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招教考编浙江省中学教育基础知识
浙江省教师招聘教育基础知识(高中、初中)试题 教育学_心理学真题
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高中、初中)试题课程代码:100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认为学校的废除已不可避免,应该在学校之外寻找教育的出路的教育家是( )A.杜威B.尼尔C.伊利奇D.陶行知2.在教育行政体制上实行地方分权制的典型国家是( )A.美国B.日本C.德国D.英国3.强调乡土性、经验性、综合性、伸缩性、心理学化的课程理论是( )A.要素课程论B.情意中心课程论C.经验课程论D.结构课程论4.我国古代最早论述教学的专著是( )A.《师说》B.《大学》C.《学记》D.《论语》5.现代学校德育提倡的主体理论是( )A.唯一主体论B.双向主体论C.主体转化论D.交互主体论6.吃了糖果后再吃橘子,橘子显得酸,而吃了柠檬后再吃橘子,橘子显得甜。
这是( )A.感觉间的相互作用B.感觉的对比C.感觉的适应D.联觉现象7.读《西游记》小说时,我们在头脑中产生的孙悟空形象,这个形象是( )A.知觉形象B.记忆表象C.创造想象D.再造想象8.在中学生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是( )A.亲子关系B.师生关系C.同伴关系D.异性关系教育基础知识(高中、初中)试题第 1 页(共 3 页)9.在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中,青年期的发展任务是( )A.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B.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C.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D.建立同一感,克服同一性混乱10.提出发现学习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布鲁纳B.奥苏伯尔C.加涅D.班杜拉11.我国的《教育法》和《教师法》开始实施的时间分别是( )A.1995.9.1和1994.1.1B.1995.3.18和1993.10.31C.1994.1.1和1995.9.1D.1993.3.18和1995.10.3112.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根本依据是( )A.党的政策B.中央指示C.我国宪法D.国家法令13.根据我国教育法规的有关规定,学校对违反校规校纪的学生宜给予的惩罚类型是( )A.经济处罚B.行政处分C.行政处罚D.心理制裁14.根据我国教师法规的规定,学校应对教师进行考核的主要内容是( )A.思想品德、教学水平、科研能力和社会影响B.政治表现、教学能力、科研成果和工作绩效C.思想作风、工作能力、科研水平和教学业绩D.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和工作业绩15.《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规定,对于学生伤害事故(纠纷)经调解达成的协议,一方当事人不履行或者反悔的,双方可以依法( )A.提出申诉B.提出复议C.提起诉讼D.提起上诉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16.学制17.教育目的18.注意的稳定性19.教育政策教育基础知识(高中、初中)试题第 2 页(共 3 页)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20.学生的权利。
2018年初中语文教师招聘考试学科专业知识(附答案)
第一部分教材教法与教案第一章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基础知识第一节中学语文课程基础知识第二节语文教学基础知识第二章语文教学的基本能力第一节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与运用能力第二节中学语文教学指导与评价能力第三章经典教学案例与教案设计展示第二部分专业知识第一章古代汉语基础知识第一节文言实词与虚词第二节常见文言句式及其用法第三节文言文的理解第四节古诗词鉴赏第二章现代汉语基础知识第一节现代汉语第二节汉字第三节词汇第四节句子第五节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第三章文学概论第一节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第二节文学活动第三节文学创造第四节文学作品第五节文学消费与接受第四章现代文阅读第一节现代文分析与理解第二节文学作品鉴赏第五章写作基础第一节写作概述第二节常用文体写作第六章中外文学史第一节中国古诗词赏析第二节中国古代重要作家作品赏析第三节中国现当代重要作家作品赏析第四节外国重要作家作品赏析第一部分教材教法与教案第一章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基础知识第一节中学语文课程基础知识一、语文课程的性质★★★★(一)初中语文课程的性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二)高中语文课程的性质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真题点睛语文课程是()与人文性的统一。
A. 工具性B. 思想性C. 政治性D. 情感性【答案】A【名师点评】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二、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初中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word完整版)浙江省2018年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育基础知识模拟卷(一)
浙江省2018年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育基础知识模拟卷(一)浙江省 8 2019 年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育基础知识模拟卷(一)选择题部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 1。
周恩来称赞的一个无保留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克的民主教育家是() A 蔡元培 B 徐特立 C 杨贤江 D 陶行知 2。
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 A 顺序性 B 不平衡性 C 互补性 D 阶段性 3。
新课程特别强调引导学生建立哪种新的学习方式?( ) A 合作学习、接受学习和体验学习 B 探究学习、实践研究和反复巩固学习 C 自主学习、探究和合作学习 D 自主学习、小组学习和班级学习 4.学生在教育者的帮助下,主动地进行自觉学习、自我反思、自我锻炼、自我监控等来提升自己修养的德育方法是() A 说理教育法 B 榜样教育法 C 陶冶教育法 D 自我修养法 5。
幼儿知道夏天很热,最好不要到户外去反映了幼儿( ) A 感觉的概括性 B 知觉的概括性 C 思维的概括性 D 记忆的概括性 6。
鲁班因茅草划破手这一事件引发思考而发明了锯,这类创造活动的心理影响机制主要是( ) A 功能固着 B 迁移 C 定势 D 原型启发 7。
某生学习成绩较差,却经常在同学面前炫耀自己的父亲是级干部,以求得心理满足,这是采用了()这种心理防御方式的表现。
A 升华B 补偿C 退行D 转移 8.焦虑是由紧张、不安、焦急、忧虑、恐惧交织而成的一种情绪状态。
中学生常见的焦虑反应是( ) A 生活焦虑 B 睡眠障碍焦虑 C 交友焦虑 D 考试焦虑 9.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属于( ) A 机械学习 B 意义学习 C 接受学习 D 发现学习 10.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阿特金森认为避免失败者的目的是避免失败,减少败感,所以他们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
