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选修3模块教学反思-南京教研室
教科版高三物理选修3《半导体》教案及教学反思
教科版高三物理选修3《半导体》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了解半导体元器件的种类、特性及应用;2.学习 pn 结的工作原理及特性;3.熟悉二极管、三极管的结构、特性及应用;4.掌握半导体场效应管和光电导的基本原理;5.了解半导体器件的发展现状。
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内容是半导体器件。
在教学中,我们主要采用教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中的相关章节进行讲解。
该章节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半导体器件的种类和特性;2.pn 结的工作原理和特性;3.二极管、三极管的结构、特性和应用;4.半导体场效应管的基本原理;5.光电导的基本原理;6.半导体器件的发展现状。
教学步骤第一步:半导体器件的种类和特性通过演示一些半导体元器件的实物及用途,让学生了解半导体器件的种类和特性,掌握半导体原理。
重点关注半导体器件在电子产品中的应用。
第二步:pn 结的工作原理和特性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pn 结的原理和特性,我们将设置和演示一些模拟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 pn 结的电性质并掌握其工作原理。
第三步:二极管、三极管的结构、特性和应用通过对不同类型二极管、三极管的演示及其内部结构的说明,让学生掌握二极管、三极管的原理,了解其特性及应用。
进一步,演示一些简单电路供学生模拟操作。
第四步:半导体场效应管的基本原理讲解半导体场效应管的原理及其内部结构,让学生了解其特性,以及场效应管的应用,引导学生对场效应管的性质及应用深入理解,并通过简单电路模拟进行实践操作。
第五步:光电导的基本原理通过简短的理论讲解和实验实际操作进行演示,让学生了解光电导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于光电传输、光电显示、光电控制等领域的重要性。
第六步:半导体器件的发展现状在本单元的最后一个阶段,我们将介绍当前半导体器件的发展现状,即对当前半导体器件发展趋势、发展瓶颈和发展前景进行详细描述,供学生进行思考和交流,进一步加深对半导体器件的认识和理解,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
教学反思本单元的教学以理论课程、实验教学、模拟电路操作为主,采用讲解、演示、交流的多种方式。
高三物理教研活动反思(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三物理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为了提高高三物理教学质量,我校物理教研组于近日开展了为期一周的高三物理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听课评课、专题讲座等形式,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物理素养。
二、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本次教研活动以集体备课为主线,各备课组针对高三物理教学的重点、难点进行了深入探讨。
在备课过程中,教师们结合教材、学情,共同研究教学策略,优化教学设计,确保课堂教学质量。
2. 听课评课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各备课组分别进行了公开课展示。
听课教师认真记录,课后对授课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了深入剖析,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通过听课评课,教师们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3. 专题讲座针对高三物理教学中的热点问题,教研组邀请了资深教师进行了专题讲座。
讲座内容涵盖了物理教学理论、教学方法、高考命题趋势等方面,为教师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
三、活动反思1. 集体备课的效果本次教研活动中的集体备课取得了显著成效。
通过集体备课,教师们对高三物理教学的重点、难点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教学设计更加合理,课堂教学质量得到了提高。
2. 听课评课的收获听课评课环节使教师们受益匪浅。
在听课过程中,教师们发现了自身教学中的不足,学到了他人的优点。
在评课过程中,教师们相互交流,取长补短,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
3. 专题讲座的启示专题讲座为教师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使教师们对高三物理教学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们将结合讲座内容,不断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四、改进措施1. 深化集体备课,提高备课质量在今后的教研活动中,我们将继续深化集体备课,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充分发挥集体智慧,提高备课质量。
