病患者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定义为以黄斑中心凹为中心的一个视盘直径范围内(1500um)的视网膜增厚或者硬性渗出存在,当符合下述标准之一时,则称为临床显著的黄斑水肿:中心凹500um范围内的视网膜水肿;中心凹500um范围内的硬性渗出,与邻近的视网膜增厚(可在500um范围以外)有关;视网膜水肿达1个视盘直径(1500um)以上,其任何部分在中心凹一个视盘直径范围内。
四.临床表现及眼科检查1.临床表现(1)有明确的糖尿病病史。
(2)眼底出现视网膜特征性改变:微血管瘤、视网膜出血、渗出、水肿、视网膜新生血管等。
2.眼科检查:(1)糖尿病患者一经确诊,应即到眼科做相关检查。
(2)视力、眼压、角膜、前房、虹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
(3)散瞳眼底检查。
直接或间接眼底镜、三面镜、前置镜。
(4)眼超声波检查:了解玻璃体、视网膜状况。
(5)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对DR分期、治疗选择、疗效观察、预后判断等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6)视觉电生理、OCT。
3.眼科检查的频率病程>5年、轻度NPDR:半年一次。
病程>10年、中度NPDR:3个月一次。
黄斑水肿:每1-3月一次。
PPDR:每月一次。
PDR:立即治疗,长期随访(每三月一次,若二年内稳定,则4-6月一次)。
五.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1.糖尿病的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首先是糖尿病患者,控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要同时治疗糖尿病。
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全身危险因素,应该积极控制。
控制血糖能防止和逆转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2.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药物治疗辨证论治(1)肝肾阴虚主症:视物昏花,目睛干涩,眼底见微血管瘤、出血、渗出等,头晕头痛,腰酸膝软,口干咽燥,五心烦热。
次症:口干欲饮,大便干结,尿少色黄,舌淡红少苔,脉沉细或弦细。
治法:滋阴补肾方药:杞菊地黄丸加减生地、熟地、山药、丹皮、泽泻、茯苓、枸杞子、菊花、山萸肉。
(2)气阴两虚主症:眼外观端好,视物昏花,目睛干涩,眼底可见视网膜、黄斑水肿,视网膜渗出、出血等,倦怠乏力,气短懒言,五心烦热,口干咽燥。
次症:口渴喜饮,心悸失眠,溲赤便秘,舌体胖大,舌红少津,脉细数。
治法:益气养阴方药:六味地黄汤合生脉散加减熟地、山药、丹皮、泽泻、茯苓、麦冬、五味子、黄芪、炒白术、太子参。
(3)脾肾两虚主症:视物昏花,眼底见视网膜水肿、棉绒斑、出血,精神倦怠,四肢乏力,行寒肢冷。
次症:大便稀溏,夜尿频,舌苔淡白,脉沉弱。
治法:温阳益气方药:加味肾气丸加减炮附子、官桂、熟地、山药、山萸肉、桂枝、茯苓、猪苓、泽泻、牛膝、车前子、薏仁、丹皮。
(4)瘀血内阻主症:视物昏花或眼前黑影飘动,视网膜新生血管,反复出血,视网膜增殖膜,面色晦暗。
次症:肌肤甲错,肢体麻木,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涩或细涩。
治法:活血化瘀。
方药:四物汤加减。
生地、当归、川芎、赤芍、防风、三七、茯苓、车前子。
眼底出血者可口服三七总甙片。
根据辩证分型选用杞菊地黄丸、六味地黄丸、复明片、生脉饮、石斛夜光丸、金匮肾气丸及血府逐瘀口服液等中成药。
西药可选用一些改善血液粘度的药物:抗血小板凝聚药物,导升明、阿司匹林、潘生丁、丹参等;抗凝药物,以肝素为代表;促纤溶药物,以尿激酶、链激酶为代表;醛糖还原酶抑制剂(Sorbimil)、抗氧化剂、弥可保等。
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激光治疗激光治疗的目的是阻止病变的进展,防止视力进一步下降。
当病变发展至出现大面积的视网膜血管闭锁,此时病变已开始向增生期进展,应及时行全视网膜播散性光凝。
氩离子激光光斑小,绿色激光易被血红蛋白吸收,故可直接凝固封闭新生血管、微血管瘤和有荧光渗漏的毛细血管。
它可制止玻璃体出血和视网膜水肿,而不影响黄斑的功能。
(1)糖尿病性黄斑病变适应症:黄斑局部水肿、弥漫性水肿或囊样水肿。
方法:局灶光凝:黄斑局部渗漏。
格栅光凝:黄斑弥漫性渗漏。
(2)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适应症:增殖前期和增殖期。
方法:全视网膜光凝(PRP)。
(3)激光的副作用周边视野丧失、暗视力下降暂时性眼压升高旁中心暗点激光打在中心凹局限的视网膜前和玻璃体出血调节的暂时丧失睫状体-脉络膜-视网膜的脱离4.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手术治疗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适应证:(1)不易吸收的玻璃体出血(2)合并视网膜裂孔(3)视盘及其周围视网膜受牵引(4)黄斑牵引(5)浓密的黄斑前出血(6)进行性纤维血管增生(7)持久的临床上明显黄斑水肿或伴有脂性渗出玻璃体切除术,主要用于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的并发症,如玻璃体内积血,较长时间不吸收,牵拉性视网膜脱离,严重的进行性视网膜纤维血管增生、致密的视网膜前出血等。
手术切除出血的玻璃体,眼内激光、可恢复部分视力。
手术目的为清除积血、切断机化膜、消除纤维组织赖以生长的支架,松解对视网膜的牵拉,必要时玻璃体腔内填注硅油或气体,恢复正常的视网膜解剖关系,手术中或手术后行全视网膜光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