往届浙江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育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
往届浙江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育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岀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英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我国最早使用“教育” 一词的是()A.孔子B.许慎C.朱熹D.孟子2.人的发展具有两条规律:中心四周律和头尾律。
这说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A.顺序性B.阶段性C.差异性D.不平衡性3.在中国教冇制度发展史上,中学阶段最早兼顾升学和就业双重需要的学制是()A.癸卯学制B.壬子癸丑学制C.壬戌学制D.壬寅学制4.学生“品徳差,学习差,几乎没有合作行为,而且也不知道该做什么”。
导致学生这种行为的教师的领导方式最可能是()A.民主合作型B.放任自流型C.仁慈专断型D.强硬专断型5.“书目”在文献等级中属于()A.一次文献B.二次文献C.三次文献D.四次文献6.心理学界一般认为短时记忆的广度是()A.7B.7个信息单位C.7个组块D.5〜9个组块7.做事没有明确的目的,也不做周密的计划,而且缺乏主见,人云亦云。
这是由于缺乏意志的()品质。
A.自觉性B.果断性C.坚持性D.自制性8.根据巴甫洛夫的髙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强、平衡、灵活的特性对应的气质类型是()A.胆汁质B.多血质C.黏液质D.抑郁质9.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儿童开始具有'‘去自我中心性”是在()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10.在科尔伯格的道徳发展阶段理论中,儿童认为海因茨想挽救妻子的生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偷窃是错误的。
如果人人都去偷东西的话,社会将会变得很混乱,不管在什么情况下,个体都应该遵守规则。
儿童的这种道徳发展水平处于()A.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B.好孩子定向阶段C.相对功利主义建向阶段D.维护法律和社会秩序能向阶段11.下列选项中的心理学家与后而的学习理论相匹配的是()A.桑代克一顿悟论B.斯金纳一发现学习理论C.苛勒一试误论D.奥苏伯尔一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12.我国进入依法治教轨道的标志是()的颁布与实施。
教育基础知识参考答案
浙江省教师招聘编制考试《教育基础知识》真题参考答案一、浙江教师招聘编制考试单项选择题参考答案及解析4.B解析:我国《义务教育法》第31条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
”5.D解析:奥苏泊尔认为,学校情境中。
成就动机主要由三个内驱力组成:认知驱力、附属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
题干为自我提高内驱力的表现6.A解析:教育的生物起源说认为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
7.D解析:一题多解,演绎推理,沿着多方问、多通道求异地解答问题称发散思维,也称求异思维。
8.D解析:棋类活动特别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是由其活动性质来决定的9.C解析:我国现代学校产生于19世纪末期。
10.D解析:把奉献当成幸福体现的是德育的享用功能。
11.C解析:此题考查教学事项的定义。
12.C解析:教师自编测验是为特定的教学服务的。
13.A解析:略。
14.D解析:班杜拉把强化分为三种: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
题干内容为替代强化的含义。
15.C解析:略。
二、浙江教师招聘编制考试名词解析16.校长负责制是一种学校领导体制,在这种体制中,校长对外代表学校,全面负责学校的行政事务;党支部是政治核心,起保证监督的作用;教代会发挥民主参与和民立监督的功能17.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身心状况、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认识、情感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意向。
18.教学质量管理:就是为保证培养规格,促使教学效果达到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所规定的要求,对教学过程和效果进行的指导,控制等活动19.教师主导作用:是指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三、浙江教师招聘编制考试简答题解析20.【答案要点】(1)我们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2)我们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和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2018浙江省教师招聘省统考中学基础知识真题
2018年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中学真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写在提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认为教育与其他万事万物一样,都是由人格化的神所创造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
A.教育的神话起源说B.教育的生物起源说C.教育的心理起源说D.教育的劳动起源说2.具有鲜明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特征的旧学制是(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戍学制3.“教,上所施,下所效也”,体现了教师劳动()A.示范性B.复杂性C.专业性D.创造性4.教学评价的目的是对课程、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培养方案()A.做出分析B.做出判断C.做出决策D.进行评估5.一位出租车司机为了及时将一名有生命危险的病人送到医院抢救,闯了红灯,警察依法对出租车司机进行处罚。
学生王明认为,出租车司机违反了交通法规,理应受到处罚。
按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王明的道德发展水平最可能处于()A.前习俗水平B.习俗水平C.后习俗水平D.中习俗水平6.中学生小王在老师的帮助下,通过主动地进行学习、自我反思、自我监控等来提升自己修养的育方法是()A.说理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陶冶教育法D.品德修养指导汝7.学生学习掌据了水果这一上位概念后,要学习芒果这一下位概念,如果告诉学生芒果是一种水果,他们就能很容易掌据芒果这一概念,这种学习方式属于学习迁移中的()A.具体迁移B.垂直迁移C.一般迁移D.横向迁移8.根据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青春期的特征是(A.获得亲密感以避免孤独感B.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C.培养自我同一性和防止角色混乱D.获得主动感和克服内疚感9.教师昂扬顿挫的声音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这种注意是(A.无意注意B.有意注意C.随意注意D.有意后注意10.信度是衡量一个测验()的指标。