2. 优化听课评课,促进教师成长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听课评课制度,提高评课质量,使听课评课真正成为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
3. 拓展专题讲座,丰富教学资源我们将继续邀请资深教师进行专题讲座,为教师们提供更多教学资源,助力教师专业成长。
高三物理教研总结反思
一、引言高三物理教研工作是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我校物理学科教学质量的高低。
在过去的学期里,我们高三物理教研组全体教师团结协作,努力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然而,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
以下是本学期高三物理教研工作的总结与反思。
二、工作回顾1. 教研活动(1)备课组活动:本学期,我们高三物理教研组共开展了10次备课组活动,针对高三物理教学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通过集体备课,提高了备课效率,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
(2)听课评课:本学期,我们教研组共组织了20次听课评课活动,通过听课评课,促进了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与交流,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
(3)教研论文撰写:本学期,我们教研组共有5篇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进一步提升了教研组的学术水平。
2. 教学成果(1)高考成绩:本学期,我校高三物理高考成绩较上年有所提高,一本上线率、本科上线率均达到预期目标。
(2)竞赛成绩:在各类物理竞赛中,我校高三学生取得了优异成绩,共有10名学生获得省级奖项。
三、问题与反思1. 教学方法单一在物理教学中,部分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佳。
反思: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2. 教师队伍建设不足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新意识。
此外,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不够,影响了教研组整体教学水平的提升。
反思: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
通过开展教师培训、教研活动等形式,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3. 课堂管理问题部分教师在课堂管理方面存在不足,如课堂纪律松散、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等,影响了教学效果。
反思:加强课堂管理,提高教师课堂调控能力。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课堂秩序。
物理选修3-2教学反思
物理选修3-2教学反思物理选修3-2教学反思物理选修3-2教学反思物理选修3-2教学反思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流是电磁感应现象中较为常见的一种,中学物理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应理解这一现象,并能用右手定则判断其中的电流方向。
本课的教学设计以情景(卫星悬绳发电实验)引入问题→学生实验探索→分析归纳总结(右手定则)→应用。
学生经历了“问题→探索→协作分析→建构意义”的过程。
当通过多媒体投影仪引入卫星悬绳发电实验时,学生会产生疑问,第一问题产生,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也会有电磁感应现象吗?通过实验探索研究,疑问得到“解释”,学生的实验探索充分展示了这一问题解决的全过程。
当第一问题解决后,自然会产生第二问题,闭合电路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产生感应电流”与上一节的“当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闭合回路中就有感应电流产生”之间是否矛盾?有何关系?学生按照自己原有的认知水平,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分析,形成了趋于一致的意见,闭合回路中的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而产生感应电流的情况,是属于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而产生感应电流的很多具体情况之一。
接着第三问题产生,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进一步激起学生的探索愿望,于是学生进行分组实验研究,通过实验找出了与哪些因素有关并作了记录。
然后根据实验研究的结果并以原有的知识(左手定则)中得到启发,通过学生的分析讨论,鼓励同学大胆猜测,并对猜测(右手定则)用前面的实验结果再进行验证,从而形成了新的知识。
最后是自主活动、举例分析,通过问题的解决,巩固学生已建立的知识,并从右手定则和左手定则的区别中,使原有知识得到深化和提高。
物理选修3-2教学反思《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是电磁学的核心内容,是中学物理重点教学内容之一。
从知识的发展来看,它既能与电场、磁场和恒定电流有紧密的联系,又是学习交流电、电磁振荡和电磁波的重要基础。
从能力的发展来看,它既能在与力、热知识的综合应用中培养综合分析能力,又能全面体现能量守恒的观点。
高中物理选修3-5反冲运动-教学反思
课后反思核心教学内容已达成。
学生亲自做并观察、分析几个实验。
得出相互作用中两个物体本来是一体的,通过相互作用才分开。
教师趁机导入新课,此举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好奇心。
反冲运动共同点的分析引导学生与前面所学动量守恒的对比,可有利于学生对模型的建立,能使学生理解知识的发展过程。
教师和学生一起完成两个例题体会如何用动量守恒定律对反冲运动进行定量计算,联系实际,其中融入了美学、军事、科技等等,紧扣内容要点。
教师多层次设问,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能更扎实的理解教学内容。
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已达成。
组织学生实验;利用各种资源;对喷气式飞机和螺旋桨飞机进行了对比;对具体的反冲运动的特点总结,反冲运动的求解,从学生讨论的积极性来看,教学效果很好。
学法指导上的有效性已达成。
突出自主、探究、合作,教给他们分析的正确方法,全方位发挥主观能动性,将思考始终贯穿在整个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促使学生的发展是潜意识的。
教材的二次开发巩固了教学的效果。
视频---章鱼或乌贼的运动。
图片展示介绍古代的火箭和神机箭和现代的火箭。
播放我国长征号,火箭燃料的基本知识的图片知识、火箭的用途、各国著名的火箭。
使学生不仅了解航天技术的发展和宇宙航行的知识,而且要学生知道,我国的航天技术已经跨入了世界先进行列,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学生互评中形成学生自我认识和自我教育、自我进步的能力。
在自评和互评和教师的点评中帮助学生悦纳自己、拥有自信。
学生在讨论分析过程中互相学习、互相评价,讨论中辩论,纠错中提高。
在平时的教学中始终就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课堂气氛很活跃,使我从中得到了不少新的启示。
思维方法是解决问题的灵魂,是物理教学的根本;亲自实践参与知识的发现过程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离开了思维方法和实践活动,物理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学生素质的培养就成了镜中花,水中月。
教学中着重训练了学生的思维方法,在其中学生亲自实践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不足之处,以前的教学中已经学过人船模型,在本节中不作为一个重点,仅仅提示学生人船模型是反冲运动,这样的教学安排有点感觉不太完整。
高中物理教研活动反思
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高中物理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提高物理教学质量,我校物理教研组于近期开展了一系列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听课评课、专题讲座等形式,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以下是对本次教研活动的反思。
二、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本次教研活动以集体备课为主要形式,教师们针对即将到来的课程进行深入研讨。
在备课过程中,我们共同分析了教材内容,探讨了教学重难点,并针对不同学情制定了相应的教学策略。
通过集体备课,教师们对课程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
2. 听课评课教研活动期间,我们组织了听课评课活动。
教师们认真观摩了其他教师的课堂,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记录和评价。
评课时,大家坦诚交流,共同分析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通过听课评课,教师们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水平。
3. 专题讲座为了拓宽教师们的视野,我们邀请了知名物理教师进行专题讲座。
讲座内容涵盖了物理教学的新理念、新方法、新技术等方面,使教师们受益匪浅。
讲座结束后,教师们纷纷结合自身教学实际,探讨如何将讲座内容应用于教学实践。
三、活动反思1. 集体备课的有效性本次教研活动中,集体备课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通过集体备课,教师们对教材内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教学重难点有了明确的认识,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
然而,在备课过程中,部分教师仍然存在独立备课的现象,未能充分利用集体智慧。
今后,我们应进一步加强集体备课的力度,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的优势。
2. 听课评课的实效性听课评课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
然而,在本次教研活动中,部分教师的评课内容较为笼统,缺乏针对性。