义乌2018年中学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义乌2018年中学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1:按照评价的功能来划分,教学评价方法的类型主要有()
多项选择题
A、诊断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终结性评价
D、相对性评价
E、绝对性评价
2:所有教育法规条文都是法律规范。
()
判断题
对
错
3:个别教师私拆、毁弃学生的信件、日记的行为侵犯了学生的()。
单项选择题
A、公正评价权
B、隐私权
C、人格尊严权
D、名誉权
4:学校是社会为实现教育目的而设立的专门教育机构,所以教育首先是为了达到()的目的。
单项选择题
A、全民教育
B、社区教育
C、学校教育
D、家庭教育
5:暗示教学法的一个重要原则是()
单项选择题
A、愉快而不紧张的原则
B、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6:学校是按照一定社会的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年轻一代进行培养和教育的场所。
()
判断题
对
错
7:教育学萌芽的标志是()的提出。
教育价值教育规律教育问题教育现象单项选择题
A、教育价值
B、教育规律
C、教育问题
D、教育现象
8:引导学生分辨勇敢和鲁莽、谦让和退缩是属于刺激()
单项选择题
A、获得
B、消退
C、分化
D、泛化
9:()阶段是青少年儿童开始发展自我同一性的时期。
单项选择题
A、小学
B、初高中
C、大学
D、成年。
(word完整版)浙江省2018年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育基础知识模拟卷(三)
浙江省2018年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育基础知识模拟卷(三)浙江省 8 2019 年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育基础知识模拟卷(三) 选择题部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 1。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 ) A.教育劳动起源论 B.生物起源论 C.心理起源论 D.生物进化论 2。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化民成俗,其必由学揭示了( ) A。
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B。
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C。
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D。
教育与科技的关系 3.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是推动人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
这是一种( )的观点。
A.外铄论B.多因素相互作用论C.内发论 D。
本能论 4。
社会学创始人孔德说过,真正的个人是不存在的,只有人类才存在,因为不管从哪方面看,我们个人的一切发展,都依赖于社会,体现了( )的教育目的观。
A。
教育无目的 B。
社会本位论 C。
个人本位论 D.宗教本位论 5。
下面表现说明罗森塔尔效应的是( ) A.老师让背书,学生们认真地背书 B。
老师对学生说:你很聪明,只要认真学习,成绩一定会提高。
结果这个学生成绩提高了 C.学生犯了错误,老师批评了他 D.老师穿得很漂亮,结果学生们在课堂上积极地配合老师 6。
下列关于课程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教师和学生不是课程资源 B.学校可根据地域性特点、学校传统和优势自主开发地方课程 C.凡是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都可以作为课程资源 D。
对教师而言课程资源指的是课程标准和教科书 7.思维的自我中心,是认知发展的哪一个阶段的特点?( ) A。
感知运动阶段 B。
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
形式运算阶段 8.王老师一边讲课,一边观察学生的反应,这体现了注意的哪种品质?( ) A.注意分配 B。
注意稳定性 C。
注意广度 D.注意转移 9.科学家利用蝙蝠飞行的原理发明了声呐和雷达,其中促进科学家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是() A.问题表征 B。
2018年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省统考中小学教师录用考试说明--中学历史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录用考试中学历史考试说明一、考试性质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录用考试是为全省教育行政部门招聘教师而进行的选拔性考试, 其目的是为教育行政部门录用教师提供智育方面的参考。
各地根据考生的考试成绩,结合面试情况,按已确定的招聘计划,从教师应有的素质、文化水平、教育技能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择优录取。
因此,全省教师招聘考试应当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二、考试目标与要求1.掌握基本史实,了解中外历史发展的主要过程、基本线索和阶段特征。
2.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唯物史观指导下正确运用当代主要的史学理论,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解释和评价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3.了解历史教学与研究的基本史料,并能以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读。
能辨析史料的价值、偏颇或局限,获取有效信息。
具备调动和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以及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4.掌握高中历史新课程理念,熟悉浙江现用的高中历史教材的内容及结构体系。
5.掌握高中历史教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并能在教学中加以运用。
三、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2.答题方式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高中历史教材内容约30%;高等教育对应于高中历史教学内容约40%;高中历史教材教法约30%。
4.试卷题型结构单项选择题:约20小题,20分史料分析题:约2小题, 30分论述题:约4小题,50分四、考试范围高中历史教材内容和高等教育对应于高中历史教学内容的考试范围: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一、中国历史的开端1.远古时代的人类2.新石器文化3.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二、夏商周时期1.宗法制和分封制2.夏、商、西周的经济和社会生活3. 夏、商、西周的文化4.春秋战国的改革与变法5.百家争鸣三、秦汉时期1.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2.秦汉社会经济的发展3.两汉与周边各民族的关系4.汉代儒学四、魏晋南北朝时期1.三国鼎立格局的形成2.东晋南朝的门阀政治3.江南社会经济的发展4.北魏统一北方和孝文帝改革5.魏晋南北朝的文化与科技五、隋唐五代时期1.隋朝的统一2.科举制与三省六部制3.唐太宗与“贞观之治”4.隋唐五代时期的经济5.隋唐五代时期的民族关系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6.隋唐五代时期的思想、文化和科技六、宋、辽、西夏、金、元时期1.宋、辽、西夏、金的政治制度2.宋代经济的繁荣3.元朝的统一4.元代政治制度5.宋元时期的科技与思想文化6.宋元时期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七、明清(前期)1.明朝专制集权制度2.清代的政治军事制度3.清前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疆域的奠定4.明清社会经济的发展5.明清的中外关系与中西文化交流6.明清的思想、文化和科技7.明清科举制度第二部分:中国近代史一、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1.两次鸦片战争2.中日甲午战争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4.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历史进程二、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1.左宗棠收复新疆2.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3.义和团反帝运动三、太平天国运动1.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2.《天朝田亩制度》3.《资政新篇》四、清政府的自强新政运动1.洋务运动2.清末新政与宪政运动五、改良与革命1.早期维新派与维新思想2.戊戌维新运动3.孙中山与三民主义4.辛亥革命六、近代社会经济和思想文化1.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西学东渐与中西文化冲突3. 科举制度的废除和清末教育改革4.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七、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国民革命运动1.新文化运动2.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3.第一次国共合作4.北伐战争八、国共两党十年对峙1.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及其政治制度2.中共领导的武装斗争和革命根据地的建立3.红军五次反“围剿”、长征与遵义会议4.十年对峙期间的中国社会经济九、抗日战争1.侵华日军的罪行2.抗日救亡运动3.西安事变4.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5.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6. 延安整风与中共“七大”7.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胜利、经验和意义十、全面内战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2.内战爆发、三大战役与解放军渡江作战3.中共七届二中全会4.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第三部分:中国现代史一、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1949-1956年)1.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的内外政策2.社会主义改造运动3.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二、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1956-1966年)1.中共八大2.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3.对国民经济的调整三、“文化大革命”(1966-1976年)1.从“五一六通知”到全面内乱2.庐山会议与批林批孔3.外交关系的突破4.粉碎“四人帮”四、改革开放的进程(1978-1992年)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2.农村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4.改革开放以来的民主与法制建设5.“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6.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第四部分:世界古代史一、原始社会1.人类的起源和进化2.三次社会大分工3.家庭形式演变4.关于国家产生的三种主要形式二、古代西亚诸文明1.亚述学2.古巴比伦王国与《汉谟拉比法典》3.新巴比伦王国4.腓尼基人的特点和文化成就5.犹太教的形成及其教义6.波斯帝国三、古代埃及文明1.埃及学2.法老专制制度及其表现3.古埃及文字和纸草文献4.宗教崇拜与墓葬习俗四、古代印度文明1.哈拉巴文化2.婆罗门教和佛教的形成、主要教义3.孔雀王朝和阿育王4.种姓制度5.古代印度文化五、古代希腊文明1.爱琴文明2.雅典城邦的形成3.雅典民主政治4.斯巴达城邦的特点和居民构成5.希波战争6.古代希腊的人文精神和理性7.古希腊的文化(哲学,史学,文学,建筑等)五、古代罗马文明1.罗马的对外扩张2.元首政治3.基督教的形成、主要教义和发展4.罗马法的构成、演变及其意义5.古代罗马的文化第五部分世界中古史一、西欧封建社会1.西欧封建国家的建立2.西欧城市兴起的特点及其影响3.《末日审判书》和《自由大宪章》4.基督教会的分裂5.教皇与世俗王权的斗争6.十字军东征二、拜占廷帝国与基辅罗斯1.拜占廷帝国社会经济与政治发展的特点2.《民法大全》3.伊凡四世改革三、伊斯兰文明1.伊斯兰教的形成、主要教义和教规2.阿拉伯帝国封建土地所有制3.奥斯曼帝国的土地制度、政治制度与宗教制度4.中古阿拉伯文化四、中古印度和日本1.莫卧儿帝国的土地制度2.印度教3.日本大化改新4.幕府政治第五部分:世界近代部分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近代科技的进步1.新航路开辟及其意义2.商业革命、价格革命与殖民扩张3.两次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主要成就及其影响二、西方人文精神的演进1.文艺复兴2.宗教改革3.启蒙运动三、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英国代议制2.美国独立战争与1787年宪法3.法国大革命与共和制的确立4. 德意志统一与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四、俄国、日本的近代化1.俄国农奴制改革2.日本明治维新五、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2.巴黎公社六、近代科学技术与文化1.近代自然科学体系的形成2.近代文学艺术的主要流派、代表人物和成就第六部分:世界现代史一、第一次世界大战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1.二月革命2.十月革命及其意义3.“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三、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2.国际联盟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四、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1.“斯大林模式”2.印度甘地主义与非暴力不合作运动3.土耳其的凯末尔主义与改革4.“罗斯福新政”5.德、意、日法西斯的崛起五、第二次世界大战1.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3.