为了提高听课评课的实效性,今后应加强以下方面的工作:(1)明确评课目的,提高评课针对性;(2)注重细节观察,发现教学中的亮点和不足;(3)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促进教师成长。
高中物理选修3-3教学与学习体会
高中物理选修3-3教学与学习体会高中物理选修3-3学习体会通过对选修3-3的学习,谈一下学习体会与大家一起交流探讨。
一、教材分析选修3—3属于热学内容,在整个高中物理体系中,相对比较独立。
热学是研究与温度有关的热现象的科学,它从两个方面来研究热现象及其规律:一是从物质的微观结构即分子动理论的观点来解释与揭示热学宏观量及热学规律的本质;二是以观测和实验事实为依据,寻求各热学参量之间的关系及热功转换的关系。
热学包括分子动理论,热和功,固、液、气体的性质等内容。
分子动理论是物质的微观结构学说,是宏观现象与微观本质间的联系纽带;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普遍适用的规律。
气体分子运动的特点与分子动理论可以用来解释气体的状态参量及变化特点。
二、教学中应当注意的问题分子动理论是进行微观解释的基础。
同时要注意物理模型的建立。
比如分子模型的建立就很重要。
液体、固体的微观模型是:分子紧密排列,将物质的摩尔体积分成N个等份,每一等份就是一个分子的体积。
在估算分子直径时,设想分子是一个球体。
就要建立球体模型。
气体分子不是紧密排列的,所以上述微观模型对气体不适用,但上述微观模型可用来估算气体分子间。
同时本章最重要的知识体系应为理想气体。
理想气体又称“完全气体”,是理论上假想的一种把实际气体性质加以简化的气体。
在任何情况下都严格遵守气体三大定律的气体称为理想气体。
就是说:一切实际气体并不严格遵循这些定律,只有在温度较高,压强不大时,偏离才不显著。
从微观角度来看理想气体是指:①分子本身的大小可以忽略不计;②分子间存在的分子力可以忽略不计(所以理想气体的内能只与分子平均动能有关,即宏观上只与温度有关);③气体分子可以看成刚体,分子间的碰撞是完全弹性碰撞。
当实际气体的状态变化规律与理想气体比较接近时,在计算中常把它看成是理想气体。
这样,可使问题大为简化。
解释与气体有关的一些现象时,先要建立气体分子运动的模型。
气体是由大量气体分子组成的,气体分子间距离较大,可看成没有大小的质点,分子间作用力很微弱。
高中物理_人教版物理选修3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新课讲授4.为什么说只有晶体算的上真正的固体?小组讨论,展示答案。
(知道了液体的微观结构,让我们进行第一个挑战!)二、液体的表面张力挑战二:试试就能行,爱拼才会赢!1、把针放在水的表面而不沉入水中。
提问:同学们成功了吗?针不沉入水中是因为水的浮力作用吗?观察液体的表面有什么特点?让我们挑战升级2、把硬币放在水面而不沉入水中。
提问:同学们成功了吗?如果失败了,原因是什么?课下的时候可以改进方案继续进行。
让我们看一个成功的视频吧。
(过渡语:这层绷紧的薄膜上的力有什么特点,方向如何呢?让我们一起做一个探究性的实验。
)挑战三:探究表面张力的方向和特点请同学们观看演示实验,然后亲自动手做一做。
然后回答以下问题:问题一:刺破棉线一侧的薄膜,观察另一侧薄膜的变化情况和棉线的形状?将课本陈述性语句,变成提问式语句,让学生从分子间距和分子力等方面认识液体与固体气体的区别。
展示课件,非晶体又叫“过冷液体”,只有晶体才算真正的固体。
学生回答:成功了,不是浮力的作用,水的表面绷紧像一张紧绷的橡皮膜一样。
把针和硬币托起在水的表面。
通过分组实验,学生可以亲眼看到,亲身体验到表面张力的存在,进而建立概念,理解性质。
同时,小组合作的方式,也让学生达到了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教学目的。
这部分总体也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教育思想,并突出教学重点。
学生回答:1、薄膜收缩,棉线拉紧变成圆弧状。
2、圆形的面积最大3、液体表面有收缩到表面积最小的效果。
问题三:分界线两侧的液面之间的作用力是引力,方向如何?展示课件:表面张力的定义特点和方向。
生活中露珠,雨滴,肥皂泡、水黾在水面上都是表面张力的作用,到底表面张力使如何形成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微观世界。
液体和气体接触时,会在液体表面形成一层薄层,叫做表面层。
表面层分子距离大于r0,所以表面层分子的作用力为引力。
(过渡语:视频很精彩吧?我们知道液体和气体接触时会形成表面层,表面层分子距离决定了表面张力,那么液体和固体接触时会发生什么现象呢?让我们一起学习浸润和不浸润现象。
物理教研活动教学反思(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近日,我们物理教研组开展了一次以“探究物理现象,提升学生科学素养”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课堂观摩、课后研讨等形式,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以下是本次教研活动的教学反思。
二、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在集体备课环节,我们针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深入探讨,共同分析了教学重难点,并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教学策略。
备课过程中,我们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注重物理实验的探究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培养实验操作能力。