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意义六、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1. 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点2.美国的内政与外交3.西欧主要国家的内政与外交4.日本的内政与外交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苏联与东欧1.赫鲁晓夫改革和戈尔巴乔夫改革2.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东欧国家3.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八、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政治格局1.雅尔塔体系与联合国的建立2.冷战与两大阵营的对峙3.殖民体系的解体与第三世界的兴起4.多极化趋势的形成和发展九、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1.布雷顿森林体系2.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3.世界贸易组织和经济全球化进程十、现代科学技术1.爱因斯坦和相对论2.量子论3.现代信息技术4.航天技术高中历史教材教法的考试范围: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与教学理念高中历史教学流程与组织高中历史教案设计高中历史教学方法与教学活动及其评价高中生历史学科能力的培养方法高中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高中历史教辅材料的综合运用高中历史学习的评价方式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题型示例(实考题型、题分可能变化,以实考为准)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历年浙江某市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育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
历年浙江某市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育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在教育对象问题上,提出“有教无类”主张的是( )。
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墨子2.教师的根本任务是()。
A. 传承文化B. 教书育人C. 道德引导D. 传授知识3.主张教育目的要根据社会需要来决定,认为个人只是教育加工培养的对象,教育的目标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符合社会准则的公民的教育观点的是()。
A. 个人本位论B. 社会本位论C. 形式教育D. 实质教育4.下列()不属于影响教师教育机智的因素。
A. 教师对工作和学生的态度B. 教师的威信C. 教师意志的自制性和果断性D. 教师的知识素养和教学经验的积累5.班级中人缘好的学生容易被大家认可,这是由于()的影响。
A. 相似性因素B. 接近性因素C. 补偿性因素D. 仪表因素6.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办教育,注重培养合格的公民,所体现的教育目的理论是()。
A. 个人本位论B. 宗教本位论C. 社会本位论D. 兴趣本位论7.有利于学生系统掌握人类所取得的经验和科学认识的课程种类是()。
A. 学科课程B. 综合课程C. 活动课程D. 隐性课程8.要解决《学记》中提到的学生学习“贪多求快、浅尝辄止、急于求成、遇难即止”的问题,应当贯彻()原则。
A. 教学相长B. 综合课程C. 长善救失D. 藏息相辅9.美国心理学家孟禄认为模仿心理是教育的基础,但模仿心理说抹杀了教育的()。
A. 遗传性B. 自然性C. 目的性D. 获得性10. 以下学校机构不属于行政性组织机构的是()。
A. 校长办公室B. 教务处C. 总务处D. 教育工会11. 在布卢姆教学目标分类中,综合层次所属的目标领域是()。
A. 认知领域B. 情感领域C. 动作技能领域D. 行为领域12. 在背诵一篇短文时,一般两端的内容容易记住,中间的内容难记且容易遗忘,这种现象的解释是()。
2018年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真题库及答案
B、读书是一种乐趣
C、“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D、“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答案】B
9. 被称为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育的专著是(
)。
A、《教育没话》
B、《教育学》
C、《学记》
D、《雄辩术原理》
【答案】C
10.内化是指在思想观念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
【答案】B
39.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课程和工业革命后的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课程属于课程类别中的(
)。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融合课程
【答案】A
40.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这体现了德育的(
)。
A、疏导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导向性原则
D、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C、相关关系与数学中函数与自变量关系的没有区别
D、相关的概念指两种变量之间的关系或联系程度,它表达的是一种精确、稳定的变化关系
【答案】A
15.爱国主义情感属于(
)的道德情感。
A、直觉的
B、想象的
C、行为的
D、伦理的
【答案】D
16.在心智技能形成过程中,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由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形式变成观念
A、教师主导取向
B、学生自学取向
C、形式型策略
D、方法型策略
【答案】B
24.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从经验性向理论性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的时期是( )。
A、儿童期
B、少年期
C、青年初期
D、青年期
【答案】C
25.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不得以任何名义( )公办学校的性质。
2018年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省统考中小学教师录用考试说明--初中科学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录用考试初中科学考试说明一、考试性质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录用考试是为全省教育行政部门招聘教师而进行的选拔性考试, 其目的是为教育行政部门录用教师提供智育方面的参考。
各地根据考生的考试成绩,结合面试情况,按已确定的招聘计划,从教师应有的素质、文化水平、教育技能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择优录取。
因此,全省教师招聘考试应当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二、考核目标与要求考试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能力考核,突出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目前,教师招聘考试《初中科学》要考核科学教学内容(含高中、高等教育深入的内容)和科学教材教法等方面应具有的能力。
(一)科学教学内容1.理解科学的能力(1)能把握所学知识的要点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2)能认识科学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的表达形式(包含文字、数学公式、图表、图解等)。
(3)能理解科学概念、原理和规律等的含义,以及它们的适用条件。
(4)能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科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作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2.实验与探究能力(1)能独立完成“考试范围与要求”中的初中科学实验。
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的运用。
(2)具备验证简单科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
(3)具有对一些科学问题进行探究的能力。
包括确认变量、作出假设和预期、设计可行的研究方案、处理和解释数据、根据数据作出合理的判断等。
(4)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作出恰当的评价和修改。
3.获取信息的能力(1)会鉴别、选择试题给出的相关科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科学问题。
(2)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科学新进展。
4.综合运用能力(1)能够独立地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弄清其中的科学状态、过程和情境,找出其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2)能够把一个较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3)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科学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科学结论,必要时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进行表达、分析;(4)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科学知识综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育基础知识真题汇编(四)答案解析
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育基础知识真题汇编(四)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与课堂教学相比,课外活动更有利于( )A.发展学生个性B.促进温故知新C.加强“教学相长”D.坚持“循序渐进”2.衡量一个测验有效性、正确性的重要指标是( )A.信度B.效度C.难度D.区分度3.一名5岁的儿童,在智力测验中测得的智龄是6岁,那么他的智商应该是()A. 83B.100C.120D.1104.“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意思是“说得多,做的少,君子以此为耻辱”,这在至今仍具有强烈的教育意义,这句话出自()A.《大学》B.《中庸》C.《论语》D.《孟子》5.按学生的成绩分班,属于测验中的()A.安置性测验B.形成性测验C.指代性测验D.总结性测验6.在中小学校,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施工蓝图”是( )A.教育方针B.教材C.课程标准D.课程7.动机程度与学生的学习效率成()关系。
A.正相关B.负相关C.倒U型D.无关8.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质是( )A.将学生的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B.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C.将一定社会的思想道德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道德D.提高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9.个案研究法属于( )A.历史研究B.比较研究C.调查研究D.实验研究10.个性的成就动机中含有两种成分,追求成功的倾向与( )A.追求利益的倾向B.回避困难的倾向C.回避失败的倾向D.追求刺激的倾向11.班级组织建构的首要原则是( )A.有利于教育的原则B.目标一致的原则C.可接受性原则D.有利于身心发展的原则12.重视学生的经验和兴趣的教育理论是( )A.理性主义B.社会主义C.实用主义D.以上皆是13.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不能起到主导作用14.课程标准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基本依据,其核心部分是( )A.课程内容 B.课程目标 C.课程结构 D.课程理念15.请问下列哪一项叙述跟“设计教学法”有关?( )A.无需教师辅导B.不能获得系统化的知识C.能培养学生手脑并用的习惯D.各学科均能适用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1.德育原则2.自我意识3.班级管理4.教育法律救济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怎样利用注意规律组织好教学工作?2.一个好的教育研究课题应该具备哪些特点?3.简述能力和知识、技能的相互关系。
2018浙江教育基础教师网考纲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录用考试教育基础知识(小学)考试说明Ⅰ.考试性质浙江省小学教师录用考试是为全省教育行政部门招聘教师而进行的选拔性考试, 其目的是为教育行政部门录用教师提供教育基础知识与能力方面的参考。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可依照考生的考试成绩,结合面试情形,从教师应有的知识水平、教育技术与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择优录取。
因此,全省教师招聘考试应当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目标与要求考试内容要紧包括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政策法规三个部份。
原那么上教育学和心理学大约各占40%,教育政策法规约占20%。
考试要求有三个方面:一是识记,要求考生对从事教育所需的背景性知识和领域有大致的了解;二是明白得与把握,要求考生对所涉及的领域或问题能够清楚地明白是什么和为何;三是运用,要求考生能够依照所学理论分析和解决教育进程中所碰着的各类问题。
Ⅲ.考试范围与要求第一部份教育学一、教育、教育学及其产生与进展(一)识记1.教育、教育学的概念。
2.教育的大体要素。
(二)明白得1.教育的本质和起源。
2.教育进展的历史、形态和特点。
3.教育学进展的历史和特点。
4.国内外闻名教育思想家的要紧观点与评判。
5.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及其代表人物的要紧观点。
6.教育学的价值。
7.今世教育的特点和世界教育进展的趋势。
(三)运用1.“教育”概念与其他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2.依照现代社会的特点和现代教育的进展趋势对教育现象做出正确的评判。
3.运用相关教育理论,评析当前的教育现象与教育问题。
二、教育目的与教育大体规律(一)识记1.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培育目的;教育先行;人的进展。