(3)强化物理知识的应用,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2. 课堂观摩在课堂观摩环节,我们选取了两位教师分别进行公开课展示。
以下是两位教师的课堂亮点及反思:(1)教师A亮点:教师A在课堂上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同时,教师A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反思:教师A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实验操作指导不够细致,导致部分学生实验操作不规范。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实验操作的指导,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2)教师B亮点:教师B在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设计,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此外,教师B善于运用多媒体技术,使课堂内容更加生动形象。
反思:教师B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方式较为单一,仅限于口头表扬。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丰富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课后研讨在课后研讨环节,我们针对两位教师的公开课进行了深入讨论,总结了以下经验与不足:(1)经验1. 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强化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3. 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不足1. 部分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操作指导不够细致,导致实验效果不佳。
高中物理教师教学反思范文(2篇)
高中物理教师教学反思范文本学期已开学两月有余,我们也已完成了选修3--3的内容,正在进行3--5的教学。
也进行过三次考试,根据对考练的分析,结合与物理组内的交流以及学生们对教学的反映。
我们对前一阶段的教学进行了以下反思。
一、学情反思(1)3--3研究的是热学,3--5研究的是动量也原子物理学。
教材的共性是抽象,学生在生活中接触的少、体验的少,缺乏对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的直观认识,掌握知识的台阶有点高,(2)学习方法缺少灵活变通。
选修教材的特点:知识的板块相对较小,知识点的分布相对松散,有时课本中的一句话就是一个知识点。
识记的内容多一点。
所以学生在学习是不仅要善于思考,善于追问,还要善于记忆。
(3)对选修内容的重视不够,存在着轻视的现象。
有于选修内容在高考试题中分值少,试题难度相对简单。
有些同学认为看看书就行了,学习浮在表面,缺少正确认真的态度。
(4)资料使用不当。
由于高中物理在不同的省内要求的内容,难度不同。
而市面上的资料编写不一定是真对我们省来编的,所以资料中的内容,习题和选用有偏难的特点。
学习自学起来吃力,时间花费的多,无形中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法反思(1)由于传统的授课方式使用了那么多年,虽然在学校的倡导和鼓励下,我们的教法有了一些改变,但是,陈旧的思维观念或多或少的还在影响着我们的教学。
特别是在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方面,我们做的还不够。
教学中还存在重传授,不重探索,重结果不重过程的偏差。
这样妨碍了学生生成能力的主动性。
离想象中的课堂效果还有差距。
(2)教学技术的局限性限制了教学的灵活性。
抽象的教学要是能辅助于灵活的多媒体材料,学生接受起来才会更容易,更直观,但是网上下载的图片或课件,不能动起来,物理情境少了灵动性,有时我们自己也有一些想法,由于技术的限制却不能有效的添加到自己的教学课件中,仅使用别人的课件感觉到生硬,也不太顺手。
三、应对措施(1)加强学习,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与进共进,积极吸收他人的教学思想,提高完善自己的教学手段,教学技术,力求教学方法灵活。
高中物理选修教案反思
高中物理选修教案反思
学科名称:物理
学生年级:高中
课程名称:选修课
教案标题:热力学基本概念及计算
教学目标:
1. 了解热力学基本概念,如内能、热量、功、热容等;
2. 能够运用热力学的基本公式进行相关计算;
3. 提高学生的问题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1. 引入:通过与学生讨论日常生活中的热现象引入热力学的基本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授课:通过讲解内能、热量、功、热容等基本概念,让学生建立基本的理解。
3. 实验:在实验室进行热容实验,让学生亲自感受热量的传递过程,加深对热力学概念的理解。
4. 练习:布置相关的计算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练习,并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和讨论。
5. 作业:布置相关的思考题目,让学生在家里继续思考热力学的相关问题,培养其问题思维能力。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我对热力学基本概念的讲解不够清晰,有些学生对一些概念仍然存在模糊的理解。