2.我国教育目的和小学时期培育目标。
3.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进展教育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二)明白得1.我国不同历史时期教育目的的历史演变。
2.确信教育目的的依据。
3.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4.教育和社会进展的关系。
5.教育和人的进展的关系。
6.阻碍人身心进展的因素及其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录用考试教育基础知识(中学)考试说明Ⅰ.考试性质浙江省中学教师录用考试是为全省教育行政部门招聘教师而进行的选拔性考试, 其目的是为教育行政部门录用教师提供教育基础知识与能力方面的参考。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可根据考生的考试成绩,结合面试情况,从教师应有的知识水平、教育技能与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择优录取。
因此,全省教师招聘考试应当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目标与要求考试内容主要包括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政策法规三个部分。
原则上教育学和心理学大约各占40%,教育政策法规约占20%。
考试要求有三个方面:一是识记,要求考生对从事教育所需的背景性知识和领域有大致的了解;二是理解与掌握,要求考生对所涉及的领域或问题能够清楚地知道是什么和为什么;三是运用,要求考生能够根据所学理论分析和解决教育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
Ⅲ.考试范围与要求第一部分教育学一、教育、教育学及其产生与发展(一)识记1.教育、教育学的概念。
2.教育的基本要素。
(二)理解1.教育的本质和起源。
2.教育发展的历史、形态和特征。
3.教育学发展的历史和特点。
4.国内外著名教育思想家的主要观点与评价。
5.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观点。
6.教育学的价值。
7.当代教育的特征和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
(三)运用1.“教育”概念与其他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2.根据现代社会的特点以及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对教育现象做出正确的评价。
3.运用相关教育理论,评析当前的教育现象与教育问题。
二、教育目的与教育基本规律(一)识记1.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培养目的;教育先行;人的发展。
2.我国教育目的以及中学阶段培养目标。
3.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二)理解1.我国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目的的历史演变。
2.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
3.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4.教育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5.教育和人的发展的关系。
6.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
(三)运用1.能够根据教育目的的相关理论,联系实际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做出评析。
2.能够运用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评析相关教育现象。
3.能够根据教育与社会、教育与人的关系,科学分析当前教育实践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三、学校教育制度(一)识记1.教育制度的概念与构成,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与类型。
2.壬寅学制、癸卯学制、壬戌学制。
3.义务教育、终身教育。
4.学校概念及其基本性质。
(二)理解1.教育制度的特点,学制确立的依据。
2.教育制度和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历史和趋势。
3.学校产生、发展的历史。
4.1949年以来我国的学制改革。
(三)运用1.运用相关理论分析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问题。
2.能够运用终身教育的理念规划与指导教师的专业发展。
3.能够联系实际,分析我国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四、教师与学生(一)识记1.教师的职业角色、职业特征。
2.教师专业发展及其阶段和途径。
3.教师和学生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4.学生群体的类型、特征及作用。
(二)理解1.教师职业及中国教师职业的发展历史。
2.师生观、学生观、教师观的变迁与发展。
3.教师应该具备的专业素养。
4.教师劳动的特点。
5.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6.学生的权利和义务。
(三)运用1.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理论,明确自己专业发展目标,能够对自己的教师职业生涯进行规划。
2.能够根据对教师及学生地位的认识,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五、课程(一)识记1.课程、课程开发等概念。
2.课程的基本类型。
3.学科课程论、活动课程论等课程基本理论。
4.课程文本的三种表现形式。
5.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
(二)理解1.课程的不同内涵。
2.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3.课程开发的基本取向。
4.课程开发的目标模式与过程模式。
5.三级课程管理与校本课程开发。
6.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7.影响课程实施的主要因素。
8.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
9.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目标和实施状况。
10.课程开发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
(三)运用1.把握学校课程改革的现状、问题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2.能够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
3.能基于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的比较,评析课程整合的实践。
六、教学(一)识记1.教学的概念、任务与意义。
2.教学规律与教学原则。
3.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
(二)理解1.教学与教育、智育、上课的联系与区别。
2.教学过程应处理好几组关系: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关系;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关系;掌握知识与培养思想品德的关系;掌握知识与提高能力的关系;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
3.关于教学过程本质的主要观点;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课堂教学的基本阶段。
4.国内外知名的教学模式:程序教学模式;发现教学模式;掌握学习教学模式;暗示教学模式;范例教学模式;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5.中学常用的教学原则。
6.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7.教学组织形式的历史发展与变革;班级授课制的特点、优点与局限性。
8.教学评价的类型、原则与方法;当代教学评价的改革。
(三)运用1.运用教学规律分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2.在教学过程中能自觉运用适当的教学原则,采取多样综合的教学方法有效完成教学目标。
3.根据教学组织形式的相关理论,提出改进班级授课制的策略。
4.综合运用相关理论,结合实际设计一节课的完整教案。
七、学校德育(一)识记1.德育的概念、任务与基本内容。
2.道德与品德的区别与联系。
3.品德的心理结构;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
(二)理解1.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基本要素与一般规律。
2.德育的途径及其具体的组织形式。
3.国内外知名的德育模式:道德认知发展模式;体谅模式;价值澄清模式;社会学习模式;集体教育模式。
4.中学常用的德育原则。
5.中学常用的德育方法。
(三)运用1.运用德育规律分析德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2.在德育过程中能自觉运用合适的德育原则和方法实现德育目标。
3.运用德育相关理论分析当前学校德育出现的新问题,探求有效的解决方案。
八、班主任工作(一)识记1.班集体概念、班主任概念。
2.班主任的地位作用、班主任工作的意义。
(二)理解1.班级管理的功能和目的。
2.班集体的特征与发展阶段。
3.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
3.班主任领导方式。
4.班主任工作的内容。
5.班主任工作的方法。
(三)运用1.运用班主任工作基本理论,分析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能设计、指导、开展班级活动。
3.联系实际,分析班主任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4.运用所学的知识做好学生的操行评定工作。
5.能协调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力量,做好班主任工作九、教育研究与教育改革(一)识记1.教育研究的内涵、性质、类型。
2.教育研究方法的分类。
(二)理解1.教育研究发展趋势。
2.教师在教育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3.掌握教育研究中收集资料、分析资料的方法和手段;掌握叙事研究、案例研究、行动研究等质性研究方法。
4.了解国外教育改革背景和趋势。
5.理解国内教育改革的历史、现状和背景;了解国内近期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价值取向和具体进展情况。
(三)运用1.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我国教育改革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现象。
2.能够运用各种教育研究方法开展教育科学研究。
第二部分心理学一、心理学概述(一)识记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2.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3.心理学研究的常用方法。
(二)理解1.心理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2.心理的生理基础。
3.心理学研究的一般过程。
(三)应用1.能够结合教育实际阐述掌握心理学知识对于教育工作的意义。
2.能够运用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研究教育过程中的问题。
二、认知过程(一)识记1.感觉的相关概念,感觉分类。
2.知觉的相关概念,知觉分类,观察与观察力。
3.注意的相关概念,注意分类和注意品质。
4.记忆的相关概念,记忆分类,记忆过程,遗忘的概念、分类与原因,记忆品质。
5.思维的概念,思维种类,思维品质。
6.问题解决的概念。
7.表象的概念,表象的分类,表象的特点。
8.想象的概念,想象的分类。
9.言语的概念,言语的分类。
(二)理解1.感觉的规律。
2.知觉的基本特征,感觉与知觉的关系,观察的方法与要求。
3.影响注意稳定性、注意广度、注意分配、注意转移的条件,注意的理论。
4.影响记忆过程的因素,遗忘的规律,影响遗忘的因素。
5.思维的过程,创造性思维的特征,问题解决的过程和影响因素。
6.表象的特点,表象的作用。
7.再造想象与创造想象形成的条件,幻想的特点,创造想象对活动的意义。
8.言语的感知、理解与表达。
(三)应用1.感知觉的规律提高教学中的应用。
2.观察力的培养。
3.运用注意规律提高学生课堂注意力。
4.运用记忆和遗忘规律提高学生的记忆效果。
5.思维能力的培养,创造力的培养。
6.想象能力的培养。
7.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
三、情感和意志过程(一)识记1.情绪和情感的概念及其关系,情绪与情感的种类,情感的品质。
2.意志的概念与特征,意志品质。
(二)理解1.情绪与情感的功能,情绪的理论。
2.情绪与身心健康。
3.意志行动的过程,动机冲突。
(三)应用1.消极情绪的调节,积极情感的培养。
2.意志力的培养。
四、人格心理(一)识记1.人格的概念与特征,人格的结构。
2.需要的概念,需要的种类。
3.动机的概念,动机的种类。
4.气质的概念,气质的神经基础。
5.性格的概念,性格的类型。
6.智力与创造力的概念,智力与创造力的结构。
(二)理解1.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3.动机的理论。
4.气质类型的特点。
5.影响性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6.影响智力形成与发展的因素,智力结构理论,多元智力理论,智力与创造力的测量。
(三)应用1.学生优良人格的培养。
2.根据学生气质与性格特征进行因材施教。
3.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4.多元智力理论对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意义。
五、儿童心理发展(一)识记1.发展的概念,个体心理发展年龄阶段的划分及年龄特征,关键期。
2.认知结构、认知发展、最近发展区、图式、同化与顺应、元认知等概念。
3.人格发展、社会性发展、道德发展、对偶故事法、道德两难法、品德不良等概念。
(二)理解1.人生全程发展观,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因素,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2.关键期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
3.认知发展的理论。
4.人格形成与发展的理论。
5.品德形成与发展的理论,品德不良形成的原因。
(三)应用1.根据心理发展的特征进行教育。
2.根据认知发展理论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
3.根据人格发展理论促进儿童的人格发展。
4.根据道德发展理论促进儿童的道德发展。
5.儿童不良品德的矫正。
六、中学生心理发展(一)识记1.智力发展、言语发展、直接兴趣、间接兴趣、人格发展等概念。
2.情感发展、情绪智力、焦虑、抑郁、恐惧、冷漠、系统脱敏技术、合理情绪疗法。
3.人际关系、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师生关系等概念。