另外,在实验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存在安全意识较差的问题,需要在之后的教学中重点加强安全教育。
此外,考虑到部分学生对热力学计算题目的理解能力较弱,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相关练习的设置,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运用能力。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要求自己在备课时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更细致的分析和准备,确保对每一个概念都有清晰准确的理解。
同时,我还将在课堂上更多地开展小组讨论、互动答疑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不断的反思和改进,我相信我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素质的提高做出更大的贡献。
选择性必修三物理的教学反思
选择性必修三物理的教学反思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高三物理备课组全体老师,坚持集体备课,钻研教材,分析新课改下的形势,认真分析学生的学情,做到有的放矢,采取了符合我校学生情况的教学模式,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下面是我们的几点做法:
一、充分发挥备课组整体作用
高三物理组老师之间的坦诚合作,精诚团结,是我们取得成绩的保证。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一旦发现问题,大家就是进行探讨研究,在最短的时间内加以解决。
如果在某个问题上有老师有好的方法就会告诉大家,实现共享。
通过集备活动的深入开展,落到实处,使我们能够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的教育教学工作。
二、认真研究高考大纲
通过研究考纲,使我们得以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普通高中新课程物理学科标准的内涵和要求。
考试大纲是考试命题的总纲,其中的些许变化都会直接影响或反映出命题指导思想以及试卷结构、形式和考查内容的变化。
所以我们会深入研究考试说明,捕捉有用信息,内统外联,指导教学。
提高学习效率是每位高三物理教师必须面对、并且要想办法解决的问题。
如何才能提高效率?我个人的体会是:认真研究近年的高考试题,特别是新课改地区的试题,才能科学合理定位各阶段的教学目标,使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以利于切实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代表一种随机涨落现象,它的理论对于仪
表测量精度限制的研究以及高倍放大电讯
电路中背景噪声的研究等有广泛应用。
3、统计概念的建立
(1)伽耳顿板实验
实验所得的分布曲线
大量偶然事件的总体所服从的规律称为统计规律。
(2)统计规律的体验
实验器材:4枚硬币。
实验内容:将4枚硬币握在手中,在桌面上 随意抛掷10次,记录每次抛掷时正面朝上的硬币 枚数,最后统计出10次实验中有0、1、2、3、4 枚硬币正面朝上的总次数,将数据记录在表中。
2009卷
阿伏加德罗常数
2008卷
、热力学第一定律 、气体实验定律(V–T 图) 、温度和内能 、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阿伏加德罗常数
选修3-3课标要求
能量是贯穿于所有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物理量, 本模块用能量的观点分析热运动的问题。 在本模块中,学生将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去认识 热现象的规律,应用统计的思想和能量转化与守恒的规 律解释现象、处理问题。 本模块在高中物理的学习中首次涉及统计的思想, 学习中要注意统计思想在日常生活和解释自然现象中的 普遍意义。 通过联系生活和生产的实际,学生将进一步认识能 源的开发、消耗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问题,树立可持续 发展的意识、社会参与意识,树立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可以通过生活里的例子介绍 涨落现象与统计对象数量多少的 关系。
例如:红绿色盲在男性人群 中的比例约为8%,这个数字是 对巨大样本测定的结果,相当稳 定。但是,如果任取1000个男 人,测量值就会有偏差,而取 100个、10个男人进行测量,偏 差就会很大。
布朗运动的发现、实验研究和理论分
析间接地证实了分子的无规则热运动,对 于气体动理论的建立以及确认物质结构的 原子性具有重要意义,并且推动统计物理 学特别是涨落理论的发展。由于布朗运动
气体压强的微观意义
气体实验定律
5、热力学第二定律(有序→无序) 的微观解释(统计意义、概率)
一切自然过程总是沿着无序性增大的方向进行。 例子: 扑克牌的排列
学生在操场站队
气体向真空中扩散
宏观态与微观态
分布 详细分布 (宏观态) (微观态)
排列组合
A B
4 C4 1
C 4
3 4
43 C 6 2 1
4、大量分子的速率分布规律
温度为0°C
温度为100°C
特点:
(1)分子速率分布呈 “中间多,两头少”的形 态; (2)不同温度下具有最 大比例的速率区间不同;
温度为0°C 温度为100°C
(3)温度越高,分子的 热运动越激烈。
思考:温度高的气体分子的速率一定比温度低的气 体分子的速率大?
大量分子运动速度的分布规律的应用:
gk003.2008年高考理综北京卷15
[例] 假如全世界60亿人同时数 1g 水的分子个数,每人每
小时可以数 5000个,不间断地数,则完成任务所需时间 最接近(阿伏加德罗常数NA取6×1023 mol-1) ( C )
A. 10年 B. 1千年 C. 10万年 D. 1千万年
解析: ①需要数的分子总数 m 1 N总 NA 6 1023 M mol 18 ②一年能数的分子数 N 1 6 109 5 103 24 365 ③数完分子所需要的时间
N=
1.8 10 m / mol 29 3 3.0 10 m
3
5
=6.0×1023 mol-1
扫描隧道显微镜
扫描隧道显微镜拍摄 的石墨表面原子排布 图(放大几十亿倍)
放大上亿倍的蛋白质 分子结构模型 利用纳米技术把铁原 子排成“师”字
分子模型: ①小球模型:固体、液体 ②立方体模型:固体、液体
一、统计思想建立的教学反思
二、概念理解教学的反思
三、规律掌握教学的反思
四、方法领悟教学的反思
五、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反思
一、统计思想建立的教学反思
微观量 → 大量 → 统计→概率
1、微观量(大量)概念的建立(分子的大小)
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单分子油膜实验 1 个分子的大小? 1 个分子的质量? 分子数 N = ? 10-26千克
个别事物的出现具有偶然的因素,但大量事物 的机会,遵从一定的统计规律。 案例: 杂交育种实验
美国股指涨落
思考:
在当年11月至次年4月间买美国股票一定赚钱? 中国股指的涨落规律会与美国一致吗?
在前面实验中,如果在每枚硬币的背后都贴上 直径相同的铅片,实验结果可能有什么不同?
既然某个具体的偶然事件具有不确定性,那么 研究统计规律意义何在?
t N总 N1 105 年
2、初步的统计思想
为什么布朗颗粒越小,分子对它的撞击就越不 平衡? 大量液体分子对一个布朗粒 子的碰撞,碰撞力的合力在随时 间变化,并不总等于统计平均值, 这个现象叫做“涨落”。 分子数量越少,涨落现象越明显。 各个物理量涨落的值可以应用统计物理 学的方法计算出来。布朗运动实际是分 子对布朗粒子撞击力的涨落引起的。
南京市金陵中学 黄皓燕 2011年2月18日
反思什么? 反思的依据? 高考、考试说明、新课程标准
近三年江苏卷考查情况
卷 源 内 容
2图) 68、温度和内能 75、热力学第一定律 64、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阿伏加德罗常数
72、气体实验定律 67、分子间的作用力 68、温度和内能 76、热力学第二定律 75、热力学第一定律 64、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75 72 68 64
1 3 V d 6
V d
3 3
d表示分子 的直径(或 分子间距离)
③立方体模型:气体、液体
V d
V气体分子所占的空间体积,d 表示分子间的距离。
易错:分子体积与分子占有的体积?
感悟:(1)通过小量的计算,让学生切实感受到。 (2)通过最新科技成果的介绍,让学生看到微观量 的“小”。(3)也是高考的热点(每年都考到)。
10-10m
阿伏加德罗常数
已知水的摩尔体积是1.8×10-5 m3/mol,每个水 分子的直径是4×10-10m ,设想水分子是一个挨一个 排列的,求1 mol水中所含的水分子数. 一个分子的体积:
4 d 3 29 3 V ( ) 3.0 10 m 3 2
1 mol水中所含的水分子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